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检验认识范文

医学检验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检验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学检验认识

第1篇:医学检验认识范文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岳阳市 414000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实验室检验结果互认的实施情况一直不是很理想,本文将对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实施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困惑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开展的参考。

关键词 检验结果;互认

患者在不同的医院进行治疗时,经常要接受多次的医学检查,这不仅是资源的浪费,更在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就诊时间,让患者的就诊更加复杂。医学检验结果互认能够让患者避免一遍又一遍的医学检查,提高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减轻患者的负担。从2006 年开始,医学检验互认的工作就已经开始启用,近些年来,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工作不断地推进,但是一直没有真正实现各大医院检验结果的互认,解决医学检验结果互认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迫在眉睫。

1 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意义

首先,医学检验结果的互认能够避免同一个病人接受多次检验,节省了医院的人力和物力,提高了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其次,医学检验结果的互认能够有效地方便患者在不同的医院接受治疗,减轻患者看病的经济负担。再者,医学检验结果的互认能够促进医院之间的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提高各个医院之间的协作能力。一些患者因为各种原因需要转院来接受治疗,他们不得不接受反复的检查,浪费自己的时间的同时还要承担自己的经济损失。而且,各个医院的服务并不均衡,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也不一样,检验成果也就会存在问题和分歧,各个医院需要通过医学检查的结果来实现互认的交流和切磋,进而实现医院之间的资源共享[1]。

实施医学检验结果互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卫生部在2006 年下发了《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开展医疗机构间检查互认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并逐步推广开展医疗机构间检查互认的有效措施,及时总结经验。

2 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实施的现状

2.1 医学检验结果互认方案的内容

随着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实施,一些内容得到了细化,例如将区域内医疗机构参加质控中心室间质控的质量控制状况与医院PT 成绩确定为互认医院和互认项目的依据,指定了对互认判定人的要求,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来判断能否完成互认,有一些省份对互认项目源头不同的看法,对组织、考核与评价互认的机构也有所完善,增加了质控中心来配合卫生行政部门来保证互认[2]。

2.2 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实施中展现出的亮点

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在实施中展现出了很多的亮点。第一,互认对相应的医疗机构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标准,例如北京的互认工作提出《实验室管理与技术要求》,保证了互认的技术基础,并且《临床样本的采集、运输、保存要求》、《检验设备的校准与维护要求》以及《检验报告信息完整性要求》的建立,让医学检验结果的互认有了严格的质量标准。第二,医学检验结果互认与其他的一些卫生政策实现了衔接,这一点在分工协作机制的一些建设项目的衔接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上海等城市对互认的医疗机构提出了要求,限定只有在同一个医院集团内或者具有对口支援关系的医疗机构之间才能够实现医学检验结果互认,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节省时间和成本、共享医疗设备的目的,也确保了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可靠性。还有一些城市进一步建立绿色通道,给患者直接开单去上级医院检查的机会,即保证了医学检验的质量,也节省了医疗资源。第三,在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下,很多省份鼓励社会资本开办独立实验室,提高了医学检验的效率[3]。

2.3 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实施的速度非常缓慢,互认工作进度参差不齐,总体进展不容乐观。例如有很多地区和医院并不重视医学检验结果互认,仅仅做一些简单的宣传工作,并没有真正落实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要求。有很多人对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认识不够彻底。而且,目前的医学检验结果互认没有非常具体的相关法律规章细则来明确医生的责任和落实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

3 对实施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探讨

一是加强理论研究、尽早出台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细则;

二是加强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宣传教育与技术培训;

三是合理确定开展检验结果互认的项目;

四是推行检验结果互认要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

4 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结果互认能够避免病人在不同医院就诊的重复检查,提高就诊效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医疗效率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医学检验结果互认也存在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缺乏实施细则、医患之间对检验结果互认的认识不一致、以及各检验实验室间硬件和软件及检验人员素质水平不一样的问题。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大范围实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程要走。

参考文献

[1] 陈斌, 罗五金.2008 年度我国医疗服务费用结构分析[J]. 中国卫生经济,2011(01):17-21.

[2] 夏振雄. 浅谈医学检验与临床的关系[J]. 医学信息( 中旬刊),2011,09:24-29.

[3] 陈红霞. 提高医学检验质量的措施探析[J]. 求医问药( 下半月),2012(08):13-25.

[4] 赵艳华, 张文玲. 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方式探讨[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05):12-20.

