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的收获范文

初中数学的收获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的收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的收获

第1篇:初中数学的收获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初中数学;心理特点

随着学生数的减少,不少以前教高中数学的老师会教初中数学,能不能教好呢?有人不以为然,觉得高中数学教了那么多年,教初中数学不是小菜一碟吗?要是有这种想法,肯定会四处碰壁,自找苦吃,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教学的不同之处。

一、初中生与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不同

第一,高中生的思维主要是抽象的、理性的;初中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的、感性的。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中生感到不适应,因此成绩下降。高中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形成辩证型思维。而初中阶段很多数学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问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第二,高中是我要学,初中是要我学。高中生由于中考的打击,许多考生对自己的中考数学成绩不满意,高中会更加发奋,效果肯定要好于要我学,初中生由于年纪、经历等原因,绝大部分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够,因此,家长、学校有时就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教育。第三,高中数学好的学习习惯较难培养,而初中数学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就简单得多。

学习高中数学,学生更多的受初中学习的影响,具有依赖性强、学法不科学、片面的经验误导等不利因素,如过分依赖老师把所有的考试题型都讲透彻。初中生学习数学好的习惯较易养成,一是年龄小,二是初中生还未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教材不同

第一,高中数学难度大、内容多。相反,初中数学难度偏小、内容少。如高中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等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有的学生高中毕业上大学后,仍然谈“函”色变。反之,初中数学内容相对要浅显得多、内容也少得多,最难的二次函数初中只要求了解,并且初中数学一本数学书的概念、定理、性质甚至还没有高中一章的多。第二,初中数学的知识点联系没有高中紧密,教师会发现一个现象:高中数学考试的成绩相对稳定,而初中数学考试的黑马就多了许多,原因之一就是初中数学的知识点联系没有高中那么紧密,如初中代数和几何之间的联系相对少得多,高中联系就要密切许多。第三,高中数学教材与高考的联系没有初中数学教材与中考联系那么密切。高中教材上的题目都会做,高考可能让你大失所望,反之,初中教材上的题目你都会做,中考你一定收获颇丰。原因很简单:中考数学大部分是知识型考试,高考数学是能力型考试。我曾经给学生举过这样一个例子:高考有的数学题目不会做就相当于一百米赛跑,知道跑九秒五七可破世界纪录,绝大部分人来说永远达不到,而中考数学就像一千米的中考测试,大部分中学生都能及格。

三、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不同

第一,学生成绩特点。我国目前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生直接上初中,初中升高中要淘汰一批学生,因此,高中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成绩大体上差不多,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而初中班级中学生数学高的能考一百五十分,低的只有几十分,甚至更少,对此,教师不能按照高中的方式教学,要进行分层教学。如中等生、优等生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对学有余力并且有兴趣的学生可让他课下再自己钻研,以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学困生应以书本上的基础知识为主,课下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帮助和鼓励,也可成立班级数学兴趣小组,实行一对一甚至多对一专人帮助数学学困生。第二,对教材关键部分的教学。高中数学学生要么不会做,要么错误情况就几种,而初中数学学生不管会不会都把试卷写满满的,错误可谓五花八门。怎么办?(1)这就要我们多钻研教材教法和本省中考数学的考纲,明确考什么、考多深等,例如,这几年,中考函数常考哪几个知识点,怎么考,都要了然于胸。(2)工夫在平时。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了目标,就要在平时教学中认认真真、踏踏实实,通过当堂小练习随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弥补。(3)教学要通俗易懂。有的人善于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相反有的人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我们教师要做后者。第三,高中数学的教学语速要快点、精炼一点,而初中数学教学的语速要慢的、“嗦”一点。高中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能力明显强于初中生,教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才可能把学生教好。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更多地注重数学能力的培养,而初中数学教学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因材施教,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中数学的收获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信 兴趣 成功

初中数学相较于小学数学,其抽象程度加深,表达的方式不再似小学那样形象、通俗。它的思维逻辑能力要求更加高,这导致很多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不适应突来的变化,成绩也就迅速下降。而且,初中数学的知识点内容也相继增多,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更加重。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下降是很显而易见的。作为老师,如何让学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是每位老师的责任与义务。

