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

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

第1篇: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

一、中小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意义

第一,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更能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以及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中小学教育者精确把握审美教学内容是做好审美教学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结合教学内容,最大化的展示其艺术内涵;更需要对所教内容做更为深入的挖掘,使教授内容真真切切的成为学习的审美对象,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美的熏陶,最终到达塑造其审美欣赏能力。

第二,课堂教学过程是塑造审美精神最为直接,最为生动的具体体现,这一过程是动态美的展现。它将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形象、生动地呈现于课堂之上,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到了审美的熏陶,最为有效的增强了其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审美修养。因此,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是音乐艺术的灵魂所在。

二、实行审美教育的具体途径

就目前来说尽管许多大城市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很好地贯彻,但基层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依旧有待加强与提高。如何有效的贯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础音乐教育依旧是个严峻的课题。那么如何作为工作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老师们该如何做出积极反应;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呢?对此,我认为作为教育主体的老师需要首先明确以下几点,从而方能真正的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落到实处。

(一)审美感知力的培养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其最为直接的感受便是通过倾听获得没得享受。因此通过对音乐语言全面而精细的解读,是每一位音乐教育者都因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对于审美感知力的培养的教学观念需要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始终。作为教师我们在教授的过程之中不仅仅要牢牢把握歌唱声音所呈现的魅力,更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达要素的各个方面进行的理解,这其中包括音乐要素中的节奏、节拍以及相关的表情记号等等,当然也包含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歌词等,从而更好的使学生能身临其境的学习音乐。这也能积极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其在听到看到的同时有所感、所思、所想,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这一课中,我首先在形式上要给予学生以吸引力,因此将现代化教学设施运用于教学之中,如,学生乐于接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这样在教课过程中老师通过熟练的课前准备,使音乐语言与音乐展开可以有效的同步进展。始终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此一来学生在欣赏动听的音乐的同时,既能够看着大的草原画面,又可以感受到大草原的辽阔。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专注的享受这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在不知不觉之中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通过长期的精心教学便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二)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力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也是如此。因此在正确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更应给予其无限的想象空间。除音乐音响带来的享受之外,还应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产生美好的联想,进而领悟到所听音乐的意境美。此刻教师需给予学生以相应的提示和引导,如旋律与歌词、音乐创作背景、图片等,让学生展开聯想,进入音乐想要展现的内涵,从而理解与感受到音乐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在审美想象力的过程中使既提高了学生对美的感受,又极大地增强了其审美的想象力。

(三)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音乐作为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门类,主要是通过声音的传递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那么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行之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审美创作力的培养呢?在我看来有一下几点:①审美演进,将学生已具备的各种审美能力演进到不同的行为习惯之中,如,《美丽的草原》一课体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但同时可以想象到辽阔的草原如同一位胸怀博大的长者。在这一审美感知的前提下,使得学生对于长者更加的敬爱,这正是一种审美创造力的体现。②审美类比,将学生已具备的各种审美能力转移到相同或相似场景之中。同样是《美丽的草原》一课表达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当学生在看到相似的场景中便会想起这部作品。这同样是一种小小的审美创造力的体现。

(四)培养学生审美评价力

首先审美评价取决于评价主体的个人审美能力。而音乐的审美评价能力则是受到了学生个人的音乐素养所限制。然而,就中小学的学生来说,其思想上以及音乐素养都还未得到完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持续提高学生的审美评判能力。对于音乐审美的判断力,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审美判断。这正是“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没类,其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音乐教师正是这一审美艺术传播的纽带和中枢。因此,我们应以最为严谨的态度及责任意识去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从而塑造出真、善、美的学生,使其热爱音乐,享受音乐,树立对美的正确观念。

三、小结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既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也不是教会学生识谱,而是为了使得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并喜爱音乐,从而有效地提高其在音乐文化方面的素养及审美能力。通过这一学习过程不仅能够增加孩子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其懂得欣赏音乐甚至是表现音乐。从而构建起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这也正是新时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与宗旨。

参考文献:

[1]陆莺燕.刍议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精神的塑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

[2]丁文.浅析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精神的塑造[J].音乐大观,2012(11)

第2篇: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

为了加大教育的实用性、趣味性,就必须不断创新课程,分析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作用,针对中学音乐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进行研究调查。

关键词:

中学音乐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已经不同于过去,而学校也不应该拘泥于传统模式的教学,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加大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力度,开发音乐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

一、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接轨,初中生的学习任务加重。中学生大多都专注于数学、语文、英语等主要学科的学习。忽视了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凸显,部分中学生专业技能不多,其他综合素质含量不高,音乐作为一门娱乐性、专业性强的学科,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下往往被忽视,音乐教育要从基础做起,但由于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不够重视,导致课程安排一周一节,或者两周一节,甚至有些主科老师为了增加本课程的学习时间,常借故占用音乐课程,导致学生上音乐课的时间屈指可数,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不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提高。

