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范文

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

第1篇: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范文

为了真正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校本培训的效益,笔者以案例为载体,通过对班主任各类教育案例进行剖析和改进,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教育反思能力,进而为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有效保证。

1 案例树立班主任教育反思意识

1.1解读经典案例。

针对我校班主任校本培训的实效性研究中存在的困惑,我们将经典案例进行研究作为树立与提高班主任教育反思意识的重要途径。

选择案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借鉴经典案例。我们从《班主任工作案例教程》等书籍及网上搜索一些符合我校班主任实际的案例。二是撰写与整理我校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成功案例与问题案例。切合实际、符合特点的案例既有助于吸引教师进行阅读分析,更有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师通过对案例进行学习与研究,促进教师改变不利因素,改进教育行为,逐步形成教育智慧。

1.2培养问题意识。

作为一名班主任,没有敏锐的洞察力,不会捕捉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就很难去质疑思考,探索问题的症结,便无法激发自我反思了。因此,在班主任培训过程中,我们利用发生在班主任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激发和培养班主任对教育问题应保持的高度敏感性。研究源于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每月定期交流,帮助教师树立问题意识,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思维习惯,这样有助于建立科学的批判精神,养成教育反思习惯。

2 案例丰富班主任反思活动形式

2.1“理论学习反思”模式

在这种模式的培训中,班主任根据固定的学习专题,主要采用三种学习方式。

(1)个人收集,自主学习。首先,班主任根据所给专题收集相关素材,做好学习笔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备交流分享。其次,要求班主任根据所给专题,结合工作实际,选择自己个人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撰写案例。

(2)团队合作,探究学习。首先,要求每个班主任将收集的典型案例进行交流分享,进一步梳理与提炼。其次,将每人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进行分析、整理、归类。

(3)专家引领,反思提高。首先,学校邀请教育专家就所给专题进行讲座,进一步理清思路。其次,教育专家就教育问题与困惑与班主任进行零距离交流互动,与专家直面对话,心灵碰撞,分享智慧,探讨有效方法。

2.2“实践操作反思”模式

(1)观看案例撰写体会。这是一种原生态的教师教育理念的体现。要求教师在观看案例后现场撰写感想与体会。

(2)根据案例寻找理论依据。完成体会的撰写后,要求教师依据观看的案例,收集相关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再一次进行体会撰写,描述自己对案例前后不同感想的思维过程。

(3)呈现案例分析讨论。这是一种团队合作提高的过程,由教师与教育专家开展深度对话完成。要求教师敞开心扉,观点阐述,思维碰撞,从而达到理念提升的要求。

(4)结合实际经验重构。引导教师以典型案例为样本,回顾与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撰写教育案例。

教师在反思教育实践中不断改变观念,不断成长、成熟,反思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

3 案例提高班主任教育反思实效

3.1基于案例,要求教师选择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案例

一是同一案例,从不同侧面进行培训学习活动。例:在培训中,我们先呈现案例,要求教师从不同的维度审视、分析研讨这个案例,结合所教学生年段阐述教育策略。

二是案例不同但主题相同,组织培训学习活动。例:就目前独生子女普遍存在娇生惯养、自私自利的现象,我们根据不同年级选择不同案例,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活动。小学低年级侧重“认识并关爱家庭成员”、中年级侧重“同伴互助,快乐成长”、高年级侧重“关心学校,参与社区”等案例学习研讨。

3.2基于不同类型教师,主要采用分类分层的培训方式

首先是不同教龄的教师。针对职初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对教育的认识处于理想化状态,缺乏教育管理经验和教育机智,在案例的选择中,我们从改善其教育基本技能方面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例如:学校将以往收集的职初教师的系列案例以主题形式呈现,让新教师们进行讨论、分析、交流,并将实践中的体会或心理的转变记录下来,通过专家或有经验教师的分析,进一步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针对经验型教师,我们在培训中主要通过让他们带教徒弟进行案例研究反思的方法,激励他们互相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逐步向专家型教师发展。我们要求每一位经验型教师带教一名青年教师,并根据要求对青年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及指导以案例形式进行反思,促进自身成长。

针对已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专家型教师,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教育经验,使他们成为学校专家组成员,在使用中提高其教育反思能力,另一方面,提供其不断成长的学习途径。其次是不同年段的教师。针对不同年段的教师,我们选择侧重点不同的案例。

总之,教育案例研究反思具有针对性,能根据教师切身的体验进行研究反思,我们在校本培训后期的问卷调查中,欣喜地看到我们教师在实践中的教育反思意识、能力、策略等方面有了提升,教师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也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提高。可见,这种培训活动模式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并正化作教师教育活动的积极行为。因此,运用案例导引提高班主任教育反思能力的培训,为班主任专业化素质的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傅建明.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7.

[2]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孙海法朱莹.案例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应用[J].科学管理研究,2004.2.

[4]吴义昌.教师案例研究刍议[J].教师教育研究.2004.16-3.