第2篇:医学检验认识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医学检验;教学方法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在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在走向社会后能够具备较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以及职业、个人发展的能力。其核心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懂技术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用型人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强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基础上,注意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它的内涵归纳起来主要是思想品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二、医学检验的特点和临床需求

通过多年来的临床调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临床上现代医学检验技术在向着经济、快速、准确、微量化的方向发展,近90%的检验项目都实现了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这些自动化仪器的应用,可提供更多的指标,也不断出现新的检测内容。加上各学科的互相渗透和促进,使各方面的新理论和新技术都陆续应用到医学检验领域,使之不断充实、拓宽和更新。与之相适应,对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人员不再只是简单的实验操作员,要求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作为培养医学检验人才的高职教育,也要做适当调整。从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看出,采取有效手段加强素质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高度需要的实用型、技术型医学检验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检验人才的途径或方法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思想品德素质

临床检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疗效的观察、判断预后、治疗用药的监测、遗传性疾病的预测和健康状况的评价等均有重要作用,直接关系着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的安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工作结果对临床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自己工作的神圣和伟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爱医学检验专业。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严肃认真的操作及示范,爱惜标本,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去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同时,结合教师在临床工作时亲身经历或看到的实际例子,教育和培养学生要养成严肃、认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对任何一件标本都应作到极端负责、精益求精,确保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可信的检验结果。这样在专业教学中贯彻了素质教育,既教书又育人,从而把知识传授和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加强文化、基础知识学习,提高文化素质

检验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涉及面很广,并且现代检验医学的目标要求检验人员不只是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可靠的检验结果,而且要求检验人员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分析结果,提供临床诊断、治疗等咨询服务和信息监控。这就需要检验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有广泛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另外随着检测方法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类仪器的说明书、屏幕显示和打印的内容以及人机对话均用外文;正确使用各种检测仪器,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应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大胆进行课程改革,加大外语、计算机、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时数和内容,或通过学生选修或自修相关课程,以提高整体文化素质,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培养的学生不只是“高级操作工”,而真正成为现代实验室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技能素质

医学检验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我们运用“五阶段周期循环职教模式”, 即从“市场调查与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教学环境的开发、教学的实施、教学管理与评价”等五个阶段入手,以能力本位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情况,从实际出发,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多种现代教育科学理论,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能力提高。

3.1 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

因科技的迅猛发展,临床上医学检验工作发展迅速,新的检测项目和新的技术不断出现,造成教材的部分内容和一些检验方法与临床脱节。为确保学生毕业后不落伍,我们通过每年的调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及时删除与临床脱节的项目,补充与临床联系密切的新项目。另外,我们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如将部分理论内容改在实验室讲解即边讲解理论边实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既使学生获得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增强记忆,又可缩短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时间,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

一反面由于学生缺乏学习目标,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些,学这些以后有什么用,所以很多人在迷茫中懈怠了;另一方面由于检验的标本大多比较脏,或由于实验时需要同学自己采集自己的标本(如血)时有一定的痛苦等原因,部分同学操作时不愿做;再者,部分学生认为将来到临床上,绝大部分检验项目都是自动化仪器了,只要到时学学就行了。针对这些问题,首先我们采取给学生建立“健康小档案”的方法,将每一个检查项目的结果给同学记录下来,并结合当时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分析。另外采取鼓励检验班学生帮助给他们的亲戚、朋友化验。通过这些方法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可从解决问题时遇到的困难,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缺乏,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学生自觉学习。

3.3 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试剂的配制、标准液的标定、仪器的安装和调试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同学们往往不予重视,因而有时实验结果出现问题时找不到原因。在医院检验科实际工作中,实验前的这些准备工作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由检验人员自己完成的。为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验室工作能力,我们改变传统的做法,每次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完成。这样学生不仅熟习了实验的全过程,而且对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动手努力、观察能力及创新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3.4 开放实验室

由于医学检验中有很多技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而学时又有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上不能达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开放实验室的办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各种操作练习,也可在专业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的综合强化训练。通过反复练习和强化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了各种检验的常规操作及一些特殊仪器的使用方法,巩固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迅速适应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5 定期到临床见习

由于经费紧张,检验技术更新较快等原因,造成学校实验条件落后于临床。为缩短学校与实际工作的差距,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落伍,我们组织学生定期到医院、血站见习。通过见习,不仅可让学生了解检验医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而且也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缺乏,增强学习的紧迫感,激发他们自觉学习,做到课上认真学,课后自觉练,从而提高其专业技能。

3.6 加强技能考核

我们对临床常用的一些检验项目制定了考核标准,模拟实际工作进行实验考核。在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之后,当他们认为自己掌握了某项检验项目的技能时,按考核标准进行考核评分,考核成绩与毕业成绩挂钩。这样促使学生平时就注重每一次实验课,自觉加强规范化训练,正确掌握各种实验技能。

总之,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探讨适应的教学模式,加强素质教育。只有把素质教育寓于专业课的教学中,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的实用型医学检验人才。

