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校合作案例分析范文

家校合作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校合作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校合作案例分析

第1篇:家校合作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继电保护电压保护负序电压延时整定

一、引言

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的教学中,对于主变压器保护的重要性及对事故原理的分析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感知不深。我校与公司继电保护工程师校企合作,经常共同对售后服务中的事故案例分析,在主变保护课的教学中,结合一起典型的主变保护误动作案例分析,获得了对主变保护原理及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继电保护是电力网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是电力网安全稳定的可靠保证,在电力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继电保护,其电气回路的接线,以及定值的整定计算必须符合规程。在实际的电网运行中,一次小小的疏忽所造成的隐患往往是致命的,会给电力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很大的危害。

二、事故案例介绍

(一)事故描述

2006年7月1日21:00左右,河南电网220KV系统发生系统振荡时,220KV虎岭站1#主变发生三侧跳闸事故,原因不明确。

(二)现场检查情况

1.事故相关运行方式的了解

虎岭站现有2台220KV变压器,Y/Y/ 绕组类型。220KV母线采用单母分段带旁母接线,35KV和6KV母线采用单母分段接线。220KV侧为电源端,其它两侧为负荷侧。35KV侧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无放电间隙。变电所处在特种钢厂院内,主要为钢厂供电。

2.值班记录

2006年7月1日21时左右,事故音响喇叭响起,1#主变三侧开关位置信号灯绿灯闪光,控制屏“主变保护动作”光字牌亮。220KV复合电压动作、6KV复合电压动作。

3.值班记录的保护动作报告

当时主变跳闸很快就恢复了供电,由于过负荷类保护启动比较频繁,我们检查时当时动作报告已被冲丢。保护值班员当时记录了几次主变动作报告,全部为复合电压动作,从中随机选取两个:

① 高压侧复合电压保护

负序电压启动值整定值:6.000V

动作电压整定值:65.00V

2006年7月01日21:06:50.890保护动作

负序电压 动作量:6.333 V

AB相电压动作量:91.89 V

BC相电压动作量:74.42 V

CA相电压动作量:77.67 V

持续时间 动作量:0.012s

②低压侧复合电压保护

负序电压启动值整定值: 6.000V

动作电压 整定值: 65.00V

2006年7月01日21:08:10.051保护动作

负序电压 动作量: 0.5883 V

AB相电压动作量: 65.25 V

BC相电压动作量: 64.92 V

CA相电压动作量: 66.52V

持续时间 动作量: 0.010 s

4.故障录波器记录

本站设南京银山录波器装置,记录了220KV系统振荡时振荡波形,从波形看主要表现为电压幅值有规律的振荡。

5.保护检查

①对保护定值进行检查,没有发现定值整定异常或超规:

②对保护运行实时参数检查,运行参数正常。

③对保护性能进行测试,保护特性正常,且能正常跳开主变三侧开关

④对相关回路摇绝缘,绝缘正常。

⑤由于值班记录比较简单,通过跟当时值班人员耐心沟通,他们仔细回忆,他们复归保护盘信号时,ZFZ-981操作箱保护信号灯和A、B、C相跳闸信号灯亮,非电量有信号灯亮。

⑥对施工图纸检查,主变保护动作信息不通过RTU上调度,集中在当地控制盘用“主变保护动作”光字牌反映。

(三)保护动作分析

录波器记录的220KV系统震荡波形主要表现为电压幅值有规律的震荡,肯定对交流量电压继电器或线圈会有影响。

在系统振荡时复合电压保护会启动,由于复合电压保护只发信号,故此次跳闸事故排除了复合电压保护动作因素的影响。

本次跳闸为三侧跳闸,能导致三侧跳闸行为的保护主要有:各侧的后备二段保护、差动保护、零序保护、重瓦斯、压力释放、温度二段、冷却器故障等。由于没有发现短路和接地故障,所以各侧的后备二段保护、差动保护、零序保护不会动作。对变压器本体进行检查,无异常现象,故重瓦斯、压力释放、温度二段等非电量保护也不会动作跳闸。那么受交流电压影响的冷却器故障动作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在冷却器机构中,其电气回路接所用变交流电源,如果交流电长时间断电或其电气回路有故障,变压器本体所产生的温升不能被冷却,就会向保护盘发出冷却器故障信号而跳闸。1#主变冷却器故障信号电气回路分长延时t1和短延时t2,长延时t1直接向保护盘发信号,短延时t2和温升节点串接后向保护盘发信号。当主变本体达到一定的温升如果冷却器超过一定时限会启动短延时t2向保护盘发冷却器故障信号;在冷却器故障时间较长时启动长延时t1直接向保护盘发冷却器故障信号。

现场检查发现长延时t1整定为24s,短延时t2整定为1620s,很明显长延时和短延时整定反了。此种情况下交流电源短时间断电或双回路交流电源切换,就有可能引起误发冷却器故障信号。同时与运行人员沟通了解到当时只投入了Ⅰ回路交流电源,Ⅱ回路退出,但检查发现Ⅰ回路交流电源断电时,控制盘上的“Ⅰ回路交流失电”光字牌不能正确显示。据用户反映,系统振荡最严重的情况大概有20多秒,所用变的交流电压的幅值肯定会随着振荡而反复降低或升高,如果冷却器电气回路的继电器或线圈动作值和返回系数较高,就会继电器或线圈节点抖动,在长延时t1误整定24s的情况下会向保护盘误发冷却器故障信号从而引起主变冷却器故障保护跳闸。

通过对冷却器回路模拟交流电源幅值振荡,在长延时t1误整定24s的情况下发出了冷却器故障信号,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分析。

针对此次事故,我们和用户通过商讨和分析,建议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将长延时t1和短延时t2整定值调整正确。

