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范文

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

第1篇: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范文

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内控和监督的不力所造成的,不仅缺乏健全的内控和监督机制,同时责任人也缺乏受会计监督约束的意识,从而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和监督的约束力不足,从而达不到约束的效果。

2建立科学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体系的有效措施

当前单位会计监督中若干问题的存在,不仅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客观因素影响,所以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内控和监督进行强化是当务之急。本文经过研究分析,建立科学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体系的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下。

(一)强化责任人的责任感教育。当前在新会计法中规定单位的负责人为会计行为的责任主化,所以作为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负责人,其应该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及会计法律法规熟识,加强这方面的课程培训,对每年新出台的关到事业单位的会计内容都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从而在工作中支持会计人员的工作,履行监督的职能。

(二)提高会计内部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工作效率。据了解,现阶段单位内部会计工作还不具备独立性,由于利益、权利等关系,会计部门大多依附于单位领导,这就严重削弱了会计监督工作的力度。

(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内部监督体系建设,提高法规建设。其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要不断加强会计工作有关立法。明确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科学的界定监督工作的范围与程序,来为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做保障。(2)创新会计监督模式,即改变传统的事后监督、事后会计检查的落后形式,建立与时展相适应的事前预测、会计控制、检查分析、总结评价的全方面立体工作体系。强化对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职能的再认识。(1)要彻底转变事业单位原来那种重核算轻监督的思想,充分认识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制约、参与、预防、反馈的职能作用。(2)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监督的关系,进一步建立完善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会计监督体系,注意发挥各自的功效,加强协作,形成监督合力。

3结语

第2篇: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范文

关键词:审计;财务;区别;联系

在改革开放历经20年的发展之后,我国建立了可以与国际标准相提并论的会计和审计制度。我国审计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成为权利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会计处理中的弄虚作假、保障内部审计职能,人们寄希望于审计人员发挥监督作用。但现实却并不尽人意,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理顺财务与审计的关系。

一、财务与审计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

财务从狭义上讲是指经营的价值计算,通常是以损益和财产计算为对象;从广义上讲则是指资金的运用和筹措业务,以资金运动为对象,对其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审计则是指具有超脱地位的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检查评价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二)工作重点不同

财务管理是指企业组织资金运营,处理财务关系的管理工作,侧重于如何理财,主要以资金管理为龙头,全方位推行以量化考核为主的财务约束机制,为管理当局的决策提供依据。而审计侧重于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评价,不只限于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与合法性监督,而是从人事、内部控制、环境、资源等方面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审计重点在于鉴证和评价企业的有效性。

(三)监督内容不同

财务监督是指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它与财务部门的其他业务连为一体,受其制约,不具有独立性。而审计监督则不仅仅对财务资金运营情况进行检查,而且依据审计证据,通过综合分析形成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报告,用以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财务监督主要是日常的业务监督,是较低层次的监督控制。审计除审核会计资料外,更多的是与财务有关的经济活动,是较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财务与审计的联系

(一)内容都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

财务不仅要反映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监督这些业务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偏离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运作轨道,是否符合企业各项内控制度。审计则同样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企业的各项内控制度,以会计资料为前提和基础,检查企业的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合理合法及效益性。因此,审计实质上是对财务监督的内容进行再监督,对财务认定的内容进行再认定。

(二)目的都是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财务人员在其管理过程中,对于发现的各种问题,需要及时向管理当局反映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改善经营管理。审计人员在其审计过程中,也会发现企业的管理弱点,通过向管理当局出具有权威性的审计报告,从而提出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范围都涉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在其日常管理过程中,一般都需要预先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财务活动的有效运行,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防止和发现有关人员的舞弊贪污等违纪违法行为,从而保证企业各项资金的安全与完整。而审计人员在其审计过程中,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效果,同样要涉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对其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符合性测试。

作为经济管理的工具,财务与审计都是企业经济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诚然二者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然要理顺并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在思想认识上提高对财务与审计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工作的范围日益扩大,其在经济工作中的防护性、论证性、促进性作用越来越来充分地显示出来。而在现代国际国内经济的大环境下,尤其要明确审计的独立性,广泛宣传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审计机构及人员的地位。

第二,在部门划分上要单独设置,职责分明。当前,大多数的单位已经将审计部门单独设置,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单位将审计纳入财务部门的管辖范围,在财务部门设立审计岗位或下设审计处室,使得财务与审计之间界限不明,职责不分,大大限制了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使审计的独立性受到损害,审计机构或人员形同虚设,审计工作缺乏实质性意义。