第2篇: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范文

一、培训对象:全体在任的班主任教师

二、培训时间:20xx年3月——20xx年1月

三、培训目标和任务:

1、总体目标: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班主任工作某一基本技能训练为突破口,以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转变教育理念,提高班主任教师整体素质和工作实效为根本目的,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新型班主任队伍。

2、主要任务:

(1)新教师培训。所有新教师必须接受班主任有关知识培训,让他们了解班主任工作的性质、特点、基本规范,为担任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工作打下基础。

(2)骨干班主任提高培训。对担任班主任工作两年以上,已参加过班主任培训的班主任,开展提高培训。要求他们把工作实践中的发现与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反思结合起来,提高班主任岗位育人能力。培训内容是以学会科学建设班集体为标志的经验性培训,采取“自我研读—集中辅导—体验参与—经验交流”的培训模式,目标是培养适应新时期班级建设创优活动所需的现代型班主任。

(3)优秀班主任研修培训。对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且取得一定经验,在校内外有较高影响的班主任开展研修培训。选拔一批有创新发展的骨干班主任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班主任培训班培训。进行定向专修的培训,以自学成才和课题研究为主,集中培训为辅,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争取培养优秀班主任。

四、培训内容:

1、班主任的基本素质及道德修养

2、谈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3、班主任的团队精神

4、班主任工作的职责与工作原则

五、培训原则:

1、针对性原则:针对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研究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工作采取短期集中培训与在职自学自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时效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班主任实际工作和班主任的实际需要出发,面向中小学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实践,针对现实问题设计与安排培训内容,重视经验交流,突出案例教学。

第3篇: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 小学 班主任 专业化 必要性

班主任专业化,即要求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在具备基本教师职业素质的基础上,根据班主任工作特点,掌握专业教育知识、专业教育理念,使自身具备专业能力、专业智慧,为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专业引导与帮助,因此,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成为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现状

在我国长期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虽然承担极其艰巨的教育任务,对学生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但班主任工作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程度的关注,首先表现在班主任的工资标准上,班主任除相应的课程教学任务外,还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素质、行为习惯、班级管理等多方面任务,其工作量远多于一般教师,但大部分班主任的工资却没有相应提升,我国自1979年第一次制定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在至今三十多年时间里,对此标准仅进行过一次修改,即1988年修改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由原来的几元上升为十几元,至物价上升、工资上涨的今天,班主任津贴标准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虽然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班主任的工资得到一定程度地提升,但此种提升方式因缺少相应制度标准,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1]。

关注度的欠缺还表现为班主任工作缺少相应的专业性,班主任对学生培育有着重要影响,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学生成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工作需要相应的专业技能,但从我国教育现状来看,班主任是任何教师都可以承担的工作,多数小学班主任都是由其中一位任课教师承担,没有接受相应的专业培训,此种情况下存在不少班主任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对学生健康发展极其不利。因此,针对班主任工作现存问题来看,实行班主任专业化是极其必要的。

二、实施小学班主任专业化的措施

1.加深对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工作的理论研究

班主任专业化即向学科方向发展,学科建构需要相应的理论基础。在理论研究方面,教育部门要给予充分重视及充足的资金支持,使相关专业课题得到顺利开展,并根据相应课题研究建立专业化班主任培训教材,将理论研究成果推广到教学过程中。另外,注意将教育专家的研究与教师经验性的研究结合起来,例如,学好教育心理学是每个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但在真正心理疏导过程中,班主任还应结合学生不同性格特点、成长环境做出合理引导,由此保证理论研究切实可行。

2.构建小学班主任专业化激励制度

针对班主任工作重视度不够现状,应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方面建构相应激励制度,提升班主任工作热情。激励制度的建构首先应提升班主任的津贴标准,将班主任工作效果与津贴数额联系起来,这样对班主任工作既有激励效果,又有监督作用。其次,合理规划、安排班主任工作,尽量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专业化的班主任不仅承担教学课时,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尽心尽责做好班主任工作。再次,优化班主任工作评价制度,重视优秀班主任评选,并增加评优、评先名额,评价内容应做到全面,保证对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能合理化评价,例如,在具体开展的评价体系中,可建设班主任工作交流平台,利用办公室空间、网络空间实现班主任之间的经验交流,取长补短,促进班主任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从而实现教育水平整体提高。

3.完善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培训体系

加强专业化培训是班主任培养专业能力、掌握专业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此种培训可分三个层次进行,首先,第一个层次是班主任进行自我培训,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之时,应首先建构起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清楚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这种责任感的驱使下,不断完善自身,在空余时间不断学习班主任专业知识,在教育实践中善于反思、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其次,搞好校内班主任培训工作,各小学要成立班主任培训班,定期对校内班主任进行培训,另外,应注意关注教育理论发展及教育案例总结,及时将这些内容以培训方式融入班主任教育工作中。最后,适时派班主任到校外进行培训学习,了解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思想,实现更大范围的经验交流,使班主任能力进一步提升[2]。

