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的职业认知范文

计算机的职业认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的职业认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的职业认知

第1篇:计算机的职业认知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3-0051-01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培养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试从当前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思考。

一、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认知模糊,教学模式及方法滞后。实践教学的宗旨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体验整个实践的过程获得真知。但中职院校的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认识上存在着偏差,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演示整个操作过程,然后学生操作。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必然造成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低下,积极性差,学生的创造性更是无从谈起。部分教师实践经验匮乏,对专业教学培养方向不明确,计算机知识的体系结构缺乏完整清晰的认识,教学方法上照本宣科,没有注重理论知识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这必然会造成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的工作岗位相脱节,影响教师教学成效和学生再学习能力的提高。

(2)实践教学软硬件设施落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促使软件不断更新,版本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丰富,这对硬件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但目前,很多中职院校硬件设备陈旧,无法满足新软件的需求,即使安装成功也只是勉强运行;很多中职院校对正版软件的专项投入少之又少,使用的大多是破解版,这些软件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远不如正版软件,老师和学生在上机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奇怪的错误,误导学生,理论知识无法成功实操验证,学生逐渐对上机实践产生厌倦,不能达到上机实习的目的,教师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被大打折扣,也失去了实践教学的意义。

(3)实践教学的考评措施老套。在计算机课程的考核评价中,许多中职学校仍然采用卷面考试的形式,以教师讲的内容为“纲”,学生只要考前突击复习一下便可过关。而对于计算机这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来说,这种考评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考评,不能完整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业水平。部分中职学校即便安排有实操考试,可老师在评价过程中的随意性很大,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做支撑,没有积累和形成系统性、科学性的实践教学试题库,造成教师无法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综合成绩,学生对上机实习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中职学校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对策

(1)要提高和落实对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认识。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的灵魂,直接关系着中职教育的成败。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培训,设法安排实践课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实践,以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应积极寻找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探索“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促使中职教育良性发展。而作为计算机实践课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把最新鲜的知识呈现给学生;要在充分了解学情和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安排合适的实训项目,并在实训中充当项目实践的引导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及方法,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提高学生实践参与度,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极性。

(2)要加大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的投入。良好的软硬件设施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前提和保证。“画饼充饥”“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条件,会挫伤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所教内容与市场所需人才质量严重脱钩,学生所学知识可能没走出校园就已经被淘汰了。因此,学校要舍得投入资金、人力和物力,建设与专业教学标准配套的实训室,购买配套的正版软件,为计算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同时,学校应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及时做好软硬件的补充、升级和日常维护工作,提升机房管理水平,提高机房设备的开出率和使用率,以保证教师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3)要改革计算机实践教学考评的方式方法。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考评是要全面了解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在考评方式上,应摒弃过去卷面考试的单一方法,可通过直接购买或自己实践积累的方法建立标准化试题库,逐步加大上机考试的力度。在考评方法上,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既有协作,又有竞争,教师最终的点评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考评内容上,要将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相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融通,形成计算机课程实用性评价体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关注学生计算机专业能力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具有真正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成为真正德技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顾可民.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7(10).

[2]秦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现存的主要问题[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02).

[3]邢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1(09).

第2篇:计算机的职业认知范文

关键词:网络技术;岗位需求:校企合作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需要获得大量的信息来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网络和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为人们获得这些信息提供了条件,由此社会对于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增加。怎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高素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是我们每一个从事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的高职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为例,探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与实践。

2、按照岗位需求,合理设置专业模块

在制定本专业人才方案前,我们对省内多家网络公司、软件公司和一些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大量地调研,以此来了解用人单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通过调研,结合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特点,我们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网络工程”、“中小型网站开劣与维护”和“企业网络维护”三个方向,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这三类岗位的岗位要求,将专业课程教学设置为相应的三个模块,这样学生既可以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将来的就业取向,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去重点学习相应的模块。

3、引入开源软件课程

目前国内使用的软件大多是以微软的Windows平台为基础的,导致国内各大中院校在计算机相关教学时,无论是在计算机基础、服务器配置、软件开发和应用软件使用等方面,也都是以Windows平台为基础。微软公司开发的软件,使用简单,开发效率高,但使用它的费用也是高的惊人,对于一个中小型单位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从而导致盗版软件的泛滥。随着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日益重视,盗版软件也将逐渐退出市场。

开源操作系统和大部分开源软件是免费的,遵循开源协议开发的应用软件成本低,非常适用于中小型单位。开源软件项目已纳入到国家科技部“十二五”规划中,随着开源软件项目不断推广,社会对开源软件人才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因此,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开源软件课程引入其中,比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加入Linux基本操作的内容;阿络操作系统课程,以windows Server为主介绍各种网络服务的配置和应用,同时开设另外一门课程介绍Linux环境下网络服务的配置和应用。通过引入开源软件课程,提高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

4、紧跟社会发展,将新知识、新技术引入教学中

人们的需求和社会的进步,导致网络和通信技术高速地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一味地按照传统给学生讲述一些过时的、落后的技术,将非常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因此我们在选修课中开设了网络新技术、网页制作新技术等课程,将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地带到课堂。同时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专业地发展,将自动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物联网产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对人才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中,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培养方案中,比如开设了物联网概论、无线通信技术等课程。新知识、新技术的引入,—方面扩大了学生未来就业的范围,同时也锻炼了师资队伍,为学院将来开设新专业提供了师资储备。

