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际贸易调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服务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世界服务贸易发展非常迅速,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迅速上升,服务贸易越来越成为各国特别是大国竞争的焦点。我国于*6年底明确未来对外贸易发展方向将从偏重货物贸易转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推进,我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良好。为加快推进我省服务贸易发展,本文在分析全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和竞争力的同时,对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和方向进行探讨。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和发展特征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
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界定,各国的统计和经济贸易文献并无统一的、公认的定义,最具代表性的定义有两种:
1、国民经济核算和国际收支统计的定义(简称BOP定义)
按照SNA的观点,对外贸易是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交易,因此服务贸易就是发生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的服务产品的交易。其中,服务的出口由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进行服务的销售、易货交易或赠与所组成,而服务的进口则由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那里进行服务的购买、易货交易或赠与的接受所组成。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五版的《国际收支手册》中,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定义一致,称为BOP定义,即国际服务贸易是国家间的服务输入或服务输出的一种贸易形式,是指跨国界进行服务交易的商业活动。
2、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定义(简称GATS定义):
1994年签订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把国际服务贸易定义为四种方式提供的服务:①跨境提供服务,指从一成员国境内向另一成员国境内提供服务;②国外消费,指在一成员国境内向另一成员国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③通过商业存在,即直接投资企业,提供服务;这是目前国际服务贸易活动中最主要的形式,即允许外国企业和经济实体到本国开业,提供服务,如在各国境内的服务业外资公司;④通过自然人移动提供服务,指一成员国的自然人暂时移动到另一成员国境内提供服务,该自然人并不取得法人资格。如A国律师、医生或教师以自然人身份到B国提供服务。
GATS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是目前为止最简单明了、最有助于对国际服务贸易进行分类和描述的定义。
3、世界上现行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
*2年,由六大国际组织(联合国、欧共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世界贸易组织)共同编写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的问世,标志着国际公认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基本框架的形成。按照该手册规定,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现行的基本原则是,遵循《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确定以四种供应模式,即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作为服务贸易统计的范围。具体操作上,以居民与非居民间的服务贸易(即国际收支项下的服务贸易,简称BOT统计)和通过外国附属机构实现的服务贸易(即FATS)两条主线进行服务贸易统计。
目前,各国在反映服务贸易情况时,大部分以BOT统计为主,辅以开展FATS调查。限于目前我省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尚未建立,本文中的国际服务贸易相关数据是按照国际收支项下的服务贸易口径(简称BOP统计),以*省国际收支申报统计表为基础,并采集相关部门的数据进行调整补充后汇总而来的,反映*省跨境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同时,本文中有关*国际服务贸易结构的相关分析数据都是基于上述口径进行分析和计算的。
(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特征
当前,全球服务贸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统计,*6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为5330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6%,其中,出口为27108亿美元,进口为26196亿美元。
(一)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迅速上升。1980年,全球服务贸易总额为7675亿美元,1990年为16011亿美元,*0年为29718亿美元,*5年达到47760亿美元,*6年为53304亿美元,26年增长5.9倍,年均增长7.7%。1980至*6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扩大到27108亿美元,26年间增长了6.4倍,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从1/7提高到近1/5。
(二)发达国家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在国际服务市场上发达国家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并呈现以欧美为主体的格局。据统计,*6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3874亿美元和3067亿美元,均比*5年增长9%,继续位居世界首位。欧洲服务贸易出口13820亿美元,比*5年增长9%;进口12230亿美元,增长8%。其中,欧盟服务贸易出口12470亿美元,进口11320亿美元,分别增长9%和8%。英国位居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第二位和进口第三位,其中出口2231亿美元,增长9%;进口1694亿美元,增长6%。德国服务贸易出口1642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三,进口2145亿美元,排名第二,增幅分别11%和7%。
(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发展中国家虽然在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较发达国家明显滞后,但在资源、劳动密集型服务领域中,发展中国家则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取得了迅速发展,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尤其亚洲服务贸易增长最快。*6年,亚洲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增速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四个百分点,并已连续三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服务贸易出口6140亿美元,比*5年增长15%;进口6660亿美元,增长14%。日本为亚洲最大的服务贸易进出口国,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世界排名超过法国,均居第四位,其中出口1214亿美元,增长12%;进口1428亿美元,增长8%。印度由于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服务贸易增长继续保持良好势头,*6年,其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高达34%和40%。
(四)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二战前,国际服务贸易主要是劳动力的输入输出,而二战后,由于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旅游、运输、银行、建筑和承包为代表的服务贸易逐步走向国际市场。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服务贸易结构逐渐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倾斜,技术、知识密集化趋势日益明显,1990年至*6年,运输和旅游服务合计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从62.5%下降到50.3%;而以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为代表的其他服务类型占比则从37.5%逐步增长到49.7%。
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改革开放后,*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化发展,货物贸易规模日益扩大,招商引资质量日益提高,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全省服务贸易逐步发展壮大。特别是加入WTO后,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开放重点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全省服务贸易发展迎来新的机遇。进入21世纪,全省服务贸易规模逐年提高,涉及领域日益拓展,贸易伙伴不断增多。
(一)总量规模稳步攀升,增长速度快于货物贸易。*1年全省跨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22.82亿美元,其中,出口12.02亿美元,进口10.79亿美元,*6年迅速扩大到60.84亿美元,其中,出口29.79亿美元,进口31.05亿美元,分别比*1年增长2.7倍、1.5倍和1.9倍。6年来,除*3年外(受“非典”影响),其他年份的服务贸易总额的增速均快于同期货物贸易的增长水平,尤其是*5年以后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的增速均超过同期货物贸易的增幅(见表1)其中,*6年全省服务贸易出口比上年增长36.1%,为6年来最高水平,快于同期货物贸易出口增速17.7个百分点。与世界服务贸易增长相比,*1年至*6年,全省服务贸易总额和出口、进口年均增幅分别为21.7%、19.9%和23.5%,均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别高出同期世界服务贸易总额、出口和进口增幅9.4、7.3和11.6个百分点。
(二)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保持稳定。*1年以来*服务贸易发展与全国水平相比,呈现出口慢进口快的格局。*1年至*6年,全省服务贸易总额年均增幅与全国平均增长21.7%持平,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幅低于全国6.2个百分点,进口平均增幅快于全国5.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左右,*1年为3.2%,*6年仍为3.2%,其间波动不大。从出口和进口看,服务贸易出口占全国比重由*1年的3.7%降为*6年的3.3%,服务贸易进口占全国比重则由*1年的2.8%上升到*6年的3.1%。