二、加强中学生音乐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1.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素养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提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充分必要条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也逐步提高,音乐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音乐素养也逐步成为学生综合素养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诸多竞赛和诸多评比都被纳入其中,加强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可以有效地培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2.平衡中学生学习的不良情绪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利用人声和乐器的发声来表达人类内心的情感,音乐演奏中往往有激昂、悲伤、舒缓等多种表现形式,在目前盛行的心理情绪治疗方法中,音乐疗法十分火热。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手段,将音乐融入医学和心理研究进行治疗,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音乐修养在正常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过程中,音乐的体验可以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陶冶情操。在中学音乐的学习过程中,音乐课程的合理安排可以有效地舒缓学生的压力,从宏观上说,它通过干预学生心理,通过聆听音乐,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在课余时间播放音乐,学生可以通过舒缓的音乐放松情绪,通过激昂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也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培养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措施

1.将音乐教学融入人文底蕴

要提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必须正视音乐教学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将音乐教学融入人文底蕴,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必须要付诸实际,做出一定的行为。要合理设置学校的音乐教学课程,加大学校领导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力度,并且设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任何教师都不得随意增减或者占用音乐课程,保证学生每周得到一定的音乐教育。学校要鼓励学生多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加强自身的人文底蕴,通过自主举办音乐竞赛,鼓励学生多参加音乐活动,在音乐竞赛的过程中不断与他人和自身进行比较,在竞争中提升自己。另外还要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纳入学生的中考成绩中,适当加入综合素质评分,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

2.正确把握音乐学科的课程特点

初中生的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普通课程的教学,音乐是一门系统化、专业性强的学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习成功的,音乐教学包括许多方面,从最基础的看谱识曲到合唱训练,都需要具备音乐素养的综合能力,由于中学课程时间的局限性,针对中学音乐学科的学习特点,中学音乐的教学往往都集中在音乐赏析和歌唱训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这两点,实事求是,不能为了追求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而盲目追求对音乐教学的深化,在音乐基础没有打好的情况下给学生灌输高深的乐理知识,这样会适得其反,无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不难看出,在学生素养的培养中要正确把握中学音乐学科的课程特点,加强基础性教学,逐步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由于音乐学科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学校缺乏音乐教师资源,往往利用其他老师的课余时间兼职给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但是兼职老师的音乐素养不够高,理论知识不够充分,无法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音乐知识,在大多数音乐课堂教学中都是照搬书上的内容,学生不能及时理解,使学生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无法正确掌握基础知识,影响了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中学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是促进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综上所述,进行中学音乐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是大势所趋,要促进中学音乐的长远发展,就必须将音乐教育融入现代教育中。

作者:朱海燕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第3篇: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 文化观念 文教兴国

中美音乐教育之比较

美国教育界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是不断演化的,上个世纪年代初它还是主科(如语文、数学等)的“饭后甜食”或“装饰花边”。①当时音乐教育在美国并不是处于核心地位,“它比核心科目低上一二英寸”。②但美国音乐教育的地位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稳步提升。以《音乐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音乐教育的基础和原理》等著作为发端,美国不断进行音乐教育改革,直至年月克林顿政府承袭布什年教育战略的几乎所有内容,用立法程序通过了《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该法令对美国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给予了史无前例的支持,艺术被法定为六点国家教育目标中第三项所列“核心学科”之一。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下,美国学校教育已将艺术列为与读、写、算并列的四个基本能力。美国年联邦法案已规定艺术为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的核心课程,而各州大学已将修读高中艺术课程定为大学入学条件之一。

据上世纪代初的统计,中国的音乐教师至少缺万人。正统音乐教育的缺乏,自然导致许多学生更多地接受娱乐式、快餐式的流行音乐。虽然音乐讲究多元化,但单一地接受流行音乐会造成“营养不良”。中国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的落后也暴露了中国高等教育文化观念存在着缺陷。人们常说,现在的大学生,学理的就是“一文不染”,而且大部分理科生连论文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音乐了。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应试教育;其二则是因为许多大学生视野太狭窄,偏重专业而忽视博览百家之长,尤其缺乏音乐艺术方面的素养。

通过对中美音乐教育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的音乐教育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是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严重弊端,而伴随市场经济而来的实用主义、急功近利的思想,更是高校人才成长的严重障碍。

中国高等教育观念的文化缺陷

中国音乐教育缺失的现象,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找深层次的原因。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教育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直到现在,中国的音乐教育在普通学校教育中还没有取得核心学科的地位。

从文化的起源和演变来看,西方自古希腊文明以来,一开始便是从工商业生产方式所培育出来的理性思维进入其发展历程的,这种文明本身具有一种超越自然之上的人为性;相反,中国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因而需要顺应天地自然,重经验而轻理论,重实践而轻创造。我们还可以用哲学上的例子来说明这种文明结构上的差异,古希腊从柏拉图开始就完成了“名实关系”的颠倒,即倒名为实,将语言、逻辑、普遍法则看作比现实事物更为实在的宇宙本体;而中国古代哲学在名实关系的热烈讨论中,没有任何一派是将“名”看得比“实”更重要、更实在的,这决不是偶然的。正是这种文明结构的区别,使古希腊有了研究型的“学园”,中世纪有了超凡脱俗的“经院”,近代以来有了养精神的“大学”;而中国古代除了道观禅院之外,只有民间私塾和书院及通过八股文的考试向世俗官僚爬升的文官体制。这种学习的目标不是追求真理,而是“学以致用”,并且所谓“用”也只局限于狭隘的做官和发财,除此之外则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这种只盯着世俗功利的教育心理经过长期积累已形成了一种文化心理。可惜的是,至今国人尚未意识到这种文化心理的局限性,从而造成社会精神生活和文化层次的下滑。