4.将小学班主任专业化教育融入师范高校

师范高校是教师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当今大部分教师掌握职业技能的基础环节,因此,在高校中融入专业化班主任教育是极具积极意义的措施。例如,在师范高校中可开设小学班主任专业课程或直接开设小学班主任专业,如班集体组织管理、学生紧急情况处理、与学生的沟通能力等都是教育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通过专业或课程开设,教师在从业之前就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并在大学期间组织师范生进行班主任工作实习,使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为教育事业培育出更优秀、更专业的班主任人才。

小学生是家长的期望、是祖国的未来,班主任对其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不仅是教育部门应实施的迫切任务,还是教师提高自身要求的重要表现。

参考文献:

第4篇: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专业化;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教育是无痕的艺术,班主任应当是用心但不留痕的教育艺术家。众所周知,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中小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务实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但在教育实践的研究领域,班主任管理工作却一直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惑。

一、班主任管理专业化面临的困境

(一)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角色困境”。实践中,当我们从专业化的视角去追溯中小学班主任角色的内涵与外延时却发现,班主任角色常常处于泛化、冲突和缺失的状态之中。

1、中小学班主任角色的泛化。班主任作为一班之“主任”,一方面要着眼全体,因材施教,以不同的表情与方法去面对全班性格各异、基础有别、性别不同的学生;另一方面班主任在不同的场合与时段又要扮演教育者、服务者、管理者等角色。由此可见,当班主任真正地对班级全部的学生和学生的全部负起责任来的时候,他的角色外延就被“撑”大了。在学校行政管理不断规范化和精细化的现实背景下,中小学班主任经常体验着这一被泛化了的工作角色给自己带来的沉重压力。

2、中小学班主任角色的冲突。在角色泛化的背景下,班主任一个人要扮演多重角色,而且是面对相同的观众――学生,这就可能导致班主任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干扰与影响。如果班主任的“演技”尚好,能够在这不同角色中间变换灵活、来去自如,倒也无妨;如果班主任的“演技”不行,硬是东施效颦,强作笑颜,就可能适得其反。我们经常听到的某某学生见到一贯对自己严肃的班主任的笑容,听到一贯对自己严厉的班主任的表扬时受宠若惊,以至于不知所措的案例反映的就是这个道理。

3、中小学班主任角色的缺失。根据以上论述,中小学班主任同时肩负着班级学生的管理者、教育者、协调者等多重角色。在现实情况下,这些角色在班主任的具体角色意识与角色行为中的优先顺序和权重比例是不同的。例如,在应试教育盛行的背景下,班主任很可能以保证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学习为核心,而把学生的思想教育、习惯养成、能力培养等重要职责抛在脑后。即使在学习方面,也可能只强化“易操作、见效快”的学科知识的习得,不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出现了重智轻德、轻体、轻人格塑造等一系列问题。

(二)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内涵不足。在实践中,班主任的教育作用曾一度被片面夸大,这表现为班主任工作过分强调社会价值、学校价值、成人世界的价值,忽视学生的自我价值,很少关注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客观地讲,工作内容复杂化了,当然做事疏漏的机会就越多,相应地,挨批受骂的几率就越高。再加上近年来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一些新闻媒体片面宣传以及社会、家长的不理解,都使班主任处在了矛盾交织的“风口浪尖”,承担着太多的压力和责任,使班主任普遍表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

这都充分说明,由于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内涵不足,导致人们对班主任工作缺乏科学认识。同时,尽管相当一部分师范毕业生都可能从事班主任工作,但他们却缺少相关专业技能的训练,缺乏班级组织、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一旦走上班主任岗位,常常茫然无措,再加上职后教育的匮乏,也限制了班主任专业素质的提高。

(三)班主任管理专业化定位模糊化。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有了新的阐释,强调班主任在学生“成长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班主任“肩负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为此,《意见》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要做好中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要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要组织好班集体活动;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其具体内容可以看出,班主任的育人工作已经被融入班主任的各项工作之中。

然而,怎样才能使政策精神落到实处?这就需要各地方教育部门、各学校将《意见》精神不断细化,制定出更为详细、系统以及明确的班主任工作制度。虽然《意见》强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具体实施意见或细则”,但这一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却没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各学校班主任工作制度缺少育人要求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种规定和传统的教育理念相配套,对班主任的育人职能没有提出明确要求,而大部分工作集中于班级日常事务管理和协调科任教师教学以及帮助学生学习方面;而在班主任育人方面,这一制度仅局限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这一制度规定下,除了作为班级管理者,班主任就只是作为班级德育工作者存在而已,班主任育人内涵的深度和广度因此被局限了。

二、班主任管理专业化的有效对策

(一)班主任管理专业化的角色规划。班主任的角色规划是指班主任对于自己所从事的班主任工作进行整体认知、分析和计划。首先,班主任要正确地认识自身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内容与方法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自身的经验与不足,归纳工作中存在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分析问题的背景与成因;其次,根据对于自身工作的认知与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并把这些对策具体化为可操作的行为,列入工作日程之中,成为切实的工作计划。总体上,班主任的角色规划是其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班主任加强对自身的角色规划,有两点基本意义:其一,角色规划的过程也是工作反思的过程,有利于促进班主任对自身工作的总结与反思,从日渐麻木的状态中“醒悟”过来,从丧失了自我的事务堆中解脱出来,使班主任工作成为一段有追求、有收获的心路历程;其二,角色规划有利于引导班主任从整体性和全局性的角度考虑问题,视野更加开阔,考虑更加全面,提高了班主任教育行为的科学性,避免和减少了班主任工作中厚此薄彼、偏于一隅等狭隘行为出现的可能性,从而有效提高班主任的育人效果。

