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调动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学校选人用人机制,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根据省、市有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文件的精神,现就做好2013学年度在职教师流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坚持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公开招聘;坚持资格准入、按岗聘用、优化结构、提高整体素质的原则,各校根据教育局下达的2013学年度在职教师流动指标确定招聘人数。
二、在职教师流动的条件、程序
1、2013学年度在职教师流动依然按流动比例不超过学校总人数5%的要求进行,其中流动到魏塘、罗星街道(里泽中小学除外,下同)学校教师的比例不得超过3%。2013学年度下达魏塘、罗星街道学校公开招聘在职教师的名额:一中2人,四中6人,魏塘中学1人,实验小学1人,实验二小4人,魏塘镇中心2人,魏塘四小2人,魏塘五小2人,共20人。
2、要求流动的在职教师必须是在现学校连续工作满三年以上(年限计算至2013年8月30日)。
3、魏塘、罗星街道学校公开招聘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办法:
(1)各校招聘数由教育局统一公布。
(2)应聘初中教师的必须具备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应聘小学教师的必须具备大专毕业及以上学历。
(3)学校根据教育局要求拟定招聘方案,方案应包括招聘人数、招聘学科、资格条件、招聘时间、考核办法、录用公示、组织领导及其它有关情况等,方案在公布前报教育局人事科审核,审核通过后在招聘学校网站上公布。各校招聘方案在2009年12月30日前报教育局人事科审核。
(4)各中小学教师要求参加竞聘的必须书面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填写《县2013年在职教师应聘登记表》,经所在学校批准,在规定时间内到招聘学校报名,每名教师限报2所学校。
(5)招聘学校在报名工作完成后,将符合报名条件的《县2013年在职教师应聘登记表》、有关的证明、复印件等材料报教育局人事科审核。
(6)学校组织考核工作。
(7)将拟录用名单及《试教评议综合考核表》报教育局人事科审核。
(8)由招聘学校在网上公示,时间7天。
(9)确定人选。
4、乡镇学校之间的流动由学校自主确定,填写《县2013年在职教师应聘登记表》,经学校审批同意,报人事科审核。调出学校必须控制在流动比例内,进人的学校必须是有空缺编制。
5、教师在县内学校间的流动工作,自发文之日起启动,2013年1月7日前完成报名工作,2013年1月15日前完成流动工作,2013年7月10日前正式办理相关调动手续。
6、教师要求流动到本县外系统或外县的,必须在5月底前向本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提出要求调动的理由,经学校同意,报人事科审核,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按要求办理有关商调手续,7月底前必须明确正式办理调动相关手续,逾期不再办理调动手续。
7、对外县要求调入的教师,必须在6月底前由拟调入学校说明调动理由,报人事科审核,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7月底前办理正式调动手续。进人的学校必须是有空缺编制。
三、编制管理
1、学校必须严格编制管理,按编制设置岗位。
比选”即学生在自主收集设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方案的比较选择,这是一种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所搜集的方案进行修改与完善的学习方法。“比选—探究”模式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建筑构造课程设计采用“比选—探究”式的方法,需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前期就得进行大量资料的收集,包括经典的建筑方案、当地在建楼盘的建筑方案,以及借助网络资源得到前沿设计方案等等。方案的收集将为下一步的方案比选奠定基础。在方案比选过程中则需要指导教师一对一地进行辅导,教师应适当引入前沿的设计理念,扩大信息量,指导学生通过比选与探究选定最终设计方案。
二、建筑构造课程设计改革思路与实践
(一)合理确定选题,有利于“比选”
题目的选取是课程设计重要的第一步,应综合考虑课程设计的时间长短、难易程度、课程进度等因素,所选题目也应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因此,题目要有一定的深度但也不能太难,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能与学生的课程进度脱节;但是题目选得太简单,又会使学生觉得没有收获。因此,要重视设计题目的选择,既要符合教学要求,还要方便学生在设计中查阅和熟悉一些常用的设计资料、设计规范和构造标准图集,以有利于下一步的方案“比选”;同时还要方便学生进行实际工程观摩,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设计的选题多为学校周边具有代表性的已完工工程或在建工程。
(二)适时布置任务,有利于“探究”
为了给学生课程设计提供较充裕的时间,可将设计任务书的发放和课程设计动员工作提前到设计周开始前的45天左右,即在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学时已完成近半时,把课程设计与课程后部分知识的教学同步进行。这样,在不增加课程设计时间的情况下,增大课程设计的时间跨度,为学生探究式学习提供充裕的时间保障,从而提高课程设计成果质量。课程设计的选题由传统的教师指定题目调整为学生自主选题。从实践情况来看,自主选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设计任务也从原有的完善施工图、设计节点两项任务,增加到方案设计的比选—探究、定稿、完善施工图以及构造节点设计四项任务。设计资料的查阅、参观实际工程以及方案的酝酿、比选与探究等都不强制要求在设计周内完成,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已的业余时间有步骤、有计划地安排工作,然后在设计周再进行成果绘制。
(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通过“比选—探究”式教学模式把课程设计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转变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间和课后时间,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应进行充分交流,对方案进行比选—探究。在集中设计周内,教师应及时、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尽量做到逐个辅导,保证辅导、答疑到位。对教师指出的方案不合理的地方,学生应修改后再绘制成果图。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应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质疑的方式来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讨论、分析问题,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四)手工—软件绘图相结合,以适应社会需求
原有课程设计成果的表现形式一般为手工绘制的建筑平立面以及节点详图,由于时间关系一般仅绘制主要平、立面图。改革后要求采用手工与软件相结合的方式绘制建筑施工图及节点详图,这一做法不仅强化了学生手工绘图的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用绘图软件绘制施工图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工作后在软件绘图方面能够得心应手,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
三、结语
