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写作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写作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写作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语文写作教案

第1篇:初中语文写作教案范文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手段和方法有待改进、教案设计过于详细、教学流程过于形式化。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学手段和方法有待改进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学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很多教师都把多媒体技术作为自己教学的利器。然而,多媒体教学的过度使用,使学校教学流于形式,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这是多媒体技术运用的通病。由此可见,教师应合理运用这种技术,从而使教学手段和方法更完善,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二)教案设计过于详细

很多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的时候,都设计得非常详细,以避免发生意外情况,语文教师尤其如此。这主要是因为,语文课堂更注重语言表达和文字叙述,语文阅读教案也是如此。但是,详细的教案设计会使教学流程过于死板,并没有和课堂的复杂性、多变性相结合,不符合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

(三)教学流程过于表面化

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注重对文章的分段、概括段意、这种教学模式分解了文章的整体美感,对文章的语言、韵味、布局以及文化素养都没有很好地品读和体会。可以说,语文阅读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有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路径

有效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的路径,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内容: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实施情境教学法,把读、思、议、练这四项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进行培养。具体内容如下:

(一)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对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以丰富。社会的不断进步,也促使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对阅读课堂形式进行创新。一般来说,阅读课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活动课、文学欣赏课、朗读课、积累课等等。教师在设计课型时,应结合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课堂形式的选择。

(二)实施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的实施路径有很多,无论是采用哪种方法,不可否认的是,多媒体技术更方便教学情境的进入,通过视频和声频的播放,能够迅速地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去,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了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并对作者的感情体会得更深。比如,在讲到《蓝蓝的威尼斯》时,教师可以将威尼斯的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威尼斯的认识,从而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那就是歌颂了中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三)把读、思、议、练这四项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

在朗读的过程中,应结合文本,读出感情,形成正确的语感,这是学生获得文中信息的重要前提和渠道。所谓的思,也就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独立的思考。议,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所有班级成员参与到文章的议论中来,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讲出来。因为,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多一些练习时间和空间,经常练笔,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进行培养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积累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从而为他们的写作能力的提升夯实基础。对于教材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应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对于课外的词汇,教师应要求学生记录在笔记本上,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比如《春》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优美的词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积累下来。

第2篇:初中语文写作教案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现代文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占据了大量篇幅,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文由于创作年代比较近,文章的语言文字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容易,但是,若想要让学生透过文字更好地领会到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则需要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与启发。因此,教师要通过高效的现代文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与感受文本。

一、强化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在现阶段的各省中考语文试题中,现代文阅读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要想在整体成绩上取得理想的分数,现代文阅读分数至关重要。此外,加强现代文阅读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提高阅读技巧,在考试中游刃有余,而且通过阅读现代文扩大知识面,在写作等方面也有所提高。总之,强化现代文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有利于语文成绩的提高。

2.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加强现代文阅读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且对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有很大作用。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技巧更快地理解课外现代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感悟与思考获取更多的养分与精髓。现代文是与当代社会相通的,一些社会知识与道理都可以在现代文中学到,这对于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学校里的初中生来说,是很好地了解社会知识的一个途径。这对于学生将来的生活与学习等方面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提高初中语文现代文教学质量的体会

1.不断优化教学目标,增强实效。现代文教学应该教学目标明确,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堂上重点不是怎么提问题,关键是确定明确实在,简明扼要,易于把握和实现的教学目标,不要太笼统虚化,更不要过于复杂。这样就会很容易确定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教学。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确定,不可以主观臆断,使得目标难以实现,学生更会轻重不分。教学时要能够依据课文的具体要求把握重点教学内容,把非语文、泛语文的内容,甚至不是重点要讲述的语文内容踢出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拖泥带水,从而变得重点突出,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规划与设计,是教师劳动性的创作。教学方案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有基本的写作格式要求,要求涵盖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目的等,但允许教师在教学中有创造性地发挥。教案设计的原则性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并据此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二是要设计好与教学重点相关的提问,提前准备好教学导语,小结要简短准确。总之,既要提前设计好“教”,更要准备好“学”。实际教学中,提倡形式多样的教案书写形式,鼓励教师充分施展个性,任何时候都不存在适用所有教师和所有学科的固定模式。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可以选择列提纲、制框图、画表格和备注等形式,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方便实用的方式。

