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隧道工程施工要点范文

隧道工程施工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隧道工程施工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隧道工程施工要点

第1篇:隧道工程施工要点范文

隧道开始施工前利用事先精确测量的5个GPS定位点和2个高程控制点进行贯通复测,证明其可靠性。正洞选取的是闭合导线环进洞,一些特殊地段采用交叉导线加强的方法。每个点都要选在整体仰拱上,桩面要比地面低2~3m。采用620S捷创力全站仪和NA2水准仪进行施测。水平角测量时每站的左右角需要各测6个测回,圆周角的闭合差需要小于二等导线差。往返闭合环用于水准测量,每千米的水准测量误差要小于2mm。交叉线进洞用于平导。平导线路右侧设主导线布,中线位置设副导线布。测量时采用徕卡TCR1101全站仪和S3水准仪。水平角测量每站的左右角需要9个测回,进行平差的软件是《南方平差大全》,并辅以人工计算。水准测量的个点需要同时布设在导线点上,并按照水准支线进行往返分段闭合测量。

2施工测试

施工现场要比照国家一级实验室标准设置中心实验室一处,以满足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和ISO9000质量体系对工程试验的要求,并且要比照工程实验项目配置材力检验、沙石品质检验、水泥软练、水质分析、土工、混凝土工等6类测试仪器设备。混凝土、砂浆配合比的设计由中心实验室负责,并负责混凝土力学性能和长期性能、混凝土外加试剂、土工的试验。土工试验;水泥、钢筋、砂石料等物理、力学性能试验以及工程用水和环境用水的化学分析等。除此之外,还要参加有关工程质量检查和质量事故的分析调查。另外,还结合设计、施工需要进行必要的试验研究,推行应用“四新”技术。

3隧道开挖与支护

按照给定条件,平导由出口段独面掘进,正洞除由出口端掘进外,还分别在距洞口1200、2400、3600、4000、6100m处自平导开设横通道进入正洞开挖。由于该隧道涉及围岩大多为倾角近似直立的千枚岩、大理岩、片岩、石英岩、白云岩等沉积类层状岩石,因此,隧道围岩体现“岩性变化快,软硬间隔密”的特点。根据不同地段的岩石特征,以“杜绝塌方,光面爆破”为目的,平导和正洞都采取了不同的开挖方式和不同的支护措施。平导在开挖过程中揭示的围岩情况必须详细记录并绘制成地质纵断面图,用于指导正洞施工。

4仰拱、底板及二次衬砌

施作时机。仰拱、底板及二次衬砌的施作原则是“:仰拱先行,衬砌先墙后拱”。正洞的仰拱、底板及二次衬砌,主要视围岩软硬程度来掌握施作时机。对于Ⅳ~Ⅵ级围岩地段,仰拱一般要跟至距工作面100~200m。对于富水段及断层带的Ⅴ、Ⅵ级围岩地段,开挖时往往在跳挖马口时随即施作两侧仰拱,并及时衬砌,以阻止围岩塑性变形的发展。对于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底板及二次衬砌的时机可适当滞后。避车洞及其他专用洞室,随主洞衬砌,同期成形。受有轨运输轨道的影响,平导的仰拱与底板需后期施作,但拱墙衬砌须视围岩情况掌握施作时机。对Ⅵ级围岩地段,衬砌一般不迟于开挖后的30d;Ⅴ级围岩地段,衬砌一般不迟于开挖后的60d。混凝土供应。正洞所需混凝土由洞外混凝土拌和站拌制后由混凝土专用输送车(5m3)无轨运至洞内,拱墙衬砌时经混凝土输送泵入模。平导以及由横通道进入正洞所需混凝土由洞外混凝土拌和站拌制后由混凝土专用输送罐(6m3)有轨运至洞内。平导的拱墙衬砌混凝土一般靠人工入模。

5防排水措施

第2篇:隧道工程施工要点范文

关键词:公路隧道;设计;施工;要点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伴随着国家国民经济和城市规模的迅猛发展,各大城市日益突出交通的低效率问题。为缓解各城市面临的日益加重的交通压力,进一步改变城市拥堵的交通,作为新型城市交通方式的,已出现在我国的很多的大中型城市当中。城市公路隧道主要特点为占地面积小,不用绕开地面障碍物,不会破坏陆地景观,且可以缩短出行的里程等等。建设城市公路隧道不但解决了各交通干线跨越江海所受到的制约,对于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一、隧道设计原则

隧道设计应遵循能充分发挥隧道功能、安全且经济地建设隧道的基本原则。隧道主体结构必须按永久性建筑设计,具有规定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建成的隧道应能适应长期营运的需要,方便维修作业。应加强隧道支护衬砌、防排水、路面等主体结构设计与通风、照明、供配电、消防、交通监控等营运设施设计之间的协调,形成合理的综合设计。隧道土建设计应体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思想,制定地质观察和监控量测的总体方案;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应制定地质预测方案,以及时评判设计的合理性,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通过动态设计使支护结构适应于围岩实际情况,更加安全、经济。应根据隧道不同的设计阶段的任务、目的和要求,针对公路等级、隧道特点和规模,确定收集、调查资料的内容和范围,并认真进行调查、测绘、勘探和实验。调查的资料应齐全、准确,满足设计要求。应根据隧道所通过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并综合考虑调查的阶段、方法、范围等,编制相应的调查计划。在调查过程中,如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预计的情况不符,应及时修正调查计划。隧道应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不得大挖大刷,确保边坡及仰坡的稳定。隧道衬砌设计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断面形状、支护结构、施工条件等,并应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衬砌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保证隧道长期安全使用。

二、城市隧道设计要点

城市隧道应从长远、的全局角度考虑整个工程的施工方案,并适当的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避免后期改造带来困难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城市隧道一般位于主城区,管线众多、交通繁忙、周边环境条件和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高,限制施工方法。城市隧道一般用于行人、车辆通行,本来是最大限度体现以人为本,应精心研究出入口设置的形式、位置、施工方法,既要减少扰民又要节省投资以及景观要求,对交通和管线迁改不构成影响,降低成本;城市隧道的工程比较复杂,需要多种工法组合设计的采用,特殊情况采取特殊工法,可以更好的适应复杂环境的需要;同时,还应做到最小化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效益。城市隧道浅埋(或超浅埋)暗挖法,要求初期支护(含临时支护)。二次衬砌分别承担100%荷载,确保施工,运营的绝对安全。这点是城市隧道最容易被设计者忽视的地方,通常而言,临时支护采用型钢喷混凝土,永久支护采用格栅网(纤维网)喷混凝土,尽量不(或少)用管棚,增加管棚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和避免对城市管线构成威胁,加剧地层变形和威胁施工安全。