第3篇:医学检验认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一、引言

“任务驱动” 思想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学以致用”思想。“任务”是老师在介绍完一定的知识框架后提出来的难易适中,大小适中,易于被学生消化与接受的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热情,在化学实验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任务便是与化学教学相关的学习课题,这些课题与一定情境相联系,诱发驱动学生积极思考。“驱动”的含义较为宽泛,既含有学生内心积极向上的一面,又包含外部的种种期望值使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整个任务驱动教学应用到化学实验中是依靠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设置具有引导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

二、初中化学实验任务驱动教学的设计原则

(一)设计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实验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最为关键的原则之一便是具有趣味性,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使他们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任务驱动教学的情境设计要尽量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寻求他们较为感兴趣的实例,从而让他们产生学习的自驱力,可以自主学习。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学大任务被分成了很多教学小任务,在每完成一次小任务时学生便获得一次愉悦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信心。

(二)任务教学要与实验教学内容一致

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内容要紧紧贴合教学大纲的内容,因为教学大纲是考试与命题的依据,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追求的不仅仅是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而是应用这些知识去实现解决现实当中的问题,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

(三)任务驱动教学设计要切实可行

每个教学班级里的学生程度都不一样,教师通过课上对学生们的观察与沟通,了解学生的知识层面与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与个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初中化学实验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方案,方案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得到收获,从而具有学习主动性。

三、初中化学实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以任务为主线

教学任务是教学的核心,为教学起着主导作用,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贯穿教学任务这条主线,不能偏离制定的教学任务,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任务的完成为标志。

(二)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在化学实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扮演着重要引导者的作用,离开了教师,整个任务驱动过程也变得毫无意义,在此模式下,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直接传递知识者变成了传递知识的辅导者,他们通过设计任务、设计实施策略、创设任务情境、协助同学们完成任务,达到任务驱动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他们探究问题,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让学生有了探究学习的空间,这样的学习才有成效。

(三)以学生为主体

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目的便是培养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化学实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就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任务驱动教学理念的设计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使学生充满兴趣,在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任务的过程中。这一切的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伴随着问题的分析与解答,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的过程,又是知识不断迁移的过程,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进度与方向,在遇到难题时,还可与教师同学探讨,这一过程又增进了学生的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四、教学案例分析

以“生活中的盐”这一课时为例,该课所要完成的一项内容是把氯化钠从粗盐中提取出来,要上好这一课,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首先进行趣味性的引入,教师可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的妈妈烧菜时有没有多放盐或少放盐的情况啊,那样菜是不是很难吃啊,那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的盐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吗?”导入本课内容后,教师便进一步明确教学主线,把此项教学任务分成三个子任务,子任务一是了解氯化钠的来源与主要成分,这一任务以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的形式展开,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完成任务;子任务二是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杂质的实验操作,教师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自主完成过滤、蒸发等相关步骤的操作;子任务三是除去粗盐内可溶性杂质,这个过程要涉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介绍。教师要细心指导学生完成试验。在给出方程式后,协助学生们除去氯化钠中的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教会学生除杂质的方法。在整个任务驱动完成后,教师要及时让学生写实验报告,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因为是初中学生,对于化学这门学科只是初学者,教师要采取鼓励引导的方式,不能过分严苛,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任务完成后,教师还可采取访谈的方式,询问学生的想法与见解,请他们提出建议,使教师的教学任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

第4篇:医学检验认识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

一、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在近10年来,因为市场化的影响,形成了艺术院校、艺术专业数量暴增,招生数量暴涨,师资资源紧缺,学科建设泡沫化,教育质量令人担忧的状况。经济发展快,设计需求量就大,因此各个院校都意识到艺术设计教育是高校的大专业,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迅速扩张,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与困难。比如,艺术设计教育一直落后于现代制造业的实践,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到了工作单位动不了手、顶不了用、“重艺轻技”等等。

中国的现代制造业迅速崛起,高等设计教育产出与中国制造业需求错位的现象非常严重。目前,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质量与经济生产实践的要求差距很大,学校教育的水平每况愈下,而社会与产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在现行教育体制的制约下与产业发展基本脱节,发展远远滞后于产业,而且还存在着另外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二、实践育人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艺术类专业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和效果。因此,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摆正理论知识、课堂专业教学与艺术实践的关系,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方法,构建相对完整的适合于开放教育特色的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本科阶段的始终,对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教学模式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

工作室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了解社会,并与实际工作建立一种纽带。校园工作室教学模式是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工作训练与创作,使学生对社会对现实工作,逐步熟悉、明确,是一种较为便利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教学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打基础和铺垫。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增强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社会发展力。