3.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然是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自然就离不开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能够理解现代文的含义,但不能有效地表达出来,那么是无效的。初中语文现代文的阅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中所表达的内容,但是如果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那么即使他们能准确地理解文字的含义,最终只能落下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局面。另外,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学习优秀作品中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感受与表达能力。所以,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初中语文现代文教学。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通过互助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对学生来说,团队学习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为学生可以及时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借助其他同学的知识能力帮助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除此之外,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能够主动参与现代文阅读学习。在团队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我,这种学习模式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完成现代文阅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研究讨论,促使他们迅速得出正确的答案。相较于传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这种团队学习的模式可以让课堂教学效率变得更高,让教师可以迅速取得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成功。

5.不断鼓励学生丰富阅读量,拓宽阅读范围。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文章的阅读,就过于片面,这样就很难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对事物认知就会少。学生的阅读量往往和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相关联的,只有不断扩充学生的阅读量,才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开阔知识视野。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阅读,对一些有意义性的文章应当极力推荐,或者展开相应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积累重要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阅读内容难度层次要符合初中生的理解范围,有适当的挑战性,那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语文的语感就会越来越好。

6.增强文化意识,深化思想认识。初中语文不仅承担着汉语教学的任务,对中国文化教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中国文化精神,构建文化观,培养学生的思想深度。在现代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体会到文章蕴含的文化意义,必然就会使思想意识有所强化。对于现代文阅读,要想取得好的成绩,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思维,更需要有很高的知识素质。所以,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根据教材内容,将文章中的文化意识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素质。

参考文献:

第3篇:初中语文写作教案范文

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们首先应该意识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不同,并且明确多媒体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的优势在哪里。另外,初中语文老师还要善于研究学生以及教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这样才能够完善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现状,对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进行以下几点方法浅谈。

一、拓展教学内容,方便课前备课

初中语文教学相比于小学,在内容上有所增加,难度有所加大,学习内容的形式也更加丰富,因此,老师需要给学生补充的知识也就更多。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般都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老师利用习题以及辅导教材补充内容,但是,社会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如果不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方式,就不能满足新时期初中生的求知需求。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可以在以往传统辅助教材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比如说,在古诗词教学时,老师可以实行“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准备好与课文内容类型相似的诗词材料或作者的其他作品,让学生去比较分析写作风格的异同,触类旁通地学习,灵活地掌握语文知识。另外,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多媒体也能够更好地拓展老师的备课时间和范围。举个例子,一般老师都是在课堂上进行板书教学,学生在下面听讲,如果老师能够提前准备好多媒体教案,那么在上课的时候就能够直接点击鼠标展示教学内容,省去了老师课堂上板书的时间。而且多媒体还有利于老师尽可能地扩展教学内容,方便学生课堂上的视角。同时,老师在准备多媒体备课时,相当于把课程过了一遍,能够完善教学中需要补充的环节以及弥补有漏洞的地方。总之,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完善教学方式,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刚开始上课时注意力还是比较集中的,但是随着课堂的进行,很多学生就会分散注意力。追根到底主要是因为老师的课堂上缺少持久的乐趣,缺乏能够长久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趣味教学方法。而且我们根据学科的特点发现,由于语文是母语教学,很多初中生更喜欢在语文课堂上打瞌睡。所以说,初中语文老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在平时课堂学习中的学习状态和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在枯燥的文字中插入一些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的图片或者是视频内容,这样就能够一改以往单一枯燥的文字教学,而是合理地转换成动态视觉和听觉效果,有利于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积极性。举个例子,文言文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学生最头痛的学习内容,因此,当老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把文中的情境用多媒体图画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图画中理解文章的意思。这样既减轻了文言文学习的难度,又能够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另外,对于多媒体的操作,老师一定要注意“度”的掌握,让学生接受富有趣味性但是不会过于喧宾夺主的多媒体教学内容。以上这些方法都能够让课堂充满趣味性,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带领学生复习