三、隧道防排水施工

公路隧道渗漏是公路工程病害之一,而在寒冷地区渗漏又会诱发冻害的产生,常常是路面结冰,衬砌冻裂等,严重影响隧道的正常运营,防治渗漏的关键除要有一个完善的防排水系统设计外,防排水施工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某些公路梯子岭隧道由于设计中忽视了防排水问题,加之施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造成隧道渗漏比较严重,在冬季又有冻害产生,极大的影响交通运输,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现在处理起来费时费财,应引以为戒。目前,正在开展隧道温度场测试及分析课题研究,就是通过对温度场的测试,分析隧道发生冻害的条件和原因,进而采取防治冻害的施工措施,以指导我省北部地区的隧道设计和施工,同时,也可以为省外其它寒冷地区修筑公路隧道提供经验。

四、隧道支护

(一)初次支护设计

1.喷层厚度一般来说,使用喷射硷的支护方法,能够充分地利用围岩自身的承受能力。但喷射的混凝土的柔软性必须合适,既不能太大,同时也不能太小,否则就起不到应该达到的效果。经过实践证明,使用的喷射硷层的厚度比上隧道跨度范围为0.005-0.014,当跨度小时取上限,而跨度大时取下限。

系统的锚杆是按照加固拱的理论所设计的。布置系统锚杆应该能够保证有效地发挥锚杆的加固作用,使得被结构面所分割的岩块能够经过锚杆的“固结”作用,互相挤压又互相锁合,完美地组成一体。

2.二次支护设计

二次支护设计,又称衬砌,即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为结构的型式和选型。依据实践状况来选择拱形,衬砌结构,深埋地段,衬砌材料,复合结构等等。

五、洞门开挖及防护

隧道套拱施工前,首先对隧道仰坡及洞门开挖范围内的洞口边坡进行加固防护,随开挖随防护,每次开挖高度不大于2m,直至套拱底标高#洞门仰坡坡度为原路基边坡坡度(1:1.65),洞门边坡坡度为1:0.2,仰坡及边坡加固采用3.5m长小导管注浆加固,并挂设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喷射厚度为15cm,钢筋网片间距15cm*15cm小导管注浆浆液为水泥浆,间距1m*1m,梅花形布置。

六、洞口套拱施土

洞口土方开挖采用预留核心土法开挖,由上至下随开挖随支护,每次开挖高度不大于2m.套拱混凝土施工民度1.5m,厚度70cm,内设20b工字钢3榻,每榻间距50cm。导向管采用165x5mm钢管,每根民2.5m,露出套拱混凝土1m,导向钢管用钢筋固定于工字钢上,间距30cm。工字钢和钢管采用全站仪、水准仪进行定位,保证外插角精度。套拱混凝土模板采用20cmx5cm木板,内外模采用4道25钢筋对拉,利用方木或钢管支撑于边坡和预留核心土上。

七、明暗挖相结合技术

一般用于施工竖井暗竖井或隧道暗埋段,采用明挖围护结构无施工场地条件或无法施作围护结构时,可采用明、暗挖相结合技术进行暗竖井或隧道暗埋段的施工;可以避免大量的管线迁改和缓解交通压力,同时大幅度节省工程投资,减少工程风险和扰民。先对地层进行垂直预加固后,采用CD或CRD工法分部进行下半断面的开挖、支护;待初期支护达到强度后,分部对上半段面明挖基坑进行竖向开挖、支护,待支护达到强度后,拆除临时支护,浇注二次衬砌。

八、加强隧道施工管理

目前,公路隧道施工质量控制盒管理执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该标准缺项漏项较多,给工程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等级也在逐步提高,隧道长度也在增加,长隧道工程中,机电工程(通风、照明、消防等)占有很大的投资费用,在运营期间,运营费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而在评定标准中没有列入对机电工程进行质量检查的标准,对锚杆施工质量的检测,评定标准中规定用锚杆拉拔力来评价是不正确的。因为理论分析表明,只要锚固的水泥砂浆长度大于杆体钢筋直径,则直至拉拔到钢筋劲缩,锚杆也不会丧失锚固力,所以在砂浆不密实的情况下,只进行锚杆拉拔力试验就对其质量进行评定的做法是错误的,测试的数据是个假指标,因此还应对砂浆的密实度进行检测。另外,对防排水系统施工质量、超前支护(预注浆、超前锚杆、超前管棚等)施工质量、初砌背部空洞的探测都应列入评定标准,为施工管理提供依据。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得,施工与设计必须要紧密地进行结合,一般来说设计图上的设想都可以变为现实实践,但是要考虑施工现场的具体实践情况,且其它一些设计内容,也同样应该本着有利地使用机械作用来进行。如此才能够加快工程施工的速度,最大程度地节省投资,同时完全确保施工工程的质量。同时施工人员的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实践过程中专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施工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郭乐.对公路隧道工程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

第3篇:隧道工程施工要点范文

关键词:隧道工程;浅埋暗挖法;施工要点

1浅埋暗挖施工方式概述

浅埋暗挖施工方式是浅埋区域隧道工程项目在周围环境因素影响下应当采取的暗挖施工方式。浅埋暗挖施工方式主要是参考了新奥法的原理,在隧道工程项目建设中应用多种有效手段和方式对周围岩层进行加固处理,将围岩结构具备的承受能力良好呈现出来,开挖过程中及时性的进行支护,施工界面封闭成环,支护设施与围岩结构共同组建了支护体系,这种施工方式可以较大程度的提升隧道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安全性,是可以对围岩结构变形进行控制的有效方式。

2施工技术特点

2.1围岩变形波及地表

浅埋隧道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特点在于埋深程度较浅,上部覆盖层厚度也不是很厚,应用暗挖施工方式对地表会造成一定影响。为了避免对地表已经建设完成投入应用的建筑物、基础设施,以及施工区域原有管道线路造成不良损害,施工阶段必须要对地中和地表沉陷变形情况进行有效控制。从变形量层面进行分析,工作人员不仅需要考虑到因开挖施工引发的沉降变形情况,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围岩结构对原有支护体系造成的柔性变形,避免支护结构体系出现整移。与变形量性对应存在的地层性区域发展,除了会对隧道工程项目建设区域周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之外,同时还会导致围岩结构稳定性降低,加强了隧道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难度。

2.2刚性支护或地层改良

对于浅埋暗挖施工方式的应用,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尽可能的提前支护时间,也需要适当的加强支护结构刚度性能,从而对地中和地表变形情况进行有效控制。技术人员需要合理、科学的选择开挖方式和支护结构体系,注重提升围岩结构的综合性能,通过超前支护等多种有效措施降低地层沉降变形对隧道工程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影响。

