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无机化学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无机化学》是高职化学、化工、制药及生命科学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为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有必要审视高职《无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对问题的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一、高职《无机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无机化学》教学的主旨是积累化学知识和科学素质,培养高技能的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由于受传统普通高等教育的长期影响,高职《无机化学》教学定位不明,与课程标准和人才市场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表现出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教学理念落后,拘泥于传统人才培养规格,对教育部强调的“高职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指导方针认识不够透彻,忽视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对接。第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中过多关注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教学体系主要是围绕物质结构基础知识、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基本原理、化学“四大平衡”计算等展开,对化学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以及化学原理与方法在化工领域的应用等涉及较少。第三,教学方法僵化。教师的“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和思维都是按照教师的意图完成,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特别是缺乏高职教育必需的实践性教学,无法让学生了解企业和社会,严重制约着学生动手能力和以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第四,教学评价单一。以书面笔试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价的对应性和激励性不足,难以很好地体现评价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三维”要求。
二、高职《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针对高职《无机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学生就业导向为指南,积极探讨富有建设性的有效改革措施。
1.优化教学理念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使学生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占得先机,高职《无机化学》教师必须遵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研究社会职业岗位要求,明确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这一大前提,积极优化自己的教学观念。要清醒地认识到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是他们的主要就业竞争优势。只有摒弃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理念,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不过分追求课程理论的高深性,重视校内学习与未来实际工作的对应性,通过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2.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无机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基础性课程,要让学生获得未来职业岗位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对通用的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在教学内容安排和处理上打破统编教材的设置与结构,以少、精、新为原则实施教学内容的调整。具体内涵包括:①以介绍《无机化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②适当增删组合教学内容,强化教学针对性。如将原子、分子结构、化学键和配位键理论放在一起讲;介绍热力学平衡理论时,删掉高中学习过的平衡移动内容;将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整合在一起。③增加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无机化学》研究新成果,确保学生专业素质与岗位新需要的有效对接。
3.改革教学方法
现代职业教育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教学的重点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高职《无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动地改革教学方法,积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工作任务为导向,学习课程知识,形成职业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剖析无机化学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专业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项目教学法(师生共同以某一生产项目为依托,将教学课题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等教学方法,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培养。
4.创新教学评价
高职《无机化学》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情绪表现、学习态度、情感意识、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进行科学的判断。要做到对学生的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就应有所创新。要本着欣赏、发现和激励的原则,运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使教学评价有针对性、贴近学生心灵,在教学评价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的完美发挥中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
立足于求职就业导向的高职《无机化学》教学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认识和发现这一规律是每个高职《无机化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们要明确教学中业已存在的问题,瞄准市场需求,本着够用为度、应用为主、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改革。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鲜活、精彩、灵动,切实推动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双妹.高职院校《无机化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05).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问题;对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涉及专业很多,比如药学、护理学、临床医学等,随着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时间的增长,我们发现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既有优势,比如方便、形象、生动、直接等,也存在一些劣势,即不足之处。为了使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质量更佳,该文分析了医学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希望可以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医学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思维能力减弱
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整个认知过程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主导作用。教师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等特点,若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很容易加快教学速度,导致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思维能力减弱,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1.2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不高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多媒体课件都是由授课教师自己动手完成的,由于授课教师平时的教学任务很重等客观原因的限制,导致最终的多媒体课件往往差强人意,通常只是将课本上的内容机械地复制到多媒体课件中,或者一味地追求课件的外观精美,使得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不高,无法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和优势。
