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范文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品味书香诵读经典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

第1篇: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范文

2015年 3月22日至23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莒县教研培训中心举办的国学经典教学观摩培训,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国学文化可谓博大精深,简短精悍的文字,蕴含着无尽的智慧,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

来自台湾的一线教师段心怡女士和庄姆遗士,就台湾的国学教育从政治层面和学校学生家长的普通层面,给我们做了讲座。段心怡女士报告的主题是《传统文化教材课程设计理念》《如何提点出论孟思想的现代意义》。庄姆遗士的报告主题是《台湾的语文教学与儒家经典教育》《论语·论学课程设计》。

我觉得,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载体,在引导和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文化建设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经典能修正品行、健全人格,使每一个人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为此,我们也积极响应,广泛开展"读经典"活动。读经典能更好植根于民族传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感知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从而引导学生修身立人,明礼诚信,厚仁笃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社会。

一、教师悟领经典修身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教师真切感悟经典之美,品味与书为友的乐趣,激发热爱祖国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经典让教师体会以德明志、博学多才的内涵,使教师们多一些文化积淀,写起文章来如行云流水,说起话来字字珠玑。教师们只有深刻认识到容纳下纵横千年的文化的国学,才会在无论什么样的环境下淡定从容、高雅脱俗。国学,是最质朴的人生指南,是对世界的精辟认识,对为人处事的精准总结,日常行事的准则;学习国学,可以陶冶教师的情操,提升教师文化底蕴,实现教师的升华。

二、学生诵读经典促成长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储蓄银行,诵读就是最好的货币,在学生时期将最好的货币存在他们心中,长大后定会受益终身。学生通过背诵和练字潜移默化地将历史地理,道德礼仪,生活知识和识字阅读能力结合在一起学习语文,使学生在读诵的过程中语言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从根基上自然生长获得语感语境。经典美文诵读可以破解当今学生"读书苦,苦读书"的现状,走出一条快乐阅读之路。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2篇: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范文

相对沿海大多数的地方,我们的课改起步较晚,2012年秋,我们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先是统一思想,促动全校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课改之路。我们在借鉴全国各地课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调研,觉得语文方面的教学改革必须以促进学生大量阅读为突破口,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我们组织人员远赴山东潍坊、北京、重庆等地考察学习,并争取到县财政局当年六十余万的经费支持,为四年级的学生订购了语文单元主题学习丛书,学生人手一套。2013年春季,实验正式启动,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书香四溢的课改之路。

二、目前我们语文课改的一些主要做法

1.建设书香校园,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神木县第五小学,原名希望小学,创建于1996年,由全县人民捐资兴建。校园面积虽然不大,但整洁优美,处处体现育人氛围。学校突出以书香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传统文化气息,注重厚德载物、厚重大气的校园文化建设。整个校园分为礼仪教育、艺术教育、环保教育、孝道教育、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国粹经典教育、经典名著导读、榜样示范等十余个专区,分区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园地,让学生在静态的校园文化中阅读经典、学习知识、学会做人,使学生进入学校就处于浓浓的书香氛围之中。

2.全面铺开实验,坚定不移地进行课改。

目前,我县十六个乡镇三十余所小学的四五年级学生,全部由县财政拨款购买,用上了语文单元主题学习丛书。各校教师,除尽量选派外出听课学习之外,2013年秋天,我们成功举办了一次全县性的语文主题学习研讨会。会上,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毕英春、马迁萍等专家学者亲自作课示范、解剖示范语文单元主题课改模式课的思想理念和作课要领,这次活动对老师们的促动很大,连邻近的府谷县、靖边县、榆林市、内蒙鄂尔多斯等市县都派人来取经学艺。

3.开展漂流书屋活动,督促学生阅读。

学校根据各年级班级数,购置了相应种类的、能满足各班学生阅读的图书,供各班学生漂流阅读。而且漂流书屋的书,学校假期也不收回,继续在学生中漂流,尽最大限度、最大可能让学生读到更多的书。学校要求各班主任、语文老师要积极组织、指导、督促、检查本班学生珍惜时间尽快阅读书籍。并通过开展读书汇报、讲故事、做读书记录卡、阅读考级、评奖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4.两条腿走路,以经典诵读丰富学生语文积累。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思考,我们认为语文主题阅读课改的核心就是促进学生的阅读。而阅读的关键一是大量阅读,拓展学生阅读范围;新学期开始,学校就以制订班级读书计划为切入点拉开了经典诵读、品味书香的大幕,每一班都设立了“经典角”、“诵读园地”等诵读活动园地。内容是展示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包括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手抄报等等。为了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每班还开设了“诵读小擂台”“我是诵读小明星”等多种竞赛活动。各班主任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经典诵读活动中,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她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

5.阅读考级和识字考级。

阅读,关注的是人的发展;阅读,就是为了学习与传承人类经典文化。语文课程标准对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不少于145万字。但如何考量这 145 万字的落实情况呢?老师们由“钢琴考级”“英语考级”,联想到了“阅读考级”。老师们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兴趣,有序列、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一定数量的经典书目,学生针对自己所申报的书目内容进行自主阅读、多元积累,并参加相应的考试,通过者获得相应的级别证书。“阅读考级”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达到以考促读,以读促能。

第3篇: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范文

我们的孩子自小就在这充满书香的氛围中成长,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这样满口生香的诗句在孩子稚嫩的童音里传出,不禁令人赞叹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接受了学校教育后,诵读的声音却越来越稀,这种古朴、儒雅的情调越来越淡,让人深感惋惜。学校本是让学生亲密接触经典的环境,可这里的现状更是令人堪忧:埋头做作业的多,读书的少;解经式的分析多,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专注课本的多,放眼课外的少。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远离了经典文化?

