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产业调研范文

旅游产业调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产业调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产业调研

第1篇:旅游产业调研范文

近年来,__按照“依托旅游资源、拓展文化内涵、打响城镇品牌”的旅游发展思路,以把上海庙镇建设成为中国一流文化旅游名镇为目标,以上海庙旅游区和__旅游区的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各旅游项目的建设。取得的成就如下:

一是__委、政府已经将旅游产业确立为__的战略性产业,战略定位为将旅游产业培育成__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是旅游业重要地位的体现。

二是旅游体系基本形成。现有4a级景区2处,3a级景区1处,其他景区10多处,旅游资源得到大力开发,已初步形成了民族风情、沙漠峡谷、生态草原、历史遗迹、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几大类旅游产品。

三是旅游产业初具规模。现有星级酒店以及各类小型酒店30多家,旅行社3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和户近30家。旅游企业争相创立发展,蒸蒸日上,产业链初步形成。

四是旅游品牌逐渐建立。__已被亚太旅游联合会等知名组织联合命名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被国家民协命名为“中国__文化之乡”、“中国马文化保护基地”、“中国__婚礼文化传承基地”。

五是旅游宣传和市场推广工作得到强力推进。近两年__多次组织开展旅游文化活动、各种民族体育活动,举办一系列旅游推介会等活动,加大了宣传促销力度,加强了区域合作,扩大了旅游市场,树立了品牌形象。

在__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全__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产业发展速度逐年加快。20__年全年共计接待游客3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2亿元。2013年上半年截止7月底,全__共计接待游客3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亿元,同比实现大幅增长,全__旅游业在经济下滑严峻的形势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文化底蕴深厚。古诗“无定河边无数柳,共送行人一杯酒”,倾诉出了无定河畔曾经的繁荣与慷慨激昂。而今,无定河仍携千万年的文明奔流不息,河边的____地区历经古人类文明、农耕、游牧、边戍和匈奴、西夏等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以“__婚礼”为代表的民族歌舞文化,以阿拉格苏勒德祭奠文化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城川民院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__”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在这里共生共存、和谐发展,造就了极具特色的以蒙古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

(二)旅游资源富集。__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种类繁多,境内有历史悠久的古河套人遗址、水洞沟遗址,有唐代宥州古城和明长城遗址,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__文化旅游村和__民族风情旅游区大汗行宫,有300多年祭祀历史的苏勒德祭祀和神奇的__旅游区,有风景如画的__沙漠大峡谷,还有著名的毛乌素沙漠源头——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__旅游区,有民族政策试验田和民族干部培训摇篮的延安民院、三段地工委、国际秘密交通线等红色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__民族风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使____的旅游资源更具开发潜力。

(三)区位条件优越。__位于__市的西南部,是自治区的南大门,地处__、__、__三省交界处。北与____相依;东与乌审__相连;南与__省靖边、定边两县及____县毗邻;西与____县、__县接壤,以上__县与__的行程均在2小时之内。从交通条件看,__南界、西界紧靠__(__*)高速公路、__(__*)铁路、307国道,距离__机场行驶时间仅需1个多小时。

(四)后发优势明显。一般来说,后开发旅游业的地区可以借鉴其它先开发旅游业地区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可以吸取这些地区曾经出现失误的教训。我国的旅游业从改革开放开始走向市场化,至今已有30余年,其他地区旅游发展的实践为__提供了宝贵的经验。__旅游业起步于1998年,起步虽晚,发展却很迅速。利用起步时间和发展程度上的后发优势,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类似发达地区因超前发展而造成的各方面无可挽回的损失。这是__发展旅游业的一个重要优势。

(一)旅游开发起步晚,差距大。__旅游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虽然具有可以借鉴其他地区发展实践经验的一大优势,但相较于__市其他__区及周边省份地区旅游业发展情况,__旅游产业不够成熟,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不够强大,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存在一定差距。充分认识并设法弥补这一劣势,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有助于加快__旅游业追赶其他__区的步伐。

(二)旅游资源品位不高,旅游产品档次较低。__旅游资源虽然繁多,但资源分布比较零散,知名度、品位不高。近几年__虽然开发打造了众多景区,但受资源品位不高的局限,4a级景区只有2家,高档次旅游产品较少,旅游产业链较短,对服务业的拉动和辐射较小,也就意味着竞争力较单薄。

(三)旅游发展资金匮乏,旅游专业人才短缺。受限于政府

财政能力不足以及招商引资的效果小,旅游发展所需资金远不足以支持现有发展。景区和饭店在建设打造和管理方面,管理水平低,服务不标准,缺少专业性人才,旅游系统的管理和执法队伍还需进一步壮大。这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制约作用。(一)统一思想,坚定目标。一是要明确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要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二是要把握发展方向,坚定发展信念。要将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和城乡统筹建设相结合,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文化产品的销售,从而推动转移农牧民就业。要挖掘民族文化,树立把__建成独树一帜的旅游目的地的远大目标,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采取得力措施,大力发展旅游业。

(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功能。根据__旅游发展情况,当前最主要的一点是要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要加快交通建设,完善交通体系,结合自驾游发展的新趋势,把自驾游需要的配套设施列入规划建设中。还要加快建设各景区景点的硬件设施、牌示系统等基础设施,以此来加强各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重点加强旅游产业薄弱环节,做精细节,弥补产业规模小、成熟度不够的劣势,改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和水平。