2.3试验段指导设计及施工

隧道工程项目建设周围环境以及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在隧道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一定要选择在地质条件和结构类型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工程试验段。对支护结构体系进行设计,制定科学性、严谨性的施工方案,进行试验工作开展,保证工程测量的有效性。充分了解隧道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区域地表沉陷变形、围岩结构情况和支护体系应力情况对地表的影响程度,要深入的观察、分析和探讨研究。试验施工时一定要注重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且结合这些信息数据通过反分析的方式获取围岩结构的力学参数,这样可以保证围岩结构力学参数更加贴近实际情况,为后续力学分析计算工作开展提供便利。对试验段施工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对原有的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良,审核量测数据的精准性。

3开挖与支护要点分析

3.1开挖方法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山岭隧道会应用正台阶施工方式,如果隧道工程项目建设与城市中心区域或者是城市附近,施工过程中会采用分部开挖或短台阶施工方式。若是在大断面的城市进行浅埋隧道工程项目建设,可以应用中隔墙施工方式。城市地铁车站与地下停车场工程项目建设中,会应用侧洞施工或柱洞施工方式,从而满足多跨隧道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浅埋隧道的断面尺寸如果超过了相应标准,那么则不能应用全断面施工方式。施工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降低对周围岩层稳定性的影响,应用掘进设备辅助施工。在利用爆破开挖施工技术时,要应用短进尺、弱爆破,并加强爆破振动的控制,将爆破进尺控制在一米范围内。

3.2支护方式

浅埋暗挖隧道更多是应用复合式的衬砌方式,支护设计可以概括性的划分成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初期衬砌承担全部的承载应力,虽然也进行了二次支护体系建设,但二次支护只作为第二道安全防线。第二种情况是初期衬砌与二次支护体系共同承担承载应力。第三种情况与第一种情况恰恰相反,初期衬砌只是作为浅埋隧道开挖施工阶段的临时性支护,二次支护体系却是主要的承载应力体系。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结构体系、施工方式和浅埋隧道支护方式以及众多的施工辅助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将综合分析结果与浅埋暗挖试验段进行融合,根据施工中量测到的众多信息数据对施工方法、支护体系进行优化和改良。

3.3辅助施工方式

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以下次序进行辅助施工方式的选择,首先是上半断面留核心土环形开挖,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工作面。其次是超前小导管周边注浆辅助施工方式和临时性仰拱搭设。最终是长管棚超前支护或注浆。

4沉陷变形和坍塌控制要点分析

4.1现场监控测量分析

施工现场监控测量是浅埋暗挖施工中需要高度重视的内容,通过监控测量可以深入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使得现场施工在控制范围内,保证浅埋暗挖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对沉陷变形情况进行有效控制。量测主要会分为两种类型,也就是应测与选测。量测工作开展收集到众多数据后,需要根据这些数据进行位移-时间曲线的绘制,并且在曲线时间横坐标之下详细注明需要应用的施工方式、施工工序以及工作面和量测断面二者之间的距离。如果曲线逐渐平缓,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数据分析与回归分析,对基本的稳定时间进行科学推算,分析位移变化的规律。要结合量测管理工作开展基础转折以及浅埋隧道不同施工阶段的沉陷情况进行施工管理的落实。如果量测值超过了标准设定接线,需要及时分析超标的影响因素,对已经建设完成的支护体系进行强化,并对适当的调整施工工艺。若是曲线出现了反弯点,也就表示位移数据在短时间内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也表明围岩结构的稳定性降低,支护体系应用安全性下降,需要加强施工现场围岩与支护体系的监测力度,对支护结构体系进行加固。必要情况下需要停止继续施工,对浅埋暗挖施工界面进行修整,等到围岩与支护体系稳定后才能继续施工,为施工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

4.2量测管理基准

施工中主要采用位移量测数据作为信息化管理目标。管理基准值应根据现场的特定条件来制定。当地面建筑对地层沉陷敏感时,采用控制沉陷的多种措施(包括改善围岩条件等)不易达到要求或极不经济时,可同时采取结构加固的措施,并建立相应的基准值。隧道施工量测数据管理基准值应细化为各施工阶段控制标准。控制标准数值一般分为3个控制水平:Ⅰ级为安全值(相应安全系数在1.5~2.0以上),Ⅱ级为警戒值(安全系数为1.5~2.0),Ⅲ级为危害值(安全系数为1.1左右)。施工中量测数值处于Ⅲ级时,一般应立即停止向前掘进,加固现有支护体系使已施工地段迅速稳定,并研究改进方案。

5结语

浅埋暗挖施工方式是隧道工程项目建设中应用的关键技术,一定要严格的把握技术应用控制要点,做好支护和量测工作。充分掌握隧道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其中包括围岩结构稳定性、支护体系应力情况,根据数据对施工方式进行调整,对支护体系进行加固,保证浅埋暗挖施工现场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安全事故发生机率。做好试验段选择工作,对原有的浅埋暗挖施工计划进行调整,使其更加的完善,将浅埋暗挖施工方式具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保证隧道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灿朗,林湘.单层多跨拱顶直墙暗挖车站设计与研究[J].铁道建筑,2015(12).

[2]高一杰,张子新.软土小间距浅埋暗挖后建隧道滞后距离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S2).

第4篇:隧道工程施工要点范文

关键词:特殊地质环境;铁路隧道施工;地质灾害

Abstract: through analysis of our country has built or the typical railway tunnel construction process with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and the speci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our country under railway tunnel construction of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having learned, the main geological disasters have faults, soft rock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high pressure rich water, karst, such as coal,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from seeking inducing factors, and summarizes related experience, combining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he hope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speci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railway tunnel engineering problems of help.

Keywords: speci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 Railway tunnel construction; Geological disasters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质灾害问题已成为一直困扰着铁路隧道顺利施工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施工前要对工程的施工地段的地质条件有充分的了解,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依据和基础,文中将详细介绍在这特殊地质环境下施工的工程难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对相关技术问题进行讨论研究。

1.特殊地质环境铁路隧道施工难点

在我国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很多的地质灾害问题和施工困难,主要包括有“如何保护围岩,如何充分利用围岩”的问题,还有可能会遇到高压涌水、大型岩溶及石油天然气、断层、煤层等地质地质问题,这将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在特殊的地质环境下进行施工作业,突出问题就是“如何保护围岩,如何充分利用围岩”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解决上述的地质灾害给施工所带来的难题。如果该段地层发育有裂隙型蕴气构造,顺层错动带发育,则有利于瓦斯、天然气等有害气体的赋存与运移,具有燃烧、爆炸等危害性;如有岩溶和溶洞的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涌水涌泥甚至突泥的突发事故,这些都会给工程施工带来巨大的困扰。

2.应对施工难题及解决措施

为了解决这些地质灾害性问题,结合工程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特点我们采用了不同的解决措施和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2.1要有准确的地质超前预报

