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范文

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第1篇: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医院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

至今为止,对人类社会影响大的世界管理史里程碑理论有22种,其中核心竞争力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从《财富》300强和1999年评选的我国《上市公司》30强的经济可以看出,这些强势企业无一不是依靠其雄厚的核心竞争力而占据市场经济一席之地。核心竞争力是引导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同样,医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并得以持续发展,也必须构建、发展核心竞争力。以增强医院的竞争能力,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最初于1990年由美国著名战略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甘瑞·哈默(GaryHamel)提出。其论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哈佛商业评论》历史上被要求重印最多的文章之一[1]。从那时起,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成了企业战略管理最流行的理论。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组织内部经过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核心竞争力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即:一所医院即使没有整体优势,它也可以通过一个或几个关键技术或少数几个知识领域,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医院。即使不是全能冠军,但经过艰苦努力可以成为单项冠军。

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大致定义可以这样表达: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使医院在某一领域或某些领域实现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组合,是面对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通过优秀的文化与医务实践融合而成的本医院独特的能力。

2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原则

核心竞争力理论要求医院把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从短期眼光转向长期观念,因此,医院必须从有利于形成长期性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对医院现有资源和能力进行整合和提升。为此,医院在培养核心竞争力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2.1归核化原则

归核化原则是经归核化战略提炼和总结出来的,所谓归核化原则,就是要求医院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重点学科技术,把重点学科技术做大、做精、做强,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医院实施归核化并不是简单的反多元化,而是对过度多业务的修正和补充。归核化战略的实施将医院的能力和资源集中到核心主业上,将该项目做强的同时,发展核心技术,形成独特的医院核心竞争力。

从医院归核化战略实现的实施形式看,主要是以医院重组体现的,医院重组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院资源的利用效率。综合性大医院由于卫生资源丰富,科室设置齐全,学科门类多,可以通过资源整合,构建优势学科群。优势学科群构建的方法是以重点学科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疾病诊治链为纽带,以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为切入点,打造优势学科群,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小医院由于床位编制少,卫生资源有限,可以走“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道路,集中有限的卫生资源发展医院所擅长的专科(核心主业),将其它不擅长的科室进行合并或取消,将闲置的卫生资源释放出来,投入到医院专长中去,形成核心竞争力,更有力的参与医疗市场的竞争。

2.2特色原则

学者张维迎认为“核心竞争力应具有独特性,必须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能力”[2]。也就是强调了核心竞争力要具有独特性,医院发展战略应有利于医院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支持的特色优势。所谓的特色优势是指差异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应与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错位”。

2.3虚拟原则

虚拟原则就是要求医院进行虚拟经营,虚拟经营作为医院外部资源整合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构建和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即医院为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突破传统医院的有形界限,对医院的结构及功能模块进行“剪辑”与“合成”,仅保留最关键、最具优势的功能,而把一般医院该有的其他要素“虚置”,并通过各种方式与外部的优势资源进行链接与整合,以最大限度发挥医院自有资源的效率。例如通过借助虚拟人员,邀请院外专家作为医院发展的指导者,帮助医院的制定和谋划发展战略;拓宽虚拟功能,是指医院借助外部力量来改善自己的弱势部门的功能,使其与其他部门相配合,避免因局部功能弱化而影响和阻碍医院的发展。

2.4动态原则

即医院既要不断调整、充实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着眼于培育和捕捉未来新的核心竞争力,以确保医院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性。坚持动态原则,要求医院紧密结合医疗市场的发展变化,坚持不断创新,通过对资源和能力的重新配置和定位,实现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及时提升,以维持和扩大医院的竞争优势。

2.5协同原则

即医院在与其他医院进行合作、合并、兼并或建立战略联盟时,尤其是进行强强联合时,要强调医院合作伙伴之间核心竞争力的互补性和兼容性。

2.6匹配原则[3]

即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开展多元化经营时,要保证医院现有的核心竞争力与欲进入领域所要求的能力之间有一定的匹配性。只有医院核心竞争力能发挥作用的领域,多元化战略才有一定成功的把握。

3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基本条件

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需要信息、知识、资源的大胆投入,需要高新技术的推动。除此以外,医院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3.1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在知识经济时代,医院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是医院特有的知识凝结,而人才是这些知识应用的载体,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旨在保证医院的知识积累。因此,通过建立一支相当规模、相对稳定的、具有多学科知识、多方面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形成医院自身的知识积累体系,并最大限度地开发所有人员的智力资源,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从而为形成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3.2管理者具有敏锐的市场眼光和超前意识[4]

一个医院能否持续、良性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管理者的水平和能力高低。形成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医院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这就要求医院领导者不仅能适应、把握、预测眼前的市场变化,更重要的是能把握未来较长时期的市场变化趋势和规律。换言之,经营管理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又一前提条件。

3.3加速资源的整合的各种有效的链接

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资源的配置整合和各种有效的链接。医院应加强人员、技术、资本、信息和文化等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一种互动的自我强化动力发展系统,使医院不断突破成长上限,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同时,医院还要注意以下各种链接:①创造独特的医院价值链。它不仅包括如何创造价值,降低成本等因素,还包括树立医院鲜明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②完善医院信息链。建立出高效的信息支持系统,及时准确地获取有关竞争信息;③培育忠诚的患者链。医院应有对本医院从技术、特色、质量认知到服务、环境、价格认同的患者群体,这种患者链越多、忠诚度越高,核心竞争力就越能经久不衰。

3.4医院应是一个善于学习的集体

医院核心竞争力是系统整合的结果,尤其在医疗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医院必须以全新的学习来全面适应社会的需要。什么时候医院停止了学习,什么时候医院核心竞争力就衰弱,而且这种学习必须是全体的、主动的、积极的和创造性的。

3.5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按照医院经营管理经验,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实现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坚实基础,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完善、稳定的医院法人组织结构,降低了人动、人情关系对医院发展的负面影响,避免因对核心竞争力有重要关联的人动而造成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衰退或流失。

【参考文献】

[1]鲁开垠,汪大海.核心竞争力[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85-87.

[2]张维迎.谈企业核心竞争力[J].中国农垦经济,2002,(2):47.