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主要以实践教学为目的,根据具体的实际案例与具体设计任务的实践活动来完成的。在教学的工程中可以及时有效地搭建起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在实践育人模式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通过参加特定题目拓展性学习和专业实践,参与实际工程设计和课题研究等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取得相应的技能。通过对具体专业知识在不同实践中灵活应用达到学习与锻炼目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专业设计能力。艺术工作室教学模式与课堂理论教学不同,工作室以实际动手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每一位工作成员动脑、动手参与到实际工作之中。采用小组式合作的形式进行,在统一的要求与条件下锻炼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以及任务分配能力,单人设计能力。

(二)实验室教学模式

传统的艺术实验教学可溯源到德国“包豪斯”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师父带徒弟的形式进行的艺术实践。科学地规划艺术设计实验室,建设有助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的艺术设计实验室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实验室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实践他们的动手能力。实验课程应结合社会实践、结合教师的科研、结合相近学科的交叉进行选题,采取真题真做的办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设计原理,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使他们真正从科学和审美两方面实现教学目标。

实验室的设置应根据学科和专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去建设和规划,应避免教学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现象。可建立动画实验室、装饰实验室、陶艺实验室、装裱实验室、雕塑实验室、材料实验室等。以材料实验室为例,设计应围绕某一目的而展开计划方案或设计方案,艺术设计创作要注意把握材料与功能、工艺、造型等三者的关系。在三者中材料是设计的物质基础,物质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手段。还要让学生了解各种材料及施工工艺,着重了解材料的基本性质,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处理材料与艺术设计形态的关系,把握材料的色彩、纹理、质感的装饰本性,进行合乎使用功能需要的造型设计,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校内外联合培养教学模式

目前,学校与设计公司合作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委托培训。实行委托培训是校企合作制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依据教学计划先让大学生到公司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大学生实践技能,以增加就业机会为目的。二是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产学研式”是指高校和设计公司在教育资源、技术资源、环境资源等方面各自发挥优势,即高校把知识优势、科研优势与设计公司的技术力量优势、资金优势有机地结合于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重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为设计公司培养技术骨干力量,实现高校与设计公司共赢。

教学模式应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加强学校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在知识更新换代如此之快的今天,教师不可能对所有新材料、新技能、新知识进行全面地掌握和了解,为了与市场接轨,应多与设计公司联系,在教学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另外,聘请相关人士来校讲学,这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使学生领略著名设计师的风范,而且也能加深企业对学校的了解和认可,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

(四)写生和艺术考察基地的建设

写生和艺术考察实践教学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扩大和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习研究校外写生表现的基本方法,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磨练学生的意志,并且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写生基地和艺术考察基地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校内课程和校外写生课程的设置应采取互为补充的教学模式,学生普遍存在艺术认知较弱的情况,对校外写生课等基础课程应采取扶持、加强的态度,有的放矢,以此来加大基础训练的力度,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避免在执行教学的过程中产生盲目性,在课程时间的安排上要尽量合理,保证学生达到一种较好的作画状态。切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校外写生和考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写生和考察课,不能把校外写生课程和考察课程当成旅游课,这样教学效果才能明显。

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采取相对固定的以及和专业课程设置相关联的校外写生点和考察点进行教学,在基地建设与选择上充分结合自身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在软硬件上才能够充分满足教学的要求。

(五)健全艺术创作和艺术展示机制

为达到学生之间彼此在实时的学习与互动,系部可根据条件设置多处展示空间,如利用建筑物大型挑空、视线穿透的优势。除常态性彼此观摩学习外,还可以透过各学科频繁定期的展览与演出,促进异领域间的切磋与交流。良好的创作环境有助于创作的启发,硬件与设备更能落实设计教育的实验与实践。

提出“以赛促学、以展促学”的学风建设方针,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参加各级各类专业竞赛、多参与各级各类专业展览。制定创新综合考评分,设立创新奖学金,鼓励学生参与创新。近年来,学生参加专业竞赛展览的热情不断高涨,由过去的被动组织参加,到现在的主动寻找相关专业竞赛展览信息,自发参加、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强化其理论基础,充分利用周边实际中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了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和状况。利用校内及校外资源为学生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实践平台,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教学的目的是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将“灌输式教育”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学式、教师引导式”教育。

参考文献:

[1] 盛群力.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 孙立仁.教学设计: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第5篇:医学检验认识范文

【关键词】农村;医学人才;医学教育

农村卫生服务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而农村人才问题已成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加强农村医学人才的培养,重视基层医学人才教育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

1农村卫生服务人员培养现状与问题分析

1.1缺乏专业培训,人才流失严重目前农村卫生机构人才紧缺,农村卫生人员没时间脱产培训,导致工学矛盾。针对这个问题,不同地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如“替代法”、“托管制”等,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医务人员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部分医务人员看重培训后的“证书”而非培训内容[1];二是部分医务人员由赤脚医生转型而来,年龄偏大,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三是若这批人员离开岗位,新人员难以接手。由于缺乏具体的培训政策和机制导致缺乏专业培训成为阻碍农村卫生人才素质提高的关键问题。