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繁多复杂,难度也有所提升。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适当的复习。初中语文老师往往都是习惯将学习过的内容带领学生复习一遍。其实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对学生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复习效果。因为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已经学习过一遍,所以认为在复习的时候就可以偷偷开小差。老师为了抓紧进度,很少会在复习课上对学生进行提问以及关注学生的反馈。所以说,初中语文老师一定要注意到这点。利用多媒体进行复习时,老师可以把重点内容、难点内容、易考内容、学生常常出错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进行归纳总结以及重点标出,让学生在复习时能够一目了然。对于上课时重点强调的内容,老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讲解,带领其他学生一起复习,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参与到题目的解答过程中,从而在习题中掌握重点难点。另外,对于以往学生易错的题目,老师可以进行一些归纳总结,利用多媒体重现错题。平时上课时老师的教案应该保留,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复习时按照顺序和结构进行复习,当遇见疑惑时,可以直接找出以往的多媒体教案进行查阅。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引入初中语文课堂中,不仅有利于教师备课,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趣味学习,而且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复习归纳的总结。只有利用多媒体完善了这些教学步骤,才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语文写作教案范文

关键词: 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有效结合

一、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关注长足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绝不能只片面的、割裂的训练,一定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关注学生长足发展。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相连的。初中生通过阅读可获取有效的信息,并从中拓宽视野、丰富见闻,进而走进生活,丰富自身体验;在写作中运用有效的阅读表达方法,能够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初中生的能力,学以致用。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阅读与写作两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思维能力的提高能够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表达自己的冲动和能动性,而写作正是实现主观意愿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先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技巧,然后把这些方法应用到他们的写作之中,尽情抒发他们的情感,释放内心的压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情感的丰富及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当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就可以在写作中释放情感,诠释内心的压力。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不但能够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更加深入地、高效地理解文章内容,还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初中生把握自身情感,e极健康成长。多种表达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将他们的写作手法也变得更加成熟起来。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兴趣永远是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关键要素,只有让学生对阅读和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才能把学习方法运用的如鱼得水。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大多数时间都用来讲授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数老师更注重对生字生词的讲授和考察,从而忽略了对课文的写作背景和文章思想的拓展。长期以来学生对这种上课模式会产生疲惫感,这大大影响了课堂的效率。因此在课堂上,要注重对课文背景的深度挖掘。通过老师对文章作者的写作心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会带给学生一个相对轻松的课堂,在课堂上可以相互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快乐中收获到知识。除了学习课本中的文章,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故事”来吸引学生,在课下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意思的读物。起初,这些读物可以以记叙文为主,当学生慢慢对阅读产生兴趣之后,可以加大读物的难度,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去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当对阅读产生兴趣之后,学生就会主动阅读,积极写作。

三、结合方式,提高实效性

1.要多展示课文的魅力,让学生懂得欣赏语文的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本所选编美文佳作进行反复诵读。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好作品,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处处展现了语文之美、语言之美。例如,语文课本中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写人名篇《背影》,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至今读来仍能让人感受到它们的无限魅力。它们无穷的魅力来自何处呢?看那文章质朴、平实的语言,就知道了。教师要引领学生反反复复地去诵读、品味,让学生能够深入地感悟其中巨大的魅力。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的名家名作,让学生的阅读有个较高、较宽的起点。“书海无边”,教师可以根据每一册语文课本的“名著导读”来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如何阅读这些名家名作,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2.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在学习完阅读文本后,我们可以采用仿写的方式,让学生仿照阅读文本进行仿写。这样,学生就能够把自己对阅读内容的感悟在自己的作文中表达出来。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增强了阅读能力。

四、加强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1.要充分利用教材

初中语文课本经过谨慎的筛选,其所选的文章,都是比较典型且质量高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示范作用。对于教材中的著名篇章,我们一定要详细讲解,并与学生一同探讨,使他们最大程度的掌握文本知识。此外,我们还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境引情,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文学的美、文字的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强他们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我们要避免照搬教案的讲解模式,设计高效、有活力的课堂,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指导初中生方法和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不仅紧密相连,还相互促进。高效阅读,能够使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会写作方法和技巧。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所学到的这些方法和技巧灵活运用到他们的写作之中,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然后,学生再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地阅读其他优秀作品。这样就构建一个“阅读到写作再到阅读”的循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另外,我们还要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段落层次和修辞手法等,并指导学生研读优秀文章,以此来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进而写出好文章。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写作的激情。