第2篇:旅游产业调研范文

一、景色旅行区历史沿革

地域不只是大别山革命老区之一,也是山区、库区、边区、穷区。1968年水库枢纽工程完工后,原县委、县县政府成立水库治理处。为发展旅行经济,1993年改名为治理区,1995年成立景色旅行区治理委员会,2000年经市编委同意成立景色旅行治理处,为正处级事业治理单位。年7月,区委、区县政府成立以景色旅行区为中心,涵盖周边旧街、徐古等地景象资源的东部生态旅行新区。着眼于科学、合理、适度开发东北部地域丰厚的旅行资源,依据湖北大学编制的《东北部生态文明旅行总体规划大纲》,东部生态旅行新区以东北部赤色旅行通道为轴线,将旧街、、徐古等田主要旅行资源整合开发,构成“一带五区十景”的发展大格式。其首要目标是经过招商引资,加速基本设备建设措施,精心打造旅行节庆品牌,创新发展特征旅行文明,构成一个全新的“东部旅行文明链”。适合的产业契机、优越的政策情况、优胜的地舆地位,丰厚的旅行资源,为旅行产业加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本。

二、旅行开发建设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旅行资源得天独厚,但不断以来,颇具特征的旅行资源特别是景色旅行区却没有发扬出最大的成效。经过反思当前旅行发展的近况,探究我区旅行业打破之路,必需处理好五个问题:

(一)旅行业的位置与效果的问题。效益欠安、实力不强、发展不够,是景区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分析本源,最首要的是没有将旅行业看成战略产业来抓。当前我区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担,资源情况的宏大压力,旅行业作为综合性、关联性较强的产业,完全可以作为破解转型难题、优化资源装备的一个主要打破口。旅行业的发展,应放在综合装备天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范围内规划,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统筹思索,使之逐步成为经济工作的主要环节,成为促进产业构造升级的“催化剂”和“推进器”。

(二)景区旅行开发与营销问题。当前,投入不足且投入导向单一化,招致我区旅行资源难以深度开发、精品景区配套设备难以完善到位,严厉影响了旅行经济乘数效应的发扬。其次,开发认识存在误区。依据资源价值实践,经济价值只是旅行资源总价值的很小局部,我区旅行开发当前过火注重经济价值,在维护和发掘天然文明资源、打造人文生态景象等方面做得不够。旅行资源只是产业发展的载体,旅行产物才是旅客完好的旅行体验。旅行投入的缺少、旅行产物的单一,也是招致营销难以构成惊动效应的首要缘由。旅行开发应着重研讨旅行产物的市场及其消费的可行性问题,只要走旅行资源旅行产物旅行市场的途径,才干完成旅行业由资源导向向市场导向改变。

(三)旅行业构造与条理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区旅行业以旅行旅行为主,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公事旅行、节庆旅行、文明文娱等现代旅行产物的开发相对滞后,旅客消费基本上逗留在吃、住、行、游等刚性消费上,购物、文娱等弹性消费占比例很小,产业链条范围在传统的低条理消费领域。无论从国内照样从国际来看,旅行市场发生着深入的转变,只要依据旅行市场需求,加大现代旅行产物的开发力度,推进旅行产物的转型升级,才干做大做强旅行经济。我们要充分发掘我区在农业、工业方面的特征资源,加速发展农业旅行与工业旅行,促进旅行业与一、二产业交融;大力推进旅行业与其他服务业的交融,积极发展会展旅行、商务旅行、公事旅行、节庆旅行,拓展培训旅行和旅行征询、旅行规划与筹划、旅行信息与服务等新兴交融业态,具体提高旅行产业条理。

(四)旅行业治理与服务的问题。随着旅行业的发展强大,县政府的效果应由主导型向治理型、协调型、服务型转化,我区这个转型当前还没有到位。国表里旅行治理首要存在三种形式:①县政府直接投资治理;②行政化治理和企业化运营;③完全市场化行为。第一种形式,首要用于一些掉队地域和旅行业发展初期;第二种形式,既可以完成非盈利性的资源维护,也可以完成盈利性的资源开发与应用;第三种形式,要坚持在市场体制相对完善的基本上,不然轻易发生县政府“一卖了之”的短期招商行为。针对市场行为发育度及治理技能成熟度的近况,完全市场化还不具有前提,完全由县政府操盘也不合用,当前的关键是明确县政府本能机能,既要充分发扬市场机制的效果,又需求在基本设备建设、旅行业行业治理等方面发扬效果。

(五)旅行开发与文明建设的问题。旅行开发依然处于一种低程度、粗豪型发展形态,短少旅行文明建设这根主线:一是旅行文明建设研讨不够。没有文明主题,少有形象设计,对外宣传促销无从着手。还,在项目引进、建设和功能提高中存在必然的自觉性,致使很多项目有壳无魂,损失竞争力、发展力和生命力。二是旅行发展规划不足本乡文明特征。发展规划大多范围于“跟风”,简略模拟其它地域发展形式,没有依据本身的生态优势和文明特点,构成共同的区域文明主线。三是旅行开发建设与文明建设别离。在开发进程中,天然景象得不到有用维护,人文景象没有更好地赋予文明内在,或开发力度不够,无法发扬资源的最大经济功效。四是旅行产物与文明建设脱节。旅行业尚未构成文明主题突出、当地特征光鲜的旅行产物,不能知足旅行的需求。五是旅行行业逐利行为影响文明建设。当前,旅行投资业主和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存在分明的功利性,不注重旅行文明建设,显示为短期行为严厉,人文精神缺掉,品德程度下降。没有文明的旅行,是没有生命力的旅行,没有旅行的文明,是无法提高价值的文明。旅行业要取得活力与发展,必需在文明与旅行的结合上寻觅新打破。

