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链管理问题及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061
[中图分类号] F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115- 03
0 引 言
供应链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追求规模经济的目标,降低交易成本、利用更多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分散经营风险、快速获取消费市场的信息。对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进行研究,找到符合中小企业独特性的管理模式,对降低中小企业的成本,增强竞争力至关重要。
1 基本概念
1.1 中小企业的标准
中小企业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它是相对大企业而言的,现行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是,行业不同,标准不一样。工业行业里,职工人数一般少于2 000人,销售额小于3亿元,资产总额小于4亿元。建筑业里,职工人数小于3 000人,销售额小于3亿元,资产总额小于4亿元。批发业里,职工人数小于200人,销售额小于3亿元。零售业里,职工人数小于500人,销售额小于1.5亿元,交通运输业里,职工人数小于3 000人,销售额小于3亿。邮政业职工人数1 000人,销售额小于3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里,职工人数小于800人,销售额小于1.5亿元。
1.2 供应链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1.3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指运用特殊的集成方法和模式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协调、统一。从单个企业来看,是指企业采用合适的方法与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经销商进行合作,选择适合本身的采购库存策略和配送途径,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减少停滞资金,缩短生产周期。
2 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未与供应商建立良好关系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较弱,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对供应商的条件可能会妥协,或者在现实条件的逼迫下,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企业由于财力的限制,往往会选择单价较低的企业或者其他一些不理想的供应商。因为这些企业往往信誉较差,不守承诺,经常推迟交货期,或者降低产品的质量,造成产品生产日期推后,与顾客的交货期延后,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和在顾客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2.2 严重缺乏专业人员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跨组织、跨行业的新型管理模式,涉及诸多领域的高新技术,不但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而且需要既精通供应链管理理论,又熟悉与供应链有关的电子商务技术的复合人才。多数中小企业采用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多,电子商务人才奇缺。加之现在高校培养与社会需要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造成了“岗位众多,但符合要求的人员少”的现象。这些都制约了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在中小企业的传播和实施。
供应链管理人才已经被国家列入紧缺的12类人才之一。2008年,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目前中国的物流人才缺口50万,即使到了2010年物流人才的需求不会少于20万,然而现在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仅在1万人左右,在职人才培养也只有10万人,物流行业仍需要大量人才,其中最缺乏的高级物流人才的需求每年还在以15%的速度增长。一名供应链管理人才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中枢神经,是企业的“心”,缺乏了供应链管理人才,企业无论怎么样,都无法取得较快、较强发展。
2.3 无力承受信息化建设方案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布局分散,原始资本不足的问题,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社会融资困难的问题。而供应链管理需要尖端的信息技术支撑,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信息系统改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虽然意识到了竞争压力,想进行投入,但由于自身资源有限,如果要全面否定现有机构,花费巨大资金添置硬件设备和应用系统,会感到力不从心。中小企业作为一个市场竞争的弱势群体,在资金供给、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有数据表明,约有50%的中小企业在创立的3年内死亡了,在剩下的50%企业中又有50%的企业在5年内消失,即使剩下的这1/4企业也只有少数能够熬过经济萧条的严冬。中小企业的资金维持自身的生存尚存困难,用于引进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硬软件设备的资金就更加匮乏。
3 我国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优化对策分析
3.1 国家层面
3.1.1 加大对中小企业供应链信息技术应用的财政扶持力度
中小企业自身资金没有像大企业那样雄厚,在面对现阶段高价的供应链管理应用软件面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供应链的发展进程。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必须在财政上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近年来,财政部门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创新扶持方式,积极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和宽松的发展环境。自1999年以来,中央财政先后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专项资金(基金),从不同方面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规模实现了逐年较大幅度增长。面对原材料价格涨幅激增、职工薪酬增加等挑战,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在“十二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财政部“增”资金“减”税收的举措,无疑会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政府除在企业资金供应链上要发挥积极作用外,还要在企业成长的法律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上加强引导和协调,既积极促成个体企业的成长和创新,又要努力促成产业集群,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发展,尽快地使我国的中小企业进入国际价值链分工的高端,形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3.1.2 加强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
面对快速的市场变化,人力资本的建设是供应链高效运行的根本,中小企业的人才短缺,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种人才不仅懂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有一流的专业技术,而且是具有很强合作精神的管理人才和专家。企业应该每年从利润中提取一部分,作为职工的教育经费。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引进人才或是让有关人员出去进修来满足对人才的需求。中小企业与大学、职业院校建立定向、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让高校为自己培养高素质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只有得到了一流的人才,企业才能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浩大而耗时漫长的过程,仅仅依靠企业自身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社会必须把培养供应链管理人才作为一大责任,完善教育培训制度,从根源解决企业人才缺乏问题。
3.2 企业自身
3.2.1 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要争取和“哑铃型”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具体的选择过程中,我们还需考虑以下内容:供应商的信誉;供应商的创新能力;供应商的资金实力,供应商的资金实力越雄厚,企业就可以在和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基本上,因为资金一时周转不过来,而延缓付款。
选择供应商后,要对供应商进行恰当的管理。中小企业的供应商管理较大企业难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在供应商开发上,应该减少供应商数量,最好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尽量对同类型,有匹配组装的物料下在单一的供应商。
第二,对进料检验品质进行汇总,提供品质数据给采购参考,针对品质较差的供应商强烈要求其寻找代替更换。
第三,对于特殊物料,供应商不能更换的,但其品质又较差的,针对来料的品质问题拿实物与检验数据直接联系供应商请其帮忙改善,不能因为一些小事儿伤了和气。
第四,建立供应链评价和激励体制,尽量是额外利润均沾,让各个企业愿意及时与本企业沟通信息。
3.2.2 适当外包,强化核心竞争力
外包被广泛认为是企业降低成本、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已经成为企业取代传统、垂直一体化企业的有效、柔性化的经营组织形式。
物流外包既是一种减少成本的方法,从更高的层次看物流外包更是一种减少管理风险的选择。从成本角度来说,是因为企业自身不具备专业的物流运作能力,选择外包可以降低物料处理、仓储和运输等环节的运作成本。可以减少风险的原因是物流外包服务提供商拥有专业人才和广泛资源,并能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效益。通过对客户需求能力的估算,提高物流外包服务的企业进一步降低了因物流繁忙而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风险。选择外包服务可降低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不确定性、能力、过程和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武文胜.中小企业如何节省成本[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2]张志坚,周湘峰.浅析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问题及实施对策[J].商场现代化:上旬刊,2007(3):153.
