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基层文化活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基层工会 群众文化活动 开展活动 精神文化
一、引言
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有效地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平。通过开展一些便于民众参与的文化活动能够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昆明市某区为了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创造和谐的文化生活,积极筹办盘江艺术节,并展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经过认真地部署实施,群众普遍积极参与,从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促进了该区精神文明的建设。该活动在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二、群众文化的简要概述
1.群众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群众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在人民群众从事工作以外,积极参与、进行娱乐活动以及开发自身的一种群体性文化。群众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与群众的工作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群众进行自身情绪思想表达的关键方式。通过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策划与开展,能够极大地提高群众的思想境界与文化素养,滋润群众的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群众整体的文化素养。因此群众文化是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
2.群众文化的普遍特征
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表现在多个方面。第一,群众文化活动的地点具有不确定性,既能够在各家各户展开,又能够集中到一些特定的场合进行集体开展。第二,根据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与项目,其既能够按照群众个体的喜好与自身特点自行进行挑选,又能够规定群众全体共同参加同一个活动内容。第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主体数量上没有特别的要求与规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既能够以群体的方式共同活动,又能够按照个体的方式各自活动。
3.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
群众文化是针对众多人而开展的文化活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自身具备包容性以及传承性的特点,在活动内容上紧跟时代潮流,与生活紧密相连,折射时代精神,同时也能够承载多方面的文化内容。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基层工会能够根据时代的特征与要求,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好的社会效益。群众文化活动本身有着凝聚情感的作用,能够很好地促进群众进行思想以及心理的交流,促进参与活动的群众形成一种归属感。同样,在策划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也能够强化基层职工的凝聚力。除此之外,开展形形的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有着明显的导向性,活动本身能够吸引群众,能够有效地将文化渗透到群众生活中,能够指引群众向高层次的文化取向上发展,从而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通过组织群众文化活动,还有利于基层工作的开展,使得基层工作能够顺应群众的需求。群众文化活动能够通过活动内容灌输群众一些积极正确的思想观念,可以成为发扬国家方针思想以及法律规定等积极观念的有效手段。通过活动的展开,使得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得到文化的熏陶,还能够得到思想观念的教益。
三、基层工会怎样较好地进行群众文化活动
1.提高基层工会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群众文化活动的展开期间,策划以及实行的工作人员对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直接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也影响着文化活动的作用与效果。工作人员通过策划并举办一些群众性活动,促使群众参与其中,从而达到丰富大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需求以及提高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的目的。所以,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一个具有较高的组织水平以及策划能力的工作团队,他们必须可以针对群众文化生活的现状进行专业地研究与分析,能够规划出合理有效的实施开展方案。只有这些前提条件作保障,才能够确保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2.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要重视地方文化的宣传
为了能够使群众文化活动得到显著的效果,需要把握群众文化活动的特征,依据弘扬主旋律同时多方面综合展开的原则要求,群众文化活动既要能够体现时代的特征与要求,又要能够结合地方的特色文化共同展开。群众文化活动要能够结合当地文化,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举例来说,当遇到春节、端午以及中秋等这些具有传统特色的节日时,基层工会可以结合当地民俗以及文化举行一些具备地方特色的文化表演以及相关文化活动,借助带有娱乐性质的活动,吸引群众参与,从而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
3.发掘城市广场文化
广场文化的状况能够反映当地城市文化建设的水平以及综合文化水平。所以,基层工会在开展群众活动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广场文化的作用,这样可以便捷地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某区各街道办事处相继展开“百日广场文化活动”,活动主要是在开放广场等人流量较多的地方开展精彩的文艺演出,通过表演歌唱、舞蹈等有意义的节目,吸引群众参与,进而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在利用城市广场进行群众文化活动的时候,要能够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广场文化要尽量减少政治性、经济性等内容,要能够使广场文化在愉悦群众生活,减轻人们压力的同时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第二,在广场文化活动中,还需要把握大众的文化需求倾向、审美特点等因素,还要重视其经济接受范围,科学地开展文化活动;第三,广场文化建设开展要能够宣传积极有益的文化,拒绝恶俗文化,要以提高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准则。
4.主动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
社区文化活动是进行群众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所以,基层工会要能够重视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与开展,并能够完善和推动社区文化的建设。某社区通过建立文化俱乐部,使得社区居民普遍受益。每天俱乐部都能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居民,他们可以自由进行看书、看报纸、看电影、听书等众多文化活动,享受着文化带来的乐趣。该俱乐部也成为社区居民文化熏陶的宝地。可见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首要的是基层工会要能够确定固定的活动场地,建立专门活动的场所,并免费向广大群众开放。其次,建设社区群众活动场地的相关设施,为活动中心配备一些专门的文化活动设备硬件。最后,强化社区文化活动的管理工作,选取数名有能力、有资格的人员担任社区文化活动组织与宣传的工作人员,以便活动顺利开展。
5.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够促进基层工会工作的顺利展开。文体活动对于群众文化活动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文体活动是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部分,不仅能够促进基层职工之间的感情,还能够改善群众人文关系的环境;另一方面,基层工会积极地展开文体活动能够提高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增强职工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增强其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四、结语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对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及促进社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基层工会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要能够把握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合理地进行活动规划与安排,并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有序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姚刚.如何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J].大众文艺(群文论坛),2013(12).
