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观设计表现方法范文

景观设计表现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设计表现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景观设计表现方法

第1篇:景观设计表现方法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初步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96-01

随着生态环境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专业教学在师范类高校也得以广泛普及,作为城市规划专业中的核心课程,景观设计课程实验教学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古典园林为核心的传统园林设计手法,正在被以现代景观为核心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所取代。近年来兴起的街头小游园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滨水景观设计、道路街景景观设计、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以及新型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森林养生度假区景观设计等,与传统的园林设计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师范类院校的景观设计课程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专门人才[1]。

《景观设计初步》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理论教学较为空泛,同时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尽管一些设计原则和规律可以用相关实例加以理解,但有些抽象的感性认知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感到较难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只能让学生不断在实践中摸索,通过理论联系实践,让理论知识得到更一步升华[2]。因此,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作到融会贯通,学生设计的创新能力是体现《景观设计初步》课程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然而,在实际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如教学设备匮乏、教学方式落后、实验项目实践形式单一、教学方法欠缺灵活性等一系列问题和不足[3]。本文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在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与方法,具体如下。

1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1.1读图、识图--典型案例

在该环节,要求学生对整套景观设计图纸的内容加以认识,掌握景观设计图种类型(总平面图、功能分区图、景观分析图、道路系统分析图、植物种植设计图、效果图、鸟瞰图等);还应了解每张图纸应包含的主要内容,如总平面图上应包括主要设计图、主要技术指标、指北针、比例尺、设计说明等。

1.2临摹为主——广场设计

根据教学要求,首先临摹广场平面图,在绘制中理解广场类型、铺装形式、景观构成元素、设计内容表达方法、空间界定方法等,再根据平面图设计立面图、效果图,通过对广场景观设计的解读,为下一步广场设计作铺垫。

1.3自主设计——分类设计

根据理论教学,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基本理论应用环节,也是个人操作实践过程中由被动变主动的一个环节,由临摹阶段上升到自主设计,初步尝试运用景观设计原则和方法,对景观各要素的一种构思和整合,结合各理论的小场地设计进行实际操作。

1.4讨论分析——场地设计

针对任务书给定的场地类型,分析场地的周边环境、区位条件、交通条件、高程等,从而对自己的方案进行初步构思,再到多方案比较,最终到方案设计。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

1.5分组合作——居住区景观设计

打破原来以个人为主的实验模式,同学分成项目小组,模拟设计公司运作方式,达到自主创新。在综合知识的同时,为学生间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供很好的途径。同时,顺应景观设计表现的特点,在景观表现环节,要求学生多采用手绘草图的形式进行表现,后期结合电脑软件进行修改并排版制作。

2 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景观设计初步》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应多样化。改变分析案例、构思案例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应结合方案手绘草图表达、电脑和手绘相结合、模型展示、调研实习等形式,还应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组合作形式,设计成果要以套图形式表达,并进行排版,制作打印方案文本。还应充分密切结合相关具体案例,结合景观设计专业发展要求和市场,让学生了解景观设计的市场动态,并将景观设计的新型设计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设计当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实验考核内容和方式改革

考核内容和方式以全面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为目的,而不以一次考试定出最终成绩。在考核内容上,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而应注重对学生的手绘表达能力、方案构思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的考核。对方案构思能力的考核,也不应仅仅局限于考核学生对方案形式美的表达,还应从经济技术指标和实用性综合考虑。让学生了解到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应做到“实用、经济、美观”。在考核方式上,实行“三个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即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相结合,方案构思和设计表达相结合,期末考试和技能培养相结合的考核方式[4-5]。以《景观设计初步》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自觉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4 结语

通过对《景观设计初步》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笔者把它们付诸于理论教学实践,通过实验教学的技能训练检验得出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学生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教学环节掌握的更加牢固,实验教学环节又能促进和指导理论教学。通过实验教学改革,笔者发现,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所提高。由于课程内容更接近实际,教学方法学生更易于接受;实验内容结合多媒体教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案例分析,紧跟市场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这些措施也需要不断改进,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冀豫.对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7).

[2]黄丽霞.《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3]刘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

[4]姚准,顾燕.《景观与文化》教学大纲的思考[J].北京大学第五届景观设计学教育大会论文集 2007.

[5]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第2篇:景观设计表现方法范文

关键词:虚拟现实、景观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

Abstract: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s a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nvolving computer graphics, man-machine interactive technology, sensing techn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tc. It use computer to generate lifelike 3 d visual and listening, smell and feel, make the person as the participant through the appropriate device, naturally on the virtual world and interactive experience, make the final participants produces experiences personally feel, and can directly involved in this environment changes of things and interaction. The technical performance and landscape design, combining to bring a new landscape design form, to the user and participate in landscape with a whole new experience. At the same time, it brings considerable interest and, in the future urban and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will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Keywords: virtual reality, the landscape design, computer aided design

中图分类号:U412.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译作灵境)。是由美国 VPLResearch公司的奠基人Jaron Lanier于1989年提出了Virtual Reality一词,使用统一表述当前纷纷涌现的各种借助计算机技术及最新研制的传感装置所创建的一种崭新的模拟环境[1]。

没有驾驶过飞机的人,不知道驾机飞行的感觉;未当过宇航员的人,体会不到太空飞行中失重的滋味;若不是潜水员,也很难想象人在深沉大海中那神奇眩目的景观。那么,没有亲身实践,能否获得真实感觉呢?能,这就得靠当前正在迅速发展的虚拟现实技术,它能创造出这样一种景观:让没有经历过某环境的人,能完全获得进入这种环境的逼真感受。

一、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的基本特征

1、多感知性

多感知指的是除了的计算机技术所具备的视觉感知之外,还有力觉感知、触觉感知、听觉感知、运动感知等等,甚至包含了嗅觉感知、味觉感知等等。对于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应该具有所有人都具有的感知功能。由于相关的技术,特别是传感技术的限制,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感知功能仅仅限于力觉、触觉、视觉、听觉、运动等几种。