(二)建立健全班主任学习与培训制度。班主任平时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压力大,有时会忽略了学习。而持续不断的学习恰恰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驱动力。在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对班主任队伍进行规范、系统和专业的培训,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1、制定个人专业化发展规划。个人专业化发展规划,不仅是对班主任自身发展的引领和督促,也是班主任走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学校应根据现实需要,帮助每个班主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短期、中期、长期的个人专业化发展规划。这样可以让班主任不断地明确自己的目标,有的放矢地开展学习和实践。

2、构建班主任学习型组织。2006年教育部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与《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在《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中明确规定:“从2006年12月起,建立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因此,学校要积极构建各种学习型组织以吸引班主任参与到这个学习过程中来。

培训方式上,可以有针对普遍问题的集中培训,也可以有针对个别问题的分散培训;培训方法上,可以灵活多样,讲座、案例分析、专题报告等;培训对象上,可以分层次,有新手型班主任培训、骨干型培训、专家型培训;培训内容上,可以有教心学理论、社会学、管理学理论的培训,也可以有班主任技能技巧、班集体建设方法等。当然,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开发校本资源,组建自己的培训队伍。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使得每一级别的班主任都得到培训,无论是知识还是技能,都得到提高。

(三)澄清班主任管理专业化基本原则

1、学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的各种权利和人格,万事人为先,不论是规则、制度、纪律的设置,还是具体的实施过程,都应体现尊重人、人性化的理念,都应是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又必须是公平、公正、民主的。要真正培养学生自立、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班主任就要树立自己是管理顾问、甘做服务者的思想,把班主任作为一种职业、一种责任,而不是把它看成一种权利、一种优势。

2、“适度爱心”的原则。班主任工作既要投入爱心,对学生施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又要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爱的适度。这不只是因为没有距离也就没有了敬畏,更重要的是班主任的角色使然。班主任既不能当警察督学,也不能当父母兄长;他应该既是学生的朋友,又是学生的师长。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和学生无情联结,也不能使情感超过必要的“度”。

3、“严而有格”的原则。“严”是基本原则,“格”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要有分寸。同样的错误,如作业未做,一贯表现好的学生未必一定有其客观原因,而普通学生就很难说了。班主任对待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简单、草率批语完事,而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严一气,势必会有不好的结果。

(作者单位:新疆库尔勒市第六小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伟.浅析班主任管理的境界与原则.教育艺术,2009.8.

[2]王立华.班主任专业化的困境与实践路径.人民教育,2008.6.

第5篇: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区校联动 责任分担 班主任培训体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09-01

加强在职培训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教育行政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班主任工作和班主任培训的政策法规。落实文件精神,完善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模式机制,增强班主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基础教育深入改革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区、校两级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上的培训功能,积极创新培训模式、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努力改进培训方式方法,促进在职班主任培训取得新突破,是一项具有实际意义与价值的课题。

本课题中的“区校联动”,指区级培训机构和学校充分发挥双方的作用,联合开展班主任培训。其中,区级机构落实专业服务,学校作为实施主体,通过资源共建共享,双方实现彼此支持,优势互补。而“责任分担”,指区级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基于全面提高班主任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这一目标,各自承担自身的培训职责。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形成了以下经验体会:

一、区级培训:着重分类实施、分层递进

我们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班主任很的岗位需求,用心设计培训内容,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在充分尊重班主任主体性的基础上,开展各类班主任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开展0~3年新上岗班主任专项培训。

2.举办骨干班主任培训。

3.建设专题培训课程。

二、学校自培:着眼有力支持、有效改进

由于学校工作繁忙,很多班主任很难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外出参加培训。为了妥善解决这一工学矛盾,我区加强对校本培训的专业支持,帮助学校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有效改进班主任培训的管理。

1.提供培训课程支持。区德育室编写了《学生品性的塑造――青浦区中小学班主任校本培训教材》,教材分为10个专题,内容覆盖了当前班主任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定的理论解读,又有丰富的实践案例,学习、掌握这些内容,对班主任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不无帮助。

2.建立校本研修制度。我们引导与帮助各中小学从本校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班主任专业研修方式并予以制度化,使班主任教研活动,像学科教研一样走向常态化。各校在班主任培训定位、实施过程以及培训管理等各个环节上,努力体现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强调问题解决、因需施训。在培训制度层面上,强调三个“结合”:专题讲座要与案例评析结合,接受学习要与实践体验、参与式学习结合,内容理解要与方法掌握结合。

