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课堂点评范文

初中数学课堂点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课堂点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课堂点评

第1篇:初中数学课堂点评范文

摘 要:随着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想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初中数学教师只有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才能M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指导策略

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创新是当前初中教育教学的重点,如何发挥教师在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指导作用,提高初中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已经逐渐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就来谈一谈笔者对此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一、提高对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要想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应先从初中数学教师入手。只有教师接受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提高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才能进一步将小组合作学习推广到初中数学课堂中去。

二、重视在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指导

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步骤如图:

1.分组

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分组之前应对全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以及组织能力等各方面都要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根据数学课堂学习内容的不同,结合各小组成员在性别、初中数学学习能力、初中数学学习方式、组织能力、个性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异质组,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提高小组的合作学习能力。小组人数一般为3~5人。

2.组内分工

各合作学习小组要选派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本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任务分工和组织工作,合作学习小组长应安排本合作学习小组的中心发言人、记录人、材料组织人、观察员、初中数学学习资料的查寻分析员等人员。

3.小组合作学习

各合作学习小组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通过查找有关数学学习资料对数学信息进行研究,通过小组内各成员的充分讨论,形成统一结论。在讨论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并要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要保证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所需的时间,让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能充分地进行讨论、交换意见。教师始终是组织者、辅导者,学生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

4.班上交流

各合作学习小组的小组长作为小组代表在班上展示研究成果,并在全班交流本合作学习小组各成员在小组合作中所做的贡献。

5.评价

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各学习小组在班上的交流情况请本班学生对他们的汇报进行评价,然后教师点评,对好的方面进行表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指正。

三、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问题情境和小组合作学习环境

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师要设计有难度的、学生不易理解的、具有一定拓展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突破难点,探求新知。

四、在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创设激励机制

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在创设合作学习的竞争机制,要在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小组竞赛活动,对合作学习效果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对有问题的小组进行批评指正,通过这些方法达到提高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第2篇:初中数学课堂点评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活动;开展实践

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既是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方法。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强化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并且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培养,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对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协作能力进行培养。首先,合作学习活动模式能够有效的刺激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学生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知识被动接受的情况,转而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探究和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其次,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对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进行培养,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合作,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合作学习模式下,还能够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问题分析能力进行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以后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和措施

1.科学确定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

科学确定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是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首要步骤。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科学的确定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要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的、能够刺激学生挑战欲望的合作学习任务。一般情况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任务主要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或者是学生提出的疑问等等,这些都是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主要任务。

2.营造良好的课堂合作学习氛围

集体合作是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而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则是集体合作的重要前提,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合作学习氛围是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重要措施。良好的课堂合作学习氛围主要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构建良好学习关系和学习环境,具有民主、协作、轻松愉快的特点。教师可以在一些细节上优化课堂合作学习氛围,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数学难题的解决过程中,或者是在教室的醒目位置张贴合作学习的标语或者是相关小故事。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肯定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欲望。

3.合理的确定数学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划分是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确定学习小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掌握,包括学生的兴趣特点,数学基础能力和知识架构等,这样能够在学习小组分配的过程提供有力的参考。其次,科学确定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一般情况下,学习小组人数以3到5人为最佳,并且要对小组内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相关基础进行合理的搭配,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优势。

4.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角色,对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进行科学的指导。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对学习难点和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熟悉,对存在疑问的地方和学习困难的地方进行标记,为小组讨论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合作交流方向进行实时的控制,让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紧紧围绕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和自身存在疑惑的地方。最后,教师还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做好总结和归纳,对学生的合作交流表现进行点评,再次强调教学内容,提升合作学习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结语

合作学习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科学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雪峰.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及思考[J].考试周刊,2011(77):75-76.