5、教学组织与实施

5.1 聘请企业专家给学生授课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面向企业的用工需求去培养人才,在企业一线工作的专家是最了解企业需求的,对企业中所使用技术也是最熟悉的,把企业专家聘请到学校中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方面企业专家丰富的工作经验非常吸引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方面企业专家的现场经验,也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少走不少的弯路。同时把企业专家聘请到学校来,还为专业课教师提供了与企业专家交流的机会。教师与专家面对面地交流专业领域的热点问题;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调研,了解企业需求,根据企业需求更改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专家共同对企业中的一些项目进行研发。这些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企业专家大多工作繁忙,尤其是IT业的企业专家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在聘请企业专家授课时并不要求专家整学期的来学校授课,而是采取多种形式来完成企业专家的授课,在专家有时间时,在保证教学计划完整、合理的前提下,将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交给专家来讲授;还有—种形式是请专家来学校举办专题讲座,介绍企业一线所使用的新知识,新技术。

5.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为企业服务,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企业的需要,我们在授课时将企业已经完成的案例拿到课堂上来,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同时与多家网络公司合作,在不影响企业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让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的工程或项目,比如企业将一些小型网站的制作任务交给学生来完成、学生参与企业所承担的网络工程项目等。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的工程和项目,使学生更加了解企业岗位对自己的要求,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主动性。

5.3 团队合作,自主学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根据专业方向,我们组建了三个工作室:网站设计维护工作室、网络工程工作室和网络维护工作室。各工作室配备优质资源,教师负责安排工作室的工作计划和挑选可以进入工作室学习的学生,模拟企业用工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定期进行考核,对已进入工作室,但不能完成工作室任务的同学要求其先离开工作室,对未能进入工作室,但在自己的努力下,成绩提高快,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吸纳进工作室。各工作室安排负责人,由负责人独立管理,给组员按工作计划安排任务,整个工作室以团队的形式配合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只起到一个安排计划、指导和考核的作用。通过设立工作室,一方面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第3篇:计算机的职业认知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班主任“四力”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的精神象征,是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纽带与桥梁,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能带出什么样的班级。对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研究已经很深很透了,这里不再赘述。本文重点探讨计算机班的班主任管理工作。计算机班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与一般班级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四力”,一是计算机班的班主任除具备其他班级班主任必备的素质外,更具“学习力”,即必须精通计算机知识,包括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二是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较其他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偏才、怪才,班主任要有一双发现的眼光,要有“识才力”,要学会宽容,善待特殊人才。三是正确对待网络和上网,要有“律他力”。四是计算机是人类最新的创新成果,是创新的产物,班主任一定要有创新的意识,拥有“创新力”。

一、计算机班级的班主任应具备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力”

计算机班的班主任必须具备计算机的新知识、新思维、新观念。一方面,要熟悉计算机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的打字方法、Windows使用操作系统知识、办公软件应用、数据库应用、图形图像处理,到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而计算机系统技术又分为系统结构技术、系统管理技术、系统维护技术和系统应用技术等,我们常用的程序设计自动化和软件工程技术是与应用有普遍关系的两个方面。计算机部件技术主要有运算与控制技术、信息存储技术和信息输入输出技术等。另一方面,要熟悉计算机的发展变化,了解计算机知识的发展阶段,把握和应用计算机的最新成果。如计算机器件技术,从20世纪50年代的真空电子器件到80年代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经历了几个重大发展阶段,使机器组装密度提高约4个数量级,速度约提高 5~6个数量级,可靠性提高约4个数量级,功耗降低约3~4个数量级。存储技术由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铁氧体磁心存储器到70年代中期MOS存储器技术。后来又出现了超高速缓冲存储器、外存储器。计算机技术是人类历史上变革最快的技术,过去每18个月变革一次,人们称之为“摩尔定律”。计算机还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变革。计算机专业的班主任必须要紧盯最新计算机知识,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

二、计算机班级的班主任要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具备“识才力”

计算机领域是一个新兴科学领域,与其他学科相比,有更多的未知知识有待人们去探索、去发现,必须不设“”,大胆探索。正如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要有一双慧眼,当计算机专业的“伯乐”,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和愚昧,而扼杀了特殊的“三才”(天才、偏才、怪才)。

一是要善于发现天才。所谓“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高尔基说过: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鲁迅先生也曾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天才都是后天的,是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在合适的环境里,勤奋、努力、坚持的结果。所以,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天才”们,班主任一定要有一双慧眼、用放大镜去发现。

二是要容待偏才。所谓“偏才”即尺有所长的“长”才、爱有所专的“专”才、一门深入不计其余“精”才。计算机专业尤其需要这类人才,班主任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偏”,让学生“偏”向计算机专业,在“偏”中向“博”发展。

三是要引导怪才。所谓“怪才”就是有个性、独立思考、与众不同的学生。班主任要本着“因班制宜,因生制宜,因时制宜”的理念,对怪才高看一眼、厚爱一分,鼓励“怪才”在心理正常的情况下,追求个性、大胆试验,努力取得成绩、多出成果。

三、计算机班级的班主任要正确对待网络和上网,要有“律他力”

