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设计要素范文

城市设计要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设计要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设计要素

第1篇:城市设计要素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要素;建筑节能

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要衡量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的是否科学合理,还要分析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城市建设的实施结果等。此外还要看城市的绿化系统的营造以及建筑节能措施的实施是否高效等因素。城市规划设计的要素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为补充并有机结合的整体,其共同的目的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概述

1.1 城市规划设计的概念及任务

城市规划设计(Urban 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布局以及综合安排城市中的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根据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的政策、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各个城市所在地的自然条件等来布置城市的体系;确定城市性质、城市的规模;统一进行规划、合理的利用城市中的土地。此外还要综合部署城市的经济、文化以及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以保证城市有秩序和协调地发展,使城市建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

1.2 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方针,采用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尽量少占农田。同时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中各项建设用地,形成合理的功能与布局结构。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以及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做到主次分明,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要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协调,这是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基本原则。此外,安全原则也是城市规划设计中重要的指标体系。要在编制城市规划设计时考虑到防火、防爆、抗震、防洪等要求,特别注意高层建筑的防火防风等问题。

1.3 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分类

城市中一切看到的东西,都是要素,例如建筑物、道路、植物、照明设备、广告等等。国内学者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城市空间体系、城市天际线及制高点、城市边缘与入口、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视线走廊以及水系和绿化措施。笔者认为,把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要素可以划分为土地使用体系、城市交通体系、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和城市景观体系几个方面。

2 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分析

2.1 城市土地的使用要素的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主要侧重于对土地使用的复合性、整体性以及立体化的研究。土地的使用要综合研究不同区块之间的整体关系,结合城市的公共空间、历史保护、城市景观等方面的整体要求,来促进城市土地使用的高效率。结合城市三维立体形态以及城市空间的环境发展的要求,对城市土地的使用提出相应的要求,包括土地开发的强度、建筑的密度以及建筑的布局等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把抽象的土地使用指标同城市空间的环境建设联系起来。

2.2 城市公共空间要素的分析

城市的公共空间由要素由城市的街道、城市的广场、城市的公园、建筑内部以及地下公共空间等空间的单元所构成。城市空间的一体化是现代城市设计的研究重点,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体化要建立在城市的公共空间系统构成的认识基础之上,强调对城市公共空间所构成的单元的系统化研究和城市公共空间内部城市构成要素的综合处理等,以促成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性与城市公共空间使用的高效率性,进而发挥公共空间体系的总体效益。

2.3 城市交通要素的分析

城市交通体系是城市运作的“命脉”,交通体系直接影响着城市的运作的机能。城市交通的可以引起城市公共空间性质的转变,城市交通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交通流线以及交通节点。从城市的交通网络内部运行的元素来看,主要包括交通工具和人两个部分。城市设计中交通体系研究的重点包括城市交通方式内部的体系化研究,例如公交车的布线与站点的设置,城市轨道中的交通布线、自行车线路的布置、步行流线以及人流集散的体系化等多个方面。

2.4 城市景观要素的分析

一个城市的景观体系研究主要是指城市的视觉景观的品质以及总体的构成。城市景观体系的构成包括城市中的实质景观要素,例如城市自然景观要素,包括城市总体的地形地貌、城市的水体、城市的绿化情况等;城市人工景观要素,包括建筑的形式与建筑的体量,城市环境的设施等。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还包括“活动景观”要素,例如各种城市的公共活动而形成的城市活动的景象,商业活动、休闲活动、节庆活动以及观光活动等。

3 城市规划设计要素中的节能思想

3.1 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

在过去,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基本上采取先论证城市的发展性质,同时估算城市的人口规模;再确定城市土地的使用方式。经过了多年的实践,人们认识到这些规划和方法无法适应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现提出城市的规划 “持续规划”的思想,主要着眼于近期的发展与建设,同时对远景目标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和逐渐的调整。

3.2 城市规划设计要素中的节能思想的提出

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需求的增长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能源的供应日趋紧张。建筑行业作为耗能大户,其节能的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节能的思想体现在城市的规划中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尤其在城市空间的规划中提倡紧凑型的城市布局。此外,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也是不错的理念。对单体建筑的能源优化设计也要采用节能建筑所倡导新型的能源概念。

3.3 科学有效利用各种环保和可再生资源

现代建筑要以最少的投入来换取最大的产出,在消耗最少能源的前提下提供高舒适度的生活环境。要从根本上改变能源消耗的被动状态,积极开发新型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对太阳能的开放与利用,在建筑设计中如果能将太阳能充分加以利用就可以节省大量的常规能源,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之,良好的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条件,也是提高城市素质和城市文明的重要因素。设计者要根据城市发展的模式和城市的具体情况来研究其发展的规模和发展的方向,来确定适合城市远景发展的规划以及设计,并指导城市的建设逐步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姜桂萍.小议城市规划设计要素[J].民营科技,2012(01).

[2]李长焕.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4).

