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缺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现代教育技术;高校动画专业教学;动画产业
动画产业和IT行业的发展及多元化导致动画相关产业链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加大,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层次要求越来越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动画相关专业。但是,动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在市场竞争中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具有优势,高校的动画教育面临质疑,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动画教育的进步和成熟。
一、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模式的利弊
高校对动画专业的教学大多采用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的模式,一种是与企业合作的模式,这两种教学方式各有其优缺点。
1、传统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在动画教学中强调把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放在主导位置,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可以讲授的专业知识较多,可以学到更为广泛的理论知识和内容。但是,其模式较为单一,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不能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课程不同模块之间连贯性差。
2、与企业合作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是把企业项目引进动画教学中,是高校在教学中正逐渐采用的方法。此模式可以使学生提早了解到动画行业信息,并亲身参与到动画项目,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标准和流程进行了解,并掌握动画制作的技巧,提高动画制作技能。但是,企业毕竟不是教育机构,而是以盈利为目的,并不能将学生完全按照这种模式进行教育,企业在动画专业学生的教育上不能占据主导地位。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
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在动画教学中都必不可少。动画教学过程中要涉及到专业软件的应用,离不开低计算机的使用。教师的授课靠文字和图片根本完不成,需要向学生讲解动画构成和制作过程,并进行播放,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方便学生观察和理解;同时,计算机、多媒体或者互联网必须配合使用完成这一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保障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在动画教学过程中除了了解获得知识的途径之外,也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创作元素和浓厚的创作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摆脱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可以获得生动形象的知识观感。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动画专业有其本身的特性,理论知识的内容较少,教学过程中实践性强,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对动画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对学生进行培养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上,高校应当培养出专业性强、操作能力广的动画专业的学生,能够很好适应工作岗位。高校在动画教学中应当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为学生配置计算机以便学生进行操作和学习。对动画专业进行教学,不仅需要对动画理论知识进行讲授,还需要对动画相关领域进行进行讲解[1]。动画的创作过程比较复杂,涉及到多个方面,对动画进行设计之前必须要先对其进行策划做好动画内容的构思;然后在制作的中期过程,要完成原画、中间画等的制作,并进行着色、扫描和动检;最后对后期和特效进行制作,完成合成和剪辑工作,并进行配音。在整个动画创作过程中,不仅要考验学生对动画技巧和软件应用的掌握,也要考验他们自身的艺术感官和创新思维能力。鉴于动画制作本身的特殊性,必须要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加强互联网教学,收集更多的创作资源,丰富动画教学的知识面,突破动画资源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得更加广泛的艺术元素资源,为教学提供更多素材和资源,改善教学环境。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还体现在动画教学过程中为教学配备多媒体的互动教学方面。
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一些浅思
动画专业的人才属于技能型人才,动画教学的进行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彼此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对动画教学的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其使用至关重要。目前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动画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不足,需要完善。
1、开设实验性、创意启发性的课程
我国高校的动画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对其研究的时间也短,相应地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的现象,在教学上模式和方法上创新性不足,需要对教学经验进行积累,对课程的创意性进行设置。首先,设计开发新的动画造型,将时代和人文因素考虑在内,并继承我国传统艺术,对造型进行一系列的设计,,提高学生的自主设计的积极性。其次,动画课程设置要进行实验性创作,调动学生对动画材料设置、表现形式等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表达,使他们能不断对动画进行探索,创作出艺术性更强的动画作品,提高动画的可观赏性。此外,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对动画短片进行创作,由若干学生自主组建团队并进行分,提高学生对动画创作的兴趣。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对动画的创造性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体会创作本身带来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己的个性[2]。
2、互联网授课要安装监督软件加强对学生的监督
动画专业的教学要用到计算机和互联网,有些学生可能会利用网络上网玩游戏等,教师要兼顾教学内容和学生听课情况,有时候可能无法顾及到。安装监督软件对学生上课和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在教师进行授课过程中,仅仅开放局域网;在学生自己实践练习时,仅开发素材库,尽可能不使学生分散注意力。
五、结语
高校对动画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不仅要注重对他们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当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和企业的合作要加强并协调好和高校对学生的培养。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周边的行业资源,并对学生作出有效合理的培养计划,调整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动画行业市场培养有效的人才,促进动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武剑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自考生;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
作者:王建虎,古丽娜·玉素甫(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小学教育专业是新疆自考热门专业之一,仅新疆某知名社会助学民办学校在2005年至2010年期间招收的小学教育专业自考生总数近800人,为新疆教育师资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随着新疆对基础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新疆教育的迅猛发展,基础教育对合格教师的刚性需求呈增长趋势,客观上刺激了越来越多的自考生投入到基础教育师资队伍里来,关注和探索这些学生的专业成长是新疆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使命。自考小学教育专业考试科目加入师范生必修课之一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以来,对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的考核也经历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可以说,教育技术课程的开设对新疆小学教育专业自考生的师范生素养提高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随着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推进,教育技术课程因各种原因逐渐成为教师与学生感到较为困难、吃力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诸多自考科目中被许多学生认为是最难通过,且感觉有些失望的一门课程。笔者从自己的近7年自考生“现代教育技术”助学实践困惑出发,就新疆小学教育专业自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的途径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新疆小学教育专业自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教育技术课作为普通师范类院校的师范类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担负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合格教师的任务。自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在每年的4月进行,7月还有一次补报补考机会,这就意味着自考者每年至少有一次的考试。尽管如此,学生的考试效果并不如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屡遭尴尬,能力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越来越呈现出许多不容小觑的问题。
