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

第1篇: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一、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

我们都知道,全面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但是,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和家长都会忽视学生听与说能力的培养,而更偏向于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面对考试卷能够洋洋洒洒写出一大段文字,而在实际的与人交往过程中?t语言表达能力却十分欠缺,这样很容易就造成学生以后在实际的生活中不自信、怯场等交际障碍。所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转变传统教师进行单向“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最好是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相结合,鼓励学生不仅仅是通过读写的方式,而是更多地以一种日常与人交流的方式进行体验式学习。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交流态度、文明礼貌方面也加强引导。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应该为学生安排各式各样的语文课程教学训练内容,从而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自身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从而真正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结合语文实践活动进行课堂教学

由于小学生尚处于形象记忆阶段,对自己有实际体验经验的事物接受程度比较高,所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最好还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体验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如果只有读写的能力是不够的,如果将语文的听说能力融入到实践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直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这样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会比较高。并且语文教学中的许多内容也只有学生亲身体验过后,才会有最真实最有记忆的感受,这也比单单听老师进行口头教学更为直接有效。因此,要求学生自己自主地去搜集资料,接触外面的世界,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应用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为了让学生乐于学语文,更加是能够学好语文,并且提高自己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开辟更多的课堂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可以开展各式各样的语文实践学习活动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一种较为轻松的氛围中释放出自己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得开心,玩得尽兴。

三、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延伸语文实践教学内容

第2篇: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小学数学;数学教师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其中的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而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小学数学教师是其中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体系,就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课程的设置较为随意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当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够更好的对数学课程中的概念进行准确的表征,才能够对数学课程中所提到的程序与原则等提供准确的解释。从我国各类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知道,与数学专业内容相关的课程设置缺乏标准,理论课程的设置较为随意,有些学校的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是直接套用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1]。例如《高等代数》以及《数学分析》这几门课程,不但难度较大,而且与小学数学内容的联系较弱,有些的学校则是借鉴综合大学的一些做法,为学生开设以工科为特色的高等数学课程,或者是开设以经济为特色的高等数学课程。也正是因为课程设置的随意性骄傲大,导致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效率非常不理想,不能够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

(二)实践类课程教学还不够完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一名高素质教师,“如何教”的实践素养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它一方面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关,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故此,在培养学生提供专业素养方面,在培养学生形成教育信念等方面,教育见习与实习等一些实践类的课程就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也是培养课程体系的关键部分。然而,许多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却没有很好的体现这一点,这些学校对于教育实习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而且还缺乏专业教师的随行指导。尤其是我国有一些学校,采取的是分散实习法,也就是让一些学生自己去找单位实习,这样就导致一些学生缩短实习时间,甚至会不去实习,这样就会使这些学生缺乏教学的亲身体验,进而影响到他们对有关数学教育理论知识的实践反思,会影响到他们实践智慧的生成。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构建的相关建议

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职前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是其中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环境下,要逐渐构建其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要对核心素养框架进行重点的分析,了解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了解其生成机制,此外,还要对课程体系中的结构以及内容等进行深入的了解[2]。

(一)在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的设置上,许多高校都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这样就会导致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数学知识的获取,继而促使一部分准教师的数学素养得不到提升,进而也就无法满足新课改的需要。随着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迫切要求制定一个科W、统一的培养标准。故此,可以组织我国一些数学教育研究者,组织我国小学数学的一线教师等,让他们在核心素养框架的指导下,再结合教学所需要的数学理论知识,对小学数学教师所需要的核心素养进行梳理,并且可以充分借钱世界其他国家的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发展的培养标准,来研究出适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的培养标准,为我国师范类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提供依据。在小学数学假使职前教育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标准是其中的重要指南,在制定培养标准时,一定要对其可操作性进行深入的考虑,以便教师能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理解,进行实践。

