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矿业工程概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双语教学;教学方法;采矿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6-0038-03
Bilingual Teaching Reform in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 Course//Zang Chuanwei, Ning Jianguo
Abstract Based on the bilingual teaching problems in mining engineering major course, the new teaching contents integrated four parts are put forward; the new teaching methods containing three methods are created; the new teaching technique way is chosen. These reform measures are applied, and good teaching effects are attained.
Key words bilingual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 mining engineering
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Resource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China 266510
1 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从2001年开始多次出台文件,明确要求高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强调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加大双语教学改革力度。在此背景下,矿业类高校纷纷进行双语教学的改革和探索。目前,多数矿业类高校在采矿工程专业的双语教学上采用“采矿学(或煤矿开采学)+矿业概论双语”的教学模式,其中采矿学用中文讲,矿业概论采用双语教学,实际上就是将原来的专业英语改为采煤概论双语教学。然而“换汤不换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采矿专业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普遍低的难题。另外一种方式是,选取煤矿开采学进行双语教学,由于学生学习这门课原本就有较大难度,再用双语教学,接受起来难度更大,难以取得很好效果。在双语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讲授法,手段上又有“中文讲课+专业术语英语介绍”“英文讲课+中文专业词汇”“英文多媒体课件+中文版书”等。双语教学是用英语来讲专业知识,单纯的讲授法、灌输式讲课,教学效果较差。
因此,采矿工程专业双语教学内容需要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需要进行革新,以达到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英语交流、运用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双语思维能力,实现复合型的采矿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2 双语教学现状
2.1 教学内容和教材
根据调研报告,我国矿业类院校双语教学内容有3类。1)采矿概论内容或原有专业英语教学内容,教材选用原有的专业英语教材,如蒋国安和吕家立在1998年编写的《采矿工程英语》。2)煤矿开采学内容,主要包括井田开拓、准备方式和采煤方法3大部分。目前尚无配套的双语教材,多是采用徐永圻编著的《煤矿开采学》和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材。此外,还有蒋国安和秦忠诚在2003年编写的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Solid Deposit Mining;林在康等在2004年编写的The Coal Mining Method。3)矿山岩体力学或矿山压力及控制方面的内容,比较新颖,难度也较大。教材主要是Syd S. Peng(彭赐灯)2008编写的Coal Mine Ground Control(《岩层控制》),为外文原版教材。
第一类教学内容,教材为原版教材中摘录的内容,英语地道;同时,内容全面,学生能够掌握较多的专业术语,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较好的作用。但是,采用的教材比较陈旧,缺少我国家自己的先进采矿技术。第二类教学内容是采矿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课时量大,内容丰富,且能够反映我国的煤矿开采水平。所用的中文教材也是一本经典的教材,但是缺少一本完整的配套的地道的英语教材。由于学生学习这门课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再加上英语讲授,教学效果往往难以保证。第三类教学内容是专业课方面比较新的内容,且教材为原版教材,是很好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但是,教材价格昂贵,正版教材为75美元,而且教学内容和采矿专业其他相关课程有重叠。
2.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多采用讲授法,而且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讲授法演变成“满堂灌”的注入式。对于第一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多为先讲专业词汇,然后针对专业英语部分内容进行翻译,夹杂着部分内容的解释,师生间互动很少。对于第二类和第三类教学内容,由于内容比较新颖,学生很感兴趣。但是由于课时少、内容多,多数教师讲授速度较快,学生往往难以跟上教师的步伐;再加上英语专业术语对学生而言十分陌生,英语和汉语讲授穿插频繁,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听讲难度都很大。
在教学手段上多数采用多媒体教学,少数采用板书教学。由于课时量少,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解决板书信息量少的问题,而且教学内容生动。但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还有待于提高,而且学生感觉速度偏快,来不及做笔记等。
2.3 教学效果
根据调研情况,采矿工程双语教学的效果总体较差,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尤其是专业英语思维能力非常欠缺,也很难做到熟练利用专业英语进行交流。通过对本专业学生统计发现,认为专业英语用处不大的占到40%,有2/3的学生认为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只是多增加了一些专业词汇和阅读量,仅有个别学生做到用专业英语思考。通过对双语讲授煤矿开采学进行统计发现,有近50%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的介入不利于专业知识的接受,本来能够听明白的,中文夹杂英文反而难以理解,3/4的学生认为只是增加了一些专业英语词汇量。
3 教学内容的优化
在选择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材时,要以采矿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根据,结合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同时考虑到国内外采矿业的发展和趋势,考虑双语教学的培养目的,进行教学内容的优选。山东科技大学采矿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已经取消采矿工程专业英语这门课程,设置了Coal Mining Technology双语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进行了充分考虑,通过学院、系里的教师的探讨、论证,结合教学实验的结果,最终确定了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提高部分、深化部分及附录部分。
基础部分是原有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或采煤概论)教学内容的浓缩和提炼。由于取消了采矿工程专业英语,学生没有一定的专业英语词汇量,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差,直接进行新的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学难度大,效果较差。这部分内容包括煤矿地质、井田开拓和准备、采煤方法和工艺、通风和安全、运输提升以及排水和供电。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具备了初步的专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扩充了知识面,了解了国外矿井的生产情况以及整个煤炭开采的过程,为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提高部分是国外先进的采矿理论、技术、工艺以及设备等方面的内容,是国外有而国内没有,或者国外水平高于国内水平的内容。纵观世界采矿业的发展和现状,国外矿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他们在短壁开采方法、采矿机械设备、深井开采理论和技术、矿井安全等方面水平高于我国。当然,由于课时的限制,不可能把所有的国外采矿先进技术都罗列进来。精选其中的部分内容,主要是短壁开采方法方面的内容,包括工艺、设备(如连续采煤机、梭车、锚杆钻机等)、通风与安全措施等,以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三国这方面的内容为主。短壁开采在我国的应用不多,但是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在边角煤的回采过程中,而国外在短壁开采方面技术和设备已经比较成熟。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内容相应的教材应该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或外文原版教材的摘录。
