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化学在线课程范文

初中化学在线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化学在线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化学在线课程

第1篇:初中化学在线课程范文

关键词:农村留守中学生 社会化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里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所形成的生活观、价值观等都会影响个体后期的行为,因此,中学时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

一、 中学生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生活技能的养成。这是中学生社会化内容的第一层面,是首要的基本的内容,它主要包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初步的谋生技能。

(二)社会规范的内化。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为了调整人际关系,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社会必须对每一个人的行为有所要求与制约,由此形成一系列的社会规范。个人的行为只有符合了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才能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被社会认可、接纳,社会化过程实质上也就是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

(三)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发展。人格包含着一个人道德情感、行为准则、智能、气质、意志和协调相融等诸多特质,是个体内部的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化过程就其内容来说是人格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始于人的生命之初。

(四)社会角色的学习。角色主要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遵循的与自己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相匹配的行为模式。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以各种不同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交替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所以,每个人都要进行角色学习,如学习与角色有关的权利与义务,学习适合于角色行为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及有关价值观念等,以便在社会生活中尽可能减少角色行为的偏差和冲突。

(五)确立生活目标和价值观念。生活目标就是个人的理想追求,而价值观念是人们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和总的观念,表现为人们对该类事物相对稳定的信念、信仰、理想等等。价值观念一经形成,就成为主体头脑中一种相对稳定的观念模式,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社会化,一方面要把社会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另一方面又担负着培养个人价值观念的任务,使个人的目标和他的价值观念协调起来。

二、农村留守中学生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出现的成长危机

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弱化或不完善,甚至使孩子处于“教育真空”状态,这对儿童的生理、心理、人格的发展,对儿童的社会化进程都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一)物质生活方面。农民外出打工都会定期寄回子女生活费,所以,留守中学生的物质生活一般是有保障的。但是由于留守中学生大多为隔代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或自我监护等因素影响,留守儿童的生活水平有下降趋势。

(二)学习方面。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后,与孩子见面的机会少,缺乏有效监督。委托监护人往往又因为文化程度低、家务负担重、不太愿意或不善督促,导致多数留守中学生在学习上处于一种放任状态,加之中学阶段的学生本来自控力差,最终使得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而丧失学习动力,学习成绩下降。另外,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越高也给留守中学生造成很大心理压力,一旦成绩下降,使得他们忧心忡忡,进而又产生心理问题。

(三)心理人格方面。留守中学生正处于心理人格形成、发展、完善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及时的教育引导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人格健全完善具有重要影响。

离散给孩子的教育问题带来的最大麻烦是孩子自幼失去了亲情的教育,失缺了爱的熏陶,以致成为孩子未来人格发展的障碍。长期家庭教育的缺失,祖辈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代沟问题,亲友监护中责任心不强等原因造成孩子没有家庭归属感。留守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后没有倾诉求助的对象,久而久之,其心理人格成长就留下了缺陷,通常表现为孤僻、内向、自卑、抑郁、易冲动、缺乏爱心、依赖心理强、不善于与人交流等等。

留守中学生无法受到父母言传身教,又不能从其他地方及时得到亲情的补偿。极易产生认识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导致人格发展不健全。

(四)人生观、价值观方面。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改革的逐步深化,城乡交流逐步加强,农村受到各种价值观念的冲击。传统的乡风民俗影响力开始逐步萎缩。留守中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由于缺乏及时的引导教育,极易受到错误价值观、人生观的误导。

近几年,一些打工回乡的人通过种种言行举止将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潜移默化传递给孩子们。比如“读书无用,有钱最好”的拜金主义,“一切事情要看有没有利益才做”的功利主义等等。这些错误思想混淆了孩子们的是非标准,影响他们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确立。

父母外出打工前后家庭经济状况的剧烈反差,特别是自己在零用钱上的自由度、宽裕度增加,也会对儿童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错位引导。

总之,农村留守中学生是改革的产物,其社会化结果直接影响改革成果的稳定,亦必随着改革的深化与完善而得以解决。农村环境的改善,也赖于改革。重视留守中学生自身的因素,同时不断改善其生存环境,则留守中学生会化进程当会更顺更快。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并付诸实践,肃清留守中学生社会化的障碍,促进其社会化进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莫瑞,叶敬忠主编.关注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9月版

[2]王秋香.家庭功能弱化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J].文史博览,2006年第7期