三、景色旅行区旅行发展思绪

(一)坚持高规格指导,整合伙源力量,构建“大旅行”板块。整合景色旅行区、旧街街、徐古镇资源力量,成立东部旅行新区管委会,真正完成对东北部旅行资源开发施行统一指导、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营销、统一治理,完成旅行产物的设备共享、品牌共有、宣传共推、线路共营、市场共占良性发展。在发展理念上,要果断摒弃“小打小闹、修修补补、小进即安、小成即满”的保存思想,结实坚持“大改革、大开放、大开发、大招商、大建设、大板块、大旅行”的发展认识,深化行政治理体制改革,构建景区新型运营治理形式。景色旅行治理处必需彻底解脱传统街镇治理形式,重点突出旅行开发治理本能机能,把工作中心向发展旅行经济转移。

(二)坚持高起点规划,引进先进理念,施行可继续发展战略。一是把生态情况维护放在首位,完成人与天然和谐发展;二是应用现代科学技能,促进旅行资源的继续应用,旅行产物的升级换代;三是充分依托丰厚的旅行资源,推出富有吸引力的“生态游”。“十二五”期间,景色旅行区以通禅大路为主轴,呈扇形发展“旅行名镇”、“通禅湖景区”、“农耕田园旅行区”和“保安寨山地旅游区”。

(三)坚持高投入建设,打造精品景区,提高旅行产物中心竞争力。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渠道。积极争夺招商引资、借款、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优化旅行投资情况,建设旅行投资平台,吸引更多外资、民间成本投向旅行业。二是施行产物创新工程。优化旅行品牌构造,构成以主品为中心,以精品、名品为重点,以新品为增补的中心辐射式旅行品牌收集构造。三是提高旅行综合招待才能。增强交通基本设备建设,增强商贸、金融、卫生、邮电、通讯收集建设,提高景区可进入性和便当水平。增强招待设备建设,指导建设一批度假型、贸易型、大会型旅行星级饭铺。建设一批家庭旅店、汽车旅店、青年旅店和露营地,顺应自助游、自驾游、家庭游等散客市场需求。四是充分发扬文明景象资源的支持效果,加速旅行与文明的有机交融,提高旅行文明内在。

第3篇:旅游产业调研范文

>> 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建议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探析 河北省环京津乡村旅游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河北乡村旅游产业融合优化升级研究 中国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理论概述 北京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刍议 台湾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启示 以经营模式的创新引领中国乡村旅游升级 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升级路径研究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的转型升级研究 对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探析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吉林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分析 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地域特征影响下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潍坊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6-10-28.

[7] Sharpley, P.. 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fication: the case of Cyprus[J]. Tourism Management, 2002, 23:233-244.

[8] 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2000年“十一”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R].旅游调研,2000(49).

[9]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4):354-359.

[10] 马勇,赵蕾,宋鸿,郭清霞,刘名俭.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J].经济地理,2007(2):336-339.

第4篇:旅游产业调研范文

一、我们对旅游产业的地位应有更高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应有更多的鼓励和优惠政策。

我省从20世纪90年代旅游产业开始升温,对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从接待服务型产业观光型产业国民经济重要产业支柱重点产业等,认识在不断提高。*年,新一届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沿海地区旅游休闲后花园”的定位后,江西的旅游业走上了快速健康的发展道路。特别是近年来围绕“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做文章,不但使绿色山水成为沿海居民向往的家园,更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在全国拔得头筹。在今年5月的全省旅游大会上,孟建柱书记更是高瞻远瞩地提出:江西不但要做沿海地区的后花园,也要做中国的后花园,更要做世界的后花园。旅游产业是二十一世纪全球最大的朝阳产业,我国去年入境旅游人次已达4960万,与美国并列第三,仅次于法国和西班牙,世界旅游组织在九十年代末曾预测,中国在202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最近的预测则将这一进程提前了5年。我们在西安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看到外国人络绎不绝,就连远离乌鲁木齐1000多公里的喀纳斯,也有不少外国游客在美丽的湖光山色中流连忘返。西北各地对旅游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是较大的,如陕西省政府今年以来就有5个专项文件来解决旅游管理体制和旅游资源保护的问题。

旅游产业地位的再认识,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面对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压力的缓解,发展旅游产业既是最符合中央对江西要保护“青山绿水”的总体要求,又能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产业;二是旅游产业是能解决中国和江西最迫切的就业的好途径,一个旅游业就业岗位可带动5-7个社会就业岗位,其关联性很强;三是对改善江西产业结构,加快服务业发展有重大意义,旅游业的带动和综合功能,能推进经济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实现孟书记提出建设世界后花园的目标,我们就能提出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二、政府对旅游产业政策制订的指导思想应更多地关注降低投资者(老百姓)的进入门槛。