3.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质量较高的课外读物,如果可以的话,教师应该亲自指导学生如何选择书籍。因为在初中生的写作过程中,许多学生都是套用作文模板进行写作。写作模板看似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但实际上是束缚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不偿失。好的文章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学生通过阅读好的作品,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可使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在写作方面也会有更深刻的感悟。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技巧

第5篇:初中语文写作教案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关系处理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45-01

新课程改革对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改革, 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践行新理念,致力于教学改革,在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语文教学如何摆脱费时低效状态,实现高效教学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对新课改的认识与具体的教学实践认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就应处理好的以下几种关系。

1.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以往的教学过于强调教案的完美与教学的流畅,将整个教学严格地控制在教师手里,严格地按照预定的教学方案进行,不允许学生有与教案无关的举动,将学生视为被加工的对象,接受知识的容器,整个教学是封闭而呆板的。 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提出要摆脱教案的束缚,要学会运用教学机智灵活处理那些以往被视为异常的举动与言行,使之成为教学新的生长点、学生思维的转折点,造就课堂生成的精彩。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就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动态生成就没有必要再进行课堂预设,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课堂的动态生成与预设并不矛盾,生成是建立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之上,只有做好预设才能在教学中更为灵活地处理突发事件,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我们在进行课堂预设时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控教案,驾驭课堂,使课堂教学呈现动态性。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准确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媒介,教学任务是教学的目标。只有准确地掌握本节教学内容、目标,才能使教学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展开,不偏离主题,不做无用功。二是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充分预设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预留足够空间,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突发事件,提高驾驭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2.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者不可偏废。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对文章的分析,从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写作特色、主题思想等逐条进行分析,将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人文性缺失。学生没有情感交流、心灵互动、思想碰撞的机会,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兴趣丧失的重要原因。新课标更加关注语文的人文性,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因素纳入教学目标行列,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我们要还语文以真实的面目,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语文教学更富魅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实现知识与技能、态度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将其渗透于具体的教学中,而不是将三个方面割裂开来,生搬硬套。我们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动起来,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方法,得到心灵的触动、审美的熏陶,让学生得到身心愉悦的发展。

3.处理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提倡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从属地位,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参与,在主动探究中完成知识的构建,成为知识的真正拥有者。我们要实现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放权给学生,为学生的主体参与创设平台,以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挖掘学习潜力,释放学习潜能,张扬学生个性,驰骋学生想象,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也不只是学生的,而是教师与学生一起的学堂。 教师的放权并不是完全放手,而是要有扶有放,发挥好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并要扶放有度。放,让学生主体参与;扶,给予启发与指导。我们应发挥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使学生主动完成知识探究过程,成为主动的探究者,真正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4.处理好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倡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与以黑板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手段相比,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现代教学手段改革了信息传递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习空间,优化了教学手段与学习方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多媒体并不是万能的,在带来巨大教学优势的同时,其自身也必然存在不足,对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如:对于莲文化、桥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观赏美丽的画面会让我们一目了然认识事物。而古诗词教学如果我们一上来就是画面、音乐,就会剥夺了学生想象的权利、机会。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现代教学手段如此,传统教学手段也是如此。它们都有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优势与不足,二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我们提倡教学的现代化,并不是要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手段,而是要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优势的基础上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实现优优联合,共同为教学服务,助力语文新课改,为学生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课堂教学,使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其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5.结束语

总的来说,新的课程标准给教育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如何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做好教学工作的创新,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融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处理好教学的各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卜红燕. 初中语文学案导学主问题的优化设计[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3,06:13-15.