深化部分内容主要是我国先进的采矿技术、设备和工艺方面的内容,是我国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和成熟的技术。目前,我国的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多项采矿技术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放顶煤技术、无煤柱开采、长壁开采技术以及近年来提出的绿色开采技术体系等。在我国成熟的、特色的采矿技术中,选择长壁采煤方法、放顶煤开采和绿色开采技术体系作为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需要自己编写教材,聘请国外矿业方面的专家来审稿,确保教材的质量。
附录部分包括科技英语知识和英文科技摘要写作技巧两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词汇、读懂科技英语,同时掌握一些论文的写作技巧和翻译技巧,便于以后、和国外同行交流。
这四部分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了哪一部分都不完整。基础部分使学生了解国外矿井的生产系统、巷道布置、采掘工艺、安全以及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具备初步的外语阅读和思维能力;提高部分则是针对国外先进的成熟的技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外语阅读和思维能力;深化部分则是使学生了解我国先进的成熟的采矿技术,并能够用地道的外语表达,增强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表达能力;附录部分起到一个辅助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学好专业英语。
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应该是因材施教,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不能笼统地采用某一种方法和手段。
4.1 合适的双语教学方法
在双语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以讲授法为主,结合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实验教学、学生自学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讲授法。在使用讲授法时,一定要避免“满堂灌”,避免“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可以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讲授法,先讲问题,再分析、得到结论,再讲应用;同时,讲授速度不要太快,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时间。
讲授的内容和重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定。对于学生已经学过的中文专业术语和相关知识的内容,如煤矿地质、井巷工程等,学生已经掌握专业术语的中文含义,已经掌握相关的知识点,重点讲授词汇、构词法、背景知识,扩充词汇量;分析长句语法结构,教会如何看懂复杂的句子,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讲表达,讲如何构词成句,增强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时,介绍国外煤矿的情况。课堂内设置语境,进行英语交流。课后布置大量的练习作业,课堂上再检查改正。对于国外先进技术部分内容,教材为原版英语教材,应该按照国外的先进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采用英语教授,加上必要的中文解释,使学生既学到地道的英语,又掌握专业知识。对于没有学习过的中文知识,讲知识点,加英语表达,从词汇翻译到句子、到段落、到文章,以中文为主,专业术语采用英文并讲解;讲授翻译技巧,让学生掌握如何将中文翻译成原汁原味的英语;结合少量的关键的英语句子和段落讲解。
2)案例教学法。以国外一个典型的现代化矿井为例,用原汁原味的英语详细介绍其地质、开拓准备、采煤、掘进、通风安全以及各大生产系统等,使得学生将前面所学的术语和知识点能够融会贯通。
3)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山东科技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优秀资源,以大型现代化矿井仿真系统为平台,划分小组,用英语介绍整个矿井的生产系统、采掘工艺、巷道布置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4)讨论教学法的使用。练习外语演讲,一个主题,分几个小组,学生自己搜索内容,组织演讲材料,英语讲授。一个人讲,其他组员补充。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评委,演讲成绩作为考试成绩之一,占20%。
4.2 以多媒体为主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手段,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双语教学课时少,内容多,两种语言同时运用,教学信息量大。所以,单纯采用板书来授课很困难,加上采矿专业中有大量的图形要讲,板书绘图会占用大量课堂时间,这使得板书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应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图表、动画、录像和文字集中到一起。为了便于学生能够做好笔记,更好地接受知识,建议采用以多媒体为主、辅以板书的教学手段:对于介绍性的知识内容,结合图表,表明逻辑关系,采用多媒体教学;对于推导性的知识,如公式,板书推导;对于复杂的图形说明,多媒体演示重点部分,再板书一遍。这种教学手段学生反应良好,取得较好的效果。
5 结束语
采矿工程专业的双语教学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教学任务,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和探索,并进行教学实验,取得初步的教学成果。当然,这还远远不够,今后应该在双语教材建设、双语师资培养等方面继续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本专业学生双语能力,实现复合型采矿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臧传伟.提高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质量初探[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93-94.
[2]Lin Zaikang, etc. The Coal Mining Method[M].Xuzhou: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Press,2004.
(淮北矿业集团芦岭煤矿,安徽 宿州 234000)
摘要:本文依据芦岭-900大巷生产中所面临的变形、破碎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分别通过理论分析顶板来压、底鼓的原因,及后期采取的支护方案进行总结,得出了巷道围岩在不同支护方案下的围岩应力应变情况,为深部开挖总结一些经验。
关键词 :软岩巷道;顶板来压;巷道支护;巷道底鼓
中图分类号:TD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9-0203-01
1引言
巷道底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变化及力学作用的过程,它与巷道围岩性质、应力状态及采取的支护方式有很大的关系[1-3]。芦岭-900大巷的底鼓,应该有以下原因引起的:
(1)围岩含有黏土类矿物成分。-900大巷为芦岭三水平开拓大巷,布置在10煤底板、局部围岩强度较低,围岩成分主要是粉砂岩,泥质胶结,性脆。顶板泥岩主要有高岭石等矿物含量较高。黏土矿物遇水膨胀是引起底鼓的重要物理原因。
(2)水的影响:-900大巷富黏土矿物的底板岩层长期处于侵水状态时,侵水进入岩层引起底板岩层体积增加,并且降低岩层强度,使底板成为释放地应力的突破口,加速底板变形。
(3)深部构造力的影响
围岩存在较大的自身重力。构造应力与巷道轴向夹角岩层的走向大概在20度左右,加速了巷道的变形量。
(4)巷道支护不合理
二次支护只是一次支护简单的重复,不能起到弥补加强的作用,而且后期的锚索退劲现象严重,锚索梁大规模的变形。
2 巷道底鼓的治理技术
2.1支护形式的确定
针对-900大巷的围岩条件和服务年限,结合近年来深部软弱岩层支护技术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及-900大巷局部修复段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岩石内部加固注浆稳定围岩,外部骨架式钢带支护围岩的方式。然后采用深部高压注浆,延伸注浆半径[4-5]。
2.1支护参数的优化
注浆锚杆规格φ20×2000mm(利用钢管加工),一般滞后于二次支护后或穿叉于二次支护之间打设,全面断矩形布置,间、排距1600×1600mm。采用适时全面断注浆加固围岩。注水泥单液浆,水灰比1:1,注浆终压定为3MPa,封孔采用快速水泥卷,封孔长度500mm。
3 治理效果及结论
通过对巷道顶帮进行锚带支护、注水泥浆及底板锚注支护。封闭了巷道围岩的裂隙,也减少了底板进水量。使破碎底板围岩被胶结成拱形连续体,改善了巷道围岩的条件,提高了顶帮及底板岩层的硬度,增大了承载能力(见图1)。治理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兰永伟,张永吉,深部开采条件下巷道底鼓机理的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5,25(1).
