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讲授《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课程的过程中,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变化,以及深入了解国际经贸环境以及相关的国际事务对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和意义。
当前世界处于一个较为动荡的时期,始于2008下半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还没有结束,其影响仍然继续发展深化,这种形势对我国的经济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全球的经济形势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一、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复苏势头,但复苏进程不容乐观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包括美国、欧盟、中国等在内的各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较大规模的经济救援措施,这些措施总体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扭转了经济继续下滑的危势,使得全球经济基本上转入复苏或恢复性增长的局面。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整个进程中,各国情况差别很大,形势不够均衡,新兴经济体整体表现良好,恢复势头明显,而美欧等传统发达经济体则问题较多,进展缓慢。
二、经济危机爆发后的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未来的世界经济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经济始终停滞不前,使世界经济也很难迅速恢复。在本次经济危机中,美国金融业的问题集中爆发出来,特别是过于庞大而又疏于监管的虚拟经济饱受批评。因此,美国也提出要改进经济模式,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基本上都放在了新能源等领域,但是这些是不是能够提供长期的增长动力还有待观察。
另一个重要的经济体欧盟,在本次危机中的表现也差强人意,自2010年以来又发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希腊、意大利等国深陷其中,至今没有明显好转,严重拖累了欧元区和欧盟的经济复苏和增长,使世界经济的前景也暗淡了下来。
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但是,目前的中国经济也存在一些问题,也面临改革经济增长模式的艰巨任务,而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发展显然为我们的调整增加了难度和风险。
三、经济危机爆发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使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到不利影响
本次经济危机使国际贸易遭受到严重打击,2009年全球贸易额出现20%的下滑,是二次大战结束以来的最大降幅。当前,有些国家出于保护本国国内经济的目的,不断打压进口产品,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明显升温,各国间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这种倾向是非常危险的,各国已经形成的一些经济联系将受到损害,不利于各国和世界经济的恢复。
四、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问题更加突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增大
未来一个时期,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价格有可能进一步上涨,对全球经济发展可能的制约将进一步加强。
那么这种国际经贸环境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经济全球化将进一步深化,对我国仍然是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1、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巨大的国际市场扩大和稳定出口,为我国更多企业开创适销的外部环境;2、是有利于我国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加速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其次,绿色产业在经历经济危机后迅速在全球兴起,为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这些绿色产业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只要我国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就可以与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步伐一致,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也可以从中培育出自己的新产业和新企业。
第三,世界经济的复苏和恢复进一步突显出我国扩大内需的紧迫性。目前世界主要经济提复苏普遍缓慢曲折,造成需求增长缓慢,使我国出口增长受到外需制约的境况短期内不会得到彻底缓解;同时,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面临的贸易保护措施呈现明显增多态势,因此,要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就必须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增强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世界经济稳定增长
2006年,世界经济已经连续四年保持强劲增长,2007年世界经济总体运行态势依然良好。从多种因素来看,虽然影响2007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变数仍是美国经济和油价的高企,但无论美国经济增长是否减缓,油价波动是否剧烈,世界经济依然保持着适度的增长。虽然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对不同的国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总体来看,高位徘徊的油价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带来的冲击比预期和想象的要弱。油价上涨是世界各国经济持续发展导致能源需求旺盛的结果,以及与地缘政治相关的地区局势造成的,并非供应不足,同时也体现了全球经济的进一步活跃和繁荣。另外,虽然2007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有着诸多不稳定因素,但由于进入了增长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受发展中国家经济强劲增长的带动,以及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保持温和增长的影响,因此总体走势被多数国际组织和机构看好,各种预测较为乐观。汇集各有关机构的评估,普遍结论是: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比2006年的增长高峰有所减缓,但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经济增速可能在3.4%到4.8%之间。尽管目前各方面的预测只能作为参考,但可以断定,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幅度不会有大的出入。与此同时,未来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
综合联合国贸发会议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低于2006年的增长率,但可以确定的是:2007年将是世界经济连续五年保持高速增长的一年,世界经济处在一个较快、较长的发展阶段和繁荣时期。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7年9月份的预测,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低于2006年的增长率(联合国贸发会议认定的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最终为4%),为3.4%。由于美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尽管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07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强劲增长了3.9%,但次级债危机潜在的威胁并未消除,经济增长下滑有可能在今后显现出来),因此联合国贸发会议对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的判断较为谨慎。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同样将低于2006年的增长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终认定的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5.4%),为5.2%,与此前的预测相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尽管2007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攀高、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大,以及美国次级债风波的蔓延和影响,但世界经济总体活力并没有明显减弱,保持着强劲增长态势,由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07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较为乐观。联合国贸发会议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各主要地区和国家经济形势分别做出评价:联合国贸发会议认为,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仍将是东亚和南亚,其中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将分别为10.5%和8.5%;美国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从上年的3.3%减缓到2%;欧盟和日本经济增长水平高于美国,增长率将分别达到2.8%和2.3%;非洲的增长率将达到6%;拉美和西亚的增长虽略有下降,但增长率将接近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2007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将达到2.5%,低于上年的2.9%。其中美国的增长率为1.9%,低于上年的2.9%;欧元区增长率为2.5%,低于上年的2.8%(其中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增长率都将低于上年);日本的增长率为2.6%,保持了五年的延续增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增长时期。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为9.8%,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中国的增长率将达到11.5%;拉美地区的增长率为5%,低于上年的5.5%;中东地区的增长率均为5.9%,高于上年的5.6%;独联体的增长率为7.8%,略高于上年的7.7%;中东欧的增长率为5.8%,低于上年的6.3%;非洲的增长率为5.7%,略高于上年的5.6%。
