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外汇稳定盈利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国际储备;外汇储备;黄金储备;SDRs
中图分类号:F830.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631(2009)12-0010-03
一、引言
国际储备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逆差),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它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对一个国家来说,国际储备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维持国家的对外支付能力;二是用来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三是用来作国家信用保证。
国际储备作为国家货币当局对外所持有的资产,它和金融体系所持有的资产具有相同的性质,即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因此,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国际储备不足是绝对不行的,但是也并非是越多越好,客观上存在储备结构的优化和规模的适度问题,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二、我国国际储备的基本情况
1980年我国正式恢复了在IMF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之后,次年正式对外公布了国家黄金外汇储备,并逐步形成了我国的国际储备体系。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与其他国家一样,由黄金、外汇、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构成。但同时我国的国际储备又有与其它国家不一样的特点和自身的一些独特的问题。
1、黄金储备的数量稳定但是比重较小。我国实行的是稳定的黄金储备政策,一定时期内的黄金储备数量也是比较稳定的。从改革开放以来到2006年,我国的黄金储备数量一直很稳定,只是在2000年以后稍微有所上升至2007年的1930万盎司。
2、外汇储备的增长既迅猛又曲折。在1979年至1992年间,我国的外汇储备由国家外汇库存和中国银行外汇结存两部分构成,国家外汇库存,是指国家通过中国银行兑进与卖出外汇相抵后的余额。这与IMF的统计口径有差距,因为一般国际上在计算一国的外汇储备时,通常不包括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在经营外汇业务时所形成的营运外汇结存,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货币当局对这部分外汇资金无权进行无条件的使用。
从1983年起,我国开始对外公布国家外汇储备数额。由于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贸易“量入为出”,出口额较小,进口也受到严格限制。当时,人民币牌价由官方决定,无须干预外汇市场,因此外汇储备规模很小。1980年,国家外汇库存亏空12.96亿美元,中国银行外汇结存也只有35.58亿美元,其中主要是吸收国外存款,本质上属于对外负债。整个80年代,国家外汇储备虽然时有波动,但从未超过100亿美元。
从1993年起,为与IMF统计口径接轨,我国将外汇储备的统计口径改为仅指国家外汇库存。1994年初,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了企业外汇留成,实行了银行结售汇制度,实现了汇率并轨,建立了银行间统一的外汇市场。外汇储备数量随之大幅度增长,从年初212亿美元激增至年末516亿美元,一年内净增304亿美元。在1995和1996两年度中,尽管政策变动因素逐步减弱,但储备涨势依然强劲。在此期间,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量盈余,国家外汇储备接连突破700亿和10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外汇储备大国。
其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加之出口增长缓慢,利用外资增速放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998-2000年间我国外汇储备进入了一个缓慢增长时期,三年总计仅增加257亿美元。2001年以来,受中国预期入世以及最终入世的影响,加之中国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人民币预期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利用外资量、进出口总额等同比出现幅度较大的增长,外汇储备于2001年突破2000亿大关。在2006年年末更是达到了10663亿美元(它相当于全球外汇储备的20%;相当于我国去年经济总量的45%;相当于全国人民手中钞票总金额的3倍。),并且这个数字仍然在不停的向上攀升,截至2007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突破1.53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
3、在IMF中的储备头寸和SDRs在我国国际储备中不占重要地位。这是因为,其一,外汇储备在我国国际储备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2008年所占比重高达98.8%;其二,我国经济实力不够强大,向IMF缴纳的份额也不多,从而决定了我国持有的储备头寸与分配的SDRs数量均不大。2001年2月5日,IMF通过决议,将中国份额增至63.692亿特别提款权,占总份额的3%,在所有183个成员国中排名第8位。但由于外汇储备在快速增长,因此所占比重明显有所降低。
4、我国国际储备的作用正日益全面化。长期以来,我国国际储备的作用只限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和充作偿还外债的保证,而不具有充作干预资产的作用。1994年1月1日开始,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以后,中央银行通过向外汇市场吞吐外汇,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此外,我国的国际储备具有充作干预资产的作用。而当前巨额的外汇储备,也增强了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预期。
三、我国国际储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管理决策时,全面性、系统性欠缺。我国货币当局对国际储备、国际收支、对外贸易和对外举债之间的关系尚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的认识,在进行国际储备管理决策时,往往只抓住某一点,而忽视其余的方面。具体地说,决策部门往往只重视对外贸易而忽略了其他三个部分。同时,在管理中过分强调行政手段。
币种结构管理相对单一。在确定外汇储备时,虽然采取的是一篮子货币法,但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受“购买力平价论”的影响,在选择货币的币种结构时,往往忽视诸如出口收汇及非贸易外汇收入的主要货币的比重、进口用汇及偿还外债的支付货币比重等因素的作用。这种单从购买力决定汇率的角度出发所选择的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往往脱离我国国际收支的实际状况,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一定程度上的不合理,即美元所占比重太大,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的美元波动的风险较大。
多元化的管理机构影响了效率。我国的SDRs和储备头寸一直由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处管理,黄金管理由人民银行黄金管理司负责。而外汇管理局则代管国际外汇储备和外汇移存事宜。于是出现了如下情况:国家外汇管理局储备处掌握着国家每年出售黄金所得款项和各专业银行移存过来的外汇额,而中国银行仍掌握国家外汇储备的主要部分,二者共同管理国家的外汇储备。中国目前还不存在统一的储备管理机构,使各类的管理缺乏协调性。例如,外汇储备的经营应与黄金储备的经营紧密结合起来,随市场金价与汇价的变动,适时地调整外汇与黄金的比例,达到资产保值和盈利的目的。而国际市场瞬息万变,各类资产管理之间缺乏统一协调,这必然会延误时机。
风险防范技术落后。如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际市场汇率波动较大,中国的保值与风险防范技术又不完善,曾蒙受不小的损失。以1985年9月为例,西方五国在纽约集会,决定联合干预市场,迫使美元汇价下跌,但由于中国出口收汇结存大部分为美元,而进口付汇的相当一部分使用日元强币,致使中国蒙受巨额损失。1998年上半年,面临日元贬值的趋势,我国预期日元将进一步贬值,从而买进日元卖出美元。结果,到下半年,又一次遭受了较大的损失。
此外,我国在外汇储备管理上还存在着其他一些问题,如缺乏完善的外汇储备调整机制,缺少对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必要的管理手段,缺乏专门的国际储备经营管理人才等。
四、确定合理的国际储备规模与结构
由于在我国的国际储备中外汇储备达到90%以上,所以确定其规模与结构即是指确定外汇储备的规模与结构。就一个国家来看,国际储备是否合理要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我认为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国际储备的结构问题,二是储备的规模问题。近年来,学术界针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的客观实际就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总的来说形成了三种结论:一是不足论认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利用外资规模的扩大和FDI的增长,外汇的消耗量扩大,所以目前的外汇储备不算多。二是适中论认为,我国的国际储备的规模和结构都处于相对的合理状态。三是过多论认为,既使考虑前面的不足论中的那些因素,我国的外汇储备也大大超过了客观需要量,形成不必要的浪费。特别是在我国国际储备结构单一(美元储备比例过高、黄金储备不足)、美元连续贬值的情况下,蒙受的损失更大,我认为后一种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和值得我们思考。
一个国家外汇储备水平究竟应该以多少为宜,并不存在一个现成的理论模式推导出的确切的衡量标准。特别是由于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市场经济发展与对外经济交往的程度不同,因此对外汇储备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外汇储备水平差异很大。面对这种差异性,我们不仅要从量上来测算和衡量国家外汇储备的多少,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国的约束条件来评估所持有外汇储备的风险与效率。从理论上说,一个国家外汇需求要考虑的因素是:进口付汇的需求;转移性外汇需求;外商投资企业红利、利润汇出的外汇需求;外国投资者证券投资收益的外汇汇出需求;偿还外债的外汇需求;对海外投资的外汇需求;货币当局维持汇率、干预外汇市场的外汇需求;本币持有者的货币替代性外汇需求。
(一)确定规模
根据以上提到的各种外汇需求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是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目前资本项目尚未开放,所以外国投资者证券投资收益的外汇汇出需求不大;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刚刚启动,对海外投资的外汇需求总额也是个较小的数字。因此,简便外汇适度规模测算应考虑进口付汇、外商投资回报、偿还外债、维持汇率稳定的外汇平准基金及特殊需要的外汇需求。进口付汇需求,传统理论认为保持3个月的进口支付需要,现在的观点认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其货币不是国际储备货币成员,外汇储备往往不具备可替代性,具有明显刚性特征,因此建议应适当放宽,我国可考虑保持4个月的进口支付需要,即国际储备与进口的比率为30%。外商投资回报,国外投资者一般希望有10%以上的投资回报率,我们考虑按照15%的比例预留外汇储备。偿还外债的外汇需求,根据国际经验,应保持外债余额10%的外汇储备,此外再保持年度外汇储备10%左右的外汇平准基金和特殊需要。根据以上思路,我们得出以下表达式:
R=R1+R2(1)
(1)式中,R为外汇储备总量;R1为适度外汇储备量;R2为超额外汇储备量
R1=30%W+10%X+15%Y+Z(2)
(2)式中,W为年度进口额;X为年度外债余额;Y为年度实际用外资总额,Z为外汇平准基金及特殊需要额(10%R)。
R1=R-R2(3)
按照以上表达式,可以推算出近年来我国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及超额储备情况见下表:
从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和国家信息中心得到的数据同时也根据以上的公式我们也可以算出我国2007年度的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结构:R1 = 30% * 9558.20 + 10% * 3736.18 + 15% * 870.90 + 10% * 15282 = 4899.91,所以R2 = R-R1 = 10382.09。所以2007年度的适度外汇储备规模为4899.91亿美元,而实际上却超额储备了10382.09亿美元。
我国2001年以前也存在超额外汇储备现象,但是问题不严重,但是从2002年开始,我国超额外汇储备加速,这和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平稳、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全球FDI重心向我国转移以及新外债增加等有密切关系。因此,理论界的适中论和不足论的说法是不成立的,所以应当确定并保持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
(二)优化结构
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一直以国外证券(主要是美国国债)、存款为主要形式,以美元为主要币种,美元储备在外汇储备中占据70%左右的绝对比重。应该说,这是在保证充足性的前提下,综合权衡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理性选择。然而,2002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局势的显著变化,彰显了中国外汇储备结构优化的紧迫性。
外汇储备规模庞大且巨额过剩:2006年2月底,中国以8537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85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依据本文定义的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计算得出: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从2002年起已经出现巨额过剩。规模庞大和巨额过剩意味着外汇储备的充足性无虞。因此,兼顾安全性、流动性,追求盈利最大化,最大程度地降低各种机会成本损失(如美国国债的收益率约为3%,国内投资的收益率为8%),就成为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结构优化的首要选择。推进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海外投资和并购,或转为国内投资等),也是破题的自然法则。
欧元走势趋强、美元持续疲软:2001年以来,国际资本流向及国际储备币种比例发生变化。“9•11”恐怖袭击后,国际资本流入美国的速度减缓(但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资本流入国和海外投资国),流向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和欧盟的规模和速度渐增。2002年欧元正式流通后,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比重,从1999年的67.9%持续下降为2003年的63.8%,欧元的比重则从1999年的12.6%持续上升为2003年的19.7%。这些因素及美国孪生赤字(即财政赤字、贸易赤字)日益扩大的共同作用,反映了也增强了美元持续疲软、欧元持续坚挺的汇率走势。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从1999年启动之初的1:0.89,一度持续上升为约1:1.90,2008年3月甚至达到1:1.5的水平。
欧元坚挺、美元疲软意味着持有美元储备越多,储备资产缩水幅度就越大。如果中国将美元储备兑换成其他货币的话,则等值美元的实际数额大幅下降。参见下两表:
因而,按照经济实力、币值稳定、交易匹配原则,适当减持美元,增持欧元,是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优化的题中之义。
国际能源、黄金价格稳步上扬:“金砖四国”赶超欧美的能源需求,接连不断的自然灾难,国际局势的动荡(伊朗核僵局、朝核危机、非洲产油国的内乱等),证券市场持续四年的低迷以及国际基金的介入,共同推动了近年来国际能源,黄金价格不断攀升。原油价格自2004年逐年腾升,目前已经突破130美元/桶。每盎司黄金价格,1999年为252美元,2005年10月、2006年4月11日分别突破540美元、600美元,2008年6月2日为888.55美元,为1980年1月(时价850美元)后之新高。能源、黄金价格的稳步上扬,意味着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机会成本不断增大,凸现了运用外汇储备建立战略储备(如国家决定建立江苏镇海等四个石油储备库)和增加黄金储备(如有学者建议从目前的600吨增至3000吨),以使外汇储备保值增殖的重要性。我国国际储备中黄金储备份额是比较低的,有专家提出在国际储备中应保持8―10%的黄金储备。此方案是可行的,因为在金价稳中有升的情况下,黄金是一种有效的储备保值手段,不仅有利于抑制外汇储备缩水,而且更有利于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如果按照此比例计算,我国的黄金储备量应控制在3750―4680吨之间。按照888.55美元/盎司的高位价格计算,约为1175―1466亿美元,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的超额外汇储备完全能满足这个条件。
