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学方式范文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学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学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学方式

第1篇: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学方式范文

构建未来学校形态,营造智能校园环境

升级优化基础设施。福田教科院附小大力推行教育管理数字化,构建具有附小特色的“掌上附小”教学管理系统,建设了附小特色数字中心机房,实现评价系统云处理,学生学业成绩大数据综合平台分析,优化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库,学科资源覆盖率达90%以上。基于5G技术,一方面完善校园安全管控信息化建设,提升校园实施视频监控水平;另一方面,以“5G+互动教学”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鼓励跨校区课程协同共享,“自动跟踪录播教室”“未来阅览室”等先进的信息化设施陆续启用。目前学校已实现教育管理数字化应用全覆盖。重构创新教学空间。重构后的福田教科院附小具有五种空间形式:一是“研学创中心”,是基于项目式学习、问题探究、满足高水平学习者(教师、学生)能力的学习研究创新的空间;二是“学科大观园”,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构建学科教学情景空间、全学科班级图书角,在真实空间中感受学科魅力;三是“学校文化长廊”,利用此空间打造智慧图书馆、校园历史博物馆,凝聚、展现附小校园文化;四是“创意盒子”,这是一个创新型的孵化器,在此空间师生可以参与各种科技类创新项目,实现“让创意可见,让思维有型”;五是“云上学院”,搭建自选式创新学习超市,组建项目化学习网络社区空间。

引领规划整体设计,打造前沿智慧课程

两年来,学校先后邀请了20多位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前沿的专家为全校教师量身定制项目化及学科融合课程培训计划,积极引导各学科探索开发“信息化特色课程”“AI+”特色课程,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教学空间,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开展智慧科技特色校本课程,并探索开发科技与五育融合课程。重塑年级组内各学科相对独立的形态,形成五育融合教研共同体,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五育融合理念下的课程融合,是基于知识、经验、社会需求的融合。将其形成“学科+”的课程形态,即“学科+学科”“学科+生活”“学科+社会”“学科+活动”等课程形态。

AI赋能智慧教学,创设育人新生态

信息技术赋能学科教学。深圳教育以教育部信息化“双区”建设为有力抓手,以信息技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新型教与学模式。信息技术赋能学科教学一直是刘锐娟倡导的教育教学方式。认知科学与智能技术的结合将使教与学变得多元化,并且可进行低成本、高效能的个性化定制,帮助学习者设计更有效的学习策略。2021年,福田教科院附小成功申报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赋能学科教学与区域教研的实践研究》。同时,福田教科院附小以青年教师“青蓝杯”基本功大赛和骨干教师“红烛杯”教学展示为契机,通过公开课、录像课、微课录制等活动,激发更多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学习空间、教学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方面,学校积极普及人工智能课程,探索人工智能教学的路径和策略,以期实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普及全民智能教育、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目标,为促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提供参考。智能体育守护生命本色。深圳市福田区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综合改革实验区,福田教科院附小是全区首批参与中国教科院的重点课题《中国学校体育智慧系统研究》的学校,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致力于智慧体育探索研究,实施青少年健康体能促进与干预方案。2021年12月,刘锐娟亲自主持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研究》课题项目子课题《“双减”背景下对智慧体育校园构建的研究》顺利开题。2022年1月,以学校为牵头单位的“智能体育学生数据分析与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荣耀入选教育部“2021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基于学校智能教学基础和理念,刘锐娟在体育科组率先尝试依托AI技术精准监测与评价学生的体能训练,利用运动数据采集装备+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学生佩戴的传感器设备,实时采集每位学生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及运动负荷情况等数据,对潜在的运动风险进行实时的评估与预警,把学生的体质数据形成电子成长档案,为教师设计合理的体育课程提供参考,为学生的体质健康保驾护航。多样态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一是在线教学求质量,创新课堂新生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泛在学习普及的双重背景下,在线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搭建适合学生学习的平台,采用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提供全程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二是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泛在化学习发展。项目化混合式研究团队结合学段特点、学校校情,以调查研究作为基础,以教师培训、课程实践、评价改革作为抓手,以项目化课程为载体,以混合式教学为手段,在校内进行探索实验。

多元评价,看见动态成长

第2篇: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学方式范文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帮助课堂进入到一种更加智能化和现代化的环境与条件中,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与多媒体和网络结合起来,为学生营造更好更有趣的教学氛围。但是由于技术的不成熟以及经验的不充分,导致其依旧存在问题和不足。

1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展现状和发展困境

1.1缺少开放包容的特性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发和应用已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绩,但由于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和相关领域的技术革新起步较晚,对于计算机教学的发展与改革依旧存在较多的不足和缺陷。首先是在开放包容性上的缺失。这一缺失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想上的落后和闭塞,人们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态度依旧存在负面和抵触的情绪,这是由于害怕计算机的加入让课堂和教学秩序失控,所以并没有充分开发和展现出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优势。第二个方面是技术层面上的限制,我国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和软件技术都只是按照一种最传统和安全的方式进行,缺少探索和冒险的精神、开放和包容的态度[1]。

1.2缺少人机交互的能力

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中,计算机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载体,更应该将其当作课堂的一份子,能够充分参与到整个课堂的活动和教学工作中。但是大多数的智慧课堂在使用计算机时,仅仅利用其多媒体的播放功能,教学的主体和主要角色依旧是教师,只是把课本和板书照搬到了多媒体课件中。教学的内容仍然是枯燥和单一的,学生依旧带有一种被强迫的学习心理。这种教学缺乏人机之间的交互,机器不能自主获取学生学习的状态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也无法通过计算机主动地得到反馈和解答,让人机之间仅仅是流程化的配合和交流。在这种刻板的学习模式下,甚至会让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乐趣和兴趣。