反观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突出地表现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自主发展之路所需要的人文教育思想和文化建设被严重忽略,大学存在着技能化、市场化、功利化倾向,“大学为什么服务”的观念模糊。因此,营建超越功利关系的大学文化环境是十分必要的,要从培养实用人才转变到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质的人才上来。现代大学的文化观念需要新的构建方式,大学不应该只是成为人们追求好的工作或物质生活的跳板,而应当成为当今市场经济时代的文化特区,引领整个社会走向理性、自由和创新,并使之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精神文化场所。 目前,我国仍然存在创造力低、技术落后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不单单是市场意识不够,而是因为科技人员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缺失,缺乏对科学追求的好奇心。虽然音乐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许多研究显示了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批判力、反省力及解难能力,并对他们的学业及行为有正面的影响。此外,学习音乐还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自我表现力。因此,音乐教育对弥补我国高等教育文化观念中存在的缺陷有着独特的作用。

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的文化意义

将音乐融入文化之中,与其他人文学科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许多音乐教育家认为,“音乐文化应转向文化中的音乐”③,学习音乐是学习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学习世界上的各民族的音乐,有利于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可以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模式。从社会学角度来讲,一些音乐学家提出了人类音乐文化身份的问题。从社会学意义来说,音乐包含了人们对其文化内涵、语境和形式的把握理解,以及由此形成的集团心理、情感的内聚方式。④目前,音乐教育规划及课程设置已经成为我国政府文化发展策略的重要部分。比如从年开始举办,每两年一届的“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促进了中国艺术教育事业的恢复与发展,也受到国家艺教委的关心与支持,音乐教育正在各个层面蓬勃发展。

因此,在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的任务已不是简单地给大学生加一门音乐课,而是树立一种正确的高等教育文化观念。我们可以学习西方大学“为知识而知识”“为自由而自由”的教育精神,激发年轻一代的创造力,用音乐之魂重塑我们大学教育的文化观念。

注释:

第4篇: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

一、音乐教育与审美的概念

音乐教育具有教育性和审美性双重特征,基本的乐理和技巧并不足以代表音乐教育的全部内容,音乐教育除了要完成基本的教育功能外,教会学生音乐理论、作曲技巧、乐器演奏等内容,审美教育也是其必不可缺的部分,基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是符合音乐教育本质的。审美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一种特殊方式,审美体现的是人对事物内在的认同,是一种形象和情感上的关系,从广义上而言,审美泛指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从狭义上来说,审美是指客观事物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愉悦感。就音乐而言,音乐的音色、音高、旋律变化等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二、基于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育的审美核心已经提出了一段时间,在实际教育当中有了一定推广,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不可否认,基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首先,音乐教育的侧重点错误。虽然音乐教育改革中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这一概念,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日常教学活动当中,依然只是采取音乐理论、音乐发展历史和流派知识等内容为主的教学模式,音乐的审美教育根本没有被执行,自然也就无法有效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不到提升。其次,音乐教育的方法较落后。在音乐教学当中,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传统、落后的照本宣科,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互动,学生处于被动教育的角色上,学习的是死板的音乐教条,缺乏对音乐的深入体验,对于音乐没有形成感情上的认同,音乐审美也就无从提起。第三,音乐教师审美能力较差。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的执行者,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自身素质会直接决定音乐审美教育的水平高低,但就当前音乐教育情况而言,绝大部分的音乐教师并没有树立正确的审美教育理念,依然局限于传统的宣读教学模式当中,还有许多音乐教师本身并不是科班出身,自身音乐素质水平较低,没有足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这种背景之下,音乐审美教育只能停留在表面,难以有效深入,给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造成了阻碍。

三、基于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改进途径

基于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教师习惯于传统教育模式原因造成的,给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提升和音乐学习兴趣的养成造成了极大破坏,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上述问题,对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具体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转变教师的音乐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所以,转变教师的音乐教学理念十分重要,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其充分认识的音乐审美教育的价值,组织教师进行音乐审美教学的交流,使教师逐渐形成审美教学理念,为音乐审美教育的进行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改进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音乐审美教学中,应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展开各种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各种角度对音乐进行审美,抒发自身的情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第三,改善音乐教育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环境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积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效果,音乐教育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更甚一筹。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尽量避免有其他杂音、噪音,保证音乐教学视听氛围的良好,同时,在教学操作过程中,要避免音质过于刺耳或者出现声音过大、过小等问题,让学生体验真正美感的音乐,真正认识到音乐的内在美。

第四,做好音乐作品的选择。

音乐作品的种类繁多,在长久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众多优秀音乐,但是并不是所有音乐都适合于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和理解能力,选择相应的音乐作品,能够使学生感同身受,才能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美,养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结语