三、区校合作:着力专业引领、专题活动

为了淡化“自上而下”的管理职能,强化专业引领和服务功能,我们区级将班主任培训平台下移,积极探索区校合作新模式。

1.加强蹲点指导。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全区建立了十多个青年班主任专项培训基地,作为区校合作的实践共同体。整个培训过程突出岗位情境下的对话与交流,引导青年班主任“基于案例”进行深度思考,突出了“以自我省察为主体、同伴互助为主线、专业引领为主导”的培训特点,形成了“导师引领、岗位练功、团队互动”的区校合作研修模式。

2.建立随访服务制度。为了提高培训效益,唤醒班主任的专业发展自觉,让专业化发展成为每个班主任自愿、自觉的追求,区德育室专业人员通过培训后的随机回访,帮助班主任发现问题与不足,提炼有价值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持续发展。

三、初步成效

1.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班主任培训体系。我们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探索目标分层、内容分层的操作原则,建设适应型、胜任型、发展型班主任培训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班主任的需求。并积极探索在区校合作共同体框架下的行动准则,发挥区、校两级各自的资源优势,厘清功能职责,使区级集中培训、学校培训与区校合作培训三者的有机结合,这较好地解决目前在班主任培训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努力构建了有区域特点的班主任培训体系。

2.班主任队伍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相得益彰。几年来,我区将班主任队伍建设与德育工作的开展相互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确立了“以教育案例为载体,提高班主任专业能力的研究”(区级项目)、“新教师的班主任专业培训――基于案例的实践模式研究”(市德研会重点项目)、“基于问题解决的团队学习――青年班主任专业研修模式的研究”(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德育叙事:提高班主任专业发展自觉的实践与研究”(市级德育“德尚”研究课题)等一批课题,形成了将热点做成亮点、让难点变为突破点,问题解决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德育研究和班主任培训相结合的队伍建设基本策略。

3.班主任实践智慧积淀。为了充分发挥培训的效能,我区在培训过程中十分注意经验的积累与智慧的提炼,德育研究室定期将相关成果汇编成册,供全区共享。由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有《行动-成长:骨干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班主任视窗:实践与理念同行》和《在破解问题中前行――青年班主任专业成长之路》、《德育叙事:班主任的专业视角》、《校园柔心术――班主任做心理辅导》。

总之,建构区校联动班主任培训体系,区级专业力量与学校主管人员的理念趋同与目标一致,优化了培训资源、强化了培训管理,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形成满足不同成长阶段班主任专业发展需要的培训内容序列,并通过分层递进,提高了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班主任工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1-021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1.141

一、张掖六中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不够。全年级只有一个心理辅导教师,全校共有三个心理教师,初一的心理辅导教师还是由体育教师转过来的,是因年纪大无法担任体育教师,考了一个心理资格证,就开始担任初一的心理教师。每个班级的心理辅导课一星期只有一节,课程安排较少,上课多是引导学生做心理游戏,课下辅导力度不够,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从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到学生都对心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班主任迫于学校、家长、社会的“分数至上”观念,对学生的学业关注度大于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对班级后进生基本采取放弃态度,只要他们不犯大的严重性错误,不影响班级其他学生的学习,就任由其自行发展。班主任很少走进后进生的心里,不能从心理入手去帮助学生,改变学生。

2.班主任工作量大,工作方法不合适。张掖六中班主任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任务重、班级学生问题多和家长配合度不够,班主任自身能力的不足。而且,在班级管理、后进生的转化和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所遇到的困难,又增加了班主任工作量。

张掖六中班主任普遍采用强制性的教育管理模式,教育理念落后,认为自己是班级的主宰者,学生是被动接受教育和管理的客体,习惯以“权威”的形象出现,凌驾于学生之上,采用“我说你听”“我管你服”的教育管理模式,使得学生无法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工作方式粗暴,班级管理滞后,尤其是年轻班主任,等到问题发生才去粗暴的解决,没有及时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张掖六中的很多学生都是从小学开始在教师的打骂中成长的,挨打已变成他们生活中很正常的一部分内容。大部分学生对班主任是因害怕而言听计从。

3.班级教育与家庭教育沟通不够。张掖六中初一某班的一名学生因故意在宿舍睡觉没去班里上课,班主任叫到办公室教育,并让家长来学校陪读一星期,否则就带着孩子回家反省着,过段时间再来上课。出现问题时学生的父亲并没有想办法解决,好好地跟班主任沟通及解决教育孩子,而是单纯的责骂孩子,又因家里农忙,拒绝了教师陪读的要求,让孩子把校食堂的伙食费退掉,回去帮忙做农活。事情的最后,孩子选择了退学。显然,这个案例中家长的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缺乏与班主任和孩子的深入沟通,不能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

张掖六中班主任们采用粗暴的方式管理学生,也是迫于家长和学校、社会的压力。家长们普遍认为班主任过于温柔,只用关心爱护管理学生,和学生做朋友,是一种没本事的表现,认为这样的班主任不合格,不放心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这样的班主任,会向校方有关领导提出更换班主任的要求。相反,越是打学生厉害的班主任,越是有威信,越能得到家长和学校领导的称赞。

