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后勤管理经验范文

医院后勤管理经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后勤管理经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院后勤管理经验

第1篇:医院后勤管理经验范文

【关键词】综合性医院 后勤专业化管理模式 医院后勤管理

一、后勤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医院后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在深化医院内部体制改革中,后勤管理改革成为医院管理改革的核心要求之一。后勤保障系统是医院四大运营系统中重要的支持系统,承担着医院建筑规划;改、扩、新建房屋及房产维修;院内保洁、绿化;水、电、暖的维护;膳食的供应和管理;卫生耗材、办公家具等固定资产的采购、维护及配送等项工作,渗透于医疗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是医疗基础质量与医疗安全的基本要素,是医疗、教学、科研等项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医院是一个有特殊要求的社会公益部门,对后勤管理有着不同于其他单位的特殊要求,后勤管理不到位或不符合相关要求,造成的直接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说,医院的后勤管理与医疗密不可分,息息相关。

二、综合性医院后勤管理工作现状

综合性医院后勤部门有着与医院同步发展的历史,因此具有明显的经营优势,如内部资源充足,技术人才集中,有稳定的服务市场等,这些都可以使后勤管理部门有稳定的工作环境和成长空间。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管理模式不适应医院发展现状的需求,成为医院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由此导致管理粗放,执行力差等。管理粗放主要表现在后勤管理的主项如饮食、物业等。许多方面都没有真正从每个人到每个操作动作进行精细化细节管理,以饮食为例: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饮食还都局限在提供几个品种的主、副食,由患者在其中挑选,如不可口,自行解决,没有提供精细食品的业务,没有按患者口味单锅单做的服务项目。从饮食业本身来讲,面对的客户千差万别,提出的要求多种多样,只有满足了大多数顾客的要求,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而医院病人的需求则更有其独特之处,由于病人的特殊身分和具体情况,会有对餐饮的特殊需要,例如口味、营养、食物软硬度等。医院的服务宗旨是:“一切为了病人”,但仅就饮食来讲,可以说没有做到这一点,供方和需方在理念上产生的背离。执行力差的主要表现为:一项工作的完成,想法是一个方面,而产生的结果是另一个方面,有的甚至相差甚远,如后勤的另一项主业――物业管理,从理论上来讲,物业管理应包括与建筑物有关的一切事务,但却经常出现各方职责均不涉及的所谓“三不管”地带如大楼电梯内的卫生和管道井的卫生及安全管理等。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源是管理模式问题。所谓模式就是某种事物的标准性形式或固定格式。管理模式是一整套具体的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工具、管理程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论体系,并将其反复运用于企业,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自觉加以遵守的管理规则。管理模式的定义是从特定的管理理念出发,在管理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套操作系统。可以用公式表述为: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系统结构+操作方法。好的管理模式的重要标志是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即适合现状的管理理念,适合环境的系统结构及适合需要的操作方法。管理模式应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管理粗放就是管理理念不适应管理需求的具体表现。执行力差则是系统结构和操作方法上的问题。管理模式不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传统意识在旧的管理体系中形成的惯性思维阻碍了模式对环境的适应,由促进因素转为阻碍因素,其根本原因是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管理意识不到位,对发展规模的预见性不强造成的管理手段、水平滞后于医院的发展现状,而医院在发展医疗主业的同时,没有重视后勤专业化人才的培养,缺乏管理创新,而创新在管理学角度强调的正是管理模式的创新。改变管理模式就成为医院后勤管理的当务之急。

三、目前综合性医院后勤专业化管理模式介绍

经过多年探索,在我国的香港、深圳、福建、上海等地产生了一些成功的专业化后勤管理经验和模式,这些模式是在针对具体情况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从实际效果看,值得借鉴。

1、香港医院的专业化管理模式

香港医院管理局采取统一措施,强化整个公立医院体系管理,使资源灵活调配,富有经济效益;实施医院后勤服务改革,员工实施标准化、系统化培训,规范服务工作程序,运用先进设备,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制订监督系统,取得了明显效果。医管局在实施改革中,目标明确,即专业化、集约化;方式多样,不搞一刀切;分步推进,先易后难;并对公立医院后勤费用集中使用、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同时引进科技,提高质量和效益。医管局下设支援部,负责香港公立医院后勤服务管理,先后设立了中央食品生产部和餐具清洁、洗衣、废物处理、采购、保安、培训等集中服务部门。膳食服务的改革:食品在中央生产部进行加工烹调,引进速冻科技,杀菌包装,两小时速冷,可保存4周,然后送往医院,配餐加热后即可食用。这一改革已在十三家医院普遍受欢迎。洗衣服务改革:针对原有一家一户洗衣设备陈旧、能源消耗大、效率低的作坊模式,医管局建立中央洗衣场,引进臭氧技术、臭氧洗衣系统,免高温消毒,节约蒸汽消耗,减少60%清洁剂消耗,节约50%用水,降低洗衣成本,延长被服寿命。同时,收送上门,方便又有效益。物资采购改革:各医院物资配置实行集中采购,在实施中注意引入信息科技,采用电子商务,建立产品统一标准,设立电子参考资料库,数据流通自动化;货仓管理系统采用条形码,增加物资流转,保持适量存货,节约物资采购成本。目前为止,香港公立医院物资集中采购率达50%。保洁、运输等服务的管理模式:根据公立医院原有的实际情况,对保洁、运送服务采用三种管理方式,老医院采用自办和社会委托管理两种方式,新建医院采用社会企业承包服务方式。医院自办服务也实行改革,增加先进保洁设备,制定公立医院工作标准和操作服务程序,统一培训,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深圳市各医院的专业化管理与服务

深圳市的一些医院借助一流的专业服务企业以一流的管理和服务为医院树立优质服务的新形象。他们不仅接受服务公司提供的服务,也使服务公司意识到:医院荣公司荣,医院衰公司衰。如深圳市中心医院把能让社会承担的部分都拿出去,利用市场机制,获取全面、低耗、优质的服务,医院集中精力,做自己能管好、能做好的医疗工作。在福建省也有一些医院实行这种模式,如福建省闽东医院,该医院把一部分后勤业务交给社会服务公司,引进社会服务,增加院内竞争,促进了院内其他后勤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为了环境的洁净和节约能源,都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解决冬季采暖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节省了各单位的人力和空间,受到普遍的认可,是一个方面的成功实践,做法值得借鉴。

3、上海市在医院社会化改革中的后勤专业化服务

上海市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主要是从单位后勤转变为社会后勤,后勤人员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从医院办后勤转变为购买后勤服务;改革的主要内容为理顺后勤管理和服务职能,改革后勤管理机构,组建后勤服务集团和企业实体;倡导三种形式:一是鼓励医院间联合,二是鼓励医院与社会联合,三是鼓励将后勤项目委托给服务好、质量优、信誉高、价格合理的专业服务公司。如在组建区域性跨医院的集约化实体方面,浦东新区的第七人民医院联合新区北片区域的五家一级医院,与三家社会专业公司出资组建股份制“北联综合服务公司”。这种方式属于“联办”模式,将一家一户的后勤联合成为实力强大的大后勤,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还能作为专业公司参与市场竞争,是公立医院较多采用的模式。