1.3过分夸大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同其他课堂教学手段一样,它也只是众多教学手段的一种,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否则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大大减少,甚至教师将变成教学的“机器人”,如此无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因此,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而是应该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4影响教师个性化教学水平的发挥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某个学生说特别喜欢某个教师,这是因为传统课堂是教学的舞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在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魅力,而多媒体教学不具备该特点,或许会因此降低对学生的吸引力,最重要的是很可能影响教师个性化教学水平的发挥。
2合理使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较难学习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枯燥乏味,觉得内容难以理解和记忆,基于此,多媒体教学十分适用于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结合上文所述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应合理使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具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2.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手段
教师应提前做好功课,包括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遇到的困难等,从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知识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其不同之处突出表现在讲课速度和授课方式上,比如对于基础知识水平较差的学生,应适当减缓讲课速度,同时多采取传统教学的授课方式;对于基础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快讲课速度,同时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进行教学,并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多进行课外阅读等。
2.2注重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动态特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需要写大量板书,由此占用的时间是非常多的,无形中缩短了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时间,教师们常常为此感到无奈。而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因为多媒体教学具有动态特性,往往只需要一个小电影或者小动画就能将难以理解的、枯燥的生物化学知识生动地体现出来,对于提高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而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3不断更新知识,制作高水平的课件
教师应该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中抽出时间学习如何制作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课件做到图片丰富、内容富有条理性,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是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这一优势,不断更新知识,制作高水平的课件,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每张幻灯片的文字行数不宜超过7~9行;多媒体课件的文字运用合理,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配以多媒体动画,动画不宜过多等。
2.4丰富课件内容,适当链接动画及图片
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插入一些紧扣教学内容的图片,或者将某些难以理解的动态反应过程以动画形式予以展示,可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生物化学作为重要的基础课,与临床联系广泛,在讲课中插入一些图片,如糖尿病足、肝硬化、甲亢、佝偻病、白化病等患者的图片,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也便于枯燥的生化理论知识与临床的相互联系。总之,多媒体教学无疑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应用应该得到推动。但是无论何时,教学主体是学生这个问题不容忽视,应随时了解学生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
作者:何毅 单位: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武”崇尚阳刚,有杀气。力能扛鼎,挽弓三百石,方能称之为“武”。而当武成为一种文化,就必须做到阴阳平衡。所谓“止戈为武”,中华武学文化的精髓在于化干戈为玉帛、点到即止。
“侠”则更多体现了一种独特的价值观。
忠肝义胆,锄强扶弱,都是“侠文化”的典型价值观。西方也有以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为代表的游侠文化,但西方骑士多充满个人英雄主义,而东方侠士要更多地考虑天下苍生。就像郭靖所说,为国为民,才能称得上是侠之大者。
正因为“侠文化”包含了最正义、最无私的价值观,所以在热兵器代替刀枪剑戟成为历史主宰后,武侠文化仍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
武侠文化虽从未过时,但表现载体一直在变换。
第一次载体跃迁来自武侠小说。上个世纪,梁羽生、金庸、古龙、卧龙生等人接力,建立了一个雄奇磅礴的新派武侠体系。这个体系继承了古典小说对武侠的定义,又加入了现代人性解读的成分。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武侠小说成了全球华人的重要文化认同基因。它们犹如一颗颗种子,为后面两次变迁播下了萌芽的希望。
第二次变迁,则是以香港武侠电影为代表的武侠影视文化。影视的出现,让武侠从单纯的文字描述中解脱出来。光影和声音犹如两只翅膀,呼扇出一股强大的香港武侠风,征服了整个80后一代的中国青少年。功夫巨星李连杰是这一时代的典型代表,他的《黄飞鸿》、《方世玉》和《太极张三丰》等电影完美诠释了武侠的内涵,也为他赢得了亿万粉丝的热爱。
进入新世纪,网络游戏横空出世,我们迎来了第三次变迁。
由于网络的强大交互性,玩家有了更强的参与感。蹲在电视前看明星表演的时代已经过去,你可以登场,可以游历天下,可以笑傲江湖,这就是你的江湖!这种似真似幻的体验,比之武侠影视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蜗牛公司历时五年,耗资过亿打造的后现代武侠网游《九阴真经》,正是这样一个武侠文化载体。在这里,你可以化身为大侠郭靖、乔峰,亲身体验他们在江湖中的金戈铁马、悲欢离合。和小说相比,它拥有更为炫目的光影;和影视相比,它拥有更灵活与广阔的江湖。它是现代版本的武侠载体,也是最能触摸到武侠文化内涵的载体。
武侠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党的十提出,要加强文化建设,把中国文化介绍给全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武侠文化将是中国最具吸引力的文化名片。
[关键词]金属有机化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金属有机化学课程是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交叠的一门分支课程,它是在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主要涉及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相关反应。纵观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充满了大量的意外发现。早在1827年,丹麦药剂师Zeise用乙醇和氯铂酸盐反应而首次合成了金属有机铂化合物。之后,科学家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合成了大量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并研究其在催化,材料等领域的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有许多科学家涉猎这方面的研究,自1963年以来,已有20多位科学家获得了金属有机化学方面的诺贝尔化学奖。由此可见,金属有机化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并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这也体现了在高等院校开设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将从开设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作用,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方法与手段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和分析地方高等院校开设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意义。
