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病理学技术范文

临床病理学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病理学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临床病理学技术

第1篇:临床病理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鞘内注射化疗

近年来,随着现代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全反式维甲酸(ATRA)、亚砷酸(As2O3)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长期无病生存率逐年明显提高。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等髓外浸润是导致白血病复发的重要隐患,是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CNSL相对较少,临床上对其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存在争议。本研究选自1997年6月~2005年6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及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血液科收治的226例M3患者,通过观察其发生CNSL的患病率、发病时间,并比较分析了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组与非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组两组发生CNSL患病率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226例中男120例,女106例,年龄19~54岁,平均31.8岁。均经血常规、骨髓象、细胞化学、免疫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确诊。未行鞘内注射化疗预防CNSL 117例,缓解期行鞘内注射化疗预防CNSL 10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发病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于诱导缓解阶段发生CNSL 1例。诊断标准:M3诊断标准均符合文献[1],CNSL的诊断符合1987年南宁全国白血病防治研究协作会议关于CNSL的诊断标准[1]。

1.2 治疗方法

1.2.1 诱导治疗 226例M3初治均予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缓解治疗,剂量为30~40 mg/d,治疗达CR。治疗过程中WBC>20×109/L,则加用羟基脲(HU)或蒽环类化疗药或HA以控制WBC,并根据WBC总数随时调整剂量,使WBC控制在10×109/L左右。

1.2.2 维持及强化治疗 诱导缓解后每月采用DA、HA、ATRA、As2O3方案交替治疗,第1年1个月治1次,第2年两个月治疗1次,第3年3个月治疗1次,第4、5年半年治疗1次。

1.2.3 复发后治疗 予单用亚砷酸或联合ATRA治疗。

1.2.4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防治 (1)缓解期行鞘内注射化疗预防CNSL,采用“0.9%NS 2 ml+MTX 10 mg/Ara-C 50 mg+5 mg DEX”交替鞘内注射化疗,化疗次数为2~3次,间隔时间约3~6个月;(2)对于发生CNSL者,鞘内用药同预防性化疗,隔日1次给药直至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消失, 脑脊液检查恢复正常。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P

2 结

2.1 M3并发CNSL的发生率 8年内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226例,每例随访3年以上,发生CNSL 28例(12.4%)。

2.2 M3并发CNSL发病时间 28例并发CNSL患者具体发生时间为CR前

2.3 M3患者中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组发生CNSL与未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组发生CNSL情况比较 1例患者于诱导缓解阶段发生了CNSL,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组108例,并发CNSL患者8例(7.4%);未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组117例,并发CNSL患者19例(16.2%)。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组并发CNSL发生率显著低于未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组(P

2.4 随访情况 28例并发CNSL患者经过治疗,目前存活20例,死亡8例(28.6%)死于CNSL后骨髓复发6例,死于CNSL所致中枢神经系统病变2例,未发生CNSL 198例,均随访3年以上。

3 讨

CNSL是白血病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浸润,因血脑屏障的存在,大多数药物均不易进入脑脊液。通常难以达到杀伤白血病细胞所需的药物浓度,成为日后白血病复发及耐药难治的根源之一。鞘内注射化疗是预防和治疗CNSL的主要方法,由于鞘内注射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及有一定副作用和危险性,所以患者在不明其重要性时往往因恐惧而难以接受。目前医疗界对CNSL的预防亦存在不同观点,部分学者认为ANLL并发CNSL的发生率低,无需针对CNSL进行预防治疗[2]。但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提高,ANLL患者的存活时间的逐渐延长,其ANLL并发CNSL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国外学者报道其患病率在2.2%~11.0%不等[3-4]。部分学者过去认为M3并发CNSL的发生率更低,没有必要预防性治疗CNSL。但随着ATRA和As2O3在M3临床上使用,其缓解率明显升高,且复发率显著降低,且复发后治疗再次缓解率也明显升高,从而使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导致M3并发CNSL患病率逐年有所上升。毕竟CNSL是预后不良的指标,故对有望获得长期生存的M3患者适时地进行鞘内注射预防治疗,才可避免CNSL致命并发症发生。

本研究回顾了8年内226例M3患者,并随访3年以上,M3并发CNSL 28例(12.4%),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3-4];结果显示,M3并发CNSL多发生于CR期,特别是CR后1~2年内发生率最高。本研究将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组与未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组发生CNSL情况进行比较,发现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组并发CNSL发生率显著低于未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组(P

本研究发现M3并发CNSL发生率高达约12.4%,多发生于CR期,特别是CR后1~2年内发生率最高,且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组并发CNSL发生率显著低于未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组,从而能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寿命。由于As2O3[6-7]及其它化疗药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对M3行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能减少CNSL发生率,尤其对于高白细胞数和复发患者更为重要[8-9]。故本研究认为应对M3行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预防性鞘内注射最佳时间建议为CR后1~2年内。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 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14-228.

[2] 何绿苑, 匡跃敏.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和治疗探讨[J]. 实用医学杂志,1998,14(1):54-55.

[3] Castagnola C, Nozza A, Corso A, et al. The value of combination therapy in adult myeloid leukemia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J]. Heamatologica,1997,82(5):577-580.