[3]闫秀霞,殷秀清.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汽车行业;问题
一、汽车供应链的内涵和特点
(一)供应链的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发展情况,供应链是进行描述经济学概念。它围绕核心企业 ,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 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 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
在供应链管理中汽车供应链是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他主要表现在原料生产、制造及汽车零配件的加工行业。它是以汽车制造行业作为核心企业。把现有合作的供应商和客户形成连接和组织结构,通过专业化的物流功能和业务流程之间的流转和信息的共享,供应链协调内部员工的配合性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供应链物流模式的创办,供应商和分销商的管理中的协调与控制。
二、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自营物流已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
自营式物流指的是集供、产、销为一体的物流模式,也就是说汽车的生产商还要负责采购所有的原材料,辅料以及所有的零配件。这样的操作模式,使得汽车制造企业又是生产活动的策划者也是实施者,还要肩负着对整个汽车物流的组织和执行。制造工作在汽车行业的最顶端。他同时给生产,物流供应,还要负责汽车的销售各个环节。因此,供应链的流程中我们需要在第一时间掌握客户的需求信息,快速反应已做到最好的服务。再这样的操作模式下,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
(二)汽车的标准不统一
汽车行业的发展的趋于上升状态,供应链的竞争也非常的激烈。随着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升起,竞争也越发的激烈起来。现在的汽车行业会打压供应商的价格,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供应商用最低的价格去和别的供应商做比较,大家最为关注的反而是价格问题,谁的价格最低就用谁家,质量和交付反倒成次要的事情。而这种市场上的恶性竞争,导致了他形成了恶性的循环,价格只会越来越低,最后只会变成白菜价,不会去关注产品的技术和工艺。
(三)汽车供应链物流成本过高
汽车物流的问题是在于汽车零配件的种类众多,在物流的运输上会造成麻烦。因此为了实现汽车物流体系的制造、运输、仓储及装配一体化,很多发达国家均采取了标准化、专业化的汽车物流,实现了汽车物流过程的搬运机械化和仓储合理化,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物流质量。在这方面,我国物流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物流在运输过程中会出现着拼货和配货的问题,在提高效率的方面来讲,包装上会采取纸包装的形式。在装车时通常都是人工装货和人工卸货的方式,在生产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把纸箱打开拿出零配件在组装。在装卸车和人工组装的这一块成品较高,人力物力浪费较大。而且在物流和组装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产品的磕碰。产品在运输时发生的磕碰也需要人力来修或者直接报废,在这一块是较高的成本浪费。
(四)汽车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
在货物运输这一块我们国内的企业多数的选择是包给当地的物流商,当地的物流商在包给下一家,这样一环套一环。而且我们国内的物流在长途送货的车上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物流体系。都是靠电话联系,这样就势必会导致沟通的不顺畅或者信息源的中断。我国的汽车信息源做的较差,在对汽车生产上的销售预测、生产及采购计划、物流跟踪和仓库的管理上没有做到电脑信息管理,数据型差,数据来源不准确。这样的不准确性,我们在接到客户订单时的反应力和传递性也较差。不能及时和准确的反应市场上的信息。
三、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实践供应链管理
据调查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对供应链的管理概念不理解。在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供应链观念在国内企业的接受程度比较低。现在大部分的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还是运用着传统的管理方法,国内的管理者应该转变思想,提高对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认识,真正的去了解和学习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去学习国外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其在激烈模式的市场竞争中供应链管理所能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最后通过学习供应链管理实践到企业。
(二)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和合作伙伴的关系,在供应链管理的环境下是至关重要的。供应链相邻的企业都应该是一种合作伙伴或者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你们之间的利益是想通的,所有节点企业的成败都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生存。在供应链管理中各个节点企业应该是长期、稳定和紧密的。能够互相改善交流、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共同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
(三)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
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持,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在供应链管理中汽车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千个零部件才能组成一辆车,而这些零部件是在全国采购同时又控制它的库存。在整车生产厂商和零配件生产、供应商企业之间建立信息通道,为整车生产厂商提供有效的零库存配送 ,以保障整车生产厂商生产的高效性和连续性,是提高我国汽车产业供应链竞争能力,乃至汽车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
四、结束语
在上面的文章我们对我国汽车物流供应链管理问题进行了探析,在汽车行业的发展中,我国在物流供应链的管理上有着很多的不足,我们的企业中需要推广和实施,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刚刚起步,我们还有很长的道理的要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国外供应商进入中国的市场,他们的管理值得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孙文平.浅析汽车产业的供应链管理[J].华人时刊,2013.