1.2学历教育滞后,结构不合理目前各地农村机构医务人员学历仍以大专、中专为主[2]。成人教育未与时俱进,教材大纲未针对农村医务人员的实际情况编写。即使医务人员有意提高学历但因工作繁重和体制不完善纵然花费大量精力但仍收效甚微,难有提升。

1.3实用型人才紧缺,医学生不愿下基层现本科生及研究生中,众多学生不愿下基层,而专科学生中也只有大多数学生愿意回到基层。医学生不愿下基层的原因:①基层的工资福利待遇偏低;②职务晋升机会少;③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④基层条件差,设备少,生活艰苦[3]。

1.4医学教育问题突出,教育模式与农村需求不符作为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和发源地的高等医学院校,在引导人类社会进步、解决社会难题、树立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现在许多学校把“研究型”和“高精尖”人才服务于上层作为宗旨,而把服务于农村的医务人员的培养认为是职业教育的任务。此举无疑加重了城市医学人才密集而农村缺乏医学人才的现状。通过对学生目前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及分析情况为:①学生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占25.2%,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的占68.5%,被迫完成学习任务的占5.8%;②学习方面的困难是:医学记得东西多(34.5%);老师上课内容多,难消化(25.6%)。此调查说明大专的“2+1”模式学时偏少。

2对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与医学教育的建议

2.1采取定向招生,实现本土化原则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就急需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医师队伍。这就要“就地取材”,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从农村生源中定向招收医学生毕业回农村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医学人才紧缺的情况,且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通过对浙江省三所医学专科院校的医学生关于毕业后是否愿意到签约的农村从事卫生工作调查,大多数学生表示愿意(68.1%)。此项调查表明定向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农村医学人才紧缺的情况。

2.2加强在职培训,提高学历教育定向招生在短期内仍无法解决农村医学人才匮乏的问题。故加强在职培训就成了当务之急。由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农业部一起核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中也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农村在职卫生人员的学历教育”、“建立健全农村在职卫生人员和在岗乡村医生的培训制度”和“建立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定期进修学习制度”。因此要建立起“防、治、保、康、教、技”一体的农村医学人才队伍,就要加强在岗培训等制度,研究农村医生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在职人员工作能力。

2.3改革医学教学模式,培养多技能型人才

(1)调整压缩本、专科的专业数量,对本专科学生进行“床旁教学”;(2)拓宽专业领域,以农村卫生服务的需求为指导思想,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精选教材内容,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培训。

2.4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政策支持首先严格规范医疗卫生人员的准入和从业条件,其次出台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参加专业培训的相关政策,并投入经费。

2.5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设相关课程,增强学生爱农村、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从思想源头上确保农村医学人才的培养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进。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现农村医学人才虽匮乏,但如果能形成清晰而完整的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规划,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则农村卫生事业必能博采众长,厚积薄发。因此农村医学人才的培养是保障农村人口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吴苏芳;谢卫华;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医学教育现状和对策;中国电力教育,2009-5

第6篇:医学检验认识范文

笔者经过研究,将教研员定义为:教研员是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知识,对中小学校、幼儿园教育教学实施管理、研究、指导和服务,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专业人员。随着中小学、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其素质要求、职能作用、职业工作特点和内容,均有变化和发展。

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教研员的职能主要体现在执研力的提升。执研力的提升重在执研力的构建。笔者认为:所谓执研力是指教研员施行和管理教育、教学研究的素养和能力。主要包括执研素养、执研理念、执研主张、执研能力、执研方式等。

此概念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从适用范围上看,执研力只针对中小学教研员而言,是对其提出的一种职能要求;从内容上看,主要指教研员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和管理,而这种研究和管理与中小学校、教师、课堂紧密相连;从价值取向看,体现出教研员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包括执研素养、执研理念、执研主张、执研能力、执研方式等。

一、执研素养

执研素养是指教研员在工作中所积淀和形成的修养。它是教研员道德修养、理论修养、专业修养的综合体现,是开展工作的坚实基础。有良好和深厚修养的教研员工作质量就高,反之就很难适应和承担教研工作。一个教研员的执研修养主要体现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同时,要熟知教育政策法规,了解和把握国内外教育前沿知识和动态,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管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各方面知识。这要求教研员,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努力做到博览群书,学以致用。二要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综合学科知识、实践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策略)、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等)的吸收、内化与更新。三要实现由单一型能力结构向复合型能力结构转变,具有较强的研究、指导、服务、管理、引领等综合素质。

