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范文

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第1篇: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现代城市 景观设计 生态美学原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徜徉在纯净的大自然的怀抱中的向往成为现代都市人的审美理想。应该说任何城市都有景观,但不是说任何景观设计都是符合生态美学的原则。一个具有生态美的城市景观并非就是自然美,而是代表的人与城市景观的和谐。适宜人居住的建筑、宽阔平坦街道以及公共设施相映成趣,整体感与多元化相得益彰的城市轮廓线的美。近一个世纪来,随着城市美学、建筑景观科学的发展成熟,城市景观设计大体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如图1所示。

一、城市景观设计和谐化的生态美学原则

现代城市景观大多是人为设计建造而成的,在建筑物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规划,大部分不会顾及到原有的自然地貌,现代城市较多地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钢筋混凝土成了城市的特有标志。目前,很多设计师开始追求自然的生态美,走绿色、低碳、生态的景观之路。

自然与城市的环境都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财富,城市为自然增添了浓烈的历史人文底蕴,而自然则为城市增添了许多感性与诗意,自然与城市环境如同两面价值之镜互相映衬对方之意义并反衬己身之内涵,最终有助于人类自身的和谐发展。城市景观价值的集中体现就是景观的宜人性,即比较适于人类的生存,包括走向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可用空间拥挤度、景色优美度、环境整洁度和景观通达度等。生态美学已发展成为引领国内外设计领域的主流思想,当今设计师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促使人们采用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来解决环境危机。可持续设计需要在不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具备良好的使用功能。

设计的建筑物能与自然的背景相和谐,使得建筑美能够基于房屋与自然的和谐,比如芬兰的设计师阿尔托的设计方向——外部空间是内部空间的延续。自然再现的理念在阿尔托的设计中反复出现。在生态这一概念出现之前,阿尔托就早已在他的建筑设计中体现出了生态建筑的理念。现代城市景观的设计就是要回归自然,只有将自然重新拉回城市,只有在城市建设中善待自然,才能将整座城市打造成山水园林城市,我们才能言及自然与城市环境的和谐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和谐。

二、城市景观文化传承性的生态美学原则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今天的城市时刻经历着来自全球的互动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的精神文化比城市的地理位置更加重要。芒福德曾说:“最初,城市是神灵的家园,而最后城市本身变成了改造人类、提高人类的主要场所,人性在这里得以充分的发挥,进入城市的是一连串神灵,经过长时间间隔后,从城市走出来的是多对面目一新的男男女女,他们能够超越其神灵的局限,这是人类最初形成城市时始所未预料到的。”[1]从这句话中可见城市的文化性对城市发展影响很大,所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考虑传承城市文化。长期以来,在美学研究中,存在着一种过于强调人的主体性,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自然如何在人的作用下成为人的自然,成为人本质力量的体现,而忽视自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生态美学强调不仅人,自然也有其自身的价值;强调不仅要从人,也要从生态、宇宙自然的意义上去看待审美方面的问题,这对破除对美的僵化理解、将美学研究带入一个新的境界是有积极意义的。

生态功能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如果能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景观进行很好的交流,就可以赋予景观设计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城市景观设计,它不能等同于一般公园的设计,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获得重返大自然的美好享受,感受城市文化的浓厚底蕴。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注重文化性的考虑。在这方面,日本做得比较好,枯山水艺术在日本的景观设计中应用得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丰富,日本的景观设计更注重大和民族精神,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三、城市景观的自然延伸原则

马斯洛说:“不仅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的一部分,而且人必须至少和自然有最低限度的同型性(和自然相似)才能在自然中生长……在人和超越他的实在之间并没有绝对的裂缝。”[2] 美学问题,从根本上说,不是一个自然生态环境如何保护宇宙自然中的生命、如何拥有生存权利的问题,而是人如何更好地生存于他所生活的世界上,与世界和谐共存的问题,也是人如何在他所生活的世界上实现自身价值和意义的问题。

建筑物或建筑群体与自然景观进行协调对比,是城市的形式重复大自然的主题。莱特的流水别墅的空间处理可堪称是典范,室内空间自由延伸,室内外空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建筑是自然的延伸。世界著名的建筑师伊东丰雄的建筑追求自然,新加坡的嘉茂园灵感来源一颗树,形态布局模拟树的分支,它的外形和内部空间有利于生态平衡,体现自然的延伸。

四、生态美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生态美学是以生态学整体论方法为基础,以生态伦理学的自然价值和权利学说为依据,通过体验、感受、领悟,可以发现大自然对人的唯美意义,更为有意义的是,也可以发现大自然结构内部物种多样性造就的和谐完美的大自然图景。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是传统园林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是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产物。将生态设计观念引入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梦想,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自然地融合,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并在此过程中进行自然的开发和设计。

进行城市总体艺术布局和城市景观的创作工作,就是要掌握和运用艺术创作的美学规律,将各种物质材料通过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积极发挥创作技巧,创造出符合形式美特征的外部形象,以反映和表现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进步的生活理想与审美理想的思想内容。总之,现代城市的景观设计不是单纯的自然或生态现象,它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城市景观的设计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是极其重要的。整个城市的景观设计是一个城市的外在表现。景观设计的生态美顺应时展的潮流,是城市化发展新观念的展现。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应该是城市文化创造与传承的统一,城市景观的设计既应有所创新,更应包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所以城市景观设计必须和旧城保护、城市更新相互协调、相互依存。城市景观满足了人们观赏的审美情趣,也增加对景观的亲切感、认同感和文化感,呈现出城市景观和人类和谐发展的完美状态。