(二)强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联系

许多高等院校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的设置都较为复杂,而且没有加强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联系,这样不但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提升。故此,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强化与小学数学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了解自己所教的内容,另一方面还要知道如何教这些教学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引导小学数学教师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让他们掌握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例如,要对小学生代数思维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解等,教师要对自己所讲述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且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引导他们在高水平的数学任务的体验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并且去对其中所呈现的数学思想进行感悟[3],在长期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构建具有合作性的实践课程

如果要培养一个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仅对他们教授一些显性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为他们创造实践平台,以帮助他们能够在体验中去对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反思。故此,就需要重视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还需要重视对他们进行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可以将实践类的课程与数学类的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了数学理论知识之后,让他们走入小学数学课堂之中,通过亲身实践去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这样就能够使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对教学的一般程序有所掌握,对教学的基本策略有所掌握,并且还有助于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逐渐的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智慧。

结语

综上,现如今,我国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的设置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影响了我国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故此,就需要构建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需要强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联系;需要构建具有合作性的实践课程。如此,就能够使所构建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更能够适应新课改的发展需求,更能够满足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管云霞.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确立[J].学周刊,2017,(11):8-9.

第3篇: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作为我国学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如何围绕核心素养来聚焦体育教学呢?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运动技能的传播者,应当站在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高度上,从更深层次理解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从更广的领域寻找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方法途径,才能在体育教学中清晰而明确地解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学习、理解和实践,就体育核心素养概念定位、培养途经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 转变体育教学理念,加强体育素养培养

我从事体育教学已有二十多年,深深体会到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仍然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不但没有聚集“核心素养”的培育,甚至很多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发展体育教育会牺牲掉智育教育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很多学校普遍缺乏体育意识,尤其对生理卫生知识、锻炼常识等基本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普及重视不够,导致很多学生缺乏自觉进行身体锻炼的意识,体育素质明显偏低。虽然学生的体育道德品质普遍较好,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行,明显不符合体育道德、体育精神和体育品格。还有,很多学生不是站在增强自身健康和身体素质的高度进行体育锻炼,而只是为了应付体育考试或者娱乐等,缺乏稳定的锻炼动机和持久的习惯养成,往往一达到目的就停止了。针对不容乐观的体育教育现状,作为小学体育一线的老师要抓住当前极力倡导培育“核心素养 ”的重要机遇,带头转变思想观念,大胆冲破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的束缚,在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教学中,以学生健康锻炼为先导,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聚集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使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以及坚定的意志,从而促使他们拥有健康的身心,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先决条件。

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形成愉悦课堂氛围

体育兴趣是人们为求积极和优先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互联系的意向活动,是个性的最直接的体现。兴趣来自生活体验.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表现方式也是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个性因素往往制约了表现方式。如内向的学生一般能遵规守纪,但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不浓;好动的学生对任何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不足是组织纪律性不强。在我任教的班级就有一个特别顽皮的学生,在教室里上课坐不住,在操场上体育课无集体意识,许多老师对他束手无策。通过几次接触,我发现这名学生自尊心特别强,不服输,在同学面前爱表现。我抓住该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安排他负责体育器材配置和回收,并向他说明做好器材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老师的重视程度,教育他要胜任这项工作不但要有服务意识更要有表率意识,即在方方面面特别是纪律方面要做同学的表率。经过一段时间的说服教育,该生不但把器材管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而且组织纪律性和活动能力也明显增强。由此可见,只要我们老师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关系,体育课堂就一定能成为学生兴趣爱好充分展示的舞台。

三、创新体育课堂设计,提升教学活动质量

第4篇: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体育课怎样改,怎样备,怎样上才有效,是我们体育老师面临的一大困扰。《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往往表现为:好动、好玩、好奇、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从备课上着手,也就是说怎样备吸引学生的课,这就要求我们备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新的教学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上体育课的乐趣,使我们的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的需要,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

一、加强学校管理机制建设

学校应该把体育教学管理放在首要的发展战略,没有什么比学生的健康更重要,也没有什么活动比体育更能培养学生的各项品质。为此,我校制订了以下几条激励体育教师成长的措施。

