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空间安全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当前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网络空间信息安全风险。针对这一情况,我国相关部门形成了高度重视,并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对网络空间安全进行规范。除了通过法律手段对相关群体的行为进行规范之外,我国的网络空间安全也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充分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以此对整体的信息安全水平进行提高。
1网络空间及网络空间安全的概念
在网络空间所指的是依托相关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构成的网络体系,该体系之下包括了常见的互联网、典型网络和相应的计算机系统等,同时也涵盖各类工业设施之中的控制系统和处理系统等。在2016年我国相关部门对网络空间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认为网络空间所指的是以现有的互联网、通信网、计算机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所共同组成的信息系统,该系统是以磁、光、电和相应的量子介质,对不同的机器设备进行连接之后产生的虚拟空间。在明确网络空间的概念之后,则可以对网络空间安全的概念进行界定。网络空间安全所指的是,处于网络虚拟空间之中的各类信息的安全[1]。由于网络空间之中不存在明确的边界,以及没有集中控制权威的特征,因此任何处于网络空间中的个体均可对开放的信息进行访问和利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导致信息的滥用以及对信息的安全产生威胁的现象出现,而网络空间安全的核心就是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对具体信息的安全进行保障,确保网络空间利用的有序化和合理化。
2网络空间安全体系
当前相关的研究之中已经针对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建设,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在后续的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建设阶段,可以通过对这些理论模型的研究与分析,形成符合当代我国网络空间发展需求的安全体系。以“四横八纵”网络空间安全层次模型为例,在该模型之中对网络空间安全体系进行了层次划分,认为当代的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建设可以从设备层、系统层、数据层和应用层四个层次来进行具体着手,在相应的安全层次之中,均存在差异化的网络安全问题,要实现对网络空间安全的有效保障,就需要从这些层次的安全问题入手从而达到保障目标。同时网络空间安全的研究领域按照不同的安全需求,又可以划分为网络信息安全、信息保密、信息对抗、云安全、大数据安全、物联网安全、移动安全和可信计算等方面。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者提出,在网络空间安全体系的四个层次基础上,形成贯穿全部安全层次的安全体系模型是进行当代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建设的方向。依托这一模型,在进行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设备指纹、硬件身份认证、云计算等环境的建设,将能够极大地提升网络空间的安全性。除了对上述理论模型进行建设,以推进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建设之外,对人才的培养也是当代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由于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建设所涉及的学科较多,涵盖数学、计算机、信息通信、物理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因此在进行人才培养的阶段也需要对当代我国的相关教学的学科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从而为后续的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建设输送充足的人才[2]。通过对相关理论和研究方向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的网络空间安全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云安全、隐私保护、数据可信、安全防护、内容安全、信息隐藏和大数据安全等。而为实现对这些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从网络空间的物理层面、信息传输层面和软件应用层面进行相应的安全保障。同时为了确保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建设的持续性推进,需要从多个学科的人才培养入手,确保相关人才具有较强的网络空间安全意识、形成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
3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建设的关键技术分析
3.1物理安全威胁及保障技术
物理安全是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建设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内容。网络空间的物理安全层次所指的是为信息传递、处理提供节点的硬件设备,在对这一系列内容进行保障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手段避免其出现损坏和非法篡改、访问等问题。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主要可以采用相应的冗余备份和容灾手段来避免非正常损坏和威胁对硬件设施的正常使用过造成影响,确保网络信息各个连接节点的安全。其次,当前的网络信息传播主要是通过电磁波以及电子来实现,如果在其传播过程中相关的信息出现泄漏,并遭到恶意利用,则将导致网络空间的信息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针对这种情况,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通过采用电磁波检测和屏蔽技术能够达到保障信息安全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应用电子对抗技术来对发生的电磁波泄漏现象进行反制。最后,网络空间安全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芯片安全,当前相应的网络空间信息的形成与处理均需要依托高质量芯片来完成,这一现象决定了芯片制造商在网络空间安全之中的地位不可被取代,要保障芯片安全,在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需求之下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于芯片产业的投资,从而增强整个硬件系统的安全。
3.2信息传输威胁及保障技术