2、浸没感

浸没感又被称为临场感,意思是让用户感到作为场景中的主角,存在于计算机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理想的模拟环境应该很逼真,让用户难以分辨真假,使用户身临其境的投入到计算机创建的三维虚拟环境中,在虚拟环境中的一切看上去都像是真的一样,听上去是真实的环境声音,动起来是真实的模拟动作,甚至闻起来和尝起来等一切感觉都是逼真的,如同在现实环境中的感觉一模一样。

3、交互性

对于互交性的概念意为用户对模拟现实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性以及从虚拟环境中得到反馈的真实程度和实时性。比如,用户可以用手去操作,直接抓取计算机模拟环境中的虚拟物体,同时手还有拿着东西的感觉,并可以感觉出物体的重量,视图中被抓的物体也能马上随着手的控制而移动。

4、构想性

构想性是强调虚拟现实景观技术应该具有扩展性强的可想像空间,而且能够拓展人类对周围事物、生存环境以、整个世界甚至整个宇宙的认知范围,它可以触及人类无法到达的距离、位置和空间,可以重现真实存在的环境,也可以任意构想客观不存在的,甚至是无法存在的环境。经常说,一个完整的虚拟现实系统是由虚拟环境、以高性能的计算机为核心的虚拟环境处理器、以头盔显示器为核心的视觉系统、以语音识别、声音合成与声音定位为核心的听觉系统、以方位跟踪器、数据手套和数据衣为主体的身体方位姿态跟踪设备,以及味觉、嗅觉、触觉与力觉反馈系统等功能单元构成[2]。

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与景观设计表现

园林景观设计一直是对全新的可视化技术需求最为迫切的领域之一,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在景观设计的各个方面,并带来切实且可观的利益:

1、展现设计规划方案,虚拟现实系统的沉浸感和互动性不但能够给用户带来强烈的、逼真的感官冲击,取得身临其境的体验,还可以通过其数据连接口在实时的虚拟环境中随时获取项目的数据资料,方便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投标、报批、管理,有利于设计与管理人员对各种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辅助设计与方案评审。

2、规避设计风险,虚拟现实所建立的虚拟环境是由基于真实数据建立的数字化模型组合而成,严格遵守景观工程项目设计的标准,并要求建立模拟现实的三维场景,对景观设计项目进行真实的“再现”。用户可以在三维场景中任意漫游,人机交互,这样很多不易被发现的设计缺陷能够轻易地暴露出来,或来减少由于规划设计不全面等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与遗憾,大大提高了项目的评估质量。

3、加快设计速度,运用虚拟现实的系统,我们可以很方便的进行编辑和修改,改变建筑等物体的高度,修改建筑外立面的材质、颜色和改变绿化密度,只要修改系统中的参数设置即可。从而大大的加快了方案设计的速度和质量,提高了方案设计和修正的效率,也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提供合作平台。

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使政府得规划设计部门、项目开发商、工程人员及公众等可从任意角度,实时互动真实地看到规划设计效果,更好地掌握物体的形态和了解景观设计师的设计意图。有效的合作是保证景观规划设计最终成功的前提,虚拟现实技术为这种合作提供了理想的桥梁,这是传统手段如平面图、效果图、沙盘乃至动画等所不能达到的。

4、加强宣传效果,对于公众关心的大型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在项目方案设计过程中,虚拟现实系统可以将现有的方案导出为视频文件用来制作多媒体资料予以一定程度的公示,让公众真正的参与到项目中来。当项目方案最终确定后,也可以通过视频输出制作多媒体宣传片,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宣传展示效果[1]。

三、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在景观设计表现中的应用

以谷歌地球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网上世博为例,简要列举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在浏览观看过程中,用户可任意通过鼠标操作或键盘操作即可在虚拟场景中个个动作的随心所欲。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整个环境设置进行自由探索(图3-1、2、3)。[3]

2、现场的真实感受,虚拟现实的展示方法可以是普通的电脑显示器、也可以是平面或环幕投影;借助立体眼镜,用户还可以观看到立体感极强的画面效果。试想,身临在这样一个场景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游走或是驻足观看,这样的体验是效果图、动画和沙盘都无法达到的。

图3-1 Google earth中可以任意观看的城市景观

图3-2 上海世博会网上世博官方网站主页

图3-3 上海世博会网上世博官方网站中国馆展馆内部任意浏览

3、实时交互:在某些时候,用户可能需要对场景中的物体进行实时编辑,以对比不同的设计所反映的效果,如方案对比、建筑高度调整、光影分析等。

4、属性查询:对场景内的物体进行属性获取,也是用户希望的交互之一,如查询某个建筑、企业的所处位置或是水电、通讯设备的位置和状态信息管理和查询。

四、小结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也逐步进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这对景观设计者带说在景观设计学领域中能得以体现与发展应用。它不仅解决了人类与计算机在感知系统方面的交互作用,而且也真正体现了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达到了计算机领域的高级境界和改造客观世界与造福人类的高级工具。

虚拟现实技术实质上是让人处于身临其中的感觉中,但它是虚拟的世界并非在实中。虚拟现实把幻想的世界将一一形象的展现出来,这种技术对于一位景观设计者来说,掌握它就能像用铅笔或钢笔一样,运用技术和艺术手段画出来的图,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你的眼前,从而使景观设计表现步入新的一片天地。

在设计专业中,也随之出现了“虚拟现实仿真景观”的概念,但是VR技术还不够完善,还需有待改善。在我国景观设计的领域中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其运用手法也尚未完善。由于软件和硬件设施条件的限制,本文只能对虚拟现实技术的作一个探讨性的综述论文[4]。

虚拟现实技术表现的是一种全方位的立体设计,在景观设计表达运用中已突破了传统的思维表达方式。景观设计者掌握虚拟现实技术将带给他更广阔的自由发挥应用的平台,因而也逐渐被更多的景观设计者所关注。但作为景观设计者不仅要学会应用,更要不断探索与挖掘,扩大其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郭蕊,等.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738-741.

