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兴市场危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不过本币贬值对于旅游者来说也有坏的一面,那就是这些地方的治安更差了。在旅游备选地中,我推荐马来西亚,除了这个国家民风淳朴以外,它的货币在过去半年兑美元贬值了近40%。
虽然人民币兑美元也有贬值,但是从2元兑1马币变成1.45元兑1马币,在中国超级城市生活惯了的人会觉得那里东西真够便宜。虽然,这对马来西亚人来说并不那么美好。
令上一代东南亚人毛骨悚然的1997年,马币兑美元的汇率是4.88,而在今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马币兑美元的汇率已经接近这个临界值。
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是从那一年的7月开始的。泰国政府放弃了固定汇率开始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泰铢兑美元汇率当天就下跌了17%。由于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局势控制能力有限,泰国汇率问题引发的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传递到了整个经济领域,并引发了可怕的社会问题。然后,危机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引发了和泰国经济发展类型非常相似的马来西亚、印尼的金融危 机……
其实,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前,日本和美国一样,是这个危机的震动策源地。但是,由于国内经济缺乏活力以及和东南亚国家经济往来密切,也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受害。
在1990年代初,美国和日本都采取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其经济复苏。但是,日本和美国的商业银行并不愿意把钱贷给国内的企业。同时,很多国际资本投机商以非常低的价格从美国、日本贷款,然后把钱放到当时更有利可图的新兴市场上。
不过,当美国经济复苏,美元升值,美联储为了防止经济过热选择加息。而东南亚国家由于美元债比率过高(当时日元兑美元保持升值态势)造成流动性问题。继而本币贬值又引发了外资逃回复苏的美国市场,以寻求更稳定更高的收益。
看1997年的金融危机,背景和现在是多么相似啊,那么那场危机会再来一次吗?的确,因为有了那次的经验,东南亚国家都在预防危机问题上花了不少心思,比如增加外汇储备水平,并且加强了区域经济合作,以及与一些大国签署的外汇互换协议,以便在危机时渡过难关。
不过,如果查一下这些经济体的资产负债表,还是那么令人担心。在2009年后,大量资本进入新兴市场使这些国家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大。就拿马来西亚来说,其私人家庭负债规模已经占到整个国家GDP的86%。这个债务水平是什么状态呢?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同一指标是47%。
另外,全球大商品价格迅速下跌给资源出口依赖型新兴市场国家带来的问题,也比1997年要严重。
很多统计报告把中国(内地)定义为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不过,幸亏中国和其他成员有一定差别。首先,中国的外汇储备足够多。中国和其他市场不同还在于其强力政府主导下的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
【关键词】量化宽松;新兴市场;经济危机
一、美国量化宽松期间各新兴经济体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分析
1.新兴市场国家大量借贷美元的同时没有对冲美元头寸
2008年9月,美国实行了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简称QE1,原计划为6000亿美元,但经济没有如预期复苏,于是美联储在2010年推出QE2,两年后又推出QE3,三轮量化宽松下来累计超过4万亿美元,是原计划的6倍,导致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扩张3倍。由于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使得美元在国际间借贷市场上受到热捧,大量增发的美元在新兴市场国家内泛滥。
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成长空间巨大,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很高,相较于美联储1%的利率,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利率都要明显高于这个数字,出于资金成本的考量,新兴市场国家内的贷款人都更倾向于美元贷款。但是在贷款的同时,大部分贷款人却忽略了利率风险这个重要因素,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不会一直延续下去,一旦联储回调利率,则贷款利息会显著增加引发利率风险,利率风险导致贷款人的资金流断裂无法偿还借款,继而引发违约风险。同时美元大量涌入新兴市场国家国内,会产生本币兑换的供不应求的现象,加大了汇率波动的风险。所以,各新兴市场国家的贷款人谨慎的做法应该是在借入美元资金的同时采取一些金融工具,如套期保值、利率远期互换等来为美元头寸做对冲。
然而根据国际结算银行在2014年9月的报告显示,在美国以外的美元债务总规模高达9.2万亿美元,其中新兴市场国家占5.7万亿,3.1万亿为美元贷款,2.6万亿为美元债券。以中国和印度为例,其中中国有1.4万亿的美元头寸暴露在外,而印度仅仅有15%的美元债务做了汇率风险对冲。2009年以来,由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外溢效应导致了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在内的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性泛滥。全球债务增加了57万亿美元,总负债达到200万亿美元,总负债与总GDP的比率高达285%。经济的增长是以高负债为基础,负债成倒金字塔形,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经济增长所产生的现金流不足以满足负债需求。所以当10月份美联储宣布全面退出量化宽松,结束资产购买计划时,世界范围内包括新兴市场国家都由于美元的紧缩而面临巨大的流动性压力,市场反应激烈。在联储宣布消息的第二天,俄罗斯央行大幅加息150个基点至9.5%,经过暴涨后卢布/美元依然大跌,跌幅创6年来最大;欧元继2012年8月以来首次跌破1.25美元。美元的流动性紧缩造成其他货币的大幅贬值的压力。
2.新兴市场国家央行干预汇率的同时带来资产价格泡沫问题
事实上,在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政策期间,大量美元涌入新兴市场国家给各国经济造成了两个难题:首先,外汇市场上大量美元争夺本币造成本币汇率升高,汇率升高意味着各国贸易出口价格竞争力降低,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份额下降,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同时本币升值也加大了国外投资人的投资成本,降低了外商的投资意愿,导致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增速和规模降低,严重时二者甚至会引发失业率大幅上升的社会问题。以中国为例,此前人民币一直存在着升值压力,尤其是其他新兴经济体受影响后,导致中国出口大幅下降,出口增长疲软。2009年,中国贸易出口额首次出现-19.3%的增长率,从2008年10月开始到2009年7月,中国的FDI指数连续10个月出现同比增长率为负的情况,中国国内有相当数量的以生产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所以各国央行为避免此情况发生,开始入场干预汇率,最常采取的措施即为超发本币,提高本币的流动性,在市场上收购美元,从而压低本币汇率。
超发导致市场上本币供应量大增,根据费雪的交易方程式:MV=PT可知,货币流通速度与商品交易量一定,货币供给量越多,则商品价格越高,通货膨胀问题显现,所以量化宽松政策给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带来的第二个冲击即为资产价格泡沫问题的产生。本币升值与资产价格泡沫的矛盾性使得各国央行超发货币的行为变成了一把双刃剑,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在权衡之后都做出了保就业、保出口的选择,中国也不例外。但是中国在投放基础货币的同时又大幅提高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回笼多余资金,限制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从而缓解市场中资产价格泡沫的问题。
二、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
首先,量化宽松的退出将扭转因本币升值而给外贸出口行业带来的冲击,有利于各新兴市场国家国内出口行业的恢复,同时新兴市场美元储备资产缩水贬值的压力也将减小。其次,量化宽松的退出使得美元利率趋于上行,会造成严重依赖资本流入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资本外流的情况,资产价格泡沫很容易破裂,很长一段时间内新兴市场国家内的经济繁荣都与美元的海外投资联系紧密,一旦美联储宣布加息,资金回流到美国本土,对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复苏非常不利。同时,投资者对新兴市场货币的需求下降,导致各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大幅贬值,通货膨胀加剧,加之新兴市场上的联动效应,个别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崩溃易引发系统性危机。