第5篇: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大学 音乐教育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人类在人文方面达到一定发展程度所拥有的综合品质,大学音乐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当前,我国众多大学中,对大学生音乐素养的主要培养途径都通过音乐教育完成,音乐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对气质的塑造、情感的表达、审美的培养等精神构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音乐虽是一门艺术,却无处不在的对人文素养进行了体现。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应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以实现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格以及人文精神。

一、大学音乐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意义

1、 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大学音乐教育教学中,音乐艺术的美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与感化,以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高低极可能影响学生对音乐教学中精髓的吸收,一个大学生人文素养相对较弱表现在音乐审美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等方面。因此,在大学音乐教育中为不仅应进行音乐教育,同时应对大学生的人格进行不断完善,使其成为人文素养不断提升,具有高素质以及高品味的适应时代需求的人。

2、助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在我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一直是教育界与社会大力关注的问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注重全方位发展。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时,除对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以及专业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通过人文素养的提升也可以助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 使大学生音乐教育接受能力提升

大学音乐教育中,以民族音乐与传统的美声为主体构建了多种多样的音乐种类,其中也包括一些音乐欣赏课程等。除此之外,大学生接触最多最喜爱的是当下的流行歌曲。五花八门的歌曲类型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发挥不容忽视的影响。当下流行歌曲以歌唱爱情为主,有激励人积极、向上的,但同时也有一些影响学生价值观、对学生产生消极作用的音乐存在。当前流行歌手素质各有高低,但在唱片公司的极力包装与推销下,容易使学生被错误引导。而在大学音乐教育中通过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使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新兴事物,在音乐的选择上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如何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培养人文素养

2、 加强思想道德培养,优化人文课程设置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工作者,当前大学音乐教育的主要核心为学生理论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培养。在大学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即要保证教学活动的实用性及合理性,与此同时也要兼顾在音乐教育中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将大学生人文素养建设工作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进行相应的教学举措。例如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加人文方面课程设置,安排学生阅读积极向上书籍等活动渗透进音乐教学活动与大学生素质培养计划内。培养音乐专业学生在掌握音乐相关基础的同时对文、史、哲、等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猎,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综合素养带入日常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艺术与综合课程结合使大学音乐教育真正实现综合素质培养,建立规范严整的文化素养教学模式。

2、提升教师学术水平,培养拥有人文素养的高素质教师群体

大学音乐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对自身教学能力、心理素质等能力应进行不断提升。不仅仅在专业教学上要发挥引导作用,同时应具备广泛的相关学科知识,使学生信服的教学能力及水平,通过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能力的不断加强,以实现文化素质教育的崇高使命。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相比于其它专业学生因文化课分数要求较低,因此文化水平相对较弱,这种状况直接导致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素养不高。大学音乐教师人文素养直接关系着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平,学校应注重教师学术水平的提升,不断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通过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在教育过程中以完善的知识结构与人文素养,潜移默化中带动大学生在其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

3、通过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过程

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的形势下,科技给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教学媒介。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先进的教学成果进行大学音乐教学,将使音乐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彩,更充实与满足现代学生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利如通过多媒体设备对电视文艺节目进行播放,展现给学生音乐形式表现的多样性,使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与现代化的文化氛围中,将教学过程中具有感染力的、闪光的点发掘出来,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高自身感受美、发现美与鉴赏美的能力。不仅仅是对音乐演唱、演奏学习上的进步,更能帮助学生对作品深入了解,感受作品,随着学习尝试的增加,最终实现学生人格的完善。

4、思维转换,在教学过程中控制人文要素

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转变,思维的转换,将可能从教学过程中挖掘出更多的人文要素。利用文科教学的人文教育作用,通过改变传统的背题、画书作法,发挥文科的欣赏性作用,引导学生转换思维,在欣赏中体会人文精神,受到人文精神启发,培养学生人文兴趣以及理性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生政治信仰的树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为适应时代的进步,要求大学音乐教育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能力,同时,也应重点关注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将人文素养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音乐艺术学科特有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明霞.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8).

第6篇: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

1.多媒体的应用能激发学生思维创新

多媒体是现代新兴的教育工具,能够将视觉和听觉一体化,小学生正处于生长阶段,对外界的敏感度很高,对新兴教育工具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很好地利用学生的这一兴趣,不断地用多媒体教学给他们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让他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发挥自己无限的想象力,生成对不同音乐的感受和诠释,这种从传统音乐教育到现代音乐教育的转变更加开阔了小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2.美感教育的融入培养了学生审美意识

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小学生音乐教育中美感教育的融入强化了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验了不同的情境,自由地想象发挥,把自己对音乐的审美更好地表达出来;在产生不同情感体验的同时,师生共同分享,这样不仅鼓励了学生要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保持了学习热情,而且学会了交流,体验了学习乐趣。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美感教育的问题探讨