第3篇:初中数学课堂点评范文

一、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可行性分析及价值

1.思维导图的可行性分析

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都可作为一个球体表现出来,它呈现放射性立体结构。思维导图是大脑放射性思维的外部表现,依据大脑思维放射性特点,英国大脑基金会主席、著名教育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发明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利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记忆效果,使人们关注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思维导图允许学习者产生无限制的联想,这使思维过程更具有创造性。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的特征:(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像上;(2)主题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像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图像或者印在相关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的节点结构。[2]

能把思维导图引进数学课堂,并使展示与评价活动常态化、数学化吗?

从学科的角度看,数学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形成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总和。数学既可以来自现实世界的直接抽象,也可以来自人类思维的能动创造。因此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思维导图的制作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从学生的角度看,初中学生一般有较为强烈的表现欲,且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与口头表达的能力。因此,从学生的层面来看,思维导图展示交流活动的开展是可能的。

从新课程理念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在突出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还应强调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课中开展思维导图展示交流活动将有助于推动这一教学观点的实现,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新教学资源观认为: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资源。让学生教育学生,并使这一教育形式固定化、常态化,更能利于学生积极准备与参与,发挥出其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让学生做课前5分钟的思维导图展示交流活动,是一种合适的途径。

2.思维导图的价值及意义

(1)作为教的策略,思维导图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要展示思维导图,课前则必然要去温习以前的学习内容或预习后续学习内容,并根据知识内容确定题目、内容。这时,不仅需要学生去温习、预习,或去查阅相应的数学资料,更要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斟酌、整合提炼,然后创作出自己独特的思维导图。这正是我们所极力提倡的自主学习。思维导图展示与点评时,展示同学与其他同学、老师之间是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合作交流与学习的过程。

(2)作为学的策略,思维导图能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全方位发展学生素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合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它的绘制过程就是学生提炼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既能感受到创作的愉悦,也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通过演讲展示,不仅锻炼了胆量,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自信,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演讲水平。

(3)作为一种元认知策略,思维导图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思维导图允许学生自由联想,不像传统的思维方式那样遵从概念进行“线性思维”,而是按照大脑思维的结构进行放射性的“网状思维”,这就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制成功的思维导图是学生所面对主题的一个全景图,它涉及该主题的各个层面。面对这样一幅全景图,学生可以同时把握全局和细节,从而极大地提高自己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3]总之,数学课中思维导图展示评价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学生开辟了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共同提高与发展的学习平台,而且凸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的操作程序及实例分析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首先要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数学思维导图的内容必须与数学有关,紧密联系当前的数学学习内容。一般可围绕本节课或前后所要学习的内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

(1)从数学概念入手,设计数学概念的形成、内涵与外延,数学概念与相关知识间的联系的新课小结型思维导图。

(2)从章节梳理入手,设计整章节的数学知识体系和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章节复习型思维导图。

(3)从学习方法入手,设计学习心得、易错点体会与感悟等学习经验的内容,谈个人的巧妙解法,或别解,或解题体会与感悟的知识梳理型思维导图。

其次是具体操作阶段。准备一张白纸,把主题画在纸的中央,主题可以用关键词和图像来表示。所谓关键词,是表达核心意思的字或词。关键词应该是具体的、有意义的,这样才有助于回忆。如学习有理数的有关内容,“有理数”就是关键词。然后考虑“次主题”,也就是主题的延伸,如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和相关概念(如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就是“有理数”思维导图的次主题。最后在“次主题”后面列出更详细的要点。当任何一个要点出现时,尽可以自然地将它用“关键词”的方式表达出来,并把它和最相关的“次主题”连接起来。如果可能的话,要尽可能用图像来表达一个关键词,这样可以大大加深我们的记忆。

最后是学生展示与点评环节。课前教师(或由数学优秀学生组成的审核小组)要对准备展示的学生思维导图进行审核,并作必要的指导。在学生展示过程中,其余学生认真听讲,并积极参与交流与点评活动,发表自己对同学思维导图的理解与评价。可以是针对思维导图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是针对展示同学的精神状态、讲解技巧等演讲技能提出中肯的意见,但要突出对思维导图内容的评价,如章节复习型思维导图《不等式》(图1)。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的建议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但在思维导图展示与评价活动中曾出现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急于求成、思维导图展示模式化、互动点评套话的现象,为使活动正常有序进行,需注意以下几点:

1.思维导图展示活动的开展应循序渐进。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是有差异的,不能要求所有学生的展示都很精彩,内容充实,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一开始应有意识地安排数学水平较高、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展示,给基础薄弱的学生做出一些榜样,之后可按学号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展示。

2.学生思维导图展示之后要互动点评。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教授认为,“‘会教’往往只关注输入,只有‘会评’才是关注输出,且反过来又能改变输入的质量。[4]”学生思维导图展示之后,不可不评价。学生点评不仅促使学生认真倾听、思考,更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点评时,应多一点鼓励与肯定,多对演讲中的内容加以评析,引领展示与点评活动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3.防止思维导图展示与点评模式化。有的学生思维导图的制作成一个模子,如就是几个关键词与箭头;有的学生思维导图的展示解说成一个模子,如就是就图论图,泛泛而谈;有的学生评价成一个模子,如就是直说好,不说明好的原因或者没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等等。这样一来,思维导图展示与点评活动成为一种摆设,一种形式,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甚至造成负面影响,这些都值得教师引导与提醒。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英]东尼・博赞,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40.

[3]齐伟,卢银中,黄斌.中学思维导图丛书(初中数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1.

第4篇:初中数学课堂点评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问题;课程改革

基于核心素养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国内外重点研究课题。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宗旨是解决落实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通过新课程标准落实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关于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国内重要研究课题之一[1]。在核心素养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文献中从课堂教学管理优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高效课堂教学、导学案、习题课和微课优化设计以及合作学习等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在教育见习期间,深入中学课堂,重点听了不同内容和不同年级的课,了解课堂教学,跟师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此过程中总结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原因,并对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1课堂教学发现的问题

1.1课堂教学目标形式化

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既能够引领课堂教学方向,也能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在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下,我国课程目标体系已经发生重大改变,中学数学教学目标改革按照先后顺序经过了“双基”“三维”和“核心素养”三个阶段。过去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发展,发展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模式,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目标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发展,考虑的维度也要更加宽泛[2]。在见习过程中,不少教师课堂教学目标流于形式,教师仍然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因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教师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依据,所以教师不可照本宣科。首先,根据“新课标”先理解整个教材知识体系和内容结构特点,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及其在整个教材中的作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然后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并结合认知特点和学情分析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依次选择课型、教学模式、学习方法指导、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组织等教学环节[3]。

1.2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习题讲解方式陈旧

“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神兵利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将复杂的图像和公式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5]。在见习过程中,习题课流于形式,未按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多数教师还是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机会思考和交流,被动接受教学内容,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且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发展和提升。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主体,学生成为附属。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不仅限制了个体发展,而且还容易滋生厌学情绪[6]。

1.3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兴趣决定了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是说当对新事物有兴趣才会有探求的欲望,对知识学习亦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递,教学中也应结合日常生活中典型案例,说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7]。在见习过程中观察到,对于大多数初中生而言数学学习与兴趣的培养有欠缺,部分学生因为不了解其具体应用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习方法的改变。由于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简单易懂,学生只要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讲就能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内容。但是对于初中数学知识而言,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仅需要课上认真听讲,还需要课前有计划地预习和课后及时地复习巩固。另一方面,内容出现变化。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多由数字直接表示,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增加了字母的表示法,从而对于知识的理解增加了难度。

2解决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解决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采取措施,逐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2.1应用导学案,梳理课堂教学重点难点