在Arrow模型中,在位企业,不管是垄断者还是所谓的竞争性企业,都只是针对于产品市场而言的,而在研发市场上,它们却没有区别,都是完全的垄断者,因为只有在位企业可以进行创新活动。比如说,在讨论“竞争性”企业的创新激励时,Arrow只是考虑了这个企业完成创新之后利润变化,但没有解释为什么这样一个预期利润的存在不会吸引其他“竞争性”企业也从事该创新活动。由于在位企业不受进入威胁(比如,受行政性进入壁垒保护),技术创新只是在位企业提高在位利润的工具,进而会出现“替代效应”的结果。而在Gilbert?Newbery模型中,不管是垄断者还是竞争性企业,它们都是可能进行创新活动的,即可以投标购买第三方的替代技术。换言之,在Gilbert?Newbery模型中,研发市场是竞争性的,而潜在进入者一旦研发成功,就可以借此进入产品市场与在位垄断者进行双寡头竞争。面对这种进入威胁,垄断者就必须通过创新活动来“维持”其在位垄断利润。既然此时创新是一个企业进入市场或者阻碍竞争者进入市场的工具,而考虑到竞争总会导致租金耗散,垄断者“维持”垄断地位的激励就要强于竞争者“打破”垄断地位的激励。
无论是Schumpeter、Arrow还是Gilbert和Newbery,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认为市场结构与创新之间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但也有其他一些学者认为市场结构与创新之间存在着更加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比如,Scherer[3]、Mansfield[4]和KamienandSchwartz[5]就认为市场结构与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当企业规模小于某个临界值之前,企业的研发强度是其增函数,但一旦企业规模超过这个临界值,企业规模增加,其创新激励就反而变小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倒U型假说可以看作是对前面两种经典模型的一个折中结果。除了理论研究,人们也就市场结构与创新激励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经验分析。但对应于不同的计量方法或样本数据,人们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研究结论。Horowitz[6]、Hamberg[7]以及Comanor[8]的经验研究支持了Schumpeter第一假说。他们发现,研发密度,即研发支出与企业规模的比值,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增加。他们对此给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第一,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大企业在研发融资方面具有优势,因为企业规模与内部融资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是正相关的;第二,研发活动具有显着的规模经济,因为技术一旦研发成功,其市场价值与市场范围正相关,而大企业通常具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但是,Geroski[9],Nickell[10]以及Blundell,Griffith,VanReenen[11]的实证研究结果却指出创新与市场竞争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随后,Aghion,Harris,Howitt,Vickers[12]对熊彼特模型进行了扩展。在他们的模型中,创新激励不仅仅依赖于创新租金,更依赖于创新前后的租金差异(在基本模型中,创新来源于外部企业,故创新前的租金为0),在这种情况下,更高的市场竞争程度将同时减少创新前后的租金,但是创新前的租金减少幅度要更大些,从而有利于创新和增长。也就是说,竞争可能提高创新的增量利润,从而鼓励了研发投入并“逃离竞争”,同时使得行业内实力相当的企业越来越多,寡头厂商也将面临更加相似的产品成本,并且产品成本越低(高)的企业更愿意成为技术领导者(追随者)。Greenstein,Ramey[13]在其模型中假定消费者更偏好新产品,垄断者能通过市场隔离对新旧产品进行差别定价,从而能从产品创新获得更高的利润,因此垄断厂商比竞争厂商具有更高的创新投入。但是,Czamitzki,Kraft[14]通过对德国企业的研发行为研究,发现新进入者比在位者的研发投入要高。而Schmalensee[15]认为,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大,管理层对企业的控制能力开始下降,而这又会削弱企业的研发效率;与此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研发人员更难从自身努力中获得相应的报酬,他们的创新激励也就因此而大打折扣了。
Scherer[16]的早期分析支持了倒U型关系假说。他用研发人员数目来表示企业研发投入,并用四厂商集中度(CR4)来表示行业集中度,发现在控制行业变量后,研发投入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高而增加;但当CR4超过50%~55%后,研发投入不再随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而增加。进一步,CulbertsonandMueller[17]对食品行业的分析发现,研发投入与行业集中度之间倒U型关系的临界值CR4约为60%。Aghion等[18]利用英国1973~1994年近20年的上市企业数据研究了市场结构与专利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两者之间是呈倒U型关系,因为竞争既会增加来自创新的额外利润,又会削弱落后者的创新激励。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就市场结构与创新激励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更加微妙的结论。Scherer[19]采用美国联邦委员会(FTC)1974年的行业应用项目的数据,发现所有行业数据中,只有20%左右的样本的研发密度是随企业规模增加而增加的,而对于其他行业则没有检测到企业规模对研发的效应,并且他还提出美国小企业比其他国家的小企业更具有创新动力。Boundetal[20]采用了比以往学者更大更全的美国企业数据,并在企业层面上去研究规模—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研发支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是U型而非倒U型,即研发密度先随企业规模增加而下降,然后再随企业规模增加而增加,比起中等规模的企业来说,小企业和大企业的研发密度都要更高些。AcsandAudretsch[21]的研究表明小型和大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可能依赖于行业状况特别是市场结构,他们指出在行业集中度比较高的条件下,大企业的创新强度更高些,而对于小企业来说,在行业集中度比较低的不成熟市场条件下的创新强度要更高些。Dorfman[22]通过对4家电子企业的比较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尽管在国外,市场结构与创新激励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老话题了,但在国内,受制于数据等各种原因,相关研究还不是很多。近年来,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一个代表性研究是聂辉华、谭松涛、王宇锋[23]。他们的研究表明,企业规模与研发投入之间的确存在倒U型关系,国有企业相比其他类型的企业具有更高的研发强度,并且规模越大,创新动力越足。平新乔等[24]运用中国制造业222家企业连续5年的微观面板数据研究了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研发的影响,发现行业集中度衡量的产品市场竞争度与企业专利水平间呈正U型结构。Hu[25]运用北京海淀区的813个高科技企业数据,发现不同产权特征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差异并不明显。安同良等[26]的研究则发现不同性质产权类型的企业所具有的研发投入存在较大差异,最高为外国企业,其次是股份制和有限责任制以及港澳台企业,最后才是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张翼[27]根据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做出的结论则是私有企业的研发激励最大,国有企业次之,最后才是外商投资企业。
关键词 新型自动气象站;关键问题;维修措施;日常维护;甘肃古浪
中图分类号 P41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187-01
自武威市古浪县气象局投入使用新型自动气象站以来,该县气象观测自动化程度和观测精确性水平明显提高。但新型自动气象站长期运行,出现故障的概率也大幅增加。一旦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极易造成观测数据异常,影响气象数据准确性。因此,需要观测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处理对策,以确保新型自动气象站可以正常、稳定运行。
1 新型自动气象站概述
武威市古浪县气象局使用的新型自动气象观测站采用世界上先进的电子信息自动化技术,在传统自动气象站基础上,增加采集器、传感器、计算机终端、网络和供电系统等重要部分,易于维修扩展,精确度和自动化程度都较高,可实时采集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蒸发、地温等气象要素数据。新型自动气象站仪器性能、抗干扰能力和气象观测精度都要远高于传统自动气象站,还可对不同气象要素传感器、采集器和电源系统实时监控,方便观测人员第一时间查找故障并及时排除。
2 新型自动气象站关键问题维修措施
2.1 风向风速传感器
一旦出现风向传感器指北方向异常,易影响风向数据准确性,应及时纠正;若风向风速传感器轴承磨损度较大,转动过程中阻力增加,影响风向风速传感器灵活性,增加启动风速和静风出现频率,使风向风速数据明显偏小;若风杯转动异常,可能是风杯紧固件松脱不到位造成,可对风速传感器紧固维护或直接更换风向传感器。冬季,古浪县易出现冻雨天气,气温急剧下降,导致传感器风杯和风向标被冻,即使出现大风,也很难准确测出风向风速信息。在冬季冷雨或降雪天气,需要观测人员检查风向风速传感器转动情况;夏季强雷暴天气观测的风向风速数据也会异常,要检查传感器是否遭受雷击,被雷击时应及时更换。与传感器和采集器相连接的线缆长时间使用后易破损或接触不良,可利用测量法或替代法判断传感器是否异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1-2]。