让我们回到学校教育的话题,新课标中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是啊,诵读经典诗文,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是任务,我们不能忽略了除课本以外的经典诗文。许多学者也提出“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诵读经典,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的认识,对青少年人格的塑造、传统美德的形成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我认为教师要从对下一代负责的高度出发,抓好学生经典诗文的积累,让学生沉淀文化的底蕴。

怎样做好学生的诵读经典工作呢?我在教学工作中经过尝试,积累了一些方法,现在提出来,也请同行们指导。

首先是让学生提高对经典诗文的认识,端正学习的态度。

学生最重要的阅读就是读经典。经典是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土壤,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诵读水平会步步提高,理解、体会也能层层加深,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明确了诵读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想学好语文却苦于没有办法的学生指明了方向。

其次,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可利用早自习的时间、每节课前五分钟和课余的时间,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诵读。有的学生喜欢唐诗,有的学生喜欢宋词,有的学生喜欢古典散文,我就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进行诵读,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诵读,学生的知识丰富了,视野开阔了,文化素养提高了,学生们在古诗词中领略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广阔与雄浑、“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清新与纤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智慧与达观。通过诵读活动,学生的思想情感与中国文人千百年来传承的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意识联系在一起,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树立起了远大的人生观。

2.经常开展灵活多样的诵读活动。平时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课外诵读经典诗文,丰富诵读的内容;利用校园固定展板、班级板报、校园广播的形式营造诵读经典的气氛;每周在班内评比,每月组织开展全校的诗文诵读活动;同外校的优秀诵读选手搞手拉手活动,切磋、交流诵读技巧和诵读感受,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现在的孩子个性张扬,渴望被肯定,读的越多越好就越有积极性。通过这些活动,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诵读,学生知道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学生积累知识之丰富,既让我吃惊,又让我欣喜。

3.结合实际,制定诵读任务。在丰富诵读内容的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的诵读内容。到了春天,学生感受到了姹紫嫣红、鸟语花香,那就多读一些描写春天的诗文。秋天,学生观察到了天高云淡、叶落雁飞,此时多读一些描写秋天的诗文,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思索。一提起这样的话题,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诗句,学生们应声而答,不绝于耳。至于到了传统节日,如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同学们就更有热情,不用布置,自己就寻找那些诗文,一决高低。“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诗句让人融入到了读书的那种热烈氛围中。

4.诵读形式灵活多样。可开展学生诵读比赛,以个人、小组、班级为单位参加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诵读水平。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互联网已经走进校园、走入课堂,可利用多媒体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诵读的魅力。学生不出校门,就聆听了那些名家大师们的诵读作品:“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些带有磁性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让他们既惊奇又喜悦,原来诵读竟有这样大的学问和魅力,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5.家校联合。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鼓励学生回家把学会的经典诗文诵读给家长、亲戚听,让家长和孩子互动,相互交流,相互评比。这样既增长了知识,丰富了见闻,又促进了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第4篇: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范文

【关键词】职校;经典诵读活动;管理途径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部署,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教育和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要求。职业学校同样肩负此重任。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在职业学校语文课和语文实践活动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亲近经典,承续传统,提高人文素养,让传统美德根植于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灵之中,对于提高语文的有效教学,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练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利用多渠道、多形式的活动平台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一般,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问题较多,因此,如何让学生追求有目标、对人生有信心、行为习惯有自制力,是德育教育的难点。开展经典诵读亦不失为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

从2010年起,本校语文经典诵读课题组分别在10级和11级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经典诵读活动的原则和目标

1.原则

(1)不求甚解,须知大意。应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做粗略地讲解或提示,让学生在粗知其大意内容的基础上再熟读成诵。让学生把目视、口诵、耳听、心想四者结合起来,再通过琅琅上口的反复吟诵,有效地提高诵读的效果。要求:专心致志、不可分心;仔细看准、全神贯注;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2)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味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通,交流情感。

2.目标

(1)通过诵读经典的诗文,切实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性情、改变学生的气质、滋养学生的人生。此外,经典诗文中优美的行文、韵味、节奏以及从经典中散发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正是美育所必不可少的。因此,通过熏陶涵咏,使学生的性情变得平和、班级气氛变得融洽、常规明显进步、教育管理也会轻松许多。

(2)通过诵读经典的诗文,积累精美的语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因为在《论语》《孟子》等古代典籍里,还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诵读这些经典除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外,还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因此,诵读中华文化经典能以使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基本上能做到恰当得体地引用所诵读的经典名言警句,使80%的学生达到“说有哲理,写有高度”的境界。

二、经典诵读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主题是: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内容是:《论语》《孟子》精彩华章佳句;《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诵读活动伴随四个学期。第一、二学期学习《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第三四学期学习《论语》《孟子》等。