一般我们常说要“自律”,就是自己对自己严格要求,“自律”简单,而“律他”就是要对别人严格要求,对于老师与学生来说,“律他”就是老师对有特殊爱好的学生要有结束的办法,所以“律他”艰难。计算机专业的与其他专业的学生上网的机会更多一些,网络功夫更强一些,上网机会更多一些,容易上网成瘾。如何对待网络和上网,能够使学生上网又不上瘾?一是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这把“双刃剑”,二是要采取一切有效办法及早预防,三是正确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科学上网、适度上网。

四、计算机班级的班主任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拥有“创新力”

首先,计算机专业的班主任是与其他专业没有区别的“班主任”。他必须严格按照所有班主任的牌理“出牌”,比如,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并认真指导班级干部开展工作,能否经常随班级参加集体活动;了解班级每个同学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指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班级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做好各种班级管理工作等等。

其次,计算机专业的班主任又是与其他专业有区别的“班主任”。计算机专业的班主任更要注重自我修炼,更要注重包容失败,更要注重激励,更要注重团队合作,更要注重讲求管理艺术,更要注重学会欣赏学生身上的长处和优点。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认为:“只有在真诚、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

第4篇:计算机的职业认知范文

现结合本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群的改革情况与感悟,现对怎样培养计算机应用类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1专业群加强与行业企业联动、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要将重心落到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方向

1.1本专业群的人才培养重心就是专业技能的培养

本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在广泛充分的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及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情况;调研了职业院校信息技术类计算机应用应用人才培养情况,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实现专业群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群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从而确保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技能为核心培养内容。

1.2校企合作、课程设置都是以培养专业技能展开

大力加强专业群与行业企业联动、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化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指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把行业的先进技术和企业的先进理念引入到课程当中,让课程教学对接社会发展需求。目前我们计算机应用专业群与苹果公司共建《IOS应用开发》课程,由苹果公司设计课程,完成课程教学,并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IOSAPP应用开发设计,准备创建“创客工作室”;与新开普公司共同开发《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与东软公司共建《javaWeb开发》课程,并由双方合作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引入企业的项目实施教学,通过对课程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新编、整合或优化,使行业企业“渗透”到课程建设之中。同时,专业群内实施企业、学校“双主体”共同培养人才,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并重,实施工学交替培养,企业参与专业能力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供真实项目资源、教学案例、兼职师资,并且参与专业教学、学生评价和学生就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尽最大努力实现市场效益驱动下的紧密型深层次校企合作。双方共同申报科研课题、共同解决技术难题,共建共用课程资源、教材和实训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全面贯彻重点培养专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改革培养模式。

1.3本专业群的以本院自创特有的CRP(校园资源计划平台)为依托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CRP”(CampusResourcePlanning)即“校园资源计划”,是一个以教学为核心的新型数字化系统,通过识别和规划校园资源,更有成效地实现和完成学校教育教学、招生就业、校企合作、行政后勤保障管理等任务的信息平台。我们学院研发成功的此CRP系统,已内含50多个功能模块。我们计算机应用专业群在教学中以CRP(校园资源计划平台)为依托,教师带领学生组团体参与到本校的信息中心的研发团队中,进行了学院CRP(校园资源计划平台)模块的设计。这些模块的一个个实现,学生们的信心与日俱增,关键是他们的专业能力在一个个模块中得到了质的飞跃。

2以赛促学,快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在本专业群内,全面开展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兴趣,从竞赛作品中选出优秀作品,在教师的帮助下改良作品。同时,让学生来展示他们的作品,并演示关键制作步骤,以及发表优秀作品制作心得。从第四学期开始,选拔校内比赛的优胜者进行集中培训,全力挖掘优秀设计作品去参加广东省选拔赛和国赛,让他们与别的学校进行PK,知道自己的专业能力水平,从而大大提高了同学们专业能力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创建了“计算机应用群云教育平台”,开放、共享立体教学资源库,是提升本专业群学生专业能力的强有力后盾

云教育平台就是一个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云”理念和“一站式”应用,试图打破教育的信息化边界,让为所有学校、教师和学生拥有一个可用的、平等的多样化平台。我们专业群建的这个平台可以让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及其他,扮演不同的角色进入后,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融入教学、管理、学习、娱乐、交流等各类应用工具,让“教育真正的实现信息化”。计算机应用专业群以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为核心,遵循“调研论证-框架设计-资源建设-推广应用-评价反馈-持续更新”的工作方式,以校企联合、团队共建为基本途径,构建“专业群建设+课程建设+行业典型案例+技能训练+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共享于云教育平台。有了这个“计算机应用群云教育平台”的开放、共享立体教学资源库,是提升专业能力的强有力后盾。

4建设“双元师资团队”,从而确保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有保障

专业群教师直接参与企业项目运作和项目开发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既增强项目开发和科研能力,又能把项目开发的思路和理念嵌入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水平;企业负责选派学生顶岗實习的指导教师,学校聘请企业专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到校授课。通过“校企互聘、人才共用”机制,企业成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和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经过两年的建设,已经打造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高层次“双师型”人才为龙头、专业群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组成的高素质的“双元师资团队”教师队伍。有了这支高素质、高专业能力的师资队伍,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就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5深化校企合作,本专业群正在积极努力地进行探索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

构建中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为学校、企业、学生、政府的校企合作平台。学校、企业、政府都要有专人负责跟进平台的即时信息,并即时处理信息,从而可以实现学校、企业、政府三方面达成共识、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高职能人才。学校方面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企业的职业岗位技能;企业方面可以通过平台参与学校系院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参与课程论证与课程建设、参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等。平台的建立拓宽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交流渠道,减少了合作上的交流成本,能使信息得到及时传播。这样的平台应该是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有了这样的平台,重组了产教融合作流程,能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提高了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参与度,可以很好地解决因空间和时间而制约产教融合作发展的瓶颈问题。

