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吸引力法则的科学原理范文

吸引力法则的科学原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吸引力法则的科学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吸引力法则的科学原理

第1篇:吸引力法则的科学原理范文

在自然界中科学利用大自然创造了自己的“作品”,通过简单形式建立自己的语言――规律,然后反作用于自然界,从而实现了自然界博大精深的美学内涵。同艺术美一样,科学美来源于社会,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含义。艺术家用色彩、音乐或用语言描绘自然美,科学家则用形象的原理表现自然美。那么,物理学中蕴含着怎样的美呢?

一、和谐统一的美

和谐建立在矛盾的同一性上。因此,科学家们都注意到对各种物理规律的探求,以达到和谐美的标准。物理学的最高目标是把物理现象错综复杂的多元性综合到一个统一的体系中来。假设可能,把它综合到一个标准的答案中,而人类的最高目标就是达到这样一种统一的标准。

物理学首先体现在概念的统一。力学中有两种力。一种是引力,即地球内部的一种吸引力;一种是浮力,使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会自然下沉,而是在不断上升。牛顿对力进行了统一,把天体运动和地上的运动统一起来,给人以“天上就是人间,人间就是天上”的美感。其他物理概念也是如此,人们对光的认识,首先是反射、折射和色散,然后到电磁波,再到光量子概念,最后统一到物质波中。

物理世界的统一,是物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物理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其和谐的统一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美。

二、 简单深沉的美

物理规律来源于纷繁复杂的自然界,又被用来描述自然界遵循的自然法则。这就使得物理规律表现出一种简单而深沉的科学美。

牛顿机械运动的三大规律,以清晰而简单的形式描述自然界遵守的法则。牛顿力学“用位置的移动来说明一切,用量的差异来说明一切质的差异”,虽然带有形而上学的观点,但给人们认识自然和研究物理学带来了方便。万有引力是宇宙世界一种内在的力,我们不能用简单的形式描绘这种作用力,应让人们对天体运动的探索不断升华。

如果说牛顿力学具有小家碧玉般优雅静态美,那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统一思想具有“大江东去”那种豪迈博大的气势,把人们的思维引向更为广阔的时空,给人们展示了更为深远而空旷的壮丽图景;质能方程E=mc2形式简单,但是显示了原子能遵循的规律,为人类开发利用原子能打开了大门。物理规律简单而深沉,是一种美的表现,也是这种追求的结果。

三、 对称的美

对称是自然组合的一种基本形式,艺术中强调对称美,而在科学领域里,对称美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

在物理学中,有大量对称的概念和规律,如正电荷和负电荷,南极和北极;在物理规律的描述上也有着对称的表述:电荷相互作用同磁极相互作用遵守规律的对称性,杠杆平衡的对称原则。电学中和磁学中都可通过高斯方程描述相应的物理规律。物理规律的对称原则在物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奥斯特于1820年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实现了“电生磁”,法拉第受到对称原则的启发,想到了“磁也一定能生电”,经过多年的艰辛探索,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实现了与“电生磁”对称的一面。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于1928年在研究电子运动时,论证了电子的运动规律,必须符合相对论的要求。在他建立的方程中,粒子和反粒子具有平等的对称关系。于是他预言“反电子”的存在。几年后,即1932年,卡尔戴维德・安德森在实验室中证实了“正电子”的存在。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反质子等反物质。人们在研究中发现,正反粒子相遇时释放巨大的能量,这就给人们开发新能源带来新的前景。自然创造了美的环境,人类创造了美的生活,科学蕴含的美是充满神奇色彩的。

生活的丰富多彩让人们感受到了无尽的美,自然的异彩纷呈令科学闪现出无边的美,自然科学的每一次飞跃都为人类展示了一种美,科学在不断进步中不断发现美。

第2篇:吸引力法则的科学原理范文

>> 体验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意象造型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系统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情感化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自助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符号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记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竹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Rhino结合KeyShot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视觉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传统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CAE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装置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逆向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举例 禅学思想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构成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仿生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波普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仿生方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幽默语言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谈分割与组合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谈分割与组合原理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胡卫军 张 帆")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文章根据产品设计中分割与组合的属性特征,分为实用性、趣味性分割与功能性三种类型,并对其表现方式与设计特点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关键词:分割;组合;产品设计中图分类号:J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137-01分割与组合是产品设计的形式美法则之一,分割是指把整体或者有联系的东西分开,或把一个整体分成各个组合部分,根据需要发挥其各自不同的功能与作用。设计中的分割,是为更好的组合做铺垫的,分割开来的个体是独立的,但不失其完整性。组合是指把若干个相同或不同的元素组织为整体,形成新的外观形象,发挥其新的组织功能,使其更加美观,更加实用,贴合空间陈设,更具亲和力。分割与组合概括起来包括三种类型:一、实用性分割与组合实用性分割与组合,是指根据产品的使用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产品使用功能的分割与组合。空间关系是这种方式的主导因素,使用者往往依据居室的大小和产品的尺度以及个人的兴趣,进行产品的大小、方向、色彩、质感等的合理搭配,以达到节省空间、实用美观的目的。

【图1】这套餐具设计由多个部件组成,当需要某个容器的时候可以独立使用,当不使用的时候可以组合在一起,直立或者倒立摆放,利用同类颜色相拼抑或不同颜色穿插,给使用者广泛的自由想象空间。   【图2】这组长椅的组合,适合多数人使用,整体采用简单流畅的曲线造型,呈现出一种节奏感与韵律美。将其解体时,单只椅子仍然发挥其使用功能。   【图3】整个沙发组合与拼图类似,造型采用正负形结合的方法,使用者可以根据颜色喜好和形体多少随心所欲的组合。

二、趣味性分割与组合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身心负荷压力的人们渴望获得心灵的解压,向往一种休闲回归的心态,在潜意识里渴望与产品发生对话,产生通融。因此,产品设计在保证物质功能的同时逐渐肩负起精神享受的作用。一件充满情趣化的产品设计,能缓解高新技术产品带给人们的冷漠感与紧张感,让人体会产品变化的乐趣。【图4】这款书架的设计就可以用积木的原理来解释,它的每个单元格子都是可以分解开来、独立使用的,也可以按照个人的构想组合成不同的造型。【图5】这款设计我们可以说是一款浴缸,也可以说是一套桌椅,很好地诠释了分割与组合的这一设计原则,情趣化味道较浓。

三、功能性分割与组合功能性分割与组合强调的是产品的多功能性,每个产品组件有独自的性能与用途,组合起来又可以附加产品的使用功能。因此,分割状态下与组合状态下的产品使用方式是不同的,给人最直观的体会就是一物多用,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在造型与功能注重创新外,这种分割与组合还融入了卓越的材料性能、科学的人机结构、精良的加工工艺,给产品注入了超值的品质,因此,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构成了产品设计功能性分割与组合的主体。此外,审美造型与人文内涵更使通过这种方式设计的产品变成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两者的珠联璧合让产品更具生命力与吸引力。

【图6】功能性分割与组合常见于家具设计之中。这款沙发与床的分割与组合,很好地体现了多功能性的原理。简约的造型与温馨的色调承载出一股清新、时尚的自然气息,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视觉享受。