[2]JOSHUA EDDINGS.How Virtual Reality Works[M].Hightstown:Zif-Davis Publishing Co.,1994:6.

[3] ditu.省略/

第3篇:景观设计表现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国哲学方法,当代景观,影响

文章编号:2095-4085(2020)02-0054-02

我们在塑造环境的同时,也在塑造着我们的生活及生活方式。从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营造到现代景观设计,无不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哲学思想。

1中国哲学方法简要概述

中国哲学方法起源于距今7000~6000年的仰韶文化前期。而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时期,因为此时古代中国人已经进入了农业文明,许多影响人类生存的知识和技术已开始被熟练掌握和应用。如五谷杂粮已大量种植,木结构的房屋已有出现,以及天文学在当时已经开始成熟,这也是农耕社会所必备的条件。这些成就的产生,是中国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哲学方法所指导的结果。中国哲学方法在此时出现是有据可查的,《易经》在这时已经产生。

1.1形象整体思维

整体观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从宏观上把握,但怎样从宏观上把握,则需要有一个思维方式去进行落实,包括这个思维方式在内的的整个思维过程便成为掌握中国哲学方法的核心。而形象整体思维就是实现整体观方法论的思维方式。形象整体思维的思维过程主要有三个内涵,取象比类方法,形象化方法和尚中合和原则。这里我们重点论述形象化方法。

1.2形象化方法

形象化方法是將具体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形象化为形而上的形象,不仅不像单纯抽象那样生硬冰冷,反而使得论述变得生动活泼,朝气蓬勃,将事物的原有形态变为人们愿意接受的形式。而无论在现代景观设计的场地平面还是古代景观营造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许多以平面图案为母题来进行演变,最终成为规划目标场地的方案。

2我国当代景观设计中对中国哲学方法的部分体现

2.1我国当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脉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经济发展日益增长。伴随而来的就是城市化速度空前加快以及大量信息的不断涌入。我们看到了许多先进的技术理念,同时我们对精神世界文明的追求也越发迫切。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出现了大量的公共区域来缓和城市扩张所带来的压力。通过设计这些公共区域,可以说是对于景观设计师的一次挑战。景观设计师通过对西方城市景观设计理念与我国当时具体国情的融合,这一行为便很大程度地推动了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进程。

这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但也是一场挑战。我们要在许多西方景观设计的经验中学习适合我们当代景观设计发展的内容。在和世界发展趋势接轨的同时,我们更要做好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规划设计。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西方艺术思潮的重要转折时期,此时发源于比利时、法国的“新艺术运动”开始进一步的脱离古典主义风格,为现代主义风格做好了铺垫。于是一些设计师的作品便逐渐从自然界的贝壳,水,花草等元素中汲取灵感,开始采用几何图案和曲线来划分空间,组合色彩,装饰细部。我们在学习西方景观设计风格时,常常借鉴以“新艺术运动”为代表所产生的成果来学习。但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找到了属于我们的设计元素,对待西方设计经验,能够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2中国哲学方法在我国景观设计中的部分体现

随着景观设计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汲取西方先进设计经验来开展设计,并在设计中不断思考创新。让中国哲学方法在新时代下可以在当代景观设计领域来绽放新的光芒。

2.2.1中国哲学方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部分表达

中国哲学方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中国古典园林充满着诗情画意,与当代的诗文及绘画艺术有着密切联系。园林,文学,绘画三个门类在中国历史上同步发展,互相影响,彼此渗透。中国古典园林既是艺术形态的社会精神财富,又是具有实用功能的社会物质财富,而文学范围中所包含的许多内容就是我们今天所论述的中国哲学方法中的部分表达。在中国古典园林许多的造园手法中都蕴含着当时园林主人对社会生活的哲学思考。

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上绝非一般化的套用这些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从而可以对自然环境进行精炼化的再次演绎出来。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够表现出高于自然的形态,主要得之于叠石,这是一种被认为高级的艺术创作和结构技术的完美融合。而这里讲到的意识,便包含着中国哲学方法中的形象化方法。

2.2.2中国哲学方法在我国当代景观设计中的部分表现

第4篇:景观设计表现方法范文

关键词:现代艺术;景观设计;空间;城市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城市与周围影响地区的整体研究,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城市景观是对土地使用研究后作出的综合利用。城市景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只有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景观设计表现出精巧的美,必须是城市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即它们联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城市景观。

一、城市景观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形态特征,景观设计应是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城市景观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功能分区与布局。一些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公园、广场等都是城市景观的设计要素。每一个节点都可能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形象。每个城市都可能有引人注目的核心景观,人们对一个特殊的景观或整个城市的印象,除了依赖于直观视觉印象,更来源于自身的回忆、经验、周围的人群反应等等。城市的轮廓线是城市整体形象的集中体现,如上海的外滩建筑群轮廓线,它不仅仅体现上海滨水景观的特质,更体现了它的历史文脉和现代特征。