2007年,在西方世界陷入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漩涡的背景下,综合联合国贸发会议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别对2007年世界各主要地区和国家经济体增长的预测看,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由于美国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其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引擎力正逐步下降,而随着亚洲新兴经济体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它们已经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日渐显现,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提升(近年来亚洲的经济增长始终保持在全球增长的一半以上),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美国经济增长下滑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与此同时,欧元区国家和日本经济在拖累全球经济多年后,显然已经摆脱长期低迷阴影的笼罩,对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俄罗斯经济的恢复和强劲增长也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拉美和非洲地区经济的连续稳定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以及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依据权威机构对全球经济的综合评估,目前世界经济形势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契机,同样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与压力,如何应对当前世界经济领域存在的风险,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幻莫测带来的冲击,将是未来发展中经济体不可回避的严峻考验。
二、经济安全形势
从2007年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形势看,突出的风险仍然来自金融和能源安全领域,其中包括全球股市、尚未消除的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国际油价上涨带来的冲击,以及金融、能源领域的新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它们威胁着全球经济的稳定。当前,金融和能源领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和有关国际会议的重要议题。
(一)全球经济失衡
全球经济失衡导致各国间经济往来充满了矛盾和摩擦,构成了全球性经济问题,并加大了全球经济的风险。2007年全球经济失衡进一步恶化,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可能超过9000亿美元,而欧洲、亚洲和石油出口国的顺差相应增加。当前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过快,而日本、德国以及中国等亚洲主要新兴市场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美国对外净负债超过3万亿美元,相当于其GDP的四分之一,其债权国主要是日本、欧洲国家和中国以及石油出口国。而美国贸易逆差又成为全球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因素。另外,美国内部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美元持续贬值,而美元贬值又加剧了其内部失衡以及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当前美元贬值已成为长期趋势,这使美元地位产生动摇,导致近年来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升,美元贬值加剧带来的风险在全球不断蔓延。同时,全球经济失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十分突出,国际贸易政策上的纠纷和冲突频繁,这些冲突主要发生在美国和欧洲之间,以及美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全球经济能在高度失衡的状态下保持增长,部分原因就在于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这使得全球利率保持低位、美元保持强势、高油价对通胀的影响也被商品价格下降所抵消。然而,经济失衡的根本性矛盾越积越深,其可能引发的无序调整是世界经济稳定和增长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在全球贸易失衡和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受阻的背景下,由此诱发的连锁反应表现为贸易和投资环境恶化,并且对全球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全球经济失衡在世界各国间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和冲突,最为突出的是加剧了贸易摩擦、对世界各国货币政策产生了不确定性的影响、国际收支长期失衡、利率水平在失衡的两极间存在着差异,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本市场流动性过剩,对金融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同时,由于各国间存在着巨大的贸易差额和息差,以及资本的大规模跨境流动,使得汇率问题成为有关国家争执的焦点,并导致全球范围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全球性经济失衡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
(二)全球股市的泡沫风险
屡创新高的全球股市也随之积累了大量的泡沫,全球股市多次厄运再现。2007年以来全球股市的繁荣与泡沫现象成为国际金融领域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股市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全球股市的脉络,股市的大幅度波动对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造成2007年初以来全球股市波动的原因,除了近年来国际资本的过度投机外,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股票的泡沫成分在过去的几年逐步增大,风险也在增大,股市的全面回调也在情理之中。近年来,全球股市始终潜伏着隐患,股市承受能力十分脆弱,一有风吹草动,股票行情便急剧变化,股市也骤然风雨飘摇。由于全球股市的波动不仅会影响和蔓延至全球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而且它对整个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更为剧烈,特别是货币市场。目前国际货币市场危机隐患无处不在,随时有可能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发生。有人担心,由于全球金融形势依旧严峻,全球股市的频繁波动使股市风险更加险恶,因此全球股市活跃与繁荣趋势能持续多久,尚难预料。如果全球股市反复振荡,将使全球经济前景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大,国际金融市场也有可能因此风雨飘摇。
全球股市的波动影响所及囊括了全球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其中对整个国际金融领域特别是货币市场的影响更为剧烈。从以往的教训和近年来的国际金融形势看,突出的问题是国家或地区性货币变化牵动着全球股市,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双双出现联动性影响和冲击。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潜伏的危机有可能是全球股市动荡风波未息,接踵而来的便是货币市场的大幅波动,而货币市场的波动又反作用于股市,同时随着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必然会卷土重来,这种相互影响和冲击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破坏性尤为严重。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将有可能导致股市和货币市场轮番动荡的恶性循环,从而诱发全球金融领域的动荡,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
(三)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蔓延
美国2007年夏季爆发的次级贷款危机引发全球范围内的信贷紧缩及金融市场动荡,全球信贷危机及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使金融系统性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在次级贷款危机蔓延西方世界的背景下,尽管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形势相对稳定,全球股市异常繁荣和活跃,没有发生全球范围的金融恐慌和灾难,但世界各地区在资本市场繁荣的背后潜伏着不同程度的经济和金融危机隐患,次级贷款危机带来的风险还未全部释放。特别是由于美国次级贷款风波持续蔓延,世界经济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对此,有关国际金融机构和人士多次提出警告,声称下次世界经济危机很有可能从金融领域开始。目前,世界经济不稳定首先来自全球金融体系,美国处于资产“泡沫”破灭的困境,由于房地产下滑造成了金融领域的振荡,不良贷款居高不下,金融体系捉襟见肘,大量无法追回的贷款使多家债权银行陷入资金困境。无独有偶,近年来美国在外资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债务负担更加沉重,使美国资本市场风险日益增大,这对美国金融市场的未来将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另外,一些国家受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余波的影响,脆弱的金融体制逐渐显现出来。在国际货币市场上,尽管近年来汇率变动相对稳定和有序,符合改革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基本面。但2007年以来,美元贬值步伐正在加快,特别是美联储连续下调利率的预期已经成为国际外汇市场上驱动美元持续走软的一个主要因素,存在着进一步下跌的风险,一旦出现新一轮的大幅度贬值,将严重动摇投资者对美国资产的信心,出现美元抛售失控的风险,使各国货币抵御国际外汇市场汇率变化带来的冲击压力不断增大。次级贷款危机继续恶化的潜在风险和美元下跌带来的隐患随时有可能引发地区性和局部金融危机,这充分反映了当前国际金融安全状况,同时也将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增长。
(四)油价上涨的不良影响
2007年,在中东形势进一步动荡、全球石油需求不断扩大、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到11月份国际油价一度直逼每桶100美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涨幅超过了40%,创造了近年来的最高点。目前油价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缘政治形势动荡带来的影响,如全球反恐形势错综复杂、伊拉克安全形势持续恶化、伊朗核问题解决未果、主要原油出口国国内局势时有动荡等,都对近期国际油价有着直接影响。从目前的石油供给情况看,中东局势动荡和石油供应紧张带来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生产的后续能力,石油供应状况不稳定将导致油价继续在高位徘徊,油价的浮动范围从2006年的每桶65到70美元提高到90至95美元,甚至将超过95美元,油价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虽然目前世界各国对油价上涨的承受能力远比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时期大大加强,但仍有人担心全球经济因油价上涨而陷入严重衰退的噩梦有可能会再次重演,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将承受多重压力。从全球经济发展来看,石油价格上涨将对全球经济的不良影响主要包括:导致全球通货膨胀上扬、抑制资本投资的增加、削弱消费开支的增长、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最终制约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能源机构确定的能源安全定义包含两个因素:一是合理的价格;二是供给充足。从目前的石油安全机制看,世界许多国家由于没有充足的能源储备更容易受到油价上涨的冲击,特别是经济比较脆弱的国家和地区。种种迹象表明,如果国际油价继续维持在每桶90美元以上或无止境地上涨下去,无论是对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都将是严重的打击,能源安全问题进一步凸现。
