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产管理与供应链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 学研教协同 教学改革引言生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54-02
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是工业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长期以来侧重于科研和教学[1-4], 尤其以单向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科研、教学和学生学习三个要素的互动性和统一性。本文在结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将学研教协同的教学组织方式应用于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的教学改革中,以期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学研教协同的理念
所谓学研教协同,即Learning, Research and Teaching collaboration, 是指高校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协调统一,相互促进[5]。
这里的“学”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指教师的教学活动,“研”指教师的科学研究。就“研”与“教”而言,就是要求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将研究融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要具有研究问题的素养和能力,以“研”促“教”。就“研”与“学”而言,基于学研教协同的能力培养,要求学生要成为一名有独立思考能力并具备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人,“研”要融入学生学习活动全过程。
学研教协同的教育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科学研究为载体的三者之间的协同统一的作用机制。基于学研教协同的能力培养模式的核心在于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形成新问题,不断地提高在问题探寻中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学研教协同理念应用于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在阐述学研教协同理念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即促进科学研究性教学活动和加强教学性科学研究,使教学、科研、学习互动协调,以形成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学术环境和氛围。
2.1促进科学研究性教学活动
促进科学研究性教学活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学研教协同的有效教学组织方式。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内容范围广,涵 盖了管理学、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物流管理及运筹学等多种学科,这种综合性知识抽象难懂,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课本上的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独立的个性特征,把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强调教师讲学生听。因此,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的教学活动必须有效促进和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借助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课堂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有机结合,才能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案例教学法
教师为学生提供典型性、生动具体的案例,要求教师根据国内外理论研究动态和社会关注焦点的变迁更新内容,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案例。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模拟现场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集体协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辨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每位学生都应扮演一种角色,真正做到还原现场。通过对案例的演示,学生小组的讨论,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使学生真正领悟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检验和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是一种参与式的管理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可以把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形象生动的说明。游戏的组织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应事先对学生进行分工,明确学生各自承担的任务。游戏结束,教师还要对游戏进行总结和点评,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际中。
(3)实践教学法
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和抽象的,用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是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能接触到企业常用的技术手段及管理方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与未来工作接轨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需要从校内和校外两方面进行。校内实践主要是借助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来实现,模拟企业的运作业务流程、供应链绩效评估等核心内容。校外实践需要企业和学校合作,以校企联合的形式,安排学生到真正的企业中去,参观实习,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思想和技术方法。
2.2加强教学性科学研究
在教学中引入学研教协同思想,提出以“研”来落实教师主导思想,以此来整体提升学生能力,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上,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加强供应链管理等相关方向的科研工作
由于教科书的时滞性及供应链理念在我国传播速度不断加快,我国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更新较快等原因,教学内容往往不能及时地反映供应链管理的最新动态及前沿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补充供应链管理的前沿知识及最新动态,使学生吸收最新理念与知识,能够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应做到持续学习,时时把握新的理论动态,在课堂中给学生以新知识的补充;另外,主讲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相关前沿知识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使其具备较好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大学生而言,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要求。
(2)系统研究教材
在主讲教师自主研究基础上,通过课程组集中研讨,将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教材根据内容模块化,每学期集中研讨确定某一模块下理论的最新发展方向、主要学术思想观点及突出性问题。 同时,研讨归纳出该模块下营销实践中涌现出了哪些最新范例,提炼概括出该模块供课堂内外教学研讨的诸多核心要点。
(3)研究课后教学延伸内容、方式方法
一方面是沿着每个教学模块对应的理论代表性文献来延伸,课程组经过综合判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文献供学生课后延伸阅读;另一方面沿模块对应的营销实战代表性范例来延伸,筛选出对应该模块最具代表性的实战范例,引导学生课后做延伸性个案研究。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延伸,有效地实现模块理论与模块实践问题的对接,从理论回归到实践,从实践升华到理论,在这一反复中既奠定了学生的理论学术素养,又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意识,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我们着力推进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有效引导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4)尝试双语教学
针对供应链管理课程开展双语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学到西方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技术,而且该课程涉及大量的供应链管理的专业词汇及专业英语知识,能够使学生获得语言优势,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按照渐进式教学模式,随课程进度和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适应而逐步提高英语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在保证专业知识教授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促进学生提高专业英语运用能力。
3.结论
在学研教协同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加强科学研究性教学活动和教学性科学研究活动,提高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对于生产系统供应链管理的理解与掌握。努力探索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在研究中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以周口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为例.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33(9): 107-108.
[2]汪锋. 构建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科研互动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1,(6): 61-62.
[3]赵锋. 基于研究性教学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2, 28(137):143-147.
【关键词】EPC;供应链;供应链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U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148-01