在充分保障网络空间各类硬件设备的安全之后,信息传输安全成为整个安全体系建设的关键内容。信息的传输是连接网络空间物理层和应用层的中间环节,在该环节之中存在多种传输模式包括有线、无线和演进中的网络体系等,这些网络体系形成的根本目标在于对信息进行有效传输,并保障其安全。在推进信息传输安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重的是当前网络自身的安全,通过针对不同的信息传输需求进行相应的信息传输安全协议设计,将能够有效地保障网络自身的安全。从当前的信息传输技术发展之中可以看出,诸如工业控制网络、5G网络和SDN网络等的出现,相对于以往能够更好地对信息传输网络本身的安全形成保障。其次,信息传输过程中访问控制也是确保信息传输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访问控制是用户在对信息资源进行访问的阶段,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的一种方式,通过有效地验证用户的身份,并对访问行为进行授权,将能够避免恶意访问对信息造成的威胁。目前在信息访问控制方面已经形成了包括DAC、MAC、RBAC等一系列技术,相关的技术在应用阶段可以针对不同的访问需求进行验证与授权。随着当前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的访问控制需求也随之产生,并形成了新的访问控制方案。网络攻击对信息传输安全影响尤为直观,这一安全威胁的主要是由于非授权进入现象导致。相关网络攻击行为主要会针对被攻击网络或系统的安全缺陷,最终可能导致用户无法正常地进行信息的利用。网络攻击行为在当前可以分为Sybil攻击、SQL攻击、Dos攻击或DDos攻击等,不同的网络攻击方式针对的对象也存在差异,针对这种现象,在网络安全体系建设过程中,强化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和入侵检测与防御是防范攻击的主要手段[3]。
3.3应用威胁及保障技术
应用层直接面对用户,当这一层面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将导致用户的整体体验降低,对于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利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应用层的安全威胁主要集中在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工业控制系统等层面。首先,操作系统是保障相应的计算机系统正常使用的关键,要保障操作系统安全主要需要从相应的安全系统开发技术和操作系统安全增强机制建设两个方面入手。相对操作系统而言,应用软件具有更强的丰富性,其所面对的安全问题也更为多样,在以往的生产生活之中,各类计算机病毒是导致计算机软件产生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针对这种现象,充分地应用恶意代码检测、软件检测与安全评估等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潜在的安全漏洞进行把握,并有针对性地对当前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修补,有鉴于此,在后续的网络安全体系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加大对这些技术的应用力度。此外,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也是当前网络安全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内容,当前的工业控制系统面对着蠕虫、木马和计算机病毒等的威胁,影响到实际的工业生产。针对这一系列现象,采取远程访问控制技术、漏洞管理技术和异常检测技术等,可以强化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达到保障其安全的目的。
3.4数据与信息安全的保障
数据与信息的安全保障过程中,可以主要从云安全、隐私保护、有害信息防护和大数据安全等多个角度来进行加强。从云安全的角度来看,随着当前云计算技术的出现,用户对其的使用范围、程度均不断加深,这种情况导致了一系列新的安全威胁的出现,要实现保障云安全的目的,就需要相关单位对这种新技术进行相匹配的技术规范、法律法规建设。隐私保障则可以通过对、混淆和流处理等匿名技术的应用,从而对用户在网络通信之中的匿名性进行保障,避免个体非法对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等关键信息的泄漏[4]。在有害信息防护角度,则需要重点进行非法、不可信的信息的屏蔽,在实现阶段,需要对相关信息以发现、获取、分析、引导、预警和处置的流程来进行控制,在技术应用方面需要依靠相关单位和部门从强化网络环境下的舆情引导与控制来实现。大数据安全所面对的问题包括用户隐私、可信度等,在确保障大数据安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匿名保护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等来保障用户的隐私,强化大数据信息的可信度。
3.5深化网络空间安全体系的研究
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因此不断地强化对相关理论、技术的研究,强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是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方法。网络空间安全涵盖的学科包括数学、信息论及控制论、密码学等后续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相关单位和院校需要对现有的学科进行合理设置,从而保障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建设的人才持续供应。同时,由于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建设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不断增加对相关研究的投资、政策引导力度也是极为有效和重要的手段。
4结语
信息技术目前已经渗透进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空间的形成促进了人类的交流,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同时网络空间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安全威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提高对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视程度,形成统筹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建设,积极面对网络空间安全挑战的全局眼光,并依托在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关注,实现完善网络空间安全体系建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跃飞.计算机网络空间安全体系的框架结构及应用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2):41.
[2]汪猛,于波.5G时代网络空间安全防护体系构建探究[C].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2020互联网安全与治理论坛论文集.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信息网络安全》北京编辑部,2020:94-96.
[3]常利伟,李春雪,刘畅,等.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体系现状分析与建设途径[J].信息安全研究,2018,4(12):1083-1088.