第2篇: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生;个人核心竞争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042-03

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大是普遍的事实。很多行业在选择用人时,学历条件一般都要求大专以上。因此,中职学生在就业竞争中越来越缺乏优势,就业难是显而易见的。这其实反映出了中职学生个人核心竞争力低的问题。

所谓个人核心竞争力是指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具有竞争优势、独特的知识和技能,表现为个人自身具有,别人无法取代的能力。例如,在某一项工作中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领先于别人,并且能够为企业创造效益。培养和打造中职学生的个人核心竞争力,目的就是增强中职学生的竞争优势,使中职学生在就业竞争过程中能够获得领先,顺利就业。中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生存能力

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群体中,虽然生存条件和生活环境千差万别,但都必须懂得生存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就要求中职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社会生存技能。然而,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我们却发现,中职学生生存能力在不断弱化。有的学生表现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身体状况令人担忧、心理素质差和抗挫折能力差。例如,在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上,有学生站立半个小时就晕倒的现象。有些学生常表现出无精打采的样子,睡眼惺忪,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的朝气。其原因是这些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不懂得自我管理和自我要求。针对这些情况,中职学校应注重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注重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每个人都知道时间的重要性,但真正会合理安排时间的并不多。中职学校应建立严格的学生作息时间制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另一方面,严格要求,培养学生懂得守时、惜时,以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加速学生的心智成熟。

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实质上是使学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重新塑造良好的生活习惯。中职学校中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不懂规矩,做事不严谨。学校可通过开设一些礼仪和健康知识教育类课程或者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形成概念,让学生懂得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再实际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把知、情、意、行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杜绝不规范或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促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提出:“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做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中职学生正处于生理发展的青春初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对其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至关重要。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讲授一些自我调节心态的实用方法;可以通过心理帮助和心理辅导,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与心理疏导,提高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在逆境中始终保持开阔的心胸,保持乐观的心态,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忍受能力,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从而具备健全的人格。

注重体育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体育课程,让学生学习一些体育常识和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具体的方法及规则,可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训练他们的才智,磨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因此,中职学校应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并强化学生的服从意识和规则意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学生获得知识并不是学习的终结,学会应用才是目的,能运用知识才算是真正的拥有知识。中职学生在日常学校教学活动中,锻炼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并不是太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面对问题勤于思考,学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创新精神,是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教育目的的方法,也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根本途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强一直以来都是中职学生的特点。在中职学校的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较高。中职学校应重视实践教学的整个环节,从实验场地的设置、实验设备的配备,到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等。应创造实践活动的条件,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实际动手的机会,组织开展一些具有一定深度、时间跨度和智力挑战难度的动手制作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视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活动课程。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能力、个人自理能力、自然科学、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小组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逐步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进心和事业心

上进心是指人的进取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它是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心理品质,也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古今中外的成功者都有强烈的上进心。上进心就是不满足现状、力争上游的拼搏精神。一个有上进心的人,可以在其驱动下不断为自己设立新的目标,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跃上人生新的台阶。事业心是指一个人在事业上的追求。有事业心的人,比较容易在事业上找到自己的空间,在事业中寻找到自我肯定的感觉。要培养中职学生的上进心和事业心,中职学校应重视开展以下工作。

建立和健全多方位的激励与奖励机制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职学校建立和健全多方位的激励与奖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上进心、事业心的制度保证,它有助于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有助于他们蓬勃向上积极地学习和生活,有助于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与形成,有助于学生心智的发展。应通过对学生的激励和奖励,让学生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获取的成功,不断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事业心。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学校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如体育竞赛、社会义务劳动、展现公民意识的活动等等。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应对活动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恰当应用激励因素,诱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有成就感和动力,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别人要求做,到我要主动做,逐步建立起把工作当做事业的意识。

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与职业相关的基础能力,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在人才济济的今天,如果不把专业变成业务和技术上的技能与特长,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稳脚跟,极有可能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中职教育培养的对象,应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他们专业技能的重点应突出在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方面,因此,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重视专业技能的考核中职学校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由培养目标决定的。不同的专业,学生要达到的专业技能有所不同。应通过制定专业技能考核制度,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各专业技能达到的标准为考核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专业技能的目标。有了明确目标,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也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有效性。

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开展多元化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采取的是平时成绩、平时表现分数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根据一定的权重进行求和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比较单一,重知识、轻能力,难以真正考核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技能的水平,因此,有必要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例如,采用过程评价法、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法等,设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客观地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从而有助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多参加专业技能学习和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专业技能竞赛是检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一个重要舞台。学生通过参加专业技能竞赛,能激发学习专业的兴趣,并在参与竞赛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因此,中职学校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更多学生参与专业技能竞赛,或者多参与一些与专业竞赛相关的活动,培养他们的专业自信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培养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总之,中职学校在教育、培养中职学生的过程中,必须创造条件加强对每一名学生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要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使他们有勇气、有能力面对未来社会的生存竞争和挑战,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春景.核心竞争力[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3]王政锋.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J].职业,2010,(11).

[4]周正.谁念职校:个体选择中等职业教育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5]朱宁洁,王小忠.中职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研究[M].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6]刘德恩.职业能力评价的三种模式[J].职教通讯,2000,(11).

[7]任勇.现代中职生成才导向[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第3篇: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着力点

受全球就业形势的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高端和低端人力资源市场的双重挑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着学生自己自身的职业发展,还关系到高等教育的顺利实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十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在当前形势下,不仅要解决“就业好”问题,更要解决“就好业”的问题。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需要,也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需要。

一、河南省毕业生就业现状

目前,河南的经济发展已进入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期,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一是就业人口总量压力依然较大。由于当前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未巩固,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增长相对不足,毕业生规模继续增加,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适合自己的毕业生。

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体系构建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经济学的观点,是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中提出的。它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交叉融合作用的理论成果。对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套用经济学的核心竞争力观点,可理解为:学生通过大学的学习,整合和内化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具有自身特定价值和不易被人模仿、学习和替代的能力,因此能够在就业竞争中战胜对手,即使在就业形势紧张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就业的能力。

三、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大学生成功就业是大学生多种能力综合的结果,核心能力是综合能力中起决定作用的能力,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决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方法途径上也涉及到多个培养主题,包括学生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

基于个人视角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着力点

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关键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学习,在长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积累专业知识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各种资源平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品质。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

(1)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成为有用人才的关键,他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决定的作用。思想道德素质是基础,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再高的才华都将是昙花一现。

(2)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大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除了完善人格,学会做人,就是要学会学习。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关系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大学学习期间,要不断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在课堂的学习外,还要加强自学,向同学学习、向老师学习。

(二)基于学校视角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着力点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主体,是人才培养比较集中的一个时期,在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上承担着重要角色。