四、医院后勤专业化管理模式的优点

1、使用先进的管理模式促进医院的正常发展

政治经济学中指出:生产关系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才能对生产力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此时,生产力就有了变革的要求,促进生产关系向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向改变。综合性医院在成立之初,采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医院和后勤,使医院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适应了当时社会对综合性医院的要求,此时的模式是适合医院发展需要的。但经过多年的发展,社会进步了,医院也进步了,但医院的后勤管理模式并没有太大改变,成了医院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医院按专业化发展的轨道快速前进,要求后勤管理也要有专业化的进步和改观,因此,只有使用先进、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才能适合医院的正常发展和对后勤管理的新要求。

2、便于实时管理和控制质量,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场合,对后勤服务有特殊的要求,且标准极高,与医疗的专业要求相配套。在日常工作中,后勤工作与医院的正常医疗工作是紧密衔接的,不可有丝毫缺失,不可有质量波动,并要随着医疗的改进而改进,紧跟医疗的发展节奏。只有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才能完成这样的高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新的、更加细致的要求。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特点就是从点上管理、实时控制,消除偏差,把握质量,提供精细、优质、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3、加速提高生产率水平,提高执行力,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

目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同时带动了后勤管理业的长足发展,其他行业的专业化管理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医院后勤管理的水平暂时落后于社会平均水平,尤其是专业化管理对执行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但由于专业化管理,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促进先进机器、设备、技术的使用和发明,从而带动执行力的提高。相信医院后勤管理在专业化管理的促进下,会在短期内与社会的发展水平同步前进,并达到领先水平。

4、有利于资源共享,降低消耗,提高效益

专业化管理借助专业服务公司的管理经验,利用资源共享来提升经营水平,尤其是先进设备的购置和使用,有利于提高医院后勤服务的效益和质量。根据后勤工作系统而复杂的特点,这种模式可以使资源共享、合理调配。同时,医院后勤的管理职能发生了变化,职能科室从直接指挥调度生产转变为合同管理与质量监督、检查,使后勤产业走上专业集约经营、社会化生产的轨道,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五、综合性医院后勤专业化管理模式的实现要素及方法

1、实现要素

(1)要有具备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公立医院的后勤专业化管理的首要条件是有要大量的专业化工作人员,有各种能工巧匠。例如应有对于医院后勤管理的特殊要求了如了如指掌的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他们能够在设计阶段提出适合本医院特点的建议,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设计中的缺陷,并加以弥补,使之更加完善。如果具备了这些专门人才,就能够保证专业管理与服务的正常进行。这些人员的获得途径有外聘和内部培养两种方式,以内部培养为主。内部培养的人才对环境熟悉,有较高的忠诚度和人脉资源。

(2)要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先进的、高效的且能耗较低的设备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质量的保证是不可缺少的,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可以提高工作的水平和结果,使工作的档次提高,当用来完成专门工作时,这是必须的。但从目前来看,这样的设备的价值都较高,工艺水平及方法都在快速更新和改进,因此,要求医院还要具有不断更新设备、工艺、流程等的能力和资金。

(3)要有能够满足生产能力的市场需求。后勤管理是为医院的主业即医疗服务的,若缺少足够的服务对象,那么设备的更新、能力的提升、人员的高素质都成为了无源之水,因此,要保证有大量的需求即市场资源,这就要求医院是一个综合性的、具有良好发展势头的医院,对后勤管理即有高要求,又有容纳力;否则专业人才或更新设备都是空谈。

2、实现方法

对于具有不同要素的单位,其实现后勤专业化管理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不能照搬照抄,一定要因地置移。对于目前人员队伍庞大,且有专业化工作人员的单位,可以内部生成管理机构为主,例如将原有的后勤管理机构按管理职能重新划分,成立物业管理公司(管理建筑物的建设、分配、维护及周围绿化等工作),保洁公司(负责管理医院范围内的清洁、卫生及医疗垃圾的清运),洗涤公司(负责被服的洗涤及收发等专项工作),餐饮公司(负责住院病人及职工饮食服务)等,各专业公司由于管理幅度加宽,管理结构趋于扁平化,自增大,积极性提高,且为了参与市场竞争,工作质量也同步上升,由于专业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可在短时期内达到参与市场竞争并取得规模化发展的目的,同时能充分满足现代化医院对后勤管理的要求。对于目前后勤管理规模不是很大的单位,可采取与大型医院后勤或社会专业化公司联办的模式,取其较高的服务档次,可在短时间内达到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

总之,无论是自办还是联办,医院后勤管理走专业化管理的路子是符合现代化医院发展要求的,是与现代化医院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因此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陈建平、诸葛立荣:沪港公立医院后勤管理模式的比较[J].中国卫生资源,2001(4).

[2] 蔡志明、叶炯贤:现代医院后勤管理治本之策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0(5).

[3] 诸葛立荣:国内外医院后勤服务模式比较[J].中国卫生资源杂志,2003(2).

[4] 诸葛立荣:上海市医院后勤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改革热点杂志,2003(10).

[5] 徐天涯、周莉:医院后勤服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J].卫生经济研究杂志,2001(4).

[6] 曹荣桂:医院管理学:后勤管理分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 陈放、包江波: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后勤社会化探索[J].中国肿瘤杂志,2003(9).

[8] 众安康:医院后勤管理[M].深圳大学出版社,2001.

[9] 赖爱华、陈烈平、顾君:医院后勤社会化现行几种模式利弊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10] 程爱学、徐文峰:至尊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1] Taylor K S:Cont racting gains ground ,annual survey shows 10% rise in use of cont ract services[J].Hospitals,1993(10).

[12] 谭作用:浅析医院后勤社会化的管理模式[J].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6(2).

第2篇:医院后勤管理经验范文

【关键词】 医院后勤 管理问题 思考

引 言

日本医院管理专家佐博教授等认为,医院后勤供应是“判断医院发展趋势两大决定因素”中的一个。现代医院的发展,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院后勤服务也从物质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从一般简单的劳动服务,发展到复杂的技术等。这就使医院后勤服务逐渐从“自身型”发展到“社会性”。随着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院后勤管理也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内容。后勤是医院的保障系统,保障就不仅限于满足医院正常的工作需要,而更重要的应该是适应医院发展潜在的需要。随着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医院后勤已经成为集管理型、技术型、知识型为一体的专门学科。后勤管理越来越成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提高后勤工作的效益和效率,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对整个医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当今医院工作中,后勤保障都表现出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笔者从后勤管理者角度谈一谈个人想法。

