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航天技术知识范文

航天技术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航天技术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航天技术知识

第1篇:航天技术知识范文

【关键词】PDM BOM 航天研制过程管理技术 研究与实现

在当前的社会当中,随着发展速度的日益加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信息化系统,期指的是在产品的经营、管理、生产、开发、设计等过程当中,通过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信息服务加以完善,并对信息系统进行建立,从而实现自动化的管理和生产。在航天领域当中,航天研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航天研制的过程当中,采用基于PDM的BOM航天研制过程管理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航天研制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推动我国航天领域的更高发展。

1 BOM信息建模管理

在BOM航天研制信息建模的过程中,UML作为一种通用可视化建模语言,能够实现软件系统制品文档建立、可视化处理构造、软件描述等功能。通过对必须构造系统决定与理解的记录,能够对系统进行更好的信息控制、维护、配置、浏览、设计、理解。作为一种持久性的数据,需要对BOM进行安全保存,在不同系统与部门之间,如果需要对BOM信息进行共享,需要通过特定的形式,对BOM进行封装保存和传输。在BOM存储介质中,较为常用的是RDBMS。利用RDBMS,能够对BOM进行持久性的保存,而在不同系统、部门之间交换信息的时候,临时将BOM数据存放于文件当中。在PDM系统当中,BOM的基本管理单元就是BOM Item。作为BOM的构成元素,Item可以是任何一种采购、自制的部组件、零部件,例如原材料、零件、子部件、部件、最终产品等。在Item当中,能够对文件夹、其它Item等其它PDM对象进行包含。在PDM系统中,每个Item都具有唯一标识,通过相应的规则,对BOM结构进行组建。

2 BOM配置管理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航天研制当中,通过大规模定制,能够实现大批量生产、用户个性化的良好融合,从而实现全面质量管理、虚拟工厂、敏捷制造等目的。在信息化时代下,这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能够使产品交货期与成本接近大批量生产,并且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加以满足。在大规模定制当中,BOM配置管理技术十分重要,基于特定动态产品族模型的支持,基于客户定制要求,通过选配产品结构构型、性能、功能等,同时配置局部零部件尺寸、结构、功能等,对满足用户需求的定制产品进行快速设计。在PDM系统当中,产品配置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根据预定义的零部件集合,以及相互之间的约束关系,对满足客户个性化要求的产品设计过程加以满足。

3 BOM多视图管理技术

在航天研制的全生命周期当中,BOM视图指的是产品BOM数据的数据子集。在BOM视图当中,能够对BOM的制造、设计等用途加以满足,从而在同一个零部件版本当中,使得BOM项版本能够与其它版本相区分。在一个组织当中,不同的用户需要对产品结构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查看。例如,在航天研制过程中,可能根据功能子系统对结构层次组织提出要求。同时,在研制过程中,要求结构能够对研制部件的过程进行体现,从而实现与ERP的系统接口。在这些结构当中,基本上包含了相同的零部件,并且对相同的整体屋里部分进行代表。所以,可以建立代表同一部件、可以独立修改的不同视图进行建立。对于ERP接口来说,多个视图将发挥很大的作用。

4 基于PDM的BOM管理技术

以某航天研制项目为例,该项目为TCE/CAPP/Protel集成项目,应用了基于PDM的BOM航天研制过程管理技术。在其应用的CAPP系统、PDM系统之间,并没有现成的接口,因此,在TCE系统之外,CAPP系统是独立运行的。另外,在产品开发当中,CAPP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基于工艺数据、产品数据管理的基本要求,对CAPP、TCE进行集成开发。在实际应用中,对工艺件的Item类型进行添加,对PBOM编制过程中工艺中间件的引入进行管理,同时在TCE系统中管理和创建工艺件。在TCE当中,对产品设计数据EBOM进行浏览,同时,向多名工艺人员分配工艺设计零部件。编辑完成工艺之后,将工艺数据储存在CAPP数据库当中。同时,应当在TCE当中对相应的备份文件进行保留,从而进行相应的操作和查看。

5 结论

在航天研制当中,为了确保良好的研制效率和质量,需要对研制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中,BOM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手段,在航天研制过程中能够发挥出十分巨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PDM技术进行融入,设计与实现基于PDM的BOM航天研制过程管理技术,使系统能够更好的在航天研制过程中进行管理,从而更好的推动航天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阮斯洁,刘检华,唐承统,庄存波,周子岩.面向复杂产品装配的多维度工艺数据管理系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5(03):656-668.

[2]刘检华,林晓青,刘金山,宁汝新,袁坤,张佳朋.基于工作流的装配车间生产过程计划和控制技术[J].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04):755-762+771.

[3]刘检华,丁向峰,袁丁,张佳朋,万峰.复杂产品计算机辅助装配过程控制与管理系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08):1622-1633.

[4]孟倩,刘检华,唐承统,周子岩.基于流程的复杂产品结构化装配工艺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4(02):301-312.