导学案是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的学生学习任务和预期要达到学习目标[8]。在授课之前让学生自行预习本节课知识内容,并给学生布置学习重点,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通过对教材以及课外资料的查阅构建知识学习框架体系,梳理归纳知识点,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导学案的意义在于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知识有整体的把握,课上老师的讲解犹如画龙点睛。学生通过导学案设计,了解学习目标并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老师也通过导学案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和预习情况,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从而能够合理把握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有效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例如,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正确理解合并同类项并通过转化归为基本型ax=b(a≠0)解一元一次方程。学生设计的导学案中应体现四步解方程。特殊的方程通过化简并合并同类项、移项、基本型ax=b(a≠0)和获解x=b/a(a≠0)。学生通过设计解方程的解题导学案不仅能掌握基本内容,更能准确认识重点难点内容合并同类项及其在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作用和重要性。

2.2师生角色互换,锻炼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交流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活动围绕教师开展,学生失去了积极主动性,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数学核心素养得不到发展和提升。而现代教学模式具有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课堂教学中学生有相互交流和思考问题的环节,通过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尝试放手,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小组讨论学习探究教学模式是师生相互交流的最有效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教师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对学生讲解不足之处加以点评[9]。例如,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属于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习题课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分组讨论和答疑总结两个教学环节。首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上节课所学的判定定理,然后各组讨论习题的解法、各组解释和说明习题的解法,然后组织小组之间进行经验的交流与方法的分享;第二环节是教师答疑、点评各组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同时对在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会掌握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3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研究教学方法的宗旨是使学生主动学习。要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只有学生有兴趣,产生好奇心,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其中班币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提高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策略之一。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1节积的乘方课堂教学中,从最基本的简单问题,让学生回答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并用法则解决相关问题,施以班币奖励。结合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不仅将复杂的几何图形、复杂的教学过程生动地展现,而且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得到提升。例如,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属于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课堂教学中,探究点与圆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投篮情境利用多媒体制作成动画来展示动态过程[10],将篮球看成是一个质点,将篮筐看成是一个圆;将海平面看作直线,将太阳看作是圆。熟悉的情境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演示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总结

本文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主线,深入课堂教学探讨,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目标。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初中数学学习相较于小学数学学习抽象性更加明显,要求学生有更高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中小学阶段衔接课程教学方法的合理性有待优化;三是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自身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故此,课堂教学中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小海.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管理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1.

〔3〕孙晨红.初中数学新授课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1.

〔4〕杨浩.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

〔5〕黄如程.初中数学概念类微课优化设计的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6〕毛文婷.中学数学习题课优化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7〕陈昭岭.浅谈提高学习兴趣的五个方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44(09):20-21.

〔8〕顾继玲.数学“学案导学”研究述评[J].数学通报,2012,77(12):1-3.

〔9〕宋延芹.探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8(12):145-146.

第5篇:初中数学课堂点评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 教学氛围

前言

初中数学是初中教育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初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难以提高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效果。因此,基于新课程理念,应该不断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多途径、多方位让课堂鲜活起来,从而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1 勤于沟通,乐于交流

许多学生投入到班集体生活以后,在生活处理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他们特别需要他人的帮助。这时教师如果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学生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这种感觉转化到课堂上,他们就会心情舒畅地配合教师学习知识,在回答问题时就能毫无顾虑地畅所欲言。数学相对于别的学科来说,难点多,知识面广,一些疑难问题不能在课堂上直接解决时,教师在课外与学生的沟通对解决这些问题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这种交流既解决了难题,又打消了学生的畏惧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如果在课堂上再遇到难点,学生就会克难奋进。课外的备课工作固然重要,但在课内的发挥却更为重要,数学中的教学重点、难点较多,对这些知识的教学与其“满堂灌”式的反复讲解,倒不如适度地将这些难点作为中心话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在讨论的时候,教师应适时地引导,以保证学生的讨论不离开中心话题。教师也应参与讨论,但应面带微笑,这种状态正是学生兴趣高涨,思维充分调动,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体现,也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时机。