[4] Stewart DJ, Kating MJ, McCredie KB, et al. Natural history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cute leukemia in adults[J]. Cancer,1981,47(1):184-196.

[5] 刘峥嵘.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浸润21例临床分析[J]. 中原医刊,2004,31(5):1-2.

[6] 张 鹏, 王树叶. 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七年总结—附242例分析[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 21(2):67-68.

[7] 张 洁, 滕 镕.丙戊酸钠联合三氧化二砷对HL-60细胞株的体外研究[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1):20-22.

第2篇:临床病理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 舒血宁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冠心病心肌缺血; 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 R541.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35-01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中常见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过剩,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患者也逐年增多,患者常感觉周身无力,头晕、心慌、心前区不适、心绞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临床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很多,因此选用适合的药物相当关键。我院对去年收治的128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进行治疗,临床观察疗效,先将临床观察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去年共收治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128例,男73例,女55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65岁,病程2-15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头晕、心慌等症状,同时合并脑梗20例,高血压18例,糖尿病16例。实验室检查:血脂检查血清甘油三酯增高,总胆固醇增高,心电图检查: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其肝功,肾功均正常。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采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3例,采用丹参及参麦注射液治疗,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符合缺血性心肌病的命名及诊断准[1],治疗前均查血、尿常规、血脂、血糖、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所有患者均给予扩张血管,降血压,防止血小板凝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或0.9%氯化钠250ml中静脉滴注,15天为一疗程;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参麦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250ml或0.9%氯化钠250ml中静脉滴注15天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认真测量血压,观察胸闷、胸痛心慌等发作的时间、频率并详细记录。

1.3 效果判定 根据冠心病心肌缺血症状及心电图进行判定:临床胸闷、胸痛、头晕、心慌等症状全部消失,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治疗后30天内没有再次复发,为显效;临床胸闷、胸痛、头晕、心慌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心电图检查S-T段回升,T波由倒置或双向变为平坦或直立,但未恢复正常,治疗后30天内发作3-5次,为有效;临床胸闷、胸痛、头晕、心慌症状没有任何改变或加重,心电图无改变或T波倒置加深,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时仅出现轻微的胃肠反应,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

表1治疗效果判定(例%)

注:P<0.05

3 讨论 冠心病心肌缺血是临床心血管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的发生。心肌缺血是由于心肌细胞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供血减慢,增加了心肌耗氧量。舒血宁注射液是中药制剂,由银杏叶提炼而成,具有改善供血,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经临床药理研究显示,银杏叶能显著提高血氧饱和度,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还能有效保护和修复心肌细胞。因此,舒血宁注射液具有疏通冠状动脉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能有效扩张冠脉血管和脑血管,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药物。

综上所述,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可有效保护心肌,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症状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药物,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第3篇:临床病理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临床病理学;病理学实验教学;临床思维

[中图分类号]R3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3)23-162-03

病理学作为医学主干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于病变的大体及镜下形态学特点的描述和观察,抓住疾病发生变化的本质,最终为学生顺利过渡到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1],在整个病理学教育中,实验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具体的标本和切片的学习,可更加形象的揭示病变的特点,病因,发病机制,伴随的功能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与理论课知识点相互呼应,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和启发学生的感性认识,最终结合理论知识,形成理性认识,对于实验教学探讨和深入,将直接改善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病理学实验教学需要涉及解剖、组胚及其他基础医学知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与临床挂钩,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意识,才能更好的让学生融入课堂,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需要引进相关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互动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病变本质的学科,重点在于病变器官、组织、细胞大体和形态的描述及理解,且病理学概念多,知识点多,病变千变万化,单纯靠课堂理论教学不能完全达到教学效果,这就凸显了病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展,病理学实验教学技术也由板书、挂图,演变为现代实验教学常用的多媒体教学甚至是网络教学,学生可获得的信息量逐步加大,典型病变也更加清晰、直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很容易开展教学,但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一些弊端[2],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课堂,但传统模式的实验教学依然类似理论课教学,教师针对病变讲解特点,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称为讲演法,是教育历史上最悠久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能够与理论课知识完整衔接,在短时间内将病理学的相关概念、重点、病变等系统的传授给学生[3],而此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自身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也未能充分发挥,甚至在讲解典型病变的过程中,学生成为看客,没有自己的思考,而是一味的追求教师和书本,这样就违背了病理学教学的初衷,而且目前的病理学实验教学,重点在于基础病变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于病理学最新的研究进展则介绍的比较少,就不能满足部分勤学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对于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在适当调整的基础上,使其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又能及时介绍本领域最新的进展,更好的衔接理论课,为临床服务。