在供应链管理中,由于各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信息和方向常常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经常处于松散运动的状态,这使得信息的可得性、共享性、精确性和实时性都受到了影响,从而对供应链管理带来了问题。EPC标签技术广泛用于数据采集和系统指令的传达,其可读写能力尤其适用于供应链管理上的仓储、运输、物料跟踪、货架识别、生产管理等环节,同时在减少库存、提高工作效率和操作的智能化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基于EPC技术设计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能够大大降低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一、EPC技术
EPC的产生源于人们设想对世界上的每一件物品都赋予唯一编号的这一美好愿望,就像身份证一样,每个人都有唯一编号,不同的编号对应不同的人,EPC标签就是物品的省份证。一个完整的EPC系统包括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三个部分。全球产品电子代码体系就是EPC的编码标准;射频识别系统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贴在物品之上或者内嵌于物品的EPC标签,另外一个是识别读取EPC标签的识读器;最后通过信息网络系统,我们就能对世界上的每一件物品进行识别,将每一件物品连接起来,并将其中的有用信息为自己所用。
二、基于EPC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架构
供应链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主要目的是简化日常生产工作中的大量重复机械的操作,并通过对数据的有效控制,实现对供应链上企业的协调,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根据供应链系统流程分析,供应链管理系统应包括管理平台、生产企业、仓储企业和商场企业等4大部分。如图1所示:
管理平台:管理平台是系统的核心,负责对企业所提交的数据进行审核,如产品编码审核、包装箱编码审核等;管理平台还是生产企业、仓储企业、运输企业进行数据传输时数据连接转换的关键部分。
生产企业:生产企业是整个系统中EPC标签写入的唯一入口,通过对产品、包装箱的编码管理,系统中的EPC读取器能够对产品的整个物流过程进行追踪,达到监管的目的。
仓储企业:仓储企业对产品进行存储并对其存放位置进行确认,以方便合作企业进行产品的跟踪查询。
商场企业:商场企业对产品进行最后的销售,在这里要对产品的销售信息进行管理,并且对商场会员信息进行管理,将其与产品信息进行绑定,以备日后跟踪查询等。
生产企业向管理平台进行企业编码和产品编码的申请,在审核通过后,将管理平台下发的产品EPC编码通过RFID设备进行产品EPC编码的写入、验证和激活,此时EPC激活状态保存在管理平台服务器中,当产品运送到仓储企业时,仓库对EPC标签进行读取,并通过编码编译,使其与仓储软件格式保持一致,达到数据流通的目的。同样,当产品到达商场企业时,通过读取识别和编码编译,实现与商场POS软件的数据流通。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企业采购流程;优化;探讨
在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市场的国际化促使我国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采购管理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竞争实力,企业需要基于供应链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下,实现采购流程的优化与完善,进而强化企业与供应商间的沟通,以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获得竞争优势。从目前我国制造企业采购管理工作的现状看,一系列问题凸显,整体上的采购管理的效率偏低,无法满足当前企业的实际发展之需,因此,如何实现企业采购流程的优化与完善,亟待解决。
一、优化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流程的要求与总体目标
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讲,采购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其是企业完善落实生产管理工作的基础,整个采购流程设计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实力,一旦采购流程存在问题,就可能会导致企业库存过多,进而造成资金周转流动性差,进而不利于企业的稳健发展,因此,基于供应链管理下,实现企业采购流程的优化势在必行。在实际落实这一内容的过程中,供应链管理对企业采购流程所提出的要求为: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并将其上升到战略高度,进而为企业降低产品成本、简化交易过程并通过信息共享来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与市场应变能力,进而为企业规避风险、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实力奠定基础。
优化企业采购流程的目标为:第一,缩短采购周期。通过优化企业采购流程,能够提升采购各流程的速度与实效性,进而在降低采购周期的基础上,为满足企业实际生产之需并规避库存风险等奠定基础;第二,提升采购原料的质量。为了提升企业产品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就需要把好生产原材料的这一关,提升产品的质量;第三,降低采购流程运行总成本。面对当前市场的激烈竞争形势,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则就需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产品生产成本,而降低采购流程的总体运行成本,就能够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供保障;第四,强化对市场的响应能力。基于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需要针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作出及时的响应,进而才能通过这一信息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开展,所以在优化企业采购流程的过程中,需要强化企业对市场的响应能力。
二、优化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流程的策略
(一)企业要与相应的供货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基于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因此,这就要求企业要与供货商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需要对供货商的资质等进行严格的审核,进而将其融入到企业的战略资源之中,同时要针对合作的具体内容签订合同,以在约束双方行为、保障双方利益的基础上,为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与决策能力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能够为企业降低产品研发周期、提升企业市场占有率与竞争力奠定基础。基于供应链下企业采购流程的开展主要是以顾客需求订单为基础的,进而通过这一驱动模式的搭建能够降低采购流程的运行成本并降低库存等。
(二)以外部资源管理形式来实现事中控制
为了提高企业采购管理的柔性,并提升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就需要逐渐将采购管理转变为外部资源管理,以事中控制的实现来取代原有的事后控制模式,通过强化企业与供货商间的交流与合作来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质量与竞争实力。当前,在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中,落实外部资源管理则是其逐渐实现精细化生产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降低库存、提升自身运作效益的有效保障,进而能够为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三)实现信息系统的完善搭建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采购流程的优化需要借助完善的信息系统来强化信息的流通,进而为企业提升自身的综合效益奠定技术基础。企业需要积极的将MRP、ERP以及EDI等应用于信息化系统建设中,以通过信息的高度共享来强化企业与供货商等间的沟通,并迅速对市场需求做出反映,以确保在提高企业生产决策能力的基础上,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成本并提升经济效益与服务水准。
(四)构建网上采购平台
构建网络采购平台能够在进一步优化企业采购流程的基础上,将整个采购流程运作的成本压缩至最低,进而为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奠定基础。从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看,企业需要以完善的网络采购平台的搭建来实现对自身采购业务的全面掌控,进而结合市场需求以及自身的实际发展要求来实现对采购流程的有效控制。
三、优化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流程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第一,要求相应的主管部门要给予全面支持。要根据采购流程优化内容之需实现相应组织团队的构建,并强化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及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落实有效的指导;第二,强化宣传与培训。在整个采购流程的运作中,要求企业采购部门要与供应商之间实现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因此,这就需要以强有效的宣传与培训工作的开展,贯彻落实优化采购流程的目标,为协调好各项工作内容、提升整体工作绩效奠定基础;第三,实现对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这一工作主要是由采购部门进行全面负责的,相应的采购人员队伍需要强化团队合作能力,及时解决问题以优化采购各流程,实现对采购流程的完善设计,同时明确职责并构建激励机制,确保实现对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第四,构建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针对采购流程优化这一工作内容,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以确保通过约束机制、竞争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等,实现采购流程的不断优化,满足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第五,实现专业采购实践指导框架的构建,以确保基于供应链管理下各项采购流程的顺利且高效开展,为降低企业成本投入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实力奠定基础。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抓住设计要点,具体如下:实现业务的优化组合、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各项工作流程要按部就班的落实、化简程序并明确落实职责,进而为实现对企业采购流程的完善优化与改造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基于供应链管理理念下,企业需要实现采购流程的系统化设计,进而通过对采购流程的合理优化与改造,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投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实力。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企业要在明确优化采购流程要求与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采购流程优化策略,并要结合优化采购流程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与设计要点,为切实实现对采购流程的优化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联通延安市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吴雪娇.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采购机制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2]郑沁春.F医院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与流程优化[D].厦门大学,2009.