(三)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出口的比重低。*1年至*6年全省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含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下同)出口比重低于10%,在5.6%和8.0%之间波动,其中*1年为8.0%,*6年为6.7%,比*1年下降1.3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出口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更大,*5年*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出口比重为5.9%,低于同期全国比重2.9个百分点,不足世界平均水平(18.9%)的三分之一。
(四)传统旅游、运输服务贸易为主体,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旅游和运输这两项传统服务贸易上,*6年全省仅旅游和运输这两项服务贸易总额就占全省服务贸易总额的六成以上,达63.2%,其中旅游占43.1%,运输占20.1%,而在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通信、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所占份额较小。从出口来看,*6年旅游服务出口14.71亿美元,运输服务出口6.44亿美元,分别比*1年增长56%和2.7倍,从发展趋势上看,旅游服务贸易虽然保持主体地位,但所占比重有所下降,*6年旅游服务出口占全省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分别由*1年的78.3%下降到*1年的49.4%,降幅达28.9个百分点,运输服务保持稳步扩大,*6年运输服务出口占21.6%,比*1年提高6.9个百分点。咨询、广告宣传以及计算和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出口所占比例尽管较小,但规模明显扩大。*6年,全省咨询、广告宣传以及计算和信息服务三项出口总额分别由*1年的136万美元、96.6万美元和221.6万美元扩大到6515.3万美元、3262.0万美元和2360.2万美元,分别增长47倍、32.8倍和9.7倍,这三项服务出口占全省的比重由*1年的0.4%提高到4.1%。
(五)贸易伙伴不断增多,市场集中度较高。随着货物贸易伙伴和招商引资来源地的不断拓展,以及“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全省服务贸易伙伴也不断增加,市场日益拓宽。根据国际收支申报统计汇总数据分析,*5年,香港、美国、日本是我省服务贸易出口的前三大市场,仅这三大市场的出口额就占同期全省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72.3%;日本、香港、美国和新加坡是我省服务贸易进口的主要来源,*5年我省从上述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进口额均超过1亿美元,占全省同期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82.8%。
(六)服务贸易呈逆差格局,逆差项目主要集中于新兴服务贸易上。我省的服务贸易总体上呈逆差格局,*2年以来全省逆差规模表现为先扬后抑的“∧”型走势,*2年全省国际服务贸易逆差仅4847万美元,*3年为3.27亿美元,*4年扩大到6.96亿美元,*5年开始逐渐缩小,逆差规模为5.59亿美元,比上年缩小1.37亿美元,*6年全省国际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大幅缩小,逆差额为1.27亿美元,比*5年下降77.3%。全省国际服务贸易逆差的项目主要集中于咨询服务以及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上,*6年这两个项目的逆差额分别为5.22亿美元和2.93亿美元。*6年,全省实现顺差的项目有旅游、运输、建筑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和保险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中的教育、医疗服务等。旅游项目是我省最大的顺差来源,从*1年以来,全省旅游服务一直是呈现净出口的格局,顺差规模除特殊年份(*3年和*4年)外均在3亿美元以上,同时随着服务竞争力的提高,几年来,全省运输、建筑、计算机信息服务也均陆续由原来的逆差转为顺差。
三、*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竞争力分析
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但无论从发展的规模还是内部结构上看,都还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为说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在全国的竞争力状况,我们引入贸易竞争指数(TC)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分析我省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水平。
(一)国际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水平仍较低。为说明国际服务贸易的总体竞争力水平,我们应用贸易竞争指数来分析。贸易竞争指数(TC),也称为比较优势指数或可比净出口指数。其计算公式为:TC=(Xij-Mij)/(Xij+Mij),其中,Xij为i国家(或区域)第j种商品的出口,Mij为i国家(或区域)第j种商品的进口。
通常,TC指数范围介于-1和1之间,一般认为,当TC指数大于0时,意味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当TC小于0时,缺乏竞争力;如果TC为0,则可称之为中性竞争力。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看出,*2年以来*服务贸易的TC指数都为负数,反映了这几年虽然*国际服务贸易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但服务贸易还是一个净进口省份,总体竞争力水平仍较低,处于比较劣势,其中,*1年至*4年竞争力呈下降走势,从*5年开始有所提高。与全国及上海比较,“十五”期间,全国的国际服务贸易的TC指数基本稳定,在-0.08和-0.06之间,比较接近于0;上海*0年至*4年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TC指数也在-0.09和-0.01之间,*国际服务贸易的TC指数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也明显低于上海。
(二)不同项目服务贸易发展的竞争力水平差异较大。为了反映不同项目服务贸易发展的竞争力状况,我们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来分析。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指一个地区某种商品出口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本国该类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产品份额的比率。用公式就是:
RCAij=(Xij/Xit)/(Xwj/Xwt)
式中:RCAij表示i地区j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ij表示i地区j产品的出口额;Xit表示i地区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全国j产品的出口额;Xwt表示全国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
利用这一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某项目服务贸易出口在全国服务贸易出口格局中的地位,并根据该数值大小来确定某项目服务贸易在全国服务贸易中的竞争优势。通常认为,RCA大于2.5,表明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介于1.25-2.5之间,表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果RCA介于0.8-1.25之间,表明具有中度竞争力;如果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竞争力较弱。
1、旅游项目的竞争优势最突出。*1年至*6年旅游项目的RCA指数一直保持在1.33以上,处于1.25-2.5区间内,表明旅游服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是全省服务贸易发展的主体。
2、运输项目的竞争优势也比较明显。*1年至*6年运输项目的RCA指数基本都保持在1左右,具有中度竞争力,而且与同期全国运输服务的RCA比较,数值高于全国水平(0.75),表明运输作为我省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项目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新兴服务贸易项目尽管竞争力还比较弱,但竞争优势开始逐渐显现。通过比较RCA指数可以看出,尽管我省新兴服务贸易项目的指数都还小于0.8,处于较弱的竞争力区间,但从*1年以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服务等的RCA数值明显提高,分别由*1年的0.13、0.05和0.04提高到*6年的0.25、0.27和0.25,表明这些新兴服务贸易尽管才起步,但竞争力水平开始逐步提高。此外,建筑服务作为我省的传统服务贸易项目,竞争水平也有所提高,*6年建筑服务的RCA指数为0.47,比*1年高0.15。
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探讨
(一)*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潜力
当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从世界范围看,全球产业结构升级、货物贸易持续增长、国际投资倾向于服务业等三大主要因素推动世界服务贸易稳定快速增长。从国内看,在“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到2010年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要达到4000亿美元,并提出把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作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内容。在这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只要*紧紧把握当前国际服务贸易转移的机会,全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将呈现巨大的发展潜力
潜力一:服务业发展加快将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服务业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我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影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6年,*省第三产业比重仅为39.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不仅大大落后于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6年全省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3.2%,其中出口占3.3%,大大低于上海20%的水平。由于服务业原来的市场开放度很低,很多行业长期以来属于垄断经营,这一方面造成了这些服务业的低效率运营,另一方面也直接造成了服务业价格过高以及技术和创新水平低等问题,极大影响了服务的质量。目前,服务业发展滞后,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十一五”期间,我省已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质量,并作为全省结构调整的重点,同时,由于先进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服务性要求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崛起,都将为第三产业发展增加新的增长动力。服务业发展提速必将为扩大国际服务贸易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潜力二:服务贸易领域开放还有很大的空间,将有效提升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在分销、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建筑、法律、旅游、交通等众多服务贸易领域的承诺已得到落实,在WTO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已开放了100多个,但服务贸易领域还不是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5年,中国服务贸易领域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仅占全国的19.4%。从我省来看,“十五”期间全省服务领域引资有所突破,*6年更是取得明显成效,服务业正日益成为外商投资我省的重要新兴领域。*6年