(一)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脱离了既定的专业标准规划
目前,自考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所遵照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于1999年4月制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自学考试大纲》(以下简称“1999大纲”)。1999大纲详细规定了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未来教师需要系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观。目标是为了“培养考生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要使“考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相关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教学媒体的基本特性、教育应用,掌握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新要求”[1]。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从制度上保证广大教师具有合格的应用教育技术的专业技能[2]。标准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考核,每个标准同时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创新、社会责任等四个维度对教学人员提出了要求。较之1999大纲,2004年的标准更能反映我国对教育技术课程的准确定位。1999年的教育技术课程在专科阶段的小教专业是选修课,并将其与微型计算机应用基础并列以供选择,很显然,教育技术在自考小教专科还不足以成为“当代教育的制高点”(陈至立),并不是小教专业的必要条件。同时,从1999大纲看出,教育技术能力目标维度主要采用布鲁姆的目标分类体系,而标准则采用与新课程标准一致的四维分类,在不同的分类下,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已迥然不同,继续使用1999大纲很显然脱离了教育部既定的专业标准规划。
(二)现行教材内容体例背离了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
现行的教材内容体例是根据1999大纲编撰而成的,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我国教育技术界对现行教育技术的研究成果。教材围绕“教育技术概念”体系、“教学媒体”和“教学设计”等三个部分展开。毋庸置疑,这三部分内容,至今依然是教育技术的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尤其是第三部分“教学设计”的教学普遍得到学生的喜欢和认可。然而概观整部教材的教学,作为自考生考本的教材却不能全部让学习者买账。例如,在助学过程中就有学习者说:“初听现代教育技术,眼前一亮,但随着学习的推进,不禁失望,现代教育技术并不现代”,“它和许多乏味的课程一样,很难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与笔者在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后学生说“时间好快,期望下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行教材内容体例安排大而全,仅第一和第二章就出现教育技术概念14个左右,使得教材囿于概念的界定与罗列。教材内容的陈旧,让课程总是活在枯燥而非鲜活的历史里,例如,在讲到“投影视觉媒体”时,学生们面对教材上的投影器直发呆,问其原因,答曰:“似乎在老电影里见过……”幻灯片、照相机的原理和使用更是纸上讲技能,学生会问:“我们将来会用到它们吗?”还有诸如电视系统的连接、电视机及录音机的原理、电视系统连接、软盘,window98操作系统以及每种媒体后大篇幅的优缺点等,都很难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应用的情景,脱离学生现在及未来工作的实际,在学生屈服于考试命题者对此类知识的乐此不疲时,学习者必然会产生厌恶的情绪,更别说带着兴趣和热情去学习探索及创新了。“知识是过时了,但是考试会考,所以你们得记”,这句话成为笔者在助学复习时被质疑时无奈的选择。因此,自考教育技术已不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背离了“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规范应用”[3]的新人才培养要求。
(三)以应试为目标的助学偏离了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重心
教育部考试中心为了进一步规范教育技术的行业标准,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于2006年4月推出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考试大纲》,强调要“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规范应用为目的,构建全国统一规范的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认证体系,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最终实现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4]。很显然,该大纲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为重要目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施需要有效而规范,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实施不是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而是在于造就应用型的专门人才——教师。但是在“以一考定成绩”的培养格局不能创新的背景下,追求应试和成绩必然成为助学教师和学生的无奈选择。同时实践部分的考核也逐渐简化,降低并异化为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力的考核。笔试和实践考试都偏离了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重心。笔者曾经试图在新课助学前期介绍引入新的课程内容及新技术培养,因为没有机会和条件动手,纸上谈技术,PPT上讲技能,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的能力上不去,从一开始的新鲜降回了原点,紧张的复习更加淡化了学生对教育技术重要性的重视及学习的积极性。
(四)贫乏的资源环境远离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现代属性
现代教育技术之所以现代,一方面是理论的现代,而另一方面是技术的现代。现代教育技术的现代属性告诉我们,教育技术的教学是有一定的资源环境要求的,如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然而,笔者在参观调研了新疆几所小学教育专业助考学校后看到:大部分学校或者助学机构的教学是在普通教室进行的。自考生所占有的最有利的资源就是大部分教师是正在就读的硕士研究生,即人力资源。教学所需的硬件环境,即使有,教育技术课程能够加以利用的机会和时间也是有限的,技术的习得只能让位于各式各样的讲座或者活动,生均资源是比较匮乏的。
二、原因剖析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和国际教育界的基本共识”[5]。当滞后的大纲、教材、被扭曲了的助学及不对称的资源配置综合支撑着教育技术课程的实施时,小教专业自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堪忧,该课程逐渐走出我们当初设置该课程的初衷并落后于改革和发展的步伐。究其原因,既有历史的制度的原因,也有现实的人为的原因,只有准确地定位和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为我们制定相应的对策找到依据。
(一)自考教育游离于高校教育之外,导致目标制定滞后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分为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自学考试教育等三大内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对自学教育的定位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广泛的个人自学和助学活动,推进在职专业教育和大学后继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科(基础课)、本科等学历层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历层次水平要求相一致”[6]。小教自考在新疆采用的是主考院校负责、社会助学及自考中心相结合的方式,但高等学校在介入自考教育时,并没有将其当做正规学校教育看待,而是将其圈起来,设立诸如成教学院、网络学院之类的机构,实际上是将自学考试置于正规教育的体系之外,当高等教育在不断推进教育改革时,自考教育的改革往往被搁置起来。当高等教育中的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发生改变时,并不能引起自考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目标的主动变革,目标的滞后也就理所当然,这也导致教材内容更新的不及时。