一、让学生在自信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也称为信心。

在学习中,一旦丧失信心,那么他的学习之路就可能就此打住。很多学生在小学简单的数学学习中能够轻而易举的斩获高分,但是上了初中,数学难度的提高,方法的改变,老师的交替,学业的繁重等种种原因,致使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如滑铁卢般下降,这严重打击了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一些学生如果在成绩下降中丝毫没有丧失自己学习数学的信心,那么在将来的初三复习阶段的学习中,成绩依旧能够取得辉煌。但是,如若在进入初中阶段的过程中成绩下降严重并且丧失学习的信心,那么将无法弥补。对此,老师在初中阶段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就显得异常重要。这一点常常被很多老师忽略,所以很多学生在信心建设这一块没有得到及时更正。为加强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对于学生要求不要太苛刻,让每个学生都做到尽善尽美,出现丝毫错误就言语相向,这是极为打击学生的信心的。其次,也不要把学生之间、班级之间、学校之间相互比较,这样的比较无疑给学生树立了一种“我不如别人”的错误思想。也许老师并没有发现伤害到任何学生,可是已经在无形中给学生的信心造成了伤害。所以,让学生在自信的体验中学习数学极为重要。

二、让学生在兴趣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学习兴趣是W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或者说几乎是唯一动力。人作为一种生物,所有的行为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按照自己意志去行动的,而这一切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动机。只有有了内在的动力――兴趣,学习的行为才能够高效地持久下去。有了兴趣,才会自己想去做做看,才会尝试,努力,没有兴趣会感觉被逼着做事情,干劲不足。在学习中没有兴趣,就逐渐有了惰性,有了各种推辞的借口。为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很多教师对这一方法提出质疑,按照传统教学,学生一般只在课堂上听课,根本没有时间或者机会去接触外在世界来学习数学。其实,近些年来我们教育的改革,很大程度上是要解放学生在课堂上的束缚,让学生主动去学,所以让学生在课外中学习数学,增进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变为可能。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兴趣,积极性也大为增加,不用任何人监督或者督促就能自主学习。

三、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成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欲望,每个人渴望实现自己的欲望。成功对于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大多数人对成功都怀着喜悦的心情。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可能因为正确解答了一道数学题而喜悦,也可能因为数学考试中取得了高分而感到成功。这些成功的体验也会更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上数学课堂,爱上数学这门学科。比如,当学生理解了有理数,感觉自己收获颇多,对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的法则、运算等一些知识点的掌握也就在成功的激励下全面掌握。再比如,很多学生在做完一道有关圆的数学题目时,对相类似的题目一眼就可以找到解答方法,这也会让学生爱上有关圆的任何题目。上面成功的体验是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和收获,老师的肯定也是学生成功体验的来源。对于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突然成绩进步,老师可以大加表扬,这也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有些学生爱玩、懒惰,不爱上交作业,结果突然有一天作业做得很完美,老师对此也要加以表扬。还有些学生成绩优秀,但是不擅长交际的学生,老师要多多鼓励学生课堂发言。无论是学生自身所收获的成功,还是老师给予学生的成功的感受,都会激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努力。

结论

让学生在自信的体验中学习数学,能够对数学学习重视起来,让学生在兴趣的体验中学习数学,能够对数学学习更加自主,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能够对数学学习更加进步。

【参考文献】

[1] 林江琴. 让学生在自信、兴趣、成功的体验中数学学习[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上).

第3篇:初中数学的收获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总复习;效率;措施

初中数学的总复习是对初中三年来全部知识的系统回顾与梳理,是对于基础知识的再升华与归纳. 做好初中数学的总复习教学、提高复习的最终效率,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中考成绩,关系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从长远角度来说,更关系到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最终成败. 多年来,我国的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始终受制于应试教育,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一度让我们的总复习偏离了正确的方向,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 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入地反思过去教学中存在的错误与不足,积极研究提升初中数学总复习效率的创新模式,从而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围绕教学大纲,精心制定总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较多,内容上也比较杂,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贯穿于初中教学的始终,再加之初中生很难长时间保持对学习的注意力,因此会经常出现学了新知识而忘了旧内容的现象. 因此,教师务必要紧紧地围绕教学大纲的相关规定,精心地设计和编制总复习计划.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所编写的复习计划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可以采取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手段,根据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科学地编制一套体现重点知识的测试题,并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在试卷的批阅中收获反馈信息,将那些出错率较高、容易混记或者是掌握不牢的内容在复习中重点突出.

