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核心素养教学建议范文

核心素养教学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核心素养教学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核心素养教学建议

第1篇:核心素养教学建议范文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

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7、各教研组、备课组要深入学习,密切协作,把本次活动作为集体备课学习的一部分,提升本组教师的理念修养与水平,积极指导教学实践。

农安高级中学农 安 高 级 中 学

“贯彻新时代思想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方案

 

为有效探索基于“一体四层四翼”为评价标准的高考改革,扎实有效落实贯彻新时代思想,深入理解并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探索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决定举办“农安高级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系列活动。

一、参加人员

按照学期初下发的“农安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管理办法”中专业发展的“两类”对象,35岁以下青年教师,35至45岁骨干教师。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

二、活动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展示课。

2、“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三、活动时间

2018年4月23——27日

四、活动地点

1、展示课地点:二楼多媒体、三楼多媒体。

2、教学研讨地点:综合楼二楼小会议室

五、活动要求

1、参加活动教师要认真学习及查阅资料,对学科素养的提出的背景、涵义、意义及实施途径有深刻而清晰的认识,这本身就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必备过程。

2、要研究与探讨本学科学科素养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

3、论坛可以展明观点,供大家提升认知,为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意见及建议。

4、展示课可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尝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5、学科素养内涵丰富,论坛和展示课可就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避免求大、求全,贵在可操作与重实效。

6、教学研讨时,听课教师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题进行,突出对主题的领悟与挖掘,重在适应高考评价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改革与实践。

第2篇:核心素养教学建议范文

【摘 要】中国现已步入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前列,如何在新时期里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是当下学业教育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核心素养与学科教育和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最后提出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业研究;培养方法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学生的培养,因此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除在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力量上相抗衡外,还包括软实力上如未来人才的培养上的竞争,在人才培养的问题上自然也就离不开核心素养的研究,到底应该培养具有那种素质的人才,怎样去培养具有这种素质的人才,也就成为了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我国今后课程改革会有积极有利的推动作用。

一、引言

核心素养,这一词汇从最初提出来就引发了学术界的激烈讨论,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每个人对该词都有着不同深度和不同角度的理解。但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是在当代的时代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人才发展的基本战略要求,要与全球化的大背景符合,这样才能顺应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其次在核心素养中要体现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只有具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才能在今后的社会中占据立足之地。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核心素质的培养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包括时代背景、历史传统和教育现状和教育目标等。

二、核心素养与学科教育的关系

改革是教育中永恒的话题,上到国家层面,下到各个学校的教育理念,不同的学科也会根据学科特点和目标确定不同的素养,这也就是教育中所谓的各有分工。但是核心素养往往是这些不同课程累积出来的,各个课程有着不同,但是又具备相同的培养目标,这一共同的培养目标恰恰也就是我们强调的核心素养。但是,这一核心素养是否和我们对学生培养的核心素养相关呢?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解决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正视和充分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反之则会弱化整体核心素养培养的这一理念,而将重点偏移到各个学科的特色教育上去。

三、核心素养与学业标准之间的关系

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标准有以下几种,首先是通过考试考查其对知识掌握的是否扎实,还可以通过竞赛了解到学生是否在某一方面具有特殊的技能和领悟。当然,学业成果验收标准的建立也必须要建立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因为该核心素养是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素质,也是他们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一把利器,其包含的内容比较宽泛。这其中可以肯定的是学业标准和学科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也可以在具体的学科中领悟到。因为毕竟学生核心素养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其落实还要在具体的学科教育中,这就需要老师们针对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们的接收能力和实际的道德品质进行权衡,最终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根据上面的基本分析,核心素养对于教师的实践教学可以起到诸多的启示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助于教师制定并修改出明确的教育目标,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和掌握能力,在实践上的动手和操作能力,既能够积累足够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学以致用,根据已经掌握的和可能涉及到的理论知R去指导自己的动手实践。其次,有助于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毕竟核心素养是抽象的,要将其放至实践中才能真正地得到检验和反馈。第三,还可以帮助老师们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方便业界进行讨论和交流,并且能够提高学生们接受教育的水平,帮助其不断完善。最后是教育的成果启示作用,因为在经过教育后学生们会给出相应的反馈,需要保证他们达到基本的水平,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建议