(二)教材的更新缺乏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机制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直接体现,教材更新是教育改革推进的必然结果。现行教材的内容陈旧落后,缺乏时代性、国际性和最新的教育思想和信息,理论缺乏应用的实际土壤,这正是因为教材的更新缺少长效运行机制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造成的。教材,尤其是应用很强的现代教育技术类教程,不同于著作,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有其生命周期,适时地更新教材也是保持现代教育技术之现代性的重要保证。
(三)助学组织唯考试而教学,缺乏话语权和自我创新力
笔者通过助学实践发现,当社会助学组织将自考生集中进行助学教学时往往能让自学者找到学习的集体归属感,中途退学及完全自我学习的自学者普遍感觉学习困难,这说明助学机构在组织自学者学习方面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实质上,助学组织已承担起了正规高校教育的大部分角色,如教书育人、组织就业等。因缺乏政策制定的话语权和学历授予的资质,往往是助学机构处境尴尬,教学缺乏自主权。当教育技术的课程实施对助学机构提出环境诸如实验设备、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时、助学机构并不能自信创新、独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新路,只能在夹缝中生存,考试依然是其原点和终点。在“唯考试论成败”的现实面前,助学机构只能选择服从。以应试能力为核心,以高效通过考试为重点,以顺利毕业为目标的助学现状是必然的归宿。
(四)高校在改革中独享现代教育资源,缺乏社会服务及资源协调能力
正规高校一方面掌握着自学考试的生杀大权,同时又在教育改革中独享着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社会助学机构与自考者相对处于弱势。国家教育改革投入的大量现代教育资源,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施所需的资源,并不会因为哪一个机构在从事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的培养而自动流向该处。私营、民办的身份和属性使其发展缺乏了很多底气。与此同时,正规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也没有发掘和彰显其公共的属性,社会服务意识的狭隘,各自封闭的资源利用以及资源配置及协调能力的不足,使得在培养小教自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时无法形成合力,最终结果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需要“回笼教育”的“半成品教师”。
三、应对策略
现实的困境并不能影响小学教育专业的成长,尤其是当前新疆正处于全疆人民投入在跨越式发展的大好背景下。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为新疆描绘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蓝图,而跨越式发展和长治教育基础在教育,关键是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为新疆跨越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国家对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培训、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支持”,还提出要以人为本,“重点扶持和培养一批边疆民族地区紧缺教师人才”来提高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7]。在这个过程中,现代教育课程、高效的教学、掌握先进技术的教师、优质的远程教育资源等都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教育技术学就是围绕这些问题来展开研究的。可见本课程对当前新疆教育的重要性。
新疆的基础教育领域正缺少大量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懂得和善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双语人才,这对自考小教专业的发展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因此,笔者认为,自考小教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要立足于地方,抓住机遇,及时改革,具体需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积极构建适应新疆的小教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体系
小学教育专业的自考教育“无论是从其特点,还是从其定位看,它都不可能,也不宜把培养研究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才是它的发展方向”[8]。职业标准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考核的基本依据,也是设计新型课程的首要环节。标准相对于教师而言是施教的依据,相对学生则是指南。民族地区教育因其复杂的背景,其评价体系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存在地方适应问题。目前,试行的2004《标准》可以作为构建性的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体系(以下简称“新标准”)的蓝本和依据。新标准应基于新疆特殊的发展时期和地域文化背景。在能力指标设计上,尽可能多地考虑新疆本地的教育信息化现状,因地制宜地增加一些符合新疆信息化教育的能力要求,如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应用能力水平、双语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共享及使用等,力求新疆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既能与全国保持同步,又能突出特色,服务于本地的教育的发展。
(二)多元参与,采用更加灵活的教材编制途径更新教材
在教育部颁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标准以后,有关部门根据其编写的《教学人员教育技术培训大纲初级》,组织专家出版了两套试用教材。自考教材由于其特殊性,目前还没能做到“一纲多本”,内容相对比较稳定和统一,这更加增加其编制的高要求和高质量。教材的编制可以多方参与,能够让专家、助学机构助学者、自考出生的小学教师、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专家共同提出新教材的编制意见。同样让教材既能反映标准的普遍要求,同时又能兼顾自考教育的特殊性及地方属性。同时,支持开发少数民族语言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资源。此外,建议良好的教材更新和适应的长效运行机制,使现代教育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现代属性永葆现代。
(三)创新考核形式,重视小学教育师范生能力的考核
在教材更新的同时,考试机构及主管院校还必须改变以往重知识记忆轻实践的考核形式。在考核内容上,既要突显理论的价值,又要重视实践的意义。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利用命题的导向作用,对自考生的自学和社会助学进行导向。命题应该明确考核目标,考什么,怎么考及考的价值是什么必须明确,不能让考试者感到繁难复杂,出现比记忆、抠字眼或玩文字游戏及无助于学习者能力提升的无效考试。其次,重视能力的考核,规范和扶持有能力的助学组织为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创设条件、协调好助学组织的“利”和自考者的“力”的平衡,让自考者获得真正的能力。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性
仅仅依靠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教学中存在如下不足之处:首先,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有限。人机交互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显著特点,但是目前高校中多媒体教学思想依旧是传统教育思想、固定模式、教学方法的电子化、虽然很多教学内容相比以往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形象,但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创新方面存有明显的不足,人机交互的过程很有限。如果依旧这样发展,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能够吸引学生的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形象化,个性化,更重要的是依靠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创造性,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计算机网络与课程资源结合的不足。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资源的充分结合能使学生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实现个性化与自主学习的目标。但是由于资金不足,很多学校的校园网信息资源贫乏,且更新缓慢。许多优秀的文章、杂志、报刊等教学资源师很难让每一个师生都充分共享。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同样由于缺乏资金、技术等支持,很难实现以电子化的形式开发出来供师生共享,即使开发出来也仅仅是网络与课程资源的组合,而非整合。因此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信息处理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目前我国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众说纷纭。但是仔细研究这些观点,主要还是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
一类观点认为:课程是一个比较庞大的概念,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体结合,进而改变课程的成体结构和框架,进而变革全部的课程体系。然而具有一线实际教学经验的教师则比较认另一类观点。课程就是教学,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从教学实际经验来看,这是在目前的教学资源现状下所能实现的最优整合,也是实践的要求和发展的趋势。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课程整合的任务的对比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缺点