1.有效地设定和完成教学目标

小学音乐教育中美感的融入给了我们轻松的教学环境,这种轻松的教学环境会让教师忽视教学的根本。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有效地设定和完成教学目标,而且对设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认真对待,努力完成。教学目标的制订应该符合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水平而制订,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适合学生的发展。同时对待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应该努力完成,不能因为教学课堂的轻松而有所松懈,在轻松教学的同时完成每一个目标,让我们和学生都能更好地发展。

2.把教材与实际更好地结合

多媒体的应用会给小学音乐教育带来生机和活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但是过多地依赖多媒体,往往会让我们忽视教材。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把教材与实际更好地结合。教材是传授知识的关键,也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小学生对音乐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接受和表达音乐的内容,培养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入地分析,把复杂的话用简单的知识讲述出来,把教材知识用到音乐的情感中,让小学生对音乐有更好的理解,提高欣赏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知识水平。

3.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的素养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所以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与同事之间进行交流,互相提高。只有教师不断地接受更高的知识洗礼,学生才能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会增加教师获取知识的途径,但是绝不能因为多媒体的便捷就忽视教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教师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积淀、专业的备课内容,才能生成精彩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结合多媒体教学,丰富自己的同时更好地教学。

4.丰富音乐教学的方式

音乐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多媒体的应用丰富了教学方式,但是仍然不能解决目前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多学习、多创新。例如,在课堂上以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被动变得主动;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平竞争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法,对音乐有一定的敏感度,利用他们的敏感度打开思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度,提高了现代小学音乐教育的水平。

三、总结

第7篇: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 音乐教育 音乐教师 文化修养

曾听到有人这样评价我们音乐教师:知识贫乏、视野不宽、学识单薄、文化底蕴不厚、浮躁,只会弹琴唱歌,不能对知识进行有效扩展和深化,等等。虽然这些认识和评价存在对音乐学科及教师的偏见,但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仅要将自己的弹唱跳练好,更要提高我们的文化底蕴,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

一、音乐教师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音乐虽有学科的特性,但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坎姆贝尔教授认为:“学习音乐不仅仅是学习音乐的本身,还是学习一种文化。其中,有蕴藏在音乐背后的人类影响深远的文化。”我们的音乐教育应把音乐素质与文化素质视为一个整体。有了文化积淀的基础,就能更加深刻地领悟。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能够更切身地欣赏音乐。试想,一个文化底蕴浅薄,没有不断学习意识的老师,他又怎能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去进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呢?笔者曾有幸聆听特级教师黄美华执教的《渔舟唱晚》一课。黄老师扎实的音乐基本功让我佩服。但更让我羡慕的是,她的音乐课反应出她深厚的文化底蕴,那种将文学与艺术巧妙结合。在她的课堂上,学生在富有文化内涵的音乐教学中得到立体的感悟、思想的升华,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听课教师和学生一起沉浸在渔舟唱晚的意境中,带给我们无穷的艺术美。我们要明白音乐绝不是一种简单的音符,而是一种铸造人的灵魂,深蕴着人的精神文化现象。我们音乐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你才有可能做一个艺术上有造诣有修养的合格教师。

二、音乐教师提升文化素养的途径

1.读书是音乐教师提升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音乐教师要不停地读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多读书,多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是“音乐文化人”应该做的事。我们音乐老师要像海绵一样吸足文化与音乐的养分,树立文化意识。“读书满腹气自华”“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从这些话不难看出,读书对于一个人是何等重要。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读书是教育之母,是最好的备课。

(1)多读专业书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打牢本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才有可能带领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遨游。我们还要关注著名音乐家、作曲家、歌唱家的生平故事、经典曲目的写作背景、写作的小故事,音乐家、作曲家、歌唱家的幽默小故事,等等。有时,在你的课堂上,恰当地插上一段与之有关的故事,会让课堂增光添色。例如,每当给学生听舒伯特的《摇篮曲》时,我都会给他们讲这首乐曲创作小故事。每当讲这个小故事时,是整堂课的亮点,拉近了学生与作曲家的距离。

(2)多“啃”点文史哲

有人认为,读文史哲方面的书,研究文史哲学者的事,不是我们音乐教师的事。其实,读文史哲是每一个看重灵魂生活的人的事。我们音乐教师更要用文学来修身,用文学来滋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生活,从而去丰富学生的生活。

(3)多读以苏霍姆林斯基著作为代表的教育学著作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老师要怎么做才能得到学生的喜欢,怎样才算是好老师,等等,所有这些,我们只有到这些教学著作中去寻求。

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快乐,教师的素养都可以从书中得到,教师应该有一个书香人生。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的爱好者”。让读书成为我们音乐教师的一种习惯,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追求。

2.写作是音乐教师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师要不停地写作

写作是一种搜索,一种积累。写作总是让人睁大眼睛观察教育中的人和事,总是拥有一个理性的头脑,理性地审视周围的一切。写作方式如下:(1)写日记;(2)写教学随笔;(3)写教学论文。

三、音乐教师提升文化素养的意义

1.音乐教师提升文化素养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增强教师的育人动机

教育是一项文化事业。一个有着较高文化素养的音乐教师,应重视新生一代的文化培养的高度,应对音乐教育工作怀有强烈而持久的热爱,增强音乐教师强烈的育人动机。

2.音乐教师提升文化素养有助于实现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要求在教学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指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一个有着较高文化素养的音乐教师,能与音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用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音乐教师提升文化素养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8篇: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