2.2 地温传感器
新型自动气象站测量地温气象要素方法简单,借助传感器将观测的地温数据反馈到计算机上。台站内安装地温传感器位置都较低,对极端灾害性天气影响不大。若室内地温传感器故障,应首先查看线路是否破损;若室外地温传感器故障,应检查地温传感器是否异常,观察地温传感器中是否进水将仪器弄湿产生故障,还是其他因素造成。若地温传感器自身正常,需要检查与传感器和计算机相连线缆是否异常,利用网线检测。
2.3 湿度传感器
对于新型自动气象站来说,使用的湿度传感器具有收集速度快、准确率高等特点,可确保台站湿度数据收集工作顺利进行,一旦湿度传感器故障会影响台站工作顺利进行。维修人员应首先查看湿度传感器原始数据是否异常,如果没有原始湿度传感器数据信息,应查看湿度传感器湿度值、电压和模拟信号等是否处于正常状态,若上述情况都正常则说明湿度传感器自身没有故障,导致湿度数据异常的原因可能是采集系统通道故障[3]。
2.4 启动监控软件
重新安装业务软件或更换电脑时,易造成监控软件不能正常启动。这是由于没有对参数进行正确设置。如果选择与自动气象站驱动程序相符的类型,监控软件就能正常启动。若有错误信息提示,又不能更新每分钟观测数据信息,此时需要观测人员将“系统参数”中的“数据采集”选项勾选,对每分钟数据自动更新。若电脑故障使得主板被破坏,重新更换主板后监控软件仍不能正常运行,且设置的各项参数都正确,可改为其他驱动类型,之后再更改为正确的类型。
3 新型自动气象站的日常维护
3.1 采集器的维护
采集器是新型自动气象站核心部件,用于对气象要素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一般不需要单独对其进行维护,禁止工作人员在带电情况下拔插采集器的各种接线端口。定期打开采集器机箱,清除机箱内灰尘和杂物,禁止在采集器上放置杂物。在每年春季前全面检查防雷装置效果,并对接地电阻多次测量。
3.2 庋勾感器的维护
大部分自动气象站气压传感器都安装在室内,出现故障的概率较低,导致人们容易忽略气压传感器故障。因此,工作人员应定期维护气压传感器,检查气孔口是否被虫、草等污染堵塞[4]。
3.3 温湿度传感器的维护
台站中的温度传感器大多安装在百叶箱内,维护人员应定期查看百叶箱的顶部、内部和缝隙处是否有积雪、灰尘等杂物,一旦发现应使用毛刷或者湿布立即将其清除干净,避免影响温湿度传感器的准确性。对温湿度传感器进行维护的过程应在百叶箱内进行。除此之外,还要定期测量温湿度传感器的感应部位与地面之间的距离,确保其等于1.5 m。
4 结语
古浪县气象局自使用了新型自动气象站以来,提升了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降低了观测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新型自动气象站操作技术和日常维护,一旦发现故障问题,及时分析故障原因,准确找出故障部位并维修处理,保证自动气象站尽快恢复工作状态。
5 参考文献
[1] 黄鹤群,李凤林.分析新型自动气象站几个关键问题的维修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6(1):125-126.
[2] 范倩.新型自动气象站的关键问题及其维修对策[J].南方农业,2016,10(3):215-216.
病历资料
例1:患者,男,64岁,该患以心悸、胸闷、疲劳乏力3个月,加重1周来诊。查体:BP 130/70mmHg,P78次/分,律不齐,口唇发绀,双侧颈静脉轻度怒张,双肺闻及散在湿音,心界向左侧扩大,心脏听诊律不齐,早搏5次/分,闻及奔马律,心尖区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右肋下触及肝脏1.0cm,无明显压痛,双下肢轻度水肿。心电图提示: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频发房性期前收缩、S-T段下移1.5mv,T波低平,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收住院治疗。
例2:患者,男,61岁,该患以胸闷、气短、双下肢水肿半年,加重十余天来诊。BP110/70mmHg,P88次/分,律不齐,口唇发绀,双侧颈静脉怒张,双肺闻及湿音,心界向双侧扩大,心脏听诊,心音强弱不等,心律快慢不均,心率:110次/分,心前区闻Ⅲ级粗糙收缩期杂音,右肋下触及肝脏2.0cm,压痛阳性,双下肢水肿。心电图提示:快速心房纤颤,V1、V2、V3呈QS型,T波低平,诊断:冠心病、心肌梗死-前间壁心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收住院治疗。
讨 论
一、影响消费心理的因素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到购买心理的影响,不同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消费心理,当消费者有某种需求时,就会对同一类产品进行细致观察,其中消费者最关心的有三个因素:一是品牌心理;二是廉价心理;三是求异心理。品牌心理是因为消费者认为品牌象征着高贵和地位,以衣服而言,无论是正装还是休闲装,人们都会对某个品牌情有独钟,这是一种品牌心理的体现。所以很多人就会受到品牌心理的影响,认为品牌商品是彰显自己地位的一种表现,希望从中获得一种荣誉感。当然,品牌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也是质量和服务的保障,只有在同行中拥有最优秀的品质才能够打响知名度,成为名牌,因此人们品牌心理的产生也是可以理解的。对于我国大多数人的购物习惯来说,价格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这也是一种廉价心理的影响,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些专卖店打折了,即使原本没有购买欲望,但是在打折的诱惑下,就会产生进去购买商品的冲动。现今的年轻人对于“撞衫”现象是不可以忍的,这是一种求异心理的表现,有些人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就不能流于大众化,看到别人有一样或类似的物品,就会产生不顺的心理,因此他们可能会选择和别人不同的产品,以免出现和别人拥有同样产品现象。
信息化时代在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产品的了解越来越多,再加上电商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虽然消费观念提高了,但是人们消费上当的频率也提高了。消费者面临卖家各种各样的促销手段,一开始都会产生消费欲望,但随着消费上当的次数提高了,人们对卖家也逐渐产生了不信任感,消费者的辨别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比如商场的促销活动,尤其是食物,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它的保质期,也会辨别商品真假。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增加,对于产品的辨别能力也有所提高,不会光听促销人员的夸大其词,而是更相信自身的判断。另外,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愈来愈旺盛,主要表现在青年的身上,青少年需要以个性化来塑造不同的个性,以求在人群中有突出表现。
二、消费心理类型分析
与影响消费者消费心理因素与特征一样,消费者的心理类型也有所差异。消费者对于消费主要有六种消费心理类型:第一种是追求“实”的心理,在消费的过程中重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在这种消费心理的影响下,对于商品的外在不是很看重,这种心理是在消费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尤其是在一些日用产品上,对于功能质量的要求远胜于对于外观的需求。当一件具有同样属性的新产品产生时,人们往往会产生第二种消费心理:追求“新”的消费心理,这能够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欲望,消费者往往是喜新厌旧的,尤其是年轻的消费者,往往有追求时髦的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就会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被产品的外观、造型和新功能所吸引,由于对新事物的好奇,新的产品往往能在一个阶段形成一大片的市场。第三种消费心理就是追求“名”,即追求品牌,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习惯也有所改变,对时尚的追求,对品牌产品无法抗拒。这也就是高档奢侈品无论价格高低都不会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原因,对名牌的追求已经超过了价格的在乎程度,在这其中,一类是对品牌的追求,还有一大部分原因是虚荣心的产生和对财富地位的炫耀。自古以来,中国都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老话,这也是长久不变的道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不会停止的,因此在消费上就产生了追求“美”的心理,消费者在这个阶段更加重视产品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虽然有的产品在功能上没有多大的作用,但是就是抵挡不住人们对于产品外观喜好的需求。人们的第五种消费心理就是习惯性心理,对于某件产品的重复购买就会产生对该产品的习惯性购买,消费者一旦产生这种心理,就会持续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这在日用消费品比较常见,因此市场要认识到习惯性心理对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影响作用。消费者还有一种消费心理,就是从众心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往往会关注其他人对商品的购买情况,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原本的购买行为,如对于苹果手机,一些消费者拥有这类产品,而身边的人群也会产生购买同种产品的消费心理,不自觉地模仿他人购物行为。
三、基于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性