五、合理有效地管理我国的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的管理包括量的管理和质的管理两个方面,其中量的管理又包括需求和供给两方面,需求管理反映的是一国持有储备资产的愿望,其核心是确定适度的储备需求水平,这既要综合考虑影响一国国际储备需求的各种因素,如一国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汇率制度的安排、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等因素,又要配合运用各种测算储备水平的方法。国际储备的供给管理,从根本上说,就是使国际储备的供应保持在最适度国际储备需求量的水平上。国际储备质的管理即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主要是指黄金储备与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外汇储备的币种管理与外汇储备的资产形式的管理三个部分。一国进行国际储备资产的结构管理时应以统筹兼顾各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为基本原则,重点在于外汇储备的币种管理与外汇储备的资产形式的管理。
对于国际储备的管理,国际间普遍遵循的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相结合的原则,但各国又根据本国实际情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和区别。我国国际储备的管理侧重于安全性,其基本原则是:保持多元化的货币储备,以分散汇率变动的风险;根据支付进口商品所需的货币币种和数量,确定不同储备货币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选择储备货币的资产形式时,既考虑收益率,又考虑流动性和安全性;密切注意国际市场汇率变动的趋势,随时调整各种储备货币的比例;外汇储备管理的中心原则是保值而不是牟利,因此绝不允许利用外汇储备进行外汇投机活动;黄金储备可根据国际黄金市场和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及我国的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所以综上所述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应当达到以下目标:保持一定的流动性,这是指所持有的储备资产具有充分的流动性,其持有量必须适应外汇流量季节性和周期性的变化,国家通过外汇流动资产的管理,满足各种基本需要;获取一定的收益,外汇代表了对外国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力,因此要求我国的储备资产能获得一定的收益;其大小至少能抵偿其机会成本。总之,我国国际储备总额中的相当大一部分资产,应设法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保持适度的黄金储备,保持国际储备的目的之一是为防止在不测事件发生时,动摇我国的对外金融地位。在这个时候黄金的保护作用最大。因此,我国的国际储备必须包含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维持外汇资产的价值,我国国际储备有时可能超出正常的需要,这时应研究如何维持国际储备资产的价值,以免受国际通货膨胀及汇率、利率波动的损害;促进经济内外均衡,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往来的不断扩大,国际储备尤其外汇储备管理对宏观金融调控及整体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国际储备管理的目标还应包括在一定时期内促进经济内外均衡。其中,内部均衡的目标,是币值稳定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外部均衡的目标,是国际收支尤其是经常项目的收支基本平衡。当一国经济实现了低通胀下的持续、稳定增长,同时国际收支也基本达到平衡,且汇率稳定时,就可以说一国经济处于内外均衡状态,这时的国际储备管理是恰当的或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刘舒年.国际金融 [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 奚君羊.国际储备研究 [M].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 许承明.中国的外汇储备问题 [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4] 吴晓灵.中国外汇管理 [M].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关键词:外汇储备风险;金融危机;金融监管
一、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的内涵及具体表现形式
(一)外汇储备风险的内涵
外汇储备表现为两种形式:资源和财富,首先其作为资源通过以资源置换、债务形成的形式产生,并在相关管理机构中储存,然后出于风险规避和效益追逐的目的,对外汇储备进行投资运作,进而转化为财富形式。在外汇储备由资源向财富转化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风险积聚,能否对外汇储备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实现其保值和增值、作为国家风险有效屏障的关键环节。所以,我们对外汇储备风险应依其运作流程加以研究,既包括由于经济结构、金融体系和经济政策的变动造成外汇储备取得的不稳定性,也包括外汇储备所有者或投资人在持有、经营储备资产过程中,因偶发性、不完全确定性以及其他各种因素所引起的收益的不确定性和储备资产损失的可能性。
(二)具体表现形式
1、来源风险。外汇储备来源结构风险属性提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从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债权型外汇储备占总的外汇储备比率每年都以10%以上的比例递减,尤其是次贷危机发生后,在外汇储备中最不稳定的“热钱”部分,按照保守的残值法计算2008年上半年已经占比5.33%;在债权型外汇储备中,货物贸易贡献率为69.1%,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所创外汇988.7亿美元、-588.4亿美元、924.7亿美元,对货物贸易创汇贡献率分别为:74.62%、-44.41%、69.79%;在债务型外汇储备中,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所创外汇-333亿美元、741亿美元、198亿美元,对债务型外汇储备贡献率分别为-46.2%、103%、27.52%,另外,我国外债净发生额达到538亿美元,占外汇储备总额的19.16%。随着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深,我国的外汇储备来源结构将变得更加不稳定。
2、币种结构风险。近年来,我国注重增加欧元、日元等非美元世界货币币种的比重。但从我国2008年上半年外债币种结构来看,仍以美元债务为主。在2008年6月末的登记外债中,美元债务占70.1 %,约1954亿美元,比2007年末上升2.3个百分点;其次是日元占10.0%,比2007年末下降1.1个百分点;欧元债务占6.8 %比2007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其他债务包括特别提款权、港币等,合计占比13.1%,比上年末下降0.9个百分点。我国约占70%比例、高达2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美国国债和债券形式存在,使得外汇储备的流动性不足,致使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性和盈利性。
3、投资风险。第一,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结构近年来存在以下特点:货币资产储备占比过半,商品资产比例过小;在货币资产中,目前分布情况大致是:美元资产70%,欧元资产20%,日元资产10%;商品资产方面:黄金和石油储备量比例明显较小,我国黄金储备一直只有1929万盎司,占国际储备的1.1%,远远低于全球10.2%的平均水平。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2000年12月至2008年12月间,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占其外资持有总额的比例从6%增加到30%,仅从2008年10月到12月,持有比例就从22.95%增持到23.54%。第二,时间结构:2007年,我国增持美国国债超过2000亿美元,虽然从去年我国一直保持净买入美国短期国债,但仍无法改变长期国债和长期机构债占绝对主体的地位。但截至2008年底,我国持有美国国债的真实规模约为1.45万亿美元,我国对美证券投资已经明显转向短期品种。第三,投资主体:作为我国专业的外汇投资机构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在收益率、运作模式和相关配套法规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在收益率上,按照其发行国债购买外汇储备的收益至少应该达到10%的收益率,我国外汇储备的90%投资于美国国债与机构债,收益率不超过5%,至2008年末中投投资黑石集团和摩士根丹利浮亏已超过95亿美元;在运作模式上,在中司的投资中,主要是营利性动机的长期资产组合,而对事关国家长期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投资,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性投资较少。在相关配套法规上,对于外汇储备的运用运营责任追究、决策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等未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直接影响外汇储备的相关投资运营,引起信用风险以及委托人问题等。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管理作用机制分析
(一)当前金融危机性质
从根本上说,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多年来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膨胀和国际货币体系矛盾产生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导致实体经济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形成了发展中国家从事实体经济活动,发达国家从事虚拟经济(尤其是金融业)活动的分工和交换格局。而在发达国家内部,金融业的高收益和放松管制诱使金融业过度发展,为负债消费模式奠定了基础,次贷危机只是整个发展链条断裂的一个导火线。另一方面,由美元不断贬值引起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反馈到美国引起物价上涨,进而引起其流动性危机,暴露出当今由于没有对美元供给的有效约束,所引起的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风险作用机制
从外汇储备形成、储存、使用的角度,其风险可以分为来源风险、币种风险和投资风险3级风险。来源风险是通过金融危机对国内外实体经济的作用路径产生影响,币种风险则是以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工具作用为中介,投资风险可操作性强、最为复杂、经营效果最为直接,是可重点操作管理的风险。我们通过以下3种途径来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的作用机制。
1、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加深,美国、欧洲、日本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居民、企业和金融机构调整资产负债的过程过长,金融惜贷明显,通货紧缩压力巨大,失业率不断上升,发达国家国内贸易保护势力抬头。约占我国出口40%出口量的美国,于2009年2月2日美国经济刺激方案中增加购买国货条款,调整负债消费模式,减少消费,增加储蓄,我国实体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经济先行指标已经连续5个月下滑,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现金流短缺,造成我国出口量大幅减少,民营企业对外汇储备贡献率也将下降,债权型外汇储备比重将进一步下滑。由于我国金融项目尚未开放,所受金融危机影响有限,但在短期内美元的升值将导致资本,尤其是热钱大量流向美国,随着美国经济衰退的加深,国内资本流动波动加大,债务型外汇储备风险加剧。
2、币种结构。2008年下半年,次贷危机逐渐向信贷领域渗入,为抑制其进一步恶化,美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财政赤字不断扩大。虽然近期美元走向强势,但随着经济的稳定,其贬值预期不断增强,长期美元的贬值将会造成以美元为主要币种的我国外汇储备巨额的外汇损失。欧元区金融体系卷入次贷危机的程度较深,但受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中不得超越3%赤字上限的限制,短期内欧元会走向贬值,外汇储备欧元损失不可避免。相对而言,日本金融体系相对比较健康,卷入次贷危机的程度较低,不存在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通货膨胀压力较小,日元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3、投资结构。在投资资产结构中,至2008年6月底,我国政府和银行机构持有房利美、房地美债券共约4700多亿,虽然美国政府对其采取了救助措施,但信用风险仍旧存在;随着美国债券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其债券信用等级也会不断下降;长期来看,为控制流动性过大,美国的加息政策也会致使债券价格下降,投资损失不可避免。在资产时间结构中,在金融危机使长期债券的时间价值骤减,收益空间不断受到挤压,致使用于交易性动机和预防性动机的高流动投资组合需求增加,用于盈利性动机的长期资产组合减少,用于发展性动机的缓冲资产组合进行调整。
三、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一)在金融危机时期,积极引导产业化政策定位
特别是城市化、清洁能源产业群、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并加强外汇服务和监管,逐步形成有利于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可以利用当前全球的低资源价格,推动具有战略性的大规模投资,以推进城市化进程为主线,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能力提升,保证技术获取与产业发展的结合,促进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积极培育清洁能源产业群作为金融危机时期拉动经济新的支撑点;加快集约经营、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活动的商业化、农民转化为农业工人,进行制度性变革,实现农村的转型与建设。
(二)推进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增加抵御风险能力,早日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努力实现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注重防范金融体系风险,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的供求机制,在保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健康的基础上,积极稳步推进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在新的国际环境和金融条件下,积极开拓创新风险管理工具,增强企业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为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防范垮境资金的大进大出,维持国内股市和房地产价格的相对稳定,增强抵御外汇储备风险管理能力。
(三)坚持储备币种资产多元化组合政策
在外债的币种分配上,要逐步增加欧元、日元、英镑的比重,以满足对外汇储备的预防性需求的币种依赖;结合我国的贸易结构而对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加以调整,以减少在国际市场中货币兑换的交易成本和非稳定性。在具体的组合模型选择上,要结合资产组合理论模型、Heller-Knight模型、Dooley模型等,充分考虑外汇储备的流动性、收益性、外债因素,推算大致的币种优化比例配置。
(四)外汇储备投资机制灵活化,优化投资结构
要注意投资金融资产的信用度、时限、流动性和收益性,并完善对投资机构主体的法规约束。可根据其不同需求,划分为流动性外汇储备、收益性外汇储备和外汇平准基金;在当前金融危机时期,应重点关注对商品资产的购置,规避货币资产的汇率风险。同时,可以结合我国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和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战略,增加购买战略性资产,增加能源和资源储备;把外汇储备转变成增加的进口作为今后合理使用外汇储备的最主要渠道,从经常项目、贸易贷款方面给予企业方便,比如对进口投放一定的贷款支持,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流动性短缺明显,可以通过贷款获得一部分贸易资金,稳定经常项目收支平衡。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希勒.美国次贷危机的解决之道[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6).
2、 刘辉. 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政策走向[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6).
3、黄金.中国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
4、吴建飞,王绮.中国财富基金海外投资的风险及策略[J].管理观察,2008(7).
5、陈竞.中司投资策略分析[J].经济问题探讨,2008(33).
人民币汇率股票价格格兰杰因果
一、引言
随着金融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资本流动自由化为基础的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不仅一国之内的各个金融子市场之间的联系开始变得紧密,国与国之间的金融市场联系也开始变得紧密。金融子市场的运行与价格波动己不再单纯的由自身因素决定,外界其他金融子市场的运行与价格波动对其产生的影响越发明显;同时,其自身的运行与价格波动又反过来影响其他市场的运行与价格波动,使得金融市场的整体运行变得更加复杂与莫测。