三、经典诵读活动的载体

活动的两大载体是课程体系和校园文化。前者包括两个方面: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深度开发校本教材,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后者包括:活动的平台:专业社团活动;实体的平台:校园网、早读课等;辐射的平台:走向社会、传播经典。

四、经典诵读活动的管理

(一)保证诵读时间,营造诵读环境

1.每天保证学生有15分钟的诵读时间。每节语文课前的2分钟,开展课前一诵活动,做到读而常诵之,同时利用每周早读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诵读。

2.各班每月抽出一节语文活动课,将本月所诵读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诵读表演。

3.在午休课或自修课上,将当周诵读经典,通过书写加强记忆。

在诵读时间上,各班级灵活安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经典,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经典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在营造诵读环境方面,同学们自己在网上搜索了一些标语、口号张贴在了校园里、教室里。如: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读高雅书,做优雅人;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诵读,为精神打底;读书,为人生奠基;营造诗意校园,建设精神家园;诵读,让校园精神起来;读书修身,读书养性;诵读,为人生打下高雅的底色;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激发诵读兴趣,加强诵读评价

1.创造四条途径,激发诵读兴趣

四条途径是:一听。听名家名篇朗诵。学校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投影仪,为诵读的厅和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看。通过环境氛围育人,随处欣赏经典。如论语语录,孟子语录,有许多内容在新华书店都能买到宣传画。三抄。即结合诵读的经典抄写名言名句。四赛。即开展系部、年级、班级等各个层面的经典诵读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热情。

2.开展多种活动,落实互动环节

诵读会可以分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擂台赛、抢答、诵读音乐会等多种形式。通过举行这一活动可以评出优秀选手和优秀班级。对各班在诵读经典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励,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诵读经典的数量和质量;对班级、教师也要进行大张旗鼓的奖励。使经典诵读活动既保质又保量,进一步促进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蓬勃发展。还可以组织各班各开展中华经典节目表演:朗诵,吟唱、书画、课本剧等。推出优秀节目参加学校中华经典节目演出。

3.通过语文评价,检测诵读效果

学校语文教科室根据学校规定的经典诵读必读必背的内容,对学生的诵读评价主要有口试与笔试两部分。口试即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诵读测试,根据学生诵读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等级,每班展示时间为10分钟;笔试主要体现在期末语文试卷中,对学生进行经典诗文的记忆、理解、运用等能力的考察,切实检测诵读效果。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葳蕤生机。就这样,通过诵读经典,同学们领略了华夏古老文化的神韵,懂得了仁义礼智信,懂得了百善孝为先,懂得了人生信念,懂得了生命智慧……学风、校风、家风均有了经典的范儿。

动漫班钱同学,右耳与常人有异,为此心理压力很大。在经典诵读活动中,他充分发挥写作和口语特长,积极参加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在“走进经典”的语文实践活动展示课上,面对省内各地语文专家,他结合自己动漫专业的特长,运用PPT课件,加入适当的音乐,侃侃而谈,被誉为美文、美画、美乐、美谈,赢得了听课师生的一致好评。他也恢复了自信。原来喜欢留不对称的头发,发式怪异,就是为了遮挡右耳,怕同学们笑话。班主任几次建议也不听。但经典的力量和成功的自信,去掉了他心头的阴霾,有一天,我发现他和大家理同样的发型了。经典对学生熏陶的力量是巨大的,随着活动的深入,必将会有更多的同学获得诵读的收获。

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我们将不断努力把经典诵读活动坚持下去,为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书香校园,培养合格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文化,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蕴哲.“经典诵读”研究刍议[J].语文学刊,2011(13).

[2]傅杰.论语一百句/傅杰解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第5篇: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范文

一、制度引领 保障实施

学校成立了中华经典诗文吟唱领导小组,研究制订了《中华经典诗文歌吟实施方案》、《中华经典诗文歌吟考核方案》,并将实施、考核方案传到学校网站上。通过学校周工作安排、国旗下讲话、班会等形式让全体师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还将此项活动列入教学常规,活动结果计入常规检查。经典诗文吟唱活动在我校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二、科学规划 目标贴切

学校把《中华经典古诗文读本》《中华经典诗文歌吟》纳入学校课程,按照教研室的教学内容安排,将《百首歌吟》中的使用目标分别细化到低、中、高三个年级。各年级每学期必须完成教研室制定的目标,参与面100%,达标率95%。学校还要求各班语文、音乐老师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各阶段目标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制定经典诗文吟唱方案,对吟唱时间的安排、方法、汇报表演的形式等,制定出详细的计划。

课时安排上,确定低年级从学校课程中抽出一节课,中高年级从语文阅读课时中抽出一节,用于诵读经典诗文,由语文老师负责;各班每周抽出一节音乐课,学唱旋律,由音乐老师负责。每周五下午课外活动,让学生将本周所吟诵的经典诗文全面复习,借助配发的光盘吟唱,主要由语文老师负责。

三、集思广益 精彩纷呈

1.创新方式,吟唱结合。音乐老师和语文老师结合。语文老师负责经典诗文的诵读,对诗文内涵进行感悟解读,音乐老师负责教唱旋律,指导吟唱。按照学期规定的必会吟唱经典诗文数量,各班把教研室配发的歌吟光盘复制到班班通上。吟唱课上,语文、音乐老师随时播放,用于辅导。

