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学习报告范文

地理学习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学习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学习报告

第1篇:地理学习报告范文

三天的时间,我从辽北看到辽南.

经历了从沙漠到大海的变化,我终于在如此近的时间内看到了我最熟悉的沙漠和我最渴望见到的大海--尽管我见到的大海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漂亮.科尔沁的白白沙子和丹东红红的海滩是我现在唯一的印象.

我在辽北看到了我熟悉的沙子:

在我长大的那块土地上,我见惯了沙子.而科尔沁的沙子给我的是一种既亲切有陌生的感觉.我见过的是黄黄的,太阳下能闪光的那种,科尔沁的沙子却是白白的,好象还搀杂着一点点黑.如果沙子多了,那就成了沙漠.我在科尔沁看到的,就是沙漠.幸运的是我看到的是正在治理的沙漠.这片不大不小的沙漠,现在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因为它距离东北的政治文化中心沈阳大概只有100公里,据说这里的沙子正在以每年30米的速度向沈阳是靠近.如果按这个速度算下来,那么沈阳市被沙子覆盖似乎还是很遥远的事情.然而事实是距离这片沙漠较近的彰武、康平、法库等市县已经受到了沙漠的困绕.每年大约有1.5万亩的土地被沙化.于是治理这片沙漠便成了官员首先考虑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有幸参观了设在距离科尔沁沙漠较近的彰武县的一个治沙研究所.当汽车驶进这座小小的治沙研究所时.被绿绿的小树苗所环绕的小楼显得格外抢眼.常年驻守在这里的工作人员用复杂的心情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成果:他们大概在这里待了3年,在他们实验地范围之内的沙子已经被固定住了。在我们视线之内的那些小沙丘是不会再向前移动了。而且在这片实验地内,我们还看到了他们种植的蔬菜、药材、用来固沙的小灌木、树木等等.这里已经变化的让你想象不出来它曾经是一片沙漠.但是这仅仅是一块被圈了起来的沙地.在这之外,仍然是荒凉的沙漠.我们沿着一条被风吹的已经不象样子的小路向北走过去,在这片被封闭的实验地之外,是荒凉的不能再荒凉的沙漠,你根本看不到绿色.在实验地的周围,还有农民的土地--就是那种玉米只能长到一米高的土地.种在这里的种子有时候根本连本都收不回来,可是农民还是不停的种.就连小站的工作人员也弄不懂农民为什么宁愿亏本要他们的土地上长玉米而不是可以固沙的草.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这里根本是不适合发展农业.

第2篇:地理学习报告范文

一、备课

备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备课时不仅要对说讲述的内容熟悉掌握,而且要有主有次、重点突出。这样才能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完成自己的授课任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因为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和其它学科有很密切的联系。备课时不仅要注意对本学科知识的熟练掌握,还要注意其它学科的融会贯通。考虑到地理知识的理论性强,学生很难领会。我特地增加了一些图片模型,是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们便于接受。如讲到褶皱地貌时,因为我们地处平原,学生大多没看见过褶皱地形。如果在课堂上展示褶皱模型和做书本挤压成褶皱的实验,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褶皱地貌及褶皱地貌的形成原因。如在讲解民风民俗时,适当地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视频,当地的标志性建筑,节日活动时的视频录像等等,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对当地的民风民俗一目了然。

二、教学仪器的应用

随着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学中越来越普及。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应用新技术。由于本人电脑知识的缺乏和操作不熟练,为了不在课堂上出差,这回我可把电脑知识恶补了一回。对地理模型的选用,也要注意大小,既要让全班同学都看得见、看得清,还要方便易拿,不给教学活动造成麻烦。在展示完后,要放到学生们看不见的地方,不要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在照片的选择上要注意它的数量,太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只注意图片,而不重视所讲内容,本末倒置。太少了容易忽略一些代表性的事物,学生不能更好地熟悉当地人文现象,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

三、授课

站在讲台上和坐在下面感觉就是不一样。课堂授课使一项组织性的工作。在课堂上要适当地分配时间,对讲解内容有轻有重,既要面面俱到又要突出重点。不失适宜地展示一下教学模型、图片、视频等,不仅能缓解一下课堂的紧张气氛,还能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注意事项:

板书,虽然多媒体技术普及,但一手漂亮的板书还是不可缺少的。板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弥补多媒体一闪而过的缺憾;

课堂纪律,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授课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上课时要注意那些开小差的学生,适时地提问他们一些问题,使他们的思绪回到教学能容上来。但注意不要太难,学生回答不上来,会打击他的自尊心,不利于他们对后来课程的听讲。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则要“严加看管”。

四、学结

总结是对以前所学能容的重现与再认识。总结做得好,既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还有利于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掌握。教师在带领学生做学结时,还要引导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拓展和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要把知识学活、用活,应用到实践中去。

五、实践体会

第3篇:地理学习报告范文

堆齐牛录乡党委:

X月X日,XX党支部召开2020年第X次集体理论学习。现将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主题

此次党员干部理论学习重点学习…………(学习篇目请写完整题目)。

二、学习形式

此次党支部理论学习采取XX形式……。XX同志发言讨论,XX同志作学习交流总结,并提出学习要求。

三、参加人员

参会人员范围为……。应到XX人,实到XX人,未参会人员中病假XX人,事假XX人。

四、学习效果

参学人员一致认为……

参学人员表示……

XX党支部

2020年X月X日

第4篇:地理学习报告范文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

我局党支部,紧紧围绕以学习促工作的目标,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单位安全监管工作实际,把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作为单位的工作的立足点和切入点,健全完善考核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凝心聚力,建言献策,为全县安全监管工作的推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通过完善工作制度,开展多项专题活动等方式,转变作风,提高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工作动力,奠定了牢固的工作基础,树立了良好形象。

(二)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积极发挥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激发工作活力,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的综合协调职责作用,积极组织安委会成员单位,联手行动,深入基层,深入现场了解存在的隐患问题,提前发现,及时防范和排除,征求建议40余条,推动了全县安全监管整体工作的提高。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现有干部职工9人,党员7人。在学习活动中全部都参与了学习活动,并认真书写了个人分析材料,查找了问题,得到了及时整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局在该阶段,严格对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深入基层走访、查找部门、单位和个人存在的问题、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群众评议等程序,从部门职能职责、工作作风、监管方法作了深刻检查和深刻的分析,从反馈的征求意见和建议、民主生活会等情况反映出了存在的问题,各与会的领导严格对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查找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开展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没有得以充分发挥。与会领导认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自成立以来,能与各安全主管部门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齐心协力将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妥善处理和办结,没有出现过反弹的现象。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到位,我县安全生产形势基于平稳的状态。但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作为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综合协调部门,安全监管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在今后的安全监管工作中,如果充分的发挥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的作用,加强部门联动,形成综合监管的整体合力,那么对我县各重点领域和行业的安全监管效果将更加明显,监管质量会更佳。

(二)、服务型监管的部门特征还未得以完全体现。现在大力提倡阳光政府制度,面对全县各种生产经营企业,对安全监管工作应该提前介入,要做到提前发现问题,提前分析问题,提前解决问题,少开罚单,体现服务监管为主。要以服务监管的热情赢得更多的外企到我县来投资和开发,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尽管安全监管工作压力是很大的,但不能将压力变成负担而发泄式的爆发出来,而应该将压力转变为动力。在监管的方法和方式上最好以服务监管为主,才能更受外企的欢迎。

(三)、以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为准绳,为我县的正规企业进行服务监管。由于我县地处边远山区,很多老百姓的认识不够,导致地方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经常受到不良的影响和干扰,参加会议的企业领导提出安全监管部门应该准确掌握国家政策和相关法规,站在企业的角度,真正履行服务型政府部门的职能职责,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应起到保驾护航的职能作用,为××的平安、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四)、安全监管的职能部门工作不明确。与会者的企业领导还诚恳的提出,在我县还存在对企业安全主管的部门责任不是很明确,对同一问题,会出现多部门插手监管的现象,不知道谁说了算数。希望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发挥出来,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组织联席会议,进一步清楚监管部门的职能职责,突出安全监管的成效。

(五)、安全监管部门的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安全监管部门的业务素质不高,业务不精,又何以谈发展呢?因此,企业领导得出一个共识,就是加强事前培训,事前指导工作。安全主管部门要加强业务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安全监管的质量。