一、建立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

在当今音乐教育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多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其中影响在我国较大的有“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功能(社会)的音乐教育哲学”“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文化的音乐教育哲学”“以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等[1]。我国鲁东大学的崔学荣在深入研究以上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1]。

(一)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的理论基础1.多元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之间存在兼容性纵观多元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哲学思想呈现出普遍的兼容性。比如美育音乐教育哲学观兼容了审美哲学与功能哲学的思想,主张音乐教育既要培养人的审美观和欣赏能力,又要培养人的健康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审美音乐教育哲学在强调音乐教育首先是审美教育的同时,认同音乐教育同样具备教育、社会、文化、创造等功能。实践音乐教育哲学兼容了文化音乐教育哲学的思想,在强调音乐是多样化的人类实践与学生的亲身参与的同时,提倡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理解音乐。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既从审美、实践出发,又超越审美和实践,达到审美与创造的高度,主张音乐教育重在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把音乐教育提高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上。纵观多元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既各具特性,又存在相互兼容的性质。2.课程标准中体现出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在“新课标”中所确立的课程性质以及课程理念中,均以“美育”“文化”“审美”“实践”“创造”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作为基础。比如,在“新课标”课程性质的人文性中就是这样表述的:“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2]在“新课标”的课程总目标的表述中融入了“功能”音乐教育哲学的思想;在三维目标视阈以及在教学内容所指向的“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进一步体现出以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制定与修订课程标准背后的哲学理论基础,深入、透彻地把握其内涵,认同并理解课程标准中所体现的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才能从更深层次上解读课程标准,才不会出现教学行为的机械模仿、盲目跟风的现象,才会避免出现诸如关注了学科综合与文化的多元性、却偏离了音乐本体,强调了音乐实践活动而导致音乐活动的花哨作秀等一些较为极端的现象。

(二)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的哲学主张鲁东大学崔学荣提出的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从三个层面阐述了其哲学观点:第一个层面,是从音乐教育的内容层面进行阐述,即“在音乐实践与音乐创造的过程中,体现音乐审美与文化的统一、美育论与功能论的统一。也就是从音乐教育的内容来看,要以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和文化的音乐教育哲学为基础”[1]。第二个层面,是从音乐教育的过程来阐述,即“从音乐教育的过程来看,以实践的音乐教育哲学和创造的音乐教育哲学为载体”[1]。第三个层面,是从音乐教育的目标进行阐述,即“从音乐教育的目标来看,以美育论哲学和功能的音乐哲学为指导”[1]。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融合了各种哲学思想的合理性,规避其局限性,向我们提出了开放哲学视野下的音乐教育哲学观。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建立起“基于音乐学科本体及其文化语境的,以音乐的实践和创造能力培养为重点,同时使学生受到美育的和功能的音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1],才能将其转化为专业发展的“内动力”,从根本上实现音乐教育的优质教学,使自身成为推进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践行者。

二、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音乐教育的多维性,丢弃“非黑即白”的单一思维惯式,运用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思想来指导教学实践。

(一)以文化为引领,以审美为核心“文化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文化”理念已广泛地被运用于基础音乐教学中,一些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在不断探索着文化的切入点与音乐审美的融合与贯通。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首先要以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创设相应的文化情境,引领学生在音乐文化的“原始语境”中进行音乐性的审美,促使音乐“原始语境”与学生“主题文化语境”的融合。要始终沿着文化的主线展开,不能偏离轨道。其次,要以音乐为本体,坚守音乐艺术的独特禀赋,引领学生探索音乐的内在表现力,使学生深入到作品内在的音乐性中,培养学生对音乐表现要素的精确体验,充分领略音乐要素所蕴含的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深刻领悟音乐艺术的独特美。同时,要避免文化淹没音乐审美,或音乐审美没有文化的现象,从而达到音乐审美体验的真正目的。例如,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的课例《跳竹竿》,就是以彝族民歌为教学内容,通过用方言朗诵歌词,用惊钟、椰壳为歌曲伴奏,跳彝族竹竿舞等,将学生带进了彝族的文化语境中,充分体现了以文化为引领的教育理念。该课例在演唱、伴奏、跳舞等艺术实践中处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突出了以音乐为审美本体的教育思想。