1.1经典诵读。低年级主要采用故事激趣、游戏引趣、竞赛添趣等方法,激起学生强烈的诵读愿望。一年级杨庆科老师把要诵读的古诗打印下来,贴在教室四周墙上。除吟诵课外,学生每天早上到校后、中午预备铃前随时诵读。当你走进一年级教室,你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教室四周站满了摇头晃脑、入情入境背诗的“小诗人”。

中高年级则主要通过学生调查、研究、诵读、板报、主题活动等形式诵读经典,由读到写,读写并举。四年级的杨五喜老师让学生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再贯穿一些仿写诗句、语段或整篇的练习,将经典诗文吟诵活动推向更高层次。

1.2经典吟唱。诗文吟唱课上,音乐老师赵丽静大显身手,弹琴、伴奏、教唱,规范学生的吟唱,忙得不亦乐乎。不仅是音乐老师,语文老师也不甘落后,纷纷拜“师”学艺。我校朱圣兰、杨五喜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拜光盘为师,不厌其烦地学唱,一有时间就带着学生唱。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吟唱经典的兴趣更加浓厚。

2.校内外结合。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和家长会,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将“百首歌吟进校园”活动由校内引向校外。家长会上,学校向家长介绍了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并请家长配合督促指导,各班分别介绍了具体做法,展示了成果,得到家长的好评。

3.经典诗文吟唱与评优争先结合。学校在学期末进行评比活动,综合考量班级经典诗文吟唱活动的情况,结合读书活动,对成绩突出的个人和班集体进行奖励,分别授予 “书香班级”称号。上学期,结合读书活动,四年级、三年级获得一等奖,分别被评为“书香班级”。 活动中赵丽静、杨庆科老师表现突出,在年度考核中直接定为“优秀”。

四、特色活动彰显:品味诗韵 萌发新芽

1.课前一诵。我们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结合我校开展的“课前三分钟 精彩你我他”活动,利用每天早晨上课前三分钟时间,学生展示自己吟诵经典情况,并记录在《经典诗文吟诵记录卡》中,一周一汇总。

2.操前一吟。每天课间操,我们抽2名优秀学生在校园广播中诵唱经典,以点带面,浓厚了吟唱氛围。

3.活动前一歌。下午阳光体育活动前5分钟,学校按时播放光盘,优美的歌吟旋律在校园里回荡。这一刻,学生静静地聆听,默默地跟唱,享受到了经典神韵之

4.诗吟赛。以班级为单位,结合《歌吟》中的《吟诵展示》《活动乐园》《诗词常识》,各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诗文知识竞赛、诵读音乐会、诗文情景剧等。上学期末,我校举行了诗文吟唱比赛,并在全镇举行的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五、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学校墙壁、宣传橱窗、班级黑板报都开辟了经典吟诵专栏,学生随时随处欣赏、吟诵,感受经典气息。

办公室内每位老师的电脑上,都复制了歌吟光盘。课间活动,听到的是优美的歌吟旋律,看到的是老师们哼唱歌吟的镜头。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让我们随便摄取几个镜头,感受一幕幕动人心弦的场面:每日,迎着清新的空气走进校园,扑面而来的是学生诵读经典的琅琅书声,看到的是游戏时边唱边吟的身影。学生的一张张诗词小报,一幅幅诗配画作品,展示的是孩子诵读经典的每一份收获。现在,学校已形成“人人吟唱,遍地诗声”的局面。更可喜的是歌吟也由学校进入家庭,步入社会。孩子们将经典诗文吟唱给家长听,引起了家长对经典诗文吟唱活动的关注。

第6篇: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范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要真正产生实效,就必须注意学生对诵读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让诵读成为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呢?

1明确经典诵读的意义,激发学生诵读的动力,使学生想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的战略主题。“中华颂·经典诵读行动”的目的就是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提高学生语言文化素质,真正起到“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作用。只有让学生切实明白了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所在,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诵读热情。经典诵读的意义具体表现为:

1.1传承中华文化。所谓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或著作。它涉及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强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熔铸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它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同志说:“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证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诵读中华文化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对于实现中化民族的伟大复兴,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人类与自然共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意义深远。

1.2培养人文情怀。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的培养。现代社会结构急剧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念日趋多元,青年学生的人文情怀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经典是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人,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既能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也能涵养自己的人文情怀,提升自己的心性修养,这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和精神家园的建构都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如诵读儒家经典《论语》,学习孔孟思想能够“养德”;诵读道家经典《道德经》,学习老庄思想能够“养智”,开启自己的智慧;诵读佛教经典《金刚经》能够“养心” ,通过降伏自己内心中的分别、狂妄与执着,使自己的心态趋于平和,保持宁静;诵读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能够了解生命的奥秘,健康的法则,从而获取“养生”的智慧;诵读文学经典《红楼梦》能够充分体会到中国人情感世界(包括爱情、亲情、世态人情)的饱满与丰富,并从中得到情感的熏陶,怡情养性、保持自己的真性情即“养情”。因此,学生如果能以圣贤为师,与经典为友,那么就会从诵读中获得人生的智慧,就会有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如何去面对人生的种种困惑,也会学会谦卑,懂得宽容和敬畏,不再狂妄和无知,并懂得尊重生命,把握幸福。

