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新常态特征范文

经济新常态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新常态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新常态特征

第1篇:经济新常态特征范文

经过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集中表现在: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结构调整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存量与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新常态体现经济工作新特征、反映经济运行新规律,只有主动适应、科学把握、积极作为,才能把握机遇,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适应新常态,首要的是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新常态最表面的特征是经济增速放缓,最根本的变化是增长质量的提升、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发展动力的调整。新常态下,“三期”叠加,经济增长速度必然会呈现一定的下行趋势,结构调整肯定会伴有“阵痛”,前期政策消化注定会付出相应的代价。我们要历史、辩证地看待这些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增长速度有升有降符合经济规律,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就应保持定力和平常心。要坚决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坚决遏制盲目铺摊子、闷头上项目的粗放式发展方式,真正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适应新常态,根本的是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绝不意味着经济建设不重要了、在发展经济上可以松口气了,更不意味着可以任由经济增长“自由落体”而无所作为。新常态、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虽然增长速度放缓了,但增长的内涵和要求更高了,新常态下的发展必须是以就业充分、效率提高、结构优化为支撑的发展,必须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是发展水平的飞跃和提升。这种发展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这种飞跃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主动适应新常态,我们就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决克服“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心理,振奋精神、积极作为,一心一意谋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第2篇:经济新常态特征范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公路交通专业;大学生就业

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就业难”已经成为困扰政府、高校和学生的社会问题。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处在转型期,需要大学生及时调整以适应新特征和新形势,同时政府和高校也要制定新对策促进大学生就业。

1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经济新常态体现在一个“新”字,我国目前由过去的一种经济状态向新的经济常态转型,这个过程是处于由调整转型到持续稳定的时期,而这种状态的转变也是我国经济不断优化、转型和调整的过程。经济新常态主要特征体现在:首先,经济发展的增速方面,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过去超过10%的高速增长转为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总量以每年超过10%的增长速度,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我国也付出环境污染的代价。其次,经济发展的方式方面,从追求规模和速度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率,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优化的动态调整过程。一方面,我国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教育和医疗等民生行业投入不足。再次,经济发展的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结构的主体,消费逐步成为需求结构的主体,从增量扩能转为调存优增,调整生产资源的产业配置。最后,经济发展的动力方面,从过去的驱动向新引擎转变,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经济新常态下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结合经济新常态的几个特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动力转变,分析经济新常态对就业市场产生的影响。

2.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用人单位人才需求降低,就业岗位数量会缩减。当经济增长速度高速发展,企业会采用扩能增产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GDP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企业规模和效益的扩大,同时使得企业用人需求增加,新增岗位数量也会相应增加,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会使得人才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变化。

2.2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动力转变,带来大学生就业结构的调整。过去第二产业占支柱,产业结构优化会带来传统行业的调整,使得该行业学生预期就业岗位不足,结构性失业。公路交通专业属于土木工程,毕业生主要是进入工程建设企业,例如中交、中建、中铁等国企施工单位,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公路交通属于第二产业,同时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家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

2.3经济新常态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经济新常态下加速了企业的优胜略汰,也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业生要懂得经济新常态的影响趋势,更好地选择发展前景好的行业领域或就业单位。

3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公路交通专业学生就业的对策

3.1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发展经济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一方面,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落实好毕业生落户等政策,支持和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到基层、中西部地区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毕业生开展创新创业,要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和资金的支持,鼓励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

3.2高校办学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根据国家战略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了解社会需求,确定合适的专业设置和优化的教学内容等,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例如长安大学根据“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施工企业“走出去”的需求,成立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国际班)和交通工程(国际班)两个专业,以传统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为基础,开设一些国际化特色课程,教学上通过英语强化和双语教学,让学生具备双语环境下的交流能力,并配备有国际化师资建设等创新教育方式,为中国大型企业培养既懂专业又懂英语,掌握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熟悉国际工程项目所必须的专业素养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3.3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经济新常态下,公路交通专业的大学生们要认清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要在大学期间要扎实学习好专业知识和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去用人单位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主动适应新环境和新要求。

参考文献:

[1]蔺思涛.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与就业创新[J].中州学刊,2015.2.