(1)加强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平台的作用。学校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核心,从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出发,丰富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知识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两个结合,一是将专业特色和职业特点相结合;二是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综合素质的提高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采用重点讲解、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推行启发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相结合,进一步优化课堂授课方式,创造和谐生动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改善学校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平台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要以育人为本,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高度,使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就业软实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3)基于家庭视角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着力点。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但家庭教育却在一个人一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核心竞争力中的软实力培养和提高方面,如忠诚、主动、沟通、执行等能力素质的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挥家庭的启蒙和跟进教育作用。家长一定要摈弃考上大学等于人生成功和学习好就“一俊遮百丑”的想法。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懂得感恩的心理品质。首先,要做到群体教育与个体交相结合,现有教育模式都是群体教育,这种情况下学校很难把握每个学生思想动态。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使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每一过程都比较了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其次,要调整职业规划理念。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要改变长期以来以“就学”为导向的职业规划观念,在初中就要开始引导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规划观。

(4)基于政府和社会视角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着力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市场运作的指导者,规则的制定者,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社会的认可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大学生能否实现顺利就业。所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反馈对高校人才培养起着指导性作用。在小政府大社会发展趋势下,两者在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人不容忽视。

总之,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是一个综合的、多层次、多主体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各方联动、紧密配合、建立长效机制,发挥各主体积极因素。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大学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从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2013.05

[2]王建国.高校学生司司长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3]廖迎春.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内涵及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1.01

第4篇: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范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才大量的涌入社会中,据有关资料的显示,从2002年到2011年不到十年间,我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由原来的145万上升为660万,达到了20%的年增长率,而近几年涌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更多,进而导致社会出现了一种市场饱和现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了学生和高校急待解决的一大难题,而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已经完全无法适应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况,那么则需要把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作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主要目标,以实际的社会境况为出发点,通过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进而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题。

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是每个高校必备的一项工作任务,也是高校进行人才培训的一大手段,而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以择业教育为主,与目前实际的就业形势不相匹配,因此高校必须要与时俱进,在传统的就业制导方式和模式下进行推陈出新,把就业指导与加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有效结合,通过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就业生的就业难题。下面我们通过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高校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及正确培养学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给高校及从事就业指导行业的工作人员以小小的启发和帮助,同时更希望给予2014年即将毕业的高校毕业生以帮助。

【关键词】

就业指导;核心竞争力;就业难,必要性;作用;正确途径

1 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1.1 目前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实际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已然与10年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统计在2002年,我国当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仅为145万,而在2013年当年,我国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已经达到699万,外加2013年之前毕业但目前暂未就业的求职者,使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人才与职位的供过于求的现象,外加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的影响,都把高校应届生的就业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这种严重失衡的供求关系所导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成为国家、社会和个人都面临的一大挑战,外加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学生的素质培养和专业学科的设立上与现实社会的岗位需求不符,只具备专业的知识基础和思想素质的大学生,在众多的竞争者当中无法实现自己的明显优势和领先他人的竞争力,因此集中精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可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题。

1.2 高校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长久发展需要

随着1999年我国开始实行大学生扩招计划开始,很多学校为了迎合社会需求,开始建立附属学院,同时也崛起了很多的具有实力的新兴院校和社会办学,这便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恰恰是衡量高校水平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高校自身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离开学校后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声望同样也是树立学校声誉的重要保障,而学生在毕业后的职场表现往往由其核心竞争力的高低所决定,所以高校想要促进自身的发展,首先要在进行高校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加强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这种加强学生竞争力的训练不仅有利与使学生更易立足于职场生活,还有利于提升高校自身的长久发展。

1.3 高校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的需要

我们经过严酷的高三备考复习进入自己心仪的高校,又在高校经过四年的历练,最终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走入社会,寻找一份自己喜好的工作,成就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得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然而,残酷的就业现实让我们在走出校门的那一刻便遍体鳞伤,纳闷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大学时学习的基本课程技能和思想素质外,更重要的就是自身优于他人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所以高校加强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是高校毕业生解决自身的就业难题的迫切需要。

2 高校就业指导对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2.1 教育作用

就业指导作为一种高校教育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和知识能力上都起到了重要的教育作用,高校通过就业指导教导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的同时,认清现实就业情况,让学生从自身出发制定未来的职业规划,有利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加强竞争意识。进而培养学生优于他人的核心竞争力,高校也可以通过这种就业指导课程及实践活动来使学生明确加强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和策略。

2.2 辅导作用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可非为两种形式,即测试方式和咨询方式,可以通过测试方式,使每个学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认清自己的就业优势所在,而根据自我了解和定位制定正确的职业发展规划,而教师利用咨询方式则可以为学生解答其在加强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所在,同时,在师生咨询谈话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支持,为学生加强核心竞争力提供思想上的动力支持。

2.3 管理作用

高校就业指导所面对的对象是全校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所涉及的个体,合理的组织,就业指导课程和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加强,同时也可以通过就业指导的课程和实践活动来对大学生在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进而有利于学生自身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3 如何在进行高校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正确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3.1 以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转变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

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对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进行全面的转变,转变并不是要把传统的的就业指导方式完全,而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变革,从思想、形势和内容上进行推陈出新,与时俱进,首先,要从现实的就业情况和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并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为其确立正确的就业规划,确立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规划,另外一方面,要想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仅靠大四一年是不可行的,因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磨练作为基础,所以要把高校就业指导的范围扩大,更加全面的考虑,针对整个学校的学生,而不仅仅只是面临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与高校大学生来说,就业指导课程会深深的影响到学生的职业规划,人生价值观,甚至是人生的道路走向,因此,需要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或从业人员必须是绝对专业的,因为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的他们的一言一行可能都会决定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职业走向,他们不仅要具有从事就业指导人员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还要精通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学和公共关系学等多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就业指导是正确合理的,也才能真正的做到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效果。

3.2 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构成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而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主要渠道则是教学培养,而就业指导在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则是教育、管理和辅助的作用,其渗透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是人才更贴近于社会,更满足职场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应该把就业指导真正的落实到实践中去,充分的发挥就业指导的积极作用,而不仅仅只是以毕业生的眼前就业为导向,而应使就业指导的作用蔓延到学生的整个人生职场规划中去;同时也要推动教学改革,从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要设定专业和教学内容,全面的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水平,以社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充分的收集和整理来至于各方面的就业信息,并对就业信息的需求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挑战,充分的发挥就业指导在学生就业和人才培养上的积极作用,进而解决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4 总结

就业指导在加强学生竞争力的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影响着学生是否能够在在残酷的就业形势下脱颖而出,还会影响着学生整个职场规划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因此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在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中的教育作用、辅导作用和管理作用,把就业指导贯彻到全校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同时以实际的社会和职场需求为导向,把人才与就业紧密结合,突破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使就业指导课程具有实效性,全面提高就业指导的专业程度,把就业指导作为学生人生道路和职业规划的启蒙课程,进而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题,平衡人才市场的供需水平,使人才能够学以致用,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同时,促进国家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国历代大学生毕业人数统计[EB/OL].2009-12-21/2012-06-01.http:///job/newsjj.php?id=44893

[2]郭嘉.试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就业指导[J].教育与职业,2008(8).