同时,我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股室、职工分别查找了自己的不足,分析了原因,班子成员之间也开展了诚恳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并且针对全局干部职工个人存在的问题,分别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自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我局采取召开座谈会、登门走访、深入调研、设立意见箱、书面征询等多种方式认真征求基层群众、特殊对象、联系点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征求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和分类,发现了安全监管在工作理念、工作定位、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四个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整改和提高。

一是在全面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上还不够深入,没有充分发挥思想优势,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不够创新。二是把握工作定位方面不够明确,中心意识不够强烈,工作的目的性和主动性方面还待进一步加强。三是个别人员工作能力还不能充分满足工作需要,科学管理理念不够强烈,在思想境界、工作标准、追求目标方面还存在眼界低、起点低、标准低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查找差距,深入挖掘内在潜力,不断提高科学管理能力和水平。

四是工作中还存在作风漂浮、激情不足、固步自封、畏缩不前、小进即满、安于现状的现象,没有完全把心思用在提高能力上,把精力用在抓好工作上,没有创造出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没有很好地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解把握不够。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深度还不够,学习气氛不够浓厚,没有很好地坐下来、静下来、学起来、深下去,全面准确领会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严格按照学习实践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通过集中学习、培训、听报告等形式组织了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学习,但是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在解放思想,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思想观念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上还有所欠缺。

二是在坚持以人为本,没有把以人为本作为安全监管工作的根本理念,切实落实到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中去,落实到广大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创造条件、搭建舞台,没有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和工作热情。

三是在坚持解放思想,努力创新监管工作思路方面不够强烈。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有的党员干部还存在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理解不深,认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际工作关系不大,习惯于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面对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热点问题和队伍、管理长期存在的难点问题,存在畏难情绪,遇到难题绕着走,没有形成统一战线自身科学发展的新思维、新机制、新举措。

四是在坚持改革、创新、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不够超前。

五是没有很好地发扬优良的工作作风,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中存在着专业素质不高、办法不多、创新不够、措施不实;作风上不扎实、不深入、不细致;精神状态上精力不集中、信心不足,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中还存在作风漂浮、激情不足的精神状态,固步自封、畏缩不前的工作态度,小进即满、安于现状的自缚意识。没有很好的树立靠作为赢得地位的工作理念和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没有很好的树立突破常规、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没有牢固树立创一流的思想观念,去创造出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

四、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达成的新认识以及下步措施

(一)加强整体及自身学习,提高科学管理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规定和自选知识的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安全监管执行力,发挥干部职工的凝聚力。

第5篇:地理学习报告范文

【关键词】地理教学;激发兴趣;提高效率;途径

地理这一名称无论是对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是一个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词汇,对于中学生来说,地理学科一直处在被砍、被恢复的循环怪圈中,无论高中、初中都如此。不过近些年以来,高考一直在变,而中考似乎稳定下来,地理学科又回到中考学科中,尽管只有仅仅的20分,但这20分对很多学生来说,应该是很重要的。基于目前仍然有很多初中生将地理视作副科,不够重视的现状,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人文素养,我想这是我们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应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从学生学习心理出发,以求构建地理学习的激励机制,以此来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丰富他们的地理素养,进而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

一、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

有需要才会有行动,有动力。需要越强烈,越迫切,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所以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只有学生真正意识到地理知识对生活及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的意义,这样才能产生学习地理学科的求知欲,从而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能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进行生动形象的分析,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强烈愿望。例如:学生们每天无论回家还是在校都要使用水,以前我们使用的是天然水库的水,而目前却要使用长江水,为什么我们要使用长江水,而且老师一再强调节约用水,为什么水会那么紧张,同时让同学们回家数一数,沿道有多少家工厂,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我们处在长江流域,水资源依然那么紧张,得出结论:化工厂导致的污染,即常说的三污,以及人们的生活用水,这一切导致我们都得用净化后的长江水。那么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化工厂的三污问题呢?要求学生就此写一则调查报告,并形成论文形式,然后对学生的调查报告以及论文进行评选,并选出一二三等奖,同时选出校环保小卫士,并将评选结果与研究成果公告于学校公告栏,让全校师生观摩。通过这一活动,显然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因为这让他们感到学习地理知识是一种迫切的个体和社会需要,因而学习气氛会格外浓。