服务业吸收外资合同14.92亿美元,增长42.3%,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0.9个百分点,占合同外资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17.6%提高到19.1%;全省服务领域实际到资5.67亿美元,增长15.2%,占全省实际到资总额的17.6%。尽管服务领域引资在不断增多,但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与世界外国直接投资流动格局差异还是很大的,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开始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全球经济总量中服务业已占60%以上,金融、保险、旅游和咨询等服务业是产业国际转移的重点领域,可见我省服务贸易引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WTO后过渡期,服务业进入深度开放,外资进入的地域、数量和股权限制都将被取消,市场整体开放氛围和开放强度都会提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以及系统、网络、存储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由业务流程外包(BPO)和信息技术外包(ITO)组成的服务外包正逐渐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目前,世界服务外包市场大约有4000-5000亿美元,其中离岸外包约400亿美元左右。因而要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服务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着重引进境外先进的经营方式、经营理念和经验,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构建资源消耗少、附加值高、吸纳就业多的产业结构,大力培育服务企业创新能力,有效促进全省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升国际服务贸易的水平和竞争力。
潜力三:新兴服务贸易出口大有可为,将成为服务贸易出口的重要增长点。*1年以来全省国际服务贸易出口虽然增长很快,但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够合理,多集中于旅游、运输、建筑等传统服务业上,而在金融、保险和专利使用等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领域则比例偏低,逆差规模大。从当今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上看,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以技术进步为动力的国际服务贸易,比如金融、保险、技术咨询等项目发展迅速,而且技术含量和服务质量也越来越高。进入“十一五”期间,我省新兴服务贸易已开始显露发展潜力,发展速度加快,*6年,全省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服务的出口分别是*1年的10.6倍、6.7倍和47.9倍。当前要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扶持技术转让、设计咨询、金融保险、教育培训、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以及民族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同时,利用WTO成员对我开放服务市场的有利时机,鼓励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运输、建筑服务企业更多地走出去,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出口规模。
(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方向
根据全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潜力,全省在进一步做大做强传统服务贸易的同时,要加快构建以信息流、科技流和资金流为基础的服务贸易平台,促进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1、打造旅游特色品牌,加快旅游和劳务输出型服务贸易发展。抓住我省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时机,打造海峡旅游、滨海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核心旅游产品,突出旅游产品特色,提升旅游产品功能,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培植强势旅游品牌,加快旅游景区发展,不断满足旅游市场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提高旅游业竞争力,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和关联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旅游这一传统服务贸易。
2、以大型港口为依托,加快运输型服务贸易发展。运输也是我省传统优势服务贸易之一,目前,全球贸易中90%以上货物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国际间客运主要依靠空运。伴随着货物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海运服务市场需求量大,全省要加快建设以大型港口为依托,连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国家及省级干线公路和民航机场客货运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对接国内外大枢纽和大通道的海峡西岸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增强海上和陆路对外对内交流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运输服务能力。
3、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对外承包工程型服务贸易发展。全省要进一步加快对外承包和建设安装等“走出去”步伐,加强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自身能力建设,朝着资金密集、管理密集、技术密集,具备设计、施工一体化,投资、建设一体化,国内、国外一体化的跨国公司方向发展,扩大对外承包和建设工程规模。
4、大力发展信息和信息关联产业,加快信息型服务贸易发展。信息产业是我省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信息服务贸易是新兴服务贸易之一,发展潜力巨大。要加快建设福厦沿海的信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以新一代互联网、软件、网络计算机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加大对进出口中软件产品、软件服务和系统集成的投入。着力提高市场中介专业服务水平,形成完善的、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体系,促进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进一步扩大。
5、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和科技关联产业,加快科技型服务贸易发展。大力发展工程咨询、管理咨询、技术咨询、市场咨询(调查)等具有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量大的技术咨询服务贸易,重点扶持提供战略性市场要素服务的管理咨询、规划咨询、市场调查与研究等技术咨询行业;积极促进特许和专利使用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制;加大对发明专利申请和专利国际申请的支持力度,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转化。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C
作者简介:王宁(1973-),男,山东潍坊人,经济学硕士,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对涉外经济贸易人才的需求量呈现增长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大多数综合性的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①。有关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文献主要集中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上。乔庆宇(2008)指出了当前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认为课程体系偏离企业用人的实际,培养的人才不能胜任对应的工作岗位,并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徐晓玲等(2009)提出了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案,包括课堂实践教学、建立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校外实习等。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调研涉外企业和毕业生,找出国际贸易专业对应就业岗位所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和素质,并对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
1对国际贸易专业对应工作岗位所需关键能力和技能的调研
1.1研究对象和样本数据的选择
国际贸易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外贸业务员,从事客户的开发和维护、进行商务谈判、履行进出口合同。本研究的调研对象是山东省的进出口企业和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研究样本选择了102家进出口企业(所在行业包括机械制造业、纺织业、服装业、食品加工业、塑料制品业等),样本选取考虑了企业的代表性、行业的多样性。另外,选择了从事外贸业务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68人,其中,专科生40人,本科生28人。
1.2数据分析和结论
根据对102家进出口企业(所在行业包括机械制造业、纺织业、服装业、食品加工业、塑料制品业等)的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方面,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如下:沟通能力(88家,占86%),专业知识和技能(73家,占72%),英语水平(71家,占70%)。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用人单位最重视沟通能力,其次是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英语水平。被调研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认为,影响外贸业务工作业绩的主要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个人努力和坚持(68人,占100%);商务沟通能力(62人,占91%),英语水平(58人,占85%),专业知识和技能(52人,占77%),学习能力(50人,占74%)。通过对涉外贸易企业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调研,发现:国际贸易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关键能力和技能包括商务沟通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英语水平。所以,构建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工作岗位要求的核心能力和技能,是学生在就业时能否胜任相关工作的关键。