[3]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组编.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第5篇: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大学生 就业核心竞争力

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该设置特色专业,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激发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合理规划,从而提升其就业核心竞争力。

一、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1.许多大学生比较认同及早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但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不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大学生鉴于对自身比较了解,也比较重视了解自我,其职业生涯规划往往围绕自己而展开;另一个是大学生受学校环境、见识、外部资源等限制,对外部的工作环境了解较少,以至于对具体工作技巧和社会实践的规划不充分。

2.大部分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行为呈现盲目态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或只受到过师哥、师姐的指点,当他们面临择业及就业困难时,往往都是自己思考解决办法。当前大学生主要凭借对专业的兴趣、技能培训等方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种渠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广度与深度。另外,大学生还将通过多媒体、大众传媒、就业指导讲座等形式获取大量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信息,尽管这种渠道能帮助大学生获取大量信息,但是却不能为大学生提供相对感性的职业材料。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实际行动脱节。许多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也初步制定了职业规划,但是在实际行动中,他们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落实相关规划,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主动放弃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这直接导致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意味着大学毕业生需要承担较大的心理压力。

4.高校没有对大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部分高校关注的焦点仍然是科研与教学,只将职业生涯规划归入学生管理工作中,还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这一专业的资金投入较少,以至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难以开展。当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出现后,高校又将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率,而没有从根本上满足大学生的指导需求,以至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事业用人需求发生冲突,即高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这使得企业招不到合格的人才,而高校又出现新一轮的就业难题。

二、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策略

1.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我。正确评价自我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创新能力,也包括正确的认识自我情绪。90后大学生具有自信心强、抗挫折能力差、经验不足等缺陷。为此,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机制,改善大学生自卑与自大的情绪;通过情景模拟活动体验各种职业情境,在情景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求职技巧。

2.设定合理的职业目标。一方面,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健全“文凭+职业资格证书”的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拓宽其就业面,促使其了解专业的前沿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应该提供专业技能实习基地,促使大学生了解就业环境。同时,高校也应该定期组织就业讲座、求职技巧培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其培养成为企事业单位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以教学辅助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以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为基础。同样一个专业,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根据自身的条件与对外界环境的判断而做出不同的规划;同一个人也可能因为在不同阶段,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认识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其对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由此看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动态机动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转变。我们应该在专业教学中突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合理辅导,引导其克服规划与落实过程中的阻力,帮助其不断实现规划目标,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就业核心竞争力。

4.健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目前,各高校只针对大二的学生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且这门课程只作为选修课程进行教学,不要求学生做全面的职业规划,而对低年级的大学生却往往没有任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对于培养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极为不利。为扭转这一局势,我们应该开发各种各样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化,并以规划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为中心,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陆惠君,庞丽,黄克闹.论职业生涯规划对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3):88-89

[2]刘奕涛.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与培育路径[J].嘉应学院学报,2012(9):78-79

第6篇: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范文

一、引导学生进行竞争

“竞争”不等于“攀比”。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竞争的同时,要让学生认清“竞争”与“攀比”之间的区别,使学生明白什么样的竞争才有利于学习,什么样的竞争对学习无利。同时,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为他们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竞争中进取,敢于挑战,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有信心超越同伴,使学生在竞争中得到提高。

从学生未来生存发展来看,我们应从小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意识、坚强的意志、敢想、敢说、敢干,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勇于迎接挑战、挫折与艰辛,鼓励孩子勇敢地走出教室,走出家庭和社区,融入社会,体验生活,体验竞争。

二、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良好的状态

在竞争中,我们要培养学生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要有自信心。相信自己在某一领域存在竞争优势。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对手。在竞争中要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克难奋进。并要保持良好的竞争状态,做到败不骄,气不馁。大家都知道,对于小学生,这一点很难做到,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调试,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竞争状态。

三、教育学生在竞争中要学会宽容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在竞争中失败的学生,往往会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会对获胜的一方充满敌对情绪,表现为不再和对方交朋友,甚至怂恿别的伙伴孤立他。这一点也反映出这些孩子还未能积极、正确地面对竞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竞争道德水平,教育学生在竞争中要学会宽容。让学生明白竞争不应该是狭隘的、自私的,竞争者应具有广阔的胸怀。

四、摆脱不良心理,科学地认识竞争结果

由于小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心理因素并不健全,所以对竞争中遇到的困难、失败会产生沮丧、懊悔、悲伤、泄气等不良心理。所以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我欣赏、与科学家对比、自我勉励等方法来克服这种不正常的心理,以便保持心理平衡和情绪稳定、储备能量,以便下次竞争取得胜利。