2 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枯燥的概念、法则、定理让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他们 基本上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因此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新颖的、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说贴近生活的,也可以是悬念式的,还可以是问题情境,总之要与教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在具体的、真实的情境中,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和知识积累来学习新知,而且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合理的数学情景,让数学乏味的讲述变得灵活,学生就充满了探知欲望,在这种探知欲望的包围下,学生兴趣更浓烈,学数学自然就效率更高。比如,在讲授“坐标系的设置”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创设如何帮助迷路的小朋友回家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根据小朋友迷路的地方和家的位置来制作坐标,帮助他顺利回家。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完全融入情境中,对坐标系的兴趣大大提升,学习效率也提高很多。

3 通过游戏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好玩爱动是学生的天性,不管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这个特点,这是他们的共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游戏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气氛的活跃。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学习阶段,学生有着强烈的活动需要,初中生也不例外,并且他们更喜欢对抗性、竞争性的游戏,对智力游戏日益感兴趣。游戏具有趣味性,易吸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游戏活动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是教育与指导学生最有效的方法。游戏,能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随着各种游戏的进行,学生从感觉到认识,从智能到体能,从语言表达到情感交流,都会得到极大的促进,从中可以塑造学生的性格与品德,意志与才能;有利于活跃学生学习的气氛。学生在无压力的和谐气氛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积极动手、动眼、动脑探究知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与一般的体验不同,因为在游戏中,输赢、胜负是马上就有结果的,每个学生都是游戏者,他们都有好胜好赢的心理,因此情感体验很直接,在这种体验中他们可以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原理,感受数学思想。

4 注重总结提高,让学生做到学有所获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结束了教学任务后,教师应适当地为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巩固和复习所学知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运用能力,同时也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出一些测试题,然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换试题,解答完后,再彼此交换,进行批改,并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的答案。之后,教师将小组讨论的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并对学生自编试题、作答情况、讨论情况、改卷子情况等进行审阅和点评,对一些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这种发动学生自己检验学习成果的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的,并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完善和提升,形成更为系统、牢固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

结束语

总之,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需要教师在执教生涯中不断摸索,反复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提高。笔者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一些方法,并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丽影,王超臣,于小光.活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氛围的策略浅析[J].考试周刊.2015(84)

[2]吴翠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效[J].中国教师.2013(14)

第6篇:初中数学课堂点评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28

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重要起始阶段,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会引导学生的不同发展,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教育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些简单探究,以期有利于初中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的改革。

一、趣味性导入

简明切题、新奇有趣的开讲,可以刺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奋点,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确保课堂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趣味和魅力,设计种种奇妙的开讲。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处理手段,就有不同的课堂导入,有些导入简明扼要、开门见山,有些导入新奇独特、用意非凡。下面列举几个典型课的有趣导入:

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时,有这样一题:“一个长为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若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这是一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元二次方程应用的价值。笔者当时没有直接讲解分析,而是采用小组合作,鼓励他们猜测与探索、动手、动脑、动口,发表见解。各小组代表发言完毕后,发现有几种不一样的结论,各组同学各抒己见,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此时,笔者再适时对题目进行点拨分析,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后来在单元测试时遇到此类题目,全班同学无一出错。事实证明,当一个学生真正认识到这门课成为他实际需要的时候才会对它产生兴趣,只有把所学的东西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掌握。

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笔者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天我去逛邮市时,发现又新出版一批面值50分和80分的邮票,我高兴地用身上仅有的9元9角,买了50分和80分的邮票共15枚,问:我买邮票中50分和80分值的邮票各多少枚?学生一看到这道题都拿起笔急着在纸上演算,然后又竞相报出答案,笔者将这些答案一一写在黑板上,那到底谁是谁非,正确的演算方法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就来劲了,思想也集中了。此时,笔者再将此题列式和演算方法一步步讲解,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列式和演算方法,并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二、分组讨论,点评指导

一些简单、基础的数学知识,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但要注意以下问题:

1. 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思考和充实学生分组讨论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办法,把好教案关:如怎样最有效引导学生主动高效地自学,学生自学可能遇到哪些疑难问题,如何帮助学生排疑解难,设计哪些质疑和讨论的问题,设计哪些训练题,重点难点如何处理,选用何种课堂教学手段等等。

2. 讨论时教师应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明确自学内容及范围、自学要求及检测方法,如:速读思考,及时圈点标划,自学时间,应达到的要求,揭示如何检测等,强调必须有动笔过程。

3. 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巡回,点拨,“引而不发”,激励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始终保持求知欲,由此产生积极思维的心理气氛。这样,差生在教师的关注和同学的帮助下,去掉了胆怯怕错的心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自信心,既培养了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又促进了学习的进步和发展。

4.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了学生对本节课目标理解情况的第一材料,进而采取各种策略手段来调控课堂气氛使之处于最佳状态,让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点评,主要是重视培养学生对新问题的敏感性,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般规律,使之形成处理该类问题的最优方法、步骤,抓住处理该类问题的重点、难点及关键。

三、鼓励质疑,及时反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悬念或学习的障碍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勇敢地提出来,或鼓励学生与学生互动质疑,相互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笔者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对某一题目的巧妙解法写在小黑板上,便于同学讨论。每节课笔者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全班性的质疑解难,对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处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启发式精讲,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进行突破,指出关键,强调重点,剖析难点。笔者认为这一环节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进行独立思考,提高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在阅读中,学会无疑处生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产生认知上的飞跃,促进创造性的发展。

四、分层练习,主动达标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围绕教学目标,笔者精心选题,加强课堂练习,以达到掌握目标的目的。笔者把练习分为三类:A类,本节习题,适应基础差的学生;B类,课后单元习题,适应于中等学生;C类,补充练习适应于优生。通过分层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可主动达标。练习的方式是黑板演练与独立作业相结合。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确立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方法、模式,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的有机结合。教学不再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简单拼合,教师的“教”不只是把书本上的既定知识传播给学生,学生的“学”也不是单纯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而是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

第7篇:初中数学课堂点评范文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急于求成.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教师力求在短时间内“刷”更多的题目,于是问题提出后,第一候答时间不足,不待学生认真思考便匆匆提问,当学生回答的结果跟预设不相符合时,没有引导,没有追问,将学生的思路强拉至预定的答案上,学生的个性思维被抑制于预设中.

2.求量不求质.提问被视为“重型武器”,被教师频繁使用,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没有消化,思维的发展被钳制,课堂表面看似热闹,实质上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仅仅停留于问题的浅层.

3.设计随意.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以“是吗”这类的问题让学生判断,学生根本不用动脑筋,学生或猜测,或跟风;设计的问题,不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令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影响了提问的效果.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要适度、适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面对全体学生,因此问题的难度要适度.问题的难度不宜过浅,否则不能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白白耗费课堂宝贵的时间.问题的难度也不宜过深,否则使学生丧失自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将问题进行合理分解,让学生拾级而上,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配方法”时,教师可以提出递进式的问题:(1)x2+6x+m是完全平方式,求m的值;x2+mx+4是完全平方式,求m的值;4x2+12x+m是完全平方式,求m的值.(2)解方程(x-3)2=6;2(x+3)2=3;x2-6x+9=13.(3)探索方程x2-6x-16=0的解法.如果直接呈现问题,让学生尝试用配方法解决问题,未免有些突兀.教师可以将问题进行有效分解,用低起点、缓步子的策略,为新旧知识搭建联系的桥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要留有让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信息从传递到存储,一般要经历1秒左右的时间.如果学生思考的时间极为短暂,学生就无法进行深层思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充分地展现自我.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两根之和、两根之积与方程系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分别求出方程x2+4x+3=0、x2-4x+3=0、x2-6x+8=0、x2+6x+8=0、x2-2x=0的两根x1,x2,并计算这两个根的和与积.学生经过计算、对比、分析,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x2+px+q=0的两个根之间存在的关系:x1+x2=-p,x1・x2=q.