(二)强调音乐实践,突出创造能力培养在基础音乐教学中,引领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样性的音乐实践活动是教学的主体内容,要使每位学生都做到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和认知参与是音乐实践的关键所在。首先,教师既要有精心设计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又要有探索教学中新生成的教学资源的勇气,只有如此,才能不断将实践活动推向纵深。其次,创造力的培养是儿童内在发展的需要,音乐是极富想象力的一门艺术,能刺激儿童产生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儿童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要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始终保持持续的兴奋度,就要不断地给予学生新刺激与新挑战,精密设计每个环节的创新点,不断给予学生更多的创造机会,“使音乐创造即贯穿于‘立美’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也贯穿于‘审美’的音乐鉴赏”[3],使音乐活动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的有效途径。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音乐实践与创造活动的设计要紧紧依托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契合学生的内在需求和知识储备,只有如此,才能深深吸引学生,使其投入其中,乐此不疲。例如,全国第六届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的课例《月亮月光光》,教学紧紧围绕为台湾民歌《月亮月光光》配伴奏而展开,教师精心设计了聆听、演唱、演奏、音乐编创等层层递进的实践环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使全班学生做到了人人参与,亲身体验,实现了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效教学,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位学生都做到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和认知参与。另一方面,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引领学生探索三角铁、蛙鸣器、小纸片、钢片琴等打击乐器的音响特点,使学生创造性地用它们来模拟月光、蛙鸣、风声、流水声,进一步烘托了歌曲意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以美育和功能为借鉴,实现育人目标教育是人类最具目的性的一项社会活动。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它综合了音乐和教育两种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我们除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情感、音乐技能外,还要关注学生接受音乐教育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音乐教育不仅要培养人的审美观和欣赏能力,还要培养健康人格。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借鉴古今中外的美育哲学思想和功能的哲学思想,将教育理念提升到培养人的层面上,使音乐教育成为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育人教育。总之,通过音乐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成为热爱音乐的人,更要成为人格健全、富有创造力的新时代的谦谦君子。例如,全国第六届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的课例《三只小猪》,在教师的积极引领下,学生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即有秩序,又有合作,他们快乐地表演,并在表演中享受着快乐,在愉悦的氛围中认知曲式结构、乐句、音乐情绪等音乐基础知识,整个课堂和谐、友善。

三、结语

第9篇: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普通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8-0074-03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已成为各国教育关注的焦点,提高各阶段、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则成为这项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研究普通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质构成,把握其发展现状并提出改进策略,是目前提高我国高中音乐教育水平,保障高中音乐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最迫切、最关键的问题。

一、普通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质构成

“专业素质是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我国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撰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明确地把“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列为“教师专业化”的三大标准。结合叶澜、王卓等教育专家的相关研究,笔者认为,普通高中音乐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精神和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教育教学知识技能、相邻学科知识以及健康的身心等多项素质。

(一)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的强弱是体现+专业成熟程度的社会心理和伦理标准,是制度要求的心理内化,”它涉及关于职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问题。作为高中音乐教师,一要自觉遵守我国颁布的《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等相关法律、政策,具备良好的专业道德;二要对高中音乐教育的价值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具备坚定的专业信念;三要全身心地投入高中音乐教育教学,具备敬业奉献精神;四要对音乐课程负责,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有强烈的专业责任感;五要不断学习与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拥有专业追求;六要与时俱进,善于专业创新;七要注重交往,善于专业合作。

(二)专业知识技能

专业知识技能是专业的基本要素。对于高中音乐教师而言,它指教师对高中音乐学科“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和“做得怎样”的知晓与达成度,包含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的含义。

1 先进的教育理念

这是教育专业知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对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的正确认识和理解。高中音乐教师应具备五种意识:教育意识、课程意识、学生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

2 广博的专业知识

现代教育的特点要求高中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趋向综合化:既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又要打破学科领域壁垒,吸收各学科精华。在高中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中,既要具有音乐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具有音乐相关学科及一般文化知识、教育学科知识。

3 全面的专业能力

第一,高中音乐教师应具备开设六大模块课程内容的音乐鉴赏能力、歌唱能力、键盘或其他乐器的演奏能力、音乐创作能力、舞蹈表演和戏剧表演能力;第二,应具备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进行各模块教学的能力;第三,应具备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能力;第四,应具备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能力;第五,应具备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第六,应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健康的身心素质

健康是工作的保证。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鉴于音乐学科的特点,高中音乐教师除了其他学科教师要做的钻研教材、进行讲授外,还要演唱、演奏、跳舞、表演戏剧、排练演出等,这对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另外,健康本身就是一种有朝气的美、有活力的美,拥有健康的身心是高中音乐教师进行审美教育的先决条件。同时,如果教师不能把握音乐表演、音乐教学中的各种情感,将难以胜任教育任务。

二、普通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现状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入的音乐教育创新,包括教学理念创新、课程目标创新、课程结构创新、课程内容创新、课程评价创新。教师专业化的趋势以及全新的教育命题对广大高中音乐教师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是否具备上述专业化素质?如何应对这次改革?能否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是否落实了新课标?存在哪些素质欠缺?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解答迫切需要开展关于教学一线真实情况的调查研究。为此,笔者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听课、与音乐教师座谈等方式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普通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新的教育理念只说不做,难以落实课程标准

座谈中,教师一致认同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授课当中,受传统音乐教学定势及个人职业倦怠等因素影响,教学仍以“教”为核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缺少实践、表现、创造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很难得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仍然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方式;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等新的教学理念没有真正贯彻实施;课程目标中的“体验”“比较”“探究”“合作”流于空谈。另外,由于学校对于音乐教师的教学评价注重音乐特长生的高考升学率以及该教师在本地域的音乐表演、竞赛的影响力等,音乐教师过分重视个人音乐能力以及音乐特长生的教学,轻视普通班级音乐教学质量,这更与“面向全体学生”之课程标准相去甚远。这些现象都集中反映了高中音乐教师在高中音乐教育意识、课程意识、学生意识、服务意识等方面与新的教育理念存在着差距。

