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链管理环节范文

供应链管理环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环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应链管理环节

第1篇:供应链管理环节范文

【关键词】 护理干预;髋关节置换;功能锻练

老年人骨质疏松、反应迟钝,摔倒后容易发生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在骨科属较大的手术,患者及家属往往比较重视手术,而忽略患肢的功能锻练,其实对于骨科患者的预后,手术后的功能锻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每一位骨科护士都应该掌握熟练掌握肢体的功能锻练方法并认识其重要性,并教会患者掌握及练习。[1]本研究就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的功能锻练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其中男24例,女42例,年龄42-92岁,平均年龄75.15岁,病因分类:41例为股骨颈骨折,15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10例为股骨头坏死,合并心血管疾病12例,呼吸系统疾病10例,泌尿系统疾病8例,其他7例。

1.2 方法 功能锻练的方法主要为股四头肌腱等长收缩,髌骨被动活动和踝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以免长期固定造成股四头肌萎缩、粘连、髌骨及膝周软组织粘连、挛缩、踝关节及足部其他关节强直等。在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时,可推动髌骨,如固定不动,说明方法正确。[2]

1.3 结果 通过对6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锻练进行护理干预,58例效果良好,占87.88%,6例效果一般,占9.09%,两例效果较差,占3.03%。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 髋关节置换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容易产生沮丧、自卑、绝望心理;再加上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对肢体的康复锻炼缺乏信心,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感。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讲解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功能锻练的意义,介绍同种病例康复期的患者来现身说法,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同时要充分利用和充分发挥家庭及社会的支持,鼓励家属多帮助患者,配合患者做好患肢的功能锻练,争取早日康复。

2.2 肢体功能锻炼指导 主要以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步态训练为主,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术后1-2d):踝关节主动背伸、跖屈运动;股四头肌、腘绳肌训练;臀肌收缩运动;髌骨推移运动。第二阶段(术后3-5d):屈髋、屈膝运动,屈髋90度)。股四头肌锻炼方法:病人仰卧,两腿伸直平放在床上,抬腿时要伸直膝关节抬离床面,足跟稍离床即可。根据肌力大小,可在腿上加上适当的重量。抬腿时要慢慢抬起,然后慢慢放下。当把腿抬到适当高度时停一下(3-5分钟)再放下来,然后再抬,这样反复练习,以不疲劳为度。每2小时一次,5-10分钟/次。术后24小时即“崩劲”,然后抬腿练习股四头肌。[3]3 讨 论

许多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认为手术后就行了,没有认识到肢体功能锻练的重要性,护士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如果没有做好功能锻练将会导致的后果。一般髋关节置换患者以老年人多见,常合并其他疾病,加上手术后疼痛,患者往往对肢体的功能锻练不配合,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练时,应以耐心理解的态度对待患者,并协助其进行锻炼,时刻关注患者的锻炼进度及随时调整锻炼时间[4],每天督促患者练习,检查患者对肢体功能练习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多鼓励表扬,增强患者自信。本文通过对6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患肢功能锻练进行护理干预,对手术后不同阶段给予患肢功能锻练,58例效果良好,占87.88%,6例效果一般,占9.09%,两例效果较差,占3.03%,达到了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付玉萍,刘姗姗,谢红艳,等.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22-23.

[2] 蒋冬梅,冯梅,罗灿辉等.股骨颈骨折知识宣教.病人健康教育指导,1998,4月第1版:162-165.

第2篇:供应链管理环节范文

【关键词】King达标理论;膝关节置换术;功能锻炼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可极大限度地重建患者关节功能,增加其日常生活功能,改善预后[1]。King达标理论阐述了个人与个人之间形成的人际关系,在临床应用中,对护患关系相互作用提出了8个意见,通过护士与患者间的感知、互动、沟通、交流等的影响与作用,达到制定目标[2]。本组研究中,通过采用King达标理论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观察其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选择为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37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行康复训练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71例,女性66例;患者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1.1±7.4)岁;全部患者中,单膝置换89例,双膝置换48例。

1.2 排除病例标准

精神疾病或听力、交流障碍患者。

1.3 方法

本组病例患者均在康复训练时,给予实施King达标理论,将之贯穿始终,详情如下。

评估。入院初期,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个人情况,对患者进行个人系统进行评估。计划。在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执行计划。按计划执行相关康复训练,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锻炼体会,所有功能锻炼以循序渐进的原则,给予患者鼓励。功能锻炼主要内容为,术后第2d,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练习膝关节伸曲及下肢肌肉主动被动运动,从无痛范围开始,第3d开始进行下垂助力活动膝关节,以后每天增加活动范围,每日1~2h,2次/d。1周后鼓励患者下地活动,可采用扶助步行器进行行走锻炼,2周左右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在90°时,可鼓励患者扶双拐行走。在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过程中,可通过看电影、听音乐等方式,消除患者的紧张感,转移其对疼痛的注意力。重视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使患者家属能够给予患者以支持,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锻炼,促进病情的康复。评价。根据锻炼情况给予评价,及时发现影响锻炼的因素,并对计划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1.4 效果判定标准[3]

关节活动度改善判定标准。术后14d,评价患者的关节改善情况。优:关节活动90°及以上;良:关节活动60°~90°间;一般:关节活动60°以下。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本组患者在给予评估后,患者中,优79例,良50例,一般8例,关节活动度改善优良率94.2%。

3 讨论

3.1King达标理论的应用价值

King达标理论由个人系统、人际间系统、社会系统三个互动开放组成,患者与护士各自形成个人患者间形成人际患者间的交流、互动,树立治疗的信心;护士与患者形成良好的人际系统,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配合度,对于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护理质量。膝关节置换术的成功与否,不仅与手术的成功有关,还与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关[4]。

3.2 King达标理论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首先,加强护理评估,有效的护理评估是制定康复训练计划的基础。给予患者制定康复锻炼计划,护士亲自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治疗需求,制定康复计划。严格执行康复计划,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加强康复活动。在康复锻炼的过程中,采用听音乐、聊天等方式,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护理评价始终贯穿于治康复锻炼的全过程,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给予适当调整[5]。

本组研究中,通过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采用King达标理论对患者进行指导,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度改善优良率达94.6%,整体效果良好。

本组患者经护理后,护理效果较好,满意度高。由此可见,膝关节置换术康复锻炼过程中,采用King达标理论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靳立巾,张杰,贺媛. 功能锻炼督查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 2014(1): 43-45.