第3篇:吸引力法则的科学原理范文

商圈分析有两个部分即:广义商圈分析(经济、人口、政府规划政策等)、狭义商圈分析,在这里则探讨的是狭义商圈分析。

所谓商圈分析是指顾客愿意到本专卖店购买产品的距离与相应的时间,通常情况与本店店面地址相距500m左右的距离为佳。如下图:

为了确保商圈分析的有效性,还得对在商圈范围内给予充分的调查。以下是对商圈进行调查时常关注的三大要点:人口、竞争品牌、基本费用等。

1.人口调查。人口调查的内容包括该区域的人口数量、人口结构、购买习惯、经济收入、人流量的大小等。

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这两个要点主要是调查该地的消费容量。如人口数量不及5万,而且人口结构又是以一线打工者的郊区、工业区,首先就可以筛选出局。

购买习惯与经济收入两个要点主要是确定销售的终端与产品的结构。如:沈阳、大连、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区的各个城市则以商场为主,东北地区由于大卖场VS小店铺、时尚VS低收入、渠道空间狭窄市场进入门槛高、投入大产出小、区域小差异大对商场极度信任的现象。温州、成都、株州等南方地区的各个城市虽也有商场,但是消费者对连锁专卖店的消费信任远远超越了北方地区那种现象;另外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带的各个城市经济收入有极大差距,因而在产品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鞋行业中西部地区的注塑鞋类有较大市场消费,而在沿海地区以长三角市场为例则更注重的产品款式和产品休闲趋势。

人流量的大小调查主要是就地城市街区的氛围营造,也是决定是否开店的主要因素。如温州的五马街商业区,同在一个街区不同地段因人流量的分流造成的营业额也就大不相同。著名品牌HQT的五马街专卖店年销额可达200多万,而在胜利路、公园路一带则只有70万~80万的年销额。

2.竞争品牌。竞争品牌的调查主要以竞争品牌的数量、品牌结构、潜在竞争品牌等要素来进行分析。

竞争品牌数量、品牌结构的要素调查主要是调查当地市场是否饱和、竞争是否激烈,如果是同一个行业品牌数量极多、品牌结构比较丰富,那么就很容易吸引顾客的高度聚集,增加整个区域的市场容量,当然这是选择的重要场所。如:重庆沙坪坝商圈的大洋百货休闲少女装区域共有30多个品牌,其中主要是国外品牌如ONLY等,国内品牌只有艾格这个品牌在当地市场的享有较高的商誉。

潜在的竞争品牌的分析,也将预示着未来的市场提升。如:长沙商业步行街的女装连锁专卖店在2005年之时主要有只有歌莉娅、浪漫一身等品牌专卖店,但后来其他品牌纷纷跟进相继出现了淑女屋、江南布衣等品牌。

3.基本费用。基本费用调查的调查要素主要有:转让费、租金、物业管理费、国税、地税、水电费、装修费、人员工资等。

二、影响商圈大小的因素

1.商业信誉。信誉好的商店,其商圈规模会比同行业其他商店大。

2.经营规模。商店的经营规模越大,商品经营范围越广,花色品种越齐全,其吸引顾客的空间范围也越大。

3.商品种类。经营日用品的商店的商圈较小,经营选购品、特殊品的商店的商圈较大。

4.竞争商店位置。相互竞争的商店之间的距离越大,它们各自的商圈也越大。但是,有时相互竞争的商店毗邻而设,顾客因有较多的选择而被吸引过去,则商圈也可能会因竞争而扩大。

5.顾客流动性。顾客流动性大,光顾商店的来源会更广,商店的边缘商圈因此会扩大,从而整个商圈规模会扩大。

6.交通地理状况。商店位于中心商业区或交通便利的地区,商圈规模会因此扩大。

7.促销活动。商店可以通过各种促销手段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边缘商圈顾客慕名光顾,从而使其商圈规模扩大。

三、确定商圈的理论方法

1.零售引力法则。零售引力法是商圈传统定义的进一步拓展。该法则认为,城市的人口越多、规模越大、商业越发达,其对顾客的吸引力就越大。商店的吸引力是由邻近商圈的人口和距离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可用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d为城市A和B之间的距离;pa为A城市人口;pb为B城市人口;Dab为A城市商圈的限度。

2.商圈饱和度。测定特定商圈内某类商品销售的饱和程度,可以帮助新设商店的经营者了解某个地区内同行业商店是过多还是不足。一般来说,在饱和程度较低的地区开店,成功的概率较高。商圈饱和程度可以用如下的饱和指数来反映。

式中:C为某地区购买某类商品的潜在顾客人数;RE为某地区每一顾客平均购买额;RF为某地区经营同类商品的商店营业总面积;IRS为某地区某类商品零售饱和指数。

四、考察商圈的GIS技术

在选址时一般也利用GIS技术进行商圈的选址评估。目前国内市场上在零售选址中采用GIS技术的零售企业只有家乐福、沃尔玛等极少数国际零售巨头。其他国内外零售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尚未见有在选址工作中应用GIS技术,但有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例如上海联华、北京物美等。

GIS是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将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以及系统管理人员组织而成的,对任一形式的地理信息进行高效获取、存储、更新、操作、分析及显示的集成。

1.GIS选址分析的步骤。超市的选址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综合性商业决策过程,既需要定性考虑,又需要定量分析。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得出了超市选址的一般性规律和解决途径。即选址问题主要取决于店铺位置的地形特点及其周围的人口状况、城市设施状况、交通条件、地租成本和竞争环境等,其主要步骤有:

第一步,在深入研究之前先以专题地图的形式对区域进行粗选,把明显不符合选址要求的区域排除在外,选出大致合适的地区再做进一步分析。

第二步,根据对选址区域几何和属性信息的了解,利用评估预测计算程序进行商圈评估。若符合条件,则可以在此范围内作出具置的预选。反之,可以重新选择其他区域和其他位置。第三步,结合GIS的数据组织方式和地图表达形式,对店址选择相关的主要因素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因素如下:

(1)地形特点。①用地形状(图上表示的实际形状);②用地的可进入性(是否临街);③用地的视觉可见性(是否临街、有无交叉路口);④用地面积(可在图上量算得到)。

(2)人口状况。①家庭户数;②人口文化程度(初等、中等、高等);③常住人口数量;④人口密度;⑤人口收入状况;⑥人口年龄结构(青少年、中年、老年);⑦人均月零售消费支出。

(3)城市设施状况。①学校(数量、学生人数、消费水平);②中小企业(数量、职工人数、收入状况、消费水平);③政府机关(数量、编制人数、收入状况、消费水平);④娱乐场所(数量、人口保有量);⑤大型车站(数量、运量)。

(4)交通条件。①车流密度;②人流密度;③停车场数量;④道路宽度(可在图上量算得到)。

(5)竞争环境。①商店数量;②商店面积;③营业额;④消费人口保有量。

GIS的优势在于它能将不同来源、类型的大量数据通过地理空间结构有效整合在一起,提供其他传统分析方式不具备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可视能力和空间决策支持能力,获得常规方法难以获得的重要信息。

