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文地质现象范文

水文地质现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文地质现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文地质现象

第1篇:水文地质现象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勘察

水文地质勘察在岩土工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程环节,但由于施工人员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较为缺乏,水文地质勘察通常得不到项目人的重视,所以岩石工程勘察中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在地下岩石工程的勘查中,地下水是不可或缺的资源,但地下水的位置及范围对岩石地质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水文地质勘察影响着岩石工程的分布概貌,在岩土工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水文地质勘察对岩土工程的重要性

水文地质勘察在岩土工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岩土工程相互影响,在地下水质环境下的建筑物中,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在建筑物周围存在着地下水,这些地下水对建筑物周围的土壤及岩石的耐久性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建筑物也会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地下水作为岩石资源的一部分,相对其岩土也会带来影响,从而有效提高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效率,可促进岩土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还可为后续的水文地质勘察技术的实施提供可行性参考。但目前来看,在岩石工程的勘查工作中,水文地质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因此在后续的施工中,由于相关水文地质的资料和分布状态缺乏,难免会出现一些事故。所以说,水文地质的勘察对岩土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

在传统的勘察报告中,其大部分勘测信息往往不够详细、具体,缺乏工程的设计及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与水文地质的勘察结果综合分析的相关步骤,这使勘察工作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导致建筑物发生开裂等不良现象,所以我们应该为以后的水质勘察工作制定需要重点把握的相关内容:(1)对水文地质进行精确地勘察,结合实际建设情况,对施工工程的后期工作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制定有效的预防及解决措施。(2)结合建筑的种类及相关要求,对所需的水文地质环境进行确定,并合理选择方案。(3)需要成分了解和掌握地下水在自然影响下的变动情况,并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4)从岩石工程的角度来讲,需要了解并掌握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及影响,例如,地下水对建筑地基的腐蚀性;水位的变动造成基坑上浮;在选择建筑场地的同时,需要对当地的岩石特征进行勘测,以保证建筑安全实施;在建筑地基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水文地质的粉土、粉细砂、松软情况及饱和程度,以防液化、管涌和流沙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3 水文地质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3.1 水文地质的水位上升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导致水文地质的水位上升的因素有很多种,主要因素包括气候因素,例如强降雨,降雪,等气温变化;人为因素,例如建筑工程中的水坝建立及水电站的建造等相关因素。这些因素会使岩土资源的分布及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如强降雨会导致泥石流以及道路坍塌等不良现象,由于岩土具有一定的透水性,水位的上升会使地下项目受到影响,例如隧道、地铁及挖矿等工程,另外,周围的桥梁和山体的硬度会下降,容易引起桥梁断裂和山体崩塌等不良现象。所以,水文地质的水位上升对岩土工程的危害比较大。

3.2 水文地质的水位下降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水文地质的水位下降,同样会给岩土工程带来较大危害,其水位的降低一般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例如人们对下下水大量抽取,浪费水资源,导致植被受到严重破坏等问题。如果水文地质的水位下降过多,容易引起山崩、地裂等不良现象,同时由于岩土具有一定的胀缩性,会严重影响岩土的质量,导致土壤过硬,植被不能生存,另外,农作物的枯萎,还会大幅度降低农民的收入。所以,水文地质的水位下降对岩石工程有较大危害。

3.3 水文地质的水位频繁升降对建筑工程的危害

水文地质的水位频繁升降会使岩土不均匀,从而大大降低建筑的质量,由于水文地质的水位大幅度升降会导致土壤中的铁和铝等营养物质缺失,同时其水位的升降还会导致岩土层呈现疲劳状态,土壤与岩石分解,还容易导致土地塌陷,使土地中的营养流失等不良现象,从而对建筑工程造成了很大危害。

4 岩土工程的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分析

在岩石工程的施工项目中,工程施工人员应该对岩石工程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解和掌握,例如:地下水文地质的类型、地下岩土的水压特点、和水文地质的水位变动幅度以及岩土结构的渗透性等,为了进一步达到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准确性的目的,减少因水文地质的水位升降引起的不良现象,保证岩土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就要对水文地质的勘察资料全面了解并加以掌握。

岩土工程的水温地质勘察技术的步骤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根据岩土工程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对当地的气候情况和地形特征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合理预测在其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对其预测的问题及时做出有效的设计方案并合理调整。

(2)根据岩土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结构,对岩石层的特征等相关信息进行准确掌握,并对其施工方案作出合理调整,达到效率最大化。

(3)对水文地质的水位情况进行实时调研,由于其水位情况会对岩土工程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造成影响,所以控制水文地质的水位在合理范围之内,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4)根据水文地质水层的相关信息,通过实际勘测对水文地质的水位、类型、流向及变化幅度进行准确把控,从而有效保证岩土工程的顺利实施。

5 结束语

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可以有效促进岩土工程的顺利实施,是岩土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水文地质对岩土的结构及分布有着一定的影响,由于岩土具有一定的透水性、胀缩性和软化性,其强度随着水文地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为了有效预防水位地质对岩土工程带来危害,就需要相关工程施工人员对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并严格把关,同时按照规定的方式对岩土工程概貌进行勘察,使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汤书军.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J].地球,2014(5).

[2]朱培代.对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几点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3).

第2篇:水文地质现象范文

关键词:水文地质 野外实习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P6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59-01

水文地质野外实习是水文地质专业三年级本科生的必修课,教学目的在于巩固已学专业基础知识、开拓专业视野、提高分析水文地质现象、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其对专业的热爱。野外实习教学与课堂教学有较大差异,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分析主要因素,制定改进措施,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文地质野外实习教学特点

水文地质野外实习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知识类型不同,更多地从陈述性知识转为程序性知识。这就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学生的知识基础、动手能力和学习热情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其次,教学资源是实地水文地质现象和具体生产实践问题,其典型性和复杂性对于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第三,水文地质现象或问题的解释具有多解性,因教师专业背景不同,理解和解答的深度不同,也影响着教学效果。第四,野外实习受到天气因素制约,影响着实习内容和时间的安排,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水文地质野外实习教学效果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水文地质野外实习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素质、学生素质、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条件和天气条件等。

