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经营方式范文

商业经营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经营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经营方式

第1篇:商业经营方式范文

关键词:宁夏银行;城市商行;经营模式;SWOT分析

传统意义上,城市商业银行主要承担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国外的结算、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发行、兑付以及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度调整,城市商业银行也需要不断调整经营模式和业务范畴,不断探寻适合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宁夏银行发展的SWOT模型分析

目前,国内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银行群体。从整体状况看,其发展情况良莠不齐,既有少数如上海银行等已跻身全球500强的优秀银行,也有如宁夏银行等发展状况一般的银行。宁夏银行具有国内大部分城市银行的典型特点,本文选择以宁夏银行作为典例,运用SWOT模型,对宁夏银行发展状况进行系统评估,以期为其他银行提供参考。

(一)优势与机遇

1、经营机制灵活

宁夏银行作为新兴企业,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相比,具有“小”、“灵”、“快”的特点,其经营机制相对灵活,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内部命令一元化,执行力强,能快速协调银行内部的所有资源,不受国家直接管理的体制影响,成本及综合风险相对较低,同时对市场反应敏锐,行为灵活,反应速度较快,企业变革阻力相对较小。

2、团队凝聚力较高

宁夏银行作为规模相对较小的商业银行,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个人在工作中的贡献容易被识别,因而便于银行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不像国有银行那样在庞大的阶层化组织内容易产生怠惰与无效率的情况。可以说,规模较小的银行在经营决策和人员激励上与国有银行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工作团队凝聚力较高,工作效率、效益水平也较高。

3、国家鼓励政策较多

近年来,国家为了鼓励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比如《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等等,对地方银行金融机构的准入、中小微企业融资等给予了诸多优惠与扶持。

(二)劣势与威胁

1、市场竞争力较弱

从市场格局上看,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存款、贷款占据了市场80%左右的份额,国内银行业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国有商业银行拥有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具备强大的零售银行业务的能力,截至2015年末,国有商业银行在全国的网点布局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庞大的市场占有率是宁夏银行等地方城市商业银行不可比拟的。

2、银行资本金不足

国有商业银行有国家作为后盾,有补充资本金的机制,国家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通过国债来补充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而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就没有这一强大后盾,只能通过私募扩股、留存收益、股东以部分红利转注等渠道补充资本金。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资本金偏少,限制了业务的拓展,而增资扩股渠道的制约,进一步加剧了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扩张困难,发展速度缓慢。

3、资产信用水平有限

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水平极为有限。以宁夏银行为例,2011年底该行的总资产还不足同期工商银行的千分之一。同时,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一般发展时间较短,行业影响力较弱,信用水平较低,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完全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不具备这个条件。

4、处理不良资产能力较弱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可将自身的不良资产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而中小商业银行则没有这个条件。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统计,截至2002年9月30日,信达、华融、东方、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共处置不良资产2323亿元。此外,不良资产比例较大、银行软硬件系统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二、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选择

从国内外商业银行发展的经验和历程来看,主要有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模式。

(一)分业经营

分业经营是指由法律限定商业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互相分离。分业经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分离,第二个层次是指金融业中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子行业的分离,第三个层次是指银行、证券和保险各子行业内部有关业务的进一步分离。通常所说的分业经营是指第二个层次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之间的分离,有时特指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的分离。实行分业经营的金融制度被称作分离银行制度或专业银行制度。分业经营的优点,是可以区别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的风险,分别采取有效政策切断二者之间风险传递的链条;证券业和商业银行的专业化经营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专业化分工和监管效率。分业经营的缺点,是分业经营行业之间存在障碍,会使得金融机构效率降低、利润降低。

(二)混业经营

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企业以科学的组织方式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的总称。混业经营模式下的银行也成为全能型银行。金融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从国内外的银行业经营情况看,混业经营有诸多公认的优势,有助于金融各个领域之间发挥协同作用,减少或避免拮抗作用;有助于对风险的系统监管等。这也是目前美国、英国等国家城市银行经营模式转型的主要方向。混业经营的优点,表现为混业经营内布损益互补机制可以使银行具有内在稳定性,分散和减小单一业务的银行或证券所、保险公司的风险,维持作为整体的混业经营的全能型银行的利润收入的稳定;多元化经营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及时根据自身变化调节经营活动,促进服务效率的提高。混业经营的缺点,表现为混业经营有可能造成垄断,导致中小企业难以竞争,金融行业的不安定。

(三)模式选择

通过对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的优缺点比较可以看出,目前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想要快速发展,选择混业经营无疑比分业经营更合适自身发展。一是混业经营可有效摊低固定成本,改变收入来源单一的局面,实现效益综合化经营;二是混业经营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实行混业经营后,可以实现多元化经营,银行本身通过提供多种业务也降低了固定成本,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客户资源。三是混业经营可以有效同国际银行业对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三、推进我国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的对策

(一)提升行业影响力

树立现代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提升行业影响力。一是做好本地宣传,争取本地市场。积极做好银行业务的宣传工作,让当地居民清楚了解城市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创新服务、特色产品、便捷优势等,争取占领更多的本地市场;二是开展对外合作,积极创造条件,与国有银行、外资银行等展开合作,互补资源,减少业务冲突,取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通过完善机制促进、协调各项业务发展,包括建立分机构、分部门、分个人、分产品的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机制,做到核算精细化;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强调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强调部门间的相互协作与配合;建立健全的选人用人机制,要在全行建立起岗位招聘平台,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让努力工作、勤于思考、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新人得到发展,实现自身价值;建立风险预警和调控机制。

(三)注重重点业务发展

在实现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要有重点、有侧重地发展特色业务,主要包括个人金融业务、电子银行业务、投姿业务、现金管理与结算业务以及信贷资产业务票据化等,这样既可以集中有限的资金、资源办事,又可以突出重点,在细分市场取得突破性成效。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地方性城市商业银行要实现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的重点,还在于员工观念转变和素质的提高。因此,要进一步加强银行员工队伍建设,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选人用人和收入分配体制,完善考核机制,合理分配绩效收入,优化人员结构,加强学习培训,合理使用人力资源。

作者:赵浩博 单位:西北大学

参考文献:

[1]陆顺.以互联网思维认识商业银行经营模式[C].金融时报,2016—3—28:011版

[2]王会钧.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互联网+”业务经营模式探析[J].时代金融,2016(3)

第2篇:商业经营方式范文

(中国民生银行郑州分行,河南 郑州 450046)

摘 要:中国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每一次变革都是由创新带动的,每一次进步也均是创新推动实现的,创新属于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的源泉。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本人就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创新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及研究。为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法的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一些创新对策,希望这些对策可以在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践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064-02

0 序言

中国商业银行创新属于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其中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是中国商业银行创新最直接且最典型的代表。在经济及技术的强大支持下,中国商业银行早就跳出了传统的产业壁垒,朝着管理交叉及功能多样化努力发展着。

毋庸置疑,现在中国商业银行所使用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及弊端。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相关人员必须进行经营管理方式上的创新,理应制定一整套的创新经营管理理念,推动中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下面本人就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创新方式这一问题提一些自己的观点及看法。

1 信息技术革命属于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创新的原动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技术对于银行的经营管理而言所起的影响是特别大。我们甚至可以下这样一个定论:即现代信息技术所进行的每一次革命均促进了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的更新换代,有利的推动了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农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农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大致是这样的:手工记账时代——电脑单机记账时代——局部联网时代——互联网数据上收时代——电子银行时代——自动化时代——标准化时代——定制化时代。鉴于信息革命的逐渐深入,如今互联网的运用,3G、4G网络的出现、运用、推广、升级及革新,这些新信息技术的出现均对银行的经营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促使各大商业银行顺流而上,开发出一系列的新产品,新业务及新服务。由此可见,信息技术革命对于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特别巨大的,它促进了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属于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创新的原动力。