4.班主任队伍稳定性差,班主任素质有待提高。张掖六中班主任任用较随意,大多听从学校领导安排。班主任的频繁更换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因进修或深造离开或者暂时离开学校。如一位班主任因参加研究生考试,离开学校一个月,将所带班级交予一位没有经验的年轻教师,而引发的众多班级管理问题。二是班主任内流动。如一位年轻班主任因无法胜任班主任工作被调至管理学校实验室,安排另外一名班主任接手她的班级。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只有两位班主任的第一学历是本科,大多教师是从周围乡下调上来的,起点比较低,参加的专业班主任培训少,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大多凭经验的累积而从事班主任工作。评职称需要也是张掖六中教师们选择担任班主任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教师迫于评职称压力而担任班主任,因此对班主任工作缺乏责任心,不关心学生,班级管理松散,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学校许多教师都在编不在岗,占着学校教师编制,并不从事教师工作,使得学校教师极为缺乏,有经验的班主任也相对缺乏,临时教师无法解决编制问题,不能安心从事班主任工作,也影响着班主任队伍的稳定性。

二、改进张掖六中班主任工作的对策

1.加强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班主任应和心理教师相互配合,多花时间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张掖六中初一某班,将近半数的学生家庭是单亲或重组家庭,这些学生或多或少会因家庭问题影响学习状态。若班主任不能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就会把学生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心里烦恼无法正确有效的释放,就会出现不写作业、厌倦学习等各种问题。忙碌的班主任没有找到问题根源,采用惩罚方式处理这些问题,就会进一步加重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消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2.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及工作压力。张掖六中班主任可借鉴设置“副班主任”来辅助自己。班主任还应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掌握学生发展规律,不断提升自己的班主任专业知识与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班主任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观念,少惩罚多感化,加强班主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班主任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第7篇: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范文

班主任工作的第一种类型是:关注学生,尤其是关注特殊的学生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把采用这种工作方式的班主任称问题解决型班主任。

一个班主任面对本班的几十个学生,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进行同等的关注,只能针对重点学生进行重点关注。这些重点学生可能是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可能是调皮捣蛋的学生,也有可能是班主任特别喜欢的学生。关注点可能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可以是学生的思想状况、行为习惯。这一类班主任在他们的工作实践中有许许多多典型的感人案例。有一位来自城乡结合部农民工子弟特别多的学校的老师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班上有一位来自外地的农民工子弟,性格比较内向,不愿与人沟通。经过仔细了解,发现这位学生父母离异、家庭经济困难。老师通过帮助申请助学金、经常谈心、正面鼓励的办法,使学生性格逐渐开朗,学习成绩也进步不少。但是,一次考试的失败,这位学生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班主任老师用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调动任教本班的学科教师、学生家庭成员,多方面关心、鼓励该学生,使学生重新树立起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这种对重点学生的关注,是每一位负责任、有经验的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做的事情,它需要的是坚持和耐心。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或不良习惯的改正,不是一朝一夕、一次或几次就能完成的事,长时间和多反复的付出,考验的是教师的职业操守,需要的是教师博大无私的爱心。

有一位农村中学的班主任和学生沟通的方法非常特别,针对大部分农村孩子不擅于与老师面对面交流表达的特点,她采用给学生写信,从学生回信中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的方法,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卓有成效地开展班级工作。一次,一位学生在给老师的信中倾诉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烦恼:父母经常吵架,吵到要离婚的地步,使他无心学习,甚至有离家出走的打算。经过再三考虑,班主任请来了学生的父母,把信给他们看了。学生父母很受震动,回家后坦诚和孩子交心,并从此注意自己的行为。这种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带来了非常好的效果。由于家庭环境的改善,学生安心学习,后来以理想的成绩考入了大学。

班主任工作的第二种类型是: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让制度管理人、约束人,进而达到班级的自主管理。可以把采用这种工作方式的班主任称作制度管理型班主任。

制度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一种相对摒弃人治的管理方式向学校班级管理移植的结果。这种班级管理形式在许多成功的班主任文章或著作中都能看到,在现实工作中也确实有成功的案例。这种所谓的班级自我管理并不是班主任不要参与班级管理,而是将一些日常的程序化的事物交由学生自我管理,或是班主任在较短一段时间因故离开班级后,班级的学习和生活纪律由学生自我管理。即使是不在班上,班主任仍然是班级的灵魂和核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班主任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中小学在每一个班级设立班主任的主要目的不是维持纪律,而是全方位关注班级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的复杂性,而未成年人由于认识的局限性,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这其中的许多东西不是班级自我管理所能解决的。所以,在设计班级自我管理制度时必须特别注意管理过程中的民主性、公平公正性。自我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但这种锻炼的机会不是每一位学生都拥有的。如果没有班主任的深度参与和密切关注,班级的自我管理很可能形成一部分学生的话语霸权,而另一部分学生的正当诉求却被有意无意地遮蔽,久而久之,对所有学生的成长都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班级自我管理制度设计时,最好考虑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决定对具体的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时,尤其是批评的决定,要有一支集体导论的机制,允许当事人申辩,最后交班主任要仔细审核。