关键词:MSCM 供应链管理 物流
目前,企业在供应链系统中,移动供应链管理(Mobi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MSCM)作为移动商务的一种,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围绕供应、需要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企业关键信息资源进行随时随地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让更多企业加入供应链系统。基于此,本文从MSCM优势、应用价值、实施及实现方式等方面来对MSCM进行探讨。
MSCM的结构与运行方式
MSCM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用户层,包括直接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和使用供应链管理平台的企业;第二层为网路层,包括移动终端、移动通信服务商、电信网络、集成运营商和Internet网络;第三层是系统平台层,包括供应链管理平台和MSCM平台,它们共同实现移动供应链的具体功能,管理着整个移动供应链系统(详见图1所示)。
移动供应链系统实现的服务功能主要包括移动数据(采集)传输服务、移动定位服务、短信调度服务、信息服务、语音通话服务、信息服务等6个方面。移动数据(采集)传输服务就是利用通信业专用通信终端、增值服务平台和客户端软件,为企业生产和管理提供相关信息的采集、生产管理信息的下达和查询等功能。移动定位服务主要通过联通GPSone、移动LBS或GPS移动定位功能,为客户提供基于专用或通用通信终端的位置服务。短信调度服务可以通过客户主动定位服务获取车辆或人员等资源信息,将业务调度信息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指定的通信终端,实现与终端的信息交互。信息服务以短信或数据传输方式主动向通信终端信息。语音通话服务利用专用通信终端支持为客户提供语音通话服务。信息服务则利用PDA等智能终端提供交互性的信息查询服务,并可与客户ERP结合推广实施。
在MSCM系统中,其用户在移动终端提交信息,经由移动通信服务商传输给集成运营商,再由集成运营商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好的信息通过Internet到移动供应链管理平台上。供应链节点企业需要将的信息提交到平台,再由平台传输到Internet上,集成运营商接收到信息后,进行存储、转化和分离,最后再把分离的信息发送到特定的移动终端上,从而实现供应链上节点企业信息互动。
MSCM的优势分析
从MSCM的定义、架构以及实现的功能可以看出,MSCM具有“移动”性、实时性、聚合性、便利性以及经济性等特点。MSCM 的移动性在于它非常适宜于对供应链上不断运动变化着的信息资源进行随时随地的捕捉和管理;MSCM的实时性使得整个链条企业信息的发出和接收过程几乎没有信息延迟;MSCM的聚合性有利于对供应链上分散的“供、销、存”等关键信息进行整合。MSCM的优势正是基于其本身系统的移动性、实时性和聚合性,使得供应链上的信息与信息连接无缝化、实时化、透明化、跳跃化、网络化,从而提高了员工生产力、改善了库存管理状况、提升了客户服务水平,并且能够在供应链异常情况下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预警和智能信息。
转贴于
(一)信息连接无缝化
在供应链加盟企业中,若采用MSCM系统可以将原有供应链管理信息扩展到桌面与有线网络范围之外,使决策人无论是在途中、在仓库中还是其它位置都可获取信息以及采取行动。移动供应链中的无线设备还可用于传输数据,包括收货确认、运出的销售订单、发运通知以及交货点接收确认。如果将MSCM系统与其他多种设备连接在一起,便可创建一个从条形码到无线设备再到企业系统的无缝信息流。这样生产企业就会快捷地与其需求商进行信息交互,缩短需求商与生产企业的距离,并可以随时对需求商上传的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与预测,及时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提供销售策略调整的决策。需求商也可以及时获得生产企业的相关产品、业务信息,以快速方便的移动通信方式,解决订单流传等以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或由于电话等沟通方式的随意性带来的业务操作和管理协调问题。
(二)信息传递实时化
一旦建立起MSCM系统,就会为客户提供实时信息交互活动。如提供服务信息的实时查询、浏览、在线货物的跟踪、联机实现配送路线的规划、物流资源调度、货物检查、各级仓库、销售渠道、销售终端、VIP、售后服务等传统计算机系统难以涉及的细节。移动供应链应用系统用户还可通过手持射频(RF)设备、PDA和安装射频扫描设备的叉车,执行实时的仓库、运输以及装卸事务处理,在操作地点进行现场事务处理,从而增进现场事务处理效果,改进数据的准确性,提高机动性和便利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时效性、透明度和自动化程度,提高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双方交易的反应速度,使客户真正体会到增值服务所带来的超值感受。同时,这种“执行系统”能消除误差根源,减少延迟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大大降低整个业务过程的复杂性。
(三)信息传输跳跃化
通过移动供应链管理系统,信息以跳跃的传递模式打破了传统供应链上的信息逐级传递模式。这种跳跃化的信息传递模式能够对供应链上的分散信息进行整合,极大地降低了供应链上信息的使用限制,提高了信息传递和处理的效率,增加了信息共享的机会,减少了信息使用的成本,并以此提升供应链上企业与客户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能力,让供应链流程更加精确、更加流畅。
MSCM的应用及实现
MSCM系统主要应用在供应链节点企业涉及到的采购、生产、销售方面的调度、指挥、库存控制、运输车辆在途信息实时监测、产品数据的管理、统计、检索等内容。例如,移动供应链系统可以通过供应链管理平台、移动终端及客户端实现短信进行相关人员调度;利用专用车载分体终端接收条形码采集数据并实时传输;短信通知或短信查询。其中,平台提供功能包括:与数据终端通信,完成数据的传输和信息处理;车辆定位和短信(语音)调度管理,包括地址薄管理和反馈信息管理;短信通知,提供专用短信查询号码,完成短信查询功能。终端提供功能包括:接收数据并实时上传;定位功能;接收并显示调度短信及简单回复,接收并播放语音短信及简单回复。客户端提供功能包括:车辆定位及短信(语音)调度管理界面;揽收数据的管理、统计、检索等功能等。
关键词:船舶制造 生产管理 控制
1.引言
船舶制造是航运业的基本生产活动,是航运业利益的源泉起点。现代航运市场是一个发展成熟、竞争激烈的市场。目前,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缓慢的增长期,一些国家甚至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这也直接导致了航运业上游产业造船业的发展受限。从全球范围来看,船舶制造供给能力已严重过剩,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制约力量显著加强。船舶制造业是一个投资大、风险高、利润微薄的行业。在此背景下,船舶制造企业就需要苦练内功,提高基础管理能力,而管理控制则是提高此项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特就此展开探讨,以期对管理界和实践界有所启迪。
2.船舶制造的生产安全管理
船舶制造生产现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作业环境。无论是在地面平台,还是在船舶船坞码头,由于生产工种多、生产工艺复杂,生产现场总是呈现多方位的立体交叉工作状态。同时,由于船舶是一种特殊的产品,高空作业、密闭舱室、有限空间作业多,所以,必须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械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大多数船舶制造的安全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与设备的因素相关,因此,对于确保船舶制造的安全,健全的管理体制是实行高效、高质管理的基础;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是落实制度,确保正常管理秩序的关键;科学的管理模式则是取得最大管理效益的手段。
2.1不断健全管理制度
就船舶制造企业而言,安全管理制度应覆盖企业中的各个层面,是从上到下都必须遵循的准则。企业管理领导、船舶生产管理者和船舶检验员都应该承担各自的责任、体现各自的职责,确保船舶生产的安全。使得企业的管理者对船舶生产安全的监督、指导、支持和服务有章可循。