第2篇:城市设计要素范文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探讨;景观设计;生态;空间;要素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waterfront landscape in actual construction, making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function factors, ecological factors, landscape factors and traffic factors, and puts forward some points for attention in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Keywords: city waterfront; discussion; landscape design; ecological factors; space;

中图分类号:TU2

当前许多城市建设中,滨水区的建设与城市地位、竞争力和形象联系在一起,滨水地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滨水区的城市设计也受到相应的关注。这些地区的开发建设日益强调环境质量和景观感受,滨水区成为首选。本文所讨论的 滨水区是指与具有较大空间尺度的水体接触的城市临水空间,特指滨水用地内以生态景观、休闲活动等功能为主的临水区域。

1 存在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对滨水区的规划建设日益重视。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甚至失误。分析认为,目前滨水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房地产业升温,滨水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潜在的升值空间,成为众多开发商争夺的热门地块。掠夺性的瓜分,致使滨水区的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可以留给城市公共空间的土地凤毛麟角。用地的稀缺又带来开发强度过高的后果,高楼大厦造成视线不通畅、空间轮廓线平淡、抢景败景现象严重。

(2)目前,大部分城市的滨水驳岸都是用砖石砌成的立式驳岸,或用石块、混凝土块铺成的斜坡驳岸。这样的驳岸对于应付夏季突发洪水确实有着重要作用,但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一是固化的驳岸阻止了河道与河畔植被的水、气循环,不仅使很多陆地植被丧失了生存空间,还使一些水生生物失去了生存、栖息场所,破坏河岸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造成驳岸区生物资源的丧失和生态失衡。二是拓宽河道,固化河岸,加快了河水的流速,导致下游大量的泥沙沉积和淤塞,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3)城市水体是一个相互联通的系统,在整体水网没有得到治理,水体的水质较差的情况下,城市中心区内水体的水质基本难以保证。相当多的城市河道同时肩负着景观与水运通道的双重功能。生产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对水质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既有污染物对水质的直接破坏,又有水质富营养化带来的某些生物过量繁殖。

(4)景观水体往往与自然界中的大水体相连,水位受大水体涨落的影响非常大,造成亲水平台的设计受到极大制约,建成后也常常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甚至留下了安全隐患。

为避免以往滨水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对滨水区景观设计要素进行研究、梳理,形成设计要素体系,以利于政府的管理和对市场的引导。

设计要素探讨

水与城市的关系,主要是指空间形态的特征关系。第一种,在某种程度上水的形态对城市形态具有特定意义,如苏州。这些城市水网密布,城市空间与水系交融在一起,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态,处处都是临水空间。第二种,城市依水而建。第三种,水从城中穿过,如上海,这类城市的滨水区一般是城市中心区的精华地段,具有较大的地域空间。将水与城市的关系归纳为:“城在水上”,“城在水边”,“水在城中”3种形式。水,是可作为城市空间中心要素的水。

2.1功能要素

滨水区沿水体的边缘地带是人流最为集中、功能最为丰富的地区。根据建设成功的经验,边缘地区作为公共开放的区域,开辟广场及休闲场地,绿化配套建设,允许人流自由出入,结合空间特点,布置休闲活动内容的功能,将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2生态要素

2.2.1水质水体的质与量对滨水区景观品质意义重大。不同的水质决定可供开展的水上活动的内容,不同的水量决定对人的吸引力。因此,建立安全、稳定、健康的水环境是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前提,也是能否运作成功的关键。水质受水源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好的水质必须通过区域性的水体污染控制。滨水区本身对水质的控制仅仅是一定程度的改善。改善水质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式:①采用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建立湿地生态系统,通过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来改善水质;②通过建立泵、闸形成水位差控制水流方向和水流速度,保证水量有一定的置换周期;③培养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保证水体的内部循环;④实行雨、污水分流,杜绝各类污水。

2.2.2水量水量的保证主要控制以下几点:①保证水源的充足,尽可能考虑多个水源;②对于缺水城市,在进入城区前可考虑采用排管,以减少水量的蒸发和渗漏;③利用雨水收集,调蓄水体水量,减少浪费;④通过区域水系管理,协调配置。

2.2.3驳岸鼓励采用自然式河岸代替混凝土和石砌挡土墙的硬质河岸,推广生态驳岸。一方面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生态驳岸除具有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对于改善滨水区景观、恢复生态平衡也有重要作用。

2.2.4绿地现代城市发展的历程中,土地开发的利润成为最直接的动力,具有商业价值的城市中心区往往建筑密集、车辆拥挤、环境恶化。绿地与水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城市中心的滨水区承担了改善城市整体环境质量,调节局部地区小气候的功能。空间开阔、绿意盎然的滨水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滨水区绿地空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地区生态系统的支持基础。因此绿地设计应在控制绿地比例的基础上,以高大乔木为主,参考自然界中植物群落的构成特点进行布置。

2.3景观空间要素

2.3.1视线通廊利用滨水地区本身的地形条件(如丘陵)设置景观节点,从高处提供多角度的观景视野。或于平坦地形设置标志性建筑,构筑人工视线焦点。朝向水面的建筑应高低错落,使后面的建筑也能够拥有直视水景的视线通廊。面向水体的建筑立面采用大面积的玻璃,以保持建筑内部空间与水体之间的视觉联系。

2.3.2空间架构大型建筑应退出公共开放区,保留一定的开敞空间。小型临水建筑可安排在滨水开放区内,但应考虑采用不阻挡视线的通透材料。滨水区的建筑应严格控制其高度,保证景观视线的通达。建筑高度从临水向后应具有梯度感,保证后排建筑仍然拥有水面的景观。考虑到对岸景观的效果,建筑与环境形成的天际线需要作认真研究。