2 流程创新属于中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创新的重中之重

运营属于中国商业银行存在及发展的前提及必要保障。中国商业银行如果想在削减成本,风险控制及提升服务的前提上实现差异化竞争优势,那它就必须以产业化,服务化及柔性化的模式重新组建其运营管理体系。假如说双人复核制属于手工记账时代的要求的话,那么综合柜员制便是会计电算化时代的要求;假如说电子渠道的出奇制胜属于电子银行时代的要求,那么规模化及流程化集中作业模式便属于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如今,“顾客选择”已然开始引领产业的发展方向。鉴于客户服务需求正向多元化及个性化方向转变,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银行的经营管理思路也应该发生彻底的变化。此时,流程银行变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出现了,同时还成为了当代中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主要方向。“流程银行”是相对于以前的“部门银行”而言的,流程银行是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凭借重新组建银行的业务流程,文化理念,管理流程及组织流程,彻底地改变以前的银行模式,使其改头换面,因此而形成的以流程为重心的全新银行模式。以客户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理念,必然引出以客户为核心的业务流程,因为这属于和客户最接近的敏感地带,只有从此处着手,才可以真正地了解客户的爱好及憎恶,制定出客户最满意的方案。

中国商业银行流程创新的主要着力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突出重心业务流程;其二则为突出业务流程的多样化。

2.1 突出重心业务流程

每家商业银行都必须以不同业务流程对客户提供价值量的大小为依据对重心业务流程及边缘业务流程进行区别,随后再根据流程所具有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最恰当的解决办法。所谓重心业务便是那些最可以体现自己银行竞争优势,可以产生高附加值的业务流程,比方说零售业务,产品研发及创新,微小贷款业务及高端客户业务等等。业务流程的创新理应将重心业务流程的重建作为重点。而我们通常所说的边缘业务流程指的就是那些附加值比较低,抑或无法以体现银行竞争优势的业务流程。比如对小银行而言,成本较高的IT技术及大客户业务便属于边缘业务流程的范畴;而对于大银行来说,社区银行业务及微小借款业务等便属于边缘业务流程的范畴。对于这样的业务流程,我们可以选择的方法有三种:其一,通过有偿委托的方法将其委托给比自己有优势的银行或公司;其二,通过外包方式将其外包给其它公司;其三,果断放弃这些业务。这种基于比较优势前提上的业务流程的再造,可以让银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重心业务之上,不但可以节省银行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同时还可以较好的提高比较优势业务的回报率。当然,通过外包及有偿委托的方法将业务转交给其它公司的做法在传统银行模式下是无法实现的。可是在流程银行的组建中,外包已经成了一种公认的捷径,它可以帮助银行较好地克服资源困难,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2.2 突出业务流程的多样化

传统银行之所以无法满足客户多样化及个性化的需求,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将业务流程的标准化看得太重了。流程银行的业务流程理应具有多样化特点,理应根据不同客户群的不同需求,制定一系列差异化的业务流程。比方说按照客户收入水平的不同,分别推出针对高收入客户,中等收入客户及低收入客户的业务流程;按照客户信用水平的高低,分别推出针对高风险客户,中等风险客户及低风险客户的业务流程等。例如:花旗银行在全世界业务中,针对老挝这样的不发达国家,其核心业务方向为美国跨国公司向当地企业提供现金管理,外汇服务及短期融资服务。针对印度等国家的客户,则增加了办银团贷款,零售业务及债券业务等。针对经济发展较快的马来西来及新加坡等国家,则推出了更为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及证券业务等多项服务。针对日本等成熟发达国家,花旗银行则推出了囊括了投行,证券,租赁,期货及信托在内的一条龙金融服务。

3 集约化管理属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创新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尽管ATM,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及第三方支付等方式较好地分流了营业厅等银行网点的业务压力。然而,鉴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居民生活习惯差异及居民年龄差异等众多影响因素的存在,如今仍然有大量的业务是由营业网点内的柜员进行办理的。当营业厅的一线柜员进行业务的操作时,那么风险便全部集中在了他们身上,如此操作环境及风险控制环节的链条便会拉得特别长,同时员工还会觉得特别累,最重要的是业务的风险还不容易管理。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及银行的发展,集约化的运营管理模式便在银行界的期望之中应运而生了。

现如今,集约化管理在中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中主要表现在集中作业,集中监督,集中保障及集中授权四个方面。集中作业属于商业银行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集中监督属于金属服务全球化的必须要求;集中保障属于商业银行提高资金运营水平的必然选择;而集中授权则属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风险操控的客观要求。集约化管理属于中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创新,同时它对于商业的发展及经营管理服务的完善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 结束语

社会分工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社会分工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让人们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能够大大缩短平均社会劳动时间,同时人们的生产效率还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领域进行的改革及创新是商业银行内部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其创新一定可以较好地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率,让客户对银行的服务更加满足,同时它给社会带来的回报也是传统商业经营管理模式无法比拟的。

参考文献:

[1] 张延亮.《与时代同行——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二十周年文集》[C].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第3篇:商业经营方式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电子商务;经营效率;DEA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3―0147―04

一、引言

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电子商务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房地产电子商务低成本、有效解决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及其所带来的网络外部性在企业盈利方面显示了巨大优势,因此房地产电子商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房地产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时间较短,水平参差不齐,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这对其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通过对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进行经营效率评价,探讨如何提升其经营绩效和核心竞争力,对提高行业经营效率、促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房地产企业的绩效评价研究较多,但全面考察房地产电子商务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和绩效评价研究较为少见。甘平(2012)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16家电子商务企业2007年的经营效率进行分析,并运用差额变量的分析方法对DEA无效的单位提供了改进建议。费小燕(2010)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电子商务企业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认为现阶段评价电子商务企业绩效的主要指标为企业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市场份额等。众多学者研究了房地产企业的绩效,比如,马晓南(2013)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对2010年我国所有上市房地产企业效率进行评价并根据其效率值进行分类,然后使用PNN(概率神经网络)和MDA(传统多重判别分析方法)对分类效果进行模式识别,提出当前上市房地产企业总体效率偏低的结论。孟川瑾等(2008年)以中国企业500强中的房地产企业为决策单元,应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其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研究,提出DEA方法是评价房地产企业相对有效性的一个科学方法,而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应该针对研究中效率相对不足的地方予以改进。

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第一,目前研究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的文献较少,更鲜有文献涉及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的经营绩效研究。第二,现有文献对电子商务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的绩效运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评价,DEA(数据包络分析)是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但相关文献大多数缺少对影响企业效率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本文拟针对以上两方面进行补充,运用DEA模型对房地产电子商务上市企业2011年3季度到2013年2季度共8个季度的静态效率进行评价,然后结合基于非参数DEA的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对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的效率变化进行动态评价,最后利用Tobit模型对影响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试图为提高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促进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是采用DEA模型、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和Tobit模型。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DEA模型测算的关键在于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根据DEA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结合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的投入产出特征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三个基本的投入变量――主营业务成本、固定资产净额和在职员工人数,产出指标则选取主营业务收入和税前利润总额。截至2013年9月,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市场现有房地产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有21家。本文的研究样本期间为2011年3季度到2013年2季度共8个季度,剔除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最终选取12家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样本期间内的所有数据均来自于12家房地产电子商务上市企业在样本期间公布的财务报告。

三、实证分析

(一)房地产电子商务上市企业基本效率评价

1 总体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分析

本文将12家房地产上市企业8个季度的无量纲化数据代入基于投入导向的DEA的BCC模型中,利用软件DEAP2.1运行得到房地产电子商务上市企业最近8个季度各效率的平均值,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房地产电子商务上市企业8个季度平均综合技术效率为0.939,水平较高。造成综合技术效率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水平较高,而规模效率水平相对较低。由此不难说明,对于房地产电子商务上市企业而言,核心技术对企业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大部分企业在规模上还应该有所控制,提高规模效率。

2 各企业的效率分析

(1)综合效率

综合技术效率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乘积,主要衡量企业在给定投入要素的条件下实现最大产出的能力。利用DEA的BCC模型测算出12家房地产电子商务上市企业在样本期间的综合技术效率值,其中HomeAway、CoreLogic和HFF三家的绩效表现最好,年均综合技术效率值为1。MarketLeader的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最低为0.82。这说明大多数的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还没有达到效率前沿面,仍需进一步发展。