2临床病理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应用

2.1临床病理学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结合

临床病理学作为病理学的应用型分支科学,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估及相关科研的数据分析,临床病理学由于其与临床直接挂钩的特殊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更关心的是所学知识在临床上的应用程度,而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病理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4],笔者在进行实验教学的同时,给学生讲解一些临床典型病例,以病案教学的模式结合临床病理学的分析,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进一步了解病理学在临床中的地位,提升他们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例如1例男性患者,50岁,肝区隐痛2年多,双下肢反复水肿8月,复发加重伴乏力、腹胀20d入院,体格检查:颈部和面部见多个蜘蛛状血管痣、叩痛,肝肋下未扪及,剑下4cm,质韧。脾大,腹腔积液征阳性[5],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作为临床医生应该怎样思考?临床病理学如何在本例应用?如何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这些都是学生极为关注的,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6]。从临床病理学角度来看,该患者需要进行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获取新鲜的肝脏组织方能确诊,组织切片后,就要运用临床病理学知识进行诊断,如果观察到假小叶结构,考虑肝硬化;如果观察到细胞呈现梁索状、片巢样结构,有异型,可见血窦,无纤维组织,考虑肝细胞性肝癌;如果观察到细胞呈现腺管样结构,可分泌黏液,考虑胆管细胞癌,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整个诊断过程涉及的知识领域面比较宽,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学生将自动寻找并获得相关知识,教学效果将会有效提高,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需要提到,肝硬化在临床上可以表现为肝区隐痛、腹胀、体格检查可以发现蜘蛛状血管痣,这是临床病理学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临床病理联系,是一种顺向思维,是一种由因到果的过程。而临床上,医生需要依靠相关的阳性体征和症状进行逆推,是一种逆向思维,是一种由果到因的过程,而这种逆向思维就是每个医学生必须要锻炼和掌握的临床思维,结合临床病理学的学习,可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临床思维,顺利过渡到临床。

2.2临床病理学与扩展学生视野的结合

在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课堂上,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是很重要的任务,如何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真正从课堂狭小的空间走出来,主动吸取相关领域的知识,为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则是而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临床病理学与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结合,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例如1例男性患者,56岁,头晕、心悸8年,加重伴呼吸困难2d入院,体格检查:急性病容,端坐呼吸,双侧心界扩大,双肺下部闻及少量细湿�音,心尖部闻及舒张期杂音,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教师在讲解此病例时,首先根据症状和体征,要考虑高血压导致心脏病变的可能,可给学生强调血压过高所导致的心脏肥大,并展示心脏肥大的大体标本图片,但学生此时只有粗浅的印象,对于图片所展示的病变本质认识不深,学习兴趣不高,此时教师可穿插相关临床病理学知识,包括心肌细胞镜下图片―细胞直径增大,肌原纤维增粗,细胞核呈分支状等心肌细胞肥大的诊断标准[7],给学生介绍心脏肥大在病变早期出现向心性肥大,导致瓣膜相对性狭窄,而出现了心尖部舒张期杂音,而在病变的晚期,心脏会进入离心性肥大的阶段,最后可穿插内科学的知识,病理学上的离心性肥大实际上在临床上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晚期心脏病变的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结合本例,患者的心脏病变就经历了由向心性肥大到离心性肥大,最终进入到心功能衰竭的过程。由此病理学实验教学就由单一的病变阐述过渡到了结合临床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综合性知识拓展过程,显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及作用

而在运用临床病理学知识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任教老师在精心备课的同时也要注意,医学实践对于医学生而言,是强化理论、学以致用的关键一环[8],是医学生向医生蜕变的重要一步,因此,实验教学更多的要以学生为主,要以临床病理学知识开展的临床病案分析为主,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病例,主动的去收集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最终通过临床、大体、光镜三结合,运用临床病理学的知识得到自己的诊断,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辅助和引导的作用,更多的时间要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增强互动性,开阔视野,例如1例女性患者,53岁,因“白带增多伴腥臭味、接触性出血10个多月,右颈部包块3个多月伴咯血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患者消瘦,右颈部淋巴结肿大、质硬、不活动。妇科检查:宫颈肥大、宫颈表面见菜花状新生物突起,触之质脆,易出血。X线片提示双肺内见多个散开分布的结节状阴影。既往病史:患者患慢性宫颈炎(病理诊断)10多年,1年多前取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伴宫颈鳞状上皮呈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病理资料:颈部包块活检,病理诊断:(右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教师在讲解本例时,需要引导学生结合临床资料和病理检查综合分析,本例病人既往有慢性宫颈炎伴不典型增生,而同时颈部淋巴结为转移性鳞癌,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以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首先考虑本例诊断为宫颈鳞癌,并且存在慢性宫颈炎――不典型增生――鳞癌的过程,体现了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教师也需认识到,临床病理学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修订,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充实自己,并将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学生,并可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大体标本和镜下切片,对固有教学资源是一个很好的补充[9],将能直接充实实践教学,使学生直接受益。

第4篇:临床病理学技术范文

【摘要】目的:探究进行微量泵输入硝普钠对高血压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些临床治疗护理注意事项及护理的效果。方法:对本院300例高血压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微量泵输入硝普钠进行治疗护理,对护理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00例进行微量泵输入硝普钠治疗护理的高血压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291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剩余9例患者中有3例死于心脏骤停,2例死于心源性休克,4例死于心室纤颤,治愈率为97%。结论:对高血压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微量泵输入硝普钠的治疗护理效果明显,快速有效地稳定的患者的血压,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推广意义。