(五)美元汇率下跌带来的风险
2007年,国际货币市场有五个值得关注的特点
1. 国际货币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依然是影响国际货币市场的主要因素,是国际市场汇率变化的核心因素。
一年来,美元汇率走势始终在下跌通道,其中美元兑欧元、英镑和加拿大元以及人民币等货币的汇率跌至近年来的最低点(仅相对日元有所升值)。美元汇率的波动一方面表现为市场投机性因素的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导致国际外汇市场中积累的金融风险更加突出。
2. 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公布的就业、房屋销售数据、消费信心指数等重要经济指标比较疲软,表明次级贷款危机有蔓延和加深的迹象,美国经济下滑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为了化解次级债危机带来的金融风险,保证美国经济平稳运行,2007年9月和10月美联储连续两次降息,虽然降息有助于美国规避经济衰退的风险,但受其影响打压了美元汇率,导致世界各国货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
3. 美元汇率下跌导致黄金等贵金属价格呈现上涨之势。
2007年,受美元汇率与利率变化和全球经济环境中通货膨胀上扬,以及一些国家增持黄金储备和需求增加的影响,再加上投机因素,推动了国际期货市场上黄金等贵金属价格振荡走高(到11月黄金价格突破了800美元的关口)。黄金在拥有巨大投资空间的同时也暗藏着不可忽视的风险。
4. 美元汇率下跌因素强化了国际油价的上涨趋势。
2007年国际油价上涨除了中东局势恶化的地缘政治因素和供需失衡以及投机对油价波动起到的推波助澜的影响外,石油美元效应加大也刺激了国际油价的上涨,美元的进一步贬值和石油美元与石油欧元之间转换导致了主要货币间的搏弈,并刺激油价上涨。
关键词:国际会计;企业会计准则;趋同形势;策略;选择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0-0132-02
引言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影响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全球资本市场趋于开放和融合。更为重要的是,网络信息科技发展速度的日益加快,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条件。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工作也越发清晰地认识到高质量、规范化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运营及自身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作为当前国际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运行体,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激烈的企业竞争态势下赢得主动、选择科学、恰当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成为企业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目前国际会计趋同的形势分析
1.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构建完善化,国际金融监管协调性增强。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势头日益迅猛,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科学化、规范化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历程遭受了重大冲击,严重滞缓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现阶段各国经济监管机构以及企业自身都在加大力度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以维持世界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维持世界经济发展环境的稳定。在这一背景下,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成为必然的发展结果,主要体现在国际金融监管框架的构建趋于完善化和体系化,加大国际经济监管的合作力度,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全球性经济风险预警及应对机制;另一方面,国际金融监管的协调性逐步增强,为各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趋同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2.传统会计准则格局被打破,新兴经济体影响力不断扩大。现阶段,国际会计趋同的形势还可体现在传统经济发展形态下以美欧为主导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秩序被逐渐打破,以中国为主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在逐步增强。这一点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结构的人员分布上可以清晰地看出,目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共有22位受托人,其中有4位来自新兴经济体;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中15位理事中有4位来自新兴经济体。上述职位一定程度上可有效代表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这一趋势的出现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以及相应机构的改革、发展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伴随着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在一些地区性、国家性的组织会议中,新兴经济体积极参与国际财务报告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修订以及其他途径的改革与发展工作,实现了新兴经济体内部的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两者之间的实时互动,从而促进了国际会计准则在制定和修改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地综合考虑新兴经济体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经济发展形势,体现了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形势下的综合性。
3.国际会计准则制定部门加大结构改革力度。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不断深入,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等机构也在逐步加大结构改革工作力度,为不断提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全球公认性和适用性创造条件。改革工作过程主要体现在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标志着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形势的正式形成。相关制定机构与监管部门加大治理结构改革力度,能够有效明确当前估计会计准则在全球范围内的适用性、认可度以及其他相关问题,进而为提升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科学性和适用水平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分析
1.会计准则趋同模式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形势是基于国内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我国对外贸易开展工作的实际需求而进行的选择,因此具备明显的抗外干扰性和严谨性。从我国企业现阶段的转型、发展状况来看,会计准则趋同国际模式符合我国的法律环境,主要表现为“趋同”模式下我国会计工作制度的统一。在中国会计法中有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有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公布。”因此,在面对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模式时,“直接采用”的策略明显缺乏法律依据,与我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背道而驰。坚持会计准则趋同模式则可以坚持我国独立的会计准则制定权这一根本原则,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有效一致的同时,维护了我国企业会计工作环境的稳定。
2.会计准则趋同模式利于调整我国在全球会计格局中的被动地位。随着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形势的不断发展,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对此形势的态度尚不完全明确,因此,以中国为主的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范畴下的会计趋同形势中处于被动地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国际趋同有利于将我国内部经济发展状况有效反馈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机构,进而提高我国在国际会计格局中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实行国际会计趋同是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回应,有利于协调各经济体之间的发展诉求,从而有效推動我国利用这一机遇强化与国际财务报告制定机构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世界经济发展态势下赢得主动的话语权,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论文摘要:2008年美国次货危机攀发,金触危机很快艾延全球,给世界经济带来强烈发撼。时至2010年,这场风基最强劲的势头已经过去,全球经济开始回吸。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呈现出祈的特点,高失业率、预期通胀率、国际贫易竟争加剧、,易保护重断抬头……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的国际贫易艰难发展。面对祈的经济扶序,我们应该积极训整对外贫易政策,以在祈一枪竟争中盛取更有利的对外贫易地位。
2008年,潜伏已久的美国次级房贷问题全面爆发,掀起金融市场的狂风巨浪,贝尔斯登岌岌可危,雷曼兄弟土崩瓦解,aig直面流动性危机,房地美、房利美巫待注资……这场金融危机强烈震撼了美国经济,使其遭受二战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并且很快蔓延至北美洲、欧洲、大洋洲直至席卷全球,世界经济经历了一场巨大浩劫。时至今日,全球经济体已经挺过这场风暴的中心,逐渐过渡到“后危机时代”。