2.利用GIS进行超市选址分析的优势。

(1)决策者可以在电子地图上更加直观地看到人口分布、商业布局及交通道路情况等选址要素的信息,从而更有助于决策者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决策。

(2)用户可以通过对不同地图图层的控制,对需要的信息进行分层和叠加,同时还可以自由设置这些要素显示的风格和样式,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

(3)通过专题地图的分析,用户能够快速发现可利用的市场空间;用户在确定预选位置后,系统可根据用户输入信息的不同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估预测,找出优选方案,并以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将结果反馈给用户,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决策效率。

(4)用户可以将地图上的任意区域布局设置和打印,方便分发和使用。

超市的选址策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选址分析时要以便利消费者为首要原则,从节省消费者的购物时间、购买精力、购买费用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否则失去了消费者的支持和信赖,商业网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商业经营环境变幻迅速,商家必须有效地掌握其变动才能生存。利用商圈进行超市选址分析,能够使决策更加科学化、直观化,同时还可以提高决策效率,降低决策风险度。商圈分析已成为连锁超市规划选址必不可缺的利器。

参考文献:

[1]张哗清:《连锁经营管理原理》.立信会计出版社

[2]李全程:《连锁超市操作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4篇:吸引力法则的科学原理范文

美丽后遗症

不要以为高跟鞋只会给我们带来美丽,带来吸引力,因此就毫无顾忌地穿上它们,即使感觉到疼痛也强忍着,走路时产生的疼痛感对我们身体的危害不容小视。

高跟鞋跟部的过高设计并不符合人体力学,加上前部紧窄,穿上以后身体会前倾,全身的重量落在了脚掌上,受力集中于脚趾而不均匀,而脚掌腱膜前后各与跗骨及脚跟相连,因穿高跟鞋掌面失去平衡,破坏了正常的重力传递负荷线,牵连至膝部及腰部承受压力,如不留意,不仅会造成脚部酸痛、扭伤、摔伤等,还往往导致关节变形、骨折及腰酸背痛等症状,严重时更会影响行走活动,还可引起腰背痛、膝关节痛等现象。

“灰姑娘变公主”de科学法则

很多MM告诉我,她们很爱高跟鞋,可以使腿部显得更加修长,体态更加完美,风姿绰约,起到修饰身材的作用,但走路时的疼痛感让她们望而却步。今天小编就教给大家如何将这双“神奇”的鞋子穿出美丽穿出健康。

step

A 穿上高跟鞋,上半身挺直(注意姿势,不要前倾或后仰),吸气收小腹,把气停在胸腔的位置。

B 以大腿的力量,将大腿轻轻抬起带动小腿往前跨出步伐。切记大腿一定要抬起来,虽然只是微微抬起,但这可以让身体的重心向上,而不是一直让重心放在下半身的脚上。这样步伐才不会沉重疲累,而是干脆轻盈。

C 跨步着地时,记得不要用脚跟或脚尖着地,平稳地让鞋头和鞋跟同时着地,这不但会让走路时对双腿产生的压力减轻,更是穿高跟鞋必备的礼貌,让鞋跟着地所产生的不悦耳噪音降至最低。

D 两互跨出时,不一定要成一直线,只要各脚自然往前走即可。两手则放松垂下,自然摆动,看起来就很大方了。

E 练习时随时注意上半身在跨出步伐时,是不是维持在两腿的中间。可以对着镜子,反射的落地窗或者请朋友帮忙看,这样可以有效地检视身体是否有前倾或后仰的错误姿势。

建议初学者在第一周练习时,每天穿着高跟鞋练二十到三十分钟;到第二周时,赤脚但踮着脚尖走(幻想正穿着高跟鞋走),走法原则都不变。这样到第三周你穿高跟鞋走路时就会发现很轻松容易,马上可以上街当高跟鞋精灵啦!

意外发现

有些MM说早就知道穿又窄又尖的高跟鞋对身体有害,会引起骨关节炎和脚疾。但是,别以为鞋跟宽了就没问题。实际情况是:尖跟和宽跟的高跟鞋给你带来的健康损害并没很大区别,有时甚至穿宽跟的更不健康。经过长期医学观察发现,穿宽跟高跟鞋对膝盖的压力比窄跟的还要大。另外,因为宽跟给人一种更稳的感觉,站立时也更舒服,便每天都穿着,双脚的感觉倒是好了很多,却让膝盖遭受更长时间、更大幅度的磨损。

败家篇

购鞋子的款式取决于个人的偏好,所以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风格。但一双高跟鞋的“跟”和“底”,是不可妥协的,因为那是影响走路舒适度的关键。

买鞋时,把一双鞋放在方便检视的柜台桌面或平滑的硬椅子上,先看两只鞋的鞋底和鞋跟是不是平稳地贴于地面,再看整条鞋跟是不是有歪斜。一双好鞋一定要有很直很稳的鞋跟,才能好好贴身侍候主人。选购高跟鞋的最佳时间是在下午3~4时,此时试穿10分钟及多步行,就能确保鞋子真正合脚舒适;鞋跟高度不宜过高,最好不超过5cm,鞋头宜稍宽松,让脚掌及脚趾多一些空间。

刚买来的鞋,穿之前用吹风机对着鞋里面吹上几分钟,然后穿进去,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鞋子就会紧贴住脚,这样走起来就不会疼了。如果鞋子前面磨脚的话,就用报纸团成团用水湿一下,再包一层报纸塞到磨脚的地方,用保鲜袋封好放一个晚上,报纸的湿气会把皮革变软。

第5篇:吸引力法则的科学原理范文

[关键词]旅游开发 色彩 色彩设计

旅游者“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旅游无时无刻不与色彩发生联系。从旅游学的角度看,色彩是一种自然现象、一种审美体验。旅游开发各环节无不与色彩要素密切相连,科学利用好色彩有关理论,就能为旅游开发、景观设计等过程增光添彩。

一、作为旅游资源形式美要素的“红颜”

色彩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具有外在形象性,作为旅游资源形式美要素,好像养在深闺的天赋红颜,本身就是旅游观赏对象。

色彩扩充了旅游资源数量,深化了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旅游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其主要吸引力来源于旅游资源的美感质量。在美感质量评价模型中目前利用最广、最重要的专家学派认为:凡是符合形式美法则的风景(自然风景)就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而色彩是形式美自然要素中最易感受的一种美,“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没有哪一种美感能够脱离色彩而独立存在,色彩却无需其他条件限制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纯粹自然风景的自然色彩搭配都是美的,这正是色彩和谐熟知原理所揭示的。旅游审美不是去挑剔、修饰自然,而是看人文景观是否适应自然、贴近文化、润剂心灵。西方的色彩学是自然的,中国的色彩学是人文的。西方传统的色彩美学法则很少关注人文和人格,而在中国的传统色彩和谐中,和谐的概念应该是自然、人文、人格三者的和谐统一。色彩美学法则只有去评价人文景观才更为有效,只有对旅游景观进行色彩美学评价才能更全面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文化。