[2] 何满潮,邹正盛,邹友峰.软岩巷道工程概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3.
[3] 康红普,王金华.煤巷锚杆支护理论与成套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4] 何满潮,袁和生,靖洪文,等.中国煤矿锚杆支护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工业工程自产生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但我国工业工程的发展相对欧美日本起步较晚。1980年,天津大学等高校创办工业管理工程专业;1992年,教育部批准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并招生;1993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工业工程专业工学硕士点并招生;1999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培养工业工程工程硕士,2000年4月已经招生。迄今为止,全国开设工业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100多所。目前,我国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对工业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还在不断探索完善之中。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水平影响着工业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就是总结目前国内工业工程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方式,结合本校的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经验,探讨如何改革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使之更加有利于工业工程人才的培养建设。
二、国内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
目前国内的工业工程培养模式可以总结为三种:一种是培养管理型人才;一种是培养工程型人才;一种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工业工程的学科特点,即工程与管理的交叉学科,强调运用运筹学、系统工程的知识对生产系统进行整体分析和设计,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技术性和经济性评价,以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其课程体系设置也是工程与管理并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业工程专业多开设于管理工程学科下,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工程技术基础。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业工程专业多开设于机械工程等工程学科下,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就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对某一专门专业的工程能力的培养,相当于专门为某一行业量身打造的工业工程人才。如某些设在冶金、化工、电子学科的工业工程专业,强调学生具有特定领域的技能。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西安电子科大就属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
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我校自从2001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根据十年来的经验及往届毕业生反馈,从2011年开始对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1.培养目标重新定位
学科教育课程设置我校提出工程与管理并重并注重夯实工程基础的培养模式,培养出的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工程专业理论与技术并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分析、规划、设计、评价与创新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所学知识对现场系统进行整体优化的能力。
2.课程体系改革
综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国内外课程体系设置的优缺点,我校制订了2011版培养计划。新版培养计划分为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核心、专业方向、实践与创新五个教学环节。通识教育主要指的是大学英语、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政治与革命史方面课程的学习。由于是矿业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通识教育中还包括采矿概论的学习。
3.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探索
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每一个实习环节。结合学生的就业,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的行业和企业,尝试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之形成稳定的联合关系。在实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实现校企共赢。
关键词 机械制造;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4-0049-03
Constru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Curriculum System for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Major//YANG Haifeng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is rela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graduate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other school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 and presented the scheme for con-
structing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major.
Key words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content
1 前言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代表的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全面与否,更是代表了一个学校在该专业上的发展方向和水平,进而决定了一个学校该专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国内和国际地位。不管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目标都是培养具有合理机械制造专业知识结构、具有基本的机械制造研究开发能力、熟练掌握机械制造生产工艺、熟悉机械制造设备与管理的大学毕业生,满足企业生产一线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因此,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堂教学应该以企业的需求为前提,合理构建课程体系,配置教学内容。
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产业升级、科技进步等都对本科生培养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随着我国智能制造2025的提出,可以看出这不会仅是国家政策的变化,而是市场对于我国制造行业升级、换代的需求,从而引发企业制造技术的升级,最终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培养新世纪、复合型的人才,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必须调整落后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紧跟社会发展需求,这样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制造专业技术人才[1]。
2 国内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就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来说,培养应用型人才对课堂知识结构的需求以及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课程体系的构建;同时应兼顾基础知识、宽的知识面、多的方向选择性、强的应用背景,这都决定了本科生从基础理论到实践技能方面教学课程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配置。国内各名牌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情况如下[2]。
对于清华大学2013―2014学年度本科教学课程而言,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主要由4大类专业课程构成:传统机械制造类课程、先进制造技术类课程、制造自动化类课程、管理及信息化类课程。其中,传统机械制造类课程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制造装备设计、材料加工原理、机械制造专业的基本知识;先进制造技术类课程包括激光加工概论、精密与特种加工、微纳制造导论;制造自动化类课程包括机器人学,以讲解数控技术、自动化控制、机器人原理与应用为主;管理及信息化类课程包括制造过程信息管理系统。可见,清华大学从传统机械制造专业的基本知识到先进制造、自动化、信息化课程的设置,基本上满足了现在制造技术发展及企业对本科生知识体系的要求。
对于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本科教学课程设置来说,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主要由4大类专业课程构成:传统机械制造类课程、先进制造技术类课程、制造自踊类课程、特殊行业制造类课程。其中,传统机械制造类课程同清华大学一样包括4门基础课程;先进制造技术类课程包括精密与特种加工、先进制造技术;制造自动化类课程包括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特殊行业制造类课程讲解特定行业的制造工艺和装备,如柔性电子制造技术基础。
另外,通过对浙江大学(2014版)、上海交通大学(2015版)和中南大学(2012版)机械制造方向本科生培养计划的调研,各大高校都把课程分成4~5个板块。所有院校都开设传统机械制造类课程,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学或机械制造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制造装备设计、材料加工原理等机械制造专业的基本知识。对于先进制造技术类课程、制造自动化类课程、管理及信息化类课程、特殊行业制造类课程,各高校根据其特长和优势以及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开展设相关课程,但基本上涵盖了先进制造、制造自动化等方向。
做强制造业的基础和关键在人才。我国结合国情建立中国版“工业4.0”战略计划――“中国制造2025”[2]。为配合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迎接制造全球化竞争的挑战,培养符合工业4.0需求的机械制造行业人才,是“中国制造2025”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也是摆在高等院校面前的急迫任务[3]。
3 中国矿业大学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课程体系现状 目前,中国矿业大学执行的是2012版教学大纲,在该大纲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课主要包括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两大类。其中,专业主干课有3门,为机械制造工程学、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专业选修课有4门,为精密与特种加工、先进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机电装备绿色设计与制造。如果按照国内知名高校的课程设置原则,主干课中还少一门制造装备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类课程包括精密与特种加工、先进制造技术,应该说体现了目前企业和高新制造技术的发展需求;而制造自动化类课程只有一门数控技术,管理及信息化类课程和特殊行业制造类课程缺失。