二、侧重集中练习,以收获最佳复习效果

全面把握教材内容,将复习内容梳理分块,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这一阶段的综合复习. 在这一阶段中,要高度重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做到反复练习,增强记忆. 可以结合系统知识与章节习题,再辅助以必要的模拟题. 教师必须要精选习题,对于学生完成的习题要第一时间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的知识脉络,更好地巩固复习效果. 在精选综合练习题的过程中,要重点注意三方面内容:首先,所选择的引入题必须要典型,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其次,习题必须具备灵活性、启发性与综合性,例如,角平分线定理的应用与证明,圆的证明题中圆心角、圆周角以及圆幂定理等的应用都是重点知识,比较不容易掌握,因此必须要抓住、抓牢;最后,例题设置要有一定程度的变通性与拓展性,如命题“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加上条件“对角线互相垂直”可以改为“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如果加上“对角线相等”的条件即可得到“对角线互相平分、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去掉“垂直”后可得“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因此要通过条件或者是结论的改变让问题逐步地深化,从而得出更深层次的结论方法. 三、引导学生克服对新题、难题的畏惧情绪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开放性试题”与“探究性试题”. 考试中诸如此类的问题已经屡见不鲜,甚至一些人还用此来衡量一套试卷的品质. 而加强这方面内容的练习,也确实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要想解决好这类问题,就要求学生必须不断地积累知识和解题经验,培养自身的探究意识,养成发散性的思维习惯,才能做好“开放性试题”与“探究性试题”.

四、重视模拟训练

教师要通过必要的模拟训练来增加学生的考试经验,要引导学生掌握如下答题技巧:首先要合理安排考试时间,要用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去完成填空题和选择题,不懂的问题先放下,完成自己较为擅长的题目,再返回认真研究较难的题目;其次要注意不要漏题,必须要在总复习中全面适应试卷中的主要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证明题、应用题、开放题以及压轴题;最后,教师必须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掌握程度做到了然于心,以便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五、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复习的能力

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是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效率的关键之所在. 这一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从思想引导开始,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探索. 从审题开始,让学生熟练地阅读,确定最佳的解题方法. 在初步形成了较好的复习习惯之后,要适当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设置一些难点内容的阅读提纲,并安排思考题,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一步地拓展阅读,内容也要涉及一些数学课外材料. 此外,教师还要积极组织小组活动、班级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让学生们相互启发,在讨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畅谈理想,这样一来就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学生自主复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轻松并且具有浓厚学习氛围的课堂环境.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对于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复习效率的高低会对学生的中考成绩产生极大的影响. 从更深的层次上来说,如果总复习的效果欠佳,那么就无法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初中数学的总复习必须在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复习方法和思路,切忌死记硬背. 教师在知识归纳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要细化、量化复习内容. 此外还必须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注意做好学生的内心疏导工作,从而让学生能够享受数学总复习的过程,并最终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卫德彬.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效率的教学体会[J].数学教学与研究,2010(01).

第4篇:初中数学的收获范文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差异分成两组水平相近的群体,这两组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入不同班级进行显性分层教学,在同一班级内部还要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得到提升。这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分层教学正视了学生间的差异性,避免了教学中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于事物的接受能力、数学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得这种差距越来越大,分层教学方式的实施,使因此施教更有针对性,在教学中也收获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初中数学分层教学避免了时间的浪费。社会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可以为学生将来形成有效知识层面而节省出时间,并便于学生在文化基础层次构造之上构建未来各专业的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应用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具有重要意义,分层教学法的运用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下面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在应用策略展开分析:

1.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分层,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法应用的基础。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教师可以通过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通过学习所要达到了水平。在初中数学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表现出发,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总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将学生们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小组。将数学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分为第一组;将中等数学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为第二组;将数学基础不扎实、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分为第三组。通常来讲班级大部分学生都属于第二组,通过分组使班级第三组的学生向第二组去努力,第二组的学生努力进入到第一组。动态在分组逐渐的会使班级中第三组的学生消失,提升班级整体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实现教学过程层次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会对数学有不同的要求。第一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非常的主动,教师方面只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便可,通过课堂引导,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第二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教师适当的点拨,这一层次学生虽然思维运行速度快,但有时会因为思维障碍而无法解决数学问题。第三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加提问,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第三组学生对教师具有很大的依赖性,教师要注重培养这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引导学生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数学成绩,努力向第一组过渡。如在学习“正数与负数”内容时,学生们在理解正数时非常容易,在让学生们认识负数时,第一组学生可以自学,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大家共同解决;第二组学生教师要为其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加深学生对负数概念和运算方式的理解。第三组学生教师要在授课基础上,为其安排练习题,加深学生对课上学习内容的理解。学习过程的不同也会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3.数学作业层次化