第2篇:航天技术知识范文

随着世界科技的快速发展,高科技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以及各种各样的生产过程中,我国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也在发展中取得了可观的进步,如今的经济环境发展迅速,全球进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这就使得测控技术与仪器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显得更加重要,它作为一种采集信息以及控制的重要工具,有效地运用它能够大幅的降低控制人员的操控难度。目前越来越多的领域也都逐步开始重视测控技术与仪器在实践中的应用问题了,对于如此广泛的需求,对于测控技术与仪器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就能对许多领域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帮助,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参考法,主要通过手机相关的参考文献与资料来对测控技术与仪器进行研究,并且在最后分析测控技术与仪器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测控技术与仪器;科技;应用

0前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法案站,世界上各国的经济与科技水平都飞速发展,我国也进入了科技与经济共同发展的阶段,信息技术快速的发展起来之后,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技术逐渐融入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测控技术与仪器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专业,它是当下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各大学者研究及讨论的内容,如今科技发展速度极为迅速,要想跟上科技的发展就需要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够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对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实践应用与人才培养都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1测控技术与仪器的概述

1.1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内涵

测控技术与仪器是多种学科相结合产生的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其中主要包含的是仪器技术与控制技术,总的来说测控技术与仪器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应用领域在于仪器的自动化控制与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通过数字化的管理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信息的获取以及处理,同时还涉及对于一些相关的要素进行控制,它涵盖了其他一些领域的相关知识,其中有电力电子、精密机械、计算机、自动控制等。

1.2测控技术与仪器的特点

测控技术与仪器技术在生活中以及生产活动中都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它是一个应用性很广泛的专业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意义,今后的生产生活中对于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应用还会更加广泛,因为它具有很多的特点和优势,它能够实现许多对于人们很方便的功能,例如网络化管理、数字化管理、智能系统的使用等,这些性能都能很好地为人们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降低人力消耗,提高系统的效率。同时,在当下的测控技术应用下,它还能够为人们提供最佳的选择方案,实现数字化控制,对信号进行处理以及通讯方面的数字控制。同时测控技术与仪器还能分布式的布置设备,这样的便利性,能够极大地降低成本,并且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基于测控技术与仪器的众多优越性,它的发展必然能够给人们的科技发展带来好处,也能够为其实际应用在生活中提供基础。

2测控技术与仪器在实践中的应用

2.1航天、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测控技术在航天于农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运用,它的参与对于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运用测控技术能够实现航天飞行器的实时监测以及对其飞行状态的了解,还能进行一些数据的收集整理,方便工程人员进行数据的修改控制,这对于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来说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国的农业生产也会运用到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相关技术知识,通过它的应用农业生产将能够实现数字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者管理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还能更及智能化的进行农业生产,实时监测生产数据,还能为生产者提供与有效的参考数据,帮助人们进行及时的调整,以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

2.2新型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现代测控技术与仪器技术都很发达,其中新型传感器技术的运用也比较多,新型传感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数字化传感器和集成化传感器,通常情况下集成化传感器运用在对于数据的测量上,例如温度、压力等数据都可以用集成化传感器进行监测,数字化传感器则主要运用在监控系统等方面。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新型传感器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很多的领域都运用到新型传感器技术,这使得新型传感器技术体现出了巨大的实际运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新型传感器技术为生活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存在着强大的潜力与意义。

2.3远程测控技术的应用

目前我国的工业生产生活中,对于测控技术与仪器方面的运用还有远程测控技术,远程测控技术在许多的方面都有实际的运用,并且已经成为了工业活动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现在比较常用的远程测控技术主要有电话网远程测控技术、专线远程测控技术和无线通信,这些远程测控技术的运用能够运用在对于某些设备的检查,能够对于水、电、气等方面的管道故障进行检修,将起到和便利的作用,可以很有效的降低人工检修的困难与人力浪费,达成高效运作的效果,有效地降低远程输送等技术在使用上存在的管理困难问题,并且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

3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测控技术与仪器也在逐步的实现全面覆盖,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了标准化、网络化以及数字化管理,有效的推动了社会科技的进展,现代科研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测控技术与仪器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测控技术与仪器在今天的社会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学校也积极的培养相关方面的人才,加大测控技术与仪器的教学进程,致力于打造更多的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未来的测控技术与仪器研究提供更加新鲜的血液,促进我国测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并且测控技术与仪器在更多的行业都大显身手,社会对于测控技术与仪器的需求更加紧迫,在当下这个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对于测控技术与仪器方面人才的而培养更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下,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发展前景必定会是很光明的,对于研究测控技术与仪器方面的相关研究人员也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环境,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产品竞争力也会非常重视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开发与研究,这样才能够保障企业在市场销售方面的竞争力。为了响应这样的社会发展大趋势,国家也对相关的测控技术与仪器方面的教育机构加大了扶持力度,在未来的教育机构中,测控技术与仪器将会成为重点培养的项目内容。