6结束语

第5篇:计算机的职业认知范文

一、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之处

1.程序和形式不同。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会计不相容岗位分离的控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按照规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等等。在电算化会计中这些都转移到了计算机内,计算机会自动进行借贷平衡、余额平衡检查等。

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企业会计系统的控制由单一的制度控制转变为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并存,会计系统控制不但要控制原始数据的输入,还要对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及电算化程序的安全进行控制。

2.内容不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内容。手工条件下的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是针对经济事项本身的交易处理,即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都要经过有相应权限的人签章,多个业务岗位和多个责任人独立操作而形成明确的责任分工。在电算化条件下,原先应由会计人员按一定程序及授权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业务人员可以利用特殊的授权进行多项业务的操作,甚至不经授权也可进行某项操作。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工作人员不仅要保存好相关的纸质数据文件,还要保存、保管好已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会计系统控制也相应增加了新的内容,如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授权、病毒的防治等进行控制及软硬件、磁盘、软盘的安全控制。

由此可见,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相比较,控制范围更大、控制程序更复杂。它将职能控制与程序控制、人工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相结合,是一种综合性多方位的控制。

二、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一方面电算化会计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及相关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知识。有些会计人员虽然在会计业务方面的经验丰富,但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匮乏,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在计算机面前表现得束手无策,不能将丰富的专业知识在计算机中进行转化。另一方面计算机软件开发及维护人员对会计知识掌握的不够,因此软件设计不能满足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需求,或者是软件功能与会计功能相脱离,导致计算机技术不断升级,而会计功能徘徊不前的尴尬局面。

2.电算化软件多样,绩效不明显。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再加上各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向不同的软件开发商购买的,软件版本千差万别,就是同一公司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软件也不尽相同,或是相同软件版本不同。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不能有效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实现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浪费了资源,增加了核算成本。一些单位的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还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不舍得在软件后期的开发与维护、升级与培训方面进行必要的投入,造成电算化软件强大的控制功能不能被有效地开发利用,形成电算化软件的闲置与浪费。

3.电算化控制制度不完善。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及其目标、原则、要求等进行了明确,但是企业应如何应对,如何依据规范进行实务操作,切实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将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财政部1996年就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企业实现电算化后,会计部门人员的结构、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与之相应的规章制度却不完善,给计算机犯罪留下可乘之机。

4.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由于电算化软件本身的缺陷及制度方面的不足,给利用计算机犯罪的不法之徒提供了便利,超越权限或未经授权的人员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篡改、复制、伪造、销毁重要的财务数据,达到犯罪的目的。据统计,全世界利用计算机犯罪直接盗走的资金达200多亿。我国金融领域发现的利用计算机作案的经济案件达l00多起。从1986年深圳发现的第一起案件至今,涉及计算机的犯罪从类型到发案率都在逐年上升犯罪方法和类型成倍增加,可见利用计算机犯罪数额更大,手段更先进,方法更隐蔽,因此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更大。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同时还要根据财政部的有关文件,制定出适合电算化特点的、能够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如何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1.要在内控制度上有新内容。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针对会计核算过程进行控制的。然而现在在电算化条件下,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原有会计凭证、会计数据的传递方法,原有的授权、审批程序发生了改变,这些变化要求在会计系统的控制制度中增加新的内容,以适应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要求,具体包括计算机的使用、数据管理、系统软件的安装、权限分配、密码设置与更改等规章制度等,通过这些新的规章制度保证电算化会计核算的全程受控。

2.要在风险控制上有新举措。电算化会计使企业的会计核算更高效更准确及时,但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营风险,利用计算机犯罪,手段更加隐蔽,篡改原始数据不易留下痕迹,企业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的特点,制定严格的风险控制程序,包括计算机系统内及磁盘内会计信息的安全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控制,计算机操作员、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员的岗位控制,数据备份控制、凭证修改与删除权限控制,反记账与反结账权限控制,计算机接触控制等。只有控制措施得当,才能降低经营风险,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3.要在人员培训上有新形式。在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机构由财务人员和计算机人员共同组成,改变了原来单一的组成形式,因此在人员的培训上必须对这两方面的人员进行双向培训,即对会计人员在原有会计专业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培训,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电算化的操作和控制。同时对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人员和计算机的维护人员进行必要会计知识培训,这样会使软件的开发和编制更贴近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更好地发挥企业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功能。

4.要在制度的贯彻落实上有新措施。会计系统的控制制度不但要与企业的发展同步,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已经制定的控制制度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不要让制度停留在纸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中。以甘肃电力公司财务处处长顾某贪污案为例,她能在短时间内贪污1 707万元巨款,不仅和她本人法制观念淡薄有关,也和一些会计人员违反内控程序进行会计处理有关。试想如果每名财务人员都严格按会计系统控制程序处理会计业务,那么从下属电厂汇往甘肃电力公司的资金就不可能汇到外地的一个股票账户上,顾某也达不到犯罪的目的。所以要在会计人员当中进行经常性的内控制度的学习和贯彻,使内部控制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使会计系统的控制真正发挥作用。