数学作业层次化,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由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不同,所以学生完成作业的水平和数学作业要求也是不同的。第一组学生教师要为学生布置较高标准要求的作业,使学生在完成基础习题的基础上,学会总结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同时要引导第一组学生将完成的习题进行整理,并归纳总结习题类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二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鼓励学生通过习题的练习加以思考,为学生布置思考和总结的数学题,使第二组学生能够顺利的过渡到第一组中。第三组学生教师要重视对其基础知识的训练,通过基础题目巩固学生的所掌握的知识。数学作业层次化会使学生在作业中有更多的收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层次化练习更使学生在作业中找到了成就感,更乐于去完成数学作业,并配合教师完成数学工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为学生设置教学目标和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5篇:初中数学的收获范文

关键字: 初中数学 分层次 教学 有效性

学生对于所学习内容的兴趣和爱好以及接受能力等方面都是存在客观差异性的,这种差异性在数学的学习中也是不例外的。对于初中生来说,由于其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上的差异性,就更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式的教学模式。数学这个学科从总体上来说具有抽象性,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较难掌握的学科,这就更应该避免教学中“一刀切”现象。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本着指导学生进行该学科的学习并从中获取最大的收获和快乐的原则。综上所述,教师在日常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下面笔者就以初中数学课本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为例来对初中数学分层次式教学进行浅析。

第一,要对教材进行分析。

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以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重要基础,它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后面关于方程的学习。因此,可以说,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和步骤。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题步骤”;而教学难点是“在遇到要在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负数时,必须注意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根据初中数学大纲要求,根据教学内容还应确立相应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就是要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能力目标就是通过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培养学生推理和归纳的能力,渗透严谨的数学思维;情感目标就是通过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培养学生热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但是,由于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对于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次式的处理。例如:①识记领会简单应用;②识记领会简单综合应用;③识记领会较复杂综合应用。这样就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掌握程度:A组学生达①的要求;B组学生达到②的要求;C组学生达到③的要求。

第二,确定教学方法。

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师采取不同的教法也是在体现分层次式教学。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例子作为导入,让学生不要产生恐惧心理,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对于简单例子的理解基础上还可以考虑进行一些知识的拓展或者说是延伸,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度的问题。而对于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重点应放在较复杂综合应用上,并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相关知识的推理。

第三,教师要在学习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关注老师的具体解题步骤;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关注老师的具体解题步骤的同时进行相似题型的解答;而对于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就应该让他们将重点放在同类题的解答方法的层面,并进一步引导他们进行复杂的综合应用。总之,分层次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从学习中得到一份快乐和一份收获,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第四,以下就是以初中数学课本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为例来对初中数学分层次式教学进行的展示,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找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比较。

相同点:二者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且左、右两边都是整式。

不同点: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相等关系。

教师总结:我们把“ ax + b0(a≠0)”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标准形式。

此教学步骤针对不同学生可以分三个层次:

a) 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教师引导他们进行课本定义的查找。

b) 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引导他们在进行课本定义的查找之前,前要经过独立思考的环节。

c) 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教师引导他们进行“例题的比较独立思考课本定义的查找”这样学习步骤。

(2)将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作比较。

相同点: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步骤相同,都是经过变形,把左边变成x,右边变为一个常数。

不同点:在进行去分母和将x项的系数化为1的变形时,要根据同乘(或同除)的数的正负,决定是否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教师需要进行提醒:如果不能确定同乘(或同除)的数的符号时,就要进行讨论。这是解不等式时最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

此教学步骤针对不同学生可以分三个层次:

a) 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只需要经过课本定义的查找即可,后面就是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了。

b) 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经过课本定义的查找之后,还要进行相关例题的解答。

(3)归纳总结出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解方程的移项法则对解不等式同样是适用的。