2.3.3滨水界面水是整个滨水区景观视线的焦点。适当开挖,延伸、扩展水体,对塑造滨水区整体水环境效果十分重要,尤其适宜滨水居住区和滨水休闲娱乐区的景观建设。出于排洪及管理简单化的需要,驳岸往往处理成笔直的线型,造成景观立面的呆板,同时缩短了亲水界面的长度。建议非泄洪通道的驳岸多做曲折,增加观赏性和游览性。

2.3.4防汛墙防汛墙的设置对景观的影响十分明显。不同的高程对公共空间的亲水性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高的防汛墙几乎完全阻隔了城市空间与水的联系,造成亲水环境很差,只有在防汛墙顶部平台才可以看到距脚底很低的江水,毫无亲水性可言。建议将部分防汛墙后移,退出真正具有亲水性的亲水平台空间。采用防汛堤、车行交通及游人活动结合绿化综合处理的方式,将防汛堤后移,表面形成伸向江面的一个斜坡。按照防汛的要求分别设置游客步道和小型广场,使游人可以在较近的位置接近江面。2.3.5桥梁桥既是视线的焦点,又是最佳的观景点。造型各异的桥各有其特点和功能,桥体的造型与风格对于滨水区的景观可能成为点晴之笔。

2.4 交通要素

滨水区的交通体系,首先是为市内的人们提供便捷的交通,把人吸引到水边。其次是让人能容易接触到水。由此,滨水区的交通模式分为两个层次——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外部交通需要为市民到达滨水区提供便捷的公交体系,并解决公共交通的设站和人群的疏解,也要在滨水区边缘为驾车前来的人安排停车场所。

滨水区的内部交通主要是作为公共开放的空间。既有驾车出行的人,也有自行车等代步工具的使用者,当然更多的是徒步行走的人。各种交通形式相互之间有的可以包容,有的相互排斥。从水岸到滨水区边缘,把地面空间划分为若干条带状空间:有自由行走的临水步行带,提供跑步、自行车、滑板等健身活动的运动空间和交通性为主的空间。

滨水地区车行交通与步行交通的分离对营造相对安静、舒缓、休闲的滨水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将市民健身活动的空间穿插在步行区和交通道路之间是对临水地带环境氛围的保护,而这种布置是各方都可以接受的。

参考文献:

(1)、城市滨水区应建生态驳岸。中国花卉报

第3篇:城市设计要素范文

本文主要以“扬州2500周年城庆logo设计”为例,通过分析、比较西方与国内较为先进的城市形象建设成果,深层次、多维度地挖掘2500年扬州城市的自然地理、历史发展、人文景观、传统文化等设计要素。以8W法为设计原则展开设计,重点体现2500年扬州城市园林山水、博大包容、水乡文化、侠骨柔情的精神气息,从而提升扬州的品牌形象及国际地位。

关键词:扬州2500周年 城庆 logo设计

中国分类号:U21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02―0015-03

随着CIS设计理论最先在企业领域兴起,从CIS对Cocacola、IBM、Samsung、Hitachi等全球著名企业实施的企业形象塑造的案例来看,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的视觉识别要素(也即VI)则赚足了眼球,使人们对企业形象的认知度有了全面的提升。著名的城市地区经济学者帕斯卡尔.马拉加尔说:“将来对世界大多数人来说,区别他们的标志是城市和城市的生活形态,而不是国家。城市主题文化已作为全球一体化经济和全球文化一体化参加竞争的重要手段。”无疑,城市形象则是展示城市的内在气质与外在形象的最好手段。CIS虽包含了三个子系统:Ml、Bl、VI,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处于金字塔底端的VI即视觉识别要素,是CIS系统中最具传播力、感染力、影响力的视觉层面,也是CIS动态识别最直观、最深刻、最广泛的传播载体。城市形象体系汲取C1S体系的特点,注重城市精神、理念、价值观的传播,诉诸于城市形象体系的视觉要素的代表――城市LOGO,其核心地位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如:新柏林版式设计起到了先驱的作用,开启了德国60年代城市形象设计普及的潮流。

国外城市形象设计与研究方面相对较早,众多西方国家对城市视觉识别形象的设计应用也较为广泛。如:上个世纪70年代,纽约( Newyork)聘请著名的Wolff Olins公司设计了纽约人引以为傲的、对纽约经济扮演相当重要角色的“大苹果”作为城市的旅游标志,同时官方极力推荐具有代表性的logo符号(如图2)。2011年,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 Melbourne)公布了新的城市形象,以反映这座国际公认的多元、创新、宜居和重视生态的城市形象。“新的城市形象将成为墨尔本的~个符号,它象征了墨尔本市的活力、新潮和现代化(如图3)。获得2020年第32届夏季奥运会主办权的城市――东京( TOKYO)用五彩缤纷的浪漫樱花阐述了东京城市的活力、开放、包容(如图4)。

国内也有在城市形象设计启动较早的,2001年,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香港(Hongkong)斥资900多万港元邀请多家世界著名的设计公司参与设计香港城市新logo,以此来凝聚香港的人心,提升城市的的交流性、竞争性、世界性的格局。香港作为亚洲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旅游中心、文化中心,通过城市形象的创新来发现、挖掘、升华具有个性化、本土化、区域化、民族化的城市文化。百年城市品牌形象定格在“飞龙”形象――东方的巨龙(如图5),既体现了香港城市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活跃思维,更反映出腾飞的华夏文化。近来,也有一些国内旅游城市对城市的形象作了明确的定位,如浙江的杭州就成功地引入城市形象体系。杭州logo(如图6)中“杭”字结合了舟楫、城廓、建筑、园林、拱桥等传统要素,凸显了杭州这个秀美的江南园林城市文气、含蓄、灵动、古典之美。