1.确立体育学科的公平待遇。体育教师应与其他学科教师享有平等教学量化、教学奖评比、荣誉评选的权利,并享受国家规定岗位待遇。

2.每位体育教师都要规定教学任务,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要根据学校制订的《核心计划》,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辅导学生一项体育特色项目。在运动会、体育节等大型校园赛事中展示。例如,一年级拍球比多(或小球操)、二年级沙包掷准、三年级跳绳(或花样跳绳)、四年级踢毽子、五年级武术、六年级足球(或篮、拍球)等特色体育项目。

3.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师德、业务等工作培训。

4.依据《全国中小学生体质测试与健康档案》,结合《小学体育核心计划》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严格考核、公平量化。

5.与体育教师签订《学校体育工作任务单》,把学校体育事项依据任务单的要求承包到人,完成任务的方才合格,完不成任务的不予评比。

以上几项政策,让体育教师有事可干、有依据评价,极大地激励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体育课堂教学与教研

加强体育教学与教研工作的研究,每周让体育教师集体交流工作中的障碍与学校管理不足、条件不足等影响体育教学的原因,并探索破解之道。通过这种发现式的交流与探讨,解决了很多的教学问题和体育教研问题。例如:小场地破解冬季长跑的案例,以每个班级为单位,站成一个椭圆,循环跑动,只要上操能站队做操就能让全校学生参加冬季长跑。此项“椭圆式长跑方案”在全区很多学校得到推广。经过一年的探讨,我们总结出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要加强以下建设。

1.体育教学实效性,源于教材体系的建设。

小学体育教学应该注重教材的研究与建设,只有有了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材,教学才能实施,才能收到教学的实效性。

2.体育教学实效性,源于教师素养的提升。

体育教师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体育教师的职业比较清苦,由于社会的偏见,体育还没有真正被社会所认识,体育教师付出的较多,而在精神、物资、待遇方面获得较少,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教学忙于应付考试,片面追求达标率和体育升学成绩,而忽视了终身体育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师应该顶住压力,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

3.体育教学实效性,源于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

体育教师要认真编写教案,并准备好场地、器材等。面对学生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做到胸中有数、从容面对。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

4.体育教学实效性,源于课堂常规的建设。

体育课课堂常规是完成正常教学的基本保障,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前提,更是学生安全进行体育学练的基本保证。为了维护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制订课堂教学规范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严格执行,抓好课堂常规,才能构建有效的课堂。

5.体育教学实效性,源于教学方法的合理得当。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安排,不断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新颖的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例如,分组轮换、小组合作、竞赛、展示互动、探究讨论等。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动脑动手的操作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6.体育教学实效性,源于科学的评价机制建设。

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有力地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体育教师要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课程标准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提出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这样才有可能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三、加强与体育课余活动的结合

第5篇: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 研究

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使广大小学体育教师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体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因此,转变教学理念,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投入体育锻炼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本人就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效率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其学习兴趣

提高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才能使其主动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才能为学生将来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众所周知,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所有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现代的体育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兴趣与创造力的培养,改进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努力营造一种充满趣味的学习环境,从而养成小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转变教学观念,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作为课堂教学中处于指导地位的体育教师来说,先要转变自身的传统思想,从全面增强学生素质的角度出发,寻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突破口。

1.教学目标的转变:从单纯的生物角度向心理、社会、教育等多元化方向转化。

2.教学形式的转变:由单调运动向娱乐体育转化。

3.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转化。

4.师生关系的转变:由从属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转变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并主动掌握体育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体育教师还应该继续学习,接受再教育,不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高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进修以及观摩等活动,提高自己在音乐、美术、语言等其他课程方面的知识素养,并构建一套独特的体育教学知识体系,将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巧妙地结合起来,以达到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