二、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情感

地理学习的情感,首先应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实践证明,学生对一门学科的热爱,往往来自于老师的个人魅力,素养以及知识。学生们对某一门功课的深切热爱,首先是对教师的热爱。所以我们要让学生爱地理,首先应当让学生爱地理老师。鉴于此,我们要求地理教师做到:

1.作为地理教师首先应该是尊重学生,根据马斯洛需要理论,自尊和受尊是教育较高层次需要。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自然能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样教学任务便能尽快完成,从而能更好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2.多鼓励学生,应时常为学生传递作为他们的地理老师的你对他的一种充分信任的信号。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当老师将信任和赞许巧妙地传递给学生时,学生就会受到深刻感染,得到极大的鼓励,并能增强自信,进而从内心产生对地理教师的好感和尊敬,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情感,特别是学困生多些信任,多些鼓励,往往能彻底改变他的学习观念,从而能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强烈兴趣,进而地理成绩也会明显提高。

3.教师的个人素养包括知识水平,以及将这些知识表达出来的语言,往往决定了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一个拥有丰富地理知识,纯熟的业务水平,以及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的优秀地理教师,往往能够受到学生的追捧和热爱,同时学生们也十分尊敬这样的老师。这种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产生的共鸣,往往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所以我们的地理老师要尽量朝这一方面努力和看齐。

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让学生长期保持对事物,尤其是地理事物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学生未知的而又与地理息息相关的地理现象,如国家地理杂志上的一些自然人文现象,学生看后一定能产生浓厚兴趣,并产生好奇心。有了好奇心自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学贵在问,问得多了,自然对地理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有我们地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有必要向学生经常展示一些神奇、奥妙的地理世界,从而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2.让学生知晓地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离不开地理,从而保持学生们对地理学习的渴望。例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生活离不开能源,而能源的开发与发现则与地理密切相关,没有地理工作者就没有能源可言;再者,城市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地理,如城市的选址,城市三污的处理,以及城市的规划都离不开地理知识,地理工作者。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平时潜移默化的灌疏,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对生活真的很有用,从而让学生能够保持对地理学习的渴望。

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学科,鉴于其特点,我想它能够更有利地推动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地理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相互交流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自主研究合作中,产生真知卓见,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在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感染,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中产生新知识,相信新课改下的地理学科将更加拥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地理教师用书》七年级.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

[2]《皮格马利翁效应》陈敏.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年7月.第1版

[3]《中学地理教学法》刁传芳,高如珊编著.1988.10.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6篇:地理学习报告范文

关键字:自然地理;教学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127-02

21世纪是教育、知识和人才需求的时代。在知识经济发达的时代,其本质是“创新”,“创新”对教育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重要的是树立“教育创新”的意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与自然地理学相关的各专业在教学观念、内容、方法和目标上更需要不断地创新,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狭隘专业观、课程观、学时观等,尤其是在课程设置上,要与时俱进,适时地增加国家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新项目,让学生更早的接触科研,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获取最新的知识技能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符合国家需求的人才,根据自己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笔者根据长期以来从事自然地理教学的经验,就如何对自然地理学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创新提出探讨。

一、课程性质

自然地理学是全国高等院校地理学各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1]。自然地理学也是一门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空间分异特征、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学科[2]。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受到人类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人为环境和自然面貌没发生变化的原始环境,要求人类要探索自然、了解自然的奥秘和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而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自然地理学的学习和研究与很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如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自然资源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因此,自然地理学课程的体系和性质决定其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验教学环节。

二、问题

1.课程和体系结构不合理。中国现行的教育课程体系,是在学科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构建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专业性,理论教学内容比例过大,缺乏反映当今科学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内容。因此,导致自然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较少,缺少人文精神的培养,实践教学和能力的培养薄弱,教育类课程过于理论化,脱离中学自然地理课程改革实际和不易操作的弊端日益显现,政治理论性太浓,脱离实际严重,缺少针对性综合性应用性,需要整合。