旅游产业直接提供给政府的税收比重相对其他产业而言处于弱势,这样的特征容易导致使某些具体政策制订的时候,制订者将提高政府直接收入(税收等)作为一种导向,这将抬高旅游产业的进入门槛。从本质上说,旅游产业是惠民的产业,老百姓投资旅游产业得到的收入比政府得到的税收要高得多。在*天池,我们调查了哈萨克族风情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情况,经营者加尔恒古丽指着远方的雪山说,我们五家联合经营,放牧的是一家,在天池边租赁民族服装(一次10元)的是一家,经营毡房住宿的一家,经营餐饮的一家,经营土特产的一家,每家的收入能达1.5万元以上。我认为她可能还打了点埋伏,因为她向我推荐的一只烤全羊就要卖1280元呢。昔日的牧民已知道进行专业化分工合作,分享旅游产业带来的好处了。在敦煌月牙泉,仅经营骆驼的就有800多农户,每只牵骆每天可为农户提供纯收入80余元。在其他地区的情况亦是如此。

我省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目的就是要使老百姓富起来。我省的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工农业旅游等,都是就业潜力大的专项旅游产品,降低进入门槛,让更多老百姓投资旅游业,让更多的百姓能分享旅游大“蛋糕”,是鼓励全民创业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延长旅游产业链大有文章可做。

西北各地在延长旅游产业方面有两点值得各地借鉴。第一点是由政府搭台,以大型娱乐活动和大型购物市场为载体,增加游客逗留时间和消费支出。如乌鲁木齐市在最热闹的市中心兴建了“国际大巴扎”(大市场),建筑设计具有民族风情,里面商铺林立,售卖的是当地具有民族特色的食品和各种小商品,从天山雪莲到葡萄干,从维吾尔族小花帽到手鼓,各种民族特色的小商品应有尽有,让游客在其中流连忘返。晚上则在“国际大巴扎”中心广场举行民族歌舞晚会(门票258元,供应晚自助餐),游客可一边用餐一边欣赏精彩的民族歌舞和惊险的“达瓦兹”(走钢丝)。像这样一个市场,一个游客花费的时间就将是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又如西安,从去年开始在华清池建设了一个水上升降舞台,每晚8点开始表演唐玄宗与杨贵妃为背景的歌舞“长恨歌”(票价150),在市里还有“大唐芙蓉国”表演“梦回大唐”(票价148元)。第二点是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民间的互动,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增加游客逗留时间和消费支出。如吐鲁番的葡萄沟,许多农民都办起了“农家乐”旅游,并与旅行社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导游将游客引到农家院后,在葡萄架的绿荫下,在两张土坑床上,游客按当地习俗入座,摆上哈密瓜、葡萄、西瓜等水果让游客品尝,然后维族姑娘表演民族舞蹈,并邀客人共舞,节目表演后就开始推销葡萄干等产品,游客一般都会带上一些土特产返程。反观我省在延长旅游产业链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我到江西光大国际旅行社调研,丁亚东董事长告诉我:“客人到江西旅游,目前还处于观光型,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江西最欠缺的是‘购、娱’。”他看到省工艺美术馆场地闲置,想租其一、二楼搞旅游购物中心,馆里同意,上级主管部门却否决了。建议对建设旅游购物中心和旅游娱乐项目出台专项政策,形成政府搭台、民间投资的局面。对于旅游购物中心,政府重点放在产品质量,原产地的监管上,其他均让市场操作。

四、景区的规划一定要坚持高标准,游客集散地的设计一定要与核心景区景点保持一定距离。

*阿勒泰的喀纳斯湖,是一个风景非常美的地方,离乌鲁木齐有1000多公里,游客得从乌市乘飞机至阿勒泰(1小时航程),再乘6小时汽车到贾登峪(游客集散中心),贾登峪到门票站有近4公里,规定车速不能超过20公里/小时。进门票站后游客统一换乘景区大巴(100元车费),到湖边有31公里距离,单程要1小时。一般的游客从乌鲁木齐市出发都要在下午5点左右才能进景区,在湖边溜达一下再乘船游览一下就已到晚8-9点了,要想登观鱼亭看“湖怪”,只有第二天重新坐一小时车进景区。喀纳斯景区将核心景点与游客集散地的距离之所以这样设计,我们认为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二是保护核心景区环境,加大核心景区环境容量。如景区内的月亮湾、神仙湾、卧龙湾等景点,游览大巴都会停靠(如公交车站),游客可下车游览后,又乘车去下一景点。我们了解到,其实以前老门票站是在月亮湾附近,离湖边约10公里,考虑到为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扩大景区承载量才将门票站外迁20多公里的。

而看我省某些景区的设计,多是门票站就设在核心景区旁,设计者的指导思想往往是游客一进了门票站就能看到景点的精华部分,这实际上是“观光型”而非“休闲型”的设计理念。方便游客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怎么方便。如最近阿勒泰市就在哈萨克族的高山牧场上修建了“喀纳斯机场”,喀纳斯湖所在地布尔津县政府是坚决反对的,因为机场修建一是会减少游客逗留时间,二是会破坏高山牧场。我们也同意此观点。但有人说修机场主要还是有军事目的,因此地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交界,为了保家卫国修机场当然是必要的。建议我省对主要景区的门票站作重新规划设计,一是离核心景区远一点,如庐山门票站,南北山的至少应下移至通远、威家两地。二是要设计得具有当地景区和文化特色。