【关键词】社区群众文化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一、社区群众文化产生背景
社区群众文化则是人类社会最原始的文化活动。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是通过部落群体的文化活动来表达生活中悲与喜的情感,传递生产中渔猎的信息,鼓励出征战士的斗志。而部落全体成员参与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聚会则是当时的最简单最原始的情感表现形式。现在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人们社会关系日益复杂,人类的文化活动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多样,内容上更加丰富。文化活动的目的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以前,文化活动主要以宣传教育为主。改革开放以后,文化活动适应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以宣传教育为主的文化活动和以盈利为主的纯商业性的娱乐活动成了新形势下文化活动的主流形式。社区通过开展电影,电视,广播电台,书刊杂志,文艺演出等多种途径,将广大群众变成了文化活动的受众,变成了受教育的对象和商业文化的消费者。但是,尽管如此,以群众自身参与其中的,以自娱自乐为目的的群众文化却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反而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
淮北市因煤炭而生,因煤炭而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肩负着活跃城区群众文化生活的特殊使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实效。近年来,政府把活跃群众文化做为构建“和谐淮北”的重要内容,精心构建基层文化载体,全面激活群众文化活动。使得社区群众的道德水平和思想修养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近20年来淮北市积极参加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采取区级抓骨架、街道抓网络的办法,积极推进广场文化演出,在少年宫,火车站体育场等公共场所,全年举办了各种大型文化广场活动演出200多场,观众达到100多万人次。声势浩大的广场文化活动,象一阵阵润物无声的细雨,把党的思想政策,先进的道德观,价值观悄悄注入到普通群众心田,中国好人安徽多,安徽好人淮北多。并且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李子明,方国胜等大批全国知名先进人物。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社区群众文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整体社区群众文化工作呈现出稳健发展的态势。
歌舞升平是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景象。近几年,淮北市政府以繁荣城区文化,提升城市品味,活跃市民身心,推动经济发展为己任,大力推进群众文化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文艺队伍空前壮大,文艺演出空前增多,文艺管理机制空前激活。全市呈现出一派“和谐淮北”的美好图景。
二、当前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文化建设都不同程度的加大了投入,在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得到了显着的改善。但是在这些文化繁荣的背后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社区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内容不新颖。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财力捉襟见肘,社区文化建设投入有限;投入社区文化建设资金总量偏少;社区文化建设氛围不浓,内容不新颖。
(2)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没有利用好互联网。歌颂身边人鲜活事迹文艺、文化活动贫乏,没有充分运用好网络技术。一是社区传统文化资源衰减。二是社区文化活动阵地不多。由于资金困难使现有文化设施流失严重。三是社区文化活动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充分运用好网络技术。主要是文化生活新颖程度偏低,文化生活方式单一,文化生活品味不高。
(3)社区群众文化参与度不够,参与活动人员素质跟不上。领导支持和群众参与是开展好的基层文化活动的两个关键因素,如果没有高素质领导在政策和资金投入上的支持,社区群众的文化活动就失去了可靠的政治和物质基础,因此,群众文化管理者、参与活动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努力。
三、社区群众文化发展新途径
如何解决社区文化活动的发展赶上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些问题,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要求社区群众文化工作者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1)社区群众文化内容的创新。以往的文化活动,很容易让人产生应付任务的感觉,特别是在文化内容的发展方面,一直处于较被动的位置。因此,负责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在如何更新文化内容上,应做到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在不改变群众熟悉感的基础上,增加新意和趣味性,令群众在文化活动中保持轻松和娱乐并存。群众文化的内容,在当今多元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保持有针对性的文化内容的同时,还应加入多元的文化,真正做到群众文化与时俱进。
(2)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普及到了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针对这一点,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开展也应同时融入互联网技术时代,以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各项工作效率和效果。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宣传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QQ、微信等方式,快速而便捷的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内容进行宣传,这样参与者在家中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就可以参与到活动中。
(3)不断提高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要不断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队伍素质,按照职责的不同,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因此,参与表演的人员,包括:所有表演者、编导和主持者等,应学习或培训多种多样的表演技能。不断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学习和创新,实现文化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从而达到新旧文化有效融合。
总之,我们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以满足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为立足点,深入基层,贴近生活,让人人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人人享受群众文化活动的成果。使群众文化工作真正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发挥群众文化工作的正能量,不断取得新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卫平.浅析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和功能[J].大众文艺,2013.
【关键词】县级 文化馆 着力点
1.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群众文化工作基石上下功夫。
县级文化馆面向社会各界、广大群众,是业余文学、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戏曲、摄影爱好者的娘家,也是各个协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群文工作者队伍的文化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决定了群众文化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也决定了业余文化人才的专业水平。群文辅导工作开展的好坏关健在人才,人才是第一要素,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各业务门类在职人员的培训己成为文化馆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纵观各地所采取的措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发力,加大群文辅导人才的培养力度。
1.1建议上级文化、教育部门联合行动,在大专院校内开设群众文化管理专业高等教育研讨班。既面向社会招收高考生,又面向基层文化单位定向培养,培训在职人员,提高文化管理工作和专业辅导水平。