随着相关金融体制的改革,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巨变,国内对资本流动控制的逐步放松,我国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市场化进程获得极大进展。但是,我们又应该看到,中国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人民币资本项目仍未完全放开的现实国情。那么在汇率改制后人民币汇率与股票市场价格复杂走势的表象之下,二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呢?如果有,那它们的特点又是怎样?本文尝试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方法,对上述问题做出相应解答。
二、汇率变动与股市关系的理论解释
(一)流量导向模型
多恩布什与费希尔于1980年提出了关于汇率波动的流量导向模型。该模型表明,由于汇率波动影响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国际收支平衡和该国的实际产出,从而对公司的现金流产生影响,即汇率变动影响国内公司和跨国公司的资产组合的真实价值,继而影响股票市场。
按照流量导向模型的观点,本币升值会对公司股价拥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公司的负债或资产上。本币升值减少了以外币标价的负债,从而增加了公司的现金流,有利于公司的利润和股价;同时本币升值也减多了以外币标价的资产,公司利润由于收汇减少而下落,从而下降公司的股价。
另一方面,汇率变动主要通过影响从事进出口贸易的股份公司的盈利状况来影响公司的股价。一般,本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却利于进口,而贬值正好相反。对出口导向型公司来说,本币升值,则产品在海内市场的竞争力受到减弱,公司盈利状况下降,导致公司股价下跌;如果公司的原料起源于进口,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卖,本币升值,使公司的原材料成本降低,公司盈利上升,公司股价上升。
(二)股票导向模型
股票导向模型主要由Branson和Frankel于1983年创立,该模型认为汇率像其他商品一样是由市场需求与供给决定的,资本与金融账户是汇率的主要决定因素。若股价上升将吸引外国投资者的资金进入,售出外币买入本币来购买国内股票,导致本币升值;此外,股价上升还会导致金融财富价值增长,从而增添对本币的需求,引发国内利率的上升,从而刺激外国资本流入,本币再度升值。
(三)汇率变动影响股市的途径
1.通过影响股市决策行为来影响资本流动
在一定价格水平下,证券资产的需求与资产价格同向变动。价格上涨,市场对该资产的需求不但不会减少,反而增加;反之亦然,表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特点。如外汇市场对本国货币形成升值预期,将在短期内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以获得以本币计值资产升值的收益,导致证券资产价格上涨;并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进一步加大升值压力,推动证券价格上涨。加上证券市场助涨助跌的特点,极易形成市场泡沫。反之,如果外汇市场产生本币贬值预期,则资本大量流出,造成证券价格剧烈波动,并加剧货币贬值。
2.影响上市公司进出口及收益水平
本币贬值短期内可刺激出口,限制进口。同时,为避免本币大幅贬值,政府则会提高利率以支持本币汇率水平,公司经营成本就会上升,利润将会减少,证券价格也会下跌。反之,升值则可提高本币购买力,降低进口成本,可以较低价格收购国外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同时,会抑制出口,造成通胀。
3.通过公开市场、外汇市场等领域操作影响股票市场
本币贬值时,为稳定汇率水平,政府可动用国际储备,抛售外汇,减少本币供应量,导致证券价格下跌。另一方面,也可利用债市与股市的联动关系进行操作,如抛售外汇,同时回购国债,使国债市场价格上扬;既抑制本币升势,又不减少本币供应量。
4.利率平价机制
按照利率平价理论,可以形成以市场利率为纽带的传导机制,将汇率与证券市场价格联系起来,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一国货币升值(汇率下降)将导致市场利率的下降,进而使得股票价格上涨,即二者是反向的关系。
三、结论和建议
关于汇率和股价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形成了两种成熟的理论:汇率波动的流量导向模型和股票导向模型。外国学者运用一系列分析方法对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美国实际有效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得出两个变量至少在短期内存在因果关系。两位外国学者Ajayi和Mougoue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8个发达国家的汇率与股价之间的短期和长期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股票价格的短期上涨会引起本币贬值,而其长期上涨则会引起本币升值;但本币贬值不论在短期内还是在长期内都会引起股市反向变化。实验研究表明,我国汇率与股价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只是在部分时间段内二者存在一定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这需要从二者相互关系的影响机制并结合宏观调控及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来进行分析。
第一,我国汇率与股价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只是在部分时间段内二者存在一定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目前,中国的汇率与股价之间的关系与成熟经济体之间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在针对中国目前在制定相应政策时,不能简单套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措施,而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措施。
第二,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及资本市场的发展,汇率与股价之间的联动机制将日益加强,二者风险共生性程度提高,中国有关决策层在稳定股票市场时,应更加重视汇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严敏.股票价格与汇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基于中国市场的经验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9(3).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外汇储备;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9-69 -02
一、对已有研究的回顾
(一)劳动力成本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
从母国角度来看,一国劳动力成本对对外直接投资有着重要影响。劳动力成本以平均工资水平来表示。一国平均工资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更直观地反映了该国的劳动力成本,因此平均工资水平对对外直接投资是有影响的,首先,如果一国的平均工资水平上涨,表明该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导致此前主要看重该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海外企业流失。因为这些企业进入该国,主要是希望借助该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但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导致这些企业流走,寻求劳动力更加廉价的其他国家。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会抑制该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如果一国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提高,那么该国进行海外投资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会流出,造成吸引的外资减少。如果该国的平均工资水平下降,也就意味着劳动力成本下降,会吸引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利用本国的劳动力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当前,我国工资水平在逐步提高,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逐渐上升,挤压了盈利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寻求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新古典贸易理论运用于国际投资时, 表明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动会因要素投资回报率的不同而受到影响。虽然劳动在国家之间是不能自由流动的, 但是生产者可以选择在劳动成本低的地方进行生产, 尤其是加工业这种低附加值的行业,选择在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可以提高竞争力。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劳动力成本是影响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变量。
(二)外汇储备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
我国的外汇储备量截止2015年,已经达到3.3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平衡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同时也能够用来偿还外债,但是过多的外汇储备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具有汇率风险,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增加外汇储备的收益。
有了充足的外汇储备,会增加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敢于面对世界市场的各种风险。对于外汇储备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不少学者做过研究,例如,许松、吴洪涛(2006)主要考察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宏观因素,他在江小涓的研究基础上,量化了几个宏观因素“GNIP、固定资产投资、出口以及外汇储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来研究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出口以及外汇储备都会促进该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综合众多学者的研究以及现阶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状况,本文认为外汇储备是影响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变量。
二、我国劳动力成本、外汇储备对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综合以往的研究,本文的理论分析和研究目的、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我国劳动力成本、外汇储备作为解释变量来研究其对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我国劳动力成本以我国平均工资水平表示,选取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以wage表示,并假设我国平均工资水平对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是促进作用。外汇储备选取我国外汇储备存量,主要因为存量的变化较流量变化较小,时间数据系列比较稳定,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以reserve表示,并假设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与我国外汇储备呈正相关。
(二)研究方法的选取
已有的对FDI宏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使用不同的模型设定,包含不同的变量,但是在方法的选择上,多选用OLS回归分析。参照以往的研究方法,结合我国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经典的OLS方法进行回归。
另外,宏观经济变量一般存在异方差,取对数后可去除宏观经济变量异方差并使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呈线性关系。因此,本模型对所有变量均取对数形式,因此相关系数分别测量的是被解释变量对各相关解释变量的弹性。
(三)模型的建立
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括号内为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影响的预期符号。
(四)回归结果分析
依据前文所述,我们使用OLS方法,并借助R软件进行回归,得出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两个解释变量的t统计量显著,均通过检验,模型调整后的可决系数 R2= 99.18% ,拟合度较好,回归结果中报告的F统计量的p值为: 2.045e-08,小于0.05,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模型总体是显著的。因此,从回归结果来看,基本可以说明和解释现阶段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决定因素。
ln(wage)代表的我国平均工资水平回归系数为0.56,表明我国平均工资水平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呈正方向变化, 工资水平的提高,表明我国劳动力成本表上升,企业盈利压力加大,促进了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计量结果表明,我国平均工资水平每提高1%,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增加 0.56%,结论与本文所选择的变量有关。主要考虑到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更具有代表性, 实证的结论证明了前面的假设。这也说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效率寻求型的特点。
ln(reserve)所代表的外汇储备回归系数为0.9468,表明外汇储备对对外直接投资是正向的促进作用,外汇储备每增加1%,对外直接投资增加0.9468%。中国鼓励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依托于外汇储备的坚实基础,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为其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保证“走出去”战略的稳定开展。
三、评价与启示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因素,这说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效率寻求的动机。长期来看,平均工资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而且直接提高职工的物质福利。所以政府应该积极鼓励企业合理提升国内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即降低了东道国的相对工资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首先,提高我国的劳动力工资能够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助于中国的经济转型,对于我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增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更好地发挥新常态下,消费对经济的稳定拉动作用。其次,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会导致一部分对劳动力成本比较敏感的企业将生产经营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我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存量,很大程度上是我国贸易顺差的结果。根据前文实证分析可知外汇储备与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是正相关的,因此我国政府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利益来看,应适度鼓励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合理利用外汇储备,使外汇储备进行增值,减缓或者避免因汇率变动等因素对外汇储备造成的贬值。外汇储备用来购买外债可能会面临较高的风险,利用我国强大的外汇储备作支撑,鼓励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可以学习到国外的先进技术、知识,增强对外经济交往能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外债的风险。因此,我国不仅要重视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和相应规则,保障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健康有序进行。同时,也应简政放权,降低门槛,鼓励有资质的中小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有效利用外汇储备,使外汇储备增值。
参考文献:
[1]张为付.影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因素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8,(11):130-140.