1.3进行美育熏陶。中华经典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结晶,渗透着丰富的美学思想,中华经典诵读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诵读经典,能充分发挥经典的审美功能,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通过对经典作品中优美的语言的感知,生动丰富的形象的感受、情感体验与分析以及创造表现,使学生具一定鉴赏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审美能力与想象力、创造力能得到充分培养。

1.4语言文字能力培养。经典作品流传于世,除了其思想内容的独到性外,其语言文字也往往极富表现力,在经典诵读过程中,耐心玩味经典之中的精美词句,仔细赏鉴其语言修辞效果,体会汉语语言文字的优美雅致,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并最终学会用雅言表达自己思想,传递人类文明精神。

2营造读书氛围,培养诵读习惯,让学生乐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经典诵读氛围的营造,将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有利影响,促使学生乐于读书,从而养成诵读习惯。因此,各级学校应当注意为“中华颂?经典诵读”积极创设环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和热情,使校园处处充盈着中华经典文化的魅力。

2.1建设文化长廊,感受中华经典。学校可以将中华经典诵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建设文化长廊,通过经典上墙方式,将体现中华文化精髓的经典作品,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到文化墙上,让每一堵墙都是成为传递经典的桥梁,如浙江龙泉二中将《三字经》和《弟子规》上墙,使得学生即使是在课间饭后的戏耍中也能驻足欣赏吟诵《三字经》、《弟子规》感受做人做事的大智慧,达到童蒙养正的作用,既能规范学生行为举止,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又能有利于学生文化内涵的积累。

2.2打造书香教室,培养诵读习惯。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阵地,是师生情感共生互鸣的精神家园。打造成书香教室,对于营造经典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诵读习惯具有更为实际的意义。学校可以通过置办图书角、通过好书同享、流动书架等方式,让学生处处能读到经典,天天读经典,并通过经典诵读汲取着文化与精神的涵养,同时也学会交友,学会合作。

2.3诗化校园环境,营造人文氛围。结合校园环境美化工程,适时应景地用经典中诗词文赋与名言佳句来替代程式化标语口号,如在花草树木前,可以用给花木题诗词等方式,将写有经典的古诗词牌树在花前树下,使学生能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加深对经典诗词的理解。

2.4调动校园媒体,强化视听冲击。现代心理学实验证实:“视觉形象和美感之间只是构成间接的情感呼应关系,中间穿插着,联想和理解;而听觉形象和美感之间,却构成了直接情感对应关系,可以迅速拨动阅读主体感应的心弦。”因此积极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模拟“子午书简”、“百家讲坛”等方式进行读书评书活动,用文化经典造成对学生视觉、听觉的冲击,能使学生在视听盛宴中,充分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

3针对学生实际,精选经典内容,使学生能读。

中华经典浩如烟海。学生年龄、性别及文化等差异使得学生对经典的理解接受能力和诵读兴趣会有很大差异,如果不注意根据学生实际,盲目读经典,使学生一知半解,糊里糊涂地诵读,只会徒然增加学生负担,这就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从而达不到经典诵读的目的,甚至可能背道而驰。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经典作品会有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现象发生,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价值观还在形成过程中,鉴赏力也还有待培养和提高,因此学校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注意精选经典内容,使学生能在自己的能力水平范围内,诵读具有相当接受程度的经典作品,以便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切实感受到经典所能展示的中华文化的魅力。

经典的诵读鉴赏与接受情况可以依次分为亲近经典、走进经典、体会经典和演绎经典四个阶段。幼儿诵读经典,可以从简单易懂而又琅琅上口的诗句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入手;小学生则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字句的理解,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并深入理解作品内容,感悟经典中的情感思想;随着文化接受能力的提高,中学生诵读经典,要进一步在诵读基础上,深入体会经典内在思想情感,品味其文化内涵,并能生动演绎经典;大学生则当在诵读经典、品味经典、演绎经典得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并初步具备研究经典、传承文化的能力。

关于经典诵读的推荐书目,社会上较为丰富,但多数推荐书目是比较笼统的,缺乏针对性。2007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针对不同文化接受群体特点,组织编选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分为“幼儿篇”、“小学篇”、“中学篇”、“大学篇”、“壮岁篇”和“晚晴篇”,以供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总共8册)。这套书对学校教师精选诵读内容,解决不同阶段学生究竟该读什么的问题有一定参考价值。

各级学校也可以因地制宜,积极利用当地乡土资源,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如绍兴是“名士之乡”,人文荟萃、群贤辈出,从绍兴的丰厚文化积淀这一本土资源出发,将经典诵读活动本土化,有利于增加学生对家乡历史的了解与文化的传承,浙江绍兴北海小学编写了《诵读经典 品味越韵》低中高三册校本教材。在与经典的融合呼应中根据本地实际,扬长避短,充分体现了校本教材的个性化和存在价值。 其中“越中典故”、“越中名言”、“越州览胜”(描写绍兴风光的诗文)、“越地现代诗文”和属于儿童口头文学的“越中童谣”,以及从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0篇中挑选出来的“中华古诗采撷”等6个板块,深受孩子们喜欢。是经典内容选择中具有典型推广价值。