第2篇:初中化学在线课程范文

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初中化学属于基础性的化学知识渗透阶段,考察学生对于实验现象观察、分析能力,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是,近年来,初中化学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基于此,在本文中针对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提出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探索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上的主体,学生在接收知识上比较被动,不能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索。初中化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能理解物质的本质与物质表象之间的变换关系。因此,提升初中化学质量,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在先进的教学设备下,开展有针对性的化学实验教学活动。

一、现行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一)化学教学方式

传统对现行的初中化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初中化学教学中虽然应用了多媒体设备,但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依然没有改变。教师将黑板教学转移到了多媒体PPT教学中,省去了粉笔板书,却成为了鼠标的操作员,这样的教学方式前后没有差别,不能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深度挖掘多媒体教学设备对于化学教学中优势,教学方式一成不变。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中的败笔。实现科技信息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就要结合信息教学的特点,找到教学中的问题,以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线,实现教学改革[1]。

(二)以模拟实验代替实验教学

很多教师错误的认为科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化学教学,就是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演示,丰富学生的阅历。然而,化学与自然、生物等学科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化学教学是一个让学生从事物外在探索其本质的过程,实际教学中注重的学生的知识探索,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思考。通过多媒体将实验过程展示给学生的确能够达到比较直观的效果,但是却剥夺了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自我思考与知识的探究。很多化学教师在课堂利用模拟实验代替实验教学,这样的方式不被提倡,所达到的教学效果较差[2]。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学模式改进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引出教学内容

在化学课堂上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所要学习的知识向学生渗透,并且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教材情境,这样的多媒体应用即是一种合理化的应用。初中学生对于化学知识比较好奇,并且很容易被化学实验中所出现的新奇现象所吸引。但是化学实验教学中涉及很多危险的化学试剂,如硫酸等,同时,不同化学试剂在不同配比下所产生的效果不一样,甚至有很多有毒气体或者液体,学生难以发现。因此在实际的化学实验之前,教师需要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实验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试剂使用量、使用方法等,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演示化学教学实验细节。然后在实验结果马上出来的时候停止视频播放。在进行二氧化硫“褪色”实验时,教师在多媒体上提出问题:当二氧化硫气体分别通入到品红溶液、酚酞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四种溶液中,溶液中的颜色发生了变化,请思考这是为什么?然后学生纷纷猜测不同溶液的变化,此时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学生能够带着疑问进行实验。在该种模式下,学生也能够认识到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能够验证自己的实验现象猜想[3]。

(二)科学的安排化学实验内容

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因此,在科技信息技术下,初中化学实验设置,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索性。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科学安排,改变传统的实验课程安排模式,增加探索性的实验教学内容,以验证性的实验教学为辅。在实际实验教学中,编写符合专业特色的实验教材,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式,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力求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以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将化学实验的教学水平提高一个层次。如在综合性探索实验中,开展《水稻中A基因的提取与鉴定实验》,以生活元素为依托,提升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三)基于微课的化学知识互动

微课是科技信息下最为典型的教学方式之一,在信息技术下促进初中化学教学,可以借助微课,将抽象难懂的化学知识、繁琐的化学实验分门别类,以小视频的方式推送给学生。在学生课后、睡前不同时间,都能够针对不同的化学知识进行复习,既有针对性,又实现高效的化学知识学习。该种教学方式比较新颖,学生学习兴趣比较高,在微课的互动平台上,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分组讨论实验问题。同时学生可以针对学习中的疑惑点向教师提问,教师在线上为学生进行指导,解决了教学时效性问题。当然,在微课的视频制作中,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视频的制作既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也要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微课视频在表现微观现象中,不能犯科学性错误,要让学生直观的掌握实验步骤,对于实验中的重点部分需要特殊强调[4]。

三、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逐渐研发,对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入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其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被提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分析初中化学教学改革,需要合理利用多媒体,引出教学内容。科学的安排化学实验内容,将微课的化学知识互动形式引入到课后学习中。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带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悦.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的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杨传宇.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0,19:693+751.

[3]黄海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英语“五阶段”教学模式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第3篇:初中化学在线课程范文

关键词:智能设备;移动学习;化学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媒介,移动信息已经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新的信息接收方式正在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移动教学,打破了原有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的限制,创造了新的学习场景,为化学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

1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和初中生的特点

初中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是初中教育学习必修的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观念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化学,他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然而,我国当前大多数学校初中化学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由于实验器材、实验室、药品的不足以及部分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化学实验老师通常只进行口头讲解或者由老师来进行部分实验,学生只能够进行观察;学生学习化学的时间大部分来源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学习时间仅限于课堂上的学习;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上的交流互动很少;并且在实际教学中,老师通常在台上讲课,学生却在下面玩手机,教育教学完全脱离。然而生活在“网络时代”的00后的初中生,他们成长在多元化社会中,是互联网原住民,对于智能手机的操作非常熟练。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时,要与时俱进,利用学生对手机的着迷以及对化学知识的好奇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手机的同时学习化学知识。