这场令人谈之色变的金融危机一度使世界经济低迷,公众信心丧失,在与之周旋抗衡的过程中,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国际贸易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据世贸组织(wto)统计,2009年世界贸易总额下降12%,降幅为60年来之最,而中国在200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外贸出口一方面面临极为不稳定的经济大背景,另一方面又因为贸易竞争力的增加而承受着来自其他国家日趋强劲的贸易保护压力。这就要求我们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寻求出口贸易新模式,从而推进我国国际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1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1 .1世界经济止跌回升.增速缓慢
随着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落实,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主要经济实体的消费和投资逐渐升温,世界经济开始从衰退走向复苏。
2009年初,世界经济并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美国一季度gdp环比增长年率下降6.4%;日本gdp也因净出口和投资大幅萎缩,欧元区gdp更是大幅萎缩9.6%。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额下降了40%。二季度美国、日本、新兴经济体经济开始回升,韩国经济触底反弹,国际贸易降幅收窄,但仍高达两位数。进入三季度后,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回升明显,多数欧盟国家也出现复苏,印度、巴西等国回升势头也较强劲。在金砖四国中,俄罗斯相对较弱,但其5月份和6月份的工业生产指数均实现了正增长。世界经济基本上被确认见底回升。
中国经济在2009年上半年仍保持较高增长,第三季度增长率超过8%。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均有所企稳并出现回暖迹象。
虽然目前金融危机最强劲的势头已经过去,世界经济已经停止了自由落体式的下跌开始有所回升,但是我们却不能对其做出过于乐观的估计。金融危机导致居民财富缩水,储蓄率大幅上升,消费需求严重下降;同时由于缺乏新的盈利机会,加之目前全球普遍产能过剩,新的投资需求短期内很难大幅回升。因此,虽然经济开始回暖,但是其复苏的过程也是缓慢而曲折的。imf估计,未来四年之内,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4.7%,低于危机前几年的平均水平。目前全球经济逐步回稳但仍旧脆弱。
1 .2高失业率和通胀预期并存
金融危机给各国产业带来重创,失业问题随之加剧,全球就业问题异常严峻。2009年,美国9月份失业率达到9.8%,创26年来新高;欧元区8月份失业率升至9.6%,为欧元区诞生来最高;日本9月份失业率为5.3%,亦为十年来最高;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也令人担忧。高失业率将直接影响消费一一失业者无力消费,未失业者基于对未来的忧虑而不敢消费,进而影响到经济复苏的速度。
高失业率严重的同时,通胀预警也时刻存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复苏,各国都采取了规模空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国央行纷纷大幅度降低利率水平,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利率分别降至0%一0.5%} 1%和0.1%,均创历史新低。一些地区和国家甚至直接向市场注资从而提升大宗商品价格。目前美国、日本等国的货币供应增速均快于名义gdp增速,全球基础货币持续上升。在经济低迷时过剩的货币供应和较高的流动性往往不会形成通胀压力,但是当经济逐渐复苏时,这些内容则会因为政府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和抑制工具而转化为通胀压力。届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会进退两难。
1 .3贸易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大幅萎缩,国际贸易严重下滑,各国贸易竞争加剧。而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内需难以拉动,进一步刺激了其扩大对外出口的决心。内忧外患的状况使得众多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强硬措施以期有效争夺国际贸易市场,一些国家甚至不惜大幅贬低本币币值、采取各种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来提高本国产品竟争力,扩大国际市场。
除了争夺市场,各国亦希望通过促进本国产业来带动国内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加速经济复苏脚步。这势必使其更决绝的采取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国际经贸组织报告显示,2009年4月到8月短短5个月时间,20国集团就出台了91项新的潜在的保护主义措施。据世界银行统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了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
但是在如今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的经济利益是互相关联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自顾自的采取贸易措施。所以,表面上各经济体会呼吁抑制甚至消除贸易保护,但实质上各国都不同程度的采取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这就使得近年来的贸易保护会以更新更隐蔽的方式出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贸易保护主义正重新抬头,并且即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大阻碍。
2经济形势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2 .1贸易额度下降.降幅趋缓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下降,整体贸易环境趋紧。2009年全球经济回暖,但全球国际贸易总量仍处于下滑趋势。这一年里,中国的经济形势较为良好,但外贸出口仍下降16%,然而相较金融风暴正劲之际,我国的外贸出口降幅已大大收窄。
2.2跃居第一大出口国.贸易康擦增加
在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好于一般国家。特别是在2009年,中国的出口额占全球出口份额比重超过9%的,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这充分说明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自主产业,正在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但我国的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外贸易处在粗放增长阶段,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这种凭借数量型扩张取胜的粗放增长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全球整体需求下降和各国内需难以带动等对国际贸易竞争的刺激,外贸竞争力日益强劲的中国也成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点对象。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全球70%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与中国的出口贸易有关。2009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超百起、案值约120亿美元,两者均创历史新高。同时,中国产品遭遇贸易摩擦的连锁性突显,钢铁、鞋类、玩具、铝制品、轮胎等中国传统优势出口产品频繁出现一个产品在不同市场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现象,呈现出摩擦国别扩散和救济措施叠加的势头。
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国际贸易经济环境将逐渐好转,中国的外贸前景看好。但我国的国际贸易关系也将随之而更加复杂,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更加严重。对于后危机时代的中国贸易,机遇与挑战并存。
2.3老牌合作伙伴贸易关系趋紧,贸易对象格局改变
欧盟是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2009年,我国对欧盟出口总值达2362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9.66%,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形势将影响总体的外贸形势。然而目前欧盟经济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仅欧元区的货币稳定难以确保,而且由于经济问题而引发的政治问题也在各成员国内频发。内忧外患的状况使得欧盟诉诸于贸易保护主义,尤其是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政策。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在2009年,欧盟国家频繁针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从鞋类、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到光伏、节能灯等拥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都是欧盟对华进行反倾销的对象。2010年,欧元区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更加严厉。
中国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形势也都不容乐观。奥巴马政府出于减少国内失业率以及2010年面临中期选举政治压力的需要,不断对中国施压,出台了各种针对中国出口的贸易保护措施。经济陷人严重衰退的日本则更是大大缩减了与中国的贸易合作关系。
另外,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也越来越频繁。仅2010年起就有韩国、阿根廷、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多个国家相继对中国的马铃薯、西服、高碳锰铁、榨汁机等多种产品施行禁运、反倾销调查等贸易措施。中国与老牌主要贸易国家的关系日趋紧张。
而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中非贸易的健康发展,中国与东盟、非洲的贸易关系发展保持着较好势头。2009年我国对东盟出口额达到1062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占我国对外出口总额的8.85%。从长远来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中国与非洲、澳洲等国家贸易关系的促进,中国的外贸环境会逐渐好转,且新的贸易格局也会逐渐形成。
3未来的发展措施
3.1加快法制法规建设.拓宽贸易口径