第7篇: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范文

摘要: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是大学的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这两种能力具备有价值、稀有性、难以模仿、无可替代等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大学制度等大学文化因素,以及大学的学科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无形资产等资源因素都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但它们从不同方面对核心竞争力产生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大学;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大学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University)是指一所大学长期形成的、能使大学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发展的、建立在大学战略性资源基础之上的获取、创造、整合资源的特有的能力。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看,许多著名大学都客观地拥有各自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并且依靠其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大学的跨越式发展。在当前我国大学的发展中,核心竞争力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没有核心竞争力,就不可能有持久的竞争优势;没有竞争优势,就不可能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或高水平大学。为此,我们首先要厘清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各个大学各自不同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谋划和推动大学的发展。一、研究的基础及假设关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笔者曾总结出如下要点:(1)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发展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已融入大学内质中的能力。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同样是一种“累积性学识”,没有长期的积累,很难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2)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该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明显特征,应独具特色,使其具有独特的竞争性质而难以为竞争对手所模仿,即应符合有价值、稀有性、难以模仿、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特点。因此,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差异化的有效来源。(3)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大学的学科、师资、无形资产、物质资源等战略性资源基础之上的能力。竞争必然导致资源的占有和配置问题,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大小也就取决于对其中战略性资源获取、创造及整合能力的高低。但是,战略性资源本身并不是核心竞争力。(4)由于大学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相对于其他能力而言,处于核心地位、支配地位的能力,可将大学核心竞争力理解为“基于战略性资源的能力”、“整合、协同各种要素的能力”或“支配其他能力的能力”。(5)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其长期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要在竞争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就必须识别、培育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么,符合这一概念要求的大学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呢?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的观点,在对大学诸多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是大学的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二、对假设的论述大学的功能在历史上是不断演进的。早期的大学只有单一的教学功能。近代科学革命和英国产业革命对大学产生了深刻影响。1810年,德国洪堡创办了弗里德希—威廉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育和科研相统一”的办学原则,后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从此,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成为大学最主要的两大功能。世界上所有高质量的大学都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同时又高度重视大学的科学研究。美国斯坦福大学前任校长杰拉德·卡斯帕尔(GerhardCasper)指出:“在大学面临的所有挑战中,一个挑战就是发展并维持大学的特色,这使一所特定的大学成为世界学习共同体的一部分。同时,大学要通过自己在学术领域的卓越,通过一定的措施以及现在和过去曾经属于它的人的自豪和忠诚将自己与其他大学区别开来。在很大程度上,一所大学的竞争优势在于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对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追求给予的鼓励和自由上。”这里所说的能力应该就是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康奈尔大学校长杰弗里·雷孟(JeffreySeanLehman)也曾说过:“成为享誉世界的一流大学,我们应该探寻两个问题。首先要自问有没有出色的学术研究水平,即老师们是否积极进取、富有创造力,学生们是否刻苦努力、才能卓越?其次要自问是否能让公众充分了解上述成就。”我国一些学者也对这两种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作过论述。纪宝成认为,“学科建设的状况从根本上反映和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而“提高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是学科建设的核心”。薛进文认为,“高水平的学科、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高水平的人才,是高水平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内容”。一些学者则提出两种能力中的一种为核心竞争力。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的竞争就等于学生的竞争。大学的竞争力,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生的竞争力。从这个角度看,说学生的培养质量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点也不为过的。”“任何一流的大学都必须同时在教学、科研、服务这三个层次上具有竞争优势,其中科研居于核心地位。只有借助于科研创新能力,一所大学才能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即才能获得核心竞争力。”我们可以进一步作如下分析:(1)从大学固有的能力看,包括人才培养能力、学术研究能力、为社会服务的能力、筹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后勤保障能力、科技开发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诸多方面,但现代大学的功能是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及直接为社会服务,这三项功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大学的功能体系。其他功能都从属于这些功能,或不能与这些功能相提并论。其中,培养人才始终居于中心地位,发展科学是大学的重要功能,它直接关系到大学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由于核心竞争力是大学能力中居于支配地位的能力,因此,我们不能将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泛化,在诸多能力中选择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这两种居于支配地位的能力,更接近或符合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2)服务功能是大学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功能的延伸。大学的“服务”是有限定的,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服务,更强调以学术水平作为服务的主要基础。欧内斯特·博耶(ErnerstI.Boyer)曾说:“要把服务看成是学术水平,就必须将服务同一个人的知识的专门领域直接联系起来,与自己的专业性活动联系起来或直接来自于自己的专业性活动。……当今世界面临着大量的只有学术界才能提供技能和远见卓识加以解决的难题。因此,尤其需要如下这种关于学术的观点:理论和实践都服务于并促进人类知识的发展。”(3)大学与企业一样,就像一棵大树,核心学科是树干和主要的大树枝,其他业务部门是较小些的分枝,最终产品是果实,而核心竞争力则是提供营养的根系。如果仅仅看到竞争对手的最终产品,可能就会看不到它们的真正实力所在,就像只看到树叶而看不到树的强盛一样。从这种意义上讲,大学的产出,如毕业生、学术研究成果、社会服务贡献等均属果实,而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树形”理论,我们绘制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树形图(见图1)。图1大学核心竞争力树形图(4)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人才培养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固然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但并非拥有了这两种能力,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一所大学只有认真搞好人才培养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的培育、开发和提升,有针对性地发扬其优势和特色,使其在大学发展中发挥作用,这两种能力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换句话说,大学只有对人才培养能力、学术研究能力进行认真的识别、培育、运用和评估,才算树立了核心竞争力理念,才能真正对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产生作用。(5)两种能力有共性,但在各个大学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是由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模仿性,具体而言,是不同大学由于大学文化、战略目标、决策体制以及战略性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核心竞争力的路径依赖所造成的。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概括为基于学校优良传统(如“实事求是”校训)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突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培养目标的突出的优秀人才培养能力,这是其他学校所无法比拟的。而北京师范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则表现为在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突出能力,这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传统保留项目”,也是别人不可模仿的。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之所以拥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因为它们在这两种能力方面各自体现出有价值、稀有性、难以模仿、无可替代的特点。三、构成要素相关概念之辨析在已有的研究中,我们已经发现许多与核心竞争力有关或者被直接指认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如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大学制度、大学的战略性资源、学科、师资队伍,大学文化、品牌,等等。对这些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的“相关要素”,试分别进行简要辨析。(1)办学理念。办学理念不是核心竞争力,而是核心竞争力发展的导向,规定了核心竞争力的取向,因此与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这正是人们容易把二者混为一谈的主要原因。“大学理念是指人们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持的大学教育思想观念和哲学观点”,包括学校的使命、愿景、发展战略及人才培养目标等等。没有理念指引的大学实践,是一种盲目的实践;没有理念指引的竞争力,也很难上升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一般而言,大学的办学理念都是卓越而又独特的,对大学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表1列举了国内外部分著名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表1国内外部分著名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续表此外,由于办学理念不能直接给人们提供价值需要,因此,尽管它同核心竞争力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但仍然不能归于核心竞争力;虽然核心竞争力是特有的、独特的,但反过来讲,特有的、独特的并不一定就是核心竞争力。