第6篇:初中语文写作教案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名著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意义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初中生在语文阅读方面,要制订学期学习中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国内外名著,并写好读后感,这说明名著阅读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对初中生进行名著阅读教学,并且对课内阅读进行扩展、深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极大的提高。农村的初中生与城市初中生相比,接触新鲜的外界事物有所局限,再加上农村的教师和学生对名著阅读的价值认识相对较浅,在进行名著阅时出现种种认知、方法问题,进而阻碍学生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一部经典名著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学生通过这些经典著作可以感悟到真善美、假恶丑等,这些对初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现状

虽然新时期农村教育教学水平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但在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有待继续强化教育的方面。目前,在农村的初中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模式还很单一,仍停留在“讲、读、背”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在教学模式、机制和阅读时间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僵化,课堂缺乏创新研究。传统的农村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讲授名著时,往往按照自己制订的教学方案,采用“主题―人物―环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师自导自说,毫无创新性。名著阅读教学基本划分为教师对作品作者的介绍、写作背景的讲解,以及学生对段落层次的划分、主旨的把握、段落大意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阻碍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失去了名著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2.名著阅读教学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评价制度。传统语文教学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通过考试结果评价学生语文的学习效果。然而名著阅读与语文学习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考试制度并不完全适用于名著阅读结果的评价。在现在的名著教学阅读中,教师只是对文章进行重点知识讲授,课后会大量推荐名著让学生自己去读。对于学生阅读后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才算是有效学习并没有评价标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对名著阅读的兴趣,丧失阅读主动性。

3.教师缺乏阅读素养,名著知识储备不足。有些教师的名著知识储备不足,无法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如果任由学生自己阅读,就无法达到想要的阅读结果。目前农村有些语文教师的名著阅读量少,对于部分名著,只能借助参考书介绍给同学,不花时间自己读,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无法共同感受给学生以指导。教师阅读素养的欠缺,也会导致学生阅读积极性的丧失。

4.学习压力大,阅读存在误区。对于初中生而言,所学的课程门数多,各科都有相应的作业和学习任务,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且大多数家长和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只是对语文知识和写作的补充学习,使得学生课外阅读受限制。有些家长甚至认为课外阅读是浪费时间和不务正业,这样学生的阅读计划更是不能实行下去。

5.学生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存在问题。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看一眼就能看懂的,短时间就能看完的。许多学生由于个人喜好的原因,总是会选择一些青春小说和网络小说,对于传统名著视而不见,更不会花时间去阅读。因此,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等成为他们的首选,对于传统著作里晦涩难懂的语言和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产生距离感,因为学生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局限,他们往往舍弃名著而选择追通俗,这无疑会限制学生个人素养的形成,还会阻碍学生思想的发展。

三、有效开展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对策

阅读的精髓在于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碰撞,读者需要身临其境,感受著作中的人与物,从而得到阅读体验,进而提高阅读素养和语文综合水平。上文对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在教学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以下从五个角度,探索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对策。

1.发挥课堂渲染功能。课堂是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地方,语文是阅读性学科,知识是通过对文章的细致理解吸收的,只有把思绪放在文章中,才能读出其中隐含的文化知识。教师在课堂发挥着引导作用,通过课本知识的传授,设计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将国内外名著和课外阅读资料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进入阅读世界。教师的作用是抛砖引玉,将名著的精华讲述给学生,而把更重要的阅读部分交给学生,让学生沉浸在书的海洋中,细细体会名著,充实语文素养,养成阅读兴趣和能力。教师不能把学校安排的所有教学课时都用于教材知识的传授,应该每周安排一定的课程专门给学生讲解名著阅读,使学生的名著阅读课堂化,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在学生读同一本名著后,可安排一次名著学习交流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把各自在名著中汲取到的知识展现出来,互相交流讨论,达到相互提升、相互促进的效果。

2.营造名著阅读环境,培养学生名著阅读意识。教师除了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课堂阅读氛围,还应注重学生名著阅读环境的建设,课内课外共同构筑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环境,强化学生的名著阅读意识。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营造名著阅读的心理环境,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的阅读潜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发挥出来。

3.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强名著阅读技巧指导。语文教师应针对名著的特点,采取适合农村初中生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通过介绍阅读方法和技巧来促进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教师可引导学生养成阅读先看“序”的习惯,通过阅读序言,了解名著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做好名著阅读的准备。口述练习放在名著阅读的进行阶段,教师可通过举办相应的活动巩固学生阅读的阶段性成果,以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效率。

4.更新名著阅读教学设计。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开展。名著阅读教学设计应具备动态性特征,逐步摆脱教案的控制,从教案走向教学设计,设计出更具系统性的课堂教学内容,由以教师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主导转变,并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设计符合个性化教育的教学方案。