电子商务:从广义上说,是指基于Internet(辅以其它信息技术),支持企业产、供、销、人事、财务等全面经营过程的商务活动;从狭义上说,是指基于Internet(辅以其它信息技术)的交易活动,即产品或服务的买卖。本文中的电子商务是指狭义上的电子商务。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电子商务可划分为三种典型模式:B2B、B2C和C2C模式。
所谓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前提下,对整个供应链(从供货商,制造商,分销商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管理,例如从采购、物料管理、生产、配送、营销,到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的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把物流与库存成本降到最小。
全球市场范围内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这激烈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提升企业价值链,实施供应链管理成为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企业而言,电子商务将意味着更迅捷的物流管理,更完善的信息流传递和更先进的供应链管理。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供应链上信息流和物流能够顺畅流动的驱动者是最终用户,所以供应链的管理者必须深刻理解现实的和正在出现的顾客和顾客需求。
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相互结合,产生了供应链管理领域新的研究热点——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E-commerc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E-SCM)。E-SCM又称集成供应链管理(Integrat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管理密切结合的产物,它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供应链管理中的缺点和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其核心就是高效率地管理企业的信息,帮助企业创建一条畅通于客户、企业内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流。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需求预测、生产计划和控制、库存控制、采购和客户管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有机结合。它以顾客为中心,集成整个供应链过程,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现快速敏捷反应,极大地降低库存水平。具有相当大的优势。第一,有利于保持现有的客户关系,开拓新的客户和新的业务。第二,有利于保持现有业务增长,提高营运绩效。第三,有利于分享需要的信息,促进供应链中信息流的改善。第四,实施电子商务化的供应链管理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一,标准化程度低。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电子商务管理模块的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全社会供应链效率的提高。
第二,企业观念问题。供应链管理对企业最基本的要求是核心业务和信息效率。
第三,信任合作机制不健全,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技术面临较大的障碍
第四,企业间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贸易伙伴之间的协作问题,供应链中各环节成员的利益分配问题。
第五,人才问题。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要获得长足的发展,人才是一个关键问题。
二、发展对策分析
第一,转变企业观念,充分认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第二,加快我国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促进相关行业协同发展。
第三,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企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推动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支持供应链的动态发展模式。建立健全我国的信用制度体系。
关键词:电子商务 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供应链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就是企业利用互联网络处理日常的业务、交易。企业通过网络面对整个世界,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服务。供应链就是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组成的价值增值链。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围绕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整个供应链运行的速度、效益及附加值,为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贸易伙伴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目标。
在信息时代“人才是企业的支柱,信息是企业的生命”。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必须通过信息的不断传递,一方面进行纵向的上下信息传递,把不同层次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另一方面进行横向的信息传递,把不同部门、岗位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正把全世界连成一个巨大的供应链网络,使信息及时共享变得可能。电子商务面向企业整个供应链管理,使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缩短订货周期、改善信息管理和提高决策水平。整合了上下游企业,构成一个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消除了整个供应链网络上不必要的运作和消耗,促进了供应链向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供应链观念淡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是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前提。中国物品编码中心2003年对北京、上海、天津等11省市200多家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的企业中,90%以上对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不理解。由此可见,国内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接受程度还很低。只立足于企业内部的传统的管理思维方式仍占据主要地位。这样,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前提,从而失去了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的可能,这严重影响着整个供应链的效益和效率。所以,企业观念的改变是影响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根本问题。
2、企业的核心能力问题。当今,全世界的企业都面临着增长的减缓和来自国内和全球的竞争。一个企业能否发现、创造、培养并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对于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它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只有企业本身具有核心竞争力,对供应链中其他企业才具有吸引力,供应链业务伙伴关系才会稳定持久。但是,在目前,中国企业能认识到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已难能可贵,能够有意识地去规划自己的核心能力,并且逐步付诸实施的企业基本上没有,特别是我国的中小企业。
3、贸易伙伴之间的协作问题。电子商务下的供应链管理实质上通过电子物流将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联结起来,在整个范围内建立起共同利益的协作伙伴关系。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尚不健全,不少企业产品质量差、交货不及时、可信度较低,企业间形成供应链联盟的广泛信任和依赖关系的基础不够牢固。此外,缺乏一个良好的供应链绩效评估体系也是贸易伙伴之间协作的障碍。没有合理的绩效分配,各企业自然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换取整个供应链的最大利益。因此,良好的供应链协调战略势在必行。