2.实践教学观念落后[3]。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无论是自然地理教学还是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注重教学理论轻视实践的观念已习以为常。通过调查,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占专业课总学时数极少,其中包括自然地理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教师带领学生野外实习;第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室内试验;第三,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经验。其中以室内实验为主(这种室内实验占总课时很少),很少进行野外实习,致使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实践教学的目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然而,实践教学的目的是把课堂所学到的学科原理、方法和内容的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技能。因此,要加快改变实践教学观念,以此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实践应运能力。

3.教学模式陈旧。在很多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一直占主导地位,即老师是教学内容的传授者,是教学的指挥棒,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教学的被动者,教材是教的内容,课堂则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总之,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由于受被动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依赖于老师和盲目崇拜书本的思想,也形成了一种不爱提问、不想提问,更不知道提问什么的思维习惯。这种被动式学习方法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在这种压抑的学习环境中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改革

1.改革自然地理学教学内容。教材结构是否科学、完善,教学内容是否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动向,教材体系是否适合学生的思维模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每个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如何,其本质上讲,主要取决于学生学了什么课程,并从所学课程中学得了怎样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地理学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其理论和应用方面的重点知识大多涉及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人地关系的问题、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关的提出、生态文明理念等理论提出后,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具有指导作用。地理学科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人类社会中迫切、急需的实际问题,因此,要求自然地理教学要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而教学内容的改革要做到以下几点:(1)自然地理学教材修订应当注重从地球表层系统研究的视角出发,把当前社会最新的观点、多种学科融合、综合和交叉的思路与方法贯穿于整个教材内容中;(2)应将系统的观点、区域的观点、全球变化与可加强学科内容融合,进行综合研究,以培养学生全局意识和辩证的思想;(3)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当前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话题,研究成果颇丰,可以适当的将研究成果增加到相关的教学内容中,加强对地理学应用的学习;(4)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涵养和社会生活中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教学内容需要适当补充和更新,并且与实践紧密结合。只有内容新颖,逻辑关系严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新的知识和方法,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2.以学生为本,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创新,自然地理学的战略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其目标是:重新修订自然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方法,培养适应新世纪、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社会和人民服务,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4]。国家对自然地理学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地增加,但同时对地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不足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其学习激情,但却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实践能力,只有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随着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管理的深化,自然地理的实践教学也应时代的要求进行变革。在教学方式上,除了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之外,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师的课题,适当的撰写有关自然地理课程的论文,鼓励学生大胆的参加各种大学生技能大赛等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培养学生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学科思维[5]。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对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创新思维有巨大的影响。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应当掌握熟练地掌握与自然地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其次,要了解最新的科研知识和实践方法,并且要具备亲和力和好奇心,要引导学生对实践内容进行交流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教师交流进修的机会,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同时配备齐全实践教学设备,以激励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终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学有所用。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加熟练地应用课堂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使学生易于理解,加深记忆。可运用以下几种实践教学方式:如普通的自然地理学室内实验、部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小组野外考察、区域专题调查等实践方式[6]。通过上述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环境的理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在野外实践教学中老师要指导学生,但最重要的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实习内容和区域的详细资料,教师根据具体的情况,挑选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也可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探究性和综合性实验。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组合,熟悉所实践的内容,掌握相关的知识,进行实际观测和现场讨论,通过教师的现场指导、归纳和总结,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理解撰写实习报告进行。以此通过实践教学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是建立自信、团结协作、自我提高、增长才干的有效措施之一,达到实践活动的预期目标,满足社会对地理学人才的需求。

四、结论

由于科学发展观、知识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理论的提出,自然地理学学科教学必须不断改革与创新。通过对自然地理学的不断地改革,会取得以下的成效:(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不断提高学生洞察事物的能力;(3)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学有所用;(4)拓宽思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5)提高教师的教学和道德水平,培养适合国家的人才。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和老师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参考文献:

[1]伍光和.从综合走向和谐自然地理学教学的感悟[J].中国大学教育,2007,(7).

[2]何彤慧,李龙堂,陈晨.自然地理学教材体系的变动与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3,(5).

[3]陈季,黄秀英.对高等师范地理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1(6).

[4]黄秉维,郑度,赵名茶,等.现代自然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1999.