[2]邱立成,王凤丽.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宏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06):78-82.
[3]郑展鹏,刘海云.体制因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省际面板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2,(06):65-71.
[4]蔡之兵,祖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模型[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03):80-88.
[5]朱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6]赵俊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
[7]杨成平.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1):25-27.
[8]赵瑜嘉,马妍,贺灿飞.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探究[J].商业时代,2014,(30):65-67.
【关键词】财务管理;汇率风险;防范;外贸公司
汇率风险管理是近年来许多国内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2005年7月21日,国家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将国内企业推向汇率风险管理的风口浪尖。2005年8月2日国家又发出《关于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掉期业务通知》的通知。完善和扩大了人民币远期交易的主体和范围,推出了外汇掉期等金融衍生产品。为企业拓宽了汇率的金融避险渠道,加快了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在2008年7月中旬人民币对美元一改汇改后长期升值的现象,突然出现阶段性贬值,再次向国内企业发出警惕汇率风险的信号,又一次告诉我们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风险都需要充分重视。在中国已实现汇率浮动的背景下,汇率风险管理已经成为涉外企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笔者所在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外贸公司)是一家以进出口业务为主的专业外贸集团公司,年进出口总额十几亿美元,外贸合同采用以美元为主,欧元、澳元和日元为辅的外币进行计价。相对国内贸易而言,外贸合同有执行周期较长的特点,所以,外贸公司存在着合同的现金流量因汇率变化而产生较大变动的汇率风险。
一、外贸公司存在的主要汇率风险
(一)汇率变化为合同的签订带来不确定性
外贸公司在对外贸易合同签订前,业务人员需要对合同的预计盈利水平编制预算,然后进入合同的审批程序。业务员在编制进口合同预算时,会因预期外币汇率的过高估计,而低估了进口合同的实际盈利能力,也会因过分担忧本币升值,同样低估出口合同的盈利能力,进而放弃合同的签订。可见,汇率的升降变化,增加了外贸公司签约前盈亏预算的难度,直接影响外贸公司的经营决策。从而影响贸易合同的签订和贸易额。
(二)汇率变动会带来外币资产的缩水和负债的增加
外贸业务的结算方式和经营特性。决定了外贸公司拥有大量的外币存款、应收外汇账款、外币贷款以及应付外汇账款等外币资产和负债。汇率下跌,导致外贸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外币资产所反映的人民币价值减少,产生损失。汇率上涨,使外贸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外币负债所反映的人民币价值增加,也会造成损失。在外币资产和负债不能有效对冲的时期,外汇汇率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其资产的质量和偿付负债所需要本币的金额。从而带来风险并产生损益。
(三)汇率变化能引起合同盈利能力的变化
外贸公司在进出口贸易中,从台同订立到最终的收、付款结算。执行周期较长,在常用的信用证结算方式下。需要经历信用证的开立,审证、改证,装船发货,受益人向银行议付货款,银行付款等过程。执行合同需要较长的时间,如为远期信用证,则合同执行周期更长。在此期间,如果汇率上涨,进口付款时需要用更多的本币去购买外币,以支付既定金额的外币货款,从而产生损失;如果汇率下跌,出口收到既定金额的外汇时。结汇后只能获得更少的本币。汇率的变动,能直接给外贸公司带来汇兑损益的变化,从而改变合同的盈利能力,影响合同的执行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以上是汇率变动给外贸公司带来的主要经营风险,新的汇率形成机制,在给外贸公司带来更大汇率风险的同时,也加大了外贸公司防范汇率风险的难度。近年来外贸公司通过自身学习和总结经验,不断寻求有效的避险途径,来防范汇率风险。
二、外贸公司规避汇率风险的常用措施
(一)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
外汇风险的大小与外币币种有着密切的联系,交易中收付货币币种不同,所承受的外汇风险也有所不同。外贸公司在签订合同前的谈判过程中,争取出口合同以硬货币计价,进口合同以软货币计价。也就是说,外贸公司在出口时,争取使用汇价趋于上浮的货币计价,在进口时,争取使用汇价趋于下浮的货币计价。对能够接受以人民币计价的外商,签订合同时采用人民币为交易币别。外贸公司通过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以减少汇率向不利方向变化的机会。2009年7月1日六部委联合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人民币跨境收付结算试点工作逐渐展开,这使外贸公司看到了未来选择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以便更有效规避汇率风险的可能。
(二)运用合理的贸易手段
外贸公司将对汇率风险的防范深入到贸易执行过程中,运用贸易的手段来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通过协商价格,转嫁汇率风险。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长期升值的情况已众所周知,外贸公司在出口对外报价时,从长远合作和稳定渠道的角度出发,争取外商谅解,适当调高出口商品的价格,以转嫁汇率风险。在金额较大的贸易订单价格条款上,还增加汇率变动损失分担的约定,约定当人民币升值或贬值时。相应地提高或降低商品的价格。实践证明,此种转嫁风险的方法已为很多外商所接受,能够很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
2 控制贸易进程,提前或延期结汇或付汇。在出口业务中,当计价货币汇率呈上升趋势时。外贸公司在合同规定的履约期限内延迟出运货物,或向外方提供信用,以延长出口汇票期限,若汇率呈下跌趋势时,则争取提前结汇。进口情况进行反向操作。
3 改变贸易结构,有效对冲风险。为规避汇率风险,外贸公司主动调解进出口贸易比例结构,在同一时期内减少进口付汇和出口结汇的差额。更多地将收到的出口外币货款直接用于支付进口货款。以达到进口和出口的汇率风险有效对冲的目的。
此外,外贸公司近几年还发展了转口贸易,采购和销售都使用美元计价,并尽可能做到收款和付款同步,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过程中,尽量采用远期信用证和即期信用证的方式结算。如果收到远期信用证,则采用福费廷进行融资并结汇,这样既有效地进行了融资,又减少了汇率风险。
(三)借鉴外部对远期汇率的预估成果,做好合同预算
签约前的合同预算,都需要对未来收、付款的汇率进行预估。针对一般业务员对未来汇率变动把握较难的现状,外贸公司安排专门的财务人员。对中国货币网和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外汇远期、掉期报价进行跟踪,并将远期汇率录入ERP系统,然后由系统对没有报价日期的远期汇率采用内差法进行估算,做到预估的远期外汇汇率相对合理,这样,在未来的1年内,系统里每天都有相对合理的远期汇率。在编制合同预算时,系统自动将涉及外币收、付款的金额。按照预计发生的时间并根据ERP系统的预估汇率折算为人民币金额,将汇率风险进行合理的暴露,增
强了合同预算的合理性,有利于合同的审批和公司的经营决策。
(四)贸易融资
贸易融资既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又可以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在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的情况下,对于以美元计价的贸易合同,外贸公司通过出口押汇、贴现、福费廷等短期贸易融资方式,获得外币并立即结汇,收款后还款,通过进口押汇、进口代付等获得外币,到期时购买外汇还款,以获得较有利的汇率。从而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
随着汇率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外贸公司对风险的防范意识逐渐增强,除了采用上述传统措施防范汇率风险外,衍生金融产品正被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外贸公司常用的衍生金融产品
外贸公司运用衍生金融产品规避汇率风险时,结合自身的特点,始终遵循着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以真实贸易为背景,选择衍生品工具,不签署没有进出口业务相配套的衍生品合同;二是从锁定成本或者锁定收入入手,以实现合同预期利润为目的。不盲目逐利;三是金融衍生品的金额和交割时间与真实贸易相匹配,防止衍生品再次产生风险。外贸公司常用的衍生金融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远期外汇交易
远期外汇交易是以约定的汇率将一种货币转换为另一种货币,并在未来确定的日期进行资金的交割。在对未来汇率的走势作出合理预期前提下,为锁定远期外汇收付的成本,避免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外贸公司结合单笔金额较大的合同,广泛使用远期外汇交易锁定成本,一般都与银行签订一年或者半年的远期交易合同。在使用该金融产品时。在进口项下一般都结合外币贷款或者押汇等进行实际操作。有时,为减少未来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在贸易合同预期利润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外贸公司也会根据收付日期对单笔合同的金额与金融机构签订单独的远期外汇买卖合约,以锁定外汇收付成本,从而锁定合同的盈利水平。远期外汇交易是外贸公司目前可靠的主要避险形式。
(二)择期外汇交易
在签订择期外汇交易合同时。由于银行考虑到外汇的交割,可能是在最不利的情况下进行的,会相应地提高交易费用,因此,外贸公司在签订择期外汇交易合同时。根据外贸合同,约定好交易的金额,在交易时间的选择上,则尽可能地缩短未来不确定时间,在获得有利的远期汇率的前提下,减少成本。该种方式虽然能获得较好的汇率,但是并没有锁定确定金额的外汇收付成本,仍然存在一定的汇率风险,并且银行收付相对较高,所以外贸公司利用该金融产品的机会相对较少。
(三)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
在外贸公司外币账户存款较多,并且未来需要使用该部分外币对外付汇的情况下。针对相对人民币较“软”的货币,通过与金融机构签订掉期业务合约,约定即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人民币与外汇的转换,并按照约定的远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反方向转换,这样有效地进行了汇率风险防范。实现了货币的保值。
总之,汇率风险无处不在,但是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使风险化险为夷,外贸公司最近几年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把汇率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战略管理。培育外汇专门人才,加大向金融机构的学习与沟通,综合使用避险措施和金融工具,较好地防范了汇率风险。为更深入地了解外贸公司汇率风险的防范对策,笔者挑选了几个外贸公司实际发生的案例,加以介绍。