第三,在协作关系上紧密配合,互相支持。财务管理是审计工作的前提,是审计工作的基础,搞好财务管理有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同时审计工作搞好了,又会促进财务工作。然而,有的人却认为“审计是在找财务的岔”。因此,财务人员不愿主动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甚至闹情绪。这样就容易造成财务与审计部门关系紧张,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管理当局应尽量提供有利的条件,以使二者和睦相处、密切配合,把审计工作自始至终地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中。

第四,在人力资源上加强对财务及审计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培养。财务监督和内审人员要有“位”,首先要有“为”。打铁要靠功夫硬。财务及审计人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和法律的学习,在自身业务素质上狠下功夫。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的配备,实现在岗位分工专职化、业务技术专业化、知识结构多元化,使内部审计成为企业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机构,把审计的“谋士”和“卫士”的作用发挥在事前或事中,防患于未然。

三、结束语

第3篇: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范文

一、财务与审计的区别

1.概念不同。所谓财务从狭义上讲是指经营的价值计算,通常是以损益和财产计算为对象;从广义上讲则是指资金的运用和筹措业务,以资金运动为对象,对其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审计则是指具有超脱地位的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检查评价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2.工作重点不同。财务管理是指企业组织资金运营,处理财务关系的管理工作,侧重于如何理财,主要以资金管理为龙头,全方位推行以量化考核为主的财务约束机制,为管理当局的决策提供依据。而审计侧重于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评价,不只限于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与合法性监督,而是从人事、内部控制、环境、资源等方方面面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审计重点在于鉴证和评价企业的有效性。

3.监督内容不同。财务监督是指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它与财务部门的其他业务连为一体,受其制约,不具有独立性。而审计监督则不仅仅对财务资金运营情况进行检查,而且依据审计证据,通过综合分析形成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报告,用以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再者,财务监督主要是日常的业务监督,是较低层次的监督控制。审计除审核会计资料外,更多的是与财务有关的经济活动,是较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财务与审计的联系

1.内容都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财务不仅要反映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监督这些业务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偏离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运作轨道,是否符合企业各项内控制度。审计则同样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企业的各项内控制度,以会计资料为前提和基础,检查企业的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合理合法及效益性。因此,审计实质上是对财务监督的内容进行再监督,对财务认定的内容进行再认定。

2.目的都是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财务人员在其管理过程中,对于发现的各种问题,需要及时向管理当局反映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改善经营管理。审计人员在其审计过程中,也会发现企业的管理弱点,通过向管理当局出具有权威性的审计报告,从而提出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范围都涉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财务在其日常管理过程中,一般都需要预先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财务活动的有效运行,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防止和发现有关人员的舞弊贪污等违纪违法行为,从而保证企业各项资金的安全与完整。而审计人员在其审计过程中,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效果,同样要涉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对其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符合性测试。

作为经济管理的工具,财务与审计都是企业经济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诚然二者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然要理顺并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在思想认识上提高对财务与审计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工作的范围日益扩大,其在经济工作中的防护性、论证性、促进性作用越来越来充分的显示出来。而在现代国际国内经济的大环境下,尤其要明确审计的独立性,广泛宣传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审计机构及人员的地位。

其次,在部门划分上要单独设置,职责分明。当前,大多数的单位已经将审计部门单独设置,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单位将审计纳入财务部门的管辖范围,在财务部门设立审计岗位或下设审计处室,使得财务与审计之间界限不明,职责不分。这样一来,大大限制了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使审计的独立性受到损害,审计机构或人员形同虚设,审计工作也多半走过场,缺乏实质性意义。

第三,在协作关系上紧密配合,互相支持。财务管理是审计工作的前提,是审计工作的基础,搞好财务管理有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同时审计工作搞好了,又会促进财务工作。然而,有的人却认为“审计是在找财务的岔,”因此,财务人员不愿主动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甚至闹情绪。这样就容易造成财务与审计部门关系紧张,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管理当局应尽量提供有利的条件,以使二者和睦相处、密切配合,把审计工作自始至终地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中。

第四,在人力资源上加强对财务及审计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培养。财务监督和内审人员要有“位”,首先要有“为”。打铁要靠功夫硬。财务及审计人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和法律的学习,在自身业务素质上狠下功夫。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的配备,实现在岗位分工专职化、业务技术专业化、知识结构多元化,使内部审计成为企业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机构,把审计的“谋士”和“卫士”的作用发挥在事前或事中,防患于未然。