2.2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关系船舶生产安全管理重要责任的人员被认为是确保船舶制造安全的关键人员,不断提高这些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实现船舶制造安全的重要保证。提高船舶生产制造管理人员的素质应是当今船舶制造安全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2.3积极创新管理模式
随着船舶制造业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形势的日益激烈,船舶制造企业更是在迎检、应急安全保障、履约等方面惟恐不及。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好坏、消耗与效益的高低,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强调安全管理重心前移,决不能仅停留在宣传教育,而必须落实于行动。科技应用的目的需要强化,必须融会贯通、相互促进。我们在强调安全管理中人的因素的同时,决不应该忽视对管理本身的诊断和剖析。
3.船舶制造成本的管理控制
船舶制造属于复杂制造,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船舶制造的主流模式是多企业分工协作,跨企业船舶项目管理和生产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协作企业制造资源难以管理、上下层计划难以保持一致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复杂产品项目的执行。
制造成本在经济学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制造成本也是制造企业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无论是制造企业的战略管理决策、投资决策还是技术决策都必须考虑制造成本这一重要因素,对不同方案的成本进行分析比较,是制造企业进行各项决策的前提条件。
3.1船舶制造雇员的费用控制
目前的劳动力成本普遍上涨,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员工工资费用占船舶制造成本费用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所以有必要就各个工种的搭配及其雇佣成本费用问题进行分析和控制。由此可见员工定编定员问题的确是船舶制造公司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处理好了可给企业带来效益,处理的不好便可能成为企业产生沉重的包袱。
3.2船舶生产制造的生产资料管理和费用控制
对船舶生产制造的生产资料管理和控制来说都较宏观。对船舶备件生产资料管理还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①分清主次,重点管理;②确定生产资料的消耗规律;③合理确定生产资料的使用范围;④科学合理规划库存量。
4.船舶的检验与维护保养管理
为使船舶在各方面满足船舶规范及有关规定的要求,船舶从设计、建造、检验到最终交付购买者使用之前,验船机构对新建船舶,从审查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开始,以及在船舶建造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检验、试验和试航,直至签发各种船舶证书为止的一系列工作。在交付使用之前,有计划地对船舶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工作,可以获得诸多的实际效果。从而降低在检验中乃至交付使用后发现问题的概率,提高船舶的使用率,这就等于缩短了船舶的生产流程时间,增加了企业的生产能力。
为了进一步控制船舶的维护保养,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4.1加强常规维护
现实工作中,船舶技术管理人员应当指导船员严格执行企业所规定的维修保养制度,有效地对机械设备进行适时维修保养,避免维修保养计划流于形式,要想降低设备故障率,就必须了解设备故障发生的一般规律。加强船舶及其机器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是降低其故障率、保证设备可靠性的根本所在。
4.2有计划地选择保养项目
把待交付使用船舶设备的维护保养纳入日常工作中去,认真贯彻执行船舶的保养计划。根据购买企业的经营方式,选择适宜的保养项目。在日常工作中收集保存船舶维修记录的历史资料、有关船舶购买企业的资料等信息。与航运部门紧密配合,掌握船舶航次动态,为选择合适的修船厂作足充分准备。
4.3严格管控维护保养过程
对于维护保养项目,要从船舶的整体加以考虑,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作出判断,在船舶维护保养过程中,注意维护保养级别的制定。在维护保养过程中,舶技术管理人员应自始至终搞好机务监督,进行质量跟踪考核。
5.船舶制造企业供应链的规划管理
船舶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应该从企业的战略高度来考虑,从整个企业发展的全局进行规划。在规划管理时,必须量力而行、层次分明。任何一个船舶制造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再局限于自身内部的生产管理,而是与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紧密联系。
5.1建立战略管理理念
企业管理决策层的理念,对供应链管理能否完整有效地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管理决策层必须从战略高度,而不是从局部实施的角度进行考虑。
5.2组建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
船舶从设计、建造、检验到最终交付船东,并投入运营,需要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船舶制造的订单也是千变万化的,供应链企业也是变化的,内部结构调整或者总体形态都会改变。在供应链管理的业务流程中,发挥该机构的评估、实施、维护和调整供应链以及对合作伙伴进行绩效考核的作用,使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及其竞争力得到不断加强和巩固。
5.3构建科学合理的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
供应链管理的优势在于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物料流管理,使之更加快捷、稳定地贯穿企业整个流程。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必须进行细致的市场分析,在网络化管理的基础上选择供应商,再有层次地分步骤实行供应链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
5.4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在选择购买客户方面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购买商是供应链的支撑,没有购买商的合作,船舶制造企业就如无源之水。船舶制造企业应选择合适的购买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购买商的需求融合到船舶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中,同时,要准确把握合作关系的发展趋势,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积极地加以防范,规避风险。
高质量的船舶产品和低水平的船舶产品价格是如今船舶制造企业占领市场的一对既相互对立又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当今买方市场强化,世界运输服务行业一体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下,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是船舶制造企业别无选择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付捷.船舶维修保养管理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6.
[2]黄涛.船舶制造成本分析与控制[D].大连海事大学2002.2.