班级自我管理过程中,制度建设不是目的,好的效果也不是自我管理的真正追求,真正的目的和追求是,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能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复强调学校教育开民智的重要性时说过一句话,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仍然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智仁勇之民兴,而有以为群力群策之资,夫而后其国乃一富而不可贫,一强而不可弱也。”

班主任工作的第三种类型是:针对班级特点,有创造性地建设一种班级文化,让文化浸染人、改变人,达到一种如道家所追求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有为境界。当然,这种文化应该是有利于人性健康发展的。可以把采用这种工作方式的班主任称作文化引领型班主任。

班级文化建设有许多成功的例子,比如感恩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人的健康成长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长沙市一位老师在谈到自己在班级文化建设时为何选择感恩教育,是这样介绍的,他认为现在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人们缺乏感恩的心,尤其是在优越物质条件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一代。让学生从认知上,情感上、实践中,学会知恩、感恩,报恩。这位老师的育人理念是“要让学生先成为一个会感恩的人,然后才成为一个有才华的人”。他将感恩教育氛围三个实施阶段,第一个阶段:通过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初步形成感恩意识,理解感恩的意义。第二个阶段:让学生学会感恩,从行动上开始感恩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第三个阶段:让学生的感恩意识得到升华,由感恩亲人升华到感恩社会。由于感恩教育的成功,这位教师所带班级班风非常好,受到家长、同事、学校的高度评价。

现在许多学校都注重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并将这种教育与具体的行动结合起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感恩教育的行动实践切忌形式化、夸张化,应该如甘霖滋大地、春风润万物,自然而有效。

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具体选择何种内容、何种形式,受制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学校文化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可生搬硬套。

第8篇: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范文

以《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目标,通过构建全员育人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学校统一领导、教师全员参与、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变德育工作以班主任为主管理学生为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变学校为主教育学生为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变注重学生学业成绩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形成“人人承担育人任务、堂堂渗透育人内容、时时蕴含育人理念、事事体现育人作用”的良好局面,全面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工作目标

创新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的德育养成管理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文明习惯。教会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不断提高。建立学校、责任教师、家庭三位一体合力育人制度,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三、实施方法

1、健全组织,明确分工。

学校调整充实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校长——班子成员——政教——班主任和作任课教师的全员育人管理网络。校长是全员育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这项工作的领导、组织和调度;班子成员抓好分工范围内的全员育人工作;政教处和教导处负责计划制定、落实、督查和考核,整体策划全员育人工作;班主任、教师负责计划实施,形成育人工作由校长亲自抓、政教具体抓、班主任直接抓、任课教师协同抓的“五抓”育人工作局面。

全员育人领导小组:

2、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开展师德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等,提高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水平。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增强服务社会、服务学校、服务学生的意识,引导教师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为全员育人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合理搭配,结对帮扶。

合理划分责任小组。根据本班情况确定每组人数,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分别按3:5:2的比例组成小组。教师担任平行班课程的,可兼顾所任教班级学生。班主任要综合班内每个学生的情况,合理确定每组学生名单,由各责任教师通过自愿的方式“认领”小组,并给小组命名。

责任教师职责:要通过不同的形式,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及时帮助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管理小组方面进行小课题探究。

4、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学校将制定育人管理档案制度、家访联系制度、谈心汇报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全员育人管理工作进行规范。责任教师根据各自情况,进行细化,制定符合实际、特色鲜明的管理办法,确保全员育人工作的深入实施。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

学校校委会成员召开会议进行专题安排,然后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进行宣传发动,使广大教职工把思想统一到学校总体安排部署上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发展观,积极投身全员育人活动。

2、制度、计划制定阶段()。

建立全员育人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①《全员育人管理领导小组》②《全员育人管理工作小组》③《全员育人管理责任教师职责及要求》④《全员育人管理班教导会制度》⑤《全员育人管理家访制度》⑥《全员育人管理汇报交流制度》⑦《全员育人满意度测评制度》⑧《全员育人管理工作考核》等。班主任、任课教师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合理划分小组,责任教师对学生情况进行登记入册,有家庭基本情况、平时表现、近期规划等情况,制定出本组《全员育人管理工作计划》。

3、全面实施阶段()。

责任教师的教育形式和方法。责任教师根据《全员育人管理责任教师职责及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辅导,老师首先要成为他们的一员,成为他们的知心人,成为他们所信赖的朋友,在学习上能帮助指导,在思想上能交流倾诉,在生活上能有所支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责任老师主要采用鼓励、谈心、交流、活动和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为主要方式,基本要求是: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心交心”的教育原则,树立“没有人是不想得到关爱的,没有人是不想表现自我的,没有人是不想成功的”学生观。明确我们的教育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起到激励和抑制作用。责任教师要有“三心”,即爱心、耐心、诚心。活动方法是:与每名学生每周互动至少1次,每学期家访至少2次,对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单亲家庭以及特殊困难家庭实行定期不定期家访,每月至少1次,一月小组活动一次。平时不定期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协调,使每位同学每时每刻都能受到老师的教育和鼓励。谈心的场合、时间、方式和要求要多样,最好不要在公众场合,交心要真诚,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亲切。要利用书信,日记,面谈,电话等形式开展交流。小组活动要有目的性,针对性,消除他们对老师的隔阂,可以是讲座、帮师批改,唱歌、写诗、作画、体育比赛、阅读比赛、辨论比赛,任务布置、活动安排等尽量的听取他们的建议。学生中如有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和困惑大家一起帮助解决和协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这是一个温带的集体。以上各种活动随时做好记录。