1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作用
金属有机化学作为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之一,通常是普通高校高年级本科生的选修课程以及无机专业和有机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涉及的基本理论较深,特别是一些理论需要借助无机化学理论来理解,同时也要有机合成功底,因此这就需要学生要正确掌握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有有机化学中的各种合成策略及无机化学中的各种配位场理论,晶体场理论及十八电子规则等。因此,通常高校在制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时将会首先开设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课程,而金属有机化学作为选修课程供有兴趣的同学学习,本科生对金属有机化学课程学习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够掌握基本的金属有机化学理论和相关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即可,这能为他们今后考研打下基础。而对培养研究生而言,特别是对于金属有机合成及金属催化专业研究生,这门课程的开设能够极大地增强该专业研究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利用相关知识解决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金属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主要完成基本的理论讲解,如配位化学,金属配合物的相关性质等,以及不同的反应类型与机理,金属有机化学的物理测量方法及其在有机合成及生物方面的应用,向学生讲授完这些知识后,希望能够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及任务:(1)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和身心素质;(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金属有机化学知识和培养学生运用该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该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3)使学生掌握金属有机化学的实验技术,如无水无氧操作技术等;(4)使学生了解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形成方式,金属配体的配位类型及一般性质;(5)了解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类型及所发生的反应;(6)掌握氧化加成与还原消除反应以及插入反应这些典型的反应类型;(7)掌握均相催化的机理,包括烯烃的异构化、加氢反应、氢甲酰化、偶联反应等反应类型;(8)熟练掌握金属有机化学的相关应用,如烯烃的复分解反应、碳氢键活化及金属有机功能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3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讲述这门课程之前,必须首先选定好一本教材,目前关于这门课程的教材很多,最近出版的是宋礼成院士和王佰全教授编写[1],这也是目前关于金属有机化学教材中最全面的教材。确定教材之后,形成各位教师独有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们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创新和探索,在此,我通过浏览文献、并结合在学习金属有机化学过程中的心得以及地方高校的教学要求,对金属有机化学教学方法做如下总结:
一、以“激发兴趣”、“熟练掌握”、“形成系统”、“灵活运用”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以通俗易懂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生通常喜欢老师给他们讲解关于某个反应类型的反应机理,开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以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归纳性及总结性的反应类型、机理及相关应用。形成系统即在学习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抓紧教材中的一条主线。;灵活运用即能够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相关理论解决金属有机化学问题。
二、强化和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作为交叉学科,金属有机化学涵盖无机化学及有机化学专业两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弄懂了基本理论,这样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理论解决金属有机化学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讲,其基础知识分为两大类: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测量该类化合物在材料,催化剂高分子科学上的应用[2]。
三、注重基本问题及金属有机专业术语的讲述。在学习金属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往往我们会接触到很多新的问题及专业术语。基本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反应机理的讲述,如氧化加成与还原消除机理,亲电与亲核取代反应机理,插入反应机理及复分解反应机理等,这方面的教学,不能强迫学生去记忆,而是提醒学生今后碰到类似的反应能够抓住反应的本质。而对于金属有机专业术语主要可能涉及一些人名反应以及反应机理中描述的专业术语,有时描述金属配体多重键,如卡宾和卡拜等。四、借助现在教学技术为教学手段,启用网络教学模式[3]。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经常会接触到画图和反应图示以及反应机理的描述。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4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担任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师可以是有机化学专业的老师,也可以是无机化学专业的老师,但必须在金属有机方面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当然,教学经验是逐渐积累起来的。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扩大,全国一流的高等学校为地方院校输送了大量金属有机化学专业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这样壮大了地方高校金属有机化学的教学队伍及科研队伍,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总之,地方高校开设金属有机化学这门专业课程,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有机化学及无机化学两门专业课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后,我们也将继续关注、重视和发展这门课程的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宋礼成,王佰全.金属有机化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高伟,伍乔林,罗旭阳.《金属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高教学刊,2016,14:66-67
关键词:大学化学;衔接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178-02
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与中学相比,由于学生学习素养和化学知识体系的较大差异,使得中学和大学化学教学有一个较大的跨度,对于刚接触大学化学的大一新生来讲,很多学生仍然停留在中学化学的教学模式中,仍在沿用中学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应对大学化学的学习,造成学习效率低下而影响教学效果。如何降低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学坡度,使中学化学教学和大学化学教学有机地衔接起来,使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化学的学习,度过大学新生学学化学的难关,是摆在大学化学教学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由于化学学科特点使《无机化学》在化学中一直处于基础和母体地位[1],《无机化学》又是药学专业几门必修化学课中学生最先接触的课程,是联系中学化学和大学化学的桥梁,做好《无机化学》与中学化学的衔接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中学化学与无机化学教学的差异