5.扩充名著知识储备量,提高语文教师阅读素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学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阅读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成效。所以教师要尽可能扩充名著知识储备量,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校需要投入专项资金购买辅助读物,建设电子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利用这些平台,提高教师的阅读量。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高考语文的侧重点就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的语文功底要强。学生要想练就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平时就要多读书、读好书,循序渐进地提高语文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名著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要求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学习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提升写作水平,丰富文化涵养。

第7篇:初中语文写作教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046-01

一、解读“四能力”语文写作教学模式

在“四能力”语文写作是以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为根本的一种语文教学模式。其中心包括: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一)写作感悟能力

感悟能力的培养即指导学生多生活进行多角度地观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来感受与体验社会、自然与人生。若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悟能力,则能快速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才会激发写作欲望,表达真实情感,并在写作时有话可说。

(二)写作表达能力

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写作教学应关注的要素之一。表达能力即抒情、说明、记叙、议论、描写的能力,即综合利用各种语文表达方式的能力,可充分调动语言积累,对语言进行推敲与锤炼,力求生动、准确地表达。因此,在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应使学生学会生动、准确地运用语言,还应使其掌握表达技巧。

(三)写作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是学生写作的思想深度的保证。在写作中,学生应思考如何构思,使文章有创意、有思想、有内涵。思考是基于感性认识上的理性认识,其认识与判断更为深刻,学生的思维品质则决定其写作水平与质量。若学生有较强的思考能力,则可发现与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与获取新知识;展示出其独特个性与创造力。因此,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写作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即让他们可独立修正自己的作文,结合已学知识进行多写多改,形成交流讨论的习惯,互相展示与评价。良鉴赏能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阶梯。若学生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则能发现作品中的不足,明白如何提高、他人作品中有哪些优点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四能力” 写作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提高写作感悟能力的策略

在传统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写作空洞,没有实际内容,写作时无话可写或勉强成文。这是因为学生对一些写作的话题并未亲身体实践,难以体会与感悟。对学生而言,其感悟分为间接感悟与亲身感悟,实际上,学生的直接感悟是有限的,因而间接感悟则尤为重要。而间接感悟则需写作素材。在传统写作教学中,可参考的素材少、形式也单一。

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则可解决上述问题,向学生提高更多的素材,丰富对所写话题的认识,促进感悟能力的提高。第一、教师利用学校资源库与互联网,多角度地搜索多样化形式的语文写作主题资源,选取代表性资源,制成电子教案。第二、教师可于计算机教室进行电子教案的“讲解”,让学生明确其感兴趣的内容,并提出问题。然后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搜查有关资源,与同学共享。这样,不但可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与信息素养。

(二)提高写作思考能力的策略

在传统写作教学中,教师并未注重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而信息技术下,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从而提高学生认识与感悟生活的能力,解决其未有思考基础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怎样增强学生思考能力,使其有独特见解,表达真实情感。例如: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教师以信息技术展示朱自清的《背影》、舒婷的《我儿子一家》等作品,创设情景:《背影》以父亲的背影着意描写,作为全文线索,将父子之间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而《我儿子一家》,则以儿子的角度展开叙述,读来妙趣横生。这些文章都是以生活的事件来表述自己的真实情感。那么,在生活中,你们有哪些最熟悉、最动情的事物,并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基于感悟学习,要求学生提出其所关注的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打开学生思路。而在材料组织,问题思考与解决中,又会出现一些状况,如烦躁、思维混乱等。而这又是学生形成创意表达的过程。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以问题作中心,就问题想了解什么?需哪些材料?对材料观点有何看法?等,将这些呈现于思维导图,思考其关系,从而对问题形成全面认识。

(三)提高表达能力的策略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范文让学生参考。然而因时空限制,范文分析也是有限的。而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教师能将标记好的一些范文传至网络写作平台,学生可课后查阅与学习。利用录音、投影、网络、录像等多媒体,可结合文、图、像、声和思、读、听、看、写,形成多方位的立体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说话兴趣与表达欲望。如,老师可利用网络搜查与主题有关的图片,利用投影呈现给学生,使他们看图说话或配音。同时,通过网络写作平台,全班学生可互相看到的每个作品,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积极性。例如:写作“我的心愿”,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的优秀作文,或者有关的图片,并让学生朗读其精彩片段。