2.仔细查找控制盘上的“Ⅰ回路交流失电”光字牌不能正确显示的原因。

3.将延时继电器由交流电源调整为直流电源。(原来我们工程图纸里已考虑,只是用户将SJ的两个延时整定为0,未使用)

(四)结论

通过分析,我们和用户一致认为,长延时和短延时误整定是系统发生振荡时主变跳闸的主要原因;同时认为在以上情况下主变保护动作是正确的。

通过对此案例分析,学生在实际的事故分析中去理解主变保护原理,同时也掌握了事故分析思路,达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贺家李.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第2篇:家校合作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案例教学法通过对一个个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情境进行感受、分析、讨论、交流,从中得出规律性认识和个性化经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思维和情感的对话、交流,能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能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增强整个教学实效。本文将从理论出发,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所得论述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期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尽微薄之力。

一、 问题

(一)大学生英语写作现状

英语写作是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强调英语听说能力的同时,也突出了对英语写作技能的培养。著名英语工作者刘润清也认为,“一个人英语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其书面英语的水平如何。”①笔者长期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非常低下,具体表现在:平时写作训练、期末考试、四六级考试等。《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中也指出“中国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远远落后于其语法、词汇和阅读能力。”②

(二)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没有开设专门的写作课,英语写作是专业英语所开的课程。大学英语是综合课程,而英语写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其课程进度的原因,大学英语教师一般不会在英语写作方面花大量时间,而是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实际运用能力很差。因此,本文笔者提倡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创造;教师变灌输为引导、点拨,师生关系由控制与被控制变为合作、对话与交流。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作用

案例教学源自西方,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苏学实践的客观规律,使之上升为科学的理论,并用格拉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产婆术”,被后人称作案例教学的雏形。案例教学是遵循教学规律和受教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典型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向受教者再现真实的教育情境,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良性互动,加深受教者对所学内容的领会,提高他们在复杂教育情境中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和形式。③

(一)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性

教育过程不是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是师生之间单向、一维的知识授受关系。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的讲授不能较好的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写作教学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和赏析,从中得出的关于英语写作的规律性认识是非常深刻的。

那么,案例教学法使教学案例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媒介,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特别是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变“教会学生写作”为“教学生会写作”,为英语课堂教学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基本上是一门技能课,实践课,学英语主要靠实践,任何理论知识都是辅的。案例教学构建学生成长环境,搭建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平台。例如,英语文章的结构,不同类型的文章存在不同的写作特点,教师只做口头表达,学生只出耳朵听,是不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直观的相关案例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思考,再让学生亲身体验这种写作方式,实践这种写作技能,他们才能在以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

(三)密切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说:“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由此而践行的“我-你”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体验,引导学生的精神成长这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将更多地创造师生交往,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指导、忠告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受到精神的教育。④案例教学课堂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轻松、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师生对案例讨论的展开,案例对话与合作引领学生讨论并发现写作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媒介,师生展开交流、对话。教师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与理论的衔接与贯通,从理论和典型案例中导出相应的思考,都需要教师总体把握⑤。教师要具备宽厚的学科知识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案例,才能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同时,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和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以及良好的概括、归纳能力才能较好地驾御课堂。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要对自己的教学有清醒的认识,还要观察这样做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 “反思性实践者” 和“教学研究者”。在这些教学行为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三、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上一部分论述了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案例教学法,可以缩短课堂写作教学与实际应用写作的差距,把抽象、单调、枯燥乏味的英语写作课具体化、生动化,学生可以更清楚、更深刻地把握、理解写作方法和规律,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兴趣,增进英语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案例可以在课程讲授前、讲授中或讲授后的任何一个环节使用。在案例教学的实施中,一般可分成案例选取、案例讨论、案例分析三个基本环节。⑥

(一) 案例要有针对性与典型性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是一个编排者,关键不是讲授,主要在于引导、启发。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性在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影响体现在语法、句法、篇章结构中。思维模式是很抽象的内容,不能以简单的话语形象地阐述,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课前对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例如,英语民族崇尚理性,重视形式逻辑和分析思维,他们的思维方式可形象地称为直进式。而中国人重悟性,注重辩证思维,思维方式是螺旋式。⑦反映在写作上,英语写作强调结构清晰,篇章连贯,逻辑性强,要求开门见山。而汉语文章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的影响,开往一般不点题,而是经反复论证后才将最重要的信息呈现出来。思维方式不同而导致的语篇差异使学生所写的英语作文前后内容不一致,层次不清,逻辑性差,缺乏必要的过渡和连贯性。这时,教师就应该把选择好的案例呈现给学生,并进行细细分析。好的案例应该既能融会相关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围绕教学目的,选择能够满足需要的案例。因此,教师平时就应注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增加学生意收集尽可能多的符合要求的案例,

(二)注重案例的新鲜感和趣味性

英语写作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枯燥的教学部分,案例教学丰富了英语写作教学的内容,但是案例教学也应多样化,避免单一。不能在教学过程中,罗列英语范文,句型和句法。教师要摆脱乏味教科书的编写方式,根据写作教学的目的,尽可能运用灵活多变的案例。如采用场景描写情节叙述、心理刻画、人物对白等,案例可随带附件,诸如英文摘要、剪切的英语杂志文章等,在讲解时应该加些议论,边议边叙。选用的案例缺少新鲜感和趣味性,否则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三) 案例难易程度要适中

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探讨、辩论,在探讨和辩论中强化处理英语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让学生能够单独解决。学生英语水平不同,会体现在写作能力上,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在选择英语写作案例时,要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宜过易,也不宜过难,案例难易程度应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在案例教学前,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必要的背景信息,并提出启发性的思考题,以便学生配合教师较好地掌握教学节奏,要能形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自我的内在交流。

(四) 要组织好案例材料

一个好案例应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充满目的性的、需要深入思考的复杂环境,使学生在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对一些写作问题做出判断。大学英语教学,英语写作并没有设置专门的课程,英语写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对案例材料进行精心加工,有关的写作案例材料必须清楚明确,切忌情节冗长,而是要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案例教学法有效补充了传统英语写作课堂乏味的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随着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英语教学工作者们开始探究案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案例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有效地凸显写作理论与学生写作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特性,将学生引导到对写作理论的形象、透彻理解和对写作实践的深刻领悟与有效把握上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刘瑞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 孙华. 论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原理教学中的运用[J]. 现代教育科学, 2010(6)99-101.