从上述本专业课程设置和国内名校的课程设置原则相比较可以发现,专业主干课基本同各名牌高校保持一致,在后续的w现特色和制造技术发展需求方面还有非常大的不同;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和推进,相关课程设置上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另外,对于教学内容的重复性问题,以2016版大纲为例,机械制造工程学、制造装备及自动化和数控技术三门课的重复性非常突出,其中关于制造设备方面,机械制造工程学和制造装备及自动化都有相关章节,而对于数控编程技术在制造装备和自动化与数控技术两门课程中又都有涉及,相当于3门课主要讲了两个大方面的内容。2016版大纲压缩了课时量,重复性问题亟待解决。对于内容更新问题,新技术新方法日新月异,制造技术也朝着精密化、微型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和推进,教学内容的更新显得尤为重要。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中国矿业大学在进行课程系统构建过程中的思路如图1所示。
1)对比分析、查找问题。结合中国矿业大学2012版教学大纲和2016版教学大纲,进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先后顺序的整理,根据每门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确定现行机械制造专业模块化知识点;对比各名牌高校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需求,提炼出目前机械制造行业对模块化知识点的覆盖程度,最终发现本校制造专业模块化知识点的不足之处。
2)确定适合中国矿业大学的模块化知识点。中国矿业大学是行业背景高校,肩负着服务行业的重任,因此,对于模块化知识点具有特殊的需求;另外,根据学校对机械制造专业的定位和专业内任课教师的科研情况确定适合本校的模块化知识点体系。
3)进行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改革。在第二步的基础之上,构建课程体系,包括对模块化知识点的覆盖程度、优秀教材的选取、开课的次序,最后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主要包括模块化知识点的设置和增补必要的新技术、新方法。
4 结论
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内容优化配置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行业特色,并结合制造行业技术发展方向。高校专业的设置和创办,既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又要符合学校自身的基础和条件,遵循不同专业发展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个传统的工科专业,旨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如果不能科学地把握专业办学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制订合理的培养方案,将可能导致培养模式落后,缺乏专业特色,教育和市场需求联系不够紧密,无法适应不断更新的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需求等问题。因此,笔者结合“中国制造2025”,提出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总体思路。
参考文献
[1]徐斌.创新型工程人才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2]延建林,孔德婧.解析“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及其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J].中国工程科学,2015(7):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矿山建设工程;培养方案;校企联合培养
一、引言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矿山建设方向)是安徽理工大学最早开办的专业方向之一,迄今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矿山建设领域人才。矿山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我校的强势学科之一,1984年获批矿山建设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1995年被遴选为原煤炭工业部重点学科,2001年以矿山建设工程学科为基础的岩土工程学科被遴选为安徽省重点学科,2010年招收岩土工程博士研究生。为适应人才培养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的转变,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矿山建设方向)培养方案需重新制订。本文根据“卓越计划”的目标要求,结合我校多年来的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办学基础,对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探索。
二、培养目标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矿山建设工程方向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为:面向未来矿山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采用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矿山建设工程方向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能力强,能胜任矿山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和教育等工作,具备从事交通、铁道、水利和市政等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并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
三、培养模式
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卓越计划”采取“3+1”本科工程型培养模式,是指在大学本科4年中,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累计3年,累计1年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企业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由本专业教师(校内导师)和合作企业的工程师(校外导师)联合指导和培养,即实行双导师制,从而使学生紧密结合矿山建设工程实际,深入煤矿的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整个建设工程环节中,完成在企业实训阶段的学习任务。
四、课程模块设置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包含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工程化学、计算机文化基础、VisualBasic程序设计、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体育等课程,共计72个学分,1336个学时。公共选修课程模块: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但要求本科毕业时获得的公共选修课总学分不得少于6个学分。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含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测试技术、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基础工程、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工程测量、工程荷载与可靠度设计、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数值计算方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土木工程建设法规等课程,共计53个学分,856个学时。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模块:由学校指定,对于矿山建设工程专业,该课程模板包含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这2门课程,共计4个学分,64个学时。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含岩石力学、爆破工程、井巷特殊施工、矿山建设工程、地下建筑结构这5门课程,共计10个学分,160个学时。专业任选课程模块:由学生自行选择,但要求至少修满6个学分,对于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建议优选课程为开拓开采、矿井通风与安全、隧道工程和矿井提升运输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模块:包括工程地质实习、工程测量实习、矿山建设工程课程设计、井巷特殊施工课程设计、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矿建工程施工与管理实训等课程,共43学分,均采用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形式。素质拓展模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等,根据学校所制定的明细素质拓展教育学分表,学生可获得相应的学分,要求学生修满4个学分。按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卓越计划”所培养的本科生,要求修读所有必修课程和参与所有实践环节,要求满足各类选修课程的基本规定和各类课程学分,总学分至少达到190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50学分,企业实践环节40学分,方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一)校企联合培养内容与形式
校企联合是卓越人才培养的新增教学环节,是培养矿山建设人才的新模式。土木工程(矿山建设)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学校和合作企业完成,在企业学习、实践的累计时间不少于1年。校企联合培养主要包括两大环节:实习与设计。实习主要包括本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程实践和毕业实习;设计主要包括各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校企联合培养内容与形式见表1所示。
(二)考核内容与方式
考核内容及权值分别为:创新能力(0.15)、工作态度(0.1)、团队协作精神(0.1)、专业实践成果及答辩(0.35)、实际操作能力(0.3)。考核方式采用专业实践汇报、书面总结(实习报告、设计或论文等)材料及质量评定和答辩、素质的评价和综合能力等。根据考核内容的加权平均分将考核结果分成5个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并列入学籍档案。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重修。
(三)联合培养方案实现基础
安徽理工大学成立了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卓越计划”领导小组,学校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国有煤矿企业均签有长期、稳定性的全面合作协议。上述各企业均有职工培训教室和宿舍等设施,每年合计能接纳100多名土木工程(矿山建设)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与设计工作(安徽理工大学矿山建设专业每年招生学生平均人数为80人)。校企联合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由教学经验丰富并有一定实际工程经历的专业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知识体系的高级技术职称专家担任。上述各企业的多名优秀正高级工程师已被聘为我校兼职教授,能满足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矿山建设工程专业校外指导教师的要求。学校可每年定期邀请校外导师来学校一起商讨和修订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共同做好现场教学、实习、设计以及实训等实践教学工作。
六、结语
我国目前设置有矿山建设工程专业的高校还不是很多,仅限于原煤炭部直属的几所高校。“卓越计划”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企业的高度参与教学,而由于煤炭行业的高危性,使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系列困难,但相信在学校和企业深入合作教学的情况下,不断修订和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可确保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矿山建设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进而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矿山建设工程技术人才。
作者:蔡海兵 荣传新 郑腾龙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计划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7-55.