根据上文中分析出的和核心素养相关的几个关键的教育问题,需要逐一解决,寻求核心素养教育上的突破。首先是寻求当代的核心价值观,基于大众可以接收到精神品质制定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尤其是在核心素养基础上的学业质量标准。从基础教育入手,中小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必须要从该阶段开始,只有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才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而且为了巩固理论的学习效果,还要为学生们创造走出课堂,走进实际的机会,亲密地接触现实问题,既能巩固他们的学习效果,还能满足他们探求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五、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应该怎样发展的问题,该问题是从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中提出的,并且针对于核心素养相关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教学学科目标的不同,验收标准的影响等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从几个重点问题展开为今后的素质教育培养给出了一些建议,指出核心教育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并且复杂的教育过程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完善和补充,并且在大众可以接收的范围内。学生们不但能在课本中感受到核心素质的号召力,还能根据实际的情景检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J].人民教育,2016,(19):14-16.

第3篇:核心素养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一、扎实学生的基本功

在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既需要“站在高处”尽可能地“向远处看”,为学生规划未来,也需要“站在当下”关注学生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奠定知识基础,掌握基本技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面对问题时拥有行动能力,才能在学习活动中结合个人的学习体验、生活体验完成自主探究活动,参与创新实践。因此,笔者建议,在开展中职音乐教学实践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音符、音程、和声、节奏节拍、音乐鉴赏、音乐创作等基础知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只有拥有了这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生才能完成创新活动,才能将爱好转变为现实的能力[2]。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有强烈的参与创新及展现个人价值的愿望。拥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利于他们将这种愿望转变为参与自主活动、合作交流的动力。而在有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后,中职学生还会具备学习的自信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上文已经说过,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关注了学生的个体价值如何得到展现,关注了学生如何拥有核心素养。在中职音乐教学实践中,笔者建议,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道德修养养成,借助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变得积极向上;利用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活动,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让学生与教师之间、与艺术家之间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碰撞,进而释放他们的天性,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知识的美,促使学生生成健康的心态。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职学生正青春,他们喜欢音乐知识,想要进行积极地创作。这种教育优势是其他学科不具备的。因此,在开展中职音乐教学实践时,笔者会引导学生欣赏多种特色的音乐素材,给学生展现个性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展示自己心中的美,生成创作的需求和欲望。学生可以借助绘画、书写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中职学生是一群花季少年,他们的内在养成需求更为强烈。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也在帮助学生塑造思想、塑造情感、塑造内心世界。在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过程中,学生也在全面地成长[3]。

第4篇:核心素养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课程标准解读;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77-03

【作者简介】潘浩,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南京,210012)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部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服装专业教学。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等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一个核心要求是:依据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专业课程教育的规律来实施教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正是落实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

一、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订的思路

参照《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开发指南》,结合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特点,充分吸纳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相关成果与典型案例,在充分调研、总结和建构的基础上,进行该专业课程标准开发。所选首期开发的四门课程中,“服装结构制图”“服装制作工艺”为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服装生产管理”和“服装CAD制板与放码”为专业技能方向课程,都是学习该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能体现该专业的岗位职业特色,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开发的基础性、发展性和科学性。

服装企业实际的生产管理与学校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生产管理教学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即使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已关注与企业的联系,模拟企业生产环境,仍然很难做到无缝对接。根据国际服装生产加工趋势,我国很多服装企业已由简单加工逐步转变为高级成衣加工或自主品牌加工,该专业相关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只有密切联系大型外贸服装企业或品牌开发企业的流程,方能与国际服装发展接轨。可以说,制定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课程标准是适应现代服装行业发展的需要。

同时,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在围绕工作岗位要求,对接职业标准,突出岗位能力的同时,还注重规范操作、文明生产等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等内容的融入,注重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制定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课程标准也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框架分析