国内将计算机应用于教学是从计算机辅助教学起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与实践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缺点
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需将已有的教学材料与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模式。但是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所以课程整合与信息技术在实现上需面临诸多的困难。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只需要教师使用现有的软件进行演示,对于教师教学设计与课程能力没有太大的要求有,所以相对而言计算机辅助教学比较容易实现。
课程整合与信息技术的目的就是充分地改善学习方法。在课程整合没有与信息技术结合之前,学生仍然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而且还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课程与信息技术与整合后,会极大地改善学习方法,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资源和改善学习环境。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可以大幅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就不是很明显了。
四、课程整合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我们已经充分理解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概念以及其主要思想。在教育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指导,最为重要的还是学生对自己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环境中,教师要充分使用互联网上的资源、以及多媒体技术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探索能力,进而提高他们通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些条件。除了需要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力等本身的动机为前提外,还需要教师的充分引导,在引导中让他们主动的提出问题,为学生开展探究提供资料、材料、设备,组织有效的交流,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学生在信息课程的学习中会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问题,或是对老师的教学质疑。但教师应该认识到,这其实是学生探究心理的体现,教师要处理好这一心理,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创造外界条件。
(一)明确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的培养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多媒体与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情境,适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探索能力、发现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发挥优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加深对所探究问题的理解
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探究与思考提供了资源,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方便创建更具开放性和活动性的教育空间,有利于激发、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这不仅是基础教育顺应时展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现代科学发展对未来创新人才的需要。
五、结语
总之,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中,每一位教师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将学习的重点从只看重知识的传递和不断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让学生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转化为一个主动接受知识的接受者,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用探究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和创造社会。
参考文献
[1]潘克明.用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教学整合[J].中国电化教育,2004,(1).
[2]张际平,高丹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层面实质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7).
[3]解月光等,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改善学习 ----200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
[4]李克东,数字化学习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电化教育研究》, 2001 年第八期、第九期.
[5]章剑卫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8期.
[6]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
作者简介
一、微笑激情教学
课堂上,学生是演员,老师是编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与渔,教学的艺术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教师和蔼的面容,亲切的微笑,四射的激情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使教育充满爱与灵性。好奇、好动、好表现是初中生的天性,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和学生一起玩,一起乐,把英语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和激励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更自由、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氛围。
二、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英语教学方法有机融合
有了Internet英语世界的海洋真是广阔无垠、趣味无穷!具有强刺激的文字、图象和音响效果,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成为学生自我的需要和乐趣。用电脑作为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减轻教师劳动强度,更增加教学的拓展性、科学性和严谨性。有利于全面、均衡地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1.1 现代教育手段对传统教育手段的挑战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习兴趣。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那种以老师为中心,“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网络化的教学方式还未出现时主宰着教学,取而代之的是依托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现代媒体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成身临其境的亲身体验,变死记硬背为理解型思维教学。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
1.2 具有覆盖面广、知识更新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
现代教育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课堂里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教育是一种近距离的教育形式,而函授、电视等教育则是一种远距离教育形式。由于种种原因,如边远农村、山区等无法获得和城市相同的教育条件,因此,远距离的教育形式可以在以上地区得以大力推广。另外,由于教育的终生需求,近距离面对面的教育即使在城市里也难以满足需求,也需要采用远距离的教育形式。只有实施远距离网络教育才更能满足这种需求。它具有覆盖面广、知识更新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可以突破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缓解教师及资金的短缺,满足各种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将学习安排在自己适当的时间和空间中,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可能选择课程,安排学习进度,满足终身学习的要求。
1.3 形象生动、交互性强
多媒体的应用使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较好地激发学生思维想象力和培养创造能力。一些晦涩难懂、抽象枯燥的知识,在传统方法教学中配以模型挂图和死板的教学道具,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讲解说明,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而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为一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容易理解接受,让学生亲临其境,亲历其中,得到体验,单纯的死记硬背上升为理解应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但现代教育技术挑战传统教学手段,教师应利用两者之间优势互补,使教案的编写、讲课技巧、师生课堂互动等方面更加完善,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成身临其境的亲身体验,变死记硬背为理解型思维教学。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