教师素质:教师专业背景不同,对水文地质问题理解不同。如对温泉成因,可从新构造控水理论、蓄水构造理论、储水构造理论等不同角度理解,解释难度存在差异,影响学生的接受程度。

学生素质:学生学习能力和热情存在差异,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水文地质问题的理解和与教师的沟通程度不同。身体素质不佳或知识储备不足,直接影响其对于问题的理解;与教师的沟通不足,将导致对关键环节的理解缺失,从而影响到整体理解。

教学方法:因水文地质现象具有时空四维特征,教学上需从点上的水文地质现象扩展到平面上地层露头分布、空间上地质体三维结构,再到地下水流场时空四维结构。需针对水文地质现象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逐步达到对于现象的完整认识。教学中知识点安排、教学道具运用、有效互动对于教学效果都有重要影响。

教学资源条件:野外实习旨在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建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故水文地质现象越典型,教学效果就越好。

天气条件:因实习多在暑期雨季进行,若遇阴雨连绵天气,多数路线无法出队,造成教学时间缩短;或者因前期降水偏少,泉水干涸,都将影响教学效果。

三、提高水文地质野外实习教学效果的措施

针对以上影响水文地质野外实习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需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

提高教师素养:教师需据教学内容特点完善知识结构,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扩展学生知识视野,拓展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一方面要求教师注意拓广自身的理论体系,一方面需互相研讨以取长补短。

提高学生素养:学生在实习之前要充分复习必要的基础知识;在实习中要预习和熟悉实习路线内容,带着问题去观察和思考。此外,还要考虑学生身体素质,适当安排活动量,对其身体和毅力进行合理的锻炼,并加强沟通,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的习惯。

改进教学方法:首先应重视和加强实习动员,这不但能提高学生的野外安全意识,还可使其重视和热爱实习,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其次,可采用从点到面的多维教学方法,即从知识点准确解析,到面上全面踏勘,建立起水文地质现象的整体图景。其关键在于从点到面的连接,需要教师用逻辑主线将知识点进行有机组织,用情感主线在关键节点对学生进行启发和鼓舞,从而达到良好的互动和传授效果。

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对已遭破坏的教学资源,可采用其他手段弥补。如采用视频呈现原四零八温泉泉口情景,尽可能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对于破坏严重的资源,需重新开辟相似的实习路线。此外,对典型教学路线,应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对其进行有效保护。

适应天气条件:因天气条件直接影响着水文地质现象尤其是泉的流量、河流水及实习路线的通过性,这就需要适应天气条件,合理安排实习路线和实习时间,以求最大限度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论

水文地质野外实习的教学与课堂教学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识类型转变、教学资源限制、现象多解性和天气因素制约等,其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师素质、学生素质、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条件和天气条件等。根据野外实习教学实践,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有望有效提高野外实习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水文地质现象范文

煤矿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水害防治整体的工作压力较大,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需采用有效手段将地震勘探合理引入煤矿水文地质勘探和水害防治过程中。对地震勘探在煤矿水文地质勘探和水害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

水文地质勘探;地震勘探;水害防治;经济效益;参考信息

0引言

为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不受影响,技术人员需要在开采过程中首先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采取可靠的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分析矿区整体地质条件,为后续煤炭开采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障。同时,受地下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一定影响。水害防治的投入成本较大,水文地质勘探的技术要求非常高,直接影响矿区生产效率[1]。

1煤矿水害的主要表现形式

1.1矿井中存在积水的危害煤矿企业在正常作业过程中,矿井中存在一定量的积水,影响作业区的生产效率。这种矿井充水的煤矿水害产生原因较多,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断层间的构造水。矿井内断层体积较小,断层数量相对较少,不同的含水层对于煤矿的正常生产有一定影响;

b)采空区积水及废弃小窑积水;

c)地表水及自然降水。当自然降水较多,地表水含水量较大时,会加快矿井涌水量上升的速度,为矿区正常生产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d)砂岩含水层水害;e)陷落柱易导水。除此之外,矿井内部岩土层缝隙、岩溶、顶板破裂等也会导致矿井充水现象的出现[2]。表1所示即为不同煤层采空塌陷产生的导水裂隙带高度。

1.2古近系地质结构的危害古近系的地质结构较为复杂,砂岩较为丰富,含水性较强,特殊地段地质构造很容易出现地表断裂的现象,此时附近的河床地表水及自然性降水将会不断流入这些地表层,形成含水性较多的砂岩层。当砂岩层全部覆盖在煤炭层上面时,加大了煤炭开采难度,对于具体的开采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古近系砂岩含水层较多时,将会造成煤炭开采过程中突水现象的出现,容易引起重大的安全事故,这种特殊地质层突水量较大时,将会直接淹没矿井,阻碍矿区生产作业顺利进行[3]。

1.3第四系松散层的危害第四系松散层主要是指粘土层、砂砾层等,这些层的内部结构受到相关作用力的影响,内部地质构造整体平衡性被打破,造成了第四系松散层内部结构不稳定现象。当风化带的隔水层柱断裂时,流沙、泥流等各种含水物质将会不断涌入矿井内部,出现地面塌陷的现象。矿井内涌入的大量积水将会不断冲击井下作业区,导致作业面整体结构遭到破坏,堵塞巷道,当流沙等物质涌入矿井的总量不断增大时,将会淹没矿井。

2水文地质勘探的主要内容

矿井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岩溶的作用力将会引起矿井底板突水现象的出现。为保证煤矿企业正常生产,需要开展水文地质勘探活动。通过分析开采区地质构造特点,确定矿区地质构造条件,为后续水文地质开展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水文地质勘探的主要内容包括:

a)利用相关技术手段分析矿井突水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找出相关影响因素;

b)分析矿区内部气压与水的气压之间的相互影响,掌握地质断裂构造的发育规律;

c)总结矿区的岩溶形成条件、隔水层厚度及岩性变化规律,并综合评估井下含水层水位的动态变化,丰富勘探内容,为后续勘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3地震勘探在煤矿水文地质勘探和水害防治中的应用