五、在处理景区景点的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上,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

这个道理从政府管理部门到景区开发投资者都理解,但说易行难。受利益驱动,有的地方往往是开发第一、保护第二,竭泽而渔的事各地常有发生。中国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各方面都认识到保护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了,只有保护好了,资源的永续利用才有可能。敦煌莫高窟现存492个洞窟,其中只有40个向游客开放,且40个洞窟实行轮流开放制度,游客一般只能参观8个左右的洞窟,而且洞穴内没有灯光(为防止光线损坏壁画),游客观看壁画全靠讲解员用手电照指,照到哪就看到哪,洞内也严禁拍照,看完后讲解员又将洞窟的门锁好。为了防止游客过多呼出的二氧化碳损伤壁画,每个洞穴内都装了二氧化碳电子监测报警仪器,当二氧化碳浓度高出一定范围就要采取通风、关闭开放等措施。又如秦始皇陵,对其已作了大量研究,虽然其旅游价值无与伦比,但考虑到发掘后保护跟不上去,至今仍未发掘,人们只能看到一个“荒冢一堆草没了”的大土堆。

保护第一的理念,应贯穿在我们各级政府的决策实践中。如我省一些具备申报世界遗产的景区景点,在规划时一定要保护优先,不要像某些地方急功近利,先建了到后来再拆,那样吃亏的还是政府。

六、正确处理精品线路设计与同业竞争的矛盾。

目前,旅行社的同业竞争十分激烈,一般的旅行社多采取低价竞争的手段,即出团费很低,有的景区不看精华景点而看低价派生景点,自费项目多,购物多等,这种低价竞争对一个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是十分有害的,对旅行社的发展也是有害的。

第5篇:旅游产业调研范文

[关键词]宁夏;全域旅游;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一、宁夏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宁夏作为全国第二个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全域旅游发展目前进入了快车道。2016年,宁夏接待国内游客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进出境人数首次突破20万人次,这三个首次突破的实现,无疑得益于全域旅游的大力推进。2016年,宁夏开工建设旅游项目172个;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宁夏智慧旅游运行监测管理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一批金牌旅游小吃、创意旅游商品、旅游演艺项目和特色农家乐走进游客视线,单纯依靠景区吸引游客,带动增收的局面已经有所改变。2016年,宁夏国内游客接待人次与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1%和30.2%,成为全国旅游人次同比增长最快的五个省市之一;旅游总收入占全区GDP的比值达到6.73%,游客人均消费近972元;出入境人数20.7万人次,同比增长97%[1]。2017年,全区将进一步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3月2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三五”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计划到2020年创建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区。

二、宁夏全域旅游发展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关系

(一)宁夏文化旅游产业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驱动力

宁夏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种类其全,共有各类旅游资源单体达830个,其中在旅游资源种类方面,以建筑与设施类居首,有389个单体,占总数的46.86%[2]。总体而言,宁夏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突出,旅游资源中历史遗存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可以说文化类旅游资源占据了宁夏旅游资源的半壁江山,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从来宁游客的旅游资源偏好来看,据宁夏旅游政务网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2012-2016年),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上升为游客最感兴趣旅游资源的前两位,说明随着消费理念的转变和休闲意识的增强,在旅游消费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产品,希望通过外出旅游获得不同的文化体验和更多的精神享受。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在全球所有旅游活动中,文化旅游所占比例为40%[3]。当一种新的旅游需求产生后,需要新的旅游产品来满足,同时消费需要和消费水平还决定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因此,在当前文化旅游需求量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产业逐渐开始向体验化、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并且愈加重视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性因素[4]。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无疑顺应了旅游产业的这一发展趋势。任何旅游产品,剥开其外衣看,核心都是文化[5]。宁夏作为全国第二个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在创建过程中,就是要围绕多姿多彩的文化内涵,并且将其放大,使它渗透到全域旅游的各个方面。换而言之,宁夏文化旅游产业是全域旅游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大力推进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是宁夏实现全域旅游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

(二)全域旅游为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2017年3月5日,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正式被列为2017年重点任务之一。这意味着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以往的辅产业提升到战略性支柱产业,从位居台后的生活型服务业提到促进经济发展的前台行业[6]。对宁夏而言,2017年是宁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攻坚之年。为此,宁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在《2017年全区旅游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五大发展理念在全区旅游行业落地生根,其中一条就是要推动观光、休闲和度假与人文旅游产品并重发展,做精做深人文旅游。此外还提出了2017年的六大主要工作任务,其中明确要支持各地大力发展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要全面打通串联全区所有博物馆的精品旅游线路。而在自治区政府即将的《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要求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养文”,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具体而言,意见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和科技馆,培育一批民族文化旅游基地和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挖掘和整合我区历史、民族、民俗和民间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和弘扬黄河文化、西夏文化、红色文化和回族文化等特色文化,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品的研究和文化创意,最终实现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上述利好政策,无疑为宁夏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全域旅游视角下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一)注重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