第7篇:地理学习报告范文

论文摘要:传统地理学习评价存在种种弊端。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学习评价应秉承主体取向的价值观,地理教师应树立评价过程动态、评价内容全面、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法与类型多样等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观。

地理学习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地理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运用多种科学可行的方法或手段来系统地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对学生地理学习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地理教育决策服务的过程。地理学习评价是地理教学评价的核心,既是促进学生改进学习、全面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地理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应革新传统的学习评价观,树立新的学习评价理念。

一、传统地理学习评价的弊端

1、评价功能失调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过于强调甑别和选拔的功能,忽视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学习实践的功能;过多注重回顾过去、立足现在,用静态的评价观去筛选学生,而没有用动态的评价观去促进学生发展。例如,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后,许多学校地理教师都会在班上公布地理考试成绩和排名,考试成了区分优劣的工具和标准。

2、评价重心偏离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过于强调以地理知识表征为主的学业成绩,过于强调对地理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对学生参与地理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的评价不够,更看不到学生内心演变的过程。例如,某高中只在期中和期末安排地理考试评价,没有形成性评价,且期中、期末笔试成绩就是学期总评得分,没有课堂表现、活动表现和学习态度得分。这容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因素,削减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3、评价内容片面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过分重视地理学习中的知识与技能因素,忽视了学习中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因素;重视地理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经历。

4、评价主体单一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只有地理教师评价,评价主体为单一源,忽视了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家长也没有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

5、评价方法和类型单调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过分注重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忽视了其它许多有效的评价方法和类型,如: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作业法、档案袋评价、质性评价、定位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等。例如,许多学校只采用考试的方式评价学生地理学习,而考试又往往是闭卷笔试。

6、评价标准机械

传统的地理学习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普遍性和共同性,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衡量所有的学生,忽视了学生个体特殊性和个体间的差异性。过分强调学生学习与思维方式的统一性,这不仅会掩盖学生学习和认知方式的独特性,而且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程下学习评价的价值取向——主体取向

主体取向的评价认为学习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但这种价值是多元的。在评价情境中,不论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这种评价取向认为教师作为学习情境的“内部人员”在评价中具有主体性;学生也是评价的主体,是意义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种评价取向反对量的评价方法,主张质的评价,因为量的评价与评价的主体性追求是根本悖逆的。

主体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解放理性”所支配的,它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它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鹄的。其实,真正的主体性评价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控制,而是每一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每一个人的命运靠自己来主宰,但对他人又有责任和义务,所以主体是“自主”与“责任”的统一。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所以价值多元、尊重差异就成为主体取向评价的基本特征。毫无疑问,主体取向的评价体现了学习评价的时代精神。

三、新课程下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学习评价观

1、评价目标追求多元化

地理新课程针对传统地理学习评价的弊端,把评价目标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诊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第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三,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调节教师的学习。可见,地理新课程追求多元化的评价目标。

2、评价过程倡导动态化

地理新课程评价不仅关注地理学习结果,注重对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现实状况进行评价,更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进行评价,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地理学习教育行为中,对学生随时进行评价,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档案袋评价等。例如,在评定学生学期地理成绩时,可以这样划分权重:期末考试占30%,期中考试占10%,平时作业占10%,笔记占10%,课堂回答问题占10%,学习态度占10%,课外活动表现占10%,个人作品或地理小论文占10%。  3、评价内容力求全面化

地理新课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掘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接纳自己,拥有自信;不仅考察“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察。具体而言,地理学习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等认知发展的水平,更应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变化,以及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地理审美情趣和鉴赏力、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等,力求评价内容全面化。

4、评价主体注重多元化

地理新课程评价观倡导评价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结果本身的正确性;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评价方法和类型倡导多样化

地理新课程强调把评价渗透到地理学习过程的所有环节,不同的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领域、过程与方法领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要选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查、评价。除了书面考试、口头表达、描绘地图、绘制地理图表、读图分析等常见的评价形式,还要注意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实地观测观察、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同时,还要根据需要采用自我报告法、访谈法、问卷法、作业法、档案袋评价等评价方式。强调要将考试与其它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力求改变目前将笔试作为唯一的考试手段、过分注重分数与等级、过分注重量化的现状。实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与个人内差异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

6、着眼发挥评价的展示激励功能

地理新课程强调要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甑别和选拔功能,倡导在地理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自信心”,让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为学生的学习成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强调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是为被评价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被评价者展示自己和努力和成绩;要求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使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86,304.