(2)纯技术效率分析

纯技术效率衡量的是企业对现有资源的利用能力,主要体现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通过分析可知,房地产电子商务上市企业的纯技术效率值都很高,有7家企业的纯技术效率值为1,达到纯技术上的完全效率。而企业CoStar的纯技术效率最低,为0.905。这说明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的技术趋于完善,要素配置较为合理。

(3)规模效率

规模效率是企业因规模扩大而导致产出增加的状况。规模效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规模越接近与最优产出的规模。各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的规模效率变化趋势与综合技术效率保持一致,HomeAway、CoreLogic和HFF3家企业的规模效率值为1,其余企业的规模效率较低,综合技术效率值最低的MarketLeader规模效率值也最低,仅为0.873。这说明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大部分在规模上距最优产出的规模还有一定距离。

(二)房地产电子商务上市企业的动态效率分析

根据各企业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房地产电子商务上市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以每季度3.8%的速度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样本期间内以3.6%速度下降的技术变动。此外,各公司的Malmquist生产力指数仅有3家超过1,表明房地产电子商务上市企业的生产力在总体上呈衰退的趋势。分析可知,在规模效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样本期间内房地产电子商务上市企业的Malmquist生产力指数仍有所下降主要归因于技术变动的降低。这表明房地产电子商务上市企业还需进一步完善技术或者管理模式、盈利模式的创新,进而可以从外部推动生产前沿的变动,使企业向更优的方向发展。

在12家企业中排名前两名的是易居购房网(EJ)和搜房网(soufun),其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均大于1。两家企业Malmquist指数大于1的原因在于其推出了具有特色的房地产电子商务业务――增值服务优惠券业务。该业务是以购房者通过预付金的形式购买相关优惠券以享受房价优惠和相关增值服务。以搜房网为例,在其2013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中。电子商务服务收入4497万美元,同比增长84.2%,占总收入的比例也从25.1%升至31.2%,而该业务主要来源于搜房卡会员服务。

(三)Tobit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房地产电子商务上市企业效率的影响因素,本文以DEA模型得出的房地产电子商务上市企业综合技术效率值为因变量,以房地产电子商务上市企业效率的各种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Tobit回归模型。

1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假设一:房地产电子商务上市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效率值就越高。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生产成本随着规模的增加而减少,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会随之提高,而当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上后,由于内部管理成本的不断提高会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出现下滑的情况。为了验证企业的规模与其效率是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本文选取企业规模(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用企业的总资产来代表企业规模)作为效率影响因素之一。

假设二:房地产电子商务上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效率值就越低。对于经营者来说,如果资产负债率过高则会造成还款紧张、资金短缺等问题,从而会增加企业的风险。而如果资产负债率过低则说明企业利用债权人资本的经营活动能力较差,部分资本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本文将该变量列为影响因素之一,就是为了了解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的生产效率究竟起正向作用还是负向作用。

假设三:房地产电子商务上市企业的资产周转率越高,企业效率值就越高。资产周转率代表了企业的运营能力,反映了企业的目前经营状况,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选用该指标是为了判断拥有较高的资产周转率的企业是否会对其效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假设四:房地产电子商务上市企业的管理费用占比越高,企业效率值就越低。在一定程度上,管理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越大,企业的管理水平就越高,而过多的管理费用则对管理水平提高有限,反而会影响企业效率的提高。

假设五:房地产电子商务上市企业的人均产值越高,企业效率值就越高。人均产值等于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除以企业员工人数。该指标反映的是单位劳动力的产出水平,是衡量企业劳动力投入对产出贡献率的重要指标。本文假设人均产值与企业效率成正比。

2 Tobit模型的构建

本文采用Tobit模型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进而得出各影响因素对效率的影响大小。以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为因变量,构造Tobit模型如下所示:

EFFit=C+α1SCALit+α2DEB%it+α3TURNOVERit+α4FEEit+α5PEROUTit+εit

其中,因变量EFF代表房地产电子商务上市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自变量SCAL为总资产的对数,代表企业规模,DEBT为资产负债率,TURNOVER为资产周转率,FEE为管理费用占比,PEROUT为人均产值。C为常数项,α1、α2、α3、α4、α5为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为残εit差项,i代表企业数(i=1,2,3,…,12),t代表时期(2011年3季度,2011年4季度,…,2013年2季度)。

3 Tobit模型计算结果与分析

根据DEA模型计算出的效率值以及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选取样本企业样本期间的相关影响因素数据,采用STATA 12.0对房地产电子商务上市企业效率影响因素进行Tobit回归,计算结果如表2。

由表2回归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企业规模SCAL这一影响因素在t统计检验下不显著,表明企业规模的大小对房地产电子商务上市企业的经营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发展不均,部分企业规模已经达到最优规模,企业规模的增加并不能增加其经营效率;而不少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则还没达到最优规模,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其经营效率也会随之增加。总之,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导致企业规模对其经营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

(2)Tobit模型回归的结果显示资产负债率DEBT的t统计检验在5%下显著,且系数为正,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拥有较高资产负债率的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其经营效率也较高,即如果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自己的资产负债率,那么必将提升企业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与传统行业相比,作为网络经济的一种,房地产电子商务更需要大量的资本维持其正常运转。

(3)资产收益率的t统计检验在1%下显著,且系数为正,说明拥有较高资产收益率的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其经营效率也较高,即如果企业的资本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企业的效率就必然提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Tobit模型回归结果显示,管理费用占比的系数为正值,并且t检验值在10%的统计学意义下显著。这表明管理费用占比越高,其经营效率就越高。特别是对于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来说,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大部分企业管理和运营还不是特别规范,因此通过增加管理费用加大管理力度能够提高其经营效率。

(5)人均产值在Tobit模型中通过了0.1%的显著检验,并且与效率值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即拥有较高的人均产值的企业其经营效率也相对较高。因为在相同产出的前提下,人均产值高的企业可以减少对劳动力资本的投入,从而削减生产成本,提升效率。四、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1 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整体综合技术效率较高,整体的纯技术效率同样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说明企业技术日臻完善,资源配置较为合理。与纯技术效率相比,各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的规模效率值偏低,而这也限制了综合技术效率的提高。

2 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的生产力指数除易居购房网等三家企业外呈下降的趋势,说明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虽然在整体上技术较为先进,但其技术和经营、盈利模式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当前的需要,有待进一步完善。

3 由于整个房地产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不均衡,房地产电子商务的规模与效率水平无显著关系。与传统企业不同的是,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经营效率显著正相关,说明在一定范围内保持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可以帮助企业充分利用资本,保持企业的顺利运转。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的经营效率与其资产周转率成正比,表明企业的资产管理质量和利用率越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就越高。从管理费用方面来考虑,管理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越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就越高,而这也说明作为互联网企业的一种,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力度还有待加强。

(二)政策建议

1 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应积极推出多种可行的创新性业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房地产电子商务企业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己的业务。在这方面,搜房网和易居购房网做出表率,分别推出了“搜房卡”和“E金券”业务,为其开辟了新的赢利点,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4篇:商业经营方式范文

一、电商企业经营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企业数量、规模、增长率、交易量、交易对象屡创新高。据iResearch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和美国的网络零售额分别为1.84万亿元和1.57万亿元,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电子商务大国。以阿里巴巴为例,2015年企业“双十一”交易额高达912亿元,创多项世界第一。同时,电商经营环境利好政策纷纷出台,电商企业迎来了最佳发展时期。

(一)电商企业经营交易成本低

电商经营固定资产投入额少、商品流通中间环节少,人工成本低,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一个人一台电脑就可以管理多家网店,比起实体店既减少了租金又节约了人员开支,还可随时转型,规避经营风险,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基于网络平台,只要有一网计算机就可以进行交易,打破了空间、地区、交易对象的限制,大幅度地减少了交易成本中的搜索成本、营销成本和交易成本。消费者直接面对生产者,省掉了一环又一环的经销体系,交易过程中的协商成本和契约成本减少,扩大了利润空间,便于让利消费者。同时,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性的电子商务税收法律制度,相较于实体店,电商企业的税负较轻。