1.3缺少课程教学的特点

不同的课程有着不同的教学重点和偏向,这就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的加入,本来应该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个新的教学方向和思路,但是由于计算机的便捷性导致一部分教师产生偷懒和敷衍的教学心态,在教学过程中全程使用多媒体播放课件,丧失了课程自身的特性和特质。尤其是一些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教师过度使用计算机只会导致教学趣味性的流失。

1.4缺少师生互动的乐趣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角色,不仅仅是要把知识以一种通俗外化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更是应该做学生心理特征的发掘者、学生学习习惯的纠正者和帮助者。教师的鼓励和赞许都会对学生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之后,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如何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上,而忽略了与学生之间最直接的感情和语言交流,丧失师生互动的乐趣。

1.5缺少有序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保证一节课是否能够有序开展和进行的重要条件与因素。但是计算机参与和设计的教学环节,只是一个程式化的展示,在课堂上会遇到多种多变的教学情况,一旦在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导致计算机设计的教学步骤全部打乱,陷入一种无序的状态中[2]。1.6缺少灵活的智能性能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和成熟的体系,但是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引进时间并不长,导致当前多数计算机辅助下的课堂并不具备充分的灵活和智能性,大部分的教学工作和考核评价工作依旧是由教师人工完成,对于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掌握也有所偏差。

2人工智能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2.1建立知识库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应用的主要原则,就是将深度学习与认知学的理论知识作为整个程序模块设计开发的基础,通过建立一个知识库,将收集到的知识案例进行分类,训练机器进行自动识别,从而提取和分析出不同学生在不同的知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与掌握熟练程度,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和有选择性地进行复习与巩固,达到机器代替部分人工教学、缓解教师压力的目的。第一步就需要进行知识库的建立,主要包括了专家决策的核心系统对所输入的知识进行判断与筛选调取。同时知识库还可以实现共享的功能,对知识进行简化与提炼,做到精益求精。知识库的搭建应该要尽量简单和易修改[3]。

2.2打造专家模块

在建立了知识库之后,就需要围绕人工智能教学的主要目的进行专家模块的打造,专家模块存在的意义在于能够将其比喻为整个学习系统中的推理机。在需要和使用的情况下,由专家模块自动随机地生成问题,并且可以通过知识库的相关内容调取形成答案并充分解释。其次,专家模块的另一个作用就在于能够帮助评价和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一种更加公正透明的评价过程。在进行专家模块打造时,通常使用的是两种方法,一种是固定算法,即根据题库的问题模板,循规蹈矩、规规范范地进行问题的设立和解答的编写。而另一种就是启发策略,这种专家模块更多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简单和有限的提示信息,自己推理摸索找寻正确的答案和解决方案。除此之外,专家模块还可以自动匹配,依据学生能力分配问题。

2.3建立学生模块

与专家模块相互配合相互辅助的就是学生模块。学生模块的本质其实也属于专家系统,模块内部所存储和容纳的是学生的不同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特征。这个模块建立的目的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习惯和方法被快速识别,并且能够通过机器语言进行记忆与编译,从而建立一个比较完整和全面的错误类型数据库,进而深层分析找到错误的原因。第二个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对错误学习行为和习惯进行解释,从更加深层次的角度挖掘学生由于知识理论掌握不充分而导致错误的原因。学生模式的建立一般依靠的就是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和接受训练让系统能够建立起模型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模拟。这样在上一步打造的专家模型就可以为学生模型提供一个对比的样本,专家模型的两种运算和教学方式可以分别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错误[4]。

2.4优化教学模块

教学模块是人工智能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学模块的内容是基于传统教学设计和规划之上的。在计算机与人进行交互的过程中,教学策略主要是由教学的不同分支来体现,能够达到较好的发散性和综合性的效果。但是其不足的地方也比较明显,那就是只能按照某一类型或者某一个的教学方法进行,系统不能快速地根据不同内容识别和选择最适合最有效率的教学模式。具体的应用和实现过程就是将专家模块和学生模块的内容进行连接和合并,将专家模块生成的问题及答案与学生模块中上传和学习到的进行对比,选择覆盖或者是分析提取,能够比较客观地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理解性偏差和实践性错误。之后再将结果传回到知识库中,调用相关的知识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反馈链,帮助教师做出教学决策,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规划。但是这个模块的设计也应该充分考虑到诸多情况和因素,因此在条件判断时应加入更多的循环。

2.5开发智能接口模块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和融合最后一步就是要开发出一个稳定和高效能的智能接口模块,主要作用是为了连接学生和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沟通,即进行信息的输入与传出。在接收到学生传递的学习信号后,接口模块要及时调动起教学模块、专家模块和学生模块,把信息传递给不同模块处理,之后再由教学模块所作出的教学决策和结果论证信息输出反馈给人,实现了机器语言与人类语言之间的转化。一个能够正常运转并且具备较高实用性和参考性的教学系统,一定融汇了思想教学、策略和心理学等多方面的因素和知识内容体系,所以智能接口模块的设计与开发,一定要全面考虑这些成分,开发出更加灵活多变的接口模块[5]。

3结语

人工智能在近年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成为我国当前各个行业领域之内炙手可热的先进技术。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开展和改革来说,人工智能的融入与应用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镒麟.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研究[J].当代旅游,2019(1):239.