二、城市景观设计出现的问题

总体说来就是景观设计的不能贯穿城市建设的各个阶段。往往尽在局部考虑景观设计,而再整体环境中不协调统一,或者在整体有形象控制,而忽略局部的城市环境设计,使不合理的景观设计破坏了居民居住环境。在实践中,景观规划和设计虽然融合在一起,使人产生直观感和新鲜感而受到推崇,但规划设计的艺术性无从体现。例如:引进新种植的单一树种,景观特色无变化;而景观设计为达到加强环境艺术效果,引进一些大树和老树,由于水分散失气候不适,造成生长不良和虫害高发的危害,绿化的生态服务功能难以展现;特别是由于景观设计人员不熟悉植物特性,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大量采用外来花草,很少采用本地植物,这样很难彰显地方特色,破坏了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的初衷;绿化部件的频繁设置和过度使用,草坪等绿化部件的频繁设置和过度使用,不仅要侵占人居环境,还要喷撒化学药剂,造成环境产生污染,对景观设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给人以具有华而不实的感觉。

三、城市规划的景观设计的对策

1.发挥环境景观设计的优势

环境景观设计对城市各种实体要素的设计具有创造性的影响。很多城市景观由建筑构件、开发空间、景观小品等各种要素整合构成。好的环境设计,可以充分体现构成环境的各种物质的性质,避免形体或形式都只能是一些支离破碎或自相矛盾的状况。有形空间的景观特征包含形体、材质、色彩、景观等,它的景观特征一般表现为建筑环境中的对称与均衡,给人带来自然、舒适、协调的感受。同时景观设计的人文性满足人们物质的、精神的各种需求,保持不同人群生活方式,使得空间环境设计具有人文性。

2.景观设计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

现代景观设计注重社会与功能设计,采用生态的方法进从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中吸取养分。不断吸取和借鉴西方现代艺术,对现代景观的影响十分重大,这也是非常必要而且现实的问题。研究西方现代景观对设计师的思维和构思,形成我国景观设计的特色具有重要意义。现代艺术是现代建筑和现代景观最根本的形式源泉,它反应的时代精神也比设计师要敏感得多。现代景观可以体现出设计语言的个性化和现代特征。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了设计灵感的丰富来源,景观设计利用艺术手段和艺术模式,保持设计的原创性,提倡一种不断努力突破追求的艺术精神,可以创造出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

3.利用绿地景观设计的互动性

在城市新区开发建设中,人们生活观念的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面积绿化为主观赏性种植,利用拆除危棚简屋和违章建筑等形式因地制宜地开辟出一定面积的用公共绿地,不但改变旧城的环境形象,而且集中了人群和流动场所的互动。绿地景观设计可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是此类街头绿地设计的重点,城市街头绿地景观设计是人性化理论的深层次表现。很多时候街头绿地景观建设时仍然存在一些错误的做法例如:很多人把街头绿地理解为多种些树多搞点绿化,大面积的草坪使生态效应低下,绿地场所缺少活力与吸引力。绿地景观设计的互动性就要有意识的运用人的行为因素,符合人的行为规律,满足人们对街头绿地的各项需求。

城市街头绿地景观建设应该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便与生活区或商业服务区联系密切的开放公共绿地往往区别于城市公园、居住区绿地等。优美的城市街头绿地景观是市民陶冶情操心灵净化的理想场所,形成多元化绿地景观设计要素,呈现出集中一分散一联系一融合一网络连接,提高人们生活环境质量。充分利用城市中“边角带”营造充满活力的街区环境互动性,创造出适合人们活动、交往的各种不同的景观空间。

城市规划的景观设计是城市协调人类发展和自然演化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城市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也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开发有艺术价值的景观设计,创造出和谐、健康的居住环境,明确自己所担负的重任,为我国城市规划景观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5篇:景观设计表现方法范文

关键词:构想系统景观元素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一、景观设计与系统性

景观设计涉及学科广泛、内容众多、问题复杂。景观设计的构想应针对地形设计、空间设计、绿化设计、道路及铺装设计、水体设计、设施设计、广场设计、装饰设计、与人类的关系设计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系统地研究景观设计的立意、设计构想、分析过程以及表达技巧,从而建立系统性的景观设计。

笛卡尔的唯理论几乎成为了近论研究的标准方法。其特点是分析、解剖,把复杂事物分解为相对简单的进行研究后,再把简单的合成复杂的。这种思路是建立在系统思想完全对立的“可分”与“可加”的基础上的。目前,很多设计者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对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对设计方法系统的元素进行分解研究,以期望达到对设计方法各要素的深入了解从而获得系统的设计方法。要系统的建立设计构想,我们就要运用这种“可分”、“可加”的系统思想,先针对构想系统下的子系统进行研究,再分析子系统与子系统,要素与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系统地阐述构想的建立。

二、构想的系统性

构想是一个系统,它包括设计的立意、设计的构思、分析过程以及表达技巧。无论是立意、设计构思还是分析过程都是构想的要素,都是构想的子系统。要想系统的建立设计构想,必须先针对其子系统进行剖析与解读,深入了解每一个子系统后,再将其按照一定的逻辑性组合成设计构想这个整体。

三、构想的系统元素

1.立意

设计的立意要有价值,要用专业的语言来表达。立意在景观设计中是设计总意图的创作和设计师造景思想的表现。立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整个设计的中心内容,是景观创作的主题和核心,好的设计在立意方面多有独到和巧妙之处。立意要有一定的标准与准则。立意要充分考虑到设计的功能与目的、实用与经济、形式与风格、形象与含义。

立意要有设计依据。立意的设计依据要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使用者活动行为的需求、意想中的质量以及意想中的关系。在景观设计中我们要依据任务分析的结论、功能分析的结论、设计者的喜好以及文化含义的考虑。立意可以从许多角度出发,例如生态角度、地方风情角度、历史文化角度、技术材料角度等等。

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设计方案具体针对的使用者有什么样的特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以及年龄范围从而推测以及调研出使用者有什么样的基本活动以及对此景观的使用需求;什么样的形式与风格能被受众人群所接受并能良好的与周围环境想融合;怎样能有一个良好的空间关系,协调好各个活动区域之间的关系以及活动区域与流动空间之间的关系;如何赋予景观丰富的内涵,使景观的形象与文化含义完美的结合;怎样在满足设计标准和设计依据的同时使所设计的景观更加经济化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2.构思