[2]黄哲. 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King达标理论的应用探析[J]. 医学信息. 2014(17): 355.

[3]孟晖. 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与功能锻炼[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4): 526-528.

第3篇:供应链管理环节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供应链管理;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3.06.004

本文著录格式:[1] 万剑桥. 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设计[J].软件,2013,34(6):13-16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供应链管理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使得供应链上的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进而提高企业和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现阶段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大都采用手工、半手工的方式采集数据,自动化低、效率低、成本高、实时性差,并且各环节的企业也无法实时动态地获取信息。

本文实现的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克服了传统供应链管理系统自动化程度低、结构松散等一系列缺点。供应链上任何节点企业都能及时自动化地采集供应链信息,并且能够及时获取相应的供应链信息进而进行结构调整,各环节进行交流共享,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1 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概述

1.1 RFID、物联网概述

RFID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RFID是一种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自动识别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物流管理等领域。

物联网是指通过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等传感设备,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1.2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现状

传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各模块都是分别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为了当时的实际需要而随时开发和建设的系统,系统不完善,存在如下问题:1.自动化程度低、成本高:目前,大部分供应链管理系统采集数据时使用手工录入或扫描条形码的方式,在面对大量物品时效率低、成本高、实时性差;2.数据不一致,信息孤岛:由于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模块之间各自存储管理其信息,没有形成统一标准,信息缺乏联动,导致数据不一致;3.缺乏实时性和移动性:由于手工/半手工的数据采集方式使得无法实时获取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无法对突发事件做出及时响应和科学决策;4.缺乏安全保障:每个子系统都有一定的时效性,缺少持续稳定性、可开展性和安全性;5.可维护性差:由于各子系统各子模块分散,为系统维护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成本。

1.3 物联网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系统

基于上述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对物联网技术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效率、优化操作流程;2.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响应;3.减少人工操作,降低错误率,降低成本;4.系统整合统一,解决信息孤岛问题;5.提高信息采集速度和效率;6.支持移动性。

而RFID具有诸多的优点例如:1.识别无需人工干预;2.无需与目标接触,穿透力强,读写距离远,读取速度快;3.可批量读写;4.可多次使用,使用寿命长。所以可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完整地采集和存储所有环节的数据。

并且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快速批量地采集信息以及资源共享。使得管理人员以及各环节的领导和负责人能实时地掌握供应链的相关情况,随时接收系统下达的建议。

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信息采集自动化程度高、出错率低、成本低。可以实现快速批量自动化采集信息,减少人工干扰,出错率低,成本低;2.实现移动办公。管理人员、各子环节的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供应链中的信息;3.主动推送信息。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实时地向用户推送相关的建议信息;4.可追溯性。该系统可以保存供应链中所有环节的数据,一旦发生问题,便可准确定位出问题的子环节以及与此相关的企业等信息。

2 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RFID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新需求,本文研究并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本文提出的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数据采集采用自动化的方式,成本低、错误率低、效率高;在管理模块中增加了智能分析决策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访问方式多样化(PC、智能移动设备等),满足移动办公的需求。

该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RFID子系统、数据采集存储模块、管理模块、终端。系统设计如图1所示:

2.1 RFID模块

RFID模块由RFID标签和阅读器组成,主要负责RFID标签的验证、写入、读取,防伪查询,溯源等功能。

在采购、库存、物流、销售、生产等环节,利用阅读器自动、批量地读取、写入每个环节的相关数据,同时可以与服务端进行通信,实现防伪验证、溯源等功能。

2.2 数据采集存储模块

在数据采集存储模块中,将由阅读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承载式网络(3G/WIFI/Internet)传到服务器,并写入数据库。作为整个系统的唯一数据源,数据采集存储模块为所有应用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在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处于核心位置。其核心功能是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管理服务,完成采购、生产、库存、物流、销售等环节的数据存储管理,为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相关应用提供完整一致的数据支撑,与各类信息化系统实现对接与整合,并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挖掘分析。

由于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松散性以及空间时间的不确定性,影响了信息采集的实时性、精确性、准确性。而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很好地克服了上述缺点。在生产环节,利用RFID标签能够完成自动化生产线运作,实现在整个生产线上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的实时跟踪与识别,减少人工干预,降低成本和出错率。在物流运输环节,可以提高配送、拣货、分发的速度和准确率,并且供应商、商和经销商都可以实时了解货物所处的位置等信息。在库存环节,可以实现自动化地存货取货以及库存盘点等。在销售环节,可以实现货物的防伪验证和溯源等功能。

2.3 供应链管理子模块

供应链管理子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主要包含采购管理模块、生产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销售管理模块等,实现对供应链的管理和控制。

2.4 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完成用户的权限设置、鉴权、管理操作和客户关系管理功能。

2.5 智能分析与决策模块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大多采用人工的方式采集数据,采集速度慢、出错率高、延迟高,无法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因而不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的响应,错失机会。而在采用了RFID和物联网技术后,各种数据可以快速地采集并被传到服务端。基于采集到的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智能分析和决策。

2.6 设备管理模块

设备管理模块用来管理RFID阅读器。RFID标签中的数据涉及企业机密、货品参数、防伪溯源信息等,因此非常重要,一旦泄露或被篡改则后果不堪设想,为了防止非法用户获取和篡改货品RFID标签中的信息,在供应链管理系统中采用RFID标签、阅读器双向认证的机制,即只有被系统认可的阅读器才具有读取标签信息、向标签写入信息的功能,阅读器也只能对被系统认可的标签进行读取和写入。

2.7 终端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大多只提供PC客户端或者Web的接入方式供用户访问,用户一旦离开办公地点,即无法访问系统。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提供了多终端访问和操作,用户可以使用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等设备随时随地访问系统和接收系统推送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或者相关信息,以便及时做出决策。

3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了从采购、生产、库存、物流到销售各个环节的实时采集存储信息,透明化管理。能够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响应,并能与第三方系统进行对接,解决了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实现主要包括了以下几部分核心内容:

1.各环节实时自动化地采集存储数据。

2.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移动化。

3.智能分析决策,实时推送信息。

3.1 实时自动化采集存储数据

从数据来源,可将整个系统中的数据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数据,主要包括公司基本信息、仓库基本信息等;第二类数据是业务数据,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动态产生的业务数据,主要包括RFID基础信息,生产、物流、销售环节产生的物流信息等。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了业务数据的实时自动化采集存储。

以物流环节中的数据采集存储为例来阐述自动化采集存储数据的工作流程。

物流环节,即货物从生产线下线后到达门店前这个过程,包括总库入库、出库,异地中转库入库、出库,省级总代库入库、出库、二级商入库、出库、三级商入库、存储等,每一个阶段都要采集数据。传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物流环节的数据采集主要采用手工/半手工方式,工作人员以手工录入/扫描条形码的方式获取数据,并存入系统中,这种方式的缺点很明显,工作人员只能将货物卸下来,一件一件的录入或者扫描物品,无法批量采集,速度慢,效率低,错误率高,成本高。在面对大量货物时无能为力。

然而在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和RFID技术后,工作人员可以在不移动、卸载货物的情况下,批量地采集数据,整个过程人工干预少,出错率低,效率高,速度快,能够满足实时采集的需求。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物流环节数据采集交互流程图如图2所示,流程详细描述如下:

1.RFID阅读器登录系统。用户在RFID阅读器中输入账户信息,登录系统,如果成功,用户便可使用该阅读器读写RFID标签;

2.验证编码。阅读器感知RFID标签,从中读取编码信息,然后将编码传输到服务端,服务端验证该RFID标签是否属于本系统。

3.写入数据。对于属于本系统的RFID标签,系统将对应的物流信息写入数据库,并将相关信息写入RFID标签。

3.2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移动化

信息的时效性对于供应链管理系统非常重要,过时的信息几乎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在第一时间掌握真实有效的信息,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并对各种非常规情况及时处理。

传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主要提供PC客户端/Web的方式以供用户接入访问,这种方式存在一个缺点:用户一旦离开办公场所,则无法进入系统,亦无法实时获取和处理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系统能够实时快速地采集到信息也无济于事。

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结合了移动互联网技术,提供了多种接入方式,如图3所示。只要可以连网,用户可以使用PC、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实时访问供应链管理系统。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处理信息。

3.3 智能分析决策,实时推送信息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系统都是用户主动登入系统,查看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要求,然后上报给相关负责人,相关负责人收到消息后做出决策,这种方式被动且延时极高。

而在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在人工操作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分析的功能。智能终端的接入使得信息推送成为了可能。提前设置好各种指标的阈值,在监测到某项指标出问题时,系统通过智能分析判断,按照预案将信息主动推送给相关的负责人。领导收到信息后可针对其做出处理意见,并发送给相关人员。

采购是供应链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采购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到生产,销售等后续环节。以采购环节中某个零件采购数量不满足要求为例来说明,如图4,详细流程描述如下:

1.实时采集数据。系统实时地采集采购环节的数据。

2.分析决策。分析决策模块对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是否满足预案要求。

3.下发信息。如果不满足要求,则将相关信息自动下发给相关的负责人,负责人做出建议和决策。

4.下发建议决策。系统将负责人的建议和决策下发给相关人员。由他们进行处理。

4 结论

本文首先介绍了RFID技术、物联网技术,分析了传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缺点,并对物联网技术用于供应链管理系统进行了可行性。基于此,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整体框架设计,给出了详细的设计与实现,解决了传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由于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出错率,减少了成本。且相关人员可以实时地主动获取信息和接收推送信息,使供应链子环节各企业可以快速应对市场需求、提高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杜洪礼,吴 隽,俞 虹. 物联网技术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物流科技,2011 (3).

[2] 王 辉,沈 洁,石英琳. 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发展新趋势 [J].商业时代,2010 (26).

第4篇:供应链管理环节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 供应链 合作模式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概述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呈现迅猛增长。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应用已经在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此相对应,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发展过程依赖于自身所处环境的资源供应,日常生产经营过程都离不开企业外部资源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承担着资源转换的功能,即输入资源并输出相应的产品或者服务,对于企业来讲其生产的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输入的资源的质量优劣,正是基于此有必要对企业自身所不能够控制的外部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不少企业管理者都认为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在所有方面都管理到位,只需要将关键环节――价值增值核心部分管理到位即可,只要在关键的价值增值环节具备核心竞争力就能够获得竞争优势,这些观念也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应用背景。尽管供应链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实践,但是就我国企业来讲实践过程相对滞后,其对于科学化管理的提升作用仍待于进一步加强。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电子商务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电子商务的应用进一步扩大了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外延,扩展了管理范围和管理内容,同时也对供应链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强化电子商务信息的整合运用,提升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成为研究的新课题。在电子商务以及信息化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成员应当密切协作,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提升信息数据的使用效益。通过合作管理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同步化,促进企业供应资金及物流的合理高效流动。与此同时,网上零售渠道的扩展等相关发展问题也对新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机遇和挑战,正是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需求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供应链管理涉及了供应链的四个环节,即计划、采购、生产以及产品配送等,包含了供应商、客户等一系列主体,也包含了产品生产、产品制造、产品供应、产品配送等环节。这些既表明了供应链管理的范围,同时也表明供应链管理在实际运行中涉及了多个企业、跨多个部门环节的综合管理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电子商务就是企业在电子商务、信息化背景下,有效集成、整合整个企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有效提升企业服务和产品质量,跨部门、跨企业的整体优化管理过程。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历程

在供应链管理理念下,企业的采购活动、生产活动以及销售活动等都不再是相互孤立的环节,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管理者也应当突破相关的界限束缚,有效地将企业的生产、销售、供应等相关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关联,并将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等视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通过协调、整合各个主体之间的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等,将各个组织有效整合、集成。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企业以及组织就能够结合成为供应链的有机整体,实现良好衔接、渗透、依存以及互动,形成供应链网络,整个网络中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实现共赢。供应链管理的实质就是合作共赢,这一双赢的关系是建立在供应链网络中各个成员相互信任、相互发展的基础上的,能够将消费者的需求最终转化为整个链条群体的整体活动。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有了较大的发展和丰富,正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而且伴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客户需求的不断增加,供应链管理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在20世纪80年代,供应链管理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已经形成了基本的供应链概念,这其中就包含了企业资源的内部集成与企业资源的外部集成思想,并且在企业中初步实践,这都说明在初级阶段供应链管理模式基本成型。