[4] 金生鋐.理解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30.

[5] 付洪安, 艾志强. 以考试、考查方法改革为切入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2010(8): 97-100.

第3篇:家校合作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教学样式:优化学习:能力培养

一、绪论

2006年美国学者L・c・霍尔特和M・凯斯尔卡在《教学样式――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一书中独辟蹊径。提出了从样式的角度来考查教学过程的理论,并认为有效的教学通常包括许多复杂的样式,而教学样式的选择则决定着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L・c・霍尔特和M・凯斯尔卡认为有效的教学样式包含教师组织教学的样式和学生思考、组织和学习的样式。当教师做出如何教学的决定时,其必须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学生学习潜能的样式。通过对教学样式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摸索,笔者选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样式、教师一学生互动样式(合作学习),并应用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对创新应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样式和教师一学生互动样式(合作学习)、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及教学效果进行论述。

二、如何创新应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样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样式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要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计划,要控制课堂、积极与学生互动,要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布置用于巩固所学知识的课后任务并定期检查。学生是倾听者,只有全神贯注,跟得上教师的思路,抓住重点,按时完成任务,才能取得良好的收听效果。虽然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样式,从诞生开始就一直存在争论,有人认为“这是生搬硬套,是死记硬背,不是良好可靠的做法。”(L・c・霍尔特、M・凯斯尔卡在《教学样式――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2006)但是,多年的教学实践应用显示,这种方法仍不失为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的最好方法。如何将这种教学样式加以创新和发展,符合当今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L・c・霍尔特和M・凯斯尔卡提倡要富于传统的直接教学更多的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色彩,又有别于教师一学生互动的教学样式。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中将L・c・霍尔特和M・凯斯尔卡的这一理论改进性地加以运用,强调在传授基本理论的同时,提供大量实例和与专业相关的热点问题,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满足学生对实践知识的渴求,而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以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前提。同时,这种直接教学样式与教师一学生互动样式紧密相连,为小组案例和角色扮演提供理论支撑,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小组案例和角色扮演。在传统的理论教学基础上添加案例分析、资料查找和实例演练,既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浓郁的探求知识的气氛,深受学生喜爱。

三、如何创新应用教师一学生互动样式(合作学习)

教师一学生互动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学习内容拥有了支配权时就发生了,但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不容易。L・c・霍尔特、M・凯斯尔卡在《教学样式――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一书中认为,合作学习是最优化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教学方法。但是合作学习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制定专门计划、思考和实践,学生需要调动所掌握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与他人良好合作,相互信赖,相互依靠,形成情境记忆,虽然这些情境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但一旦被提取,有意识的学习经验就能被成功回忆。这种学习过程不仅要分析教师的行为,还要分析学习的过程。教师―学生互动教学样式,关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允许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探讨要学习的内容。在运用该理论时。着重关注以下问题:合作学习有效实施应考虑的因素;如何选择性地使用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如何与教学任务相联系;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经验;如何控制合作学习的进程以及平衡教学内容:如何评估。将合作学习应用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中,主要考虑的因素:一是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感兴趣、有充分参与的动力;二是团队感,学生要对所组建的小组有团队感和合作意识,才能有效学习;三是在合作学习小组内,各成员要能够各抒己见、充分交流、相互信任,能够承担起各自的责任,给予他人适当的支持与帮助;四是小组成员要共同拿出学习结论并分析自己小组的工作状态、能力发挥以及团队合作评价;五是教师在安排合作学习时要选择易学习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决策、领导、冲突解决的能力。只有在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并做好准备工作的情况下,才能取得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以往在评估合作学习时,学生总会被评定为一个小组成绩。采取小组评估和个人评估相结合的办法,即小组结论陈述决定小组的整体成绩、学生作为个体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个人成绩评估的组成部分。考核小组的结论陈述的侧重点在于表述的逻辑思维、语言能力、应变能力和小组结论的可行性。考核个体学习效果,侧重点在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知识拓展能力。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内容,通过暂时小组学习、固定小组学习以及角色扮演3种样式来完成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暂时小组学习

暂时小组学习是指临时组建的、一般用于课堂临时完成一个简短的讨论任务,小组的存续时间比较短,但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因为这种方式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所要讨论的论题上,暂时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形成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情境氛围。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先将案例进行充分的分析,对于即将得出的结论。由临时组建的问题讨论小组进行讨论,集体拿出讨论结果,并由小组代表陈述讨论结果,供大家分析和评论。这种方式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集中精神思考某个问题,往往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的时候学生还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得出具有新颖性、前瞻性的结论。

(二)固定小组学习

固定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一个特殊的给定任务,如解决一个实践问题、完成一份理论综述、做一个实践调查、分析一个案例等。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和学习目进行安排,提供给学生相应的资料和要求,限定完成任务的时间,一般在1―2周。固定小组合作学习适用于

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笔者在固定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安排固定小组学习前,学生要较好地掌握有关的学术概念、原理和策略,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有解决问题的动力,并具备一定的沟通与合作技能。作为组织固定合作学习的教师。要能够监控学习的过程,随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并干预出现的问题,控制学习的进程和方向。通过固定小组合作案例分析,学生不仅能获取大量知识,而且能够抓住当前的国际贸易热点问题。