(二)文化素养欠佳由来已久,难以理解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核

据对高中音乐教师素质的调查显示,高中音乐教师的单项音乐能力较好、文化素养较差等成为普遍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文化课录取分数较低及其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音乐专业化倾向等。这些教师的文化素养欠佳原本就是“先天不足”,进人大学后又往往重视单项技能课、忽视理论课的学习,重视专业课、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其文化素养较低不可避免,难以理解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核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音乐专业素养窄,短时期内难以胜任模块化课程任务

由于高中音乐教师在其大学学习期间,普遍重视主项音乐能力的发展,因此,其单项音乐能力(或声乐、或钢琴、或舞蹈等)发展较好,其他多项音乐技能较差,尤其“创作”“音乐与戏剧表演”等相关能力较差是另一个不可避免的普遍性问题。

而任何一项音乐技能的获得和提高都需要较长的习练过程,因此,短时期内要求每一个在职高中音乐教师担负起六个模块的音乐教学有些勉为其难。

(四)消极等待、观望心理占主导,自主创新意识较差

在座谈中,部分教师认为“课改就是一阵风,‘吹’过去就算完事了”;还有教师认为,“学校校长或教育局动真格的话,这改革或许能动起来,否则说归说,做归做”;更有教师认为,“高中音乐开课率本来就不高,改与不改都一样”;有少数教师表示自己很想按课程标准教学,但不知从何做起,很需要示范课的引领。以上种种言论表明,高中音乐教师对于本次课改消极怠慢情绪严重,自主创新意识不足,严重缺少专业精神。

(五)缺乏音乐课程功能认同,教学效能感较差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除了准备报考音乐专业的特长生以外,绝大多数学生只重视其他升学考试学科,轻视音乐学科。因此,音乐教师自我效能感低,职业倦怠感滋生,在实施高中音乐课程改革中信心不足。

三、提高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

(一)由说到做,教育理念行为化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学实践的先行价值观,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教师紧跟时展步伐的根本保障,但教育理念的行为化才是其价值得以实现的终极目标。当下最急需的是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倡的教育理念付诸实施,将文字转化为行为,将理念转化为行动。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师“只说不做”,内因是自主专业发展意识薄弱,外因则是缺乏相关的督导监控制度。对此,一是要成立国家、省、市、县、校等多级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督导办公室,监督、激励每一位教师将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中去;二是要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导向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学校、教导处、音乐教研室等多种力量,增强指导性听课,减少评价式听课,解放音乐教师的思想,使其减轻心理压力,明确改进策略。

(二)制订校内读书报告会制度,丰富教师文化素养

每月一次的读书报告会是丰富高中音乐教师文化素养的最好方式。学校可以要求每一位教师每月初根据自己专业所需自选一个主题,之后有针对性地去查阅资料;月末在读书报告会上发言时,要求教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书中的内容或思想,并试着谈谈该内容对自己教学的帮助或启示。这样,每个读书报告人既对自己所读内容有了回顾与反思,又从他人的读书报告中汲取了文化信息与元素。应该说,这是在职高中音乐教师最好的文化素养提升途径。它既调动了教师的读书积极性,又可使教师的文化信息存储与交流达到最大化,从而丰富其文化素养,为其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核奠定基础。

(三)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在职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在职学习提高专业素养的形式多种多样。首先,高中与高等院校合作,在每年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顶岗教学时期或寒暑假期间,派送在职音乐教师到高校脱岗培训,有针对性地习练所欠缺的音乐技能。其次,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例如:在校内进行教师间的教学观摩,定期听课,分析彼此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器乐教学等课程共同合作授课;让教师在校内开展互帮互学活动,从一堂课的伴(演)奏、歌唱、舞蹈等开始学起,日积月累,每位教师在弱势技能方面都会取得长足进步。最后,从高等院校或社会的文艺团体聘请一些音乐专家指导音乐教师的技能训练,也是提高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办法。无论采用哪种形式,保证音乐技能学习的连续性最为关键。

(四)整合、精选培训内容,提高音乐教师整体素质

据调查,由于教师日常工作繁重,培训学科越多,时间分配越少,使得多数培训流于形式,结果除了学历培训后的教师学历符合了国家要求外,教师没有得到任何真正的专业发展。因此,培训课程不在多,而在是否有效,加强职后培训的实效性应列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及高中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议程。例如:全面考虑影响高中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尊重教师的主体性,了解教师的需要,使教师树立自我发展的责任意识;根据教师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特征来规划高中音乐教师的职后培训;加强考核管理,保证培训实效;培训方式多样化,采取专家讲座、专题研讨、录像观摩、课例展示、教学评析、模拟教学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时间安排可采取阶段性集中、周期性分散的办法,部分自学,部分面授;等等。

(五)提升专业情意,谋求自我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