二、执研理念

执研理念是教研员在理论架构和实践工作中形成的较为固定而清晰的教研信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教研员执研理念的转变已成为教研员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但由于受传统习惯、个人素质以及工作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教研员自身的执研理念却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与创新。这就需要教研员严格遵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型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角色观、评价观、学习观,以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有效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师生。在工作实践中要以研究、指导、服务和管理为行为目标,摒弃纯理论远离教育实际的研究,开展自下而上的基于教育实际问题和教育实践的研究;摒弃居高临下、话语权威式的指导,进行平等、参与、对话式的互动研讨;摒弃出于完成任务的被动式服务而转为“主动上门”的需求式服务;摒弃行政性的管理而转为业务上的互通有无。

三、执研主张

执研主张是指教研员对教研工作持有的见解。教研员工作要有成效、有发展、有创新,就必须要有自己见解,决不能“赶时髦”“跟着感觉走”。这就需要教研员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能力外,还要有工作智慧。教研员要在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的同时,不断深入教学一线调研、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教研思想、教研方法、教研风格, 要有自己的“绝活”,打造自己的教研领域,引领教师共同发展。

四、执研能力

执研能力是指教研员在组织和管理教研工作及活动中所具有的各方面能力。作为教研员应具备得基本研究能力:一是研究和指导课堂教学的能力。要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活动的观念、规律、技术等问题,研究观课议课的方法与技术,要善于通过指导教师教学,帮助教师提升教育理念和能力。二是教研工作组织与策划能力。要把此能力作为研究对象,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升学科教学水平,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三是骨干教师培养的能力,这是教研员享受职业成就的重要方面。它需要教研员的人格力量和业务水平相互作用才能够得以实现。四是教育科研的能力。要按照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以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真实问题为基点,扎实开展改进实践的研究活动。教研员要主动积极地研究,更要带领教师参与研究。五是学科评价的设计能力,包括试卷与作业的编制和学科评价。教研员要率先尝试和实践,发挥引领作用。六是组织协调的能力,要有较强的处理事务的能力,善于纵向和横向沟通与协调。

五、执研方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研员原有的执研方式必须适应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已成为必然。教研员的教学指导、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服务等,必须符合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的要求,坚持“重心下移、研究课程、注重成效、教学相长”的原则,积极实施校本教研、教学反思、课例研究、行动研究、网络教研、区域联片教研、教科研培训工作一体化等。采用何种执研方式决不能搞“一刀切”、“本本主义”,必须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要切合教研员自身实际,又要满足学校的需要、教师的需要、学生的需要,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柯孔标,张丰.关注教研员的工作智慧:浙江省首期教研员培训

的调研与策划[J].基础教育课程,2007(11).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第7篇:医学检验认识范文

关键词:遗传学实验;创新人才;教学

高校承担着把学生培养成为基础实、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这种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基本理论功底,而且需要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可以说实验教学过程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遗传学实验是生命科学本科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行的遗传学实验多偏重于理论的理解,过于程序化且受学时限制,学生真正动手操作时间较少,可自由发挥的空间太小,从而导致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不强,极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在综合性大学开拓探索出一条新的教学方案,以实验教学为平台,培养和造就国际生命科学前沿领域有竞争力的一流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生命科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校根据遗传学实验存在的实际弊端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整合为生物专业大实验的要求,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建立“基础性――综合性――创新型”三层次的教学体系

遗传学实验有30学时,原有的实验教学项目包括人类的皮纹分析、果蝇的饲养观察、果蝇的伴性遗传、自由自合定律、粗糙麦胞菌杂交、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备和观察等项目,验证性的实验也就是经典的遗传学实验占的比重太大,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严重脱节,探究性实验教学内容缺乏,实验室开放少,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本校实际,本着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学理念,对遗传学实验的教学大纲重新制定,对实验项目重新进行了整合和删减。由于粗糙麦胞菌的杂交实验效果不是太明显,把此项目删除。人类的皮纹分析、果蝇的唾腺染色体的制备和观察作为基础性试验的模块;把果蝇的饲养观察、果蝇的伴性遗传、自由自合定律等单一验证性实验整合为果蝇的设计综合性实验模块;新增基因突变的遗传分析模块中的植物多倍体的诱发与鉴定实验做为设计综合性试验。新增分子遗传模块中亲缘关系的遗传分析、分子标记的遗传分析和DNA提取方法的改进等作为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可以选做一个。当然,学生在实验设计合理的情况下得到老师的允许,也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1.教学设计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老师把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抄在黑板上,由老师向学生讲述过程,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去做。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即使有了不一样的实验结果,也很难自己解答疑惑。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创新性和实践性人才的培养。