中学化学教学和大学化学教学属于化学教学体系中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都有各自特定的特点和教学目的。然而,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模式和客观教学特点的影响,两个化学教学阶段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教学衔接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1.教学目标的差异。中学化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大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理论,更要求掌握化学思想与学习化学的方法,培养、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但由于受功利驱动,中学化学教学仍重结论,轻过程;重考试,轻能力培养,造成本该由中学教学完成的培养目标缺失。而升入大学以后,学生需要从为考试学习转变成为应用、为提高能力学习,这样巨大的反差,学生短期内难以适应。
2.教学内容的差异。大学化学教学和中学化学教学存在教学内容脱节和重叠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化学课程内容从身边的化学物质出发,呈现一些事实性的化学知识。其主要特点从内容上来讲,涉及的概念不多,要求较低,注重对概念的宏观理解和运用,但对概念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这样”常以事实叙述的形式呈现[2]。总之,中学化学是属于描述性化学,特点是重记忆,轻理解,少计算。大学化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较大的变化,由直观到抽象;由单一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注重反应机理的介绍,由物质的内部结构了解理化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并强调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无机化学作为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还要重视与后续化学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联系,以及相关化学知识点在临床用药上的应用。
3.教学方法的差异。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两个方面,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虽然我国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二十多年,但是受社会普遍追求高考升学率的影响,各地方中学化学教学依然执行应试教育,教师“满堂灌”地讲解解题技巧,学生“题海战术”训练提高,基本上是为了高考能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不会顾及与大学化学的联系。大学化学教学是以教师为导向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相比于中学化学,《无机化学》知识容量大,课时量少,教师的授课速度比中学提高很多,不仅如此,大学化学课堂更注重知识的扩展与延伸,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多数问题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二、大学化学教学的衔接
教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中学化学教学是大学化学教学的基础,大学化学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深化和发展,是先行与后续的关系[2]。各个阶段的化学教学须有机衔接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二者的衔接非常重要。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有效衔接。中学化学和大学化学教学目标各有侧重点,但总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化学教学,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为社会培养专门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不断上升和积累的过程[4]。中学的化学教学基本是让学生学会考试,离应用相距甚远,这就更要求大学教师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衔接教学,始终贯穿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比如学习渗透压知识,教师就要介绍渗透压原理在临床输液和药物选择性吸收应用;化学动力学学习就要渗透专业课程中药代动力学的知识等。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建立,消除那种基础课程只要能应付考试过关就可以的错误思想。
2.确切理清教学内容,为提高学生化学素养进行有效衔接。教学内容的衔接主要是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培养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使两个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连贯统一,循序渐进[5]。大学化学知识是在中学化学基础上的提高,由于中学教师化学教学仅仅围绕高考内容,不会主动考虑与大学化学内容的衔接,因此,大学教师在进行《无机化学》教学时,应该理清中学教材内容,查缺补漏完善《无机化学》教学所需要的基础化学知识,以便学生能由中学化学顺利过渡到大学化学知识的学习。开课初始阶段,可以先复习中学化学知识,然后指出中学所学的描述性化学的局限性,从而引入新知识,比如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中学研究的是反应产物是什么,反应伴随什么样的反应现象,利用某已知量计算某一成分消耗量或生成量,以及反应的有益用处和危害之处。内容直观易懂,但不涉及反应现象的原因。大学则是研究反应方向、反应速率和反应过程以及反应过程伴随的热量变化。这样就可以由中学化学知识比较顺利地过渡到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学习。学习化学的目的是用现有理论来指导生产实践或者预测未知的领域,显然,中学化学离化学科学还有不小的差距,只有进一步学好《无机化学》,才能获得系统的化学知识,为以后药物临床应用或科研开发打下坚实的化学科学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准确、适度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既体现学科发展成果的先进性,又开阔学生的视野[6],让学生掌握足够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3.合理改善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化学思维能力进行有效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主要是指,根据大学与中学不同的教学目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逐步适应两个阶段不同教学方法的转换,为学生适应大学化学教学提供一个缓冲期。大学教师无法选择学生,只能了解并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合理选择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就比较容易掌握。大学化学毕竟不是特色技能,而是一门高等学科,教师很难也没有时间真正能培养出大多数学生对大学化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上课时,需要强调大学课程的学习不能只凭兴趣而学,学习好计划内的课程是一种责任,学习《无机化学》就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大一新生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不够擅长,面对完全不同于中学化学的《无机化学》,往往有畏难情绪影响学习。针对学生的特点,大学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7]。在教学过程中,多结合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环境、营养、食品和化妆品等的问题和与专业关联的化学问题,采用“提出问题、学习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要灌输学生辩证性思维,存在既有其合理性的一面,比如,中学化学中反应完全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印象深刻,但《无机化学》强调的是反应的可逆性,除了爆炸和核反应之外,其他反应几乎都具有可逆性。通过多角度、多视野的例子冲击,达到提高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教学是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再好的教学方法都需要有合适学习方法的配合,而大学教育的本质也正是在学校完成个人学习方法的积累。但是,大一新生在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往往有懈怠和依赖教师的思想,因此,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自学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基本不同类型的课后学习参考书目,并要求学生紧跟教学进度完成参考教材的阅读和习题册的作业,个别相对容易章节安排学生自学内容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在课时量减少,社会需要多元化人才的大背景下,大学化学和中学化学的教学衔接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这就更需要教师开拓思维,积极借鉴前人的教学改革成果,并发挥本身优势,大胆尝试改革化学教学,培养出更多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璐,牛丽红,刘淑红.药学专业化学课程结构的相关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64-65.