2移动学习概述

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是移动信息时代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即学习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现代通讯终端设备进行学习。移动学习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间、空间限制,具有交互性、及时性、开放性的特点。有关于移动学习的应用,最早是美国将移动通信技术运用校园的。在2000年,针对一些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教育实验,美国加州大学成立关于移动学习的针对性研究的移动教育研究组(MobileEducationGroup),并讨论在将手机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2001年北京大学提交了国内第一个移动学习项目“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到2006年,移动学习才从学术研究阶段正式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最近几年,移动学习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智能伙伴。为此,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教学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势在必行。

3基于智能设备的移动学习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

化学教学传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初中化学涵盖的基础知识点众多,需要学生大量的碎片化时间来学习,课堂的教学方式不可能主张碎片化学习方式,这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然而,如果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学习方式,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移动互联网的学习方式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还能有效的减少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手机做与课堂无关的事。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

3.2实现复杂化学实验反应与过程的直观化与形象化

初中化学知识大多是学科基础,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需要学习和理解很多推导过程,学习起来十分抽象,需要借助碎片化时间来消化和理解。而且对于缺乏实验室、实验器材、药品、师资力量不是十分充足并且部分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条件下,许多学校对化学实验只进行口头讲解,却没有实际操作。利用智能手机,学生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内都可以利用手机上的教学软件进行化学模拟实验,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熟悉化学实验的操作流程,对于具有危险性的化学实验学生也可以进行操作,并且还可以减少化学器材、化学药品的使用,学生可以利用手机重复进行实验,避免了药品的浪费,减少学校开支。学生在利用手机进行实验的同时结合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可以更加直观的观察到实验的反应过程与反应现象。

3.3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学生可以利用手机接收作业,并在线作答提交,对于难以理解或者不懂的地方学生可以相互讨论,甚至还可以询问教师。教师不需要每个学生的问题都回答,可以将学生提出来的问题集中起来进行集体解答,这样不但能够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也方便于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知道有多少同学接收到消息多少同学没有接收消息,消息的触达率是多少,方便老师对学生学习的掌控。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手机在课堂上展示的学生的学习成果,对于作品优秀的同学可以给予精神奖励。由于手具有保存的功能,存在的资料永远不会消失,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其他时间,在学校或者家里继续评议,讨论问题,了解化学知识,实现了课堂知识的内延外伸。

4移动学习在化学教学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

4.1技术的挑战

4.1.1设备硬件的限制

利用智能设备在进行移动学习时电量使用非常快,每天都要进行几次充电,这对设备的电池续航具有很高的要求。不同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尽相同,无法实现统一的智能设备接受课程,如果由学校统一配置,也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

4.1.2软件技术层面的挑战

市场上智能设备多样化,标准操作系统的多样性。由于智能设备的操作系统的不同,为了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软件兼容,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完成学习系统的搭建需要付出高昂的技术开发费用。同时,移动学习需要连接网络,需要大量的流量,在当下4G通信网络下,流量费用较高,显然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移动学习的普及速度。

4.2课程教学层面面临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的教学,优质的教学课程才是真正的刚需,实际操作中,学校方很难协调教师和课件采购的平衡,同时关于教学资源的检索、提取,学习内容资源的存储、数据传输,也是建设移动学习资源库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移动教学中,需要学生有很高的自学能力,教师实现角色转换,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这也是移动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另外,目前中国的移动学习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其运作体制还非常不完善。还没有统一的体制以及机构来进行管理;这些问题在极大程度上都阻碍着移动教学普及的进程。

5结束语

信息化移动化互联化的时代,教与学不仅限在课堂上,同学与教师的交流沟通也不应该受时间空间的局限,而应该达到随时随地,想学就学。基于智能设备的移动学习是新的学生学习方式,也是新的教学方式。移动教学而且还能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传播优秀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灵活的个性化学习和得到更好的教育水平。化学教育应该积极拥抱移动教学新模式,这将有益于整体化学教育水平的一大新提升,帮助化学教育达到一个新高度、新台阶。作为教育者,这个终身学习时代的一员,应该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引导学生借助智能手机来服务于学习,发挥智能设备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曾钦 朱有佳 田钰群 单位:铜仁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化学在线课程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程教学教学方法