根据对消费市场的调查研究显示,市场营销和消费心理从本质上而言是对交换和消费环境进行研究,要想有效进行市场营销,不断扩大市场,增加利润,就要对消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以此来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而优秀的营销策略也能够反过来营销消费心理和行为。因此,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根据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变化来制定营销活动,让营销活动与消费心理和行为产生相互影响的关系,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对于整个市场而言,企业和消费者是基本单位,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因此两者呈现出具有一定规则的趋向和走势时,就能够对宏观的经济状况产生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动要求,企业商品和消费者需求要互相适应,这样才能保证消费品德供求平衡。
(二)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
对于企业市场营销,要树立起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观念,要站在顾客的角度研究问题,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市场调查来准确获得消费心理和行为的数据,重视客户的反馈信息,尊重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积极与客户进行沟通,对服务质量、产品质量进行分析、对比,并且确定下一步的营销策略,实现企业的人性化关怀,以此增加客户的满意程度,增加品牌的信誉力。企业需要认真分析消费群体,确定市场的主打方向,对产品进行定位,企业要立足于消费机构实际,对消费群体细分,确定自身目标和消费者需求,明确消费市场,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需求。企业需要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和消费行为的分析,研究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走向,分析好市场变化,抓住消费热点,促进消费行为的产生。
四、消费心理与行为对市场营销的启示
(一)树立顾客为中心的理念
企业要认识到消费者的重要性,在市场销售中不要只是估计利润,更应当看重消费者,只有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才能促进消费者消费行为的产生,进而产生习惯性消费心理。这是企业赢得市场、赢得民心的重要保障,企业要认识到消费者的重要性,加强顾客体验,重视售后服务,让顾客对企业有良好的印象。这是一种无形的宣传手段,能够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口碑,促进品牌效应的产生,也正是应了那句古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二)加强广告宣传
企业要想推广某一产品,要进行市场营销策略的规划,其中运用最多的就是广告,广告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顾客对于广告的分辨能力不是很强,因此,采用良好的广告进行宣传,把握好消费者心理,做好广告宣传,是一项重要的市场营销手段。企业要利用广告的作用做好宣传,积极与顾客沟通交流,只有学会交流才能够更好地接近顾客,帮助顾客解决对于产品的困惑,才能够有机会把产品推销出去。企业要利用有形广告和无形广告对产品进行积极宣传,加强对服务人员的语言技巧,提高销售业绩。
(三)重视品牌效应
企业要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积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我国的消费者往往都比较在意商品中的品牌,对于品牌有种莫名的信任感,因此企业需要重视品牌的构建,打造属于品牌的闪光点,可以是文化宣传,也可以是外观变化,闪光点可以不止一个,但是在打造和宣传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闪光点。在消费者眼中,只要有这么一个闪光点,就会吸引注意力,产生购买欲望,这就是一个品牌的打造过程,因此充分了解消费者心理,对于品牌的构建和市场营销策略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利率市场化对金融环境、商业银行信贷及企业融资的影响
(一)市场化改革对金融环境的影响 从1993年初次提出利率市场化以来的20年间,我国在存款利率方面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市场变化。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利率定价机制完善程度也有很大提高,利率逐渐显现出其在金融资源的配置当中的巨大作用。国家也从过去对利率的宏观调控转变为辅助调控,将调控的主要权利交给市场来做。从“十二五”以来,我国继续使用双轨制的方式来推进利率的市场化,一方面,政府放松利率的管制,以此来推动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与此同时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建立了一系列短期基准利率体系以及各类中长期基准利率。人民银行于2012年6月8日宣布,银行存款利率可在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上有所上浮,最高为基准利率的1.1倍。随后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之间首次出现分化,也是利率市场化的一个显著表现。2013年7月20日起人民银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意味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有序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将会促进金融机构的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信贷及企业融资带来影响 国家的宏观调控对我国金融的影响就好比让孩子在蜜罐中长大,在国际贸易日趋频繁的当今,这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好在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了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资金流向以及配置不断优化,金融结构也在这种“压力”下不断完善,尤其对于我国欣欣向荣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如雨后春笋。当然利率市场化也有可能造成部分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中小银行破产,国外资本、热钱的流入等负面影响。但总体来讲利大于弊,对于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信贷以及企业融资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利率市场化提高商业银行效率。在40多年我国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下,严格的利率管制严重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商业银行在这种固定存贷利率下也没有太多的活力与创造力,金融产品的定价能力严重不足。与此同时,我国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建立较晚,一直以来政府都充当银行的最后担保人,导致我国在利率市场化之前信贷风险极高,出现的坏账死账只能由政府来消化,银行的风险和收益不成比例,从另一方面来看,也纵容了银行在道德方面无底线作为,政府压力逐年增加。但是利率自由化带来的风险同样也会在开始阶段由于市场体制的不够健全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芬兰、挪威等欧洲国家在利率市场化刚刚推行的阶段,产生了比较严重的银行危机,这是市场配套体制不够健全带来的。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存贷差的缩小,迫使金融体系转型升级,而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就会大幅度地提高,整个国家的金融行业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方面也表现得比较突出。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在不同产品、资金的成本以及客户价值、风险程度等方面进行自主定价,这从长远来看,对国家商业银行发展有着巨大的好处。银行之间的竞争方式也从过去简单的硬件条件——规模竞争转变为更加富有活力的价格竞争,各大商业银行之间灵活的定价方式可以让不同商业银行在不同领域中取得符合自身条件的竞争优势,商业银行也会有更大的动力去改进资产负债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系统。同时,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利率市场化的驱使下也会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成为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增长点。