第3篇:经济新常态特征范文

【关键词】 新常态 新挑战 新机遇 新作为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提出并多次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论述。这一论述高瞻远瞩、寓意深刻,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性新特征作出的科学论断。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概括了新常态九大特征,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新常态”意味着发展的机遇与新的增长,也意味着经济发展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与挑战。我国经济发展能否在新常态下实现新的目标,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新问题。

适应新常态,必须正确认识新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目前已开始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正从规模粗放型增长转向质量集约型增长,结构调整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存量与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一时期既充满新机遇,也充满新挑战。现在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这既需要政策调整,更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这不仅需要时间成本,而且需要巨大的物质成本。改革进入攻坚期,必须通过改革化解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等推动经济高效增长,这需要下更大气力和决心。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有清醒认识,积极适应发展新常态,戒除焦虑心理和烦躁情绪,保持战略上的定力和发展的平常心态,聚焦发展问题,认真练好内功,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适应新常态,必须努力把握新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别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九个方面,对我国经济新常态作了全面、系统和准确的概括。可以说,这九种特征反映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全貌,也是新常态面临的重要机遇。目前,经济增长虽然下行压力很大,但仍然处在中高速增长阶段。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不仅会创造出更多、更新的市场需求,还会带来更全面、更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需求结构再平衡,为我国经济提供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结构调整、转变方式、创新驱动都孕育着新的机遇。从区域发展来看,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回旋空间较大。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进,必将助推新一轮经济发展。因此,我们要辩证看待新常态,把压力变动力,把潜力变活力,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适应新常态,必须创新发展新思维。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追求高速增长;习惯于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能源消耗严重,资源消耗严重,环境污染严重;习惯于政府主导方式,依靠政府短期政策红利,依靠政府吃小灶、开绿灯,依靠政府大包大揽。要适应发展新常态,必须从传统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在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方式上尽快加以调整。要从盲目追求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从注重要素投入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含量,推动经济由数量发展转向质量发展;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适应新常态,必须实现改革新突破。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亟待突破,包括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解决市场秩序不规范、规则不统一、竞争不充分的问题;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同时引导、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问题;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财权事权合理划分问题。这些都关系到能否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适应新常态,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在各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将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适应新常态,必须乘势而上有新作为。无论是应对挑战还是用好机遇,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创新驱动,根本问题还是靠实干。事业是干出来的,等靠要不行,不作为、慢作为更不行。适应新常态,必须乘势而上,引领新常态,敢于担当,有新作为,有大作为。适应新常态,需要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主动作为的工作状态,需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的改革勇气。当前,要坚决破除畏难情绪,破除观望心态,破除一切不适应新常态的思想意识,对一些不作为、慢作为和懒作为现象,要敢于问责。否则,改革畏首畏尾,发展瞻前顾后,必然影响经济发展既定目标和长远目标的顺利实现。

适应新常态,赢得新发展,任重道远,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国家行政学院范迪军和深圳龙岗行政学院杨刚勇同志合作汇编的《中国经济新常态案例选编》,是以实际行动响应关于发展新常态重要论述的成果。书中的案例主要从全国行政学院系统征集和遴选,许多案例来自基层一线,体现了改革探索的精神,是适应新常态的生动写照,希望这些案例能够为从事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4篇:经济新常态特征范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挑战;措施

经济发展事关一国国力,经济发展强大稳定,则国力强盛,反之则国力衰弱。所以,发展经济是我国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在2014年5月,在考察河南的过程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必须增强经济建设发展的自信心,并从当前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着手,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所以,必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保持清晰的认知,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并且贯彻执行。

一、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所谓“新常态”,其既表现出了“新”,又表现出了“常”,即经济发展面临全新的趋势,并将持续这一趋势。根据大多分经济学家的观点看,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表现出了以下几个十分显著的特征。一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将逐步回落趋稳,前几年两位数的增长趋势将成为过去式,到2020年为止,我国的经济增速将回落至7.5%,并且将保持在7.5%左右。二是将会逐步减少宏观政策对经济的调控,只要经济的增长速度能够保持在7.2%及以上,将不会采取非常规的刺激措施,尽量保证经济发展符合市场规律。三是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和完善,经济增长点将逐步发生改变,民间投资将逐步增加,和政府投资持平,甚至是超过政府投资。国内消费不断上扬,超过贸易出口成为决定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四是工业化进一步深化转型,加强对服务业的倾斜和扶持,优化整体经济结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符合经济的发展规律。五是经济增长将逐步摆脱货币推动的形式,对房地产等存在经济泡沫的行业予以控制,降低各类经济风险的滋生和萌芽。