[2]刘林,朱斌.试论高师院校与中学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J].时代教育,2016,(1):3-5.
[3]阳洁.谈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衔接[J].教学方法,2015,(11):25.
[4]吕成云.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大学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衔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11.
[5]曹琼方.中学与大学有效衔接的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5.
关键词:基于问题学习;生物化学教学;PBL教学法
所谓的“基于问题学习”模式也就是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应用该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水平。在高职院校生物教学中,生物化学知识是医药学生所必需的素质,但是受到生物化学学科的限制,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点是很难把握的,应用“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一、“基于问题学习”理念在高职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应用PBL教学模式,我们要就生物化学工程的应用特点展开分析。该课程的教学主要集中于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模块和生物体的分子结构及其应用功能模块,这是医药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随着生物科学界知识体系的健全,生物化学知识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生物化学知识体系也愈加复杂,这加大了日常教学的难度。为了满足高职现阶段教学的需要,展开“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我们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小组,以此提升该专业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现阶段生物化学教学的需要。
在生物化学教学模式中,运用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将基础医药知识学习与学习临床医学课程相结合,并针对相关发病机制问题、疾病防治问题等展开分析。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生物化学的教学要把握好不同基础课程教学及其临床学科教学的协调,就要积极做好基础理论课程及其临床应用技能的教学工作。教师需要结合具体课程的临床实践知识,运用以疾病问题探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这需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在该环节中,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教学角色,组成以导师引导、学生探索为主的知识探讨小组,就教学过程中的某一病例进行诊断、剖析,提出疾病问题,引导学生做好假设,确保论证环节的正常进行。对上述教学环节的协调,可以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医学病例解决技巧,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高职生物化学课堂PBL教学模式的完善
高职生物化学课堂上,教师在应用PBL教学模式时,积极做好相关的课程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开展教学,提升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在该课程各个章节的学习中,进行基础课程与临床技能实践课程的交叉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生物化学知识。在每一具体章节结束教学时,教师需要遵循PBL教学法的基本应用原则,实现与学生的积极讨论,对整篇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1.PBL教学模式要讲究病例设计与问题设计模块的规范性、真实性
在高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抓好病例设计环节是保证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环节。这需要做好准备,确保病例设计环节的内容与生物化学具体知识的结合,应该保证在病例设计环节中提供明确的线索。在临床问题探讨过程中,教师也要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基础教学方法的优化,保证生物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设计病例时,教师要进行生物化学专业知识的串联,这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具备丰富的临床应用知识及病例设计经验。
应用此教学模式,仅仅进行高质量的病例设计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做好生物化学相关难题的设计工作,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要根据生物化学相关章节的知识,展开重点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做好相关的问题反馈工作,从而有利于串联该课程不同章节的知识,让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加牢固。
2.利用好课上时间、空余时间,提升学生应用生物化学知识的能力
应用PBL教学模式,教师要提前将病例资料及其要研究的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针对进行具体问题,组成讨论小组,进而在较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各个小组要选出一个组长,配合导师进行问题解决方向的探讨。课上,教师要就病例资料展开简单的介绍,并且要让学生代表进行病例问题的分析,要针对课前提出的问题展开分析。在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之后,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且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点。此外,教师需要就一些应用难题进行讲解,协调好与学生的关系,融洽课堂气氛,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后总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病例问题的总结,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地进行反思,巩固专业知识。