1.2拓宽思路,创新方式,致力于群众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要面向文化单位、文化馆、群艺馆、图书馆乃至文化站干部,组织举办短期或中长期的培训或轮训,开设各文艺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培训和优秀人才文化管理之类的研讨班。
1.3广辟空间,强化群文工作者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能力。群众性文化活动表面上展示的是艺术作品,艺术人才,而其本质展示的是群文业务辅导人员在台下幕后的心血劳动,组织群文干部和专业人员定期不定期深入火热的城乡生活,去参与引导群众文化活动,去挖掘文化的活力和创作源泉。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曾谆谆告诫广大文艺工作者:若想“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就得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依靠他们创造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高度的作品。文艺作品说到底是要为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对生活最熟悉,泥土的味道最贴切,好的文艺作品必须走向人民。“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无魂的躯壳”。再有,文艺作品还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清水活源。“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当前,随着农村社会关系和结构的变动,农村出现文化边缘化现象,农村文化建设被一些官员置于经济建设的从属地位,社会不良风气大肆向农村转移,优秀传统文化被抛弃和丢失,低俗文化沉渣泛起,几千年来自治的、礼让的、温情的乡土不见了,孕育了华夏文明的肥沃土壤趋于干涸。所以说,群文工作者必须贴近基层、贴近人民、贴近基层实践。
2.在建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筑牢群众文化活动阵地上下功夫。
党的十六大尤其是十以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投资力度,加大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广播电视、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文化体系建设及设施的投放,农村文化体系建设得到了大发展大繁荣。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村级图书室、业余剧团、锣鼓秧歌队、书法、诗联、文学、美术、摄影、戏曲、音乐、舞蹈等协会等文艺阵地和文化活动载体雨后春笋般崛起。
但我们必须看到,尽管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下拨大量文化专项资金用于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但收效不容乐观,很多基层文化设施成为摆设,官方组织的文化活动由于与群众实际需求有差距,群众对此并不热心。在此背景下,出现葬礼脱衣舞等低俗现象和农家书屋无人问津的情况。
在此背景下,加强县级文化馆沉底建设势在必行。要坚定贯彻落实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建好阵地,引领好群众文化活动大方向。对一部好的文艺作品给出了两个标准:“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做到通俗不低俗,因为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因此,一项优秀的文艺活动和文艺形式,也必须符合上述标准要求。当前,基层群文工作者要不断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的规律,以提供文化服务为天职,除办好经常性的民间组织培训和日常辅导外,还要积极切入触角,大力发展通俗文化,使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贴近生活,反映普通人的思维、情感和平凡生活,尤其反应自然美和创造美。这中间,要着眼于“正确引领潮流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庸俗、恶俗、媚俗这三种不良文化”,有计划地办好辅导传授工作,向群众推荐一些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优秀文艺节目和精神食粮,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表演水平,以及审美情趣,促进企业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的建设。同时,还要拓展群众文化发展空间,使群众文化活动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要广泛开展少儿舞蹈、书法绘画、民间工艺制作、摄影等辅导培训;要结合实际走出去,或派专业人员到机关单位、企业、社区、学校进行艺术辅导,指导排练文艺演出活动;要发挥阵地作用,抓好各种协会的辅导培训工作;要热忱开展广场、公园、景区等群众休闲场所文艺辅导,重点抓好校园、广场、社区的文化活动辅导培训工作,永葆群众文化的时代先进性,做到娱乐性、思想性、教育性的有机统一与完美结合。这其中,要牢记讲过的,“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来的文艺作品,乃是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作品”、“文艺作品既是这个时代的‘表情’,也是这个时代的‘精神食粮’”这些精辟论述,针对当前社会不良风气,以喜闻乐见的各种文艺形式,突出加强公民“四德”教育,为提升公民素质、打造和谐社会、共圆中国梦,提供积极有力的文化动力支持。
3.在创新社区文化建设服务,激发群众文化活力上下功夫。
当前,乡村社区建设方兴未艾,社区作为我国社会发展新崛起的现代化因素,正以其独特的功能,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通过不断的吸纳社会领域中原有的政府职能,开辟出具有独立作用能力的自主空间和自主领域。把社区文化纳入社区建设,是社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社区文化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基础和灵魂。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不仅有利于培育社区精神,陶冶社区群众的思想道德情操,而且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塑造良好的邻里关系,营造稳定的社区环境。把握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明确社区文化发展思路,探索和找到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文化工作者大胆探索、积极创新。
3.1应当强化社区文化服务意识。要本着“以人为本”、党建统领的原则,办实事、优服务、兴文化,积极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社区特点、公众认同的社区文化,把社区内各阶层群众团结凝聚起来,用先进文化占领社区文化主阵地。
3.2应当强化社区文化创新意识。用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影响人们的思想灵魂,用民族的、科学的、进步的文化代替落后的、伪科学的文化,形成“共建、共创、共享、共荣”的价值观和“共创繁荣、共建文明”的良好氛围。
3.3应当强化社区文化特色意识。注重活跃居民文化生活,依托社区这一服务平台,举办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讲座、比赛、演出、五好家庭、好公婆、好媳妇评选等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吸引居民参与。其间,要立足于打造社区文化品牌,重视引进高雅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活动的雅俗共赏。要真正建好用好图书阅览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一系列阵地,结合社区自然人文景观特点,培育集培训、辅导、文化休闲等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服务项目。
3.4应当动员鼓励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重点组建老年文艺演出队、志愿者服务队、舞蹈队以及各类文艺创作队,尽可能以灵活方式吸引广大居民参与,使社区文化具有综合娱乐性、自我教育性和长效生发性等优良特点。
鉴于目前基层社区发展参差不齐、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文化的载体功能发挥不到位的问题,基层文化馆应积极吁请政府加以足够重视,切实加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改善社区文化设施及文化活动硬条件。在此基础上,文化馆应热忱科学融入社区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发挥好服务、引领、纠偏、提高的职能作用。