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供应链管理模式逐步形成和提高,在这一阶段形成了供应链管理的框架,同时由于信息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的不断成熟,供应链组织中的各个成员尽管跨域部门,但是相互协调已经成为共识。不过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间常常出现信息传递不顺畅、信息失真或者是难以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利用供应链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效率。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新世纪初至今,在这一阶段供应链管理处于全面发展和成熟阶段。这主要是由于新的供应链管理技术不断出现,同时伴随着电子商务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原来的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的流动方式和流动形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都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创新,例如协同预测补给策略、供应商库存管理、协同计划预测补给等相关技术。上述创新管理技术能够起到促进供应链组织中的各个企业相互衔接、有效配合,积极适应市场变动,提升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积极作用。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联合管理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的贸易方式,作为商业贸易领域的新兴技术,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对贸易领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电子商务是一种动态的商务模式,它将传统的经营理念以及新兴的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将市场的时间形态、空间形态以及虚拟形态等有效整合、能够把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汇集在一起,将市场作为连接纽带,以期发挥最佳效用、收获最大效益。总的来讲,电子商务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消费者对于产品或者服务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这都增加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因此企业应当将优化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合理流动,促进供应链管理的同步性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有效结合电子商务的营销方式,研究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的需求预测。明确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需求预测涉及多个方面因素,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此基础上强化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持续有效运转提供支持。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供应商选择与原材料采购、信息共享、分销管理、生产定制以及决策技术的开发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商的选择以及企业原材料的采购等相关问题是由电子商务拍卖市场所引发的研究课题。其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在可以接受的风险条件下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原材料。在这一环境下,供应商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形成供应商联盟,这能够有效降低供应企业之间的交流成本,继而强化供应商的市场地位。

信息共享则是供应链环节中各个企业有效沟通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各个合作伙伴之间如果缺乏信息沟通或者信息沟通不真实都有可能导致企业之间发生目标冲突。如果是处于供应链管理中的组织属于同一家企业,则会导致企业生产部门以及销售部门在未来的需求预测上发生信息冲突,难以做到有效衔接,加大了生产管理成本。

供应链各环节的合作模式如表1所示。

电子商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现网上交易,电子商务活动包含了消费者行为、商务活动以及电子商务平台三部分内容,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可以实现网上购物,并把自身的特定需求和个性化要求及时发送给供应商,同时各个供应商之间也可以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来进行资源共享和互换,实现协作共赢。总的来讲,电子商务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是深远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能够获得更多、更具有个性户的消费需求,但是也不能够摆脱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依旧需要缓冲库存来降低自身风险水平。另外,在供应链管理中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显得尤其重要,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就要积极引进电子商务平台,强化自身行业地位。

本文总结供应链不同合作模式的主要特征如表2所示,以期为电子商务环境下实施供应链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平台,可以有效降低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成本,不仅能够有效强化企业信息搜集和决策能力,同时也会使得企业决策更加可靠。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效益及运营效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方式就是实现了网上销售,可以采取网上零售及网上直销方式,扩展传统的供应渠道,实现网络营销商品价格的最优定价,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营销渠道的运营成本以及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得企业在获取精准市场消息时成本更低,这提供了决策技术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决策技术的实用性。决策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企业供应链管理者及时发现需求及供应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

总的来讲,生产定制、网络营销等电子商务手段的使用都是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能够有效推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及研究,促进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演臣.广州市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9

2.孙德建.HT公司基于ERP的电子商务整合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6

3.王庆礼.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6

4.娄葱飞.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物流采购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

5.廖艳华.中小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

第5篇:供应链管理环节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企业供应链管理;作用

所谓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就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对供应链中商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等进行规划,在将其进行合理的设计与组织,确保相应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在企业供应链管理工作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主,通过合理的项目开发、组织以及规划等,制定合理的、健全的网链结构,从而更好的保障相应工作的有效进行,并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发挥项目管理工作的作用,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一、供应链管理内涵分析以及其对网络的依赖分析

对于供应链来说,主要是围绕核心企业的重要部分,其主要就是对企业物流、现金流以及信息流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通过从原材料采购环节直到最后,将企业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这样能够有效的实现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等各环节相连接的优势,形成一个具有独特功能的网链结构体系。所以必须要明确供应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挖掘企业的潜在能力,属于企业发展中第三利润源。供应链还能将顾客、厂家以及供应商进行整合,从而更好的提升管理效率。并且还能有效的了解和满足于市场的需求,为广大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内容,更好的提升用户满意度。可是对于供应链管理形式还只是一种理念,将理念转变为现实是需求新技术和新手段的支持来完成的,所以只有将网络技术与供应链管理进行融合,才能保障该工作的有效开展,实现科学化管理目标。通过对供应链管理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其属于非常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形式,其包括企业内部不同的环节与部门,还包括企业外部乃至于国外的企业和用户等,其形式展现了内外结合、远远联手的生产以及销售网络体系。而网络管理工作是需要有网络技术的帮助的,要有良好的网络技术,才能更好的确保供应链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对供应链管理实施形式进行分析,应该要重新规划企业供应流程体系,根据市场需求有效保障组织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应该要全面有效的规划企业供应厂家的主要分布情况,保障其整体程序相对简洁且信息保真化,从而更好的运用网络技术来完成相应工作。