三、结语
运用PBL教学模式,教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进行生物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朱裕生,袁光建,任云青.高职高专教育“案例教学”应用探索[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
关键词:无机化学 实验教学 实验改进
无机化学实验是培养化学、化工、材料、生物、环境等各类专业大学生最基本操作及知识的一门重要学科,但是现有各类无机化学实验教材都是一直沿用经典实验方法,很久未进行改进及优化,致使实验方法成旧、数据不准确,造成实验结果与理论偏差过大;在国家对教育投入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开展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准确性,本人借鉴成都理工大学(省级)基础化学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的平台,对无机化学个别经典实验进行改进及优化,经过反复试验,使实验结果与理论数据基本达到一直。
一、实验装置及方法的改进
1. H2O2分解热的测定
H2O2分解热的测定在传统经典实验中[1][2],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造成实验结果与理论偏差过大。
1.1系统的反应器密闭性能差,导致系统与
环境之间的热交换无法避免;
1.2实验采用手动摇晃反应器,使反应介质不均,化学反应不完全;
1.3用秒表计时,温度计读数,导致延时误差,实验数据难以准确。
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经过多次试验,对H2O2分解热的测定实验装置进行如下改进:
1.4将原实验中的反应器所用普通保温杯,改为纳米材料内胆的真空绝热保温杯,使其系统隔热系统良好;
1.5将原实验中采用手动摇晃反应,改为电动搅拌,使介质反应完全;
1.6将原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改为热电偶,连接于温差仪上,温差仪再与自动定时器相连,设置好间隔时间,按下“测量/保持”键,仪器自动跟踪记录。完成实验半自动化;
数据系统处理:可通过编程与计算机连接,即可完成实验全自动化。
2.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硫酸亚铁铵制备的传统经典方法[1][2][3][4][5][6][7]是经过蒸发,浓缩,冷却来得到晶体,既耗时长,Fe2+又易氧化,影响硫酸亚铁铵产率及等级。此次改进利用复盐的溶解度比组成它的简单盐溶解度小的特点,而硫酸亚铁铵又不溶于乙醇及水与乙醇可任意比互溶的特征,通过常压过滤于乙醇中,即刻可得浅蓝绿色硫酸亚铁铵单斜结晶,省去经典方法中的蒸发、浓缩,冷却步骤,同时既有利于防止Fe2+被氧化,提高了硫酸亚铁铵的产率及等级,又缩短实验时间1小时左右;因实验中所用乙醇还可回收经重蒸馏重复使用,还大大降低实验成本。
实验内容
1.2.1 FeSO4的制备[1][2][3][4][5][6][7](略)
1.2.2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根据制得FeSO4的量,计算并称出所需(NH4)2SO4的用量,并将其加入到制得的FeSO4溶液中,同时在水浴中加入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将制得的FeSO4与(NH4)2SO4的混合液趁热常压过滤与盛有50ml无水乙醇的100ml烧杯中,观察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析出,待晶体完全析出后,将上层乙醇清液倾出并回收,烧杯中晶体用少量乙醇清液清洗至布氏漏斗中,进行减压过滤,即得浅蓝绿色硫酸亚铁铵晶体,用电吹风低温吹干称重计算产率。
二、实验数据对比
1. H2O2分解热的测定实验数据(表1,表2,表3)
表1 改进前实验相关数据
表2 改进后实验相关数据
表3 实验改进前后结果比较
2.2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数据(表4,表5)
表4 改进前实验数据
表5 改进后实验数据
三、结论
由实验数据表1,2,3,4不难看出,改进后的实验方法简单、省时、接近理论数据,减小了误差。
参考文献
[ 1 ] 近代基础化学实验;梁渠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9(12-15, 76-77)
[ 2 ]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5(113-116, 234-235)
[ 3 ]现代化学基础实验(第三版;张勇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10.8(202-204)
[ 4 ]无机化学实验(第二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6
[ 5 ]普通无机化学实验(第二版);陈秉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07-01
[ 6 ]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中山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5.1
关键词:演示实验 问题 优化
演示实验是有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基础环节。根据当前新课标的要求,演示实验的价值为取向指导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然后根据实际的教学资源,对演示过程、手段、效果等各个维度进行积极的优化创新,以使得演示实验教学的最佳功效得以实现。
一、演示实验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实验器材不足
实验室里并不是所有的演示实验所需设备都能够配齐,有的演示实验设备只有一套,究其原因,主要是办学经费紧张,学校为了节约资金,在订购实验器材的时候就只征订了一套,这样就造成了实验器材不足,例如有时某一节课会出现两个班的物理课重合,这时由于实验器材的限制,导致只能有一个班级可以使用演示器材进行上课,而另一个班级的任课教师只好不用。另外,有的实验器材由于使用时间太久,次数过多,部分仪器或部件出现损坏,而实验室里由于条件所限,又没有必要的备用部分来加以替换。现在普通高中的物理实验员一般都是由任课教师兼职担任,而任课教师由于平时的工作压力和任务,一般没有多少时间能到实验室对仪器进行检查,对于一些工作原理较为复杂的演示实验仪器,实验员没有必要的维修设备,很多情况下也没有所必须的维修技能,因此导致有的演示实验仪器出现损坏后就只好放置在实验室里,导致演示实验不能开展。
2、照书演示分析而忽略实践
当前高中教育把追求升学率放置在了首要的位置,为了有个好的升学率,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一个比较高的分数,限于条件,教师普遍参照书上的实验插图进行解释和说明,对于书上的演示实验,一些物理教师采取将其画到黑板上,以黑板上的实验图像代替真实演示实验的直观教学法,他们认为这样做能节省做演示实验的时间,可以着重讲解注意事项和原理,继而提高上课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能避免演示实验仪器导致的分心问题。
3、演示过程简单