[2]刘荫.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与信息化,2019(2):20-21.

[3]孙玉梅,赵骏,王美春,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CAI软件研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5):268-270.

[4]张园.人工智能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07(34):108-109.

第3篇: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学方式范文

关键词:慕课 计算机基础 教学应用 效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174-02

1 引言

在信息技术时代的浪潮中,对计算机的基础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必备条件,因此各大高校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各项基础技能和知识成为各大高校思考的难题。学生觉得单纯的课本没有可实施性,因为计算机课程主要是实际操作和应用,而教师则是困扰如何就课本来更清楚的讲述其操作上的问题,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想法要求。当然,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必然会有顺应时代的产物,教育改革成为必然趋势,慕课教学成为新起之秀,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模式深入高校教学,与传统教学混合发展,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高效便捷性以及互动性,来解决传统教学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进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关系是慕课教学带来的效果。本文以线上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混合教学系统来分析探究慕课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优劣。

2 慕课相关概述

MOOC(慕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是以大规模开放网络为基础的线上学习模式。准确地说,慕课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1962年,Douglas Engelbart在他提出的《增进人类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个概念框架》的研究计划中强调将计算机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产生一个大规模的开放式的信息共享平台,而后,许多教育改革家们发表大量的研究报告、学术文章,强烈推进教育开放改革,将网络应用于课程学习中。于2011年,慕课这种大规模的开放式在线课程掀起了巨大的教育浪潮,更甚者称其的出现与印刷术发明相当。MOOC课程在全世界都受到极大关注,根据数据显示,2011年就有世界各地的16万人去注册斯坦福大学开出的免费课程《人工智能导论》,在中国,注册人从2013年的13万人极速增长到2014年的65万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也通过MOOC来提前学学课程。

慕课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首先,慕课教学的教学环境不再是传统教室,而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开放式平台,学生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的学习,不再受传统教室的拘束,当然45分钟的理论讲解也精缩成十几分钟的视频动画。另外课堂上不再是老师单方面地为学生讲解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通过视频,动画模拟,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让学生了解到老师传达的知识,同时老师也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想法和疑问并且能更快地解决学生的问题,达到了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学习工作目的。

3 计算机基础应用慕课的必要性

1) 跟随时代变化的脚步。对于这个互联网包络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依附着网络信息,如今的大学生更是伴着网络而活,毕竟网络时代是一个快捷,方便的时代。时代需要不断进步,互联网则要不断地创新和变化,为了不被淘汰,人们的生活观念也不会一成不变,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也要不断改革。互联网如此猖獗,何必逆流而上,顺着网络的浪潮,改变教育的方向,利用网络的传播,实施新网络的教育体系,更快更好的学习知识。所以,秉着顺应时代的理念,让网络课堂应用到传统的授课模式中去,根据社会需求,学生需求,来解决目前的教育瓶颈。

2) 教学系统的改革。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各大高校对《计算机基础》这门课越来越重视,然而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一直消极。针对于传统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讲授课本上的知识,枯燥乏味又难懂,学生也不能及时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无法解决课程中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会被激起,老师也觉得不好传道授业解惑。而当你运用慕课教学时,通过线上课程,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在只是每制的45分钟,而是随时随地的学习,通过各种论坛,学习小组进行网上讨论学习,不仅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问题得到解决,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线上课堂也不再是那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而是精缩的小视频,其中还有互动的小测试和动画地生动模拟,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更有兴趣的学习,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时间自我管理的能力。

3) 满足《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实际应用的需求。《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固然重要,但是对于计算机的操作应用也不可轻视,而当你纯粹的在书本里面寻找实际应用的方法有点不切实际,能够实地的演示肯定比看书本文字强得多,所以,慕课教学就通过简短的视频讲解来告诉你操作手法,不仅如此,这个大规模开放的线上课程可以给你提供各种资源,同时在你线上学习的时候可以直接进行操作,满足了学生想要的高效率完成工作,并且不理解时可以通过教师互动及时解决问题,有效,快速地消化学习内容,当然更快地提升了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慕课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模式创新

1) 以学生为中心的慕课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汲取者,而慕课模式教学中,老师则成为学习的推动者和鼓励者,而学生则是拥有支配权的学习者。比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慕课教学的学习中,MOOC在线课堂通过大规模的学生教师互动,互联网开放式的资源共享,提供精缩的短视频,教材等课程材料,并且建立大规模的学习论坛,使学生在学习自主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上得到提升。开展计算机基础慕课教学模式线上课堂,可以改善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慕课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混合探究分析中给予一定的方案建议。

2) 教师教学任务的改变。MOOC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必在向传统模式一下枯燥地讲解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难点等,教师需要了解并会制作慕课教学中的小视频,如何剪辑,编译,视频录制都需要掌握,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在制作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专业进行MOOC课堂的课程排版,使学生能用更短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3) 教学内容,时间分配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都是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再安排时间进行实际操作,老师和学生间的交流时间也很少,这样学生不仅没能理解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时也会一头雾水,而MOOC课程则是在你的个人电脑上面学习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遇到问题能够及时通过大规模的互动学习社区来解决,MOOC课堂的随机性和及时性很好地提高了学习地有效性。