5.要在内部监督上有新方法。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内部控制监督的执行部门,企业内部审计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内部控制环境采取新的审计方法,在会计实现电算化后,审计部门不仅要对会计核算的方法、过程、会计账簿、凭证进行审计,还要对原始数据的输入、输出进行审计,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熟悉本单位的业务和核算流程,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不合理现象,及时整改,可以更有效地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企业经济工作的高效、有序,保证会计核算的及时准确。

第6篇:计算机的职业认知范文

[关键词]职高 计算机专业课 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计算机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计算机知识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会有效的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把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解析“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1.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这个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比如在办公软件教学中讲word中的图文框、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的使用,首先,教师可以先展示一张做好的贺卡给同学,同学们看到这张精美的贺卡,头脑里对贺卡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印象。这时候,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这张贺卡的结构,这样学生对图文框、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等概念就有了直观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再讲如何插入、修饰美化各部分等具体操作方法,这样教学,学生学得快、学得牢,而且由于教师备课时教师事先做过一遍,对学生可能出错或易混淆的地方容易把握,教学时,重点难点突出,而且授课顺序就是制作贺卡的顺序,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2.更能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教学中,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情绪容易疲劳,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老师教的依赖心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每节课教师都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上就有紧迫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在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解决,有的可以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有的则需要教师加以点拨指导。这样的教学,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具体操作,很多功能不再是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容易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3.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过程,这样就把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授课前要把好“任务设计关”

“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和编排非常关键。

1.“任务”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

2.“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

“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前后“任务”之间要一定的联系,但不要强求,否则也会加大难度。

3.“任务”设计要注重渗透方法、培养能力

第7篇:计算机的职业认知范文

【关键词】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

随着经济的发展,饮食结构在变化,体力劳动在减少,代谢综合征(HS)发病也逐渐增多。其与心血管病的发病联系也日渐明确。因此,代谢综合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为了解血脂、血尿酸之间的关系,现对吉林油田总医院体检中心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共计4500例,(男3300例,女1200例)年岭(35~60以上),以上人员均为本油田高级职称人员,大学以上学历,处级以上职称。

1.2 标本的采集和测定 早晨空腹采血3 ml,室温下静置,血凝集后2000转/min,离心8 min,分离血清,4 h之内完成测试。血脂检测项目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肾功检测项目包括:尿素氮(BUN)、血尿酸(UA)、肌酐(CR)。以上检测试剂,为日本和光株式会试剂有限公司提供,所用仪器为日立76001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本室参加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测定结果符合要求。

1.3 诊断标准 根据CDS提出的,血脂的合适水平:TC

1.4 统计学处理 资料输入体检中心数据库。将4500人分为三组,年龄35~40为A组,年龄40~60岁为B组,60岁以上为C组。

2 结果

2.1 受试者的一般资料

表1

体检者的检验指标

年龄男(35~60以上)女(36~60以上)平均(50±15)

TC mmol/L5.10±0.854.75±1.04.76±0.9

TG mmol/L1.48±0.330.96±0.121.41±0.23

HDLC mmol/L1.1±0.31.4±0.31.2±0.23

UA μmol/L389±77240±70360±75

2.2 各种代谢异常的患病率(见表2,表3) ①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具有至少一种高血脂症的共有1868例,检出率达41.5%,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男性血脂高的共有1468例(44.5%);女性血脂高的共有400例(33.3%);②尿酸异常的检出率,共有1129例,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男性尿酸异常共有1034例,占31%;女性尿酸异常的共有95例,占7.9%;③年龄,性别分层后各种代谢异常的患病情况,不同年龄组代谢异常的患病率不同。

作者单位:138000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总医院检验科

本院体检中心2006年体检的都为高级知识分子,一般都在35以上,从表3可以看出,35~40岁之间年龄组患高血脂、高尿酸血症明显低于40岁以上的,40~60岁年龄组高尿酸血症、高血脂症明显增高。

表2

性别分层后血脂异常、尿酸异常的检出情况

组别高血脂高尿酸

男1468(44.5%)1034(31%)

女400(33.3%)95(7.9%)

总人数1868(41.5%)1129(25.1%)

表3

年龄、性别分层后各项血脂异常和尿酸异常的

患病情况(例,%)

年龄组(岁)高TC组高HDLC组高TG组高UA组

35~40男101(6.9)200(4)499(34)316(33.5)

35~40女8(2)39(9.8)98(4.5)10(10.5)

40~60男308(21)272(18.5)649(4.2)460(44.5)

40~60女60(15)42(10.5)140(35)15(15.5)

60岁以上男338(23)279(19)506(34.5)326(31.5)

60岁以上女64(16)64(16)134(33.5)14(14.5)

3 讨论

对在本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进行健康体检的高级职称人员检查结果分析中发现,高尿酸血症和高血脂症发病率明显提高。高血脂症男性发病率为44.5%,女性发病率为33.5%,男性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男性发病率为31%,女性发病率为7.9%,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综合征发病率明显上升,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男性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喝酒等因素,其发病率高于女性。年龄分组上也有差异,40~60岁组人员高尿酸血症与高脂血症明显均高于40岁以下组,可见随着年龄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征发病危险因素有所提高[1]。

脂代谢紊乱与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代谢综合征的组成成分之一,高尿酸血症是由于体内代谢酶缺乏,合成和代谢分解出现紊乱,造成嘌呤合成过多,使其代谢产物尿酸的生成增加及排泄减少而引起,它是痛风、痛风性肾病、特征性关节炎等表现之一。本组资料中血尿酸浓度与年龄有密切关系,高尿酸血症阳性率均是60岁以上组为最高,这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的饮食结构、新陈代谢有关。

4 结果

总之摄入富含嘌呤和高能量的食物过多时引起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的主要原因。如未及时控制纠正,则进一步影响肝肾等集体的调节,并可引发心血管、内分泌等系统的并发症。因此,定期体检,密切注意肝、脂、尿酸水平的变化,预防其他并发症等发面有着重要意义[2,3,4]。

参 考 文 献

[1] 邵继红,沈霞,李东野,等.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关系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180183.