整体上来说,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内容包含了以下几个放米娜。首先,经济增速逐步回落,市场就业持续偏紧将成为常态。在经济模式和结构不断调整,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形式更加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必将受到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影响,整体出现回落趋稳的状况。同时,我国行业的变化调整,也将逐步优化市场就业情况,导致就业偏紧。其次,物价不断抬升,通胀压力进一步放大将成为常态。随着经济发展,物价的提升水平逐渐明显,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更加明显,对社会造成更大的经济压力。再次,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阵痛相生相伴成为常态。在优化经济结构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对应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和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将长时间的共存。最后是风险明显化将成为常态,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不同行业之间的交互将会更深,风险的相互影响将会更加明显。

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临的挑战

随着各种新情况逐步成为常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表现出各种挑战,这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大的要求和挑战。不论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还是经济增速回落趋稳,遭遇的经济挑战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财政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以及转化,是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房地产、融资平台以及影子银行等方面。虽然这些行业从表面上看属于不同的领域,但是其存在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这就导致不同行业之间的风险产生了共性,最终可能交织产生一个风险循环,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负面阻碍。

其次,非贸易部门的效率是“新常态”下值得关注的重点,尤其是以服务业为主的各类非贸易部门,资源配置欠妥、管控不到位等问题甚为突出,这就给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如果这些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纠正,就难以实现非贸易部门整体效率的提升,进而拖慢经济发展的速度,还会削弱经济发展的动力。

最后,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不断对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保持其发展的活力。但是,在诸多领域出现产能过剩以及高风险等问题之后,给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开拓形成了难于预估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经济发展新理念得到广泛共识之后,传统经济行业如何发展已经成为重点问题。

三、“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国家层面

经济发展的好坏和国家层面的政策具有直接的关联,具体说来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相关工作。

第一,对融资平台加强监管和分类清理,并且构建完善的行业制度对其进行合理的惩处。对具有地方债发行能力的地区而言,国家应该加强相应的监管工作,并且落实相关政策的执行,避免地方债出现违约的情况,确保社会稳定。对不具备这一能力的地区,应该对其及时进行处理和清除,避免对地区经济稳定形成打击。

第二,创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打破垄断对经济发展的限制。比如可以加快基础产业的革新和转型,并且将某些领域放宽准入标准,引入更多的民间资本,给经济市场注入更多的活力。

第三,以服务行业作为经济改革发展的核心,加快对内和对外开放,在医疗、文化、教育以及体育等方面深化开放,加大对国内民间资本的支持,尤其是在外资和国内资本之间,应该优先对国内资本予以考虑,巩固国内资本的发展。

(二)企业层面

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其实经济发展的关键,想要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发展高速高效,需要企业从三个层面加强相关工作。

首先,增强人力资本的累积。21世纪是人才的时代,人才对于企业而言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还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基础。因此,我国需要逐步放开生育政策,避免对公民的正常剩余权利构成侵犯。与此同时加大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投入,实现累积人力资本的目的。

其次,深化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和实施,加强对民企进入垄断行业支持,并对竞争机制进行调整,给民企创造一个更加公平良性的竞争环境,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再次,必须加强科技投入,逐步实现科技大国的转型。摒弃传统的依靠人力维持经济增长的落后形式,逐步转型为依靠科技创收和发展的经济模式。

最后,在企业进行改革和转型的过程中,政府必须给予足够的支撑,不仅要在制度政策上体现出对企业改革转型的支持和引导作用,还需对企业的改革转型进行全面管控,最大程度避免风险的出现,确保经济发展稳定快速。

(三)政策方面

政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大要素,每一个政策不仅代表了国家意志,还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现状。所以,在政策上必须正视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对“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实行转换,使其符合当前经济增速回落的客观情况。其次,在宏观政策中需要加强对定力的强调,并且加重底线管理,以便能够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最后,宏观调控工具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创新,结合经济“新常态”创新出更加符合实情的调控工具,提升宏观调控的力度。

结束语: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势以及相关工作,因此,必须对“新常态”的特征和内容形成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挑战进行辨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健康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陈莹莹.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观点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4,66:38-45.