1、医院后勤学科研究不深,基础理论薄弱既然医院后勤是医院三大运行系统中的支持系统。就要从学科建设角度来推动医院后勤的发展和建设,但从医院后勤工作现状来看,上级领导重视不够,而后勤管理者自身认识不到位,缺乏对学科深入研究,还在走经验型、事务型的老路,尚未形成学科带头人和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专业科研团队。这造成医院后勤管理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医院后勤管理服务有很多课题值得深入研究探讨。好像医生在不断学习研究发现和消除病灶一样,医院后勤工作者也可以不断学习研究发现和消除医院运行中后勤机体的病灶,以保障医院整体健康安全和优质、高效、低耗,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2、后勤管理队伍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医院后勤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勤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好坏。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医院后勤管理干部,不仅要全面掌握后勤保障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管理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琐碎的后勤管理工作中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然而长期以来,一方面医院主要领导对后勤专业人员引进重视不够,另一方面缺乏规范的医院后勤管理教育与培训体系,很多医院要么采取动员医疗专业的管理人员改行,要么从工人中选拔的办法来扩充后勤管理队伍的不足,势必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医院建设要求。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人才成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尊重人才,对后勤人才队伍建设同样重要。对后勤人才需要有计划预测,根据需要有计划的制定培养、引进、交流计划,并形成制度,按章办事,后勤人才的储备和流动就有章可循。其次根据一定章程制定出后勤人才的需求流动计划。要克服后勤人才管理中的随意性,增强计划性。管理方法要科学合理,不能只凭主观想像行事。这样才能保证医院后勤人才源源不断,后继有人,不然后勤管理人才仍然是空的。创造有利于后勤人才成长的舆论环境。目前医院各专业对知识分子、专业人才使用鼓励和奖励政策,但对后勤人员却只在用时体现其重要性,为此要从多方面加强宣传,多渠道造舆论,将后勤人才与医护人才一样看待,这将对后勤队伍建设形成一个很强的推动。

3、后勤服务外包,物业服务公司素质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医院后勤管理服务比一般物业管理服务的内容多。它除了包括机电工程管理、治安管理、环境保洁和房屋本体维修等物业管理内容外,还包括医疗被服洗涤、收送,医疗物品院内运送、导医、护工服务、营养治疗配餐、快餐和职工食堂管理等。医院后勤管理服务比一般物业管理服务的区域范围大。医院后勤管理服务的所有工种和工作流程都必须十分注重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医疗安全。其机电工程维修、保洁、保安服务必须全部深入到医院所有科室、所有区域,而且必须保持每天24h和全年全天候服务。医院后勤管理服务比一般物业管理服务的环境复杂。医院的财产集中、人流集中、公共开放、救死扶伤、医患矛盾的化解与和谐等,使医院后勤管理服务面临复杂的环境。医院后勤管理服务比一般物业管理服务的对象特殊,医院后勤管理服务的对象除医护人员外,主要是需要诊疗和康复的患者,这是一批身体和心理处于特别需要关照的弱势群体。医院后勤管理服务比一般物业管理服务的理论支撑专业要求高,医院后勤管理服务除了要有一般物业管理服务的理论支撑外,还要有医院管理学和医院各专业学科的理论支撑。后勤服务外包,员工对医院归属感改变,员工流动性变大,员工的待遇和医院编制人员相差很多,造成服务人员对医院缺少感情,人员队伍不稳定,对工作环境了解不深入,对病员的服务就有所欠缺。后勤服务外包,医院对外包人员的约束能力减弱,立场的差异造成沟通障碍,从而影响服务质量。随着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不断深入,医院选择服务公司应从如下几方面考虑:(1)要考虑经营业绩,签约医院的规模及数量;(2)看该公司是否建立了员工培训、服务标准、操作流程、考核评估、企业文化建设等体系;(3)要实地考察其已提供服务医院的质量、现场管理状况、被服务医院的意见反馈、管理文件的执行力等;(4)要选择合理性价比的服务公司,要根据实际工作量、建筑物的地面状况来确定需配备的人员数量、使用的工具、清洁药剂等,后勤服务公司应向医院提供详细清单。(5)要考察后勤服务公司财务状况,及《新劳动法》执行情况,避免合同风险。

4、医院后勤管理应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由于医院后勤针对的服务对象面广量大,工种多且分散,考核难度大且考核工作烦琐,目前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阻碍了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绩效管理工作是一项组织严谨、操作细致、涉及面广、政策性和科学性极强的工作,建立绩效管理制度要坚持以下五个原则:(1)客观评价原则。应尽可能进行科学评价,使之具有可靠性、客观性、公平性。(2)全面考评的原则。就是要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立体考评。(3)公开原则。应使考评标准和考评程序科学化、明确化和公开化。(4)简便、易操作的原则。考核标准简便、易操作,有利于职工明确标准,确定努力方向;便于管理人员实施考核;可用较少的精力投入,达到较好的考核效果。(5)注重绩效的原则。

第3篇:医院后勤管理经验范文

一、提高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

1.民主调查、听取多方意见

部队后勤在做出决策时,一定要做好相关调查工作,防止管理者“拍胸脯”。首先,要听取多方意见,一是听专家对当下形势的分析,将当前形势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二是对普通士兵以及人民群众进行调查,了解基层工作者的真实想法,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保证决策的民主性;其次,职能部门要对相关决策进行论证,包括该项决策的依据是什么,打算取得什么样的效果。经过细致调查、反复论证以后,再向党委报告,申请落实[1]。

2.积极落实目标责任

决策通过审批以后,要马上落实,否则决策就失去意义。管理者要将决策目标分解,明确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岗位的责任,保证决策功效的实现。这样做可以避免集体违规、集体逃避惩罚的问题,谁管理的区域出现问题就找谁负责,谁有成绩就奖励谁,一是可以防止出现后勤懒散、游离于后勤管理之外的现象,二是避免出现问题以后将原因都归咎于后勤的怪象。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首先,部队参与评比时要将后勤工作作为组成部分,后勤工作水平直接影响部队评比“等级”。其次,要签订《领导干部理财责任书》,使管理者形成一种责任意识,认真对待自身工作,树立“后勤工作无小事”的理念[2]。

二、提升业务管理的灵活性

1.将业务管理机制与社会化保障机制充分结合

后勤业务管理机制要积极借鉴社会化保障机制的成功经验,努力实现减员增效的管理目标。例如,部队取暖用煤要进行集中采购,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方便管理。同时要与当地采暖管理部门积极合作,实现联网供热,大大减轻营房部门的负担,同时可以有效防止采购中的暗箱操作问题,抑制腐败问题的滋生。对于部队的经济住房,要参考群众普通住房管理经验,实施物业化管理。同时,要在部队引进药品商店,由医药公司直接向药店供应常用药,部队医院不再采购常用药,这样不仅简化了管理程序,方便管理,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吃回扣”现象。另外,要在部队家属区引进常规商业服务,例如超市、饭店等,满足士兵家属的生活需求[3]。

2.健全集约化保障机制

所谓的集约化保障,就是进行物质的集中供应和管理,最终目标是实现规模效益。以往我国军队在保障机制上实行全面的、小范围的管理模式,资源利用率不高,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这里以驾驶员的训练为例,以往训练时都要拉出营区,训练车辆需要走很远的路程,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利用利用车场空地设置各种驾驶科目,实现一场多用。驾驶员在车场中就可以完成训练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获得理想的训练效果。

三、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1.建立健全任用机制

任用后勤干部的过程中,要采取“对应”的任用机制,防止干部任用中出现近亲繁殖现象。一方面,要为机关干部提供更多的岗位锻炼机会,深入了解基层工作现状,为部队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做好准备;另一方面,要为优秀的集成员工提供成长机会,为部队培养出更多管理人才。在选拔后勤部长时,要从优秀的后勤副部长中选择,以此类推,使基层工作人员积累的经验很好的发挥出来,避免后勤部门“空降领导”[4]。