【关键词】微量泵;硝普钠;高血压并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体会

高血压患者常常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的并发症,而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更为常见[1]。而常见的心力衰竭的诱因一般有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的增加、过度的体力劳累、情绪的剧烈波动、治疗方式的错误以及一些原发性的心脏性疾病的加重等。由高血压并发的急性心力衰竭未能及时的进行抢救处理,常常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为了进一步地了解微量泵入硝普钠治疗高血压并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对本院于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300例高血压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临床上的护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300例高血压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8.1±5.7岁,其中男160例,女140例,患者在入院时均有面色灰白、胸口烦闷、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咳白色泡沫痰,严重时咳粉红色泡沫痰,双肺满布湿音或哮鸣音等表现,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900pg/ml。符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力衰竭对策专题组诊断要点。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采取半卧位,高流量吸氧,强心,利尿,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均予“50mL生理盐水与25mg-50mg硝普钠”微量泵输入;起始0.5ug/kg/min的速度泵入,之后根据反应以每分钟0.5ug/kg递增,逐渐调整剂量,维持血压在110-150/70-90mmHg之间。

1.3 护理治疗

1.3.1 心理护理

高血压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会由于病情危重,生活上需要他人照顾,极易产生悲观,绝望,恐惧,急躁等情绪[2]。对于部分心理压力过大的患者予以吗啡等镇静剂的注射,并对患者进行有关高血压并急性心力衰竭的知识教育,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们对临床上的治疗以及病情的恢复充满信心。在进行心理辅导护理之后300例患者有269例患者能克服紧张、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

1.3.2 基础护理

卧床休息,降低组织对氧的消耗,减轻心脏负担;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保证营养均衡;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保持床整清洁,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预防压疮。

1.3.3 用药护理

1.3.3.1 选择单独的静脉通道,避免和其他药物混合滴注。使用留置针穿刺,选择粗直便于肢体活动的血管,避免关节和细小血管,防止药液外渗造成组织损伤。

1.3.3.2 在进行药物的微量泵输液之前需要对微量泵进行相应的检查,保证输液仪器的正常。微量泵安置稳妥,既有利于医疗活动,又便于观察。在进行输液之前需要对整个管道进行生理盐水的冲洗排气处理,防止出现空气残余现象。在整个输液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微量泵进行密切的观察,保证整个输液过程的安全稳定。一旦出现管道受压、扭曲、回血堵塞、气泡、注射毕等报警时及时处理。

1.3.3.3 微量泵注射液现配现用,每8小时更换一次,使用一次性避光注射器及延长管。使用注射卡,注明床号,姓名,药名,更换时间,固定在输液泵上,并重点交接班。

1.3.3.4 向患者和家属做好宣教工作,杜绝患者及家属擅自更改泵入速度,以免发生意外。

1.3.4 用药观察

1.3.4.1 在对患者进行微量泵的输液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脉搏、心电图、心功能变化等方面密切观察。持续心电监测, 在泵入硝普钠之前常规测量血压,在泵入开始30分钟内,每5分钟测量一次血压,以后每3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平稳后每小时测量一次,根据血压情况调节泵速,将血压控制在110-150/70-90mmHg。对患者的面部表情、水肿情况、24小时出入水量、皮肤的湿冷状态也要做好严格的记录观察,在输液过程中一旦出现不良的反应,需要及时通知医师进行观察治疗。本研究有3例发生头痛、眩晕、大汗等低血压症状,及时调整硝普钠泵入速度后患者无产生不良后果。

1.3.4.2 由于硝普钠在进入人体之后可以转化为氰化物,在通过肝处理后会转变为硫氰酸盐,硝普钠的毒性反应与长期大量用药及浓度,速度有关,患者在进行输液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运动失调,视力模糊,谵妄,恶心,呕吐等症状,暂停输液,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在本研究中未发生硝普钠的毒性反应。

1.4 疗效判定

显著有效:胸闷心悸气促减轻,由半卧位变为低枕卧位,双肺湿音或哮鸣音减少或消失[3],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2 结果

在对300例高血压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微量泵输入硝普钠的治疗护理之后,有291患者在治疗护理之后效果显著,剩余9例患者中有3例死于心脏骤停,2例死于心源性休克,4例死于心室纤颤,显著有效率为97%。

3 讨论

本文通过对300例患者进行临床上的分析研究,微量泵输入硝普钠治疗高血压并急性心力衰竭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 硝普钠是临床上一种可以快速短时间内扩张血管的药物,可以对动脉和静脉进行直接的扩张,可以快速的稳定高血压并急性心力衰竭的病情,但是对于护理干预要求较高,要求护士具有娴熟的静脉穿刺技术和对患者高度的责任心,掌握硝普钠的药物性能,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操作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输液过程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记录,并随时对输液的速度、浓度进行控制,才能保证治疗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唐丽娟. 微量泵输入硝普钠治疗高血压病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J].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0):55.