[2] 张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01:15-20.

第5篇:经济新常态特征范文

山西读者:王烁

王烁同志,您好!

今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这一词汇开始进入中国百姓的视野。

那么,什么是“新常态”?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新”就是“有异于旧的”;“常态”就是经常持续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于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意味着中国经济这辆快车已经换挡行驶,而且将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速度。

实际上,作为近年来重要的经济术语,“新常态”一词最早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Mohamed El-Erian)提出。尽管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含义,但“新常态”在宏观经济领域被西方舆论普遍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出现,同西方国家的“新常态”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而不是由国际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其次,这种“新常态”的出现,始终处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许可的正常运行区间,从根本上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2012年,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表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符合“新常态”增长率。惠誉同时认为,中国经济将避免“硬着陆”。

那么,“新常态”对于中国来说,是不是一个悲观的描述?我想不是。

第6篇:经济新常态特征范文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中国;经济发展常态

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向发展更加高级、结构更加合理、分工更加明确形态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国民经济隐藏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的引进,能够指导我国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常态,帮助我国经济发展顺利度过转型这一关键时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因素。

一、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指导理论,深刻剖析和探索了经济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周期性经济现象与问题。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指出,一种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从开始到繁盛再到衰落,最后又恢复往日繁荣的一种客观规律,这种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社会和经济制度都存在这样的规律,是不可逆的。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表现在他的多种著述中,但是对于经济存在的周期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说明。经济发展的周期会因社会结构与生产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并没有具体的周期时间。因此,在使用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时,要做到灵活和变化,不要明确规定出经济周期的时间范围,而是通过市场具体发展情况做出合理科学的预测。

二、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分析

1.经济新常态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必然规程

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是导致经济波动与周期性的主要原因,是一种资本主义社会下所特有的经济现象。我国施行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一定程度上可以弱化甚至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基本矛盾,换言之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一定程度上可以弱化或消除经济波动,但是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还处于发展时期,并不是十分成熟,因此,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依然会存在经济波动,并且是周期性的。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周期性波动现象是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都会存在的经济现象,是超越经济制度的,并且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加强,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马克思经济周期论对经济周期性做出了划分,分为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时期,而经济波动的集中体现就是经济衰退。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处于一种经济快速发展状态,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在接下来的发展中经济发展速度必将出现变化,发展速度会减慢,而且根据以往的经济危机可以发现,当发生经济波动时,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都是从百分之七以上直接跌落到百分之三,这是高速阶段向中速阶段的一个快速转换。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的经济周期波动不以意志所转移,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经济发展规律证明了经济波动的绝对性,以及高速发展平衡的相对性。因此,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证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转换是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也是经济常态存在的基本特征。

2.经济新常态具有常态化的特征

马克思的经济周期论指出,经济波动的正常周期大约为十年。在我国过去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现象主要表现为经济严重短缺,受到外部供求影响很小,国内消费处于长期压抑状态,投资需求是这一时期国内总需求特征;而这一时期的经济周期特点主要表现为振幅大、峰位高、平均位势低、谷位深,经济发展明显不正常,经济波动周期比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预测的长度要短很多,例如1953年到1957年之间的波动周期为5年,1963年到1968年之间的波动周期为6年,1969到1972年波动周期为4年,1982年以后到2009年之间的波动周期都为9年,预测2010年到2020年之间的波动周期为10年。从上述周期年限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波动不同于之前,在经济开放初期提出的全面发展战略下,社会的投资总量呈现出急速增加的状态,当时国家采取的经济措施是发放大量信用货币,导致了通过膨胀,国家政府为了保持经济的平稳,采取了紧缩政策对经济进行了频繁整顿,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经济符号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平衡,使经济发展渐渐向正常状态发展,经济波动的周期也渐渐与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预测的周期长度相符合。随着21世纪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我国的经济态势由短缺转变为过剩,这是经济态势运行的实质性转变。这一时期的经济常态表现出和计划经济时期完全相反的状态。随着我国政府对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渐渐摸准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提高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驾驭能力,使经济波动周期与马克思经济周期相吻合。因此,随着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在我国应用能力的深入,我们可以看出经济高中速增长之间的转化是常态化,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特征。

