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课堂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课堂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使师生互动产生积极的效果,可以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创造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以讲授为主的师生互动。虽然以教师讲授为主,但与学生的参与并不矛盾,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共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例如,笔者在讲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专业课程《国际商务谈判》中关于价格谈判内容时,经常设置日常生活中的小案例,让同学参与模拟,以体会价格谈判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之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学生的模拟实况,得出的结论学生会牢牢记住。这种方式必须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要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各种提问方法的应用关键在于问题提得好坏、提出的时机合不合适,这些均关系到互动的效果。因此,要求教师必须课前精心设计和准备,教师在问题提出后,有的需要当时解决,有的需要留给学生课下去解决,或者是为以后教学的需要而设。对于需要当堂解决的问题,比较简单的可以请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可参与讨论并进行恰当的点评。而更多的时候需要学生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才能完成作业。例如,在讲授《财政学》课程时,笔者一开始就给学生布置开放性的大作业,要求学生关注财税领域的热点问题并在以后课程中进行适当的讨论。当时正值“两会”期间,笔者便假定每一位学生现在就是与会代表,那么就本课程所涉及的研究领域设计并提出相关议案。该作业的布置,学生不仅要随着教师的讲解去学习课本知识,更要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以往单纯的讲解都有很大不同,做题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学生大量查阅相关资料,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不再刻板地就书言书,放开了学生手脚,与传统作业相比应该更有难度,但学生的热情却非常高,积极准备相关资料,大都选择该课程紧密相关的财政政策效果进行较为宏观的研究。随着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学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进一步加强,并逐步筛选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笔者再根据学生提供的研究内容将他们具体分组,由单个材料准备进入集体讨论分析阶段,并形成个人的分析报告和小组分析总报告。之后抽专门时间展示各小组研究结果,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发言,因为准备充分,加上自身的兴趣,使得每一场讨论都精彩纷呈。随着更多同学加入讨论,问题也被逐渐展开,由此及彼,由现象及本质逐层剥开。最后主持讨论的教师一定要认真细致地就同学们的发言做总结性点评,既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问题、厘清问题的解决思路,同时可以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而需要教授的内容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2、以研究探讨为主的师生互动形式。这主要针对本科高年级学生,在专题性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这一阶段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已相当完善,但实践能力相对薄弱,高年级学生尤其是面临就业的大四学生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就非常急迫。该方式除了教师在教授过程中积极引发师生互动以外,还可以让学生担当课堂的“主角”,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创造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辅导者。探究式、开放式及创造式的教学方法对于设计的问题一般是学生不能马上回答出来的,要全面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必须在课下经过制定工作计划、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积极思考组织讨论、相互合作等过程,最后以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的形式来完成。为了帮助学生尽快高质量地完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总的任务分解成若干具体的阶段性任务,并有计划、分阶段的完成,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共同撰写研究报告,必要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部分文献资料,引导学生正确快速检索资料。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学生是一种典型的将理论研究应用在实际问题当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一个抽象的问题变为简单,同时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国民经济是密切相关的,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为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提交书面报告上,只有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让学生自己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现在课堂上,并展开讨论,才能进一步体现探讨式教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志。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为突出,学生担当的是“教师”的角色。学生的研究成果让学生自己讲授出来,学生讲授方法和讲授手段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也可以由教师指定,期间需要开展的讨论、交流也由学生自己来组织,教师只能是过程中的参与者或给予一定的指导。笔者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贸易地理》授课中,便尝试运用这种方法。其中,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内容是实务性、可操作性非常强的一门课,为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表达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设置案例情景,让学生亲自模拟商务谈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语言表述的严谨性、逻辑性,与同学、老师交流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解决问题的途径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此外,面临跨入社会的学生,一定要培养与人交流和合作的品格,通过这种途径考核学生,他们必须在同学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努力,才能获得课堂的成功,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感受合作共赢带来的快乐。只要学生认真参与,努力探索,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同时,更要鼓励学生用多媒体方式将成果全部展示出来,在给出的相关选题中形成若干个研究方向,学生也随之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从讨论到成果展示每个组员完成的工作量均有记录,这样可防止个别组员坐享其成,小组内部成员分工由自身进行,这样能更好地发挥个体能动性和组员各自的特长,也就可以激发参与的兴趣。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很多课程有自身特点,从书本内容看,似乎学生自己就能看懂,不需要教师逐章逐节讲解,所以有些同学拿到课本后,自然会产生随便看看的心理,这给授课教师会产生压力。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现有课本知识,同时注重开拓同学的视野也非常重要。一般现有的课本都是以前的知识总结,相对比较成熟系统,但随着技术不断快速进步,尤其是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求教师时刻给学生补充新知识。由于大学教育仍然没有摒弃应试教育的模式,有些学生还是用分数来作为评价,这同样会给教学改革带来阻力。
为了解决以上常见问题,一是要求教师在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符合教学基本要求,又要重点突出,难易适度;二是要以基本的、困难的、前瞻性强的知识点为主,通过这些知识点的讲授,使学生能够掌握方法,从而能够举一反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三是基本内容要明确主线,易于掌握,难点内容要深入浅出,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联系起来;四是对于前瞻性的内容要有可持续性,能够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要做到以上几点,必须要求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课本内容不应该完全一样,更不能照本宣科,而要将相关文献上的内容融合、归纳并加以提炼。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在课本内容的设置上,还要考虑到相关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避免过多地讲授已经过时的东西,而要引入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趋势。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设置,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科学的知识体系,还能够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心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新发展、新应用以及新趋势,形成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也为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4.