(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学生深度参与学习的、最具创造性的方法,它可以是社会中存在的多种角色的自发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在安全的学校环境中学习社会行为和社会价值观的机会(L・c・霍尔特、M・凯斯尔卡在《教学样式――优化学生学习的策略》,2006)。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为学生创造角色扮演的机会、创造有利于学生安全探索知识的环境。然而,这种教学样式实施起来并不容易,首先是设计的费时、费力,其次是学生想参与又有畏惧的复杂情绪。将角色扮演应用到国际专业学生对于国际贸易实务及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上,是通过模拟交易会的形式来实现的。在模拟交易设计时,主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驾驭模拟过程的能力;同时强调,模拟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学生应从过程中学到知识,在对模拟交易会谈判的分析和总结中提高能力。我们选择了国际贸易中最为常见的货物贸易谈判。资料的选择参考了当今的热点问题,以便学生更容易查找资料,提高学生对实事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模拟谈判在国际贸易专业几个教学班的应用,得到了学生的支持,学生在模拟谈判中体现了能力,展现了风采,增强了自信力。

四、创新应用教学样式的效果分析

第4篇:家校合作案例分析范文

近些年来,案例教学的提法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中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的研究文章中。在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使用案例教学,可以从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修订本算起。该大纲规定,在高三年级开设地理区域研究的选修课,其中包括“中国国土的整治和开发”的内容。大纲要求结合东北、黄淮海平原、南方红壤丘陵低产区、黄土高原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柴达木盆地、长江三峡、西南地区八个典型地区的具体事例来学习我国的国土整治和开发问题。

当时的大纲和大纲学习指导中都没有出现“案例”的字样,但是《学习指导》中把“采用了原理与事实之间的新的联系方式”作为该大纲的特征之一,而这种“新的联系方式”就是“鼓励采用典型个案或例子说明基本原理”。2001年,教育部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进行再一次修订时,正值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一些新的教育理念被吸收到修订的大纲中。“中国国土的整治和开发”仍作为选修课,但改为“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的案例研究”,这是第一次在教学大纲中使用“案例”一词。该大纲与1996年版大纲的另一个不同,是把案例所在的区域名称从“教学内容要点”中删去,只在“知识要求”中规定了必学的案例,并在该区域名称后面加上了“等”字。

比较两个教学大纲可以看出,后者对教学要求的表述更接近案例教学的本质。首先,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是定位在对某个具体区域整治和开况的了解,而是定位在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典型问题的了解上;其次,除了“知识要求”中规定的案例外,鼓励教师使用其他案例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开放。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区域发展部分的教学要求中,继续提出案例教学的要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并规定本部分至少选择3个中国案例,1个外国案例。

课程标准对案例教学的体现与现行教学大纲有两点明显的不同:一是由于区域发展内容的教学由选修变成必修,实际上使案例教学成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二是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学的区域案例。虽然在大多数实验教材中,很可能仍选择现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那些案例,但课程标准的开放对促进高中地理课程的进一步开放和适应各地区具体地理情况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更加明确地体现了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学习原理而非仅学习具体区域”的实质。

二、作为学生研究对象的案例

在教学中,案例的使用经常会被泛化,只要是用于教学的实例,如教案、教学体会、教学实录等,都可能被称为“案例”。为了区别教师经常使用的各种例子,本文将“案例”界定为用于学生探索学习用的专门实例,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它具备如下特征:

1.情境化

地理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引用一些鲜活、真实的实例,但这些实例往往不具备情境性,如在讲“人口迁移”问题时,可以使用从我国温州地区到法国巴黎打工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在巴黎逐渐形成了一个“温州城”的事例。一般教师会把这个实例作为“举例”讲述给学生,而且不可能讲述得比较详细。如果把“温州城”事例加工成案例,使其成为一个有迁移背景、具体时间、地点及移民生存状况等的描述,就具有了“情境”。情境化是案例的突出特征。

2.典型性和针对性地理案例是根据教学目标整合过的一类教学资源。专门为教学开发的案例都有明确的重点,有清晰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难以获得充足的教学案例,自己开发教学案例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即使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使用的也大多是一些未经加工的素材,如新闻报道。尽管这些素材也源于现实生活但它并不是专门为地理教学准备的。如果教师使用这些素材作案例,需要在选择时充分考虑素材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或者稍做加工,使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

3.内容丰富、相对完整地理教学案例从一开始背景的交代到问题情境的描述是相对完整的,有比较丰富的信息使学生对一个点、一个具体区域、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能设身处地地把自己置于案例的特定情境中去思考、去决策。一个出色的案例提供的是一个真实的问题、矛盾和困境,存在着从各个侧面分析解释的可能性,内容的丰富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

4.可读性强优秀的教学案例常能吸引学生阅读。案例的情节、所给的材料和叙述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案例的可读性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既然案例的使用者是学生,如果学生对阅读案例失去兴趣,案例就会失去意义,所以案例应有既能令人愉悦又能增加学生学习经验的价值。

三、案例教学的特征和形式

1.案例教学的特征

案例教学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以案例为媒介,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案例所含地理原理进行提升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的方式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与其它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所具有的特征有助于学生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特征如下:

(1)教学过程开放。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2)学生自主学习。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真正被关注的中心,教师的角色就是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精神,鼓励学生自主的思考、自主的交流、自主的学习,并进行总结或提炼要点。案例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案例内容、寻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观点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很大的自主性。

(3)探究性。案例教学把教学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围绕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完成探究内容的确定、解决问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学生敏锐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

(4)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是使用特定案例学习某种原理或思想的方法。成功的案例教学是把原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另外,许多尝试案例教学的教师都认为案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剂良方。真实的案例更能让学生产生与案例角色有情感联系的意识,将自身融人案例情节和角色,这时教师进行思想教育自然是水到渠成。

2.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两种形式

高中地理教学仍然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做基础,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比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明显提高。根据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而案例教学是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决策能力的途径之一。案例的使用有不同方法,这里讨论两种,一种是分析型,一种是决策型。