4总结

对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积极的扶持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后的工业与科技发展中必定需要测控技术与仪器的辅助,拥有一个良好的测控技术基础能够对国家经济、科技方面都提供增益,也能够有效的提高国家生产力与生产效率。国家在测控技术方面的实践运用也起到了对该专业的推动作用,双方相互支持,互惠互利,这样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测控技术与仪器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是多方面的,分布也比较广泛,同时运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测控与仪器技术来实现一些技术辅助与数据收集处理也是非常便利的,所以目前该专业得到了社会的重点培养,它有较强的实际运用价值与发展潜力,可以运用在航天航空飞行器的监测与运行分析上,还能运用到农业生产的数字化管理上,另外远程测控技术的实现使得国家在燃油、燃气、电力的输送上得到了很大的便利,能够更加便利的检测相关故障,帮助工作人员及时排除故障,保障输送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新型传感器的应用,在现在的生产中较为常用,它的功能很强大,同时也拥有着很大的研究潜力,在今后的研究中还能得到更大的性能提升。

参考文献:

[1]温秀兰.应用型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05):122-123.

[2]祝青园,王书茂,康峰,张磊,陈度.虚拟仪器技术在农业装备测控中的应用[J].仪器仪表学报,2008(06):1333-1338.

第3篇:航天技术知识范文

一、服务产业发展对分工演进、劳动生产率提升的作用

在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下,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资源与各类生产要素的高投入,劳动生产率低下是主要特征。中国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着力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分工的发展与演进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进一步推理,我们看到,服务产业发展则是推动分工演进与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

一个经济体的分工是如何演进的?理论研究表明,分工发展程度主要受两个条件制约:市场规模的大小;交易效率的高低与交易费用的大小。服务产业的发展对突破这两个约束条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是服务产业的网络效应,促进了市场范围的扩张。流通服务业如商业、交通运输、通信在服务产业中所占比例是最大的,这些服务部门是通过建立市场网络来提供服务的。它们在集中固定的生产与分散变动的需求之间架起桥梁,将空间和时间上分割的市场联结起来,从而使市场的范围大大扩张。可以说,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影响着交易网络的延伸范围,从而影响着市场规模的大小与分工的演进。

二是服务业发展对交易效率提高和交易费用下降起着重要作用。在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市场体系的扩张过程中,就是由运输革命、通讯革命和商业革命相伴随的,这些服务部门的专业化、产业化的发展,对交易方式与交易技术的变革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不断减少市场交易中的外生交易费用。交通运输的持续革命,使一个高效率的现代运输和交通系统得以建立;通讯革命实现了瞬间即可完成的信息传输,使不完整的市场逐步完整起来。 商业革命突出表现商业流通组织形式和交易方式两方面的变革。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如金融保险、广告、广播电视等对促进均衡的分工水平的提升也产生重要影响。内生交易费用的减少,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政府良好的公共管理与服务,这正是服务业发展的第四个层次。

由此我们看到,服务产业的发展,通过影响分工水平进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国经济在高增长的同时,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的深度与广度都非常不足,无论是产业内部还是区域之间,重复建设、重复生产、重复引进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资源配置中的浪费与劳动生产率的低下。阻碍分工拓展存在体制因素,除此之外,服务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二、服务产业发展对要素积累、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要素投入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标志。产业结构升级集中体现在投入的生产要素密集度的变化上。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拓展了增长模型中的生产要素的种类,总括来看,可以分为外生性要素与内生性要素两大类。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非熟练劳动力可以看作是外生的,物质资本、科学技术、人力资本以及制度等要素则是内生于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与运行机制中。从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路径看,主要表现为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转向以资金密集型为主导,再向以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导的发展,显然,这种演进过程,主要受到内生性要素积累状况的制约。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起着加速对结构升级产生重要影响的内生性要素积累的作用。

科学技术一般被视作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位因素,而一国科技进步的水平或科技要素积累的速度与其研究与发展(R&D)的水平密切相关,经济的发展,分工的深化,使得各国科技研究与开发活动,越来越具有职业化和产业化发展的趋势。R&D活动的产业化趋势包括三方面内容:研究开发活动的职业化与产业化、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业的产业化以及科技知识的传播和扩散(教育、信息服务)的产业化。这些产业部门都属于重要的服务部门,它们的发展水平是造成各国在科技竞争力方面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述研究视角表明,服务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经济体内生性要素积累速度的快慢,从而影响产业结构与经济竞争力的成长。

三、服务产业对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经济的研究中,服务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扩大就业方面的功能被充分强调,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服务产业就是商业餐饮酒店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事实上,伴随科技进步与分工的深化,服务产业的内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生产业发展迅速,服务业越来越具有资本与技术知识密集的特征。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兴起的背景下,服务产业作为战略产业的地位日益凸现。