[关键词]认可度 大学生 课堂教学行为 评教
[作者简介]林宜玉(1965-),男,贵州黄平人,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与成人教育。(贵州 凯里 556000)李浩泉(1968-),男,四川广元人,华中师范大学在读博士,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史。(湖北武汉 430079)
[课题项目]本文系凯里学院“十一五”规划课题2009年度一般项目“大学生不同认可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比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0910)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176-03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国内高校普遍采用各种形式的大学生评教。“学生评教就是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活动。”尽管学生评教在教育界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有的学者认为“学生评教是和教学督导制度、领导听课制度、同行听课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等构成高校内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学生评教的科学性本身受到置疑”,但目前学生评教已在诸多国内大学盛行并被作为考评教师的重要手段则是不争的事实。本研究采用实证的方法,通过对大学生评教不同认可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自然观察,并通过量化分析,试图为学生评教的合理性寻求到令人信服的证据。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某地区的三所高校。这三所高校近三年(2006~2007、2007~2008与2008~2009三学年的第二学期)参与评教的教师分别为:A校,524名、562名、621名;B校,425名、432名、445名;C校,345名、356名、367名。分别剔除各校新调入或调出(包括外出学习)人员,各校三次评教均参与的教师数量分别为504名、416名及338名。然后利用各校近三年“WEB网上教务办公管理系统”中学生评价教师的评价资料,通过分别计算各校近三年各教师所得评价分数的标准分的平均分(因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以班级为单位,故不宜将其各自的得分直接相加,于是就通过计算标准分的方式使各位教师在不同班级所得的标准分可以相加;又因每位教师所任教的课程门数不一样,故通过计算各自的平均分,从而使各位教师在各校范围内可以排序),然后在各校范围内排序(在排名中发现,可能是由于公共体育课程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任教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师认可度普遍较低,为了保证观察对象的代表性,特剔除这部分教师,故三所学校参与排名的教师人数分别为472名、392名和320名),前30%为认可度高的教师,后30%为认可度低的教师,三所学校分别得到认可度高与低的教师为142名、119名和96名。这样三所学校共计得到认可度高与低的教师为357人。最后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抽取认可度高与低的教师各10%,得到认可度高与低的教师各36名,共72名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教师40名,女教师32名;1~5年教龄的30人,6~10年教龄的24人,10年以上教龄的18人。这些教师任教的课程涵盖人文、社会、自然诸学科,任教年级覆盖大一至大四各年级,在职称、学历、职务等分布方面也不存在差别。
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自制《课堂教学行为观察表》,该观察表根据柳夕浪教授《课堂教学临床指导》一书中对课堂管理行为分类的相关内容编制而成,旨在考察大学生认可度高与低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在目标导向、激励与强化、组织构造、课堂秩序、教师的领导方式与课堂气氛五个维度上是否存在差异。它共有16个题目构成,均为选择题,并都采用五级记分法。
3.研究步骤。第一阶段为设计《课堂教学行为观察表》。目的是寻求最能代表一般教师的又易于观察的课堂教学行为,并对各种准备观察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概念界定。第二阶段为实施观察。首先确定观察对象和实施观察的具体要求。首先是统一培训观察员,观察人员主要选取班级中品学兼优的学生,以便于在自然的课堂教学背景下进行观察。通过统一每一位观察员对课堂教学行为中所准备观察行为概念的认识,使每一位观察员所记录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尽量做到同质,并告知必要的观察方法、技巧等。其次是确定具体准备观察的课堂。要求所观察的课堂教育活动类型都必须是新授课,而不是复习课、实验课、练习课等其他类型。同时要求同一位观察员对每一位观察对象观察3次,然后对每位老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记分取平均值。第三阶段是回收观察表,并分析资料。第四阶段为个别访谈。通过对某些观察对象的个别访谈,寻求相关现象的深度理解。
三、研究结果
1.差异系数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评教认可度低与高的差异系数(CV值)均在0.05~0.35之间,表明该样本的离散程度较理想。大学生评教认可度低组的CV值在组织构造与课堂秩序两个维度超出0.05~0.35之间,表明该样本的组织构造与课堂秩序两个方面的离散程度较大。
2.显著性检验。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评教不同认可度高与低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在目标导向、组织构造、课堂秩序和领导方式与课堂气氛四个维度在统计学意义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激励与强化这个维度则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不显著。在此仅作简要分析,详细分析见下文。
四、分析与讨论
1.目标导向问题。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是“具体教学过程的结果和学生的行为准则,它是学科课程目标与具体教学内容的结合和具体化”。确立教学目标,分析课堂教学任务,并恰当地陈述教学目标,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测与反馈矫正,实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向与调控,这是课堂组织管理的首要环节。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接受知识的特点,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呈现给学生明晰的目标,使学生知道该掌握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否则,一节课后学生不明白教师教学的旨意何在。表2目标与导向的研究维度之所以出现显著差异,就是大学生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对于教学目标明晰的教师,大学生认可度就高;反之大学生认可度就低。
2.激励与强化问题。如表2所示,大学生评教认可度高、低两组教师在0.05的显著水平上没有差异。我国有句名言:“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没有显著差异只能说明大学生评教认可度高、低两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在0.05的显著水
平上无多大区别。大学生是有情感、理智和充满需要的。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需要激励与强化。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一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一90%,以至更多。”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探求激励与强化机制十分重要。这是因为激励不仅可以鼓舞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进行自主学习、课外自学和创新学习,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因激励而培养起来的勇于进取、乐于竞争、善于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也是现代大学生面对激烈的就业形势急需的重要素质。
3.大学课堂的组织构造问题。大学课堂的组织构造对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有决定作用。课堂的组织结构决定了课堂的内部张力,课堂是否有一定的凝聚力与活力,是否围绕目标展开的关键在于师生对于课堂的组织构造。当今大学课堂普遍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由于师资力量与教学条件的限制,高校扩招规模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目前高校的班额普遍较大。按照统一标准、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分科教学,具有整齐划一、“批量生产”的特点。在课堂上,一个班额的教学集体,真正专心听讲的就是坐在前面几排的学生。由于班额大,不利于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此压抑个性的缺陷也暴露得越来越明显。有必要对高校班级组织进行改良,重新构造,包括改革单一的集体授课、同步学习方式,将全班同步学习与分组学习、个别学习等基本组织形式交替运用,扬长避短,动态管理。
4.大学的课堂秩序问题。课堂秩序是指“学生在可接受的限度内遵循的,对于特定课堂事件取得成功所必要的行为”,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保持和维护的课堂纪律。只有“遵守规则”,才能“秩序井然”。教学中的“序”,有时间序、空间序,更有社会秩序。有序,才有效率。课堂秩序的管理有个适度的问题,需讲究一定的管理艺术。一节课50分钟,如何导人,如何展开,又是怎样结束的,这里存在着各个环节先后顺序是否合理的问题,还关涉时间分配是否经济。它与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生成绩密切相关,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秩序是在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没有适宜的课堂规则,就无良好的课堂秩序,可见,课堂规则不是可有可无的。对于课堂规则的分析不仅要着眼于它的条文内容是否合理,而且要考察它是如何生成、如何执行的。课堂违纪行为是指那些不遵守课堂规则,如上课看小说、睡觉、迟到、早退、逃课等。不能正常与教师、同学交往或参与课堂学习的行为,它在大学课堂上带有相当的普遍性。各种违纪行为的出现将不同程度地干扰教学的进程,引起课堂秩序的混乱。教师要有效地加以制止,以促成学生参与正常的课堂学习。要求班干在上课前首先检查出勤情况并向任课教师汇报,严格课堂教学日志的填写,认真记录没有出勤的学生姓名。学生请假应及时向任课教师说明,教师要认真确认后方能签名。
5.教师的领导方式与课堂气氛问题。领导方式与课堂气氛是指大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常常分为民主型、专断型和放任自流型三种形式。在民主型的领导方式下,学生喜欢学习,喜欢与任课老师配合,课堂互动性强;在专断型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会感到挫折、沉闷,并对教师产生一定程度的反感;放任自流型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不稳定,纪律松弛,没有合作,推卸责任,呈现高校课堂无组织、无纪律、无目的的特点。在高校课堂管理过程中,部分教师习惯于决定一切学习计划、目标,并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不时地显示或证实自己的权威性,因此习惯一言堂、满堂灌,造成课堂气氛过于沉闷,教师过于严肃。目前全国高校逃课现象都很严重,与教师的课堂领导方式不能说没有关系。有关研究表明:“大学课堂基础课的逃课率25%以上;专业课的逃课率20%;哲学、历史等公开课的逃课率达到了50%。大学生中有逃课经历是82%,经常逃课的占11%。”高校教师应该养成民主作风,倾向于与学生一起共同设立学习目标,拟订学习计划,师生间经常讨论,共同维持课堂秩序,使课堂气氛活跃。加强师生交往与生生交往,只有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交往才能使课堂教学既促进大学生成长,又促使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做到教学相长。萧伯纳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然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只有营造交往的课堂气氛,才能让大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让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课堂心理气氛的不同,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的发展、社会化的进程产生不同的影响。
五、研究建议
第一,评价教师应采用标准分,以使评价趋于合理。第二,对学生评教认可度低的教师,有关部门应该关心他们的课堂教学组织行为的发展,使之向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方向发展,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第三,学生认可度低的教师应该主动自查、自省课堂教学组织行为。第四,评教要关注公共体育学科的特殊性。第五,高校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具有复杂性,学界应重视对它的研究,以提高育人质量。
[注释]
①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807.