外包服务也减少电商企业经营的交易成本。例如在仓储方面,电商企业的仓库可设置在供货商厂区,或租赁不同地区的物流仓库,当需要发货时,可以选择最近的仓库发货,这样不仅加快了中转的速度也节约了成本。

(二)电商企业经营交易对象广

相较于实体店只能面对特定区域的消费者,电商经营者可以面向世界各地的所有消费者,不受交易地区的限制,这样扩大了消费人群,使商品可以拥有更好的销量。例如,据调查,家庭主妇的购买力占所有消费人群的百分之三十,正是因为她们平时不方便出门,所以选择了网上购物,这为电商经营提供了很大的经营利润。由此来看,电商经营交易对象的广泛性,为电商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三)电商企业经营存货少

很多电商企业采用以销定产的销售模式,以订单量决定进货量,这样既减少了存货积压,防止商品贬值,又可以减少资金的占用,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金,降低资金成本。以服装行业为例,一方面由于产品的季节性、多样性,会导致企业对市场的需求很难预料;另一方面服装从设计到制造,企业间的合作问题较为突出,以销定产则不用担心滞销引起的库存问题,如果发现某一产品销量欠佳时,可迅速调整、止损,规避进一步的损失。

二、电商企业主要的经营风险

(一)技术安全风险

据2014年的一则新闻报道,某天全球范围内有600多家金融机构遭受了木马攻击,攻击范围覆盖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有16.5万台电脑受到了木马的感染,经营者信息外泄,账户资金存在危险。对利用网络平台经营,电子支付平台结算的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技术安全是核心风险。系统经营环境的安全可靠是决定电商企业是否能顺利发展下去的关键因素。

电子商务企业的技术安全内容包括网络交易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和支付的安全等等,其中支付安全是电商企业最突出的风险问题。

(二)法律风险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仅短短十几年,目前没有适用电子商务的针对性法律法规。一旦交易双方发生纠纷,不一定能找到现行适用的法律规定,从而使处理方法缺少参照,难以服众。不管是对消费者还是经营者的保护都是处于缺失状态。电子商务涉及的范围广,参与企业众多,几乎囊括了各行各业。因缺少相应的法律引导,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容易犯错,如偷税漏税等,增加了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因为缺少法律的规范和约束,一些违规企业的违法成本过低,它们利用网络的隐弊性和虚拟性进行违规活动,网络诈骗、恶性竞争成为常见现象。

(三)流量风险

这里的流量指商品的点击率和浏览量。对电商企业来说,流量决定着企业的销售量。人们在网上购物时,往往会比较关注排名较前面的商品,越往后消费者越会失去浏览的兴趣,所以商品排名的先后至关重要。排名越是靠前的商品,浏览的人会越多、点击率越高、成交量也会越大。一般来说,商品排名是按照销售量排名的,因此流量的不足、其他商家不正当的刷单行为、恶意竞争行为,都会加剧电商经营者的经营风险。

(四)退货率风险

网络交易无法看到实物,消费者只能通过图片视频来了解商品,有些实物和图片会存在差异,每个人对商品的要求也不一样,这使网购退货率居高不下。因网购产品无法试用,很多消费者会购买不同尺码、相似类型的商品,挑选后将其它退回店家。很多人会冲动消费,如每年“双十一”,面对商家的各种打折促销,很多人往往是抵制不了诱惑,大量购买后又会后悔,冲动消费是使退货率增高的关键因素。

交易对象的广泛性使电商经营者难以定位、评价和区分消费者,缺少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退货率。超高的退货率让企业存货成本、仓储成本、物流成本迅速增加,还要面临大量的网络监管、投诉,交易成本上升。

(五)物流风险

电子商务经营中物流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子商务经营的发展需要高效快捷的物流系统作为其保障,如今的电商物流大多采取外包,不同品牌,不同规模大小的快递企业,服务能力不一样,信用参差不齐,电商经营者无法参与物流公司的管理,难以保证物流服务的质量。由于物流原因,造成消费者的不满意,经营者非常被动,在接到客户的投诉时,经营者的表现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快递行业的群雄纷争,使一些快递企业打起“价格战”,这种恶性竞争抬高了快递业的运营成本,减少了盈利,制约了快递公司对发展后续资金的投入,只能通过降低服务成本来提高利润率,降低了服务质量。这种恶性循环使物流风险变得普遍而突出。

三、防范电商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电子商务安全支付系统

互联网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接入互联网,共享信息,电子商务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互联网的安全是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的基础,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对电商发展至关重要。

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应充分考虑硬件系统的适用性、安全性,选择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重点防范网络安全、数据维护、信息加密、安全支付、授权管理和病毒防治等安全技术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完善电子支付系统,提高支付的安全性。一个安全可靠的电子支付系统能为电商交易提供良好的交易环境,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可信度。目前第三方支付系统在电商安全支付系统中占了主要市场,如支付宝系统,买家付款时货款转入支付宝平台,只有当买家确认收货时,卖家才能拿到货款,这样可以极大地防范卖家失信行为,提高了交易的成功率和可信度,也促进了销售量的增加。第三方支付平台起到了平衡买卖双方的关系的重要作用。但第三方支付平台系统毕竟发展还不成熟,特别是小平台存在着诸多的技术漏洞、安全漏洞,易于被犯罪份子利用。近年来,针对支付系统的网络攻击行为、利用高科技的犯罪行为成为高发现象。而且网络交易量爆增时,支付系统无法承担爆发性的支付交易频率,所以,必须在信息技术革新、网络安全、平台整合角度上进一步完善电子支付系统。

(二)加快电子商务法律制度的建设

为了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电商经营需要有法可依。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进步发展,立法机关应该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制定出合适的法律法规制度,用来规范电商经营活动。《电子商务法》草案将于近期完成,这是电子商务法律制度建设的一个重大进步,但还要有具体的执行细则、公正的执行机构、大量的执法人员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光有一部法律是远远不够的。

尽快填补电商企业税收法律制度方面的空白。电子发票已经试行了一年多,大部分电商企业都已经使用电子发票,电子发票的存在为税源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据。首先应对电商大卖家先开征,在其达到一定数额的交易额后就征收相关税费。同时加强监管,减少个人或企业利用电商经营无纸交易的特点进行的偷税漏税。

应该修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方便网购消费者维权,以促进卖家在规范的市场环境中发展,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

(三)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管理

电子商务涉及各种不同的企业、交易平台、支付平台和消费者等多种方面的利益,所以需要完善信用管理。一是要加强信用管理体系,对消费者的信息和信用都要严格审查,对一些故意拖延不付款的买家,或者恶意差评、恶意退换货的买家都建立信用档案,并且公开。对经营者建立诚信档案,还便于增加经营者的信用度,降低贷款难度。二是加强信用中介机构的建设管理,为电商经营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管理服务。三是成立专门的监督和投诉机构,为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保障,打击失信违法的行为,保证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完善信用体系和加强信用体系的管理。

(四)采取线上支付线下验货取货的方式

电商经营退货率不断上升,为了有效地减少退货率,电商企业可以在人流密集区开设实体体验店,到店体验,网上支付。比如一些化妆品店,可以开设实体体验店专门为顾客提供化妆品试用,试用满意的再进行网上付款或店内直接付款,这样使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满意度增加了,也让退货率减少了。再如设立服装体验店,顾客可以到店试穿大小,减少退换货的麻烦,降低退货率风险。体验店可用采用品牌集成形式,这样可以把经营成本最小化,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五)建设高效的现代化物流信息系统

面对不同地区物流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要建设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根据不同的用户,不同的货物,提供个性化服务。首先要改进物流体系的基础建设,整合物流资源。增设物流仓库,加快运送速度,增加设备和人员,提高物流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物流信息系统。尤其在双十一,过年等高峰时期,应该要制定应急预案,避免滞留。应整合物流资源,物流企业可根据自身优势合作发展,打通数家快递公司之间的数据协作,协调快递、中转部之间的利益,整合物流资源,有效弥补运输慢、快件丢失等问题。其次,要提高物流的加盟门槛。行业指导部门、相关企业应该对每一个加盟者都要进行专业化的培训,防止鱼龙混杂。最后,要建立一套快捷便利的现代物流管理配送系统,切实解决物流中遇到的问题,保证服务的质量。

第5篇:商业经营方式范文

关键字:碳排放,天然气生产企业,城市燃气运营企业

Abstract: a low carbon economy as a new idea would have been that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to accept, an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had the very big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other countr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energy structure is unreasonable, and many other problems. This paper is a low carbon economy in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acing the analysis, according to a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of the natural gas production is in great demand, approximately determining natural gas operating companies in the city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o make it to the natural gas production enterprise and the city gas operation enterprise puts forward some advice.