总之,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不能变。县级文化馆只有牢固树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职能意识,坚持文化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坚持把牢文化馆在全县文化工作中的主导龙头地位,时刻以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辅导、创作、研究为主业,才能沐浴着新的时代阳光,永远立于群众文化活动波澜壮阔的实践潮头,引领先进文化活动的发展方向,在成就自身的同时,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区近年来不断加大文化投入力度,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注重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和推动了文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基层文化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步形成了一个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自娱自乐、自我教育为特点的基层文化活动的可喜局面,满足了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实践证明,开展基层文化活动不仅活出了百姓的精气神,活出了百姓思进心,更活出了百姓的凝聚力,活出了地区的向心力,更活出了生产力,活出了和谐风。为构建和谐**,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区的基层文化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基层文化设施得以完善。全区有休闲健身广场4处,面积达到16000多平,23个村13个社区,有文化活动室28个,面积达到3928㎡,其中达到标准60㎡以上(含60㎡)的27个,占总数的75%。文化广场24个,面积达到42016㎡,其中达到标准200㎡以上(含200㎡)的24个,总数的占66.7%。沈家村现已建成占地2700㎡,使用面积1100㎡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内设图书和电子图书室、乒乓球室、计划生育健康之家、演艺大厅,外有篮球场地及健身路径等活动场所。20xx年至今我区先后有四个村被评为市级城乡共建先进村,八个村被评为市级文化特色村,沈家村被评为市级城乡共建标兵村,**区被评为本溪市城乡共建达标区。
二是群众文化生活得以活跃。全区现有业余演出队21个,合唱队9个,秧歌队27个,健身队13个,突出特色文化发展,先后有八个村被评为全市文化特色村,群众把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把改革开放、棚改进社区和新农村建设中家乡的变化通过自编、自导、自演来唱响家乡,营造和谐大家庭的浓厚氛围,抒发基层群众对党、对国家的感恩之情,特别是沈家村的《问路》节目在全市获得一等奖并参加了省里的文艺调演。几年来,**区充分利用各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举办广场大型文艺演出活动10余次,举办了**区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并多次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组织摄影、书法、乒乓球、运动会等各种赛事活动,送图书下乡,建立了一批乡村图书室,全区农家书屋58个,藏书26,800册,其中沈家村已达10000余册。
三是传媒资源平台得以整合。我区在全市率先完成广播电视20户以上自然村屯“村村通”工程的基础上,现已基本完成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今年将以沈家村为试点并逐步在全区农村推开,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有序开展。
四是文化产业资源得以发展。形成了以辽砚、云石、奇石资源为依托的奇石文化,全区现有3家较具规模的辽砚厂,产品远销境内外和海内外;形成了以剪纸、秸秆粘贴画等民俗工艺为依托的工艺文化,我区活跃着一批以马娇、尹殿奎为代表的民间艺人,“千手观音”剪纸和秸杆粘贴画都极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形成了以财神、满族等文化为依托的民俗文化,20xx年举办的首届中国本溪财神节,被中国民间文艺协会节日文化专业委员会论证并授权为地方民俗节日;形成了以大冰沟、影视基地等为依托的旅游文化,推动了全区基层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虽然我区在基层文化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不可否认,基层文化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基层文化缺乏认识和重视,致使发展不平衡。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经济成为各乡镇街和村社区的第一要务,而文化建设工作只是个软任务、软指标,导致部分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只想着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只想着发展经济。在文化发展上只挂在嘴边,不落实在事上,只应付,不付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文化的发展。
二是对基层文化资金投入不足,致使文化基础设施滞后。全区各乡镇街综合性文化活动站场所资源不足,甚至没有;各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设施不完善,文化器材严重不足,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面积不足,健身路径、音响设备等配套设施急需解决,满足不了群众的文化需求;图书室藏书量少,内容陈旧,没有针对性,根本无法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
三是基层文化队伍力量薄弱,文化活动难以开展。乡镇街之间,村社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由于基层文化人才都是业余爱好者,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外出打工等因素造成流动性大,基层文化队伍不稳定,个别年青文化骨干出于商业目的,不能经常性参与到文化活动中。
四是基层文化活 动内容单一,致使群众活动意识不高。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内容单调。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相比,基层文化生活发展明显滞后,文化生活方式较为单一,余暇之时,消遣活动大多集中在走亲访友、串门闲聊、看电视、聚众喝酒,甚至赌博打牌等。
五是是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致使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传统文化产业项目门类不够齐全,项目单一,规模不大,人才短缺,思想观念和认识滞后,且在经营生产上各自为战,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形成集团式的开发和经营,对地区的经济发展拉动不大,对百姓的就业的推动不强,群众的普惠程度不高。
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是认识不足。市场经济导致基层部分领导思想认识不高,不到位,重视程度不一致,误以为只要抓好经济建设,做好钱袋子工程,“一好可以遮百丑”,文化建设也就很容易被忽视,致使文化工作只能在低水平上运行。
二是经济困难。基层财政基础薄弱,项目发展不平衡,财源不足,乡镇级财政更是捉襟见肘,日不付出,根本挤不出过多的资金投入文化建设,即使认识到位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是观念滞后。部分村、社区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仍然依靠政府,投入渠道单一,体制机制不活,管理运行机制陈旧,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
四是人才匮乏。基层群众文化队伍人才匮乏,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专业水平低,组织活动的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发展不平衡,文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缺少创新,缺乏吸引力。
五是产业不强。市场意识淡薄,市场手段运作缺乏活力、动力,产业不精,产业不强,市场份额小,专业知识强,参与人数少,拉动力小,形成不了规模,形成不了产业带。
三、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繁荣基层文化,改善人文环境,不仅是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和维护群众文化权益,让老百姓得到文化实惠的关键举措。
一是科学制定规划,创新发展观念。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首先要提高认识,更新发展观念。首先必须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真正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政策上给予扶持和资金上增加投入,从制度上和战略上给以保证。对文化工作要切实做到“四个纳入”,即将基层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以此从根本上增强宣传文化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性。对文化工作要实现“三个突破”,要突破旧的思维模式,要突破旧的管理模式,要突破旧的体制模式。采用多元化、多渠道建设基层文化设施的新思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下运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参与基层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一个覆盖城乡、功能健全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创新投资渠道。要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经费的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形成基层文化建设市、县、乡(街)、村(社区)四级财政支撑体系。基层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要通过多渠道解决,抢抓中央省市扩大内需的机遇,抢抓村企共建、社企共建的有利契机,搞活市场运作方式,多途径、多角度、多层面、多领域争取基层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三是巩固文化阵地,创新共建方式。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满足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迫切需要。在旧城区改造的同时,加强对社区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对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建设,发展特色文化。充分发挥城乡共建单位的共建力度,在抓好经济共建的同时帮扶共建村培育文化业务骨干,配套服装、乐器等文化设施,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在资金、政策、信息等方面实现全面共建。