有准确的地质超前预报,才能针对这些地质条件设计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一般情况下特殊地质环境的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多变,所以有些时候在以超前钻探作为主要勘查方式的基础上,还要有一些辅助手段,辅助方式主要有地质素描、水文地质测试、工程地质测绘、地质雷达、变形量测及岩石物理等综合手段,以此获得相关的地质信息将更加的可靠。为提高预报的效率,还要运用信息技术,组建地质综合预测和地质预报系统,从而综合的分析判断地质信息,这样就能对工程施工段的地质信息有一个准确的把握,结合信息内容,以便有目的在施工过程防止灾害发生,并有效的解决这些地质灾害带来的困扰,使工程能安全、快速、高效的完成。

地质预报工作是隧道施工工作的重要保障,而要提高这项共组的准确性,就要求在进行地质预探预报工作的同时,结合施工进度,两相对照,即将物探与钻探相结合。这样获得地质信息才能更可靠和精确。

2.2大型溶洞的应对措施

在施工时,遇到大型的溶洞时,需采用迂回绕行的方式,从两面对溶洞进行夹击这样就能够及时地绕开了溶洞,在保证隧道开挖能够继续正常施工同时,还为注浆堵水整治溶洞留下了足够的时间。

2.3高压富水区的大型填充性溶洞

在隧道施工是,还会有高压富水区的大型填充性溶洞问题出现。对这种类型的溶洞,就需要采用源头泄水降压的措施。在进行溶洞处理时,采用的方案是超前长管棚和小导管注浆相结合,长管棚其主要的支护作用,而小导管注浆则是为了加强支护效果,同时还需要全断面超前预注浆,以上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涌水突泥的现象,以此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顺利实施。

2.4粉细沙充填性溶洞

在解决粉细沙充填性溶洞的问题时,需采用大管棚施工,其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以确保隧道开挖安全、快速。为增加管棚支护刚度,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要主要设立大管棚和进行注浆加固等工作。通过管棚注浆,加固管棚周围的粉细沙及淤泥质粘土,形成连续密闭管棚喇叭桶形支护结构,避免或减少施工期间粉细沙、淤泥和岩溶水通过管棚间隙涌入开挖空间。而小导管超前支护是大管棚支护的有效补充和完善,在进行开挖施工前,小导管注浆要对注浆不足部位或注浆盲区进行补充注浆。还有需要注意的就是在进行注浆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监测,因为注浆压力过大会导致加固的结构变形。

2.5全断面超前帷幕预注浆

隧道施工中出现粉质粘土充填性深洞时,就需要采取全断面超前预注浆堵水加固措施,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施工安全。开挖后的径向补充注浆和局部补强注浆以及底部钢管桩注浆等措施的采取,可以有效地提高注浆质量。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注浆材料的选择问题,好的注浆材料能够更好的达到注浆加固的目的。如超细水泥就非常适用粉细砂地层,但要注意量的控制问题。

2.6石油天然气突燃喷发及施工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的防治石油天然气突燃喷发的问题,需加强对瓦斯检测工作,同时还要保证隧道的通风能力,施工器械要具有防爆的功能,这样就能有效的防止因为天然气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当进行煤系地层施工时,首先要考虑通风问题,通风工作要由专业队伍来完成,即包括了通风方案设计、实施和现场管理都要有专业通风队伍来完成,随着施工的不断进行,地质条件和施工情况都会发生改变,所以通风方案要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改进,确保施工安全;在煤系地层施工,对于瓦斯的监控和防治问题就成为了防护工作的重点内容,需要对瓦斯的含量进行随时的检测,并结合施工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有效的瓦斯安全防护信息报警系统,同时还要做好通风工作,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2.7对软弱围岩的对策和措施

在处理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段的施工问题上,经需采取综合处治措施,具体的内容如下:做好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并加强大变形预测分析;工程要采用喷锚复合式衬砌结构,处于地质条件的考虑,可以适当加大预留量;合理的有顺序的分步骤开挖,同时做好支护工作,要能够及时封闭,特别注意在底部加仰拱的问题;在进行混凝土喷施工作时,要注意分层进行,还要有意识的预留变形缝;喷混凝土分层施作,预留纵向变形缝;增加格栅拱架,纵向O.8米一榀;为了进行最终位移的预测,还要量测管理机制,以便动态施工。

上述内容就是笔者对铁路施工遭遇的地质灾害问题的提出的解决方案和措施,还设计了一些关键性的技术的应用,虽然可能在内容上还不够全面,但也基本对这一问题做出了总结。

结论:

文中针对我国铁路隧道工程在特殊地质环境下的施工难题进行了介绍,特别是对岩溶处理这一问题上作了详细的阐述,岩溶处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因此在制定处理措施时,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文中还提出了在施工过程中遭遇断层、瓦斯、煤层等地质灾害的策略和措施,以及一些采用关键的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虽然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和讨论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但还是希望个人的一些策略和措施,能够有效的帮助解决我国铁路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推动铁路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云峰. 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规律分析[J]. 深圳土木与建筑, 2008,(01) .

[2]冯卫星, 杨开志, 王建雷. 岩溶突泥涌水围岩分析与隧道施工方案[J]. 河北交通科技, 2006, (03)

[3]郑笔勇,邓海涛. 松散地质段隧道开挖地表压浆施工技术[J]. 工程科技, 2007,(01) .

第5篇:隧道工程施工要点范文

中图分类号:F272.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3-0042-01

单就隧道工程和地下工程而言,我们应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管理风险进行准确定义与认知,当建筑工程项目处于正常发展阶段时,工程施工行动一定要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假设此时某项建筑施工活动或客观存在足以导致对应承险结构系统存在一定风险,但是此项施工活动和一些客观后果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风险事故。要想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进展有所熟知,需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风险机理进行准确认知以便探讨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策略,以至有效推动建筑工程项目的长足发展。

1.风险发生机理要点分析

1.1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性要点分析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地层方面主要体现在基础性地层层次具体分部情况上,同时还包括不同盐土介质材料物理学参数和物理学性质、不同岩土介质材料在切削搅拌后的流动性、粘性和变形以及各种不良地质情况之上。另外需要提到的则是水文资料条件方面,这一部分分为岩土渗透性、岩土含水量、岩土流向、岩土流速、水位、水压、冲刷力等,水位资料还包括水的腐蚀性因素和水的不及来源因素等等。地层障碍物包含了构筑物根本、烧毁构筑物和各类管线装备装配以及一些江底沉船等。

隧道工程及地下工程所在区域自身水位地质状况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与积累现已基本成型,大多都经历了较多年头,同时会受到众多自然因素和认为因素影响,水文地质条件介质特性的随机性和相对变异性等也逐渐显露出来。与此同时,底层水量不断处于活动状态,在此作用下出现了地表径流状况、地下其潜水状况和承压水状况等。因为地质勘探操作、现场实践操作和室内深入操作等工作要求,隧道工程工作人员和地下工程工作人员只能简单通过单体特性测试点进行水文参数量测估计等。岩土地质参数具有离散性和不确定性等,空间变异性和上述内容具有相同点,各种复杂因素带来了隧道工程和地下工程建设风险。