第4篇: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范文

关键词:国库业务;事后监督;实地检查

一,建立约束体系,为国库业务实地检查提供保障

(一)着力完善实地检查法规约束体系

一是要制定和不断修订充实一套切合实际的,标准化的,操作性较强的实地检查操作规程,设计高效的检查表格。每次检查时根据检查内容,制定详细的检查表格,将检查内容精细化,以表格形式罗列出检查项目的明细内容,检查依据,检查方法,检查结果。二是要以法规制度形式明确实地检查的对象,明确事后监督权限和对违规操作的处罚权,明确检查者应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理顺检查单位与被查单位关系,促进检查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建立人本管理体系

为保证实地检查质量,建立实地检查“人力资源库”,对纳入“人力资源库”的个体,总库要以适当的形式进行再培训和再提高,使他们熟悉和熟练掌握检查技巧,“人力资源库”的建立也便于对同类问题的掌握和处理。

二,理顺关系,为国库业务实地检查做好支撑

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实地检查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国库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检查工作的领导,做好事后监督与国库部门的协调工作,同级国库部门应正确理解与事后监督部门的关系,二者之间既存在一种平行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又同时拥有对所辖支库监督管理的权限,因此同级国库对同级事后监督有业务解释以及配合协调的责任。

三,调整目标,把握国库业务实地检查的重点

传统的实地检查不仅包括国库会计业务操作的规范性,而且还包括国库资金风险防范,基于对国库会计业务实地检查与事后监督各有侧重,相互配合的考虑。基本目标设想为:属于规范国库会计业务操作,督促会计核算质量提高等方面的职能应归由事后监督部门负责,而国库会计业务实地检查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国库资金风险防范上来。国库资金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应包括:加大对核算系统参数设置检查力度,强化对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情况的检查,注意对资金往来业务的核对,关注内控制度执行,检查国库业务的合法性。

四,改进模式,确保国库业务实地检查成效

(一)从一元化向多元化的检查模式逐步过渡

一元化的检查模式就是现行的实地检查模式。多元化的检查模式则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时间上要打破一年一次的传统做法,辅以突击检查方式;二是在方式上要改变直接的现场核查资料的习惯做法,采取问话,问卷等各种补充形式。改进事前通知的作法,辅以临时召集,封闭管理方式;三是在范围上要适度扩展,打破实地检查囿于国库内部的局限性,将检查范围延伸到财政,征收机关,财政集中支付银行。四是在手段上要以提高电子监管方式和降低人工方式使用频率为准则。重视非现场检查方式的引入,通过电子化凭证,信息化数据的远程导出导入以及内部联网的数据传输,及时发现,分析问题,将风险消灭和控制于萌芽状态。五是在检查主体上要注重群体效应。国库,会计,监察,审计,事后监督直至财税等多部门的联合协作应成为检查的主形式,这有利于对检查出的可疑问题给予更加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二)针对不同检查对象制定检查方案

逐步塑造人性化的检查模式是检查模式内涵意义上的改进。各地,各级国库具有不同的业务特征,可以对其进行分类排队,制定出差异化的检查方案,这样既有助于检查主体的确立,也有助于检查工作目标的按时完成。

五,严格制度,落实国库会计实地检查责任制

检查人员要按统一规定的实地检查记录表,全面,准确,真实地记录检查情况,并由被查单位负责人和主查人签章认可;检查组负责人要对整个检查过程和结果负责;检查结束时,要对被查单位下达检查结论和整改通知书。对不认真履行职责,隐瞒问题,检查走过场等现象,以及事后发现存在重大差错和案件的,要追究检查组负责人和检查人员的责任;对被查单位不整改,或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的,要从严从重追究被查单位的责任。

六,查处结合,重视后续监督

(一)反馈处理方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对检查出的问题,遵从依法行政,分清情况处理的原则。如:属于风险防范范畴的,一概严肃对待;属于非主观原因造成的差错或漏洞,可采取警告等方式要求限期整改;属于事实确凿,性质恶劣,拒不执行国库管理制度或敷衍应付的单位,必须通报批评,并严格按照目标管理责任要求追究责任,对被检查单位国库负责人进行相应处理。