[2] 杨文英,刑小燕,林红,等.高甘油三酯血症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中华内科杂志,1995,34(6):583586.

第8篇:计算机的职业认知范文

但是,由于我国的企业法人清算制度散见于单行法律法规中,没有形成统一的、具体的、具有普遍适用效力的基本规则,受这些法律法规调整范围的限制,相互之间不能互补,甚至相互冲突,加之这些现行法律法规对企业法人清算制度的设置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使得这一制度在运作中出现了法律盲区和无所适从现象。比如,企业法人因不同原因而终止时的清算程序、清算程序的期限、清算义务主体不履行清算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问题均无具体规则可循。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企业法人借终止逃废税赋、债务,侵害国家、债权人利益和职工权益的现象日趋严重,现已成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阻碍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因素之一,完善、规范企业法人清算制度也应成为司法界必须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现行法律、法规对企业法人清算程序的设置存在盲区。

企业法人终止结果发生的标志性内容是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并公告,经核准后使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归于消灭,企业法人即丧失法律关系主体资格。但是,作为确立企业法人基本法律地位和基本组织规则的《民法通则》仅规定企业法人终止应当进行清算、应当办理注销登记并公告,而未明确清算与注销登记的先后顺序,这就出现了未经清算的企业法人能否办理注销登记这一法律问题。虽然在我国《破产法》、《公司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企业法人终止应当在清算终结后办理注销登记这一基本规则已体现的非常明确,并且这一理论观点已成为民法研究的共识,但由于上述法律所调整范围的特定性、局限性,使得这一基本规则仅能适用于公司法人(包括外资法人、中外合资企业法人)和适用破产程序破产的企业法人,而不能适用于全部企业法人。比如这些法律调整范围之外的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企业法人非因破产而终止时应如何处理清算和注销的先后顺序,在现行法律条文中没有明确的答案,出现了先清算后注销这一基本规则法律适用范围的盲区。这一现象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为基础成分并以成文法为司法依据的我国,无疑会造成操作上的混乱,企业法人的终止程序、登记机关的管理活动、司法机关的审判依据均出现了无所适从的局面,不能不认为是一疏漏。

正因为企业法人清算制度是企业法人的基本组织规则,对一切性质的企业法人均应具有适用力,所以企业法人终止清算程序的设置不仅应在调整特定性质或特定事项的企业法人组织规则中加以明确,更应该在具有普遍适用力的民法典中确立其基本的运作规则。笔者认为,正在编纂的民法典如果能够进一步明确出企业法人终止清算的基本程序和基本运作方式,将是对上述疏漏的有效弥补,而且现行《公力司法劳动》第一百九十一条至第一百九十七条有关公司终止清算程序的具体内容,也为完善民法典此项内容提供了成熟的经验模式,完全有赋予其普遍适用力的价值和可能。

二、现行法律、法规对企业法人清算程序的设置存在矛盾。

企业法人终止时应先清算后办理注销登记是符合清算制度设置目的的,但未完成清算或者非因破产终止的企业法人经清算其财产不足清偿债务时,能否办理注销登记呢?当然是不能的,因为设置清算制度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不同的法律程序了结企业法人存续期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因破产终止要通过破产程序清算,非因破产原因终止要通过非破产程序清算,虽适用的法律不同,但清算未完成或以非破产程序清算的企业法人财产不足清偿债务时,均不可能了结已产生的法律关系,也当然不能产生终止的法律后果,更谈不上注销登记了。而国务院于一九八八年的《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却规定:“企业法人办理注销登记,应当提交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申请注销登记报告、主管部门或者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清理债务完结的证明或者清算组织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文件”,这一内容显然并不强调企业法人注销登记以清算终结为条件,而仅要求有清算组织负责清理债权债务即可办理注销登记。笔者认为,清算组织负责清理债权债务与负责清偿债务是根本不同的,清理债权债务并不代表能够全部清偿债务,这一规定等于允许企业法人在未经清算了结原有法律关系的情况下宣告终止,借此逃废债务、诡避税赋的情况也就不可避免。因为企业法人的注销登记是使企业法人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归于消灭的法定要件,在终止原因产生以后、注销登记完成之前该企业仍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与原有企业法人的区别仅在于活动范围的限制上,即属于停止清算范围外活动的清算法人,与原企业仍系同一法人;而清算组织则是负责对原企业法人债权债务和资产进行清理、保管的临时性机构,不仅任何法律、法规未赋予其独立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而且其活动的范围要限于清算事宜,活动的后果无条件地要由清算法人来承受。这样一个无独立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并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临时性机构所做出的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承诺,实质上也当然无任何法律意义。同时,仅有清算组织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承诺即可使企业法人办理注销登记,无疑会引起企业法人民事主体资格丧失后再进行清算的法律后果,如果清算的结果是不能清偿全部债务,除按破产程序清算的情况外,未获清偿的债权由谁来承担责任呢?原企业法人因为已经办理了注销登记而丧失了承担民事责任的民事行为能力,不能成为责任主体,而清算组织则是无任何独立财产的临时机构,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也无财产承担民事责任,使得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从程序上、实体上均失去了法律依据。这两难局面当然也不是设置企业法人终止清算制度的初衷。曾有观点认为,可以按照债权比例从清理所得财产中受偿,但笔者认为这是以清算程序违法代替破产程序的做法,不仅使破产法再无任何存在的意义,也为借企业终止之名逃废债务、税赋的行为制造了条件。因为破产清算与非破产清算存在本质区别,前者以企业法人的财产不能清偿全部债务为条件,以通过破产清算最大限度地公平清偿债务为目的,并需通过司法程序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公平清偿;而后者不仅没有不能清偿债务的条件限制,也无需借助国家强制力保障公平清偿,完全凭借清算组织自己的行为实现;如果非破产终止的企业法人经清算不能清偿全部债务,而该企业法人又已注销登记,清算组织的清算报告有多少值得信赖的价值就不仅成了疑问,清算组织面对一个既不能清偿债务又已宣告丧失民事主体资格的企业法人这一矛盾主体,也就成了多余的机构;而承认其清算报告,在没有任何监督制约条件下形成的不能清偿全部债务的清算结果,必将导致整个社会信誉度的溃退,更不可取。所以清算终结是办理注销登记的必要条件,清算结果能够清偿全部债务是非破产清算企业法人办理注销登记的必要条件,非破产终止而清算的企业法人资产不能清偿全部债务时,必须申请宣告破产。