构思是在立意的基础上对现实设计展开积极的思考。构思必须满足两点要求:一是不为造型损失功能不为功能损失造型(此句表意不明);二是相同的立意可以用不同的手段来表达。

景观设计在构思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在功能方面需要依照及遵守相关的规范以及书籍。

针对已有的文件或现有的空间测量,熟悉已有的空间同时评价现实空间与土建图纸。

空间中的分析是主要的目的。景观场地的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各个景观具体空间的设计。景观场地的布局是根据气候,交通,地形,人流等情况确定主要的景观建筑以及景观设施的位置以及将其他各个景观要素布置在场地内最为合适的地方。空间是由物体和感知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在进行景观空间设计的时的前提就是找到发现符合场地特性的空间特性,并根据不同的空间形态对其进行划分,排列,渗透,设计等,以创造好的景观空间效果。

在尺寸方面要考虑分析面积的大小、局部物体的长宽高等。不同的尺寸构成不同形状、不同特点的景观空间的作用,景观空间的形成,是由尺寸直接制约着的。合适的尺寸影响景观平面布局趋势,尺寸是否考虑周全直接影响人们对户外空间范围和气氛的感受。

3.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为了实现立意所采用的手段。其中包含了比例、尺度、平衡、和谐、统一与变化、韵律、突出重点等诸多要素。每个要素对表达技巧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设计表达是设计师向其他人阐述设计对象的具体形态、构造、材料、色彩等要素,与对方进行更深入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设计师记录自己的构思过程、发展创意方案的主要手段。

在景观设计中,我们要考虑比例与环境的关系,比例受它所处的环境的限制。明确比例是所有设计的评价条件,各物体之间尺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在尺度上我们要考虑到人与景观的尺度关系、物与景观之间的尺度关系、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尺度关系等。在空间布局上要考虑平衡的关系,这其中包括对称的、非对称的以及放射的等等。整个设计要找到设计要素的共性达到统一和谐,所涉及到的要素包括植物的色彩层次、所运用的材料以及材料的肌理、景观小品的形状、景观设计的整体寓意等等,整个构想要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要素的共性把设计连接起来,再经过仔细的布置取得设计的统一性。

四、构想的系统元素之间的关系

立意、构思和表达技巧既是构想的独立子系统,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影响彼此关联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表达技巧影响着构思,构思关联着立意,每个过程都不是独立产生的也不是独立完成的。黑格尔说:“脱离人体的手不能说是人手。”这说明某些部分不能脱离整体,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的思想。在景观设计构想的这个系统中,对局部问题的深入了解是必要的,但是对局部问题的过度重视往往会使我们忽略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景观设计的构想必须以系统论作为指导,强调其整体性,才能解决景观设计这个总体系统中诸多元素之间的矛盾。景观设计构想的三个要素都是构想系统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又相互影响,彼此关联。只有把这些子系统和谐统一在景观设计构想的系统中,才能创造出科学合理的景观构想,从而设计出适合城市发展,适应人们生活的景观。

在系统论思想指导下展开系统性的景观设计构想的研究,再用这种系统的景观设计构想指导景观设计,完成对景观设计整体系统性的研究是必要的。用整体性观点来探讨景观设计问题、研究系统性的景观设计在景观设计与实践中具有普遍的、可操作的指导意义和与时俱进的社会价值,同时,它也是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不断发展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 L•V•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l版

[3]刘蔓.景观艺术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第6篇:景观设计表现方法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学科;介入;途径

1.引言

过去的三十年间景观设计在中国正在迅速被认可,和西方百年发展相比,中国的景观设计行业正在向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多角度融合介入。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景观人才?在景观教学中值得我们冷静下来思考,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景观多学科专业的并列发展

景观设计(Langdscape Architecture)为1857年现代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在监督纽约中央公园时创造的专有名词。[1]从1900年美国哈佛大学有了第一个景观设计课程至今,景观设计的发展已有了百年的历史。国内的发展仅仅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景观设计专业一直是依附于传统园林设计专业基础上,业内、业外理解的景观设计即园林设计。1999年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名称取消,随着新兴环境艺术与旅游景观规划等专业的迅速发展,与传统的农林园艺专业下的园林设计和城市规划专业下景观规划设计形成了并行发展的态势。

国内开设景观设计相关的专业有源于建筑学、城市规划背景下的景观规划设计,由于建筑学科发展时间久,具备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着重于在城市规划下大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在传统林业、农学背景下的风景园林设计以植物的综合运用、环境绿化、水土整治最为擅长;[2]而在另一学科,随着人们对于旅游、游憩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具有旅游、游憩性质的户外游憩地的规划设计,与旅游结合,重于大众行为心理以及景观策划。新兴崛起是基于美术专业背景下的环境艺术专业,在景观设计教育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表现能力、美感、细节的塑造,是景观感受层面的视觉美学的设计。以上学科的教学,培养的目标不一致,偏重性较强,导致在景观专业实践上鱼目混珠,抄袭、模仿成风,设计难以达到一定的水平高度。对此需要对专业学科做一个融入调整,转换思维、勇于转型,从单一学科教学变为交叉的现代综合专业相互融入,提高专业的发展层次。

3.学科教育的资源整合与扩展

首先是对于现有专业知识的一个融合扩充,其次是引入其它相关专业领域的内容,提高专业发展的生命力。从国际上看美国如加里福利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景观设计专业开设了《生态学分析》课程,对景观设计涉及到了环境保护层面上的研究,在后工业时代,突出对环境的理解和修复。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开设《乡村景观规划》课程则更多是基于乡土农业发展的自然景观,更多关注城市之外的景观设计,大大拓宽了景观设计的施展范围。国内如北京大学开设《景观与城市管理》课程,提高景观教学上的领导决策能力。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也开设了《景观实务》课程,学生在景观规划设计的整体运作、设计协调方面有了初步了认识,提高今后实践操控能力。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设计,需要有一个学科自省的过程,而随着高水平景观项目的不断在国内出现,新的设计操作方法、设计观念深入人心,必然需要在现今景观学科教育中作学科的资源整合与扩展,才能适应远景景观教学的需要,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整合:

(1)保持传统建筑学科的空间设计能力、工程营造技能的培养

(2)引入环境艺术方面空间美感、细部的手法,以及空间表现能力

(3)农林园艺专业对植物选择、种植、环境绿化的综合运用

(4)旅游专业旅游管理、策划、营销、游憩学等方面知识的培养

(5)引入园林设计专业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加强人文素养的提高

(6)对城市规划专业领域城市空间规划与城市设计等相关知识的理解

另外,在此基础上还需引进以下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以适应学科发展的时代要求:

(1)人居环境学科对人类聚居环境的认识和反思

(2)设计心理学、环境行为学上的心理、行为暗示作用

(3)景观生态学对生存区域土地合理利用、生态的修复知识

(4)在遗产保护方面的保护程序

(5)信息地理学科GIS的应用

(6)人文学科艺术素养的提高

(7)景观实务及管理

4.产学研结合新途径

专业教育的融合、实践领域获得扩展,景观教学培养的人才是具备操作能力的实践人才,在教学中探索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新途径,通过对以上学科的整合、培养的人才具有市场性,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备多学科的知识综合,利于专业的发展和扩展。在教学中敢于接受多元化的学科的重构、培养多层次的设计人才注重学科的定位与整合。

5.结论

学科的交叉互补,更加符合时代的特征,从传统单一、相互独立的学科教学观念转变为现代景观教学,提高以人居环境为核心的中国景观实践能力,推进中国景观教育的学科发展,确立其行业地位。

参考文献

第7篇:景观设计表现方法范文

关键词:几何学,几何形态,现代几何景观

Abstract: the modern landscape features each differen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odern landscape,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quite a part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is no longer to be able to use the traditional design theory to analysis, such as irregular form of traditional space city performance of generalized, not strictly geometry characteristic, has the multi-level nested feeling and fold over sex. This paper research object is geometrical form in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use and reflect, through the study of geometry and analysis of landscape design feature geometry form, geometrical form in modern geometry and the reflection of landscape design, the paper in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of geometry is widely used.

Keywords: geometry, geometric shape, modern geometry 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纵观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在景观的空间布局、形态、尺度等设计方面都发生了不少变化,若用几何学来研究景观设计的发展,会发现其中蕴含了许多几何形态。

将几何学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设计形式是有着自身独特性魅力的景观艺术设计表现形式,几何学理论源于自然,必将用于自然,当今人们对现代景观设计中回归自然的追求和对新视觉形式的要求,给几何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 景观中的几何学

几何最早的有记录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其年代大约始于公元前3000年。早期的几何是关于长度、角度、面积和体积的经验原理,在测绘、建筑、天文和各种工艺制作中被广泛需要。而几何学,则是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它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几何图形的交错、变化和富于表现,唤醒了设计师的想象力,也使大家意识到它与发展中的现实社会的深刻关系。

极简主义景观形态的形成就是几何学在景观设计中的空间体现。极简主义是一种非具象、非情感的艺术形式,由单一简洁的几何形体、或数个单一形体的连续重复构成作品,并按照杜尚的“减少、减少、再减少”的艺术原则对画面进行整理,形式简单、色彩单纯,将空间压缩到最低限度的平面,并力图采用纯客观的态度表现所存在的物体,排除创造者的情感表现.最后精简成最原始的几何形态,并将这些形态广泛运用到城市景观的设计中。

几何景观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基于几何学中的基本元素的,因此,将景观空间中的各个要素相应地抽象为几何对象点、线、面、体来研究,包括造景的四大要素:建筑、花木、水体、小品,以及由四大要素围合而成的景观空间。在几何学里,以上要素都是作为点的集合存在,点集合意化成曲线,构成了空间的边缘,线构成面,面构成体,各元素又通过平移、旋转、拉伸、收缩、弯曲、扭转、接合、断裂等变化,构成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空间体系[1]。

二.几何景观的特征

几何景观就是研究外部空间中所蕴含的几何性质,并用来阐明空间组成要素、景观空间中的图形结构。对比古今中外的景观空间布局形式,会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特征都符合几何学上的一些规律,并通过几何学的方式来演变形态,从对空间的重新审视中创造出新的形态秩序。

1、 设计词汇

点、线、面是几何景观的主要设计语言,面的几何体中圆形、椭圆、方形(矩形和正方形)、六边形等各种常见的几何形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尤为常见。例如,圆形和椭圆形就是丹麦几何景观中最有特色的设计词汇[2],它们对瑞士景观设计师克拉默和克拉斯特,以及德国景观设计师卡尔•鲍尔都有重要影响。

2 、设计特色

在传统景观设计中,几何形态主要表现在布局形式所追求的对称、均衡、稳定、和谐的美感。以1984年由里卡多•波菲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法国蒙彼利埃的黄金比例广场为例,它是一个标志性的广场和通向安提歌尼区的大门,追求和谐美和均衡感。以空间中的垂直轴作为骨架线统领整个空间,绿化、(图片来源:里卡多•波菲建筑师事务所网站)

建筑等设计元素以并联的形式分布于该轴线两侧;在构图方面,规则图形或垂直的纵横轴是统领空间的框架,道路、水体作为线性因素主导整个空间的布局形式,轴线两侧以并联的形式布局绿化、建筑等面状元素,雕塑、小品等作为点状元素以串联的方式点缀在空间轴线和副轴线上。同时内部广场体现着持续的韵律,顶部冠有檐口,限定了空间并且暗示着那个包围一切的圆形穹顶:天空。因此,黄金比例广场是传统几何景观设计的典型之一。