第5篇:临床病理学技术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海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5~75岁,平均年龄(37.5±2.5)岁。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腹痛、发热、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伴有反跳痛。纳入校准:①经临床病理学诊断证实为急性阑尾炎者;②同意本次研究方案者;③临床依从性好者。按照年龄段将100例患者分为小儿组15例(年龄5~12岁)、青少年组75例(13~44岁)及中老年组10例(≥45岁)。

1.2方法

对100例患者的超声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各年龄段超声影像学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对,以探究其应用价值。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使用SSI2000型高性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武汉天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2600036号),患者取仰卧位,探头频率为6.5MHz,在麦氏点周围行横向、纵向、斜向多切面扫描检查,并适时给探头加压,仔细观察患者阑尾部位超声回波特征,同时明确患者腹腔部位是否存有积液、肠管扩张等间接征象,周围器官是否由于病变部位而发生感染等。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2结果

2.1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

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65例,坏疽性及穿孔阑尾炎12例,阑尾周围脓肿8例。

2.2不同年龄段急性阑尾炎患者超声影像学诊断结果

小儿组、青少年组及中老年组患者超声影像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7%、93.3%、80%,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6.7%。

3讨论

第6篇:临床病理学技术范文

1对象及方法

1.1教改对象

参加的20位学生均为2007级临床医学班和法医班同学。课题成员的选取面向2007级所有授课班级,以“自愿加入”为原则,主要选取对病理学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课题开展时,病理学课程教学正处尾声。此时,同学们已经对病理学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并且能够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一些简单的病变。

1.2教改方法

1.2.1现场观摩尸体解剖

随机观摩尸体解剖。在尸检过程中,掌握尸检的注意事项、解剖顺序、方法、取材、自我保护等系列知识。对人体的各组织器官有一个明确、直观认识。死者均为非自然死亡,且死亡原因多种多样。对死者的死因,经现场了解后,成员心中有一初步判断。巨大的好奇感及探求欲望,促使成员密切关注尸检每一个细节。在老师进行尸检和讲解时,成员需做详细记录:包括体表检查、各脏器的大小、状态、病变和各系统可能的致死性病变等等。

1.2.2参与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利用课余,专门安排时间让学生参与到病理切片制作过程。成员在实践中,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熟悉如何正确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掌握如何正确的组织处理方法及步骤,且在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石蜡、切片以及常规染色和特殊染色方法等各环节中可能影响切片质量的因素。

1.2.3定期进行教学内容讨论

每隔一周开展一次教学内容讨论,内容为上周观摩的尸体解剖。主要讨论死者的死亡原因,并根据尸检肉眼观察各器官实质病变及镜下微观病理改变,结合所掌握病理知识,给死者下死亡诊断。最终汇总由教师统一点评,分析并给出最终诊断。

2效果

参与教改的成员知识结构框架完整,思路清晰,触类旁通。通过参与此项教改,学生开拓了思路,增强了实践能力,运用学过的知识,对于每一个体病例能辩证的看待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内在因素与外界影响的关系、形态变化与机能的关系、病变发生发展过程的变化规律,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也有所提高。学生通过这一活动,所学病理学知识得到复习,为今后各学科学习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对后续课程学习有极大帮助。

3讨论

本课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基本掌握基础病理学知识后,利用尸体解剖资源,进一步涉入到临床病理学、诊断病理学和法医病理学的学习,巩固和应用所学过的各门基础知识,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所遇到的尸检案例的案情,也使学生接触到了一些有关医疗工作中的法律法规。在病理讨论过程中,成员没有课堂束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次教改,经过现场观摩尸检、亲自动手制作切片、尸检后的病理讨论这一完整过程,激发了小组成员内心学习潜能,将病理学知识由机械性的记忆转变成形象+理解式的记忆;提高了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对强化了风险意识、规范了医疗行为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理解。

尸体解剖应用于教学,作为课外教学活动或第二课堂尚可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同学们易于接受,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虽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因受尸检例数不足、解剖室空间狭小、学生人数过多、实验室资源缺乏、学时受学院整体教学安排所限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认为此种教学方式难以实施,推广困难,在病理学教学中,如何能真正的将尸体解剖方法应用于正常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摸索和探讨。

第7篇:临床病理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 ,涎腺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p27

0 引言

p27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它的表达产物p27蛋白能与cyclin-CDK复合物结合并抑制其活性,控制细胞由G1期进入S期,从而抑制肿瘤形成[1] .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较多.关于p27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国内鲜见报道.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p27蛋白在19例SAC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我院收治的SACC患者19(男11,女8)例,术后组织标本均经病理学诊断证实并获得随访资料,其中源于小涎腺者13例,大涎腺6例;年龄30~75岁,平均49岁,随访6~169mo(中位期75mo).术后复发9例,转移6例.

1.2 试剂 采用链霉菌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SP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p27单抗(DAKO公司)工作浓度1 80.阳性对照:乳腺癌细胞;阴性对照:以0.01mol L-1 PBS代替一抗,其余步骤相同.

1.3 结果判断 染色呈棕黄色者为阳性,p27主要定位于胞核,胞质中也有表达.阴性表达及阳性细胞数≤30%均计为低表达;>30%为高表达.每张切片400倍显微镜下至少观察5个视野.

统计学处理: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生存时间的差异用Log rank检验.

2 结果

2.1 p27在SACC中的表达特征 p27在肿瘤周围的正常涎腺组织中均为高表达.SACC中仅有5例出现高表达,而14例患者(73.7%)为低表达.