第5篇: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范文

【关键词】会计工作;法律;责任;监督

一、会计工作法律责任概述

(1)会计法律责任的概念。会计法律责任是指会计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因为没有履行会计法律的义务由此承担的强制性的会计法律后果。会计法律义务是会计法律责任的基础,当且仅当会计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履行会计法律义务时才会产生相应的法律责任。(2)法律与会计工作的关系。市场经济体制良性发展,已经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从经济参与主体规范的角度来说,就是用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替代传统的计划命令,所以法律法规构成了这种规范的基础,也构成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基本意义。在市场经济下,经济主体的行政手段己不再适用,法律成为了调节市场的主要手段。现在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将对会计的认识产生深远影响。会计目标的改变,也使会计信息处理变得更加复杂。而权责双方关系的改变,会计信息的广泛使用,使得会计信息经济后果性日益凸显,当对会计信息的使用与理解发生得冲突日渐增多时,法律就成了唯一的调控手段。因此,当市场经济日趋成熟,会计立法日趋完善时,也是法律问题日趋增加时。(3)会计法律责任的分类。一是行政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法律主体,因为违反行政法律规定而依法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具体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是对违反行政法律的强制性义务和扰乱行政管理秩序的人所实施的一种制裁措施。二是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是指犯罪主体由于实施刑事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刑事法律责任只由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承担。刑事责任主要适用于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毁损或者伪造会计资料用以进行偷逃税,贪污等给公司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三是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为不履行义务,按照民法规定应承担的责任。随着会计法律关系性质日益多元化,民事责任也逐步成为会计法律责任的重要形式。

二、会计工作法律责任存在的问题

(1)认识误区。这几年经济领域为了尽快与国际接轨,相关的财会政策法规和制度安排也不断朝着“自主”的方向变化和调整,导致一部分会计人员认为,在过渡时期不必严格要求,等到步入正轨后再认真对待。同时,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进程不断加快,尤其是中小企业产权制度变革的逐步深化,财会人员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已由过去的半独立型转变为依附关系,以至于财会人员不得不为老板服务,导致偷漏税、造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已成为公开的秘密。(2)部分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法律观念。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部分会计人员被金钱所诱惑,走入歧途。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也严重阻碍了会计队伍的发展,影响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虽然目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上岗资格取得和继续教育方面都包括财经法律法规的内容,但许多会计人员对法律本身并不了解,对法律责任方面的意识也非常淡薄,有些会计人员更是认为这些问题无关紧要。(3)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一是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存在管理漏洞。许多企业的内部监督制度看似十分完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不严格,相应的工作人员没有完全履行其职责,导致内部监督作用弱化和缺失。二是国家和社会监管不到位。由于企业,社会,国家之间的目标,职责等均存在差异,各部门的监督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有效、健全的制度,影响了各监督职能之间的相互配合,造成了会计监督目标的模糊定义。(4)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一是有关的会计法律对许多违法行为的定义并不十分明确,甚至还有些模糊。以至于一些违法行为无法可依。二是在《会计法》与《刑法》间没有紧密衔接。因为《刑法》中有关于会计违法行为的相关规定,所以在《会计法》中对违法行为的处罚一般是原则性的。又因为在《会计法》中也有相应规定,所以《刑法》中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较轻。三是关于会计责任承担问题不明确。现在对违反会计法律的行为大都只追究会计人员的责任,可是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很大程度上都是其单位负责人授意或指使的。

三、解决会计工作法律责任问题的建议

(1)继续加强关于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会计法律法规的教育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尤其应当重视基层会计人员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教育。通过专门培训举办讲座,公司在休息时间播放宣传片等方式进行法律知识普及。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促使其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避免违反会计行为的现象发生。(2)实行单位主要负责人问责制。一般来说,会计违法行为都是在单位负责人的授意或默许下发生的,因此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会计违法行为,促进会计工作健康,良性的发展,更好的发挥会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3)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从现实情况上来看,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在很多方面的模糊定义,致使相当多的一部分人钻法律漏洞,并且已经形成套路。因此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细化各种违反行为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让违法行为有法可依已是重中之重。同时应加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依法惩治违法行为。这是确保会计法律运行的前提。(4)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防范违法行为的发生。会计信息失真不能只归咎于会计法律本身的不完善以及会计自身的职业素养,更深层的原因是由于单位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存在漏洞。现今在我国许多公司中普遍存在着经营者与所有者的权力失衡现象,导致经营者往往夸大经营业绩或者向投资者隐瞒实际经营情况。同时,由于一些老板金钱至上的观念,偷逃税现象严重。不惜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从事违法行为,提供和报送虚假会计资料。针对此种情况,各单位应当首先健全自身的内部管理制度,达到各部门,各领域间的相互制约。了解经营的真实状况。其次在追究法律责任时,应当按责任大小由上至下分别予以处罚,而不是只追究会计人员的责任。并且对坚持原则,尽职尽责的会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给予奖励,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后应实行内部岗位定期轮换制,避免某一部分人长期接触,防止串通作弊行为。而在会计交接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许多新问题,这就迫使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小心谨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5)相关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财政部门应专门设立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管。把我国的监管机构主要以对会计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为主的方式转变为事先的监管控制职能为主的方式。如对于各单位会计工作不规范的治理和完善,对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鉴定等。此外,监管部门在解决会计工作所涉及的法律冲突时应客观公正,独立严格,对会计信息做出相应的结论,为有关司法部门提供依据。