Key word: carbon emissions, natural gas producing enterprise, the city gas operation 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是一种以尽可能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为手段来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模式。这就要求生产企业要不断创新技术、制度,降低产业能耗,推动产业转型。这就要求企业寻找新的低能耗的节能型能源替代原有的煤炭等化石能耗大的能源。天然气不同于其它传统意义上的化石能源,它具有用途广、碳排放少、能耗低、燃烧效率高等优点。我国的能源使用结构是煤炭、石油这些高能耗的能源占到了绝大多数比例,同时我国的天然气储备量巨大,能够满足发展社会经济所需要,所以推动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必然要大力推广天然气的使用。

低碳经济理念的发展进程

低碳理念提出的历史背景

低碳经济是在人类意识到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带来的温室效应等气候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类大规模工业生产、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引起气候恶化是确切的事实。气候的变化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更困难的挑战,这是全人类的事情,因而各国联合起来组织召开了世界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提出更先进的理念,制定各国的减排目标,并在会后采取行动积极减排。

低碳经济的这个术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被人提出过,但一直未受到官方的关注。2003年2月,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在他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是低碳经济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上。2006年10月,尼古拉斯・斯特恩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做出《斯特恩报告》,报告指出,全球每年投入GDP的1%就能挽回损失的5%-20%,强烈呼吁全球发展低碳经济。政府间的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第四次气候评估报告得出的结论得到了各国的一致认可:人类必须采取一致的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后来,各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达成“巴厘路线图”,对低碳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入,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更是推动全球经济转型的开始。

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

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正由科学界的共同认知转变成全球的节能减排行动。大多数的发达国家都进行了相关的经济政策调整,设定了减排目标;部分的发展中国家也正在采取行动。英国先后发表两次《能源白皮书》,并制定了《气候变化法(草案)》,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发展低碳经济;美国施行自下而上的经济转型策略,成立了清洁能源联盟等机构,2007年以来关于低碳经济和气候安全问题等相关的立法工作在美国开始开展;日本提出了低碳社会的概念,通过了《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明确规定了减排的目标,发展低碳经济;欧盟国家开始征收低碳税;等等。发达国家一方面加强立法工作宣传低碳理念,另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改进生产技术。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然而,我国的经济却处于豪放发展的阶段,很多时候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我国的能源结构、经济结构都有不合理的地方。我国的主要能源是煤炭,每年消耗的能源中煤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电力生产也离不开煤炭。然而,煤炭是利用率低、能耗高的传统能源,燃烧后产生大量的废渣、废弃,污染环境而且有害人体健康。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我国于2007年消耗煤炭23亿吨,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近54.3亿吨,居世界第二位;同时,每生产一度电就要产生1公斤的二氧化碳,每燃烧一升汽油能产生2.2公斤二氧化碳,没建设一平米房屋产出0.8吨的二氧化碳,等等。根据这些数据,我国的能源消费大量依靠煤炭、石油这些高能耗化石能源,尚处于高能耗的状态,是“高碳经济”。近年来,我国正逐步采取措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达到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我国加快步伐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绿色经济、淘汰产能落后的生产工艺、寻找低能耗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解决诸多社会问题的任务,达到预定节能减排目标的压力很大。

由于碳交易在国际上的流行,国内多个省市也在试水碳交易

碳交易,就是一方通过出售自己的温室气体减排额获得收益。而买方可以通过购买减排额而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由于我国各个省份发展的不均衡,省份之间的主要产业不同。发达的省份第三产业发达,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能够依靠更先进的技术减少碳排放。而欠发达的省份则的工业碳排放量有可能因为技术原因而居高不下。所以,为了我国整体的减排规划和各个省份之间的减排目标,国内多个省份正在积极地试水碳交易市场,这也是在节能减排的大势下会必然发生的。

2、 阻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

2.1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对比

虽然在2003年“低碳经济”的理念才被明确的提出,但是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低碳经济的实践探索。近年来,在经济危机的影响和推动下,各国开始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寻找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西方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着实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以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循环发展、低碳技术研发等为主要内容的低碳经济理念,构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

我国在环境保护、低碳经济方面的意识比较落后,发展的初期大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走的是先污染再治理的路子。直到2006年底,我国才了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起步较发达国家晚得多。特别是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资源为主,能源利用率不高,但成本较低。因而,发展低碳经济和保持经济高速发展有着一定的矛盾,也是转型期间必须克服的难题。

2.2经济高速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

我国的经济虽然正快速发展,但是还是满足不了庞大人口日益增长的大量需求,因而保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是必须的。然而,传统高碳经济快步迈进大量消耗能源、排放废气废渣,给环境带来沉重的代价。环境恶化带来的问题层出不穷。发展低碳经济,必然要面临能源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转型,通过使用低能耗能源、发展高新技术快速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就可以使以前的先污染再治理、先低端再高端、先粗放再集约的发展模式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2.3能源结构调整

2000年-2009年的十年间,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与核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平均约为68.26%、21.18%、2.93%和7.66%;同期发达国家的各种能源消耗所占比重约为26%、40%、24%和10%。可以看出我国的能源消耗以煤炭、石油为主,且需求量巨大。煤炭、石油的大量开采使用使得这些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被快速消耗,一直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巨大的能源需求挑战着我国的能源供给。现在每年煤炭、石油化石能源的开采已经满足不了生产发展的需求,每年都有相当大的能源缺口。近年来甚至出现依赖于电煤的电力生产产能不足,使得部分时间生产生活用电短缺,电力部门不得不拉闸限电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迫在眉睫。

3、 低碳经济对上游天然气生产的需求分析

同煤炭、石油相比,天然气利用率高、产生的污染小,是一种清洁的能源。我国的天然气探明储量截止2008年底,有6.34万亿立方米,剩余可开采储量有3.2万亿立方米。探明的天然气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而我国拥有广袤的领土和领海,西南青藏高原、海洋大陆架都蕴藏着巨大的未探明资源。从我国天然气储量探明率低的现状分析,我国天然气将在未来几十年中持续快速增长,并有可能在2030年前后产量达到3000亿立方米,超过石油产量。天然气的需求将会随着输气管道的建设逐年上升,成为支持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天然气能够支撑起我国的低碳经济建设,将在替代煤炭、石油等高碳资源、减少碳排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为上游天然气生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此外,碳交易也能在节能减排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碳交易能够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高碳产业的技术革新和发展,最终被优化转型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产业,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和需求。这必然将导致产业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需求的增长。

4、城市燃气运营企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能源概况是多煤多气少油,天然气的储量已探明47万亿立方米,可开采的储量18万亿立方米,年产达到了350亿立方米左右,可以为国家的长期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天然气发展事业受到了国家的鼓励和支持,1997年国家制订了《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2000年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2004年发改委做出了油气领域全面开发的指示,这些政策和规定均对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鼓励作用:依据国家能源规划,2010年天然气在国内能源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6%,燃气化城市达到了270个。近年来,随着环保知识的普及,人们逐渐有了低碳经济的意识,因而在国内发展天然气事业可谓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而城市的干净发展离不开燃气的支持。城市燃气运营企业要切实协调好急速增加的需求和市场供给不足的矛盾以及由其带来的天然气价格问题。城市燃气运营企业要利用国内逐渐兴起的碳交易市场,着实推动燃气企业在城市中的发展壮大。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低碳社会概念的提出,当今的社会的经济结构、能源消耗模式正在快速转型。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对世界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负责。城市燃气运营企业是天然气的提供者,现在正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发展方向明确;低碳经济理念的逐步推广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所以,在这个能源革命正在进行的时期,作为清洁能源的提供者,能够抓住发展的机遇是关键。其次,企业要成为使用天然气发展城市低碳经济的推动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服务,还要具备完善的宣传理念,驱动着城市绿色生产生活的发展。最后,要加大创新投入。创新包含技术上的创新,可以是配气技术的安全优化、计量技术更加精确等;也要有理念上的创新,创新服务理念、宣传理念,树立企业的形象。