理论联系实际中职生的生理与心理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但自控力差、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中职生独生子女多,基础水平低下,综合素质不高。因此,中职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健全学生人格。“法律基础知识”是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师生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实际丰富教学内容,用法律知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法律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中职法律可涉及的内容大都是宏观的国家法律,注重理论性,涵盖的范围广、内容多,如果只是单纯地讲授不利于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所以,法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现实,用生动形象的例子解释抽象的概念,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接受相应的教育。法律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学生有需求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法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最想知道的法律知识、最缺乏的法律知识、最需要哪些法律知识,根据了解到的情况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如对即将毕业的中职生,可以重点讲《公司法》、《劳动法》,以及与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工资制度、求职择业需要注意的法律法规知识等。对财会专业的学生要着重讲《经济合同法》和金融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学生守法、护法的主动性。
法律教学要紧密结合改革开放目前,我国正经历由政策性调整到法律性调整阶段,用法律做基础保障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努力构建法制型国家,原有的法律法规不断得到修订。因此,中职法律课堂教学要紧跟改革开放步伐,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法律知识。创新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模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中职法律课教学要从根本上改革教学中教者无趣、听者无味的现状,不仅要拓展思路,丰富教学内容,更要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结合教学目的,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出的实际案例,重在以例说法,用法释例。案例教学能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到一些政法机构或者借助法制方面的报刊、网络等搜集典型案例。其次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遵循以下原则:教师启发学生引出案例;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案例;小组交流、讨论案例;师生互动,加深对案例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法律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是在学生具备一定法律基础后筹备模拟的,通过再现真实的法庭场景,模拟法庭审理过程。法律教学中采用模拟教学法是将所学的法律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实践教学手段,操作性强,程序要求严格。教师首先要与法院、律师取得联系,请他们给予帮助和指导。用典型的案例做范本,分析当事人争议的事实、法律责任、证据等。其次梳清案例里面的关系后,进行角色分配,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样的法庭全部由学生组成,有公诉人、法定人、被告人、辩护人等,直观形象的模拟场景,使法律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简明的事实,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找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推出合理的一致性的结论,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进行评价。如教学“法的概念”时,会提到法是如何体现出公平和正义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姐妹俩分苹果的例子来说明。一个苹果,姐妹两个人要分吃,问怎样分得公平合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阅历想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学生经过思考后说出了多种方案:方案一,等分苹果,用天平称量;方案二,变苹果为果汁,一人一半;方案三,姐妹俩一口一替吃;方案四,一个人先切,另一个先拿等。然后师生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估。方案一有点大动干戈;方案二破坏了苹果的价值;方案三有点勉强;方案四机会均等,较为公正合理。因此最后讨论出第四种方案是最佳方案。这样的讨论教学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辩论的能力。多媒体教学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实现了文字与图片、图像与声音的结合,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理论教学形象化。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调动人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中职生的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不高,多媒体教学能动态地展示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制作课件时教师要多渠道搜集资料,尤其是要关注有影响力的法制栏目如《今日说法》、《法律讲堂》等,比较适合中职法律教学。观摩教学法这是让师生在现场共同感受教育的法律教学模式,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图片展览、观看法制影片、听法制讲座等,延伸法律教学。这种教学法需要叙述学习法律条款和法理,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摩。如旁听典型案件的审理过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现场的庭审气氛,明晰审理程序,全面认识案件的事实、证据等。这种现身、现场的说“法”,能激发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使法律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魏德海 单位:沛县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化学实验;学生;动手