分析型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是:阅读案例一案例分析一内容扩展。下面是环境教育的一个案例(缩略):。

在北京市郊区的杨镇的有一片面积近3000亩的湿地。一家开发商看中该地区,准备在此开发建设“京东大芦荡休闲旅游度假村”。该消息传出后,当地村民十分高兴,并纷纷积极配合开发商的征地工作,并希望将来能到度假村工作。

但是,环保志愿者得知该消息后,却纷纷为这片湿地的命运担忧。当环保志愿者多次赴现场进行考察,四处奔走,先后在多家媒体发表文章,呼吁政府采取行动保护这片湿地。

最终,当地政府对该事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采纳了环保志愿者的建议。

呈现案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事件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事件中不同的角色所持观点各不相同,所采取的行动亦各不相同。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持那样的观点,采取那样的行动,又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冲突呢?然后安排学生对环境事件中色的身份、行为、观点及行为后果进行行为价值分析,了解人的环境价值取向起着什么作用。最后安排学生分析其他社会现象中人的环境行为及价值观取向。

这段教学的基本结构如下:

内容目标:国民环境行为价值分析

案例:要湿地还是要度假村?

案例使用:分析案例中不同角色的行为反映出的环境价值观

结论:环境价值取向起着决定作用扩展:从环境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并认识其他社会现象中人的环境行为。

分析型案例教学需要教师从案例中提取引导学生认识地理基本原理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一步步学习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判断方法。

决策型案例一般采用分段式学习方法:案例(部分)呈现一提出问题一学生思考、判断、决策一案例(部分)呈现一检验判断或决策。这种学习的特点是案例本身为学生留下疑问和讨论的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判断和决策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是曾在教学中使用过的案例(缩略):

包头是最大的工业城市,位于内蒙古中部偏西的后套平原上,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市区人口目前已超过100万。包头是“包克图”的转音,意为“有鹿的地方”。1750年仅有600户人家,1938年设市,1957年建设大型钢铁公司后,城市规模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对包头钢铁公司的选址问题进行了综合比较,提出了三个规划方案:

A一包钢在河西,新城在河东,新城近包钢,距旧城14—20公里;

B一包钢建在离旧城不远的台地上,周围发展为新城,远期可与旧城连成一片成为一个整体;

C一工业区、新城、旧城分散布局。

教师根据案例提出问题:根据工业区位原理,比较包钢选址三个方案各自的优势和问题,你认为哪一个方案最好?为什么?当学生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后,教师继续呈现案例的结果部分。

1955年,由苏联专家组确定采取A方案,该方案的优点是占用良田较少;新发展的居住区(新城)受工业污染影响较小(以河流为防护带);利于大型钢铁企业发展。受该方案影响,包头市目前城市中存在的问题是新旧城分离,交通联系东西过长,不方便。……

比上述活动更为开放的学习方法是教师只提出问题,不提供备选方案,直接由学生进行决策。支持这个案例教学的地理理论内容,可以安排在案例出现之前,也可以安排在活动之后、结论之前,还可以把原理的学习与活动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判断和决策与实际发生的状况做比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自己的研究活动中理解相关的地理原理。

四、案例教学推进地理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

新课程标准只提出使用案例学习的要求而不规定具体案例的做法,不仅对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开放性有积极意义,而且为推进高中地理评价方式的改革打开了新的思路。以高中会考为例,现在对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成就的评测主要以统一的知识内容和材料为主,例如下题:

读上海宝山钢铁工业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影响上海宝山钢铁厂发展的因素是:土地、水源、市场、技术、能源、矿产、劳动力、农业基础、工业基础和交通等,将属于上海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因素填入空格中:——。

2.上海钢铁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上海工业地域的形成,增强了上海的经济实力。下列工业部门与钢铁工业在生产上联系密切的是:()

A.造船厂B.面粉厂C.织布厂D.机械厂

案例学习的特点是以理解、掌握、应用地理原理和地理思想为主,案例本身只是学习的工具,而不是要学生背下的内容。课程标准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案例规定的开放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学生使用不同的案例学习同一地理原理的现象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区域发展学习或其他地理原理学习成就的评价,就可能增加更为开放的方式,例如,采用如下的问题方式:

休闲与旅游:

使用你研究过的例子,解释旅游为一个地区带来的利弊;

国家公园可能遇到来自不同群体不同观点的冲突。举出你研究过的相关例子;

发展中国家开办的旅游有利有弊。使用你研究过的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例子,解释这个论点。

这类题目可以用于使用任何具体案例学习的学生,因为评价的是学生对旅游活动利弊的了解,所以使用哪个区域的案例都可以。要回答好这类题目,学生仅靠背下某些条条或某些事实是没有用的。学生需要真正研究过某个具体的案例,并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了相应的地理原理。

第5篇:家校合作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工作岗位 课程 职业

在经过大量的外贸行业市场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中,几乎所有受访的毕业生和企业相关人员都反映当前高校的外贸人才培养与外贸实际情况脱节。主要是与外贸相关课程的设置,例如《外贸单证》、《外贸跟单》、《报关报检》等一般都重视外贸订单的后续操作,而忽视了订单的来源及客户跟进等方面的技能的训练,严重影响到毕业生在就任外贸业务员的适应程度,影响企业岗位客户开发、跟进与维护的能力。《客户开发实务》课程定位为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必修课程,也是国际贸易专业最基本的实际操作训练课程之一,其教学设计理念、理念如何落实显得非常重要。

1.设计理念

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管理实践,本着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思路,在进行市场调查、行业岗位分析、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高专人才教育的特点,进行课程设计与建设。确定了“以外贸业务岗位就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客户开发与维护为目标”的设计理念。课程运用真实客户开发工具通过项目来展开教学,培养学生客户开发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课程项目又分成若干个工作任务作为驱动,通过教师演示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自主地完成任务。这种真实性的工作任务具有很高的模拟性,让学生对外贸业务员工作的整体内容和工作流程有更清晰的思路,使学生初步掌握客户开发和维护的能力。