目前,宁夏旅游产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产业链较短,这个问题已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7年3月30日,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提交的《关于宁夏全域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中指出,宁夏旅游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旅游产品单一,产业链条较短,旅游收入基本依靠“门票经济”,游客“进得来,留不住,消费少”[7]。为此,宁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在《2017年全区旅游工作报告》中提出,2017年要推动旅游“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全面发力、景区建设与旅游配套体系并重发展,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和旅游购物消费,加快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在延伸宁夏旅游产业链方面,文化旅游产业在以下两方面大有可为:1.精心打造旅游演艺精品目前,自2007年首演的宁夏第一部旅游演艺产品《月上贺兰》,由于演出场地改造及后续资金问题,已于2014年底停演。在演的《西夏盛典》、《回乡婚礼》、《西夏之恋》和《多彩吴忠》等产品,市场反应不一,后期发展不容乐观。由中华回乡文化园2015年开始斥资2亿打造的大型文化旅游实景剧《梦回•一千零一夜》,目前仍处于筹备阶段。2016年,宁夏演艺集团推出大型旅游秀《千寻宁夏》,但仅9月份在当年中美旅游高层对话活动中上演一场后就再无下文。因此,在全域旅游大背景下,宁夏急需精心打造一部能体现宁夏特色并能够长期上演的旅游演艺精品,形成品牌,经久不衰。这样一方面丰富了宁夏旅游演艺市场,另一方面也将有助于延伸宁夏文化旅游产业链。具体而言,旅游演艺产品的编排和制作要与游客的需求无缝对接,既不能曲高和寡,又不能粗制滥造。同时,政府还应制订行之有效的旅游演艺产品开发扶持政策,譬如可以用活用足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为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提供专项资金,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2.大力开发文化旅游商品据相关统计显示,目前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占比,欧美国家高达50%-60%,亚洲发达国家为40%,中国为28%,宁夏仅为14.8%。为实现全域旅游发展目标,宁夏计划到2018年将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占比提高到20%。从游客的角度而言,他们希望在宁夏除了枸杞还能买点其它的特色旅游商品,但当前游客在宁夏各大景区看到的是大同小异的旅游商品,缺乏文化创意和内涵,激发不起购买欲望,最终导致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举步维艰。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局印发了宁夏旅游购物指南《宁夏特色旅游商品名录》,推荐了五大类110种特色旅游商品,但要真正能让游客主动掏腰包,还需在提升文化内涵上做足功夫。旅游商品是区域文化(地方特色、人文历史)、主体文化(景区、酒店、餐厅等经营主体)和创意文化(艺术、创意、工艺和材质)三者的结合体,同时,旅游商品只有在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精心设计的销售空间里,才能被游客更好地发现和认同,最终产生消费。目前,分别位于银川文化城的宁夏特色物产馆和银川大阅城观光夜市的漾•空间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未来,全区所有3A级以上文化旅游景点都将有文化创意产品展销区域,文化旅游商品必将在延伸宁夏文化旅游产业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二)积极创建文化旅游综合体

第6篇:旅游产业调研范文

丘北文化旅游开发的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其一,丘北的人文优势突出,民族文化悠久。多姿多彩的民间文艺、民俗活动和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构成了丘北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二,丘北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普者黑景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良好的生态资源,为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丘北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一是在文艺创作工作中紧扣旅游发展主题,建成了文化产业项目库,较好地展示了民族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成果。二是将民族节庆紧紧与旅游文化结合,节日活动为旅游和文化融合提供了平台,有力带动了全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大力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城镇化的有机结合,不仅促进了县城和景区融为一体,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丘北县切实把握文化旅游的内在规律、实践经验和发展趋势,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充分释放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潜能。依靠艺术手段和科学手段,认真举办了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不断展示文化旅游资源。由此,丘北县也形成了“民族文化+旅游”的产业格局。

第一,切实抓好文化与旅游的发展规划。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突出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这个重点。围绕“浪漫普者黑、激情普者黑、多情普者黑、休闲普者黑”四大功能版块进行定位,聘请一批知名专家作为顾问,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全县“十三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此外,丘北县还不断充实完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库,力争一批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级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名录,大力开发一批集观光、康体、休闲、度假、会展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文化产品,努力把普者黑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文化休闲度假基地和国家湿地公园,打造国家旅游名片。

第二,全力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丘北县着力发展乡村文化,一是重点推出家庭作坊、刺绣、庭院、农耕、饮食等具有浓厚乡村气息的文化旅游项目,彰显“一村一品”的乡村文化特色。二是倾力打造“花脸文化”,使之成为普者黑旅游业的文化品牌。三是不断挖掘饮食文化,为普者黑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优越条件。丘北县拥有丰富的美食资源,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的六大要素,不断完善旅游接待功能。

第三,扶持文化与旅游企业的发展壮大。为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丘北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在立项、融资、用地等方面给予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企业倾斜和支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逐步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努力打造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旅游企业,使文化旅游企业在新一轮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抢占制高点,实现新跨越。

第四,重视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旅游产业大发展、大跨越创造良好条件。紧紧围绕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积极做好各项协调服务工作,全面加快推进云桂铁路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建成通车。努力构建功能完善、安全舒适、优势互补、方便快捷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全面建成滇东南片区快速畅通的旅游环线,着力改善和全面提升旅游通达条件,为打造昆明石林―曲靖罗平―泸西阿庐古洞―丘北普者黑―广南坝美―广西桂林精品旅游线路,为辐射贵州荔波、越南下龙湾等地区创造良好条件。