2015年是扬州建城2500周年,这不仅是扬州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更是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契机。在大运河成功申遗的背景下,扬州2500周年各项城市庆典文化活动紧密围绕着展示扬州2500年的城市理念、城市文化、城市精神。扬州2500周年城庆logo设计以扬州2500年文化长河里的历史缩影为蓝本,重点体现城市2500年浓郁的历史文化,城庆logo应该还是具有民众感召力、社会认知力、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形象。在扬州2500周年城庆活动中,城庆logo是整个城市形象的代表,它应当充分地反映城市最重要、最优秀、最有影响力的特点。城庆logo-定是广为人知,且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艺术形式。

1 设计要素的分析

扬州2500周年城庆logo设计以扬州为研究对象,从视觉传达设计要素的角度出发,研究扬州城市形象与视觉识别要素设计。

首先,对本课题研究的现状、相应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概念做出详细的分析和界定。

其次,通过考察本课题之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科学等要素,梳理扬州城市形象的历史流变。(见表1)

再次,以扬州市政府相关文件、政策、法规为导向,对扬州城市形象定位问题及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最后,紧紧抓住两条线路――传统文化历史和现展文明(见表2)这两条主线。

2 设计程序的展开

往往在设计过程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这些人们所公认的说法都强调了问题提出的重要性。但在如何提出问题上,笔者对此做了认真的研究,并把关于本课题的问题种类进行了归纳,设计为8W问题法原则,即:(1) Who谁(2) What什么(3) Whom为谁(4) Why为什么(5) How如何去做(6) When什么时候(7) Where什么地方(8) How much花费多少。具体见(图7)

扬州2500周年城庆Logo设计方案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展开,同时建立设计草图意象分析模型(如图8)。

从设计草图意象分析模型图可以看到扬州2500周年城庆Logo设计围绕着扬州城市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城市布局、建筑风格、市树市花、绿地空间、景观标识等要素而展开,设计草图意象分析图以传统、现代为横坐标,具象、抽象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通过横坐标与纵坐标分布变化,得出扬州2500周年城庆Logo设计应该以传统为主线,结合形态的具象与抽象的变化。

3 设计反馈的修正

任何城市在设计城市形象符号时,首先都需要对该城市的文化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和整合,从而做出准确的定位。其次,扬州是一座具有2500年悠久文明史的名城,该城市形象需围绕着有一定代表性、系统性、有效性的视觉要素。最后,通过艺术设计的手段加以整合和归纳,设计出独特、醒目、又突出的2500周年城市庆祝的视觉形象。设计稿修正图(如图9)是在设计草图意象分析模型图的基础之上完善的,通过罗列、分析、总结,得出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4 设计方案的确定

清,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云:“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扬州园林兼具北方的雄伟和南方的柔美,李斗为我们解读出扬州的“古、文、水、绿、雄、秀”,在2500年的文化历史长河里,扬州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传统图案纹样、不同传奇故事、不同建筑特色,而扬州城市的园林山水、博大包容、水乡文化、侠骨柔情始终没有改变。扬州2500周年城庆Logo设计应具体表现在由扬州城市理念、城市精神、城市文化等内在要素所反映的城市建筑、城市景观、城市园林、城市雕塑等外在形态上。通过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最终可以确定方案三为定稿(图10),其中包含了深刻的内涵:一、扬州2500周年城庆logo以扬州著名乐器三弦为设计的主体部分,融合传统园林建筑中的漏窗,结合现代字体设计的“扬”字。二、运用水墨效果暗示运河、江淮水文化的主线条,书写痛快淋漓。三、水如祥云一般云卷云舒,吉祥如意,喜庆欢快。同时,既符合民族传统要素,也具有现代意识及国际视野。

第4篇:城市设计要素范文

2、规范,包括成文的和不成文的规范,是制度的基本内容。

3、组织,是保证社会制度实施的实体。

4、设备,包括物质设备和象征设备在内。

5、社会制度包括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制度。

第5篇:城市设计要素范文

关键词:装修工程;组织设计;编制要素

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企业根据国家和建设单位的要求,为拟建工程项目而编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单位要在开工之前对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等诸多要素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工程投资、质量、工期、安全和环保的预期目标,围绕资源的优化组合配置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编制出一个集技术、经济、管理和合同于一体能够指导施工的纲领性文件。

1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

1.1施工图纸及设计文件

图纸是工程施工依据。是工程竣工成果的图样表述。一个工程的图纸应该具有数量和内容的完整性,能够表明各项工程施工的组成系统及联系关系的系统性,各项工程图纸之间能相互说明互为解释的协调性。必须在设计单位的资格证书允许范围内的设计。有效合法的设计施工图纸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依据。

1.2工程建设的总平面布置

包括工程项目区域规划、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人文环境条件等施工现场情况。相邻周边物资运输条件与工程有关的资源供应情况等等。