三、新课改下英语教师应具备更高的教学素质
1.英语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才多艺的全能型素质
英语新课改体现了英语学科的综合性、选择性和均衡性,课程内容强调与学习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因此,作为英语专业教师,需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只熟悉英语学科的单一型教师已不能胜任新的课改教学要求,而视野宽广、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全能型教师将在新课程改革中倍受青睐。
2.英语教师要具有完备的能力结构素质
首先,英语新课改的实施对传统的以“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主导下的教学方法以及在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下构建的教师能力结构提出了挑战,这就迫切要求英语教师必须转换角色,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改变教学行为,具备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能力。其次,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活动组织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等全新的教学能力结构。第三,英语新课改应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具有本校地方特色的英语课程。
3.英语教师要具有教学创新素质
英语教师要能够合作。就是教师走下讲台,置身于学生中间,与学生“打成一片”,合作的课堂其效果的保证是靠情境的创设、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调动,思维的激活。二是教师要善于综合运用。三是要乐于英语教学研究。教师应该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的研究者,把相当大的精力放在研究学生上,研究在怎样的氛围、方式和途径下能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
四、关注非智力因素培养,拓宽英语学习的渠道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场线整合;高职院校;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5-0189-02
《礼记・学记》中提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要求我们高职专业教师,更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把学习贯穿于自己的一生,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生活方式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工作时间、个人精力,甚至区域差异、环境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再加上新知识的产生速度远大于人们学习和掌握它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会逐渐淡化甚至被弱化而遗忘,这些主客观因素导致教师在知识和能力上逐渐欠缺。因此,作为培养学生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高等职业院校老师来说,更应该不断地通过系统、深入的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增强履行职能的本领。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线培训以其特有的跨越时空限制、信息丰富、容量巨大、传播速度迅速、实现教学互动等特点,把高职师资培训带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成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有效的培训工具,如何开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培训模式的研究,是关系到目前我国数百万职业院校教师高效履行职能所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专业教师学习主动性不够的原因分析
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21世纪初经过跨越式大发展,目前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专业教师学习主动性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
1.教育质量难以评定,教师容易安于现状。教育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工作质量难以进行标准的量化评定。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是复杂变化、长期发展的,我们培养的学生教育质量极难评价,高等职业教育尤其如此。高职院校的很多课程不需要进行统一的考试,没有统一的科学评价标准,很多教师不会象中小学那样会产生一种紧迫感、压力感,加上近年来生源素质整体下降,许多人错误认为高职教师不需要继续学习、继续接受培训了。
2.教师队伍缺乏激励机制,不能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在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人们付出与收获在很大程度上是成正比的,但我们职业教育的教育成效很难在短期内显现出来,长期以来我们提倡的是无私奉献精神,数以万计的职业教育人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收获和付出可能不成正比,导致部分教师容易产生一种认识:教好教坏一个样,那又何必努力提高,何必继续认真学习呢?即使部分老师有机会到高校继续学习多数也是为了学历和职称的需要,很少很难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来考虑问题,结果往往是学历学位上去了,而实际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没有上去。
3.职业院校专业培训内容繁多,部分教师有畏难情结。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领导已经意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把师资培训落实在议事日程上,但从实践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教师课务繁重、培训内容繁多而又欠新鲜,针对性不强,以及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缺少互动、没有挖掘教师的创造潜能等等。另外各类全国和地方暑期教师培训鱼龙混杂、种类繁多,由于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繁杂,如果再加上培训内容缺少系统性甚至权威性,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缺少主体性,培训内容很广泛,其培训效果难免给人以“走过场”之感,时间长了致使部分受培训教师有畏难情结。
4.教师职业倦怠严重,丧失培训的热情。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随着工作的稳定、教学艺术的提高,加上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而参加高考的学生数不断减少,导致高职院校生源质量逐年明显下降,一定程度影响教学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老师们自我学习的意识一定程度会有所下降。教师的工作本身也决定了教师经常久站、久坐、言语多、吸尘多,导致肩周炎、咽喉炎等问题,使教师健康状况不佳、职业病普遍,通过调查显示教师的职业倦怠已极为严重。在严重的职业倦怠影响下,加上繁重的理论和实训任务,教师怎么还会有很高的热情进行继续学习呢,部分院校只有利用寒暑假时间,送出老师进行短期培训,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后续工作又跟不上,培训效果不明显,使不少老师丧失了培训的热情。
二、传统教师专业培训模式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日新月异的发展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它正在彻底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曾描述:“当信息高速公路投入使用,上亿本书的内容就可以为人所用。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他的导师。”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老师必须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活动的冲击,既要做所授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又要做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者,还要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与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师的学习和提高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持,它引起了教师专业培训模式的主体、环境、内容与目标、组织方式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可以发现传统教师专业培训模式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模式之间有着许多本质的区别(如表1所示)。国家与地方政府要积极引导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联手开展师资培训工作,打造国家级示范性培训基地,构建内容丰富、动态更新的师资培训专题网站。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可以自发组建一个个在线学习的共同体,积极探寻各种自主学习与在线培训形式,相互之间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只有在教育观念上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肩负起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