4) 以C语言课程为例的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举例。

课前预习。课前,由教师根据C语言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编排,比如程序算法,程序模块化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等。编排剪辑后,录音制作成短视频,将视频,材料共享到专门的网络平台上,学生则根据老师的要求,提前在共享平台上面学习C语言的基础知识,记录自己的问题,做好课堂上与老师的讨论分析准备。

课堂上教学。老师不会再仔细地讲解一个一个的知识点,而是精讲,讲解学生提出的各种课前拟写的问题,和难点,易错点,易混淆点。老师可以展开课题,设计考核题目,帮助学生巩固C语言编程知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以分开设计小组,展开某一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帮助学生无障碍的交流,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老师再设计题目时,可以更多的偏向设计型,创新型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课后复习。传统教学中,课后只能靠学生在课堂上记下的笔记或者课本来完成课后巩固,而慕课教学中,网络共享的视频,教材,资料等都是可以重复观看的,学生课后巩固起来就会更加方便,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练习习题,知识搜索,老师在他的端口都可以看到学生做题的数据,错题的数据,然后教师根据这些数据分析,更有目的性的针对学生的易错点,难点进行讲解,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MOOC课程的大规模互动也是不可轻视的,课后,教师通过M00C平台,QQ,微信等建立多人的网上交流平台,上传教学资料,学生共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及时提出自己的难点,一起讨论解决。

课程测评。MOOC模式的课程测评可以有如下几个部分:线上测试,通过MOOC课程中的视频,相应资料对应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实际操作的线上评价;课堂测评,则是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期末考试,传统的考试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三个部分的测试方式,最后评价则可以根据计算机的侧重性按不同比例的分配三部分,得到最终成绩。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让教师对于教学效果感到压力和无力,还让学生对于计算机这门课程感到无趣,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培养,而MOOC模式的大规模性,开放性以及便捷性的特点可以更好地解决《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然MOOC模式还存在不足,所以目前将传统教学模式和慕课教学模式混合,组成新型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展,其中的优势也会更加明显,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多地满足各自需求。目前,慕课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全深入各大高校,部分学生甚至老师还不清楚慕课教学模式的具体知识,但是这个发展迅速的互联网时代,教育改革的速度绝对不敢过低,像这种慕课教学模式会更加普遍,当然教学方式会不断更新,这都需要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经历和学生反馈来不断探析研究,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 杨丹,王小刚,蒋卫祥. 混合教学模式中实践操作类课程的支撑机制研究――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5(24):225-226.

[2] 叶煜,邹承俊,雷静. 慕课视野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5(11):53-55.

[3] 马继红. 独立学院慕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万方科技学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2):201-202.

第4篇: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学方式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学习分析;高职院校教育改革

大数据,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对海量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分析等一系列的手段、方法、工具的集合。狭义上来说,大数据是指庞大的数据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理念逐渐渗透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另外。在教育实践中,运用好大数据理念,既能帮助高校掌握学生的个人学习行为和学习程度,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同时,在教育数据信息管理层面上,运用大数据理念,有助于高校对于教育资源、教育信息的管理。

1学习分析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学习分析技术是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有关环境的数据,用于理解和优化学习及其学生学习环境的一种技术。学习分析技术的作用是对学生生成的海量信息进行解释和分析,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预判学生未来的表现并发现潜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学习分析技术主要有数据采集、数据储存、数据分析、数据表示、应用服务五个部分组成,各个部分依次递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循环系统。数据采集是对学习者相关的数据和学习资源数据两方面进行采集,学习者的相关数据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各种动态数据和静态的总称,例如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师生关系等;学习资源数据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用的一切学习资源的相关数据,其内容包含课程相关数据、学期信息数据、教学指导数据、学习管理数据。数据分析,是指对收集而来的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对学习者相关数据和学习资源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从中寻找出问题的所在和一般规律,以便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数据表示,是将数据分析的各种结果运用文字、图表等形式表现出来,以便直观认识和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的实际情况。应用服务,是指根据分析的数据结果,在教学实践中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使数据结果物尽其用,可以运用于绩效评估、活动干预、过程预测等方面。

2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的关系

学习分析技术是以数据作为依托,运用数据处理的方式方法,从而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带动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不断更新和完善,多媒体教育、远程教学、数字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已经屡见不鲜。学生学习的载体从纸质教材扩充到电子版教材、教学视频等新型的教学资源中,学习载体更加广泛、丰富。教学工具从黑板、粉笔、直尺等传统教学器具扩充到投影仪、教学视频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中,使得教学方式更加现代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也逐渐向数字化环境转变。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教学活动并没有真正改变知识传递的创痛方式,只是简单地将纸质教学知识数字化,不注重实质化的知识内容的输送,过多地依赖于多媒体、网络视频等形式化的教学工具,使得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仍遗留在教学实践中。可见,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学生的认知目标还是处于“会议、理解和运用”传统教学环境中,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只是改变形式,而没有改变内容,自然还无法让学生达到“分析、评价和创造”的高级认知目标。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环境重构的作用和效果,以满足大数据时代中的现代化的教学要求。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应该注重科学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运用,帮助学生重构思维模式,将科学技术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部分。在大数据时代,科学技术便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快速吸收新知识,扩充学生在课堂之外的知识,改变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学习观、知识观和能力观。教学观念也从“教师为主”转变成“学生为主”。在数字化的教学实践中,要达到现代化的教育改革的目的,就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可以说,个性化教育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标志,是传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高校改革的过程中,大数据的运用主要体F在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技术两个方面。学习分析技术是大数据时代中高校教育改革的标志,能够为高校的个性化教育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从而实现现代化的教学目标。