解不等式时,要根据不等式形式灵活安排求解步骤,必要时还可以合并简化。

此教学步骤针对不同学生可以分三个层次:

a) 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归纳总结出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需要教师给出并加以强调。

b) 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归纳总结出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结合教师讲解和独立思考以及相互讨论得出。

总之,对于学习来说,学生差异性就需要教师“因人而异”,所以,分层次式教学模式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大大地提高了。

参考文献:

[1] 贾长虹,叶留青.初中数学教师教育一体化试验研究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 (21)

第6篇:初中数学的收获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途径 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传达“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观念,这样的观念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那么何为“有效”呢?有效是指学生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育帮助之后,能够获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有效性的核心是教学效益。时至今日,课改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作自己的教学目标。那么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有效性途径又有哪呢?

一、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与意义

在新课改中,初中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锻炼学生真正形成数学思维,提高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其对数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基础,教学质量将获得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会进一步得到增强。

现在,学生减负和数学的教学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矛盾,而解决这种矛盾最关键的方法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这么做还能使学生在学习到数学知识的同时,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过分重视“教”,忽略了“学”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低效情况就是,教师依旧忽略现代教育理念,采用“灌输式”教学,反复把知识点掰碎后灌输给学生。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本身的想法以及能动性。这种灌输会导致学生缺少得到认可,进行展示的机会。这种没有认同感的学习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此外另一种情况就是,教师在上课时,要求学生以“纯听”为主,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的程序。这些典型的“反客为主”的情况,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而其课堂效率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班级内部本身学习机会的差异较大

初中的课堂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和精英式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基础教育应该尽可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个人的学习能力等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和差距,同样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时间,同班的同学的学习效果却有着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最终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数学应用题教学为例,全班的学生参与到应用题分析的机会并不一样。在一个班级当中,能够全程参与应用题分析的学生大概只占总人数的20%左右。换言之,学生即使同时上课,每个人由于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最终收获的知识也会是存在差异的。每个班级中大概还有约20%的学生因为学习能力过差最终导致其彻底丧失了分析解题的机会。这种差距一天天积累最终必将导致学生成绩的差异。

三、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遵循教材框架,宏观把握知识内容

对教材的整体体系进行宏观地把握是教学的基础和关键。这种整体的框架把握对于避免教学过程中的顾此失彼是极为重要的,它能保证知识点之间形成系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而初中数学课堂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唤醒学生脑海中的既有学习经验,帮助他们将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激发学生对规律的好奇,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所以教师要调整教学思路,以教材为立足点,设计数学的问题情境。

(二)倡导探究式学习

数学学科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高度的抽象性、极强的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同一类题型往往有着多种解法,而看似相似的提问却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题目。因此,数学学习中采取题海战术并不可取。老师们应当帮助同学们真正明白问题要问的是什么,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比如九年级代数二次函数部分:在探讨y=ax2+bx+c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时,教师可以利用下面所说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探讨数学问题, 之后再慢慢地分析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通过参与研究增长学识。

首先教师可以给出三个二次函数:y=3x2+x-2; y=x2-x+1;y=-x2+2x+4。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学习研究:

(1)分别求出这三个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

(2)在作图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二次函数彼此之间存在交点:有的是两个,有的是一个,而有的却没有,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3)接下来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 x轴交点的个数与什么有关?”通过提问引出教学的重点将引导学生继续思考。

(三)营造学习氛围,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学习氛围好不好将最终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好的学习氛围能促使学生增加学习的动力并更加积极地融入课堂学习中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目的地结合“教”与“学”本身的特点,探究新鲜的学习环境。这种探究是十分有益也十分必要的。教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互动式学习方式将有利于对初中生心理学习心境的迎合,最终将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小结

初中的数学教学对于建立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改之后,初中数学老师应当将注意力放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这种质量既包括课堂教学内容,也包括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地主动调动学生在面对学习内容时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在短暂的课堂时间中保持高度集中。只有真正提升课堂效率,推进优质化教学,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品质。总之,随着学生状况以及教育环境的变化,初中教师应该不断探究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能力,满足初中数学教学的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J].江苏教育,2006(18).