[3]林健.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J].中国高等教育,2011(6):19-21.
关键词:材料科学;概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91-02
“材料科学概论”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业管理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主要讲授材料的基本知识[1,2]。工业管理专业学生一般只上过大学物理课,对材料学的认识十分有限,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对课程的讲述内容、讲授方法及考核体系等进行改革与优化。经过两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由于专业之间的不同,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有一些难度,这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需要进一步精简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于部分是教学难点而非教学重点的知识点进行简单介绍,不再进行着重讲解,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同时,进一步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重要的知识点还需要多次讲解。此外,进一步提高课程的通识性,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体来说,本门课程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按规定计划执行,但是也存在个别同学不能按时出勤、作业完成情况不够理想等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提炼教学内容、改变完善教学方法及课程的评估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3.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结合实验教学和实践实习活动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材料科学概论”对于学习后续课程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国内外也非常重视同类课程的教改工作。青岛科技大学将“材料科学导论”作为校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教学方法是学生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启发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深入思考,培养创新意识。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将面向非工科类学生的“材料科学概论”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积极开展“材料科学概论”的教改工作,课程的CAI课件获2004年江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二等奖(第一)。“材料科学概论”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对于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和全方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3]。
一、课程改革的理念及思路
本课程以多媒体授课为主,以实验实践及研讨型教学为辅,授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注重学科交叉。本课程旨在于培养学生对物理、数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通过相关的实验实践过程,加强学生对实用性技术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通过增加课外学习训练任务,提供学生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本课程拟以“有色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为主要研讨对象,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设定专题研讨,即通过选择具体类型的材料并以其为载体,丰富课程内容,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让他们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启发学生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种专题研讨课的设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跟踪材料学科前沿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对知识的更新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上述基础上,改变一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采用记录、报告、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降低学生的考试压力,提高教学成果评价的有效性和完善性[4,5]。
二、课程改革具体内容
1.教学内容调整与优化:优化教学内容安排,注重学生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方式的培养。
2.教学方法改革:改革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开展案例教学、重点讲授、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新经验的能力。
3.增加实验教学环节和课外学习训练任务,提供学生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4.专题研讨活动:布置2~3个专题,推动学生主动实践,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PPT,进行讨论与交流,并撰写小论文。通过专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归纳、沟通与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改革实施方法
本项目采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探索了一套以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项目主要分为教学内容调整与优化、教学方法改革、专题研讨活动及考核方式等几部分内容。
1.教学内容调整与优化。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增加材料科学及实验等方面的前沿知识的介绍,增加一些工程案例,并适当精简传统教材中的一些难点而非重点的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上,改革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新经验的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设计了案例教学、自主学习、课堂讨论、重点讲授等环节。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等一看就能理解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带到讨论课上来讨论。每次课安排适当时间,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相互启发。针对课程中的重点和学生提出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讲授,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3.增设实践实习环节。结合材料专业的本科生教学科研平台及各个实验室的实验设备,重点开展一些材料力学性能方面的实践教学活动。同时,结合我们的校外实习基地,给学生增加高分子材料方面的课外学习训练任务,提供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专题研讨活动。专题研讨活动主要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调研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专题研究活动设计了主动实践(含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组织PPT、讨论交流等环节。学生分组针对专题进行调研、分析研究,提出自己对相关专题的看法,并要求学生做10分钟PPT,进行交流和讨论。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调研、组织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主动实践,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沟通与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比如:如何快捷准确地找到相关文献资料,如何准确地表达学术见解,如何流畅地进行学术交流等。在这里,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而是在引导、帮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鼓励学生自己探究解决问题。
5.考核方式改革。改革以往一卷定成绩的方式,在考核方式上采用记录、报告、自评、互评等方式评估,并建立完整可靠的评价系统,从评估的角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降低学生的考试压力,提高教学成果评价的有效性和完善性。
四、结论
通过分析课程目前的教学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情况,我们提出了适合于该课程改革的理念、思路及目标。以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新经验的能力为中心,开展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通过实验实践过程及一系列专题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归纳、沟通与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本课程教学改革的特色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以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新经验的能力为中心,开展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中心,通过实验实践和课外实习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实践、发现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通过制作PPT、讨论与交流及撰写小论文等一系列专题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沟通与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课程改革通过提炼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开展课程专题研究、开展实验教学和实践实习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并总结、探索出一套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师昌绪.材料科学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李强.美国和欧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J].高等理科教育,2002(6):33-40.
[3]李云,吴玉程.《材料科学导论》课程内容及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12-14.