三、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控制

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经济周期波动现象产生的经济问题的分析,需要以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作为理论依据。根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客观现象分析可知,社会需求与生产能力之间产生更多矛盾是必然的,很多经济问题都是由此引发的,那么一些社会与社会矛盾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的运行过程生产方式的调整由直接关系,而这些矛盾产生的影响以及矛盾本身会随着资本流动而扩大,甚至会波及到全球范围内。那么就需要利用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分析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与矛盾,研究分析社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平衡状况。企业的调整政策与对社会剩余价值的判断也要以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为依据,以实现生产与费用支出环节资本主义的全方位限制,进而保持资本持有者与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对于社会务工群体的的限制研究同样以马克经济周期理论为理论依据,发现生产结构与社会务工人员薪资之间的矛盾,及时规避可能出现的危机与风险,避免社会生产力因经济危机而受到影响,保证流通价值能够通过社会资本而获得更好的发挥。

四、总结

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的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的经济周期波动现象是一种正常现象,源自于经济运行中大规模固定资产的更新之后而产生的新的生产力与原有水平状态下社会消费能力之间的矛盾。为了延长我国经济繁荣时长,避免经济运行下行状况的发生,需要对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做出合理安排,使市场经济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大力发展经济的创新驱动力。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区域性经济发展差距,保证国民的购买力,刺激内需,弱化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为依据,我国经济新常态保持稳定发展需要以循序渐进为创新驱动途径,维持需求与供给之间在经济运行中的平衡,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李娟娟,赵景峰,湛爽.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与中国经济新常态[J].经济学家,2015(9):5-10.

[2]李月金.浅谈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与中国经济新常态[J].现代经济信息,2016(4).

[3]唐剑一.浅谈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与中国经济新常态--以南宁市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6(4).

第7篇:经济新常态特征范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挑战机遇 具体措施

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压力不断增大,进而导致实际中的引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一定程度上讲土地紧张以及资金短缺和缺乏高技术人才等问题层出不穷。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的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该促进经济由粗放增长逐渐向质量效率型转变,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良好发展。本文将针对经济新常态的高新区发展研究论述进行针对性的探究。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具备的特点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中:第一,经济实际增长速度开始变慢。第二,在市场竞争中逐渐由数量扩张以及相关的价格竞争等向质量型转变,最终形成自身的竞争力。第三,在消费需求上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等占据主体地位。第四,在农业发展中劳动力等出现剩余的现象。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针对产业结构应该积极优化,同时还应促进经济快速增长。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竞争优势,就应增加实际中的内需,进而才能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除此之外,交通还应进行积极的改善,增加航线等,这样能够打破传统交通中的短板问题。

二、当前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面临的机遇以及挑战

(一)新常B面临的机遇

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新常态能够解决产能过剩等相关问题,对于产能过剩来讲是以投资为核心,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对产能过剩进行治理,针对投资应该采取减少投资这样的举措,这样才能将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在很大程度上讲将经济放缓进行减少,最终可能会造成投资过剩这样的情况发生,但是这种形势对经济发展将会产生有利的影响。

经济发展新常态能够促进创新驱动,在新常态形势下,以传统投资以及出口等因素为主导对经济发展影响作用在逐渐减小,在当前经济发展中应该逐渐转向创新这样的模式中来,同时还应依靠科技进步以及重点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进而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增长。除此之外,经济新常态能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投资,长期的依靠投资最终会造成在所有者占据着主导地位,最终导致在国民收入中利润占有重要的比重,收入不均这样的现象发生。在新常态下,针对收入分配应该减少差距,更加关注民生问题。