关键词:汽车业 供应链管理 丰田管理 至精活动
1.前言
汽车业是现代管理学的“始作俑者”,汽车业的发展最早提出了管理学研究的需求,许多管理学说的提出几乎都始于汽车业。社会化合作生产是现代汽车产业的主要特征,汽车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推动了近代“供应链管理” 学科的发展。
美国著名供应链管理专家克里斯多夫指出:21 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中各成员利益是由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自身与其他成员共同作用的结果,供应链管理使得松散的独立企业运作转移到供应链的整体协调运作,从而提高合作的效率[1]。
日本丰田公司的成功经验显示,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够被创造出来并且能够通过供应链的优化而得以持续。任何一个公司要想走在它的竞争者之前,对供应链的管理至关重要。我国国内相当多的企业,对于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对供应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目前,多数供应商还只是被当作原材料、半成品和零部件的提供者,部分主机厂会利用实力上的优势在谈判中要挟供应商,或保留几个相同的供应商,迫使他们相互竞争,以谋取短期利益等。从长远的角度,这样的供应模式缺乏稳定性,供应商与主机厂之间缺乏合作,也很难建立主机厂自己的核心供应体系。
2.广汽自主品牌供应链建设背景
广汽集团与日本本田及丰田多年的合资合作经验,在供应链建设上面也独树一帜。众所周知丰田能够以其产品的高品质、低成本、低油耗打进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市场,而且形成了相当大的竞争优势,主要不在于它采用的生产制造技术,而是在于在生产组织和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组织体系、管理技术和方法以及推行了良好的企业文化,被世人称为“丰田生产方式(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又被称作“精益生产(LPS)”,还被称为“准时生产制(JIT)” [2]。仅仅从这些名称上就不难看出,车辆生产管理与零件的采购是其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一环。它是实体工厂生产的前工程,是降低汽车生产成本的捷径。
事实上,丰田汽车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来源于丰田生产方式(TPS),TPS是一种精益生产方式,即将必要的产品,在必要的时间,生产出必要的数量[2]。可以说,TPS成就了今日的丰田。这种由订单和需求驱动的生产方式,致力于通过消除供应链上下游一切形式的浪费,包括订单处理的浪费、运输的浪费、谈判的浪费、库存的浪费,以及零部件质量不合格或是交货期不准所产生的浪费等等,以达到降低成本的最终目的。TPS一改传统生产方式下大而全、小而全的特点,建立了一条由核心企业主导并统领的精益化供应链,供应链企业之间深入合作、优势互补,互为战略联盟。其优势显而易见:一方面可以确保零部件与整车高度匹配;另一方面也便于丰田汽车控制零部件成本。
2007年,广汽开始自主品牌的建设,如何借鉴丰田的管理模式,打造自主的供应链体系,是广汽乘用车采购探索的主要目标。为确保供应商供货的零部件质量水平处于行业前列,保证广汽自主品牌首款车的质量一炮打响。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必须落到实处,实实在在地开展切实有效的管理工作,并使之成为采购部(乃至相关部门)日常的主要工作业务。广汽乘用车采购部经充分酝酿研究,根据广汽对供应商管理的成功经验,提出与供应商开展“至精”活动。
3.“至精”活动的内涵及目的
广汽品牌的口号是:“至精”(精心、精致、精彩)、“志广”(广和、广远、广益),根据广汽品牌的口号,制定活动的名称为“至精”活动。期待着在方方面面都能和供应商共同发展——“广和”求共进。共同建设成傲立于同行的,拥有持续综合竞争实力的供应链——“广远”立世界。共同分享成果造福人类——“广益”为人类。
“至精”活动的目的:协同供应商通过持续不懈的改善活动不失时机地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与时俱进。保证配套零部件品质稳定提升和成本递减的目的。与供应商共同发展,实现广汽自主品牌供应链建设的宗旨:建立高质、高效、低耗,环保的,具有持久综合竞争实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
4. “至精”活动的开展手法
“至精”活动的对象是广汽乘用车公司所有的零部件、直接资材供应商。“至精”活动的的主要举措是:
(1)立足各阶段的重点工作,结合供应商的实际情况,提出合适的可通过努力和改善祈望各供应商达到的 “至精”目标。
(2)协助供应商针对“至精”目标制定实施计划。
(3)跟进、点检、再计划(PDCA循环)。
(4)组织供应商相互交流、学习。
(5)与“供应商表彰”活动相关联,开展供应商再评价,推进供应商优化整合。
(6)最终成为广汽乘用车公司对供应商的日常管理工作。
在新车型开发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点活动事项,各阶段的活动事项如表1所示:
“至精”活动由采购部协调,活动成员由采购部、质量部、发动机本部技术质量部、生管物流部负责人组成。成熟后,“至精”活动成为公司日常管理工作之一时,不再常设单独机构,成为各负责人的日常业务。
“至精”活动的开展流程如图1所示:
5. “至精”活动的开展情况
5.1 供应商情况
通过前期评价筛选,广汽乘用车公司的供应商目前主要有三类,也代表国内主流的配套供应商体系:
(1)国内本土供应商:选择行业内领先的主流企业,但大多在生产、经营,尤其在质量管理粗放,持续改善体系欠缺或不能有效运行。以低价赢取市场。
(2)国内欧美供应商:产品质量水平较高。由于其依赖高投资及管理欠精细,质量的成本代价较高。大多欠缺始于基层的持续改善。
(3)国内日韩供应商:品质管理水平最高,产品质量可靠,成本控制好。大多与关联主机厂有资产合作关系,这部分企业市场外拓意识不强,与自主品牌企业合作暧昧,对自主品牌企业(开发及量产)报价偏高。
5.2 推进方法
如何理顺关系,把各个体系的供应商溶入到新生的广汽乘用车公司的供应链中,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课题。这也是广汽本田、丰田等合资企业从来没有面临的新课题。怎样发挥各个供应商的优势为我所用,并开创全新的广汽自主模式,是每一个采购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基于上述原因,广汽乘用车公司开展“至精”活动采取了分阶段,分批次推进的方法。
首先,根据零件的重要度进行分类,筛选出特重点、重点、一般三大类零件。其次,根据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体系及开发能力,划分为重点关注(国内供应商为主),主要推进(欧美系供应商为主),一般管理(日韩系供应商为主)三类。最后,综合零件重要度和供应商关注度,分为科室重点、系组重点和采购员重点管理三级对所有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
5.3 活动成效
通过“至精”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向供应商宣讲了广汽的采购方针以及对供应链的管理方式,另一方面,结合质量部开展的QAS活动,在质量领域与供应商进行整合,切实挖掘问题点,做好质量的控制和预防。通过与供应商共同研究课题,解决课题,也使供应商真实体会到与广汽合作就是共赢同发展,更加坚定了自主品牌成功的信心。
6.总结
广汽乘用车公司推出“至精”活动,一方面致力于培养出一批各技术领域供应商管理的“专业人才”,即熟识工艺技术专业知识,熟识精细化生产管理的精髓,熟练运用QC管理手法,熟识QAS活动推进,熟练运用工资率等成本分析手段的人才。另一方面致力于锻炼出一只能打硬仗能攻关的队伍,能够协助供应商,在技术、质量、成本等领域进行优化提高;与供应商一起学习和推进精细化生产管理:杜绝浪费、故障为零、不良为零。通过3年的“至精”活动推进,广汽的首款自主品牌轿车传祺,品质及性能超过同级别的合资车而成本相对合资品牌降低30%以上,2011年上市首年就达到自主品牌中级车销量第三,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概述
本世纪制造业的竞争是响应市场速度和柔性的竞争。在当今网络经济时代,随着制造环境的变化,传统的组织结构相对固定,制造资源相对集中,过去以区域性经济环境为主,以面向产品为特征的制造模式已与之不相适应,需建立一种市场驱动的、具有快速响应市场机制的网络化制造模式,这种网络化制造模式即动态联盟,也称敏捷虚拟企业。敏捷虚拟企业是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发展的必然,是敏捷制造组织与实施的重要手段[1]。在动态调整的机制中,动态联盟是一个独立的实体,是一个系统一体化的组织,动态联盟组织不需要固定的办公场所,也没有固定的组织结构,其目的在于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机遇。动态联盟在新的全球竞争形式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而逐渐演化形成的一种新的组织模式,使企业有可能抓住快速变化的市场机会[2]。敏捷制造、动态联盟、信息技术及现代物流技术是当前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在我国,华东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等对构建物流信息平台进行了研究。但将现代物流技术、敏捷制造及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支持动态联盟的敏捷供应链为前提搭建物流信息平台,来推进企业敏捷化改造,带动敏捷虚拟制造企业与现代物流业的同步发展,还未见文献报道。笔者研究了一种支持动态联盟敏捷供应链的物流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及其设计与实现。