2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搭建电子商务创业平台,组织参加技能大赛。
2.1构建专业实践性核心课程体系,使学生具备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性核心课程主要有: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策划等。实践性核心课程内容的选取要以职业岗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为依据,教学设计要体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突出职业性和技能性的特点。课程应该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进行设计,配合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模拟进行,使学生的技能在课程教学中得到提高。以外贸单证实务课程为例。这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根据合同和信用证进行外贸单证制作的技能。首先,进行企业调研确定外贸单证员的职业标准,以此为依据选取和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开证与审证、制作或取得各种外贸单证(发票、装箱单、原产地证、订舱委托书、报检单、报关单、附属单据、汇票等)、交单结汇、单证归档等。然后,选取典型工作项目,以进出口企业中的真实、有代表性的案例为素材,以任务为导向安排教学内容,编写教材。在教学设计上,通过示范操作、学生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知识讲解、强化训练的环节来组织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的项目教学。
2.2搭建电子商务创业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熟练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开展国际贸易,是本专业人才的必备技能。为此,可以把电子商务课程的开设与学生实际开展电子商务相结合,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政策支持,让少数有条件的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业实践。学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网、e-bay网等开设网上商店,通过专业物流公司进行配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创业,可以让学生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动机,也锻炼了商务活动能力,对今后的就业或自主创业都是十分有利的。
2.3组织、参加技能大赛,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水平
让学生参加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大赛,可以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比如,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举办的每年一次的全国商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大赛,以国际贸易模拟商品展为比赛内容,分为参展计划书、展台布置、产品推介会、现场商务沟通四项。针对比赛内容对学生进行赛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商业计划能力、展台布置能力、英文表达能力、商务沟通能力,而这些正是国际贸易从业人员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与技能。
参考文献:
[1]乔庆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9):66-69.
国际贸易学是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分支,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企业国际化经营、国际商务与全球营销、国际贸易风险分析与规避,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国际化经营战略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手段。
英语不好能学国际贸易吗
英语不好能学国际贸易。虽然国际贸易沟通中使用的语言一般都是英语,但是对入行人员来说,国际贸易这个行业对英语没有太多的限制。国际贸易与经济其实主要是学贸易与经济,英语只是当个工具来使用,只需要掌握一些专业术语就可以。
国际贸易学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国际贸易 电子化 途径选择 挑战应对
1.引言
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发展,电子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众多企业提高贸易额、控制贸易成本的重要手段。国际互联网及其相关的服务已经为企业提供了另外一个市场空间,这一虚拟市场空间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具备传统货物市场企业经营的基本环境条件,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可以运用网络手段进行信息交流、通信,从事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分销,以及完成正式的交易。国际互联网实际上是将传统市场向虚拟市场广度上做了进一步延伸。
2.国际贸易电子化的途径选择
2.1网络调研
国际市场瞬息万变,如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发生变化,市场行情发生变化,当地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变化等。如果不进行市场调研,就不能及时了解市场变化情况和对方购销意图,也就不可能制定合适的贸易战略和战术。在国际市场调研中,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网络以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所有和国际市场有关的信息,特别是有关消费者、竞争者和宏观市场环境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掌握国际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取得良好的营销效益。网络调研的出现使得传统市场调研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因为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资源,几万个搜索引擎的免费使用能够为市场调研提供大量有用的资料,极大地丰富市场调研的资料来源,扩展传统的市场调查方法。
网络调研承担的主要工作包括市场可行性研究、市场环境分析、竞争分析、价格研究、包装测试、广告监测和效果研究、企业形象研究、消费者研究、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研究、产品和服务研究、市场营销策略探讨等。
2.2形象展示、信息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交流方式和思想观念,也改变了商业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竞争规则。现在90%以上的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寻找自己的客户,寻找需要的产品,这已经成了习惯。随着网络的延伸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人口不断增长,带来了潜在的巨大的商机。这种巨大的网上消费群体与企业运营习惯的改变,促使外贸企业必须进行电子化形象展示,唯有如此,才能进入这个商机无限的市场,达到促进企业出口的目的。外贸企业进行电子化展示,降低了企业出口准入的门槛,尤其是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出口的可能性。对外贸易模式中,如何创造和寻找产品的需求是出口的重要因素。电子化的展示可以在不经意间把企业的产品介绍给全世界的人们,树立产品的品牌和形象,减少地域、国别之间的贸易障碍。另外,企业还可以主动出击,通过网络方便迅速地了解目标市场的特点和需求,对自身的出口产品体系和策略进行整合,增加出口的可能性。
3.国际贸易电子化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3.1建立网站
外贸企业网站是外贸企业商务系统运行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它为参与各方互相交流提供了操作平台,也是企业产品进行电子化展示的具体形式和平台,企业网站的建设离不开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和运用工具的选择,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并不一定要具备相关的技术人员,可以把技术的实现外包给专业公司来做。但是,外贸企业电子化国际贸易系统的长期规划、网站发展的战略目标、网站架构的设计等与企业自身的商业目标、策略、模式息息相关,只能由企业自身完成。因此,外贸企业首先要进行网站的规划,其次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站的建设,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分阶段实施。
3.2网站的推广
建好网站后,就可以网站,这是网站运行的第一步,但是现在每天有成千上万个新网站出现,要想在它们中脱颖而出,并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需要不断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你的网站才能达到建站的目的。除电子邮件以外,信息搜索已成为第二大互联网运用,随着技术的进步,搜索效率不断提高,用户在查询资料时,不仅越来越依赖于搜索引擎,而且对搜索引擎的信任度日益提高。因此,利用搜索引擎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服务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对于外贸企业网站来说,目前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搜索引擎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网站推广还可以通过网络广告、新闻组和BBS、目标电子邮件宣传、传统媒体的运用等方式进行推广。
3.3网站的维护
网站的维护与管理是延续时间最长的环节,也是资源投入最多的阶段,这个阶段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建立网站的目标实现与否。良好的网站维护与管理是保持网站对客户吸引力,维护企业形象的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一成不变的网页是毫无吸引力的,只能导致访问人数不断下降,并对公司的整体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有的网站极少及时回复客户的询盘,这样的网站只会让人感觉企业的效率低下。管理完善的网站可以成为企业和客户间最重要的沟通渠道,最终达到企业建立网站的目的。
3.4借助B2B第三方服务商网站
目前,B2B第三方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关系到商机的多寡,而且有可能关系到交易的成败。国内知名的B2B网站有阿里巴巴、慧聪网、中国制造网、环球资源网等,同时还有很多专业的贸易平台,比如中国服装网、中国化工网等。面对众多的B2B贸易平台,外贸企业必须学会对B2B第三方服务商进行选择,找出最适合自己的网站,要选择那些提供的服务与自己的行业比较相近的、具有一定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的网站,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结语
国际贸易电子化是大势所趋,但选择哪一个途经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审时度势,慎重选择。更重要的是,要积极谋划主动应对新的商业模式带给外贸企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谢毅斌.电子贸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72.