一、更新教学设计观念

教学目标设计和教材处理是教学设计的内容。

(一)更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的整体构思,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以普通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所确定的课程目标为宗旨,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末来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为根本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更新教学目标是适应新教材教学改革的灵魂。教学目标设计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重结果、重书本教材和重现成结论的不良倾向,重视直接体验和探究过程。在传授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也就是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把“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摆到与“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更新对教材的处理。新教材的知识容量大,无论在形式、内容、观念上都给我们全新的感觉,如:增设多插图、图文并茂等。教材中安排大量的阅读内容和选学资料。如:资料在线、拓展视野等。并融人了大量的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是老师和学生同在一个起跑线上,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以全新的观念去审视新教材,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好深度和广度,防止任意扩大知识容量、提高教学要求,把重点难点转移、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结合教材内容与自己所处地区学生的实际状况,灵活运用教材,树立起面向全体学生和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观念。改变传统的重视“教教科书”的观念,提倡“用教科书”教的观念。

二、更新实施课堂教学观念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改变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改变课程过于注重传授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教师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观念是思想,观念是生命,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催生新观念的过程,而不是传递现成知识的过程,任何学生都会带着自己的观念进人教学过程,而教师观念是课堂生命力的源泉。因此更新观念就是更新课堂教学。

新课程实施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能力。

教学最大的价值是通过教学环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逐渐养成。化学学科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化学实验是化学科的生命源泉,化学实验现象的生动、神奇和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特别是新教材,更突出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关注实验中的参与性、研究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设法让学生动手动脑、认真研究和探究实验。

如: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时,引导学生预测实验、独自设计实验方法,相互交流,老师进行整合,再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学习金属钠的性质时,让学生分组,自己动手、独自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能力。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精讲,指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初中化学知识内容庞杂,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如果抓住了它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自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篇:初中化学在线课程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提高兴趣;突破重难点

化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实现高效理想课堂的有效手段,它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通过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给课堂知识学习埋下伏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很多奇特的自然现象都与化学有关 ,如“雷雨发庄稼”,“溶洞的形成”,“火灾”,“人工降雨”,……如果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普通中学的化学实验室根本无法完成,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就会落不到实处,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不仅学习了相关的化学知识,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 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化学实验,如高炉炼铁、石油的冶炼等,能够再现科学的真实性,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学生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的化学现象演示出来,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好奇。通过这种化学现象演示,更好地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升华,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更直接地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二、利用信息技术, 突破教材重难点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来完成,能观察到宏观的现象,学生容易理解,而反应实质是用肉眼看不见得分子、原子、离子来解释的,教师凭嘴来解释学生不好理解,如果做成flash课件演示模拟,学生容易理解。如:氧化汞受热分解、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展现化学反应的实质(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展现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反应中溶液离子间形成难电解物质(水、气体、沉淀)的过程、溶液导电原因等。通过这种微观粒子的演示,更直观认识化学微观世界,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容易突破教材重难点。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实验安全性

实验安全是实验当中永远的主题,麻痹大意,不按实验安全规则操作, 是实验工作中最大的敌人。教师为了避免实验危险的发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演示错误操作造成危险的后果,分析产生原因,加深对正确操作的认识。初中化学演示的错误操作有加热固体时,试管放置错误使试管破裂、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完后,操作顺序错误,水槽水回流使试管破裂、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氢,可能使试管爆炸等等,通过多媒体可很好的展示其错误的原因及后果,加深学生对正确操作的印象,提高实验安全性。

四、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新教育的理念中,注重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培养,让学生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体验科学探究,亲历“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并且把“过程与方法”作为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借助于网络技术,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学,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虚拟实验室操作,则为解决一些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仿真化学实验室”虚拟实验室软件(在线版网络软件),能够实现网络与化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学生在网络技术环境中进行多媒体实验操作,通过网上人机对话,学生可以一边操作一边在网上畅游,与其他同学交流,共同获取新知识。如果学生在网络虚拟实验室遇到问题,就可以通过网络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取相关信息,进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自主观察模拟实验,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

利用Internet来搜集信息,可大大扩展信息的来源,且快速方便。我们通过网站上查看有关化学发展动态,可以做到在时事政策上紧跟形势,在化学学科教学时作出及时调整。化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大量的习题是必要的,但购买的成套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用起来有时是事倍功半。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充分利用了Internet这一信息资源,从网上下载最新试卷然后进行精选。这些试题题型新颖、信息准确,给学生作为试题和平时练习,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实际情况证明:这些题目题型新颖、信息准确,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有着很大的帮助。网络的交互性给化学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一方面利用电子邮件与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获取名教师的经典教案;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和参与一系列教育门户网站的教育论坛,我们可以与各地的同行探讨化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化学教学改革的看法,通过网上学习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第6篇:初中化学在线课程范文