5、结论:

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很好的成绩,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在国家主导发展促进能源、经济转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挑战与机遇并存。低碳经济的发展不能停留在口号、文件上,更需要下游企业的积极发展和推进。作为城市燃气运营者,抓住机遇、改变自身理念才能赢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李丹华龚小辉钱文斌 , 天然气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技术经济性分析[J]城市燃气,2011年第五期

[2] 徐辰,低碳经济与城市天然气的发展[J]煤气与热力,2010年第六期

[3] 潘家华,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J]河南化工,2010年第九期

第6篇:商业经营方式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新环境;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自物流管理专业迎来新一轮热潮后,已成为我国高校中的重要组成科目。并且随着近几年IT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明显的不足,因此,在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适应当前的发展。电子商务对我国的物流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物流人员在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对于电子商务的熟悉,从而促进物流产业效率的提升以及今后进一步的发展。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人才需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

要在电子商务作为背景的发展情况下对于物流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完善,因此应明确其着重需要培养的专业能力。

1.1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具备商务运作能力

当前的流通方式与传统相比较具有较大的差距,不仅体现在观念上,方式段也有着极大的差距。为促进当前互联网技术的提高,推动现代物流技术有更深一步的发展,需要专业人员对于专业的知识有着良好的掌握,其中物流人才应具备分析、实施以及对于整个体系的维护能力。因此要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与电子商务有效衔接,从而加强专业人对在物流管理方面对于电子商务知识的掌握,并应用到实际中,从而加强整个企业的运作能力。

1.2掌握物流技术及网络管理技术

要在发展过程中制定相关的信息资源标准,从而实现资源更好的进行传递。在此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物流系统,从而对于信息进行精确的传输,并实现对于企业的整体改造,因此,须专业人员具备相关的物流技术以及网络管理技术来促进整个物流过程的合理运作,并高效的对于工作进行完成。

1.3熟练的对于快递行业的规范以及操作流程进行掌握

近年来,网上购物发展迅速,因此对于物流业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但目前的毕业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仍然很模糊,并且没有投入到实际的应用当中,从而造成专业的能力欠缺,不能很好的对于快递行业中的规范进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发挥咱过程中要注重相关学员对于专业知识进行更牢固的掌握,并且加强对于操作流程的熟悉,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当今行业以及社会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于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2.1根据市场需求对于课程进行完善

在课程的设置中,应不断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加强对于新形势的掌握,从而完善课程,加强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强化以及应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方便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2.2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加强校企的合作

注重学生的实践,使学生参与到时间当中去,从而取得经验,进一步的加强对于所学科目以及今后要从事的工作的了解,加强对于今后自身发展的了解。并且在此过程中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条件,在实际的企业中层层实践,加强对于学习的体会,有利于学生今后论文的取材,并且在学生就业过程中避免了再次学习,学生对于工作有一定的经验,也方便今后工作的投入。高校为企业提供学生,不仅使得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雇佣职工的资本,也为企业挖掘优秀劳动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选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以及实践经验以及较为知名的教师组成强大的师资队伍,从而加强对于学生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对于专业课的掌握程度,并且使教师将实践内容带入课堂之中,使得学生对于实践内容有所了解,并且集中精力,加强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自身的素质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对于专业知识进行进一步的钻研,并发表相关的论文,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汉字资质的认定,从而成为双师型教师。并且也鼓励学生积极的提出问题,并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以及问题的答案,加强与老师的互动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

第7篇:商业经营方式范文

在特许经营中依据商标、专利、企业标志等经营资源,进行特许经营并备案的品牌称为“特许品牌”,被特许人经特许人许可可以使用“特许品牌”进行商业经营,如在店铺店招、店铺装潢、宣传页、商品或者服务等载体上被特许人均可以使用“特许品牌”作为商业标识,以向相关消费公众传递品牌信息,达到区分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作用。因此,仅就标识的区分作用而言,“特许品牌”其实与注册商标并无实质差别。众所周知,注册商标是商业经营中重要的商业标识,其在核定商品上具有专用权,在与核定商品相类似的商品上具有禁用权,其对商品或服务的识别及防止混淆的功用受到《商标法》的保护,且注册商标的权利范围及于全国。那么“特许品牌”,尤其是以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权为权利来源的“特许品牌”会不会恰好与他人的在先注册商标构成相同或近似商标,从而造成公众对“特许品牌”与注册商标间发生混淆及误认,进而“特许品牌”侵入他人商标权的权利范围?对于以上问题,答案显然是肯定的。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已经接触到相应的情形,且造成“特许品牌”侵入他人注册商标权利范围的原因大多是因不法经营主体攀附商誉,“搭便车”、“傍名牌”所造成。详析如下:

1、不同类型知识产权间权利客体的联结性为不法经营者利用“特许品牌”实施商标侵权提供了弹性“空间”

《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规定,特许人必须是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申请备案的特许人应当向备案机关提交“与特许经营活动相关的商标权、专利权及其他经营资源的注册证书”。另,笔者在办理某商标侵权案件时,通过网络查询了商务部“商业特许经营信息管理”系统,在该系统的“备案查询”中,笔者查询到著作权登记证书目前也可以作为特许经营资源备案“特许品牌”,在授权类型中,著作权登记证书归类为“其他经营资源”。

由上可见,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主要是外观设计专利权)目前都是可以备案“特许品牌”的经营资源,我们知道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之间具有不同的权利属性及内容,但上述权利间是具有联结点的而并非毫无交叉。例如,文字、图形等要素既可以成为商标权的客体,也可以成为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权的客体。这就进一步产生了相应问题,即:若以注册商标作为权利基础备案“特许品牌”一般情形下可以保持注册商标与“特许品牌”发挥识别作用的协调性及一致性,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特许品牌”与他人注册商标发生权利冲突的可能性,因此,一般情形下以注册商标备案“特许品牌”属于较为完美的特许经营备案情形;但若以著作权及外观设计专利为权利基础备案“特许品牌”,由于该著作权以及外观设计专利权本身有可能与他人注册商标权存在权利冲突,尤其是权利客体要素一致性所延伸出的权利冲突,因此以著作权及外观设计专利权为权利基础备案“特许品牌”进行商业使用,“特许品牌”所发挥的商业标识识别作用有可能侵入他人商标权的权利范围,构成商标侵权,正是因为此种情形的存在为不法经营者以“特许品牌”为名实施商标侵权提供了可能的空间。

2、不法经营者利用“特许品牌”进行商标侵权的典型表现形式

如前所述,“特许品牌”属于商业标识的一种,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为区分商品或者服务的来源,就区分作用而言“特许品牌”与注册商标并无实质差别。对于不法经营者而言,一般情形下知名商标的注册保护较为充分,不法经营者较难以从使用相同商标的角度对商标权人进行直接侵权,但为了达到攀附商誉谋取利益的目的,不法经营者往往习惯寻求合法的权利“外衣”进行“曲线”侵权,规避、拖延法律制裁的时间及空间。例如,不法经营者利用商标权与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权在权利客体上的联结关系,将知名商标本身或者知名商标的显著部分作为作品申请著作权登记,取得著作权登记证书;或将知名商标本身或者知名商标的显著部分作为一项设计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取得外观设计专利权证书,再以上述具有合法形式的著作权登记证书或者外观设计专利权证书作为权利基础申请备案“特许品牌”,从而为以“特许品牌”之名,行商标侵权之实“打造”了具有合法形式的权利“外衣”。同时,由于版权局在著作权登记审查中采用形式审查的方式且外观设计专利权在权利取得过程中亦采取形式审查的方式,使得不法经营者在采用上述侵权手段中具有了较大的隐蔽性及弹性空间,增大了商标权人的维权难度,以下是笔者在工作中所遇到的真实案件之案情,因案件尚未有最终裁决,故仅就相关案情进行描述,如下:

“A”商标是某行业的知名商标,具有良好的品牌商誉,如同其他知名品牌所常常遇到的知识产权侵权一样,“A”品牌的商誉价值也被部分不法经营者所觊觎。在如今的知识产权法律环境下,不法经营者也深知“裸”地使用与“A”商标相同的商标进行经营极可能会面临工商行政机关严厉的侵权处罚,经营风险较大,为了达到即攀附了“A”品牌商誉又可以“逃避”侵权打击的目的,不法经营者便采取了利用特许经营,备案“特许品牌”的形式。如前所述,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著作权、专利等经营资源是开展特许经营的基本条件,不法经营者既然不拥有“A”商标也不可能另行申请注册成功“A”商标,便将包含“A”商标作品申请著作权登记,取得著作权登记证书,另有不法经营者将包含“A”商标的灯箱作为一项设计申请外观设计专利,获取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再以该著作权登记证书或者外观设计专利权证书作为经营资源备案以“A”为内容的“特许品牌”,从而达到以“特许品牌”的“合法”形式使用“A”品牌进行商业经营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

此外,“特许品牌”备案信息通过商务部官网向社会进行公开,公众可以查询,但由于公众大多并不知晓“特许品牌”的备案性质,而往往误认为“特许品牌”是国家行政机会授予特许人的一项权利,从而对“特许品牌”产生较高的信任度,因此,不法经营者利用“特许品牌”进行侵权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及蒙蔽性。

3、不法经营者利用“特许品牌”进行商标侵权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特许经营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为了规范特许经营活动,商务部曾于2007年《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对特许经营的管理进行规范,考虑到特许经营在性质上属于合同行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是当事人的民事权利,政府不宜对其实行行政审批管制,但同时又需要对特许经营进行必要的监督,因此《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确立了特许人备案制度,要求从事商业特许经营的特许人必须依法备案,同年,商务部亦于2007年4月《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2011年已经修订),进一步细化了特许经营备案的相关事宜。特许经营备案尤其是备案信息的公开有助于潜在的投资者了解特许人的基本情况,作出恰当的投资决策,防止欺诈和不实宣传,但个别不法经营者假以商务部“特许品牌”备案信息公开所产生的公信力,蒙蔽公众及工商行政执法机关,暗行商标侵权之实,造成严重的侵权后果。

首先,特许经营一般为规模化的经营方式,特许经营中“特许品牌”的被许可人所开展的商业经营活动可能分布在全国的众多地域。故,如不法经营者利用特许经营进行商标侵权无疑会使得侵犯行为具有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这不仅严重损害商标权人的合法利益,增大商标权人的维权成本及维权难度,而且会在较广的范围内造成相关公众的混淆误认,使得为数众多的消费群体的消费利益得不到保障,进而有害于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

其次,就商标维权而言,通过向工商行政机关进行侵权举报是重要的维权方式,也是较为快捷的、低成本的维权方式,不法经营者利用“特许品牌”进行侵权后,在面对商标权人的维权时,尤其在面对工商部门的侵权调查时,往往以其“特许品牌”已通过商务部备案且具有合法权利基础为由对其商标侵权行为进行掩饰,以期达到蒙蔽工商行政机关,规避行政处罚的目的,由于“特许品牌”侵权行为具有一定的隐晦性且其权利基础具有“形式”合法性,且公众大多不了解“特许品牌”仅是备案性质,工商机关在职权范围内往往也难以直接判断“特许品牌”的性质及其背后的权利基础是否合法,从而也就不能有效地对利用“特许品牌”进行商标侵权这一新型违法行为作出适当的处理,进而使得商标权人通过工商机关进行维权具有了相当的障碍,而不得不选择成本更高、时间跨度更长的诉讼维权,这不仅增大了商标权人的维权难度及维权成本,重要的是不利于更加有效、及时地制止侵权行为。

再次,部分不法经营者利用“特许品牌”进行商标侵权,扰乱了正常的商业秩序,破坏了特许经营管理体系,减损了政府备案信息公开的公信力,笔者认为此种侵权行为应该得到商务部门,尤其是特许经营管理部门的重视。

综上,本文对部分不法经营者间接利用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权等合法权利形式作为“外衣”,备案“特许品牌”,进而以“特许品牌”之名,行商标侵权之实的“新型”商标侵权行为进行了分析以及探讨,造成这一侵权现象的原因既有不同类型知识产权权利客体间可能存在一致性的原因,又有不法经营者对他人知名商标商誉攀附搭借的主观恶意,同时亦有“特许品牌”备案体系的不完善之处。当然,笔者无意于对我国的特许经营备案制度进行指摘,仅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以及共同的思考,从而使得更多的专业人士能够关注这一较为新型的商标侵权现象,为我国的特许经营备案制度提供更多的有益的建议,进而压缩不法经营者的侵权空间,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

第8篇:商业经营方式范文

我国的商业企业集团通常为,以知名的大型零售商业企业为龙头、以百货零售为主业的单元核心型企业集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商业经营技术的进步以及商业经营环境的变迁,我国商业企业集团在从事百货零售经营的过程中,组建配送中心及大型物流中心,开拓小批发业和配送业;商业企业集团的经营组织结构由原有的单店经营形式向连锁经营形式逐步地转化和演变,其经营业态从单一向多元不断地进行着创新的尝试。在商业企业集团追求保持竞争优势、挖掘发展潜力的努力中,其成本控制战略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商业企业集团战略态势分析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的零售商业呈现出空前繁荣与活跃的局面,社会投资大量涌入,外商外资也相继进入,商业设施四处兴建、改建,社会商品零售额连年大幅度增长。但是经过几年强劲的超常规高速发展之后,我国的商业转入了竞争激烈、效益滑坡、经营惨淡的状态。1997年下半年我国的买方市场形成,物价持续走低,消费者需求变化迅速,商业竞争日趋激烈,商家打折、降价,用尽营销策略,使尽浑身解数,终于无法从根本上摆脱“难卖”、“卖难”的困境。销售难于实现,利润自然下降。据国内贸易局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200家大型商场的调查显示,1998年1月—10月份,29.3%的商场亏损,66%的商场利润比上一年同期下降。国外一些大的商业机构对国内零售商业的冲击也是商业企业集团经营环境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由于国外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掌握着最先进的商业经营管理技术,充分利用着最新的通讯信息技术,同时又经历了长期的竞争经济洗礼,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因此象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外国大零售商的进入,确实对我国的商业企业构成严重的威胁。宏观商业经济环境的变迁固然对零售商业提出了挑战,一些城市大型零售商业过于集中、过于趋同、商店过剩、竞争过度,也是商业企业集团外部经营环境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不利因素。北京曾经有个在全市建一百家大商场的规划,然而一百家店还未建齐,已经建成的一些店就开始纷纷倒闭,其他的一些城市大型零售商店过于密集、数量过多的情况也很普遍,以致于我国某些城市的人均百货商场面积竟然高达发达国家的十倍。商业企业集团经营环境中的外部威胁(Threats)是明显而严峻的。

商业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上的劣势(Weaknesses)也不容忽视。一些商业企业集团经营战略不确定,盲目地涉足于与商业经营无关、自己并不熟悉的其它领域;一些商业企业集团不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不做长远的发展规划、不认真地进行新的营销策略的探索和新的经营方式的尝试,似乎“老字号”的商誉可以永享不尽;一些商业企业集团没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特色,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地邯郸学步,只有模仿没有创新;而商业集团普遍存在的问题则是管理效率低、成本费用高、经济效益差。