[2]张卿.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8.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项目化教学;项目设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多地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综合能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这方面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的基地,承担着向特定行业与岗位培养合格的操作技能型人才的职责。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设计成项目,将项目下达给学生,学生以小组工作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课程项目化教学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已逐渐成为适应目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课程模式。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获得外经贸从业资格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涉外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它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理论知识及具备处理国际贸易业务的能力。为此,一些高职院校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尝试采用项目化教学,但在实践层面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项目来源的简单化及随意性。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项目都是模拟项目,设计这些模拟项目的时候,往往将学科体系中的一些验证性实验直接拿来作为项目,也有的是直接在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后增加几个项目课程。其次项目内容滞后。由于国际贸易局势变化较快,课程设置的项目往往滞后于实践。三是项目间缺乏关联性。学生完成了一个个的训练项目,可是一旦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综合性任务,学生就束手无策了。无疑,这样开发的项目化课程不符合“高职教育中的项目课程应该是一种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的要求,经过这样课程化训练的学生也实现不了“零距离”上岗。
因此,以真实的进出口商品交易案例为背景,以贸易合同为核心,以进出口贸易实际操作流程为主线,以项目的设计和操练为主要方式开展项目化教学应该成为国际贸易课程改革的重点。它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最终实现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
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应构建以职业发展为目标,以专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可操作性强的项目体系;项目体系的设计思路如图所示:
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设计,具体做法如下:
1.确立国际贸易课程学习目标
通过对义乌外贸领域直接从事岗位工作的企业、行业专家调研,确立国际贸易课程学习目标,包括专业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专业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识读与订立进出口贸易合同的条款,并根据条款进行进出口贸易合同磋商与出口报价还价核算,同时能恰当选用贸易术语和支付方式,办理运输与保险业务,履行合同,有效处理贸易争议和纠纷。社会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方法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并能够在实际进出口贸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课程项目设计
选择一笔外贸公司真实发生的、典型性的外贸业务,结合国际贸易课程学习目标,根据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流程,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分为五个项目:项目一:交易准备;项目二:国际贸易合同条款;项目三:交易磋商;项目四:签订国际贸易合同;项目五:履行国际贸易合同。具体做法如下:
(1)项目一:交易准备
主要内容为进出易前的市场调研及分析,选择国际目标市场。在该项目中,把学生分成小组,扮演义乌宝俊钟表厂,进行市场调研,分析获得的市场调研信息,了解和工艺闹钟有关的各种博览会,并让每位学生在阿里巴巴“速卖通”平台注册义乌宝俊钟表厂工艺钟信息。
(2)项目二:国际贸易合同条款
主要内容为国际货物合同的各项条款。给每位学生一份真实的国际贸易合同。引领学生识读各项条款:商品品名条款、品质条款、数量条款、包装条款、价格条款、装运条款、运输保险条款、收付条款、争议处理条款。
(3)项目三:交易磋商
主要内容为交易磋商的形式,内容和一般程序。在老师讲解交易磋商的理论知识后,由老师和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担任迪拜FLESHHEAD公司/义乌宝俊钟表厂,双方建立业务联系,学生依据老师发出的信息及业务资料进行询盘,独立完成一份出口询盘和一份进口询盘。学生根据市场调研报告,向老师报价,并说明报价的合理性。教师针对学生的报价,提出降价要求,学生分别应用让步策略与不让步策略与教师互动。学生依据老师发出的信息及业务资料进行接受,独立完成一份出口接受和一份进口接受信函。
(4)项目四:合同签订
合同签订项目要求学生订立国际贸易合同。给每位同学一份空白的合同,以义乌宝俊钟表厂和FLESHHEAD公司交易工艺闹钟为背景,签订相应的合同条款。
(5)项目五:合同的履行
合同的履行包括出口合同的履行和进口合同的履行。出口合同的履行主要有:备货、催证、审证、改证、租船订舱、报关、报验、保险、装船、制单结汇、核销退税等工作环节。进口合同的履行流程主要是:申报进口、开立信用证、修改信用证、租船订舱和催装、办理货运保险、审单付款、进口报关、提货验收、拨交货物。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担任出口商、进口商、银行、货运公司、保险公司、海关、商检以及税务等部门,模拟FOB和CIF条件成交,信用证方式付款的进出口合同履行。
三、建立与项目化教学相适应的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考试分数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一些学生考试成绩平平,但实际操作却得心应手。因此,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无法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无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项目化教学应确立一种“以处理实际业务能力为主,理论为辅”的评价考核机制。期末考核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一项进出易,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学生的最终的成绩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另一部分是期末考核的完成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比例。
参考文献
[1]应力恒.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2).
[2]王金英.项目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研究[J].企业导报,2010(7).
[3]蒋庆斌,郝超.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6).
[4]胡丽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设计[J].管理观察,2009(25).