尽管我国《公司法》等等法律对这一情况作出了弥补和修正,但《条例》作为对所有企业法人进行登记管理均有适用力的行政法规,存在与其他商事组织法律确立的基本规则截然矛盾的规定是极不严肃的,同时还是由于确立这一基本规则的法律所调整范围的局限性,使这一规则不能适用于全部企业法人的终止程序。一些恶意逃避债务、税赋的企业法人利用这一矛盾侵害债权人利益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而司法机关、登记管理机关却只能无可奈何。所以,尽快修订《条例》的上述规定,使其适应市场主体的发展规律和市场主体的运作规则,是解决这一冲突的关键。具体内容仍可以参照借鉴《公司法》第一百九十条至第一百九十八条的规定,对清算的期限、程序、清偿制度作出明确。

三、现行法律、法规对企业法人清算制度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

在现行调整商事组织的法律法规中,企业法人终止时应当进行清算这一基本规则虽然得到了充分的确定,但企业法人终止时清算义务主体不组织清算或者清算组织消极清算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除破产法规定破产清算须通过司法程序进行尚有程序上的保障外,其他法律法规均未对此作出明确。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清算义务主体与清算组织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笔者认为前者是指负有组织清算组织进行清算的自然人或法人,比如公司的股东,国有企业法人的主管机关,集体企业法人的开办单位等,从法律意义上讲清算义务主体所应承担的清算义务是这些主体作为独立人格存在所应承担的义务,该义务只能归属于其自身,而不应由终止的企业法人承受;而后者则是负责被清算企业法人具体清算事宜的临时性组织,不具有法律上的独立人格,并不能独立地承担清算义务,其产生要依赖于清算义务主体的行为,清算后果则由企业法人承担,二者虽有同一的目的,却无同一的性质。据此,清算义务主体作为独立人格存在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与清算组织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前者应对是否进行清算负责,后者应对清算内容负责。而现行的法律法规仅对清算组织成员不履行职责或者利用职权妨碍清算的行为设置了民事责任(公司法第一百九十八条)、行政责任(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和刑事责任(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却未设置清算义务主体和清算组织消极清算的任何法律责任,使得司法机关、登记管理机关面对这一本应属强制性义务规范行使审判权、管理权时,没有了强有力的法律手段作为保障。比如某国有企业被撤销,但其主管单位未组织清算组织进行清算,债权人以该企业主管单位为被告诉至法院时,法院最多只能判其承担组织清算组织的责任。而清算组织成立后不进行清算、或者无限期清算、或者清算后该企业资不抵债,债权人利益面对这样的后果当然谈不上予以保护了,进一步追究责任更是无章可循。针对这一现象,最高人民法院在有关的会议精神中提出了由清算义务主体承担不履行清算义务的损害赔偿责任观点,但因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并涉及举证责任的承担、损害范围的确定等具体问题而无法实际贯彻,目前仍停留在研讨交流层面,根本未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点还要从法律制度的完善上入手,除了要把清算义务主体不履行清算义务的行为纳入强制性规范调整范围内之外,还要进一步明确法律责任,比如可以设置清算义务主体不履行义务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并对其不作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的制度,设置针对清算义务主体不履行义务的行政处罚措施,同时还可以把清算义务主体不履行义务的不作为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扩大妨碍公司、企业清算罪的主体、客观方面的适用范围,全方位地保障清算制度的落实。