1.2机械设备复杂性、技术人员复杂性和技术方案复杂性综述

隧道工程和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队伍因素、机械设备因素、施工操作技术水平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建设风险,因为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复杂性和施工工艺流程具有复杂性,此时不同种类的施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施工条件,若贸然采取某种方案和技术的话,就极易产生对应工程施工风险。因为隧道施工和地下工程建设施工的基本建设周期相对较长且基础性施工环境相对较差,施工心态与施工效应直接挂钩,此时容易出现隧道工程风险事故和地下工程建设风险事故等。

城市繁华地带建筑环境相对复杂,工程建筑周边环境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地面构筑物的使用年限上和结构类型上以及基础类型上等,文化价值也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此处地面构筑物结构类型主要包括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和相关砖结构等。构筑物与隧道及地下工程质检的主要空间关系也是周边环境复杂性的重要体现之一。隧道工程施工风险性应逐渐引起重视,在致险因子的影响下,各类工程危险事故极易产生,承载损失状况尤为严重。城市软土地区盾构隧道工程施工风险中承担风险本体主要分为:盾构隧道、地面建筑物、路面系统、地下管线、已建隧道、社会群体、生态环境,上述因素所产生的风险损失模式之间存在较大不同,这也是直接损失状况中的一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工期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耐久性损失以及相关人员伤亡损失等,此时环境损失和对应社会影响损失等均被成为间接损失。图1为隧道工程及地下工程风险演化机理流程示意。

2.当前我国隧道工程和地下工程风险管理进展要点分析

在新型计算机技术和新型网络技术快速普及和发展的过程中,当前我国隧道工程和地下工程逐步建立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管理体现出了信息化时代施工操作的便利性。对具备介入方地区散布广、专业分类复杂、信息量大特色的大型工程项目而言,项目的信息沟通和协调特别重要,决策者必要供给实时、有用的项目信息,而各介入方也必要迅速地数值各自的进度,同时管理信息系统还可以削减项目信息沟通费用和通报费用。

近年来,我国依次建立隧道工程和地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计算机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中拥有一定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经济信息和相应社会信息等,同时也具备信息分类功能、信息整理功能、信息统计功能和信息辨别红能等,信息管理子系统中拥有风险管理的控制权限,风险评估子系统主要对项目风险发生概率、项目风险发生时间、项目风险持续优化、项目风险造成的后果、项目风险可控程度做出估计。最后则为风险对策子系统,它可以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风险处理决策,供决策者参考使用。另外,采取计算机模拟系统帮助工程风险测评可以有效地办理庞大工程投资问题及所带来的大规模信息处理问题,给风险处理与投资决策带来了新的突破。

3.结语

经过数次分析和实践可以得出结论,隧道工程建设和相关低下建设过程中均会产生一定的不稳定性,建设阶段的技术风险性显而易见,隧道工程和地下工程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危险因素,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以至会给社会带来相关不良影响。本世纪初,隧道项目安全管理和地下工程建设安全管理中存在诸多弊端与不足,最为常见的例子即为上海昌都大厦地基塌方事故的产生,同时我国广州省地铁塌方事故也是人尽皆知。

参考文献

[1]李二兵,王源,谭跃虎,施毅,段建立,濮仕坤.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现状与风险监控对策[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4(01).

[2]李朝阳,叶聪,沈圆顺.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地铁基坑施工风险评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4(01).

[3]彭红君.贝叶斯网络在隧道围岩失稳风险定量评估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4(02).

[4]王艳宜,谭青,夏毅敏,吕丹.盾构切刀切削过程热力耦合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4(01).

第6篇:隧道工程施工要点范文

关键词:隧道工程 施工管理 探讨

作为我国公路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隧道工程因其施工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工艺困难等因素,施工质量较难控制。这就要求广大隧道施工单位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加强施工精细化管理,确保实现科学、安全施工。本文分析了影响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强化隧道工程施工管理控制的主要措施,供业内同行参考借鉴。

一、影响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隧道工程施工前,要通过地面测绘、物探、少量的槽探和钻孔,查清工程区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和主要的水文地质条件。要尽量避开大断层,大滑坡、大溶洞、松软地层等不良工程地质体。一般来说,由于地质体的复杂多变,施工前所做的地质工作还不能完全满足施工要求。隧道工程施工前,地质工作的重点是查清大的地质构造和工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但是花巨额投资挖众多的探洞,钻数千米钻孔,全面弄清细微的地质条件是得不偿失的,也是不可能的。由于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地质特性表现出很大的随机变异性。地层中存在大量水的活动与作用,如地表径流、地下潜水和承压水等。由于地质勘察、现场和室内试验等设备条件的限制,只能通过个别测试点的现场试验来作近似的估计。大量的试验统计结果表明,岩土体的水文地质参数是十分离散、不确定的,具有很高的空间变异性,这些复杂因素的存在给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本质上的风险,如地震、滑坡、洪水、雷击、严寒、高温、雨季等,以及开挖造成的围岩扰动,岩体内有毒气体释放,影响地下水流,引起噪音、废气、废渣污染等。所以,在隧道施工中,不但要了解宏观的地质构造,还要了解岩体的结构,不但要了解全隧道的地质条件,还要知道其出现的位置及稳定程度。

2、制定施工方案的难度较大。在隧道工程建设中,施工队伍、机械设备、施工操作技术水平等对工程的施工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由于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与工艺流程复杂,且不同的工法又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如果采取某种方案、技术和设备势必会产生风险。同时,整个工程的建设周期长、施工环境条件差,这些对施工单位人员都很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导致出现各种意外风险事故。施工过程中,地质资料的不确定性、工作面塌方、密封漏损、岩爆、瓦斯爆炸、有毒气体释放、岩溶、突涌水、洞外危崖落石、危石、洞口滑坡、施工用电事故、通讯不畅以及安全措施不力等隐患也很大。

3、工程施工的周边环境比较复杂。隧道工程周围的地面构筑物和周围环境设施一般都很复杂,尤其是城市繁华地带,临近的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基础类型,周边道路及管线的类别等。在隧道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工法或工艺都很难避免的对以上这些构筑物,造成直接的影响或一定程度的破坏。

二、强化隧道工程施工管理控制的主要措施

1、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隧道施工要具备良好的施工便道和场地条件,便于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车辆进场和工程材料的运输、存放等。施工便道和场的建设要求,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有关条款办理。施工单位投标文件和施工组织中承诺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要及时足额到位,并且应满足现场需要。施工单位要在隧道洞口醒目位置设立施工标志牌、隧道出入人员管制牌、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安全生产警示牌和宣传标语等。隧道工地需设置砼拌和站、钢筋棚、材料库等,生产生活设施必须满足施工要求。严禁在洞内存放和加工工程材料,以确保施工安全。