关键词:微课;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现实意义

现在日常生活中,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广泛使用,微课作为“微型视频课例”也已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在线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应用和喜爱。微课程(Microlecture )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的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 )于2008年秋首创一分钟课程。我国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也提出了“微课”的相关概念。在胡铁生看来,“微课” 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 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1]。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微课视频一般为5―10分钟,其核心资源是“微视频”,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学设计”、“微课件”、“微习题”等辅教与学内容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本文以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微课运用为实例,阐述微课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有益提升[2]。

一、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 知识点分解,帮助学生反复学习和记忆。

高中化学的知识点多,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难点之一,如果让学生生硬的记忆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而且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厌学情绪,还会因知识点过多而造成混乱的现象。如何将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分段式记忆和理解,同时将不同分段中的知识点分散记忆并且督促学生反复记忆,微课的出现正好解决的这个问题。教师通过微课,集中讲解一个知识点,一次十分钟以内,对学生而言不存在学习的压力,对教师而言也可以更好的将知识点讲解透彻、分析清楚。例如,在人教版化学教材必修一中,元素化合物种类多,形式多样的情况下,我们以铁作为代表进行知识点的分解,将单质铁及其化合物和不同价态铁元素的性质分割成一个系列微课,分别讲解其性质、作用、转化关系等,让学生完成分段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来增强记忆,同时也不会感觉到烦躁和记忆的压力,逐渐的积累必将铁及其相关的知识点记忆下来并灵活运用。[3]

2. 让重点和难点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有助于学生的掌握。

微课可以针对学生难懂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教师利用微课,将问题点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将微观抽象的物质的量、物质结构等形象化和具体化,给学生增加了生动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如当我们在学习有机化学中乙醇的性质时,教师利用微课的媒体效果,先利用动画的形式展示乙醇分子的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其结构的特点;再通过动画演示其催化氧化、消去反应的分子结构变化。这一系列的动画演示让学生生动形象的认识了乙醇的分子结构及反应的特点,从而促使学生掌握这一重点及难点。

3. 精练精评课的辅助作用

教师在精练和精评课中若能充分利用微课这一辅助手段,对化学课的质量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精选练习题,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入手,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还有就是易错题,如在必修一中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的探究中,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可将课本中的实验改成先将氯气通过浓硫酸,再通入到有干燥红色布条的集气瓶,让学生知道氯气没有漂白性,然后设计问题,再把通过装有干燥布条集气瓶出来的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可设计成几个问题,有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起作用的是什么物质?其次,精评课当中,应选比较典型的例题,制作视频时动静结合,图文并用,注重字体搭配,仪器的搭配,颜色的搭配,错落有致,简洁明了,使整个视频流畅,在录制时充分照顾到各类型学生,语言应生动,使学生通俗易懂,声音响亮,节奏合适,还有就是把握录制时间。

4. 让实验可视化,提升课堂的效率。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一些简单的可操纵性强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亲手完成,很多高危的实验是不能让学生来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让学生看到高危实验的步骤及现象,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课堂效率。例如,在实验步骤中我们常说不能将水倒入硫酸中,学生仅是凭记忆的背诵这一原则。现在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形象的演示出来,将实验的过程及后果都让学生看到,这样直观的观察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同时还会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经典的实验都可以制作成为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提出疑问,探索方法等。

5.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抓住学生的眼球。

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对于好奇心、探究精神强的高中生来说,无疑更能抓住他们的求知心里。学生们通过微课先进性预习或者是复习,发现问题和课上解决问题,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时,很多学生对这个抽象的平衡常数毫无概念,带着众多的疑问点来学习平衡常数的微课程,加深了学习记忆[4]。

二、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1. 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提升了学习趣味。

随着信息技术及设备的普及,微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便利条件,教师将微课上传至云端平台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随地的进行下载和学习。概括起来微课的有点如下:首先,学生学习微课的时间和地点自由;其次,学生可以选择自己薄弱的课程有针对性的听取;最后,学生可以对于不懂的难点进行反复播放和学习。微课的方便以及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等优点都促成了学生对微课的喜爱。

2. 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在完成微课的制作过程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微课可以作为课前预习的资料,同样也可以作为课后答疑解惑的资料。教师可以将在课堂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及探讨,将解决办法和成果做成微课与学生共享。这样的过程,也是教学探究的过程,都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微课的应用对于教师而言也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微课的制作过程以及资源共享的过程,增进了教师与教学组织间的交流,强化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提高了教学资源的整合。