②李文霞.试论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改进[J].教育与职业,2009(33):155.
③蔡连玉.“学生评教”一种过度阐释的制度[J].江苏高教,2009(1):78.
④⑧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1,192.
⑤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6.
【关键词】入警大学生 课堂教学 职业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56-02
职业情感是一种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满意度和认同程度的综合反映。积极的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是个体感受职业幸福的基础和源泉,也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为加速推进部队人才战略工程,进一步提高部队人才的整体素质,国家每年通过大学生入警考试遴选经过高等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品学兼优的高等学校毕业生,为部队注入新鲜血液。入警大学生是部队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部队院校在入警大学生岗前集训阶段除了要完成基本的强化训练及教学任务之外,还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平台,紧贴边防部队使命开展职业情感教育,深入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树立牢固的职业情感。
一 入警大学生职业情感的现状及成因
1.入警大学生职业情感现状
入警大学生是部队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是否拥有浓厚的职业情感关系到部队的核心竞争力能否得到稳步提升,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笔者从事部队教育教学工作,利用带实习和基层挂职锻炼的机会走访了一些基层单位。通过与基层单位相关负责人的沟通交流得知,大部分入警大学生走到工作岗位之后,能够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一部分人甚至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和模范典型。然而,根据基层单位的反馈信息来看,还有部分入警大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强烈的职业情感。部队院校应当在入警大学生岗前集训阶段积极开展职业情感教育,利用课堂教学平台积极培养其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品质,不断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促使入警大学生将满腔的热情转化为无限的工作动力,早日成为部队建设的骨干力量,肩负起部队建设的重任。
2.原因分析
第一,入警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定位。职业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明确的职业定位能够让个人能力和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职业定位不明确是弱化入警大学生职业情感的重要因素,综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自从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一部分入警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如随从考研热、考公务员热一样把走入警营作为一种就业渠道。(2)对军人的崇拜心理。军人坚毅、隐忍、刚强的特性在人们心中塑造了威武神圣的形象,一些大学生仅仅因为幼年时期对橄榄绿的追寻和向往而选择投笔从戎。(3)自我认识不足。一些大学生认为部队基层工作较为基础,自己接受了多年的学历教育,一些工作对于自己的实际水平、实际能力而言过于简单。岗前集训作为入警大学生职业生涯的第一课,是大学生从警生涯的起点,如何在短短几个月内着力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强化其职业认同感至关重要。
第二,岗前集训院校对入警大学生职业情感教育力度不足。(1)重知识学习而轻情感教育。入警大学生岗前集训效果的评价指标是军事和文化课的考核成绩。受考核成绩导向性的影响,一些教员的知识本位观念更强,在课堂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职业情感教育的渗透,即使偶有教育,教育内容也略显枯燥空洞,教育方式缺少灵活性,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2)师生思想交流的弱化。部队院校实行教学和管理双轨制,学员队干部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教员主要担负教学任务。一些教员认为自己主要负责教书,至于学生的思想和德育教育应由学员队干部或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员去开展,与自己关系不大,因此很少主动与入警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此外,教员与学生在课堂上相处时间有限,课后沟通交流的机会不多,客观上导致师生思想交流的弱化,疏于对学生进行职业情感教育。
二 引入职业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师面临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学生希望老师是情感丰富的,而不是冷冰冰的教书机器。教学活动如果缺少情感,学生获得的知识则是空洞的教条。因此,教师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在教学中融入职业情感教育可以创造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能够有效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师的永恒追求。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情感教育是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丰富的职业情感教育是形成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保证。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融入情感教育,则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更高,会紧跟教师的思维,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职业情感教育,让情感教育成为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催化剂。
3.是促使学生形成浓厚职业情感的助推器
大学生初入警营,对未来的职业还缺少完整的认识,负责岗前集训的相关院校是入警大学生透过迷雾探视未来职业的第一扇窗口。教员应当在教学中渗透职业情感教育,让入警大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形成浓厚的职业情感,这对学员个人的长远发展及边防部队的未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 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职业情感教育的对策
1.在知识传授中渗透职业情感教育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员不但要教授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情感因素。入警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最直观认识来自负责岗前集训的教员,教员对入警大学生职业情感的影响不可估量。除了思想政治课教员之外,其他教员也要把职业情感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把情感教育作为一项常规教育纳入课堂活动中。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具备积极的职业情感,工作热情才能被激活。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是共享性,教学活动主要是师生共享的交往活动,教员应积极培育入警大学生的职业情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示范性
榜样具有良好的感染力,优良的示范最具有说服力,因为它符合人们的模仿、从众等心理特点,易于接受。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发挥榜样力量的作用,在教学案例选取过程中充分考虑示范性作用,将发生在部队中的先进典型、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作为教学范例,在入警大学生队伍中广泛推广,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去学习和效仿。
3.通过基层教学实践增强情感体验
多数大学生都是怀着“鸿鹄之志”的雄心步入警营的,但他们在参加岗前集训之前并没有接触过部队基层,对如何更好地胜任未来的职业感到迷茫。学校可通过基层教学实践的形式为入警大学生提供到部队基层单位参观的机会,增强其情感体验。组织基层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与入警大学生开展职业经验交流会,为他们解释在职业上的疑惑,让他们了解未来职业的神圣之处,使入警大学生在内心深处意识到穿上这身橄榄绿就应树立职业观念,理性地、心平气和地、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
4.教学督导组把职业情感教育纳入到评价体系
知识传授所产生的效果往往会更快、更直接地展现学校的教学成绩,而职业情感教育产生的效果需要在学生今后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逐渐显露痕迹,因此,学校教育多偏重于认知教育,忽视职业情感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职业情感。学校教学督导组应在评课时把教员是否在教学中融入职业情感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督促教员重视职业情感教育,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提高了素质,又使其在课堂中得到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
参考文献
关键词:自主学习;课堂组织教学策略
目前,在中国外语学习环境中,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途径,但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堂学生人数众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课堂互动较难实施。这样的教学较难有理想的效果。其教学现状很难让学生有足够的外语技能储备来应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目前社会要求培养出的外语人才既要有专业知识和文化内涵,并且要具备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外语教师,外语教学不仅仅是把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文化内涵及运用知识的技能,将学生的潜在能力、学习热情激发出来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1、 自主学习的内涵
什么是自主学习? 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各有说辞。Holec (1981) 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Zimmerman ( 1989) 认为,当学生在动机、元认知、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他的学习是自主的。Little (1991)认为,自主学习“从本质上说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心理关系问题,即一种超越、批判性的思考、决策、以及独立行动的能力”。如果学习者能够独立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和方法,并确定自己的一套评估体系的能力,那么对于就业形势再怎么严峻,也会从容面对。
然而,由于我国的外语教学长期以来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很高,绝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独立承担自主学习责任的能力。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国2007 年9 月教育部新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的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这一目标使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传统教学模式转型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策略越来越多。