4、技术障碍。企业间的每一笔贸易都伴随着产品的运动和信息的运动。供应链上的贸易伙伴都需要这些信息,以便对产品进行发送、跟踪、接收、提货、仓储等,信息共享成了企业间实现协调运作的关键。因此,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整个供应链的信息精度、及时性和流动速度变得日益重要。企业管理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商品条码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支付系统,构建企业供应链信息集成系统。而目前我国国内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在企业内部采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企业也仅限于较大型的企业,而采用供应链管理(SCM)系统的企业则是凤毛麟角。
三、我国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供应链的对策
1、加强企业管理,树立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观念。企业电子商务最为关键的是“化人”,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料进行有机的重新的整合,而对人的转化却是最为困难的。为此,我国企业必须树立电子商务意识,主动意识到供应链管理给企业所能带来的真正价值,并清楚认识到电子化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区别,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管理及企业经营发展所起到的重要影响,积极促进电子商务供应链的发展。
2、强化企业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企业之本。坚决消除“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思想理念的影响,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确定其核心能力,创造供应链上竞争的整体优势。
3、建立信任/合作机制。解决电子商务供应链在我国企业中实施的信任/合作障碍,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完善以下三种机制[7]:合作机制、激励机制和自律机制。
4、加强信息化建设。供应链要实现协同商务,必要的条件就是供应链上的每一个企业都有良好的电子商务的基础。这就需要每一个企业强化信息观念,对员工信息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建立相应的机构,从长远角度来规划和发展信息化事业。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廖斌,何跃,余方廷,刘成昭.基于B2B电子商务模式的供应链管理研究[J].特区经济.2006,1:221-222.
关键词:企业 供应链物流管理 核心竞争力 共赢
一、我国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供应链成员企业缺乏信任与长期合作
供应链是网络结构,涉及企业众多,因此,链上企业的合作对供应链管理效果影响重大。受传统买卖关系,商业模式的影响,目前,中国诸多商业企业依然无法领会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缺乏信任,将责任、风险等转移至上游或下游企业,导致短期合作,是我国企业在进行供应链管理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耗费成本并制约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2.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发展不协调
信息网络化,是全球经济竞争的必要手段。为了存活与竞争,中国大多企业都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手段,采取信息系统来进行辅助管理,但大部分企业虽然能够引进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率和效果却差强人意。有些信息系统不适合企业的业务流程,严重影响了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效果;有些企业完全依赖于信息系统,而忽略了数据维护等持续发展,耗费成本却得不偿失。我国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发展不协调,是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需解决的又一个问题。
3.我国企业缺乏基于供应链的竞争战略,效率低下
对于供应链成员间企业的战略联盟关系,很多企业缺乏正确的认识。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节节相连、环环相扣。上游企业都是供给者而下游企业都是客户,企业间都是供应和需求关系,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能够影响到整条供应链系统。上下游企业间的关系是合作大于竞争,这是与传统的企业战略关系最大的不同。
4.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适应供应链管理需要
虽然企业竞争理念已从“纵向一体化”转向为“横向一体化”,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大多依然采取传统的“金字塔”型。这种结构下,企业各部门只注重自身利益,缺乏交流,信息沟通容易出现停滞或者误差,这种对市场变化的不敏感大大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效果。
做好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关系的管理,不仅需要做好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还要对合作企业间的供应链管理的进行协调。很多企业实行业务流程重组这些变革措施,仅仅局限在本企业内部,而没有站在一定的高度对供应链的整体组织结构、合作方式等实施变革,这样局部的举措难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
二、提高我国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对策研究
1.精诚合作,加强互信,形成长期合作关系
建立供应链管理网络时,应对合作伙伴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不仅对产品等硬件方面进行考察,更要对双方的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合作范围、服务支持等进行全面考量。这个过程也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选择合适的企业作为供应链网络中的合作伙伴,是一项最为基础的工作,为以后企业间更好地合作做好铺垫,一定要慎重选择。
确定合作企业后,要建立互信机制,激励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供应链网络错综复杂,链上的企业依然是独立的企业法人,虽有合同的约束,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关系使企业必须在相互依赖与各自的独立之间找到平衡。信任是合作的根本,为供应链的长久生存和成员企业的共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健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现在经济的发展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使企业更快的获得新的商机、获取优惠的价格,供应链网络上的企业合作,更加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网络系统和电子技术这些载体内网与外网的建立,企业更加便捷的获取供应链网络上企业的资源信息。利用MRPII,ERP,JIT管理等软件,不仅使企业内部管理明细,而且可以建立企业外部网,与上下游企业互联,以增强快速沟通、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引进信息管理软件时,一定要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的供应链软件。一个独立的软件很难能够适合于任何一个企业,或是整个业务。因此缺乏系统的协调性,我们需要一个整体战略管理者如核心企业来协调解决信息化的问题,为整个供应链网络获取利益。
3.建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竞争战略
供应链网络上的企业形成的是竞争协作的战略联盟,通过链中的上游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物流服务商等各自发挥特长,发挥各自竞争优势,相互依存共同发展。通过业务外包合作模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链上合作企业的资源,致力于本企业的核心业务、分散风险,从而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商品升级换代及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日益明显,竞争的资源从有形至无形,信息、知识和创新能力等都成为竞争对象,因此,建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竞争战略至关重要。