二、项目工程管理中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模式分析

在企业生产制造的过程当中,供应链属于一个非常巨大的供需网络体系,主要就是从商品生产到产品流通的过程,企业通过对相应资金流、商品流和信息以及物流等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从而更好的将生产商、供应商、运输商以及消费者等各个环节进行链接。而根据供应链生产制造定义,可以有效明确工程项目供应链是整个工程项目中关键环节,通过以企业为核心环节,对资金、施工原材料以及物流进行合理的控制,在将其生产商、供应商与承包商等有利益有关的部分进行链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体系。例如,在开展新产品开发工作中,无法通过一个企业来完成的,而是需要多个企业共同来完成,这一工作的开展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并且要在实际工作当中,对各个企业的主要负责项目进行分工,从而使其明确自身职责,并且也要对各个企业的利用和风险情况进行分担,避免不平衡现象的出现,从而保证供应链中的企业在整个工程项目开展中保障协调性、同步性和集成性的管理工作,为供应链中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对于项目工作的供应链提出过程,由于工程项目供应链是以企业为核心,所以要重视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并且要明确以下几点的重要性。首先,项目管理发展趋势。在项目管理形式的不断发展中,项目管理逐渐进入到运行管理环节当中,其成为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的形式。对于供应链管理模式来说,主要就是通过工程项目管理而进行的。在开展工程项目管理时,要有能够参与到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能力,这对企业工程管理与运作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整个供应链中也就只有工程项目管理能够满足企业相应条件,所以成为工程项目供应链中核心环节;其次,从法律政策角度分析。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我国的工程管理形式不断的与国际接轨。现今我国也促进实行了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体系,这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发展提供了健全的法律保障,对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最后,工程项目管理在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中的建设。对于供应链管理模式是通过坚持以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为核心环节,工程项目为主要的对象,只有在满足工程项目需求的情况下,有效的满足个别项目发展需求,从而达到促进整个供应链中企业的发展目标。

三、项目管理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1.坚持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主

企业在进行供应链管理中,顾客属于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企业要坚持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标准,这也是保证企业实施供应链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而对于顾客这一环节来说,可以将其分为关键顾客、合适顾客以及一般顾客三种形式。对于企业供应链管理工作来说,就可以根据不同顾客的需求来为其提供相应的需求,满足其相应要求。之后在由企业项目部建立相应的小组专门对顾客供应链进行合理的管理,从而为顾客提供更满足其要求的产品以及服务项目。

2.在供应链中对不同企业组织结构进行整合

对于传统企业组织机构来说,都是以垂直的、职能式的组织形式为主的。该组织结构优点主要就是能将相应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并为企业间部门相互支持提供有利保障。但这一组织结构还是有些缺点的,是在多个项目中不同的项目在资源优先使用权上,会出现矛盾和相应的冲突。因具有权力集中的弊端,导致信息传递中会出现不确定性问题,导致项目决策与原要求不统一。

3.合理的运用企业项目结构中人力资源

企业项目组织结构当中,企业中的项目经理可以通过企业租赁或是基层选拔中进行选择的。他们将会在企业组织机构中获得较大的权利,从而更好的调动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的资源,不要经过企业最高领导层决定,这对其开展相应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四、在项目管理中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支撑要素

1.具有先进的、优秀的信息技术支持

对于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来说,其中的物流管理信息是共享的,在供应链环节当中不同的企业间会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和优势就是对相应信息进行搜集、对信息进行储备、对系统进行优化等,从而对相应信息进行良好分析、选择与处理,从而为后期工作的开展提供完善的信息条件。

2.要有信任、沟通与冲突解决机制的支持

无论是哪一种合作形式,都是需要两个企业或是多个企业共同发展活动相应利益而形成的体系,所以在合作中就会需要相互信任。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并且企业间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等方面都是不同的,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信任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并且在企业间合作中沟通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促进供应链中不同企业开展相应工作的重要部分,企业间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信任、沟通与冲突解决机制,从而将其企业间的冲突现象出现,并为企业间合作提供有利保障。

3.要有公平的利益与风险分享机制支持

供应链主要作用就是运用合作的形式,实现工程项目中能够和利益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从而获取工程项目利益最大化。对于供应链管理模式来说,是对工程项目整体进行分析的,通过明确哪些部分属于薄弱环节,会给企业带来成本或利益上的牺牲,进而制定合理的解决策略对相应问题进行解决。而在供应链中企业认为承担的风险与利益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将会出现终止合作的现象。所以工程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要有公平的利益与风险分享机制为主要环节,应对供应链中不同的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以及利益进行公平分配,从而实现企业间利益最大化,促进供应链中企业间稳定发展。

五、项目管理为企业供应链管理提供的新思路、新方向

现今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稳定进步,供应链管理在企业中也逐渐凸显出其重要性。所以企业可以通过将项目管理基本思想运用到供应链管理当中,通过以“组”为单位的顾客服务形式,来建立企业供应链管理新组织结构体系。并且在这一环境下企业必须要明确的意识到,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单单是由单一的一个企业来决定的,是由产品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来决定的,并且产品间竞争也会逐渐形成供应链的竞争形式。

六、结束语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供应链管理模式属于合作形式,通过企业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信任沟通等为主要基础环节,从而满足企业间利益最大化发展要求,从而为促进各个企业在供应链中稳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6篇:供应链管理环节范文

规范课程名称

在分析“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分析比较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物流学”“供应链管理方法”“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等有“供应链”关键词的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发现主体内容就是“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与该课程教学主要内容重合率非常高。尽管不叫“供应链管理”课程,但有的高校采用的教材就是“供应链管理”教材。另外,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来看,物流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这些课程实质上就是“供应链管理”课程。名称上的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学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把这些课程名称统一为“供应链管理”课程,为促进各高校“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交流以及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规范内容体系课程内容体系包括的内容说法不统一,但课程内容体系应该既要有对教师“教”的基本要求,又要有对学生“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比较合理的“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体系应该包括课程性质(依据面向的专业而定)、课程教学目的与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及相应目的与目标、学时分配、教学要求(对各个教学环节提出的要求,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自学、作业环节和考试环节等)、教材选用及参考书推荐和其他说明(如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

科学设定教学目的和目标

应紧密围绕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这个根本目标来明确“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整体教学目的和目标,并把整体教学目的和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章节之中,形成以各章节具体教学内容为基础的具体的教学目的和目标。总的来说,“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应该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些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理论观点,以及结合管理技术、物流技术、工程技术的分析思路与方法。

需要指出,在设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过程中,要注意二者的区别。教学目的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应采用“了解、领会”等描述心理过程的内隐体验动词或“掌握、应用”等词语。教学目标则着眼于学生学习的结果,宜采用“归纳、说明”等表述特定动作的外显行为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另外,鉴于“供应链管理”课程具有比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在设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过程中,还要注意避免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缺陷。精选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课程内容体系的核心,要通过课程内容的教学最终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目标。由于“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每一方面的内容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因此精选课程内容就成为完善该课程内容体系的关键。从对我国高校“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的分析来看,精选后的课程内容应该包括供应链管理概述、供应链构建、供应链业务外包、供应链合作伙伴、供应链采购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生产计划与控制、供应链库存管理、供应链信息管理、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供应链管理方法和供应链绩效管理等12部分内容。这些内容也是供应链管理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考虑到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在不断提高,也要把供应链管理战略作为供应链管理概述的一部分纳入课程内容。为了体现供应链管理课程的特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这些课程内容中都要以案例分析、模拟实验、课程设计、现场参观等形式加入实践教学内容。