煤矿井下作业生产区水害现象的出现,需要准确地判断出导水通道的具置,及时消除相关因素的影响,保证矿区生产作业正常进行。利用地震勘探的相关理论,能够为矿井内部地质条件、岩性的变化规律、岩溶特点、断裂层的形成原因等方面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提高煤矿水文地质勘探与水害防治工作的整体效率[4]。地震勘探技术对于矿区内的异常结构敏感度较高,对于巷道的开通状况、岩层断裂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利用地震勘探技术能够对落差在5m之内的断层做出详细说明,利用计算机处理系统可以显示出矿井内部褶曲分布状况,确定岩性变化的客观规律。由于水文地质勘探需要对引起水害发生的原因做出必要解释,而采用地震勘探技术可以客观地反映出矿区陷落柱、采空区等不同区域的整体分布形态。同时,不同煤层之间的合并情况、煤层厚度变化、底板水文地质特点等也能够利用地震勘探的相关技术手段进行分析。二维地震勘探技术主要是利用数字化的方式对矿区地质条件进行全方位剖析,确定出地震时间剖面,并对矿区地质构造做出充分说明。二维地震勘探能够反映出矿区10m之内的断层变化,并确定断点位置。为了将煤层底板的深度误差控制在2%之内,需要利用二维地震勘探技术确定10m左右的褶曲[5]。在此技术上,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够对三维空间内煤层构造、岩性的变化、确定煤矿开采区位置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矿区水害防治对于主巷道整体布局有着严格的要求,利用三维数据的动态变化,能够及时显示出水害发生时矿区的地质结构变化,提高技术人员处理实际问题的工作效率。利用三维地震勘探可视化技术手段,可以解决煤矿作业区的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

a)确定出新生界的厚度,具体的深度误差保持在1.52%作业范围之内;

b)对5m之内的褶曲幅度变化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为巷道突水问题预防机制的构建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c)查明陷落柱发生的具体原因。由于反射波空白带的存在,导致矿区生产作业中容易出现塌陷漏斗的现象。此时陷落柱边缘存在着异常的扰曲反射波,利用三维地震勘探可视化技术可以通过查找结合水相干方差切片的具置,确定陷落柱的大概范围。陷落柱在地震剖面上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4结语

地震勘探理论体系较为丰富,相关技术手段能够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及水害防治措施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地震勘探的相关技术手段为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深入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丰富了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内容,拓宽了矿区水害防治的工作思路,有利于提高煤矿企业生产效益。因此,研究地震勘探在煤矿水文地质勘探和水害防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大礼.关于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水害防治的研究[J].广东科技,2014(18):136-137.

[2]王瑞华.李粮店煤矿水文地质特征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10.

[3]曾凡品.煤矿水文地质特征与矿井水害的防治技术论述[J].能源与节能,2014(12):77-78.

[4]邓书生.浅谈煤矿水文地质特征与矿井水害的防治[J].科技致富向导,2013(6):256.

第4篇:水文地质现象范文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问题;应对措施

前言

近年来,我国勘察工作已经得到不断深入和大力发展,地下水作为岩土工程、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从而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对地下水问题的忽略,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建筑的质量稳定性。所以在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勘察人员应当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在熟识水文地质差异的前提下,做好水文评估工作,尤其重视地下水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保证水文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进一步保证工程质量。对此,下文将重点围绕于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一、水文地质勘察的定义

结合实践来看,水文地质勘察是指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对地下水状况以及其他相关的各种物质进行调查分析的勘察工作。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要特别重视前期和后期两部分的工作,其中前期工作重点在于做好准备工作,由于勘察工作是在野外进行,受天气因素影响很大,因此在前期准备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天气变化情况,将天气因素充分考虑到勘察工作当中,选择好具体勘察时间。而后期工作中的重点则是做好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对勘察图案,报告内容具备准确性和科学性,报告数据分析结论一定要根据勘察过程中的原始数据,做到有根有据。只有将这两项工作做好才能有效地保障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成效。

二、地下水勘察的重要性

地下水是地下岩石和矿床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的性质和变化情况的不同对岩石工程和矿产开采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另一方面,做好地下水的勘察对合理开采和利用地下水资源还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但目前仍然有很大部分的勘察工作人员对地下水问题不够重视,认为地下水和岩土工程和矿产工程的建设没有直接关系,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时往往忽视地下水问题。这就直接导致了工程日后建设会出现各种地质危害,给工程的质量安全埋下隐患。因此,相关人员在对水文地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时,首先加强对地下水情况的分析,并提出有效解决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因地下水问题对工程质量的不良影响。

三、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实践来看,地下水的问题主要是受到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压力的影响,同时还有自然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的影响,相关工作人员只有掌握地下水运动和变化规律,才能采取正确应对措施,避免因地下水问题造成的损害。

1. 潜水位上升

潜水位上升问题是影响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一个较为普遍和常见的问题。在勘察区域进行工程建筑施工,会直接导致周围河流、湖泊、水库等的潜水位上升,潜水位上升会对地质勘察产生不利影响,造成不少的安全危害,具体而言,有以下四点:①将对建筑物地基泥土起软化作用,使得土壤的粘性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岩石的硬度,严重的还将导致建筑物下沉或者变形。②潜水位上升会促使地基隆起或者内外两边方向移动,从而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对建筑物质量埋下安全隐患。③使得岩土功能被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导致河岸和斜坡发生滑移,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崩塌。④会出现土壤沼泽化、盐碱化等现象,腐蚀着建筑物外墙或者地基,从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 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水位的下降,首先会对岩土增加压力,压密岩石,同时使得土体密度加大,增加了土体承重力,造成地面出现下沉或塌陷的现象。其次,建筑物中的木质材料会出现腐烂现象,由于长期受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有时候干,有时候湿,威胁着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寿命;最后,地下水文下降,会导致建筑物地基在石膏层和钠盐层的溶解下产生偏移,威胁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如果长期得不到重视,将会造成无法预计的后果。