1.3建设单位对施工的所有要求

包括工程施工合同、招标投标文件,企业文化及内部管理规定等。

2装修安装工程的目标管理

装修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不仅确定各项目标,而且包括对所定目标的实现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和完成的标准。目标应当由建设方和施工方双方共同确定,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可实现性。双方共同定期检查完成目标进展情况,并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合同兑现和考评奖罚。这些目标一般应当包括:①质量目标。工程项目完成后要达到的质量等级;②工期目标。合同所确定的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期限目标;③安全目标。项目施工过程中针对职业卫生健康及因工程伤亡事故发生的强制性目标。一般安全目标是重伤以上事故为零;④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建设完工后不能对当地和周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⑤文明生产施工目标。施工过程要推行定置管理,现场分区明晰,物品摆放整齐有序;⑥工程资料管理目标。所有施工的过程资料齐全完备,存档科学合理。

3装修工程的质量要素

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是项目的首要管理对象。按照设计标准,围绕质量级别建立工程质量控制原则、质量控制标准、质量保证措施、隐蔽工程管理办法和验收制度、工程完成后的自检和工程验收制度、工程竣工验收等内容。从工程实体形成阶段、施工层次和影响的施工流程、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人员素质、机具设备、施工环境、材料进场和使用等方面,对质量控制进行全面策划和控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参照了承建施工单位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采用动态控制的方法,为其量身定制了装修施工质量体系运行计划。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并正常运行。保证体系在施工过程中持续改进。

4装修工程的安全要素

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时要突出安全生产是承包施工的重中之重地位,严格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充分预计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和危害情况,事先做好施工中因高空坠落、触电等引发的人身伤害的防范。对施工的安全管理进行专门的规定和描述。其中要包括《安全施工管理制度》、《现场安全管理和检查人员职责》、各环节施工的《危险预知》、《事故应急预案》、《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处罚考核办法》等。并且设计出《应急疏散和紧急救援预案》。

5装修工程的组织要素

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应该编制出实施施工准备提供组织管理策划,使管理框架简约高效,详细地制订出高管层、技术层、协调层和一线施工层各施工技术管理岗位和操作岗位的工作思想和岗位职责。

编制出施工企业、协作单位的人力、原辅材料和机械工具使用的先后顺序,全面妥善地安排资源的供应与消耗;合理地确定临建设施的数量、规模和用途;以及临建设施、材料和机具在施工场地上的定置管理方案。

6装修工程的进度要素

在编制过程中要合理地统筹安排拟定施工进度计划,对施工进度进行仔细分解,制订了必备的保证措施。在编制时要求施工单位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使用自动化施工设备,减少人工操作量,提高施工建设过程的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进度。保证拟建工程按期投产或交付使用。其内容囊括人力资源、水电能源、材料采购、物资运输仓储、施工设备、流动资金、检查考核、与业主等相关单位协调服务和节假期间加班值班等方方面面的保证措施。

7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作用的发挥

科学严谨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对装修施工活动全过程实现科学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对承包工程的顺利完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保证作用。施工单位应该对编制完成的施工组织设计,作為“行动指南”来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项目经理部要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和事项来指导施工。按照策划内容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协调。及时解决施工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专业技术人员也要做好监督和检查工作,认真记录和总结施工经验。

参考文献: 

第6篇:城市设计要素范文

关键词:现代城市广场 类型 特点 规划设计原则 绿地

现代城市广场是现代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最具公共性、艺术性、最能体现都市文化和文明的开放空间。它是群体聚集和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点缀、创造城市优美景观的重要手段,体现了一个城市的风貌、形象和文化内涵。

如今我们面对的现代城市广场应该定义为:以城市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城市道路为纽带,由建筑、道路、植物、水体、地形等围合而成的城市开敞空间,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多景观、多效益的城市社会生活场所。

1. 现代城市广场的类型

按广场的功能性质不同可分为8类: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休闲广场、文化广场、古迹广场、宗教广场、商业广场等。

2. 现代城市广场的特点

现代城市广场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社会文化生活,改善了城市环境,带来了多重效益,同时也折射出当代特有的城市广场文化现象,成为城市精神文明的窗口。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面对现代人的需求,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2.1 性质上的公共性

现代城市广场作为现代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具有公共性的特点。

2.2 功能上的综合性

表现在多种人群的多种活动需求,它是广场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最具魅力的原因所在。

2.3 空间场所上的多样性

现代城市广场功能上的综合性,必然要求其内部空间场所具有多样性特点,以达到不同功能实现的目的。

2.4 文化休闲性

现代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的“客厅”,是反映现代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窗口”,注重舒适、追求放松是人们对现代城市广场的普遍要求,从而表现出休闲性的特点。

3. 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3.1 系统性原则 现代城市广场使城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它与小尺度的庭院空间、狭长线型的街道空间及联系自然地绿地空间共同组成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

3.2 完整性原则 成功的城市广场设计,整体性是非常重要的,其完整性还包括功能的完整和环境的完整两个方面。

3.3 尺度适配原则 根据广场不同使用功能和主题要求,确定广场合适的规模和尺度。广场空间的尺度对人的感情、行为等都有很大影响,空间距离愈短亲切感愈加强。

3.4 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就是要遵循生态规律,包括生态平衡规律、生态优化规律等,体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过去的广场设计只注重硬质景观效果,大而空,植物仅仅作为点缀、装饰甚至没有绿化,疏远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缺少与自然生态的紧密结合。因此,现代城市广场设计应从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出发,一方面应运用园林设计的手法,通过融合、嵌入、微缩、美化和象征等手段,在点、线、面不同层次的空间领域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并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特点相适应,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领略和体会自然带来的自由、清新和愉悦;另一方面,城市广场设计应特别强调其小环境生态的合理性,既要有充足的阳光,又要有足够的绿化,为居民的各种活动创造宜人的生态环境。