1、网络空间安全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是2015年开设的一级学科,但是由于部分高校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有较为系统的积累,所以对应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也从2017年开始陆续开设。从该专业的学科设置上来看,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未来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广阔。
2、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开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大数据、云计算、如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的结果,在这些技术的推动下,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网络空间与行业实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安全的边界不仅仅关系到虚拟领域,也关系到实体领域,所以把网络安全上升到更高的层面,也是一种必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安全空间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人才的需求量也会不断增加。
3、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就业渠道还是比较多的,IT行业内传统的安全岗位,以及目前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安全岗位都是比较适合的,未来网络监管等管理部门也会释放出较多的就业岗位。
(来源:文章屋网 )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启示
美国现在在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上占据绝对的优势,他们试图确立霸主地位,制定规则谋求优势来控制世界。
2005 年4 月,美国政府公布了总统IT 咨询委员会向总统提交的《网络空间安全:迫在眉睫的危机》的紧急报告,对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提出不同看法,指出过去10 年美国保护国家信息技术基础建设工作是失败的。
2006 年4 月,信息安全研究委员会的《联邦网络空间安全及信息保障研究与发展计划(CSIA)》确定了14个技术优先研究领域,13 个重要投入领域。改变无穷无尽打补丁和封堵的被动防御策略。
2009 年5 月29 日,奥巴马公布了名为《网络空间政策评估――保障可信和强健的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的报告,并在其讲话中强调网络空间安全威胁是“举国面临的最严重的国家经济和国家安全挑战之一”。
2009 年6 月,美国建立网络空间司令部,统一协调保障美军网络安全和开展网络战等与网络有关的军事行动。
2011 年5 月,美国白宫网络安全协调员施密特美国首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阐述美国“在日益以网络相联的世界如何建立繁荣、增进安全和保护开放”。
7 月14 日,美国国防部的《网络空间行动战略》再次强调:“网络安全威胁是我们作为一个国家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经济安全挑战”。该战略将指导美国国防部捍卫美国在网络空间的利益,使得美国及其盟国和国际合作伙伴可继续从信息时代的创新中获益。
2013 年2 月,奥巴马第13636 号行政命令《增强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明确指出“这是美国提升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并维护环境安全与恢复能力的政策,在提升安全性、商业机密、隐私和公民自由的同时提升效率、创新与繁荣”。
2014 年2 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提出了《美国增强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框架》(V1.0),强调利用业务驱动指导网络安全行动,并考虑网络安全风险作为组织风险管理进程的一部分。
美国网络空间战略表明,网络空间已成为第五大领域空间,也是国际战略在军事领域的演进。我们应积极应对,加快建设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捍卫我国网络安全和国家。
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我们该怎么办?要构架主动防御的技术保障体系,当前大部分网络安全系统主要是由防火墙、入侵检测和病毒防范等组成,成为“老三样”,然而消极被动的封堵查杀是防不胜防的。
2005年美国已经否定了这样的做法,我们认为应该有一个好的、可信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可信的计算是什么?它是一个计算模式,而不是一个带一点安全技巧的。可信计算就是计算运算的同时进行安全防护,使得计算结果总是与预期是一样的,全程可测可控,不扰,是一种运算和防护并存的主动棉衣的新计算模式。同时要有主动免疫,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份,从而破坏与排斥进入机体的有害物质。可信计算发展的结果是从数字计算到数值计算到事务计算,我们从可靠性可用性发展到可信性。我们还提出了建立运算和和防御并行的双重体系结构,一边是原来PC机的结构,另一边是一个主动防御的免疫的结构双体系结构。
尤其是现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虚拟动态异构计算环境更需要可信。我们有可信的办法做到体系结构、操作行为、资源配置、数据存储、策略管理都可信,构成可信的体系架构。我们国家等级保护的基础设施安全的要求,构成了三重防御体系,在安全管理中心支持下的三重防护体系,在系统安全审计三个管理方向的支撑下进行。这样做的效果怎么样?攻击者进不去,非授权者拿不到重要信息,窃取保密信息也看不懂,系统和信息篡改不了,还有系统工作瘫不成,攻击行为因此也赖不掉。
在可信计算上我国是原始结构创新和体系结构创新。我国可信计算源于1992年国家正式立项研究并规模应用,TCG是2000年正式成立的,经过长期攻关,形成了自主创新的体系。我国可信计算技术的结构框架是以密码为基础,芯片为支柱、主办为平台、软件为核心、网络为纽带、应用成体系。
标准是先制定的,其次要构建主体芯片、主板、软件、网络,此外还要搞配套,要把服务做好,服务器、存储器……都要可信,对应用来讲要办公、网站以及其他新的云计算,这样来构成体系。