(2)利率市场化减轻企业融资约束。企业融资的约束问题突出存在于我国规模庞大的中小型企业。由于这些中小型企业在资信方面没有优势,从而在融资方面渠道比较狭窄,很难通过信贷渠道来进行融资,这与利率管制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在过去的利率管制体系下,低利率带来的结果就是资金需求量过大,所以国家或者银行只能有选择性地选择资信比较好的企业来配发贷款,包括有国家担保的国有企业以及一些大型的私有企业。但是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考虑,这种具有严重倾向性的资金分配方式很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信贷的分配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游说力度以及银行与企业的关系,中小型企业在这种金融体制下很难生存,长期的利率管制只能带来金融的抑制,资金不能得到有效配置。在这种情况下,利率的市场化首先会增加商业银行对存款市场的争夺,对存款利率的水平有很大提高,无形中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运行成本。同时,金融机构也会在这种压力下放弃只依靠大型企业的利息差来生存的观念,逐渐向中小型企业靠拢,追逐更高利率的市场。随之产生了适合各行业的各类融资产品,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危机,资金得到了更加科学的配置。这种融资的压力反而转向大型企业,特别是国企和央企,当然随着存款利率水平的提高,也会造成部分银行现有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增加。
(3)利率市场化带来企业融资结构调整。利率的市场化会驱使金融信贷按照优序进行配置。如果金融市场足够成熟,由于存在融资成本的差异,无论什么企业,在资金不足时,首先会从内部资金入手进行筹措,直到内部资金不足时才转而向外部伸出“援手”。
从这个角度来评价我国在利率市场化之前的金融结构,可以看到我国的金融结构存在严重问题。上市公司在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首选是股权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选择进行内部融资。从比例上来看,外部融资能占到企业融资的八成以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中在债券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股权成本过于便宜;另一方面,也是主要原因,是我国利率管制过于严格,债券融资在管制下与市场分离,成本偏低。
在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我国企业融资结构逐渐有所调整,给企业的投资行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从分析可以看到,利率的市场化必然带来利率的上升,加大了借贷企业的融资成本,让企业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有所缓解,一些金融结构被赋予定价的权利,他们会根据每个融资企业的经营状况、信贷的等级以及发展前景做一个评测,以此来确定贷款的利率,这就使得企业不得不开始注意资金的使用成本,让自身的融资行为变得更加合理,整个经济市场的效率会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二、利率市场化后信贷行为与企业融资行为模型分析
(一)资本需求者(企业)行为 假设在这个经济活动中存在两种类型的企业:国有大型企业以及民营小企业。两种类型的企业生产同样的产品,并且技术类似。在垄断竞争模式和经济变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的资本密集程度越高,其对于资本的需求量就越大,同时,在这种没有变化的经济环境下,两种企业中劳动投入量大、技术越先进,资本的需求量就越大。
(二)银行行为分析 商业银行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作为发放贷款的标准。贷款利率定价的一般模型为:R=rd+rm+rt+rc+rr+rp。等式右边依次为资本成本率(资本所有者在银行存款的实际利率)、银行自身的运营成本率、税金成本率、资金成本率(利用资金而付出的年复利率)以及风险成本率和期限补偿率。从上述6方面的利率可以将银行信贷产品分为两部分:基础成本+运营成本。资本成本属于银行的基础运营成本,一般情况下是由外部确定的,其与银行整体的规模大小以及自身在运营方面的能力没有太大关系。所以从基础成本可以算出资本的经营回报率为R-rd。运营成本是银行另一成本。银行作为一个机构,在日常的运营当中产生的成本都算作是运营成本,包括银行自身运营成本、税金成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以及期限补偿,这些不同类型的成本都从某一个特定的方面反映了银行的经营能力和水平,这些成本率与银行提品的服务对象有着很大的联系。如果某一金融产品服务对象为大型国有企业,那么其风险成本率会有所降低,但是由于一般大型国有企业的贷款额度较高,因而税金成本会相应提高。对于银行的信贷行为来说,风险成本率是他们考虑的主要运营成本率,因为风险率越高,风险就越高,侧面说明了信贷产品能够按期收回本息的可能性就小。但同时,高风险高回报是信贷行为的一个准则,所以银行会综合分析资本需求者为他们带来回报和风险之间的对应关系来择优选取。
通过分析两个群体在进行经济行为时候遵循的原则,就很容易看到利率的市场化为这两个群体的经济行为带来何种影响。利率脱离管制后,利率完全由资本的所有者、中介者以及需求者通过相互之间的“博弈”关系、以及群体之间的竞争关系来确定,资源的配置也会产生相当大的变化:市场化的利率体系让资本的所有者,也就是存款人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能够给他们带来最大效益的存款方式以及存款的银行,从深一层来看,这种选择权代表了他们对不同金融机构服务的认可或者不认可;资本的中介从中获取了自主经营的权利,他们可以对自己提供的金融服务和产品进行定价;资本的需求者能够在利率市场化下充分表现出他的差异性,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融资平台。从这个角度发现,利率的市场化同时给资本的所有者、中介以及企业的融资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利好,同时也给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带来了更广阔的平台。
三、新形势下利率市场化继续推进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构想
(一)金融市场多层次建设 利率市场化最有力的保障就是健全的金融市场,为此,我国要不断去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以及深度,让金融市场体系更加发达、向多层次化去发展。继续推进货币、股票、债券三个市场的流动自由,加强市场间的交流与沟通工作,同时不断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体制,让央行能够快速地对短期利率进行调控,进而推动产期利率的发展。
(二)推出存款保险制度 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中小型企业的融资贷款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增长点,与此同时,存款保险制度也应该作为其中重要一环。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这就使得我国缺乏金融风险的处置机制,不能对风险银行做到及时化解,同时分散金融风险。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与长期发展,要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
(三)提升经营效率,增强竞争力 利率市场化道路带来的必然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一味的服务大型企业、依靠信贷收取利息差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合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业竞争。为此,要鼓励银行去不断拓展中小企业客户,同时增加多元化的服务来提升自身的经营范围,进而增强相互之间的竞争力,保持我国金融行业的活力。
(四)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利率过早全面市场化可能危害整个国民经济,并付出沉重代价。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应该和经济基础、管理体制改革同步推进,而完善、健全、有力的金融监管是利率市场化顺利进行的安全保障。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小银行抗风险能力比较弱,相比较在经济形势下行或停滞不前时,会收缩信贷融资规模,可能会造成企业融资困难。而在经济复苏或上行时,银行为了利润最大化会扩张信贷融资规模,在这样的情况下,会造成整个金融市场运行的不平稳,需要积极推进能自负盈亏的民营银行设立,同时要进一步促进民间融资阳光化、规范化,全方位、多层次地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关键词】金融危机;新兴市场国家;资本账户;汇率Reflections on the Financial Crisis
【Abstract】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generally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China and other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experiencing the course of this crisis have exposed a lot of similar or different problems, even if the problem is different may also be pertinent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 will face, so the positiv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other countries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economic impact of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and various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where the problem lies, as well as a comparison with China, summed up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capital account; exchange rate新兴市场国家是指新兴市场国家的市场机制和经济法规完善程度低于发达国家但高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且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具有较大市场发展潜力,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特点是,在国内金融市场不成熟的条件下,就已经开始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相互作用影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很难有国家能在这种情况下独善其身。