案例一:外贸公司与某客户签订进口协议,由外贸公司该客户进口一批货物,合同CIF价总金额为100万美元,手续费为1%,货款按照付汇日外汇牌价折成人民币与被客户结算,于2008年1月10日付汇,即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7.2850(卖出价)。一般的做法是:外贸公司向银行购买外汇后直接付汇,需要支付人民币成本728.50万元,外贸公司将获得费收入72 850.00元人民币。经过测算,外贸公司改变了交易方式,与银行签署外币借款合同和保证金质押协议,约定外贸公司以728 50万元人民币定期存款为质押向银行借款100万美元,用于对外付汇,定期存款和美元贷款的到期日均为2009年1月12日,定期存款年利率4.14%,美元贷款利率为12个月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加100点即4.92875%,同时外贸公司与银行签订远期外汇交易合同,约定到2009年1月12日。外贸公司向银行购买1 050 245.87美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 8052(卖出价),购入的美元将用于偿还到期的美元贷款。此时可以分析一下外贸公司的实际购汇成本,人民币存款产生利息收入7 285 000.00×414%÷360×367=307 463.43元,美元贷款产生利息1 000 000.00×4.92875%÷360×367=50 245.87美元,根据远期外汇交易合同,到期购买外汇偿还美元贷款实际需要支付人民币成本(1 000 000.00+50 245.87)×6 8052=7 147 133.18元(人民币),实际购汇价格为1美元:7.1471元人民币,与付汇时直接向银行购买外汇相比,降低人民币成本7285000.00-7 147 133.18+307 463.43=445330.25元(人民币),是72 850.00元收入的6倍多。通过以上组合方式。外贸公司在通过外汇远期交易合约锁定汇率的基础上,将直接购汇所需要的人民币融资转化成美元融资,在没有额外增加业务风险、操作环节、占用其在银行授信额度的情况下,不但确保了进口业务的顺利进行,按时对外支付了信用证项下有关款项,控制了汇率风险,同时也使实际收益比手续费收入增加了5倍多,大大增强了合同的盈利能力。金融机构以前的NDF业务以及现在推出的“汇利达”等产品的避险功能与本案例类似。
案例二:外贸公司出口一批货物,FOB总价为950 000.DC美元,预计2008年5月底能收到货款。通过研究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速度,外贸公司于2008年2月29日向银行申请押汇并结汇,押汇的年利率为8.1%,将来用该合同项下收到的美元还款,实际押汇金额为646 000.00美元。2008年2月29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7.0916(买入价),合同实际收到货款日期为2008年5月22日,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9291(买入价),则该押汇规避了汇率风险金额为646 000 D0×(7.0916-6.9291)=104 975.00元,扣除融资费用646 000.00×8.1%÷360×83×6.9291=83 593.01元,还可以增加利润21 381.99元。本例中,外贸公司通过出口押汇,做到了实际的提前结汇,锁定了换汇成本,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还大大增强了合同的盈利能力。此外,出口项下商业发票贴现和福费廷等所起的避险作用与出口押汇基本相同。
案例三:外经贸公司进口货物一批,CIF价总额4820497.71美元,2008年1月22日付汇,2008年3月底到货,付汇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72510(卖出价),当时外贸公司美元账户余额很
小,如果直接购汇将支付4820497.71×72510=34 953428.90元人民币,而预计在2008年3月底到4月初会收到一笔约500万美元的出口货款。经过仔细的分析计算,外贸公司与银行签订进口押汇协议,约定押汇利率为6.53%,期限为60天。可以提前还押汇。在3月31日外贸公司收到出口货款498万美元,此时押汇利息为4 820 497.71×6.53%+360×69=60 332.55美元,押汇本息合计4 880 830.26美元,于是将收到的出口货款中的4 880 830.26美元提前还押汇。外贸公司通过上述操作,在将人民币融资转化为美元融资,享有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利益的同时,又将不同期间的美元收、付款行为调剂到同一期间,使进口和出口的汇率风险有效对冲。我们分析一下该做法节约的人民币成本情况。如果外贸公司2008年1月22日购汇,需要支付人民币34 953 428.90元,2008年3月31日收到美元结汇。按照当日人民币兑美元银行汇率6.9980(买入价)计算,可以兑换人民币4 880 830.26×6 9980=34 156 050.13元,合计产生支出人民币797 378 76元(已扣除融资费用60 332.55×6.9980=422 137.20元)。本例中,外贸公司通过押汇,调整了实际付款时问,在出口和进口贸易资金流不同步的情况下,使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同步进行。用出口货款提前还押汇,虽未发生人民币支出,但是节约了人民币成本797 378.76元,如果单从规避汇率风险角度考虑,节约了成本797 378.76+422 137.20=1 219 515.96元。金融机构提供的进口代付等业务同样可以调剂公司实际支付外汇时间,以使进口和出口汇率风险有效对冲,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
以上是外贸公司经营过程中防范汇率风险的主要举措和案例介绍。此外,还有投保汇率变动保险、出售相关外币资产等方式可供我们选择,以规避汇率风险。相信在将来,政府会逐步开放外汇期货交易和外汇期权交易等更多的衍生产品,让企业有更多的避险工具和渠道可选择,使国内企业在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的同时提高盈利能力。
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让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迎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外贸企业作为一个从事对外贸易进出口事务的新型企业,与其他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它存在着其他企业在经营中不存在的外汇风险。特别是在国际汇市波动比较大的时候,外贸企业要承受的汇率风险要更大。可见,管理好外汇风险有利于外贸企业的稳定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外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外汇风险管理
外汇风险管理作为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的是外贸企业在国际汇市波动下国际货币的比价或汇率产生变动,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投资风险和资产贬值风险。因此,外贸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都会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来尽量消除和降低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实际上,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并不是要让企业通过管理的手段获取高利润,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外汇风险管理手段来控制外汇风险,降低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定经营和正常经营活动。可见,外汇风险管理的本质是“求稳”而不是“套利”。
汇率的变动一直都是外贸企业经营过程中关注的重点,也是直接影响外贸企业营业利润的重要因素。为了保障国内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稳定发展,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符合自己发展规律和基本国情的外汇政策,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体系来适应目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汇率转变时势。从2010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以增强人民币的汇率弹性。随着中国主权表现力的增强,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也不断地深化,使我国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外汇风险的影响变得更大。为了保障外贸企业的稳定发展和正常经营,对自身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企业外汇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外贸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由于汇市波动、国家汇率变化而导致的交易风险、经济风险,而企业本身在恶劣的交易环境中又难免会遇到会计风险和信用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所采用的规避方法也不尽相同。
1.交易风险
规避交易风险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或者是改变经营策略来规避企业交易当中的不利影响。金融衍生工具,指的是以金融工具作为买卖对象,以这些金融工具作为交易前提,通过金融工具(比如股权、利率和货币等)衍生出来的这些能有效控制交易价格的工具。比如远期外汇合同、货币期货、货币期权以及互换等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衍生工具诞生,也给外贸企业规避交易风险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择项目。
运用贸易经营策略也能实现规避交易风险的目的,比如提前收付汇、延迟收付汇、利用转售中心等方法利用时间上的提前或延后来作为规避外汇风险的弥补措施,以此降低企业在面临外汇风险时的损失。当然,这种策略方法具有很大的投机性,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当谨慎使用。
2. 会计风险
外贸企业要面临的会计风险,主要是币种之间的折算风险,这也是外贸企业管理上独有的经营风险。折算风险一般指的是跨国企业在编制母公司与境外子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所引致不同币种的相互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非预期的变化,从而引起企业合并报表账而价值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折算风险一般都只体现在财务账面上,与现金流无关,因此也叫做会计风险。目前规避会计风险的措施主要有集中套期保值、调整暴露在外汇风险下的资产与负债结构、远期合同套期保值这三种方法。
3.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发生在实际衡量汇率变化的过程当中,企业所持有的现金流与实际价值很可能存在差异性,进而导致损失。目前,全球经济的快速推进,使得国内市场逐渐纳入到全球风险体系中,国内企业面对的经济风险也就更大,对企业经济风险应该予以重视。根据目前影响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市场结构因素和市场生产因素来看,外贸企业在面临经济风险时,可以采取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生产经营策略、经营多样化策略、筹资分散化策略来实现降低外贸企业经济风险的目的。
4.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交易对手的不诚信行为导致的一系列企业损失。信用风险作为企业竞争和交易中不可避免的经营风险,外贸企业在面对时也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提高自身的信用防范能力,控制外部信用环境对企业的不良影响。企业可以通过客户资信管理、采取科学的信用管理政策以及收账政策等措施来提升企业内部的信用防范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外贸企业可以多多运用出口信用保险这一损失补偿保障机制,来保障自己在外汇交易当中的合法权益,并降低所要面临的交易损失。
三、我国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现状
1. 风险管理意识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仍存在着很多的提升空间,与发达国家之间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管理差距,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把控缺乏丰富的经验,对外汇风险的管理也不够熟练。汇率的不断变化,难免让企业在经营中遭遇经营风险,致使企业可能面对较大的经济损失,这种高风险的管理方式会使外贸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另外,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人民币的汇率一直都比较稳定,导致我国很多企业管理人对汇率的风险管理工作不予重视,部分企业甚至仍采用传统的风险管理方式,没有将外汇工作纳入到企业风险管理??中去,致使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2. 缺乏专业的外汇风险管理人才