2.理念应用

本课程对外贸客户开发与维护工作过程进行细分,依据行业对职业技能的层次要求,进程总体规划设计,采用以能力为模块、以岗位为项目、以行为为导向、以实际操练为手段。整合课程内容,运用教、学、做、评为一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完成教学任务。注重学生就业的反馈信息以及市场与行业评价,从而指导课程设计的进一步完善。

2.1基于市场调研和职业需求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为了制定与行业接轨的人才培养方案,学院会同本系教师多次进行了国际贸易专业调研,我们收集了近五年来学生反馈的行业企业需求信息,进行认真的资料汇总与剖析,逐渐形成了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为中小型外贸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外贸人才,即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与人交流能力和外语运用能力的,能对外建立业务关系、开发客户与订单,履行进出口货物贸易合同和操作进出口各个业务环节的外贸人才。

2.2基于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课程学习目标

针对国贸专业目标中学生应具备“能对外建立业务关系开发客户与订单”,本课程的学习目标被分解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养目标三个部分。其中,能力目标包括:商品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电子商务平台信息的能力、搜索引擎等网络途径开发客户的能力、展会布展和谈判能力、客户跟进与维护能力。知识目标包括:了解主要的电子商务平台、展会知识;掌握用于推广企业、产品信息的专业英语知识;掌握和客户谈判、磋商所必备的国际贸易知识和技巧,素养目标包括:与人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外语运用能力等。

2.3基于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制订课程标准的总依据是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课程目标来制定的课程标准避免了脱离培养目标而片面强调本课程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课程标准不仅有客户开发与维护的知识和能力标准,也将职业素质培养纳入课程标准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融入相应的素质教育内容以及应该达到的具体要求。

2.4基于工作内容分析设计课程项目

为了能让学生掌握外贸客户开发的工作内容和技能。本课程设计了以下三个项目:一是客户开发前的准备;二是寻找客户资源,包括网络途径寻找客户资源与展会寻找客户资源;三是客户跟进与维护。客户开发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商品知识的熟悉、公司业务的熟悉。寻找客户是通过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和展会寻找到客户资源。客户的跟进包括外贸函电的磋商和已经下单客户的维护。

2.5基于工作过程分解组织课程教学内容

作为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项目课程,其知识是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如:商品知识、公司业务的熟知;电子商务平台的知识;外贸展会知识;与客户外贸函电的磋商等。与知识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则完全以外贸客户开发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所以内容的设置是从简到繁,按照顺序化。以工作情境及相关的任务为教学和训练项目,在融入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操作要求提出了更切合实际工作的要求,培养学生一种严谨的、负责的职业素养。教学内容安排如表1:

2.6基于工作过程分析,进行教学组织管理

紧密联系工作过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有:

一是应用现代网络信息。在项目一开发前准备工作,让学生分组组建公司、选择一款产品熟悉基础交易知识。学生的重要目标就是在实训室网络根据不同商品制作出内容详尽、准确的产品目录和资料。

二是应用B2B电子商务平台。在网络开发环节,与本校电子商务专业共用阿里巴巴测试账户,模拟产品信息的选取、。并且展示上海回申贸易公司真实的阿里巴巴商务平台,使我们的课堂延伸到课外,有效地提高了模拟的真实性。

三是利用模拟展台实验室。本专业设有模拟展台实验室,学生在“展览会上开发客户”这一情景中,通过教师对不同展会性质和类型的介绍,以及布展、洽谈的场景模拟训练,在本专业模拟谈判实训室,在小型展台学习如何布展、在谈判桌上进行英语谈判。

本课程采用情景教学、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和训练学生掌握本课程的能力、知识和素养目标。

项目教学法

本课程设计了三个项目:开发前准备、寻找客户、客户跟进三个项目。教学的组织也是以实际作业过程为依据,作为从简到繁、从准备到执行、从开发到跟进这一些逐步推进的工作任务为依据进行整合、序化的。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逐步了解客户开发的流程。

任务驱动法

本课程设在四个教学模块下设计了相关的工作任务。在这些工作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开始注册B2B平台,自主思考,动手操作,体验电子商务平台推广企业、展示产品、布展、谈判等工作过程,亲身体验客户开发的整个流程。

案例分析法

为帮助学生掌握客户跟进的工作要点,教师导入环节引入第一手外贸工作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过渡到即将要学习到的知识点,并通过鼓励学生发言、辩论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培养自信心。

第6篇:家校合作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逆反心理 心理感应抗拒 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210-02

一、研究逆反心理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国内对“逆反心理”问题议论不少,也有人试图从心理角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但是,在传统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中并不存在“逆反心理”这个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出这个概念是我国学者的首创。那么,是不是只有在今天,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种“逆反心理”现象存在呢?翻开心理学文献,我们发现西方心理学者们关于“心理感应抗拒”现象的描述与我们对“逆反心理”的理解很接近,可以说,他们的理论和研究与我们进一步探讨“逆反心理”问题不无启迪。

(一)心理感应抗拒理论

心理感应抗拒理论是美国肯萨斯大学心理学家布林1966年在他的著作《心理感应抗拒理论》中首次提出的。

根据布林的理论,假设某人有一套自由行为,如果其中任何一种行为被取消或有可能被取消,他就会体验到“心理感应抗拒”。

布林认为,当心理感应抗拒发生之时,人会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发生改变。

1.如果某项自由行为被取消或威胁取消,则该项自由行为的吸引力反而增加。

2.直接从事被禁止或可能被禁止的行为。

3.通过暗示行为来恢复自由。

4.敌意和攻击性情感。

(二)从心理感应抗拒理论出发谈逆反心理

1.“逆反心理”有可能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普遍存在的。

2.逆反的作用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二、对当前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是多种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长期积淀的结果。