财会工作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市场经济下尤其重要。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各方对会计信息理解的冲突也不断增加。法律成为协调各方矛盾的准则。因此关于会计工作法律责任的探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所以在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并积极借鉴国外经验,不断进行深化和完善。营造良好的会计环境。

参考文献

[1]蒋梦婕.会计法律责任探析[J].现代商业.2011(8)

[2]万基洋.浅析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J].中国外资.2012(18)

第6篇: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范文

摘 要 现代企业制度下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要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是重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关键,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职能。

关键词 财务管理 基础重点 控制关键 监督职能

从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开始,企业家们已经认识到企业管理潜在的巨大作用,并且开始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实践,逐渐将重点集中在经济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实践证明,通过成功实施企业管理,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扩大了收益,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加强企业管理的浪潮中来。

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而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范畴中,企业是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组织,在经济组织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什么经济成份组建的企业,不论从事何种行业的企业,除高度重视市场,重视产品的CI形象外,还要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管理,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中心位置上,并对其进行再认识。

一、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是重点

作为处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心地位的财务管理,它要求企业不仅要注重资本的盈利性和合理流动性,而且更注重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资本运营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不断加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加强财务预算化管理。预算化管理是当今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一种控制和考核业绩的方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就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市场信号超前编制财务预算方案,以规划和控制企业未来的全面经济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财务控制和监督,使企业各部门能够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完成企业的各项经营目标,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

加强企业的财务制度建设。国家对企业理财行为的约束是通过法律形式来达到的,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企业管理必须强调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财务特点,建立健全企业的各项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切实加强企业财务制度的建设。

加强对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加强内部管理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说至关重要,但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光靠内部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研究市场,掌握信息,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这就更需要企业制定财务信息战略,建立信息网络。财务信息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而且包括企业外部的财务信息。因此,企业必须做到:(1)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信息系统;(2)加强对企业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方面的财务指标体系的分析和监控工作,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信息分析的力度和范围,开展专项分析。

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随着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地位的日益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全面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熟悉各相关学科,如法律、财政、税务、金融、贸易、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牢固树立经营观念、风险观念、效益观念、法律观念和现代企业理财思想,努力成为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的高智能复合型财务管理人员。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关键

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内部控制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呢?目前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加强单位负责人的自觉控制意识。如果单位负责人控制意识淡薄,相互串通,搞内部人控制,会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因此,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应明确单位负责人应负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自上而下共同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执行,从而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有效实施。

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管理机构,理清管理权限。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设立管理控制机构,做好内部各机构间,各经办人员间的科学分工与牵制;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

处理好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的关系。好的内部控制,不仅要将企业的经营管理全面纳入监控中,而且要对重点方面、重点环节进行重点控制。全面控制和重点控制要有机结合,企业应根据其自身行业和经营特点,找准关键控制点,通过对点的控制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至少应对下面三方面进行重点控制:一是资金,对资金的筹集、调度、使用、分配要严格控制,防止资金体外循环;二是成本费用,控制乱列成本费用,防止舞弊;三是对经营者的权力实施进行有效监控。

提高控制人员实施控制的能力。内部控制的内容,涉及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实施控制的人员既要具备专业知识,又要熟悉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指挥能力,企业如果不重视此类人才的培养,内部控制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工作。从我国不少企业现状看,有的企业不是没有内部控制,而是没有很好地执行,导致内部控制机构形同虚设,“有章不循、违章不究”。所以,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对高风险区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并通过增加、减少规范控制环节减少风险。

三、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一规定体现了两层含义:一是各单位都必须建立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是每个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二是各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必须健全,必须切合实际,能有效执行。

1.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

《会计法》规定:“记帐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在办理经济业务事项时,涉及到包括业务事项的审批、经办。财务保管人员和负责办理会计事项的记帐人员等多方面人员。为了有效监督、控制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保证会计资料的质量和经济事项的顺利开展,必须明确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

2.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制约程序

各单位的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等经济业务事项,是各单位重大的经济活动,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财务管理问题。决策和执行的程序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必然会影响国家、单位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也会削弱财务会计管理职能,影响会计秩序和会计资料质量。从实际情况看,单位在重大经济业务事项方面,因决策和执行的程序混乱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决策盲目,管理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屡见不鲜,可谓教训深刻。因此,一方面,决策和执行的程序应当明确;另一方面,在决策和执行程序中应体现决策与执行两个层次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3.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