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激励机制。群众文艺骨干队伍是基层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的重要保证和中坚力量。加强对群众文化人才的挖掘和吸纳。对现存群众文化组织实行稳定队伍,加强培训和业务指导,把懂点艺术、有点进取心、善于学习的文艺爱好者,通过进行专业培训学习的方式充实到基层文化队伍中,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适时提供有偿服务,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汇报、展演、汇演、评比等方式找准人才,挖掘骨干,评选先进;通过电视、网络、信息等媒体手段宣传群众文化骨干和典型,实施典型带动,典型推荐,为人才队伍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大力培养和发展民间艺人队伍,加强群众文艺创作队伍建设,着力培养群众文艺创作人才,激发艺术创作热情。
五是丰富精神生活,创新文化形式。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尽快推广覆盖全区的数字电视工程和电影放映工程,实现全区农村一村一月一场电影;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业信息网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为基层群众提供信息服务平台;实施文化下乡工程,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图书室建设,购置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图书,创造条件建设小网吧,方便基层群众对知识的需求和对外面世界的认知;充分利用现有的基层文化设施,继续组织开展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鼓励群众自编、自演小节目,并经常性组织全民健身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一、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思想存在误区
当前我国各级主管部门偏重经济建设,将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主要任务。文化建设属于精神领域,并不能对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而被忽视。没有看到精神文明带来的前景,没有将经济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存在一定的欠缺之处。
2.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存在地区差异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地区差异,这也就导致一些落后地区的文化建设工作存在滞后性,体现在硬件设备陈旧、资金短缺、文化培养积极性不足等,因此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难以实现多样化,归于单一。
3.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文化形式单一
在当前的群众文化建设中,我们不难发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基本为广场舞类文艺形式,较为单调,形式也较为单一,没有其他特色活动,这是当前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文化建设的形式相对比较单一,乡镇文化站大多配备的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活动剧场等不健全,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规范化、现代化造成困难。
4.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存在断层
我国当前文化培养当中存在断层,各类型文化之间没有体现互通交融,相互独立存在从而使整个文化培养体系零散,典型的例如群众生活文化与企业文化培养相互脱离,群众之间局限在文化的小圈子当中,难以实现整体水平的提高。
5.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文艺专业人才匮乏
由于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尤其是基层社区的文化专干基本为非专业人士,缺乏专业素养,这样的现状远远不能适应现阶段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需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积极开展基层文化活动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应将重点放到普通群众身上,满足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基层文化工作者应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组织、引导,常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使群众文化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积极开展一些群众乐于参与、喜闻乐见的综艺晚会、技能比赛等各类文体活动,同时将节庆文化活动与群众的兴趣结合起来,将党的思想路线与方针通过文化产品的形式生动形象的传递给群众,合理的运用到文化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基层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2.加大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投资
群众文化活动是一项长期、可持续性的公益性事业,单靠文化部门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离不开政府资金投入和扶持,对于农村及城市基层社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设施落后的,应当向上述地区倾斜,不断完善群众文化建设硬件设施,解决基层资金匮乏、文化设施落后等状况。
3.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多样化
精心策划实施精品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各地应以经济文化互动为目标,以展示本地文化为特色,以宣传本地优势为重点,大力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积极开展精品文化活动,打造文化活动品牌,为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4.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
社会精神内涵不断丰富的现状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了发展的条件也提供了挑战。群众文化不仅仅局限于一种环境或者方式,而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人民对于精神文化的更高要求势必促进群众文化开展的多样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当前的文化开展形式包括广场文化、社区文化、青少年文化、校园文化、商业文化等,我们不能单纯认为群众文化只是广场文化,只是中老年人文化,还包括学生、商人等。因此,我们必须扩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引导企业、校园、商业、老年文化相互融通。
5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214-01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现状
现阶段基层文化建设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投入不足,从某种程度而言,资金是投入是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的重要因素。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巨大差异,相应的基层群众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也很难做到一致。特别是一些地区经济发展还十分落后,很难抽出经费进行开展文化活动,无论是设施器材的配置,还是日常活动经费等均无法保障正常文化活动的开展。
其次,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薄弱,导致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主体发展失衡。在基层文化建设队伍中多是年龄相对较大且知识水平、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再加之基层文化队伍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无法吸引更多的新鲜血液,因此基层文化工作队伍缺少文艺骨干,无法在区域内形成一个积极的文化氛围。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多是老年人,青少年主要是参加学习班、打游戏、沉迷网络,而中青年则忙于工作生活等,即使组织社区调演、乡镇调演,参与人员多为老年人和在校学生,广大群众缺乏参与积极性。