中国古典建筑素以色彩丰富、用色鲜明、设色大胆而著称于世界。比较中国古典园林的色彩风格可知,从色彩审美上可以明显地分为“富丽”和“淡雅”两种风格。北京故宫的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设计,广泛运用了色彩对比达到色彩调和的效果。苏州园林作为中国私家园林的经典范例,粉墙黛瓦的黑白世界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两者色彩利用虽有不同,但均很好地体现了生态和谐、人态和谐、心态和谐。

二、作为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红娘”

色彩是人类符号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广泛渗透于自然和社会的各个层面,渗透于自然山水和历史遗迹之中。色彩往往成为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桥梁。成为很多自然旅游资源发掘文化内涵的一种途径,不妨称为“红娘效应”。

例如,丹霞地貌是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红色陆相碎屑岩地貌,其造型各异的地貌形态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丹霞地貌大致呈紫红色调,显得亲切、热情、庄重而神圣。广东韶关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学科命名地,是中国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典型分布区,2004 年正式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目前正打造“中国红石公园”的主题。红色文化天然的和丹霞山联系在了一起,自然附会出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传说。由于红色是中国传统吉祥喜庆的色调,还能引起人们热烈激情的联想,丹霞山形象景观的色彩和形状都酷似男根的阳元石,其他还有阴元石、观音石、双乳石等,这就自然使人想到了婚姻、生殖崇拜等各种性文化的配套开发。整个丹霞山洋溢着喜气,透露出性感。色彩文化在此起到了敷粉施朱、张灯结彩、烘托氛围的作用。

佛教认为金色是西天的超脱之色,佛像金身对佛教极具权威性。丹霞地貌“色如渥丹,灿若明霞”,那些笃信佛道的僧道们往往在这种地貌与阳光作用条件下产生幻觉。除了僧道们的宗教狂热原因外,这也成为中国大部分大佛摩崖、石窟造像和佛寺道观都选择在丹霞山石上的一个理由。丹霞地貌向来与佛道结缘,丹霞为佛(道)增灵气,佛(道)为丹霞添光彩,在自然山水和宗教文化之间色彩文化起到了巧搭鹊桥的作用。

目前开发的红色旅游,尚处于狭义的红色旅游范围,红色旅游还应该有更广泛的内涵。红色旅游资源很多分布在丹霞地貌、红层或者红土分布区,红色山水容易唤起人们对革命先烈无所畏惧不惜捐躯,铸造中华民族红色前程的回忆,贵州赤水、习水县着力打造“四渡赤水铸就灿烂凝重红色旅游,丹霞地貌独具自然生态神奇灵秀”的旅游线路,将文化和独特的丹霞地貌结合开发,自然的红色为革命的红色渲染气氛,革命的红色为自然的红色注入灵魂,起到锦上添花两全其美的效果。

三、作为打造旅游地形象和主题的“红豆”

旅游地形象(destination image)是旅游地的各种要素资源通过各种传播形式作用于旅游者,并在旅游者心中形成的综合印象。主题是突出旅游地个性、强化吸引力与深刻游客记忆的基本要求。色彩作为最易被人感知的形式美要素,无论是旅游者身临其境的感受,还是在各类宣传媒体上出现,都能起到先入为主的效果,被旅游者牢记于心,旅游主题设计者正是抓住色彩的这一特点在旅游地色彩形象上大做文章,如今的读图时代实质上是读色时代,信息和网络同时为旅游宣传提供了最好的舞台,视频图片在不断强化人们对于旅游地的感知形象,用色彩语言概括旅游地的地脉文脉,化作旅游者易于接受的经典主题,也成了一种很好的宣传手段。

把色彩当作打造旅游地特色和主题的手段并非肤浅的文字游戏,不是生硬的牵强附会,色彩不是无所不包的大染缸,而是建立在内涵丰富的色彩文化基础之上具有关联性、洞察性、简洁性的概括。

人们对于东北“白山黑水”的印象起初只是长白山和黑龙江,在大旅游时代来临之际完全可以把具有粗犷豪放、沉雄博大特征的黑土文化纳入黑色系统,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文化和少数民族白色崇尚纳入白色系统。黑土地域天寒地冻、土肥资丰,广袤博大的环境塑造了东北人的强烈的个性。在冰天黑地矛盾统一的黑白世界里形成了萨满教黑白二元崇尚。“白山黑水”成了一个包含广阔具有深厚文化意义的经典概括。

20世纪末绿色取代红色成为人们最常用的色彩词汇。在很多文化中绿色都象征着生命、春天、青春和希望等。绿色旅游风靡世界,旅游对象主要是指受人类干扰较少的自然环境或能体现人地关系较协调的民族文化遗产,其内涵就是让游客在良好的绿色环境中去休憩、疗养或娱乐,以达到欣赏、享受、学习、探究自然和优秀地方文化,获得美的享受、身心愉快和休闲的目的。同时,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中,所有旅游参与者都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和社会文化,使环境变化维持在可接受范围内,以保证旅游资源和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培育绿色观念,推行绿色标准,实行绿色开发,生产绿色产品,开展绿色经营,是实现绿色旅游的有效形式。可以看出绿色旅游明显包含了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的意义。

利用色彩语言打造旅游地特色主题的例子不胜枚举,色彩因其本质的形象性足以成为引起旅游者兴趣、勾起旅游者相思的红豆,意味隽永,情意绵长。

四、作为旅游地景观设计的“红装”

根据旅游地所在地域的自然、人文环境,景观设计师可以创造极具特色的旅游色彩景观。旅游景观色彩设计必须建立在对当地自然色彩环境的调查之上,包括天空、山水、植物等自然色彩,建筑材料的半自然和人工色彩,自然天象的变化和四季色彩的轮换。利用色彩和谐搭配的科学理论创造色相、明度、彩度都协调一致的形式美学环境;摸清旅游地现存景观的色彩历史规律,使要设计的新景观色彩与历史色彩一脉相承;挖掘地域文化中色彩景观、色彩民俗、色彩工艺等所包含的色彩文化内涵,使旅游地景观色彩符合区域文化和审美心理特征,突出地域特色,可以更多的增加旅游资源的附加价值。

旅游城市色彩景观设计极大的增强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城市作为旅游客源地、目的地和集散地,在旅游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色彩景观即城市实体环境中通过人的视觉所反映出来的所有色彩要素所共同形成的相对综合的、群体的面貌。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城市的色彩控制,来弥补高科技发展带给现代化城市的冷漠感觉,使人与自然、文化之间形成一种新的和谐与默契,起到延续城市的地脉和文脉的作用。许多著名旅游城市逐渐意识到城市色彩对于旅游者无声的吸引价值,纷纷利用色彩装点打扮城市,形成旅游城市独特色彩个性。成功的城市色彩建设常常为城市带来莫大的无形资产。

旅游景观的色彩设计还要充分考虑旅游地的旅游功能、受众群体色彩心理特征,积极利用有关色彩理论建造特色旅游地。旅游地景观色彩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值得旅游景观设计者作更加深人的研究,同时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色彩审美能力,对避免出现诸如色彩污染、色彩破坏等原因造成的旅游地破坏有百利而无一害。