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决定了出现怎样的课堂教学效益,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选择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手段。比如,在课堂的准备阶段,很多小学生暂时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此时,可以组织他们进行多种多样的准备活动,像接力赛、分组投篮、比赛跑步等带有竞赛性质的活动,或者拔河、跳绳、踢毽子等娱乐性较强的活动,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

四、运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发展学生基本技能

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时,要特别关注小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但是单纯的练习这种基本能力是非常枯燥的,不但起不到预想的效果,还容易造成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想办法将这些基本能力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进来。例如将走、跑、跳、支撑、爬等基本动作穿各种游戏当中,让学生在富有情节化、故事化和角色化的娱乐活动中,逐渐提高自身的基本体育技能。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所选择的游戏要符合各个年级的年龄特点。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要根据他们爱好模仿,但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选择“马上集合”“踩气球”“比赛拍球”等规则简单且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游戏;对高年级的学生应尽量选择情节和规则稍微复杂一点的游戏,如“报数比赛”“抢板凳”等。

五、课堂中播放相应的音乐,提高运动情绪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现代体育教育应该注重“乐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力求培养学生快乐参与体育运动的良好情绪,以达到促进学生主动运动、自觉锻炼的目的。而以音乐为主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欢快热烈的音乐声中开展体育运动,还能有效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调节身心各项机能的平衡,达到愉悦身心的良好效果。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可以先播放一段美妙的乐曲,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播放一段旋律较快的音乐,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在进入正式讲课阶段时,播放一段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使学生的运动充满节奏感;最后,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应该播放一段较为舒缓的乐曲,稳定学生的情绪,辅助缓解因运动造成的肌肉紧张。

六、鼓励学生主动尝试,提高学习能力

为了顺应体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我国的体育教学理论已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教学体系也较健全,但是,体育实践课却并没有摆脱传统的先讲后练的模式,尽管这种模式有利于基础知识的传授,但是却不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主动意识的形成。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怎么做,学生就跟着怎么做,从身体到心理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导,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被忽视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育出的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基础知识,却丧失了应有的创新能力。为了使这一现状得到彻底的改变,教师一定要改变教学观念,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按照自己的思路发展个性。在教授新项目之前,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练习,教师针对学生的尝试结果加以适当的指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和感悟真正领会体育运动的核心所在。教师在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的时候,不要直接指出,而是通过启发的形式,让学生观察周围同学的运动方式,从而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总之,面对新课改给小学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不断研究和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策略,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强化评价的激励性,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清黎.体育教育学[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第6篇: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 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37-01

在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过分注重对运动技术和知识的传授,不定进行准确的自我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现象,小学体育教学应该立足于小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应该大胆探索,颠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对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1 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虽然体育改革一直在全方位的进行,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少教师仍然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改革,仍然是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听从安排的僵化模式。针对这种现象,小学体育教师必须从转变教学观念做起,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响应新课程的改革,注重体育的培养,加强改革的理论想到和具体指导,充分发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另外,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能因为面临的学生年龄小就自高自大,采取“灌输式”教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教学,为学生设计训练强度不同的运动项目,根据学生之间知识水平,身体素质,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实施差异性教学,扬长避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中得到锻炼,引导学生树立课堂主人翁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辅助,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缩小差距,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真正的主人使学生,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具体的体育项目,小学生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要让他们在体育课上解放天性,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2 端正教学态度,提高自身素质