第7篇:旅游产业调研范文

一是结合实际。班子成员和各科室思想上高度重视,方法上科学公道,作风上深进严谨,围绕各自课题深进调研。调研报告全面且不失深度,系统又不失细致,对当前存在的题目,既有原因分析,又有对策建议,还有案例说明,不但生动,而且实际可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是针对性强。从各自的工作职能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破解影响和制约旅游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当前旅游行业的重点题目、热门、难点题目确定课题,开展调研,为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是涵盖面广。这次调研课题基本涵盖了旅游局工作的主要方面,又突出了旅游体制创新、金融危机下旅游建设、进境旅游发展等重点,通过成果转化,对推动旅游工作科学发展、整体进步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8篇:旅游产业调研范文

一、抓好整改落实,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1、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按照县委“活动办”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我局分别于7月15日上午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围绕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以及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等方面情况、“”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诚布公地进行了自我批评、自我检查,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班子成员之间相互批评,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做到了见人见事见思想,为下一步全面整改、建章立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2、扎实开展第二环节“回头看”。按照县委“活动办”的工作要求,我局重点围绕学习教育、谈心谈话、查摆问题、对照检查、开展批评、民主评议等方面进行了自查,确保各项工作严格按照程序落实到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第二环节“回头看”专题报告,为第三环节活动开展奠定了基础。

3、研究部署第三环节工作。按照县委“活动办”的统一部署,我局召开班子会专题研究讨论第三环节各项工作,制定了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工作方案,把建章立制作为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标准、严明的纪律狠抓落实,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4、及时制定“两方案一计划”。我局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再梳理、再归类,结合工作实际,科学制定了“两方案一计划”。整改落实方案坚持从严从实、标本兼治,以解决存在的“”问题为目标,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建设计划坚持破旧与立新、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的原则,用机制规范管理,统筹推进制度建设。明确了4个专项整治,4个制度建设,提出了23条整改措施。

5、认真抓好整改落实。梳理汇总了问题清单,召开班子会专题研究,逐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制定了单个专项整治方案,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解决了“”突出问题;推进了4个制度建设,建立了长效机制,巩固整改实效;认真办好民生实事,解决群众困难;抓好重点工作,着力解决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二、加强协调配合,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1、召开项目现场调度会。为进一步加快我县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在县分管领导牵头组织下,我局积极做好联络服务工作,在景区乡村部落·南山居项目现场召开了调度会。针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土地、水利、交通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并下发了会议纪要,要求各有关单位积极配合,及时为项目业主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2、做好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我局及时向市旅游局上报了客家文化城、五等四个项目,纳入了市城市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为积极做好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工作,草拟了《客家文化城至一江两岸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文稿,并征求了相关部门、乡镇意见建议。

3、及时做好农家旅馆创评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我县旅游接待档次,根据市旅游局有关工作要求,我局积极开展了星级农家旅馆创评工作。对全县农家旅馆进行摸底调查,指导农家旅馆完善相关硬件设施,鼓励符合条件的农家旅馆积极创评星级农家旅馆。

4、配合做好人大调研工作。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县旅游产业,根据县人大《关于开展助推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系列活动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积极配合做好了旅游产业调研工作,陪同县人大领导到宝莲山、、长洛西坳漂流农庄等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开展调研。针对调研情况起草了《县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认真分析了我县旅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三、强化沟通对接,推进旅游项目招商进程

1、邀请客商考察。三季度共接待陪同15批次客商到我县考察旅游等产业项目。

2、优化招商方案。为加快景区招商进程,我局对《景区旅游项目招商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再次征求了投资商的意见建议,根据双方协商的意见,对招商方案进行了完善优化。目前,准备上报县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

3、制定框架协议。7—8月份与海之生实业有限公司召开了项目洽谈对接会,对项目投资事宜进一步沟通协调。草拟了《项目投资框架协议》。目前,准备上报县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

4、积极洽谈对接。为加快项目招商进程,我局多次与君悦集团洽谈对接项目规划编制及招商引资等相关事宜。目前,正在进一步跟踪对接。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知名度

1、参选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示范单位。经我局申报,由我省及广东省旅游部门共同评选,我县国家4A级景区客家文化城成功入选首批“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示范单位”,作为省主要景区向广东市民推荐。此次入选,将进一步增进两地旅游的交流合作,提升我县旅游知名度,拓宽广东省旅游市场,增加旅游人气。

2、组织参加旅游宣传活动。积极参加了国家旅游局举办的广东旅游交易会和厦门海峡旅游博览会,以及省旅发委举办“风景独好”西安旅游特卖会和旅游商品博览会,在活动现场积极向社会各界人士推荐我县旅游资源,发放《县旅游指南》等宣传资料10000余份,提升了我县旅游知名度。

3、完成县旅游风光片制作。为突出我县旅游资源的特色亮点,我局委托大小王传媒有限公司拍摄制作了一部15分钟的旅游风光片,进一步加大了我县旅游资源宣传力度。

五、着力为民解难,扎实推进三送工作

1、开展“七一”党员慰问活动。为庆祝“七一”建党节,我局在村召开了迎七一党员座谈会,听取了党员们对村“三送”工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局出资4000多元购买了不锈钢电水壶等慰问品,给全村党员送上了节日的问候。