3.5 多样性原则

由于广场是人们共享城市文明的舞台,它既反映作为群体的人的需要,也要综合兼顾特殊人群,如残疾人的使用要求。同时,服务于广场的设施和建筑功能亦应多样化,纪念性、艺术性、娱乐性和休闲性兼容并蓄,给人们提供能满足不同需要的多样化的空间环境。

3.6 步行化原则

步行化是现代城市广场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城市广场的共享性和良好环境形成的必要前提。在大型广场,还可根据不同使用功能和主题考虑步行分区问题。

3.7 文化性原则

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历史风貌、文化内涵集中体现的场所,其设计既要尊重传统、延续历史、文脉相承,又要有所创新和发展。这就是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的文化性原则。

3.8 特色性原则

广场的特色性不是设计师凭空创造,更不能套用现成特色广场的模式,而是对广场的地形、功能、环境、人文等方面做全面的分析,不断地提炼,才能创造出独具地方和时代特色的现代城市广场。

4. 现代城市广场绿地规划设计原则

4.1 广场绿地布局应与广场总体布局相统一,成为广场的有机组成部分。

4.2 广场绿地的功能应与广场内各功能区相一致。如休闲区规划则应以落叶乔木为主,冬季的阳光、夏季的遮阳都是人们户外活动所需要的。

4.3 广场绿地的规划应有清晰的空间层次,独立形成或配合周边建筑、地形等形成良好和优美的广场空间体系。

4.4 还应与该城市绿化总体风格协调一致,突出地方特色。

4.5 结合广场环境和竖向特点,以提高环境质量和改善小气候为主要目的,协调好交通、人流等诸多因素。

4.6 对广场上原有的大树及古树名木应加以保护和保留,有利于广场景观的形成;还有利于体现对自然、历史的尊重。

5. 现代城市广场树种选择的原则

5.1 首先要多选择适应当地土壤和环境条件的乡土树种,做到适地适树。

5.2 选择耐瘠薄土壤的树种也尤为重要,因城市中的土壤大多为瘠薄土壤。

5.3 宜选择冠福大,枝叶密、深根性、无飞毛、耐修剪、绿期长和寿命长的树种。

5.4 还应选择抗病虫害、抗有害气体和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

6. 现代城市广场绿地种植设计形式

6.1 排列式种植 属于整形式,主要用于广场周围或长条形地带,用于隔离、遮挡或作背景。

6.2 集团式种植 也属于整形式,是为避免成排种植的单调感,把几种树组成一个树丛,有规律地排列在一定地段上。

第7篇:城市设计要素范文

【关键词】 会计实践教学; 构成要素; 产学研基地

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对会计人才专业素质的培养,而会计实践教学对学生会计专业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建设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中各要素,以促进和提高会计人才专业素质培养效果,正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一、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及其内容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对其组成要素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整体设计所形成的结构框架,其构成要素包括会计实践教学目标、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会计实践教学管理和会计实践教学条件等。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就是通过会计实践教学,使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分析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沟通与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并拥有在社会活动中正确收集、处理各种信息,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的能力。会计实践教学目标是具体确定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学条件等要素内涵的依据。

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是指为达到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在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开展的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包括会计实验与实习、案例分析、科研训练、毕业设计、社会调查等。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是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是会计实践教学目标的外在表现。

会计实践教学管理是指为达到会计实践教学目标所建立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制定对人、设备设施、实验室、实习基地等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指标。会计实践教学管理为顺利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是取得实践教学成果的保障。

会计实践教学条件是指为达到会计实践教学目标所配备的会计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实践教学教材、实验设备设施等开展实践教学的各式条件。会计实践教学条件对会计实践教学起着支撑作用,是影响会计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的建设

实施会计实践教学的关键是要抓好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即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具体内容的建设。

(一)会计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建设

会计实践教学管理的实质是要按照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对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组织、安排、实施及效果等方面进行管理与考核。高等院校首先应从上到下建立起一种观念,即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样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各院校应制定出符合会计实践教学目标的实践教学大纲和计划及管理文件、规章制度和考核与评价体系。其中考核与评价体系应包括两个方面,即学生实验考核成绩和学生对实验教学信息反馈。前者可采用开发教学辅助软件等手段,将学生的知识掌握、运用情况等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后者可通过网上评教、问卷调查等渠道收集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及改进意见与措施。考核与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会计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教学效果。

(二)会计实验(实习)教学内容建设

会计实践教学包括会计实验教学,其教学效果取决于实验项目的设计质量。必须要打破过去实验类似作业的定式。在设计实验项目时,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同时不否定教师在其中的启发、引导作用;在设计会计实验时体现实验的层次性和目的性,既包括专业理论验证实验,又包括专业技能训练实验,还包括专业理论运用实验、相关知识综合运用实验,以及引发开放性思维的创新性质的实验。高等院校尤其应充分利用产学研基地的优势,将诸如股权激励及其经济后果、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及其财务影响等会计改革中的前沿问题、特殊问题转化为带有研究、探索性质的实验项目,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学习与思考。

(三)会计实践教材建设

会计实践教材是会计实践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会计实践教材建设中要特别注重教材的质量建设,可在对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筛选和提炼后编写教材,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进行修订,使其内容紧随现代企业会计实务的发展,紧随现行会计制度和税务法规等的不断完善与规范。而产学研基地恰好能提供了解现代企业实务、会计准则建设及实施现状等情况的通道。同时,实践教材内容应适当、适度地涉及相关学科知识,应融综合性、应用性、启发性为一体,既可用于检验学生专业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会计实践教学方法建设