财产清查,既是加强财产物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通过财产清查,确定各项财产的实有数,以便查明实存和帐面数是否相符,并查明不符的原因和责任,进而强化措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只有进行财产清查,在保证会计制度真实、完整的基础上,才能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财产清查制度应明确规定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组织程序,使这一制度得以具体落实,也为有关管理部门监督检查财产清查制度的落实情况提供可靠的依据。

4.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和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的政策和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目标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单位的目标是否实现。单位内部审计,应当在单位内部由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以外的专门机构或人员,对会计资料进行再监督和审查,这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

第7篇: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范文

大学校园规划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和谐视阈下的企业文化建设——以河北建设集团的“家·人文化”为例

基于低碳经济的消费模式探析

基于心理契约的员工工作投入度提升

我国低碳政策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限塑令”为例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高职创业教育“马拉松”体系的构建

对网络条件下高校理论灌输的再认识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区域需求视角下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探讨——以旅行社管理课程为例

探究式教学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高校艺术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语用取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析

探析项目驱动法在VB教学中的应用

便携式煤矿井下人员检测系统的设计

SQLServer2008R2贝叶斯算法研究

NS-2网络模拟器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极通EWEBS虚拟接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我院与CSDN合作办学签字仪式正式举行CSDN总裁蒋涛先生受聘担任我院客座教授

“校企直通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文化意义和建设思考

河北省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状况实证研究

科学规划教师职业生涯,促进高职教师成长与发展

创新“四个课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陈亮、叶适的德育目标观及其现代借鉴

大学英语公共课应用CBI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职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就业岗位能力调查研究

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基于“6+2”基本原则的课程整体设计探讨——以“酒店服务礼仪”课程为例

质量工程理念下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面向方面的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

VB6.0环境下的语音识别程序开发方法

基于IPv6的校园网过渡技术研究

基于决策树的数据挖掘在招生管理中的应用

参数化焊缝标注的研究与实现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

保定市城市竞争力分析

加强预算监督健全预算监督制衡机制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数字传媒系

“四带”促深学深学促深用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

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设置现状及改革思路

建全程化体系,促社会实践成效——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学生社会实践的探索

高职院校与企业互动机制的研究

以就业教育为切入点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框架

论大学精神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及其构建

求解金融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网络课堂辅助教学模式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我院学报荣获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

多媒体课件版面设计的形式美

高职法学实践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完善

扩内需保增长应注意协调的几个关系

浅析近期财政货币政策

CSR战略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启示——基于民族奶业危机的思考

基督教与早期骑士贵族阶层的形成

第8篇: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范文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必要性

前言

当前建筑施工行业的市场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施工企业必须确立自己在市场经济中前行的方向,把握自己在市场中具有的优势和不足,为自己的发展目标而奋斗。内部控制是为确保实现企业目标而实施的程序和政策,它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自己的发展战略。

一般情况下,建筑企业需要多区域施工,开展工程承发包、水电管道安装、树木绿化、钢结构件制造及安装等业务,具有生产流动性、产品多样性、技术复杂性、作业高危性等特点,因此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涉及的范围更广、环节更复杂。因此,相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更具有难度,也更具有实践意义。

2加强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加强建筑企业内部控制有利于合理降低施工成本,有效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工程质量,维护施工企业的形象。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建筑企业要想立足于不败之地,谋求长远发展,就需要不断优化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2.1 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建筑企业规范经营行为,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制度规范,从而对企业内部的机构、人员、项目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可以减少因不当施工造成的潜在风险,降低因返工或物料浪费而产生的无谓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利润。

2.2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建筑企业防范经营风险。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部分,又是防范企业风险的有效手段。企业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企业内部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最大限度地防范经营风险。

2.3 优化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建筑企业

充分利用内部价值链上各单元的资源,保证企业经营的健康发展。价值链分析把组织看作一系列价值创造活动过程,具体有两类不同的活动。第一类,五种基本活动:营销活动、进货物流、生产施工,竣工决算与验收,服务。第二类,辅助活动:采购、技术开支、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使从事两大类活动的各作业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以顺利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同时,内部控制约束与激励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有利于价值链各方或各环节的协作或协调。由于严密的监督与考核,能真实的反映工作实绩,再辅以合理的奖惩制度,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促使其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效果,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3目前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通过对市场环境的分析和历史教训的反思,许多建筑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付诸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受企业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

1) 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有些建筑企业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追求盲目投资而缺乏风险控制意识,有的注重经营业绩而缺乏资金管理意识。

2)内部控制人员业务素质较低。近几年来, 会计队伍迅速扩大,但对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没有跟上,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靠人情关系混进会计队伍的人员工作在会计岗位上。建筑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关键岗位或领导岗位应集财务、管理、技术等综合知识及实践经验为一身,但目前有的建筑安装企业中,不乏零经验无能力的人就职于项目经理岗位,导致其难以应对该工作的压力。