第7篇:供应链管理环节范文

关键字:电子商务;供应链;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A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实质

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就是指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策略。

2.供应链管理的实质

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在高客户服务水平与系统成本之间谋求平衡。其目的是通过优化提高所有相关过程的速度和确定性,使所有相关过程的净增加值最大化,并提高组织效率和效益。供应链管理是基于供应链网络上的各组织或部门具有一个共同的战略目标基础上的管理,它将整个供应链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系统管理的思想。

二、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供应链管理模式要求突破传统的计划、采购、生产、分销的范畴和障碍,把企业内部及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通过有效协调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以适应新竞争环境下市场对企业生产和管理运作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电子商务的兴起是一场由技术手段飞速发展而引发的商品运作模式的革命,它改变了传统经济活动的生存基础、运作方式和管理机制,因而对供应链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电子商务为供应链的协调提供了机遇

供应链管理要通过联合预测与规划来实现协调,前提是要在供应链内建立协调合作关系,必须要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供应链上的波动,保证各阶段决策的基础数据如销售量、需求量和库存量等的一致性。事实上供应链的协同管理一直面临挑战。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地实现供应链上各个业务环节信息孤岛的连接,使业务和信息实现有效的集成和共享。同时,电子商务应用将改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影响范围,改变传统的供应链上信息逐级传递的方式,为企业创建广泛可靠的上游供应网、大幅降低采购成本提供基础,使许多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加入到供应链联盟中。

2.电子商务使供应链模式由推式转变为拉式

在电子商务时代,消费者可以对所需要的商品提出个性化、差异化的设计要求,生产商和相应供应商组成的虚拟联合体会依据消费者的要求,共同完全产品的设计,然后组织生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时的网上新产品信息机制,以更低廉的方式吸引顾客,提高消费效率。此时,销售模式由生产者推动型转变为消费者拉动型,供应链模式也由推式转变为拉式。

3.电子商务消除了供应链上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电子商务是在由计算机、软件和通信系统构成的网络中实现的。通过Internet,生产商可以不经由分销商或零售商直接将产品卖给消费者,消除了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节约了运输和销售费用等。此外,利用Internet进行零部件和产品的订货、发货,能够合理安排库存,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降低库存和营业费用。

4.电子商务技术对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电子商务的要求首先就是网络设施建设,在企业内部建立起Intranet(企业内部网)和在企业之间建立外部网络(Extranet),使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连成一个整体,这样,供应链上的信息才能得到共享。此外,条码、GIS、GPS、电子数据交换(EDI)等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实现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

三、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体系结构

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结合,使得供应链的运作方式发生了改变。电子商务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进行优化和整合, 提高了供应链运营的效率,使得供应链具有更高的适应性。

四、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的优势

1.有利于保持现有的客户关系

电子商务竞争是从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演化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吸引、保留现有客户,要为其提供更快捷、成本更低的商务运作模式,保持与发展和客户达成的密切关系,使供应链提供新的业务增值,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保留现有客户。而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直接沟通了供应链中企业与客户间的联系,并且在开放的公共网络上可以与最终消费进行直接对话,从而有利于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保住现有客户。

2.有利于保持现有业务增长

通过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供应链系统内的各相关企业对产品和业务进行电子化、网络化管理。同时,供应链中各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实现有组织、有计划的统一管理,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供应链管理达到更高的水平,促进各相关企业的业务发展。

3.有利于开拓新的客户核心业务

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保留现有客户,而且由于能够提供更多的功能、业务,必然吸引新的客户加入供应链,同时也带来新的业务。本质上讲,通过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无论是企业还是客户都会从中获得利益,产生新的业务增值,降低成本,实现“双赢” 目标。

4.有利于提高营运绩效

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不仅能使供应链各个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缩短需求响应时间和市场变化时间,还能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使客户能够获得最好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实现最大增值,能为供应链中各个企业提供完整的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实现全球市场和企业资源共享,不断降低运营和采购成本,提高运营绩效。

5.有利于分享需要的信息

基于电子商务供应链交易设计信息流、产品流和资金流。供应链中的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部分或全部的供应链交易,从而有利于各企业掌握跨整个供应链的各种有用信息,及时了解顾客的需求以及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同时也便于让顾客网上订货并跟踪订货情况。

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和最有效的实现方式。电子商务使得企业间供应链的整合可以更有效的达成,使供应链上的各企业关注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并与其他它企业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从而达到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成栋.电子商务[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91-96.

第8篇:供应链管理环节范文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 可持续发展 制造企业

21世纪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失衡等的威胁。这迫使人们更加地重视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实际上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以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商、销售商和客户,保证产品从物料的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

一 X公司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X公司以“预防为综合治理”为原则,致力于强化管理和科技创新,用负责任的健康安全环境行为造福员工,回报股东,加强社会环保,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公司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以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但是,X公司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其在采购、设计、生产、营销、回收的过程中均没有实现绿色化,所采用的环境保护策略只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九牛一毛。

1.X公司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不足

由于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国内外均处于起步阶段,故X公司对绿色管理的意识淡薄。公司的环保意识仅仅停留在废料充分利用、废物回收、废水零排放的层面上,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在钢管的材料采购、流程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中同样需要进行环境保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没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共享不够

众所周知,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联合计划和共享信息以实现协同运作的效益,但是格洛斯公司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X公司还没有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化,电子商务程度也比较低;其次,X公司还处于单枪匹马作战阶段,没有将自己的各项职能与贸易伙伴结合起来,故未能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信息共享不容乐观。

3.传统供应链模式造成的不足

绿色供应链强调绿色采购、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回收等各个环节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有效集成,这大大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难度。

二 X公司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措施

1.分析企业的运营环境

在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必须先分析公司的运营环境,即根据企业的产品特征、生产工艺特征、上下游企业关系特征选择企业的发展模式。