会计实践教学方法是实现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完成会计实践教学任务的手段。在会计实践教学方法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应交互使用,充分发挥会计实践教学系列方法的作用。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上各有侧重;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又各有适宜的教学方法。在实施实践教学时,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为本,方法必须服从内容的需要和培养目标的需要。

第二,应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案例教学很容易流于形式。教师不是案例教学的直接参与者,而是引导者、启发者,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介绍自己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不是案例教学的旁观者,而是调控者,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调整、控制,从正面对不同观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肯定、张扬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习能力。同时,还应在案例设计中充分考虑案例分析对会计及其他专业知识的需求量和深浅度;选择案例所含信息呈现方式的直接性和间接性。搜集、设计的案例至少应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与理论教学各阶段相配合的具有针对性的案例,如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及折旧案例等;二是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具有综合性的案例,如追加长期股权投资及其所得税问题案例、所有者权益变动案例等。前者主要帮助学生理解、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后者主要培养学生整合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此外,产学研基地具有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加强产学研基地这一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能有效推动会计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使之成为师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平台,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需要。

会计实践教学直接关系到会计专业人才素质的培养,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直接表现为会计专业人才素质培养的质量,需要会计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增强会计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世荣.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硕士研究生[J].决策探索,2006,(8).

第8篇:城市设计要素范文

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基础处理,就是采用特定的技术手段来减少或消除地基的某些天然缺陷,改善和提高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能,使地基具有足够的强度、整体性、抗渗性及稳定性,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和正常运行。随着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对基础处理的方法与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地基处理属隐蔽工程,要根据水工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分析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技术可行、效果可靠、工期较短、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一、 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1、 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岩溶地区的应用

对岩溶地区的基础处理没有成型的技术,施工人员大多是凭借着多年的基础施工经验或参照相同工程基础建设的成果。对岩溶地区的基础施工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岩溶地区无填充物的基础施工,另一种是岩溶地区有填充物的基础施工,在两种基础施工中,对有填充物的基础施工的技术要求的更加严格。基础施工技术方法主要根据照岩溶的深度以及岩溶的大小来决定的。

(1) 使用高压灌浆技术对岩溶地区实施基础灌浆。为了使填充物更加密实,对岩溶地区的基础一般使用不冲洗高压水泥灌浆的方法,使用高压水泥灌浆法处理的基础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防渗水性。另外,使用高压灌浆能让水泥以条形状向土壤中渗透,在渗透土壤的过程中,水泥浆逐渐成网状结构,因此,高压水泥灌浆法使基础有着很强的抗劈裂能力,从而使得基础有更强的稳定性。

(2) 使用高压旋喷灌浆技术对岩溶地区实施基础灌浆。高压旋喷灌浆技术是依靠机械钻机能深入地下的特点,在钻机的头部安装特殊的喷嘴,利用高压泵将水泥浆从钻机头部的特殊喷嘴喷射出去,在喷射水泥浆的过程中对原有的土层进行了破坏,与此同时,高压钻机的头部一边向上提出,一边高速旋转,使得喷射出的水泥浆能与被破坏的土层形成混合搅拌物,待水泥搅拌物凝固了之后就会在岩溶地区形成一个比较结实的柱体,从而加固了工程的地基。

(3) 使用基础灌浆技术对浅层含岩溶地区实施基础灌浆。浅层含岩溶地区一般岩溶深度较浅,需要将浅层岩溶中的沙土挖掘出来,然后在使用水泥砂浆对原有较浅的岩溶地区进行回灌。

(4) 使用基础灌浆技术对深层岩溶地区实施基础灌浆。一般情况,当岩溶的深度在50米以时,可以把这种岩溶称为深层岩溶,在对深层岩溶的基础进行施工时,使用高压旋喷技术对基础灌浆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其他的灌浆办法,我们可以用普通的灌浆方法对岩溶地区的周围进行灌浆处理,水泥浆进入深层岩溶的过程中会对深层岩溶中的其他填充物进行排挤,由于所受排挤的压力很大,导致原有填充物和水泥浆结合并很快硬化。 3 灌浆的材料

二、岩基灌浆的浆液,一般应该满足如下要求:

1、浆液在受灌的岩层中应具有良好的可灌性,即在一定的压力下,能灌入到裂隙、空隙或孔洞中,充填密实。

2、浆液硬化成结石后,应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必要的强度和黏结力。

3、为便于施工和增大浆液的扩散范围.浆液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4、浆液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析水率低

盐基灌浆以水泥灌浆最普遍。灌入基岩的水泥浆液,由水泥与水按一定配比制成,水泥浆液呈悬浮状态。水泥灌浆具有灌浆效果可靠、灌浆设备与工艺比较简单、材料成本低廉等优点。

水泥浆液所采用的水泥品种,应根据灌浆目的和环境水的侵蚀作用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标号不低于C4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大坝水泥,如有耐酸等要求,则选用抗硫酸盐水泥。矿渣水泥与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由于其析水快、稳定性差、早期强度低等缺点,一般不宜使用。

水泥颗粒的细度对于灌浆的效果有较大影响。水泥颗粒越细,越能够灌入细微的裂隙中,水泥的水化作用也越完全。对于帷幕灌浆,对水泥细度的要求为通过80m方孔筛的筛余量不大于5%。灌浆用的水泥要符合质量标准,不得使用过期、结块或细度不合要求的水泥。