在小学体育教师的队伍里年轻人占据了很大比重,面对小学生这一群体,教师和学生之间往往会存在一定的代沟,由于教学态度的不端正,教学经验的匮乏,也导致了体育课堂的效率低下。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首先就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这也是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小学生贪玩好动,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次,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身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精通体育知识,具备熟练的体育技能,还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素质,一节高质量的体育课并不仅仅局限与教师对学生运动技能的传手上,还要对体育知识进行拓展,体育课的最终目的并非让学生感到运动的疲倦,而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对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加强教学基本功,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灵活的运用体育知识,联系实际,和学生共同参与体育课堂,才能真正达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3 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支配整个教学活动,是教学的核心内容。身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定的不合理会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如果制定的难度过高会打击小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是小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畏惧心理,如果难度过低则失去了挑战性,目标的制定要注重对学生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习惯。体育教学应该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传授学生科学健身方法为主要内容,但长期以来,体育教学的内容都过于规则严密,对学生的技术要求较高,这对小学生的活泼好动的天性有所压制,积极主动锻炼的学生寥寥无几,严重打击了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而从体育竞技的角度来讲,通常只注重学生的运动成绩,脱离了体育教学的本质内涵,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人的运动能力和自我精神的磨练,因此,教师要不断的完善教学内容,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遵循人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为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4 安排游戏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形式单一枯燥的情况,因此要在体育课上合理的安排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发育不够成熟,具有注意力不持久,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耐力差易疲劳等特点,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在体育课堂上适当安排一些游戏环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则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这样做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还可以通过游戏的胜负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输赢观念,以游戏任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磨练小学生的意识,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引导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与他人的合作,树立合作意识,使小学生通过游戏感受体育课魅力,体会锻炼的乐趣。

5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新背景下,体育教学的地位已逐渐的提升,但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小学体育教师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努力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摘 要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的深化转型与高校扩招,高等教育改革也成为大势所趋,高校体育作为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其改革道路也应当结合高校教学实际与教育规律,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核心,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关键词 高等院校 体育教学 改革创新

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水平相应提升,素质教育得以普及,新课改应运推广,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进行改革也成为时展的潮流,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实现长远高效发展的路径。值得注意的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高校各个部分、师生之间乃至在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协调下相互配合完成的。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出现了一些不足,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相应提出了改革的路径。

一、注重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改革

我国校园体育教学最高阶段就是高校的体育教学,教学对象为在校的大学生,并且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以培育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为主,所以说,高校体育教学是在中小学体育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的。对于个人发展而言,大学阶段是其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学生为实现社会价值所积累资本的特殊时期,是大学生由个人价值向社会价值升华的转折点,必须要拥有强健的体魄与高尚的人格素养。对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而言,教师应当以培育大学生终身体育理念为主导,通过科学适量的体育锻炼强化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渗透相关的教育理念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完成对于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革新基础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还要形成一整套相对完善科学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应当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单元的体育课程教学,新构建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将引导高校体育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注重培育其终身体育意识并能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实现高校传统体育教学项目同新兴体育活动的结合,如太极扇、广场舞等娱乐健身活动均可以适当引入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来。在教学课程中可以采用主要教材与辅教材相结合的方式、讲授式教学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等,以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采用全新的教学考评模式,对于学生的成绩、学习过程以及个人成长均进行评价,从而使得新的高校体育课程成为一个师生多元互动的过程,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与时俱进,开展多元化教学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素质教育的深化,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理应顺应时展潮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原则,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发展。高校体育教学不同于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教学,更应当注重对于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育,在动作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三大转变,即:由传统的讲授型向引导型的转变、由流于形式向臻于实效的转变、由单调乏味向快乐趣味转变。这对于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要强化学习,提升自身修养,积极拓展新的学习领域,引导学生拓宽学习的视野和范围。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核心,转变传统教师“一言堂”现象的出现,在示范动作技能的时候同样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递,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以及小组互动的教学方式等,增加教学形式的趣味性与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活泼高效的学习环境。

四、实现高校体育教学考评模式的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唯有构建起新型的教学考评方式方能够满足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转变的需求,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考评体系将成为高校体育教学考评的主体,真正发挥对于教育教学的反馈与监督作用。根据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与原则,相对应的教学考评理应从教与学这两个动态的过程展开。高校要转变传统以分数为唯一参照指标的考评方式,不仅仅对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考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发展变化,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养成,个人心理素质的提升与否等都要纳入考评的范畴中,即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体育态度、课堂参与度以及身心素养等进行综合评定;同时,采用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就评价主体而言,既可以是体育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这样将教师评价同学生自评有机结合起来,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都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知与反思,实现师生之间的共同进步;此外,教师之间通过评议、观摩等方式实现考评也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 李立平,曾石山,刘志宏.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04).

