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个人年度述廉报告范文

个人年度述廉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人年度述廉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个人年度述廉报告

第1篇:个人年度述廉报告范文

一、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

一是有利于增强审计的计划性、针对性。开展任中审计,有利于加强对领导干部进行约束及监督,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认真履职尽责。过去单纯的离任审计,审计机关对审计计划“没有发言权”,具体哪些部门单位领导审计,心中无数,工作主动差,往往干部调动已成定势,才有党委组织部门委托审计,审计没有发挥主动性。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克服了上述缺失,审计部门可以主动作为,提前谋划,与人大、组织、纪委等部门沟通协调,在每年年初就可以确定审计对象和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有利于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是将监督关口前移,促进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避免“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及时纠正领导干部的错误行为。督促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纪党规,有效减少损失浪费和腐败问题的发生。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目标在于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目的是保护干部少犯错误,既是一种制度约束,也是一项保护干部的举措。尤其是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及时发现领导干部任期内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纠正偏差,规范管理,使领导干部得到及时提醒和警戒,避免同样的问题重复发生,将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浪费。如果等到离任审计时,损失也无法挽回。因此,开展任中审计,实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是经济责任审计深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发挥审计反腐“利器”功能作用的最佳选择。

三是有利于完善科学的干部监督考核。从源头上治理和防范腐败问题的发生,促进审计成果的运用,更有利于党委、组织、人事部门选拨使用干部。过去主要是离任审计为主,大多是先提拔、转任后审计,造成少数人“带病上岗或提拔”,审计发现的问题得不到全面整改落实,审计的境遇很尴尬。开展任中审计,促使领导干部紧绷履职尽责和廉政这根炫,自觉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五大发展理念,自觉接受监督。通过任中审计,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使审计结果成为选拨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解决审用脱节问题,彰显审计监督的效能。

四是有利于审计资源的整合。开展任中审计,可以做到整合审计资源和有机结合,提高审计效率。任中审计的特点可以简化程序,缩短审计时间,扩大审计战果。同时,在以后的离任审计中可以直接利用任中审计结果,既减轻离任审计的工作量,又可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得到及时有效利用。任中审计结果对涉及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运作、管理成效和问题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依据。因此,被审计的领导干部能够积极配合,既利于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又利于对问题的整改落实。

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关注点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关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有效,对关注其他事项的关注度不高。而任中审计不仅关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更关注重大政策执行情况,重大决策、重大投资、政府性债务管理使用情况及绩效情况,重要任务落实情况,所以任中审计包括的内容很宽泛,涉及内容更丰富。

一是紧扣任中审计的特性本职,主要检查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重点是贯彻中央、省、市重大方针的执行情况,任职期间党委、政府和上级布置的任务情况,包括政府性债务管理使用的效果和偿还情况,落实“一岗双责”的情况。

二是不仅要关注财政财务收支管理的情况,还要延伸分管领域的重大事项,不仅查看财政财务资料的真实、合法和有效的资料,更要查看重大事项的决策部署和重大投资的运行程序,重点资金的使用决策程序和效果,以及选人用人决策程序。

三是不仅看账务资料,还要仔细查看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建设情况的会议记录和出台的文件、以及单位年终考核结果和个人年度考核情况的资料,特别是对大额资金使用是否集体研究,不仅查看会议记录,还要走访干部群众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倾听上级部门意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三、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路径

(一)整合资源,有机结合。任中审计坚持整合资源,明确任务分工,实现信息共享、资料共用,坚持有机结合。一是整合资源,明确分工。将其他审计与任中审计实施方案无缝对接,既突出重点,又明确分工,实现统一进点审计,统一审计签证,统一征求意见,统一出具审计报告,真正实现信息共享、资料共用,既节省人力,又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二是坚持有机结合。即任中审计与同级预算审计结合,与财政决算审计结合,与财政财务审计结合,与行业审计结合,与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人大质询部门工作相结合。特别是要充分利用行业审计的丰富资料,认真梳理,分析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能力和水平及落实党风廉政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

(二)深入调查,细化方案。制定任中审计实施方案必须深入实际调查,掌握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综合性测试,确定经济指标摸底,掌握个人年度考核情况和各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信息,综合分析,确定审计切入点和审计重点。审计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和组织方式,尤其是审计内容要细化,要有操作性和针对性。

第2篇:个人年度述廉报告范文

摘 要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大于一般审计风险,没有现成的审计模式,其审计工作的诸多内容仍在探索之中,随着审计内容不断深化和发展以及审计的内、外部环境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出现,从中伴随着的各种审计风险不可忽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现代审计风险导向机制,建立新型审计风险评估模式,旨在规避审计。

关键词 建立现代模型 规避 探讨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表明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已不适应经济离任审计的需要。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引进“重大错报风险”概念,提出了新的审计理念,降低了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一、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的缺陷

(一)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AR=IR×CR×DR难以对领导者的品行、执政理念等因素所带来的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因为,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与常规审计对象不一样,一方面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既要对事,又要对人,尤其是被审计人员为党政机关的负责人。本人的经济行为往往受到其意识所支配,为此在经济离任审计过程中很有必要了解被审计人的品行、执政理念支配下所产生的经济行为而带来的风险,而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难以胜任这种特殊的任务。