[2]陈澄,樊杰.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200.

第8篇:地理学习报告范文

摘要:结合MOOC大量在线课程和资源的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介绍如何借助MOOC的先进理念和优势资源,对地理学专业英语课程进行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以突破传统专业英语教学方式,体现时代特征,提高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 :MOOC,地理学,教学改革,专业英语

引言

MOOC是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的缩写,即Massive OpenOnline Course。这种授课方式起源于2012年两名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教授将名校名师视频课程分享的理念。现在有很多知名的MOOC网站,例如Coursera(coursera.org)、edX(edxonline.org)、果壳网MOCC学院(mooc.guokr.com)、慕课网(moocs.org.cn/)等,国内的一些门户网站也开设公开课的模块,例如网易公开课和搜狐视频教育[1]。目前国外的MOOC网站主要提供英文和其他非中文语言的课程,其中有个别课程会因中国学生的广泛参与而提供简单的中文介绍;而国内的MOOC网站则以提供MOOC课程和视频的中文字幕的方式,帮助英语阅读能力薄弱的人群学习MOOC课程。

除了自发的学习MO OC课程,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把MOOC课程学习纳入选修课范畴,或把学生自主学习MOOC课程的学分计为选修课学分。大规模的MOOC学习与传统教育方式的结合,使得两种方式之间的优缺点进行互补:传统教育方式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反馈,并能充分考虑个性化的需要,而MOOC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摆脱时间和地点的束缚,激发学习主动性[2]。

地理学专业英语课程不仅在本科阶段作为专业选修课,而且在部分高校作为研究生阶段的必修课,主要目的是提升专业英语阅读、写作和交流的能力。在MOOC理念广为采纳的背景下,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的地理学专业英语的传统教学方法在调动课堂气氛和学习主动性上显得尤为被动。因此,如何使用MOOC理念和与地理学相关的网络资源为地理学专业英语的传统授课方式注入活力,如何使学生更好的借助传统和现代的两种方式进行课程学习,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本人作为此课程的主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思考,大胆尝试将MOOC理念与课堂讲授相结合,帮助学生从被动听课到自主学习再向课堂主动交流的转变[3]。充分利用MOOC课程和地理学相关网络资源的文字、视频等各种资料,充实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得地理学专业英语课程突破以往的单纯专业词汇教学,而注重通过英语专业词汇学习达到扩展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的目的,并激发学生对某一专业的学习热情,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4-5]。因此,课程设计的改革和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是这一转变过程的关键所在。

1.基于MOOC理念的地理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设计

1.1 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主要围绕三部分展开:课堂讲授安排、MOOC学习、学生课堂总结MOOC学习成果。课堂讲授首先要考虑学生专业背景,学生专业背景越相似,越容易展开课堂讲授,例如全部都是GIS(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或者自然地理专业。但是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往往无法满足此要求,班级学生通常由多个专业学生组成,有时多达5个专业,例如自然地理、生态学、环境学,GIS和人文专业。对于学生背景相对统一的情况,可以在课堂讲述时选择单一学科,内容就此学科各方面展开,比较利于课堂讲授。对于多个专业背景的班级,尤其是研究生班级,课堂讲授难度提高,因为授课教师的研究领域不可能包含如此宽泛的多个专业。针对此情况,本人在课程中邀请多个专业老师进行专题教学,这样不仅能涵盖学生的大部分专业,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多学科知识,这对研究生阶段的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很有帮助。

课程使用的材料是全英文幻灯片、节选的英文原版教材和无中文字幕的英语视频;讲述使用中文和英文结合方式,对重点专业词汇进行英英翻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纯正的专业英语环境,在中文讲解的辅助下又不造成学习压力。课程的文字材料除了原版英文教材,还有网络上相关地理学专业的英文网站,例如Esri公司官方网站针对于GIS专业的学习指导(esri.com/what-is-gis)。