最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很多乡镇、社区等基层文化工作站通常采用送戏、送书、送电影等形式开展文化活动,但是由于内容过于单一、文化产品供给匮乏,再加之群众参与活动的程序复杂,所以很难满足广大基层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生活需求;文化下乡活动缺少引导性与亲民性,导致人民群众距离群众文化越来越远。
二、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策略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
首先,加大基层文化建设基础设施的投入,地方政府财政向文化设施建设倾斜,通过多种形式、多种融资渠道建设更多的基层文化活动点。建设过程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政府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基层文化建设,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文化建设经费不得挪作他用;调动地区各级力量,包括县级、乡镇、村级以及各个企业等社会力量,加强合作,投资共建,解决基层文化建设的日常活动经费问题。其次,与地区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展以文补文、多业助文活动,比如“文化扶贫”活动就可以通过赞助的方式向地方企业募捐,从地方高校招募志愿者,实现地方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馆际联合,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最后,基层单位在接收到资金投入后,要保证每一分钱都用于文化建设,以村级、社区为单位建立文化站、读书室以及活动中心等等。
其次,提高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整体素质。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文艺骨干是出谋划策、献力谏言的生力军,因此要加强基层文化队伍中文艺骨干的培养,才能保证基层文化活动的有效性与持久性。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举办各类培训活动、交流研讨活动,为基层文艺骨干、民间艺人等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发掘更多的群众文化力量。其次,通过民间艺术评奖、展示等活动,吸引更多的民间艺人参与到基层文化建设队伍中来,由其产生辐射作用影响到更多的人参与文化活动,改善队伍结构。比如某乡就邀请当地参加过电台戏曲选秀节目的票友举办个人演唱会,利用其在该乡的名气,组织其它戏曲爱好者与其共同演出,这一活动吸引了众多群众报名参加,演唱会现场气氛也十分热烈。最后,要进一步健全基层文化工作绩效激励机制,通过制度约束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采用科学、合理的奖励措施吸引更多的文化人才。
最后,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丰富群众文化的活动形式。其实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而群众文化就是要立足群众,服务于群众。文化形式多种多样,相应的文化活动的形式也要丰富多彩。可以在基层开展以下投入少、影响大、效果好的文化活动:读书征文活动,向广大群众推荐各种明理、致富的好书,通过征文比赛激发群众读书的热情与积极性,当然各基层负责人要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以免活动流于形式;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比赛,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生产项目作为比赛内容,比如某地就借鉴中央电视台“360行”栏目的做法,举办了“光荣的叉车手”、“摘棉花大赛”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基层群众报名参加。
三、结语
总之,重视文化建设,发掘文化资源,是基层群众文化的任务之所在。因此要搞好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成骞.略观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J].群文天地.2012(1): 270.
[2]董智媛.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基层群众[N].惠州日报.
一、全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党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目标要求,在提升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加强全区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文化三级管理机制和三级管理网络队伍,完善文化服务功能,加强阵地建设和资源配置,更好保障市民的文化权益。
1、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推动“三馆合一”工程土建全部完工;区群众艺术馆开工建设;区博物馆规划选址落地。改建和新建4家社区文化中心。开工建设梅陇、颛桥两个镇的社区文化中心,改建吴泾镇和马桥镇的社区文化中心,实现全区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面达标。加强357个标准化文化活动室管理工作,继续实施50个村、居委标准化老年活动室的文化功能和信息化建设。逐步探索开放大中学校、区属单位的文化活动设施,使社区居民享用更多的文化设施资源。
2、健全文化管理机制。完善文化三级网络管理机制。健全区群众文化指导服务中心(区群众艺术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镇、街道文化站)、村(居委)文化活动室三级网络管理机制,加强三级文化阵地规范化管理。按照《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管理标准》要求,加强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活动室的建设管理,健全文化活动室管理制度和文化服务员考核制度。启动文化培训服务工程。对全区文化站长、社区文化中心的业务干部、文化活动室服务员,组织全面业务培训,加强艺术教育和队伍素质建设。
3、完善文化资源配送机制。按照文化下乡、服务基层、满足群众文化权益和艺术需求的要求,整合市、区两级文化活动和服务资源,形成包括知识讲座、宣传版面、影视唱片、专业辅导为主体内容的“菜单式”文化服务项目资源库。实施“百千万”文化资源配送工程,组织“家门口的高雅艺术享受”活动,将100场高雅艺术演出、5000份文化产品、20000场数字电影送到基层村镇街道,融入到全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之中。形成“基层点菜、区里配菜、按需送菜”的菜单式宣传服务配送机制,将文化服务、培训、讲座和产品配送到各个公共文化服务网点,为镇、街道社区文化中心提供文化资源和配送文化产品。
二、开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活动
围绕建设和谐文化目标,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组织文化活动,努力培育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推进文化创新,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1、组织文化活动,塑造文化品牌。以推动合唱、踢踏舞两大品牌建设为重点,建立组织机构,落实专职人员,重点扶持少儿和中青年队伍。设立合唱节专门组织机构,有计划引进著名指挥,重点培育高水准、有全国影响力的教师、公务员、大学生、职工、社区少儿等特色合唱团,开展群众性合唱普及教育活动,举办合唱展示周活动,拓展合唱活动的影响力。探索踢踏舞的活动形式和展示魅力,组织长三角踢踏舞展示活动。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文明风尚为目标,组织开展“庆奥运迎世博,建设文明家园”系列文化展示活动。开展“一镇一品牌,一街一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工作,努力发展地区特色文化样式,做好扶持指导。加强文化交流,组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的民俗文化活动。
2、创新文化体制,扶持团队建设。花力气抓好文艺创作工作,积极扶持文化创作,培植与挖掘文化创作人才。发挥社会力量作用,通过委托、竞赛、购买等形式,大力推进艺术作品创作和创新,组织优秀节目参加比赛和巡演。加强基层文艺团体建设,重点培育和扶持50个特色文化团队。充分发挥基层文化辅导员、公共文化服务员等人员的作用,抓好特色艺术团队辅导、考核工作。以图书馆新馆建成和服务网络平台的拓展为契机,作好职位、功能、人员、技术、服务功能全方面准备,力争把图书馆建成具有现代化特征、符合国家标准、拥有丰富馆藏资源、高效服务机制和精干队伍的地区图书馆。开展全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完善全区公共图书馆资源“一卡通”,实现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向村、居委文化活动室延伸。充分发挥区博物馆和张充仁纪念馆的文化服务功能,举办弘扬中华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展览展示活动,开展宣传教育、接待展出等各类文化服务。
3、挖掘文化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挖掘与确认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级名录,并申报一批市级和国家级项目。落实国家级、市级项目保护规划,整理研究出版研究资料,明确项目责任人和传承要求。加大区25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力度,推进马桥荷巷桥古镇、浦江召楼古宅的保护工作,充实调整博物馆工作及馆藏品收集与馆藏内容,建设七宝皮影馆。