注释

[1]芒福德著;倪文彦.宋俊岭译.城市发展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马斯洛著.李文湉译.存在心理学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参考文献

[1]盖湘涛城市景观美学[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1)

[2]L.芒福德著;倪文彦.宋俊岭译.城市发展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3]王长俊景观美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4]马斯洛著.李文湉译.存在心理学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第2篇: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景观功能;原则

城市水景观主要是视觉水域及与其连接的植被、岛屿及建筑等构成的水域景象。水景观是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也是水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关键环节。要想实现科学合理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必须对现阶段我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制定出科学的方法优化与改善。

一、我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很多城市对水域自然景观的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很多滨水区的自然要素更是受到人为因素的强烈干扰,破坏现象可谓越来越严重。

1、掠夺化侵蚀。过度开发的城市建设使得水滨绿地占据的空间受到严重压迫,许许多多的自然水滨环境被人工铺装环境所取代,这无疑严重破坏了水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同时,人为侵蚀造成城市水土的严重流失,从而加剧了城市身边态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问题。掠夺化侵蚀造成的严重后果主要有河流湖泊、水库工程的淤塞,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生态失衡以及地质灾害频发。

2、景观功能单一。以往的城市雨水排放规模较小,水资源能够得到很好的循环利用。然而现在的城市水泥地面与屋面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使得雨水径流系数不断增大,加上 雨水汇流与流程的周期很短,从而导致城市排水流量急剧增大。所以,城市每年遭逢特大暴雨之后,就会产生严重的积水现象。同时,硬质路面与屋面的不断建设,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城市水体面源污染。城市建设中为了提高人造景观效果与水库泄洪能力,强行拉直河道,从而导致河道景观过于呆板,并且很多自然景观的土壤截污功能也逐渐弱化。

3、过度硬化问题。虚假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建设数目不断增多,城市附近河流湖泊逐渐被固定的建筑取代。很多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兴起,不但减少了绿地面积,还是水环境遭到进一步恶化,甚至生物多样性也在此过程中迅速减少。而在城市内部建设过程中,由于植被与绿地面积的缩减,以及自然环境与居民需求之间矛盾的恶化,政府又不得不被迫将旧建筑拆除进行绿地建设。

4、水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城市硬质地面的增加,降落的雨水难以渗透到地下土层中,只能通过城市排水管道进入地表水源系统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地下水循环,对雨水利用也造成严重影响。此外,很多城区河道周围都采用堤岸加固的方法,这使得河岸植被与河道的水汽循环减弱,造成很多植物生存空间消失,从而使水环境污染现象更加严重。

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所需把握的原则与方法

(一)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所需把握的原则

首先,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应当坚持生态设计的原则。随着景观生态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将景观艺术性的传统观念过渡到景观生态价值观念,生态设计思想也由此产生。对城市水景观进行生态设计,能够有效减少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现象,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应当坚持水资源创造性保护原则。对水景观的创造性保护主要是指对地域内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充分尊重城市水环境中物种多样性。在设计时要充分保证水与影响的有效循环,进一步降低资源剥夺,全面维持动物栖息地与植物生存环境的质量,从而在根本上提高生态系统健康与人居环境质量。再者,还要坚持重视人本理念的亲水原则。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利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建设水景观工程,并进一步减少污染问题的发生,提高生态环境的总体质量。最后,应当充分坚持功能对尺度的决定原则。城市水景观不仅是为本地居民提供服务,更是为外来游客与其他迁移人口共同使用与欣赏的。因此,在进行水生态文明中水景观的设计时,要始终坚持超常规与超大尺度的原则,并充分重视自然空间与设计理念的有机结合。在如此广阔的空间中进行设计,自然要令尺度空间设计比局部空间的设计优先进行。与此同时,水景观设计时还要对传统的城市文化精神与园林风格进行保存,可以在整体上采纳传统的园林格调与布局规划,从而实现对文化的传承。在城市水生态景观设计时,尽量提取城市人文精神中的精华部分进行现代化设计,做到现代化水景观设计与建设时,时刻透露出城市历史的气息与文化的价值与内涵。

(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所需把握的方法

1、合理布局滨水空间。城市中较为开敞的地带就是滨水区域,对滨水空间进行合理布局,首先要对视觉通透性进行保障,全面利用城市滨水地带的空气环流效应。同时,合理降低滨水地带各种建筑物的分布密度,尽可能使城市内部空间与滨水空间达到一种通透和谐的地步。设计者可以对自然地形优势进行深入挖掘,科学引导水陆风,以此实现城市通风自然的目的。同时,还要对河流沿岸的湿地与溪流进行保护,充分开放植物群落于水面资源,最后构建出一个郊野连接城区的带状空间,从而充分利用这个空间将凉风与自然空气引入市区,以滨水空间的合理布局改善城市整体的大气环境。

2、硬质规划与改造。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显著标志就是原有的自然植被逐渐被建筑与水泥路面所取代,这改变了土壤含水层与土地植被景观之间的水分渗透性,不利于城市的水循环。传统的广场硬质路面与城市道路的设计主要追求其美观与耐久性,所以在铺装结构中广泛使用一些透水性能一般的材料。但是这种材料具有一定的生态缺陷 ,并且产生的生态效益也不高 。因此要使用透水性能良好的材料,以此来实现硬质路面与建筑的规划改造。和一般材料相比,透水材料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能够发挥城市水体与绿化建设的综合生态效益,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方法。