第7篇:初中数学的收获范文

[关键词]:新初中数学 有效教学 主要途径

一、引言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形成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所以,开展有效教学的探索,是我们要着重发展教学活动之一。数学新课改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而且还提出数学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显然,现有的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效率的形成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以新课改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与改革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开展的主要途径

1.群体与个体并重,因材施教的开展分层教学

新课改明确指出:“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在培养对象上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要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对数学教育发展要尊重个体发展与整体发展的一个协调性指导。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为了公平公正起见,一直是教条化的统一授课模式。但实际上,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家庭、自身不同的智力发育状况、兴趣爱好等决定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必然存在,而如果忽视这种个体之间的差异,盲目的追求群体间的公平,必然会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所以,我们应该面向学生差异,以人为本的实施开展数学教学。实际操作中,初中数学可以从制订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分层、练习与作业分层、考核与评价分层等几方面开展分层教学,一般要把班级内数学水平分成几个等级,比如A、B、C三级,或者把整个年级的若干个班按学生具体情况打乱重新分级组合。

2.原则与具体操作相互协调,注重教学效益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以,以往教学中很多教师无法有效开展教学,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教学中条条框框的约束条款所致。比如上课学生的纪律如何要求、考试的试题客观主观题的比例如何、成绩的构成如何等。正是这些条款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导致很多有效的教学都无法开展。所以,教育主管部门要适当放宽学校办学自主范围,尤其对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把握。比如数学可以在有限范围内增加第二课堂,提高实践环节比例,压缩理论课堂,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影子,理解数学的真谛,进而真切的感受数学的用处。比如利用第二课堂,举办数学月报,让学生们分担编辑、文字校对、撰稿员等工作,设置各种板块,把一些新颖的解题思路、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趣闻、生活中的数学等内容提炼总结。每月一期,并将此做为最终数学成绩的一部分,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从中获得更多数学的信息与思维的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也可以把数学考试由传统的固定模式的闭卷考试,变为开放式的思考题,专门用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很有效果。

3.增加案例教学的比例,创意课堂例子

进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把案例教学放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促进教学效率。比如,比如学习科学计数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所在城市人口的数量、土地面积、每年的用电数量、用水数量等与生活较为贴近的数字,用科学计数法来表示,学生可以看到马上就方便了许多;又如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教师可以举例说周末咱们班48名同学一起去公园划船吧(学生热烈鼓掌表示赞同),然后教师说大船租金大船3元,小船2元,大家看看咱们怎么租船最便宜(这时大家非常兴高采烈的开始设计)。最后,教师告诉大家设租用大船X只,小船Y只,所付租金为M元。则:5X+3Y=48;M=3X+2Y,得到:M=1/3X+32因为:0<5X<48且X为正整数所以:X=9时,M最小值=29,所以租用9只大船和1只小船所付租金最少为29元。

4.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初中数学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初中“新课改”中也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应满足于“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践中,实现有效教学必须要以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他任何形式的教学方式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于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才能终身受益。所以,教师在日常习题练习活教学中,要重点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与思考过程作为给学生讲清楚,不能仅停留在学生会做,能模仿的程度上,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

三、结语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显然数学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新课改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的改变我们都有目共睹,尤其是在指导层面上给于的方向性导向最为重要,也为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只要我们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相信有效教学的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必然会获得越来越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耿国军.数学思维能力及其培养之我见[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2).

第8篇:初中数学的收获范文

[关键词] 美感;教学;领悟;感受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富有美感的初中数学教学,从初中数学教材、课堂讲解、内容灌输、优选习题、应用实践、开拓发展方面,开展富有科学美、创造美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达到美化教学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们在美妙的课堂、愉悦氛围里,高效地掌握学科知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巧识教材,领悟数学教学的科学美

初中数学是一门系统、丰富、逻辑的学科,教师们应以美感的眼光审视初中数学教材,发现、梳理、总结教材中的科学美,并根据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们巧妙认知教材内容,美化学科知识,领悟初中数学的魅力.