(二)当前新常态面临的挑战

近些年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国民投资等逐渐增高,进而使经济增长开始陷入了投资以及增长最终导致过剩这样的情况中。在一定层次上讲过度依赖投资进而拉动增长,最终会导致经济增长会形成周期性这样的波动。另外,如果过度强化经济的依赖性,最终会造成国际分工等在整体上处于产业链低端这样的局面形成。最终还会引发资源浪费以及给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等,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在外贸水平上实际依存度处于高水平这样的趋势,因此在过去经济增长中,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动力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但是实际中的动力具有着平稳以及持久这样的特点。

三、运用新理念进行管理,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新趋势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高新区发展中,应该摒弃传统中的理念,进而才能创造出新的出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逐渐由中高速发展开始向中高端这样的层次发展。在实际发展中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但是在实际发展中没有突破物价偏高以及就业难这样的瓶颈。但在实际发展中应该意识到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应该把握好稳定增长以及针对结构应该进行积极的调整,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经济的平稳运行。另外,还应树立人本发展理念以及相关的持续发展理念等。

针对经济结构进行积极调整,进而构建出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要想真正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就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趋势,同时针对产业结构等还应进行调整。在实际调整过程中应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第一,积极加快产业升级,进而能够培养出新的增长点,在电商以及物流等方面进行培育。第二,针对企业结构等进行积极的优化,进而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能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的良好发展。第三,针对区域结构进行积极的调整,进而能够真正形成实际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当前我国区域自身协调性发展较弱,这样的形势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

针对科技体制等进行积极的改革,同时还应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等。当前我国教育体制等行政化问题较为严重,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实施相关的创新驱动战略,进而能够推动科技创新,还能将实际中的发展动力逐渐转变到创新上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经济新常态发展下,针对经济发展形势,应该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这样才能促进经济区域自身的良好发展。除此之外,针对区域性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这样才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宜勇.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N].宁波日报,2016.

第8篇:经济新常态特征范文

这个热词迅速跨出国门在全球主流媒体中频频出现。例如“低油价或将成为新常态”(美国《华尔街日报》)、“反腐推进新常态 国企成为保险股”(香港《南华早报》)、“大宗商品市场疲软,拉美经济迎来‘新常态’”(美国《纽约时报》)、“亚洲富豪榜上有‘新常态’”(《日本经济新闻》)、“外企要面对中国反垄断‘新常态’”(英国《金融时报》)、“中国改革蹄疾经济求稳,新思维应对新常态”(英国路透社)等等。

从以上标题中人们似乎读出了中国经济在全球舆论界的分量,虽然角度各异,观点不一,但一个“新”字是众多观察者的大同。

一般认为,新常态意味着对高速度、高指标的适度调整,回归到常温常速的平衡状态。

然而也有大家期盼之中又有些意料之外的“新”,带来了与“减速”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第一 “新”数中国股市的表现。自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及后金融风暴时代以来,中国A股市场的走势一直不尽如人意,2013年更被主流媒体评价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

2008年之后到2013年,货币宽松、积极财政等刺激经济的手段在美国、日本股市均引发了优异行情(实体经济和消费领域的效果另当别论),A股市场则一直以熊步蹒跚且持续数年,与中国经济(以实体产业、房地产为领军)在全球的优异风采呈鲜明背反。

新常态概念甫出不久,中国A股市场于2014年11月开始发力走高,人们,特别是2007年高点前后入市被套牢的老股民们也许还在半惊半疑于这波行情的预后之时,一个月之间沪指已经站在3200点左右,给2014年一个豹尾,又给2015年一个虎头。

更令老股民们跌破眼镜的是A股市场的新特征打破了他们多年的操作指导思维,大家原先不愿也不敢碰的,被称为“股性差”的蓝筹大盘股成了香饽饽,老股民们常年追持的中小盘股转冷,众多老股民叹息在牛步中没有赚到钱。

背后也许预示着这样的逻辑:事关国计民生或国力提升的、有当下营收业绩和远期前景的行业企业将谱写资本市场的主旋律。

还有一“新”数石油价格。全球原油价格从每桶120美元的高位狂泻到每桶60美元以下,半年跌去一半。与以往油价风波完全不同,这次油价狂跌出现了新状况:各主要产油体:如欧佩克、美国、俄罗斯等均“咬牙”不减产。

在各种各样的“阴谋论”和“必然论”的喧嚣中,比较理性的声音认为,低油价新状态的成因是复杂的,有政经博弈,也有供求关系使然,低油价是否会成为后续常态各方表述不一,大背景是目前的油价已经接近或者跌破包括产油大国美国、俄罗斯原油的成本线,特别是美国能源革命的宠儿页岩油成本底线已经被突破,赔钱赚吆喝的生意还能持久否?