中国加人wto近九年的时间内,清理、修订、废除了数千件与wto规则相冲突的法律、法规及各种红头文件,有效地实现了国内法律法规的配套。然而我国法律的修正并未趋于完善。从国内经济发展来看,需要创造更加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如建立稳定、透明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体系,明确政府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融资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投资风险保障的鼓励政策等。通过规范国内竞争规则促进企业高速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国外竞争来看,随着国际贸易竟争的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之外,各个国家和地区更可能采取诸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隐性保护策略。针对此种情况,我国需严格制定细致、规范的制度和法规,以立法的形式确保我国贸易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拓宽贸易口径,增大进出口额。
3,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
虽然我国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是目前我国仍以粗放增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缺乏自主设计,没有龙头品牌,产品质量和设计都还比较欠缺。当前我们还主要靠规模优势来赢取市场,在全球需求下降,各国各地区纷纷依靠本币贬值和出口补贴等手段来加大本国产品价格优势的情况下,无疑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很大冲击。因此自主研发、提升质量、重视国际认证,全面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才一是保证和扩大我国对外贸易优势的有效途径。
3.3鼓励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虽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逐渐加强了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但是民营企业无论在自身的资金和资源优势上还是在宏观经济政策上都是无法与国企比拟的。然而中小企业因其灵活性、创造性、对发展机会强烈的渴望程度而对经济促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与国外拥有先进生产技术、优厚资金实力的国外企业、机构合作,招商引资,同时增进企业自身实力,不仅可以增强整个产业的竞争力,而且对于促进国内就业和扩大外商投资等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好的成效。
3 .4优化行业发展结构,促进经济快速稳健进步
此次金融危机给欧洲所带来的打击远比美国要重,究其原因则是后者的制造业规模比前者要大得多。这给我们的教训便是,无论服务业如何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也是不能完全统一的。一定规模的、相对独立的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稳定的可靠保障。因此,我们既要加大发展服务业,增加服务贸易的规模和效益,也要狠抓制造业的发展。二者齐头并进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才能有效促进和确保经济健康高速平稳发展。
目前对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仍有不同的意见。根据各国政府新近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全球经济有明显改善的迹象。美国经济已脱离了衰退最严重的情况,欧盟经济衰退幅度也比预期的情况略好,亚洲经济已全面恢复增长。但另有一些报告则表明,西方各主要国家的经济仍在恶化,失业增加,财政恶化,没有真正复苏的征兆。在世界经济领域,重要的数据都由各国政府和各主要的国际经济机构所掌握,对经济形势发表“预见”的官员和机构本身,往往都有一定的政策纲领。他们看重的不是学术家强调的“是什么”的问题,而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在这样一个高度政治性的领域,设想纯粹客观的、科学的分析和预测是不现实的。
这也反映出了当今世界经济的某些特征。世界经济从来都不是各国、各地区经济简单的总和,而是这样一种现实,即世界市场对各个国家和各个地区市场的统治。不同国家尽管各有自己具体的经济特点,但无论这些特点有多么大,都必须越来越服从于世界经济,更紧密地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以便从世界市场中获取本国所缺乏的各种经济资源。换句话说,单个的国家经济只是世界经济的物质基础,在它们之上,还有一个占统治地位的上层建筑。世界经济每发展到一个更高级的阶段,世界市场对各国市场的统治就越有力,也越专横。
这场危机虽然出现了许多难以认清的现象,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在应对危机方面,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国家集团都不遗余力,动用并展示了自己全部的政治力量和财政力量。欧盟从去年10月到今年7月中旬已向银行业提供了2.9万亿欧元的资金,相当于欧盟经济规模的31.2%。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总额今年将达到13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一年的GDP总额。如果加上美国各州、市、县政府的债务,美国全部的政府债务总额已经累计达到了5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4.3倍。日本政府财政赤字2007年这一比重还只有3%,预计明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0%,届时政府赤字总额将相当于GDP的两倍。
西方各主要国家都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财政危机,为了整顿国家的财政,必然会产生一个问题:究竟哪一个社会阶层应当为此作出牺牲?无论如何选择,都会打破原有的社会平衡,从而引发新的政治冲突,各主要政治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也随之急剧变化。在美国,接近10%的失业率使得奥巴马总统正面临这样的一种局面。由于美国国会将于明年举行中期选举,如果经济形势无法明显改观,很多议员将不得不与奥巴马的经济政策划清界线,因为在就业问题上,议员们感受到的压力更大。
这场危机另一个突出的特征,是由于它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从而带来的连续性。也就是说,它以很清晰的界线,从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阶段,这就使得人们不仅可以充分地、持续不断地观察它的进程,而且可以随着它的进程对先前的各种“预见”进行检验,从而锤炼自己的智力和眼力,更好地理解当今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中的重大问题。
一、*年一季度*经济运行特点
1、经济发展继续保持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局面
一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993亿元,增长11.5%,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一是财政收入增势强劲。一季度,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55.8亿元,增长31.1%,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大大高于生产总值的增幅。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8.6亿元,增长28.l%。尤其可喜的是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37.6%,超过全省平均水平9.5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5.2%,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好水平。二是工业效益大幅提升。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40亿元,增长6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64.5%,同比提高21.6个百分点。三是重点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一季度,全省六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188.2亿元,增长30.1%,高出全省平均增长水平5.9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636亿元,增长34%;实现利润25亿元,增长50%;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60%、65%、62%。
2、工业拉动效果明显
我省经济维持在高位运行,得益于我省工业的持续较快增长,工业对经济的拉动效果非常显著。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4.6亿元,增长24%,同比加快2.6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985亿元,增长37%,同比加快3个百分点。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正在显现。一季度,全省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1.2亿元,增长34.1%;上交税金36.6亿元,增长38.8%,有30个园区上交税金增幅在50%以上。
3、开放型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支撑作用显著
一季度,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72家,增长29.3%;实际利用外资6.57亿美元,增长23.6%;进出口总额17.47亿美元,增长57.2%,是去年同期增幅的2.1倍,其中出口9.77亿美元,增长42.7%。在全民创业政策的带动下,全省非公经济快速发展。至3月底,全省个体和私营企业注册资金分别增长21.27%和26.94%。从工业领域看,非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180.5亿元,增长35.9%,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11.9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9.6%。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93.2亿元,增长40.5%。
4、消费需求趋于旺盛
经过多年消费增长乏力的状况后,去年以来,我省消费市场明显升温,在我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均实现较快增长的拉动作用下,*年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6亿元,增长15.9%。其中,农村市场消费增速加快,实现零售额187.7亿元,增长15%,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我省经济增长的内在需求逐步被激发出来。
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国际经济形势:
在经历了4年高增长后,世界经济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可能进入温和调整周期。从全球看,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长在加快,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体高速增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美国需求放缓的负面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基础尚好。但美国经济持续减速,全球股市动荡,油价潮起潮落,世界经济调险进一步积累。据*年1月18日的《联合国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从2006年的3.8%下降到*年的3.2%,全球贸易增长由10.1%减缓到7.7%。总体而言,*年世界经济仍可能保持较快增势,但也面临较大的调险。