2.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横向交流

虽然说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要遵循“对应”机制,为优秀的基层工作人员提供机会,但是这并不代表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界限。相反,后勤部队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打破单位与部门之间的界限,实现人才在师区乃至军区范围内的调动使用,这样就不会埋没人才,同时也能淘汰庸才。对于表现优秀、管理能力强的后勤干部,可以推荐给上级部门调配,实现人才的横向交流。为了加强对后勤干部的统一管理,可以实行技术职称机制,这样可以延长干部服役年限,提升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另外,可以为干部提供继续教育机会,一是学习管理知识,二是去优秀的后勤管理部队学习经验,不断提升其综合水平。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首先,与相关高校开展合作,每年委派一些干部到高校进修;其次,可以举办专题讲座,丰富后勤干部知识结构;最后,可以采取轮岗制,督促其学习基层经验。

总结

部队后勤管理水平对部队工作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必须予以重视,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后勤管理机制的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笔者从决策管理、业务管理以及人才培养三个角度提出了改革完善部队后勤管理机制的方法,旨在促进部队后勤改革,提高后勤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剑萍,张洁.浅谈构建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顺畅高效运行机制[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5,12(14)05:50-53.

[2]任洪伟.浅议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部队后勤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2,11(13)18:72.

[3]黄霞.新时期环境变化对部队后勤管理的影响[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15(10)07:145-146.

[4]吴应明,李平俊.浅议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部队后勤管理[J].经济视角(中旬),2011,13(8)08:191+198.

第4篇:医院后勤管理经验范文

【Key words】Medical system reform and logistics service management

一、新医改政策对医院管理的影响

(一)市场竞争机制更为完善

新医改政策降低了参与医疗保障体系的门槛,使民营、外资等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机构能与公立医院一同参与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医疗服务机构将更加注重强化内部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来增强竞争力。

(二)付费方式转型

新医改政策中,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包括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村合作医疗三个方面,并将商业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民医疗保险的环境下,公平与效率的重要性被进一步提升。这就使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价格等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医院的经营管理也能受到更有力的监督。过去在医疗资源分配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将不再发生,高昂的医疗成本也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在根本上降低医疗费用,使患者获得实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升级,无法适应新医改政策的医疗机构将很有可能被市场淘汰。

(三)补偿机制转型

过去医疗保障的公益性是政府通过加强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实现的,这就造成政府对患者及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支出存在不足。这种补偿机制在医疗资源的投入总量和分配比例方面存在巨大问题,对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毫无帮助,甚至使医疗费用攀升的问题更为严重。通过新医改政策,政府在患者、基础卫生和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公立医院的直接补偿显著下降。这促使公立医院必须转变经营理念。

二、医院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后勤成本大幅上升,医院财务风险加大

新医改政策中,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核心在于取消了过去15%的药品加价,公立医院的收入也相因下降。据相关资料调查表明,药费在所有医疗费用的比重逐年增加,2008年公立医院门诊、住院患者的药费占医疗费用的比重均超过50%。不难看出在新医改政策出台前,药品收入是医院收入中最重要的部分。

新医改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院在药品方面的收入,但是也通过增加药事服务费、增加政府收入和调整基数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保证医院的经营收入。应当注意的是,补偿方式的转型造成医院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加。首先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虽然有所上升,但是它并不属于医院的营业收入;其次由于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加剧,药事服务费与技术服务费上升空间有限。这三项新措施能否替代药品价格下降的部分对医院而言尚无法下结论,因此医院的财务风险增加无法规避。

新医改政策实施后,随着患者人数的急剧增加,医院将面临巨大的后勤压力,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增加服务人员,完善服务设施迫在眉睫。在医院的经营中,后勤服务对医院的收入有巨大影响。由于种种原因,医院内部的管理模式和监督机制在短时间内难以满足新医改的需要,因此未来在后勤服务方面,医院势必面临更加沉重的成本压力。

(二)医院后勤服务压力剧增

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是新医改的核心内容。新医改政策规定,在2013年前必须实现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0%。国家还对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的医疗保险补贴标准由过去的每人每年90元上升至120元;二是提高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和范围。在我国2008年的卫生服务调查中,超过70%的患者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未能接受及时治疗,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人数总额超过一千万。随着新医改政策的推行,患者在医疗方面的经济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大量因无法承担医疗费用而未能接受治疗的患者重新进入医院。所以在短时间内,医院的患者数量会迎来高峰,这对医院后勤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医院后期服务监督难度增加

除了对医疗保险范围、医疗服务市场准入门槛进行规定外,新医改政策还对医疗服务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建立健全严格的医药卫生监管机制、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检测网络等。这些监管措施在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做出要求的同时,也对医院的后勤服务质量做出了更严格的规定。虽然后勤服务不是医院的主营业务,但是它与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在受到患者数量增加与监管力度强化两个方面的压力下,医院的后勤服务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医院必须重视对后勤服务方面的管理,并成立专门的部门对后勤服务进行统一管理。这就造成医院无法全身心地投入正常的经营工作,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势必会大幅下降。

?c其他业务相比,后勤服务对劳动力数量方面的要求更高。采取外包的方式对后勤服务进行标准化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然而一旦采用外包的方式,医院需要研究经济因素、外包商的服务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在医院与外包商确定合作关系后,双方还应形成有效地合作机制,通过沟通、合作实现医院后勤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完善医院后勤服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人才管理,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在后勤服务管理人员的选择方面。医院后勤服务责任重大,工作强度高,因此医院应优先选择管理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人才担任;其次医院应将后勤人员的考核纳入正常考核工作。通过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后勤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通过提高后勤人员的工资待遇和地位,营造后勤服务人员与一线医护人员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医院部门间的凝聚力。

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采用教育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对后勤服务人员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2.强化岗前培训,定期开展职业技能考核,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的能力; 3.培养后勤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

(二)推广信息化管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管理是未来医院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没有信息化管理,医院后勤服务管理将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医院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依靠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技术,实现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为提升医院后勤服务管理质量提供坚强的后盾。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应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通过优质的硬件和自动化办公系统等软件设施,对现有的后勤服务管理工作流程进行改革。医院后勤管理信息化是未来开展管理工作的主流。

(三)创新服务模式

在新医改政策实施后,病人治疗能够实现分流,这也使医院的患者结构发生改变。这一变化对医院的后勤服务,特别是陪护服务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最突出的在于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患者对陪护要求出现了差异。因此医院的后勤服务内容也应当更加细化,通过专业划分级,满足患者的需求。例如二级以下的社区卫生机构可采用质优价低的服务,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二级以上的综合性医院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增加服务项目等。

(四)完善医院后勤服务管理机制

采用以外包为代表的社会化后勤服务,为医院解决后勤运营成本高、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医院后勤改革能够直接降低后勤服务成本,提高医院内部各项设施的寿命。后勤服务外包也使医院后勤工作人员的危机感大幅增加,迫使其提高后勤服务的工作质量。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涉及范围较广,任务繁重。因此医院可以适当将竞争机制引入各个后勤服务小组当中,由专业公司及医院后勤人员共同开展工作。