3)内部控制目标定位较低。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目标定位主要还是局限于基础层面,包括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与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和透明,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定位也要提高,既要立足于现实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与发展性,既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化的需要,又对企业对外进行规模扩张、战略重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4)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与内控制度配套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目前部分建筑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如内部控制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有的内控人员身兼数职,职责不明,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同时,企业没有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或者即使建立也是走过场。一些建筑企业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内容复杂多样,但往往只是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奖优罚劣的作用。

5)内部监督机制缺乏。一些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已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也没有对内部控制得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更没有建立内部控制缺陷纠正、改进机制,再加上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常常是“纸上谈兵”,有章不循,致使企业内部监督不力。

4优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1)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员工尤其是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再认识。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企业领导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是关键。因此,要优化企业内控制度,应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企业领导者,要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过程中起到表率作用,积极学习、指导和履行。

2)要加大人才引进与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管理者及内控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建筑企业员工素质的关键在于提高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这是对建筑企业进行有效内部控制的主要着力点。因此,企业要积极投入,在人才的引进、任用、选拔上要任人唯贤,增加培训的次数,提高培训的质量,不断加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素质培养,同时不断提高内控人员业务技能和职业素质,使其能够胜任内部控制岗位的要求。

3)要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合理运用内部控制方法,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实物资产的内部控制、供销业务的内部控制、其他重要事项的内部控制。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通过运用各种内部控制方法并使之有机结合,做到相关人员在从事具体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处理的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等等,做到以防为主,防控结合。

4)要实施严格的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在内控的行为实施者层面上起到激励作用。建筑企业可建立EVA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对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效果进行评价,有功者奖,有过者罚,可对内部控制相关岗位人员起到长期有效的激励作用,从而限制其权利滥用和不作为,使其对本职工作予以重视,真正理解内部控制的本质,增强风险控制和会计监督意识,加大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

5)要构建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制约机制,对内部控制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内部审计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权限的延伸,是企业强化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建筑企业可以建立审计委员会,使之领导审计机构,保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独立行使检查监督权。比如企业在水泥、钢材等材料的采购业务中,无论是申请、采购、验收、审核、付款等哪个环节,无论是物资采购还是仓库管理等哪个部门,无论是采购业务不相容岗位设置还是授权审批等会计制度的建立,审计机构都有权并且应该进行事前分析与评价和事后稽核、检查和监督评价采购业务的正确性、合理性,起到把关、验收的作用。同时,国家审计机关、部门审计机构应发挥其权威性和监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以杜绝企业管理部门负责人所造成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

第9篇: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 财务 控制

一、对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控制的再认识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控制的主体有了新的变化

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实质上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体现。财务管理的创新和深化也将反过来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财务控制的主体是公司董事会。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治理对企业财务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司治理结构以董事会为中心,董事会对外代表公司进行各种主要活动,对内管理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只有董事会才能全方位负责财务决策与控制,只有董事会才能强化对经营者财务约束和控制。从机制的角度分析,财务控制首先决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也不仅是企业经营者的职责,而是出资人对企业财务进行的综合的、全面的管理。如财务总监的委派,事实上也是属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控制的客体有了新的变化

传统的财务控制对象主要针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在表现形式上主要为实物资本、货币资本。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里,现代企业的资本是在传统资本的基础上增加越来越多的知识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新工艺、市场资源、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以无形资产为主要形式的知识资产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实物与货币资产的主导地位,在企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财务控制的客体在现代企业制度上,不仅要考虑人与传统资产的关系,更加要考虑人与新的知识资产之间发生的财务关系,以及价值流转。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控制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首先,财务控制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我国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创造了广阔的前景。针对我国企业目前的财务管理状况,借鉴西方国家财务管理活动的经验,有步骤地开拓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新领域,将有助于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营运经济效益。

其次,财务控制的内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以前学者理解财务控制是指财务人员(部门)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实现的管理活动。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仅仅完成上述工作是不够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立足于“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上的企业制度,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财务控制变成委托下的财务控制,财务控制的主体、目标、客体、实现特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财务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如资本市场上多数权益者与少数股东对于财务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

二、当前我国企业财务控制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理想目标尚存差距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不明确

根据传统的观点,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的认识主要有“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三种观点。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利润取得的时间,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还反映了受风险大小的影响,但笔者认为它们并未能全面反映出新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目标是行动的根源,而较多的企业甚至根本没有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从而导致企业财务活动更加盲目。