1金融危机使新兴市场国家陷入困境
当美国和欧洲相继爆发金融危机之后,大量资金会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撤离,包括东盟、印度等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新兴市场国家的困境主要表现在股市大幅波动、对外贸易逆差增大、外资出逃等方面。
金融危机最严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西方国家的流动资金在危机时纷纷脱逃,返回本国救市,这造成新兴市场国家股市与汇率的大幅波动。在2008年下半年道琼斯指数跌破10000点之后,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者对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形势的担忧加剧,主要股市全线下跌,其中一些股指跌至近年来新低。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泰国股市,仅在2008年9月一个月内下跌将近30%,韩元贬值程度超过20%。“金砖四国”中的中国、印度和巴西,股市2008全年跌幅都超过40%甚至高达60%,而俄罗斯的股市则停止交易。MSCI新兴亚洲市场指数也一路下滑,由9月12日的327点跌为10月23日的216点,下跌幅度达34% 。
金融危机还严重影响了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贸易。从2007到2008年的新兴市场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和对外进出口额的分析可以看出,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减小,对外贸易出现逆差。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韩国受到影响最大,颠覆以往顺差状况。2008年上半年有5个月出现贸易逆差,至同年8月其逆差额达到26.8亿美元。而印度贸易逆差也有逐步扩大的趋势,8月份逆差已达109.7亿美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翻一番。
外资的出逃也使新兴市场国家陷入了困境。大量的外资进入助推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了股市虚高。而金融危机之后,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预期和投资回报预期产生了担忧,这也引起了部分资本外流。而随着通货膨胀及汇率贬值的出现,大量外资的出逃又把股市推向了低股。比如越南、韩国、印度尼西亚以及阿根廷等多个新兴市场国家一改此前资本流入、货币升值的状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货币贬值、资本外流。以中国为例,2008年9月份中国外汇储备仅增加214亿美元,远低于当月外贸顺差(293亿美元)和FDI(66.42亿美元)之和,为2008年以来单月最低规模。而路透社的统计显示,除中国外的亚洲国家,2008年9月份外汇储备锐减至24600亿美元,减少203.3亿美元。从中可以看出,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储备均有所减少,其中马来西亚的外汇储备缩减最多,达到129亿美元。韩国和印度分别减少35.3亿美元和34.9亿美元。而据花旗集团判断,从2008年初至11月,印度的投资外流总额已达到87亿美元。
2新兴市场国家的通病
2.1新兴市场国家的内忧外患:在爆发金融危机之前,新兴市场国家大多国内状况良好,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财政收支平衡,并且也不存在失业和汇率波动等问题。但是大部分的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不成熟,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一直以来存在着其他内在和外在的隐患,这些在金融爆发后也凸显出来。
首先,新兴市场国家最致命的问题是资本账户的过快和过多开放。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国家普遍都大范围甚至全面开放了本国的资本账户,这些国家开放资本账户的直接原因则是为了迎合国内主要的财团与国际的大型金融机构的需要,因为政府本身就代表他们利益的代表者,比如韩国、越南。资本账户的过快和过多开放造成了大量国外的资本在短时间内就进入到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与金融市场中,同时造成了以美元等货币计值的短期外债增加,债务危机,一触即发。
其次,以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显现出了弊端。在这些新兴市场国家中,出口贸易扮演着经济增长发动机的角色,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变化直接影响着国内经济。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波动,造成大量贸易逆差或者出口贸易受阻,那么本国经济将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发展资金而产生紊乱。东南亚各国(地区)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普遍存在经常项目逆差,由于美元走强,使其主要对美出口增长大幅度放缓,而主要对日本的进口快速增长,以至于国际收支平衡进一步失去控制,形成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如1996年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比例分别为:泰国10.2%,马来西亚6.3%,印度尼西亚5%,菲律宾3.1%。经济的脆弱性由此可见一斑 。
再者,美元本位的汇率制度为新兴市场国家抵御危机制造了困难。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实行的是低频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国际货币体系依然是以美元为中心。由于美元本位制为美国在爆发金融危机之后通过各种金融策略向全球转嫁危机提供了可能。2007年到2008年,泰国、韩国和越南等国为了维持汇率稳定,保留了过多外汇储备,致使本国国内货币市场剧烈震动,国内出现大量的破产和严重的经济衰退,并积累了大量的美元外债。
最后,对国际资本的过分依赖也是产生危机的主要原因。外债余额大幅上升,尤其是短期外债上升更快,接着就出现了外债偿付困难,再加上国际游资趁火打劫,本币迅速贬值,最终导致新兴市场国家国内金融危机的发生。韩国在2008年的名义GDP为10176亿美元,外债为3990亿美元,外债占GDP的比例约为39.25%。短期外债(一年之内到期)占总外债的比例为40.2%,约为1600亿美元,而其外汇储备只有2100亿美元,总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190% 。这也导致韩国目前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亚洲经济体之一,2008年以来韩国的股市下跌38%,韩圆兑美元的汇价也下跌了约30%。美元短缺已经导致韩圆的币值在2008年下跌三分之一。
2.2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中国同样也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受害者,经历了股价暴跌,出口大幅下滑,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低等问题。主要原因是中国与其他的新兴市场国家一样,资本账户在逐渐开放,并且中国经济的增长同样依靠出口来拉动,难免受到冲击。但是得益于中国严格的资本管制以及足够的外汇储备,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大。由于我国资本项目是受管制的,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外商直接投资,“异常资金”快进快出都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短期资本不能短时间内大规模的流动,形不成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巨大影响。同时中国还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中国外汇储备在金融危机前暗中增加了在美国市场的股权投资。截至2008年6月,中国所持有的美国股票数额从2007年6月的290亿美元激增至995亿美元,期间增持705亿美元。中国在2008年6月底的时候持有5200亿美元长期国债和5270亿美元长期机构债 ,同时中国的外债规模和结构都显得比较安全,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的不到20%。
2.3中国金融体制的发展方向:虽然本次金融危机中没有对中国经济造成大的损害,但是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在此时暴露出来了此类经济体的通病,再者随着中国资本账户的逐渐开放,很难保证中国不会赴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后尘,对此中国的金融体制亦应随着经济发展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