采用战略态势的SWOT分析方法,我们分析了影响商业企业集团竞争地位的外部经营环境的不利因素,即外部的威胁(Threats),但是从辩证的角度看同样也存在着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零售业的开放,国外商业机构的介入,对我国的本土商业确实产生了一些冲击,但也为我国商业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商业经营管理思想和技术,进一步促进我国零售商业向正规化、连锁化、顾客导向化以及商业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舞台和背景,创造了环境和机会。按照现代商业的竞争规律,分析我国商业企业内部存在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及其二者之间的相对测度,可以认为在开放的零售商业的市场中,商家经营的好与差、商场的开张与关张是极其自然、极其正常的事情。1998年初商场“开业大挤”,“1998年是大型商场的倒闭年”不幸被言中,而1999年初一批大型商场又卷土重来。虽然商业竞争加剧,但有的商家却并不怕与别人挤市场;虽然都在搞连锁、搞超市,但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虽然零售商业对外开放,“狼来了”,但有的商家却能够与狼共舞;虽然大型商场过量而又集中,但“错位经营”却使商业的良性竞争初露端倪。对于商业企业集团来说,关键的问题是确立科学的企业战略观,在战略态势分析的基础之上,准确地掌握企业经营环境中的S、W、O、T,合理地设计和构建企业战略管理模式,有效地进行企业的战略管理,适当地确定经营定域、优化资源配置、突出竞争优势、发挥协同作用,才能在新的经营环境中,在激烈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战略管理框架可简略地图示如下:

战略态势分析是商业企业集团进行战略构思与设计、战略的选择与评价、战略的实施与控制的基础和手段。前述的战略态势分析中所识别的因素:买方市场的形成,国外大零售商的进入,行业的成熟与集中,消费需求的变化,价格竞争的加剧等不利因素;以及国际竞争舞台的初步形成,国外先进的商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引入,商业经营的连锁化、信息化、自动化趋势与前景,商家良性竞争策略的选择、自发、自觉的良性竞争行为的出现等有利因素,共同构成了商业企业集团的外部战略态势。由上图可知,认识和把握这种态势将有助企业的主要战略问题的识别,有助于企业战略的制定、评价与选择,有助于企业战略的实施与控制,有助于企业的战略资源的利用与配置。

二、商业企业集团成本控制战略重点的确定

商业企业集团的总体战略应力求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较高的附加值,使企业的价值活动产生尽可能多的溢价,从而保持和提高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集团价值的最大化。根据企业的战略态势分析,商业的行业结构的特征,包括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状态、新加入的外商企业的竞争威胁、供应商和消费者的议价能力等决定了商业的盈利潜力,以及商业企业集团的低成本战略或差别战略的必然选择。商业企业集团的经营战略可采用差别战略,而其财务战略则必须采用低成本战略。零售商业的差别战略要求企业以与众不同的方式提供顾客满意的商品和高质量的服务;而低成本战略则要求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与其竞争对手相同的商品和服务。较典型的例子,国外Nordstrom公司采用差异战略,强调为顾客提供超高质量的服务,而Filene公司地下商店作为打折零售店则纯粹凭低成本竞争,国内的燕莎搞高档精品商店实行差别战略,而1998年12月开张的国内第一家主题折扣店则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以有保证的质量取信于消费者。传统的企业战略观认为低成本战略与差异化战略二者是相互排斥的,但近年来企业战略倾向于二者的有机结合,并特别强调成本领先战略对于差别战略的支持作用。商业经营技术的进步和经营业务的革新,使得低成本追求与差异化追求的目标有可能趋于一致,使低成本领先战略与差别化经营战略有可能形成最佳的战略组合。国外的大零售商沃尔玛就是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成功地取得了高质量的商品、优良的服务与低价格的有机结合。基于前述的商业企业集团的外部战略态势,差别经营战略的实施,差别商品和服务的提供,其成本也应当低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其价格也应当表现出足够的竞争优势,即以追求经营差异为目标的商业企业战略也必须密切地关注和严格地控制成本,只有在企业可承受的成本的基础之上,在低成本的企业的价值活动中才能充分发挥差异战略的优势。

第9篇:商业经营方式范文

所谓连锁经营,是指在流通领域中,若干同业商店以统一的店名、统一的标志、统一的经营方式、统一的管理手段连接起来,共同进货、分散销售,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其实质是把现代化的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目的。发展连锁经营,可以改变我国商业经营中的陈旧观念好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改变低效率的物流运作方式,完善经营机制,为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可以促进大流通、带动大生产,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推进流通现代化,从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目前。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速度逐步加快,日益显示出其经营优势,已成为我国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普遍应用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并加快向汽车、医药、烟草、家居建材、加油站等多业种渗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连锁经营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理论和物流管理两个方面。

一、连锁经营的理论优势

1.连锁经营统一店名,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广告,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实现这些统一,就使商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加强了协调,因而有利于资源的配置,节约成本,减少浪费,提高效率和效益。

2.连锁经营要想实现规模效益,必须在分店的设置上多动脑筋。在合适的地理环境中,开设数量合适的分店,这样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产品的销售量,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不容忽视,这是发展连锁经营必须重视的关键新问题。

3.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连锁经营企业通常选择统一的建筑形式,进行统一的环境布置,采用统一的色彩装饰,设计统一的商徽、广告语、吉祥物等,这种形象连锁是一种效果极佳的公众广告。顾客反复接受同一信息的刺激,久而久之,会由生疏到熟悉,再到认可,进而发生喜好,这对于树立和强化企业形象极其有利。连锁经营企业的人员,统一着装,包装物上统一印刷图案,这些都能给顾客一种整洁、规范的感觉,使顾客愿意光临,而且通过顾客无意识的宣传,提升企业在公众心目中形象,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奠定基础。

4.连锁经营的各分店在资产和利益等方面的一致性,使得连锁企业可以根据各分店的实际情况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施经营战略,可以对原先独有的销售办法、广告策划、硬件设施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使整个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始终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上;同时,灵活的经营管理又使连锁企业的优秀管理制度、方法、经验能迅速有效地在各连锁分店内贯彻实施,这些都大大加强了连锁企业的总体竞争力。

5.连锁经营企业以顾客自我选购、自我服务的经营方式为主,减少售货劳动,因而雇员相对较少,节省成本,节约场地费用。在连锁超市中,商品明码标价,顾客节省购物时间,也节省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加快了顾客的流通速度,增加了客流量。总之,连锁经营和非连锁经营在总成本费用上的差距很明显,我们对同样数量的两种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显示,连锁经营企业的费用较之其他零售商场约低10个百分点。

6.连锁经营企业通过扩大规模而增加效益,企业在各处设立分店,对众多消费者的需求有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进货时可根据顾客需求,结合市场供求来大批量进货。这样一来,连锁经营企业便成为了连接生产和需求的桥梁,生产商可根据企业进货的数量、种类等来进行生产,从而使生产和消费紧密挂钩,不致出现盲目生产产品积压和货物奇缺等情况。

7.连锁经营企业的低成本、高效率使得所售商品价格明显降低,从而扩大社会总需求从来看,必然会进一步促进社会各行业的就业人日总量的增加,增加失业人员的就业机会。

8.要做到顾客至上,不仅要知道顾客的行为,还要分析他们的心理,他们付款的方式,以及他们对连锁企业的信任度。连锁经营企业在管理上已日益完善,更趋向于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科学化、并使得购物环境更加舒适、宽敞;明码标价,降低消费者购物的心理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方便顾客的购买;商品质量得到保证,并且价格保持在较低的范围内,让消费者买得放心,买得舒心;连锁经营企业的种种经营办法和经营策略,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二、连锁经营的物流管理优势

1.连锁经营物流的系统化。连锁经营物流系统是由采购、仓储、流通、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六个功能构成的。这些功能相互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把各自特定的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运行、共同产生出新的总功能,这个总功能再去协调各个子系统,从而使各子系统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保持协调一致,在发挥各自特定功能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总功能,实现着商品的科学流动。

2.连锁经营物流的合理化。连锁经营物流的系统化是其物流合理化的基础,而物流合理化则是整个连锁经营物流管理所追求的目标。首先,物流合理化可以降低物流费用,减少商品销售成本;其次,物流合理化可以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物流合理配置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连锁经营物流的标准化。物流是一个大系统,这样一个大系统的管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和系统内部各环节的有关联系,是系统能否生存的首要条件。标准化是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物流标准化能加快流通速度,较大地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