1.2 使用MOOC和其他网络资源

课程设计中规定学生按自己专业或兴趣选择某个MOOC课程,此课程必须为英文授课。完成规定学时的课程学习后,提交英文学习报告,并在课堂上就此部分MOOC内容做10分左右的介绍。介绍的形式为制作英文幻灯片,中文或英文讲解。由于地理学专业限制,MOOC资源中关于地理学某一领域的课程较少,但仍有很多其他类似可选材料,例如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和design的缩写,ted.com/)的很多视频材料。虽然类似于TED资源的视频不能提供某一学科系统完善的知识,但其应用时效性、前瞻性和创新性是大部分MOOC课程无法比拟的。

1.3 课堂主动交流

学生在自学了MOOC课程之后,课堂讨论和交流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课堂演讲结束后的提问部分往往成为学生最感兴趣和参与最广的环节。学生因要准备课堂演讲而自行补充的很多专业知识和英文专业词汇,为课堂讨论提供了很好的背景知识。并且,由于专业交叉和选择MOOC课程结合本专业的特性,课堂讨论的结果往往将教师课堂讲授和MOOC自学的内容融合并进一步深化,达到很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能力提升效果。

2、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仍需进一步分析,并要对关键点进行把握。因此,对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分析如下:

2.1 课堂讲授内容的选择

此门课程在选择课堂讲授内容时,对专业知识深度和专业英语词汇量的选择是一个关键问题。对于本科学生,可以将专业难度降低,减少词汇量;对于多个专业合班上课的情况,专业知识难度也应降低;对于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应主要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在自学MOOC资源时自行补充词汇量。

2.2 MOOC内容的选择和学习

MOOC课程学习时通常会存在选题不合适和完成效果欠佳的现象,这也是目前MOOC课程学习的普遍问题。在此课程中,为了避免这两种情况,要求学生在选择了MOOC课程内容后,需要通过任课教师的把关,以控制选择内容的难度适宜性。在自学过程中,需要有监督体系存在,本课程中选择以课堂演讲的方式检查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基于MOOC理念的地理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打破以往专业英语教学死板和被动的教学方式,突出教学的自主性和交互性,激发学习主动性;通过传统教学和MOOC方式将基础知识和领域前沿相结合,拓展学生思维,对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实践能力起到良好的双重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2)

[2] 徐明,龙军.基于MOOC理念的网络信息安全系列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

[3] 刘继斌 等.MOOC对我国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4)

[4] 郝丹. 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高等远程教育,2013(11)

第9篇:地理学习报告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5—0067—01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考地理考核目标中的四项能力要求之一——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要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确立好课题。笔者认为,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定应遵循以下五大原则。

一、 选题宜小不宜大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内容特别丰富,这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若所选课题过大、过空,不仅学生的时间、精力不够用,他们无从下手,而且教师难以指导,在学校现有的条件下也无法实施。因此,选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以及他们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设计和分析地理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因素,从中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某些小的地理问题或者方面来作为研究课题。这种小而具体的课题,便于操作,学生感觉在时间、精力和能力上都能够驾驭,易于获得成功,从而可以增强他们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二、选题要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选择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的课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高中地理新教材每一单元后的“问题研究”和每一节课后的“活动”就是最好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内容确立研究课题,这样既可以达成教学目标,又能够完成研究性学习的任务。新教材每一单元后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供学生参考的研究步骤,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如,第一单元后的问题研究——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以下思路展开研究:收集资料,研究讨论,得出结论。

三、选题要体现地方特色

由于地理学科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各地区都具有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及经济结构,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也不尽相同,因而选题时要因地制宜。对于学生来说,来自身边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他们更加熟悉,也更感兴趣。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课题,会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其积极地利用当地各方面有利的条件进行探究和学习,这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此外,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地方性的资料,会丰富乡土地理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四、选题宜与时事热点相结合

地理知识的丰富性使地理学科与其他众多学科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地理学科中有不少内容涉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有不少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使得许多时事热点可以从地理学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如,让学生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欧债危机及叙利亚内乱等,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选择这样新颖的课题,学生非常感兴趣且容易接受,他们在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和撰写小论文的过程中,会加深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开阔视野,在潜移默化间提高政治素养和鉴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