3、软质改造与设计。一方面,设计者要进行生态驳岸设计。生态驳岸不仅具有良好的渗透功能,还有存进生物过程与水文过程的功能。另一方面,要大力建设人工湿地系统。人工湿地系统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且出水水质好、成本较低以及抗冲击能力较强等优点。该系统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同时还有效节约了资源。人工湿地系统是水生生物与人类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

结语:

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首先对城市水景观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采取正确措施,对水生态景观进行正确的建设与发展。此外,除了以上三种方法外,还可以对城市水景观资源进行深入调查,合理开展水景观建设工程,并且借助城市水资源的独特优势,借水造景,从而全面推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詹卫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景观建设应把握的原则和方法[J].中国水利,2013(15)

[2] 朱洪,孙伟丽,王子金等.德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初探[J].山东水利,2013(6)

[3] 游洋.我省四个市列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J].江苏水利 ,2013(8)

第3篇: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声观景 声生态 景观生态

0、引言

声景观设计是通过分析声景观特性以及对其判释、综合和评价,提出声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其目的是使声景观内部社会活动以及声景观生态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化。根据区域声生态良性循环和环境声学质量要求,设计出与区域声景观协调和相容的社会活动布局和生活居住的环境结构,提出声生态系统管理途径与措施。

由于城镇化的迅速发展,这里提出的声景观设计更趋向于景观生态学之欧洲学派的主要侧重于人类占优势的景观设计。即这里所说的声景观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城镇。

1、声景观设计的原则

“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姿态和文化的纽带。参照西蒙兹和斯图亚特.考恩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以为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生态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声景观设计即声生态设计就是其中的一种,声景观即声生态景观是景观生态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研究声景观的学者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声景观设计的原则,但其实,仔细分析之后,发现它们无不包含在景观生态规划所遵守的区域原则、生态原则、发展原则、建设原则、优化原则、持续原则、经济原则七项基本原则之中。

区域原则:根据2008年10月1日起执行的《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国将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了五大类:一类是指康复疗养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二类是指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三类是指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四类是指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五类是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声景观设计必须遵守国家的声环境质量标准,就必须要遵守区域原则!这是从遵守国家规定的层面上来说的。而就声景观的理论要求而言[?],要遵从个性化与共性化的协调与平衡,也必须要坚持区域原则,进行必要的功能区划分。减少功能区声音的互扰,是声景观设计必然的首要选择。

生态原则:通过中外学者对国内外的人们对声景喜好程度的调查证实,人们对自然声的喜好程度要高于人工声。无论是在喧闹的商业区或是较为安静的居民居住区,还是在休闲的城市公园或是繁忙的集市贸易区,只要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少一些水泥地,多一些泥土地,少一些坡洼地的平整,多一些自然的沟渠流水与山坡林木,少一些移动盆栽,多一些实地种植,少一些人为景观,多一些自然景观等等,都是生态原则的必然。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见到更多的树林花草、山坡流水,也才能见到更多的鸟儿、昆虫等等这些有生气的自然生物,也才能听到现代人潜意识里非常渴求听到的自然的潺潺的流水声,婉转动听的鸟鸣声,空灵祥和的昆虫叫声或蛙声,以及微风吹过树木花草的沁人心脾的沙沙声。眼见勃勃自然美景,耳听声声自然美音,这是声景观设计的自然生态追求。

发展原则:声景观设计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具有很强烈的时代性。随着城镇范围的不断扩大,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声景观的评价要求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因此,发展原则,是声景观设计的又一原则。一个区域的声景观的发展变化,可以用林芙美子(HayashiFumiko)在1999年提出的【声景观图(soundgraphy)]来进行描述。2008年7月30日中国环境保护部批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同时决定于2008年10月1日废止1982年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就是声景观设计发展原则的非常重要的具体体现。因为声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提出声生态系统管理途径与措施,新的《声环境质量标准》就是这样一种管理措施。同时,基于后面提到的优化原则与经济原则,在声景观设计中,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坚持发展的原则,为今后声景观的建设预设发展方案,以待将来进一步的完美与提高。

第4篇: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范文

一、基于生态理论的旅游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

融合旅游景观生态设计理论、生态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是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景观设计的原理,所以在旅游景观设计应用生态理论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首先是自然优先原则,维护自然自身的景观特征是生态理论的重要原则之一,所以在旅游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其自然原有的景观面貌保留下来,例如古文化遗址、森林等。在合理开发的基础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其次是生态持续原则,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通常在旅游景观设计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该原则,为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防止损坏旅游景观内的生态系统,保证旅游景观的稳定性,再生性;最后还要遵循综合效益原则,在选择旅游景观的材料等方面,应当对旅游景观的经济效益、综合生态效益等进行充分的考虑。减少对景观的改变产生的负作用。从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旅游景区的生态稳定。

二、生态思想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选择材料方面的应用

不同的旅游景区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特点,于是在材料方面应用生态理念也逐渐形成了具有个性化的特征,从而在使用建造技术、景观材料、人造景观建筑等方面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并根据这些不同的影响形成旅游景区的地域特点。于是在利用当地的材料、适应地理环境的时候,能够对旅游景观的地域特色的要求实现满足,保证材料使用的合理性。而在建设旅游景观的时候通常是需要大量的。大规模的使用材料,为了保证旅游景观建设时可以节约自然资源、降低旅游景观建设成本,应当对地方的自然资源进行使用,减少使用其他地区的资源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使用本地材料也是节约经济成本的重要手段。如使用当地的廉价材料石材、土等,耐压性是石材的重要特征,在旅游景观设计时将其设计景观中,与生态理念向符合,有利于提高旅游景观的稳定性。