3运用学习分析技术,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

学习分析技术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方式方法,既注重学生层面上的信息分析,也注重教学层面的信息分析。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运用学习分析技术,能够优化教学方式,增加多样性与便捷性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评估,挖掘学习管理中的海量信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学生并主动进行干预,从而提升学习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学习分析技术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使得教师能够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教学,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学习分析技术也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激励,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分析技术对教学评估也比较全面、系统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决策效率和优化分配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

学习分析是以教育大数据为分析对象,根据大数据不断升级,融合人工智能、教师领域等方面的知识,为教学和学习提供服务,完成监督和跟踪教学和学习过程、评估教学和学习效果,从而促进教育改革。学习分析技术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能够改变以往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方式,能够改变以往的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够改变以往的教师、学生、教学资源之间的关系。在教育改革运用上,主要体现在绩效评估、活动干预和过程预测3个方面。绩效评估,能够为教师提供课堂学习绩效评估,让教师了解最新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出勤情况、学生的反馈意见。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及时接受教师的评价和重大事项的提醒,便于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过程预测,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实际情况,让教师真实深入了解学生的行为模式,进而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最为有效地教学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活动干预,根据学习分析技术的相关数据,发现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主动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在教育管理改革方面,学习分析技术能够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提供全方位的相关数据,便于高职院校找出管理中的缺陷并加以完善,根据教学事情调整教育管理方案,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在教学改革方面,学习分析技术能够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从而了解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障碍与疑惑,进而进行个性化地学业指导,从而实现“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作为教学指导”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将学生打造成现代化的创新型人才。在学习方式上,学习分析技术能够快速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同时,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式。另外,学习分析技术能够根据学生的地理区域、学习方式等个性化特点,规划相应的学习小组,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5篇: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学方式范文

现代信息技术已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应用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手段。而体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特殊学科,从而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也有了一定的特殊性,体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充分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体育教学快乐起来,对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明显。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问题,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以电脑化,网络化,教学化为重要内容的“信息化”不仅是知识经济到来的标志,也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要标志,离开了教育信息化,教育创新失去了载体;而没有这种载体的所谓“创新”,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信息技术的配合。在此,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它们的关系进行初步的论述。

1现代信息技术将有效地优化体育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手段提供了现代化模式的框架,拓宽信息技术传播时间。“智能化”的多媒体、超媒体、人工智能等,可以提高体育教学软件的功能,更好协调教与学的活动的互动性。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建设,主要通过校园网来实现,以现代高新技术的设备和师生的智慧可以使校园网的各部分之间都能互相联通,互相渗透,融为一体,这样可以使校园网发挥更好的效益。当今学生对于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客观事物的兴趣比较浓,乐于接受,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恰恰会满足他们的这种兴趣,并且能适应他们理性思维不强、学习的持久力弱的等持点。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开扩了知识领域,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往体育课教学由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已经对这种教学模式感觉枯燥土无味,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截然不同。学生面对的是一台电脑,在这里边有一个神奇的世界,体育教学软件中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里,远远超出了体育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课堂气氛异常地活跃,以此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锻炼欲望。体育课教学中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把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理解,让学生掌握动作。而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与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讲解,加深学生对所学动作的理解、记忆和掌握,而且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思维,观察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终身体育教育的第一选择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许多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技术特点,这些特点对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起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学资源――网络教学为学习和锻炼者提供必要的信息环境,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主观形式。

2.2 锻炼者――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加大锻炼者的参与程度,帮助锻炼者协作意识的形成和学会协作学习。

2.3 教学活动――网络的交互性促进师生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习与锻炼环境的营造、学习与锻炼团体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用价值的支持。

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逐步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及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3.1 转变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师对教育的深刻认识。信息时代的突出特点是开放性和跨时空性。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才能站在时展的前沿,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真正成为实现现代化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学生锻炼兴趣的培养,关键于体育教师,教师教育学观念的改变,通过正确、合理、高效的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培养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可以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从而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3.2 学生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符合锻炼规律提高锻炼效率。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师道尊严”,忽视了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的原则,学生学习与锻炼的主动性和思维空间受到了很大限制,随着网络的出现,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充实了人们的大脑,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信息资源,是一个教师远远不及的,学生在互联网的海洋中,可自由自在地获取他想要的东西,在锻炼活动过程中迫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能力与锻炼能力不断提高。

3.3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

第6篇: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学方式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养;措施

信息素养的核心是信息加工能力,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必须认清形势,更新观念,在目前全面启动的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培

养自己的八种能力:即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的效益、信息协作及信息免疫的能力。

良好的机遇,众多的挑战,时代的发展赋于了我们神圣的使命。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网络时代,我们面临着信息化、世界化、市场化、教育现代化四大趋势的挑战。科教兴国,教育先行,广大教师必须认清形势,勇敢地挑起历史的重担,以超前的意识,全新的观念,过硬的本领,精湛的素质,去培养新世纪的新型人才,使我们的下

一代真正成为网络时代的主人。

第一点,要热爱我们这个职业。

从事教育事业,没有一片爱心是不可能成功的。当我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坦白的讲,对于即将从事的这份工作没有任何的好感,因为此前我的耳朵里早已灌满了关于信息技术课的种种“不是”:不能当班主任、非高考科目、学校学生不重视、工作繁杂等等。我告诫自己: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对于职业也是如此。我逐渐的习惯了这份职业,并且在习惯中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与日俱增。感之愈深,爱之愈切。