第9篇:经济新常态特征范文

新旧交替皆有过程,新常态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而来,伴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而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常态进行全面描绘,九个方面的表现为金融工作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融入新常态、最终服务于新常态提供了科学指导。

2015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增强做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的号召,强调完善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围绕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创新金融服务管理;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推进国际经济金融合作,着力防范经济转型和机构调整中的各类金融风险。为此,金融部门要结合地域情况,在实践中处理好新常态下的经济金融关系,在发展中处理好银行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协调发展的关系,在经营中处理好稳健经营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切实把握好金融工作的主动权。

要历史地看新常态,顺应时展,增强对新常态的自觉和自信。从改革开放、小康社会建设、科学发展实践、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一路走来,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转型发展新的形态要从过去脱胎而来,需要消化,需要聚能,要历史地看,才能增强新常态的自觉与自信。

要辩证地看新常态,全面把握新常态,增强服务新常态的适应性。新常态不是孤立的,单从经济角度看,它同“新四化”、同区间调控、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等联系在一起,同时与政治、文化、社会、国际事务等领域的改革推进联系紧密。新常态需要党的建设、法制建设、政府职能来助推。从经济金融的关系角度看,新经济条件下,已经出现的许多金融新业态,将在市场选择中逐步优胜劣汰,这需要我们观察、思考,从有利于经济金融发展实际出发予以关注和引导。从新旧交替的角度看,新常态下有一系列关系要认真把握好:首先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从全局来看,一些传统的东西正逐步被取代:从局部来看,进入新常态并非齐步走,有先有后、有快有慢。就拿笔者所在的地域来说,资源型经济支撑特别明显,进入新常态应逐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过去传统的支柱产业要客观分析,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就要继续推进、继续服务、继续支持。其次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在新常态九个表现中都有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特点,在发展历程中,这些关系会相互转换、新陈代谢并循序渐进。从全国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降到中高速增长,并非是所有的地区都下降,按照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的要求,符合产业政策该松要松,速度会高一些;不符合产业政策该紧要紧,速度会慢一些。因此,金融部门在新常态下做好定向发力很重要。

要务实地看新常态,抓住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增强引领新常态的能力。新常态每一个方面特征,都孕育着经济发展的机遇,金融发展的机遇也将伴随。金融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工作的超前性,通过调查研究,对新常态下一些新的经济组织,一些新的生产、消费、投资方式,加以引导和支持。从消费的角度看,个性化、多样化逐渐成为主流,传统的消费将仍将长期存在,不论何种消费的有效需求,金融都要支持;从投资的角度讲,现资将逐步超过传统产业投资,金融商机在传统和现代中都存在,需要我们努力把握;从外贸的角度讲,竞争优势仍然还在,同时大规模走出去、高水平引进来同步进行,加紧培育新的增长优势,必然会拓展金融服务的空间;从生产能力产业组织的角度看,传统的生产超出需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金融不是旁观者,要积极参与;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人力资源的优势将逐渐被人力资本技术含量的优势取代,经济金融增长的动力将更多立足于此;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渐向质量型、差异化的竞争转变,金融信贷的引领作用将顺应这一趋势;从资源环境的角度看,顺应良好生态环境期待,绿色金融将应运而生;从经济风险的积累和化解的角度看,整体经济下行,去杠杆化、去泡沫化过程中一些风险就会暴露出来,化解风险的体制、机制要完善,金融风险的防范将显得更为重要;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的角度看,刺激政策的边际效应递减,通过市场机制探索未来产业方向,增强金融宏观调控的科学性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这将对金融管理经营产生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