■
三、加强在线培训与在场培训相结合,提高教师的培训效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出现的“在线培训”是一种新的培训组织形式,与传统的“在场培训”相比,它的优势是:其一,培训活动不受时空束缚,有助于学员有效利用学习时间;其二,人际交往突破时空条件限制,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其三,信息资源跨时空共享,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其四,便于及时反馈,有助于我们充分理解难懂的概念;其五,适于个性化培训,有助于满足个性化需要;其六,能及时更新培训内容,低成本、低消耗。长期以来“在场培训”的贡献是巨大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一,培训活动在时空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受培训的人员几乎不能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选择;其二,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有师生间的互动,但主要是培训教师与整个班级的互动,容易产生“把全部学员当成一个学生来教”的缺陷;其三,多数情况下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学员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其四,教学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课本知识的传授,在不同程度上忽视对学员个体的关注和指导。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场培训”和“在线培训”各有其优缺点,应互为补充,优化整合。我们提倡“场线整合”的培训模式,要在实践中不断规范“在线”的课程内容及呈现方式,减少因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时间、精力的浪费,达到培训过程最优化。
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成长
1.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师资培训工作要求各学科老师根据自己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制作相应的课件或微课,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分解,不断总结、反思,并通过网上的论坛、QQ群,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将一些比较优秀的教学资源及时充实到资源库中去,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有利于教师的快速成长。通过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不仅培养老师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还能实现从讲授知识向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方向转变,实现现代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
2.利用线上办公、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成长。在与各学科进行有机整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各位老师的教学能力、兴趣、爱好、研究方向等建立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进而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大力营造科研兴教的氛围,有效促进教师全方位的成长和发展。
3.娱乐与教育教学结合。要求借助网络技术将影像资料数字化,充分展示计算机和网络世界的魅力,鼓励教师上网、聊天,主动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娱乐活动,在娱乐活动中引导学生,使网络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让师生在娱乐的同时,培养运用信息技术的兴趣,逐步掌握和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五、加强竞争和合作机制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在教师培训的实践中,应建立必要的竞争和合作机制,以此来促进教师学习力提升。首先,应建立教师培训的竞争机制,来调动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其次,还应该建立相应的评判机制,规范评判标准,进而促进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第三,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教研活动,如通过集体备课、轮流听课、评课等方式来促进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第四,利用网络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和信息的,如课程安排、周工作计划、教研活动内容和教师培训安排等动态信息,为师资培训提供相互沟通渠道,及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和内部互通信息,使管理水平更上台阶,不断地积累经验,来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第五,应建立教师在线培训的合作机制,并充分发挥个体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的合力作用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
六、结束语
随着全球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培训模式创新将会使受教育者获得、维持和适应工作和职业的不断变化所需的技能、能力与品质的一个必要途径。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建设一支具有较强的现代教育技术意识、先进的教育理论及较高职业技能的师资队伍,是我们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只有稳定持续的不断推进这项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万苏文.区域性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的研究与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2(8):5-7.
[2]万苏文.模具专业“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职业时空,2011(7):123-125.
[3]刘卫萍,王培光.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旨的高校教师培训模式[J].河北大学学报,2014(2):137-140.
[4]李岩,解月光.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师信念重建[J].现代教育技术,2009(12):12-15.
[5]罗廷锦,余胜泉.浅谈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02(2):35-38.
[6]赵慧臣.构建学习力:信息时代教师培训的新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0(5).
[7]沈书生.构建学习力:教育技术实践新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09(6).
[8]黄伟.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0(22).
On Vocation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in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AN Su-wen
(Huaia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Huaian 434023,China)
Abstract: Based on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line training with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cross time and space limitations, information-rich, huge capacity, rapid propagation velocity, and to achieve interactive teaching, take the vocational teacher training to a new stage,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has become a new type of effective training tool.From the current statu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reasons to start, in contrast to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l,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eld and online training. Make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bining presence and online training modules, thus contributing to improve the overall professionalism of teachers.