(2)办学特色。办学特色不是核心竞争力,而是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有效途径,是形成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办学特色是在大学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它和核心竞争力相辅相成。一方面,办学特色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大学只有在发展中强化特色,才能逐步形成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完成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运用;另一方面,办学特色是核心竞争力的结果,正是核心竞争力得到培育、运用和提升,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才能逐步凸显出来、稳固下来。办学特色与办学理念类似,同样不能直接给顾客提供价值需要,而必须通过大学具体的行为间接地起作用。因此,无论它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有多密切,也无法归为核心竞争力。(3)大学制度。大学制度不是核心竞争力,而是核心竞争力培育和运用的环境和手段。一般认为,成功的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等,在我国大学主要体现为决策机制、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和谐及党政协调机制等等。正是这样的大学制度,孕育、孵化、催生了大学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着一所大学的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因此,大学制度是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并不属于核心竞争力本身。在已有的研究中,大学制度之所以也被当作核心竞争力,是因为人们大多从制度经济学“制度是关键”的命题出发来认识制度问题。在我国大学发展的实践中,大学制度确是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显得十分迫切。事实上,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仅仅是为培育核心竞争力扫除了制度障碍,提供了重要的环境和手段。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就是核心竞争力。人们一般把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大学制度都归结为大学文化的内容,那么,大学文化显然也不是核心竞争力,但与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4)战略性资源。战略性资源不是核心竞争力,而是大学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基础。战略性资源是指在大学中能够被感知和测量的具有核心优势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包括学科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无形资产等。大学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固然需要战略性资源,但这些“静态的”资源本身并不能直接形成竞争力,战略性资源是需要被使用、整合的,只有建立在战略性资源基础之上的获取、创造、整合资源的能力,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例如,有些大学或者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或者与政界、企业界有特殊的密切关系,或者拥有一些特殊的垄断权等,这些资源均非核心竞争力,只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石。它们一旦被引入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发挥出较大作用,就成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坚实基础,使得这些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在诸多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中,学科、师资队伍及大学品牌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也值得进一步明晰。(5)学科。学科不是核心竞争力,而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一般认为,学科是一个资源共同体,由三类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学者、学术信息和学术物质基础);是科学范式在大学的具体体现;是包含行为规范、价值观、信息、物质技术基础和人才的组织;是大学知识创造、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基本工作单元和工作载体。大学是进行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地方,学科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所大学竞争力的高低。一流的大学一般都具有一流的学科资源,其中部分学科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为其他学校所无法比拟,如清华大学的工程类学科,中国农业大学的农学类学科,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学,等等。无疑,在所有概念中,学科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因此,本文也认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学科相关性”,并试图用“学科能力”或“学科建设能力”来概括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学科相关性”并不等于就是“学科”。“学科建设”概念在国外大学研究中很少使用,并且为社会公众所难以理解,基于国内外比较研究和用户价值性的考虑,本文最终以“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来概括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6)师资队伍。师资队伍不是核心竞争力,而是核心竞争力的创造主体和承载者。大学成功之关键在于拥有一批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培育、运用和评估,无一不需要教师的参与和推进。但是,资源本身并非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管理和整合才能转化为能力,师资队伍只有在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动态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核心竞争力来。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有些大学虽然拥有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但学校的激励机制不当,教师管理松散,以至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始终上不去,结果并未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7)大学品牌。大学品牌不是核心竞争力,而是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方式。品牌是大学重要的无形资产,与核心竞争力有“名”与“实”的相关性,但二者并不等同。大学核心竞争力综合体现在大学品牌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上,但核心竞争力并非一种资产,而是一种能力。无论对企业抑或大学,品牌都不应被看作是核心竞争力,但品牌应该展现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8)某些相关优势。这里主要是指大学的整体优势、大学的比较优势以及某些个人的竞争优势。大学的整体优势并不等于核心竞争力,因为即使一所大学没有整体优势,也可以通过少数几个关键领域而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一流的大学,最典型的如卡内基—梅隆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大学的比较优势也不等于核心竞争力,比较优势是指与其他大学相比的优势,更多带有外源性、暂时性的特征,而核心竞争力是大学内在的支撑力和持续的竞争优势。同样,个人的竞争力也不是大学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整体资源和能力的一种整合,是买不来、带不走的。因此,无论是大学领导者还是教师,单个人才都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注意把个人的竞争力转化为学科的优势和梯队的优势。例如,卓越大学校长的能力怎样变成大学的制度优势,一流教授的能力怎样变成学术梯队的优势。四、结论及模型结合文献综述、比较分析和排除法等研究方法,在上述辨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大学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模型,实际上也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结构模型、识别模型(如图2所示)。图2大学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模型从模型看,一方面,一所大学卓越的办学理念、独特的办学特色、良好的大学制度等,共同构成大学文化,对核心竞争力起着发展导向、形成路径、环境支持等作用,是大学核心竞争力形成、培育和运用的源动力。这正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与其历史、传统、特色、校风、校训等因素密切相关,以致常被混为一谈的原因,也是大学核心竞争力难以模仿、转移的原因。另一方面,大学丰富的学科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无形资产,共同构成大学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对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的支持、保障作用,其中人力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创造主体和承载者,学科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和工作单元,大学的社会服务能力、科研转化能力、筹资能力等,则是核心竞争力的支撑或延伸。这些相关因素尽管不是核心竞争力本身,但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均有着重要作用。任何一种相关因素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困难。从模型可以看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照抄照搬,更无捷径可循。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打造,需要按照科学的路径,举全校之力,标本兼顾,埋头苦干,持之以恒。参考文献:[1]刘向兵。大学核心竞争力概念辨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2]杰拉德·卡斯帕尔。成功的研究密集型大学必备的四种特性[A].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第二辑)[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杰弗里·雷孟。在北京大学的演讲[DB/OL].

[4]纪宝成。科学制订学科规划,大力加强学科建设[A].发展与繁荣人文社会科学[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薛进文。调整学科凝练方向加强创新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N].南开大学报,2003—11—06.[6]黄达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4,(19).[7]黄秀兰,邹吉忠。加强科研工作,提高研究能力,形成和提升中央民族大学的核心竞争力[J].民族教育研究,2003,(2).[8]欧内斯特·博耶。学术水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A].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5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9-30.[9]韩延明。大学理念及其相近概念辨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7).[10]邹晓东,黄争舸,陈劲。基于学科核心能力的学科组织创新[J].科学学科研究,2004,(4).