为什么我们比TCG好呢?TCG有两大局限性,第一是密码体制的局限性。因为TCG有100多家核心的有用的企业构成的,密码是每个国家的,各国都有政策与法令,借助企业性的、行业性的国际组织,因此采用了公开的密码RSA,不安全且管理复杂。第二是体系结构不合理。目前还主要停留在工程层面,尚缺乏比较完善的理论模型,TPM外挂,子程序调用被动模式。
而我们是以密码为基础,主动认证、主动度量、主动安全防御存储。其次,我们是一个双体系结构,构成一个可信计算的节点要有芯片层面做成可信的CPU。更重要的是平台要构成双节点的体系,一边计算一边防护。软件我们采用的是基础软件基,改变了TCG的被动调动的局面,在网络层面我们提出了三元三层对等的架构。
如今我国已经具备了可信计算产业化条件。《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2006-2020)》明确提出“以发展高可信网络为重点,开发网络安全技术地相关产品,建立网络安全技术保障体系” 。“十二五”规划了一些重大项目都把可信列为重点,尤其是我国可信计算标准正逐步制定,先后有几十个单位共同努力,不少单位和部门已按有关标准研制了芯片、整机、软件和网络连接等可信设备,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今年4月16日成立了中关村可信计算产业联盟,大力推进产业化和市场化。
XP停止服务以后,全国约2亿台运行XP操作系统的终端面临无人服务的局面,安全操作风险将显著增加。升级为Windows8不仅耗费巨资,还是去安全控制权和二次开发权。因此我们建议开发自己的系统,不允许网络提升到Windows8,国家要求信息类采购的时候禁止装Windows8。这也给我们产业化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我们也抓住了这个机遇大力推进基于可信计算的创新的制度、可控安全可信的创新系统研发和产业化。
尽管国产化产品存在更多的缺陷和漏洞,有可信保障,使得缺陷和漏洞不被攻击利用,确保比国外产品更安全,为国产化自主可控、安全可信保驾护航。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不是法外之地,不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清朗网络空间,要牢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
构建网络生态需要人人参与
互联网是人类的新家园,已成为国家全力捍卫的“第五空间”。网络强则国强,一个清朗、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网络空间,是公众所需。
近年来,我国依靠广大网民、发动社会力量,连续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有效遏制网上违法违规行为,取得显著成效。但当前,网络生态治理任务依然复杂艰巨,人民群众对打击网络有害信息和不法行为的呼声非常强烈,清朗网络空间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主动回应社会和公众关切,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果,深入整治网络顽疾,驱散网络“雾霾”,修复网络生态,关系重大。
发生在前不久的两个案例无疑给公众和网络媒体上了生动一课。百度长期因竞价排名而众议鼎沸,近期又因“魏则西事件”被推至舆论风口浪尖。被查出患有“滑膜肉瘤”罕见病的大学生魏则西,辗转多家医院,病情仍不见好转,后通过百度搜索找到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在花光东凑西借的20多万元后,不幸离世。就在今年1月初,百度曾因“卖吧”事件而成众矢之的。本是病友们自助平台的贴吧,被百度卖掉,病友痛失交流平台,甚至上当受骗。
再如,任志强通过新浪和腾讯微博账号持续公开违法信息,违反“九不准”“七条底线”,影响极其恶劣。经网民举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今年2月底责令新浪、腾讯等网站依法依规关闭任志强微博账号。
此类事件不一而足,成为一股股负能量,恣意侵害威胁着国家、社会和个人。因此,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让这个精神家园清新爽朗,人人都应是参与者,都应当战士斗士,而不应做看客绅士。
充分认识人民主体地位内涵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见行动、出实招、求实效。具体而言,就是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网络治理为人民。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网络生态治理的最高位置,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党的十以来,党和政府依法管网治网,陆续出台相应的管理政策,先后开展一系列网络治理行动,规范网络有序运行在法治轨道上。2015年以来,我国陆续开展“依法整治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护苗2015”“打击网上有害信息工作”等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滴滴打车”被刷单、王健林“被署名”等网络侵权的打击力度,有效捍卫了公众、企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震慑了不法分子。
坚持网络治理靠人民。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决定了互联网管理在依法规范、道德约束的同时,要紧紧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打一场“人民战争”。经过广泛宣介、动员、引导,公众参与网络治理的主动性不断提高,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网络义务监督员。如首都互联网协会组建的“妈妈评审团”,在为青少年安全上网“保驾护航”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在浙江、广东、河北等地,公众也踊跃参与到网络空间“大扫除”的活动中来。
坚持网络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清朗网络空间,最终要落脚在让人民共享治理成果。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明确提出“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让网络治理成果普惠人民,也是题中应有之意。目前,在线教育、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开放大学蓬勃发展,互联网医疗、数字健康客户端方兴未艾……净化、清朗后的互联网正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服务便捷化、精准化和个性化。
全面建构共治共享崭新格局