中学生化学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躬亲动手,严格规范自身的操作和演示,积极发挥自身的示范和榜样作用,以生为本,不能只关注能力强或能力差的学生,也不能只关注课堂而忽视课外,更不能急功近利。要善于挖掘、合理筛选、有效整合教材及其它各种资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手脑并用”、“手脑相长”,这样,中学生化学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就会水到渠成、卓有成效。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来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例如,中和反应中的实验探究1-3,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吗?你的猜想是什么?试试看,能否通过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由他们先设计合理方案,然后与同学们交流实验方案。然后选择一种可行的方案,独立在实验室完成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实验。这样安排,老师虽然费时费力,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强了。他们千方百计翻书查资料,设计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来,甚至有的同学还能找到连老师都没想到的简单易行的好方案来。
二、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例如, 探究活动:从化学的视角看食醋。活动的任务是:预测醋酸的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你的预测。学生可根据酸的性质猜测食醋的性质,然后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交流选出最佳实验方案。老师可根据设计的实验实验方案准备好相应的实验 材料,如镁粉、碳酸钠粉末(或鸡蛋壳)、5%的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白醋等。 这样由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学生猜想――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得出 结论, 让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现场指导,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观察现象更仔细,实验的兴趣更浓厚。
三、有效指导,使学生“会动”
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化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它能促进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对所学化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化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化学活动的经验。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时,总喜欢这里摸一摸那里动一动,然而,当他们一旦遇到具体的动手操作时,往往会显得笨手笨脚或半途而废或不知所措,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不得要领。所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会动”,教师的有效指导不可或缺。
教师的有效指导方式很多,实践证明,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行之有效:
1.示范法
即化学教师面对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并辅之以必要讲解的一种指导方法,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再进行动手操作。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直观性强,具有瞬时效应。如“液体药品的取用”,其要求是:瓶塞倒放,试剂瓶的标签向手心(防止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瓶靠试管口,倒完后盖紧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教师示范后,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具体操作,教师巡视,当发现个别学生将瓶塞侧放(或正放)、标签没有向手心、倒完后忘记盖紧瓶塞等现象时,教师应及时提示或予以纠正或当面示范,这样,学生便会很快掌握其操作规范和要领。
2.模仿法
即教师边演示边要求学生模仿跟着动手操作。这种方法,对于刚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好的引领和导航作用。
如在教学“浓酸、浓碱的使用”时,由于浓酸、浓碱都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时应格外小心,宜采取“模仿法”,再结合图片、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清楚: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如果将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实验时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万一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要用手揉眼睛。
3.讨论法
可通过有关实验器材的装配、实验装置的观察分析以及现场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和反思,领悟正确、规范的操作规则和程序。
如在教学“氧气的制取”时,播放某学生用KMnO4制取O2的实验操作过程的视频。
场景之一:这位学生实验结束后,先撤去酒精灯,结果水倒吸至热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设置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后,由学生代表陈述:小明未将导管先从水槽中取出就撤去酒精灯,引起水倒吸至热的试管,导致热的试管遇冷水炸裂。
教师提示: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或探究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操作规范,这是实验顺利进行和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重要保障。
4.强化法
即针对学生在化学基本操作或实验中某一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教师有意安排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专门训练,以强化训练的形式来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如将两人一组的实验小组改为一人一组,增加每一个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也使平时具有依赖性、不愿动手做实验的同学得到强化训练。当发现学生在操作上出现困惑、疑难或错误时,教师应及时耐心指导,帮助学生分析操作中的问题,必要时应手把手地教学生进行规范操作。如在滴定操作中,一开始学生对按规范化操作使用滴定管会感到很不习惯,操作随意,这时教师应耐心地教学生按规范化操作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规范操作。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可进行有效的个别指导,看着他们操作,操作不规范的再做,直到他们自觉地按规范进行有效操作。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体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院校;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而实验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其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提高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加强师生对设计性实验的重要性的认识非常必要。