教师在上课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多数人都是匆匆了事,一般情况下都是以教师自己在讲台上做、学生在讲台下观看的形式,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单一,究其原因,很多情况下是由于教师没有把演示实验的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环节来抓,纯粹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是在讲完一个知识点(例如某个公式或者定理)之后,然后通过演示实验来验证一下所讲授知识的结论。每次做演示实验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指导思想,纯粹是为了做演示实验而做实验。
在课上演示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缺乏和学生的互动,更多的时候教师是把自己置于一个讲解员和演示者的角色。演示实验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过程,而且演示实验开始之前,很多教师并没有明确向学生们提出观察的要点和需要思考或注意的问题,当演示实验开始的时候,学生们很大程度上就好像在看表演或变魔术演出,当演示实验做完了,“戏”也就结束了,纯粹就是看一个热闹。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把所有的实验过程都自己包办,学生在下面机械的听讲、观察,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更不要说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了。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很难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而且实践动手能力偏低,其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得不到训练和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会大打折扣,教师的教学效果反而也不会很理想,最终影响的其实还是物理教师本身的教学质量。
二、高中物理如何进行演示实验的教学优化
演示实验作为高中物理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如果能够合理利用,使其取得理想的效果,则对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素质提高,都有着巨大的提升作用。所以在当前的实际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大力提倡多做演示实验,有时还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大胆的对课本里的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使其更好的适应自己的物理教学工作。
1、充分运用演示实验教学,解决实验教学资源匮乏
演示实验的教学需要数量众多的教学仪器,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里配备的实验仪器也是越来越好,越来越现代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很多的演示实验现在在网络上都有了多媒体视频。在现在的物理教学当中,即使实验室里没有演示实验所需的器材,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到相关的视频录像和模拟动画,并通过教室里的多媒体投影播放给学生观看,从而省略了自己的动手演示。
2、引导和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教学
在演示实验进行的过程当中,可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验内容,如果有的同学看不清楚,例如后排的同学,长此以往,就会使得学生得不到锻炼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不能培养学生正确认真的科学态度,无法提高学生动手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应尽量吸引学生仔细观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逐步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原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与点拨下,化身于上几个世纪的科学家,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验,经过自己的独立探究和思考,从而总结出所要掌握的物理规律。通过这样的变化,可以使得学生在演示实验进行的时候,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会把有关的知识掌握的更为牢靠,同时也会使得自己学会科学的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有关高中物理演示教学问题如何优化及未来展望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过程中,操作和示范的主要任务由教师承担。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每天都有很多功课要学习,学习任务和压力较大,很难有太多时间能参与演示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创新。因此,从另一方面给我们物理教师提示:如果想要学生们也能参与进演示实验的开展,有时必须要提前通知他们抽时间做好仪器或设备的准备工作,这对他们的作业时间势必要造成冲击,进而影响到学习时间的分配,甚至其它学科的学习成绩,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规划和统筹能力,能够安排合理学习时间,提高主动探索能力。另外,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如何,有时不限于教师自身采取的教学策略,还与演示实验的合理准确性和学生学习状态密切相关。但只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肯钻研,在演示实验的教学上肯下功夫,则演示实验的教学肯定会对教师的教学带来质的变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 情境设计 无机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9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与发展给教育心理学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向传统的教学和课程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引发了人们对学习与教育的新一轮思考,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而,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指导思想时应重点考虑如何进行合理的教学情境设计,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教学经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无机化学教学情境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合理设计。