笔者认为,课堂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或创造真实有效交际需求的关键场所。那么教师是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良好习惯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主导因素,对外语教师进行课堂策略指导很有必要。本文拟从教学组织策略的实施角度来探究有效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要素。
2、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是学生外语实践的重要场所。正因为外语课堂具有特殊性,课堂互动本身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是学生语言实践的极好机会。英语课堂应是一个充满“话语交流”和“问题提出”的场所,英语的学习通过“真正涉及交际的活动来提高学习效率”。涉及到活动,教师必须得设计出具有话语交流的课堂互动。因而,高效的课堂组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课堂上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课堂组织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的态度、意图和组织技巧。课堂组织包括教师角色的选择、指令的给予、活动的组织方式、如何对待精力不集中或无组织无纪律的学生、上课学生人数多的课堂组织方式、对教学步骤的控制方式等。课堂教学组织的是否有效要依赖于教师的角色、课堂活动的互动模式及教师科学合理指令给予和指导。
2.1.. 教师的角色。在现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要抛开传统的教师为“教学统帅”的地位,应积极迎合现代教学理念做好以下六个角色:组织者;控制者;检测者;启发者;参与者及信息源。
(1)组织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活动过程,适当给予帮助,如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活动有懈怠的学生,帮助提前完成任务的学生。活动后教师应能针对学生活动的情况给予恰当的评价。
(2)控制者。教师对教学的适度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能恰当地控制活动设计的主题,课堂活动的节奏和时间,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和高速完成。比如,阅读教学中开展跳读、扫读活动时,教师明确阅读活动的时间。在全班活动中,教师发挥控制作用,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机会。在复述活动中,教师应控制所练习语言项目的使用以保证复述的准确性。
在课堂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活动是经常用到的课堂组织策略之一,教师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设计和组织学习任务的开展。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清楚准确地交待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及目标,必要时加以演示,使学生能明白应该如何开展活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把握时间,力求尊重学生差异,实现资源整合,确保实施环节的紧凑。
(3)检测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兼有评估学生活动的任务。作为一个检测者,教师有两件事情要做:纠正错误和组织反馈。纠错应使学生清楚错误所在,又不伤其自尊。反馈应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正确的反馈应侧重学习上的成功与进步,以创造“成功定向”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口语课堂中,学生在表达过程中,教师应给与积极关注和鼓励,但同时留心学生表达错误的语句,若是个体性错位,课后单独纠正,这样不会打击学生在班级表现得积极性。反而会让学生感受到关注而激发他(她)的学习热情。若是群体性的表达错位,教师应在当堂课结束前归纳纠正并布置相应辅助练习,这样就会给下次课堂活动奠定良性基础。
(4)启发者。当学生不清楚如何开始一项活动、不清楚如何开展下去、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激励。例如,当一个学生不能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提示,帮助其找到答案。当学生的回答过于简短时,教师可以启发其扩展和解释自己的答案等。
而教师最好的启发方式就是应用在课堂上应用提问策略,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好的问题会让学生展开思维,提能够鼓励全体(或大多数)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所提的问题要能使大多数学生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采取自由处理的形式;留心沉默寡言的学生的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暗示,诸如困惑的表情、似举非举的手势。这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与学生间相互启发,安排圆形或半圆形的座次,创造有利于学生参与的环境。
教师不单单要在方法上担当好启发者这个角色,还要在情感上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启发给课堂活动营造了人性化的氛围。所谓“感人心者,莫过于情”。老师在课堂中贯穿尊重、信任、沟通、关心、赞美等情感激励手段,尊重他们的人格并给予他们的公正评价。老师从内心深处热爱学生,教师亲切的目光、和蔼的态度、大方的举止,与英语主题相配合的动作等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活动的效果。
(5)参与者。课堂活动开始以后,教师不是无事可做。除了环视、监控、给予帮助之外,教师可以参与到活动之中去,作为活动的一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并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课堂组织上,教师要注意学生分组的差异,资源整合。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完成任务,这时教师与学生们是平等的参与者,不再是控制者。
(6)信息源。尽管“罐子―杯子”的授课方式受到广泛的批评,教师仍不失为一个课堂上最直接的知识源,与教学材料起同等作用。教师要及时充电时常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方面的帮助。辅助学生储备好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培养学生主动争取教师和同学们帮助的习惯。
2.2. 课堂互动模式。课堂活动的互动方式一般分为四种:班级、小组、同伴和个人。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多参与,因为没有学生足够的参与,学习就不可能发生。在全班活动中,尽可能减少老师说话时间,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在同伴活动中尽可能地避免两个成绩较差地学生组成对子,他们会因为自身知识水平原因而无法完成任务。无论任何活动,时间均不宜超过15分钟。课堂交际活动的设计要基于对学习者有真正的学习价值的考量出发,为活动所搜集的课外材料、设计的活动形式、讨论的热点主题等,都必须是为学习者能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这一目的服务,不能只是为了填充课堂中的多余时间。对学习者无甚获益的活动理应被排除在课堂之外。课堂交际活动包括具体的任务、紧凑的实施环节、清晰的目标,学生参与其中,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培养良好的思维技巧,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笔者在从事教学活动事件中总结了以下的课堂活动设置:任务竞赛型课堂活动;开放性讨论活动; 互评型活动;分工合作性及组组互动交流型课堂活动。
2.3. 指令给予。教师在对课堂进行设计活动时,让学生对自己所要参与的活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了解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和义务是成功开展活动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交待指令要清楚,尤其是当学生初次接触某项活动的时候。指令的语言应尽可能地简练明了,容易理解;解释活动时配以演示;必要的情况下可用母语布置活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忙于完成事先设计好的众多教学任务,在45分钟的时间里不断变换着教学环节,不断下达着新指令,而且课堂指令模糊不清,这会让学生无所适从。试比较,教师在阅读课上说“请同学们把这段文章自己读一下。”和“请同学们在五分钟时间读完这篇文章并回答出‘文章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科技发展对人的负面影响’。效果一想便知。明晰的课堂指令,会让学生学得更有目标、更有信心,也会逐渐树立教师的信誉,最终实现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另外,教师的课堂指令清晰与否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关系教师在学生中的信誉。如果一位教师告诉学生,“最早完成这一任务的同学或小组将得到老师的点名表扬及平时成绩加分”,结果教师后来忘记了自己的许诺,不仅会打击等待教师表扬的学生的积极性,还可能给学生留下“这位老师说话不算数”的坏印象。因此,教师的课堂指令不应过多,不可轻易地发指令,需要发的指令一定要简明扼要,指令发出后要亲自检查落实,并给予个别或全班性的评价。可以说,课堂指令是教师信誉之所系,是课堂效益之保障,是学生信心之源泉。
3. 结语
在中国外语学习环境中,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知识的给予方面都是有限的,学生不可能仅通过课堂学习就获得有关目标语的所有知识,并用目标语进行自由交际的。这就需要教师好好利用课堂策略,利用好激励手段、提问方式并要组织有方有效。不管什么课型,是听说还是阅读、写作甚至是复习,没有教师的有效组织,任何活动都不会起到应有的效应。因此,教师有必要掌握课堂策略的方法和技巧,合理安排课堂活动,尤其要注意教师的角色,如何组织课堂活动的互动模式和指令给予。只要掌握了教学策略并运用得当,学生潜在能力、学习热情就会激发出来,自主学习能力就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Joan Rubin Irene Thompson How to be A More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 [M]
江庆心. 论教师介入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J]
梁洪兰.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师生角色定位 [J]
刘书林 刘春燕 林跃武 英语教学新概念[M]
束定芳. 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
王笃勒,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赵亮. 教学设计与大学英语教学过程模式构建[J]
作者简介:
关键词 有效课堂教学 藏族大学生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Backgrou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ly-used language, shows its importance in communication. Because the major way for Chinese students to learn English is attending English classes, whether such classes are effective is worth considering.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features in the following ways: structure-based, examination-oriented, and teacher-centered. Most students just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of teachers in class, with few chances of doing communicative works with their classmates or teachers. Students are accustomed to that the teacher just reads the texts or sets an example or presents grammatical points etc. It can be a very common occasion that students keep silence when the teacher asks questions, then the teacher ha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all by himself (herself), and then move forward. Such inefficient teaching mode forms big obstacle to th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Thu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on studying the effective classroom activities.