Key words: Modern IT; Field line integration; Vocational Schools; Training mode
收稿日期:2014-10-20
【关键词】信息技术 现状 理论基础 优缺点 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70
在大力提倡教学中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使师生的交流更加自由。
一、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中学教学也正经历着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教学模式,向个性化、开放式和主动式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转变。顺应这一变革,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始广泛地运用于课堂之中。多媒体技术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灵活、实用的特点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特别是在大力提倡教学中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使师生的交流在更加自由。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教育的面貌,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加速了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信用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落实。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础
关于整合的概念,在2009年倪华与张文杰先生共同编辑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一书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在这一概念中,非常清楚地阐明了我们在整合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学”为主体,要以他们的认知发展特点为中心构建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所呈现的信息内容是我们的学生感兴趣的,喜欢的。同样在要求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时能够自主探究、自行解决问题。
三、信息技术整合应用的优缺点及影响
优点是在实施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广大教师逐步树立了现代教育观念,转变了传统的师生观、课程和教学模式观,其主导作用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体现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知识面大大拓宽,主动学习、探究的品质和信息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其协作精神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培养。如果没有网络技术的支持,又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参与面不会很广,教师因此难以全面把握各类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程度。在传统教学中,作业一般不能当堂批改,而网络教学的作业环节,基本上要求当堂在计算机上完成并及时改正。学生及时得到计算机多样的信息反馈,及时改正错误,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学生减轻了负担,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缺点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课题,但是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和运用水平良莠不齐,教学效果也不近人意。
1.教师认识误区。如果教师不顾实际情况,只是为了迎合潮流而使用多媒体,势必会落得个费力不讨好的结果。2.思想政治课教师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能力不强限制了多媒体的使用,影响了多媒体的使用效果。3.多媒体自身的局限性。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于课件是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一定要按课件设计来进行,学生只能循着教师固定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也就是说,教师划定了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的严密轨迹,学生只有沿着轨迹走才行。这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相矛盾的。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更为提倡一种开放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
四、如何在初中教学中正确运用信息技术
关键词:多媒体 远程教育 体系 设计
我国的远程教育经历了函授、广播电视等阶段,现在正步入到以网络为主要平台的现代远程教育阶段,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因各地实际办学条件限制,远程教育的软硬件环境和技术手段还比较薄弱,利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提高我国现有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育规模成为远程教育的首选。
1、多媒体远程教育系统的体系的设计
现代远程教育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以交互式的协作学习和自主的个别化学习为主,并辅以面试、函授等其他形式来进行的教育活动。下面对多媒体远程教育体系进行设计。
1.1 “多网合一”的整体方案
从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运用哪个单一的技术的远程教育网络都难以实现我们的要求,技术不同则适用于的教学过程也不同。表1-1是四种网络教育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从上表中知,四种网络系统中每个系统均存在不足和优点,单一使用难以满足教学要求。采用多网合一,整合各种系统优点,建立一个综合的远程教育系统符合实际应用。
多网合一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思路:根据远程数据传输和学习资源共享的需要,选择覆盖面大、组网简便的卫星网络平台。通过租用Ku波段的卫星频道,将互联网、教育电视台、有线电视网、电信网络进行多网合一,这样既可以传输计算机数据,又能够传送电视节目,从而构成一个双交互的网络体系。
在农村或者一些偏远地区,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学习者不可能长时间在互联网上浏览系统的学习资源。在这种客观现实条件下,本系统设计将卫星通道与有线电视网结合,利用上行的信息量小,下行的信息量大的数据传输的不平衡性,采用用户上行访问时采用局域网形式或者拨号形式,中心通过卫星推送完成对访问信息的下行。
1.2 多媒体远程教育系统的功能描述
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电话线拨号或者局域网的方式方位中心站;有线电视网用户可以通过电视直接观看本系统提供的教育电视节目;中心站通过卫星将用户所访问的信息准确高速地传给用户。通过互联网普通的公众用户可以访问本系统的中心站或者是中转站的信息平台,进行检索和浏览信息。
2、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远程教育的信息平台和传输途径的日益网络化,采用多媒体远程教育,具有:非对称的数据传输特性、网络用户高速接入,费用低廉、台网合一,可扩展性强,性价比高,同时,在网络设计方面具有实用性、可靠性、标准化和开放性等特点,满足远程教育的实际需求,对原有的远程教育系统进行改进,开发符合时代要求的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黄荣怀.中国大陆地区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EB/OL].http://.
cn/jyjs/et0060.htm,2005-03-12.
关键词:现代化教育;电子白板;教学手段
一、推广电子白板的必要性
(一)避免影响学生视力
中小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在高压力、高强度的学习下,孩子的视力不免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再加上电子书包的应用,由于电子书包的屏幕对孩子视力影响的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因此应用电子白板可以有效的避免电子书包对学生视力的影响。
(二)电子白板是电子书包应用的基础
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教育行业发展,学生已经逐步应用了电子书包,但是离开电子白板电子书包就无法使用,在普通的黑板上无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就没有办法与同学产生互动,电子白板的使用也可促进电子书包的普及,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电子白板具有电子书包大多数的功能