2、要做好防渗漏、防坍塌技术措施。隧道二次衬砌中,要掺加抗裂防水混凝土膨胀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防复合防水板局部破裂等原因而造成的渗水。 要严格按设计布设盲沟,根据水量适当增加盲沟数量,以利于排水。防水板施工时,要严格检查焊缝,防止漏焊;铺设时避免刺破。对于施工缝、变形缝,要严格按设计施作,确保不渗不漏。同时,坍方是隧道施工中的大害。防止坍方是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及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要认真做好地质超前预报和地质描述以及监控量测工作,预测地层变化情况,根据探测情况制定相应施工方案。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防坍的重要手段。采用减震爆破时,要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开挖成型后及时施作喷砼等初期支护,使围岩尽早达到稳定状态。 对围岩自稳能力较差地段,要采用超前支护或超前加固前方围岩,坚持先护顶后开挖的原则组织施工。当初期支护变形出现异常现象且无收敛趋势时,采取初期支护加强措施,并提前施做二次衬砌。在二次衬砌中,采取增设钢筋和提高混凝土强度等措施。要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开挖过程中配备有经验的地质工程师轮流值班,及时监控地质变化情况,指导现场施工。软弱不稳定围岩地段,主要领导轮流值班,强管理,严要求,及时处理紧急问题。

3、要抓好施工质量检验、评定。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梭验和评定是建立在对项目进行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基础之上的,以各分项工程作为质量检验控制的单元,为提交竣工质量验收评定提供依据。在施工准备阶段,要按照建设任务、施工管理的特点将隧道建设项目进行逐级划分。隧道项目逐级划分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对隧道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合理的划分可以明确隧道质量控制的层次、控制的重点,使质量控制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和指导。因此,工程的划分要结合隧道设计理论和结构特点,切合施工工艺、技术要求进行,并且注意要符合运营、养护管理对施工质量的要求。隧道的分部工程按照结构部位、施工的特点及任务划分,一般包括隧道总体、洞身开挖、支护、防排水系统、二次衬砌、明洞、洞口、路基路面、以及通风、照明附属设施等。其中锚喷初次衬砌、模筑混凝的施工相对独立,工序不搭接,因此宜分开作为独立的分部工程。由于隧道透水对安全运营和隧道结构都具有较大的危害,隧道的防排水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故为保证工程质量,宜单独列为分部工程进行质量检验控制。洞口以外的排水工程可列入洞口工程,也可以归人整个隧道的防排水系统中。高等级公路的长大隧道常设有通风、照明、供配电、监控报警系统等附属设施,应按照其安装施工及功能等特点划分为独立的分部工程,参照相关专业的技术规范制定质量检验控制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洞口工程包括洞口的开挖、洞门翼墙的砌筑等分项工程,可按照路基土石方、挡土墙工程的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隧道工程的建设实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占用耕地和林地数量,提高运行速度,减少运营期间的养护、维修工作量,确保运营安全、畅通。只有充分认识影响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做好防渗漏、防坍塌技术措施,抓好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才能确保隧道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辛天霞,刘小和.浅析隧道防排水施工控制要点[J].《山西建筑》.2008年第9期.

[2]李绪云,王刚.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工序质量控制[J].《吉林交通科技》.2007年第4期.

[3]吴晓霞,陈晟.探讨公路工程隧道施工控制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期.

第7篇:隧道工程施工要点范文

关键词:岩石隧道工程;风险分析;

前言

岩石隧道的修建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以及施工设备的落后,致使在施工过程中以及运营期间均可能出现大量的工程事故,例如:崩塌、冒顶、岩爆、火灾等等,从而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如何尽可能地减小岩石隧道事故发生率以及灾害损失,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重视的课题。风险分析理论可望为此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目前,国外对岩石隧道工程风险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应用都尚待完善,而且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基本上都是针对运营阶段的风险(例如火灾,通风等问题),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相对就更少,基本上还停留在纯技术分析层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通过对相关工程的了解与分析,总结出了各种可能在岩石隧道施工中出现的风险,应做好有效的风险分析、风险预测、风险评价、风险转移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

一、岩石隧道工程事故统计分析

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岩石隧道工程中所使用的设备与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更新,这就有效的降低了岩石隧道施工中的危险因素。可是,由于其工作性质的影响,与其他行业相比,隧道施工存在的危险因素仍然较高。以下对岩石隧道工程事故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具体内容为:

2. 从施工方法角度进行分析。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方法有:矿山法、盾构法和顶管法。通过相关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进行岩石隧道施工的过程中,最危险的一种方法就是矿山法施工,在总发生事故的比例中达到了50%以上;其次就是盾构法,大概占30%多;顶管法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大概有20%左右。

1. 从施工过程角度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在岩石隧道内进行的施工主要包括开挖、出渣、支护以及衬砌,不同的施工过程造成的事故频率也是不同的,在这几种施工过程中,事故发生率最高的是开挖以及支护过程,出渣与衬砌相对较低。

3. 从事故死亡人数角度进行分析。在对隧道工程中造成人员死亡的事故中,由于建设机械问题而造成的事故最多,大概占总数的25%左右,然后依次是崩塌冒顶、坠落、爆炸和火灾、翻车、飞石掉落、起重机以及其他因素。

4. 从事故发生地点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事故发生地点的统计,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使用矿山法的施工中,发生事故几率最高的地点为掌子面,在总事故中达到了65%,其次就是洞内,大概占30%,这两个地点发生事故的概率就高达95%;在使用盾构法施工的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地点主要有掌子面、洞内以及竖井,他们所占的比率差不多,都在25%左右;在使用顶管法施工的过程中,发生事故几率最高的地点为竖井,其次就是除了洞内、洞外以及掌子面的其他地点,大概占20%。

二、岩石隧道工程风险分析

1. 风险分析的概念。

风险分析就是对风险所造成的危害、损失等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就是对风险进行辨识,只有对那些潜在的风险产生足够的认识与了解,才能归类、总结出那些风险较大的因素;其次,就是对风险进行评估,也就是对整理出来的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发生的几率进行评估,总结出详细的概率分布;最后,就是对风险进行评价,将总结出来的结果与规定标准进行比较,并给出评价。

通过相关统计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由于岩石隧道施工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施工难度较大,风险也相对较高。所以,在进行岩石隧道工程施工的各阶段可能造成风险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总结,从而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不是代表能够将风险完全的消除,我们一定要正确的看待这一问题。

风险是现代社会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术语,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相伴产生的。对于风险的概念可以通俗地解释为:风险就是不幸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说风险是一个事件产生令人不希望发生的后果的可能性(概率)。国际隧道协会(ITA)对风险的定义为:灾害事故对人身安全及健康可能造成损害的概率。