4正确把握“诵读”含义,丰富活动形式,使学生多读。

关于“诵读”一词,可以从“诵”和“读”两个层面来理解:“诵”可分为吟诵、朗诵、背诵三种方式;“读”与“诵”相对,是默读。根据理解与鉴赏的不同要求,读可分为略读和精读两种。经典诵读要根据所读经典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诵或读。

中国古代私塾中讲究吟诵、背诵,《三字经》里关于诵读有过交待:“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弟子规》中也谈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是宋代名儒朱熹的经验之谈。朱熹曾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朗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五四”以后,朗读、吟诵的方法一度曾被错误地连同姿态一起被现代作家批判讽刺,夏丏尊、叶圣陶、朱自清等都意识到这是矫枉过正的做法,就勇敢地站出来,分别在《文心》和《论朗读》中呼吁要还琅琅书声于校园,要重视吟诵,提出要心、眼、口、耳并用,认为“不该只用眼与心,须与眼与心以外,加用口及耳才好。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方法。” 指出“读不一定要高声唱念,低声读或在心里默读也可以。”夏丏尊则更是在《关于国文的学习》强调“诗要反复地吟,词要低徊地诵,文要周回地默读,小说要耐心地细看”。

正确理解了“诵读”的含义,我们就可以围绕“诵读”, 用吟、读、说并用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综合各级学校在诵读试点活动,我们可以看到诸如朗诵比赛、古诗新唱、经典推荐、百家论坛、文学沙龙、征文比赛、书写经典、话剧表演、文学社团、漫画经典、说书评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经典诵读的促进手段,激发学生诵读兴趣,促使学生多读经典。

5进行有效指导,适时评价,使学生会读。

面对浩如烟海的经典,学生该如何着手进行诵读?这是很多学生、家长甚至教师都比较困惑的一个问题。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话除了充分肯定了唐诗的价值功用意外,也从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经典反复诵读,其义自见的道理。然而,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很大,学生通常很难有大量精力时间去反复诵读同一部经典。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引导学生有效地诵读经典,从而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自己大量阅读经典,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特点,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

诵读指导也包括“诵”和“读”两方面的指导。

“诵”的指导侧重于口头表现方式与表达技巧的指导,教师可以借助经典美文作为范例,在深入分析作品,深刻领悟作品思想,切实进行情感体验基础上,辅助声音表现技巧的学习,借助名家诵读欣赏,教师范读等手段,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感情地诵读,实现对经典进行用声音艺术再创造的目的。

“读”的指导侧重于阅读方法的指导。夏丏尊曾著述《怎样阅读》一文,指出“阅读通常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略读,一是精读。略读的目的在理解,在收得内容;精读的目的在揣摩,在鉴赏。我以为要研究语言文字的法则,该注重精读。分量不必多,要精细地读,好比临帖,我们临某种帖,目的在笔意相合,写字得它神气,并不在乎抄录它的文字,家丁在这部帖里共有一千个字,我们与其每日瞎抄一遍,全体写一千个字,倒不如拣十个或二十个有变化的有趣味的字,每字好好地临几遍,来得有效。” “我劝诸君多在精读上多用力。”认为阅读“第一是理解”,“理解以外,还有所谓鉴赏的一种重要功夫须做,对于某篇文字要了解其中的各局各段及其全文旨趣所在,这是属于理解的事。想知道其每句每段或全文的好处所在,这是属于鉴赏的事。”

朱自清在《古诗十九首释?前言》中也说:“只有能分析的人,才能切实欣赏;欣赏实在透彻的了解里。一般的意见将欣赏和了解分成两橛,实在是不妥的。没有透彻的了解,就欣赏起来,那欣赏也许会驴唇不对马嘴,至多也只是模糊影响。一般人以为诗只能综合欣赏,一分析诗就没有了,其实诗是最错综的,最多义的,非得细密的分析功夫,不能捉住它的意旨。若是囫囵吞枣的读去,所得着的怕只是声调词藻等的一枝一节,整个儿的诗会从你的口头眼下滑过去。”

为实现经典诵读的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在理解以外有鉴赏,略读之后能精读,要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基础上走向整体或局部的感悟,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要从解决新辞新语入手,正确理解其中文辞,在求得正解基础上,从更深层次对经典中的思想进行分析、对经典进行鉴赏,体验其中情感、感受语言魅力、体会文化内涵。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精读要“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从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同时认为“阅读倡导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和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第7篇: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范文

关键词 经典美文;语文;知识积累;读背结合;作文水平

当神州大地掀起经典诵读的热潮时,我也深深地被那些文质兼美、博大精深的经典所陶醉。在对经典诗文的不断深入教学和不断深入学习中,我越来越认识到,经典诵读是人文教育的好载体,应该把它跟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让那阵阵浓郁的经典书香伴随孩子们的成长过程。经典美文可以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于经典美文在初中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方面的认识的一些初步的看法:

一、通过经典美文的诵读和知识积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诵读活动中,学生们通过知识积累,语文素养都有所提升。生活中同学们在交流中也不时会吟出几句经典诗文,同学们经常是出口唐诗,闭口宋词,或描述事物,或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情,虽不一定贴切,却着实令人欣慰。例如有位同学在自己的考试总结中说:虽然我这次的成绩不错,但我不能骄傲,一旦骄傲了,就会被其他同学追上。因为《孝经》上说,“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禁度,满而不溢。”卫生委员边朗诵着“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边示意大家把自己周围的垃圾收拾干净。在同学们的作文中,更是时常出现经典的语句。语文学习代表在写完作业之后还在继续看书呢,嘴里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 通过经典诵读,他对文学充满了兴趣,他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每见到、听到有用的格言、俗语、警句或对联,有意思的语句都记下来,坚持一年后,现在他的作文能力突出,思路清晰,表述流畅,每篇作文都得“优”。初二的一名同学还利用寒假期间,将《中华传统美德读本》中的文章倒背如流,并在不断的领悟其中的含义,甚至有些章节都能默写下来。

二、读背结合, 提高其阅读经典诗文的水平和素养

经典美文的读既要侧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掌握句读、语气、停顿,又要注重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尽量让学生做到美读与品读相结合,既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又能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和意境美。让文学作品中传诵百世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背诵对学生来说往往是一个望而生畏的难题,特别是对貌似艰涩难懂的经典诗文更是如此。因此,在经典诵读教学中,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让学生“乐背”、“善背”。为此我们要让学生明确经典诗文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延续发展的基础之一。学习它,可以修身养性,可以使自己成长为具有独特性格的中国人。同时,教师也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情感的培养。

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的价值将随伴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吐露芬芳,绽放光 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长期的诵读薰习,还可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在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中畅游,必可陶冶性灵,开阔心胸,端正品行。实践证明,读背结合能从客观上扫除学生背诵经典诗文的障碍,进而通过狠抓背诵,让学生加强经典诗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加深理解,在理解中又能熟读成诵,从而提高其阅读经典诗文的水平和素养。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读背结合是经典诵读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经典美文的诵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语文教学如果充分利用经典含蓄蕴藉、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易抄易记等特点,采用多侧面联系、多渠道贯通,使其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经典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我校通过经典文化的诵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

第8篇: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范文

一、共读有利于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居高临下,学生被动接受。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适应现有的教学秩序。共读可以打破这道壁垒,实现师生间的畅通交流。奇文共赏的境界、师生相惜的感怀是那么的诚挚。

共读之后,你将发现自己和学生是朋友,有很多话题,真可谓同品读书乐,共同成长。你将发现你的自我在超越,你感动着,幸福着一因为,教育是有着充满人性,充满人情的艺术。在师生共读中,你会发现学生们热爱读书的兴趣持久,你给学生们带来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乐园,你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的大门。

二、共读可以建立共同的语言密码

由于年龄等各种因素,除知识学习之外,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语言甚少。共同诵读经典,各自储备经典与胸中,一旦遇到与之相近、相似的情景,共同的情感体验便会流溢胸中,涌到嘴边,用美妙的语言彼此沟通,那将是怎样的和谐、有情趣,师生之间的语言密码便顺势而生。

共读,能够读出江南的烟雨,能够读出塞北的飘雪,能够读出大漠孤烟,能够读出小桥流水,能够读出唐诗的侠骨,能够读出宋词的柔情,能够读出宽宏善良,能够读出自私贪婪,能够读出愁肠千转,能够读出喜上眉梢;能够读出一泻千里、酣畅淋漓,能够读出气势磅礴、宏伟篇章。共读不是快读,不是游览,而是品味,是鉴赏,是心灵的碰撞。

三、共读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1.根据阅读内容分类指导

阅读现代文典范作品,要符合情感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要求,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阅读古代文学作品,要体现批判继承的原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要注意进步的思想内容及其局限性。

2.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

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有分析地进行阅读,在于通过比较,看清读物内容或形式上的相同点或相异点,使学生清楚地认识读物的本质特征,首先要选择比较对象,确定比较点,再精读所选作品,通过分析、对比、找出作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探究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以便加深对读物的认识,获得新的见解。如同是表达爱情观,《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表现了一种甘愿牺牲的热烈的爱情,很纯粹。而《致橡树》所表现出的理性的光彩是不做依附者,不高攀,不低就,不盲目地奉献。

3.采用美读――品味――鉴赏――仿用的阅读方法

对于经典的美文,就需要美美地读,读准语音,读出情感,读准节奏。比如诗歌,读的时候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对诗的语言进行再表达。在美读的过程中实现情感的共鸣。读后,梳理文章思路,品一品构段独特之处,过渡的巧妙,构思的奇特。鉴赏是深悟的必要途径,赏优美语句,赏表达手法,赏人性的喜怒哀乐。在交流中达成一致后,把精彩的文字摘抄下来,领会表达方法,仿着写一写。教师如果主动参与学生的仿写,和同学们一起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那么一定能在共同评价中一起成长。

4.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阅读经典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根据需要分类做好读书笔记。如对阅读中的重点部分、难点问题可作必要的批注,对精彩的字词、成语、警句、段落甚至篇章可以摘录下来,但要注意尊重原创,不要随意篡改,并注明出处,以备后用。再者,还要随时把阅读中的体会、想法、意见以及收获写成读书札记,一些知识性、哲理性、教育性、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可以记录在卡片上等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收到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效果。