对于岩体裂隙宽度小于200m的地层,普通水泥制成的浆液一般难于灌入。为了提高水泥浆液的可灌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陆续研制出各粪超细水泥,并在工程中得到广泛采用。超细水泥颗粒的平均粒径约4m,比表面积8000cm2/g。它不仅具有良好的可灌性.同时在结石体强度、环保及价格等方面都具有优势,特别适合细微裂隙基岩的灌浆。

岩溶地区的灌浆施工常常要结合施工人员的经验以及对相似工程的总结和借鉴;在大吸浆量大的地带所用的灌浆技术虽然简单,但是由于砂浆的扩散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增加了施工的经济成本;在严重漏水的情况下选择的灌浆基础操作与其他灌浆技术相比要复杂很多,正确的使用灌浆技术技能起到很好的灌浆效果,同时也能减少大量的成本。我们在水利施工的工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选择不同的基础灌浆技术,选择合适的基础灌浆技术,或是把多种灌浆技术相结合,争取使每种基础灌浆方法在施工的过程中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城市设计要素范文

关键词:商务区;景观设计;分析

城市中央商务区是现代城市设施中的重要部分,中央商务区集办公、商务、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具备特定的城市功能。中央商务区具有独特的特点,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影响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城市中央的商务区景观设计对于提升城市的形象,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1.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原则

现代社会进行城市中央商务区的景观设计上,要体现整体设计的现代感,也要结合整个城市的文化,体现出城市的特色性。优秀的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需要具备良好的生态原则、人文原则、特色原则和统一性原则,形成一个以人为本具有特色型的生态景区,合理的与城市环境相结合。在城市中央商务区的建设上,要使商务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性。在进行景观设计上,要结合实际生态环境,将城市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融入,建立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中央商务区景观。现代城市的建设需要以人为本,将城市景观设计与居民的实际感受相结合,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舒适度与愉悦程度为最终的原则。在设计中要考虑人群的实际需求,在设计上体现出人与城市环境和谐共处,建造具有良好人文气息的城市景观。城市需要特色化,城市景观的设计上要体现城市的自身特点,在进行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上,要充分将设计与城市特色相结合,进行特色化的设计。城市中央商务区位于城市繁华地带,对于城市形象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进行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上,要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在建设上形成具有城市风格的景观形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保持景观设计的统一性,将设计的几个原则相结合,建立立体化的中央商务区景观,既满足人们需求,有可以保持城市的特色性与生态性,形成独有的现代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的特点。

2.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2.1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的多元化

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城市的景观设计上也体现了多元化的趋势。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中央商务区的景观设计上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设计上体现自身的多元化。目前大多数城市中央商务区在景观的设计上难以体现特色化,城市在逐渐统一的建筑不断树立的情况下,城市的多元化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城市间的共性不断增加。在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的设计上,要以体现自身的特点为主要目的,建立具有规划特色、城市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等多元化的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体现鲜明的自身景观特点,将景观与城市形象紧密结合。

2.2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功能整合化

在先进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期,城市景观的建设上要充分考虑建筑物功能的整合,提高对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保证设施的齐备。城市中央商务区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多的建筑物功能,体现城市功能的整合化。城市中央商务区是一个大型的整合的概念,将不同建筑物的功能进行整合,在建筑中引入街道,组成具有良好的满足城市需求的立体化的巨型城市空间。现代社会城市中央商务区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为办公或者住户提供完善的城市功能,提高生活的便捷度,提高城市各功能的连接性,将环境层次模糊化。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中央商务区建设的体现,在现代技术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城市容积率不断提高,大型的城市建筑已经逐渐的完善自身的功能,通过不断的功能整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2.3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上体现人的文化

城市中央商务区的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吸引人才投入到城市建设中,为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发挥人才资源的实际经济带动效果,创造良好的城市中央商务区经济环境。城市的建设不应该只看重建筑物的积累,如果缺少人与文化,城市将是一个冰冷僵硬的钢筋混凝土的整体。城市的建筑需要体现人与文化,人文文化是城市的重要资产。建立城市中央商务区的目的是创造持续性的人文文化环境,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要将物质与精神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将商业文化与人文文化相结合,设计一个具有良好人文文化的景观。在国际的城市中央商务区设计上,强调对人文文化的关注,重视人文价值,将物质精神的结合作为城市中央城区建设的重要原则。另外,在进行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时,还要将历史与实际进行结合,在设计上保证城市中央商务区科技含量的同时,体现历史文化精神,做好配套设施的建设,体现城市文化。

2.4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生态化

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的生态化是整体设计的发展趋势,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绿色环保精神,是现代设计师在进行城市中央商务区设计中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生态化的应用主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将能源循环利用融入到整体设计中,通过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在建筑之间有限的空间内尽量多考虑绿色植物的种植,多应用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新技术,提高绿化覆盖率,减少热岛效应。生态化的设计原则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主要趋势,需要使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向绿色化与智能化的发展。生态化是为了城市发展的趋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与周边生态环境相融入。

3.结束语

在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上,要体现生态原则、人文原则、特色原则和统一性原则,在设计中把握好原则,建立具有特色的现代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未来社会的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中,设计师要着眼于国际社会,在借鉴国际社会上先进的设计经验上,与实际城市特色相结合,提高城市中央商务区景观设计的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