产品特征方面,X公司产品复杂性相对较小、生产批量较大、对库存要求较高,并且存在大量不同类别的原料、半成品和燃料同时进入生产过程的情况,这些物质的化学特性、物理特性不断发生变化,并且伴有大量的能耗。因此,实施的重点应放在仓储、物流管理及资源的再回收与再利用上。

生产工艺特征方面,X公司的生产流程复杂,各个生产单元相互联系,而且其固定资产数量多且昂贵,进行供应链的改革相对缓慢。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发展循环型的绿色工业体系上,力争从生产工艺的源头和过程中阻止污染物的产生。X公司的设备多、占地大,涉及核电、火电、石油、石化、煤化工等能源装备领域,产生大量的废物、废液、废气和热量,因此应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念融入到生产工艺的过程中,提高并推广绿色钢管及其副产品的生产,在能源回收和废物利用方面加强与相关企业和地方社区的合作。

2.合理选择供应商

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上各个企业间的协作,企业必须慎重选择其合作伙伴。通常国外领先企业会根据自身要求和环境法规要求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供应商在这些指标方面的数据并加以定量和定性分析,最终为选择供应商提供科学依据。选好供应商后,企业还应思考如何与供应商构建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绝不是监督和评估供应商,应是指导和支持供应商,为他们提供建议和帮助。

3.构建绿色评价体系。

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评价体系,是指在原有供应链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引入环境和资源指标,对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方式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绿色供应链管理主要是从经济效益、顾客服务、业务流程、绿色环保、信息共享五个方面进行评价的,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绿色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4.建立有效的逆向物流体系

许多时候企业总是因为退货、换货蒙受巨大损失。如何有效减少废物,使产品再次利用,以及如何有效管理退货,以减少企业损失,增强企业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要建立有效的逆向物流体系。

5.企业自身的管理

第一,企业高层应提高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视程度并积极参与。应设立相应的专门机构,负责企业内部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各级部门有专门负责人,以便形成从上而下的管理网络。

第二,打造节能环保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员工的节能环保意识。

第三,大力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合理系统地治理污染,并且实施目标管理,构建并贯彻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

第四,切实贯彻ISO 14001体系标准。从物资的采购,到生产、入库、运输全过程控制污染,努力减轻个环节的环境负荷。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绿色供应链管理能为X公司创造良好的环境,成为企业发展的驱动而非障碍,对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来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充分满足当前和今后越来越高的绿色消费需求;二来企业通过减少物料成本和操作成本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形成高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胜并取得长足发展。

三 结束语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环境管理的难度和企业所承担的环境风险,同时也是我国企业应对未来挑战,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同时,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更易达到环保标准,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形象,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促进整个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能民、孙林岩、汪应洛.绿色供应链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朱庆华.绿色供应链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孙大涌.先进制造技术(第一版)[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张炎亮、何桢、李亚东.现代制造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功能模型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第9篇:供应链管理环节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绩效;优化

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时其对于公司绩效有着极大的影响,如何在不同的供应链管理中执行相关的管理策略以达到较高的企业效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活动的协调,实现最佳业务绩效,从而增强整个公司业务的表现。因此企业不能片面地追求诸如采购、生产和分销等功能的优化,而应该从总成本的角度考察企业的经营效果。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就是利用一连串有效率的方法来整合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使得商品可以正确的数量生产并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的地点,其目的就是在一个令顾客满意的服务水平下使得整体系统成本最小化。依据此定义,供应链包含了从生产至最终产品的运送与服务,成员包括了从最初的供应商到最终的顾客的所有成员。

供应链管理将企业内部和外部、上游供应商及下游渠道顾客间的流程做有效的整合、管理,也就是说不论物料、信息等都能由供应链的环环相扣而达到相互的整合,使企业、供应商和客户间结合成了一个无形但有效率的渠道,再经过一系列有效的规划与管理,企业便能有效的控制供应商的供应流程以达到时间上的效率。

供应链管理能针对顾客反应、市场变化等做出快速反应,并在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市场竞争力、降低库存成本上都有极大的作用。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的出现,供应链管理在企业运营中得到普遍应用,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摸式。由于目前国际市场竞争激烈、顾客需求等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技术迅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供应链管理日益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供应链管理能够随着发展和变化不断修正和强化计划的内容,直至计划执行的最后一刻。因此供应链管理能提供进一步的有效决策支持信息,使得企业能够评估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事件和客户需求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以最少成本,使得客户能够在正确的地点取得正确的产品,让存货降至最低,但仍旧能够提供给客户优异的服务,并缩短产品生命周期,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换句话说,供应链管理希望合作厂商之间能尽早将需求变动的信息传递出去,协调各组织间的企业流程,以减少存货、降低成本,并有效的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

20世纪80年代许多公司发现新的技术和策略,这能使他们减少成本的支出,并且更能适应于不同的市场上竞争。然而,在那之后许多公司尽可能减少实际生产成本,而有许多进行改革的公司发现,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才是他们下一步为增加利润并提升市场占有率的解决之道。1997年美国的所有公司花费了8620亿在供应链的相关活动上,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0%,1999年全球的供应链市场,市场规模为38亿美元,成长率为26%,2000年后供应链市场规模成长至54亿美元,成长率约为42﹪,2000年以后的增长速度更为迅速,从1999年的38亿美元发展到2004年的203亿美元。

应用供应链管理会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实际效益,很多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策略后,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90年-1998年的美国厂商的库存管理能力,明显发现英特尔(Intel)、戴尔(Dell)、惠普(HP)、IBM、通用电气(GE)等美国大公司因力行供应链管理,使周转天数由52天缩短为24天。1984年美国成衣纺织业,当时因为面临东南亚国家低成本、高质量的竞争压力,于是结合产业上下游的厂商,运用供应链整合的方式,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从125天减少为30天,每年节省了125亿美元的成本。

产业的竞争加速、产品的周期变短、信息技术带来的冲击都说明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时代,企业之间如果不采用快速流程方法,很有可能会面临被时代淘汰的命运。除此之外,全球化、国际化的企业已成为目前主要的企业形态,因为许多的合作关系都是来自于各个国家,或是企业本身有许多海外分支结构,所以需要有效的管理方式来解决时间上和弹性变动上的问题。美国是最早提出供应链管理的国家,企业注意到除了降低制造成本之外,还需要提升开发能力才能促使企业成长。无论在运输、仓储流通上,都必须结合各厂商、客户,形成快速的生产业务流程,形成应付信息时代的管理方式。