第二点,要正确理解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把握改革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方案中课改目标一共有5个方面的改革要求,其灵魂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具备的实践、创新、自主、合作等能力。改变以往过于注重传授式、追求知识技能的一维目标的学习过程,改变过于突出学科本位、条块割裂的课程结构,改变繁难偏杂及过于注重书本的课程内容,改变过于接受式、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改变过于突出选拔与甄别功能的评价形式。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多维目标,强调提供具有适应性的多种选择,强调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及其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强调通过自主、实践、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使得能力全面发展,强调全方位发挥评价的功能作用。在理解课程目标的时候,要注意避免原来存在的“过于”问题,努力寻求实现所“强调”目标的有效办法。但另一方面,不要走过头,不要把现在的“强调”变成新的“过于”。

第三点,不断学习,更新拓展专业知识与技能,丰富自身的教学理论,提高业务素养。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也是从无到有,从计算机课到信息技术课,从只有课程纲要,到现在正式列入高中新课程,并像其他课程一样拥有自己的课程标准,不断向前发展。不同发展时期,对于信息技术课老师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新课程标准中除了原有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之外,其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其中蕴涵了部分信息学、传播学、系统论等的基本原理,涉及到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与计算机紧密相连的应用技术,还渗透了人文、艺术、社会法律道德规范等问题。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老师在原有的学科知识基础上,不但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更新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补充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才能更好地驾驭本学科的教学。“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需要一壶水”,这一条在新课程中仍然是教师们提高自身水平应该追求的方向。但是,在新课程中,不再把学生当作一个被动接收的水杯,而是有自主意识的发动机,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储存到更丰富的能源,产生更大的能量。因而教师还必须要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新一轮课程改革涤荡着传统教育长期积淀的沉渣淤泥,给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如何赢得机遇、迎接挑战?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做“学习型”的教师应该是首选。信息技术新课程要求教师彻底更新教育观念,熟练掌握教学内容,选择适应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方式,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学习氛围,关注基础差异、促进共同发展,教会学生学习。

第四点:探索、研究、反思、交流、创新,把握时代脉搏。

面对新课程,我遇到了太多的困惑,尤其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课堂教学纪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太多的现成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需要自己去研究、去实践。

在新课程背景下,任何一个教师的发展都离不开专家的引领、同行的帮助和共同体的影响,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只能是失去和外界交流与对话的权利和机会,而逐渐变的思维僵硬、孤陋寡闻。我尽可能的拓宽交流渠道,力求在交流中凝聚合力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没有交流,教学只能停留在一己之见上;没有交流,研究往往陷入“钻牛角尖”的误区。而善于交流,信息技术教师就能够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多几分信心和希望、少许多迷惘与曲折。

第7篇: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学方式范文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优势;问题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910105-02

0 引言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发展迅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使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对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升有了进一步的要求。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的需求,应当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教育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以更快的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1 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有效地传递和控制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1]。目前,很多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在观念上、技术上都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由于地域的限制以及经济条件的不允许,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仍然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即:粉笔+黑板就完全可以把课程教好,不接受计算机、多媒体等一些新型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授课的教学手段,这种想法是不符合时展的需求的,那究竟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1 现代教育技术的思想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型学科,它和多种学科的理论之间是互相交叉渗透的,其中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学科都为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技术应用等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现代教育技术也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门学科,它主要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交互组合而成。现代教育技术是通过以上这些先进科学技术的优化组合,使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能够更充分的参与到教学的过程当中以便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科学习成绩及学习效果,培养出现代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促进人才更好、更全面的发展[2]。

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影响较大、较直接的现代教育思想主要有:现代教育观、现代学校观、现代教学观、现代师生观、现代人才观等。

现代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大的系统,除主要的学校教育外,还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及自我教育。现代教育的组织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班级教学、远程教学和网络教学等,或是多种教学形式的组合。现代教育对象不仅仅是儿童和青少年,而是要延续于人的一生,即终生教育。现代教育的学校也不仅是全日制学校、面授学校等实体的学校,还可以是远程教育学校、网络学校等虚拟的学校。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交流信息的互动过程,其实质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与发展的过程。现代师生观强调的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现代所需的人才是智能型和创造性的人才,知识型、模仿型人才已经不能适应时展和社会的需要了。

1.2 现代教育技术的体系结构

现代教育技术的体系结构包括三大范畴:一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媒体,即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媒体);二是媒体教学法,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媒体技术开展教育及教学活动的方法;三是用于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系统的方法,即教学设计。

1.3 现代教育技术的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教育过程的合理最优化。合理最优化的标准主要是利用最少时间获取最大效益,这就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通过确定最优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优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设计最优化的教学过程,从而用较少的时间,教更多的内容,用较少的投资教更多的学生,使学生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以及得到各方面良好的发展。

2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育的理论相结合,通过对于教学的过程设计和教学的资源设计,合理的开发利用、评价管理,从而实现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最优化结合。它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信息技术与教学环境的结合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资源优势和条件保障,如果要建设适应于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多媒体教学教学环境,使计算机、多媒体及信息技术真正地为教学服好务[2]。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形式变得形象生动、丰富多变,充分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并且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2)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运用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手段在固定的教学时间内,将最新的、海量的教学信息传输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于探究知识的渴望,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的更全面的理解知识的要点,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一点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3)教学资源及教学媒体的充分使用,对于教学资料的保存及循环利用起到了显著的帮助。利用现代的媒体技术将一些教学的视频和资料完整的保存下来,不仅可以永久的保存,还可以方便不同学校的教师、学生之间进行互相学习。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在传播、交流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流失而遗失。