2. 岩石隧道的风险因素

在施工前期就要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充分考虑到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这样才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在进行岩石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详细的了解与分析,还要能够对这些风险进行准确的辨识,这样才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在项目开始施工之后,就要重点进行施工风险管理,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岩石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在运营过程中,则主要表现在效益风险,以及重大安全事故风险。

在进行岩石隧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阶段就是施工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风险因素:第一、自然风险。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幻莫测,在进行岩石隧道施工的过程中要面临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风险,例如地震、台风、洪水、雷击、暴雪、高温、大雨等。 第二、环境风险。岩石隧道工程属于大型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各种机械设备,这样就会造成一定的粉尘、噪音、废气等污染,而且在对岩石的挖掘过程中还会释放一定的有毒气体,造成了一定的空气污染。第三、施工风险。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最多,主要包括施工技术风险因素、施工现场风险因素、设备风险因素、原材料和成品半成品材料风险因素以及进度施工管理及人员素质方面的因素。

3.岩石隧道工程的风险控制。隧道工程的风险控制无外乎是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风险转移就是通过保险,以及分包等形式将风险转移,但是目前国内有关隧道方面的保险费率研究相对比较落后,而且分析基本上是由保险公司单方面进行,业主基本上不作相应研究,这显然存在很大问题。而解决的办法应该是由业主委托独立的咨询公司进行分析,但国内类似的咨询公司基本没有。因此,工程保险对业主来讲仍然存在一定风险。对于自留的风险,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尤其是那些会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工程事故的风险,要尽可能地消除。如对于隧道施工引起地面下沉、建筑物开裂,可以采取的控制措施可能有:分部开挖方法、超前锚杆支护或超前管棚加固、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加强隧道开挖后的支护以及加强施工检测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岩石隧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虽然具有先进的施工技术与较高的施工水平,但由于施工难度较大,地质结构复杂,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在进行岩石隧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系统的、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避免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萍. 公路隧道衬砌背后缺陷风险评估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1.01:17-19

[2] 李春耕. 浅谈如何作好隧道施工技术管理[J]. 民营科技. 2013.01:24-26

[3] 刘刚,黄林冲. 风险管理在隧道工程施工工期上的应用[J]. 中外公路. 2009.03:18-20

第8篇:隧道工程施工要点范文

关键词:隧道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隧道工程因开挖面较大, 很易发生变形及坍塌事故, 因此施工要严格施工质量和施工工序, 才能保证施工安全。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对工程施工质量、工程竣工使用安全、工程使用寿命与维护费用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其对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成本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隧道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针对企业自身管理特点构建现代化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保障隧道工程施工质量,促进施工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促进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隧道工程施工中工序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点

1、隧道施工质量控制

在隧道施工时,质量是最重要的,只有好的质量才能保证好的精品工程,因此不管是铁路隧道、公路隧道还是城市地铁隧道等都必须保证施工质量,质量是第一位的。为了提高工程质量,我们在施工是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控制:一是施工前对施工地段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二是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地质工作勘测并进行专门研究,以供施工参考,对于不符合施工要求或存在安全隐患时,要及时分析监控数据并不断变更设计,找出合适的施工方法及支护方法。

为了做好施工安全工作,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就要加强地质勘察工作,对于一些比较特殊并且相当复杂的长隧道和特长隧道还要进行专门的工程地质研究工作。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有完善的施工质量控制系统,如现场质检员巡检,专职施工质量质检员进行全面巡查,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施工问题。工程施工中有很多隐蔽工程,对于这些隐蔽工程更应高度重视,对其进行全过程的严格检查。

2、做好施工缝和防水层的质量控制

对于隧道的防排水要求,车种不同,要求也不同,通常由于火车的稳定性是比较好的,相对于火车来说,汽车的防排水要求则比较高。当今,隧道界对于防排水系统的质量评价并没统一的标准规范,就检验来说通常就两个部分,一是对于防排水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二是对材料的安装质量进行检验。隧道的排水设计通常采用铺设防水层并设排水盲沟将水家中排出,对隧道防水层的好坏指标通常为耐腐蚀性强不强,柔韧性好不好,容不容易破坏等等。通过对防水层的厚度、长度和宽度三个方面检验,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达到设计标准。检验时一般都是取出部分作为试件然后进行各类检验试验。对于安装部分,其检验主要为搭接部分检验和吊挂施工防水层质量的检验。搭接部分检验包括搭接是否牢固,有没有空气或褶皱等,尤其对于焊缝搭接是要采用双焊缝,这为后期的充气检查提供了基础,同时也要保证安装过程中没有出现防水层被划破的现象。

为了保障隧道的运营时不漏、不渗水,做好隧道衬砌防排水工程质量的控制尤为关键。具体到施工中,施工缝和防水层的质量控制是比较重要的。一般在隧道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缝和沉降缝都采用橡胶或塑料止水防水带。对此施工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要求:一是止水带不得被钉子、钢筋和石子刺破,如发现有割伤、破裂现象,应及时修补。二是止水带和混凝土必须紧密接触,不能出现气泡和空隙,加强混凝土的捣实工作。三是在固定止水带和灌筑混凝土过程中应防止水带偏移。

二、隧道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实证分析

1、工程概况

X X 工程第八合同段, 左线隧道长360m,右线隧道长310m。沿线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和上更新统风积层等。区域内主要不良地质为湿陷性黄土、水流冲刷不良地质情况。隧道洞身段主要为弱风化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互层,两端洞口附近为强风化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且埋深较浅。总体而言,隧道围岩强度较低,遇水易软化,节理裂隙发育,自稳能力差。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围岩分类情况,除洞口地段定为V级围岩外,其余都为IV级围岩。

2、隧道软弱破碎围岩段施工

针对隧道的实际情况,在软弱破碎围岩段,采用以下施工原则及施工方法:

施工原则:早预报、先治水、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步步为营,以防为主,稳步前进。

加强超前预报工作,开挖前切实掌握软弱破碎带段围岩的情况,包括宽度、填充物及地下水等地质特性,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施工方法:针对软弱围岩可能发生大变形,采用增大预留变形量和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和可缩性的U型钢拱架复合式衬砌手段,采用分部开挖方法,初期支护及时封闭,喷射混凝土分2~3次施工,加强监控量测,利用反馈信息指导施工。通过软弱破碎带段富水段时,先治水,采用排堵结合等治理措施。开挖过程中配备有经验的地质工程师24小时轮流值班,及时监控地质变化情况,指导现场施工。

加强监控量测,当初期支护变形异常且无收敛趋势时,调整支护参数,必要时实施二次衬砌。在二次衬砌中,采取增设钢筋和提高混凝土强度等措施。

3、隧道防渗漏、防坍塌技术措施

(1)防渗漏技术措施

隧道二次衬砌中掺加抗裂防水混凝土膨胀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防复合防水板局部破裂等原因而造成的渗水。