服务产业是构成知识产业的主体。知识经济以知识产业为支柱,关于知识产业的划分,学术界的讨论有多种标准,但无论哪一种标准,服务产业都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认为知识产业主要包括教育、研究与开发、传播业、信息设备业、信息服务业五个方面。世界银行把知识发展概括为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交流能力三方面,而决定这三方面能力的与上述五个产业密切相关。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知识产业的范围还应该更宽泛一些。金融、电信、管理咨询、医疗服务、图书情报管理等知识技术密集度高的服务产业都属于知识产业。总之,以研究开发与教育为核心而展开的知识的生产、知识的传递、知识的创新、知识的积累以及知识的应用、存储等等,构成了完整而又系统的服务网络,形成了大批新的服务行业,同时又带动了更多的服务行业的更新换代。世界经济的服务化进程正是与知识经济发展进程相一致的。

与知识经济发展相关的一系列服务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我国赶超发达国家的能力以及应对国际经济竞争新形势新特点的能力。因而,我们必须摆脱传统的只是把服务产业看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思维定式,把它纳入转变增长方式的战略产业的视野加以特别重视。

四、服务产业对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

首先,服务产业的发展直接构成了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服务贸易可以赢得更多的国际分工利益。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信息技术进步与服务贸易自由化国际性制度安排演进的合力推动下,全球服务贸易获得飞速发展。服务贸易的范围也呈现多元化、扩大化趋势,除了传统的海洋运输、保险、国际银行结算、旅游等服务外,卫星通讯、航天技术、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服务、管理咨询、会计律师等专业服务都获得快速发展。国际服务市场需求的高增长性、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产品的高附加价值性,使得服务产业具有优势地位的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赢得更多的分工比较利益。

第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竞争的加剧,使服务产业的发展水平成为提升货物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第三,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有助于制造业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实行分工和专业化,从事跨国生产经营活动。服务贸易可以拓展一国在国际市场的交易网络,服务竞争力的提升,会大大降低国际服务链的相对成本,使得跨国生产所需的最小规模变得越来越小,使得不同生产规模的厂商都可以利用国际服务链进行高效分散的生产,带给更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另外,服务业在全球产业和市场整合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四,服务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可以形成对全球范围重要生产要素的利用与控制。当代国际技术贸易格局,也进一步反映发达国家通过知识经济与服务贸易发展,在国际分工中所占有的优势地位和所获取的巨大收益。

五、中国产业政策调整:构建工业与服务业的协同竞争力

促进工业结构的升级和转换,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而没有科技研究和开发、教育等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相应发展,没有服务业提供高知识含量的生产,工业结构的升级是难以实现的。

第4篇:航天技术知识范文

二战以后,随着传统的工业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飞跃,高新技术发展迅速,因此作为现代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有机结合的组织―高新技术企业就应运而生了。所谓高新技术,根据国家科技部的定义,是指新型技术、创新的成熟技术和专用技术、专利技术和本国本地区没有的技术。2008年4月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其中详细规定了当前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

顾名思义,从广义上看,按企业投入的生产要素和产出的技术特点方面来看,凡是从事上述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经营的企业便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按2008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所谓高新技术企业,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本文所指的高新技术企业,便主要依据该管理办法之规定。为了鼓励和扶持这种类型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从1991年开始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认定。根据税法规定,如果能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则可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此认定办法自实施以来,数以万计的高新技术企业申请通过认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自诞生以来,便以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的使命。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全球性的技术竞争不断加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面对的技术问题越来越复杂,技术的综合性和集群性越来越强,单个企业已很难在所有的技术领域均具有所需的技术能力。因此,为了提高适应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高新技术企业必须与其它组织进行合作创新,将外部技术资源内部化,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1]所谓合作创新,指企业间或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即合作创新的类型主要有企业间合作创新和企业―大学合作创新,本文所称的合作创新,主要指企业―大学合作创新,有时也称产学合作创新。熊彼特曾指出,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而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要素组合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企业―大学合作创新正是生产要素实现新组合的过程。近年来,企业―大学合作创新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实现科技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

2交易费用理论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创新

2.1交易费用理论对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创新的解释。

交易费用理论是1937年由英国经济学家科斯(Coase)在其经典著作《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后经众多学者发展起来的,属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科斯在文中主要回答了下列问题:既然自由价格机制被认为是协调和配置资源的最有效手段,为什么还有企业存在?科斯认为,似乎市场交易是存在成本的,而不是新古典经济学所认为的市场交易成本为零的假设,企业在开展某些活动时相对于市场安排具有较低的交易成本,因此当通过企业内部管理开展某些活动比通过市场交易更经济时,这项活动就会由企业来承担,也即企业的管理成本小于市场的交易成本,因此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文中科斯还提到既然企业可以替代市场存在,那为何现实中又会存在如此众多的企业,而不是只有一个企业,即企业的边际规模问题。他认为当企业的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则企业的管理成本超过市场的交易成本,那么企业就会选择将这些交易活动放到市场上进行。

交易费用理论的出现和发展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许多经济学家的问题,即企业不再作为一个黑箱按生产函数进行处理。同样,它也为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创新提供了合理的解释。科韦斯(Caves)等人研究认为,下列因素会带来较高的交易费用:第一,交易的不确定性较高;第二,可选择的交易对象较少;第三,交易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3]而技术的市场交易正好符合这些特点。