2.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生物栖息地、生物系统、人类生存的自然界等自然环境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生态理念在大自然的整体性中则充分的体现。旅游景区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生态系统,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中对旅游景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而利用有力的景区资源进行旅游景观设计,则设计的景观环境将适应景区的自然因素。另外依照人文特征、当地情况,对旅游景区的整体空间系统进行构建,从而满足旅游景观设计的功能方面的需求,以此来建立整体性的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同时为了应用生态思想,还需要在景观设计中将地域特色文化展现出来,传承当地的文化,发展生态理念。

三、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景观设计的方法

1.尊重生物多样性

首先在植物景观设计时应当合理搭配。由于植物的种类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且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更多的阳光等特点,于是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景观设计在植物设计上要依照其生长特性,选择互相补充的植物进行搭配,减少多种植物在生长中的竞争。同时在搭配的时候也要注重视觉美感效果。例如将低矮的灌木与高大的乔木设计在一起,形成一组和谐的植物景观,减少它们在生长的过程中进行的直接的空间竞争。同时也可以给游客们一种高矮相间的视觉效果。其次在选择植物选用方面要选用一些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依照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种类的树木间的生态效益也存在差异性,例如大叶黄杨、刺槐、国槐、柏树等树木可以对有毒气体进行吸收,在旅游景观中使用这些树木可以提高空气的质量。或者将耐水性较强的柳树等种植在湿地,将耐干旱的仙人掌等种植在旱地等,从而发挥其生态效益,维护旅游景观的生态平衡。最后在搭配植物的时候可以模拟自然群落,针对旅游景观的环境特征,选择合理的植物种类,从而形成新的自然植物群落,使其能够平衡稳定的发展,各个植物景观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存在,保证景观系统结构的功能健全,另外减少人为管理植物景观的经济成本。

2.遵守自然和谐发展

首先在旅游景观设计中应当保证生态优先,在旅游景观设计时要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进行遵守,对原有的自然景观的结构格局进行保持,减少对原有景观格局的改动,降低干扰,保证旅游景观的生态系统和整体环境的和谐共生。而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主体,就应当发挥人类的职能引导自然发挥其力量,为人们提供利用和服务,并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例如人们在吸收氧气之后就会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可以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一定的氧气为人们所利用。通常情况下一些有毒气体可以通过相应的化学反应、物理反应进行恢复,维持生态的稳定,所以在景观设计中要充分结合自然的功能,合理的设计旅游景观。其次对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等功能进行合理的利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的限制,有很多系统结构不能够深入的了解,这时在景观设计时就需要尊重这些景观的系统结构,主要是由于这些景观在无序到有序的周期演变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组织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净化能力、自我修复能力,自然生态的这种能力使我们可以欣赏到蓝天白云等自然景观,所以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景观设计要利用其功能,使当地的生态系统可以自我修复、自我调节。从而有效的维护生态平衡。最后在旅游景观设计时要将自然景区的自然演进过程显露出来,让游客们可以通过自然景观感受到自然,例如通过观看树叶的摇摆可以感受到风在大自然中的存在,在树叶由绿变黄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四季的更替等等,以此来真切的感受自然生态。

3.遵循可持续发展

首先对自然景观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在设计旅游景观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特点,在基于旅游景区植被、河流、地貌等生态框架之上,对自然景观进行适当的修复,保证其整体性。而在人工景观建造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当地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尽可能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生态要素。其次要对旅游景区的传统文化进行发扬,每个地区都有着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特征,在设计旅游景观的时候,需要找出旅游资源中的历史文脉,总而将其设计成为可视化的符号,并在旅游景观设计中引入,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设计元素,创造当地鲜明的历史文化景观环境,另外还可以设计具有生态理念标志性景观。

四、总结

第5篇: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 高校景观设计;新思想新设计

一、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第一步就是要对景观定位。要充分了解校园空间的主要服务人群,从而决定如何设置相应的绿化空间。校园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学生和教职员工,景观设计时我们第一个要考虑就是学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在做景观的设计时,要满足他们各自的需要,以人为本。

校园的植物选择植物的选择要采用常绿和落叶相结合,要四季有景可观且有季相变化。春季观赏的植物有玉兰、碧桃、春鹃、樱花等;夏季观赏的植物有栾树、紫薇、睡莲等;秋季观赏的植物有银杏、栾树、五角枫等;冬季观赏的植物有腊梅、等。

硬质景观区的植物要整齐、大气、树形饱满、色彩明快。在软质景观区的植物要以群落为主,体现出不同植物的合理搭配,营造出舒适的放松的休闲环境。可以给植物做标志牌,写上植物的名称和习性。让这些植物向人们作“自我介绍”。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植物,了解生物的生长过程。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提醒学生,又是一年春来到,要好好珍惜时间。还可选择一些有美好寓意的植物。如选择紫叶李和碧桃,象征“桃李满天下”。选择梅兰竹菊,象征学生有四君子一样的高尚品德。校园绿化忌用松柏类植物,因松柏类常用于陵寝园林。