与传统景观几何形态运用不同的是,现代几何景观的设计追求的是基于几何形态结合之上的一种裂解、错位、扭曲、变异、锐化的强烈效果。在现代几何景观构图中,多采用平面分割的方式,空间构图元素被依次分解为面、线、点元素,作为面元素的草坪、水面或硬质铺装的区域成为主导空间结构的要素,通过不同材质的面元素的穿插、契合、透叠、差叠、错叠等方法,在二维的平面布局中营造出视觉上简洁分明、内部联系又错综复杂的虚拟空间层次[3]。

三、 几何景观的设计现状

传统景观中作为面状元素的绿化、建筑平面、水面等都是几何形态中最基本的造型单位,不能再分解。现代几何景观中的面状元素基本上都是次生几何形,都是由原生几何形衍生出的,是多个几何形穿插、交错的结果,还可以再进行分解。作为线状因素的道路、水流不再是统领整个空间结构的唯一主轴,即使仍有个别设计会采用骨架线统领空间,但很少是传统景观中的垂直轴,而是对角线形式的斜轴,轴线和平面要素之间的关系不是传统景观中在同一层面上的连缀关系,而是一种切割和穿插关系,通过点、线、面不同因素的穿插、叠合在平面布局中产生虚拟的“层”意识。

获得ASLA国家优秀设计奖的东京外国语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将现代几何景观设计的特征和设计方法发挥的淋漓尽致。设计师在商业中心区和交通中转站之间搭建了一道人行道作轴线,加强了独立校园的对外联系性。在这条轴线道路两侧建造了许多不同功能的社交场所。主入口广场是一个过渡空间,为紧邻(图片来源:筑龙网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专题)

的市中心提供了一个休息与自行车停车场。走进学校可看到圆形的中心花园,许多聚会场所及通向主教学、行政楼、图书馆、咖啡屋等空间的通路交叉其中。

设计的第二大特色是连接东西部的中央花园,和东部未来要修建的绿色活动中心公园。其中加入了许多特别的几何形状设计元素:梯形花园、圆锥形花园以及在金字塔形花园中的三维立体广场,并在与它们紧邻的大楼之间的园路上配备了座椅。由此可见,几何形态在东京外国语大学校园的设计中得到很好体现。

因此,透过几何形态来研究景观设计的设计手法、空间演变,可以创造出新的形态秩序,带来新的景观之美。如何把握几何形态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尺度,依然是景观设计者对景观之美追求的关键。

结语

在追求简单的现代社会,几何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几何景观继承发展了历史传统,注重功能,可操作性强,特别是在大规模的景观设计中,能使景观的密度和功能设施得到更合理的划分,并能在局部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空间层次。目前几何景观的表现手段还在不断丰富、完善,设计师也必将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几何景观。

参考文献:

[1] 窦小敏. 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中的几何形态研究.2009.

[2] 蒙小英,王向荣. 几何的景观_1920_1970年的丹麦园林.2009.

[3] 汤士东. 古典与现代几何造园手法浅谈. 2010.

[4] 邓凡. 城市广场的构成与设计.

[5] 王琦. _技术形象_艺术形象_结构思维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 2009.

第8篇:景观设计表现方法范文

关键词:环境;景观;雕刻

1 景观环境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发展

在现代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良好的景观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景观环境为人们提供享受自然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是展示城市良好形象,表现人们美好生活场景的平台,是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的一种诠释。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是古代石雕艺术家们巧夺天工的精美艺术品,是传承和表达历史文化的记载,是人们了解历史,学习进步的有力凭证,更对现代环境景观环境的设计和营造有着参考和借鉴的作用,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将其运用于现代环境景观设计中,不仅有利于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也能够为现代环境景观设计增添色彩。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在景观环境营造中,以其坚不可摧的优势,利用其美观大方的特点,营造个性鲜明、主题突出的景观环境,在现代景观环境的设计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运用能够更好地突出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功能性、艺术性等艺术表现力,能够为创造优秀的环境景观设计添砖加瓦,更好地满足功能需求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2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文化内涵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积累和创造出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民族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发生着变化,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民族特色也随本民族历史特征的发展而变化,各民族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表现形式有着各自多种多样的艺术特点,能够很好地反应出一定时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在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出现,为展现区域民族文化特色,展现区域民族文化精神,有着其独特的、不可代替的艺术价值。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具有丰富的地域性文化内涵。我国地大物博,区域文化众多,是一个大群居、小聚居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区域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域性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不同的变化和特点,石质景观雕塑艺术的地域性文化特色非常明显。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地域性文化还存在于各地区的石材和工艺上,由于各个地区的石材在质地、颜色、结构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使用中的方法和形式上也有所不同,也是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区域历史文化也随之变化,在历史文化的影响下,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发展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石质景观雕刻艺术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历史文化发展变化的不朽丰碑。在现代景观环境的设计中融入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品,能够更好地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树立良好的城市历史文化形象,增强人们的历史文化意识。

3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设计表达

石质景观雕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鲜明的主题、丰富的文化内涵出现在景观环境中,对景观环境进行装饰与点缀,石质景观雕刻艺术承载着历史赋予它的艺术表现力、承载着历史发展演变的文化内涵,对现代景观环境营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在空间环境中的布局、形态、功能都对景观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对景观环境及周边环境有着衬托、点缀的作用,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在景观环境中的表现形式、形态、数量、尺度、位置等等,对景观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石质景观雕刻艺术在景观环境中的形式、职能、效果相互影响、密不可分。通过对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设计与放置,对景观环境营造进行服务,根据地形、地势及周边环境的空间分布,把握大环境中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空间尺度,根据局部环境景观的空间氛围和人们的视觉效果及小景观环境的空间美感,对石质景观雕刻艺术的尺度大小进行设计与控制,做到合理、美观、大方、精致、实用。