Th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s relatively difficult in Tibet due to its special social,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and the Tibetan-Chinese-English teaching mode. Tibetan students’ English level is weak compared with others. Because most Tibetan students are from remote areas, they are mind-occlusive,conservative and very shy. Many students are passive, easy to be nervous and anxious in class, they are not willing to tak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practice and interact with the teacher even when they meet with problems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the author finds that some Tibetan students have the negative thought of giving up English learning. So, teachers for institute of nationalities are facing greater difficulties in classroom teaching. We should be fully aware of their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trying to help foster confidence and courage and adjust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classroom activities to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to make sure an 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2 Methods of creating an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2.1 Establishing Students-centered Classroom
More students-centered activities make student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classroom. As shown in the research of Zhou Xing & Zhou Yun (2002), the students-centered classroom may provide more chances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 target knowledge, which prompt students’ language learning better. Therefore the teacher should shift the teacher-centered classroom into students-centered classroom.
Teachers should meet students’ needs and expectation. In order to let students play active role in the class, teachers should be aware of students’ personal factors, needs and motivation etc. Only when teachers understand the factors of their students mentioned above and develop the teaching approaches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can they make English teaching more successful.
Most Tibetan students are shy and timid, they are afraid of speaking in public for fear of making mistakes and being laughed at. And this requires the teacher to take the difficulty level, pattern and assessment form of classroom activitie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teacher should modify the demands to Tibetan students and be always encouraging to protect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in learning. For example, the assessment can be done at first in the form of a short piece of writing instead of a speech to ease their anxiety.
2.2 Organizing various classroom activities
Teachers should design various classroom activities in the forms of dialogues, role-plays, daily words test, listening to the radio, interview, scenario simulations, group discussions and story-tellings etc. Interesting topics are also very important in designing effective activities. The design should be based on what the students are interested in, know about and are able to carry out. For example, activity design can be added with some Tibetan factors, like Tibetan food, dance, songs, culture, customs or the comparison of Tibet with other cultures. The teacher should not adhere too much to the textbooks but try 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topics and facilitate them to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ies actively.
2.3 Ensuring Effective Classroom Interaction in Class
Teachers should raise the Tibetan students’ interests for interaction. A good question from the teacher can motivate the students to answer. When teachers give more open questions to students, and allow them to answer without any limitations, thus they may have desires for interaction.
Teachers should make sure that all the students have opportunities to take part in the interaction. When designing the activities, teachers should try to design various classroom activities to enlarge students’ interaction space and approaches. Only in this way, it can promise an effective interaction is of significant value.
2.4 Implementing different functions in classroom
As Richards (1994:23) points out, the rol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decide the classroom interaction.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affects the role of students. In an effective classroom, the teacher is clear about what roles he/she plays while organizing the classroom activities. Only proper roles of the teacher can make the teaching effective, some roles are listed in the following:
1) Teacher as an Instructor
When teaching, the teacher plays the role of an organizer and instructor, which are 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role the teacher has to play (Harmer 1992). When doing classroom activities, instructions given by the teacher appear to be very important. Only if the instructions are clear can students understand what they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and what feedback they should give at the end of the activity. The teacher should be fully aware of the students’ reflection, and use Chinese to repeat the instructions again to ensure that all the students have understood what they have to do.
2) Teacher as a participant
In order to make students know what they have to do, the teacher could talk with students whose English is better to set a model for the others. Sometimes teachers can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ies. When the teacher acts as a participant, the atmosphere of the class will be more relaxed. This can help reduce students’ anxiety and raise their confidence to a certain extent. It can also contribute to a better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e teacher can get to know the progress and give students effective guide when they hav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Moreover, this can give students a chance to practice English with someone whose English is better than them.
3) Teacher as an Adviser
Teachers may act as an adviser during the classroom activities when they find the students need suggestions as they fac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When students are doing discussion, the teacher can walk around the classroom, giving advice, offering help or giving guidance. And the teacher can encourage some students who are always silent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4) Teacher as an Assessor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jobs of the teacher is to assess students’ work and to see how well they performed in the class. Teachers need to evaluate students’ work and according to which they can give students advice and encouragement. This kind of feedback helps students to see what mistakes they have made so that they can be corrected. The teacher can also know more about the students’ learning by assessment, and then make timely adjustment to their teaching ways and contents to ensure an effective teaching.
3 Conclusion
Effective classroom activities are useful and important for Tibetan students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knowledge.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ee that various students-centered and interactive classroom activities can enhanc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output and play more active roles in class. And teachers for institute of nationalities should be more aware of their different function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order to do that, teachers should also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to adjust their teaching methods and choices of activities.
Reference
[1] Harmer,J. The Longman Handbooks for Language Teachers. London: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92.
[2] Richards,J.C.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3] 崔允墎.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 罗登勇.浅谈英语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外语教研,2010.29:83.
[5] 王鉴,申群英.近十年来我国“有效教学”问题研究评析.课程与教学,2008.10:39-43.