(二)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有待提高

传统的财务控制仅限于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揭示、反映与报告,将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混在一起,这种做法滞后于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不利于财务控制和会计控制各自职能的充分发挥,不利于财务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发挥,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而较多的企业领导出于传统观念的角度,认为只要保证财产安全、成本节约,至于财务管理是否及时、有效并不重要。

(三)财务人员的素质与观念有待加强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制度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而忽视原则性,使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制度建设是财务控制的基础。没有制度就无法按章行事,管理就失去了标准。因此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环节.应引起高度重视。制度建设须遵循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实际,使制度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四)控制方法与手段还相对落后

当前,较多企业的财会工作在具体表现上是以“报账型”为主,日常以被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为主。在财务管理方面,更多地观念最多停留在编制报表、分配资金、使用资金方面。

三、强化财务控制,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全建立

(一)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地位

在当前财务管理的三个目标中,笔者认为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相对更优。当前现代管理学战略发展理论认为企业应该树立自己的战略目标。所谓的战略目标就是对企业战略经营活动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的期望值。是企业宗旨中确认的企业经营目的、社会使命的进一步阐明和界定,也是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经营领域展开战略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水平的具体规定。我国一些企业曾经出现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只看眼前的短期化行为。这种短期化行为在实行承包经营制条件下显得尤为突出。对此,必须明确,我们所言的短期财务管理目标利润最大化是受长期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制约的,是建立在企业能够树立合理的长期目标的基础之上,不是那种不顾长远目标,只顾眼前利益的所谓的最大化。因此,企业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其长期财务管理目标,就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观念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经营生产的方式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极大的延伸。企业除了通过经营扩张,还通过资本扩张的方式来进行运作。企业传统的实物资产流逐渐向企业价值流转变,以达到资本的保值增值。从而企业财务工作也面临着由只注重对经营活动的记录、计量、核算、分析、监督的会计管理向以综合管理为基础,注重企业资产合理配置、资本有效运用的财务管理新模式转换。现代企业制度就要求我们在思想观念上提高对新形式下财会工作的再认识,树立资产经营的观念,注重财务战略下的投资、筹资、分配活动,构筑财务管理框架,规范经营行为,注重对新时期企业财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分析与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综合管理作用。

为了适应上述要求,企业财会员工必须通过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等方式,补充和更新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彻底转变重核算、轻管理的观念,深入财务实践,准确把握事业发展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改进财务管理、促进资金使用效益提高。以此作为强化各项财务管理能力的培育、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财务方法进行财务控制

1.建立健全财务信息系统。要改变目前仅从会计账务数据中选择相关数据进行简单做法,要扩大财务信息的采集面,使用科学的处理方法如抽样、线性回归法,利用管理辅助软件如成本控制软件、合同管理软件等,对财务数据进行筛选加工,做到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相结合,会计信息和销售信息相结合,原始信息和加工信息相结合,实现物流和财务信息流的有机统一。要多方面开辟信息渠道,通过制度明确各业务部门向企业信息中心或财务部门提供信息的数量、种类、质量、真实性和及时性。当前企业往往通过ERP或OA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传递与复核,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2.建立健全财务预警系统。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主体,市场风险和个体风险都是不能避免的。市场风险如政策风险是企业不能回避的,只能减小;而企业个体差异是由于企业经营行为、管理决策造成的,通过获得正确的决策信息与正常的决策流程是可以避免的。企业由于受国家信贷、市场价值、经济形势、政策因素的影响及企业经营水平、人员素质状况等内部环境的影响,使企业在筹资、投资、分配的财务管理流程中存在着财务风险,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便会发生差异。因此必须建立健全财务预警系统,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使由此产生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由于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系统之中,财务风险的发生会引起企业财务一系列因素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到有关财务指标上来,如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等等,从而决定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适当的财务指标和采用科学的方法建立财务风险预测模型。

3.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快信息与数据的处理效率。财务集中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由于现代企业的复杂性财务集中管理如果没有准确及时的信息作基础,实现企业集团高效、科学的管理是不可想象的。现代集中式财务管理软件和网络软件的推广,无疑加快了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准确性,使集团总部管理人员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子公司财务状况和有用的信息,为财务决策和控制提供了信息保证。可以通过网络建立以集团财务为核心,下设一级、二级、三级子公司财务机构,各层级的子公司财务机构通过网络直接与集团公司财务中心相联系,这样就减少了下属单位人员与费用的支出,可以整合集团的财务资源,实现针对集团整体的财务管理,从而有效利用企业的财务资源,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保证企业财务战略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超,何进日.新经济下企业财务目标浅论[J].财会月刊, 2001,(8).

[2]王国亮.完善财务控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 (3 ).

[3]郭复初领著.财务通论[M].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