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框架是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开发工作方案》确定的,包括课程性质、学时与学分、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编制说明。

(一)课程性质分析

课程性质是针对相关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功能、特点以及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的概括性描述。

比如:“服装结构制图”这门课程的性质是“该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服装结构制图的基础能力”。结合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进程安排表”,从课程性质中我们可确定“服装结构制图”与“素描”“服装制作工艺”“服装材料”课程同时在第一学期开设,让学生一入学就接触和了解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情感和学习热情,并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起指导作用。“服装结构制图”是基础,为后续“服装CAD制板与放码”“服装制板推板技术”“特殊体型纸样修正技术”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它的知识和技能贯穿于专业课程的始终。

(二)课程设计思路分析

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课程充分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与职业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科学确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

1.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围绕服装制板工、裁剪工等工作岗位要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2.以能力为本位

现代服装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受流行趋势影响,服装款式的变化层出不穷。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对接职业标准,本专业课标制作理念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比如:“服装结构制图”课程中突出的是服装结构制图的基础性要求和基本岗位能力,精选、提炼典型服装款式素材,科学确定课程内容。

3.以探究与实践为主要课程形式

探究是一种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活动。“服装结构制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依照服装企业实际产品种类,设置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教学项目,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有机融入学习任务,根据服装中级制作工职业岗位知识与能力要求设定知识点和技能点,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这是由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的。

(三)课程目标分析

1.课程目标突出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

课程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对话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在教育实践中,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来确定教的目标,并通过与学生的对话等引导学生形成学的目标。比如:“服装CAD制板与放码”课程目标是从运用服装CAD软件,完成服装制板、放码和排料的基本工作任务所需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上进行设计。同时,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考虑教学内容的项目设置,建立多层次的目标体系,帮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如把项目2“西服裙样板制作”的任务2“西服裙放码”这部分内容的目标分为四层:第一层次,掌握服装放码的基本原理;第二层次,学会西服裙各部位档差计算方法;第三层次,熟悉放码界面操作,会使用点放码表工具;第四层次,熟悉CAD放码流程,能独立完成西服裙的放码。

2.课程目标明确培养要求

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达到“会……”“能……”,比如:“服装CAD制板与放码”课程对学生实践素养要求“具有独立运用服装CAD进行常见款式的制板能力,具备分析流行款式、研究板型结构、解决制板技术问题的能力”。

3.课程目标注重职业素养培养

职业素养培养是职业院校对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本专业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重点考虑了这方面的内容。比如:“服装CAD制板与放码”课程要求学生具有服装CAD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成本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分析

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内容与要求”的编写,首先在项目或模块的编排上,是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全盘考虑项目或模块的设置,尤其是项目或模块总量以及项目或模块之间的结构、衔接关系。其次,在任务的设定上,也充分考虑各任务之间的梯度结构和教学推进关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最后,内容及要求中知识点的产生是以“必须、充分、够用、可测”为原则的,是从认知性、技能性、体验性三个维度来考虑的。

比如:“服装结构制图”课程,其课程内容与要求是根据教学规律及服装企业制板工作岗位的特点,将课程内容分解成六个侧重点各不相同的项目,使服装结构制图教学贯穿于在校学习的全过程中。本课程在第一至第四学期开设,教学时数为170学时。这六个项目涵盖了“服装结构制图”课程的内容,是服装中级制作工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各项目之间相对独立,各有要求,可独立考核,如裤装结构制图,通过此项目的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男、女西裤基本款和变化款的结构制图及裁片配伍;同时,各项目又相互联系呈阶梯递进关系,如在学会衬衫结构制图的基础上学习夹克衫结构制图项目,然后再学习西服结构制图项目,从而掌握各大类上衣的结构制图。