第8篇: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现阶段,校园足球成为了体育教学转型的重要助推力,体育教育工作者承担着以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核心素养的重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理应回归体育教学本源,积极探索实践,促进农村学校足球特色全面发展。

1. 持守人本理念,正确定位农村足球规旨

足球要进农村学校,首先要破除传统体育教学“一个哨子两个球”的模式,从发展学生的角度高举人本大旗,从知识本位走向学力本位,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从重结果走向重过程,从统一走向个性化教学,从被动守旧走向自主创新,从教育理念上改变过去的体育观念。就农村学校足球教学而言,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不能同于足球俱乐部专职教练培养和选拔足球运动员,也不能绑架校园足球,急于求成而“罢黜百家,独尊足球”,应该认真对待校园足球的价值意义,发挥校园足球的本质功能,将校园足球教学的规旨定位在普及足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有效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和道德意志品质。在实操中,学校要成立校园足球工作小组,通过校会、升旗仪式、校园足球推进工作动员大会等多种形式和载体,深入宣传校园足球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制定快乐足球教育发展规划和相关规章制度,设立足球工作专项经费,把“校园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管理,确保足球教育有序开展。

2. 优化师资素养,为足球进课堂保驾护航

在校园足球这股浪潮下,作为身兼足球教学与日常体育教学的中学老师,增强自身专业素养,拓宽专业知识成为当务之急,在现今对体育教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只有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再加上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才能轻松应对从传统体育课堂教学过渡到以足球为重要模块进行教学的转变,在校园足球训练与日常教学中也才能驾轻就熟。因此,学校要拓展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支持和服务,搭建校本研究平台、名师培养平台、发展规划平台、师能培训平台和展示交流平台,采取“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培训机制,实行“全员培训与分层次培训”相结合,将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提升学历与素质提高、专业知识学习与远程教学技能培训相结合起来,组织好师徒结对达标和创优活动,实施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评优课、教科与教研结合课、备课组研讨课、拜师结对汇报课等,苦练内功,促进体育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技巧的融合与转变,提高专业成长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推进体育教师“双师型”培养。

3. 突出农村特色,让足球运动促学生健康成长

第9篇: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

落实生本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提升是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以教材为依据,以教师为核心,这往往会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实际的学之间的相互脱节,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生状况下,这很容易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既然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那就要把教师教学的关注点集中到学生身上,要在学生的实际需求下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

新课改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这种角色的重新定位无疑给教师的要求是更高了,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所以,在新时期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学情的需要;同时也要深入的学习了解新课程的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以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

三、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既然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那么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这样才能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强,能够吸引他们学习的恰恰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学生的这样的现状就提示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进而调动起他们的参与热情,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四、灵活运用教法

教学有法却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说明动作名称、方法、过程、要领、要求,以及总结、评价等诸多内容,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确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之后,钻研教材教法便是上好课的关键一环。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教材,课型、教学对象等具体情况,科学地灵活安排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程度、生理反应、情绪变化,及时捕捉反馈信息,采取措施随时调节课堂教学,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地发展。

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发育处于关键时期,因此,体育教学最好避免一板一眼的“书本式”心理辅导与教学,而应当适当的融入情感,促进学生的知识、智力、意志力的发育。情感是小学生心理反应的直观变化,小学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引导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积极性,并有助于养成终身运动、终身体育的意识。广大体育教学者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的融入自己的情感来调节和感染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控制和支配自身的情感欲望,唤醒强烈的认知欲望和情感需求,使广大小学生在热爱运动的同时保持心理发展的健康、积极、向上,并与运动锻炼相辅相成,促进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知识智力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