3. 降低建筑物稳定性

人为以及自然都是导致地下水发生变化的因素,一方面人为过多修建过度抽取地下水、修建水库等,造成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地下岩土会不均匀膨胀,会引起地面塌陷、地面沉降以及地裂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同时,这些人为因素还会造成地下水资源枯竭、地下水质恶化等问题,对人们生存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产生消极影响。所以,现阶段的水文勘察工作应该充分重视起地下水问题,把地下水问题作为勘察工作的重点,借助先进科学技术,采取相应解决措施,进一步提升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地质工程以及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解决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问题的措施

针对上文所提及的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所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地质勘察单位应采取以下几方面应对措施:

1. 重视地下水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作用和影响

大多数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比较重视勘察岩石类型、地质条件、地质结构等的作用和影响,对地下水问题的作用和影响重视程度不够,而在实际勘察过程中,只有重视水文地质的地下水研究勘察,才能真正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发现地下水问题,并及时制定解决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目前我国水质研究内容主要有钙离子、氯离子、二氧化镁、pH值和硬度等几个方面,在实际勘察过程中,还应当增加对铵离子、二价铁离子等项目的测定。对水质进行全方位的参数分析和测定,了解与熟练掌握地下水成分以及各种元素,这样才能够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去解决地下水问题,最大程度去降低因地下水问题而对工程或建筑物造成的损害。

2. 确定水文地质勘察的评价内容

在实际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受到较多的外在内在因素影响,必须找出主要因素和范围,其中地下水类型、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幅度变化是一个主要方向,相关勘察人员应当要熟识与掌握,另外,对地下水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厚度和分布组合关系以及岩层渗透强度和渗透系数等也必须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在重视地下水研究和分析的前提下,确定水文地质勘察的评价内容,才能正确评价出地下水对岩石层和建筑物的作用与影响,并对水文地质勘探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措施方案,为后面水文地质勘察的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数据准确的水文地质报告。才能真正降低因地下水问题而威胁工 程建筑质量安全的现象发生,并进一步减少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危害。

3.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勘察机制体系

在实际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离不开一个科学合理的勘察机制的有效指导。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实际勘察工作中一方面要顺应变化发展的规律,不断创新和完善水文地质的勘察机制,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勘察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全权掌控,并能通过勘察机制的指导下,结合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健全的水文地质勘察机制还应当包括良好的地质勘察评价体系,能够及时对地下水问题做出评价、分析、预测和预防,进一步减少因地下水问题造成的损伤和危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影响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问题的因素有很多,要合理解决地下水问题,首先要加强对地下水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了解与掌握现阶段地下水的问题所在,并认真分析地下水问题对水文地质勘察的作用与影响。最后在完善和健全的水文地质勘察机制的指导下,结合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相对应措施,把科学合理解决地下水问题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以推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展开与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静龙.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10).

[2] 张颖.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问题的解决途径[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4):00031-00031.

[3] 翟江峰.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之我见[J].建材发展导向,2014(1):153-154.

[4] 康亮.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低碳世界,2014(13):154-155.

第5篇:水文地质现象范文

【关键字】建筑工程;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一、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和工程建筑二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水文地质会对建筑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很少有施工单位能够对施工地点的水文条件做一个详细的勘察,即使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因为很少涉及到对水文参数的直接利用,水文条件往往都是被视为一个象征性的条件,而得不到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建筑施工实践表明,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但是也绝对不能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水文地质问题对建筑施工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一些由地下水引发的岩土工程危害情况会实时影响到建筑施工的进程。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及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在施工前就对当地的水文情况做一个详细的勘察对于建筑施工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评价报告往往只是对自然状态的水文地质做一个一般性的评估,很少结合工程建设的需要来对地下水文特征做一个详细的评估。在一些水文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经常存在一些对水文条件勘察不够到位导致的工程危害发生。对于水文地质的勘察,一定要从建筑施工工程的自身角度出发,应当针对不同的条件对具体的水文地质做出详细的分析,并且为后期的建筑施工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在对水文地质进行分析时,要分析人为工程可能对地下水和天然水造成的变化,以及对岩石土层以及建筑物的反作用。还要预测地下水可能对未来的建筑施工造成的影响和工程危害,提出重点防治措施。

二、水文地质评价方法及危害

(一)水文地质的评价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文地质工作成果越来越多的开始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当前的水文地质调查甚至出现了查询结果的数字化、调查信息的网络化传输以及地质空间的三维可视化操作等先进技术。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的水文条件各不相同。针对不同区域的水文条件,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目前较为常用的评价方法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判断法。由于水文地质存在一定的复杂性,针对同一地点的水文地质,不同的资料往往会有不同的记载,在多种资料中进行综合判断成为当前许多水文地质调查过程中对水文情况进行判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多种资料的综合分析当中,运用模糊的综合判断法,可以有效地针对所考虑的因素进行定量的描述,从而取得较好的评价效果。

2、定量测试法。定量测试法就是在测试之前先选择好一种量化方法,并且合理的对定性因素进行处理,最终将量化好的评价结果以评分表的方式表达出来,对于水文地质的实际评价,只需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相加,就能得出一个地点实际的水文地质情况。

3、综合评价方法。对于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并且对于基础性资料较为缺乏的地区,应当采取综合测评的方法。通过实地的调查,现场钻孔、水质分析等多种方式方法来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4、灰色系统理论方法。水文地质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由于其影响因素不确定性以及地下水运动的不确定性,又被称为灰色系统。其灰色还主要表现在水文地质参数的不确定性、水文地质边界的不确定性等等。根据水文地质的灰色性特征,可以根据灰色理论建立起预测模型,能够更好地掌握到水文地质的特征。

(二)水文地质的危害性分析

水文地质会对建筑工程施工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对建筑工程施工带来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地下水位变化,另外一种就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地下水位降低。不论是何种因素造成的地下水位的变化,都会对建筑工程施工造成影响。首先,当地的降水条件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突然性的降水或者持续性的干旱都会造成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引起岩土工程性的危害。其次,地下水水位下降会使得一些具有特殊性的岩土结构发生变化,会使得这些土质的承载能力降低,并且造成土质的软化,最终甚至会出现沼泽化甚至盐碱化现象,引发岩土体发生滑坡、坍塌等现象。再次,人类过度开采地下水,对地下水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地下水位的迅速下降,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建筑施工带来危害,造成地基的沉降,建筑物开裂、倾斜甚至倒塌。最后,地下水位的频繁变化会导致土层成分的流失,造成土层间隙的变大,承载能力降低,形成地裂等现象。