由此可见供应链管理可为消费者、制造商、供应商等创造价值,他会使消费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即使收到货物;对制造商而言可以最小化由于产品库存短缺造成的销售损失,最小化库存和相关成本,并使制造商为顾客和分销商提供最好的服务水平;他更能提高供应商的满意度,使之更好地与制造商的物流周期协调一致,以避免库存过多或短缺,减少原料报废,并向制造商提供更高的服务水平,获得较高回报。“供应链”这三个字对企业而言意味着10%-20%运作成本的降低,以及可以帮助企业形成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优势等。

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并逐步加大步伐,对供应链管理的支出逐年增长,从2000年以后企业对供应链管理支出的增加比例不断上升。造成目前发展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技术的发展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通信和优化工具,另一方面很多大型企业、知名公司在企业实践中证实了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因而造成了其他公司竞相追随的发展形势。尤其在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氛围中,游戏规则的改变,更日益强化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三、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来讲,是一种价值创造的手段。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要使整个供需体系产生最大的价值。供应链的价值与赢利能力紧密相关,赢利越高,表明供应链管理也就越成功。事实上,供应链中所有的信息、商品和资金的流动都会产生成本,因此,对这些流动元素的有效管理是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关键。供应链管理本质上就是通过对供应链各节点之间信息流、商品流和资金流的管理来获得最大价值。

供应链管理与企业主要业务密切相关,优化企业业务并创造价值。据有关调查表明,对于从未实施过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如果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带来大约20%的成本节约,例如节约物流运输成本、生产成本、采购成本等。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已经为公司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利益,一方面这些利益包括传统供应链的职能如库存控制、采购和订单履行,另一方面能在整个公司的范围内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供应链管理的正确实施更是要贯穿于整个公司的战略活动,范围从产品的销售和设计部门到收款部门。而供应链管理的成功基础在于必须在公司之间实施供应链管理,因为优化整个供应链需要各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优化供应链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为达到主要的营运目标,应积极采取措施,以保证供应链管理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1、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基本的经营模式是价格的产生依成本和利润而定,成本不变,价格可变,商品制造商和供应商在确定利润和价格方面具有优势。但就目前正在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而言,情况则完全不同,相应的经营模式也有所变化。现在的价格是由市场来决定,由消费者来决定,而不是由商品制造商和供应商来定,但是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成本是可控制的,利润的产生来源于价格和成本的差价,因此企业想提高利润,具体的方法只能是降低成本,而不可能依靠提高价格。企业想降低成本可通过生产环节、原材料环节、运输环节等加以控制。例如对生产容量的优化利用,或者选择直接向客户发货的方式,直接国际运输成本等。企业更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和改进采购、订单履行、应收和应付帐户、意外管理等重组关键业务流程,来获得可持续性的成本节约。

2、适当并适时减少资金投入

企业运营应尽量减少投入资本,集中存货,减少库存。企业如果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生产,合理销售,具有很低的存货,对于企业来讲能够使销售策略稳定,保持较好的品牌形象,使企业获得长久的收益。如果企业通过大量库存的方式来满足市场需求,不仅占用了大量的企业运营资金,还会使企业承担一定的市场销售风险,也许大量的库存会带来商品的滞销。一旦出现商品的滞销,势必会使企业蒙受销售业绩的损失。因此,要做到减少投入资本,可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尽量使工厂网络合理化,综合从定单到现金的时间以改善物流绩效等。

3、合理增加收入

企业增加收入,可以通过改善计划的制定减少库存短缺,缩短发货时间改善服务水平等途径获得。尤其是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使企业改善服务和降低库存水平这两个目标同时实现。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在两年时间内,通过进行供应链管理,关闭了全球内的六个仓库和从在新加坡新成立的中央配送中心采取向顾客空运微型集成电路的作法,不仅降低了销售成本2.5%,而且缩短交货时间47%,增加了销售额34%。?3?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极大程度的缩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时间,进而提升有效的提升与改进服务水平,通过时间管理的变化,快速响应消费者的需求,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企业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获得多方收益。据有研究表明,实施供应链管理后企业内部总供应链管理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降低超过10%,中型企业的准时交货率提高15%,相应的这种类型的企业生产率提高超过10%,对一般企业而言订单满足提前期缩短25-35%,如果对于绩效良好的大型企业其资产运营业绩提高15-20%,中型企业的库存降低3%,绩效良好的大型企业的库存降低15%,在现金流周转周期上比一般企业保持40-65天的优势。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脚步,企业之间竞争的白热化,也加速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即看谁能以最快捷的速度、最低廉的成本将定制化的产品送交顾客手上。尤其对于一个囊括了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的采购,产品的制造与装配、包装与暂存,产品的运输与配送,分销与销售以及最终交付用户和售后服务等环节的多重业务和关系的网络,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据有关调查表明企业在供应链领域具有比较优势,那么依据它们所处的行业不同,它们的市值会高于行业平均水平7%-26%。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从提品、服务和信息来为用户及股东提供价值,并且能够出色的管理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关键业务过程的全部业务流程。随着企业之间竞争逐步转化为供应链管理之间的竞争,完善与反映迅速的企业供应链体系将是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主导因素。

通过供应链管理整合,可以把许多企业的生产力量与以集中,不但可以消除多余存货,节省存货仓储成本,更可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加顾客忠诚度,进而提高销售量,同时可分散资产的拥有风险和降低市场风险,使合作伙伴取得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多竞争优势等。这些种种利益都促使供应链管理在企业间形成一股强大的旋风。而我们都了解无论是营利或非营利企业都非常重视绩效,一个或一组绩效体系就是用来说明一个系统的效率,因此供应链管理对企业带来的绩效影响是评价整个供应链管理优劣的现实标准。

国际著名的企业如联想、IBM、戴尔(Dell)等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绩,有力地证明了供应链管理是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式下,适应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随着供应链管理的不断发展,供应链管理将越来越显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有效的供应链管理除了会给企业带来效率与效能上的变化之外,还会因此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对客户服务的反应速度,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识别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以及应对市场的敏感度等。因此,积极优化供应链管理,使企业不断完善和发展,最终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总体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马丁·克里斯托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与改善服务的战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6-3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