4.重组企业组织结构进行业务流程再造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环境;效率
1.引言
环境问题是全球商业活动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众多的企业将环境改善活动集成到其战略计划与日常运营中,商业组织正面临着市场与环境绩效之间平衡的压力[1-2]。研究者为研究了如何降低制造业对环境的负影响,提出了将环境管理与供应链管理两者的研究集成起来,满足商业需要的绿色供应链。
由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提出较晚,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权威的定义,但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一种现代管理模式,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得产品从原材料的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及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3]。从已有的文献来看,目前国内绿色供应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绿色供应链实施驱动力分析。本文综述体系如图1:
图1 研究框架
2.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方面研究综述
朱庆华等(2005)讨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与内涵界定、研究内容以及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等,为企业实施从供应链管理战略模式到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模式的转变提供决策支持[4]。董雅丽等(2008)根据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和特征,设计了具体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提供了一种定量的评价依据[5]。朱庆华等(2005)研究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质量管理对其的影响,为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决策支持[6]。
叶飞等(2010)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驱动因素、绿色设计与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说明绿色设计对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7]。黄国青等(2007)分析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特征,给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8]。张华伦等(2006)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做出了理论探讨[9]。刘威(2010)将绿色供应链管理分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并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韩志新(2010)引入成熟度理论,提出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模型,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评价绿色供应链管理成熟度。
以上文献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但研究有一定的局限,绿色供应链是社会全方位的集成,在对其绩效评价时难免会有一定的主观性,且有些指标量化时并没有合理的体现出其作用。但其从侧面反映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常见问题。
3.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综述
王能民等(2007)在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进展回顾的基础上,研究了绿色供应链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特征的环境管理模式。汪应洛等(2003)探讨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认为共生原理、循环原理、替代转换原理与系统开放原理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应该遵循的基本原理。庞燕等(2011)考虑低碳经济环境下,运用钢铁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构建钢铁制造业“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绿色供应链结构。李霞等(2014)认为不断提高的环境标准和环境政策迫使企业重新整合供应链资源,率先在中国开展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并将其逐步推广至上游供应商。李海萍等(2004)论述了生态工业园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并提出了制造业企业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田中禾等(2007)在介绍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及其建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提出了关于对我国企业绿色供应链重整与优化的对策建议。
4.绿色供应链实施驱动力研究方面文献综述
朱庆华等(2009)基于系统观思想,通过对289份企业问卷的分析,勾画动力、能力转换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框架模型。朱庆华等(2010)以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压力/动力-实践-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动力机理进行了研究。郭承龙等(2011)从成本角度探讨林业绿色供应链动力,探讨在整链内追逐更高的利益分配比例正是林业绿色供应链形成的动力源之一。
在绿色供应链实施驱动力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但突出显示了针对供应链的协同发展过程中,驱动力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也表明了绿色供应链的强劲动力。
5.结论
综合以上文献研究,目前绿色供应链发展还不完善,但绿色供应链有着强劲的发展力,绿色供应链满足更快、更具有柔性、更有效率和更具有社会责任的商业需要。作为未来发展中供应链的一部分,企业、中间环节角色以及消费者要以绿色生产、绿色运输、绿色消费为基本导向,全力协作,共同经营绿色供应链,使整个供应链快速完善,提高经济效益,达成一定的社会效益,全方位解决供应链效率问题。(作者单位:1.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学院)
参考文献
[1] Sarkis, J. A St rategic decision framework for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3, 11: 297~ 409.
[2] Khoo, H H, et al. Creat ing a green supply chain[J]. GMI, 2001, 35(Autumn): 71~ 87.
[3] 黄凤文,吴育华.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发展前景研究[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252-256.
[4] 朱庆华,赵清华.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绩效评价研究评述[J].科研管理,2005,26(5):93-98.
[5] 董雅丽,薛磊. 基于ANP理论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和算法[J].软科学,2008,22(11):56-63.
[6] 朱庆华,耿勇. 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与绩效关系统计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25(5):13-19.
[7] 叶飞,张婕. 绿色供应链管理驱动因素、绿色设计与绩效关系[J]. 科学学研究,2010,28(8):1230-1239.