电子白板相当于全班公用的电子书包,只不过大多数时间由教师操控,电子白板具备电子书包的基本功能,在昂贵的电子书包普及前,电子白板可很好的代替其完成教学任务。
二、电子白板的优点
电子白板的应用可以极大程度的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电子在教学中可以充分的起到多媒体计算的作用,因此电子白板具有诸多优点:
(一)增加互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白板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无法做到课堂中修改,很难做到师生之间的互动,而电子白板可以及时的填写,有效的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同时学生也可以操控电子白板进行修改和填写,从而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便于教师及时的发现问题、总结问题。除此之外电子白板的应用可以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传统黑板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乏味,不能吸引学生的目光,难以达到教学目的,而电子白板可以为同学展示图片和视频,为同学创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减少了外界的干扰,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丰富的资源库
电子白板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有针对的为每个学科储存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和习题详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的情况根据需要随时寻找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充分的做到资源共享,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及教学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三)可以进行课堂回放
在传统的教学中,黑板的合理使用问题经常困扰着教师,面对大量要书写的板书,固定化的黑板显得无能为力,被擦掉的板书内容无法在后面的学习中进行讲解。电子白板的应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可将“被擦掉”的知识重现,教师不必在绞尽脑汁的计算板书的面积和内容,可以尽情的进行教学,面对重点、难点问题可以及时的回放,除此之外学生在听取教师授课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灵光闪现的情况,面对讲到激情处的教师又不能打断,所以很难对有疑问的知识进行记录,利用电子白板教学也可以很好的避免上述情况,及时的回放功能让学生完全没有这样的烦恼,利用电子白板录像的功能,记录下教师讲课的闪光点,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电子白板应用问题
(一)软件和硬件
目前市场的电子白板的软件兼容性不好,部分软件运行缓慢,有时出现死机的情况,在缓慢的运行中使得教学不够流畅,对于简单内容的讲解不如手写的方便。其次在吊装时高度受限,不能高过教师的手写高度,在硬件方面电子白板的屏幕较小,没有传统的黑板面积大,且屏幕质量有所差异,有些品牌的屏幕相对脆弱,教师在正常的书写容易将板面划伤。但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二)价格及售后服务
电子白板的价格还是相对较高,普及电子白板对于学校来说还面临着成本过高问题,目前只能等待科学技术的完善,逐步的将价格降低,其次在售后服务方面,电子白板的售后服务不够完善,一旦在教学中出现问题不能被及时的解决,从而影响到了教学效果。
结论
综上,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优势已经显而易见了,虽然电子白板在应用中尚存在问题和不足,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都会被迎刃而解,推广和普及电子白板是一场教育革命,因此我们要充分的认识电子白板的优缺点,并利用现有的电子白板来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杜恩龙,高红超.现代化教育技术中的“电子白板”[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05:7-9.
(一)案例教学法中。1、案例质量较差。当前,高校教师所选取案例的来源非常复杂,很多来自于报纸、杂志、各种教学辅导参考书,也有以自己的案件现身说法,有的干脆闭门造车,导致教学案例质量参差不齐,不少案例过于陈旧、生硬,缺乏现实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教学过程不合理。很多老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以为在课堂上引入几个案例就是案例教学,授课过程中往往是一个案例说明一个问题,没有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因此本质上这种教学模式仍然是理论教学模式;3、案例教学效果不好。由于案例质量较差,案例教学的过程完全由教师主导,学生很少参与到案例的讨论,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操作能力的功能并未发挥出来。
(二)情景教学法中。一是情景设定不易把握,一个具体的情景涉及发生时间、难度、法律知识跨度等问题,各个方面均需兼顾,又要适合教学需要,现实难免顾了东头顾不了西头;二是参与人受限制。从情景设定的情况来看,除非重大复杂的案件,一个真实的案件所涉及的参与人往往不过数十人,太复杂的案件将导致不可预期的因素增加,因而影响情景教学的顺利进行;三是时间长度受限制。一场情景教学从筹划、准备到开始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受课时限制,任课教师在一门课程中也不可能多次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四是授课成本过高。为使学生充分体验真正开庭的感受,增强模拟法庭的预期效果,在场景条件上,就要考虑模拟法庭的场景布置、硬件配备;行政执法演练或模拟法庭审判结束后,为使教学效果更好教师可以邀请劳动执法人员、法官或律师对情景教学进行点评。这就需要学校与相关单位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还需要一定的配套经费作保证,这些都直接影响社会教学法能否得以进行及其实施效果。
(三)社会教学法中。一是学校教学安排和调查单位接收参观、实习的时间不能一致的冲突时时存在;二是教学成本过高,不管是带领学生去参观、学习还是要请合作单位座谈、授课都需要交通费、餐饮费、讲课费等一系列的配套经费作保证,对于现在经费上捉襟见肘的中小高校是很难保证的。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其实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我们进行改革的途径就是要改进老办法,寻找新方法,并能够找到它们的优势,并在劳动法课程的教学中正确、充分地加以利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必拘泥于是用传统方法还是用新方法,而是要按照学生特点、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每种教学方法的优势综合使用。
(一)改进传统讲授教学法。很多人给他贴上了“填鸭式”的标签,颇受质疑和诟病。事实上,从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来看,讲授法是人类传承文明、保持文化传统的基本方式,其并不等同于机械灌输。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课堂讲授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在教学方法中起主导作用,上述改革都是在原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的新的辅的教学手段。几种方法都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也都离不开课堂讲授法。应当说,讲授法的许多“缺陷”并非该方法本身所固有的,而往往是由于人们应用不当或由于材料本身问题造成的。为了发挥课堂讲授法的优势,避免其消极的作用,要求我们在劳动法教学中科学地穿插上述提到的改革方式,提高讲授效果。
(二)完善其他教学方法。上面提到他们各自的优点和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针对问题完善新方法,实现其优势的最大化。例如,案例教学法:一是要重视课前学生的知识积累,在有一定认知度的情况下,才能使学生看到案例时有分析的欲望,否则,很可能会出现学生根本不能抓住案例核心,无从下手的困境;二是要重视案例的选择,不要流于形式。从真实性、启发性、可融性、典型性、完整性这几个方面进行考量,来选择案例;三是要将学习过程延续到课堂下。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仅仅停留在课堂上,那么只会有少数的学生发言,而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会被压制,影响教学效果。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将对此案例的分析写成小论文,这样既可以克服课堂上案例教学的缺陷,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法学论文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