实现“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的目标,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需要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动性、捍卫人民网上权益,形成网络空间治理同心圆。为此,要做到“五个注重”。
注重制度完善。本立而道生,在网络空间治理中,强化制度建设是一项根本性任务。只有以科学的制度为根本遵循,形成依法治网、有效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才能避免形式主义和短期行为。我国立足国情,充分总结近年来网络安全工作经验,针对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加快互联网领域立法进程。《网络安全法(草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已经完成向社会征求意见程序。
注重体系建设。我国互联网起步虽晚,但起点高,过去22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互联网治理中国经验,贡献了中国智慧。但长期以来行政监管投入的精力过多,有些方面重视程度、投入力量不够,需要好好补课。今后,要从顶层设计和整体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加强网络治理体系建设,使网络有害信息治理有法可依。
注重奖惩并举。奖励和惩罚是网络治理激励手段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一方面,对于公众举报的网络有害信息,符合条件的要给予相应奖励。对于积极受理公众举报、自觉处置有害信息的网站,要予以表彰。另一方面,对于消极对待公众举报、不能自觉承担信息“把关人”“守门员”责任的网站,要严格依法惩处,并加大曝光谴责力度。
注重宣介引导。尽管近年来网络举报知晓度、认知度有了较大提升,公众举报网上有害信息的积极性有了一定提高,但与国家和人民的期待、与我国网络发展水平、与有害信息总量相比,网络举报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层次和水平。各地、各网站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宣传形式,加强网络举报品牌包装,吸引公众广泛参与网络有害信息打击、治理工作,同时有效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网络安全:日本防务的新重心
在信息时代,网络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特网将世界15亿网民联结到一起,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无限的可能。人们在享受信息科技所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安全隐患。网络犯罪、黑客袭击以及感染病毒等各种花样翻新的网络事件不断困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近些年日本屡屡出现网络安全事件。其中2006年“朝雪”号驱逐舰泄密事件被称为日本防卫史上最大的泄密灾难。“朝雪”号驱逐舰上的工作人员擅自将该舰机密情报存入个人电脑,因其电脑感染病毒导致大量高级机密泄露。泄密的内容包括舰组人员的姓名、海上自卫队的密码表、紧急呼救电话以及该舰的训练和作战纪录等。同时泄露的数据还包括海上自卫队专用的海图软件,据此专业人士可以推断出海上自卫队的作战能力。
在21世纪,信息化和数字化是现代战场的基本特征。传统战争的打击对象是一国的军事设施和军事人员,而网络战则以一国的关键基础设施作为攻击目标,使战争与和平之间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网络袭击价格低廉、隐蔽性强,却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可以导致交通瘫痪、金融系统紊乱、大面积的断电,给一国所造成的灾难不亚于一场小规模战争。当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网络安全议题,将网络空间视为继陆、海、空和太空之外的第五维战场。
面对网络空间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日本将加强网络安全作为21世纪防务建设的主要着力点。日本2011年度《防卫白皮书》首次将网络袭击列为其面临的首要安全威胁。白皮书指出,信息技术革命提升了军队对信息通信网络的依赖程度。如今各国的政府和军队都频繁遭到网络袭击,为此有必要提高自卫队情报系统和通信网络的防护能力。日本于2011年组建了网络空间防卫队,努力增强其在网络空间的战斗能力。
日本的网络战能力有多强
作为世界科技强国,日本将网络安全置于国家战略高度,早在2000年就制定了“IT基本战略”,又于2001年制定了“电子日本战略”,以追求在网络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看点一:以高额军事投入为后盾
日本高度重视军事科技的发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日本安全问题专家理查德・萨缪尔斯在其名著《富国强兵――国家安全与日本的科技转型》中指出,日本坚信科技发展是保障国家安全之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精心扶植军事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军事科技的本土化,以实现其富国强兵的战略诉求。二战后,数据处理、电子通讯和光电技术等军民两用产业的飞速发展,正是日本经济奇迹的助推器。
近年来日本更是在网络战领域投入重金。从2005年到2009年,日本防卫省在信息化建设领域的投入高达1.5万亿日元,约占同期国防费总额的4%。2006年“朝雪”号驱逐舰泄密事件后,日本专门投入40亿日元为防卫省人员配备电脑,实现了防卫省电脑的更新换代。日本2012年度防卫预算概算总额达4.8亿日元,其中2.2亿日元用于防御网络攻击的“防病毒”等方面。
看点二:以先进的作战理论为指导
兵以计为本。日本已确立一套成熟的网络战理论,指导其在网络空间的备战措施。日本2005~2009年度《中期防务力量发展计划》明确提出将“瘫痪战”理论作为网络战的指导思想。日本军事专家指出,21世纪的战争形态正由工业化时代的“消耗战”向信息化时代的“瘫痪战”转变。瘫痪敌人的作战网络,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照这一指导理念,日本在战争中将首先运用网络武器,使敌方的关键战略资源陷入瘫痪。
日本防卫省所研制的网络病毒表面上是一种防御武器,主要是为了防御日本的信息系统受到敌方攻击。然而在实际操作领域,这种武器具有很强的进攻性,体现了“瘫痪战”的指导思想。它既可以搜集情报,又可以向对方的指挥系统发动进攻,使之陷入瘫痪。如果这一武器真的投入使用,事实上就突破了“和平宪法”对日本自卫队行使自卫权的限制。
看点三:以完备的指挥控制体系为依托
日本防卫省于2011年建立“网络空间防卫队”,隶属于自卫队指挥通信系统部。指挥通信系统部是日本联合参谋部的下设机构。联合参谋部成立于2006年,旨在建立陆海空三军协调一致的指挥体系,于2009年开始统领三军自卫队情报工作,实现了三军之间的信息共享。在联合参谋部下,防卫省已建立完备的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侦察能力)指挥控制体系。