3. 应用微课的注意点

微课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把微课自身当作教学重点。通常我们是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微课的课件,教学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微课作为辅助,只有在正确的进行教学后再借助微课进行巩固或是加深学生的理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切不可本末倒置。结合教材内容,确定好微课的应用范围。微课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高中化学知识点的教学,对于很多实验等课程还是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去完成,切不可以便捷为目的,仅仅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的出现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丰富,更是对教学策略的改革,也拓展了高中化学学科鲜活的特色。运用微课将高中化学知识点细化,变枯燥为生动,为我们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思路拓展了新的方向。(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胡钦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陈晓燕.解读“微课”[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

[3]索彦霞,巩璐,杨月苹.“微课导学”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的应用――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9).

第7篇:初中化学在线课程范文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24200夏晓琴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正处在从计算机网络时代转向智能化移动互联时代.个人拥有的移动智能终端逐步普及,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移动学习等新理念悄然走进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变革”等.微课程在教育领域悄然兴起,到底什么是微课程呢?

微课程简称微课,它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过程、实验、任务等)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它是网络时代下以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为目标的新型资源形式.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微课的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其次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视频的时长短,一般为5~10分钟左右.再次容量小,一节微课总容量一般不超过几十兆,可通过多种终端访问,实现移动学习.因而掌握“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成了新时期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微课程开发、制作显得格外重要.本人去年有幸参加江苏省首届微课大赛,获二等奖,我想结合自己微课设计制作的过程谈谈微课制作的体会.

首先是微课内容的选取.一节微课一般讲授一个知识点,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中考考点用来制作微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较为符合微课制作的初衷,即教学资源分享,为学生(教师)解惑,启发教学.我选取的“万能瓶”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实验装置,它是由集气瓶、双孔塞和一长一短两根导管组成,结构简单,作用却很大,但对于它的使用尤其是它的进出气导管的选择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中考重要考点之一.进入中考复习,学生基本能理解“万能瓶”的作用,但对于在不同情况下,气体到底应该“长进”还是“短进”总有点迷糊,有些同学干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即使在答题时答对,其实也并未真正理解.所以我选择了“长进”OR“短进”这样一个开口很小的内容作为微课主题. 针对这一主题我作了初步设计.

“长进”OR“短进”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复习“万能瓶”的使用方法,学会根据“万能瓶”的不同作用选择正确的进气导管.通过探究、分析,初步培养学生将物理上有关知识迁移到化学中解释或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与环境:PPT录屏软件 录像机(或手机).

教学过程:动画展示“万能瓶”集气时的气体流向,引导学生分析如何选择进气导管;实验演示“万能瓶”验气、洗气时必须遵循长进短出;由洗气错误操作引出“万能瓶”另一用途――量气.

设计理念与特色:通过动画、演示化隐现为显现,化抽象为具体.

第二、微课资源准备.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为求本微课达到预期效果,本人从微课适用对象、学习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导学、自我检测等几个方面进行精心准备.为了增强可视性,我在课件PPT制作上结合动画将肉眼看不到的气体进行动画处理使实验现象更加直观,同学们可通过视频观看到气体流动的方向,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通过实验演示化隐为显对“万能瓶”进行理论分析,让学生明白实验原理,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方法,从而轻松突破难点.对于关键总结性的内容我还在课件制作时配上字幕.最后,本人还精选了五道针对练习,供学生看完微课后进行自我检测.

第三、 录制微视频.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在录制微课时,教师应尽量做到切题迅速,讲授线索清晰,尽可能只有一条线索,在这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着重进行主干知识讲解与剖析,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视频的录制最常用的方法有有录屏式、外拍式 、课堂实录、软件合成式等几种形式.由于微课“长进”OR“短进”在课件PPT制作时使用了大量的动画,所以我在录制视频时主要采取录屏形式,辅以录音和字幕.而在错误操作模拟时则进行了外拍式,二者有机结合使实验现象更加直观,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第8篇:初中化学在线课程范文

关键词:简易度;简洁化;简约性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4-0011-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4.004

当前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淼奈侍馊找嫱怀觯航诮谟锌渭,使用时间长,俨然成了“课件播放课”;课本文字图片被照搬到课件上,原本的阅读课本演变成“抬头看屏幕”;本该演示的实验或学生的分组实验逐渐被视频和动画代替;为了充分体现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课堂容量一味的追求最大化;过分依赖于现成的课件,忽视学情和教学实境,淡化二次备课;课件的制作水平不高,弱化了课件本身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遵照“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不能“喧宾夺主”,否则将适得其反。下面我将通过具体的案例来阐述简约思想在化学课堂媒体中的应用。