【关键词】大学生;军事理论课;互动式课堂教学方法
军事理论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对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生群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军事教师在开展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要综合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特点,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对此,要做到一下几点。
一、重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大学生军事理论课互动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决定着教学质量。现阶段的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国防建设课程、军事思想建设、武器以及战争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是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囫囵吞枣,没有明确教学重点与层次。这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 整体效果。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有着鲜明的个性、注重自身权利与地位,思想较为活跃。因此在开展互动式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就要完善课堂教学内容。
第一,教材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学军事理论课程内容较为丰富,但是课时相对较少。因此军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授的过程中,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统筹,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如教师进行国防力量建设内容讲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国防生》、《特种兵》等电视剧的讲解与分析,提高学生的国防责任与义务。
第二,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契合热点事件。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国际军事也是变幻莫测,但是在对大学生开军事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落后的问题。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减少落后信息的传递。教师在开展互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以把热点事件作为切入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通过具有时代意义的,现实的真实的国际走向、军事力量以及名人传奇等事件,提高学生对军事理论课堂的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在军事理论学生中的参与度。如在教学过程中,大到基于、问题开展授课,小到建筑施工过程中挖掘出炮弹等角度开展学习。在课堂教育过程中,要通过恰当的引导,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教育的有效性,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爱国情怀的培养。
二、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完善军事理论课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开展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丰富的、灵活的教学手段,可以为互动内容教学模式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把军事理论教学模式与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有效的融合起来,可以加强军事理论教学内的覆盖范围,提高其系统性。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分析一下互动教学模式中的几种教学手段。
第一,通过趣味教学手段,提高军事理论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整体效果。趣味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课题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及幽默的教学语言来提高学生们的参与性,活跃课题氛围,改变传传统教学模式;也可以充分的通过相关模型,提高学生们对军事领域的热爱。这种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沟通,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奠定了夯实的基础。第二,采用才法师教学手段,加强军事理论课题互动教学模式的整体质量。启发式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有效的课题问题,向学生抛出问题,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分析得出答案的教学手段。在军事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师生互动的整体质量。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对于学生们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如若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与分析,得到最正确的答案。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精神集中能力,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沟通,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第三,运用情感教学模式,完善军事理论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对当代大学生开展军事理论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大学生的精神、情感以及性格等方面的分析,通过情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情感教学有着互动性的根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情感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有效的互动不断的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
第二、加强教师综合素质能力,为军事理论课堂教学开展互动式教学模式提供保障。在进行军事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如若教师的自身素质能力不强,无论何种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都无法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要通过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包括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第一,加强教师的政治素养教育。在军事理论课堂教学过程总,要加强教师的正式素养,提高教学的综合质量。如今社会存在着多种不良思想与诱惑,高素质的政治素养的优秀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
第三,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大学生的军事理论课堂教学中含有社会热点时事,对科技、经济以及政治领域都有所涉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完善自身的知识框架,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
结束语
大学生的军事理论教育是一项系统的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互动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的民族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何政泉,郭敏,刘明荒.人学生军事课考核评价模式变革―兼谈西南石油人学军事课的考核方式改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17一120.
关键词:教学设计大学生创新能力经济学专业英语课堂教学
1.相关理论
1.1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和先导,是为课堂教学活动制订蓝图的过程,是针对教学需求提出解决方法,并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和修改直至获得解决问题最优方法的教学过程。一般来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习自导能力。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都是由开始的陌生、产生兴趣、积极参与等环节到最后的熟悉和掌握。同时,学习能力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其中经历四个阶段:学生依赖阶段、学生参与阶段、学生主导阶段和学生自导阶段(郭成,2006)。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具体过程包括: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反馈调整方案四个步骤。根据课程属性和内容的差别,教学设计过程中各环节的重要性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各环节间相辅相成,内部有机联系明确到位。学习需求的分析包含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社会、家庭的影响等。教学内容分析则是教学内容的特点、地位和作用等。教学目标主要描述的是学生通过教学,预期产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变化。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学设计阶段则主要解决:教学内容的容量、重点、深度和广度;教学内容的难点解决和检查的方法;教学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等。
1.2课堂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理论
21世纪是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以智力资源创造财富的经济时代。各个层面的创新是时代的核心,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事关国家未来的竞争能力。
高等学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把培养能力、传授知识、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目前,大学课堂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在大多数专业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受阻、思维滞塞,缺乏批判性思考的积极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国内高校评价的课程评价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科研实践活动能力薄弱。
改善大学生课堂创造力不足的局面,需要进行合理的课堂设计。首先,鼓励学生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开阔的知识视野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至关重要,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其次,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四种:教学实践结合型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型培养模式、依托科研项目型培养模式、“分层递进型”培养模式等。再次,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要改变把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和评价。
2.案例研究
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则,应尽力使每个学生的英语素质水平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解决知识获取无限性与在校学习时间有限性的矛盾,使学生从学习英语知识逐步转换到掌握英语学习技能。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性,使新老知识不断融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本校系省内重点院校,英语作文课程教学的对象是在高考第二批录取的,录取英语分数多在100—130之间。从2005届—2013届的八年间,招生规模从2005届的2个班100名学生,扩大到了2008届的4个班200学生。其中,文理科学生各半,文理科学生之间英文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别。
2.1分析学习需求
长期以来,大学生在中小学“填鸭式”的教学法中形成的自主学习空间小、依赖性大、厌学情绪高、学习效率低的状况延续到了大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按照教学计划,经济学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是在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此时,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结束,部分学生有考研的需求,部分学生依然忙于应付四、六级英语考试。此时,大多数学生都逐渐认识到了英语应用能力对于就业和升学面试等活动的重要性。这些应用能力主要包含日常英语的听说能力和基本写作能力。
然而,学生自从初中开始系统学习英语课程以来,英文课程的去日常化和近学术化特征始终存在。尽管在近年来中学实施新课标,大学采用新版教材,而且这些教改都在不断增加教学内容的适用性特征,但总体的特征依然没有实质性转变。高考和大学四、六级考试的考核体系依然会使许多学生把学习英语模式简化为单词记忆和语法分析,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这两项练习之上,大大忽略了听力和口语的练习。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由于高考听力不计分的原因,导致听力练习极少,进入大学后根本听不懂授课内容,学习过程主要依靠阅读。最终这些学生选择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选择放弃听力。