(五)完善医院后勤的核算体系

在过去,医院后勤管理工作中成本效益理念?乐厝笔В?成本收入核算方面的工作存在严重漏洞,例如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忽视投资回报率等。这种成本核算体系会直接导致医院后勤服务成本信息真实性下降,运营成本控制力不足。同时虽然实行后勤服务外包对医院而言是一种方便快捷的管理方式,但是很多医院由于没有对后勤运营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因此在实行外包后,医院很可能要承担比过去更高昂的成本。这不仅没有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预期目的,反而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六)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选择管理方式

如果医院的后勤业务需求量稳定,成本与收入处于较为平衡的状态时,医院可以对后勤服务进行自主管理。然而在日常工作当中,医院后勤服务的质量、管理能力等方面是否能达到新医改政策提出的标准无法得到准确预测。因此在对后勤服务管理方式的选择过程中,应当将医院自身与外包企业的管理能力纳入考量的范围之内。若医院的管理能力较高或潜力较大时,医院后勤工作可以适当拓展服务范围,从而达到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若医院的管理能力较弱,对运营成本的控制有限时,则应当选择服务质量高,管理水平高,价格适中的企业加入医院的后勤服务当中。同时在与外包公司的合作当中,医院的后勤服务部门可以学习对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实现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5篇:医院后勤管理经验范文

【关键词】医院综合库 网络立体空间管理 远程网络数据平台

我院是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保健、急救为一体的地级市综合性医院,是泰山医学院附属莱芜医院,国际爱婴医院。医院下设三个院区,分别是新院、市中分院、传染病医院,且三个院区相距较远,每个院区均设有相应的物资配送设施、人员等。医用材料种类繁多,占用了大量房屋、人力及物力,再则仓库库存量大,极易造成积压浪费的现状,给医院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医院配套设施每一项都与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息息相关。随着医院业务量的迅速增长,医院物资采购的工作任务也变得异常繁重和复杂。为进一步强化医院对物资的精细化管理,增强医院对物资的宏观调控能力,提高物资的使用效益,变分散管理为集约化管理,变多头采购为集中统一采购,医院对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实施综合仓库集中管理。综合仓库作为保障全院物资供应最为关键的部门,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甚至影响医院长远发展。借鉴国内外医院在物资存储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逐步探索并实施了医院综合库的网络立体空间管理新模式,现就我院物资供应改革实践作如下探讨。

1.我院初期物资供应状况

我院建院初期临床物资申领方式。科室提申请——分管院长审批——院长签字——器械(总务)采购——仓库保管验收——会计出入库——科室领取物资。此物资申领流程注重横向控制,可以减少盲目采购。但也存在不足,整个物资申领过程仓库只扮演着储存单元的角色,没能有效发挥其作用。科室始终在传递申购单,物资申领周期长。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和监督反馈机制,申领科室不知申购单有没有批准、也不知道申领的物资是否已买到,同时仓库也不知入库的物资是哪个科室申领的,这种“三不知”现象往往造成物资供应时间的拖延和物资积压,严重影响了临床医疗服务工作和医护人员的积极性,物资供应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2.物资供应改革的做法

2.1网络立体空间管理新模式

从2010年2月开始,我院借鉴国外医院和国内私立医院物资管理的先进经验,根据我院自身实际并结合以往经验,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积极稳妥的原则,首先对仓库整合,将器械仓库和总务仓库全面整合为综合仓库,实行物资供给中心,所有物资科室需提交申请,医院招标办组织对所有物质实行统一招标(为期一年),综合库建立物资数据平台与临床科室实行网络连接,科室所需物资只需在科内局域网上点击所需物资的种类、数量、何时需要等即可,综合库通过汇总各科提交的申请单在最短时间内,将所需物资经过远程网络数据平台传输到各物资招标公司,有各物资招标公司实行集中配送到相关科室并验收签字。其次是制定“下送下收”管理制度。综合库根据科室网络申领单,采取定期(每周至少下送两次)与不定期配送急需物资交叉服务方式。使临床科室不出病区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物资供应。

2.2转变服务观念

无论是流程设计还是制度的制订都应该以一切为临床工作服务为中心。 我院网络立体空间管理新模式的实行,就是基于这个中心建立起来的,改变了过去临床围着行政、后勤转的被动局面,不是以往的坐等科室来领,物资供应不足需要等待的消极态度局面,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为临床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物资配送“下送下收”、“以旧换新”,科室只需将物资需求提交至综合库,综合库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将物资配送到位,保证临床能享受到及时、有效的物资供应。通过改变物资供应管理模式,增强了后勤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能力。

2.3定期补充、定期盘点

定期补充是为保证综合库月安全库存量,以充分满足临床需要保证物资供应的及时性。物资补充只是补充急需物资和招标公司不再本地的物资。定期盘点,我院每半年组织一次针对综合库及临床物资的盘点。首先,通过对综合库定期盘点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库存动态,发现和解决标配过程中的问题,控制积压物资造成的物资近效期甚至过期的现象,做到“发陈存新”,人为地加快积压物资的流通。其次,通过对临床物资盘点还可以规范临床物资存放要求,保证物资及时有效的使用,杜绝医院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2.4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具有的特点

(1)减轻了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

(2)单位降低了库存管理的成本,节省了开支

(3)倡导最少化库存,归避了市场变化所致产品积压的风险

(4)提高了物资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5)为临床一线科室增加了更多全面、直观挑选物资的机会提高了便利

(6)对供应商仓储资格进行阳光操作,有效地扼制了物资购销中的不正之风[1]

3.总结

医院自身的情况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所采用的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但无论怎样,医院后勤服务管理创新将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一环[2],我院综合库的网络立体空间管理新模式的实施,减轻了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让她们全身心的投入到临床工作中去,不用再“奔走”于各职能科室及领导之间提交审批申购单;也不用时刻跟踪申领物资的动向;不用亲自到仓库领取物资,而由综合库负责将物资配送至临床科室,在临床工作区办理物资签收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我科的满意度,我院质量稽查科每季度以问卷调查及随访的形式,从综合库服务临床的工作范围和临床需求出发,对综合库的服务态度、工作效率、信息反馈、按时配送、物品有无送错、制度执行、推诿敷衍现象等项目进行客观、详实的调查。调查对象涉及与综合库接触较多的科主任、护士长、高年资员工等。3天内将结果反馈至科室及综合库,以做出及时、针对性的整改。经调查2011年度各科室对综合库满意度从64%提高到89%,同比增长25个百分点;2012年度又提升了8个百分点,上升至97%。同时,后勤服务效率、质量的快速提升,使得医院能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据调查,2012年住院病人对医院满意度调查从86%提升到95%,上升了9个百分点。改革探索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地方,需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更需要得到院领导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苗志敏,赵世华.改变医院后勤管理机制提高服务质量.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468-469