一、功能的选择考虑简易度

很多老师怕做课件,起初由于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对Smart Notebook软件赋予多样化的功能不熟悉,更主要的对功能的运用领悟能力不强,容易产生一定的认识误区:使用越复杂的功能,效果会越好。长此以往也会像学生那样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部分老师功能越用越熟练,部分老师越来越怕做课件。其实简单而有效的功能更为实用,也更容易被更多的老师接受。比如表格内文本或图片内容的替换功能可以在教学的多个环节使用,在“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课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时,可以将代表人物图像和发现过程文本排版组合,使用拍照功能或画图软件转换成图片格式后缩小,调整表格大小与其长宽比例适应。同样的功能也可以用在处理习题上,“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一课检测反馈环节中,由于版面的限制,一道题目不能完整地呈现在一个页面上,即使呈现出来,页面变窄或者出现滚动条,既操作麻烦又会出现不见题头的尴尬,如果使用表格的替换功能,将各小题单独制作成图片文件缩小排列在下方某个区域等待拖动,这样就解决了上述的困惑。看来功能不在于复杂,也不在于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只要大家善于思考,简易功能的多样化使用也能让大家感觉到制作课件的乐趣。

二、版面的设计力求简洁化

课件页面应尽可能地简洁,版块分为三部分:标题区、图片区、文字区。标题区一般为教学环节的名称,也可以加上活动标题,以一行为佳;图片区主要是活动的内容,用图片结合文字的方式呈现简洁明了;文字区就是活动的结论或者特别想强调的注意点,文字也不宜过多。使用的版面元素不宜过多,最常用的有给文字衬上一定底色或给文字加上边框突出文字的效果。还有其他注意事项:比如字体要选择常用字体或者显示较为清晰的字体,尤其推荐方正大标宋简体,需要特别的字体可以在线艺术字编辑成图片后使用;字号不宜过大或过小,28号或32号字为常用字号;版面的排列应该均匀有序,不需要设置效果的区域要及时锁定;课本上有的图片和文字、板书的内容不要重复出现在课件上。“金属材料”这一课在探究合金和组成它的纯金属熔点大小时,课本上以文本和表格的形式表述,在制作课件时就不需要将此照搬到课件上,而是将学生不熟悉的焊锡和武德合金的图片找到,看不出其用途的图片再配上一定的文字,同时将合金中金属的成分用不同颜色的字体加以突出,学生再阅读课本表格中熔点的数据,很快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一课中在分析组装的各种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优点时,页面显示的截图全部来自于前一页flas中学生连接的装置,并没有选在学生组装成功后立即分析,flash页面每次只能显示一种结果,不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这张页面呈现的内容过多,也会影响flash显示的大小和效果。与其这样,不如另起一页,学生还可以通过移动事先准备好的优点文字到对应的装置下面,最后用一段通俗易懂的文字对“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原理进行解释。简洁的版面不仅赏心悦目、条理清楚,而且能够调整教学的节奏,有助于学生的深度思维。当然对于一张张简洁而有效的页面,源自老师对课程的准确理解和科学设计。

三、内容的呈现追求简约性

一段“又长又无趣”的文字出现在课件页面上,学生能静下心来读完吗?除了经典诵读和美文欣赏,学生更喜欢的是简约的图形和符号,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更希望如此。化学课件中呈现的简约性主要体现在:选取或制作的图片能将冗长的实验步骤或者复杂的问题表达清楚,学生更快更准确地做好实验或回答问题。比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一课中为了选择合适的反应进行分组对比实验,学生对实验步骤的文字阐述短时间较难反应过来,展示井穴板及加入药品对应位置的示意图更容易让学生轻松完成实验。“金属材料”这一课中讨论物质用途需要考虑的因素环节时,由于排版的原因,金属物理性质比较的表格在前一页,问题在后一页,不利于学生阅读思考,这就要求在课件上呈现表格和问题,同时呈现占用页面很大,只能选其一,我选择了后者,但是原来的问题以文字形式呈现的,阅读的时间较长,于是将其改成图文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快速识别问题,同时利用课本中的表格就能准确回答出来。

使用Smart Notebook三年多来,我们对它已不再陌生,它改变了传统课件的呈现方式,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方式,调整了学生活动的评价方式。但是怎样才能真正让它服务于我们的化学教学,除了我在这里提倡的简约思想,需要在今后的课件制作和教学设计过程中,还要力求做到实验步骤的细化,问题探究的深化,页面设计的美化,让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找到准确的落脚点、合适的整合点。