2.3.1资本项目的开放要继续坚持循序渐进:一个国家的资本项目的完全开放标志着本国经济已经完全与世界接轨,也标志着本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完全暴露,易受到外界的冲击,因为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与经常账户开放相比,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要大得多。国情不同,国际经济环境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导致各国资本账户开放的过程和结果也有很大差别。资本项目的开放是不可逆的,所以我国在资本项目的开放问题上,一贯谨慎,但是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深化和全球资本泛滥,以及开放国内的资本项目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几乎无法抵制国际游资跨境流动,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开始进入了国内的资本市场。通过我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的对比发现,为了不造成热钱的快进快出,资本项目的开放要继续坚持循序渐进。首先,在大范围开放资本项目之前必须完善我国的金融制度和国内银行体系,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应取决于国内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和抗风险能力。资本项目应首先开放有实际经济活动背景的资本项目,国内金融市场成熟后再开放金融性资本项目。第三如果国内的资本市场达到了可以开放资本项目的程度,对国外资本管制需要按照先放松对入境资本的管制、再逐渐解除出境资本的管制的原则进行。第四,在完全开放资本项目之前必须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金融政策措施,一旦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我国的资本市场,这套政策措施能够迅速反应,大幅降低国际短期资本的套利的可能性和收益率,尽可能减小其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影响。
2.3.2保持合理的外汇储备与管理:外汇储备是抵御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在本次危机中,外汇储备不足极大地削弱了新兴市场国家的抵抗力,美元投机资金攻击其本国货币,促使它国货币贬值,造成货币金融危机,与之相反的是,我国政府一直保持着高额的外汇储备,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本国的金融市场。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的是,在本次危机中美国大幅减息、美元持续贬值,造成国际投机资本大量涌入,不仅冲击我国金融体系安全,而且由于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比例仍然较大,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可能会造成收益下降,外汇资产缩水。所以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对于外汇储备的管理势必要考虑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三个方面。首先,我国对外汇储备管理目前的任务是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由于美国利率下调,应减少购买长期产品,增持短期债券。其次,面临美元虚弱和长期贬值的必然趋势,我国应该采取鼓励进口的政策措施,减小贸易顺差,应该在美元大幅度贬值之前减少部分外汇储备。第三,要以外汇储备为担保,向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人民币贷款,选择部分与中国经济关系密切的新兴市场国家,根据双边贸易规模向其提供一定数量的人民币贷款,使其运用于和中国的经贸往来,鼓励其对华贸易按人民币结算,并承诺其对华贸易顺差以美元支付(刘昌黎2009)。第四,要鼓励企业对外投资。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以各种方式向境内外投资,以期提高外汇储备运用效益。
2.3.3汇率制度的变革方向: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我国实施的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浮动汇率制度起到了关键的防御作用,尽管本币的升值影响到某些行业对外贸易,但总体而言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很小没有形成大的货币市场的波动。但是这种汇率制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我国的资本项目是受管制的,如果我国将来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一样完全开放了国内的资本市场,这种汇率制度的防御作用会不会被削弱?另外在经济完全与世界接轨的条件下,我国的汇率制度又是否能形成独立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所以我国的汇率制度应该继续探索,不断完善,使其能够在短期内应对剧烈的国际市场变化,长期内向着独立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方向发展。首先,我国外汇市场要完善各方面建设,不断地推出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适应市场投资需求的金融衍生产品,从而为微观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避险工具 。其次,人民币的汇率波动范围应该是可调的,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之下采取不同的波幅。第三,参考货币的选取亦应随着国内外及国际形式的变化对其作出适时的调整,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修正。
2.4.4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在金融危机产生之前就采取措施抑制危机的形成或者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的效用远大于在金融危机过程中实行的被动防御策略的效用。我国应该建立专门的危机预警机制,实时监测国际市场的变化,及时预警可能出现的危机并向主管部门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控制事态的发展,这是在本次危机中我国恰恰缺少的。一下介绍一下本人构想的危机预警机制。危机预警机制首先需要一个由银监会、证监会、央行以及外管局等联合组成的情报网络,各个机构各司其责又相互联系,从各个方面收集的情报实现共享,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同时危机预警机制还需要一个有众多金融专家组成的顾问团,根据情报网络所提供的信息,在第一时间作出市场动态的预测,就各位金融专家提出的观点经过论证,商讨解决措施,并反馈给主管部门。法律支持也是危机预警机制必不可少的,我国应该出台在金融危机条件下的临时管制办法,为各个金融机构对紧急事件的处理提供法律依据。参考文献
[1]陈晞.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根源:制度与模式的考察[J]发展研究,2009,(2)
[2]吕进中.浅析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J]广西金融研究,2009,(1)
在这一轮由美国次贷问题所引爆的全球信贷危机中,强大的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而包括欧美和亚太等在内的全球大部分股市亦出现大幅下跌。但是,一些传统上被认为是风险较高的资产类别,比如新兴市场债券,却在波动市况中表现相对平稳,与大起大落的全球股市形成鲜明对照,因此甚至被部分投资机构形容为“暴风雨中的平静”。
根据晨星(亚洲)对香港市场上各基金表现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7月18日,股票类基金是信贷危机中的重灾区。以各基金组别的一年平均收益来看,亚太区股票组别基金大跌17.9%,欧元区大型股票组别跌幅也达16%,美国大型价值型股票组别更是重挫23.1%,新兴市场股票组别表现稍强,但回报仍只录得负数。反而是在此前牛市中表现落后的新兴市场债券,今年以来表现相对平稳,该组别基金一年的平均收益为3.6%,今年至今的回报也为正数。(见表1)
新兴市场债券过去常与“风险”“亏损”“金融危机”等词语相关联,但为何会在今年的波动市况中,成为相对安全的资产类别呢?这主要有三大原因:在基本面因素上,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健康,风险降低,加上商品价格造好,因此信用评级得到提高;在技术层面上,当地货币持续升值,国内流动性良好,政府收支情况改善,外债也有减少趋势;在结构层面上,新兴市场占全球经济的比例不断扩大,投资者基础更加广泛,也都令该资产类别表现更加平稳。
前五个月净流入66亿
新兴市场债券最早是以本地货币结算的形式出现在金融市场上,但一直未能引起国际投资者的留意。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元结算的新兴市场债券才开始兴起。最初主要由拉丁美洲国家发行,如墨西哥、巴西等,后来发行的范围陆续扩大到印尼、菲律宾等亚洲国家,以及波兰、俄罗斯等东欧国家。
不过,从历史表现来看,这些新兴市场国家,无论政治还是经济,全都一度千疮百孔,因此违约率居高不下。1994年墨西哥货币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1998年俄罗斯债务风波、2000年乌克兰经济危机、2001年土耳其里拉崩溃以及阿根廷债券拖欠事件,麻烦接二连三。也正因为如此,和美债等成熟市场债券相比,新兴市场债券因为风险较高,所以要提供更高收益率去吸引投资者。