多年来,虽然学生在客观和主观上均存在对提高英文应用能力的愿望,然而现实的考核体系却会使学生放弃这些愿望,转而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单词记忆、语法分析和阅读训练上。这样的学习模式难以把英语真正当做一门语言来学习,更多的是当成了一门课程。
2.2确定教学目标
对大多数本科生来说,在大学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增加专业英语的课程不但有助于一些同学保持英语学习的热情,而且能够使一些尚未完全掌握自学方法的同学通过最后的课程获得掌握自学能力的缓冲期。
因此,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具备了多重功能。第一,使学生初步掌握部分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和具备专业英语文章的阅读能力。第二,使学生在多年英语学习的积累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掌握情景口头表达能力。第三,针对特定主题,增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2.3设计解决方法
在英语教学设计上,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将有利于解决英语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激发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想象、表达、交往、创作的愿望。
教材选定方面,为了保证专业英语的特殊性,选定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经济学专业英语》(上、下册)。该教材上册以《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为主,下册则包含《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保险学》等管理类学科的内容。
专业英语课堂内容之一是基于本科三年级学生所具备的基本语言能力和欠缺来安排。因此,在选取教学内容上,采取一半课程内容课堂讲授,一半内容课下阅读自学的方式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述过程中,遵循结构分析为主的原则,突出强调文章写作方法的体会和模仿,让学生认真体会母语作者的写作风格和逻辑思路,尽最大可能比较中英文之间的语言差异。在教生词时,尽量规避学生机械式记忆单词的状况,提倡学生采用“多维联想法”,通过单词的近义词、拼写近似词、情景相关词等方法,还原语言环境。
课堂内容的另一个重要的部分是要求所有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课堂展示(presentation)。这项训练内容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基于合作的课堂展示不仅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还是一种学习形式,教学中的民主平等、合作融洽、相互尊重信任、团结协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学生的认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课堂展示的语言情境中,可以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共同进步。
这项教学内容通过提高考评成绩比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不限定内容和表演方式,只要求全员参与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每堂课设置15分钟的课堂展示时间和5分钟的点评时间。课下与同学们的交流说明,该项课堂内容受到大部分同学的欢迎和肯定。同时,大多以宿舍为单位形成的展示小组之间形成相互竞争的态势,更激励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目前,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创新性得到了有效发挥,课堂展示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威尼斯商人》这样的舞台话剧,又有《财大毕业季》这样自编自导的青春剧;还有《我是马云》、《泰坦尼克号》这样的模仿秀等。同学们课下认真准备,课堂上尽情发挥,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以往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模式。
每学期学生至少需要完成三篇作文的写作。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的英文表达是最大的问题。部分学生的作文没有什么语法问题,但使用的语句均来自于多年积累的结果,而对于新学习的句型或重要词汇缺乏使用。另外部分学生依然存在语病、中式英语等问题。对于所有的学生作文,在进行课堂点评时都与母语作者的写作逻辑进行重点对比,树立学生作文写作的结构观,避免更多地关注单词的使用,而忽略了写作逻辑的把握。
2.4反馈调整方案
方案的反馈首先来自学生的体验,这种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课堂点评的形式获得。点评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堂互动,通过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评判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待与信任,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经济学专业英语》课程最初在教学计划中式选修课,考核方式为分散式考查。每学期选课的学生在50人左右。课堂讲授内容相对固定,变化较少;发生的变化主要来自学生参与度最高的课堂展示和作文写作,改变最多的主要是课堂展示形式与作文的写作内容选择,以及评价标准。举例来说:课堂展示形式最初以个人为主,辅以2—3人的小组展示,且为自愿展示。后来展示方式改为了以宿舍为单位,鼓励全部成员参加。展示内容也从最初的电影、小说介绍转化为舞台剧、生活剧表演。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演热情和创新能力。同时,改变了以往单纯介绍性展示的照本宣科和应付差事,增强了同学们用英文进行日常表达乃至专业表达的能力。
3.结论与讨论
合理地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对于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于拓展学生资助学习空间,促进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团队精神。实践证明,结合经济学专业英语课堂,在课堂上增加团队展示,增强文章结构分析,课下增加写作练习可以实现以上目的。
参考文献:
[1]郭成.课堂教学设计[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论文摘要:基于了解学生在网上评教活动中的认识、态度、客观性、公正度、满意程度等真实状况,对部分学生进行实证调查。结果显示,网上评教工作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支持,对提高教学质量有较积极的作用。但学生评教结果与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说明评教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看法,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在当今日益重视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的背景下,目前国内几乎所有高校都把学生评教纳入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评教已从纸质问卷调查人工统计和读卡机操作,发展至目前的网上教学质量评价。由于网上评教具有学生参与面广,统计功能强大,信息反馈及时等诸多优点,网络评教已逐渐成为当前高校学生评教活动的主流形式],评教结果也越来越多地被学校管理层作为教学管理与改革的宏观决策依据。由于网络评教采取的是背对背的模式,学生可在宿舍、机房、网吧,在没有教师及管理人员现场监督的情况下,毫无顾虑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为了了解近期学生在网评时的真实状况及评教结果可信度,我们进行了此次实证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2009年5月,在广州大学一、二、三年级学生中随机发放调查问卷540份,回收322份。有效问卷322份。其中理工类学生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2%,文史、经济、管理类学生占46%,体育、艺术、外语类学生占22。从年级分布来看,一年级学生占被调查者总数的45%,二年级学生占33%,三年级学生占22。
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满意程度、对网上评教活动的认识及态度、教师与学生关系对评教的影响、学生对网评组织工作的满意程度、学生个人对评价指标的看法等10个问题。本研究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将回收的问卷利用卓越网知彼知已问答平台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
(一)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满意程度
调查发现,只有12.4的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表示“很满意”,77的学生认为“比较满意”,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学生分别为17和9.3。当谈及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课堂管理时,有9O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提高教学质量,敢于创新,增加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认为老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爱学生”的占68。
(二)学生对网上评教活动的认识及态度
如表1所示,关于网上评价的必要性,有36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无所谓”或“没必要”。对自己在网评时的表现,有77的学生选择了“会根据每位教师的实际表现认真勾选每一题”,选择“随意勾选,管它三七二十一,只要完成网评任务就行”的达12,选择“每位老师都给最高分,谁也不得罪或因为评价门次多,对网评感到很烦,干脆找人代评”的占11。在关于代评现象的调查中,只有52的学生认为班上没有代评现象,25的学生认为班里请人代评现象在2O以上,如表2所示。
(三)教师与学生关系对评教的影响
92%的学生表示“不会因为教师要求严格而对该教师评价打低分”;909/5的学生表示“评价前,任课教师没有明示或暗示希望学生对该门课程评价打高分”;8的学生表示“因担心任课教师给的课程成绩太低,而做老好人给教师打高分”;有17的学生感觉“教师因担心学生评价打低分而降低对他们的学业或纪律要求”。
(四)学生对学院的网评组织工作的满意程度
对于学院是否及时通知学生上网评价、补评、核对未评课原因等,9的学生表示“很满意”,“比较满意”的占73,“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达18。
(五)学生个人对评价指标的看法
在“评判一位老师教学是否令人满意时,你认为哪项更重要”的问卷中,把“教师授课有个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活跃”排在第一位的学生比例最高,达47。“学生能较轻松地理解与掌握教师讲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备课充分,对教学内容熟悉”排在第一位的比例分别达23和279/6,相对来说,学生认为“当学生有疑惑时,随时可以联系到教师获得解答”等方面不是特别重要。
三、分析及讨论
(一)网上评教工作得到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支持
广州大学的网上评教从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开始。纵观几年来的网评数据,学生的参评率逐年攀升,最近两学期,学生平均参评率已达98以上。根据本次调查,77的学生以比较积极和认真的态度参加评教;90的学生都不会根据个人与教师关系的好恶给予评分;73学生对学院的网评组织工作比较满意。结果反映,大多数学生都在放心地、实事求是地参与网上评教。但是,也有23的学生参与评教是出于遵守学校规定,在无可奈何情况下参与的。48%的学生认为存在有代评现象,这对评教数据的信度会有一定的影响,因而,这部分学生参与网上评教的认识尚待进一步提高。
(二)学生参与评教,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学校每学期召开的期中教学检查教师座谈会上,经常可听到教师对学生评教的认同。教师认为,学生自始至终和教师一起共同进行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教学有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学生的评教信息能及时帮助教师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学生的教学评价能从整体上反映自己的授课情况和教学效果,由于学生评价结果反馈及时,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网上评教在课堂纪律管理方面有较好的辅助作用
网上评教实行的是全员评教,无形之中给教师带来一定的约束和压力,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行课堂管理,注重教学的效果。在对课堂管理情况的调查中,有4的同学认为所有老师都会认真选择课堂管理秩序,51%的学生选择了“大部分老师会管理课堂秩序”,认为“偶尔会有老师管理课堂”的同学占42。从学生对课堂管理的满意度来看,对目前课堂管理觉得“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调查样本的79。可见,在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的老师是认真负责地管理课堂秩序的,学生对教师的课堂管理也是比较满意的。
(四)网评结果为教学管理与决策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每学期网评结束统计结果出来之后,我们都会将学生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院和教师本人,并对网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在学校开展的特岗、精品课程、教学名师、教学优秀奖申报及教师的年终考核、职称晋升活动中,学生网评成绩已成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其中教学名师、教学优秀奖的评选,其网评成绩成为一票否决的关键指标。
(五)教师的素质与个性特征受到关注