(五)实施建议分析

1.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为培养目标,不仅要重视专业能力,还必须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恰当、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比如:在“服装生产管理”课程教学中,针对服装企业管理各类表单和生产技术文件的编制等重难点内容,推行案例教学法,可邀请企业参与教学过程,使用情景教学法,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建立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无论采用何种考核评价方式,都应以育人为目标,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比如:“服装CAD制板与放码”课程教学目标是“学生能运用CAD软件进行服装制板、放码和排料”,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建议关注学生CAD应用中的问题,关注课标中对结构设计的表达程度,注重学生实践中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吸纳教师、学生及企业人员等多主体参与评价。通过这些评价能尽早发现并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课程达到尽可能完善的程度,也为矫正教学提供依据,从而保证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

3.使用、编写合理有效的教材

教材并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作为教师应注重教材的整合,这样在教学设计时才有可能有创新,才能更好地体现企业的新观念、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更加符合技能课程教学特征。比如:在“服装制作工艺”课程教材编写中,应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遵循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思路组织教学内容,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可以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服装制作工”(四级)的职业资格鉴定要求,使教学内容符合行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

4.突出与企业融合的重要性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有专家学者将产教深度融合的基本要求概括为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因此,在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教学、评价、教材选用与编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四个方面均突出了与企业融合的重要性。

第5篇:核心素养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新时代的来临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变革环境,这也对高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们就更应该去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学习最先进的学习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为更好地教育学生做出努力,促进化学教育的进步。首先,教师们应该了解时代的特色,知晓教育的本质意义,为教育事业的进步做好相应的思想工作;其次,教师们应当注重其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做新时代教育界前沿的教师;最后,教师应当推进个人的教学创新,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同事的沟通不断促进教学实践设计的创新。由此,教师才能够通过努力不断推进化学教育的发展。

一、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地位

(一)有利于发挥化学实验的价值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实验课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利于学生个人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在学生们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所形成的一种学习的综合素质,它有利于激发学生们自身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凸显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价值。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中引入核心素养有利于发挥化学实验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在核心素养引导下的化学实验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一些化学现象,或是完成了部分化学公式的推导,因而化学实验促进了学生们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加深了其对化学知识的研究深度和拓宽了化学学习的思维。这对于高中生们的化学学习及相关知识的理解背诵是非常具有实质意义的。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作为新时代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十分巨大。它主要是将学生们所经历的学习活动和经历逐渐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学习品质,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影响。另外,在高中化学实验的推进过程中,核心素养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品格,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课堂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些化学实验的进行过程中,教师总是会教育学生们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进行实验,在实验课结束时直接收拾东西了事,并未去发掘学生们的自主创新精神。有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在其他同学正在做实验时就已经把所有的实验都做完了,因此教师应该针对这些同学进行实验的均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把学生的思维局限于一小片天地之间,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这个信息技术极其发达的时代,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并不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因此就需要教师们进行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无非就是先进行实验示范,然后就是让学生们自己形成小组进行实验,这样虽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就无法顾及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而学生们不适应教师的教课方式或是上课走神,很容易就引起实验课上的小磕小碰,对于学生的人身安全产生危害。因此,教师们不能总是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范围内,应当经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去进行相关教学模式的创新。

(三)学校教育对于实验的认知不够深在许多高中的化学学科培养计划中,一直忽略了实验课堂的重要性,甚至有部分学校将实验课改为化学知识教学课,从而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学校教育方针的偏差也就造成了学生学习能力的缺陷,部分学生在实验动手能力方面缺乏相应的教育,在其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遭遇滑铁卢,因此,学校对于学生化学教育方针的科学制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三、学科核心素养引导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教师努力挖掘教材,提升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于是教师们就应当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例如在教授各类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各类反应的特点及相应的化学公式,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应当提前将知识点做一个精炼的总结,让学生们有一定的印象;其次就是去进行相应的安全事项的提示,向学生们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重视学生们的人身安全;最后,注重实验对于学生知识渗透的重要性,努力解答学生的相关问题,以此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课堂体验教师和学生之间最好的课堂交流就是有来有去的互动,所以教师们应该了解到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并学习使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相关的教学内容展示。例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演示一下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让同学们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此类化学反应的神奇之处,让同学们能够判断实验的正确发展方向,以此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另外,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课堂体验,从而能够推进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三)以学生为本,合理采纳学生建议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成为重要的发展观念,而将其落实到化学实验教学的课堂中,就变成了“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交流沟通的能力,在课下空闲使能够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关心学生们的化学学习动态,让学生们勇敢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并筛选出部分比较好的建议来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最终得出最有效且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实现教学同时展相结合。