第8篇: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核心技术能力 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伴随经济的信息化、全球化进展,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为谋求自身之生存、发展,在中国特殊的盐业专营环境下,盐化企业应整体出动,通过组建盐化企业集团及其多元化经营模式,抵制非法盐业经营、削减盐业集团专卖垄断,且将此作为目前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补充内容,并在一般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基础上,培养保持,开拓创新,获得盐化企业生产经营的长期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1 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1.1盐化企业

盐化企业是制盐化工企业的简称,就是利用采集于海水、岩盐、盐湖或地下天然卤水等中的盐卤资源进行生产、加工及综合利用。制盐工业于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盐是人类生活必需品,是化工业基本原料,在其它工业生产部门及农牧渔业中也用途广泛。盐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1.2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

定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以企业组织中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协调和整合此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内容:它包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和企业文化等四部分内容。

要素:它具有培育及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人力资源、获得及保持企业长期稳定技术的能力才能的核心技术、使企业生存及发展所必需的企业信誉、比制造技术所更为重要的营销技术、有利于企业有效利用资产和扩大经营范围及提高竞争力的管理能力以及以行为导向和行为激励及行为协调来整合更大的范围内资源而迅速地提高市场份额的企业文化。

特征:它具有能为顾客提供根本好处和效用核心价值的价值性、在企业发展中长期培育的积淀过程中所成的独一无二的独特性、向更具生命力新领域所延伸的延展性。

1.3核心竞争力在盐化企业中的功能

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使盐化企业得以持久发展,是盐化企业经长期发展形成的该企业所独有,且能在长期竞争中取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它可推动盐化企业的发展,支撑盐化企业在各发展阶段上永葆其竞争优势。

2 我国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2.1更新观念独立自主是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盐业专营需要更新观念,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对盐业进行专营计划管理,此举措利于普供碘盐,但存在负面效应,似乎盐业可游离市场之外,不需竞争也能发展。但盐业专营的降价竞销、私盐侵销及伪劣食盐冲销等,严重破坏市场经济体制。所以,在广大盐化企业及群众强烈要求下的盐化企业独立自主经营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就是坚持国家专营、坚持政企分开,和统一专营资产、统一经营管理、统一食盐品牌,及落实国家专营政策、建立国家专营品牌、推行盐行业股权多元化、促进多品种盐开发、建立碘盐供应补偿机制、制定出台《食盐专卖法》、促进工业盐全面市场化等。上述则就是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首要前提。

2.2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是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重要因素,是企业竞争力增强的有力保障,从某种意义而言“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因此,推进企业发展,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要实行企业的文化战略。企业文化战略是以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特征现代化经营战略,而现代化管理战略的重点是名牌战略。知名品牌依靠文化驱动,给品牌披上文化色彩参加竞争,就会增加竞争力度。所以盐化企业的产品要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赋予其文化内涵,就可企业参与竞争的产品一举成功。企业的文化战略实际上就是竞争力战略,企业文化是企业 “人化”。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要注重培养、发挥、挖掘员工在生产、创新、管理、营销等上的积极性;同时又以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调动起员工积极性,从而实现企业自身价值。

2.3思想政治工作是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我国以食盐专营作为核心的盐业制度管理由来已久。食盐专营成效显著,有效保证了碘盐供应,具有经济的合理性。它确保了城乡食盐有效供给,促进了氯碱工业持续发展。从政治意义上看,一是食盐专营消除了碘缺乏病,二是稳定了市场供应,三是大量查处劣质私盐,维护了国家和群众的利益。而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目标锁定在利国利民的企业文化建设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核心竞争力能提炼企业精神,能确立企业的目标,能塑造企业的形象,能强化企业的管理,能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及战斗力。所以,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企业文化建设是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保障。

2.4人才资本的提高是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市场的竞争核心首先是人才。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取胜,必有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企业家参与企业最高管理,制定企业战略,领导企业发展,因而企业家独立人格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各盐化企业的企业家之间需要结成一个盐化企业联合集团,向国家盐业集团的垄断缺失提出更改意见,选择和激励盐化企业的发展,是培育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再者,选拔培养一批专业技术性的市场开发管理人才,以技术及管理创新的知识与市场资源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切断非法盐业经营,确保人民人体健康,促进盐化企业经济发展,是培育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又一基础。

2.5多元化发展思路是盐化企业的发展前景

多元化发展是企业优秀的发展战略,它需要具备一定条件:一是企业有稳固产业地位;二是行业前景光明;三是新行业与企业间有一定关联,即行业资金、人才及管理经验等具有保障。它能提高投资报酬、规避风险、增进效益。盐业属于国家专卖,但专卖仅占据10%左右的食用盐,其它工业用盐的90%需企业自己开拓市场。所以,多元化经营可以以通过利用内部优势及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价值,从而最终获取盐化企业经营效益。

2.6特色管理模式培育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关键是核心技术,它能使企业高效率低成本地进行生产。新技术培养要立足创新,形成专利技术,加强技术深度力度,以特色管理模式,贯穿整个生产及流程的各环节,实现创造准时生产、自动化、自律化等多概念管理。盐化企业更需要采取上述技术能力的这种特色管理模式,从而促进生产的合理化,降低成本,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在目前专营垄断的不利形势下,真正地做到先到为主,夺得经济发展先机,形成企业优势。

3 我国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持

3.1不断加强企业人员核心竞争力认知程度

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前提是对现有核心竞争力清晰认识且达成共识,否则无法积极管理。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水平,一是对此核心竞争力定义认同的程度,从而界定其具体竞争任务;二是明确核心竞争力的要素组成从而便利于要素整合与使用;三是把本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其他的企业比较,提高竞争敏感性,从而便于开拓新的业务道路。

3.2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程度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较之一般产品的生命周期要长,性质稳定。在长时期内,产品质量、上市快速及顾客对服务满意的程度,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此生命周期客观要求企业要不断地发展核心能力,否则竞争优势不复存在。发展有三步骤:一是明确新的要素组合的战略意图,以此构成要素发展的新途径;二是确立战略结构;三是组织战略实施。这就是核心竞争力有效发展过程。

3.3 不断重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部署

为满足核心竞争力在范围经济上人尽其材,把优秀人才配置于最具潜力竞争方面,企业使多种核心构成的技术、技能要素从一个战略的部门或单元转移移到另一部门或单元,重组并形成新核心竞争力。建立此种机制,必须要改变观念,打破部门割据,推进横向联合;使企业与员工服从企业的整体能力需求,而非服从个人或单个业务部门。建立健全企业最简捷的组合结构,从而推动企业经济发展。

3.4不断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护与巩固

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的开发培育,许多情况下可能丧失。因此,企业必须有持续而稳定的支持及资助以保护和巩固其核心竞争力。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清楚识别携带核心能力的人员是的者,他们是企业不可流失的宝贵财富。一要培养此人员对企业忠诚的程度,二必须清除各个业务单元主管的本位主义,使其明白携带者是企业整体性资源,可在企业内部随时重新分配调动。企业自行设计核心产品,避免技术秘密的扩散,确保核心能力在公司内部实现。实行核心能力评价,使得核心能力得以保持,进而确立再发展其它核心能力,从而实现核心能力动态控制。不要草率处理经营不善,此中可能潜在核心能力要素或要素携带者的流失。核心能力管理者要一步到位,保证核心能力先进性的正常发挥。

4结论

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营取胜的源泉。但此经营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的独立自则是企业取胜的至关保障。本文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内涵入手,从独立自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保持两层面上,探讨了独立自在盐化企业发展过程上的作用,最终确立了独立自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决策的前提的结论,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完善作出了一种实践性证明。

参考文献

[1] 郝利花,李永红.“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建立”[J].经济管理,2002(9).