3.要鼓励学生提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敞开心扉,敢于表达观点、乐于与同学分享,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打破常规,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从不同的层次思考,从而产生创造的思维火花.例如,在讲“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索:要画出与一个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需至少准备几个条件?学生积极尝试,先只用一个条件(一个角或一条边)画三角形,看是否全等;再用两个条件(一角一边、两角、两边)画三角形,看是否全等;接着用三个条件(三条边、三个角、两边一角和两角一边)画三角形.学生发现“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时有学生提出,两边和任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教师不急于回答,而让学生根据条件画三角形,会画出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于是学生意识到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第8篇:初中数学课堂点评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100-02

数学是初中一门必修的课程,又是大部分学生的短板。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应试性,教学手段简单传统,导致学生的思维较为闭塞,遇到问题就等着教师讲解,然后死记硬背记住答案。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初中数学课程进行新课改,核心在于“新”,要敢于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为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

为初中数学课堂注入活力 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传统的课堂往往是“填鸭式”教学,整个课堂期间都是教师来讲、学生来听,有的教师照本宣科,使得整个课堂毫无生气可言。合作学习模式打破了课堂的安静,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思考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传统的课堂遇到重点和难点都是由教师来讲解,学生只管死记硬背,根本不去多想几个为什么,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独立思维。合作学习是遇到重点、难点时让学生先自行思考、互相交流,大家在前者回答的基础上不断地延伸。这种课堂模式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不管答得对与错,都应鼓励继续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有利于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模式并不是对教师的解放,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设置更深入的问题,再让学生思考。要想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更用心地备课,以回答学生的创新性问题;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复习,才能跟上教师的思路,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2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时间安排不合理 由于初中数学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合作学习的时间远远不足。可能在一开始还让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讨论和交流,但是当时间不够时,就不考虑学生的讨论结果而直接讲出答案,这样进行合作学习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初中数学进行合作学习模式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应在课前做好课堂规划,分配好教学、讨论的时间,课堂上不能只是由教师讲,也不能只是学生讨论,而是教师安排好课堂时间,让学生讨论完后给出反馈。

教师没有起带头作用 现阶段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师中老教师较多,他们接受新事物较慢,且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内容原理性强,让学生自主开发思考探究的地方很少,因此,很多W生对化学课程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上课进度较快,导致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对数学的很多概念理解得不够透彻。因此,在学校开展实验探究教学的前提,是保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课堂上教师为中心的现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核心,摒弃“填鸭式”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既然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不能根据学生成绩好坏或者个人喜好进行课堂提问,应尊重学生的区别,因材施教。

学生参与不积极 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角色对换,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中心地位,不仅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还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也要转变以往的学习态度。以往的课堂上,学生不习惯积极思考,一味等着教师传授知识。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课堂,要求教师上课充分为学生“留白”,即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行思考,然后小组之内、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和交流。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与学生增加互动,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的进入状态,收获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益处,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3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

合理分配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分配合理是保证小组讨论的重要前提,教师不能因个人喜好,将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分开,也不能任由学生的喜好而随意自行组队,应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性格进行分组,对每个学生的职责进行分工,如组长、发言人、记录员、督导、专家、外联等。组长负责安排每个学习任务;发言人负责整理小组成员的发言;记录员负责记清楚每个小组讨论时遇到的突破点和难点;督导负责监督大家的学习态度,如组内同学思想涣散应及时汇报给教师);专家一般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负责指出大家回答问题时遇到的错误;外联负责与其他小组之间进行沟通和讨论,并把新的想法告诉小组成员。这样的课堂模式能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应在讨论过程中观察每个学生的变化情况,并把握好课堂的纪律和动向。