2敏捷化供应链的建立建立
敏捷化的供应链是敏捷虚拟企业(敏捷虚拟企业即动态联盟)开发新产品并快速响应市场的关键所在。而建立敏捷化供应链的途径有:(1)敏捷虚拟企业采用联盟仓储中心、联盟配送中心,是实现供应链敏捷化的重要途径;(2)建立柔性化、可重构、可集成及可扩充的供应链体系;(3)采用ASP建立敏捷虚拟企业共有的物流管理信息平台,链上各个节点企业可以信息共享,利用Internet进行网上物流生产管理,例如生产调度、仓储管理和运输调度等。敏捷供应链的实施、建立敏捷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其关键问题在于:(1)敏捷供应链需支持供应链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即包括供应链管理的形成、运行、管理和重构。(2)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要有充分的柔性,对外部环境变化反应非常敏捷,确保企业间信息通畅地协同工作。(3)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是优化供应链、提高供应链敏捷性的有力工具。如果将动态联盟内各企业看成是一个又一个结点,那么连接这些结点的线端即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连接,在物流企业之间传递物流信息,这样才会使动态联盟的运行成为可能,信息技术在动态联盟的运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动态联盟企业供应链包括外部供应链及内部供应链两大部分。企业外部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商、仓储中心、配送中心、销售商和用户等节点;内部供应链包括采购供应、生产制造、包装、仓储和运输等节点。本敏捷化供应链系统的设计包括两大部分。(1)对于企业外部供应链敏捷化的实现,本系统设计支持动态联盟敏捷化供应链的联盟仓储中心、联盟配送中心,并进行了选址决策规划。(2)对于企业内部供应链敏捷化的实现,本系统采用ASP技术建立敏捷虚拟企业共有的物流管理信息平台,链上各个节点企业可以信息共享,利用Internet进行网上物流生产管理,例如采购供应网上下单、生产调度、包装、仓储管理以及运输调度等。
3管理信息平台结构与功能模块设计
3.1设计目的动态联盟企业实现其供应链敏捷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搭建公共的管理信息平台,在基于Internet的信息平台上,各企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业在自己的Web站点可以访问其他企业的网页,也可进行网上采购下单、出入库信息查询、联合开发生产调度、运输调度,还可利用互联网提供物流动态、货物信息、车辆信息以及进行网上信息交流等。通过建立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可以使联盟企业达到供应链反应敏捷化、物流作业规范化、仓储管理网络化和物流管理信息电子化。
3.2结构设计及特点
3.2.1设计目标(1)提供物流联盟的运行信息平台,并利用信息平台进行网上生产管理、仓储管理和运输调度等。(2)提供物流信息接口,以便各联盟企业进行信息交流。(3)实现物流业务流程的信息管理,对动态联盟成员进行物流信息化改造。
3.2.2特点(1)异构连通性。由于组成虚拟物流企业联盟和各组成成员本身都有一套信息管理系统以保证各自正常工作的实现,因此信息平台具有容纳兼容各自系统的能力,实现相互间的无缝连接。(2)开放性。由于动态联盟企业是动态的,可重构的,因而信息平台系统设计成动态的、可重构的和开放式的信息系统,为各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一个交换平台。
3.3功能模块设计本系统采用ASP技术建立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其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的动态联盟内部供应链框架相同。系统按物流业务的供应链流程来设计物流基本作业系统,包括联盟企业内部供应链的5大模块,即采购供应、生产制造、包装、仓储和运输。其中采购供应模块包括请购单、请购审核、采购单、采购审核、采购收货和采购退货。生产制造模块包括领料单、领料单审核、工时计划单、工时计划单审核和产品生产记录。包装模块包括产品检验单、产品装箱单、产品合格证和产品装箱编号。仓储模块包括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库存明细表、仓库管理、入库方式管理和出库方式管理。运输模块包括车辆信息、运费信息、费用支付情况、货损赔付、货运合同编号、运输方式、货损赔付、货运合同编号和运输方式。敏捷虚拟企业实现敏捷化供应链可通过本系统进行网上采购供应下单、企业可先填写请购单,通过后,再进行请购审核,填写审核表,等审核结果显示后再填写采购单,并进行采购收货及采购退货验收。进行生产制造调度时可先填写领料单并进行领料单审核,再填写工时计划单,并进行审核,最后将产品生产记录进行网上共享。包装模块主要进行的是在网上传递产品检验单,产品装箱单、产品合格证及产品装箱编号均可网上传递共享为实现联盟企业供应链敏捷化,可建立联盟仓储中心和联盟配送中心。
联盟仓储中心及联盟配送中心进行出入库管理时使用本系统的仓储管理模块,入库时采用入库管理,填写入库单,并经过网上审核批准后方可入库,入库后需填写库存明细表,进行仓库管理,其内容包括入库方式管理及出库方式管理。联盟企业可以进行统一的运输调度,调度过程实现车辆信息网上共享,并可进行网上查询。各企业可在网上进行运费信息咨询,查询费用支付情况,可进行
货损赔付、实现货运合同编号网上传递共享、各企业可在网上进行运输方式协商交流。本系统可运行在各企业的Web站点,通过Internet,各联盟企业在信息平台上进行实时交互,通过平台上的联盟企业信息接口进行网上交流信息,可产品信息,也可搜索需求信息。信息平台能为动态联盟及相关企业或用户提供物流动态、货物信息、车辆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采购供应信息等,各企业可以访问其他企业的网页,也可进行网上采购下单、出入库信息查询、联合开发、生产调度及运输调度。这样,动态联盟企业可以利用物流信息平合开发新产品敏捷响应市场,建立一条柔性、优质和敏捷的供应链。可见动态联盟的物流信息平台为实现动态联盟供应链敏捷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是实现供应链敏捷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4动态联盟物流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在Internet网络环境下,动态联盟信息平台的工作通常通过双方的IP和主页完成
4.1Web数据库技术基于Internet的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各联盟企业应提供高效的数据库与Web相连,利用可视化开发工具,采用有效方式(ADO、API、CGI等)与数据库端接,可采用ADO(ActiveDaObjects),对数据库进行访问,通过建立对象把访问的数据库细节高度抽象,而ADO本身又具有高速、简便及低内存开销的特点,适用于Client/Server模式及其他Web应用的开发,利用ADO可开发复杂的Web数据库系统[3]。通过ADO和数据库互联与供应链规划调度引擎来实现动态联盟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快速重构和集成。在Internet/Intranet集成环境下,供应链上的各企业信息交流更及时,经营成本降低。数据库的无缝连接技术使企业内外部信息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节点企业之间及其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以提供组织、管理和决策的工具。动态联盟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平台采用ASP技术将Web网页连接到数据库。
4.2ASP技术ASP(ActiveSeverPage)是一种类似HTML(HypertextMarkupLanguage)、Script与CGI(CommonGatewayInterface)的结合体,但是运行效率却比CGI更高,程序编制也比HTML更方便、更有灵活性,程序安全及保密性也远比Script好。ASP是微软开发的基于WindowsNTServe和IIS服务器脚本运行环境,是开发动态Web页的新技术,具有开发简单和功能强大等优点。ASP属于Active技术中Server端技术,与VBScript、JaVaScript等Client端技术不同,ASP程序中的语句都是在服务器上执行的,执行结果转化为标准HTML的Web页的内容,再送到客户端,因此,具有瘦客户的特点,开发者无须考虑浏览器是否支持ASP。ASP降低了中小物流企业对信息系统(包括硬件、操作系统平台及应用软件系统)的投入,使得中小物流企业能够扬长避短,更加专注于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且,ASP适于中小物流企业构建企业联盟,组建敏捷虚拟企业[4,5]动态联盟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平台采用ASP而没有采用ERP具有很大的优势。采用ASP企业不需要昂贵的设施,只需用以支持信息系统的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及相关设备,只需简单的客户端设备,如无盘工作站、个人电脑、手提式电脑和移动电话,即可应用虚拟专用网(VPN、城域网orInternet与ASP进行交互式数据操作)。超级秘书网