校园文化的体现形式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校园的文化气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校园景观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地引导作用。文化作为景观的灵魂,是体现景观内涵的重要途径。景观作为文化的载体,向师生传递着一种内在的气质,提升了景观的价值。我们应该创造符合校园精神特征的优美的教学环境和理想的生活家园。只有挖掘出学校的文化底蕴,才可以使校园景观更具魅力。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该挖掘出学校的文化内涵。

二、表现艺术美

在遵循功能的同时也要表现其艺术美,已是表现美感,是造型艺术的美的表现,包含材料美,形式美和内容美三种要素。艺术的素材是呈现题材内容的线、形和色。艺术的形式素材的组织结构,形式的功能传达普遍的美感概念,各部分的素材适当结合成为“有意味的形式”,能引起审美反应。美感法则几位美学家从艺术中所发现的各种形式的基本形式,包括对称均衡、反覆与渐层、调和与对比、比例与节凑、统调与单纯等。艺术的内容是指作者所欲表达的思想内涵、反应浑沌现实,或一派超然洒脱。其题材内容表达作者的审美和对校园景观的理解。

三、新思想新设计

在吸收传统的校园景观的思想,也要学习新的思想新的理念。田园理念,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汇在自己的校园景观设计当中去。新的形式,简约而又富有传统园林的手法。

1.以人为本原则。人是城市空间的主体,任何景观设计都要体现对人的关怀,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来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一个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它满足人类户外活动的需要的程度以及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程度。

2.生态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项建设的不断扩展,使得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景观退化,滋生城市病。景观规划设计对象不再局限于一定的人群,应上升到景观生态学层次上,这为解决日益尖锐的城市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在城市景观规划中要遵循生态的原则,注重环境容量,保护环境敏感区,加强对自然景观的保护,促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增加绿化空间。

3.尊重历史、地域、文脉的原则。在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应结合城市的历史性和地域性,突出自身的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特色,切不可对其他城市的景观设计照搬照抄,应保持自己的城市风格,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基础。

4.整体性原则。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要要符合城市的基调和整体风格,体现城市形象和个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特征,城市中各景观元都拥有共同的历史和文化,市民也有共同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所以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既要确保城市景观的整体性,又要保证各景观元的丰富多彩,做到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有变化。

5.多样性原则。设计时应针对城市景观中自然生态系统少的特点,增加景观的自然成分,但要注意避免绿地建设中物种单调、结构简单的状况,保持物种多样性。

6.结合自然的原则。景观设计应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特征,促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7.系统性原则。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时要用系统的观点从区域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在以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为基础的情况下,加强与城市水环境、市容卫生、污染物控制等方面的协调统一,制定完整的城市生态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在了解了城市生态和地域环境的条件下,符合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做出合理的景观设置。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规划设计,使景观不仅具有一定美学价值,而且符合生态学原理。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城市景观设计、生态绿地空间规划设计和景观敏感区的保护规划设计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是景观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充分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解决城市景观生态问题。

校园的生态景观设计要考虑校园风貌与建筑景观的总体规划布局,创造优美的城市生态景观,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城市生态景观设计要适应城市自然条件,尽量不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特征和自然斑块,并加强景观设计与这些元素的联系。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城市的地形地貌,保留场地的起伏或进行适当的加工改造,堆土成山,积水成池,形成局部的自然生态景观。景观设计还应结合城市规划,加强对主要特殊点、主要道路和街道、中心广场和步行林荫道等处的景观控制,使建筑物的轮廓、色彩和绿化、小品等要素更符合审美和生态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裘鸣菲.撷校园文化 创环境特色--华中农业大学绿地规划[J].中国园林,2000(2):60-75.

[2]朱育嵩.新世纪校园规划实践与思考[D].清华大学,2004.

[3]千茜.关于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创作思考・景观十年[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4]周妍.浅论大学校园景观规划[J].工程与建设,2009(4).

第6篇: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范文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节约型景观将是山地城市未来景观建设的主导方向,应作为实施公共服务、强化资源战略管理和加强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来对待。(1)健全机制与体制。加强政府的管理和监督职能,建立健全的机制和体制是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能够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2)合理规划与定位。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基于合理的景观规划与定位。山地城市应根据城址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和城市的历史文脉,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景观阶段性发展目标,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们应将城市景观的规划与定位作为一个战略性研究课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并以此为指导开展深入细致的建设工作。(3)选择适宜的设计策略。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必须科学地分析和掌握山地城市的自然生态特征,采用适宜的技术手段,围绕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和利用自然的思路来选择适宜的策略。(4)培养节约与生态意识。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的建设要求设计师具备保护生态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境界和价值取向,更重要的是广大民众要形成“以生态、节约的景观为美”的景观审美标准,具备景观的评价能力。(5)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过程需要有公众的积极参与,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公众代表参与方案讨论、设计师与公众互动交流等形式获取公众的意见,疏导整理后采纳正确意见并融入到设计方案中去。