众所周知,技术开发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在技术创新成功之前,技术的经济效益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与一般商品不同,技术的供给者和需求者的数量往往有限;技术开发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而技术知识却具有正外部性,技术的扩散很难控制,技术交易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些特性的存在决定了技术的市场交易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此时似乎企业替代市场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很多经济学家从理论上认为企业应该扩大自有技术研发规模。

但是现状却并非如此,实践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高新技术企业都要寻求外部的技术资源,合作创新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原因正是企业自身存在着“组织成本”的缺陷。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技术的变化日新月益,产品和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技术资产贬值的速度不断加快,技术创新是一项风险极高的活动,并且技术创新日益表现出不同知识领域和学科结构的结合。对于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而言,面对技术创新的成本上升压力、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和高风险,企业很难独自承担技术创新活动。因此合作创新便成了高新技术企业在当前技术和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的合理选择,它一方面实现了企业和大学研发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交易费用。

这样又会产生一个问题,即企业既然选择合作创新,那为了将合作的交易费用降到最低,它是否可以直接把大学合并到企业中来,将这些市场交易直接内化到企业自身?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大学的职能并非只有从事科学研究,还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高新技术企业同大学的合作创新更多的只是局限于科学研究职能,如果合并大学,则需要承担管理大学的高昂费用以及教书育人职能,这些管理费用累积将远高于技术的市场交易费用。因此一般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会选择合作创新途径而不是合并大学途径。

2.2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创新的交易费用分析。

目前经济学界较多的接受马修斯为交易费用下的一个定义。马修斯认为,交易费用包括事前发生的为达成一项合同而发生的费用和事后发生的监督、贯彻该合同而发生的费用。具体应用到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创新,它不同于企业的自主创新,一般存在着沟通费用、谈判签约费用、履约费用和合作失败的风险费用。

2.2.1沟通费用。即合作双方为寻找对方所发生的费用。为了利用外部资源完成企业的技术创新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企业对技术的需求是具体的、动态的,但它对潜在的合作伙伴(大学)的能力往往不了解,同时大学对企业的实际需求也并不清楚。因此合作双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交流沟通。只有那些研究方向相投,资源利用上达到互补的组织才有可能达成合作意向。

2.2.2谈判签约费用。即起草、讨论研究合作合同,从而达成交易以及围绕签约而花费的有关手续费用等一系列费用。合作合同的达成需要经历合作双方讨价还价的过程,企业和大学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需要通过谈判得到一个令双方满意的结果,这一过程常常费时费力。此外技术创新自身的特性决定了这是一个重复交易过程,为了保障未来合作的平稳发展,抑制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必须要有道德风险防范,在合同中确定清楚合作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而这些无疑也增加了交易费用。此外,围绕签约企业还需花费法律咨询、公证、审查等一系列费用。

第5篇:航天技术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校文科生;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教育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加强河北省高校文科生科学素质教育的途径研究》(课题编号:S091302)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2006年我国制定并实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清晰界定了科学素质的内涵: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应用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有利于满足公民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也有利于夯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社会基础和公民真正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科学素质一直是我国素质教育中一项重要内容,但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我们在高等教育中更多地关注了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的问题,而对文科生科学素质不高的状况并未给予充分关注,为此有效提高文科生的科学素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河北省高校文科生科学素质状况调查

我们对河北省部分高校(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廊坊师范学院、石家庄学院)的文科生科学素质状况进行了大型问卷调查,被调查学生包括大学一到四年级的学生,被调查学生性别比例基本持平。问卷主要涉及对科学技术的关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科技与社会的关系、提升科学素质途径的看法五个方面的内容。在问卷的基础上,通过座谈会、访谈法等形式对部分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河北省高校文科生的科学素质状况如下:

(一)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度较低。被调查学生中70%以上不关注科技机构以及科技机构的活动,但存在性别差异,关注这些机构及其活动的学生80%以上是男生。不足40%的学生对科技类新闻及信息感兴趣,被调查学生更关注政治、经济和娱乐类信息。对于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动态的途径,83%以上学生都选择网络,其次才是电视、广播、书籍以及报纸,不足5%的学生选择“学校开设的课程”。被调查学生感兴趣的科技信息主要集中于健康和卫生保健、环境治理和医学科技进展、体育和娱乐三方面,对科学新发现类的科技信息感兴趣的学生所占比例不足30%。对于“最近一年内参与的科技活动”这个问题,被调查学生通过浏览网络上科技信息的占63%,收看电视、收听广播中的科技类节目、阅读科普书籍的占28%,约9%的学生参加过社会及学校组织的科普活动及参观科技展览等。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对科技的关注度普遍较低,但男生的关注度高于女生,普通高校学生的关注度高于高职院校学生,理工及农业院校的文科生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度高于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的文科生,被调查学生感兴趣的科技信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网络、电视是学生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缺乏深度。对一些基本科学概念、术语,学生普遍能够了解,对于涉及“基因”、“大陆漂移”、“放射性”、“抗生素”、“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术”等基本概念及术语的问题,70%以上学生能够做出正确判断,但通过座谈对部分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对上述概念和术语的了解仅仅处于一个比较浅层的状态,不能深度理解和应用。