(四)提高鉴赏能力的方法

第8篇:初中语文写作教案范文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05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和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要想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过去一以贯之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下面我将从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中找出问题,并就此提出解决对策。

一、我国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传统填鸭式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

我国曾长期沿袭传统的填鸭式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教师索味地对着备课本或者教案“念”,而学生则机械地跟着黑板后者幻灯片抄笔记,这种被动式的授课和学习模式,束缚了教育改革的步伐,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使每一节课都缺乏活力。教师无法在教学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无法从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中温故知新,更无法获取“为人师、授人道”的职业自豪感和满足感。教师尚且如此,更何况学生。缺乏活力的课堂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热情,变得倦怠甚至厌恶,被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没有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好奇和探索之欲,上课、写作业都成了敷衍和负担。要想突破目前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投入高、产出低的低效局面,就必须要打破传统填鸭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束缚。

(二)不合理初中语文教育观念的指引

真正的价值是通过教育润物无声的感化作用,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培养学生独特的人物性格和品质,指引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初中语文的学习,不只是学会背诵古人的诗、词、曲、赋,而是培养古人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培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不只是学会从文中找出作者的主旨大意和中心思想,而是学会一种对表面文字内涵的理解力,以及作者想要传达出来的正能量情感。而要想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就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初中语文教育指引观念。

二、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解决对策

(一)打破传统填鸭式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

传统的填鸭式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是教师单向对学生进行的课堂传授,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抄的一种被动、机械的教学模式。要想打破这种模式的束缚,首先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不是由学生数量多而决定的,而是因学生身份本质决定的。确立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促使教师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借助多种教学工具去满足学生对初中语文课堂的要求。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讲学中了解到自身授课中的不足、学生学习的重点以及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等。还可以通过各种初中语文课堂实践活动,比如朗诵、演讲、角色扮演等,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自由、轻松、愉快得课堂中获得知识,并培养其成长。

(二)纠正不合理的初中语文教育观念,给学生正确的指引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强调初中语文的人文和教化作用。考试分数只是学习成果检验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教师不应该因此而判定一个学生的好坏,更不应该因此就冷落分数低的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对语文的期望和理解,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并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去培养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和人生道路上以正确的指引。

(三)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教师的师资力量

第9篇:初中语文写作教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个性化阅读 方法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阅读能够传递教材内容,完善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强化学生的写作技能。但从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阅读课堂的个性化缺失问题仍然突出。由于阅读教学缺乏个性化,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多停留于表面,难以深入了解其内涵,阅读教学的转化、内化、迁移作用不够明显。基于此,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应重视落实以下五种策略。

一、营造好更具个性化的阅读氛围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需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身心特点,关注阅读教学中的学生差异性,充分保护学生的探究欲与好奇心,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创新和进取。由此可见,在初中阅读教学中,个性化教学氛围的营造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保持自身个性,通过阅读完成自我知识的构建,以此促进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提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传统阅读课堂上,教师为了学进度,往往划定统一的阅读教学标准,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所忽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严格按教案进行课堂规划,在教学中按部就班,课堂就如同工厂流水线,教师的教学思路被严格限制在教案中,不但生硬呆板,还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转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逐渐引入个性化阅读。首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和思考时间,让学生能够对阅读文本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提高学生思维与感官的反应灵敏度,让学生在阅读中读出意境、读出品位。

例如,在阅读《散步》一文时,学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有利于体现个性化阅读成果。怎样在阅读中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怎样体会母亲和“我”的态度?“我”在“散步”中心理出现了怎样的起伏变化?这些问题单凭教师的理论讲解是很难深入进行的。只有学生在阅读中细心揣摩,将自己置身于阅读情境当中,才能对其中的心理变化与文本寓意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体会出文章中折射出的人性与亲情之美。这些美好情感的体验正是构成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元素,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做出判断,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提出观点,进而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人,这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课堂环境。