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原则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在怎样的原则下研究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本文提出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如下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景观设计的主体是人,人为了更好的生存而设计,设计为满足人的需求而存在,景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对环境的需求。“以人为本”是指在设计中将人的利益和需求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并以此作为衡量活动结果的尺度,体现出的是对人的关怀、对人性的关注。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要尊重人们的景观审美意识和环境心理需求,充分考虑景观的实用性、便利性和安全性。以人为本的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应该在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存环境追求的基础上考虑资源的节约和环境承载能力,如果一味地强调资源的节约而忽略了对人的考虑,那就违背了景观设计的初衷。(2)减量与高效原则。减量,是狭义的节约定义,是指有节制、有约束地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它与浪费相对。高效,是广义的节约定义,是指通过提高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环境资源代价,它与粗放相对。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中的减量与高效,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天然资源和可再生资源,采用各种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生态技术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还要合理地利用山地城市的山体、气候、植物等自然资源。(3)再用与循环原则。再用,是指利用废弃的土地和废弃的材料服务于新的功能以减少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废弃的不能说明它就没有使用价值,究其根本原因是它放错了地方。废弃土地和废弃材料包括景观建成后遗留下来的建筑垃圾、废旧材料等,还包括其他行业中被视为无用的废弃物品,都可以成为景观设计使用的对象。设计师应该考虑如何拓展自己的设计思路,如何变废为宝,对它们重新加以整理、设计和提炼,使其服务于新的功能,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景观效果,同时大大减少处理这些废弃材料所带来的资金压力,缓解城市环境问题,节约新材料的生产投入,实现资源的节约。(4)功能叠加性原则。功能是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而功能叠加是指同一事物能够发挥多种有利的作用。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的功能叠加性原则是指尽量叠加组合多种功能于同一个景观要素上,以实现对空间的节约和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具体来讲,就是设计的景观既要满足人们的视觉欣赏要求,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还要满足人们的各种使用功能,更要满足生态建设的要求,使设计的景观能结合山地城市的自然生态条件,改善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山地城市景观和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功能叠加性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欣赏功能和使用功能的叠加;多种使用功能的叠加;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叠加;欣赏功能、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叠加等等。(5)生物多样性原则。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四个层次之间彼此联系、相辅相成。山地城市环境是一个物质和运动都极为丰富而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实体,具有地形的复杂性、气候的多变性、边缘的多样性、生态的脆弱性等特点,生物多样性维持了山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是保护和改善山地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应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对于这一问题,在设计上应该做到:保持和维护有效数量的山地环境乡土动植物群;保护山地各种类型、多种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保护山地复杂多样的边缘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原则无论是从科学原理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生存的角度出发,或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都是必须受到保护的。(6)让自然做功原则。让自然做功是指景观设计要遵循山地环境自然规律,让自然发挥最大的作用,让自然作为真正的设计者,设计中应考虑如何把人为的干扰降到最低,设计师要做的工作是顺应自然做适当调整,而不是对自然的再一次破坏。让自然做功这一设计原理强调人与自然过程的共生与合作关系,通过与生命所遵循的过程和格局的合作,我们可以显著减少设计对生态的影响。山地自然环境是千百年来优胜劣汰的结果,有极强的自律性,不需要人工维护,具有自维持、自调控、自我设计和自我管理的功能,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与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人为设计,还不如开启自然的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过程。(7)彰显地域性原则。彰显地域性的景观设计要求尊重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自然所赋予的地形条件、光热条件、材料条件,结合功能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节地、节能与节材的规划。同时,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民族传统,尊重当地的礼仪和生活习惯,与当地社会和地域文化所赋予的价值紧密联系,抓住主要特点进行提炼并融入到景观设计之中。对于山地城市而言,彰显地域性的景观设计既要尊重山地自然环境特征,也要注重地域人文景观特征的提炼,从而使景观拥有山地城市的特质和灵魂。

第7篇: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 生态理念;滨水景观设计;现状;问题;原则

中图分类号 TU98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217-01

1 滨水景观设计现状

尽管我国景观设计起步较晚,但发展很迅猛。许多江、河、湖、海等水域的栖息地由于人们缺乏生态意识而被肆意裁弯取直、租借隔断,河道水域“渠道化”现象极其严重,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湿地退化、阻塞和消失,因此生态河岸恢复和维护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而城市水域的周边建立着人类生活区,城市生活生产带来的未经生态化处理的污水排放,造成了城市滨水水域水体严重富营养化,从而造成水生植物和水藻的大量繁殖,破坏水体自净能力,最终导致曾经鱼虾丰富的湖泊、河流失去往日的生机[1]。此外,滨水景观中的一些设计使得滨水水域的水土流失和水渗透情况愈加严重。因此,在对不同水域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谨小慎微,更要根据地域的不同进行分别设计以满足当地的生态调节能力、可观赏性、亲水的正常使用。

2 滨水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滨水景观设计起步较晚,经验比较缺乏,因此与发达国家相对比,我国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规划体系缺乏、生态观念与景观观念相冲突、城市地域文化遭到破坏、规划中人文要素较少且功能相对单一、亲水性空间较小、岸线样式较少等[2]。规划设计方法单调缺乏,滨水空间规划不均匀。

3 滨水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原则

生态设计就是对生命周期的设计与环保的绿色设计或环境保护设计,因此必须将周围的环境因素考虑到滨水景观设计之中,从而决定设计的决策方向。在进行滨水生态保护设计时,滨水景观的生态特征和功能要尽可能地保留和发挥。

3.1 地域性原则

不同地域生长的植物其差异取决于当地气候的差异,在当地条件下尚存的植物可以最大限度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从而全面反映当地的自然生态、自然地理。在城市绿化设计中的植被选择上,应切合当地区域的生态环境、土壤、气候条件等方面,选择可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土壤、气候条件的植物品种,同时适当选择引进外来物种,共同构筑崭新的具有城市植被多样性的滨水景观。