但对于当前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人类基因组、纳米技术、基本粒子、燃料电池、空间技术、量子通信、信息高速公路、广义进化论等)的知晓程度,约44%学生的回答是“知道少部分”,39%学生的回答是“一知半解”,仅有4%的学生选择“熟悉”,13.3%的学生选择“知道大部分”。同样,对于科技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及其主要科技贡献,回答“非常熟悉”和“知道大部分”的不足40%,60%以上的学生选择“知道少部分”和“一知半解”。

被调查学生对于基本科学概念有所了解,但缺乏深度理解,对当前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及重要问题了解程度很低,对科学史上的重要科学家及其科技贡献的了解也处于较低水平。

(三)不能熟练掌握科学方法,未能真正树立起科学精神。对于涉及科学方法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学生能够基本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如对“科学家判断一种新药的疗效时使用的方法”一题,99%以上学生做出正确选择;“科学研究中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个问题,82%学生“赞同”,17%学生“比较赞同”,近1%学生选择“不能确定”;“科学家的研究会受他以往经验和既有知识的影响,即‘观察渗透理论’”这一问题,54%学生“赞同”,44%学生“比较赞同”,近2%学生选择“不能确定”和“不太赞同”;85%以上学生“不太赞同”和“反对”科学模型是实物的复制品。但被调查学生普遍缺乏对科学方法的深入理解与判断,如“科学不仅能戳穿‘’的谎言,还能解决问题”这一问题,竟然有38%的学生选择“赞同”,47%的学生选择“比较赞同”,选择“反对”与“不太赞同”的不足15%。对“科学研究中的演绎法比归纳法更重要”这个问题,超过70%的学生认为“赞同”和“比较赞同”。

多数学生能够理解科学精神的实质,但缺乏对科学真理追求、捍卫的勇气和决心,不是真生崇尚科学精神。如对于科学精神的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74.8%的学生回答是“求真”,15.7%的学生选择“务实”,5.2%的学生选择“臻美”,4.3%的学生选择“向善”。对于“如何看待布鲁诺为坚持自己的科学立场而遭受火刑的行为”这一问题“97%以上学生都选择了“敬佩”,不足3%的学生选择“不欣赏”,个别学生选择“敬佩并效仿”。

(四)对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有待深入。被调查学生几乎都认为和谐社会建设依赖于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每一位公民都应该理解科学,也认识到自身的科学素质对于生存、就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持乐观肯定态度的同时也能理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

但对于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之间的区分多数学生事实上并不清楚,对于“下列哪一种是伪科学(选择项包括把水稻由水植改为旱栽、用魔术方法演示“灵异现象”、炼金术、对未经证实的现象给出科学解释)这一问题,学生的错选率高达73%。对我国应优先发展的领域,多数学生选择应用技术,基本忽略了基础科学研究。对我国的高技术研究计划,50%以上的学生不了解。明知道“电脑算命、星座预测、求签和周公解梦”等方式不是科学,但将近40%的学生选择“偶尔”求助于这些方式。

二、河北省高校文科生科学素质不高原因分析

通过问卷可看出,目前河北省内高校文科生的科学素质整体上亟待提高,笔者认为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高中文理分科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存在缺陷。高中阶段文理分科使得文科生的知识结构存在缺陷,人文社科知识存量相对较高,而科技知识存量极低,对科学技术缺乏兴趣、关注度不高。先生早在1918年就指出中学分科破坏了普通教育的原则,在今天的高校文科生身上这一点体现极为明显。在当今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国民科学素质的背景下,缺乏对科技知识的关注,自然不能很好地掌握科技概念与术语及其应用,不能理解和有效运用科学方法,不能真正崇尚科学精神,也不能很好地参与公共事务。

(二)大学期间科技教育不足未能很好地弥补已有的知识缺陷。教育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高等教育更应担此使命。高等教育是专业化教育的阶段,但日益细分的专业化却如一道藩篱阻隔了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全面综合认知。这个阶段是学生人生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弥补高中阶段知识结构缺陷的重要阶段,如果在此期间加强科技教育,对于学生、学校和社会都大有助益。

但实际情况是,河北省内高校对文科生的科技教育明显不足。虽然所有学校的文科专业教学大纲中规定有一定量学分的自然科学课程,但有些学校并未开设,一些开设相关课程的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有学校开设科技创新与开发课程,但事实上并未有效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开设的大学物理课程并不适合文科生,学生倍觉枯燥而且收获寥寥。同时,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也未能有意识地进行科学素质的渗透,这些都导致文科生在中学文理分科的基础上对科技领域的关注每况愈下,科学素质普遍偏低。