1 由故事来设计教学情境
课堂上教师如果一味照着课本一个接一个地讲解知识点,学生往往会渐渐疲倦,注意力开始涣散。教师设计教学情境时可以在知识点的衔接过程中加入故事来过渡,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故事的内容和情节要依据教材下一个出现的知识点来设置,不能天马行空。 虽然素材的选择已经超越了教材,但不能让学生甩开教材,而是让学生从教材出发,超越教材的局限,最后再回归教材,感悟与反思所学。例如,在学到元素周期表时虽然同学们中学就学过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给众多的元素分了家,那他是怎么完成这一伟大发现的呢?就可以给学生们讲门捷列夫与扑克牌的故事,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会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教师在讲故事时情节要生动,要比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故事当中去,要有激情,要绘声绘色,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入到 所预期的教学情境中。
2 由实验现象设计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可以通过实验教学中学生亲自操作,直观获得的一些实验现象来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化学理论知识。例如在讲到分子结构中相似相溶的知识点时,如果仅一句带过学生会觉得很枯燥,没什么深刻印象。但根据同学们在氧化还原的实验中,常用氯仿或四氯化碳层颜色的变化来检验是否有碘单质,进而判断所操作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来作为教学情境,让同学们解释其中的原因,就会使教学内容生动很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很多同学对于该问题第一个回答就是:萃取!那老师进一步问学生萃取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碘单质易溶于氯仿或四氯化碳有机溶剂。在学生的相互探讨后可总结萃取的原理为:首先萃取的溶剂与原溶剂(水)不混溶;其次碘单质要在萃取的溶剂中比原溶剂(水)中的溶解度要大;最后碘单质溶于溶剂的颜色要便于观察才能给出判断。而碘单质易溶于氯仿或四氯化碳有机溶剂是因为碘是非极性分子,可与氯仿或四氯化碳非极性溶剂相似相溶。那么新的问题又被提出:氯仿是非极性溶剂,那它是非极性分子吗?可让同学们就此问题再次探讨,最后一起总结得出结论:首先根据氯仿分子的空间构型判断其应为极性分子,其次由于其极性很弱归为非极性溶剂。那么由这个实验创设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不仅对相似相溶的知识点理解深刻,同时还温习了分子结构的知识点,清楚了萃取的原理,并且了解到不能仅凭分子的极性来划分溶剂的极性与否,要注重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
3 通过对练习题的探讨来创设教学情境
习题的练习和讲解是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通过习题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对于知识点的应用拓展很有帮助。例如有道习题“计算在100g水中加入9.9克甘油后体系的凝固点是多少?”,可先让学生进行解答,答案是凝固点降至271K,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北方寒冷的冬天为了防止水箱被冻住,可以加入什么? 学生会毫不犹豫的说出甘油,最后老师可进一步拓展期思路,总结为:在水中加入难挥发性非电解质溶液会导致其凝固点降低,达到防冻的效果。通过筛选一些典型题目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独立地解决问题,然后在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下通过分析讨论和归纳总结,使得枯燥无味的练习题生动起来,既拓展了知识的应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 从知识的应用出发来创设教学情境
马克思说,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中国古人做学问,也讲究学以致用。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可从知识的应用出发来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溶度积规则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讲工业废水中Zn、Ni和Cd等多种重金属离子如何去除,一般的方法主要是沉淀法,在废水处理中经常用氢氧化物来沉淀各种重金属。然后向同学们讲解什么是溶度积规则,并通过例题来进一步说明怎样应用溶度积规则来解决废水治理。把知识的应用与理论要点生动结合,既能激发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去学习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注意到学以致用,获得比较全面的知识。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和氛围对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非常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创设和优化教学情境,能促使学生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自觉地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然而教学情境的设计不是单一的,其方式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和丰富多彩的。因而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好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而提高无机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柴慧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科技资讯,2010,(33):219-221.
[2]赵仲霞.建构主义理论与化学教育实践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6):33-34.
作者简介:贺丽敏,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陈菲,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