我国外贸企业管理人对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外汇风险管理工作在企业内部不能顺利地开展起来。而且,对于外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数量不足,在工作中也很少聘请专业的外汇风险管理人员来负责企业的外汇管理工作。因此,我国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工作水平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目前我国外汇风险管理工作一直都处于人才短缺的状态,很多外贸企业会将外汇风险管理工作交给非专业的管理人员,致使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水平提升受到制约。
四、有效控制国际汇市波动下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途径
1. ??化外贸企业管理人员的外汇风险把控意识
在改善我国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首先需要提升外贸企业管理人对外汇风险管理的意识,充分认识到外汇风险管理工作对外贸企业长远发展的意义,并在企业内部积极地培养外汇风险专业管理人才,将外汇风险管理工作交给专业的管理人才来负责。目前,我国采用的是浮动式的汇率制度,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货币的供求情况来决定汇率的大小。但是外汇市场的货币供求情况很容易受外界经济因素、环境因素、政策因素的影响,造成国家货币需求量的增长与减少,国家的外汇汇率一直处于不停波动的状态。然而,汇率变化的大小和汇率风险的大小是成正比关系的,当汇率变化增大时,外贸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外贸企业必须聘请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来对企业的外汇风险工作进行管理,只有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能对外汇的变化形势做出较精准的预测,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专业性的参考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发展在外汇上的风险系数。
2. 处理好外贸企业与交易公司之间的协商问题
外贸企业在进行进出口经济活动时,为了保障自己的经济权益,保全自己的经济利润,一般会选择与交易对手进行合理协商的工作方式来控制外汇风险。因为,如果在交易过程中适当地提高国外产品的价格,就会导致产品效率的降低,致使企业的营业利润降低。另外,人民币的升值也会导致进口商品的大量流入,使国内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挑战。如果人民币贬值的话,进口商品的价格就会有所增加,进口商品的供应商则会面临来自国内企业的价格挤压,导致进口商品供应商遭受经济损失。因此,为了保证我国外贸企业的健康成长和进口商品供应商的合理权益,外贸企业可通过与贸易方协商的方式来降低外汇对企业经营的不良影响,达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共赢”。
3. 加强监督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监督作为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是管理工作中风险控制的最后把门人。因此,外贸企业在面对国际汇市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时,更应该加强自身管理工作中的监督力度。通过一定的监督手段,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把好风险防控这一关键管理环节,对企业落实的保值条款进行严格监督,协调好客户、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我国政府在外汇管理上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提升外贸企业的盈利空间,最终达到强化外贸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外汇风险;汇率;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境外企业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国际经营事务中,外汇风险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外汇业务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世界经济、政治等宏观经济环境的错综复杂,外币汇率变化预测难度加大,境外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压力越发地突出。近7年来,美元等主要国际结算货币的汇率的变化幅度很大,增大了外汇风险。2008年至2016年,美元对人民币总体经历了三个阶段:2008年-2010年的稳定阶段、2010年-2014年的贬值阶段、2014年-2016年的增值阶段,但都保持持续波动。提高境外经营利润,减少外汇风险的影响,需要境外企业结合汇率风险的种类及综合各种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有针对地采取措施。
境外企业要结合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灵活引入先进的金融工程技术,特别是使用衍生金融工具来管理外汇,合理降低外汇风险对生产经营工作的影响。本文将介绍境外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外汇风险防控的具体操作和应用。
一、外汇风险的种类
外汇风险是指在投资、贸易和金融以及其他经营活动中,因预测外汇汇率变动,导致以外币计价的负债价值的增加或资产价值的减少的可能性,主要是指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及利率风险等。汇率风险是目前境外企业遇见的最常见的外汇风险,对经营活动及效益预期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外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外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和主要目标是降低风险与因此而带来的汇兑损失,使其不因汇率的变动而减少预期利润,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最合理的保障。企业要对存在的外汇业务开展分析,尽最可能识别风险、计量风险损失。选择和应用衍生金融工具时,企业要对该工具的利弊进行认真分析,研究金融工具内生的市场风险、法律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再生风险。境外企业要牢记衍生金融工具是用来降低与规避外汇风险的,并非用以盈利为目的,要防止扩大衍生金融工具的再生风险。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
目前国际上,用来管理和规避外汇风险的衍生金融工具,主要分为外汇期货金融工具、外汇期权金融工具、远期结售汇金融工具以及外汇掉期等金融工具。正确运用好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不仅能为企业规避风险、锁定相关成本,而且还能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一)选择衍生金融工具的注意事项
选择时,还要结合企业自身的金融管理水平与外汇业务的风险特点,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1.掌握外汇衍生工具交易的制约条件
外汇衍生品交易必须以真实的交易背景为依托,开展衍生品交易必须具备贸易或投资等真实的交易业务;注意外汇衍生产品交易的门槛较高,关注金融机构非常严格的保证金制度及授信准入制度;除以上制约条件外,办理外汇衍生产品交易业务所需要审批的文件资料很多,手续繁杂。
2.应用衍生金融工具要坚持谨慎原则
众多避险工具及手段都是利弊同存,企业要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谨慎地应用避险工具。首先,要注意筹划,减少相应的管理成本。境外企业在使用衍生金融工具时,不仅仅要考虑其存在的再生风险,同时还要提前预测筹划风险收益及风险损失,制订应急措施;其次,还要全面考虑,尽可能通过抵消来降低或消除外汇交易风险。
3.倾向流动性强和易于操作的衍生金融工具
境外金融市场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金融市场所提供的衍生金融工具,种类多样,管理规范,流动性好,另一种是当地所提供的衍生金融工具管理不规范,流动性差,政府监控不力,再生风险非常大。因此,企业要充分掌握当地金融市场的状况,尽量选择流动性好和简单易操作的衍生金融工具。
4.要控制套期保值品交易规模
由于具备杠杆和投机等方面的功能,衍生金融工具不仅有高盈利的能力,还不可避免地存在高风险性。因此,企业要对外汇业务与金融衍生金融工具的规模和特性上进行匹配,确定衍生金融工具的持仓规模、持仓时间,避免滥用。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具体应用
在境外国际金融市场中,衍生金融工具比较成熟,形式多样,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保值操作是降低国际贸易中汇率风险比较常用的手段。境外企业不应惧怕使用外汇避险工具,要主动培养外汇管理人才,不断积累自己的外汇风险管理经验,主动采取适当的金融工程技术工具降低金融资产的汇兑损失。
1.外汇期货工具的应用
外汇期货是交易的双方通过合约商定在未来确定的时期内,按照已约定的比例,以一种货币交换另一种货币的交易。以汇率为标的物的外汇期货合约,主要用来降低外汇业务的汇率风险。外汇期货交易的选择,同样取决于汇率预期和信用风险大小,要权衡利得与损失。随着贸易国际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汇率期货交易的套期保值功能已成为境外企业规避外汇汇率风险的重要工具。
2.外汇期权工具的应用
外汇期权是国际外汇市场上得到最广泛应用的另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它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汇率风险,还为金融投资者创造了盈利机会。从降低外汇风险的角度来看,外汇期权是外汇期货和外汇远期合同的补充,但它具有选择权,期权买方可随市场行情变化,选择行权或放弃履约。考虑到银行等金融机构高额交易费及产生其他资金成本的风险,在进行期权交易时,要尽可能地缩短交易时间,以确保更有利的远期汇率。
3.远期结售汇工具的应用
远期结售汇是确定汇价在交易前而实际外汇交易发生在后的结售汇业务。境外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未来办理结售汇的币种、金额、汇率以及等待的期限。在到期日,按照该合同办理结汇或售汇业务。通过远期结售汇工具,未到的结算汇率被固定,降低了汇率浮动而超出预期的汇率风险。
远期结售汇是我国企业“走出去”后应用最早也是最成熟的一种衍生金融工具,能够有效降低外汇浮动风险。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比较稳妥的控制汇率风险的工具,得到越来越多从事境外业务的企业选择。
4.货币掉期工具的应用
货币掉期,指两个经济主体签订一份协议,约定了交易期限,将债务(或资产)以不同的货币计价。本金在期初和期末以约定的汇率交换,避免了外汇波动的不确定性。货币互换交易是最常见的货币掉期工具应用形式,通过协议事前确定的汇率,交易的一方降低了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货币互换交易不仅降低了资金筹措成本,还减少了利率和汇率风险。
除此外,公司可以根据外汇业务特点、交易时间及交汇范围,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组合使用。
四、总结
境外企业在实施外汇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结算币种、控制外汇收支进度及采用软硬货币搭配等常规的经营性防范措施,还要研究确定适合自己的衍生金融工具。合理选择与使用衍生金融工具,不但能够有效降低外汇的资金成本,减少外汇的管理损失,而且还能够控制和锁定外汇风险。境外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衍生金融工具的再生风险,必须建立健全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可行性分析、审批和跟踪,坚决杜绝滥用。
参考文献:
[1]吕一村.汇率风险下境外施工企业的困境及出路[J].企业管理,2015.08(上).
[2]梁少泽.出口企业如何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外汇风险的防范[J].经贸论坛, 2015:173.