四、现行法律、法规对引起企业法终止清算原因的规定存在概念上的模糊。

第9篇:计算机的职业认知范文

关键词:质量保障 师资建设 信息管理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225-02

1确立教师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1.1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质量保障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但由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类高职院校培养的信息管理人才素质参差不齐,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日渐突出。许多信息专业的毕业生由于能力根本无法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找不到工作,而企业又因缺少高技能企业信息管理人才而发愁,供需双方无法达到平衡,因而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必须进行规范、有效地质量监控,才能保障高职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更具市场竞争力。

1.2 强调教师在人才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教师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扮演着主导的作用,是高职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学校各项教学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都需要他们去一一实现。教师治学态度、知识能力结构、教学方法应用、学术研究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的水平。教师是高职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因而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各类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存在的现状

2.1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以及协作交流能力的高技能信息管理应用型人才。具体岗位能力包括:熟悉企业业务流程,掌握企业管理理论,能够在企业实施ERP系统;掌握账务处理系统使用办法,具备工业企业整套账务处理的电算化操作能力;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分析、设计的能力;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建设的日常维护;数据库日常管理与维护等等。

2.2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师资队的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

由于许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或技校升格而成,因为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许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老师是经过计算机专业或管理专业培训而改行过来的,这种半路出家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比如:信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对信管专业多门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企业对此类人才需求相当大,可是许多长期从事教学的老师由于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只能够应付课程的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本无法体现这门课程的精髓;管理学方面的老师缺乏软件开发的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老师虽然具备软件开发能力较强但缺少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以及把计算机开发语言与管理知识有机结合的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的渠道

3.1 师德师风的建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师担任着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文化传播的责任,是知识的源泉,更是莘莘学子的领路人。老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言传身教。我们教师必须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先进的文化,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我们的学生看似亲人一般,教书育人,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师德是立教之本,我们应该倾注自己的爱心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把每一堂课当做优质课准备,并且加强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 敢于在教学上创新,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3.2 建立良好地师生关系

作为一个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不仅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该能够通过各类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积极捕捉学生的优点,并在公共场合大声地表扬他们,重塑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斗志,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应多角度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建立正常的人生观、价值取向,并通过朋友的方式指引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给足他们信心,并通过不同的沟通方式帮助他们,使他们立足社会之后可以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3.3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信息管理人才,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必须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高水平的老师,才能培育出综合素质强的学生。第一,坚持说课活动。一方面加强专业课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把握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另一方面让老师深入了解整个课程体系中课程间的关系。第二,坚持听课制度。教师在教研会议中进行教学经验交流,讨论教学手段与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第三,组织“照镜子”工程。每学期安排1~2次教师的教学录相,上传到学校的视频网站,同时刻录成光盘交给教师本人,要求写出自评材料。通过自查,使教师清楚地了解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网上留言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第四,注重备课制度。备课不仅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备教法,教师只有充分了解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所授班级的学生特点,采用适合该班学生的优质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

3.4 教师企业的职场体验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培养“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专业技能型应用人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网络组装与应用、ERP运营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管理等等课程都需要大量的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训理解理论,升化理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老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即一方面具有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具备企业项目实战的经验。教师应主动参与企业生产活动,可以通过分批安排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技术交流,参与实际项目,使自己成为一个高技能教师,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环节就会将企业中获得的经验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受益最大。

3.5 青年教师导师制

为了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促进教师团队和个体尽快成长,推动现有师资结构优化和快出、多出有较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成果,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建议在学校大力推进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以老带新,让老教师和新教师之间签定培养合约,确定培养内容、培养目的、培养的方法、监督的方法、评价的方法等等。新进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企业实践能力不够,如果学校能够安排经验丰富的优秀老教师指导他们的日常教学工作,并邀请青年教师参与到优秀老教师的科研项目,青年教师在老教师、优秀教师的帮辅下,成长更为快速。

4加强各级管理部门的督导工作

4.1 教务处对教师的督导

教务处作为教学检查和督导的重要部门,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的重要执行者。通过“教务管理系统”管理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安排情况、教材选定情况、课程的授课进度、实习实训的进展、听课次数、作业布置情况、学生期末考试情况、评教结果、教研室对教师的评教结果。教务处还能过“教师绩效考核系统”管理教师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方面的成果,严格执行教学质量成果激励机制,调动他们的工作主动性与开创性,以形成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氛围。

4.2 二级学院对教师的管理

二级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督导教学管理工作,每日教学工作抽查,不定期到课堂听课,组织师生交流,反馈师生双方的意见,促进更好的教学。规范教学督导制度,各个二级学院成立教学质量管理小组,成员由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组成,负责对日常教学和教学管理进行检查,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供帮助和指导,及时反馈教学情况,确保教学工作有序的进行。组织优质课比赛。

4.3 教研室对教师日常工作的检查

教研室是按照课程、专业或学科设置的教学组织,是在学院和学院领导下,按学院的工作计划直接组织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基层单位。教研室是最直接贴近教师的部门,利用每周的教研室活动,加强教学研究,立足本地区的经济特色,根据信息管理专业的特色和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思路进行各类科研项目的研讨,并接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研会时间开展专项教学研究,促进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5总结教师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的意义

随着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高职院校办学在追求数量的同时更要进一步注重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以教育质量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心,采用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为高职教育保驾护航。教师的能力水平一方面要满足学生个人对职业能力知识的需求,更要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教师应积极走入企业,与企业共同修订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保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以发展的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为培养优秀出色的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相信信息人才必定会有更好的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 黄江红.高等职业教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C].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 孙丽娜,贺立军.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J].河北学刊,2007(9):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