3.2 因地制宜原则

因为不同地域生长的植物的差异取决于当地气候的差异,所以选择植被时应因地制宜。设计师在设计时考虑人们亲水的本性时应顾及当地的环境条件,若盲目进行水景设计,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造成建设资金的浪费,更有甚者还可导致严重的环境损害及其他不良后果。此外,因地制宜不但有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也能防止植被侵蚀。

3.3 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坚持物种多样性原则

滨水景观的设计是为了让景观建立在生态景观的基础上。生物多样性是指全部生物品种、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包含所有种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所具有的基因;生存环境包含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3]。生物多样性的削弱势必恶化人类生存情况,限定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乃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成长。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但是保障当代人的生态利益,更是满足未来几代人的生态需求,从而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在植物物种的选择上要适当引入已驯化的外来物种,使其与当地物种可以共同健康发展,建立持续稳定、可发展的滨水景观生态体系,加强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及联系。

3.4 注重植物的景观价值原则

园林绿化的景观价值体现在各种树种因颜色、形态的差异而为城市构成凭添了多种色彩,各种植物都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在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都体现了自身价值,其中在园林设计中观花类植物最受欢迎,更因其种类繁多而备受青睐。而绿色植被不但可以净化空气、为行人提供遮荫纳凉的场所,而且能起到减少水土流失、阻挡风沙的作用。在现今的城市中,植物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不但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丰厚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3.5 节约型原则

现今为止,景观设计中的节约型绿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在设计中应注重近、中、远期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考虑植物生长所需环境是否适合等一切因素[4]。在绿地设计时,不能因为绿地面积的增加、维护成本的提高而使绿地的设计变得粗糙。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历程中,曾在生态绿化上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和代价,因此应该尽量选择推广耐旱、耐寒、耐瘠薄的适生优良树种,而非盲目选择名贵花卉、珍稀树木或过大规格的苗木,以建立节约型滨水景观。

4 结语

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可利用的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滨水景观是人类居住环境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同时水资源也是改善人居环境最快的切入点。通过生态理念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运用的5项原则,为解决滨水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指明了方向,为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创造优美的滨海生态景观,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也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合理的保护与发展,以便对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进行科学保护和规划利用。

5 参考文献

[1] 高黑,倪琪.当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手法初探[J].华中建筑,2005(4):127-130.

[2] 马会岭.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理论探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第8篇: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范文

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着眼于城市滨水绿地的建设,以求通过科学的建设来打造符合城市特色且兼具美观、环保功能的城市滨水绿地,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提升自身城市形象。但是要达到以上目标,还需要在景观设计时有所侧重,并且遵循一定的原则。

1.集防洪、生态、景观于一体的景观设计原则

滨水绿地,不能简单将其定义为美化城市环境的景观,它还应当具备生态以及防洪等功能。因此,在具体设计时,应当统筹兼顾,将多方面功能协调一起,建设集防洪、生态、景观于一体的滨水绿地。这三方面并不冲突,有很多新的堤岸及护坡技术可以达到三者兼顾。例如生态护坡技术在很多城市得到了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这种技术利用混凝土与种植土的混合,一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结构,解决了防洪功能;一方面通过植物的根系生长固土,使得堤岸在洪水之后草坡能够再生出。在一些水位落差不大的滨水带景观上,可以通过水生植物以及岸边植物的种植来加强生态及美观效果。

2.美观与实用并存原则

现代景观设计理念认为:城市内部景观设计不仅要具有审美价值,还必须具备实用性。因此,滨水绿地景观设计时,必须要兼顾美观与实用功能。将城市、道路与绿地景观巧妙而有机地结合一起,深入挖掘植物特色以及实用性。采取合理的景观描绘手段,将城市滨水景观打造成美观且实用的城市基础设施。

3.景观结合文化,凸显地方风韵

城市景观设计是伴随着城市化而兴起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景观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当前的城市景观设计不仅停留在简单的美观设计上,还逐渐转向体现地方特色,传承地域文化精髓的方向发展。因此,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一大内容,也应当坚持该方向,充分挖掘本地区的地理、人文以及植物特色,将其融入滨水景观设计中。这不仅可以向游客宣传城市文化,提高城市品位,还有利于本地市民的集体荣誉感,打造和谐的城市文化。

4.其他原则

此外,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还应当遵循保持基地整体性、连续性,空间层次丰富,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植物造景为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1.护岸设计

临水空间的护岸断面一般分为自然缓坡型、台地型、挑出型以及引入型。采用自然缓坡型时,一般要针对较为宽阔的滨水空间。这种形式的断面设计,水路之间会形成较为自然的缓坡,这样能够弱化水陆之间的高差感,空间过渡时就显得较为自然。采用这种断面时,可以在临水空间设置专门的游览道路,并且与植物相结合构成弯曲水岸。对于台地型,则适合水陆高差大、绿地空间不开阔的地区。台地型设计时一般利用多层台地来弱化总高差,在不同台地层配以植物,来形成滨水绿地景观。挑出型适用于一些较为开阔的水面,通过设计临水或者是水上平台,可以设计出亲水平台,充分满足人们亲水以及远眺观赏的需求。

2.滨水景观建筑、小品设计

滨水绿地景观设计中离不开一系列的建筑以及景观小品。一般而言,景观建筑主要包括亭、水榭、茶室、塔等类型,而景观小品则有雕塑、假山、坐凳等。在两者的设计以及选择时,应当要依据该滨水绿地的整体景观风格来进行。同时注重人的互动参与性,并进行文化的植入,体现城市景观的标识性和象征性。