严格按设计布设盲沟,根据水量适当增加盲沟数量,以利于排水。

防水板施工时,要严格检查焊缝,防止漏焊;铺设时避免刺破。

施工缝、变形缝,严格按设计施作,确保不渗不漏。

(2)防坍塌技术措施

坍方是隧洞施工中的大害。防止坍方是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及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防坍措施如下:

认真做好地质超前预报和地质描述以及监控量测工作,预测地层变化情况,根据探测情况制定相应施工方案。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防坍的重要手段。

采用减震爆破,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开挖成型后及时施作喷砼等初期支护,使围岩尽早达到稳定状态。

对围岩自稳能力较差地段,采用超前支护或超前加固前方围岩,坚持先护顶后开挖的原则组织施工。当初期支护变形出现异常现象且无收敛趋势时,采取初期支护加强(如增打锚杆、增设钢支撑、补喷混凝土等)措施,并提前施做二次衬砌。在二次衬砌中,采取增设钢筋和提高混凝土强度等措施。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岩层与隧道轴线夹角较小,为此,采取减小循环进尺,加强超前支护,加固围岩的措施进行预防。

围岩含水地段先治水:当有渗水流时设置橡胶带盲沟引排;渗水面积较大时橡胶带盲沟可并排设置。当有集中股水流时设置弹簧盲沟引排,将水压力对初期支护的影响降至最小。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开挖过程中配备有经验的地质工程师24小时轮流值班,及时监控地质变化情况,指导现场施工。软弱不稳定围岩地段,主要领导轮流值班,强管理,严要求,及时处理紧急问题。

4、隧道辅助施工措施

(1)管棚施工工艺

隧道V级围岩SA5a衬砌段超前支护设计为Φ108(壁厚6mm)热扎无缝钢管,倾角与平行于线路纵坡,方向与线路中线一致。管节长3 m,6m,环向间距40cm,在拱部124.44度范围内布置,方向与线路中线平行,洞口段一次顶入长度不少于30m。

第9篇:隧道工程施工要点范文

关键词:隧道;施工;特点;组织设计

一、隧道工程特点

隧道是地下建筑物,是山区公路和铁路重要工程之一,长、大隧道常常也是控制通车期限的关键工程。与地面建筑工程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 由于隧道是地下建筑物,受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因而,施工环境差、难度大、技术复杂、要求高。隧道开挖时的坑道在未衬砌前,通常须加支撑以受地层压力。同时地层不得暴露过久,必须及时衬砌,以免地层压力增大发生坍塌事故。

2. 隧道施工是一种多工序、多工种联合的地下作业,工作面狭窄,而且地层愈差,所采用的坑道愈小,工作面能容纳的人数不多,出碴、进料运输量多,施工干扰大,为加快施工进度,需以横洞、斜井、平行导坑增加工作面,施工复杂而艰巨。因而施工进度受到限制,必须全面规划,科学地组织施工。

3. 隧道工程大部分地处深山峻岭之中,场地狭小,要使用多种机械设备,需要相当数量的洞外设施来保证洞内施工,而洞外往往受地形限制,场地布置比较困难。

4. 隧道内工作条件差,空气不足,光线不好,有时还有地下水和有害气体,如发生坍塌、涌水、瓦斯等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5. 由于地质、水文地质以及围岩压力复杂多变,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改变施工方法;隧道工程的工作是循环性的,常常是几个工序组成一个循环,重复各个循环,使隧道工程向前进展。所以,也要求隧道施工必须不间断地连续进行。

因此,要保证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严密的施工组织,并且使各工序有条不紊地按着循环作业的顺序和时间进行施工。

二、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要点

隧道施工组织技术,除一般要求外,主要也应妥善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施工条件调查研究

隧道施工技术复杂。隧道一般多在山区,地形、交通条件较差,而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主要机器设备、材料堆放都在洞外,山碴、材料也需要一定场地,因此,隧道所在位置的地形、交通条件应很好调查研究,合理安排。另外,隧道的地下情况,直接影响施工方法,施工进度和人身安全,所以对隧道经过的岩层情况、地下水、地下气体情况也应周密调查,妥善处理。

2. 施工方法选择与施工顺序安排

(1)施工方法的选择

应以地质条件为主要依据,结合工期、隧道长度、断面大小、施工速度、施工单位的机械化程度和施工技术水平以及地形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应尽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还应考虑到围岩发生变化时,施工方法的适应性和变更的可能。

新奥法施工是新近发展的隧道施工新方法。它具有支护速度快,结构受力性能好,作业空间较大,能适应隧道机械化施工等优点,特别是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尤为突出。因此,在选择施工方法时应优先考虑。

(2)安排施工顺序

为了安全生产,减少作业之间的干扰,保证施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必须保持各作业间的最小间距。不同的开挖方法有不同的间距要求。施工顺序的确定与导坑类型、断面尺寸及各作业间隔长度等因素有关,在确定施工方法后,应绘制出施工顺序图。

3. 编制循环作业时间表

施工顺序图作好后,就在确定每个顺序一次循环的进度。每个施工顺序应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最佳的劳动组合,然后按施工定额和一次循环的进度,计算出循环的时间。每次循环的工作必须具体明确,以便指导工作。在这里必须指出,在编制循环作业时间表时,应尽量使每一施工顺序做到:

(1)各班进度一致以求均衡生产,可用工班组成人数来调整;

(2)放炮时间在同一时刻,并使这些时间和休息时间相结合,以减少工时损失。

4. 编制施工组织进度图

施工进度的确定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计算出隧道开挖作业进度

影响隧道开挖进度的因素很多,如围岩硬度、炮眼个数、布置、深度等都直接关系到开挖进度,而这些因素又是千变万化的,可根据施工定额或施工统计资料和有关参数进行开挖进度计算。隧道开挖工期是以钻眼、装药、爆破、通风、安全处理、出碴、支护等一次循环作业时间为基础,选定有关参数进行计算确定;也可运用网络计划技术,分工序绘制循环作业网络图分析计算。

(2)边墙及供圈衬砌作业进度

衬砌作业的进度受到相应开挖作业进度的控制。通常是以开挖进度来安排衬砌进度的,只有铺底作业为避免影响洞内运输,往往放在各开挖、衬砌项目完成后进行。衬砌作业施工进度也可根据施工定额或有关指标计算。

此外,洞门工程可根据地质情况及工程数量来确定工期,地质不良的洞门应尽早尽快完成,以保证安全。若为混凝土衬砌,水沟及压浆工作可在边墙及拱圈完工后7~14天完成;若为砌石圬工时,可在边墙及拱圈完工后3~4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