[2] 刘元煌.“高科技:创造服务品牌的捷径”[N].中国经营报,2001-11-6.

[3] 李晓东.中国企业如何培养核心竞争力[J].现代管理科学,2003(11).

[4] 宋云,陈超.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第9篇: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医院核心竞争力;管理;特点;内容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419-01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管理学与经济学交叉融合的理论成果,对其定义普遍认同的是“能够显著实现顾客看重的价值需求,领先于竞争对手,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力。”对医院来讲,相对于诸如营销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等一般能力,核心竞争力处于核心低位,影响全局,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是医院相对于竞争对手,具备特有的占据领先地位的,经过医院长期积淀的,融入医院内质的,并通过管理整合,能为医院创造出可持续性优势的能力[1]。

由于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系统的理论尚未形成,对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分析还处于萌芽状态,有学者认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有医院的特色和优势、市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医院效绩管理[2];有学者认为医院核心竞争力应包括研究和开发能力、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保护能力、应变能力[3];还有学者认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创新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品牌运用能力等方面[4]……

无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有哪些,核心竞争力都不是单一的某一些能力,它是多种能力的组合,是多种能力一起发挥作用并效绩最大化,核心竞争力管理因此而生。不仅如此,医疗市场时刻发生在发生着变化的、顾客的需求在变化、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在不断提高、医疗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这些也需要通过对核心竞争力的确定、培育、应用和评价等进行系统的全过程管理和实时的循环过程,以确保核心竞争力保持与当前市场环境、未来可预见市场环境变化相适应的领先性,持续给医院带来竞争优势[5]。

既然如此,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又有哪些特点?内容又是什么?

1医院核心竞争力管理的特点

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有三个特点:一是管理的连续性。即对核心竞争力运作全过程的连续管理,而不只是局限于某一阶段的管理;二是管理的循环性。对核心竞争力运作过程的管理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的,即不是说一项核心竞争力从确定、培育、应用到评价就意味着管理的结束,而是要不断循环往复,从而在循环中不断的使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价值得到提升的。

三是管理的动态性。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必须和行业发变革方向相一致,当重大变革发生之时,需要判断哪些能力将过时或者不适应,哪些能力需保持或者加强;如何更好的利用现有资源和能力,需要发展哪些新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当进行战略总结的时候,这时应探讨这些问题――放弃和调整即将过时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能力;维持和提高现有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能力;更充分利用现有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能力;发展和获得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能力。

2医院核心竞争力管理的内容与步骤

2.1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确定:要对核心竞争力进行管理,首先要确立什么是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医院决策者对以下问题做出判断:医院核心竞争力有哪些?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否与市场机会能力相一致?医院只有在认真审视自身发展的潜在机会,确定医院的战略目标,弥补、改善、增加或提升原有资源与能力,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第一步:列举医院所拥有的业务能力并进行甄别。该步骤将医院运营过程的重要环节和能力进行列举,她将包涵医院价值链的任何一个方面。对所列能力进行比较判断,判断出什么能力属于一般能力、核心能力或者核心竞争力。

第二步:核心竞争力带来竞争优势的持久性。由于市场的激烈变化,医院某个方面的竞争优势暂时非常明显但很快消失,而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在较长时期内动态使用医疗市场变化,并能为医院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

2.2医院核心竞争力的获得

(1)医院从外部获得核心竞争力:医院联盟,院校联盟,医院、高科技研究机构,医院、高科技公司联盟等等甚至医院之间互相兼并,这些都是医院从外界获得竞争能力的一种途径和形式。这些都有助于医院专业、管理能力的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能扩大规模、提高能力、优化医院配置、建立新的医院机制,构建医院新的医疗特色,提高医疗市场竞争力。

(2)医院内部获得核心竞争力:首先,医院从决策层到最基层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意识到医院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关心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要分析医院现状,认真评估医院优劣势、分析医疗市场和国家卫生政策情况,识别、挖掘出医院现有核心竞争能力并加以培养。医院内部要培育核心竞争力,需要注意一下四个关键元素

A、关键元素一、医院文化:医院文化建设就是要引导员工树立起共同的信念、共同的医院价值观、共同的发展目标、共同的行为准则,进而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和核心竞争力。构建医院文化,发挥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要凝练医院精神,升华医院的核心价值观;要树立个性化服务理念;要建立学习型组织;要培育团队精神;要坚持医院创新、重视学科建设;要打造良好的医院品牌。

B、关键元素二:绩效管理:现如今医院面临激烈竞争,医院的效绩管理关键在于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现代医院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效绩管理制度,激励医院职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从而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6]。

C、关键元素三:学习型: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知识密集型机构,如果能以创建学习型医院为抓手,不仅有利于提升全员素质,有利于引领全员职工加速知识的更新,而且能够尽快的增强医院的文化底蕴和综合实力,增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打造医院的核心竞争力[7]。

D、关键元素四:人才队伍: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关键在人,特别是要更多的拥有高素质、高技术、高水平的医务人才。因此,医院只有大力推行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战略,与时俱进,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力争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高效率的人才队伍,才能使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栋.第三军医大学博士论文.《我国医院核心竞争力分析模式研究》,2007.5.1P19

[2]李国洪.试论医院核心竞争力研究框架[J].中国医院管理,2004年第10期

[3]徐宝瑞.现代医院的核心竞争力[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年第17期

[4]张宝库.医院发展的关键:核心竞争力[J].中国血液净化,2004年第2期

[5]黄继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2

[6]刘碧云.加强绩效管理.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J].企业研究,2011年4月第8期P37-3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