2、地下水压力给建筑工程带来的危害

地下水是存在着压力的。地下水在介质的孔隙当中流动,由于水的流动,会对土壤骨架产生一种拖曳力,导致土层发生变化。同时,地下水压力的变化也会导致流土、管涌等现象的发生,会导致工程施工的中断,不仅仅对建设施工的项目造成影响,甚至会对周边的环境以及周边的建筑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针对水文地质问题的对策

在建筑施工过程前,一定要对施工地的水文情况做一个详细的勘察,并且针对施工地点的实际水文情况制定详细的针对措施。在处理水文地质造成的危害过程中,要以符合地下水运动规律为总体的指导原则,在不破坏地下水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严格的遵循客观规律,才能更好的处理好水文地质问题。

(一)裂缝处理

由于地下水存在较强的冲刷力,会对建筑物的基层构造稳定性造成影响,甚至会引起裂缝的产生。裂缝的处理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现有裂缝的处理,还应当针对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做出一定的加固处理。对于现有的裂缝,往往是采用高强度的粘合剂进行填充。对于一些较大的裂缝,则需要使用高质量的混凝土进行修补处理。

(二)沉降

沉降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水文地质破坏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水文造成的沉降一般在建设之初就应当采取加固措施。先把地下层过多的水抽取出来,然后再灌入水泥砂浆,充分凝固后增强稳定性。另外针对地基的沉降也可以采取加固方法,设置钢筋网或者是钢筋混凝土作为加固支撑,对建筑物进行加固。

总 结:

建筑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对施工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施工之前就应当对当地的水文地质情况做详细的勘察,并且针对不同的水文情况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保障建筑施工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张悼元.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地质出版社,2007,9.

第6篇:水文地质现象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研究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各项工程项目的实施,其工程勘察工作量将不断的增加,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做好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对提高工程勘察技术的水平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推动我国工程勘察工作的发展,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1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

工程地质勘察中对水文地质的研究,能够充分了解水文地质的条件,勘察结束后根据工程需要对所勘察的水文地质进行分析,详细提交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有助于后期工程质量的保证和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在水文地质勘察时,需要对所勘察范围的水文地质环境做全方位的分析评价,重视地下水对工程地质的影响。地下水位的上升和下降,都会对岩土体和工程质量造成危害,因此详实的水文地质数据和合理的防范措施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另外不同的地基基础,不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建筑类型,不同的水文地质环境等,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时,都应考虑具体条件,对不同的水文地质情况,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来解决。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对工程建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和影响,地下水问题带来的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2岩土工程中水文地质的勘察要求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通过搜集资料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查明工程所属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

2.1自然地理条件。这里面包括气象水文特征和地形地貌等内容,气象水文特征是指工程所属地域,是属于亚热带还是热带、季风气候,湿润程度与热量等。地形地貌是指工程区域周围的水系、平原或高原特征、地形开阔平坦与否、地貌侵蚀和堆积情况如何等。

2.2地质环境。包括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基底构造及其对第四系厚度的控制、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等方面的内容。

2.3地下水位情况。包括近2~5年最高地下水位、水位变化趋势;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等。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巨大,是工程勘察的重点内容。

2.4各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主要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及埋深;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等;场地地质条件下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判定地下水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

3岩土的水理性质

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不仅包括岩土的物理性质,也包括岩土的水理性质。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值得我们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其不仅能够影响岩土的强度性能和塑性性能,有些特殊的性质还能够直接对岩土工程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3.1地下水储存形式

依据地下水岩土中的储存形式,地下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重力水、毛细管水以及结合水,其中,以结合水形式存在的地下水又可分为弱结合水和强结合水。

3.2地下水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

3.2.1胀缩性

岩土在失去地下水后体积变小、吸取地下水后体积变大的特性即为岩土的胀缩性。岩土的胀缩性能够直接影响土坡表层稳定性以及地基的变形情况,岩土工程产生裂缝、基坑隆起等的现象大多是由岩土的胀缩性所引起的。

3.2.2给水性

饱水岩土在受到重力的作用时,能够从岩土孔隙中流出一定的水量即为岩土的给水性,可以用给水度表示。给水度不仅会影响工程施工区域疏干的时间,也是地下含水层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之一,其测定方法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

3.2.3崩解性

由于岩土的土粒不断被破坏和削弱,岩土在受到水浸后会发生土体解体和崩散的性质即为岩土的崩解行。岩土的结构、矿物成分以及颗粒大小等都会影响岩土的崩解性。其中不同的岩土具有不同的崩解形式,主要成分为石英的岩土多以裂开状形式崩解,而主要成分为高岭土、水云母以及蒙脱石的岩土在崩解时多呈散开的方式。

3.2.4透水性

岩土透水为岩土容许水在受到重力作用时透过岩土的性质。一般坚硬岩石的岩溶或者裂隙发育现象越严重,岩土的透水能力就越强;松散岩土的颗粒越不均匀、越细,则岩土的透水能力就越弱。一般可以用渗透系数表示岩土的透水性,我们可以通过压水试验、渗水试验以及抽水试验等求取岩土的渗透系数。

3.2.5软化性

岩土在受到水浸后其力学性能降低的性质即为岩土的软化性,可以用软化系数来表示。岩土软化性是影响岩石耐水浸能力以及耐风化重要因子。软化是岩土的一种特性,普遍存在于各类成因的泥质砂岩、页岩、泥岩以及粘性土层等。

4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

4.1水文地质危害

地下水对岩土工程造成的水文地质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造成的;二是地下水的动水压力造成的。

4.1.1水位变化造成的水文地质危害

地下水水位升降变化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水位上升造成的危害;水位下降造成的危害;水位频繁升降变化造成的危害。潜水位上升可造成土壤盐碱化、沼泽化,增强了对岩土工程的腐蚀性;在一些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在一些工程场地容易出现砂土液化、管涌、流砂等现象,还会造成基础上浮,工程失稳等。地下水水位的大幅度下降,经常会导致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同时会出现水质恶化,水源枯竭等问题,给人类的生活造成重大恶劣影响。地下水水位频繁波动,由于岩土体的胀缩性,会导致工程地基的失去稳定性,甚至造成建筑体变形破坏。