既打破了传统实验固定的教学模式,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学生的独立思维、才智、个性得到充分尊重,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一、设计性实验的内涵和特点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即结合各自教学或独立于各种教学而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实验。设计性实验不但要求学生综合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各种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方案,而且要求学生能充分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设计性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以及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术技能。设计性实验的特点包括:知识的广泛性、技能的综合性、操作的独立性、过程的研究性、方案的多样性等。
二、实验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教师首先需要对工程实际进行调研,在细致了解前期课程的开设和充分掌握理论课程的安排的前提下提出实验项目,实验项目要能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还要具备理论基础和操作条件,使学生具备创造的可能性,实验项目只包含实验任务或实验目的,没有具体的操作步骤,然后由理论教师对学生布置实验项目,理论教师对实验项目完成的思路进行有限的提示。方法如下:
1、成立设计性实验小组。成立设计性实验小组,对实验内容进行全面梳理,注重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对原有的实验内容进行筛选、综合,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
2、选题。教师根据教学与科研经验,提出2~4个实验题目,实验题目必须是综合性强、灵活性大、实验的材料,仪器设备易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题目,然后根据有关资料写出该题目的研究综述,明确重点、难点,为设计实验方案奠定基础。
3、实验方案设计。学生根据实验题目查阅资料,在此基础上明确实验原理,写出实验内容、方法、步骤,列出所使用的实验仪器设备。设计方案包括:实验原理、实验示意图、实验所用的仪器材料,实验操作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可行性分析等。然后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出最合理的可行方案后才能进入实验室。
4、实验总结。这一阶段是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升华和提高的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提高科学实验兴趣的重要手段和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大量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文献以充实课题理论。
(2)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与分类并进行处理与分析,找出规律性。排除非正确数据的干涉。如果认为某些数据不可靠可补做若干实验,对比后决定数据取舍。
(3)根据拟题方案及课题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中要包含设计思想、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发现和解决的问题、数据处理、误差计算以及实验中的收获和体会等。
三、设计性实验的评价标准
虽然同一实验题目,但由于各人实验方案的差异,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截然不同,使得指导教师对学生所做实验的价标准相对要复杂些。评价标准应该包括试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能力、发现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整理能力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实验安全和卫生工作情况等内容,尽可能使成绩评定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调动同学们做试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有效监督学生试验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加强其自觉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仪器使用与维护以及实验室安全卫生等章程的责任感,显著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四、实施设计性实验课的启示
通过在高职院校中开发设计性实验的实践,解除了一些不利于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限制,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对培养高技能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仪器设备的故障率大大增加,开发设计性实验,使仪器、仪表等设备的使用时间延长,设备的故障率加大。为保证实验教学,必须使学生熟悉掌握所用仪器设备,避免盲目操作而损坏仪器。同时,还必须加强日常实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
2、耗材增大。开发设计性实验,致使材料、元器件用量骤增,在维修过程中,往往因材料、元器件的短缺而使维修工作不能继续进行,影响了整个实验教学的进行,所以对维修材料的配备很重要,当然这也提高了实验室的费用。
3、对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求更高。由于学生的设计性实验方案各有差异,实验教师不一定十分熟悉,要做到对于实验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保证实验达到预期效果,就必然对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实验教师就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可通过进修和下企业锻炼等形式进行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4、设计性实验与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相结合。可组织不同的课题小组之间的设计竞赛,由专业教师及部分同学作评委,不同的设计小组就设计内容进行答辩,并评选出优秀的小组。据目前反馈情况,学生普遍积极参与讨论现场气氛活跃,效果非常好。通过参与竞赛调动了学生热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更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结束语
设计性实验作为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呈现创新性、主体能动性和探索性特色,突出了学生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证明,通过设计性实验,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实验方面的综合能力及创造能力,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自然地培养了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宋效先,王伟平,王晓燕.开展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2005(7):80-81.