3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依托较为成熟的信息、计算机以及多媒体技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资源的使用分配、安排设计及管理评价,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对于教学资源的合理化使用、教学结构的合理优化都产生了无可替代的优势:

第8篇: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学方式范文

【关键词】学科竞赛 高校学风 创新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广西本科高校学生学风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JGA235)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05-01

学科竞赛嵌入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过程中,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独特的育人作用,将对高校学科专业品牌的建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大学生学科竞赛开展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学科竞赛是集中展示学科前沿动态、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系统掌握理解、实践应用的过程。通过理顺高校学科竞赛的管理体制,激发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对地方高校人才模式创新具有引领作用。高校应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遵循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重视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组织、培训和参赛等环节,在人才培养中贯彻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成长体系,将学生培养成基础强、宽口径、重实践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2.有利于优良学风和校园文化的构建

目前学科竞赛类型中团体参赛项目多于个人参赛项目,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可以通过指导教师的学术指导、朋辈的示范影响,提高注重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意识,增强团队学习和合作意识。无疑,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人数和频度的增加,会在学生中营造良好的学风。而竞赛文化氛围的浓厚,也会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成为新一轮学风建设的助推器。

3.有利于教师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学科竞赛要求基础性与创新性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兼顾,这就“倒逼”教师不能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取教育教学方面的革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学习理解,深刻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意义,自觉通过自身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素养的提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学校层面应整合实验室、仿真室、创新实践基地等资源,为教育教学提供实践平台;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学科竞赛的前沿动态,通过专业设计、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做好学科竞赛的演练。

二、当前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发展特点

1.学科竞赛种类日益多样,呈现学科交叉的趋势

大学生传统学科竞赛除了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比赛等外,作为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比赛自1999年举办以来得到高校和广大学子的认可,作品涉及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科技发明。目前诸如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结构设计竞赛、广告艺术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影响力和辐射面也很大。

2.学科竞赛内容综合化,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学科竞赛中学科交叉、交融日趋明显,紧贴时展,紧扣社会热点,考察大学生综合知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如2015年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旨在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参赛项目涉及“互联网+”传统产业、“互联网+”新业态、“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技术支撑平台等。项目涉及传统产业、人工智能、教育医疗等,有力引导教师、学生要关注社会发展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三、抓好学科竞赛,推进学风建设

1.整合学科竞赛资源,理顺学科竞赛管理体制

当前地方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的突出问题是学科竞赛是多头管理、学科竞赛没有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如很多高校还采取原有的学科竞赛的组织方式,即将组织权交由学科竞赛所依托学科,这在学科竞赛初始阶段是可行的,随着学科竞赛内容和影响力的扩大,就会出现仅凭学校中某个学科组或者学院推进学科竞赛,往往备赛、参赛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时,假如学科竞赛涉及到多个学科就会出现无人牵头的尴尬境地。另外,很多高校没有认识到学科竞赛其实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仅仅狭隘的认识学科竞赛是学生拿奖、学校出名的机会,没有将在国际国内专业领域有影响力的学科竞赛有效整合、统一规划,致使学生参与学科竞赛随机性很大,也会冲击到设定的教学计划安排。

为了提高学校学科竞赛的水平,建议学校联合教务部门、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以及各学院,根据本学校的学科特点、管理模式和发展愿景,系统谋划好学科竞赛,使得学科竞赛切实服务于人才培养,服务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教育教学的活力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是让教师、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这就需要学校要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科竞赛为引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如加强课程建设,重视研究性、实践性课程建设;重视教学团队建设,通过校内外教师的联动和“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展教学方法研讨,通过项目组教学、案例式教学,建设自由讨论和敢于质疑的课堂氛围;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引领计划,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构建学科竞赛参与机制,有序推进工作开展

强调学科竞赛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以学科竞赛取代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并不意味着功利性的引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要本着“筑牢基础、层层递进、有机衔接、注重培育”的原则,将学科竞赛与学生在大学几年的学生生活精心设计、有机嵌入、教学相长、促进成长。

大一主要是教育学生认知学科竞赛,通过入学教育和专业入门学习,大致清楚大学中的学科竞赛种类;大二主要应吸引学生参与到项目组或者参赛团队中,通过校内学科竞赛,让学生亲身体会学科竞赛的流程和内容,鼓励有能力的同学报名参加高级别竞赛;大三、大四主要是结合专业学习的深入,有重点培育学科竞赛团队,吸引学生参与创新项目,激发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

第9篇: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教学方式范文

论文摘要: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育信息化对体育教育教学训练、高校体育管理机制改革和教师素质的提高都将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也是构建现代社会终身体育教育体系的基础

1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自进入02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多煤体枝术和因特网的口益普及,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对教育思想、教学方祛和教学乎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息枝术是指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等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枝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枝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机技术等。其中,最主要、最典型的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信息技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将计算机枝术、通信技米、传感技术结合成具有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的信息网和各种智能信息系统,不仪包括传统的电话通信,还包括光纤通信、数据通信、卫星通信和其它无线通信等现代通信,也包括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教育信息化〔卜Education)是当代全球教育发展的一个热点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同时,它是素质教育的玉要组成部分,是在实现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所体现的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态。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薄;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育信息化对体育教育和教学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前国氛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为《中华体育网》题词时说:一互联网在信息传递和进行教育中有着特殊的作用’他充分强调r信息枝术在末来体育教育中的作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也都提到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现代化辅助手段,以便于更好地实现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纲要》在“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各种课程资源的途径”中,指出“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等)获取信息,不断充实、更新课程内容’。