五、作为旅游资源整合、旅游线路设计的“红线”

在旅游线路设计中,如果能恰当运用色彩词,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色彩旅游线路正是使用各种各样的色彩词,对旅游线路进行定位和包装的。

《2004年~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做出明确规定,提出配套完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使其成为产品项目成熟、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项目密切结合、选择性和适应性强、受广大旅游者普遍欢迎的热点游线。全国各地因此纷纷发掘本地的色彩旅游资源,在色彩旅游的大潮中“取一瓢饮”,分享色彩旅游经济利益。例如,2006年辽宁旅游局着力推介了“五色”旅游:即绿色――生态旅游、白色――冰雪旅游、蓝色――海洋旅游、金色――清文化和辽文化旅游、红色――革命胜地旅游。“五色”旅游成为辽宁旅游产业的五大亮点。贵州省政协提出,要认真做好《贵州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构建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和彩色旅游有机融合的旅游发展大格局。

延安从它特有的历史和自然环境出发,形成了黄、绿、红三大特色的旅游产业,可以作为色彩旅游产品设计的成功例子。人们根据延安旅游资源多样化的特点,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游、黄河自然景观游、绿色生态游、黄土风情文化游结合,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增添游客乐趣,成为色彩旅游设计中的经典旅游线。

六、结论

色彩因其本身的形象性和文化渗透的广泛性,和旅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表现在作为旅游资源形式美要素,本身就是观赏对象;通过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其他各类旅游文化之间联系广泛;通过色彩语言建立旅游地主题特色鲜明,给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色彩包装的旅游景观无形中增加了旅游资源价值,提高了旅游城市品位;色彩旅游线路设计对于旅游资源整合具有重大意义,给全国各地旅游发展带来了活力。

参考文献:

[1]保继刚等: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1,124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45

[3]焦燕:城市建筑色彩的表现与规划[J].城市规划.2001,25(3):63

[4]张忍顺丁正山沈永明:丹霞山水景观与道教名山[J].经济地理,2002,22(增刊):149

[5]张忍顺齐德利:丹霞地貌与巨佛摩崖造像(二)[J].经济地理,2003,23(增刊):183

[6]谢朝武黄远水:论旅游地形象策划的参与型组织模式[J].旅游学刊,2002,17(2):63

[7]张洁:浅议我国绿色旅游[J].产业与市场,2005,(9):57

[8]尹华光王晓彤:试论绿色旅游的实现形式[J].生态经济,2006,(3):114~115

第6篇:吸引力法则的科学原理范文

8、超级X光

以碳纳米管为基础的新成像系统生成的图像,将比现在使用的X光和CT扫描更加清晰,而且成像更快。X光扫描仪的工作原理是,它内部的金属丝被加热到临界高温时会释放出电子,这些电子穿越人体,撞击到人体另一侧的金属电极,生成图像。CT扫描则通过交替改变电子来源,产生三维图像。美国研究人员通过给碳纳米管施加电压,让它们同时发射出数百个电子。由于没有金属丝需要加热,这种新系统比常规X光仪的速度更快,而且这种多功能纳米管发射器还能在不需移动的情况下,从多角度拍摄图片。

7、开发氢燃料车

制造由氢燃料电池供能的汽车一直是人类的清洁能源之梦,但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是因为要使用铂催化剂来加速电池反应的速度。美国一个科研组发现,利用上面涂有氮的碳纳米管,可以制成更加有效的催化剂。虽然目前纳米管的造价也非常高,但取自石墨的碳纳米管未来终究会比铂划算。

6、快速的医疗诊断

西班牙研究人员发现,碳纳米管有助于解决非常棘手的医疗问题,比如可以制成用来诊断真菌传染病的生物传感器。传统方法在收集细胞样本后,要在实验室的培养皿里进行培养,查看它里面是不是有白色念珠茵出现。而新的方法则利用碳纳米管和抗体(主要攻击假丝酵母细胞)制成晶体管。把细胞样本放在传感器上,酵母细胞和抗体之间的互动,改变了该装置的电流。传导性极好的纳米管记下这种改变,研究人员根据记录结果,可以测量出样本中出现酵母细胞的数量。

5、世界上最小的芯片

科学家可以利用碳纳米管制成芯片,取代现有硅芯片。几个科研组已经找到把碳纳米管展开,制成厚度仅为一个原子的石墨烯薄片的方法。石墨烯跟硅一样,都是半导体,但是可大大提高电脑芯片的处理能力。展开纳米管要求非常严格,科学家把纳米管粘贴在高分子膜上,然后利用氩气腐蚀掉“管子”之间的“纽带”,从而形成石墨烯薄片。

4、模仿壁虎研制强效黏合剂

壁虎的脚上覆盖着数百万根微小的纤毛,每根纤毛的顶端都堤压板形。由于壁虎脚落在物体表面时,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即范德华力,因此壁虎可以克服重力,在天花盘上如履平地。研究人员模仿壁虎脚掌的结构,把纳米管垂直排列,然后把更短的纳米管连接在它们顶端,看起来像分叉的树梢一样。这种黏合剂在多种物体表面上都能用,无论是粗糙的砂纸抑或光滑的玻璃。

3、柔软可弯曲的电子设备

无论是折叠起来,还是像揉报纸一样把它揉成一团,它的性能竟一点不受影响,你相信有这样的电脑屏幕吗?日本研究人员用有机发光二极管(用有弹性的成对纳米导管制造的)制成一个显示器。当有电流通过时,有机发光二极管里的有机成分会发光,从而使这种显示器不需要背后照明,因此它们比传统显示器更薄。

2、太空梯

研究人员利用碳纳米管制成气凝胶,结果发现它像钢铁一样结实。给它施加电压后,这种材料的柔软度会比橡胶还好。这种材料的应用途径有哪些呢?其中一种是用纳米管制成绳索,当作太空梯的电缆。太空梯可以把宇航员、货物送入轨道。近10万千米长的太空梯必须非常结实,柔韧性非常好,这样才能抵御大气风暴和太空碎片的侵袭,同时它们还必须非常轻,这样才不会被自身重量坠断。

第7篇:吸引力法则的科学原理范文

次日,学生从正门出,校长惊奇道:“今天怎么不翻了?”学生指着全身说:“安踏,我选择我喜欢 !”校长大怒:“我要记你大过 !”学生不满。问:“为什么?我又没犯错!”校长冷笑道:“动感地带,我的地盘我作主。”这些脍炙人口的词汇让消费者对这些品牌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也印证了品牌打造中一个著名法则――词汇法则。这些品牌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们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一个词汇,这就是品牌传播。

所谓“品牌传播”,就是企业以品牌的核心价值为原则,在品牌识别的整体框架下,选择广告、公关、销售、人际等传播方式,将特定品牌推广出去,以建立品牌形象,促进市场销售。品牌传播是企业满足消费者需要,培养消费者忠诚度的有效手段,是目前企业家们高举的一面大旗。通过品牌的有效传播,可以使品牌为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所认知,使品牌得以迅速发展。同时,品牌的有效传播,还可以实现品牌与目标市场的有效对接,为品牌及产品进占市场、拓展市场奠定宣传基础。品牌传播是诉求品牌个性的手段,也是形成品牌文化和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品牌传播的三个层次