(一)主观因素

1.年龄与生理条件。

当人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第二性征,他们意识自己长大了,独立自主意识大大增强,要求成年人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而很多家长、老师的观念还来不及或不愿转变,对于少年的烦恼、要求不能充分理解和积极引导,于是,少年因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自然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

2.个性特征

部分学生由于自负、独立、偏激等个性特征而造成逆反心理。

3.好奇心

小学生对未知事物有好奇心,往往事情越是有阻挡,对学生就越有诱惑力。有些老师、家长禁止孩子做某事,却不说明为什么不能那样做的理由,结果适得其反。

4.心理受挫

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总希望被教师、同学重视、赏识。长期得不到这种满足,心理受挫,就可能发牢骚、闹情绪,甚至转而用“非常方式”寻求关注。

(二)客观因素

1.家庭因素

(1)父母管教不当。在这方面造成逆反心理的原因又包括:期望不实际;管教随情绪而变化;管教太严厉。

(2)家长的素质

如果家长自身的品行不良也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学校因素

(1)教学内容的单一化。

(2)教师的教育态度不端正。

(3)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

3.社会因素

(1)不良大众传播的影响。

(2)错综复杂的社会文化的影响。

三、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引导和教育

1.加强教育者的可信度。可信度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教师无威无信,这类教育者很易诱发学生显性逆反心理,即逆反心理会转化为明显的逆反行为,学生会公开与教师作对。二是教师有威无信,这类教育者用威严压制学生,很易诱发学生的隐性逆反心理,即逆反心理不会转化为明显的逆反行为。因此,一名教师要有自信的心理素质,丰富的知识和才华多方面展示,对课堂的控制与对学生的吸引对其树立威信是很重要的。

2.加强教育者指导思想的转变,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只有在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做到积极探索,敬业,尊重学生,进而才会减少学生的心理反感,削弱逆反心理。

3.加强感情投入。教育者应在感情上与学生多些相容、多些亲近,那么在学生心理上就不会再有那种厌恶、背离,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淡化了。

4.加强同辈群体的指导。积极的群体对个体的正常心理产生的则是一种动摇力量。在此,教师可加强学生群体中合作学习的教育。同时,教师必须对这些小团体加强正确指导,及时发现不良风气并做到尽早扭转,这是防范逆反心理滋生、扩大的有效手段。

5.加强教育方式的改进。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呆板、重复、武断的教育方式是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出现逆反心理的。故教师要不断学习,开拓视野,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可在适当的时机里给予学生们一些赞美。

6.争取社会家庭的配合。引发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纠正和防治也应该是综合性的。学校除应该尽力做了自身的工作外,还应该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努力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

四、小结

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由于小学生还未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还缺乏社会经验,所以在特定的情境中对特定的认知对象、特定的问题才会怀有逆反心理。只要引导得法,疏导及时,其积极作用是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和发展,其消极作用也是可以防止和克服的。

参考文献:

第7篇:家校合作案例分析范文

论文摘要:三维动画课程是动漫专业、多媒体专业、游戏制作专业、影视广告专业的核心软件课程。高职院校应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探讨以能力为导向的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创新改革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能力导向;三维动画;教学改革;工学结合

动画产业以计算机数码技术为支撑,涵盖了影视动画创作、多媒体网络游戏、卡通漫画出版、电影特技、主题公园及相关衍生产品的文化产业领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动画产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文化产业,成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之一。

随着动画产业的发展,动画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动画专业,重视动画专业教学。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授课教师大多缺乏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制作经验,而动画课程的实际操作性非常强,理论脱离实践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的能力存在缺陷,并由此形成一个怪圈:动画制作公司需要大量的动画制作人员,而动画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存在能力缺陷而不能被企业接受。在这种形势下,高职高专三维动画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准确定位课程

三维动画课程是一门与市场联系密切、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软件课程,是多媒体设计专业、动漫设计专业、影视广告专业、游戏制作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软件课程,涵盖了模型创作、质感表现、场景设计、动画制作、特技效果、镜头运用等几大艺术门类,对于不同的专业方向,本课程的讲授内容、难点、重点都有所不同。

三维动画课程设置主要有四个方向:(1)影视动画制作专业方向;(2)游戏动画设计专业方向;(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4)多媒体设计专业方向。不同专业方向三维课程的内容要求差别很大,因此,该课程的设置要有针对性,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影视动画专业方向的教学,三维动画课程要求涉及建模、材质、动画和特效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但重点突出特效技法的运用、舞台类质感的表现、光和影的表达等等;对于游戏动画设计专业的教学,三维动画课程的重点是角色建模、角色材质表现、角色骨骼动画制作等内容;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三维动画课程的重点是建筑类模型的准确制作、真实材质灯光环境的表现、漫游动画设计等内容;对于多媒体设计专业的教学,除基本的模块教学外,还应考虑互动环节设计等内容。

编写适用教材

课程体系的实施必须有配套的教材作为保障。职业教育教材的建设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一是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教材建设的基本方向;二是通过教材内容的综合提高课程教学效益;三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活动组成灵活的教学模块。但要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教材的这些特点,教材建设必须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教材内容要紧密地与实际职业活动的过程相统一。

三维动画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尚未建立起一个成熟完善的教学系统,三维动画的教材虽然林林总总,俯拾即是,但真正公认经典的流通教材却寥寥无几,很难找到,特别是针对不同专业的教材更是如凤毛麟角。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彻底突破传统教材形式的束缚,大胆地进行从形式到实质的改革创新,根据工作过程体系构建教材内容和实例。这就要求教材编写必须进行市场调研和参阅大量资料,即要从过去大纲规定什么内容就组合什么内容到学生适宜学什么内容才组合什么内容;从教师会教什么内容写什么内容到行业制作需要什么内容安排讲解什么内容。笔者在选择该课程教学的教材时,通常会考虑该教材的结构最好按照三维创作的一般性流程,使用案例较多,同时还可以作为技能证书考试的教材,当然这样还远远不够,在教学中还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基础情况进行案例的添加和删减。