一.流动基本原则
1.总量控制。城区教师流动,按编制总控原则,由城区教育管理中心负责实施。每年控制在2%以内的流动率,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
2.加强均衡。切实强化城区各学校学科师资的平衡工作,形成师资刚性调剂机制,促使学校间的师资均衡和结构合理。
3.合理流动。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调动;由超编多的学校向超编少的学校调动;由学科师资多余的学校向学科师资紧缺的学校调动。严格执行流动中学科需求和相应的教师资格要求。
4.流向控制。严控幼教与义务段之间的跨编制区域的教师流动,严格控制小学、初中之间跨学段的教师流动。原则上要求现单位在编工作满3年,聘中、高级及以上职称满3年及评上区级及以上教坛新秀满三年。
二.流动条件
1.师德高尚,工作态度端正,身心健康,教育教学效果好;
2.教龄必须满5年以上;必须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
3.申请调动的教师学科专业必须对口。
三.条件限制
当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调动:
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公安机关拘留或经济处罚的;
2.有违纪政纪行为,在党纪处分影响期或尚未解除政纪处分的;
3.无故旷工或擅离工作岗位的;
4.工作严重失误,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
5.学校教学质量考核不达标的;
6.年度考核定格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及以下的。
四.流动工作程序
1.个人申请。根据调动条件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并下载《教师(职工)城区内部调动审批表》填报(一式二份)。
2.学校推荐。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和调动条件进行审核,于8月5日前报城区教育管理中心。(镇〈街〉之间流动申请材料于7月26日上交城区教育管理中心)
3.城区教育管理中心审核。城区教育管理中心根据局调动总体原则要求及城区教师调动实施方案,并严格按规操作,经历申请、推荐、审核、公示等环节后,于8月24日前将《教师(职工)城区内部调动审批表》和《2017年(城区内部)教师调动推荐对象信息一览表》报教育局人事科。
4.教育局人事科备案初审后,报局党委审核,再报区编委办、区人社局审批。
五、组织领导
教师流动工作,是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涉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为使教师流动实现公开、透明、公平的目的,中心成立城区教师流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倪柏根;副组长,金志安孙海尧;组员,来春霞 傅柏伟 盛政 李国芳 赵小海 张继春 许羿。各有关学校也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宣传政策,规范程序,严格纪律,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流动工作顺利开展。
1.1课堂实训投资与理财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对学生的综合理财能力要求高,该专业在课程安排上较为紧凑:一类理财工具大多只有一门课程专门介绍而不像传统的证券、保险等专业。因此,笔者认为该专业在授课时要力求学一门理财工具课程就掌握一类理财工具的投资理论和投资实践,应边学习边实践、利用实践更好的指导理论学习。课内实训的主要目的是熟悉投资内容、熟练投资技能。对于课程间内容重叠性较大的课程,在设计教学计划、撰写课程标准时应合理安排实践的重点。例如,《金融学》对主要金融机构和经济学进行了介绍,则在《西方经济学》中则淡化理论讲解、强化宏观和微观政策变化对投资理财影响的实践。对于重点的理财工具对应课程,应以经典投资理论运用为指导设计实践环节。例如,《证券投资学》可按照价值投资、技术投资等经典理论为核心开展实践。对于管理类课程应当结合理财规划实践展开,例如《市场营销》实践环节应当依据开拓潜在金融客户的各项环节展开。课堂实训的开展必须要结合课程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该专业大多数课程的相关市场数据较容易获得,因此实训应积极采用模拟教学法。例如,投资类课程可采用实盘模拟、课程比赛等方式进行实训。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财务状况能力的课程除模拟教学法外,还应充分使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建立客户联系能力的课程应充分使用角色扮演教学法。
1.2综合实训综合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面向就业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主要在金融和非金融机构从事销售岗位,而该专业学生对于营销能力的培养和重视不足造成学生就业后在开拓新客户时往往出现由于缺乏沟通技巧、营销心态定位不准确等原因而导致优秀的理财计划不被客户接受甚至是未被客户深入了解的情况。因此,笔者认为综合实践课程中除了训练学生撰写可行的理财规划方案外还应当引入特定投资人或被保险人,学生在指定时间段内通过认识客户、了解客户财务状况、分析客户理财需求、提出可行性理财方案、与客户沟通修改方案、客户最终决策等一系列环节真实模拟工作场景锻炼投资组合能力和营销能力。综合实训在实践环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倾向分方向进行着重指导、兼顾投资组合能力和营销能力的训练。将对金融类投资工具更感兴趣的学生分为一组,邀请证券公司、商业银行、非金融机构等专业人士指导学生进行证券理财实践,同时在校内指定几位投资人,校内指导教师在预定的投资回报率下引导学生撰写可行的综合理财方案,每个学生寻找“客户”并推销自己的理财方案。将对保险更感兴趣的学生分为一组,邀请保险公司专业人士指导学生利用分红险、健康险、意外险进行理财规划,同时在校内指定几位被保险人,校内教师引导该批学生撰写符合被保险人实际情况的可行性理财规划,每个学生寻找“客户”并推销自己的保险理财规划。根据笔者的经验,校内指定的投资人、被保险人以非本专业教师、就业指导中心教师为主,师生比一般保持1个教师对应5-8位学生,每位“客户”从候选理财规划方案中选择30%进行“购买”。在整个实训过程中,被指定者从沟通能力、专业能力、方案可行性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定。