(二)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与审计资源极其不对称,从而使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中的检查风险达不到人们可接授的水平。经济审计内容从时点看,跨年度长,涉及到的审计工作量比常规审计量多出几倍甚至好几倍;从审计证据内涵看,既要需要财务信息又要收集非财务信息;审计的要求看,经济责任审计既要审计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又要审查领导干部投资决策是否造成损失浪费情况。面对这样的审计环境,审计资源极其有限,按传统的审计方式、方法在取证方面就难以保证审计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从而检查风险根本上达不到人们可接授的水平,审计结果难以得到社会公众接受和认可。

(三)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基本上是流于形式。风险评估的要求。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是AR=IR×CR×DR,AR是依赖内部控制而评估的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内涵和外延仅在于内控制度,如果内控制度不成熟或不可靠,那就此评估出来的审计风险就根本不切合实际,在审计过程中可能起着误导性作用。固定风险和控制风险在实际评估中很难区分开来,为稳健起见,审计人员往往不去评估(认定为100%)使其流于形式。

(四)不适应政府的职能的变化。当今我们建立的是有效政府、责任政府。所谓责任政府即指政府的一切行政行为及其结果,必须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政府经济责任最终体现在是否切实充分地体现广大人民利益。单靠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式难以评判经济责任人的经济风险。

二、建立现代审计风险评估模型的探讨

(一)现代审计风险评估模型确定。经济离任审计风险众说纷纭,如审计程序风险、被审计单位的复杂环境带来的风险、法律法规滞后带来的审计风险等等。经济离任审计风险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审计人员能够避免的审计风险即检查风险,另一类为审计人员无法避免,但审计人员必须认识和了解并要确切地评估的审计风险。为此,经济离任审计风险应该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即客观风险要素和主观风险要素,客观要素可为重大要素和例外要素,由此审计风险模型可以确定为:审计风险=重大审计风险*检查风险(剩余风险)。

(二)现代审计风险评估模型的优点

1.引入“重大审计风险”元素,改变审计方式、方法

现代审计风险准则引入“重大错报风险”概念,将经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设想为“重大审计风险”要素和“剩余风险”两要素。最大优点是,可从人的意识形态入手判断人的经济行为,以此确定人的主要行为方向,并作为第一考虑要素,避免了单依赖于制度审计的弊端。在模型中规定了重大审计风险是第一审计程序,并以此作为审计导向。这样就能使审计工作直接进入重点审计领域,避免不必要的审计执行路径,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节省审计成本。

2.重视整体观,充分发挥审计资源

现代审计风险准则从整体到局部的审计思路,为审计人员从整体上把握和控制审计风险,以现代审计风险导向,确定重大审计风险领域,便于集中审计资源用于重点审计区域,充分发挥有限的审计资源,解决经济离任审计资源严重不足问题。

3.审计的着眼点转向“经济责任”,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效性

经济责任审计着重于领导者的经济责任,而领导者的经济责任主要在于经济管理和决策方面,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着眼于领导者的经济责任,在审计风险评估中把领导者的经济管理弊端和决策过程纳入审计风险的评估范围,审计工作的目的更符合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

三、认定重大审计风险领域探讨

(一)认定原则。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程序遵循“分析、评估、执行”的原则,通过执行分析分析性程序,在分析过程可按照下列思路展开:领导者执政理念分析―决策过程分析―用人导向分析―党的政策、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分析―政绩、业绩分析―重大审计风险分析―剩余风险分析。在通过分析确定重大审计风险基础上进行按下列程序执行审计:重大审计风险分析、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

(二)认定内容。认定内容是确定“重大审计风险”的关键环节。认定内容可从侧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在意识形态方面:领导者是否有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利观;2.经济行为方面:工作出发点、对党的方针政策执行情况、国有资产是否保持增值、任期内职责履行情况、经济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等等;3.领导决策方面:是否讲民主、讲科学;4.用人方面:是否以提拔优秀人才作为用人导向,是否存在“小团体”、“派系”,有否上下串通,为已所用。通过以上几方面分析,查找“偏差”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作为审计风险导向,按其“偏差”和管理上存在问题的程度确定“重大审计风险领域”。

(三)进行符合性测试确保认定的有效性。审计人员完成“重大审计风险”评估后,如果有必要依赖“评估”的结果,应执行下列程序进行符合性测试,如果有差异存在应重新评价,以调整“重大审计风险”水平,确保认定的有效性。

1.民主测评。审计机关应转变审计理念,在审计过程中建立现代风险导向机制重新界定审计风险,按照“从上而下,从下而上”的思路对被审计单位各层次的人员进行测评,从源头上把握正确的审计方向。民主测评要求群众参与监督,群体是深入基层的实践者也是最了解实际情况的,又是来自于阶层、各部门、各地方,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民主测评能够反映领导者经济行为的政治方向,其测评结果可以作为经济审计导向分析的依据,也是经济责任审计中不可缺少的重点程序,是发现审计线索的重要手段。

2.开座谈会。开座谈会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座谈,从中取得一手资料,分析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经济行为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经济管理是否科学民主、是否切实充分地体现广大人民利益。开座谈形式可为集体和个人形式,它是经济离任审计不可缺少的程序。

3.收集非财务信息。非财信息是经济离任审计不可缺少的分析性客观资料,它虽然是独立于财务信息与财务信息没有直接关系,但它是被审计单位非常重要的业务资料,并与领导者人的经济行为存在一定逻辑关联。通过这些资料分析,基本上能够全面地了解基本情况,把握领导者的经济行为过程。这种信息,取得快成本底,在内容上还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方法上也容易取得,从以下资料中取得:年度预算计划、会议纪要、任期间的个人述职述廉报告、个人年度总结、工程招标记录本、有关的合档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