关键词:资金;资金流动性;流动性过剩
中图分类号:F8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5-0060-02
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证券市场指数不断创历史新高,其繁荣景象让人感到震惊和茫然。仿佛市场有用不完的钱――这其实是资金的流动性在追逐资产的价格,催生了供不应求的场面。何为流动性?如何应对治理流动性?对此谈些笔者的浅见。
一、如何认识资金的流动性
何谓流动性?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人们相对于其他资产,对货币有偏好,形成了货币的流动性。
资金流动性,它是一个国家乃至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血液。充裕的资金流动能够满足人民生活富足的需要,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运行中的经济效率。但是,流动性一旦超过经济所希望的标准,会给经济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从其内涵来解释流动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一种解释,资金流动性是实际货币存量高于均衡水平的情形。这种流动性如果存在过剩,其潜在危害是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第二种解释,是准货币的持续增加。这种解释认为,准货币的持续增加,表明现实的货币供给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需求,这些“剩余的流动性”就转化为暂时不准备投入使用的定期存款,或被投入到股票等非实体经济领域,其潜在危害是可能导致泡沫经济。第三种解释,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票据贴现、短期融资券、股市和企业债等方式所能获得资金的状况。如果企业取得资金的环境过于宽松,那么就存在流动性过剩。这种流动性过剩的潜在危害首先是可能带来经济过热,而后则可能因产出过剩而使经济陷入通缩。第四种解释,是指金融机构存贷差的持续扩大和存贷比的持续走低。这种情况下流动性过剩的危害是给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造成很大压力。第五种解释,是指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宽松。银行间市场利率往往被视为流动性是否过剩的关键表征。
从上述的解释中,我们看到资金流动性具有两面性:对经济虽有积极的作用,但消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正确认识并合理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是我们必须认真应对的。
二、资金流动性现状分析
流动性过剩最直接的表现是房地产和股市。各地的房价自2005年下半年起一路走高,个别竟疯长一倍,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合理预期。过去一年,股市的价格也不断攀升,上证指数屡创新高。其原因就是资金流动性增加,催生了资产价格的膨胀,使经济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产生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1.外部金融冲击考验着我国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行
经济学家左晓蕾指出:“由于国内各界都形成人民币每年升值5%的预期,所以进来的资金固定了风险。”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引来各方游资纷纷进驻国内市场,以待时机进行炒作。
有同样效果的还有中国的股票市场,百分之百利得使更多的热钱、游资进入国内市场进行投机和套利。中国目前已有8万亿元的外汇存款,而央行票据冲销了的比重只有1/4。另外,外贸持续顺差,幅度不断扩大。2006年,中国实现贸易顺差1 775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较上年同期增长27.2%。贸易顺差带来的是外汇储备的增加,这使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继续加强。
我国的金融体系正受到来自外界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正确的解决,使它不进一步扩大为危机,是我们此刻必须思考的问题。
2.金融机构面临外忧内患
目前,各大国有银行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市,获得大量直接融资。再加上各类存款,金融机构具备了大量资金,但运用资金进行盈利的方法却十分的单一,主要渠道依然是贷款。在渠道单一,银行又有要求盈利的经营压力的情况下,扩大贷款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了。2006年金融机构信贷新增3.18万亿元,超出既定计划的27%。但银行的超额贷款是在要求盈利的压力下进行扩张,真正安全可回收的贷款却难以保证。且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股市等被严重高估的市场,造成这些市场的价格继续走高,导致货币市场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的倒挂,使银行经营成本增加。银行资金流动性问题,已经成了我们整个金融系统里最脆弱的一环。
3.高储蓄率使资金流动性过剩更加严重
我国的储蓄率一直都维持较高水平,而较高的储蓄率意味着较多的国民收入用于投资,则储蓄转化为商品劳务形式通过经常项目流出本国,形成经常项目的顺差。而现状是居民储蓄企业的储蓄率增长速度已经放缓,让储蓄率高居不下的是政府储蓄,其中,财政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增速分别高达39.45%和27.79%,远高于全部存款平均增速17.11%。政府储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投资的增长带动储蓄的需要,另外,在收入分配中对政府的倾斜使政府储蓄的增加速度快速上升。对政府储蓄问题解决的同时也关系着其他两个问题的解决:储蓄的增加使银行陷入信贷进退两难的处境;储蓄的增加使经常项目顺差增加,本币有升值预期,更多游资将进入。所以,解决政府储蓄问题,是解决资金流动性问题的源头所在。
三、破解资金流动性的政策措施
解决流动性最大的问题不是方法选择少,而是难于找到真正能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认为,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1.改变收入分配失衡现状,大力推进扩张型财政政策
收入分配政策的重新确立,保证了社会的公正、公平原则,使整个社会享有经济发展的成果,最大程度上实现了经济资源的效益。改变收入分配失衡的现状,提高个人实际收入的比例将会使整个社会的福利增加,对解决政府的高储蓄率有直接影响。另外,政府应大力推进扩张型财政政策的运行。运用更多的政府支出来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比如,对医疗系统进行改革对教育加大投入等民生问题。这是对政府储蓄增长过快问题的最公平的解决方法。
2.改变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
改变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成立独立的外汇管理机构。管理的独立性是确保一国货币政策能够快速有效的关键,避免外汇管理会因其他目标被牺牲,真正做到管理的有效性。还应改变目前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减轻由于强制结售汇制度给外汇管理带来的巨大压力,转变由于外汇管理责任全部留给国家而带来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低。将我国外汇储备的‘储汇于国’转变为‘藏汇于民’。
3.慎用行政政策,做到同向、长期、稳定
分配改革、外汇管理改革都是长期的内部变革,相对各种行政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则是最直接且容易操作的手段。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票据和利率。去年7月以来,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多达四次!这足以看出中央银行对治理资金流动性问题的决心。但是,存款准备金更多的作为给社会的一种信号,直接效果十分有限且需要一个较长周期。目前,央行应用存款准备金进行持续微调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货币工具,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目的是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它的缺陷是其短期性,这表示偿还的时限可能短于我们所希望的时间,流动性问题还未能解决,新的流动性又重新投入市场。发行较长期的央行票据会更加适合解决目前的困境。
加息是很多经济学家支持的方法。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陶冬都表示加息不可避免。加息将控制贷款规模,缓解贷款投放过多的局面。但是,加息会不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变高?会不会风险大的项目更容易获得贷款,形成不良贷款的隐患?银行的盈利问题会不会进一步严重化?这些都是我们在考虑加息政策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也许会成为我们下一步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鲁政委.重新审视“流动性过剩”.http://省略.2006-11-24.
[2] 石朝格.多管齐下破解银行资金流动性难题[N].中国证券报,2005-12-14.
[3] 陶冬.资金流动性泛滥 人民银行请连续加息.21世纪经济报道.网易省略,2006-05-06
[4] 吴敬琏.行政措施力不从心,央行加息不可避免.人民网,2007-01-15.
关键词:外汇储备;财富功能;投资组合;Copula-GJR-EVT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7-0003-06
一、问题提出及文献评述
截至2012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324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稳定本币汇率,提高国家信用等级等。但是,巨额外汇储备也给我国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存在很高的机会成本、汇率风险加大等。如何对外汇储备进行合理、有效的投资管理,使外汇储备获得高收益或降低风险水平,促进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是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内外学者对于外汇储备管理的目标基本达成了共识,即在满足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获取收益性。福特(Ford,1994)提出了外汇储备管理的三个目标:满足指定用途、满足流动性以及从中长期投资中获取合理收益。艾森曼(Joshua Aizenman,2005)提出外汇资产的增值是一国货币当局应当考虑的重要问题,外汇储备除了要满足流动性和安全性的需求外,还应该重视盈利性的功能。巴曙松(2006)将外汇储备管理目标细化,并提出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管理应当满足发展性需求的战略目标。
为了有效地实现外汇储备管理目标,一些学者引入了分层次、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帕特南(Putnam,2005)提出根据短期和长期目标,将外汇储备投资组合分为流动性储备和投资性储备两个部分。唐欣、纬恩(2005)借鉴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在外汇储备管理方面的经验,将外汇储备分为两个部分:确保流动性而投资于短期流动性强的资产的部分和注重盈利性而投资于长期收益性强的资产的部分。巴曙松(2006)将外汇储备分成三大组合:货币市场组合、投资组合和缓冲组合,并设定货币政策部和投资管理部分别对外汇储备资产投资组合进行管理。
关于外汇储备投资策略的研究,艾肯格林和马西森(Eichengreen和Mathieson,2000)提出要有效利用超额外汇储备,选择非金融类的产业投资和战略性资源投资来扩大投资范围。魏本华(2007)提出通过投资多样化、优化投资币种组合、完善币种管理及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进行多样化管理等方式提高外汇储备的收益性。陶冬(2006)提出了三项短期建议:成立政府投资公司、成立国家战略基金以及将债券的货币结算由美元转为亚元。夏斌(2006)、李扬(2007)等提出用外汇储备购买原油、铁矿石、铜等战略资源,建立战略储备体系。
在外汇储备的实证研究方面,克利克(Reid W.Click,2006)通过对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外汇储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欧元储备份额的结论。方琳(2006)建立了外汇储备货币管理的AHP模型,模型最优解表明我国应降低美元所占比重。刘凌云(2008)采用海勒—奈特模型和杜力模型对外汇储备币种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外汇储备管理的若干建议。王硕(2010)从分析外汇储备风险入手,根据三种VaR模型分别测算单一币种对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的影响,进而得出最优币种结构。
已有文献多数限于描述理论层面,在已有的实证研究中,主要研究币种结构,而对资产结构的实证研究较少。笔者认为根据外汇储备的不同功能可以对外汇储备进行分档管理,发挥支付需要和信心保证功能的外汇储备注重流动性、安全性,应当由央行的外汇管理局管理,主要投向安全性高、流动性强的资产,例如货币市场工具;发挥财富功能的外汇储备重视盈利性,由专门的外汇投资公司对其进行管理,投资于权益工具等。鉴于目前我国对外汇储备的管理更加重视其财富功能,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Copula技术,结合GJR-EVT模型对外汇储备的投资组合进行实证分析,以确定外汇储备投资组合各资产的最佳权重,降低外汇储备资产管理风险水平,为我国外汇管理当局提供一定参考。