所有的品牌营销工作都是在顾客的消费心理基础上进行的,品牌传播更是如此。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在1943年根据人的心理需求,提出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也被称为 “基本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依据由低到高的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 自我实现需求。由此,我们可以把品牌传播分为价格传播、功能传播和感觉传播三个层发。而具体针对品牌来说,采用哪种传播层次主要是由其在市场中的价格定位决定的,即低端定位的品牌更适合通过价格传播,中高端定位的品牌更适合通过功能传播和感觉传播。

价格传播。目前国内的主要服装购物网站都是通过价格来吸引人的。因此,几乎你点击进入任何一家网站的首页,都会向你传达低价的信息。这些购物网站的核心卖点其实就是低廉的价格、优质的商品,以此作为自己品牌传播的途径。 一些运动品牌纷纷成立了自己的网上商城,以低于专卖店的价格销售自己的产品,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客源,而且开拓了销售渠道,为企业占领市场奠定基础。

功能传播。再来看以功能为出发点的品牌传播策略。我们会发现大多数的运动品牌都会把功能放到传播的首选。2010南非世界杯中,耐克就设计开发出新款球衣,对于今年夏天的决赛,这些球衣的设计旨在使球员的身体更加干爽和舒适,使他们能够保持最佳体温,在球场上发挥最佳表现。经过改良的耐克Dri-Fit面料如今的重量比先前的耐克服装面料减轻15%,通过将汗排出服装并蒸发,帮助球员保持身体干爽。球衣的每一面都设置了通风区,以增强透气性,并且球衣还结合了一种使气流能够比先前服装最多增加7%的面料。如今气流可以穿过球员的整个躯体,使其身体更加干爽。这些通风区由最多200个极小的激光切孔组成,这些切孔获得了耐克创新的光环应用的支持。这种处理方法防止了撕裂,并且不会减少气流。此次的耐克短裤还将在腰带以下和脊椎底部附近设置更多通风区,因此这个通常出汗较多的区域如今将干燥许多。这款球衣的新型双面针织物结构不仅外观更时髦,比先前的耐克国家队服装伸展度增加10%,而且新型动态剪裁更符合身体的自然轮廓,同时仍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气流和运动。相信世界杯的吸引力定能大幅提高耐克的品牌关注度。

不仅是国际品牌强调功能传播,国内的很多运动品牌也都非常重视产品科技功能对品牌的提升。2005年,安踏公司与欧洲久负盛名的比利时RSSCAN公司、北京体育大学生物力学教研室共同建立了“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这家实验室,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提取了CBA赛场上180多名运动员脚部的数据,建立了中国第二个运动力学脚型库。2006年上半年推出“A-FORM天足”跑鞋系列。其来源于英文arciform,中文是“拱型结构”的意思。A-FORM主要应用在鞋底上,作为安踏最新科研成果,独特的拱型结构缓震系统A-FORM的核心,与传统缓震系统相比,拱型结构性中底能够提供更稳定、更长久的缓冲和支持作用。对一般慢跑大众和专业跑步运动员,A-FORM带来的不仅仅是强大的避震功能,跑的轻松,而且保护双脚。

李宁2004年专业篮球鞋FreeJumper系列,成为国内第一个进军专业篮球市场的品牌。2005年春季推出的RunFree系列专业超轻跑鞋,在全国都出现热销局面。2006年9月5日,李宁在北京798工厂正式了其研发的核心科技平台――“李宁弓”。“李宁弓”核心科技平台运用中国古老的东方智慧,结合当时最新的研发成果,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运动鞋减震理念,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当前,李宁使用Buonse技术来掌控篮球鞋前掌部位的反弹,Cushion技术来实现慢跑鞋和篮球鞋后跟部位减震。

匹克集团在产品研发上也相当用心和投入。目前已研发出“三级缓震加速技术”;根据专家考证,其技术创新属于高端,具有领先水平。它应用火箭脱离地心重力并节节加速的过程原理,以高能材料中底和拱型大底,研发出具有太空概念的“三级缓震加速”技术,提高了运动的缓震、稳定性能。“战神”专业篮球系列和“宙斯”震天靴系列,都运用这种技术;因此在功能性、舒适性、专业性方面都有比较大的提升和突破。

感觉传播。社会发展到后工业时期,品牌传播过程中广告在其传播作用中添入了传播审美感觉,塑造品牌个性风格,达成品牌偏好这一功能。事实上,在商品非物质化的今天,许多广告权威已经认识到有形的商品已不具有主流意义,而品牌的抽象意义则越来越被众多企业所认同。在后工业时期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异质性已经不存在了,如果说商品与商品之间有异质性的话,那么,这种异质性绝对不是工厂里所生产出来的,而是广告公司所抽象塑造出来的品牌风格的差异,而这种品牌之间的竞争差异性又主要靠广告的传播来营造。比如消费者对于耐克产品的产地、质量等有形部分的关注度远不如对于耐克品牌个性的关注度。中国大陆地区的消费者对于福建或广东某加工厂生产的耐克产品并不排斥。他们所看重的是耐克品牌所塑造和传播的品牌个性和审美情趣。正是因为众多的消费者认同于耐克的价值理念:“富于进攻性、直面挑战,生气勃勃、强劲有力”, 从而促使消费者产生消费欲望。

值得注意的是:品牌传播并不是通过一套画册、一个词汇或者一个电视广告就能实现的 终端形象、店铺服务、顾客服务等等,时刻都在传播你的品牌。此外,品牌传播可谓是把双刃剑, 一个好的品牌传播方案,可以建立起品牌的广泛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一个与品牌定位不符的传播方案,甚至可能会使一个品牌更快的走向灭亡。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品牌的有效传播昵?下面介绍两种方式。 巧用事件和口碑传播提升品牌。

事件传播

所谓事件传播,是指企业通过介入重大的社会活动、历史事件、体育赛事和国际博览会等迅速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达到“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目的。企业在进行事件行销时,必须全面整合各个方面的资源,策划具有吸引力和创意性的活动或事件,并极力使之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进而吸引媒体的报道与消费者的参与,从而达到提升品牌和促进销售的目的。巧妙利用重大事件进行品牌传播可以产生深刻影响,达到以小搏大、后来居上的目的。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事件传播就是利用事件引发热点话题以传播品牌信息、提升品牌价值。但大多数事件因受到偶然因素的制约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当品牌塑造迫在眉睫而又无“东风”可借之时,制造事件将不失为一条捷径。制造事件,在传播学上被称为“无事生非”,无事生非的事件传播同样能够引人人胜,制造得好,同样能给现代人的生活平添几分惊喜。

事件传播的有效途径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做到事件传播,让消费者和媒体主动来关注、传播和报道我们呢?可以通过公关活动、聚焦事件和危机公关三种途径来进行。