第9篇:景观设计表现方法范文

关键词:现代主义景观;中国古典园林;审美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8-0181-01

一、现代主义景观设计

现代主义景观是在二十世纪初期随着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兴盛,而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景观设计思潮与实践。现代主义主张建筑和设计应该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注重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积极采用工业时代的新材料、新结构并应用与建筑设计技术革新。

现代主义景观也如现代主义建筑所提倡的理念与设计表现方法一样。在理念上十分注重科学性和社会性,并具有功能化、工业化、标准化的特点。同时在设计与表现手方上强调简洁的风格与理性的设计。然而现代主义的景观并不是完美的,由于现代景观从现代建筑和工业设计发展而来的,过于注重“功能化”而显露出来的单一的价值取向以及对地域文化的忽视,受到诸多的批评与诟病。现代主义的景观缺乏地域文化的融入,使得景观缺乏地域特色,而出现“千佛一面”的现象。

二、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文化四绝”之一,以精湛的艺术手法,优美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自然诗意的居住理念一直是中国人所追求的。无论是山水诗、山水画还是山水园林中计成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也就是庄子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意境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美学范畴,创作者把主观的情感、理念熔铸与作品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的思绪的联想以及情感的共鸣。同样,意境是中国园林营造者们最求的最根本的核心。特别是中国私家园林,有一大批的文人,亲自参与到园林的建设中,他们在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园林在造园者的心中就如同天与地的缩影,是寄托人生理想,抒感的途径,在造园的同时,把造园者的个性、修养通过对园林的空间与时间的,将造园者的思想情感融入到造园的过程中,这让中国的传统园林被文人士子赋予了深层次的文化思想。

园林美学在中国审美哲学的影响下不断地发展,写意性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特征,同时也是塑造园林意境的重要手段。写意,中国古典美学术语,是文学艺术作品中重要的表现手法。它是作者对客观对象某些典型特征的提取与表现,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了主观的情感以及思想。清代王夫子提出“情中景,景中情”的论点,“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说的就是要将自身情感与作品相互融合,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中国景观设计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需求不断增加,景观设计的价值也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同。中国的景观设计行业获得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但是同时也出现很多问题。

改革开放后现代主义传播到中国,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西方景观设计思维与理念。这使中国的景观设计开始学习和采用西方景观的风格形式和手段。但多数设计师无法理解西方设计作品背后的理念,所以景观设计中形式的借鉴变成了抄袭。同时为了景观效果的丰富而在设计中盲目堆砌视觉元素,以致景观繁琐累赘。这些都说明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界关于现代主义理论的匮乏。另一个问题是,几乎大部分的现代景观都是一个模式,缺乏特色。其原因就是不重视地域文化的融入,纯粹强调景观设计的视觉美、过分追求形式,这必然导致了景观功能性的单一与缺失。

上个世纪末,钱学森教授提出建立山水城市的概念,山水城市是从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观基础上提出的未来城市构想。而山水城市的内容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词、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建设结合起来。这为我国景观园林的发展提出一个合理明确的方向。

四、西学东渐,中西结合

(一)以往案例

以后,随着中国被迫开通诸多口岸,西方建筑也纷纷进入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这一时期产生了不少的中西合璧式的宅院以及与中式花园结合的花园洋房也别有韵味。在这一时期,中西方文化开始交流与融合,一批传统私家园林受到很大影响,如上海的爱俪园,仿《红楼梦》中大观园,中西风格交融,1910年建成之时轰动上海滩,被称为“海上大观园”。岭南地区也有了主动学习西方的趋势,提出西学东渐的理念。岭南园林采取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积极策略,以中国传统园林为基础,吸收了大量的西方文化,结合了西方的园林的思想和手法。其中,潮阳西园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典型代表。总体布局不同于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而是因地制宜地吸收西式建筑格局,中西结合,巧妙经营。

(二)中西结合,今后趋势

景观与文化整体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的景观的形式都是特定的地域文化的产物。其格调与内涵,都是社会生活模式,生活水平和生活情趣的反应。深入研究特定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模式,生活水平以及欣赏水平,了解地域人文精神,研究地域文化的传承,研究在其背景下的园林发展,对强化现代景观的地域风格、传承当地的文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我们来说,要努力向中国古典园林学习。主要是学习造园者的思维方法,体会造园者的意境以及表达意境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形式抄袭与技法上的生搬硬套。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境根植于中国传统美学文化,在意象的营造上,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于似与不似之间徘徊。并且注重意象与鉴赏者的情感上的交流,达到一种此情此境似曾相识的境界。在体会学习造园意境以后,要向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种种意境的表达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与书画文化是分不开的,书画与造园艺术都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门类,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意在笔先”、“计白当黑”是我国重要的书法理论,它对园林的营造与意境的表达有着最为直接得、极为重要的影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墨分五色”更是画学的不朽名言。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园林美学思想也渗透在书法与绘画之中,可见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性和一致性,所以我们更应向中过传统书画文化艺术中寻找共通点以及突破点。

幸运的是我们有足够的机会来通过研究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来弥补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不足。所以要提高自身鉴赏水平,完善自身造景理论体系,将有助于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理论,这样才能走出一条与现代环境相融合,具有民族特色的,适合现代国人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的道路。

五、总结

景观在中国一直属于艺术形式的范畴,除了功能性与生态型,艺术性也一直是造园者们孜孜追求的。只有充分吸收融合地域文化,积极借鉴其他艺术领域的精华,才能丰富设计思路,创新设计手法。在当今社会景观设计要满足当今社会需要,并能反应社会精神,同时也要符合自然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只有达到了以上这些条件的要求,景观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