二、关注学生阅读当中的精神互动

阅读教学涵盖了教师、学生、阅读文本之间的多种互动,是一个成体系、持续化的过程。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现,关键在于建立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与共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度发掘文本内涵,对文本精神进行深层解读。要对解读目标进行清晰定位,也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本文所要传达的思想与价值。解读目标的设计有两个着眼点:第一,学生阅读情感的培养;第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结合这两个目标对阅读文本进行选择,并设计相应的教学重点,以此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促使读者与文本之间产生共鸣。

在确定阅读目标之后,教师要规划出有利于文本解读、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情节与内容,也就是帮助学生找到“文眼”,减少阅读课堂的无用功。文眼的确定有利于促进个性化阅读的深入开展,学生根据主题定位,能够寻找到文本的内在精神价值,从而以更新颖的角度解读文本内容。例如,在《背影》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描写父亲行动的细节入手,让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父亲的形象;从作者的心理描写中感受到含蓄而深沉的父爱。两处文眼有利于学生把握阅读重点,进而探寻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本内涵。教师也可以利用问题引导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文本解读的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理清阅读脉络,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益实践。

三、个性化阅读与拓展教学相结合

读教学本身形式多样,教师要充分发掘阅读教学中的拓展空间,实现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技能转化作用。读与写本身是一对孪生姐妹,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将读与写有机结合,更利于体现阅读的个性化与实践化。个性化阅读教学有利于增加教学弹性,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知识拓展中,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指向更明确,拓展方向更清晰。

例如,在《幽径悲剧》的阅读中,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得较为深沉,而文章的写作背景也较为复杂,有些学生表示“在读完文章之后心情压抑,情感消极”。为了实现积极向上的阅读教学引导,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发掘文本的积极情感,体会作者“困与幽径而不消沉”的情感意图,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情感。鼓励学生以读后感、阅读随笔等形式,抒发自己的阅读感悟,通过写作与阅读的有效互动,使学生的阅读心理变化有迹可循。从阅读到写作的拓展,充分体现了个性化阅读的教学弹性,同时也使语文知识技能得到了有效转化,为个性化课堂的创建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个性化阅读与课堂表演相结合

阅读教学中的课堂表演也叫即兴表演,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或者某一具有表演价值的片段来引导学生进行的即兴表演。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结合自己对文本的感悟与体会,将文本中的内容当场表现出来。以表演形式丰富阅读教学课堂,迅速提升学生的关注力和参与度,促使学生对阅读有更全面、更生动的体验,尤其是将抽象的文字符号通过表演实现了文字与肢体语言的协调发展,产生了“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教学效果,这对于学生理解阅读文本、强化阅读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阅读教学中的课堂表演更能体现学生认知、情意与身体运动的协调发展,有效突出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表达能力的提升、创造能力的强化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阅读教学与课堂表演相结合,不但是阅读教学的创新,同时也使个性化阅读效果更加突出。尤其是将课堂表演形式引入到一些学生感到内容枯燥、缺乏阅读兴趣的文本中,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苏州园林》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说明文缺乏阅读兴趣,尤其是科普知识,更觉得枯燥无趣。但以表演形式展示阅读内容,并以此形成积极的课堂互动,则有利于阅读效果的提升,同时也能使阅读趋于个性化。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将学生转变为“旅游团”角色,教师担任“导游”,结合多媒体与课文内容展示苏州园林的画面,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表达观赏苏州园林的感受,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也可以询问学生“有何感想”,在师生互动表演中,一场“游园小记”的故事顺利展开,学生在表演中对苏州园林的认识也更加清晰了。这种教学方式在增强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促使了个性化阅读效果的提高。

五、构建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体系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开展,同样需要以完善的评价体系为基础,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评价模式的束缚,形成多元化评价机制,使学生在阅读评价中获得个性化发展。多元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关注发展性评价的形成。发展性评价不但关注陈述性知识的获取过程,而且更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是批判思维与创造思维的评价基础。在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中,不但要有总结性的评价,更要引入过程评价,在定性评价的同时,还要引入定量评价。关注学生阅读个性的发展,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课堂驾驭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变化与阅读感受有直观的了解,以此提升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的质量。

综上所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开展,犹如教师带领学生去探索神秘的知识宝库,只要方法得当,就能够采撷到其中的智慧之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