关键词 矿区;管理;创新;发展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一批矿井,在我国工业崛起的年代做出过巨大贡献,产出的大量煤炭支援了我国各行各业建设。目前这些矿井已逐渐进入衰老期(有的矿井由于资源枯竭已破产关闭)。对矿区的管理大部分仍按“老区老办法、新区新机制”的指导思想,虽然行业和大的集团公司在内部管理上有所改革,但是矿井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彻底,大部分矿井仍沿用计划经济年代的管理体制,各种考核、管理制度仍然是粗放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矿区的管理创新和发展,其经营管理体制的运行效率相对低下,不能充分发挥矿区的有利因素和充分的人、财、物条件。加强对矿区的管理创新可以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并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效益,从而实现矿区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矿区的管理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整合老矿区优秀的管理资源,促进矿区发展
老矿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他们在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资源管理、经济管理、劳动工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每一个矿井在管理上都有其较为先进和超前的某个方面。在这些矿井的开采初期条件十分艰苦,机械设备简单,开采技术工艺落后,职工和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的条件下产出了大量煤炭,有的矿井在当时的社会需求下煤炭产量超过设计能力甚至翻番,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生产物资节约,技术革新层出不穷;如开滦矿区就是当时煤炭系统学习的榜样。他们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和改革伊始的阵痛。历史是连续和不断积累地,他们发展到今天肯定有不少优秀的管理经验。首先,要分专业分系统地对矿区比较典型的管理经验进行调查、归纳、梳理、分类、筛选,形成有价值的材料。其次,由矿业集团公司组织各方面专家对有价值的材料进行论证,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各方面专业理论使其升华为新的企业管理理论。然后把新的企业管理理论结合矿区实际在矿区进行推广,以相互促进发展。如山东枣庄矿业集团就是把各矿井的先进管理经验筛选后加以推广地。
二、提高管理意识,进行管理创新
同志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作《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总理也多次强调过管理创新的重要性,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管理创新,创新是国家生命等。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过程就是不断进行管理创新的过程,如家电领域中的海尔,汽车领域中的江淮等;在西方发达国家,自主创新唱主角的都是企业。100多年的世界产业发展史也证明了这一点,真正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如福特汽车生产流水线等。我认为,企业要有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把创新置于企业战略的最重要位置。管理是人类实践的操作过程,凡有人群协同劳动的地方,均需要管理。当代管理覆盖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管理是科学技术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兴衰,“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我认为对于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管理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改革初期,大部分企业都纷纷引进许多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或进行了改扩建;一些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经营状况得到了改善,效益明显提高,由于劳动工资分配政策的改革不同程度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而在整体管理上相当程度上是靠先进的技术设备推动着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提高显得非常被动和缓慢,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消化慢、生产和技术管理滞后。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国有企业在管理上缺乏创新意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大部分煤矿的生产和技术管理与世界一些煤炭技术和管理先进的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虽然新建矿井的一些设备比较先进,但是管理上相对滞后,不能有效的发挥先进设备的作用,我认为这是管理对生产力作用的一个反映,创新管理也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创新管理是可以使老煤炭行业焕发新的生机,这一点已经在一些煤炭企业被实践所证明,而且他们通过近十年来的发展已经领先其它煤炭企业。如山东枣庄矿业、肥城矿业的曹庄煤矿等,他们在矿区推行的精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管理、专业化管理等方面都是管理上的创新。老矿区在 资金、资源、技术方面的劣势,通过创新管理可以转化、摆脱劣势,重组优势;没有创新的管理,任何优势都很容易丧失,很容易转化为劣势。我认为对于煤矿来讲,使生产技术、矿山资源充分发挥作用的是科学的组织管理;同样的技术装备,不同的管理,显现不同的生产技术水平、不同的生产力、不同的企业发展结果;任何技术和先进的装备只有通过创新管理的作用才能不断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才能使企业不断地向前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煤炭企业员工素质相对比较低,虽然近几年随着煤炭市场的好转,煤炭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结构发生变化,素质有所提高,但是相对其它行业的管技人员素质整体还是比较低,特别是煤炭生产一线管理和技术人员还是比较缺乏。使煤炭企业管理创新推进比较缓慢,很难有大的突破。
1.煤炭企业必须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要加大培训费用的投入,要纳入企业管理经营计划;制定企业员工有效培训计划,进行院、校、研究所企业联合,要走出去和请进来,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为管理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2.煤炭企业内部要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人力资源规划,优化岗位设置制定岗位标准,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和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建立长期绩效考核体系,拓宽企业负责人聘任范围,增大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交流,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给管理创新提供政策和人才保障。
总之,提高管理意识,进行管理创新,务求全面,企业各个部位、各个层次都要相应同步提高管理意识进行管理创新。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手段和创新的举措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管理创新推进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精细化、内部经营市场化,以适应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管理链条,调整管理职能,实现战略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内部的横向组织幅度和纵向组织层次都得到了迅速扩张,存在着纵向管理链条级数多,形成“隔靴挠痒”;横向管理信息不对称,许多部门职能交叉、重叠。造成管理效率低,产生了都落实都不落实和落实不到位的现象,管理成本也高,有的甚至存在监管不分,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善。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精细化管理、集约化管理、专业化管理地实施和深化推广。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我国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就存在这种现象,管理链条级数多,内部管理失控现象明显。我认为,煤炭企业也存在着同样的现象,特别是老矿区的管理更是这样。
1.对煤炭企业内部的纵向管理进行改革,严格管理层组织设计,减少管理层次。从矿业公司各职能部门到生产矿井的矿(厂)、科(区)、队,能够减掉的层次下决心减掉,可设可不设的坚决不设,需要设的必须组织合理,人员精干,专业上一专多能,杜绝专业单一,分工过细,要形成精干高效的管理层。如,一些矿(厂)的内部管理层次能够实行两级管理的就不要设三级管理,最大限度的减少管理链条级数。
2.对煤炭企业内部的横向管理幅度进行改革,能够合并的或需要设立的进行严格的业务流程再造设计。特别是一些业务重叠、管理重叠的科区,造成齐抓共管都不管效率明显低下的现象。另外,有些需要单独设立强化管理的业务反到没有得到强化。在一些煤炭企业还存在着监管不分的现象,有的单位既是业务部门又是职能,有的监督部门热心于业务管理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求,暴露出流程割裂、追求局部优化,机构臃肿,授权不足,分工过细等不足,必须从职能导向型变成流程导向型企业组织结构。使业务流程成为企业的基本组成单位,由各类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管理流程各具体环节,企业关键的流程负责人直接接受企业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如,海尔集团的流程再造等。
总书记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指出:“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这是基于当今国际科技和经济发展态势而作出的重要论断。对于我们煤炭企业也同样是这个道理,特别是对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大投入、大开发的特殊时期和国外矿区的超前发展情况,更应该紧紧抓住机遇,强化管理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实现煤炭企业的战略调整目标。
参考文献
[1] 国有资产管理概论/白津夫主编-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001-02