三、提升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水平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广播电视全面改版为契机,提升广播电视宣传的水平;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传输,营造区良好的舆论氛围。
1、紧紧围绕中心,完成重大宣传任务。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重点做好我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共创和谐、关注民生等方面的宣传。以建设“区的实力媒体、市民的贴心媒体”为目标,对电视台的频道栏目实行全面改版。在专栏设立、栏目优化、品牌确立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节目质量,丰富节目内容,增强观众参与和互动,加大广播直播推进力度,提高广电节目收听收视率。积极参加市以上及中央各类节目评奖活动,增加广播、电视新闻在市台及中央电视台播出条数,扩大对外宣传影响。
2、加强广播电视管理,确保安全传输。建立健全广播电视宣传监督管理机制,巩固扩大广播电视的公信力、影响力。把净化荧屏声屏、坚决抵制低俗之风作为宣传管理工作的重点。强化广告节目和娱乐类节目的监管,确保舆论导向正确。认真落实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提高播出系统干部职工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我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开展新闻行业行风评议工作,加大对镇广电站的业务指导和考核,促进广电工作有序开展。
3、加快事业发展,优化体制机制。实施环网和宽带信息网进农村工程,解决500家贫困户安装有线电视,实现全区有线电视全覆盖。逐步推动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紧紧抓住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的机遇,开展数字电视发展工作的调查研究,制定区有线电视数字化的规划,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高清晰数字电视节目,做好基础服务。按照职能定位、管办分离、职责分清要求,探索有线中心企业化运作的机制。在区职能部门指导下稳妥做好体制改革工作。
四、大力推进文化市场和产业建设
全面落实文化市场体系建设要求,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围绕区重点项目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推进全区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建设。
1、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有效监管。实施“文化环保工程”,深入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以强化网吧监管为突破口,做好文化市场管理的深化整顿。继续完善“受理、勘验、审批、听证”分离制度和听证程序,探索总结文化市场行政事务向社区延伸工作经验。建立和完善区文化分类市场违法警示记录系统,发挥社会监督员队伍和行业协会作用,推进文化市场管理的全面规范。
2、创新服务手段,推动产业发展。制定我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政策扶持和优质服务。充分挖掘我区的文化底蕴、城市个性和独特的魅力,打造城市文化和生态商务区特色风情,启动文化公园建设。挖掘民俗文化传统和项目,做大做强七宝镇文化品牌。组织上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做好前期资源准备和项目储备。结合区域规划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着力引进大型文化企业,积极培育文化产业集群。
五、做好党的建设和素质建设工程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提高局和基层班子的整体能力、加快人才队伍培养、深化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文广从业人员队伍。
1、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党员管理和支部建设,健全“双结对”主题实践活动和“双关爱”、“双联系”活动机制,完善“”、民主生活会等制度。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学习贯彻精神作为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的政治学习任务,坚持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制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深化党风廉政教育,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严肃工作纪律,打造一支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有计划地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新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以及广电台、有线电视中心、离退休党支部改选工作。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抓好工、青、妇的各项工作。
2、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着重抓好干部队伍、专业人才、业务骨干三支队伍的建设。加强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建设,有计划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轮岗交流和基层领导班子调整和优化工作,加强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培养管理使用,推进正高及专业岗位设置、聘任工作,落实公务员招聘和专业人才引进、录用工作。全面落实单位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作,加大绩效考核力度。组织开展广电、群文、图书、文博等专业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加强文化、广电专业职业资格管理。
3、理顺管理体制,加强效能建设。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积极探索行政效能满意度测评和岗位目标责任考核结合的有效机制,加强对行政许可行政执法、有线电视窗口单位、新闻单位和服务单位的政风行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充实调整文化市场、广播电视、有线电视网络监督员队伍,充分发挥监督员作用,深化“收件回执”制度,扩大“收件回执”事项范围,做好行政审批事项向社区延伸。加强内部规范管理的督促检查。以规范化和制度化为重点,推进并完善“局务公开、台务公开,馆务公开”等工作制度,严格内部管理,规范行政行为,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能。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学习型机关、节约型机关、平安单位创建活动。
一、先谈“送”文化
文化馆实施免费服务,必须坚持以基层群众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不断变化,根据各地风俗习惯的不同、群众审美要求的不同、群众文化需求的不同,提供文化服务内容,让文化馆免费服务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基层、方便群众。文化馆实施免费服务,应走进基层“送”文化。通过走进基层开展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优秀文艺节目进基层展演、各类展览展示、特色文化、群众文艺比赛走进基层等活动,让广大群众能就近就地感受群众文化的氛围并参与其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导向性和示范性作用,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和发展。
(一)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走进基层
文化馆走进基层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在基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将优质的文化服务项目送到老百姓的身边,将精彩的文艺节目送到社区、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厂矿、部队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使广大社区居民、农民群众能在自己家门口享受文化服务,使广大群众在接受文化服务,并参与文化活动的同时,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精神文化生活品质,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如厦门市举办的农民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以“新农村、新农民、新跨越”为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为突出农村文化特色,特地安排了农民群众参与面广、参加人数众多、深受农民群众喜爱的歌手赛、合唱比赛、秧歌、腰鼓、民间职业剧团调演、美术、书法、摄影、诗歌、散文等10项艺术展示和比赛。为了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欣赏到文艺演出,艺术节期间举办的艺术展示和比赛活动基本上都设在各区农村的文化广场、农民群众、进城务工人员聚集地举行,让农民群众自编自演自看,每次展示和比赛演出,观众总是里三层外三层地观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二)特色文化服务走进基层