2.2 p2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p27在SACC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临床分期(T1 ~T3 /T4 )及病理分型的关系无明显相关性(P>0.1),和是否出现远处转移可能相关(P=0.055),与局部复况明显相关(P0.1),但p27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期(145±21)mo较低表达者长(81±18)mo.

3 讨论

p27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国外学者发现p27蛋白在乳腺癌等多种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与预后关系密切[2] .最新研究发现,它的表达水平也可提示口腔颊癌的预后[3] .我们的结果显示,p27在SACC中的低表达率为73.7%,p27低表达者多出现复发转移,生存时间较短,表明p27在肿瘤演进过程中逐渐丧失了作为细胞周期负调控因子的抑癌作用,使癌细胞具有更高的侵袭力.因此,p27的表达状况可能成为一个新的预后指标.至于p27低表达是否是由于泛素介导的蛋白酶体降解作用增强所致[4] ,还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Polyak K,Lee MH,Erdjument BH,Koff A,Roberts JM,Tempst P,Massague J.Cloning of p27

kip1 ,a cyclin-Cdk in-hibitor and potential mediator of extracellular antimitogenic sig-nals [J].Cell,1994:78(1):59-66.

[2]Catzavelos C,Bhattacharya N,Ung YC,Wilson JA,Roncari L,Sandhu C,Shaw P,Yeger H,Morava PI,Kapusta L,Franssen E,Pritchard KI,Slingerland JM.Decreased levels of cell-cycle inhibitor p27kip1protein:Prognostic implications in primary breast cancer [J].Nat Med,1997;3(2):227-230.

第8篇:临床病理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胆管肿瘤;临床病理学;预后

0引言

肿瘤的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病理学特征,也是绝大多数肿瘤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同时,大量研究已证实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与癌基因、生长基因及其受体基因的活化、抑癌基因的失活或丢失密切相关. 因而,研究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的相关基因不仅有利于理解其发病机制,还可能发现在诊断和评价预后中具有临床意义的分子标记物. 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又名明胶酶A , 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1]. 已有多项研究表明,MMP2蛋白在乳腺癌、肝癌等多种肿瘤侵袭、转移中起关键作用,并可用于预测术后复发、转移[2-3]. 然而,关于MMP2蛋白的表达与CCA病程进展的关系鲜见报道.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6例CCA组织中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CCA发生、浸润、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我院普外科200002/200202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胆管癌组织标本106(男57,女49)例;年龄50.1±13.7 (27~79)岁. 患者术前均未行化放疗. 对于有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的89例患者进行为期1~60 mo的随访研究. 对照组标本15 例,为非肿瘤组织中的正常胆总管组织. 鼠抗人MMP2 mAb(工作浓度1∶100)和免疫组化采用的SP法试剂盒均购自北京鼎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标本经40 g/L中性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 μm 连续切片,70℃烤片15 min. 脱蜡至水,30 mL/L H2O2灭活内源酶,PBS 漂洗5 min×3次. 正常羊血清室温孵育15 min. 滴加20~30 μL PBS 稀释的一抗4℃过夜. PBS 漂洗5 min×3 次. 二抗(生物素标记的山羊抗鼠IgG,1∶500)于37℃孵育45 min,PBS 漂洗5 min×3次. DAB显色5~10 min,自来水充分洗涤,苏木素复染5 min,冲洗5 min. 脱水、透明、封片,镜检. 设阳性对照, 用PBS替代第一抗体作阴性对照. MMP2蛋白表达阳性为细胞质出现棕黄色颗粒,不出现者为阴性. 在光镜下(400×)观察10个视野,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细胞,阳性细胞计数打分标准如下:0分为阴性,1分为10%~50%细胞呈阳性表达,2分为51%~75%细胞呈阳性表达,3分为>75%细胞呈阳性表达.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用SPSS12.0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 P

2结果

2.1MMP2蛋白表达及其与CCA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CCA组织中,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癌细胞质,呈弥漫分布的棕黄色颗粒. 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6.42% (81/106),而在正常胆总管组织中不表达. MMP2蛋白在CCA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见表1. MMP2蛋白的表达与CCA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浸润转移有关. 低分化及存在浸润转移的肿瘤组织中,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P=0.02)及未发生浸润转移者(P

2.2MMP2蛋白表达与CCA患者预后的关系本研究对89例CCA患者进行了术后随访研究. MMP2蛋白表达情况与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系分析如表2,图1所示. 根据TNM分期和浸润转移情况分组的CCA患者中,有MMP2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其生存率则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 从生存分析结果看,当MMP2蛋白阴性表达时,CCA患者的生存率高于MMP2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 3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4-5],肿瘤的浸润转移是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癌细胞脱离原发灶及进出血管时,需要首先突破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屏障,向临近纤维结缔组织浸润进而向远处转移,其中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的降解是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近年来, 肿瘤细胞间质成分的改变在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成为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 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 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主要家族之一. 它们在肿瘤侵润转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MMPs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胶原、层粘连蛋白等)而破坏癌细胞浸润的物理屏障. MMP2 是MMPs 家族中分布最广的成员,因其主要反应底物为细胞外基质中的IV 型胶原故又称之为IV 型胶原酶,未激活的酶原Mr为72 000,水解后Mr变成66 000的激活形式[6]. 当细胞恶变时常有MMP2 的升高. 目前认为MMP2 表达和功能的调节发生于转录、分泌、前酶原的激活、细胞表面的结合以及与源于肿瘤或宿主细胞的MMPs 抑制剂的相互作用等多个不同的水平. 已有许多关于MMP2的报道证实,在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皮肤鳞状细胞癌等多种肿瘤细胞中均发现MMP2 表达的增高,在部分肿瘤中还发现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MMP2的表达也增高,且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相关[7-8]. 表2MMP2蛋白表达与CCA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系