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内多家服装企业进行了现金和服装的捐赠。其中森马集团和鄂尔多斯各捐赠财物 1000万元,美特斯邦威和鸿星尔克各捐赠 600万元,我们无法把捐赠和商业炒作联系在一起,但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各大新闻媒体都对这些捐赠企业和额度进行了免费报道。

第8篇:吸引力法则的科学原理范文

[生活情境]

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经常接触。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可以吸引小纸屑,丝绸也同样可以吸引纸屑;夜晚,我们脱掉毛衣时,会有点火花;地毯中有细铁丝等等。

下面让我们尝试一下静电触电的滋味

把塑料飞盘用洗净、晒干;再准备一块圆形铁片,大小比飞盘略小,在其中打一小孔,用20厘米长的丝线穿过小孔将它拴住,用一块干燥的毛皮用力摩擦圆盘的内侧,然后迅速拿开,再用手提着丝线的一端,将铁片放入圆盘内,这样圆盘上的电荷将聚集到铁片上,用手指去靠近铁片时,会有微麻的感觉,同时还可看到电火花和听见放电响声 。

[问题]

为什么与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会吸引小纸屑呢?夜晚,我们脱掉毛衣时,会有点火花呢?地毯在生产中为什么要填加细铁丝呢?而与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靠近时会相互排斥,而当这样的玻璃棒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它们会相互吸引?带电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和靠近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会张开一定角度,为什么?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又符合什么样的规律呢?

[解析]

1、摩擦起电

学生实验1:先用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用绸子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让学生分析两次实验现象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摩擦过的物体性质有了变化,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说此时物体带了电,而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就叫做摩擦起电.

人类从很早就认识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例如我国在战国末期就发现了磁铁矿有吸引铁的现象.在东汉初年就有了带电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的文字记载。

2、两种电荷

学生实验2:将学生分组.

实验器材有:玻璃棒、橡胶棒各两根; 毛皮、绸子各两块; 支架;

为了避免实验中电荷的流失,最好两名同学同时进行操作,

(1)、两位同学同时都用绸子摩擦玻璃棒,使它带电,将一根放在支座上,注意:要记住哪端带电,不要用手摸带电的一端,用另一根玻璃棒的带电端靠近这根玻璃棒的带电端,观察发生的现象;

(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重做刚才的实验;

(3)、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做刚才的实验.

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教师通过媒体动画可控再现实验现象,并将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结论总结,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验现象中能发现什么?

教师总结:在历史上,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人们发现带电物体凡是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就是说物体带的电荷要么跟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要么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没有第三种可能,自然界中只有这样两种电荷,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两种电荷做出规定: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做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

3、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设问:在先前实验的基础上,讨论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电荷之间距离的关系,电荷之间距离与电量、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定性关系。

猜想:与带电体的电量有关,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有关,与带电体自身的大小及形状有关,与带电体所处的空间物质即介质有关

实验:可以参考媒体资源及相关演示实验

分析:定性研究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理解点电荷的定义之后便可以得出库仑定律的内容,进而给出库伦定律的公式。

结论:

库仑定律内容: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力F叫做静电力或库仑力

库仑定律表达式:F=kQ1Q2/r2 k=9.0×109N・m2/C2

方向: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适用条件:⑴.真空 ⑵.点电荷

注意:

①任意两个电荷间都存在一对库仑力。

②任何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满足库仑定律表达式。

③任何一个电荷所受的库仑力等于周围其他各点电荷对它的作用力的合力。

④几个库仑力或库仑力和其他性质的力合成时均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

[指导]

1、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物体由于摩擦、加热、射线照射、化学变化等原因,失去部分电子时物体带正电,获得部分电子时物体带负电.带有多余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习惯上有时把带电体叫做电荷.

2、点电荷是没有大小的带电体,是一种理想模型.实际的带电体(包括电子、质子等)都有一定大小,它们都不是点电荷.当电荷间距离大到可以认为电荷大小、形状不起什么作用时,可将电荷看成点电荷.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及其实质:

(1)摩擦起电 [实质:自由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

(2)感应起电 [实质:电荷在一个物体上的转移]

(3)接触带电 [实质:自由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

4、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电荷量e或者是电荷量e的整数倍.

电荷量e ,指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叫元电荷. e=1.60×10-19C

5、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生活学习链接

[试一试]

1、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所示.现使b带电,则( )

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

C、b立即把a排斥开

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解析: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b首先将其近旁的轻质小球a吸引并使之互相接触,a、b接触后将带上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故最终b又把a排斥开.综上所述,选D.

[读一读]

本部分内容的核心是库仑定律,他是静电学的第一个实验定律,是定量描述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的规律,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

1、对于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定量规律,可以让学生先有一个定性的概念,可以通过实验让同学观察讨论并总结.

2、对于库仑定律需要强调的是:

(1)、书中的库仑定律仅适用于计算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的相互作用力,在干燥的空气中也近似成立,而在其它电介质中使用该定律需要增加条件.

(2)由于库仑定律只适用于计算真空中两个点电荷的相互作用力大小,因此在实验演示、给出点电荷的定义之后直接提出库仑定律;

(3)、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之间的相似性可以让同学们通过练习自己认识对比并讨论.

(4)、点电荷的电性有正负之分,但在计算静电力的大小时,可用所带电量的绝对值进行计算.根据电荷之间的电荷异同来判断是吸引力还是斥力.

(5)、在两点电荷之间距离接近为零时,由于两个点电荷已经失去了点电荷的前提条件,公式不成立。

[想一想]

1、为什么在研究带电微粒间相互作用时,经常忽略万有引力呢?

生活学习体验

[学习建议]

第9篇:吸引力法则的科学原理范文

【关键词】战略管理;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

管理科学有三个层次:管理基础、职能管理、战略管理。纵览三个层次,战略管理无疑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与首要任务,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起着指针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环境变幻莫测,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制定正确的战略并有效地实施和控制,以便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是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的重要议题。有关战略研究的论著十分丰富,同时也会给人纷繁芜杂莫衷一是的感觉,尤其是当前战略管理研究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更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对其准确的理解和把握,首先在于对战略理论的演进过程与现状有一个比较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对其发展的方向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一、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演进过程的简要回顾

现代意义上的战略管理思想,最早出现在美国经济学家巴纳德的代表作《经理的职能》一书中(1938年),巴纳德运用战略的思想对企业诸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开企业经营战略研究之先河。1962年,美国经营史学家钱德勒发表了《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尽管他没有对企业战略本身进行具体分析,但却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据此,我们可以认为二十世纪3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初期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萌芽期。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是战略理论研究的奠基期。在这一时期,战略研究主要集中在战略的概念与构成要素等理论问题上。1965年,安索夫发表《企业战略论》,对企业成长的基本原理、理论和程序进行了研究,初步形成了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理论框架。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初期,是战略理论研究的探索期,这一时期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战略管理。安索夫的《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1976年)和《战略管理论》(1979年)突出地反映了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霍弗的《战略制定》(1978年)和W.R.金与克里兰的《战略规划与政策》(1978年)则代表着战略管理由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研究的新发展。80年代是战略管理研究的争鸣与反思期。随着8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战略研究学者认识到必须更新70年代形成的战略管理模式,从过分重视企业中物的因素和过分理性化的研究方法转变为重视企业中人的因素、文化因素和非理性因素,重视研究方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进而导致非主流学派的迅速崛起。自8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是战略管理研究的转折期,战略研究围绕企业竞争优势展开,提出了基于资源、基于能力、基于知识等崭新的观点,并对战略联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战略管理的主要流派