2、抓好暑期安全防范工作。一是抓好暑期安全宣传工作。在村内醒目位置粘贴“告学生家长一封信”,悬挂防溺水宣传标语,下组入户宣传安全常识;二是安排值班巡查。每天安排“三送”干部和村组干部对村内沿江河堤、山塘、水库进行巡逻,及时劝回私自外出游泳的儿童;三是开放农家书屋。为全村少年儿童借书、看书提供服务平台,让全村孩子度过一个既有意义又有安全的暑假。

3、做好防汛减灾工作。为做好村防汛工作,“三送”干部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了拉网式安全隐患大排查,及时将雷雨、暴雨天气向村民预报,并提醒村民对房屋及屋后的山体,要多注意观察它的变化,积极做好灾前人员及财产的转移躲避和抗御灾害的预防。

第9篇:旅游产业调研范文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和教育部统一部署安排,2012年起湖南大学对口隆回县开展扶贫工作,重点帮扶虎形山瑶族乡。湖南大学对此高度重视,校党委书记刘克利亲自担任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校长赵跃宇、副校长刘金水任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先后多次赴隆回进行调研。

经过调研,专家教授们发现,隆回是一座充满奇异自然风貌、灿烂人文景观及厚重文化底蕴的宝地。“花瑶挑花”“花瑶呜哇山歌”“滩头年画”“手工抄纸”先后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尤其是北部的虎形山花瑶区域更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守着这样一些宝藏,旅游产业也有了一些基础,为什么还会贫困程度如此之深、贫困面如此之广?

原来,长期以来,隆回旅游主打花瑶民俗风情游,相比周边湘西、~山旅游景区起步较晚,旅游线路设计单一,带有花瑶设计元素的特色产品数量少、价格高、品种单一,不能和旅游产业形成合力;农产品和特色药材基本处于卖原材料阶段,产品附加值极低。 湖南大学生物学院教授刘选明、朱咏华等现场指导羊肚菌种植

湖南大学以此为突破口,明确了“以花瑶传统文化内容为基础,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国际化的设计理念改造与创新原有业态,形成民俗观光、自然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及衍生产品、新型农业等多元化产业输出”的扶贫思路。一方面将花瑶传统文化产业进行升级,另一方面在瑶族传统农业生产基础上打造定制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产业模式。从而提升当地旅游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这两大产业为主导引擎,促进隆回尤其是花瑶地区系统工作有序推进。根据上述思路,设定了涵盖县乡产业发展、文化保护性开发、城乡规划建设、重点农业产业技术支持、教育扶持、人力资源培训等多个方面一揽子扶贫项目。

走进米兰世博会的隆回“花瑶花”

2013年起,湖南大学启动“花瑶花”创新扶贫项目,通过系统的社区研究和社会创新方法,对花瑶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和提高当地贫困户收入,解决本地就业问题,改善民生,实现自然资源、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加充分发掘隆回县花瑶特色文化,湖南大学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为主要切入点,组织申报了2014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面向花瑶特色民族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服务平台建设与产业化》获财政部立项支持。湖南大学为此专门组建了一支涵盖文化研究、影像制作、产品开发、商业模式研究等各领域专家的团队,邀请了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近10位专业设计师进入隆回开展工作。以“花瑶花”作为地方文化品牌,综合当地居民与外部市场的需求,选择以花瑶文化为基本元素的“文化产品”和“衍生产品”各100件进行开发,并在花瑶地区建立社会创新实践基地和花瑶传统文化展示基地各一个,逐步形成了“风景、人文、物语和社区互动”为一体的O2O社会创新平台。

2015年5月至6月,湖南大学在米兰世博会上举办“乡iang-分享家乡味道”设计与社会创新展,将基于花瑶地区的特色生活形态、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如花瑶挑花)进行创新设计、研究及影像记录的成果进行了展示,如“花瑶花”品牌识别系统(包括未来门户网址、实体店视觉设计),也包括花瑶衍生产品的包装和LOGO的设计,用花瑶挑花元素设计的环保家居饰品;为当地支柱产业“金银花”设计的花瑶特色茶包;根据花瑶生活形态设计的儿童益智类图书《花瑶历险记》;开发了手机APP介绍“花瑶风物”等。这是花瑶首次登上世博会舞台进行展示,经过保护性开发的花瑶传统文化产品获得了极大的国际反响和良好的市场反馈。

下种即售空的“花瑶-白水洞系列”大米

隆回虎形山乡平均海拔1300多米,气候环境独特,传统的瑶族农业种植习惯保存了当地水土的纯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绿色农产品需求的增加,城市居民中预订农产品的人也多了起来。为了推动当地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当地产业发展能力与造血功能。2015年初,经过水土取样分析和系统调研,湖南大学在虎形山乡引入“订制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模式,利用众筹的方式开展“花瑶-白水洞系列”优质水稻种植,即由消费者众筹资金,农户根据订单决定生产,等农作物成熟后,将农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该项目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有机肥、优质稻种和无公害农药,该水稻刚下种即已预订完毕,回收价格高出当地市场20%。参与众筹的客户还需邀请5户家庭到种植地白水洞村进行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旅游项目的体验活动。该模式获得当地村民积极响应,虎形山乡白水洞村由8位村民合资成立了“粳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生产组织与管理工作。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与传统农业的升级,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与农户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