近年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迅速,社会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清晰。自2006年教育部教高厅函[2006]5号正式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以来,国内高校部分专业陆续开展了专业认证工作。实践证明,专业认证效果显著,在改革专业教育、改进教学行政管理、建设师资队伍、改善教学条件、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教育水平,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加强了教育界与工程界的联系与合作,推动了工程师注册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2013年6月19日,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华盛顿协议》全会一致通过接纳我国为该协议签约成员,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正式与国际接轨。
本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建成较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排名连续多年全国第一,但与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仍有差距。通过两次专业认证,让我们认识到了本专业与认证标准尚有不足。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本专业建设情况。
一、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概况
本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始建于1952年,为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和“985优势平台”重点建设学科。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重点专业;1981年、1984年批准为硕士点和博士点;2012年列入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专业旨在培养基础宽厚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适应面广、素质高,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事矿物加工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研制、工程设计与管理等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科学研究人才。
本专业拥有一支以院士为学科带头人的高水平教学队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博导15人,教授1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奖、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省部级以上人才基金与荣誉称号获得者20余人次。本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连续几年在《中国大学评价》中排名第一,列入A++专业。
二、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的工程需求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在能源构成中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然而,煤炭在开发利用中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需求不断增加,资源和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煤炭加工是实现我国煤炭高效利用,减少燃煤污染的重要途径。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出:“促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降低环境污染。……大力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安全开发和利用技术。”发改委和环保总局联合下发的《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原煤入洗率提高到70%。目前,选煤行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选煤工程技术人员的严重不足。未来矿物加工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需求在增加,仅煤炭加工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需求预计在12000人。
煤炭加工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以煤炭加工为代表的矿物加工行业的发展,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情况
本专业是全国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中首个接受认证的,已进行了两次认证。认证专家组认为我校矿物加工专业在认证标准中“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七个方面达到了认证的基本要求。但专家也提出了以下意见:(1)课程体系中非煤类专业知识需进一步充实;(2)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和考核工作的力度还需加强;(3)培养目标达成的软硬件条件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4)人才培养国际化建设进程偏慢。通过两次认证,感受到专业现状与认证标准仍存在差距,需要在专业建设上跟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与国际接轨。
四、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建设
1.转变办学理念。我国的大学一方面要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同时要实现知识型人才培养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变,才符合时代特色和社会需求。目前我国大学的多数专业为拓宽就业面,过分强调基础,压缩专业课课时,实践环节缩水严重。经过工程专业认证,新的培养方案中调整了培养目标,要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型高水平工程师人才,从2013年开始执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2.调整专业课程及课时。(1)为适应金属矿选矿方面的就业需求,增设了《非金属矿物加工工程》、《团矿与烧结》、《粉体工程》、《选矿生产实践案例分析》等;《矿物加工学》中增加化学选矿内容;将《选煤厂设计》和《选煤机械》改为《选矿厂设计》和《矿物加工机械》。(2)将专业主干课《矿物加工学》分为四部分,分别由四位教授授课,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3)为新生开设了《矿物加工过程创新体验》、《专业概论》和《中国能源资源及其思考》等课程,让学生提前了解专业。(4)选修课中新增《煤质管理与技术检查》、《煤炭运销与管理》、《煤质化验与分析》、《选煤厂管理与技术经济》,满足毕业生在煤质分析与营销方面的需要。(5)将部分专业结合度不高的课程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6)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习的学分,延长实习时间,鼓励学生在生产现场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3.更新和优化教材。对于工科专业来说,专业课和必须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适应现代工业生产的卓越工程师。近年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专业课程内容跟不上科技发展,总体上比较陈旧。《矿物加工机械》、《选矿厂电气设备及自动化》、《矿物加工过程信息技术》、《矿物加工过程模拟与优化》课程内容明显落后于工业界和科技界。近年来,我们组着手进行了教材更新,《选矿厂管理》已于2011年再版,《矿物加工机械》已于2012年出版,《矿物加工过程模拟与优化》已形成讲义,实习实验教材编写中。
4.强化实践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科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后,实践能力培养面临更加严重的挑战[2]。第一,部分高校重理轻工,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由于我国的市场机制还不成熟,企业受短期利益的驱动,不欢迎学生实习;第三,扩招后学生数量增多,实践资源严重不足;第四,实践经费不足,造成实践环节严重缩水。因此,我国工程教育面临实践能力培养质量下降的窘境。
本专业一直以大型煤企为基地,坚持三大实习,但近年来也面临上述问题。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2012和2013年开始建设河南煤化集团、淮北矿业集团、枣庄矿业集团三个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另外,进一步巩固神华宁煤集团、河南神火集团、中平能化神马集团、兖矿集团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经费的支持,与企业建立了更加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建设新型的实习与实训基地;完善现有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加大毕业设计在企业或设计单位进行的比例;完善毕业设计规范和条例,加强过程监控和考核评价,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5.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近年来,以“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平台”建设为基础,结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装备水平。实验室开放管理,为大学生开展综合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提供条件。突出科研创新训练,完善国家重大项目向本科生开放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充分利用专业的学科平台和科研资源,全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6.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化是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国际化的对象包括教学体系、科研活动、教师队伍和学生[3]。认证专家在两次认证中均指出本专业在国际化方面有着明显的差距。近年来,本专业每年选派部分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方式,接受专业前沿技术;引进国外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开设讲座;加大从海外高端人才的力度。继续推进本科生2+2培养模式,在已有的美国肯塔基大学、德国多特蒙德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基础上,与更多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借助一些国际、区域项目,加强与国际名校及科研机构进行合作。
参考文献:
[1]毕家驹,陈以一,何敏娟.建立工程专业评估制度尽快提升工程教育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6,(1):728-731.