(四)学校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在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学生们可以获得极为精彩的课堂体验,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与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校教学方针的支持,因此学校应当正确把握学生的教学方向,提出与时代相称的化学学科培养方案,促进教师去进行相关的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设计创新,提高学生们的化学综合学习能力。这样在学校的整体的领导和支持下,相信教师会努力提供最佳的化学实验课堂,而学生也会拥有最佳的实验课堂体验。

第6篇:核心素养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与解读

1.核心素养概念形成追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也积极响应时代要求应运而生。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核心素养都成为教育界的高频热词。追根溯源,国际上最早提出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是于1997年国际经济与合作组织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项目,第一次明确提出“核心素养”。后来各各国家也在争先恐后地投入到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比如:加拿大将核心素养列为学生毕业中必要的学习成绩。澳大利亚也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同时将各项能力融入到课程学习中去。2.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既有总目标需要完成,又有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所以要想让这些目标充分落实就需要与核心素养的完美结合。经查阅相关资料显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大致包含四方面的内容:“理性精神、政治认同、公共参与、法治意识”。(1)政治认同。是指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涵义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对所建立的社会阶级、社会制度、政治权力公民的认可与接纳,并且在规范的前提下自觉约束自身的行为。(2)公共参与。所谓公共参与是指在社会各方面中,人们对经济、文化、政治的关注。所以公共参与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旨在推动学生能够以积极的立场来参与社会生活,如在政治方面,依法行使选举权、建议权和监督权,积极参加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提升人民当家做主的意识。(3)法治意识。笔者认为,法治意识是社会实践中人们逐渐探索的有关法的知识、想法、态度,反映出人们对法律的全面认识水平以及自觉地遵守法律的行为。(4)理性精神。在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中的理性精神,主要是在当前纷乱复杂的社会时,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考问题,进而做出理判断和价值选择,面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出现的问题时,应有辩证思考、根据事实、与时俱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要求

1.课堂教学目标确立精准化——聚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把核心素养应用到学生身上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以核心素养为辅助的教学目标能够更好的增强三维目标的作用,让每一堂课的每一环节都是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努力。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教学要求就是把宏观的课程标准变成具体可实践的教学目标,进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这样核心素养这些上位概念就会在三维的教学目标中得到落实。但是每一节课所传授的教学内容不同,因此要根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灵活地制定目标。2.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最优——发展核心素养。随着教学中多媒体的广泛运用,可供我们选择的教学的方法越来越多。虽然我们有了核心素养指导下的教学目标,但是我们要根据教师特点、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首先,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是通过教育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学观就由知识向能力素养转变,学生观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仅要重视学习知识还要注重能力的提高,那么教师选择方法的目标在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品质素养的提升,比如:讲授法的基础上选择合作探究法。其次,教学方法选择针对性与灵活性统一。由于每一节课的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要把握方法的针对性。如果长期的重复一种教学方法,师生就会产生疲劳感。所以要有灵活性。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对思想政治教师的要求

1.教师深度剖析教材中包含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丰富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教材共四册书,每一册书都有自己的体系建构。因此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包含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把它列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发展核心素养。比如必修一《经济生活》看似是一些经济常识但是包含很多“政治认同”的因素。学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时让学生认识到这种现象是一方面,更重要让学生增加政治认同,产生一种归属。这就需要一线教师在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深度剖析教材,利用学科知识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2.提供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在课堂参与中生成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是能力的提升、品质的培养。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让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起作用。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局限性,就需要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之中。“政治认同”国家的意识形态教育不再是强行的灌输,而是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发自内心的认可。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过程,既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又需要教师刻苦钻研教材,剖析教材中关于核心素养的因素。所以需要教师课堂教学中把理论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但是由于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差异,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还需不断完善。