第6篇:医院后勤管理经验范文

【关键词】医院行政管理工作;问题;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呈现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趋势,社会对于医院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随着医院不断的建设以及医院内部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医院行政管理工作愈发复杂,本文就是对现如今的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从医院内部考虑,系统性全面性地提出解决的对策,下面是具体的分析。

一、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一)医院行政管理流程不科学。

造成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不能有条不紊进行的首要原因是医院内部行政管理体系的不科学。一方面体现在医院行政流程设置的不合理,对于各个科室各个部门的分工不明确,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比如人事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等工作没有清晰的管理流程。对于各个部门的组织和管理流程设计没有环环相扣,当工作略微复杂时,在工作流程上就会出现漏洞,以上都是由于在设计医院行政管理工作流程时不科学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二)管理人员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现在医院很多的行政管理人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行政管理方面的学习,他们不能综合考虑医院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和辅助作用,没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另外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年龄分配不合理,缺乏能够统筹管理的中坚力量。大多数行政管理人员没有创新意识,近些年新型的行政管理方法层出不穷,但是很多管理人员思维陈旧,不能积极学习一些优良的管理经验,导致医院行政管理工作停滞不前。

(三)各部门存在职责的交叉重叠。

在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各个部门的工作要求划分不明确,含糊的工作任务导致很多部门的工作造成重叠交叉的困扰。比如医院经常存在同样一份工作,但是多人同时进行。或者是一份任务安排下去出现彼此推诿的现象,这都是分工不明确造成的问题。当医院有任务下达时,各层管理人员不能马上进行任务的分配或者是工作分配不合理。

(四)医院缺少适当的激励机制。

医院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工资普遍偏低,造成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懈怠。医院缺乏工作优良惩罚与奖赏机制,对于管理工作较繁重、工作能力强的行政管理人员,医院不能及时奖赏;对于经常推卸责任、不能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行政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地惩罚。因此造成了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中工作不积极甚至严重懈怠的一系列问题。

二、提高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管理知识的专业素质、学习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等多个方面,医院应该多创造机会组织学习。首先是管理业务的培训,医院应该定期组织分批进行业务培训工作,专业和系统地培训行政管理人员。其次,行政管理人员应该逐渐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工作惯例上不思进取。此外,医院应该营造属于自己医院的医院文化,使医院所有的工作人员精诚团结,受到文化的熏陶。

(二)建立合理的医院行政管理体系。

合理的医院管理体系应该综合考虑医院各部门的任务分配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安排,在制定管理方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工作分配的清晰性和明确度。医院要不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制定出一套对于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方法,选拔出真正有能力进行管理工作的人才。医院的管理人员要逐渐形成一个管理队伍,能够默契配合,有条不紊地进行管理工作。

(三)在行政管理中采用激励制度。

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激励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完善奖罚制度,另一方面是做好管理人员的心理工作。医院需要定期对每位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和点评,对于认真上进、工作任务大的管理人员进行奖励,对于怠慢工作、推卸责任的管理人员进行惩罚。医院还要加强与每位管理人员的沟通与交流,不断激励管理人员积极工作。

(四)加强管理者与医务技术人员之间的关系。

行政管理人员和医务技术人员的专业不同,所从事的工作任务不同,为了医院的和谐管理和不断进步,需要两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彼此的交流与学习,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加强自身医务知识的专业性,医务工作者可以了解医院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分配,从而加深对自己工作的认识。这样有利于行政管理人员更加全面性和系统性地开展管理工作,有利于医院的长远规划与发展。

(五)有效消除管理职责的“真空”地带。

对于各部门存在职责的交叉重叠问题应该予以重视,细化工作任务,避免工作的交叉现象,保证各个部门能够各司其职,从而避免有些管理人员从中“钻空子”,同时也要注意管理工作的主次问题,做好协调工作。当有任务安排下来时,各层的管理人员均能有条不紊进行任务的分配和细致的划分。

三、结论

本文总结了在医院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包括医院行政管理体系不科学、管理人员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等,同时也提出了提高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对策,比如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合理的医院行政管理体系等。综上所述,医院应该认真分析在行政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促进医院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庞才滨.浅谈公立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中的现状与对策[J].北方药学,2013,10(3):148-150

[2]王新华,崔涌,孟宪杰.基层医院病理科工作流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3):327-329

[3]周芳.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及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院,2011,15(4):52-53

[4]徐开林.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3):78-79

第7篇:医院后勤管理经验范文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25

一、榆中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榆中县教育局创新发展思路,在启动校舍安全工程,对抗震防灾能力明显减弱的教学楼、宿舍楼、食堂进行加固或重建;调整学校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生源均衡发展等几个方面狠下功夫。在取得了诸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问题如下:

1. 寄宿制学校存在的诸多问题

寄宿制学校改善和新建,无疑有效地改善了一批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学生上学提供了便利,对学生免费提供住宿也降低了学生家庭的花费,更大大保障了学生的安全,降低学生乘坐“三无”车辆、农用车、“摩的”等带来的安全隐患。由学校进行统一管理,调整布局是解决导致学生上学难、安全隐患问题的较好途径,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1)配套设施不足

多数学校只是建起了学生宿舍楼,可配套的浴室、食堂、校医等并未建立。

(2)管理经验缺乏,制度不完善

多数寄宿学校都是近几年新建的,在管理上处于探索阶段,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大量学生整天生活在学校,所有的生活、学习、安全、课余时间管理等问题全都扔给学校,势必给教师、学校带来很大的压力。再加上大多数学校由于没有专任的“生活教师”和宿管员,只能由各位教师轮流负责寝室的管理工作,并负责住校学生晚自习的辅导,无疑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3)学生心理成长缺少呵护

学生学习任务重,再加上一部分学生自身基础较差,跟不上学习进度,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心生焦虑,脾气暴躁。并且加上长期住校,父母关爱的缺失,正值青春期的初中孩子是较为叛逆的时期,孩子思念亲情,心里有事又得不到及时开导,长期压抑导致抑郁。而好多学生看不到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的作用和好处,更不能完全信任教师,内心非常排斥和教师谈心交流。而许多教师由于自身繁重的工作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辅导学生的心理。学生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得不到沟通,不能及时疏导,性格怪癖的学生多起来。教师普遍觉得,学生一年比一年难管理,一句都说不得,甚至正常的批评都会遭到学生的恐吓,久而久之,教师也不愿管了。心理健康教育是寄宿制的一大薄弱环节。

2. 农村教师流失严重

目前城乡教师生活环境差距大,虽然工资差距不大,但兰州市区生活的便利性、生活配套设置,福利优于城镇,城镇又优于偏远的南北山地区,致使教师愿意集中于城镇,偏远地区教师奇缺,不利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人手的不足自然就加大了偏远地区在职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力度,大部分教师除了正常的课时量外,往往还负担其他课程或学生的日常管理。为完成大的工作量只能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造成教育质量普遍不高的局面。另外,年轻教师大多都是在市里或者县城买房结婚,目前大多数学校又不具备配备给教师提供班车的能力,大家都是要么来回赶公交车;要么几个人拼车回家;再者就是骑电动车。可是遇到恶劣天气或者天色较晚的时候,安全问题又成了隐患。这使得近年来农村教师流失严重。