根据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等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审美要求,有针对性地将特色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对应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可以让老百姓真正喜欢文化馆提供的文化服务项目,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权益。如厦门市文化馆创办的厦门青年民族乐团开展的“民族音乐进校园”活动频有成效。厦门青年民族乐团自2004年起开展“民族音乐进校园”活动,至今坚持不懈,先后走进各大、中、小学校举办民族器乐专场音乐会数十场,所到之处都引起轰动,深受师生的热烈欢迎。厦门青年民族乐团开展的“民族音乐进校园”、“三爱”主题教育——民族音乐高校巡演等公益活动已成为厦门市文化馆的品牌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学校师生反响热烈。乐团不仅举办专场演出,还向同学们介绍历史悠久、品种丰富的民族乐器,包括各种乐器的源流、我国古代管弦乐队发展历史以及与西方管弦乐队的不同等方面的知识,并结合乐曲梗概介绍,演奏民族器乐经典曲目,使同学们认识民族音乐、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乐曲的创作背景等,经典的民族音乐作品令孩子们直观感受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演奏家们用音乐与同学交流互动,师生们在欣赏节目的同时,增强了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同和喜爱。许多学生是第一次现场欣赏民族乐团的演出,我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和无穷的魅力让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震撼,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许多学生希望民乐团能够多进校园演出,让大家有更多机会零距离感受民族音乐的熏陶,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
厦门市“非遗”项目走进基层展示和演出,宣传“非遗”保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组织歌仔戏、高甲戏、答嘴鼓、闽南童谣等“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行巡演,演出期间还穿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寓教于乐,让老百姓在欣赏文艺节目的同时了解“非遗”法,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意识。厦门市美术馆近年开展的“美术大篷车”工程走进基层展览也颇见成效。“美术大篷车”工程主要由美术展示、美术辅导和美术服务三部分组成。将美术馆典藏优秀漆画作品拍摄制作成图片,流动车开进全市各地,走进社区、农村、学校、部队等地进行展览,将高雅艺术送到老百姓身边,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接受美术教育,普及大众的美术欣赏,提升审美境界,深受老百姓的喜欢。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基层文化辅导;整合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247-01
党的十七届七中全会重点强调了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突出了党和政府对于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作为推动基层文化辅导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文化服务机构的工作者应该要认清自身使命,准确分析基层文化辅导工作的着力点和问题所在。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基层文化辅导工作作为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对待。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是引导与提升群众文化生活质量的重要渠道,是群众文化工作人员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一、当前基层文化辅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提升了人们对于文化生活的追求,人民群众对于文化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所以说基层文化辅导工作者工作标准和工作质量都应该相应的提升。目前来说,大多数奋战在基层文化辅导工作一线的机构和个人,自身力量较为薄弱,承担的任务较重,不能较好的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完成辅导任务的难度比较大。同时,基层文化辅导团队的业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来说存在的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其一,业务从业人员趋于老龄化发展。因为多种原因,很多文化辅导机构长期没有接纳新人,一些年轻的、专业技能熟练、文化素养较高的干部无法参与到文化辅导团队中:其二,从业人员的学历较低,专业技能相对薄弱,无法胜任当前基层文化辅导工作。
二、对基层文化的辅导资源进行整合
(一)打造立体化的基层文化辅导体系
基层文化辅导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开展的工作,必须打造一套能够适应现实情况,同时具备可操作性的立体化方案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当地文化辅导部门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在提升基层文化辅导工作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又实现了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规划制定,为有效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激发文化爱好者的热情、充分发挥文艺骨干效能
基层群众中拥有为数众多的文化爱好者,他们长期工作生活在社区,既了解群众文化需要,又明确群众适应的辅导方式,他们应该作为基层文化辅导工作的骨干力量。要引导基层文化骨干组织群众开展社区文化活动。这些爱好者不仅是基层文化的辅导目标,同时也作为资源开发的人员。
为了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基层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山东省“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实施方案》、《日照市关于在全市农村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演出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县文化部门专门开展了“迎新春”庄户剧团业务技能大赛,从初步筛选出的23支庄户剧团中,评选出了17支业务水平高的庄户剧团,来承担这一任务。本次活动对提升全县各级庄户剧团水平,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次大赛极大的激发了各农村社区文化爱好者的参与积极性,提升了相关人员参与基层文化辅导的热情。
(三)政府加强对社会自创的文化活动进行积极引导与帮扶
伴随着基层文化建设的不断进步,社会内也产生了很多自发的文艺队伍。这些队伍及活动高效的汇集了一些喜爱文艺的人员,进行健康的文艺活动。他们积极的热情与饱满的态度带动了更多民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政府需要从各方面扶持他们的工作开展,更全面的激发群众参与到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团结民众与基层人民的心,从而更好地提升基层文化活动辅导工作的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带动基层文化辅导的工作热情,使得普通民众的日常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近年来,我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仅2014年,我县投资460万元,完成了对县域100个社区文体中心进行完善和提升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同时,县文化部门联合县委组织部,为全县126个社区配备了音响、投影仪等器材。文化投入的不断加大,促进了庄户剧团、文艺表演队、健身舞蹈队蓬勃发展,全县各级文化服务能力日益提升,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
总而言之,要在当前形势下做好基层的文化建设工作,就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遵照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需求,增强整合基层文化辅导资源工作,创建一支技术能力强、创新能力高的基层文化辅导团队,为民众提供优质的文化辅导服务,从而提高辅导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同时,要正视群众的创造性与积极性,更加积极的扶持群众自创的基层文化活动,多管齐下,群策群力,使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层文化辅导工作走上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