2、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合理化的研究
3、绿色物流管理的研究
4、现代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探讨
5、第三方物流企业资源整合研究
6、中小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
7、公路运输业对发展物流服务的研究
8、xx企业物流模式分析
9、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因素的研究
10、商业连锁企业配送中心运作研究
11、企业物流外包的战略决策和关系管理
12、郑州市物流业发展现状调查
13、xx企业配送体系的构建
14、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5、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战略浅析
16、企业生产过程的物流效率浅析
17、准时采购模式在企业当中的运用
18、敏捷制造模式下的物流策略
19、应对供应链管理中不确定性的对策研究
20、企业运输优化方法探讨
21、生产企业物流中心的规划策略
22、连锁经营业的物流配送策略研究
23、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浅析
24、企业销售物流管理研究
25、中小型生产企业采购管理研究
26、中国回收物流的发展策略
27、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目标冲突的解决策略
28、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管理研究
29、全球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30、供应合同对供应链管理运作的影响分析
31、论产品包装与物流运输的关系
32、物流管理与产品设计关系探讨
33、中国物流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
34、企业库存控制与生产物流的关系
35、物流运输工具(设备)选择对成本的影响
36、论库存管理方式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37、论公路运输建设与物流行业发展的关系
38、铁路运输方式在企业物流运输中的地位
39、asp在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中的运用
40、物流配送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41、关于郑州港发展现代物流的思考
42、传统储运如何向现代物流转化方式探讨
43、第三方物流业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分析
44、从交易成本角度分析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45、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营销策略组合的研究
46、我国发展现代物流的企业战略选择
47、从运价的影响因素看我国公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策略选择
48、推动公路港建设与现代物流中心的关系研究
49、电子商务环境下专业物流公司发展的探讨
50、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探讨新经济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51、实施分销商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52、中外物流配送业发展比较研究
53、论物流标准与物流发展
54、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模式的研究
55、物流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56、物流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
57、网上商店的物流配送研究
58、汽车行业零部件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分析
59、服装企业物流创新与物流中心建设研究
60、快速消费品(fmcg)物流管理特点初探
61、我国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关系透视
62、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63、中小企业管理的采购供应问题
64、供应链管理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关系探讨
65、中国企业物流运作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
66、绿色物流在国外的发展及我国的差距
67、供应链管理中的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
68、运输企业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策略
69、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70、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整合中的作用
71、物流外包对企业运营的意义
72、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对比分析
73、降低企业物流运作成本的方式分析
74、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运作探讨
75、制造企业与商业企业物流运作的差别分析
76、大型零售商的配送策略选择
77、顾客价值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
78、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79、供应链分销渠道与物流配送的关系
80、实施集装箱运输一体化研究
81、国际物流运作系统初探
82、xx企业库存管理问题分析与改进
83、论我国企业的物流外包问题
84、关于社会大物流合理化之探讨
85、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86、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前景分析及对策研究
87、文化差异对物流管理的影响
88、采购绩效评估指标的研究与分析
89、供应商关系管理问题的研究
90、企业物流成本控制途径分析
91、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关系实施中面临的问题
92、第四方物流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93、航运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的策略研究
94、货运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经营战略
95、我国物流园区建设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96、xx企业仓储合理化途径与改进策略
97、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策略研究
98、在中国实施零售商共享库存面临的挑战
99、xx企业物流外包的决策分析
100、jit物流的企业联盟最优伙伴的选择研究
101、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关系研究
102、dell供应链运作模式对企业运作模式的启示
103、中国邮政如何迎接联邦快递和dhl的挑战?
104、我国物流企业品牌战略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05、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106、物流管理与顾客满意的关系
107、郑州发展物流业的区位优势研究
108、麦当劳的服务模式对现代餐饮业的影响分析
109、crm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
110、我国绿色物流发展探讨
111、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营销策略组合的探讨
112、物流企业的绿色运输战略分析
113、物流企业管理模式分析
114、第四方物流业趋势分析
115、物流系统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116、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策略研究
117、电子商务对物流企业的价值分析
118、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
结合广西中小企业发展实际,用SWOT模型对其实施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给广西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管理;广西中小企业;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0003502
1 广西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1.1 绿色供应链管理概述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以供应链管理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在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消费到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实现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为目标的,可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有机统一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模式。
这里的供应链,也可以认为是一个融合了“绿色”和“环保意识”的网络。
1.2 广西中小企业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据相关部门2011年的统计,广西的中小企业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占全区的90%以上,且主要集中在食品业、制造业、电子行业等对环境影响和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多数中小型企业从事劳动力密集型传统产业,大都为粗放经营,主要依靠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参与市场竞争,抗风险能力差,“存活率”不高。