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何种表现令人满意的调查中,学生最关注的是老师的讲课技巧、专业水平和讲授风格。他们喜欢授课有个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活跃的老师,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进行的《课堂教学管理状况》调查问卷显示,老师讲课缺乏创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极易导致学生无心学习,是课堂教学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的症结所在。学校在教师教学能力、个人修养、个性及风格上应下大力气加以培养和提高。
四、几点建议
(一)修订现行评价指标
根据此次调查的结果,有26.3的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不太满意。近两个学期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网上评价,被评为“优”的教师却占受评教师总数的90以上。这说明评价指标体系尚存在一些不足,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课堂质量的真实看法。修订现行评价指标,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应从学生最关注的方面入手,在评价指标中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个性特征所占的比重。现行的评价指标虽然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对教师提出了要求,但所有指标权重相同,没有区分度,而且所有指标的设定都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应该从学生的视角修订现行评价指标。基于高校教学的特殊性,评价指标设置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能力[2]。例如,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学生的感知能力就较强。评价指标应该内在关系明确,要素内涵清晰,文字简练,便于学生判断。尽量避免设置一些学生鉴别能力不足的指标。
第二,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构建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广州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课程类型差异明显,因此,要对参与教学评价的课程进行分类,确保不同的课程类型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
如可将课程划分为理论课、分散性实训课(分散在课堂教学中以训练学生实际能力为主的课程,如大学物理实验、素描、建筑设计、钢琴等)、集中实践类课(如实习、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论文或设计等),并分别设置评价指标。
第三,指标的设置要充分体现以学生——教师为本的价值取向。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诊断和改进[3]。在修订指标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和教师的意见,让全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教指标的修订工作,使评价工作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同。
【关键词】安全教育: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1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的重要性
目前,大学生安全事件的发生屡见不鲜,在事件中,反应出大学生安全意识、危机意识淡薄,对社会潜在的风险和危险认识不足。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的出现新的大学生安全问题,对当今大学生安全教育提出了新的考验。当代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这些安全知识是过去的教育和生活经验所累积的,但是极少数的大学生接收过安全知识方面的系统教育,尤其对医疗急救、灾难逃生自救、财产保密安全等重要安全常识掌握的情况较差,在日常安全行为表现出意识较弱,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极容易受到社会的影响和伤害。所以,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2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存在的问题
2.1大多数高校没有安全教育课堂
目前,大多数高校忽视安全教育,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设立安全教育课程。高校开展的安全教育大多组织学生利用班会、团队活动、人防课等进行集中性的学习教育,还通过学校网站、海报、微平台等对大学生开展预防性的渗透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安全知识和技能,这些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多是临时性的,不定期的。
2.2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不重视
现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不重视。没有把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到教学体系,也没有配备安全教育教学的专业教师,也没有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专业化的队伍进行培养,安全教育课程上课的老师多是班主任、辅导员、保卫处人员,教学的内容也没有合理的规划,教学的目标模糊,教学的内容也较为随意。
2.3安全教育教学缺少创新
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教学形式陈旧,通常以教师为主导灌输式的讲授安全知识,学生经常是被动地接受安全教育,学生接收安全教育知识的效果不明显。高校的安全形势随着经济发展和信息发展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现有的安全教育的内容陈旧,缺乏时效性差。安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缺乏长期的研究和创新,使得目前的安全教育在推进的过程中已经显得较为落后。
3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传统的大学生安全课堂教学远远落后于现代的新课堂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的设计和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从自身的经验出发,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更多地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单向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消极和被动地位,难以主动积极地区学习。由于长期以来忽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研究,很难在大学生中培养全面立体的安全观,学生也很难将学习到的科学的安全知识在日常学习中灵活应用。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已经显得有些落后,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将学生从原来教学内容的被动接收者改变成知识的主动探寻者,也将教师从原来教学知识的传播者改变成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教学内容的开展是由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的设计和引导下开展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学内容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划分模块,在不同模块根据教学实际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深化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安全技能。
3.1任务引领教学模式
任务性教学将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教学经常应用。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给学生下达任务,学生通过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的形式,对任务内容进行探究,自己查阅资料,完成任务布置的具体要求,再派出代表进行讲解,教师进行总结。这种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进行讨论、探究、质疑和表达。如旅游安全这块内容,教师先把相关旅游安全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然后下达实践任务来辅助理论教学,教师可以安排每组去沙漠、海滩、热带、雨林等不同的旅游目的地,让小组为去为不同目的地的出行准备行李和制定游览观景安全事项。学生将主动地对出行目的地的人、环境、设备等多方面进行探究,通过准备行李和制定安全事项,树立了旅游的安全观念,培育了旅游的安全意识。
3.2模拟教学模式
模拟法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操作方式,教师创设一些具体的场景和情景,在模拟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整个模拟过程都受到老师严格地监督和指导,多次练习以达到掌握正确的技能为止,实现学生自主的学习安全知识。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在前期把相关突发公共安全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后,教师可以设置上海新年踩踏事件的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模拟在公共场所遇到踩踏时候怎么做,在一次次地尝试学习中,教师进行不断地纠正,最终达到让学生强化知识的目的,最后教师要对模拟中产生的问题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
3.3社区合作式教学模式
社区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国外的安全教育中经常采用。为了使得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真实和生动,将各种社会力量引入到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去。通过目前大学和社会形成的巩固的互利互惠的关系,将大学周边的社会资源引入,可以邀请社内的专业人员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进行现身说法,也可以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搬入社区的场地进行教学。如药品安全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社区医院的资源,在医院药品管理人员或者医生的介绍了解购买药品的注意事项、区分真假药品、药品的分类,实地观察药品的储存,在专业人士的带领和讲解下,学生对药品安全有着深入的了解。医生也可以举例,某些人因为医学知识不够,对身体出现的症状不加重视,导致病情延误的严重后果,强化了学生的医疗安全意识。
3.4网络辅助教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达,运用网络辅助教学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成为一种趋势,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与安全教育课堂教学进行协作,将是一全新的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网络辅助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和多媒体的特征,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如自然灾害安全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网络游戏,地震游戏、泥石流游戏、沙尘暴游戏、海啸游戏,通过互联网将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的真实情境的展现出来,学生通过网络完成逃生和互助,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也使得学生学习中更加主动和投入。
4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
4.1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制度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一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文件,以文件或者条例的形成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行制度上的保障,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进行统一的规定。高校在落实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各部门协同管理,教务部门负责安全教育课程,学生处和保卫处负责安全教育的活动,彼此协调组织工作。
4.2建设软硬件教学资源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模式不是单一的知识讲授,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对大学生安全进行更好地教学,所以对教学软硬件资源有着更高地要求。软硬件的资源包括满足课堂活动需要的教室场地、实践和实训场地、虚拟环境的模拟、教材、案例库、教学视频、课件等内容,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可以逐渐改变学生变动学习的状态,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的进行设计和运用,将有助于安全教育知识内容的学习。
4.3构建网络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视频公开课已经越来越受到高校学生的喜爱,已经成为当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网络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已经为当今教育重要发展趋势,高校安全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合理的安排和设计,将网络教学和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从而打破教学时间、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的众多限制,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安全防范能力。
4.4教学内容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