二、模型构建及投资资产选择
Copula 技术用以分析多变量金融序列的非线性相关性及分布特性,目前广泛应用于投资组合分析、金融风险研究、资产定价等方面。GJR-EVT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金融资产收益率序列的波动性及尾部特征。本文将多元Copula函数与GJR-EVT模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Copula-GJR-EVT模型,此模型不仅可以体现金融资产序列的条件异方差性、尖峰厚尾特征,还可以较好地反映金融资产的相关性。
(一)GJR- EVT收益率分布模型
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金融资产收益率往往不是服从正态分布,而是具有自相关性、尖峰厚尾性、波动集聚性和杠杆效应①等特征。麦克尼尔和弗雷(McNeil和Frey,2000)提出的AR(1)-GARCH(1,1)模型可以反映金融资产收益率的自相关性和条件异方差性,但是这一模型却不能刻画金融资产的尖峰厚尾特性和杠杆效应。格伦斯坦、贾刚纳特和朗克尔(Glosten、Jagannatha 和Runkle,1993)提出了 GJR 模型,它可以更好地刻画出金融资产时间序列的这一系列特征。因此,本文将采用AR(1)-GJR(1,1)模型拟合金融资产的波动率,并得到独立同分布的随机扰动项,然后运用一元极值理论中的广义帕累托分布(GPD)对尾部分布建模。
1. 边缘分布模型。若投资组合中有N种金融资产, 采用AR(1)-GJR(1,1)模型对资产的最近n 期历史收益率数据 [ri][tt=1,2,...,n]进行拟合,构建模型如下:
[ri=μi+θri+1+εtσ2t=ωi+βσ2t-1+αε2t-1+γψεt-1
其中[μi]为资产收益率[ri]的条件均值,[εt]为[ri]的波动项;[σ2t]为[ri]的方差项,[ωi]为其均值项;[γ]表示杠杆系数②;[ψεt-1
2. 极值理论和GPD分布模型。极值理论(EVT)是研究次序统计量的极端值的分布特性的理论,主要用于描述尾部分布。研究表明,金融资产收益具有尖峰厚尾的特征,因此,为了更精确地度量分布的尾部特征,降低模型误差,本文运用极值理论中的广义帕累托分布(GPD)来逼近上述模型随机扰动项下的尾部分布,而对处于上下位阀值之间的随机扰动项采用基于高斯平滑方法的累计经验分布函数(CDF)来拟合。
(二)Copula 函数及蒙特卡罗模拟
Copula理论最早由斯克拉(Sklar,1959)提出,他认为可以将n个变量的联合分布函数分解成为它的n个边缘分布函数和一个Copula函数,而该Copula函数描述了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Copula理论的提出为刻画金融资产间的相关结构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于风险管理领域中。较正态Copula,t-Copula能更好地刻画金融资产收益率序列间的尾部相关性,本文将采用t-Copula衡量资产组合间的相关结构。
采用CML方法③对t-Copula进行参数估计,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金融资产对数收益率原始数据[X=xt1,…,xtnTt=1]通过经验分布函数转化为均匀变量[ut1,...,utn]。
第二步,利用密度似然函数估计Copula参数:
[θ=argmaxt=1Tlncut1,...,utn;θ] (2)
模拟出Copula函数的参数后,进一步求出N元金融资产投资权重相等时的投资组合风险。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法模拟出未来M个收益率,设权重及投资组合收益率公式分别为:
[w=1/N,…,1/N]
[R eturns=rT+1?w=r1n,..,.rNn?w] (3)
最后,求出N元金融资产最小风险的投资组合权重,具体操作如下:设投资组合比重为[w=w1,...,wn],根据公式(3)得到M个总的投资组合收益率,从而得到经验分布图,根据水平分位数得到投资组合VaR值,找到最小的VaR,进而求出此置信度下的CVaR值,然后返回得到此置信水平下的投资组合权重,最小VaR求值公式为:
[minVaR=riskw1,...,wn] (4)
(三)投资资产选择
本文建立的外汇储备投资组合包括债券投资、股权投资、黄金投资和非金融资产投资四类。对于债券投资,美国国债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流动性和市场容量,并且交易成本低,它是国际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对象,因此本文以30年期美国国债作为债券投资的代表;对于股权投资,标准普尔股票指数包括500种普通股票,总价值大,其成分股有90%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它的代表性比道—琼斯平均指数更广泛,故更能真实地反映股票市价变动的实际情况,因此本文选择标准普尔股票指数作为股权投资的代表;黄金储备作为金融资产,在稳定国民经济、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国际资信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黄金作为投资资产之一;我国外汇储备长期投资应服从国家根本利益,我国是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又是资源消费大国,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资源的稀缺性更加凸显,因此要将外汇储备投资于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大宗战略物资,尤其是能源、有色金属等,根据我国产业进口依存度和稀缺性,本文选择原油、铜、铝和铅四种实物资源作为非金融资产投资的代表。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选取及统计性描述
1.数据的选取。本文选取的投资资产分别为国债、股票、黄金、原油、铜、铝、铅,截选2010年1月4日至2012年6月29日的30年期美国国债指数、标准普尔指数、黄金、WTI原油、铜、铝、铅期货价格④共629组数据作为样本,以它们价格的对数收益率作为投资收益率进行实证分析,本文模型操作均利用Matlab2008a软件完成。
2.描述性统计。将这七种资产的日收盘价作为样本,将价格序列[Pit]定义为第[i]种资产在第[t]日的收盘价,其中[i=1,2,…,7],[t=1,2,…,T],则其对数收益率序列[rit]即为:
[rit=lnPi,t+1-lnPit] (5)
由七种资产的对数收益率波动图⑤可以看出,七种资产的对数收益率呈现尖峰的特征,波动性时大时小,呈现明显的易变性聚类。从收益率的统计特征可以看出, 股票、黄金、原油和铜的对数收益率均值大于零,债券、铝和铅的对数收益率均值小于零。原油偏度大于零,呈现右偏,其他资产偏度小于零,呈现左偏。七种资产的峰度均大于3,说明资产呈现厚尾的特征。J-B统计量说明七种资产均不服从正态分布。
图1:股票对数收益率波动图
(二)GJR-EVT模型参数求解
由表2平稳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各资产的对数收益率序列ADF统计量均小于1%、2%、5%水平下的检验临界值,因此各个资产的收益率序列平稳。由图2可以看出,资产收益率不存在自相关,但存在异方差,因此,可以建立GJR模型。
根据(1)式建立AR(1)-GJR(1,1)模型,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求解模型中的参数,参数估计值见表3。得到标准化的且满足独立同分布的残差序列后,利用高斯核函数估计残差序列的经验累积分布函数,运用极值理论估计两尾的分布。具体为设定上尾和下尾的阈值,使两尾各自包含10%的残差序列,然后运用极大似然估计估计GPD分布来拟合超出阈值的分布,GPD分布参数估计值见表4。
图3是资产对数收益率随机扰动项的经验累积分布图,其中两尾是用广义帕累托分布拟合所得,中间段是用高斯核函数拟合所得。为了进一步验证GPD对尾部拟合情况,图4展示了资产收益率随机扰动项上尾溢出数据经验累积分布和GPD分布拟合图,可以看出GPD分布能够较好地拟合残差两尾的分布。
(三)Copula函数参数估计
采用两阶段法估计t-Copula参数,根据(2)式求得相关系数矩阵见表5,自由度DoF为20.0824。
(四)Copula函数模拟资产组合的收益率及风险分析
根据估计得到的GJR模型和Copula函数参数,运用 Monte Carlo仿真技术,令仿真次数等于2000,仿真未来一个月七种资产的收益率。首先求出等权重资产组合下的收益率,假设七种资产的投资权重相等,根据(3)式求出资产组合的收益率,继而求出等权重投资组合的风险值。图 5和图6分别描述了等权重下四种资产投资组合损益分布图和组合收益率经验分布图,表6给出了Copula函数拟合得到的资产组合风险值。
由表6可以看出,随着置信水平的增加,投资组合VaR值均有所增加,说明模型能够将资产间的尾部相关性刻画得非常细致,具有很高的准确率。在给定相同的置信水平下,VaR值明显小于CVaR值,说明使用VaR值进行分析会低估组合风险,因此为了弥补VaR不能反映损失分布尾部信息的缺陷,将CVaR作为风险度量指标可以防范小概率极端金融风险。
从表7在风险最小条件下投资组合中各资产的投资系数可以看出,随着置信度增大,黄金和铝的投资系数降低,其他资产的投资系数增大,说明研究期间内黄金和铝的走势平稳,波动率小,风险小,具有较好的保值功能,而股票虽然收益率高,但是波动率大,风险大,所以实证分析得出投资组合在股票上的投资比重几乎为零。各个置信度下,各种资产的投资比重从大到小排列为铝、黄金、债券、铜、铅、原油、股票,再次证明铝和黄金的稳定性较好。此外,90%置信度下,通过设置各资产权重,可以使VaR值降到很低的水平。
四、研究结论及启示
本文通过GJR-EVT模型拟合边缘分布,再结合Copula技术得到联合分布,对我国外汇储备投资组合进行了定量研究,在较好地考虑了资产相依结构的前提下,经过拟合优度检验、参数估计等一系列过程,模拟出了资产等权重情况下的投资组合风险值及不同置信度下投资组合中各资产的最优权重,为外汇管理机构进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主要得到以下几个结论及启示:
第一,外汇储备根据功能不同可以被分为两个部分:用于满足进口、外债偿还、干预汇率等传统功能的外汇储备部分为流动性部分,更加注重流动性;而满足财富功能的外汇储备部分为投资部分,注重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及满足我国发展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建立不同的投资组合,可以实现对外汇储备的有效管理。
第二,Copula函数参数估计矩阵结果表明:Copula函数可以有效地描述变量间非线性的相关关系,资产间相关性不大,通过建立合理的投资组合,可以有效降低组合风险。边缘分布拟合检验结果表明:GJR-EVT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金融事件序列的波动特性,同时极值理论可以对金融市场的极端事件起到很好的预测作用。
第三,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利用投资分析工具进行外汇储备的投资运营,将有利于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从风险最小时的投资权重可以看出,股票收益大、风险高。因此,对于股票投资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根据资本市场的成熟度,逐步扩大股票的投资份额以获得更高的回报。
第四,在最优投资组合中,黄金、铝占有很大比重,投资于黄金和能源、有色金属等战略资源不仅可以实现保值增值,而且可以缓解我国制约经济发展的能源和资源瓶颈问题,由此我们认为投资战略储备是我国拓展投资渠道的合理选择。
由于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是根据样本考察期内的历史数据模拟预测出来的,实践中投资组合权重还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金融资产的价格本身存在周期性,而本文的样本数据只考察了一个历史时间段,因此,金融资产价格周期变化可能会影响到投资组合的权重选择。二是本文的实证结果是根据历史数据通过模型预测出的,而现实投资组合的选择,还应根据宏观经济形势或者是政策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注:
①杠杆效应:面对不同的价格变化方向, 收益率的条件方差变化方向会有所不同:同价格的正向变动相比,不利的价格冲击更容易导致价格波动率增加。
②[γ]若为0,说明GJR 模型即退化为 GARCH 模型。
③CML(The Canonical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一种两阶段估计方法,较一步极大似然估计(Exact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计算量小,并且没有对边缘分布的参数量做假设。
④美国国债指数来自于网站 http:///,标准普尔指数来自于网站http://,黄金期货价格来自于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COMMEX),原油期货价格来自于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铜期货、铝期货、铅期货价格来自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
⑤限于篇幅,仅以股票的资产收益率波动图及自相关图示例。
参考文献:
[1]Bluford H.Putnam.Thoughts on investment guidelines for institutions with special liquidity and capital preservation requirements. Risk Management for Central Bank Reserves[R].European Central Bank,29-46.
[2] 唐欣,纬恩.东亚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及借鉴[J].中国外汇管理,2005,(6).
[3]巴曙松,刘先丰.外汇储备管理的多层次需求分析框架——挪威、新加坡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1).
[4]夏斌.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益[J].银行家,2006,(5).
[5]李扬,余维彬,曾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J].国际金融研究,2007,(4).
[6] 柳会珍, 顾岚.股票收益率分布的尾部行为研究[J] .系统工程, 200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