作者:许欣然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第7篇:核心素养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科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46

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从课堂教学开展的角度谈谈培养初中生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概述

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完善人格为目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关注社会和人生,提高思考的兴趣和品质,培养公民责任感,进而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心理品质。关于政治学科素养的内涵,教育行政部门尚无明确的界定,广大政治教师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国家与社会认同感、民族与文化认同感、民主与法治认同感、道德与价值认同感、生命与科学认同感、交流与开放认同感等,但不是政治学科知识的总和。

二、通过思想品德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重视指导学生关注社会,养成主动收集和分析信息的习惯

思想品德学科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分析社会信息的良好习惯。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不可能也不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获取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前提。《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关于学科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表述为:“(初中阶段)能够认真观察社会生活现象,提取相关信息,并运用所学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的知识,全面解释、说明相关社会生活现象。”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关注社会,收集信息。让学生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养成对信息的内在需求。

(二)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树立榜样

德洛尔说:“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榜样。”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一生影响巨大,教师自身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日本教育理论家小原国芳说:“只有不断努力、具有进步的热烈的探究精神的人才能使人灵化,迸发出感人的火花。这就是唤起他人的自觉与引发他人的灵感。”若要学生具有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我们的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具备,并且在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将这种素养表现出来。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积极性。

(三)注重引领课堂,在对话中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德国教育家克林伯格说:“教学是形形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课堂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在课堂中师生的思想互动最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苏格拉底以他特有的“精神助产术”开创了启发式教学的先河,通过层层设问、步步引导、弄清问题、明辨是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这种基于问题的教学引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显而易见的实用性。

(四)设置有效作业,回归生活实践

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要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学习体验,在形式多样的课堂内外实践中,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和哲学相关知识的价值,以及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意义,获得理论联系实际的人生的学习体验”。思想品德课的基础理论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并又回到生活指导人们的实践,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实践、探究,更有利于实现思想品德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设置有效的作业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探求的欲望,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在苏人版八年级《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的教学中布置如下作业: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路口观察车辆、行人的交通状况;2.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3.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一份建议调查报告;4.针对当前流行的“路怒症”和“中国式过马路”,发表看法。

第8篇:核心素养教学建议范文

一、选修课中的“自选动作” 与“规范动作”

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区别在一个“选”字,正如课程标准所说,选修课“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即选修课更强调教与学的“选择性”,强调“自主地选择”,“以满足高中学生对学习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学习要求、生存与发展需求,为培养实践能力,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和有个性的发展创设空间”。选修课相当于体操比赛中的“自选动作”。

同时选修课也体现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关注共同的文化素养,以促进学生基础学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升。这相当于体操比赛中的“规范动作”。

这样,选修课与必修课一起构建学生的基础学力的大厦,“自选动作”与“规范动作”共同推动学生全面、均衡、协调而有个性的发展,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多层次地做好“自选动作”

既然是选修课程,我们就要真正在“选”字上下功夫。我以为主要是在选择课程、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选择评价方式上真正落实好“选”。

1.选择课程:既要选择核心课程,又要促进个性发展。

理想状态下的选修课程是由学校开发、学校指导选修、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但从选修课程实施的情况看,课程由教材编写组开发,由学校选择课程,学生在原有的教学班级学习学校选择的课程。学生对选修课程的选择,落实在学校对选修课程的设置上。那么学校如何做好选修课程的设置呢?