5结束语
采用ASP技术,利用ADO开发Web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并减少维护的工作量,是建立动态联盟敏捷化供应链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钱碧波.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敏捷虚拟企业建立过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研究生院,2002.
[2]TowillDR,McCullenP.TheImpactofAgileMa-nufacturingonSupplyChainDynamics[J].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LogisticsManagement,1999,10(1):83-96.
[3]武苍林.基于ASP的Web数据库开发[J].微型机与应用,1998(12):28-30.
一、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现状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于一体的功能网络结构[1]。在该结构中,所有节点企业均为整体的必要组成部分,各节点企业内部以及节点企业之间实现及时的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以协同工作。其摒除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把非核心业务委托或外包给优势企业,并与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结成利益共同体。
供应链管理即统筹运作供应链中所有的关联企业,以整体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撑,围绕需求管理、供应、生产作业、物流、订单交付来实施,从而实现提高市场服务水平、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目标,并且寻求这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1]。实体经济的市场竞争已由企业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间的竞争。处于供应链不同环节的企业因各自不同的生产管理模式以及不同的战略目标,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供应链管理中。其中,掌握核心技术或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该类企业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资源优化整合,成为了供应链的集成者或管理者。
目前,我国企业主要有三种供应链管理模式:
一是以制造商为主导的推动式供应链管理模式。该模式是在以生产为导向的背景下产生的传统供应链管理模式,制造商拥有雄厚的实力,掌握着先进的生产技术,能有效地整合供应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商的优势资源,其生产的产品由分销商逐级推向客户;由于产品的需求信息由分销商逐级上传至制造商直至供应商,因此容易产生“牛鞭效应”,即需求信息失真或不断放大,导致供应链总库存和总成本增加。
二是以零售商为主导的拉动式供应链管理模式。该模式是在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客户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背景下产生的,零售商直接与客户接触,能及时掌握客户的需求变化,同时通过各种方式挖掘客户的需求潜力;在该模式下,信息传递及时快速、供应链库存低、集成度高。
三是以品牌商为主导的拉动式供应链管理模式。该模式是以品牌商为中心建立的供应链,品牌商专注于自身品牌优势的打造与推广,并对整条供应链实施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开放的管理系统,该模式会随着核心企业竞争力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目前,我国企业通常实行以零售商或品牌商为主导的拉动式供应链管理模式。
二、综合保税区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综合保税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的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执行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政策,是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综合保税区实行“境内关外”的运作方式,享有税收、外汇、贸易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了“两头在外”或“一头在外”的企业在区内开展保税加工制造业务,该类企业以装配制造业为主,往往在供应链中处于核心地位。
综合保税区供应链是企业供应链的一种特殊形式。制造商在综合保税区开展保税加工制造业务,可以充分利用保税物流企业提供的保税仓储、保税运输、保税配送、报关、报检以及国际贸易等服务,有效整合原物料(零部件)供应商和报关行、物流公司等各类资源要素;同时,最终产品通过由分销商、零售商(或品牌商)组成的销售网络送达客户。
对于综合保税区而言,如果实施以制造商为核心的推动式供应链管理模式,将导致供应链总库存和总成本增加、不能及时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等问题;如果实施以零售商(或品牌商)为主导的拉动式供应链管理模式,将因需求不稳定、需求产品品种多样化等因素,产生较高的生产成本。为此,区内企业应综合考虑制造环节和销售环节的各种因素,实施“制造商推动式-零售商(或品牌商)拉动式”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实施业务外包。制造商只专注于本企业的核心业务,而将仓储、运输、报关、报检、配送等业务委托或外包给合作企业。
2.与合作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制造商在选择供应商、物流企业时,应摒除以价格作为最佳选择标准的思想,着力寻找价格、品质、服务等各要素兼备的优秀供应商和物流企业,并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
3.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系统。制造商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与供应商、物流企业、分销商、零售商(或品牌商)之间及时、通畅的信息共享。
4.实施“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制造商”VMI(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制造商的原物料(零部件)供应商众多,为减少仓库管理资源的重复配置,降低生产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响应性和服务水平,制造商可联合供应商共同寻找第三方物流企业,并与之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综合保税区公共保税仓库资源,设置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运作VMI仓库,统一管理供应商的库存,并按照制造商的指令准确输送生产物料(即实行JIT准时化配送)。供应商根据物流企业的出货单与制造商按时结算。此外,第三方物流企业可配套提供配料、简单加工、代表制造商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报关、报检等综合服务。
5.充分利用综合保税区物流企业开展的国际贸易业务。物流企业可充分利用综合保税区内保税存储货物的品种和仓储时间不受限制、区内企业之间可自由流转货物且不征收流转税等优惠政策开展贸易业务。该类物流企业通过租用公共保税仓库,买进保税加工制造企业生产所需的原物料(零部件),再以贸易方式卖给保税加工制造企业,以实现制造商“零库存”。
三、案例分析—以综合保税区笔电产业供应链管理模式为例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笔电产业生产制造基地。电脑品牌商为增强竞争力,专注于品牌的打造与推广、研发、销售等核心业务,将生产制造委托给代工企业,并与其建立“战略联盟”关系。在生产环节,核心配件(如CPU、硬盘、存储器等)主要从国外供应商采购,经过加工制造后的成品以出口为主,因此,电脑代工企业一般选择综合保税区建立生产制造基地。
生产笔记本电脑所需的原物料(零部件)众多,电脑代工企业需与较多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为此,电脑代工企业可充分利用综合保税区的优势,发挥保税物流企业的作用,即在综合保税区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的VMI仓库、实行JIT配送、JIT生产(准时化生产或无库存生产)、参与国际贸易合作业务(详见附图)。同时,实施混合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即在销售环节实施以品牌商为主导的拉动式供应链管理模式,在生产环节实施以制造商为主导的推动式供应链管理模式。