[关键词]煤炭能源 可持续发展 环境治理 库兹涅茨曲线
一、煤炭能源产业现行环境问题
对煤炭行业来说,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生态环境看,煤炭采掘所产生的水资源破坏、地表探险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累积效应日益显现;二是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山西煤炭企业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逐步加大煤转化力度,但受制度和体制落后、粗放型生产经营惯性、技术供给与需求结构失衡等因素制约,煤炭产业大多停留在初级开发、粗放经营阶段,多年来不但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反而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更大的污染。
以山西为例,能源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勘探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目前,全省煤炭地下采空区面积已达20000平方千米,塌陷土地7万多公顷,采煤漏水总量达30多亿立方米。地面塌陷和地下水漏失,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恶化。而且固体废弃物大量排放。二是全省煤矸石和粉煤灰堆存总量已分别达9亿多吨和1亿吨,占地20余万亩,并分别以每年3000多万吨和450万吨的速度在增长。全省已有106座煤矸石山,自燃40多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三是大气污染日益加剧,主要城市空气质量严重不达标。目前,全省每年因燃煤排放的烟尘169万吨,二氧化硫151万吨分别为全国平均值的7倍和6.5倍。全省每平方千米大气污染负荷为全国平均值的1.6倍,污染严重地区则高达6-10倍。其中,太原市空气中悬浮微粒和二氧化硫含量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标准的8倍和3倍,成为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四是水环境污染严重。全省每年采煤排出矿井废水约4亿多吨,平均吨煤排水量高达1.62立方米,每年洗煤水的排放量约500万立方米,煤泥年流失量约为5万吨。大量未处理废水排入河道,使全省24条主要河流有83%的河段受到严重污染。五是有害气体排放严重。长期以来山西煤层气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据估计,山西煤矿每年向大气排放的甲烷量约为30亿-90亿立方米。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大约是二氧化碳的20倍以上,对臭氧层的破坏能力是二氧化碳的7倍。大量排空煤层气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能源开发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山西经济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产业结构层次不断递进的过程。期间,经济增长所依赖的资源结构会相应的发生变化,即经济结构、资源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低收入国家一般以第一产业为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高进而对环境施加影响加大;高收入国家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为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较低,进而对环境施加的负面影响也趋于下降。
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著名的倒U字形假定:在经济为充分发展时期,收入分配将随着经济发展而趋于平等。其后,收入分配经历暂时无大变化的时期的,到达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趋于平等。这一假定被后人称为“库兹涅茨曲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假定已被一些经验统计数据所证实。目前,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趋于下降,环境质量已好于20世纪60、7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污染仍在上升,与20世纪七十年代相比,环境质量趋于恶化;新型工业化国家的环境污染状况处于转折阶段。这些现象支持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的假定。
从库兹涅茨曲线可以大致概况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1)经济发展与环境的替代关系
在一定条件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即要取得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必须以一定的环境为代价,或者要是环境得到较高程度的保护,则必须以经济发展的减缓作牺牲。因为前者可以通过外部不经济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从而促进经济扩张;后者则会提高生产成本,降低利润率而抑制经济增长。虽然这种反比关系不能无限维持下去,但在一定范围内,这种反比关系是存在并且起作用的,所以在这个限度内,若要取得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就必须以一定的环境做牺牲才有可能。
(2)经济发展与环境相互促进的关系
虽然社会可以在一定阶段用牺牲部分环境的方式去换取经济的发展,但是这种过程并不是无限的,到一定阶段,这种关系会发生逆转。那时,经济的发展不仅必须以环境的不断改善为前提,而且必须以牺牲部分自身发展为代价。
三、加快治理方法环境
综上所述,环境与经济是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的,环境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的大事。可持续性发展成为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要时刻注重环境资源的保护,作为经济发展基础。为了保护环境建议采用如下措施:
(1)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国外经验表明,法律法规对煤层气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相关煤层气法律法规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涉及煤层气的现行有效法规不仅较少,而且不健全。
二是涉及煤层气开发的规定不仅没原则,而且有“空白点”。如:矿法及配套法规只纳入了矿业权审批制度和矿业权具有排他性、严禁侵权的内容。但没有从法律制度方面明确避免矿业权重叠和一旦重叠如何实施管理的内容,因此不能满足执法需要。为了解决问题,先后又出台规范性文件,随之也出现文件与法律、法规相悖,执行中“各取所需”,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问题,对煤层气产业发展极为不利。
三是煤层气只在矿法配套法规附则目录中被列为独立矿种,矿法未能名正言顺地将其与石油天然气并列。
四是现有的法律制度有一定缺陷,致使在利益驱动下,违法行为乘虚而入,破坏了矿业秩序,浪费了资源。如:煤炭开发两级发证,煤层气开发一级发证的矿业权许可制度,导致出现只要取得煤炭矿业权,便可强占煤层气矿业权现象。
五是先采气、后采煤的相关标准及法规未出台,难以操作和落实。
只重眼前利益,只见“成果”、不择手段,违法不究,不仅伤害守法企业,也不利于煤层气产业长远发展。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煤层气产业保驾护航,在能源生产、加工、转化、消费等领域建立起全面、科学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健全的环保法规和严格的环境质量标准是推动山西煤层气能源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
(2)建立资源开发的环境损耗补偿制度
根据庇古补贴,考虑开征环境损耗补偿费,实行污染物油厂排放,对土地塌陷、地下水系破环也都建立起规范化的补偿管理制度,使企业环境成本价值化和内部化,使环境损失在企业财务中有所体现,减少环境代价;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地区,制订生态恢复计划及其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复垦保障金制度;探索增加污染物排放的收费种类和范围,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实施多因收费和加倍收费;根据山西本省实际情况,适时开征有关地方环境税种,如征收煤炭环境税等。取消不利于煤炭开发与综合利用的各种价格补贴政策;建立环境保护基金,并制定出征收与管理适用的原则和办法,以统一环境保护的步伐,加大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
(3)依靠科技进步,搞好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
应尽快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严重污染环境的设备、技术、工艺、建立能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废弃物综合加工利用的示范工程;应逐步建立采矿权有偿出让制度,获得资源开采权的企业,应承担起开采区内的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一系列责任。特别要强化对煤炭资源开发的管理,实行限制开发和保护性开采的政策;对煤炭资源(包括共生和伴生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统一规划。为使我国煤层气产业进入公平、合理、有序的竞争发展条件,以及真正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尽快研究修改、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介绍库兹涅茨曲线方便我们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紧密关系。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十一五规划的最后阶段,十二五规划的调研阶段。保持国家经济稳定发展一直是我国当期工作的首要任务。随着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丰富的同时,老百姓环境意识提高,更加关注到环境问题以及资源未来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这充分符合库兹涅茨曲线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客观规律。人们在享受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成果的时候,也用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干旱、沙化、物种消失都是人类为追求经济发展而透支消耗环境资源带来的恶果,幸好人们的环保意识已经有所提高,低碳生活,绿化造林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希望我们从自身做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何强,等. 2004.环境学导论[M]. 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吴彩斌,等2005.环境学概论[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林培英,等.2002 环境问题案例教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4]奚旦立.19999.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王玉霞. 2002. 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