四、共读可以让师生举止升华

时下,教师评价语言过于枯涩。学生组织语言太过陈词滥讽。彼此间的沟通也如一条鸿沟,唯有文采的双翼可以架起一座彩虹桥。如果师生胸藏百卷诗词,“胸中罗锦绣,口内吐玑珠”,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便会有长足进步,学生的学习路上定会是书香浸润。在情感共鸣处,字字珠玑;在贴切含蓄时,妙笔生花。这不仅可以愉悦自己的精神境界,更会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大大提升。

第9篇: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范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读书氛围;培养习惯;品味书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324-01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应完成100万字以上的阅读总量。数据的比较,课标的要求,把如何培养师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如何唤醒师生的自主读书意识这一课题摆在了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人为本,打造书香校园”的设想,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温馨的校园标语文化

校园标语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整体风貌,也是校园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我们开展了“最佳校园标语”征集活动。“最佳校园标语”可以是书中锦句,可以是名家名言,可以是经典诗词,可以是网络流行语,也可以是自主创新的好词佳句。我们评出十条最佳标语,并在校园醒目位置出示。如阅览室的“读书改变生活,知识改变命运”;音乐室的“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走廊里的“不要喊我,我怕吵”,花坛中的“不要踩我,我怕疼”;墙壁上的“不要摸我,我怕脏”等等。诗意的语言和优美的语句给人带来了爱的感受和美的熏陶。

二、浓厚的师生读书氛围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谈不上学生的成长,不仅是学生读书,更重要的是教师带头读书。阅读可以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可以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阅读是使教师获得最简单、最快捷、最有影响力、见效最快的成长方式。《细节决定成败》、《爱心与教育》、《教育过程》《终身教育引论》等中外教师读物成了我校教师们的案头必备。为鼓励教师读书、学习,每个办公室都配备电脑,安装宽带,教师还可以进行网上阅读。为教师设计教师读书摘录卡,每学期还举行一次教师读书知识竞赛活动和教师演讲活动。教师不仅要读自己的“书”,还要广泛地阅读儿童读物,探索调动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途径。教师读书提升了教师的人格,陶冶了教师的情操。同时也为学生作出了表率。

我们倡导班级读书要好五个一:一读一讲一报一卡一本”。“一读”指每周一、三的早自习为“晨读”,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交流看书的体会或是向大家推荐好书,“一讲”指每周五早自习为学生演讲时间,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报”指的是每双周每班出一份读书手抄报,将学生在此期间读书的内容物化成班报,让学生学会了资料整理,学会了合作。“一卡”指的是每生都有一张记录自己每月读书情况及收获的反馈卡,并要求家长做简单的回言,或是同学间互相评语鼓励! “一本”指的是学生的观察日记本或读书笔记,这种以读促写,以读知写,以读学写,读写结合,是我们读书活动的一个升华。

学校图书馆也是学生丰富的图书资源库。我们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采用定时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对师生定时开放,有专人管理。我校的图书室在新学期又增添了10000多册新书。现有近十万册图书,在这里师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品味着书籍的芳香。

同时配以各种活动以促读书。如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我们开展评选评选出 “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和“读书星”等活动并进行了颁奖。五月份是我们的读书月,“母亲节”我校还举办了征文活动和师生绘画书法展示。参加活动的师生们表示,读书月活动不仅大大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对网络、图书的运用能力,更为大家搭建了表现自我素养的舞台,充实了文化积累,有利于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丰富多彩的走廊文化

步入一钦厅,电子屏幕上闪动的校训:“读书、博学、勤奋、创新”,把读书列在首位,可见对读书的重视。漫步在这优雅的长廊,你一定感觉正在畅游书海。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个个跳跃的方块字,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浓浓的书香。

整个一到四楼的教学楼长廊是我们师生打造书香校园的成果展。这里每一幅作品都出自师生自己的手中,整个长廊分为六大版块:好书伴我行、美文再现、书香点点、心语片片、我读书 我快乐、我爱写汉字、小故事 大道理。四个楼层,每班都有一块属于师生自己的天地。

同时,各个楼层还有不同的风格,如一楼的励志故事,伴我成长,向大家介绍了中国伟人和外国著名作家热爱读书的故事,还有反映师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版面、有校领导和教师研讨打造书香校园的具体做法。

二楼再现了《论语》、《弟子规》、古诗词等经典文化,让我们回溯源头,传承文明,用优秀文化充盈自己的心灵,丰厚人文底蕴。

三楼是“校园书香浓 读书结硕果“,这一版面记录了孩子作品发表在个性化作文上及其它刊物上的丰硕成果。

四楼主要内容还有:童心童趣书画展 我们的口号是“校园大舞台,大家一起来,师生共参与,展我新风采”。这里是每一位教师展示才艺的舞台,这里是每一个学生表现自我的空间,这里有师生的绘画、软硬笔书法、师生佳作。因为有了今天的培养,他们就是明天的启功、达芬奇,他们就是未来的莫言、高尔基。师生在这里用艺术点亮人生,用行动实现梦想!

四、整合课程,增设阅读课

好书是良友,终身不可离。我校在校本开发工程上做出了大胆改革,引入诵读经典古诗文,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我们每学期对各个年级古诗诵读都有明确要求:规定背诵的篇目及数量,至六年级毕业前会背古诗80首,背诵时达到:有韵味,有节奏,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