2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 1体育教学法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

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教学手段、法的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比较复杂的、抽象的技术动作。可以把难以理解的技术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掌握技术的难点和重点。例如在跳高课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采用“讲解示范”的形式进行授课,由下示范动作瞬间完成,学生难以看清其过程;在山羊分腿越的教学中,学生初学时,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不一定能完全听懂、看清地,对劝作的了解多数依赖于观察,但是此项动作迅速连惯,不一定让学生看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的习惯忽视了迅速连惯的特点.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紧密衔接的阶段用多媒体演示出来,对十重点与难点进行反复慢放,并用特定的声音、图象显示,突出重点与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的掌握动作,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 .2体育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的整合信启技术打破了学习时空的局限,使学生都可随时、随机地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并及时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仟务而且通过先进的通讯设备,还可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授课,学生能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实现讲授提问和答疑。同时实验、疑难解答、作业,讨论、参考资料等都可作为教学资源在网上供学生自由选用,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卞动性和灵活性,达到根据需要自主学习的目的对休育教学而言,学习者可在仟何时问地点从网络上学习各种运动技能、达动科学,而无需受场地‘时间或气候等的影响。

2 . 3体育教学与虚拟技术的整合

在上海科技馆的虚拟实验室中,有一个虚拟足球场景。话动参与者可以对照着人屏幕,把真实的足球踢向屏幕上的‘球门”,而屏幕十的“门将”会根据你踢出球的方向和速度做出判断,进行,紧张、激烈地对抗这就是虚拟化的体育教学方式。虚拟技术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体育教学情景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进行的场景‘它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的数徽与质篡。体育教学情景虚拟化怠味着教学话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摆脱物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可以使体育技术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技术动作模拟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学习如身临其境,使其对所学的内容易于理解,还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兴趣。

3信息技术在体育训练中的运用

3 .1让运动技术分析更加准确

体育运动是一门人体运动科学对人体运动的研究需要科学的方法和大最的数据分析为浓据。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r为体育训练提洪r超越人体运动极限的科学基础。运动技术分析基T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基础之上。利用计算机具有快速和高效率的反馈这一特点,可以大大提高训练效果.由于计算机具有储存信息的功能,可把各种训练和机能指标的数份储存起来以便日后进行分析对比。所以,依靠计算机的帮助教练员可以根据运动员在一次课中完成的情况根据机能评定的某此指标来判断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井利用计算机来了解对手的技、战术的信息、及时反馈给自己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3 . 2促进体能监测的科学化

运动训练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运动员进行体能监测.通过计算机处理反馈出运动训练负荷并加以合理调整,从而达到科学的训练效果。体能监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借助丁电子信息技术可以使体能监l$J准确化,对运动训练的科学分析,为科学分析提供了新方法和新平段,并可以保存大最的厉史数据,有助干休育统计与分析研究。目前信良技术在体能监测中应用主要有使用红外光点测定人体空间位置,运用_维人体重心板连机,测试射击运动员的德定性和运动技术特征数据快速反馈系统的建立;运用高速摄影、摄像连机,定量解析技术运动采用电r遥测技术研制的心率仪、遥侧心电仪、遥测肌电仪,对运动员在运动中的心率、心电、肌电进行测定从而对运功员的机能状况进行科学诊断。为运动负荷监控和制定技1.伐术提供理论依抛。

3 . 3使运动训练计划更加合理化

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包括初始诊断、建立训练目标、制定训练计划、组织训练实施、进行检查评定和实现训练目标。这些训练过程,如配合使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将更加科学有效。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库,将每名运动员或运动队的各个阶段的训练计划、比赛成绩、素质指标、技术指标、心理状况等大量数据存入其中。在组织训练时,调出有关数据,经过各种因素的综合计算和处理,再通过网络获取该项目目前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优秀运动员的各种技术指标,并加以对比和分析,从而制定一个科学的训练目标,得出一份合理的训练计划,为提高运动成绩莫定基础。

4信息技术与高校体育管理的整合

科学化的信息处理是高校体育管理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体育教学管理涉及的内容和方面十分广泛,信息化管理可以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工作效率。计算机储量大、获取资料速度快等特点、可以使它对体育管理‘包括体育教学、体育竞赛、课余体育活动、体育合格标准、资料文档等的管理,实现管理上的智能化和人性化。尤其是体育中的一些具体工作,繁琐括燥,单调重复。如田径运动会,从报名准备,编排程序册,到成绩记录、统计总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基干体育教学实际需要,对体育教学管理等软件系统进一步的开发与运用,体育教学管理的自动化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5信息时代对当代高校体育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信息时代的突出特点是开放性和跨时空性。信息时代教学对所有地区、所有学校和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才能站在时展的前沿,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真正成为实现现代化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学生锻炼兴趣的培养,关键干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教育学观念的改变不仅是时展的象征,而且对体育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正确、合理,高效的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不仅可以培养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信.急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从而确保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以便干“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的发展趋势相适应。使“以人为本”的作用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资源的潜能,构建学习的良性循环,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