广西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1)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发展面临着巨大的人口与资源压力。广西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均拥有量只相当于我国人均水平的1/5,人口量剧增,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也必然更加尖锐。(2)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广西工业污染严重,2011年,工业废水为30多亿吨,比上年增加7亿多吨、废气排放总量达1452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0.1%。(3)能源利用率低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增加20.8%,与其余省份的能源利用率相比,差距甚大。
1.3 广西中小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针对目前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存活率不高的问题,中小企业自身也有强烈的产业转型、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加强企业管理能力并且与供应链企业合作的强烈愿望。因此,在企业的各相关群体都对环境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的大环境背景下,广西中小企业急需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同时,目前是广西和东盟友好经济合作的关键时期,如果中小企业能抓住这个契机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也必然能够更好的面对“绿色壁垒”的挑战,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外贸合作。不仅对企业自身来说,这也是有利于整个广西的可持续发展的,这样也就有利于提升广西在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2 广西中小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SWOT分析
(1)优势。目前广西的大中型企业已经采用了绿色供应链管理,这对中小企业有示范和指导作用。根据2010年的一份对广西100家中大型调查显示,广西有50%以上的企业都进行了产品相关的环保认证,在产、供、销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方面54%以上的企业都已经形成。同时,广西中小企业已经开始采用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形象、市场边界、企业竞争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一部分中小企业为了存活并与大型企业进行竞争,已经摈弃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短期利益为目标的观念,在企业的各个环节注重绿色意识的普及和社会效益,这样企业的产品不仅能满足客户要求、吸引客户购买的兴趣,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份额,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广西的多家制糖厂,如“广西农垦昌菱制糖公司”多次被评为自治区三星级“绿色环保企业”。
(2)劣势。首先,生产产品的单位成本提高,实现难度大、风险高。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回收等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有效集成,对于广西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绿色技术不够成熟,创新能力不够强,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必然会付出更多的成本去实现,产品的单位成本必然增加,从而出现规模不经济的状态,增加了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实现的难度。同时,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发展初期,实施整个供应链网络的绿色化,风险相对来说比较高。其次,供应链各节点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供应链网络。根据调查,广西企业中至少有60%以上的企业不愿意或没有邀请供应商或客户参与新产品开发,同时也不够重视企业向供应链一体化方向发展,这就会影响到企业与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和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3)机遇。广西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对中小企业实施绿色化发展道路的支持。2012年是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的攻坚年,政府通过实施《2012年广西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将任务分解到各地并签订目标责任状,更加明确了减排目标责任。现代消费者对产品的环境友好性要求越来越高,而通过绿色供应链生产出来的产品正好符合其需求,这样就会使之对绿色产品产生一定的偏好,并且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从而可以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全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绿色化意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淡薄的。但绿色化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谁能把握,谁就能获得市场先机,所以,对广西中小企业来说,如果良好的把握了“绿色化”这个市场先机,其竞争优势必然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4)威胁。第一,虽然广西最近几年加大了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但其力度还是不够且其监督和惩罚的力度也不够,使得一些企业还是坚持“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和原则。第二,在广西的中小企业中,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还只是运用到了一小部分的传统制造业中,由于其实施的成本高、风险大,许多其余行业中小企业都不具备实施的条件,或者是拒绝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最后,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带来的“绿色瓶颈”。近年来,广西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大幅度增加,但这些出口产品大多数都需要有“绿色标志”才能进行出口贸易,这样就了需要接受“绿色壁垒”的挑战。
3 广西中小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的主要对策
(1)广西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建立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推广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广西政府应以“预防为主,整治为辅”为指导,多采取一些预防性的措施,如:广西政府可以积极构建绿色资源数据库,其中可以包括国内外先进的绿色制造技术、绿色产品专利、绿色材料、绿色管理技术等等,为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可以向国外学习,在推行绿色技术、清洁生产时实行激励性制度,如税收减免、补贴等方法激励企业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绿色度标准的公共信息标准和查询平台,不仅对企业进行绿色度规范,也给消费者识别绿色产品提供依据。
(2)政府继续加大法律法规的制定、监督惩罚措施,并及时跟踪评价。广西在颁布环保政策的同时,更应该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惩污染环境、排放不达标、过度利用资源的行为,并且建立对企业的及时的跟踪和评价体系,督促企业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
(3)在企业内部形成绿色企业文化,注重专题技术与支撑性技术的结合采用。首先,企业的高层领导者要充分重视且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建立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绿色企业文化。通过绿色企业文化的辐射作用,树立企业良好的环保形象,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加强与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其次,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流程中,采购、制造、分销、物流、消费、回收都采用绿色化模式。再次,企业在此过程中要通过使用如物流过程自动化、企业资源计划、业务流程重组及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加强应用和集成技术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加强信息技术支持,如:供应链管理技术为支撑,引进绿色供应链绿色性评估体系、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
(4)由点到面到网络的方式实施,扩大行业的普及范围。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以系统观为指导,以某个具体的环节为突破口,从某个关键的或者是核心的“单点”开始,逐步扩展到“链”上的发展,最终形成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物料流、信息流、环保意识系统贯彻始终,把基本产品转化为客户需要的绿色产品的“网络”。形成网络以后,就可以加大行业的普及率,而不是仅仅局限与制造业之中。