[5]刘利华.项目教学法在项目课程中的应用实例及启示[J].安徽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过去,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的核心和重点基本都是围绕外贸单证实务展开,培养了一批外贸单证业务操作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全球经贸关系、贸易壁垒、商业模式、金融安全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后危机时代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体系的重心也逐渐向人文经贸、外语外贸、法律外贸和技术外贸方向发展,这对培养对象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文经贸方面要求学生理解主要贸易对象的人文风俗习惯、价值观、道德标准等内容;外语外贸方面要求学生精通英语,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行自主交流合作与沟通,同时还要掌握第二门外语,如德语、日语、阿拉伯语,能与新兴贸易伙伴开展交流活动;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种形式的新型贸易壁垒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等一系列常用的国际贸易法律法规;技术贸易方面则要求国际经贸类学生对主要产品技术信息有一定了解。总的来说,后危机时代的国际贸易实践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国际市场调研、国际贸易实务、营销推广、金融结算、物流供应等多项商务技能。
二、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的认识缺位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并根据全球贸易经济发展需要,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做出了一些调整和修订。从调整结果来看,各高校普遍把外贸单证实务、国际结算操作等操作性环节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加了职业资格考试辅导(如报关员、单证员、国际商务师等)环节,以强调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特点。从产业链视角来看,国际贸易产业链一般包括:前导出口阶段(包括国际市场调研、商务文化礼仪、磋商等内容)、出口阶段(包括订单签订、组织货源、缮制出口单证等内容)和后续出口阶段(包括售后服务、销售反馈、国际商务关系维护等内容)。特别是后危机时代以来,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引发了商业模式的革命性剧变,如营销方式由传统的广告推广向自营销方式转变、结算方式由传统的银行支付向互联网金融转变。传统的外贸实训体系已不符合现代国际贸易发展的需求,因此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实践教学的认识还应更加全面、深入,更具前瞻性。
(二)实践教学执行环节缺乏“实践性”
从现有的实践教学课程来看,大多数院校根据国际经贸发展实践,分别设置了国际经济与贸易认知实习、国际贸易运营流程分析、国际贸易从业资格辅导、国际经济与贸易综合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而后危机时代,以移动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商业模式迅速蔓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国际交易中的贸易数据挖掘和市场研究、互联网金融(融资、支付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需求骤然增加,而现有的实践教学内容无法适应国际贸易产业发展和企业生产实际的要求。另外,从实践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来看,缺乏“实践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与理论教学环节相比,实践教学环节课时量相对较少、时间安排相对集中,绝大多数院校一般根据任课教师的时间来安排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其次,实践教学师资配备一般每班(约40人左右)为1-2名教师,教师工作强度相对较大,无法有效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更有个别教师因为教学工作量大,把实践教学工作压到学期末进行,于是只能草草了事;第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实践教学环节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实践教学学习简单应付了事。实践教学执行环节“实践性”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知识体系和教学能力,具有丰富国际贸易业务实践经验,系统掌握国际经贸专业技能,能独立完成国际贸易理论教学和指导学生开展国际贸易实践(实训)的教师。后危机时代,随着一般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型,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现有的师资队伍情况来看,虽然绝大多数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大多拥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但这些教师大多都是硕(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先天缺乏国际贸易业务实践的熏陶。待其进入高校工作后,作为年轻教师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理论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压力,无暇顾及国际贸易综合实务能力的提升。从高校现有教师培养机制来看,教师走进企业生产一线和贸易活动的机会少、时间短、成本高,从而造成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后天不足。另外,作为高校教师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学习、应试能力,部分教师通过努力能顺利拿到相关资格证书,但国际贸易实践经验依然较为匮乏。
(四)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薄弱
国际贸易模拟仿真教学是通过国际贸易实验室(包含虚拟进出口企业、工厂、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局、跨国银行等组织),应用相关贸易实务模拟软件,让学生扮演外贸业务流程中某一主体角色而进行的模拟实践教学。由于国际贸易模拟仿真实验室所需房屋面积和投资规模相对较大、产出效益不明显,目前大多数高校(尤其是以理工科为背景的中西部高校)缺乏对综合性国际贸易实验室的投资热情,基本上是与其他文科专业共用实验场所,实验室建设仅仅是依托相关贸易实务模拟软件(如浙江大学恩特外贸业务管理系统、Simtrade外贸学习平台、亿学国际贸易实务综合实训中心平台等)开展国际贸易实务模拟仿真教学,实验室建设缺乏专业性、特色性和实践性。后危机时代,各高校普遍加大了对实习基地的开发力度,纷纷与企业开展实习基地建设合作。从实习基地建设情况来看,实践教学计划中企业参与程度较低,针对实习企业国际贸易运营过程和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不足,学生在实习企业能涉及的实质性外贸活动和生产经营环节偏少,部分“90后”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指导老师对实习过程的监控较弱;有部分实习基地仅仅只是挂了一个牌,缺乏真正的交流与合作,实习基地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的优化
关键词:跨镜电商;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
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当前国际市场,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贸易形式受到了各国企业的青睐与追捧。尤其是近几年,在网络经济的推动下,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更加迅速。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培养跨境电商所需国贸专业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一些原因,当前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实训教学还存在较多问题,需要逐一克服、解决。
一、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不仅我国当前市场与经济体制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受世界经济低迷状态影响的外贸企业也长期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这使得在跨境电商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对传统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渐下降,对先进国贸专业人才需求逐渐增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传统贸易专业人才已难以适应和满足跨境电商企业的贸易业务需求。虽然他们在贸易方面的经验较为丰富,但掌握的贸易专业知识已较为陈旧落后,无法为当前跨境电商的国际贸易提供良好服务。现代外贸企业需要的是既能掌握进出口流程知识,对于进出口磋商、报价、报关报检、货款结算能熟练操作,又具备一定电子商务操作技能的综合型人才。而只有基于跨境电商,培养新型、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才能较好满足当前外贸企业的发展需求。从跨境电商发展状态与发展前景分析,其对国贸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较大的,即国贸专业人才在跨境电商领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与发展空间。
二、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相脱节
外贸企业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反馈调查发现,不仅是用人单位,很多毕业生本人也对高职国贸专业实训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方面存在质疑。他们普遍认为,高职国贸实训教学并没有对自己职业技能的培养起到太大作用,毕业找工作时,很多用人单位都表示不缺这样岗位的人才。这充分反映出了高职国贸专业实训教学人才培养与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和行业需求的脱节,即高职学校没有根据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和整个行业发展需求与要求培养专业人才,从而导致这种现象发生。
2.实训模式有待革新
与普通高校不同,高职是一种以培养学生某种专业技能为主的教育机构,所以实训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尤为重要。但在跨境电商背景下我们发现,部分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所用实训模式较为陈旧,缺乏科学性与先进性,虽然国贸专业教材、专业课程设置已经根据教育部教学大纲和新课改要求进行了改革,但实训模式仍然沿用原来的模式。由于实训模式没有及时革新,滞后于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步伐,对跨境电商背景下的高职国贸专业实训教学缺乏足够的适应性,加之部分实训模式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大大降低了高职国贸专业实训教学有效性,阻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3.实训平台更新缓慢
从一些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现状来看,实训教学活动的开展基本上都是在相关软件平台上进行的,有模拟进出口业务流程的软件,有模拟网络买卖交易的软件,也有其他类型软件,如SimTrade、TMT等。虽然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模拟,这些软件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起到一定作用,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而且软件模拟的贸易环境与实际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实际上,近几年实训软件更新快速,不管是软件种类还是功能性能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但部分高职仍沿用之前的实训软件,对实训软件平台的更新十分缓慢,降低了实训教学水平。
三、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策略