1、美日欧经济增长此落彼涨
美国经济,温和放缓。美国经济去年4季度增长2.5%﹐低于调整前的3.5%。*年美国经济继续放缓,住房和制造业持续低迷。IMF预测,今年美国经济的增长率将由去年的3.3%降到2.2%;日本经济,消费反弹。据日本政府1月底预测,*财年日本个人消费有望增长1.6%,远高于2006财年的0.9%;欧元区,随着失业率下降和经济活动回升,区内消费转强,商业投资回升,复苏渐趋平衡,经济增长可望由区内需求带动。
2、发展中国家经济总体平稳
雷曼兄弟预计,*年亚洲(日本除外)经济将放缓到7.8%;拉美宏观经济稳定且持续好转。美洲开发银行报告预测,*年拉美地区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增速在4.8%至5%之间;随着国际市场石油天然气价格的下降,独联体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减缓,波斯湾6国GDP增速也将下滑至6.5%;IMF最新《非洲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年非洲经济增速预期为5.9%;金砖四国继续成为世界经济亮点。巴西经济迈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2006年增长2.9%,市场预测今年GDP增长3.5%至4%。由于油价调整俄罗斯经济有所放缓,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减弱到6.1%,贸易顺差也将减少到1000亿美元。印度经济增长走高但也出现过热信号。
3、世界经济调险大增
第一、房地产泡沫使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大增
美国最大房屋抵押贷款公司房利美预测,美国房市今年将持续疲软,新房销售减少7.1%,现房销售减少8.1%,房价上半年会继续走低。据预测,如果房价下降2%到3%,*年美国GDP增速将只有2.2%;如果房价下跌9%,GDP增速将降至0.5%。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多次警告美国经济存在陷入衰退的风险。联合国《*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也指出,*年世界经济将因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衰退减缓0.5个百分点。
第二、全球资产泡沫大增,投机资本猖獗,面临较大调整,金融风险增大
大量利差交易的热钱推高了全球股市、楼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全球资产泡沫大增;投机资本猖獗导致风险在全球传导。全球流动性过剩导致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等的发展速度很快,热钱在全球猖獗投机。对冲基金通过购买国际市场上的虚拟金融衍生产品,使流动性过剩在全球传导。亚洲等新兴市场是对冲基金“热钱”的主要输入地。对冲基金兴风作浪,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全球股市走牛以及一些新兴国家出现货币金融危机等,已经引起包括G8在内许多机构和国家的关注,提高对冲基金透明度、限制其投机性的呼声日高。
第三、国际油价波动剧烈,但仍将维持在高位运行
从供应角度看,剩余产能较低、下游的炼油能力瓶颈决定了石油供应紧张,石油不可能回到廉价时代,随着全球经济增幅放缓,今年的国际油价也不太会涨至去年的水平。预计*年石油均价将在每桶60美元~65美元之间,下限在50美元~55美元的区间波动。当然,不排除恐怖袭击、地缘政治冲突或恶劣天气等意外事件重新推高油价。
国内经济形势:
1、我国经济继续在高位运行
*年一季度,GDP达到50287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17526亿元,同比增长2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9%。最近,摩根士丹利、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经合组织等各大经济研究机构预测,普遍认为*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多数预计我国*年GDP增速在10%左右。
2、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转移加快
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带来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加快,沿海发达省份已经开始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转型。传统的制造业和加工业加快向中西部转移。
3、消费结构升级,国内需求趋于旺盛
2003年开始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由此带来的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工业化、城市化也加大了国内需求的增加,内生需求趋于旺盛。
4、国内经济面临紧缩调控风险
由于房地产价格虚高、金融贷款投放过多、投资过热、物价上升等一系列的经济过热形势,国家又可能由相对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转向紧缩调控,采取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
5、国际收支不平衡,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
连续几年的贸易顺差,是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严重失衡,这都为我国的贸易、金融等带来一系列影响,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国家又可能采取调控出口产品结构、实行配额出口、取消或者降低出口退税等措施来改变这种局面,对外贸出口以及相关行业带来一定影响。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并存风险增大
由于投资过热所带来的一些食品、原材料价格上涨,使经济逐步向过热转变趋势加大,通胀风险增大。同时,由于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所带来了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盛,产品积压,又同时面临通缩风险,国家政策回旋余地变窄。
总体而言,*年我省所面临的国内经济形势看好。国家为促进中西部发展所采取的金融、财政税收、国债等一系列的优惠措施,都为我省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我国经济调险也在加大,我们有必要加强对经济形势跟踪监测和风险防范。
三、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
1、固定资产投资回落过快
自2006年4月份以来,我省投资增幅出现逐步回落的走势,从当月的38.2%下降到12月份的25.0%,回落了13.2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回落了3.5个百分点;全年新开工项目增长8.1%,比上年回落了16.3个百分点。*年1-3月,我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26.2%,比上年同期的35.8%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位居中部六省末位。为了抑制经济的过热,国家在最近几年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在此影响下,我国多数省市均出现了投资增速回落的情况。但是,我省作为欠发达省份,正处于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目前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回落的速度显然过快,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2、利用外资增速下降
随着各省对外向型经济的关注度提高,各省利用外资竞争日益激烈。目前,我省利用外资明显受到冲击,特别是在中部地区,由于中部各省都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近年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我省利用外资增速下降的势头比较明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年1-3月,我省实际利用外资由上年同期的5.32亿美元增加到6.57亿美元,累计值由中部第一位降至第四位,后退了3位,河南、湖南累计值分别为8.73亿美元和7.59亿美元,分列第一、二位。中部省份利用外资竞争加剧,我省引资形势严峻,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扭转。
四、对*年上半年我省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测
根据国内外经济研究机构对我国整体经济形势的分析,结合*的实际,在计量经济分析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判断上半年我省经济仍然将保持在高位运行。预计,今年上半年,我省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GDP增速可达12%。其中,一产增速6.5%,二产增速16.8%,三产增速10.5%;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达23.2%;投资增速继续趋缓,预计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6%;消费稳步提高,预计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5.8%;预计出口有所放缓,进出口总额增速38%,实际利用外资增速23%;财政总收入增速31%;考虑到工资调整等因素,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13.6%。如下表:
五、政策建议
总体判断,我省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存在,全年可以保持较快增长。但必须高度关注可能出现的投资减弱的状况,避免导致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同时,要着力在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保持投资适度增长
积极组织项目,加大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力度,争取国家在我省重大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项目投资有所增长。辩证看待房地产业发展,在确保低收入阶层住房需求的同时,继续鼓励房地产投资企业增加商品房供应,推动房地产投资保持一定增长速度。全面清理行业准入门槛,鼓励民间投资发展。
2、广开渠道,积极引进内资、外资
年内围绕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组织若干次大型对外招商引资会。围绕已有的引进项目,制订配套项目引资规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引资工作。内外资并重,在内资引进和外资引进中,实施同等的所得税、土地、软硬件基础环境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3、进一步扩大内需,启动消费需求
积极落实好国家一系列惠农措施,确保农民负担进一步下降,特别是对农村义务教育收费减免政策的落实,要加大督查力度。特别是利用好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优惠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带动农民增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表明,根据我国居民消费倾向,家庭每期房贷还款金额都将挤占70%的当期消费支出。因此,要加快落实省直单位住房补贴的发放,大胆探索国有企业、机关单位和社会公众新型合作建房的途径,努力缓解住房压力对消费需求的抑制。