日本自卫队已经建立起一套高效的数字化通信网,实现自卫队各军种、各部门网络系统之间的实时信息共享。日本还在积极研发卫星定位系统,计划于2020年建立由四颗准天顶卫星组成的“准天顶卫星系统”。新成立的网络空间防卫队包括自卫队陆海空三军的计算机专家,直接负责在网络空间的攻防作战,主要工作包括防止黑客入侵、研制破坏他国网络系统的网络武器、研究网络战的战术等。
借网络战扩大国际影响力
日本积极备战网络战领域,以掌握制信息权,日本在网络安全领域所采取的各种举措旨在从三方面扩大其国际影响力。
其一,利用网络战的模糊空间,走向正常国家。9.11事件以后,日本逐步突破海外派兵限制,出兵伊拉克,重返印度洋,其安全利益已远远超越东北亚地区。2011年底,日本又大幅放宽武器出口限制,致使“武器出口三原则”名存实亡。借助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的备战措施,日本可以进一步突破“专守防卫”的基本军事战略方针,进一步扩大安全影响力。
“网络空间不是虚拟空间,而是实实在在的社会空间,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强网络生态治理。”6月1日下午,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省委书记、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夏宝龙出席会议时如此表示。
在会上,夏宝龙表示,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一系列重大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信事业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基本原理与我国互联网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为网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夏宝龙在会上提出,浙江全省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网络生态治理,增强网络安全防御,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强化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推动浙江网信事业更好发展。
夏宝龙认为,网络空间不是虚拟空间,而是实实在在的社会空间,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强网络生态治理。要用法治方式治理网络生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发挥好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网络安全是网信事业的基石,要全力建设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良好氛围,推动浙江省网信事业健康发展。信息经济在新常态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升级,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要加强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断提高网信管理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浙江省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此前,4月28日下午,浙江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夏宝龙在会上要求,要认真学习领会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他还分析说,党的十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擘画,明确了网信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要认真学习领会,特别是要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不断深化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随着网络技术和应用的迅速发展,网络空间已成为陆、海、空、天以外的第五疆域。在某种意义上,网络安全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其他疆域的安全,全球网络空间军备竞赛的风险不断增加。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加强网络战的攻防实力,纷纷组建网络攻击力量,构建各自的“网络威慑”,已经有50多个国家成立了网络部队,其中包括美国、俄罗斯、以色列等,各国仍在进一步扩大网络部队规模。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信息安全研究所刘权所长分享了赛迪智库网络安全研究所第一季度的总结和分析。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用户和应用的数量快速增长,带来严重信息安全隐患,移动终端恶意软件数量暴增,《2013中国移动互联网环境治理报告》指出, 2013年,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传播事件1295万余次,比2012年同期增长22倍。据阿里巴巴移动安全报告显示,参与检测的app样本中,近97%的app都存在漏洞问题,且平均漏洞量高达40个。
刘权所长指出,我国网络安全系统攻防能力不足,网络空间缺乏战略威慑。产业根基不牢,安全可控战略实现面临困难。我国网络安全系统在预测、反应、防范和恢复能力方面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重要信息系统和工业控制系统对外依赖严重。目前,13%的重要系统若没有境外技术支持和运维服务,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行;产品存在“带病上岗”现象,对国外产品缺少安全仿真验证环境。长期“跟随跑”战术已经使得我国的信息安全技术丧失了独立性,技术发展过程中过多地使用“拿来主义”,沦为代工厂。同时我国对各类网络犯罪技术缺乏有效应对。“心脏出血”漏洞以超强破坏力在网络安全业界引发了广泛担忧,从近期一份有关“从应对‘心脏出血’漏洞看各国攻防能力”的研究成果显示,我国在网络空间上的重要资产数量远低于其他国家,但在漏洞修复趋势和危机应急反应能力方面,全球排名仅占第102位,与我国的网络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是我国把信息安全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层面给予高度重视的体现。网络安全已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网络管理进一步加强的同时,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将出台;另一方面,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若干全球品牌已被相关部门从政府采购名单中剔除,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域的国产化迅速发展。这些都促进了中国的信息安全热潮被掀起。