1.大范围开展市场需求调研与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在跨境电商背景下,解决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问题,需要高职院校在做好市场对贸易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工作基础上,扩大调研的范围与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范围。根据跨境电商发展前景预测分析,调研人才市场供求情况与跨境电商业务发展情况,全面考虑整个行业对专业人才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职业能力、工作态度等的要求,以提高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结果的有效性与可信性,为国贸专业实训教学提供依据和指导。同时,通过大范围的市场需求调研与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进一步了解跨境电商行业和外贸企业对国贸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以及各地区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教学。开展市场需求调研与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可以有效改善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脱节状况,加强高职实训教学与社会、企业、市场之间的联系,培养出社会切实需要的、能够胜任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现代化国贸专业人才。
2.创新实训模式
针对大多数高职院校现行实训模式不够科学的问题,基于跨境电商背景,高职院校在开展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时,应创新实训模式,构建以知识传授、职业素养培养和技能培训为主的实训模式,既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与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传授,并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构建兼顾知识传授、素养提升与技能培训的实训模式,在传授知识时,高职院校应依据业务需求和行业特征,开设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商务英语、市场营销策划、营销管理等专业课与辅助课程;按照国家全面素质教育大纲要求,对学生专业素养、个人道德素养、职业素养等进行综合培养,帮助学生具备良好的素养;进行实训教学时,应以学生为中心,整合优化各类教W资源,开展模块化、系统化与项目化的实训活动,开展校内与企业相结合的实训,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对学生多方面工作能力进行培养。校内实训以知识培养为主,校外企业实训以技能培养为主,通过两种实训的有效融合,实现知识与技能培养目标。
3.引进跨境电商平台与校企合作双赢机制
实训平台是高职国贸专业实训教学的一个有效工具。为充分发挥该平台的作用,高职院校需要与时俱进,根据自身国贸专业实训教学特点与教学要求摒弃落后的实训软件,积极引进跨境电商平台。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开展实训教学,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触跨境电商环境的机会,又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跨境电商业务模式,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教师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进行实训教学,学生可以对商品选择、定价、产品、宣传推广、订单处理、客户服务等进行实际操作,体验通过跨境电商进行国际贸易过程,经过长期的实践训练,逐渐掌握夯实专业技能。构建校企合作双赢机制,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将国贸专业实训教学从校内实训延伸到社会企业实训,从课堂延伸至岗位,切实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将企业工作岗位所需人才交付给高职学校,由企业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学校为企业输送所需人才,最终达到合作双赢目的。
4.鼓励学生在跨境电商自主创业中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校学生有比较强的创业热情,在他们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基础上,可以鼓励其分工组合在一起成立外贸工作室,合作进行跨境电商项目的运营实践。可让学生利用C2C平台及其他外贸平台,比如速卖通、敦煌网等进行自主创业,提高学生的跨境电商实战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服装类、化妆品类商品进行网上销售,资金压力不大,又能让他们熟悉跨境电商的整个流程,积累实际的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外贸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综上所述,在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暴露出许多问题,既有原始问题也有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高职实训教学改革,限制着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提升。高职院校应抓住跨境电商这一发展契机,围绕跨境电商开展实训教学,根据实际需求与能力要求,结合校内实训与企业实训,努力培养出尽可能多的复合型、应用型国贸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高校经济学专业当中的重要课程,中英双语教学的开展是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于该方面人才的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国际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而英语应用能力在国际贸易活动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复合型、实务型人才是当前国际贸易领域的需要,进而在中英双语教学当中,要将其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能够学以致用,将专业理论有效的应用于国际贸易活动当中,这就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双语课堂教学的目标,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予以实现。
二、开展国际贸易课程中英双语教学的要点
(一)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国际贸易课程中英双语教学的开展,要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首先,学生要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理论,对于国际贸易活动的内容和程序有着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不仅能够准确的分析当前国际贸易市场形势,还能够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路,具有创新意识。其次,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实际应用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国际贸易的市场规则,以更好的参与到国际贸易的交流与合作当中去。第三,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能够严格遵守国际贸易的规则,拥护国家政策,才能更好的胜任国际贸易的工作。
(二)围绕学科专业建设。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国际贸易课程中英双语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围绕学科建设来进行。首先,构建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将经济学、高等数学、管理学、投资学等一系列经济类学科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程,围绕围绕学科专业建设来展开。其次,构建专业知识结构,将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与国际贸易规则、国际经济法、对外贸易概论以及国际贸易市场形势分析等内容作为辅助教学教学内容,纳入到基础课程教学当中。第三,在国际贸易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技能训练类课程,以更好的与教学实践环节相适应,实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
三、国际贸易课程中英双语教学的创新思路
(一)国际化的教育理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活动频繁,英语应用能力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家贸易课程中英双语教学当中,需要有效融入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根据世界经济形势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动向,合理的进行教学规划。在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当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组织和协调。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融入国际化的教学理念,与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家贸易发展趋势相适应。构建国际贸易活动情景,模拟国际贸易活动情景,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开设专题进行讨论,开展英语讨论会和辩论会,专题论文、课题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研究报告等都需要通过英语来撰写,以更加熟练的应用英语,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
当前的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需要进一步的补充和拓展,以适应当前的国际贸易发展形势。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双语教学网络信息平台,借助丰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双语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对课堂教学来说是很好的补充。由于世界经济形势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国际贸易理论也随着做出适应性的转变,需要及时的更新与完善。在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体系当中,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适时更新国际贸易课程相关的教材,有效的开展信息化教学,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体系。
构建完善的双语教学体系,优化教学资源,有效协调中英双语教学。将双语教学与经济学、高等数学、管理学、投资学等一系列经济类基础学科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形成完善的双语教学体系。其中的每一部分、每一个环节都是服务于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有效促进双语教学的良性发展。协调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保证专业理论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能够同步进行,充分发挥双语教学体系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双语教学的质量。
四、结论
在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由于各方面因素,使得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面临很多的问题,其综合竞争力难以得到真正的提升。其外部因素主要有政府管理和政策制度不到位、资金短缺、融资困难;而内部因素主要有贸易商品的结构不合理、贸易秩序混乱、贸易风险加大、缺乏专业化的贸易人才等。这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限制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在对制约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以期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综合竞争实力。
一、制约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问题分析
(一)外部制约因素分析