(三)可参与的科技活动少,导致学生不能在实践中认识科学技术。实践活动是能够提升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的有效手段。但实际中学校针对文科生的科学讲座及科普等活动比较少,被调查绝大学生提到这一点。另外,目前高校中学生社团数量大,涉及范围也很广,但科技类社团的数量却很少,学生不能在校内有效参与科技活动。同时,学生忙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不能参与社会上的科技活动(实习、参观科研院所、参加社区科普等)这就大大减少了文科生参与科学实践、真正走进科学的机会,不能在实践中理解科学技术,无法真正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

三、加强河北省高校文科生科学素质教育的途径

对于高校文科生,提升科学素质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对于如何加强文科生科学素质教育,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增设以科学史为中心的科学课程。中学的文理分科、大学中普遍的科学课程设置不合理、甚至缺失,影响了文科生的科学素质。加强科学素质最重要、最直接、最奏效的途径就是在文科生的课程体系中,增设相关的科学课程,如目前部分学校开设的“科学史”、“科学文化史”、“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自然科学概论”等课程。虽然这些课程名称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是科学史的范畴。科学史具有强大的科学素质教育功能,尤其适合文科生。

国外学者也研究过科学史对科学教育的贡献,马修斯将其归纳为:“激发动机吸引学生投入科学研究、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促使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了解科学知识的不定性与可变性、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本质等”。英国科学促进会认为“科学史是一种‘溶剂’,能溶解由学校课程表带来的文学和科学之间认为的壁垒”。我国台湾的林焕祥教授也总结了马修斯的观点,并强调了科学史课程对于科学素质提升的作用。

国内部分大学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已经开始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科学素质教育,得到学生好评,得到同行认可,也被其他学校所学习和借鉴。同时,我们可以把课程范围继续拓宽,比如推行STS教育,开设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选修课程,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在日常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渗透科学内容。今天是专业教育盛行的时代,专业化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学科的知识,但却不断强化着学科间的界限,不利于学生从总体上认识自然与社会。高等教育要适应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并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在高校文科生的专业教学中,进行科学教育的渗透极为必要。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弱化学科之间的界限,认识科学的统一性,注重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及科学方法的训练。这样就在提升学生科学素质的同时能将人文与科学在教学中紧密结合起来。

(三)丰富学生课余科学活动。可以通过课余活动中丰富科技类的内容,营造良好的校园科学文化环境。比如,开办文科生能够理解和参与的科技讲座,并注重选择他们关心和能够接受的内容,从能够接受和关注的内容出发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倡导科学精神;要鼓励校园内学生科技社团的建设,多方合作组织学生参观科研院所、科技场馆,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使他们了解到科研开发的全过程。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兵,.科学史与教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彭利荣.大学生科学素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第6篇:航天技术知识范文

关键词:风险投资 资本进入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190-05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风险投资的发端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在近20年的迅速发展中,风险投资已被公认为创新企业增长的“引擎”。风险投资的资本来源于私人资本、公共养老金、保险公司、捐赠基金、公司及个人天使投资等。由于其回报极为丰厚,使得近几年来风险投资基金规模急剧增长,从而极大地补充了创新企业的资金。微软、英特尔、康柏、戴尔、思科、太阳系统、联邦速递等公司都因风险投资者提供了最初启动资本,已在各自的行业中成为领先者。风险投资基金规模也已因为在这些公司的投资及回报,从1970年的1亿美元发展到今天的超过1千亿美元。

国内创业投资界有这样的一个说法“20世界80年代看银行,90年代看证券,21世纪看风险投资。最近一两年来,创业投资的高风险、高收益、高增长潜力的特性,已经逐渐为国人所认识,国内风险投资行业迅速崛起,并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例如投资顾问公司、中介公司等等。不仅如此,政府、券商、上市公司、外资金融机构等纷纷介入风险投资,如四通、联想,清华同方、宝钢等公司或独自或联合其他机构成立风险投资公司,实行战略投资。

由此看来,风险投资行业的崛起和发展已是势不可挡,其高收益的特征吸引着一大批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风险投资家。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在当今人人都想分一杯羹的大环境下,如果尽最大可能规避风险?如果能获得最高的投资回报?成为摆在风险投资家们前的一大难题。一套行而有效的风险投资管理理论看来必不可少。

1.2 研究意义

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显示出其对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及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作用。风险投资时的投资资金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中,由于风险投资项目大多数是由技术创新而产生的高科技项目,过去同行业的历史资料很少或几乎没有,因此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除了具有一般项目的风险以外,还具有本身的特殊性。风险企业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投资失败的风险统称为风险投资的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市场风险、决策风险和技术风险等。进行科学的风险管理,对于有效运用风险投资这一手段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风险投资项目实现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研究框架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风险投资家在进行风险投资的各个阶段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以及对各类风险的有效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得出相关规避和降低风险带来的相关损失,警惕风险投资家在做风险投资时应该审慎考虑,随机应变。在创新方面,由于中国在风险预警理论方面还比较缺乏,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资本市场发展迅速的大环境下,风险投资行业蓬勃发展,急需建立起一套行而有效的风险管理理论,从风险投资的各个阶段的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给风险投资家们一个有效的警示和明确的指导。令风险投资家们在多变的政治经济大环境中,站稳脚,得到最大的回报,在经济危机发生之前能及时抽离,减少最大的损失。