不过,近年来情况却发生很大改变。随着新兴市场经济起飞,各项基本面因素得到改善,新兴市场债券的吸引力,已愈益来自其升值潜力。尤其是进入今年以来,环球经济前景混沌不明,各地股市大幅波动且跌多升少,新兴市场股票也未能完全幸免。相对而言,新兴市场债券的表现就较为平稳。今年前六个月,全球、美国、亚太、新兴市场和中国A股的回报全都为负,跌幅一成至四成半不等,但新兴市场债券却录得正数回报。摩根大通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以美元计上涨4%,如果以一年计更已上涨13.7%,因此成为较引起投资者兴趣的资产类别。(见表2)
期内部分股票市场出现资金撤离的迹象,但新兴市场债券却保持资金净流入。根据摩根大通和美国基金研究机构EPFR的数据显示,今年截至5月底,在全球各类股票型基金中,国际型、美国股票、全球新兴市场、亚洲(不含日本)股票基金都为资金净流出,惟有拉丁美洲和新型欧非中东的股票型基金仍录得净流入。而新兴市场债券却从年初以来一直保持净流入,截至5月底净流入额已达66亿美元。(见图1)
摩根大通的统计显示,在这66亿美元中,战略配置部分约为50亿美元,其中外债部分增长16亿美元,本地部分增长33亿美元;基金零售部分则约有16亿美元,其中本地部分增长47亿美元,但外债部分却减少30亿美元。
过半数国家达“投资”评级
对于新兴市场债券的投资者来说,今年以来最大的利好消息,莫过于作为最重要新兴市场之一的巴西被提升为“投资”等级。在国际三大主要评级机构中,标准普尔和惠誉两家都把对巴西的信用评级作出上述提升。惠誉表示,巴西的宏观经济形势稳定,中期经济增长前景看好,国际收支形势和公共部门财政状况不断改善,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也有提高。不过,第三家评级机构穆迪给巴西的评级仍低于“投资”级别,并表示年内都不太可能提升。
事实上,自从去年美国次贷危机初露端倪开始,已有包括中国、智利、墨西哥、捷克、哥斯达黎加、印尼等多个新兴市场国家的评级被提升。截至5月,在摩根大通新兴市场债券指数所覆盖的国家中,54%为“投资”评级,这是该资产类别在历史上首次有超过半数达到“投资”评级,而在十年以前仅有10%的新兴市场被认为质量较高。
从进入本世纪以来的回报来看,新兴市场债券并不逊色于其他资产类别。2001年1月31日至2008年6月30日期间,摩根大通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累计上涨160.7%,年化回报率为15.9%,高于上证A股、摩根士丹利世界指数和摩根士丹利美国指数,仅逊色于摩根士丹利新兴市场指数和摩根士丹利亚太(日本除外)指数。
从基本面因素来看,主要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均保持健康。出口畅旺是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在过去十年一直都维持贸易顺差。虽然近期美国需求走软,但新兴市场之间的贸易活动仍然活跃,令其出口得以继续增长(见图2)。国际商品价格飙升,更令资源丰富的新兴市场受惠。即使不算中东地区,其余新兴市场的已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备也都分别占全球的30%和53%。
今年料减债220亿
新兴市场的经常账近30年以来首次实现盈余。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比1999年的峰值下降近25个百分点,目前仅占40%不到。外债不断减少,新兴市场日益通过本地市场来实现融资,新发债券正从美元转为以本地货币计价。外汇储备增长迅速,不计中国在内,新兴市场的外汇储备在过去一年内的增幅已轻易超过2万亿美元,使得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变为净债权国。
新兴市场国内的流动性良好,对外债务也有减少趋势。根据摩根大通的预测,今年新兴市场政府的发债总额大约为280亿美元(2009年的先融资不计算在内),但外部还款和票息支付却将达到500亿美元,因此总体外债预计将减少220亿美元。事实上,该减债趋势在新兴市场中已持续数年,对其国际收支情况形成正面支持。
此外,虽然短线而言,美元兑新兴市场货币可能出现反弹,但从中长线来看,随着新兴市场经济走强,其货币兑美元的升值趋势依然不变。因此投资以本地货币计价的新兴市场债券,亦有机会可分享新兴市场的货币升值主题。
另有两个趋势也十分重要。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拥有大批年轻的劳动人口,养老金规模发展迅速,令投资者基础日趋宽广、深化和稳定;另一方面,各国中央银行希望投资策略能更加分散化,把所持资金投到多元化的资产类别中。这两种趋势,令新兴市场债券的投资者基础更加广泛,有助其表现更趋平稳。
信贷危机或引三大风险
在对新兴市场中长线前景保持正面乐观态度的同时,也要看到其目前可能存在的风险。在环境中,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股市都大受影响,欧美各国的实体经济亦面临巨大困难。与此同时,油价飙升和通胀高涨,又令各国央行在制定经济决策时,面临两难境地,人们因此担心欧美可能进入滞胀,而新兴市场经济亦有可能被不断上升的通胀率拖垮。近期发生在越南和印度等地的股市暴跌,说明人们的担忧并非全无道理。
事实上,自从5月底6月初巴西被提升评级之后,新兴市场的评级开始出现参差不齐的趋势。哥伦比亚的评级获穆迪提升,但乌克兰却因政局持续不稳,被标普降级。在前景展望方面,穆迪将南非提高到“正面”展望,但将受通胀困扰的埃及降至“负面”。越南在爆发国内金融危机之后,评级展望被三大机构悉数向下修正到“负面”。
对于新兴市场债券而言,目前所要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就是投资者的避险心态。虽然新兴市场债券今年至今仍保持资金净流入,但截至5月底的66亿美元净流入,比2007年同期的132亿美元和2006年的166亿美元已经大幅减少,而且在整个5月中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展望新兴市场经济的未来发展,如果欧美经济的衰退形势进一步加剧,则新兴市场至少将面临以下三大风险。
首先,出口受到影响,尤其是那些仍高度依赖出口欧美的经济体恐难以幸免,而以内需为主或者参与新兴市场内部贸易较多的经济体将相对安全。
其次,全球信贷进一步紧张,则新兴市场的融资需求可能会有上升趋势,东欧等经常账赤字较大的国家就可能会受损害。
再次,假如能源和食品价格保持上升势头,令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情况进一步恶化,则将使各国央行继续提高政策利率。从中期来看,实质利率较高的国家应有能力控制通胀压力,但实质利率较低或者为负的国家明年将面对十分困难的局面。而假如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向下调整,亦会伤害到那些大量出口能源和原材料的国家。
低相关度有助稳健组合
从目前来看,人们还很难预测美国的次贷危机何时能够到底,全球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依然模糊不清。所以,我们在此时讨论关于新兴市场债券的话题,并非是要判断它有机会跑赢其他资产类别。我们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新兴市场债券的确拥有良好的成长前景。但当前的重要意义在于,新兴市场债券和其他资产类别之间存在较低的相关度,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投资组合降低风险,而这正是投资者在波动市况下,应当优先考虑的问题。
不同市场和资产类别,往往拥有不同的驱动因素,因此表现出不一致的走势和景气循环。如果把资产分散到不同市场和资产类别中,碰到个别市场波动或进入景气低谷的情况,就能利用其他市场和资产类别中表现较好的投资来减少损失。
从相关系数来看,2002年1月31日至2008年6月30日,摩根大通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与摩根士丹利世界、美国、亚太(日本除外)、新兴市场指数以及上证A股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7、0.27、0.33、0.48和0.16。(见表3)由此可见,新兴市场债券与其他主要股市之间存在较低的相关性,而这正是我们应当在当前波动市况中善加利用的一点。
让我们建立三个模拟组合,来检验低相关系数资产类别可以发挥的作用。截至今年6月底,如果在之前一年的时间里,将全部投资集中在上证A股,则跌幅达到20.5%;如果只放七成在A股,其余部分平分到成熟市场股票(摩根士丹利世界指数)和新兴市场股票(摩根士丹利新兴市场指数),下跌幅度就只有14.4%;但如果把A股配置比例降到五成,在成熟市场股票、新兴市场股票和新兴市场债券(摩根大通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分别投资20%、15%和15%,那么跌幅进一步缩小到只有8.5%(见表4)。
再从这些组合的夏普比率来看,截至今年6月底,上述三种模拟组合在过去三年的夏普比率,分别为1.11、1.18和1.22,可见配置最为分散的第三种模拟组合,也就是包含成熟市场股票、新兴市场股票以及新兴市场债券在内的组合,是其中风险调整业绩最佳的一个。
近几年来,国际金融界的投资产品设计越来越复杂,所采用的投资手法也越来越五花八门,有些投资者因此遗忘了一些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投资法则,比如分散投资。在牛市环境中,这些投资者更愿意将所有投资集中在单一的地方,以追求最佳的绝对回报。但今年的市场情况却不同于以往,不仅牛市不再,而且几乎所有的市场都高度波动,如果继续使用“孤注一掷”式的投资方法,那么极有可能出现“满盘皆输”的结局。因此,在此时提醒大家重新想起“分散投资”等基本法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为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投资服务总监
养老基金推动另类资产的增长
华信惠悦咨询公司与《全球投资者》杂志(Global Investor)新近合作完成的“全球另类资产99”(Global Alternatives 99)研究显示,2007年世界上最大的99家另类资产投资管理人代表养老基金管理的另类资产,从前一年的5860亿美元增加到8220亿美元,增幅达到了40%。
由于全球养老金追求组合多元化、并且采取绝对回报策略来获得超额回报(alpha),因此对另类资产有持续的需求,这是另类投资资产规模显著增长的主要原因。
研究发现,这最大的99家管理人中有超过一半在美国,超过三分之一在欧洲。不动产投资管理人高踞排行榜前列,将前9席尽数囊入怀中,占上述另类资产总规模的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