4.1.2动水压力造成的水文地质危害

由于人为工程的作用破坏了地下水的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浮动的动水压力条件下,经常出现基坑突涌,流砂以及管涌等严重的水位地质危害。

4.2水文地质危害的对策研究

4.2.1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它为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设计及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报告内容是否全面可靠,关系到后期工程设计施工的安全与否。因此报告中水文地质评价中的内容必须包含: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的埋深以及具体的分布状况、岩土类型、岩土厚度、静止水位、涌水量、地下水流向以及水力坡度等;各个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以及含水层与地表水体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情况;水文地质的各种有关参数,包括软化系数、渗透系数、给水度以及膨胀率等;地下水水位的季节变化趋势等。

4.2.2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质现象等。待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之后,在结合项目的具体结构特点,预测工程地质作用的带来的影响,对此给出正确的客观的评价,为确保建筑的安全防护措施提供相关依据。

4.2.3开展水文与环境地球物理勘探调查地质、水文地质情况以及地下水分布状态。重点在地面调查较困难无法解决问题的地段进行物探工作,将高密度电法勘探和激发极化法电法勘探结合起来,既保证了深度的要求又考虑了分辨率的问题。同时在工程地质勘探和水文地质勘探中还可应用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发勘探结合使用进行深部精细地质结构的勘察工作。

结语

在建筑工程基础地质勘察中要高度重视水文地质调查,作为建筑工程地质环境的组成部分,较差的水文地质条件会给建筑工程带来多方面的危害,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者、实施者在建筑工程实施前就应该调查清楚地基基础的水文地质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防治措施,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好地完成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第7篇:水文地质现象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问题

中图分类号: [P3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水文地质问题是工程勘察的重要问题,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特性,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但往往易于被忽视,因为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在勘探成果内因为很少直接涉及水文参数的利用,水文地质问题往往只被认为是象征性的工作,在勘察中大多只是简单地对天然状态下的水文地质条件作一般性评价。水文地质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在勘察中加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1、工程勘察中应通过重点评价研究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危害 ,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如山区一基岩为主—断裂发育—基岩裂隙水为主—物理地质现象发育—石料丰富模式;平原区—冲积土层巨厚—砂土、粘性土层频繁交互—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孔隙水为主—土料丰富石料缺乏模式;深雪峡谷区—炭酸盐岩发育巨厚—地质结构中等复杂程度—岩溶水为主—岩溶强烈—石料丰富土料缺乏模式等。不同的模式对建筑的适宜性相差甚远,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也不一致。

3、工程勘察中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天然条件下地下水的类型、赋存状态及主要含水层的分布规律等水文问题,更重要的是分析预测在人为工程活动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反作用。

4、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

二、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 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变化包括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频繁升降三个方面。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将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

( 1) 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引起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主要有人类活动因素如工程建设施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渗透等影响; 水文气象因素如气温、降雨量等影响; 地质因素如含水层颗粒大小、总体岩性水平变化等的影响。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引起岩土工程的危害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

②斜坡、河岸等岩土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影响其稳定性。

③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

④对地下室、地下构筑物的防潮、防湿、防水或稳定性产生影响。

⑤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增强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

⑥引起坚硬岩土软化、水解、膨胀、抗剪强度降低,导致建筑物破坏。

(2) 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不仅影响农业的生产、人民的生活,而且会引起许多岩土工程问题。地下水位的降低大部分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大量抽取地下水、对河流进行人工改道,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止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引起岩土工程的危害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 地下水的过大下降会引发地质灾害,如地裂缝的产生、海水入侵、地表塌陷及地面沉降等。

② 地下水的过大下降会引发环境问题,如地下水资源枯竭、地下水中有害离子增多,矿化度增高以及水质恶化等,对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 3) 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可能引起建筑物的破坏和膨胀性岩土胀缩变形。

①地下水的季节性升降或岩体中水分的增减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的破坏。

②当地下水在建筑工程基础底面以下发生变化时,会软化地基土,使其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可能引起地基土附加沉降和变形,从而造成建筑物变形破坏。

2、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一些严重的工程危害,造成安全隐患及影响工程质量。

三、明确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

在明确了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之后我们必须严格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的要求。具体的水文地质勘察要求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查明相关的水文地质条件

首先要查明当地的气候条件,例如降水量、蒸发量、地下水日常水位以及水位变化规律;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补排关系等;其次要查明当地含水层的厚度、深度以及各含水层中地下水的类型、流动方向、水位的变化等;再次要根据地质条件查明其对地下水渗流状态的影响程度;最后要查明地下水和地表水是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的程度如何。

2、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内容

鉴于以往的工作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内容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几点:

(1) 施工之前重点评价水文地质条件对建筑物和岩土体的影响程度,预测可能带来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的需要,要尽可能的根据查明的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需要的水文地质资料。

(3) 在查明地下水天然存在状态的条件下,重点查明人为因素造成的地下水的变化情况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4)针对不同的条件评价的重点要有所改变。例如对于以软质岩石、强风化岩等岩土体作为基础的建筑场地,其地质水文评价的重点应当放在,地下水活动可能造成的岩土层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当地基基础中存在粉细砂、粉土等极为松散的物质时,应当预测地下水带来潜蚀、管涌等现象的可能性。

3、重视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

明确阐述水文地质问题仅仅依靠文字叙述缺乏一定的可靠性,此时就需要我们用数字来说话,因此在实际的勘察中要重视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如何测定水文地质参数则是我们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

总之,水文地质工作在建( 构) 筑物持力层选择、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到水文地质对工程建设的作用,深入了解防治措施,加强施工监管,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随着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其必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工程地质勘察以及地质灾害防预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德雄.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2) .

[2] 张宝英.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综论[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07) .