巧识教材语言美,数学的概念和定义简洁精炼,仅用简单的一句话就阐述了一个抽象的定义,精炼的语言中,多一个字则多,少一个字则少,简练的语言却刻画了内容的本质,或者一个简单的符号就揭示了深刻的规律,足以说明数学的语言美. 例如,在“点、线、面及公式”学习中,指引学生们巧识教材科学美,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sinα2+cosα2=1”,引导学生们熟读这句话,学生们会发现简单的一句话却蕴涵着深刻含义,另外简单的一个正、余弦定理却蕴涵着深刻的规律,体现了初中数学的语言美;巧识教材图形美,讲了点、线、面的概念后,引出点、线、面、体的章节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出形象的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圆锥体的图形,并详细讲述这些几何体简称为体,是通过点、线、面的运动得到的,使学生们领悟了数学的奥妙,同时播放一些图片如喷泉、水面、地灯、星球等,这时指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规律,学生们在生动的画面中,感受到知识的美妙与神奇.

以上巧识教材的科学美中,通过教师引导,从生活中熟知的事物,使课本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并通过具体事物发掘了数学概念的奥妙,巧识教材,领悟数学教学的美感,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十分有效.

灵动课堂,感受数学教学的艺术美

在全面系统地阅读教学内容情况下,教师需要创设有趣的活动,以激活课堂气氛,创造灵动的教学课堂,提高学生们学习热情,师生共同感受初中数学教学的艺术美.

数学是一门严谨、科学的学科,运用游戏、问答、竞赛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教材上单调、无趣的公式和做题方法变的灵活、有趣,同时感受到了数学教学的艺术美. 例如,“不等式”教学中,采用做游戏的方式,意在通过一元一次方程找到不等式的解答规律. 首先,在黑板上写出“x+5=-3;2x=x+5;12-3(x-1)=2(x-1)”,最快解答出来并且准确无误的是冠军,学生们都兴致很高地参加竞赛,很快就有学生举手示意说解答出来了,经过判定得出冠军;然后进行第二轮竞赛,不等式的解答,黑板上写出“x+5>3;2x

简单的一组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学们踊跃参加到游戏中,灵动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们享受数学的学习乐趣和知识的美妙,感受到数学教学的艺术美.

美化内容,彰显数学教学的真实美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知识面广泛,通过教师引导下把数学文字的内容美化、联想化,在优美的图画和板书中,引出数学抽象的文字,彰显数学教学的真实美.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一直在尝试用展示课本美的教学,发掘形式美、图形美,揭示了初中数学教学的真实美. 例如,教材里“等边三角形”学习中,在这里进行内容类比美,首先,把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对比讲解,先画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画一个等边三角形,从定义、条件下,通过数学的内容类比美,发掘教材真实美,美化细节内容. 其次,让学生们课堂上剪切一个等边三角形,从端点垂直向下画出三角形的高,会发现这条线段把三角形分割成了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再把三角形三个角向中心折,会发现三个角相加等于180度,通过学生们自己动手,不仅深刻认识了概念,也了解了等边三角形的边、高、内角的内容,显露出内容真实美.

以上美化教学内容的方式,教师们通过在对教材全面了解基础上,将教学内容美化,适合学生们追求美学的心理特点,也让内容美真实表达,彰显了初中数学教学美的内涵.

优选好题,品味数学教学的逻辑美

数学教学以其科学美、语言美展示内容美,解题中运用消元、合并同类项、分解和组合、推理等逻辑思维美,其中一题多解更是美妙神奇,都给学生们带来多角度的解题的快乐,品味数学教学的逻辑美.

做题是对知识的巩固和解题技巧的掌握,一套好的练习题可以引导学生们探索技巧,找到最优的解题途径,解题过程中品味数学教学的逻辑美. 作为初中数学教学教师,一直在尝试用展示课本美的教学,发掘形式美、图形美,揭示了初中数学教学美的本质. 例如, “勾股定理”应用中,首先,根据勾股定理a2+b2=c2,常见的是解答三角形的边长,如已知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a,b,可以求得斜边长c的长度,同时,已知三角形的一个斜边,也可以得到三角形另外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其次,把满足的一组正数叫做“勾股数”,在教师指导下,提示只要满足以上定理中逻辑等量关系的三个数,就称为“勾股数”,让学生们任意发挥写出几组勾股数,使得学生们熟练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同时,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通过以上优选好题的练习方式,加深了学生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巩固了公式定理的应用,熟练了解题技巧,在真材实练中体会初中数学教学的逻辑美,更加促进了学习方法的改进,教师的教学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勤于实践,构建数学教学的创造美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逻辑性较强,单纯的理解、记忆很难发现其内在的解题逻辑规律性,唯在多加练习实践中,才能发掘它深刻的规律,在不断解题中,不断发掘新的解题模式,实践中构建初中数学教学的创造美.