规范网络秩序,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规范网络秩序,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的讲话,指出了当前网络空间存在的问题和亟待改善的现象,蕴含着对广大网民的期待。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同样需要建立良好的秩序。我们要一手抓正能量传播,一手抓网络生态治理,大力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空间文化,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朋友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
建设网络城市,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近年来,国家对互联网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大数据等系列重大政策密集出台。全面落实国家战略,促进互联网向更高目标、更深层次发展,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和任务。我们要全面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大力实施“提速降费”行动,创建“全光网”城市,实现全市所有区县光纤网络全覆盖,不断提升100M光纤接入能力覆盖城市家庭比例,提升4G网络服务能力,率先引入5G网络部署,推进IPv6在LTE网络中的部署应用。推动区域通信网络资费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宽带建设运营,促进良性竞争,提升宽带性价比,加强电信资费公示和监测,进一步完善流量跨月不清零、流量转增等服务,让用户享受更多优惠,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多措并举,强化网络安全体系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网络空间
一、高校服务区域经济过程中的问题
高校为区域经济服务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空间实现,是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重要内容。从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形成角度看,它无疑是高等教育理念的一种创新,而这一理念的产生则是高校与社会关系变化的产物。早在1862年,美国政府就颁布了《莫雷尔法案》。根据该法案,联邦政府下的每一州可以依据本州在国会的议员数获赠一定的土地,建立高校。高校在教学科研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科技人才优势促进地社会经济发展,从而发挥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这就是“赠地学院”的由来。“赠地学院”开创了美国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先河,不仅影响了美国的高等教育,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职能定位相对狭窄,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并没有得到重视。1988年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才明确提出:“高等院校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进一步发挥学校潜能”。由此,我国的高校才开始了从自身优势出发开展社会服务的实践探索,并逐渐步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常态化轨道。就高校服务社会的内容来看,大学服务职能面向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但高校的经济服务职能无疑是最主要的职能,这是由高校的科技和人才优势所决定的。就高校服务社会的主体类型而言,同部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与地方的各种联系更为密切,但从空间地域看,无论是地方高校还是部属高校,都必然会积极利用它们各自拥有的科技和人才等信息资源,为高校驻地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各具特色的社会服务。高校服务社会经济从实现过程看,并不是高校资源单向输送,而是地方社会物质资源和高校科技人才资源的双向对接。由于不同地域空间生产要素和各个高校人才科技资源的同质性和差异性原因,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有四种模式: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一对一模式就是特定的一所高校和特定的一个地方社会发生联系,服务于特定的地域空间;一对多模式就是同一高校和特定的不同的几个地方社会发生联系,服务于特定的不同的几个地方社会;多对一模式就是特定的不同的几所高校和特定的一个地方社会发生联系,共同服务于特定的一个地方社会;多对多模式就是特定的几所具有同类科技人才资源的高校和特定的几个具有同质性生产要素的地方进行联系,聚合同质性、同类型生产要素,从而服务于地方社会。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四种模式图1。文章所述四种模式只是一种理想的理论演绎,关键是如何实现现实中的运作。从现有经验看,高校和地方社会的对接往往是偶然的、单一对接。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困境,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和地方社会信息的不全面、不透明。克服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困境,需要借助一种新的综合平台来化解。网络空间平台的存在可以化解这一困境。
二、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网络空间生成