此外,三维动画课程与时展联系紧密,软件版本升级很快,一般是一年提升一个版本,版本升级会增加新的功能,为此需要教师密切关注版本升级的内容是否需要加入教学中,既不能盲目跟风增加一些不需要的内容,也不能无视新技术的出现,几年不升级教学软件,导致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行业应用实际。

改革教学方法

三维动画课程最典型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对软件命令逐个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既可应用目前十分流行的案例教学法,围绕多个案例讲解一个命令,也可使用流行的“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避免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从而使教学生动有趣,使学生学有所获。但仅此仍然不足以为制作企业培养实用人才。笔者曾对广州市的三维制作企业进行过调研,不止一家制作公司总监表述:在高职院校学过三维动画课程的学生比没有学过的社会人员或在短训班培训过的学员更不好用,他们制作模型的方法怪异,给他指正还有抵触情绪,自以为是,觉得自己聪明,一旦需要修改,等于要重新制作,延误工时。究其原因,都是三维动画课程的命令讲解造成的。因此,走工学结合之路是讲好这门课的关键所在。

与企业结合,强调技能实践职业技术院校的特性之一是强调动手能力,强调技能培养。三维动画的专业特性更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仅有高职院校单纯的校内教育是不够的,特别是三维动画的实践能力很多体现在应用上,课堂内简单的练习与讲解对学生的学习理解与渗透性力度不够。与企业合作,带领学生去制作公司参观,了解三维动画软件在企业的应用,了解动画制作的流程,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可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同时,可与企业积极配合,请企业的制作总监给学生讲解软件的应用流程和特点,进行典型案例分析,或者将企业的制作一线高手请进课堂,给学生现场讲解软件的制作应用过程。

采用项目教学法,将企业制作引进课堂项目教学法是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借鉴和探索出的课堂教学方法,主张在教学中将实际生产中的一些相应技术项目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对项目的讲解、分析、制作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项目教学法的思路是先用后懂,边用边学,旨在引导学生先感兴趣,后主动学习,先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在三维动画课程设计上,应主动与企业积极合作,将企业的制作实例引进课堂,让学生分组进行项目的设计制作,在掌握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引导学生不仅从课本中查找基本原理和概念,还要从其他资料中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制作技巧,使学生的所学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为了给学生设计和引进一个好的工程项目,教师首先要对该项目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学习,通过了解项目,可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创造能力和综合教学能力。

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法,使学生各展所长分层目标教学法是在承认学生之间差异的基础上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自普高、职高和中职等不同类型的学校,入学类型的差异以及学生兴趣、爱好、动力、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使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显得十分必要。在三维动画课程教学中,各个教学模块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建模模块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较好的雕塑能力,对于角色建模,还要求对人体骨骼、肌肉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材质模块要求学生有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色彩、明暗、物体机理的理解表现能力;灯光模块要求学生对光影、虚实、强弱、色彩有很好的控制和表现能力;动画模块要求学生有很好的节奏、镜头运用、速度把控的能力,对于角色动画,还要求对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节奏、步调的理解;特技模块要求对重力、机械运动、风、场等物理模拟概念有一定的理解和了解等等。希望学生掌握相关软件方方面面的操作技术是不现实的,根据学生的特长并充分发挥学生所长进行教学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可先进行集体授课,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方法的示范或思路上的启迪。要重视基础层学生,关注提高层学生,鼓励发展层学生,同时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情况,对于不同基础、兴趣、特长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进行指导。在教学的分组实践学习阶段,教师应尽量让基础不同的学生发挥各自所长进行学习,合理搭配学习小组是分层目标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转贴于

实行考证与培训相结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双证教育”是指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已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完成大专层次学习任务的同时,获得《I级动画工程师》、《II级动画工程师》、《建筑可视化设计师》、《影视动画设计师》、《游戏动画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持证上岗,就业不愁。另外,社会上开办的很多针对动画专业的培训班,教学往往是针对社会需求的,其目的就是快速输送企业紧缺的某一类专业人才,内容上有新颖与实用的特性,也有专业学院教学所欠缺的东西。因此,高职三维动画专业的教学也可以借鉴这些短期培训班的教学内容,进一步调整与更新课堂教学,以求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高职院校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大都缺乏实践经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既具有大学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双重资格,既要具备一般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讲师),又要具备生产第一线技术骨干的素质(工程师)。三维动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特别缺乏既有企业制作经验,又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建设一支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显得特别重要。

做好现有专业教师的专业接轨工作相对比较年轻、缺乏企业一线制作经验的教师迫切需要重新学习,实现专业接轨。可通过进入企业挂职锻炼或参加企业实践,了解掌握企业的制作流程和制作方法,从中提取出制作案例,为教学所用。同时还要鼓励教师参加短期培训或脱产进修,以提高其实践能力。

引进一批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要加大从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专任教师队伍的力度,这是解决高职院校现有教师队伍素质结构不合理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要不拘一格聚拢人才,对确有所长又适合教学的专业人才要积极引进,补充强化教学力量。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要积极聘请制作企业行家、制作高手兼任实践教学的辅导教师或客座教授,甚至担任外聘教师,形成一支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外聘教师除了承担部分专业课教学任务及实践技能指导工作外,还可以兼任动画专业建设指导工作,经常对动画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提供信息,发表意见,进行咨询,甚至帮助安排实习基地,可谓一举多得。

实施工学结合

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安排实践教学多数只是让学生到企业参观,或进行所谓的市场调研,或让学生自己找单位实习(有时实习单位根本不对口),难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