经济已出现U型回升态势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介绍了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他认为,尽管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扑朔迷离,但混乱之下有一些比较积极的因素。美国经济整体形势虽有很多不确定性,但仍然比较稳健;极其混乱的欧洲最终格局还是会进一步走向一体化;中国经济目前已经出现U型回升的态势。对于中国经济出现U型回升态势,他提出了3个依据:一是到下半年出口增长速度会上升,以至于全年接近13%的水平。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出现一定回升,全年将会达到22%的增速。考虑到今年物价上升水平比较低,22%较之于往年,实际力度更大一点。三是房地产投资总量并没有出现严重的下滑。与正常年份相比,今年房地产的投资总量还是比较高。今年头5个月,房地产投资大概占到整个GDP的12%左右,这基本是过去若干年的平均水平,因此房地产对于整个经济的回升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更重要的是,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房地产行业出现了量价回暖的迹象,与房地产相关的各种消费也在逐步恢复。
要习惯新的增长速度
中银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除了周期性是趋势性的变化外,更要看到,中国经济正在下台阶,正在进入新的增长阶段,这与日韩当年逐步告别两位数进入一位数经济增长过程是一致的。因此,政策不宜做大幅度调整。不要试图完全扭转这个趋势,只要避免下滑速度过快即可。更重要的是,应通过结构调整和市场化改革实现这一点。我国三季度的经济形势会出现反转,预计经济增速会在8.2%,比二季度的7.6%会有所上升。他认为,中国经济正在实现“软着陆”,进入新的增长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靠投资来推动的时候,经济容易达到两位数增长,但经济增长动力逐步从投资变成消费的时候,速度也会慢慢降下来。他分析,在2020年之前,人们必须习惯于7%~8%的增速,之后可能还要习惯于5%的增长。当前不宜过多采取刺激措施。他说,经济本身是周期性的,萧条阶段对经济下一次创新和增长至关重要。当前宏观政策应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不宜通过大量货币投放来维持经济的稳定。
稳增长最重要的空间在调结构
国务院参事、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国经济的根本及核心问题是结构问题、增长方式问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与调结构转方式紧密结合,不符合这些原则的事不要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最主要是做好两件事:一是把市场的事交给市场,这是稳增长的核心。现在政府管了很多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事。二是要打破垄断。垄断会导致腐败,扼杀技术进步,所以打破垄断对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关键词:中国经济 宏观调控 路径探析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最困难的2009年之后,当前的中国经济运行在正常平稳增长的核心关键期。虽然说中国的经济发展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及发展机遇,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还面临着诸如国内通胀压力上升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等很多突出的经济发展矛盾和发展困境。
2009年以来,以欧美为主的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给世界经济复苏增添了新的变数,世界经济进入了艰难复苏的“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2010年世界经济实现复苏性增长后,迎来了本世纪第二个新10年的开端——2011年,人们对此抱以厚望。但现实并不尽如人意,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并非此前多数国际金融机构预测的那么乐观,前景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面临的是增长缺乏内在动力和通货膨胀压力并存。我们在分析经济问题的时候通常会用“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出口,而出口导向政策成功地执行了十年二十年后,现在就出现问题了。从微观上看,因为出口企业得到政策优惠,这样的结果是企业的创新动力大大地被削弱,有些企业直接变成了“劳动密集型专业户”,当然这也与我们国家人口多有关。从宏观上看,出口取得非常成功的情况下,外汇结余会大幅度增加,这必然会造成本国货币升值的压力,形成贸易摩擦。
总的来说,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面临状况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不足;其次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外贸进出口呈减速趋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再次是通货紧缩的状况没有大的改变,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所以,为了真正的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性问题,顺利完成国家“十二五”规划,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需要政府采取正确的而且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
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及机遇
市场调控不是万能的。市场调控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的方式,但市场经济受自身制约,客观上也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市场调节的滞后性、盲目性及自发性,因而市场失灵现象时有发生。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影响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难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所以,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宏观调控的指导,这是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保证。
我国经济调控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调控理念滞后,调控手段过于简单化,缺乏前瞻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于涉及市场机制最终形成的深层次的制度改革尚不到位。目前对于调控时机把握不准确,调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不足,调控效果不甚明显,出现调控效果缓慢性和受众麻木性等特点。甚至出现经济运行调控—反弹—再调控的怪圈,不仅无法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发挥。因此,为更好地发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需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调控的能力,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平衡。
目前,中国经济正逐步走出了全球经济危机负面影响,在自身发展中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和发展。其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的经济逐步开始从低谷走向回升,并且已经顺利转入了稳定发展的正常道路;二是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内生性增长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的出口呈现出了恢复性增长的态势。这是当前及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的基础及优势。同时,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其主要机遇表现在:一是“十二五”开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规划中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可以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二是规划中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布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三是逐步拓宽了民间投资领域,对投资环境进行了不断优化;四是收入分配改革为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提供了体制性保障;五是就业的增加和收入分配的改善为我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繁荣稳定提供了保障。
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经济发展虽然总体运行形势是良好的,其经济发展优势和机遇也非常明显。但我们还要看到目前还是存在一些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世界经济增速回落,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很突出。
首先,我国通胀预期还存在,通胀压力甚至有增强的趋势。虽说当前的总体物价基本平稳,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多种影响因素如货币、市场、国家政策等综合作用下,我国的通胀预期仍然还是存在。如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难度加大,原油价格调控过猛,物价通胀呈现阶段性波动,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
其次,物价压力过大,近几年物价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和上升。2002—2006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为3.9%,至2007年CPI上升幅度达到4.8%,2011年CPI出现较大幅度回升达6%。由于农产品和食品引发的价格上涨逐渐向其他商品和生产领域扩散,导致中国存在着由结构性价格上涨走向全面通货膨胀的巨大风险。
(一)世界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国际贸易扩张势头收缩
2003年以来,世界经济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进入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调整阶段,增长步伐出现放缓趋势。今年以来,在次贷危机进一步扩散、国际油价高企、粮食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世界经济增长势头进一步减缓。
随着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市场需求收缩,世界贸易增长也相应放慢。据世界贸易组织日前预测,2008年世界贸易增长将是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预计只有4.5%。
(二)发送国家经济衰退风险加剧,新兴国家成新的“增长引擎”