1.相关政策不到位
这里所说的政府相关政策主要是指政策的歧视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大都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大型企业的发展,以此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大型企业在税收和土地使用、资金筹集等方面都给予很大的优惠。在长期的“抓大放小”政策实施过程中,各地区的部门都大力组建大型企业,其在政策、法规、资源、服务体系等方面都向大型企业进行大幅度的倾斜,使得大型企业的发展极具上升。相反,中小企业在各地区的发展面临政策方面的歧视,其难以从政府部门获得政策、法规、税收、服务等方面的优惠。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的限制。这一问题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运营发展面临很大的问题,因此,其在整个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难以与大型企业相竞争,与发达国家的企业更是相去甚远。因此,其国际贸易竞争力受到较大的影响。
2.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的融资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在我国表现的尤为明显。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其在发展初期和高速增长期这段时间内,为了生存和扩大规模,其对资金的需求不断提升。但是由于难以在市场上筹集到所需的资金,其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这是因为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发展实力有限,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一般中小企业的寿命较短,其偿还贷款的能力有限。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处于风险方面的考虑,对中小企业出现“惜贷”现象,使得中小企业难以从商业银行中获得所需的资金。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借款的条件要多于大型企业,因此,其必须要有连带担保和财产抵押条件,但是抵押财产变现的难度较大,所以,商业银行一般不会接受中小企业的财产抵押。中小企业在信用度和资本运作等方面存在诸多的困难,因此,其难以通过上市融资等实施筹集所需的资金。虽然目前尤其是十以来我国出台了很多政策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但这一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内部制约因素分析
1.贸易秩序混乱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其秩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企业存在低价竞争现象,使得出口贸易的秩序显得十分混乱。中小企业贸易商品的差别较小,产品结构单一化较为严重,使得行业内的竞争不断加大。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难以对国际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其把握市场趋势的能力较差,因此,很难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价格竞争成为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主要武器,很多时候这种低价竞争已经发展到了恶性竞争的程度,企业在出口的过程中不断压低价格,以此获得外贸订单。贸易秩序的混乱使得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2冲小企业贸易风险大
随着国际贸易的复杂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在贸易中的风险不断加大。第一,中小企业面临的贸易壁垒风险不断加大,贸易壁垒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准确的把握,将使得中小企业在贸易中陷人严重的被动,进而其风险将大大增大。目前,针对我国的反倾销使得大部分外贸型的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第二,企业的信用风险不断加大,如果中小企业对自身的信用危机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将使其形象受到较大的影响,会进一步降低客户的忠诚度,进而使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市场销售率和占有率受到一定的影响。第三,客户的信用风险,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一般会对其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如果选择信用状况较差的客户就会使得企业面临较大的损失。第四,汇率风险,汇率波动对外贸型中心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很多中小企业会因此蒙受较大的损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3.缺乏专业化的贸易人才
对外贸型的企业而言,发展国际贸易的前提是必须要有专业化的贸易型人才。目前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缺乏专业化的贸易人才。一方面,中小企业不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主要将大部分资源和精力用于拓展业务规模和生产经营方面,很少会投人资源进行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得中小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难以对市场进行有效的分析,进而使其国际贸易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现有的发展模式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为员工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使得很多员工产生不满情绪,导致优秀员工的离职。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管理层素质整体较差,其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淡薄,在员工绩效考核、员工激励等方面存在盲目性,因此,使得知识型员工出现严重的流失。
二、提升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一)完善政府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
首先,要进一步提升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到国际贸易中,通过税收、资源配置、政策引导等形式为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奠定基础。其次,要降低对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限制条件,比如贸易额的限制和注册资本的限制,加强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扶持力度,通过贸易渠道、信息咨询、信用保险、海外市场调研等方面为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提供引导和支持。再次,要大力鼓励中小企业树立品牌意识,通过提供政策引导和培训,为中小企业打造优势品牌,增强中小企业海外贸易的市场知名度。最后,要减小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审批程序,使得中小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复杂的环节,提升其国际贸易的效率。通过政策相关措施和政策提升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总量是中小企业取得生存和发展,进而实施国际贸易的关键。因此,一方面,政府要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指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使其能够从商业银行中获得其所需要的资金,为其国际贸易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鼓励中小企业进行联合经营,组成企业联盟,通过上市发行股票和证券的形式筹集资金,但是政府必须要与金融机构联手控制整个过程的风险,为中小企业顺利募集资金奠定基础。同时,政府还应该直接向中小企业投资,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提升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竞争力提供充足的保障。
(三)进一步规范贸易秩序
贸易秩序对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要进一步规范贸易秩序,鼓励中小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做好市场调研,通过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科技含量,并对贸易对象的市场信誉进行调查,减小贸易的风险。同时,政府还应该与贸易国进行协商和合作,共同制定贸易相关事宜,为企业间的贸易提供政策方面的保障,减小贸易壁垒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影响。另外,还要增强中小企业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使其能够在贸易之前就对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准确的把握,避免贸易的盲目性。降低贸易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会提升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市场竞争力。
(四)增强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实力
增强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实力是提升其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根本选择。一方面,要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方式,改变中小企业长期以来的发展模式,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提高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收入,进而使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其自身的发展实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充分抓住市场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变动的情况调节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避免或降低金融危机等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
(五)引进和培养先进的贸易人才
一方面,中小企业要通过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比如员工激励、员工绩效考核、员工薪酬体系、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等方法,提高其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同时可以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引进机制,为其发展国际贸易建立完备的人才库。另一方面,要对其内部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国际贸易的意识和能力,使其为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提供完善的指导。通过引进和培养先进的贸易人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
三、结语
作为我国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中小企业在参与对外贸易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是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内外部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因此。必须要通过完善政府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的贸易秩序、增强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实力、引进和培养先进的贸易人才等措施来提升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这不仅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