第8篇:水文地质现象范文

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而水文地质又会对岩石工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岩土工程勘测中,要对区域水文地质进行必要的勘察,并针对水文地质状况制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施工计划,保证岩土工程质量不受水文地质等因素的影响。笔者主要对岩石水文地质的性质进行简要分析,对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作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

1前言

岩土工程施工中,对工程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便是水文地质,很多施工团队在施工过程中最关注的也是水文地质。因此,在岩土工程中,须进行必要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对地下水、地质构造等基础环境进行详细的勘察,为岩土工程的施工提供有利的环境,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质量。岩石工程施工前,施工团队需要先对水文地质与岩石土间的关系进行充分了解,对如何做好水文地质勘查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结合岩石施工工程要求,提出相应的水文治理措施,以防地质环境恶化,地质危害加深。

2岩石水文地理的性质

岩石水文地理具有一定的性质,包括软化性、渗水性、崩解性、给水性、胀缩性五个主要的性质。

(1)软化性是指岩石土体在浸水后,其结构力学强度会有所降低,特别是岩土层内存在大量易软化层时,其结构更容易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形成软弱夹层,最终致使岩土整体强度受到削弱。

(2)渗水性是指岩石土体渗透水的功能。一般来说,坚硬岩石裂隙越多或是岩溶越发育,则岩石的渗水性就越强。

(3)崩解性是指岩土在受到水的浸湿后,由于岩石内的土粒连接被破坏或受到削弱,致使岩石土体整体或局部呈现出解体、崩散的特性。岩体的解体、崩散受岩土自身结构及颗粒、矿物等成分的直接影响。

(4)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水分饱和的岩石,会从饱水空隙间自由流出一定量的水分。岩石水文的给水量一般用给水度表示,给水度为含水层中的几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之一,对岩石场地的疏工时间具有重大的影响。

(5)胀缩性是指岩土在吸收充足的水分后,岩石体积会增大,而在水分流失后,岩石体积会减小的特征。一般地,岩土的胀缩性主要是由土粒表面吸水变厚而失水变薄导致的。岩石土体的胀缩性对土坡表面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若土体胀缩性较活跃,容易致使地基、土坡表面发生变形。

3岩石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的作用

3.1地下水动水压力形成的危害

一般情况下,自然因素形成的地下动水压力,虽然有一定的水压,但对岩石结构的整体稳定影响较小。但并非是指不必对这部分的动水压力进行勘察,因为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可控的人为因素,而这些人为因素直接作用于地下动水,那么就极容易增加地下水的压力,出现严重的基坑涌流、流砂、管涌等现象,对岩石施工造成较大的影响,严重时会危害人的生命安全,加大施工成本。因此,在岩石工程勘查中,一定要注重对地下动水加强勘查,进行适当的施工安排。

3.2地下水位升降形成的危害

(1)地下水的升降情况,会对岩石结构造成一定影响。当地下水位发生沉降时,会诱发一系列的危害。在大部分情况下,若地下水位发生沉降,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人为因素,当地下水位出现大幅度沉降时,既有可能致使地面沉降、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又会形成水质恶化,甚至出现水源枯竭的现象。

(2)若地下水位出现大幅度上升现象,也会引发一系列的危害。因为,如果地下水位的上升超出了正常范围,便会腐蚀岩石工程基础建筑,致使河岸、斜坡等土体形成滑移、崩塌,甚至还有些土层因为水位的极速上升而加快液化,极大地降低了土层的承载能力,使得岩石土体形成软化结构。同时,大幅度的水位上升一样会诱发流砂、管涌等地质灾害,严重破坏岩石工程。

(3)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还会严重影响岩石土体的膨胀性能,致使岩石出现程度不一的膨胀。一般地,地下水的升降幅度较大时,岩石的收缩性能与膨胀性能会大幅度变化,易引发严重的地裂现象,对岩石工程的地层建筑物造成较大的破坏。此外,地下水位的频繁变化,还会导致岩石土体内的铝、铁等元素流失,使得土层的承载能力急剧下降,加大岩石工程施工选型和技术处理的难度。因风化残积土、黏性土、软质岩石等岩石地质结构与地下水的升降情况有密切联系,因此,岩石工程的勘查,要加强对水文地质进行勘察,全面掌握地下水文分布状况,了解地下水的变化规律,加深工程地基基础,使岩石工程建筑的稳固性、安全性有所保障。

3.3岩土物理性质变化形成的危害

(1)地下水位大幅度地升降,会使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同的物理变化,致使岩石胀缩变形,引发严重的地裂现象,影响岩石自身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岩石工程的地基建筑物会受到地下水位的涨幅影响。当地下水位大幅度升高时,会使建筑物的防潮、防水性能受到破坏,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导致岩石土体发生腐蚀、盐渍化现象,严重时还会使地基土出现变形,形成附加沉降,使基础建筑物受到严重破坏。而如果采用人工减低地下水的方式,还会使建筑物地基结构力学受到影响,形成地表塌陷,引发地质灾害,使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及安全性能受到威胁。

(2)若在地下动水平衡状态下,动水压力会对岩石土体结构造成明显的影响,易发生岩土工程危害。另外,岩石工程中的地表桩基工程为一项基础的稳固工程,是为了增加建筑物地基承载能力设计的。但水文地质会对地表桩基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其牢固性产生威胁。因此,在桩基工程施工前,要对地下水分布、运动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之后再选取合适的桩基工程。一般来说,在岩石土体松软的地方,地下水若流速过快,会造成桩基周围土质的松动,影响建筑物的桩基牢固程度,所以,要分析地下水流速对桩基的影响程度,进行合理的施工安排。

4水文地质在岩石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分析

水文地质勘查,是岩石工程勘查中的一大重要工程,水文地质对岩石工程的施工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岩石工程勘查中,首先要进行地质水文的勘查工作。在某些岩石地区,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如果没有对水文地质状况进行充分、全面的了解、掌握就展开岩石工程施工,就会引发一系列的水文地质问题,影响岩石工程施工的正常开展。为确保岩石工程施工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安全性,防治人为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就需要加强地质勘查、监督工作,对地下水位的运动情况、分布状况、危害程度进行充分的了解、掌握,提高岩石工程勘查质量。