在国外有关企业经验战略和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中,由于观点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学术派别。从总体来看,战略管理学派一般可归纳为60至70年展起来的主流学派和由于受80年代西方管理中的非理性化思潮冲击而产生的非主流学派。主流学派包括以安索夫为代表的资源配置学派,以安德鲁斯为代表目标战略学派和以波特为代表的产业组织战略学派。非主流学派则包括多种派别和观点。

产业组织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波特和泰勒尔。波特认为经营战略的关键是确定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其最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析产业竞争强度的“五力”模型,即决定产业竞争强度的五种竞争力量。在此基础上,波特提出了企业竞争战略的三种基本类型:总成本领先、差异化与集中战略。以泰勒尔为代表的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企业间的差别是企业一经建立就存在,并且保持不变,也就是说,企业异质是给定的和确定不移的。根据这个论点,战略主要是利用给定的资源满足产品市场的需求和利用资源参与错综复杂的博弈,并主要是通过高明的手段参与博弈,从固定的投入中获取超额的垄断租。

迈克尔·波特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他出生于1947年,196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航空机械工程学士,1971年获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1973年获哈佛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学位。1975年开始在哈佛商学院讲授“经营政策”(Business Poli

cy)课程,1990年完成具有广泛影响的“三部曲”——《竞争战略:产业与竞争者分析技巧》、《竞争优势:创造与保持优异业绩》、《国家竞争优势》,前后共15年时间,其中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已58次重印,被译成17种文字,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也已35次重印。三部著作的出版奠定了波特教授在世界战略研究领域的大师地位。

波特教授对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五种竞争力量”——分析产业环境的结构化方法就是他的突出成就,他更具影响的贡献是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明确提出了三种通用战略。五力模型: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首要因素是“产业吸引力”。企业在拟定竞争战略时,必须要深入了解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法则。竞争法则可以用五种竞争力来具体分析,如图所示,这五种竞争力包括:新加入者的威胁,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供货商的议价能力,既有竞争者。这五种竞争力能够决定产业的获利能力,它们会影响产品的价格、成本和必要的投资,同时决定了产业结构。企业如果谋求拥有长期的获利能力,就必须首先了解所处的产业结构,并锻造对企业有利的产业结构。

波特教授认为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这三种思想是: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总成本领先战略”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高效、规模化的生产设施,全力以赴的降低成本,严格控制成本、管理费用及研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企业需要在管理方面对成本给予高度的重视,保证总成本低于竞争对手。“差异化战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树立起在全产业范围内的独特产品或服务等。实现差异化战略可以有许多方式,如设计名牌形象,保持技术性能优势和特点,保持顾客服务和商业网络等其他方面的独特性。最理想的状况是公司在几个方面都具有差异化的特点,但这一战略与提高市场份额的目标不可兼顾,在建立公司的差异化战略的活动中总是伴随着很高的成本代价,有时即使全产业范围内的顾客都了解到公司的独特性,也不是所有顾客都将愿意或有能力支付公司要求的高价格。“专一化战略”是针对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低成本与差异化战略都是要在全产业范围内实现其目标,专一化战略的前提思想则是公司业务的专一化能够以较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特定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广阔范围内的竞争对手。公司或者在为这一对象服务时实现了低成本,或者通过满足特殊对象的需要实现了差异化,抑或二者兼得,如此公司可以使其赢利超过产业的平均水平。

波特教授在《竞争战略》中还对三种通用战略实施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一一列举。波特认为三种战略是每一个公司必须明确的,因为摇摆于其间的公司处于极其糟糕的战略地位。这样的公司缺少市场占有率,缺少资本投资,削弱了其“打低成本牌”的资本。全产业范围差别化的必要条件是放弃对低成本的努力,而采用专一化战略在更加有限的范围内建立起差别或低成本优势,更可能出现同样的问题。摇摆其间的公司几乎注定是低利润水平的,它必须做出一种根本的战略决策向三种通用战略靠拢。一旦公司处于摇摆不定之中,摆脱这种令人不快的状态往往要花费时间并经过一段持续的努力,而如果相继采用三个战略,也注定会失败,因为它们要求的条件是不一致的。

波特教授的竞争战略开辟了战略研究的全新领域,对企业发展和管理理论研究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也有学者指出三种基本战略有点绝对。“难道只有总成本领先才提供成功机会吗?质量领先不能吗?功能领先不能吗?品牌领先不能吗?服务领先不能吗?要是质量领先不能提供成功机会,为什么那么多企业争先恐后地搞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要是功能领先不能提供成功机会,为什么那么多企业不断进行功能开发?要是品牌领先不能提供成功机会,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要是服务领先不能提供成功机会,为什么那么多企业纷纷打出了服务牌?争取总成本领先无非是为了争取价格优势,是为了打价格战。价格战虽然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因为客户关心的不仅有产品价格,还有产品价值。”三种基本战略是否有点局限。“总成本领先、标新立异、目标集聚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不是成功的充足条件。企业为了成功,除了要重视这三个基本方面,还要重视其它基本方面,其中包括联合、信息、扩张、宣传、诚信、公关等等。要是联合不提供成功机会,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建立战略联盟?要是信息不提供成功机会,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要是扩张不提供成功机会,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要是宣传不提供成功机会,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做广告?要是诚信不提供成功机会,为什么那么多企业纷纷打出诚信牌?要是公关不提供成功机会,为什么那么多企业重视公关工作?”“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竞争也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而不是由总成本等三种因素决定的。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竞争格局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企业为在竞争中取胜,需要多方面的基本战略,也需要不断创新基本战略。如果只把总成本领先、标新立异、目标集聚视为基本战略,就容易束缚企业对基本战略的广泛研究,也容易束缚企业对基本战略的不断创新。”

尽管有这些不足,迈克尔·波特和他的竞争战略还是值得肯定、并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要研习波特的竞争战略,也要研习其他学者的竞争战略;既要从书本中学习竞争战略,也要从实践中探求竞争战略;既要借鉴国外的竞争战略,也要总结中国自己的竞争战略;既要掌握已有的竞争战略,也要创造崭新的竞争战略。借用在香港科技大学任教的波特嫡传弟子马修·柯里普的话说,波特的战略思想很必要但不是全部。马修·柯里普认为,波特竞争战略理论非常有价值,对于每一位企业家和经理人他都会推荐他们掌握波特教授战略理论的方法和工具。马修也同时指出,波特的观点和工具在做战略分析和选择上是非常有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波特理论是战略管理的全部,例如当要进行战略实施时就需要选择波特教授理论以外的理论和工具来指导你的工作。

参 考 文 献

[1][美]迈克尔·波特著,刘宁等译.竞争论[M].中信出版社,2009(7)

[2][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2005(10)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