基于前面扎实定义,在熟悉教材内容,掌握解题技巧的基础上,勤于做题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解题的思路、途径,发掘了数学教学的创造美. 例如,在“概率”学习应用中,首先,笔者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出概率的概念,提问“如果拿着一枚硬币投掷,正面朝上的概率和正面朝下的概率是多少”,我们让学生们分组进行测试,结果会得到分别是50%;其次,介绍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投掷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可能为1,2,3,4,5,6,共6种,求这些数出现为1,2,3,…等概率是多少?数为2时,P(点数为2)=,点数是奇数有3种可能,即点数为1,3,5,P(点数是奇数)=,点数大于2且不大于5有3种可能,即3,4,5,P(点数大于2且不大于5)=,以此类推,经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把概念具体化,在实践中加深了知识的学习.

以上方法,在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掌握并熟练了概率概念、概率计算、概率应用范围等内容,从而在实践中,构筑了初中数学的创造美.

拓展知识,分享数学教学的知识美

初中数学知识的拓展延伸,是基于教学内容、课堂收获、优选作业之后的培养学生们对知识的多元化认知,改变单向传授,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们个性化、开放性教学,师生共享数学教学知识美的有效途径.

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把握知识点的要点,开展有意义的动手、实验、竞猜等活动,以巩固知识点为前提,拓展知识面为目的,旨在分享初中数学教学的知识美. 例如,在“图形性质”学习中,以相似三角形为例进行教学的拓展引申,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相似三角形ABC,A1B1C1,得到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然后以拓展的思维,如图1提问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是多少.

如果它们相似比是1∶2,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比由图可以想到是四倍关系,我们来论证:首先,相似三角形的边长比等于相似比,则由公式推出,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比是相似比的平方,所以后者面积是前者的四倍.

第9篇:初中数学的收获范文

一、在新课标要求下,数学教师要实施全方位的转换

1.转变旧的教学理念,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数学教师应清楚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下的重要性,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方面,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点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以传授获得知识信息为主,讲授数学知识为铺,创立授人以渔与授人以鱼的双体教学模式。

2.重组教学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为适应数学教学发展的需要,初中数学新课程中增添许多新的知识,这些新知识可能是初中数学教师还没有接触到的知识,因此,在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数学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以完善的知识层次,应对教学中将面临的困难,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3.增强教师的心理素质,建立师生的平等关系

在新时代下,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很多,获取知识信息的速度更快,这某些方面,学生知道的知识要比教师的更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会成为课堂上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从教学心态上积极应对。

二、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设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实现教学目标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爱好学习的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挖掘学生的潜质,引导学生实践创新

研究教学理论的学者说,知识的获得不能只靠教师的灌输,学生要在自己学习的环境下,通过众多人的帮助,利用各种学习资料,寻找适合自身学习的有效方法,主动获取学习的知识和信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教学的知识内容,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探讨与交流数学问题和知识,让他们自主地获取知识,减少教师布置任务的强制性,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使他们感到获取知识的乐趣,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是以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水平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的思想理念和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堂活动。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活动的一份子,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没有拘束感。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合理的指引与协助。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来得到知识和能力。通过课堂活动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趣增加,也可以开发学生的天性。

3、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学生不喜欢学习,主要在于学习过程单调无趣,数学新课改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并应用于生活,使数学问题具有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数学知识内容与生活中的数学实例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和学生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增加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在学习上给予学生多的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点滴的积累中获得收获的喜乐,让他们知道学习数学是一种简单和快乐的事情,从而是他们养成乐于学习的好习惯。

4、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展学生的数学长处

新课程中有很多思考的和动手的活动,教师要从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开展学习合作活动,以好的行为引导学生的活动行为,以好的思想开启学生的思维,以充满活力的热情感染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数学兴趣爱好和知识技能上会存在不同和差距,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各个学生自身的情况,培养学生独自的优势,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给他们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发挥学生在数学上的天赋,使学生在数学的道路上得到长足的发展。教师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时候,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在设计问题上,教师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用启迪地的方式,引导到学生思考与探索,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5、运用现代化教育模式,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