在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中本着“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进行研究式的教学探索。在实验教学当中采用多媒体和数码显微互动系统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在讲述过程中注重本实验的前言部分的介绍,让学生多了解实验的背景和意义。对于综合性的实验项目以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和鉴定为例进行介绍。老师先把多倍体的产生、原理与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有多少植物已经用于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基础。然后对学生提出多倍体诱导的方法有几种啊?3个同学组成一组,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可以选用不同的植物不仅仅局限于大蒜、洋葱,采用不同的诱导方法,如高温、低温、射线照射、化学药品处理等。由各个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并由各个小组的代表用PPT的形式汇报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和意义。然后由同学们讨论实验的可行性,并由专人记录。方案通过以后,由同学自主安排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包括实验的准备、试剂的配置的、植物的培养到多倍体的观察和鉴定以及照片的拍摄全部由学生在两周内完成。实验结束后,由各组代表用ppt的形式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汇报,并对此次实验的收获进行总结。最后,以大论文的形式上交实验报告。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对于创新性实验项目,我们依旧采用这种“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的研究性的理论教学的理念,对10种植物的15种品系进行了亲缘关系的分析,既采用了分子生物学的新手段,又利用遗传学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实现了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实验的有机整合。当然,我们也鼓励学生的创新性的实验项目与老师的课题或者与自己的科研立项相结合。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采用多媒体网络和数码显微互动化系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大,许多实验图片可以直观的在多媒体上看到,更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制备的实验中,学生很难想象果蝇唾液腺的形状,在剥离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定的困难。采用多媒体的话,就解决了这样的难题。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的建立,更能使老师方便直观的对各个学生进行指导,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实验室方面实行全天开放的原则,保证了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遗传学实验的网络化建设

遗传学实验不仅有宏观方面的性状观察,更多的是微观领域的研究,如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形状、植物多倍体的染色体的图片,这些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确切的印象,在学生的实验中往往很难准确地把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提供了+快速传递信息的途径,这就是网络教学。因此将遗传学实验做成网页,以网页的形式传递信息,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模式,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条件下自主学习。目前,遗传学实验网页包括了实验教学大纲、教案、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操作规范等等。一些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公布和学生的报名情况都可以在网络上操作进行。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在进行具体实验前通过浏览该网页达到预习的效果,从网页中得知他所要进行的实验的目的、原理,所要使用的实验仪器,实验可能会得出怎样的结果等,对实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至在实验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四、改进了考核方法。综合评定学生技能

为了达到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在实验课成绩的评定方面也作了新的尝试。过去单凭学生交上来的实验报告评定成绩,普遍存在有些学生上课不认真、不动手、实验报告相互抄袭的现象,达不到锻炼学生、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我们现在把实验成绩分为四部分:一是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二是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汇报以及心得,三是实验时自己做的装片和结果图,四是大论文的成绩,包括论文的规范性、翻译的准确性等等。

在本次的遗传学实验改革中,我们本着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学理念。建立了“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设计上主要是本着“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进行研究式的教学探索,学生自主设计方案,自行实施,老师起到导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在教学手段上主要是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建设遗传学实验网页;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综合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经过两年的尝试,学生的科研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个别学生的论文已正式发表,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成就感,并且同学们的合作意识也有很大的增强。

随着遗传学实验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遗传学实验教学方法变得越来越迫切。我们通过增加遗传学实验中的前沿实验,开设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与学生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出具有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皮妍,林娟,郭滨等_改革遗传学实验教学方法培养新型创新人才.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86-88.

[2]王竹林,刘曙东,马翎健,等.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90(4):14-16.

第8篇:医学检验认识范文

一、弘扬国学经典是提升师生人文素养的最佳途径

首先,在小学教学中弘扬国学经典能够增强文化底蕴,滋养语文素养。著名学者余秋雨认为,幼小的心灵具有一颗空廓的心,由经典的引导可以激发他们的文化想往。通过引导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和学习,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感受国学经典的美妙意境和文化韵律,对孩子语感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都是有好处的。其次,国学经典的学习可以传递道德正能量,培养师生的人文精神。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文化的凝聚和传承,其中蕴含着自强不息、尊师行孝等强大的道德能量,国学经典的学习使师生内心充满阳光向上的道德情感和人文精神。

二、国学经典在国家课程中的渗透

弘扬国学经典,提升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将国学经典融入渗透到国家课程中。国家课程是小学生日常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知识的传授、学生知识的习得大部分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在国家课程中渗透国学经典要注意遵循德育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通过课程中国学经典的渗透,让师生耳濡目染于古人的品德和智慧,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气质,陶冶心灵、端正品行。课堂教学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国学经典的渗透以学生的领悟和兴趣为出发点,在良好的氛围中使师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三、国学经典校本课程的开发