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资源 要想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合作学习模式,保证初中数学设施齐全是重要前提,包括计算机、投影仪、白板等,都需要准备充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这种资源,在讨论过程中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展现给小组成员。组内交流后整理每个成员的想法,然后组间传阅资料,最后交给教师做点评并指出问题;而不是以往在课堂上,教师操作、学生观看,一遍即可。

4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虽然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偏理论性较多,但是与生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情境下进行讨论,有助于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理论知识相联接,有利于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课堂上还应当注意有效提问问题,提问所设置的问题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并有启发性,学生由浅入深逐一攻克,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取新的信息,提高分析能力。课堂提问要把握好时机,提问前应引起学生的注意后再进行提问,如当教学到达提升处、教学矛盾时,都是呈现问题的好时机。对于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一些问题,应该通过提问让他们试着自己去分析。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模式,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可适当变换提问的角度,增加提问的新颖性,同时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 结束语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教育水平飞速发展,尤其是到了21世纪之后,更是得到迅猛进步。我国向来重视学生的基础教育,初中数学课程作为初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进行合作学习模式是大势所趋,但是初中数学课堂至今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用高效、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本文强调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性,针对合作学习现状提出解决策略,以期推动合作学习模式在我国高效运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潘良杉.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195-196.

第9篇:初中数学课堂点评范文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以研究促发展,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教学质量是永恒的教育追求,从2005年天津市初中学段进入课程改革,实施课标实验教材以来,我们已经在方方面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包括课程理念的落实,包括对课标、对教材的解读和理解,包括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等等,这一切,都使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那么,如何在此基础上,将课程改革推向深入,如何实现教育的内涵发展,如何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探寻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现象背后的理论支撑,并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关于这些方面的思考,就成为本次活动设计的出发点。

本次活动以初中数学核心内容“二次函数 的图象”为研究的载体,以2011年天津市教委重点调研课题“促进学、思、知、行有机结合的初中理科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的研究成果为依托,将教学设计、课堂展示、专家点评、课后反思有效整合,在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成果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活动由天津市教研室刘金英老师主持。

活动之前,“265工程”初中数学第1,2,3小组的全体学员均提交了一份教学设计,从不同角度先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其中不乏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整体反映了“265工程”学员较为扎实的专业功底。展示课的教学设计由“265工程”初中数学第1,2,3小组的三位实践指导教师天津市教研室刘金英、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顾洪敏、天津一中袁爽老师共同研究完成,展示课由袁爽老师承担,整堂课下来,重点突出、清晰流畅、自然和谐,充分展示了实践导师的智慧和风采。

展示课后,首先,由顾洪敏老师对本课进行了点评,顾老师从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到本课内容所重点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到教学媒体的应用等方面,很好地梳理了教与学的重点、难点,以及突破难点的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层面,对本课给予了高度的概括;然后,王光明教授从理论研究的层面,探讨了数学问题中的“简洁”、“共性”、“理性精神”在本课教学过程中的体现,很好地诠释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内涵,使我们可以依托教育教学的理论,对课堂中所发生的种种现象看得更加的清晰;接下来,刘金英老师作为调研课题的负责人,从“基于调研课题,发现问题”、“强调学思结合,探寻规律”、“注重知行统一,提升质量”三个维度,介绍了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指出我们如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的症结,并将这样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思路和方法,结合对本课内容中所涉及的函数概念的理解、对研究函数问题基本环节的认识以及如何通过设置“好问题”为学生呈现学习函数的过程,刘老师都一一作了深入的阐述;最后,市教研室曹全路主任对本次活动的设计思路、组织形式、教研效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曹主任提到,本次活动以一节展示课为依托,以“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研究为线索,将学科的教研活动、“265工程”的教学实践学术研讨活动、教研活动方式的研讨活动有机整合,为相关教师搭建了交流、研讨、提升、发展的平台,从落实《规划纲要》的基本要求、到诠释教育的内涵发展、到基于研究的科学态度、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等方面都做出了扎实、有效的工作,是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