1.3课外实训成立学生社团利用校内外资源举办投资理财相关主题活动是该专业课外实训的途径之一。结合笔者的经验以社团为核心的课外实训应从如下方面入手:第一,引入机构赞助比赛和活动、由学生社团负责举办和运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社团在校内定期组织活动向全校同学宣传理财知识和技巧。例如,社团邀请校外专家进行理财专题知识讲座。社团和证券营业部定期在校园开展证券开户活动,该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新客户拓展能力又可以为学生进入证券公司营业部内勤岗位实习创造条件。社团和保险公司营业部定期在校园开展人身意外险销售活动,特别是开展保费为5元—10元的短期人身意外险销售活动,不但能提高全校学生的保险意识还能为学生进入保险公司营业部内勤岗位实习创造条件。第三,社团在校园网上设立投资理财版块,面向全校进行投资理财交流。鼓励学生在该版块发帖公布自己的投资观点和理财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版块内同学提出的理财问题。第四,在学生社团的内部运行中,指导教师在社团活动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和发现生活的中理财方法,同时社团活动在设计时应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理财策划和建议。社团内部常规活动中,社团可以按四周为一个周期,每位学生推荐一个综合理财方案由社团负责人登记,每个周期结束社团负责人公布一次每个综合理财方案的盈亏情况,收益排名靠前的方案撰写人与同学分享心得体会。
2.校外实践
2.1积极参加比赛对于强调策划和建议能力的投资与理财专业而言,实盘模拟比赛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之一。比赛可分为三类:课程比赛、校企合作比赛、校外比赛。课程比赛是在课程教授过程中任课教师组织全班同学针对某项任务或目标进行比赛,这不但能丰富教师的授课方式还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校企合作比赛是指以学生社团和企业为中心面向全校同学举办企业命名的专项比赛,根据笔者的调查,校企合作比赛对于深入校企合作、推动专业建设、增加学生实习岗位等都有积极的效果。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比赛能锻炼学生的技能、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扩大院校知名度。
2.2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特色之一。结合投资与理财专业来看,校企合作应从3个方面展开:引入企业专家参与制订课程标准和教学、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为学生在企业创造实习机会。结合笔者的经验,校企合作中企业在人力和物力上的投入一般难以达到院校的预期,因此笔者认为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是加强校企合作操作性较强、效果较好的途径。专职教师通过暑假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轮岗锻炼,不但能提高专职教师实践指导能力,还能提高专家指导制订教学计划的效率。引入企业专家教学除了传统的进校授课外,还可以通过校企座谈、企业专家进校举办系列讲座、企业专家指导实训、企业专家指导社团活动等方式灵活进行。在开拓校企合作方面,笔者认为校方应积极开拓与非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例如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等。这些新兴机构普遍存在成立时间短、数量众多、人才紧缺的情况,校企合作框架下高职院校学生进入该类企业实习及就业的概率较传统金融机构要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要点;方案设计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与意义
小学语文综合型学习是一种新型课程,它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进行开放式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基础课的延伸和补充。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开放性、主体性和实践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以语文教材作为综合学习的基础,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冲破束缚,充分地将语文知识向其他方面延伸,向社会实践中拓展,其目标多元化,方式多样,内容多彩。
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兴趣以及优势等选择不同内容、不同方式对知识进行学习和归纳,选择的空间范围广、方式灵活多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践性表现为:学生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使课内课外的知识相结合,并进行一个系统的对比与穿插;能够促使学生在社会和大自然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要点
1.合理选题
综合性学习几乎在每学期的教材中都会涉及到。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完成整个过程的学习后,将成果进行汇报和总结。因此,这样的活动过程只能够让少数学生有所收获,而大部分学生只是在学习中走了一个过场,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收获。因此,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从选题着手,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选择主题时教师不妨征求一下学生的意见,使学生一起加入对主题选择的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师生一同概括出这样两点要求:一是选择大家感兴趣的主题,二是选择鲜为人关注的主题。其实,选题是学习开展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因此,教师一定要确定合理的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2.根据指导要点,制订方案