参考文献

第9篇:初中化学在线课程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化学 创造性思维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作为中学的化学教师,有责任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然而,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却存在诸多弊端,如内容枯燥、师生互动不足等,根本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借助多媒体、网络等技术的信息技术教学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度,并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感染力强等诸多优势,改变了一贯呆板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本文拟通过将信息技术整合到中学的化学教学中,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探索道路。

一、在理论教学中促进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理论知识,让学生形成清晰的化学概念,准确地掌握化学规律,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的实质,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基本过程,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然而,化学的理论知识较抽象,而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则压抑了学生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因此,教师应在化学理论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一,创设真实的化学情境。教师可用现代信息技术形声性、展现性、高效性等特点,有效利用声像来创设真实的化学情境,使学生能够观其境、闻其声,揭示化学理论与学生认知的联系与矛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性思维。如在“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常见的燃烧现象,并用PPT展示燃烧的定义与条件,引入课题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客观实际,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并得以诱发学生的创造性。

第二,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提出各种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分享信息与创意成果,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教学中,教师可在已构成局部计算机网络的网络教室中,通过网络向学生提问题,而学生则利用网络搜寻自己需要的信息,然后进行网络平台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等多种方式让师生间、同学间都得到交流,无形间让学生释放了心理压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二、在化学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深厚文化的内涵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本身,还体现在其历史当中。通过化学史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领略化学家的风采,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然而,如果教师仅是平铺直叙地给学生讲解化学史,则无疑将让学生丧失兴趣。因此,老师应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等多种元素,与化学史教学相整合,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一,利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需要的不仅仅是智力因素,还有情感、态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如居里夫人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经过五年的辛劳,方从几吨沥青?矿残渣里获得了十分之一克的纯氯化镭,从而测定了镭的原子量。因此,教师应利用网络优势,搜取并下载优秀科学家成功背后的故事,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展示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能够增强学习自主性,发扬探索精神。

第二,介绍化学家的思维方法,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化学家取得重大发现,不仅需要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精神,还需要有创造性思维,以及正确科学方法的运用。教学中应结合化学知识的教学,利用录像、电影等方式介绍化学家的思维方式,如在讲元素周期表时,就可介绍?门捷列夫在对元素性质的研究过程中敢于怀疑与创新的科学研究方法,以激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在习题教学中促进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习题课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学生完成每一道题的过程都是发挥其聪明才智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在习题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一,加强开放式习题的演示教学。开放习题即是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与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开放式习题教学中,信息技术主要作为演示工具,以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不过,由于学生的存在知识水平、智力等方面的不同,对习题的理解便存有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应,确定是否重复演示、缓慢演示、中断演示,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此外,由于习题中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应利用相关软件制作树形结构、图表、框架结构、表格结构等结构图,对相关知识或解题方法进行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的归纳总结,在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与敏捷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第二,及时进行习题训练反馈评价。对习题训练进行反馈评价是习题教学的重要环节,既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也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与巩固。因此,教师应根据习题所包括的内容,基于学生的认知情况,分别设计出基本训练题、目标达成题、能力拓展题?,并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结果及时进行在线的反馈评价,且应多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与兴趣。

四、在实验教学中促进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其灵魂与支柱。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方法与态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的发展。然而,在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到仪器缺乏、化学现象不明显、实验操作有毒害等限制,很多实验都难以操作或不可能直接操作。信息技术教学则正可弥补这些不足,它可以将化学过程形象而?生动地在课堂中展示出来。因此,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真实性、直观性、高效性,增强了实验效果,扫除学生认知障碍,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模拟演示实验,除了可以节约时间与资金,避免危险操作,更重要是能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影像,将极大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如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将某些化学现象不明显的实验进行模拟演示,在讲解分子原子的时候,可让学生观看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进行混合的过程的动画,从而学生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形象性与深刻性和发散性。此外,教师也可利用信息技术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操作,如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并飞溅,这样强烈的感官刺激将加深学生印象,从而有助于学生准确掌握知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总之,中学化学教师应通过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在理论、化学史、习题、实验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优势进行教学,以促进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不过,在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相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学校硬件基础设施、信息化教育的资源等都关系着整合的成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不能完全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而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对教学方式进行灵活的选择与组合,以弥补其不足,提高化学教学效率与效果。

参考文献:

[1]严转芳.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探索[J].内江科技,2010.

[2]黄玉苏.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咨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