网络空间,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资源共享平台。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是高校技术性生产要素与地方物质性生产要素的结合过程。有了提供生产要素的信息平台或网络空间,高校和地方(区域)之间就可以组合成一种虚拟合作模式。实际上,在高校服务区域经济过程中,借助网络空间所形成的虚拟经济模式是实体经济模式实现的先在条件。网络空间在高校服务区域经济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高校和地方社会的联系、生产要素的结合必须是以实体经济为载体,从起点上看,它们之间的联系具有偶发性;从过程看,生产要素的组织因空域的阻隔时间性长,生产成本加大,因而大大阻碍了高校和地方社会联系的顺畅性,一定程度上消减了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实现力度。不仅如此,由于缺少高水平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高校和区域经济社会之间的合作还存在门类不齐全、基础不佳、功能不强等诸多突出问题,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合作的体系化、集群化程度不高,现有合作平台的社会资源整合与应用的能力较差,人才专业化程度较低,合作平台紧密程度不高,处于分散游离状态,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这些都成为制约各方合作效率和效益的因素。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空间生产方式的具体形态,使得空间生产要素的聚合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发生改变。网络空间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实现的重要补充和新的形态,对于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实现具有独特优势,这一独特优势表现在:通过信息技术在虚拟空间将高校和地方社会凝聚成一个紧密的有机整体;合作各方通过网络空间共享生产要素信息,有效降低各方寻找合作对象的交易成本;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减少高校和地方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成本和收益风险;借助网络空间平台,供需双方可以针对特定的合作项目迅速有效达成协议,完成技术要素的产业化转移;通过这一网络空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可以为高校和地方社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包括政策辅导、技术咨询、金融引介以及法律服务等,从而大大提高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
三、网络空间的功能构建维度
网络空间作为沟通高校和地方社会的信息平台,要确保各生产要素的有效聚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特点。第一、开放性和共享性。开放性指高校技术性生产要素的信息和地方社会的物质性生产要素的信息的开放,只有确保双方的信息共享,才能顺利进行快速对接,最终实现高校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社会功能。第二、真实性和实时性。真实性是指地方社会和高校在生产要素方面的客观性以及供需意愿的真实性,并以动态性信息及时在空间网络进行。这是高校和地方社会进行有效性和实质性合作的必要条件。第三、完整性和综合性。完整性和综合性是指地方社会和高校在网络空间的生产要素信息必须是完整的,既有抽象的文字介绍,也有具体的数据支撑;既有同质性资源整合,也有异质性资源分解;还要有政府政策的权威解读等。完整性和综合性是高校和地方社会针对性对接的重要条件。高效服务区域经济职能的网络空间实现,关键是网络空间平台的建设。网络空间的构建就像是建一所房子,所涉及到的问题包括谁来建基础设施,谁来维护基础设施,房子的基本功能是什么,进入房子的人如何按照实现房子的基本功能等。据此,我们认为,网络空间的构建应该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一、政府在网络空间建构方面的主体责任。这里的政府是指地方政府,包括省、市、县或县级市。发展区域经济是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或职能,地方政府在高校服务于区域经济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媒介和组织作用。过去,在高校社会职能实现过程中,强调产学研结合,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政府在其中的媒介和组织作用,制约了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现在强调争产学研相结合,实际上就是注重政府在产学研有效结合中的作用。在网络空间建构中,政府应该发挥主体作用,投入资金进行网络空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承担主体责任。第二、政府、企业和高校在网络空间管理和维护方面的共同责任。政府应该发挥网络空间主要管理员的作用,确保网络空间信息对企业和高校的开放和共享,网络空间信息的安全;企业和高校应该提供真实和完整的生产要素信息并及时更新,同时承担各自的管理责任。第三、企业和高校在网络空间的自主性沟通和对接。企业和高校应该在网络空间自主性地进行信息沟通和转换,各高校之间也可以通过开发和共享信息平台进行同质性资源组合对接同一企业,服务于同一地方经济;也可以以异质性资源和不同企业对接,服务于区域经济,实现各自的社会服务功能。高校服务区域经济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一种空间体现,它具有直接指向社会需求,与地方社会发生直接联系的特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不是高校科技人才等资源对地方社会被动的单向适应,而是高校和地方社会优质资源的主动聚合和双向互动。信息网络空间的建构是高校和区域经济全面合作,充分实现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必要条件。在信息网络空间的建构方面,政府责无旁贷,企业和高校理应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
作者:叶玲春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旭东.地方高校通过社会服务提高办学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15(3).
[2]谈毅.大学技术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教育评论,2015(2).
[3]王恒,韩叶盛.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