CCA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原因之一,多发生在肝门部,以浸润性生长为特征,病变范围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造成手术根治困难,术后易复发. 影响胆管癌预后的因素主要有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神经浸润及临床分期等[9-10]. 本研究中,MMP2蛋白在高、中、低分化型癌中,阳性表达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分化越低的癌组织中,MMP2蛋白的强阳性表达率越高,提示MMP2蛋白的异常高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我们同时发现MMP2蛋白表达与浸润转移和TNM分期有关,随着浸润转移的出现及TNM分期的进展,MMP2蛋白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 此外,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后1~60 mo的随访观察发现,MMP2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率低于其阴性表达者.

综上所述,MMP2蛋白的表达可能与CCA的浸润、转移有关;检测MMP2蛋白在CC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并结合其临床病理学分级,可提高对患者预后的判断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Pulukuri S, Patel J, Estes N, et al.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 (MMP1) expression and biological signiwcance in the progression of prostate cancer[J]. Am Assoc Cancer Res Annu Meeting: Proc, 2007, 21:14-18.

[2] 夏鹤春,买正军,马泽,等. MMP2 与TIMP2 在神经胶质瘤侵袭中的作用及其意义[J].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5):339-342.

[3] 王力夫,孔令非,赵跃武,等. 人脑胶质瘤中MMP2 与MMP9 酶活性改变和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J]. 河南医学研究,2006,15(2):101-105.

[4] Millimaggi D, Mari M, DAscenzo S, et al. Tumor vesicleassociated CD147 modulates the angiogenic capability of endothelial cells[J]. Neoplasia, 2007, 9:349-357.

[5] 洪坚善,彭浩,段小娴,等. MM P2 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研究[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 22(6):850-853.

[6] Vihinen P, Kahari VM.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in cancer: Prognostic markers and therapeutic targets[J]. Int J Cancer, 2002, 99:157-166.

[7] Kraiem, Korem S.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and the thyroid [J]. Thyroid, 2000, 10 (12): 1061-1069.

[8] Sun JX, Hemle ME. Regulation of MMP1 and MMP2 production through CD147/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 interactions[J].Cancer Res, 2001, 61:2276-2281.

第9篇:临床病理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  胰腺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类;明胶酶a;肿瘤转移;预后;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胰腺癌组织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 6000法检测47例胰腺癌组织中emmprin和mmp2的表达。结果 47例胰腺癌组织中emmprin及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7%、66.0%,二者均与胰腺癌的转移、临床分期和预后有关(χ2=6.61~9.91,p<0.05)。emmprin和mmp2阳性表达率与胰腺癌大小、病人性别、病人年龄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胰腺癌组织中emmprin的表达与mmp2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6,p<0.01)。结论 emmprin和mmp2可能共同参与胰腺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可作为判断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胰腺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类;明胶酶a;肿瘤转移;预后;免疫组织化学

expressions of emmprin and mmp2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biological behaviour in pancreatic cancer 

zhan mingqiao, li yujun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emmprin and mmp2 expressions in pancreatic carcinoma.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pv 6000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s of emmprin and mmp2 in tissue of 47 cases of pancreatic carcinoma.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emmprin and mmp2 were 61.7% and 66.0%, respectively, both were related with metastasis, clinical staging and prognosis (χ2=6.61-9.91,p<0.05). the expressions of emmprin and mmp2 were not correlated with sex and age of patients and tumor size or histologic grading (p>0.05).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s of emmprin and mmp2 in the tissue of pancreatic cancer (r=0.516,p<0.01). conclusionboth emmprin and mmp2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infiltration and metastasis of cancer of pancreas. detection of emmprin and mmp2 can be used as parameters for the diagnosis of this malignant tumor.

   

[key words] pancreatic neoplasms;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gelatinase a; tumor metastasis; prognosis; immunohistochemistry

   

侵袭和转移是宿主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该步骤与肿瘤细胞的黏附能力、运动能力、增殖能力、对周围间质的蛋白水解能力以及肿瘤组织内肿瘤性血管生成能力有关。其中肿瘤细胞对细胞外基质成分及基底膜的降解是肿瘤浸润转移的关键步骤。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是新近发现的细胞表面黏附因子,具有刺激基质金属蛋白酶产生的作用, 影响肿瘤的侵袭和转移[1]。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中emmp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以探讨二者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月手术切除胰腺癌标本47例,其中男29例,女18例;病人年龄27~75岁,平均56.7岁。每例均有详细的临床资料、手术记录及1年以上的随访结果。术前均未接受化疗和放疗。ct显示包块直径<2 cm者5例,2~4 cm者14例,>4 cm者28例。病理学类型均为浸润型导管癌。按bloomrichardson评分标准进行组织学分级:ⅰ级(高分化)10例,ⅱ级(中分化)16例,ⅲ级(低分化)21例。根据国际抗癌协会1997年uicc分期法,ⅰ期6例,ⅱ期9例,ⅲ期21例,ⅳ期11例。有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者26例。生存期>1年者13例,≤1年者34例。所有标本均经40 g/l的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 μm厚连续切片。