(1)抓住核心课程,提升基本素养。

对一些在语文基本素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课程,学校要保证开足开好。如要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其核心课程是唐诗宋词选读、《史记》选读(也可选择《论语》《孟子》、唐宋家散文选读、《红楼梦》选读),要培养学生现代文学素养,其核心课程是现代散文选读(也可选用现代诗歌选读、短篇小说选读、中外戏剧名著选读),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核心课程是写作。这些选修课程应成为学校的必选课程,以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

(2)兼顾其他课程,促进个性发展。

学校在设置核心选修课程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地开设其他选修课程,要兼顾文学、语言、中外、古今、文化,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在选修了“诗歌与散文”文学系列后,可以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系列、“文化论著选读”系列。还要注意体类平衡,同一体类的尽可能不要重复,如《史记》、《论语》或《孟子》选读、唐宋家散文选读都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只要选择1~2个模块就行了。另外选修课程设置还要注意文学文化演变发展的系统性。如选修了唐宋家散文后,可以选修现代散文选读,以形成较为完整的散文发展脉络。

2. 选择教学内容:对课程内容增、删、改、合、立,完善课程内容。

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没有必要像必修课那样循规蹈矩,教师可以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自身情况和学生实际,“灵活适度”地处理教学内容。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删、改、合、立,从而不断完善课程内容。

“增”,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增加教学内容。如唐诗宋词选读,就可以增加一些未被选入课本的诗词,如唐诗可以增加虞世南、王建、崔颢、钱起、张籍、皮日休等诗人的代表作。“删”,就是删除重复的、不符合标准的、不必要的内容,因为每门选修课程只有36学时,如果按照必修课的要求讲,课时是不够的,因而可以选讲。如《史记》选读中的《孔子世家》,可以选讲孔子青年时期的学习情况,陈蔡被围的情况,删去其他部分的内容。“改”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修改不合适或不合理的内容。如《写作》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写作水平对其内容进行修改。“合”,整合不同知识点或不同学科的内容。如讲《写作》时,可以打破文体界限,如讲文章开头的技巧,可以将诗歌的开头、散文的开头、记叙文的开头综合在一起讲。“立”,打破原来学科内容的次序,开发全新的内容。如唐诗宋词选读就可以打破按时间顺序的编排,按照诗歌的内容分为“送别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怀诗”等。

3. 选择教学方式: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

新课程倡导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教学方式,在选修课程的教学上,这些教学方式同样也适用。

对于文本研习,我建议要根据学习目标制订研习重点和要求;对一个专题的研习围绕一两个问题展开;研习中要尽可能学会自己分析、归纳、整理,有自己的观点。如在“《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专题中,我们文本研习的问题就是“以所学的《史记》选文为例,分析《史记》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

对于问题探究,我建议教师和学生共同拟定探究的问题,由学生去收集资料,解决问题,问题探究不必过分重视学生的探究结果,而要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如在学习完苏轼词和辛弃疾词后,我与学生拟定了一个共同探究的问题:“在宋词史上,苏轼和辛弃疾如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请课外阅读他们的其他作品,收集相关资料,以‘我看苏辛词’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把探究成果和其他同学交流。”

对于活动体验,我以为重要的是选好课题。如《史记》选读结束后,我们举行了两个活动:“以‘《史记》对我的启迪’为题,开一次读书报告会”,以及“将自己写在选文空白处的批语、记录和体会归纳起来,与周围同学交流。”

4.选择评价方式:关注过程,发展个性。

我们认为选修课程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与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个性化的发展。为此,评价就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想学、会学、学得好。

(1)平时注意观察,及时提出建议。选修课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等。教师要注意通过日常观察与交流、课堂观察与交流、通过作业与测试,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学生提出学习的建议。

(2)突出个性发展,评价因人而异。对于选修课的教学,要“更多地着眼于差异性和多样性”,各种选修课程有其评价的重点,我们要根据课程评价重点,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切实关注规范动作

选修课程中的规范动作,就是“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换句话说,选修课程要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基础学力的提升。那么如何使选修课程的动作规范呢?