在小学师生中进行国学经典的弘扬和教育,其中精选适当的国学经典,打造符合地方特色的精品校本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内容繁杂、文字寓意深刻,其中能为小学生接受并吸收领会的才是真正有现实价值的。对国学经典的筛选本身就是一个繁重而且重要的工作,需要学校相关课题组教师的协作努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学校目前已经开发的国学经典校本课程有针对二年级的《弟子规》和针对三年级学生的《三字经》,在实践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弟子规》和《三字经》作为传统儒学经典,言辞韵律性强,文字简单易懂,适宜于小学生的接受和领会,其中体现出对人性的观点和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阐述,更是对师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师生通过《弟子规》和《三字经》的学习,感受国学经典的体验和传承,在“自立立他,德行天下”的氛围中提升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国学经典

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手段,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更是持久和深远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髓和品牌。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一种利于国学经典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感染和熏陶老师的人文修养。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国学经典诵读氛围,学校环境不仅给学校师生提供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和资源条件,而且一直在不以外在的形态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长廊、展示橱窗、教室文化墙、黑板报等场地展示国学经典名句名言,比如“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国学名言警句或者俗语,都能激发学生不断的思考。其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国学经典学习兴趣,学生来自兴趣的自主学习,比教师传授的知识效率更高。再次,要在实践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国学经典学习氛围。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利用清明节、教师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节日,组织全校性的大型国学经典演讲、诵读、文艺演出等活动,比如诵读爱国诗篇,珍惜时光的文章和课文等;在平时加强与家长、社区的沟通,组织经常性的国学经典学习活动,不断提升了教师的人文素养,让教师的审美感受力更强。同时,能够通过国学的诵读和理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具有真善美的一面。

五、国学经典与学校大阅读特色的有机结合

第9篇:医学检验认识范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时期小学生无论哪方面都跟着不断进步,这就意味着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不能再“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管理,那么作为新时期教师中的班主任,应如何实施创新教育与管理就成了我们相当关注的话题。

中学班主任所带的学生,处于性格叛逆期和成长关键期,家长对孩子殷切的期望,学校对学生发展的指向,社会对这些孩子全面素养的需求,最终都通过班主任的教育教学这条途径来落实和执行。众多的期望让班主任教育创新成为必然,唯有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开创多元渠道,才能培育出一批批栋梁之才。

一、 三维护一搭建教学模式的提出

纵览当前班主任创新教育的模式,感觉多数理论太多,实践性仍旧不强。教学模式不是理论的定义,而是实践的纲领。这里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和实际提出了三维护一搭建教学模式,与大家交流。

三维护就是要首先维护学生的尊严,再者维护学生的安全,最后维护学生的梦想。

一搭建就是搭建起学校家庭这座桥梁,在孩子内心构筑出爱和关怀。

此教学模式创新点在于:维护教育手段在先,搭建工作为教育辅助,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班主任教学成效的提升。

二、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运用实例探索

(一)三维护在实际教学中的实例探索

1.维护学生的尊严

学生的尊严包括人格尊严和学得有尊严两个方面。人格尊严的维护就是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懂学生所思所想,不随意地指责、谩骂或者施以惩戒,不践踏学生尊严,亵渎学生心灵。而学得有尊严就是要让学生主动面对学习,积极地努力,自信地表达,全面地掌握,让学生在课堂上彻底地释放自我小宇宙能量,享受学习带来的荣耀与快乐。比如鼓励成绩差的学生向好学生看齐,不以成绩评判学生而以为班级所创的成就鼓励学生进步。

2.维护学生的安全

中学班主任要尽心尽责维护学生的安全,实施安全教育,时常将消防、通行、校园、假期安全注意事项传达给学生,以班会课PPT演讲的方式或者小品、剧本演绎、影片欣赏等灵活新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宣贯,真正尽到班主任要维护学生切身安全的职责。

3.维护学生的梦想

中学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对未来的刻画越来越多。他们怀揣的梦想有的很大,大得没有边际,有的很小,小得如同微尘,然而作为班主任只可以用透视镜来看他们的梦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生经验、教学经验来维护每个学生的梦想,将这些成长的梦捧在手中,培育起来,维护管理好。不让班主任斥骂牛顿“笨”,“白日做梦”的历史重演。微小的梦我们要呵护它成长,硕大茁壮的梦我们要给它修剪枝杈,理出形状。班主任于教育中维护学生的梦想极为重要,是三维护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二) 一搭建的运用研究

班主任是搭建学校、家庭桥梁的建筑师。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及时传递给家长知情,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反馈给学校,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一搭建形成融洽沟通和有效互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有益处,对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准有促进作用。

三、 总结

经验是在教学中而来,是班主任全面工作时间的结晶,三维护一搭建教学模式知识班主任创新教育的开端,深度的探索刚刚展开。只有秉持创新的态度,不断于教学中挖掘适用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汤尔炜.中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3(4).

[2]刘建新.浅谈班主任教育中细节的魅力[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