3. 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缺失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一种观念,那就是教育就是学校、教师的事,养育孩子才是家庭的责任。这一观念在农村地区尤为根深蒂固。于是形成一种现象:家长一旦把孩子送进学校大门,就长舒一口气,孩子的学习和日常行为都成了学校的事情,很少与家长有关,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又会责备学校和教师平时管教不严。很多家长自身文化水平和素质都较低,在辅导孩子方面基本无能无力。而在道德行为方面,一些家长自身沉溺于抽烟、喝酒、打麻将等,不仅不能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还起到反教育的作用。

二、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对策

应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快速地发展,措施如下:

1. 寄宿制学校的解决对策

首先,多方筹措资金,例如县政府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专项配套建设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教育专项经费;鼓励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个人捐助。有了资金的保证,从而完善和配套农村寄宿制学校设施设备,如食堂、澡堂、厕所、校医院、开水房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其次,适当增加学校的后勤教职工编制,配齐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生活辅导员、心理辅导员、医务保健人员和安全保卫人员等,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确保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最后,建立健全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

2. 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完善农村教师医疗、住房等福利政策,防止人才流失

农村教师强烈的流动意愿以及农村骨干教师向城镇流动的结果表明,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和福利水平,使之不低于甚至高于城镇教师平均水平应该是未来教师工资、福利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实施特殊激励政策,鼓励优秀人才到“南北两山”任教,考虑实施偏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所需经费主要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负担。同时,为切实提升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政府也应逐步完善农村教师公费医疗和住房公积金制度,所需经费主要由省、县政府和教师个人负担。

3. 促进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对于父母双方都进城务工的家庭,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应尽量避免双亲同时外出打工外出。家长要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经常与孩子联系、沟通,同时还要经常与教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了解其思想动向,对不良思想要(下转第26页)(上接第25页)及时加以引导。尤为重要的是家长外出应指定责任心强、有精力和保护能力的亲属担任临时监护人,并履行相应的委托手续,外出务工期间多同临时监护人联系,提醒监护人不要溺爱孩子,要加强对孩子的管教。

第8篇:医院后勤管理经验范文

1.1现阶段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现状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1],即“业务转型人员”、“高等院校毕业生”、和“人员”,其中以“业务转型”的行政管理人员居多。这些人主要是从医师、护士、医技部门转岗到行政岗位,他们通常在本单位工作多年,具有学历高、职称高的特点,部分人员在担任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兼顾临床工作,往往存在着在实际行政管理工作中投入的精力不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医院行政管理教育和培训等问题,在工作中主要依靠经验的传统管理方式。第二类“高等院校毕业生”,他们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医院行政管理岗位,普遍年纪轻、学历高,掌握了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但是由于医院的工作环境特殊,他们往往没有接受过医疗相关知识的培训,对于医院工作的流程和特殊性缺乏实践经验。第三类“人员”,从军队转业到地方医院,由于部队的管理对象、管理方式方法与地方医院不同,因此“人员”要尽快适应地方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特点。

1.2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

1.2.1管理经验少。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医院行政管理人员来源多样,结构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具有管理专业学历者少,在学历、知识和年龄结构上均欠合理,多凭资历、经验和行政命令进行管理,工作中缺乏科学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管理技能严重落后,无法满足现代医院行政管理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要求。由于当前医院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远远不如卫生技术人员,加之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大多数行政管理人员感到工作压力大,工作效率低下[2]。

1.2.2行政人员个人因素。有些行政管理人员对工作没有更高的追求,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知识,在工作中缺乏创新、开拓和研究能力。同时,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奖金收入普遍低于同级的临床医务人员,也是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因素之一。

2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部门职责交叉重叠

医院行政管理中,存在各部门和各级职务的职责范围过于笼统,缺乏更加精确明晰的界限,以及内部管理相关职责和规定长期呈“静止”、“慢跑”状态,无法满足管理活动快速发展的需要。由于部门职责范围和内容不能与时俱进,造成职责“真空”地带,为推诿扯皮等现象的滋生提供了“土壤”[3]。

2.2部门之间协调机制运转不畅

医院科室是人才密集、技术密集和装备密集的单位。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的科室逐渐由多专业相对集中的大而全转向以学科、以专业划分[4],且这种划分呈现越来越细的趋势。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能够促进医院医、教、研等工作的全面开展,增加医院在医疗服务市场当中的竞争力,但同时复杂的组织机构也带来了沟通协调方面的问题:复杂的机构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方式,面对复杂的工作状况时难以高效运转;上级机关因其关注点不同,往往对下级机关提请的协调事项置若罔闻,导致自下而上的协调存在难度;有的部门领导主动协调意识不够,平级协调的难度较大,若一个事项涉及多个部门,有时主办部门积极与同级协办部门协调,却因协办部门的“冷落”而挫伤积极性;有的分管领导之间缺乏积极性或缺乏沟通意识,增加协调的复杂性和协调成本,现有的协调机制常常难以应付。

2.3行政管理流程不合理

现代化医院业务流程可以分为核心流程和辅助流程。与医疗服务直接相关的流程,如门急诊流程、住院流程、临床诊断、临床检验等均属于医院的核心流程;而人事管理流程、科研管理流程、后勤管理流程、事物汇报和审批流程等行政流程,属于辅助流程[5]。当辅助流程设置不合理,给临床科室带来很多困难和压力。例如,当医疗设备、耗材购置审批流程不合理时,临床科室要申请购置新设备、使用医疗耗材,需要跑很多部门,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2.4人力资源管理滞后

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停滞不前,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统筹规划,人才短缺与过剩、人才流失与浪费并存,有些人力资源的潜力未能得到合理的发掘和培养,有些培养后的人力资源无法合理利用,教育培训成果难以转化,产生一定程度的浪费。

3完善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对策

3.1提高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1.1人是行政管理的主体,医院行政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于管理活动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完善医院行政管理工作,行政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品德、才能、知识等方面的修养和学习,掌握现代行政管理的规律和特点,使每位管理人员成为具有全局意识、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具有良好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全面型优秀管理人才。

3.1.2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学习是提高个人素质的主要途径。对于医院行政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教育培训,以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理论水平和管理素养。例如:以全脱产、半脱产或继续教育的形式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组织行政管理人员参加各种类型管理业务知识及能力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由医院组织人员到外单位短期进修实习培训或请专家教授到医院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专题讲课培训。

3.1.3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管理的执行力。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助于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组织成员的活性化是当代管理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概念之一[6]。在活性化组织中,管理工作绝不只是简单化的命令和控制,而是要激发职工责任感、增加知识面及释放被约束的创造力,为职工提供做好工作和不断成长的环境。医院领导者应采取物质、精神激励的方式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管理人员敢于承担责任、积极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以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增强管理执行力。

3.2完善医院行政管理体制

3.2.1完善医院内部协调机制,增进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要增强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协调意识,变被动协调为主动协调;因体制原因,医院办公室与决策层是上下级关系,与其他科室部门是平级关系,协调力量和作用有限,可以通过适度授权来增强办公室的协调力量;利用非正式沟通的协调作用满足组织成员社会交往的需要,提供快速、有效的沟通途径;医院各临床科室和职能处室之间必须消除利益壁垒,相互之间积极协作,为完成医院整体的发展目标而努力。