(5)建立生态园区,应对“技术瓶颈”。在建立生态园区具体的操作中,应当注重合理布局上下游企业,使社区内的污染排放最小化。其次,还应该把整个生态链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开放、动态、适应性对待社区内的环保要求和指标的变化,提高生态链的应变能力。广西地区的中小企业要想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建立生态园区是必由之路。2001年建成的北海工业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建设成为了广西的生态示范园区,贯彻了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理念,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链体系,为全区生态园区的建立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目前贵港、南宁——东盟等生态园区都在建设之中。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子商务;建筑企业;供应链;供应链管理
一、引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建筑企业高耗低效的现状急需管理变革。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电子商务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动态信息,还可以提供一个经济的克服时间和空间约束的公共交流平台。电子商务可为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奠定基础。
二、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与建筑企业电子商务
1.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客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它从系统思想出发,将核心企业及上游和下游企业看作统一的供应整体,对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活动进行有效集成与统一管理,适应企业发展和跨企业合作的需求。供应链管理是指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生产商、经销商和零售商有效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商品,并把恰当数量的商品在合适的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
2.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建筑企业供应链涵盖整个建设过程,它从业主的有效需求出发,以总承包商为核心,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分包商、设计单位、工程咨询单位和业主连接成为整体的建设网络。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是围绕企业物料流、信息流、资金流来满足需求。资金流从业主流向总承包商,然后流向分包商、供应商。信息流从业主流向承包商、设计单位、供应商和生产商。物料流从材料、设备供应商流向总承包商以及分包商,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物流成本的节约。供应链管理包括多个公司之间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协调,应尽量减少甚至消除各节点建筑企业物料的库存。
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强调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达到各个参与方共赢,培育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采取供应链管理的建筑企业,工程总成本降低,问题处理周期缩短,业主满意度大幅提高。
3.建筑企业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为建筑业带来巨大效益和效率,也为建筑企业的横向联合生产模式提供便利,利于实施供应链管理。在网络时代,“鼠标+水泥”的模式将彻底改变传统建筑企业的商务方式,根本性地变革建筑企业的整个经济环境。但是,中国建筑企业电子商务化还存在着明显的一些局限与不足,如软件开发缺少统筹规划,开发资金不足,而且多数属于低水平重复性开发。
图1 建筑企业供应链模型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面临的问题
1.电子商务环境下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价值分析问题。
在建筑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基于为业主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以提供应链整体价值为目标,为创造更多价值提供技术支持。在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由于建筑企业经营活动时间长、地点固定、风险大、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产品单一等特点,每个建筑产品的生产需要重新考虑时间、成本、效率、人员和服务对象,而支持每个建筑产品的供应链条不尽相同。由于信息技术更新换代迅速,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需要长期且不确定的投入,建筑企业难以准确估计投入成本。
2.承包商与供应商的关系。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要求有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需挑选可靠的供应商。建筑项目从启动到完成,涉及业主、承包商、供应商、分包商以及工人等各种经济关系。施工所用建材品种多、数量大,甚至需进口,材料供应与采购是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电子商务采购时,由于电子支付系统滞后及网上支付手段不完善,造成网上结算时间延迟。材料供应商并非都能在保证期内准时供货。上游供货商推迟供货、供方与需方的纠纷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延迟供货。
3.建筑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由于建筑项目信息化水平较低,管理手段较落后,无法及时掌握成本费用发生及其盈亏,无法实现业务流程化和数据集中管理。有些建筑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向供应商采购都存在信息交流困难,更谈不上准时化采购和快速响应。因而在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项目管理软件方面,需要专门研发,加大了建筑企业的成本。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1)加强合作与协调。合作伙伴企业的相互信任是建筑业供应链管理共享信息的前提,协同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时代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可为建筑企业节约采购成本、缩短工期、提高报价质量、支持总承包工程管理。建筑业供应链管理系统必须具有跨越供应链多个链节或功能来协调计划调整的内在机制。要在建筑业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使其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要改变企业间相互割裂的关系,把企业内部及节点企业间的业务看成整体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复杂程度的提高,协调的好坏成为建筑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应协调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的生产活动,形成最优的工程建造运营体系,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2)处理好承包商与供应商的关系。建筑企业承包商应与供应商“零距离接触”,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建筑企业大多采取外包形式进行施工,应通过采购活动激发供应商潜能,使其不断变革以适应自身要求。建筑企业不应为了价格而对供应商施压或制定不平等条约,而要积极采取措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建筑企业供应商的地位应提升,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形成协作而非上下级的关系。(3)改善第三方物流与及时供货。第三方物流系统可采用混装运输,提供集成运输模式,使小批量库存补给更为经济。我国建筑行业竞争激烈,需通过对工程建设各环节的优化来增加利润,物流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实行建筑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是必然趋势。电子商务环境下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零库存,及时供货是减少库存最有效的方法。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系统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共同制定建筑企业物流计划,实现及时供货。
五、结语
面对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建筑企业的机遇和挑战并存,要想在竞争中发展,必须提升核心竞争力。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有机结合,有利于建筑企业整合资源优势。电子商务作为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实施的商务环境,贯穿建筑活动始终,为供应链管理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基于电子商务的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将成为建筑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新突破点,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和盈利起决定性作用,有利于改变生产效率低、工期长、成本高的局面。
参 考 文 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4~56
[2]王挺,谢京辰.建筑供应链管理(CSCM)模式应用研究[J].建筑经济.2005,(4):45~49
[3]刘林.企业供应链的脆弱性分析及应对策略[J].企业导报.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