2008年上半年,全球经济进一步延续了2007年下半年以来的分化走势。由于投资和消费需求受到房地产衰退、高油价和金融震荡的压制,上半年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减弱甚至衰退的迹象。与此同时。东亚、南美、非洲等新兴国家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大幅增强,虽然经济增速下滑,但依然保持快速增长水平,成为当前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此外,受益于高油价,俄罗斯和中东等资源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
(三)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今年上半年,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剧,成为影响世界经济走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之一。一方面,国际油价、粮价等初级产品价格的大幅飙升,使全球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压力逐步加大。另一方面,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迫使各央行大量注入巨额流动性以缓解市场紧张局面,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加剧了全球新一轮的通胀压力。
由于当前的通货膨胀受输入型、结构型、成本驱动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很难得到遏制,价格走势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年都比较高。不断加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使下半年货币政策的制定更为艰难。
(四)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全球金融震荡加剧
2008年以来,次贷危机进一步蔓延,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美元汇率调整进一步加深,国际金融体系面对更为严峻的挑战。随着美、欧一些跨国金融机构巨额亏损的不断披露。美国及全球其他主要股市连续大幅下跌,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挫,市场悲观情绪加速蔓延。为了缓解金融市场压力、防止经济陷入衰退,美国不仅采取连续大幅降息及紧急出台减税方案等措施,而且还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联手继续向市场注入巨资。从目前情况看,这些措施已起到了一定效果,但仍未见底。据IMF估计,全球因次贷造成的潜在损失总额约1万亿美元。目前,银行信任尚未重建,次贷危机已经出现从次贷领域向非次贷领域,从金融部门向其他领域扩散的迹象,很可能进一步拖累美国经济减速和世界经济增长,并对有关国家的实体经济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五)国际油价持续高位徘徊
2008年以来,国际油价承接了2007年的飙升势头,7月11日盘中触及147.27美元每桶的历史最高价。从7月下旬开始,受需求下降和投机基金抛售的影响,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开始回落。至2008年9月2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跌破110美元大关,跌幅超过25%。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受全球经济降温和美元升值等多种因素冲击,投机炒作风潮有所减退。目前各方对于未来油价走势仍存在明显分歧。
二、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挑战
综合来看,今明两年,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次贷危机、高通胀、高油价和美元汇率走势等四个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使世界经济前景充满巨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世界经济面临着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复杂严峻的局面。
(一)美国经济是否衰退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多年来世界经济的“增长引擎”,美国经济下半年是否会陷入衰退,是影响世界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看来,美国下半年的经济增长不容乐观。今年上半年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受益于美国政府所采取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包括减税刺激效应和美元贬值带来的出口增长。但下半年随着通胀压力进一步增大,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将很难进一步宽松,加上其金融、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恶化,减税刺激作用的逐步消失,美国经济增长有可能出现显著下滑。
(二)货币政策“两难”。世界经济面临“滞涨”风险
当前,由于全球经济前景恶化加之美元反弹,石油等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大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球通胀潜在压力。但下半年的通胀压力仍不容乐观:首先,为阻止经济衰退和次贷危机的扩散,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目前大规模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加剧了整个经济的流动性过剩。其次,国际油价、粮价及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目前虽然有所下降,但未来走势仍存在变数,高位徘徊的可能性较大。同时,石油、金属价格下跌也不会立刻降低各国通胀率,成本渠道有可能继续为通货膨胀增加新的助推力。
高通胀压力限制了各国的货币政策空间。各国的货币政策将面临“两难”选择:为了防止通胀风险,各国央行将不可避免地实行紧缩货币政策,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将对本已降温的经济增长雪上加霜,从而给世界经济带来“滞胀”风险。如何在经济下行风险和通胀上行风险“双重夹击”之下取得平衡,将继续考验各国央行。
(三)次贷危机尚未见底,将对中长期经济走势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目前,次贷危机已经从次贷领域扩散到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加深。短期内,次级贷危机所造成的损失仍难以估计,给金融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加大,将进一步造成全球信贷紧缩,不利于世界经济增长。中期内,次级贷危机有可能加剧全球流动性过剩局面,为通货膨胀雪上加霜。全球流动性过剩与近期发达国家货币市场流动性枯竭这一矛盾现象将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并存。长期内,次级贷危机有可能改变金融市场的运行方式,导致金融创新的风险重估。
(四)国际油价将仍在高位徘徊
全球旺盛需求、投机与OPEC理念的转变是此轮油价上升的主要动因。尽管世界经济减速和美元重拾升势在短期内将不支持油价大幅攀升,但近期油价难以回到上年的平均水平。
有利因素:第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对原油需求可能出现下降。第二,美元升值大幅降低了投机易者对原油期货的青睐。第三,在油价“高烧”之后,美国监管机构开始酝酿抑制市场投机炒作的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对投机易者产生了威慑作用。第四,欧佩克开始担心替代能源的发展前景,将不会允许油价无限制地上升。
不利因素:第一,中长期内,发展中国家大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进口石
油的需求继续增加。第二,中东地缘政治风险依然存在,仍是国际投机资本的炒作题材。第三,全球资本市场低迷、汇市方向不明朗,国际金融资本缺少投资机会,商品期货市场仍是主要资本逐利场所。
(五)美元贬值接近尾声,国际资本流向面临调整
从7月16日开始,美元汇率出现回升迹象。结合多方情况分析,美元贬值周期已接近尾声,开始筑底回升。主要原因在于美元贬值不再符合美国利益,开始对美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一是美元贬值抬高美国进口商品价格,增大了美国输入型通胀压力。二是美元持续贬值打击了外资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导致流入美国的外资锐减。三是美元长期走软削弱其国际地位。目前,美联储降息空间减小,美国政府近期也不断发出“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政策调整信号。
作为国际主要结算和储备货币,美元汇率和利率的变动必然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全球资本市场面临新一轮调整。近年来流入资本较多的新兴国家所面临的资本大量流出的风险加剧。
三、世界经济走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对策建议
综合来看,在以上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叠加作用下,世界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但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全面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不大。在发达国家经济普遍低迷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新兴市场国家成为拉动世界增长的主要动力。
目前,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经从1976年的9%上升到2007年的70%左右,世界经济降温不可避免影响到我国经济增长。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世界经济降温,外部需求下降,减少我国出口增长。二是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加大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三是国际金融市场震荡,欧美信贷紧缩,加大我国流动性过剩压力,影响金融市场稳定。
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在下半年我国出口增速进一步放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的情况下,我国应大力发展内需,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密切关注跨境资本流动,积极防范金融风险
由于次贷危机和美国房地产市场调整尚未见底,全球流动性过剩和欧美信贷紧缩这一矛盾仍将持续,我国会成为国际资金的避风港。我国应密切关注跨境资本流动情况,防止热钱“大进大出”,影响我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应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
(三)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和出口结构升级
借世界经济降温、外部需求减少的机会,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和出口结构升级。积极调整出口产品、产业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动外向型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升级。
(四)适时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实现外汇资产保值增值
密切关注外汇市场的动态,抓住美元筑底回升的机会,适时调整我国外汇资产比例,适当增加欧元和其他货币的持有量,避免美元资产过多带来的风险。
(五)适时增加石油战略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