4.1对自然地理因素的勘察

岩石工程勘查包括地质勘查、建筑施工勘查。在地质勘查中,要结合岩石工程的施工地点进行地质分析,提供必要的岩石数据,并对地下水文状况进行勘察,提供必要的水文勘察依据,保证岩石工程施工计划更加合理,施工过程更加安全。岩石工程中的水文地质勘查,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既要对施工地点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勘察,又要对地形地貌、地下水文特征进行勘察,结合施工地点的气候条件、温度状况、岩石土体干湿程度、地貌侵蚀程度等,展开施工安排。

4.2对岩石地质条件的勘察

在岩石工程的施工中,地质条件为工程硬性制约因素,对工程地基的施工建设质量具有重大的影响,并对建筑地基结构的耐久性、稳定性、安全性有一定影响。因此,岩石工程地基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地点的地质条件等进行全面勘测。岩土工程勘测中,水文地质条件的勘察,主要包括对工程建筑所在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石基底构造、岩石构造运动等状况进行实地勘测,保证提供的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数据具有较强的可靠性、真实性。

4.3对岩石地下水位的勘察

岩石地下水位的勘查,对岩土工程及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会致使建筑物、工程地基等发生下沉、塌陷、变形等状况。因此,在岩石工程施工前,要对地下水近三到五年的高低水位进行勘察、统计、分析,并对地下水的流通状况、排泄条件、补给关系经勘查对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保证岩石工程施工不受地下水位的升降影响。

5结语

第9篇:水文地质现象范文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应对措施

对岩石和建筑工程质量具有决定性因素的就是地下水。近几年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勘察工作,社会各个领域都越来越重视地下水的问题[1]。由于地下水对工程建筑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勘察水文地质的过程中,要与勘察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对地下水的问题要进行重视,从而为顺利开展勘察工作提供保障。

1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论述

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解以及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是勘察水文地质工作的主要目的,在对水文地质进行勘察的过程中要对不同的勘察方法进行应用。其勘察工作主要是在野外进行的,在结束工作以后要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中标明相关的调查图案。综合性的水文地质普查和专门性的水文地质勘探两类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两种类型,其中勘察的目的、要求以及范围是这两种类型分类的依据。

2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存在问题

2.1上升的潜水位

经常遇见的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造成影响的一个问题就是上升的潜水位。河流和水库等潜水位的上升主要是在勘察区域内施工工程建筑造成的,这一问题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地质勘察工作,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其具体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软化建筑物的地基泥土,增加土壤的粘性和含水量,从而使岩石的硬度降低,甚至还会造成建筑物的变形[2]。2、会移动地基的内外两边方向或者隆起地基,因此对建筑物稳定的地基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建筑的整体质量。3、损坏甚至不能正常使用岩石的功能,严重的则会使滑移和崩塌现象出现在河岸和斜坡中。4、会使土壤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沼泽化和盐碱化等,对建筑的外墙和地基具有腐蚀作用,因此会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大大缩短。

2.2下降的地下水位

下降的地下水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大大增加岩石的压力和土体的密度,同时会使土体的承受力大大加强,从而会使下沉和塌陷的情况出现在地面当中。2、会腐蚀建筑物中的木质材料,从而对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年限造成不利影响。3、由于受到地下水位下降以及溶解的石膏层和钠盐层双重作用的影响,会偏移建筑物的地基,从而对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由此可知,地下水位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2.3对使建筑物的稳定性降低

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受到两方面的影响,即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自然原因一般是不可避免的,只能最大限度的去预防。从人为方面来说,地下水位上升或者下降的变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对地下水过多的抽取以及对水库进行过多的修建造成的,这样使不均匀膨胀的现象出现在地下岩石中,从而造成一系列的地面问题,如沉降、塌陷以及裂缝等,进而对建筑的稳定性造成直接的威胁。另外,枯竭的地下水资源以及恶化的地下水质等问题也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这些会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活动[3]。因此,对于地下水的问题一定要重视起来,勘察工作关键环节就是对地下水问题进行勘察,在使用解决措施的过程中要对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充分的应用,从而可以将勘察水文地质工作的合理性进行不断的提高,从而为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保障。

3对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问题解决的对策

3.1水文地质勘察中对地下水的重要性进行重视

一般在勘察水文地质工作过程中,对岩石的类型、地质条件和结构等因素过多的重视,但是往往会忽略了地下水问题。所以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要想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对地下水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就要对地下水的勘察工作进行重视,同时要对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及时的制定,这样才能为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当前硬度、PH值以及钙和氯离子等内容是我国水质主要研究的,因此在勘察中,要对铵离子等研究的项目进行增加。要全面的分析水质的参数,同时要对地下水的成分和元素进行熟练的掌握,这样才能够对地下水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3.2对水文地质勘察的评价内容进行明确

外在和内在因素都会影响勘察工作,因此要对影响的因素和范围进行明确,其中主要的明确方向就是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和幅度的变化,因此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这一方向。同时了解地下水位的含水层和隔水层以及岩层的渗透强度等,只有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才能对评价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进行明确,从而才能对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制定,这样才能将地下水问题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进行最大程度的降低。

3.3对合理和完善的水文勘察机制体系进行建立

科学的勘察机制体系是进行勘察水文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进行勘察工作的过程中既要对相关的发展规律进行顺应,同时要对勘察水文地质的机制体系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而且勘察人员在实际的具体工作中,要全方位的把握周边环境的变化状况,从而使其在对应用措施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4]。另外,良好的地质勘察评价体系也是水文地质勘察机制中重要的一部分,其能够及时的分析和预测地下水问题,从而可以使地下水带来的危害进一步降低。

4结论

由此可见,许多因素都会对勘察水文地质工作造成影响,其中最中重要的就是地下水问题,因此要对这个问题进行科学的解决。而且当前在勘察水文地质地下水的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上升的潜水位、下降的地下水位以及对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这些都会对勘察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勘察过程中要对地下水的问题进行重视、对评价内容进行明确以及对勘察机制体系进行建立等,通过这些措施对地下水位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可以更加顺利的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延坤.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02),22∶342,346.

[2]康亮.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低碳世界,2014(05):154-155.

[3]陈犇,张春伟.浅析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有色金属文摘,2016(08),0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