3.2.2有效消除管理职责的“真空”地带。根据管理工作需要,调整各部门内部管理职责,细化管理职责的内容,使每个部门的职责都能够符合组织整体管理和发展需要。定期总结工作中新出现的工作内容,落实到有关部门职责中。尽量避免部门职责交叉,不能避免时应明确主次关系,避免出现工作无部门负责现象。当决策层领导调整和变动时,要及时明确和调整分工,避免因工作失去指导而造成脱节。

第9篇:医院后勤管理经验范文

1智能建筑应向系统集成化发展。

1.1智能建筑与系统集成集成(Integration)可理解为一个整体的各部分之间能彼此有机地协调工作,以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优化之目的。集成绝非是各种设备的简单拼接,而是要通过系统集成达到“1+l>2”的效果。系统集成可理解为根据客户的需求,优选各种技术和产品,将各个分离子系统(或部分)连接成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和有效的系统的过程。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概念在中国智能建筑学术领域提出已有多年,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控制网络技术,把构成智能建筑的各主要子系统的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的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该资源达到充分地信息共享,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硬件设备的重复投入,实现真正意义的统一、实用、高效、便利、可靠、低耗等目的。目前一些建筑仅仅有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就称其为智能建筑,设计者没有理解系统集成的真正内涵。另外设计者对智能建筑设计的重点大多集中在智能化系统上,而在建承接智能建筑工程的公司大多在某一方面比较专业,缺少系统集成的经验,很难从工程的整体进行规划和施工。同时一些施工队伍的技术能力也有待提高。

1.2对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展望2l世纪的建筑将是智能化的建筑,智能建筑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图形显示技术(4C)的进步和互相渗透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现代化建筑技术和先进的智能化技术的完美结合[3.6]。智能建筑的内涵十分丰富,通常包括5Az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BAS)、保安自动化系统(SAS)、火灾报警自动化系统(F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建筑物智能系统设计的核心是“集成,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功能集成,技术集成,信息集成。其中功能集成是指为完成某一具体的系统建设目标,而将一些相互独立的功能子系统聚集在一起:技术集成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和产品进行功能集成:而信息集成是实现子系统间资源的高度共享和任务全局一体化的综合管理它可提高对建筑物的综合管理能力。

2智能建筑的类型及系统构成在不断发展:

2.1智能建筑的类型应向数字化发展传统的智能建筑主要是写字楼和酒店,新兴的智能建筑包括:(1)机关,企业单位办公用建筑的智能化;受国家信息化数字城市发展的影响,机关企业单位老办公楼改造和新建办公楼均对信息化、智能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次,部分行业迅速发展,比如银行、保险、金融、电信等。由于这些行业自身的特点,对智能化、信息化要求更强烈(2)数字化图书馆:由于科教兴国战略已被国家确定为基本国策,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已成为新的市场,我国目前有图书馆近3000座,高校图书馆1100座,中学图书馆4000座,干校、党校图书馆约2000座,国家机关、科研系统图书馆近5000座,其它各类约10万座。但目前公共图书馆仍然偏少,自动化程度发展缓慢。国家已初步建立了"中国图书馆信息网络"(CLINET)地市级以上图书馆基本人网,并与In-ternet网互联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电子文献传输,并提出要实现数字图书馆的整体解决方案。(3)医院智能化、数字化:国家在九五期间对医院改造投资很大,重点是:医疗设备更新、医疗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建设、医疗环境改善、目前大型医院为适应数字化城市的需求,在新建和改造的医院大楼均提出数字化的要求。(4)数字化校园:最早学校一般是建设单一的校园网建设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后来发展到一卡通的建设。近年来,智能化、数字化的要求愈来愈高,相当数量的高等学校启动数字化工程,如:校园系统网络平台、教学管理信息化系、教学数字化系统、校园安全智能化系统、后勤管理智能化系统、校园智能化系统、校园安全智能化系统、多媒体教室、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已进入很多大、中、小学校。(5)数字化博物馆、会展中心:1997年上海博物馆智能化系统通过了建设部科技委的评审,之后又完善了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智能化系统,在国内产生很大影响,此后各地相继建成和再建了一批博物馆和会展中心,如河南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北京首都博物馆等,目前正在建设的国家博物馆、北京新国际会展中心、天津开发区国际会展中心对智能化数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数字化体育场馆:近年来一批国际水平的体育场兴起,大都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特别是申奥成功后仅北京就要建立32个大型体育场馆,52个训练场馆,体育场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工程提到了日程。(7)智能化小区及数字化社区:近年来智能大楼的概念引人了居住小区,智能化居住小区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在大城市几乎所有的新建的居住小区都对智能化提出了需求,随着数字城市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批数字化社区,今后随着住宅建设的发展,对智能化、数字化的需求愈来愈高。

2.2智能建筑的构成必须具备三大系统:一是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主要是对现代化建筑中所有的机电设备和能源实现自动控制。二是通讯自动化系统,主要指电信网络、电视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三是办公自动化系统。还有防火自动化和安全保卫系统;四是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大厦和数字化社区中的应用

3智能化建筑设计中应解决电源的质量要求:由于在智能建筑中运用了许多计算机和微电子设备,对其供电电源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电源品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智能建筑中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甚至导致重大人身、设备事故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影响不仅来自供电电源的电压、频率及电流等基本要素是否满足用电设备的要求,而且也来自所提供的供电电源的电网质量。由于电子计算机、微处理器以及其他电子仪器设备普遍存在着绝缘强度低、对供电电源的质量要求高、过电压耐受能力差的弱点,使得这些高灵敏的电子系统在运行时,经常出现程序运行错误、数据错误、时间错误、死机、无故重新启动甚至造成用电设备的永久性损坏,给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巨大损失。为此,在智能建筑中,研究其供电电源质量,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已是必然的趋势,而且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3.1电源质量的技术指标:衡量电源质量的技术指标主要包括:电压波动、频率波动、谐波和三相不平衡等。众所周知,供电电源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负荷的变化、大量非线性负载的使用、高次谐波的影响、功率因数补偿电容的投入和切断、雷电和人为故障、公共设施(如电动机、电梯等)等都会影响电源的品质,从而降低供电电源的质量。3.2改善电源质量的方法:影响电源质量的因素是复杂的,然而,当受到污染后的电源为计算机和精密电子设备供电时,对其运行是极为有害的。当城市电网的电源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时,要根据需要,采用合理的供电系统以及必要的技术措施,有针对性地消除污染电源对计算机和精密电子设备的影响。这些措施包括:采用隔离变压器、滤波器、稳压设备、不间断电源以及瞬变信号、滤除高频噪声、稳定电压与城市电网隔离,消除电压和频率的偏差以及吸收浪涌等各种干扰,从而获得理想的电源。常用的几种计算机供配电系统主要有直接供电系统,隔离变压器、稳压器和滤波器组合系统;不间断供电系统等。随着智能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源质量要求也愈加严格,然而,如何提高电源质量,消除电气中的隐患,保证计算机及精密电子设备正常运行,将是工程设计人员一直应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