3.植物设计

(1)植物品种的选择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离不开植物要素,为了提高景观设计的品位以及质量,必须要为其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品种选择时,必须要遵循与景观风格相符、与生态环境要求一致的原则。其次,为了确保植物的存活率,还应当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以选用乡土树种为主。同时根据本地的情况,适度引进一些新优苗木。由于这些植物是处于临水环境中生存的,应当注意其耐水湿性能。

(2)植物群落的设计植物在设计时,不仅包括植物的选择还应当注意种群的多样性原则,为滨水绿地设计出合理的生态系统。具体设计时,可以采用水生、湿生、林地植物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出一个多样化的植物群落。此外,还应当采用乔、灌、草相协调的设计结构。通过上述多种方式的整合,为滨水绿地设计出多层次、交叉镶嵌、物种丰富的生态景观带,这样的生态景观带异质性较强。从植物生态系统领域分析,不仅提高了抵抗外界破坏和干扰的能力,还有利于形成完善的临水生态系统。

三、结语

第9篇: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生态环境;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城市园林景观无疑是体现城市活力、展示城市魅力的最基本、与人最贴近的场所,如公园、厂房、街道、居住区、游乐场所等等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场所设计,它深刻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品质,并对城市的整体景观形成巨大影响。因此,我们在设计的同时要考虑到景观设计的原则,并建立顺应自然、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

1.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中不仅仅是单纯的植树、种草、摆雕塑,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空间来达到良好的效果。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求景观的美观,更加注重的是功能的体现。科学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达到城市生态系统改善,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对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为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以及舒适性奠定了基础。

2.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融合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的理念,营造富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园林绿化景观。

2.1科学布局,协调统一

城市园林景观规模不一、功能各异。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在统一考虑城市整体风貌的基础上,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科学协调不值得绿化景观,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景观系统。

2.2就地取材,合理利用

园林景观设计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并适当保留原有的树木,特别是古树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投入,而且显得真切自然。在园林景观植物选择上,要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选择一些驯化的外来树种,以丰富植物品种结构。

2.3以人为本,科学设计

景观园林的设计和规划要考虑通风、光线、日照以及人们的审美需求。需要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使人们休闲、运动、活动娱乐融合在园林景观中,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阳光雨露、鸟语花香,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

2.4艺术造景,生态优先

在景观园林设计中,要运用植物造景的生态艺术手法,营造复合式种植结构,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设计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就能美化人居环境和城市市容。

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3.1充分认识城市园林内部结构

园林景观规划是在传统园林景观和现代园林景观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生态环保设计理念,顺应城市和当代人的需求。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是以保护当地生态平衡为目的,以实现整个城市园林绿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园林景观。园林绿化景观的建设的总目标是建设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适合人居住的环境。公共绿地、园林绿化建设、养护管理等等再国民经济中形成了一种独立的产业体系。

3.2科学合理地做好园林绿地的规划

城市园林绿化景观建设是从生态园林角度出发,遵循生态设计原则,根据国家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着重于建设城市整体的大环境,再结合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在园林建设和规划中国始终考虑到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到园林景观建设中对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充分考虑其服务对象的感受与需求,在维护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与当地的旅游业结合起来,反对不合理的开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3.3加快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进程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具有社会性和群众参与性。城市景观设计应以互动式景观为基础开展规划设计工作,利用互动性的景观为居民生活和休闲提供更加丰富的娱乐活动。完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配套设施,提高园林绿化意识,力争把爱护环境、强化管理宣传工作作为群众的行动路线,以此保护城市所在地的生态环境。

3.4利用立体绿化打造城市园林景观

由于现代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园林面积多以小型园林,这使得绿化面积较小,因此,在设计中要积极利用立体绿化园林景观提高城市园林绿化面积。在进行立体景观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多年生长植物运用的原则, 以植物生长期的特点持续打造立体景观。同时注意利用墙体、灯柱、棚架、凉亭等建筑小品打造独特的立体空间。通过立体结构增加园林空间视觉上的冲击,同时也利用立体景观达到吸附净化城市空气的目的,为提高城市环境奠定基础。

4.体现生态,厉行节俭

4.1城市景观园林生态规划设计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以生态换环境脆弱区为重点,以小流域、山头地块为单位,综合应用各种措施。生态环境建设应该以遵循景观生态多样性原则,不仅要体现生态功能,而且要构建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使景观生态与自然和谐统一。在规划设计中要把对自然的影响降到最低,尽量创造自然生态景观,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人工为辅的原则,通过合理的设计,充分利用各区域资源优势,达到景观区的融合协调。

4.2生态适应技术,城市景观设计要设置各种便民的设施,体现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市建筑中要有公共配套设施,公园内要设置坐凳、垃圾箱、各种灯具等便民设施。为了克服气候对植物的影响,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施工中可以在绿地内铺设自动喷设施。

总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要顺应自然法则合理的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不以机械的力量去征服,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以生态为本,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合理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同时节能型也要有科学合理性,这是作为景观设计师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要求是造景手法成熟、形势和内容比较丰富,植物配置表现出兼收并蓄,再吸收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又要注重传统的文化现实意义,集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主题。

结语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都要以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稳定为基础,利用园林内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促进城市综合环境的改善,为人们休闲和工作提供更加富于观赏性的城市园林景观,通过有效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喜旭芳.现代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今日科苑.2010-08-23

[2]周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安徽农业科学.2012-04-10

[3]任涛.城市园林景观中道路与广场的绿地设计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