当教师完成选题的讨论后,则要对意思相近的课题进行相应的划分与归纳,分给相应的小组去完成。对于一些没有确立或是主题确立不够合理的学生,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将其安排在相应的小组里。选题及分组完毕后,教师就要制订主题方案。同样的,教师需要让学生对方案的制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层次的把握。因此,我们依然可以按照之前的方法,将学生引入到对方案制订的探讨中。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选择该主题的原因是什么?对该主题的研究我们应当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这样的提问,能够让学生理清制订方案的思路,明白制订方案的目的是什么、研究的内容是什么、应当如何分配工作。这样一来,方案的大致框架有了一个相对具体的构建,学生也好目标明确地进行后期工作。而在方案制订之前,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明白这样几个重要元素:课题名称、小组成员、小组成员的分工、研究的方法以及研究的具体内容等。然后让各个小组对具体的方案进行制订。制订完毕后,全班可以进行交流,在交流互动中不断发现问题、改善问题。
3.信息的收集方法
在综合性学习中,有了主题和方案不代表学生就能够自主实践,因为小学生并无系统的调查方法,他们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才有可能实现自主实践的目的。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他们调查的对象是谁,如何进行访问、记录等。因此,必须让学生对研究计划进行细化,探讨调查问卷的形式、访问的内容以及记录访问内容的格式等,之后再对信息的收集方法在全班进行讨论,让思想碰撞出火花,使学生掌握切实可行的办法。
4.信息整理和撰写报告
撰写报告是综合性学习的最后一个步骤,报告主要包括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与结论。可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报告的撰写往往感到十分迷茫。既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写。因此,对于报告的撰写我们要求学生先从信息的整理入手。
首先,教师要让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对于自己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然后将所有的信息进行类别的划分,接着再进行整合,最后对报告进行撰写。撰写前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报告的写法与基本的组成部分。通过交流,学生根据报告的研究原因、情况以及相应的措施等进行撰写。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相信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综合性学习的课程一定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一代的可造之材。
参考文献:
[1]潘玉梅.探讨小学语文综合学习的指导要点[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30).
[2]张志伟.陈天伟.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指导要点例谈[J].上海教育科研,2010,(03).
下面我就高中英语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运用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一、“学案导学法”的特点
“学案导学法”注重学案的引导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学生要主动地构建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逐渐掌握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二、“学案导学法”的教学模式
1.学案设计。学案作为学生课前预习的主要凭借,其基本框架包括学习目标、预习方法、问题讨论、预习检测等几个方面。
2.学生分组。根据各班的实际人数、个性差异等,以六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每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主持本小组的活动。
3.交流展示。交流展示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巩固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的过程;是使学生获得成就感的过程。学生的交流展示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展示各小组的学习成果。
三、学案的编写原则
1.探索性原则。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启发性原则。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领悟知识的奥妙,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3.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时,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四、学案编写应注意的问题
1.转变师生观念是前提。“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开始实施时会碰到许多困难。首先是学生不适应,很多学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教师就是“讲”师,上课要多讲。其次是教师不适应,教师们认为学生没有自学能力,先学后教行不通,课堂上少讲将会导致教学目标不能落实。因此,转变师生的观念是前提。
2.教给学生方法是关键。一是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模式,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效率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有机地渗透学法。比如学习词汇时,可以让学生先运用音标进行识读,然后再听录音进行自我正音,要反复地听音、逐步培养学生按语音规则拼读单词的习惯。
3.自主合作探究是核心。本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其个性特色,使他们在自学交流展示过程中获得体验、获得感悟、获得知识。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这样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