四、构建综合保税区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建议
(一)加强配套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为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应充分利用综合保税区的政策功能优势,加强对其配套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吸引配套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周边集聚发展或在综合保税区租用标准厂房、公共保税仓库开展业务。
(二)大力发展保税物流业。综合保税区业务的开展以及政策功能的拓展,需要充分依托保税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通过租用保税仓库或就近租用办公场地开展的保税仓储、保税配送、报关、报检、监管运输、国际贸易等业务已成为连接综合保税区和国内、国外市场的重要纽带,成为了衡量综合保税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综合保税区应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充分整合物流资源,提高物流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构建现代物流网络,全面提升物流功能。同时,促进现代保税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
(三)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综合保税区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撑。供应链上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需求计划、订单、报表、库存状况、交付信息等指令和要素都需要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传递,同时,信息流能直接影响物流、资金流的运行,影响供应链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和运用资源的效率。因此,综合保税区应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实现信息共享、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作者单位: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管理委员会)
“双流县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项目编号:SLSK13-16
参考文献:
【关键词】精益思想 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是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重视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模式。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是从物流管理的研究发展而来的,起初研究者并没有将供应链管理当作企业的一个系统,而是对供应链的某个模块进行局部的研究。到了最近,供应链链的认识形成了一个网链的关系。这些概念同时强调供应链的战略伙伴关系问题,认为供应链的战略伙伴关系是很重要的,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可以与重要的供应商和用户更有效地开展工作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一切前向的关系,以及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此时对供应链的认识形成了一个网链的关系。这些概念同时强调供应链的战略伙伴关系问题,认为供应链的战略伙伴关系是很重要的,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可以与重要的供应商和用户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一、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横向一体化取代纵向一体。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横向联合,不是纵向一体的兼并与合并。在这样的运作模式下,企业之间要以双赢机制实现合作,即以“赢一赢,的态度看待合作伙伴和价值链。。
(2)客户定制生产取代大规模大批量生产。企业建立供应链企业联盟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适应用户需求的个性化这一市场环境,因此供应链管理的生产方式是定制化生产而不是大规模生产。在这样的生产模式下,企业的最大挑战是生产效率和用户满意服务的矛盾。
(3)组织与业务过程敏捷化。为了提高供应链的市场响应能力,必须提高组织与业务过程的敏捷性,为此必须连续监测供应链和价值链,并进行价值分析和整体优化,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业务供应链管理中需求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以建立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
(4)信息共享机制。供应链管理强调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以此作为加强企业之间联系的纽带。信息共享可以使企业之间的运作活动获得协调一致,计划与需求保持同步。
(5)跨组织部门之间的协作。不同组织之间的协作对于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起决定性的作用。
二、精益物流的实施体系
传统企业对物流的研究,都将目光集中在某个物流技术点上,对某个特定的物流模块进行优化,然而这种对系统局部优化所带来的效益往往是有限的和短期的。要真正使物流成为挖掘利润的源泉,就需要从根本上对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深层次的持续的改革,并在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持续改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建立精益物流实时系统模型:
(1)确定精益变革的领导者。领导企业精益变革的人,通常应该是企业的领导者或者是高层主管,这是因为拥有企业决策权的高层管理者才能够有能力将精益改革在整个系统中推行下去。精益变革的人不一定必须拥有非常详尽的精益知识,但是他必须要有运用精益知识的强烈愿望,并具有开拓精神。这些人还需要一些能进行具体工作的人来协助实施推广精益计划。
(2)获取精益知识。进精益知识获取的途径很多,企业可以聘请专门的精益专家,也可以到己经实现精益化或者正在实施精益化的企业访问学习,或者找一个精益用户或者是精益供应商来寻求帮助,引入精益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在聘请精益专家时,应该寻找那些有过实际实施经验,并能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精益概念的咨询服务,要能给企业的现状流程做出有条理的分析和说明。
(3)绘制价值流图。绘制价值流图时始终要牢记的五个原则:站在客户的位置定义价值;给每个产品族绘制价值流图;绘出产品流;价值流由客户拉动;持续改进直到完美。当绘制好理想的价值流图之后,就要用精益生产方法对现有流程进行改善。需要说明的是,找到真正的理想状态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的,这需要不断的参与到生产活动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找出浪费,进行改善,然后继续。周而复始,持续进行。
(4)浪费的分析。浪费分析的目标是帮助管理人员确定价值流中存在的浪费,并提供消除浪费或减少浪费的方法。绘制价值流图的过程实际是公司管理人员了解生产流程、收集生产管理人员对所存在的问题看法并寻求改进意见的过程。浪费分析要达到的目的如下:清楚地定义了需要立即清除的浪费。利用价值流图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随着人们逐渐熟悉了浪费分析的过程,管理人员发现生产流程中的浪费会越来越熟悉和有技巧。通过这样的方式,所有员工,包括供应链上企业外部的物流管理人员都会对浪费提高警惕。最终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形成自我管理的小组,专门负责浪费的消除和持续改进。
(5)开始行动。将浪费产生的环节以及分析完毕浪费的类型之后,企业就需要开始行动,运用各种手段消除不必要的浪费,改善生产流程。生产流程的改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领域的各类技术。
三、结语
精益制造在日本丰田汽车得到了巨大的成功,为全球制造业掀开了新的一页,现在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都在想方设法的学校丰田方式,使自己的企业能实现精益化。因此,我们相信,精益物流的产生也必然会给全球物流系统注入新的活力,精益物流管理也必将成为未来物流管理方式的主流。
参考文献:
[1]现代物流管理课题组.物流信息管理[M].广州: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