1.2  试剂

   

鼠抗人emmprin、 mmp2单克隆抗体(均为工作液)和pv 6000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检测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 6000法,具体操作步骤按说明书进行。每次染色均设阳性和阴性对照。

1.4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

   

emmprin蛋白阳性表达为细胞膜出现棕黄色颗粒,mmp2阳性表达为在细胞质出现棕褐色颗粒。根据显色强度和范围分为:阴性(-),阳性细胞数<5%;弱阳性(+),阳性细胞数5%~25%;中等阳性(),阳性细胞数26%~50%;强阳性(),阳性细胞数>50%[23]。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所有数据均在spss 10.0及ppms 1.5[4]统计软件包上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胰腺癌组织emmprin及mmp2的表达

   

以细胞膜上出现清晰的棕黄色颗粒为emmprin阳性表达,47例胰腺癌组织中emmprin阳性表达率为61.7%(29/47)。mmp2表达主要位于癌细胞胞质,呈棕黄色颗粒,在部分间质的成纤维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中也可见阳性表达,47例胰腺癌组织中mmp2阳性表达率为66.0%(31/47)。

2.2  emmprin及mmp2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有淋巴结和远隔脏器转移、临床分期ⅲ~ⅳ期和1年内死亡病人的胰腺癌组织中emmprin和mmp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临床分期ⅰ~ⅱ期和生存超过1年者,其差异有显著性(χ2=6.61~9.91,p<0.05)。emmprin和mmp2阳性表达率与胰腺癌的大小、病人性别、年龄和胰腺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见表1。表1  emmprin和mmp2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略)

2.3  emmprin和mmp2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

   

47例胰腺癌组织中,emmprin和mmp2同时表达阳性者27例(57.4%),同时表达阴性者14例(29.8%)。emmprin和mmp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6,p<0.05)。

3  讨论

   

人类的emmprin基因位于19q13.3染色体上,其mrna的长度为117 kb,编码产生由24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emmprin表达于人类多种肿瘤细胞,并且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相关。sier等[5]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emmprin诱导mmp2级联反应的激活,促使mmp2发挥蛋白水解的作用,从而使肿瘤更易于转移。kanekura等[6]研究28例黑色素瘤中emmprin和mmp2的表达时发现,emmprin表达于黑色素瘤细胞而不是成纤维细胞,有转移的黑素瘤细胞emmprin表达比无转移的黑色素瘤细胞明显增高,mmp2表达也同样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李晓莉等[7]的研究显示,结肠癌组织emmprin和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并且两者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目前普遍认为,emmprin能够诱导肿瘤细胞本身和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合成分泌mmp1~mmp3、mmp9、mt1mmp,而不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从而导致mmpstimps间失衡,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降解,从而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47例胰腺癌组织中emmprin阳性表达率为61.7%,主要表达于癌细胞膜,间质成纤维细胞未见表达;mmp2阳性表达率为66.0%,主要位于癌细胞的胞质,而且间质的成纤维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也可见阳性表达。结果提示,胰腺癌组织中的mmp2可能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癌细胞膜表面emmprin游走至间质组织刺激纤维母细胞分泌mmp2;二是癌细胞本身内在的emmprin激活自身分泌mmp2。本研究结果还显示,emmprin和mmp2 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和远隔脏器转移、临床分期ⅲ~ⅳ期和1年内死亡的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者、临床分期ⅰ~ⅱ期和生存超过1年者,并且二者在胰腺癌组织的表达呈正相关性。说明emmprin能刺激肿瘤细胞和周围间质的成纤维母细胞产生和激活mmp2,降解细胞外基质和血管基底膜的主要成分ⅳ型胶原,使肿瘤细胞易于脱离癌细胞巢,侵入血管、淋巴管,从而促进胰腺癌的侵袭、转移。齐鲁医学杂志2010年8月第25卷第4期  med j qilu, august 2010, vol.25, no.4

【参考文献】

 

[1] sun j, hemler m e. regulation of mmp1 and mmp2 production through cd147/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ase inducer interactions [j]. cancer res, 2001,61(5):22762281.

[2] jin j s, hsieh d s, lin y f, et al. increasing express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ase inducer in renal cell carcinoma: tissue microarray analysis of immunostaining score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j]. int j urol, 2006,13(5):573580.

[3] zhang w, erkan m, abiatari i, et al.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ase inducer(emmprin/cd147) in panceratic neoplasm and 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j]. cancer biol ther, 2007,6(2):218227.

[4] 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ppms 1.5统计软件的功能及其应用[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45(1):9193.

[5] sier c f, zuidwijk k, zijlmans h j, et al. emmprin induced mmp2 activation cascade in human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 int j cancer, 2006,118(12):29912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