4、经验总结阶段()。

学校召开经验交流会,对实施过程中好的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对典型案例、日记、经验总结以及优秀家访心得学校结集出版;对育人管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时进行讨论反思,以制定下一步采取的措施。

五、保障措施

1、保障活动经费,强化组织领导。学校把构建全员育人机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重点,与其它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成立学校全员育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全员育人工作的策划领导、组织实施和监督考核。

第9篇:小学班主任教育案例范文

案例描述

笔者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时,是他(一位男生)带动全班同学给了我掌声;在校园的小路上,是他那一声亲切的问候:“老师,您好!”让我爱上学生……这位男生数学成绩一般,个性孤僻,班上的同学很不喜欢他。但在我的课堂上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他很聪明。

我刚接过这个班级,详细了解了学生的过去情况,而后选择优生成立班委会;每次学校举行比赛时,总是对那些相对的优生进行指导;我又取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成立数学兴趣小组。有一天,他用批评的语气对我说:“老师,你很偏心!”“偏心?”我愣住了,“我怎么偏心了?”我很想知道答案。可他却狠狠地说:“偏心,就是偏心!”而后转身就走,无论我怎么叫他头也不回。此时,“第一次给我的掌声”、“第一次向我的问候”和“教师,你很偏心”三个场面交织在一起,我呆了。

第二天,他开始上课不认真,作业故意不做。我跟他讲“上课不认真,作业不做”的危害,他充耳不闻。第三天,还是这样。我生气了,开始批评他,可他根本不接受,还气愤地说:“认真与不认真是一样的。”我恼了:“随你吧!”慢慢地,他还专门与优生作对。这样,整个班级也跟着变了。当我把这种行为告诉家长时,他竟然把班级展览的手抄报全部撕掉。初为人师的我随人困惑之中……

分析原因

(一)教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造成师源性心理障碍

心理学研究认为,大部分心理障碍的产生既和客观环境的刺激有关,又与个性的心理调节能力有关。案例中,“我选择优生成立班委会,参加比赛,并进行指导”、“我选择优生成立数学兴趣小组”,体现出教师教育方法与手段的专制性、支配性,教师关注的只是部分优生而不是每位学生。以教师的眼光来看,教师有选择的权利,好像是正常的;但站在中等生和后进生的角度来看,正如这个男生所说的“偏心”。是啊,当学生想展示自己的时候,却因为教师停留在学生的“过去”而没有表现的机会,学生强烈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产生了心理障碍――“认真与不认真一样的”以及叛逆行为。

(二)学生不良个性是造成叛逆行为的直接原因

小学常见的不良个性:任性、自卑、逆反、冷漠。案例中这位男生具有任性、逆反的不良个性。他为了得到老师的关注而给老师掌声、向老师问候、积极回答问题;当觉得老师“偏心”的时候,他就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不管正确与否,做着他想做的事,老师正确的意见和有益的建议也一股脑儿地“逆反”掉了。这种盲目的逆反和任性直接导致各种叛逆行为的产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教育策略

反思后,我觉得他就像一支被压伤的“芦苇”,需要受“提拔”。我便一切从“O”开始,重新以“自荐”、“投票表决”相结合选出班干部,成立班委会;先对全班进行辅导,后集体选拔,成立数学兴趣小组;每次参加比赛活动时,先是指导全班学生,再师生共同推荐学生参与比赛……每个星期为学生开设一节心理辅导课,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在“改革”的过程中,这个男生的行为还没有明显改善,但我没有急于求成,还是耐心地期待着,以爱心、热心、诚心、恒心对待他……

学校要举行作文比赛了。我鼓励全班同学都写一写,并给他们一定的指导。这时,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老师,你帮我看看。”我转身一看,原来是他。“好,好,好!”然后我特别认真地指导着,心里似乎轻松了许多。原来他的写作很有潜力,还真没看出来。他获得了一等奖!当站在领奖台上时,他回过头来,终于对我微笑了;我也笑了……学期结束了,这支被压伤的“芦苇”终于站起来了!

反思与感悟

(一)班主任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选择学生

班主任的任务就是带好每位学生,教好每位学生。因此,班主任没有理由选择学生,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都有责任去教育并教好带好;无论学生产生什么样的问题,要始终相信是问题总有解决的方法。由于班主任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需要较高的艺术性,要求班主任教育方式适当并富有技巧。在教育过程中,让“民主”、“独立”代替“专制”、“支配”,让“尊重、关心”代替“冷漠、遗弃”。

(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预防和矫正其不良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