1.强化选修课与必修课共性内容。选修课程许多内容是对必修课程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但这些拓展延伸是建立在必修课的课程基础上。因此在学习选修课程内容时,必须注意抓住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共性内容,抓住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联点,促进学生基础学力的提升。

2.落实不同选修系列的能力培养重点。五个选修系列的课程目标各不相同,能力培养重点不同,落实这些能力重点,就能基本实现选修课的课程目标。比如“诗歌与散文”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文字应用”关注学生的语言的应用能力;“文化论著选读”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防止意外动作

1.防止随意性,随意改变课程内容和目标。

选修课程的内容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虽然我们前面讲了教师可以对选修课程的内容进行增、删、补、改。但要根据课程目标来进行,而且要把握好“度”,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

要防止少数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开发喧宾夺主,甚至完全抛弃选修课程内容。如一些教师将选修课上成高考复习课,这些课往往是根据高考要求舍弃了部分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种现象在目前比较普遍,不可忽视。

2.防止习惯性,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或必修课的补习课。

有部分教师没有注意选修课程的针对性和选择性,完全按照必修课的要求和方式上课。有的教师面面俱到,不注意内容的选择,结果造成学时紧张,也不能实现选修课程的个性化的教学目标。还有的将选修课时用来强化必修课的内容,使选修课成为必修课的补习课。

3.防止无效性,目标不明确,问题无价值,手段低效。

有的教师不去研究各门选修课程的教学目标,每节课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不清楚,上课很随意,提出的问题无价值。如学了《史记》选读中的《孔子世家》,就要学生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孔子评传”,这个问题看似有价值,但学生如果不去读《论语》,不去读一些研究孔子的文章,要写出有价值的孔子研究谈何容易。如果将这道题改为“你读了《孔子世家》后,从孔子身上学到了哪些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研读,又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感受去思考。

第9篇:核心素养教学建议范文

[关键词]观赏园艺学 实践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252-01

观赏园艺学是园艺专业骨干课程,是园艺专业工作的基础课程,其主要融会观赏植物栽培、养护、育种、应用等观赏园艺学科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增强课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深入掌握课程精髓和就业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课题组通过对观赏园艺实验项目的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本课程在我校园艺专业的教学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协作共事能力为重任,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依据,构建了系列的实践教学改革体系,为相关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观赏园艺学中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相对于观赏园艺学的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最薄弱的环节。 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实践基地建设不到位

观赏园艺学是融会“花卉学”“观赏树木学”“观赏植物栽培养护学”“园林植物育种学”“园林花卉应用设计”“园林苗圃学”“观赏植物采后处理与技术”等观赏园艺学科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知识内容系统、全面,如要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观赏园艺学科的知识,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必须有充足的实验基地和设施设备条件。受经费等多方面限制,致使实践设备和场地不足,实践教学条件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不够完善

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实验内容随意安排,实践教学时间随意安排,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训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三)实践教学的考核不规范

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

(四)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许多教师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二、观赏园艺学中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变更实践教学方式,以参加比赛促进实践学习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学生参加专业竞赛为动力,提升其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本课题组在观赏园艺课堂上,针对每一项实践项目,以学生为主导,自行设计一套方案,上交作业,综合分析学生的设计内容,整合思路清晰、实践效果明确的方案,在实践课上具体实施。

(二)规范实践教学考核,以技能考核促进实践学习

结合学生就业岗位技能需求,推进课堂、实验基地、企业环境相结合,以工作需要为动力,以岗位技能要求为标准,指导实践教学,把岗位技能培训作为实践教学的目标。本课题组在实践课堂上,设立实践考核标准评价指标体系,以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两个一级指标,以情感态度、团队协作、创新能力作为职业素养的三个二级指标,技能操作与完成效果、资料收集、总结报告为专业技能的三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值,总分为100分。

(三)推动产学研合作,以岗位实践促进实践学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岗位需求是最好的推动动力,通过让学生参与项目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触到本行业的新技术、新技能、锻炼其处理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质量意识和品质意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本课题组向园艺专业相关企业单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应答调查,对园艺行业的要求以及对观赏园艺课程的重要性作了相关的调查和了解,并且单位对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也给予充分的建议。另外,结合调查的同时,利用寒暑假向相关的企业输送一些学生到企业参加岗位实践锻炼。

(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加大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构建合理师资结构,明确实践教学人员的分工和相应的岗位职责。实践教学人员要按照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积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实践教学任务。我学院为了加强教师实践技能操作能力,每年度都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到实践基地和企业进行下场锻炼和培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