本文多采用上网搜集数据表格,集合教材的理论知识,综合多方面的社会调查资料等方式完成。

1.4 术语说明

风险投资(Venture Investment)概念的界定是研究风险投资的起点,目前国内外对这一基本问题的认识尚有很大分歧。从国内外文献看,关于风险投资的各种表述多达10多种。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如下:风险投资时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欧洲投资银行将其定义为风险投资是为形成和建立专门从事某种新思想或新技术生产的小型公司而持有一定的股份形式承诺的资本……[1]总括各种对风险投资的定义,可以得出:风险投资是指具备资金实力的投资家对具有专门技术并具备良好市场发展前景,但缺乏启动资金的创业家进行资助,帮助其圆创业梦,并承担创业阶段投资失败的风险的投资。投资家投入的资金换得企业的部分股份,并以日后获得红利或出售该股权获取投资回报为目的。风险投资主要分四个阶段:资本导入(种子期),资本成长(创建期),资本管理(成长期)和资本退出(成熟期)。

风险投资家(Venture Investor)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风险投资家与银行家不同,他们不仅是金融家,而且是企业家,他们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风险投资家在向风险企业投资后,便加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就是说,风险投资家为风险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专业特长和管理经验。

种子期是指风险投资的第一个阶段,是指技术的酝酿与发明阶段,这一时期的资金需要量很少,从创意的酝酿,到实验室样品,再到粗糙样品,一般由科技创业家自己解决。创业家在这个阶段要主动寻找风险投资公司,推销自己的产品及经营理念,吸引更多风险投资家去投资。

资本管理(Capital management),是指技术发展和生产扩大阶段。这一阶段的资本需求相对前两阶段又有增加,一方面是为扩大生产,另一方面是开拓市场、增加营销投入,最后,企业达到基本规模。这一阶段的资金称作成长资本,其主要来源于原有风险投资家的增资和新的风险投资的进入。另外,产品销售也能回笼相当的资金,银行等稳健资金也会择机而入。这也是风险投资的主要阶段,这一阶段的风险已主要不是技术风险,因为技术风险在前二阶段应当已基本解决,但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加大。

资本退出(Capital Exit),风险投资最终将退出风险企业。风险投资虽然投入的是权益资本,但他们的目的不是获得企业所有权,而是盈利,是得到丰厚利润和显赫功绩从风险企业退出。风险投资从风险企业退出有三种方式:首次公开发行;被其他企业兼并收购或股本回购;破产清算。显然,能使风险企业达到首次公开上市发行是风险投资家的奋斗目标。破产清算则意味着风险投资可能一部分或全部损失。

2 文献综述

根据学者的研究表明,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在投资项目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在项目尽职调查阶段对很多风险估计不足,一般较少使用相关的定量分析方法,而且对估计到的风险处理和控制办法并不得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在投资前对风险的规避不力。

2.1 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

韩树荣(2007)认为,风险投资为那些勇于涉足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的投资者提供了丰厚的增值回报,但实际上每一次风险投资计划的实施都会涉及到一系列的难以估计的风险。当风险企业忽略了这些风险的存在没有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时,将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是血本无归。

赵志运和申景奇(2007)也认为由于风险投资项目大多数是由技术创新而产生的高科技项目,过去同行业的历史资料很少或几乎没有,因此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除了具有一般项目的风险以外,还具有本身的特殊性。风险企业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进行科学的管理风险控制,对于有效运用风险投资这一手段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风险投资项目实现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由于经验不足,在投资协议的拟定中,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控制投资风险的需要,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对于“一票否决制”、“股权逐步释放”等条款,有些早期的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协议中就没有设置,结果造成投资后碰到此类问题,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甚至束手无策。

2.2 创新之处

在以上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和比较论证等方法继续深入探讨在风险投资的过程中投资家们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这对我国的风险投资行业有重要的意义。

3 风险投资管理的阶段特征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风险投资,一般都包含三方当事人,分别是投资者,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企业。资金从投资者流向风险投资公司,经过风险投资公司的筛选决策,再流向风险企业,通过风险企业的运作,资本得到增值,再回流至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再将收益回馈给投资者,构成一个资金循环。周而复始的循环,形成风险投资的周转。

性质上讲,风险投资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资本种子期;在这一阶段,普通合伙人要用6个月到1年的时间,寻找有限合伙人,筹集各类资金。第二个阶段是资本投资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资金已经进入风险企业,并且风险企业已经开始研发产品推出市场。第三个阶段为管理阶段;风险投资家在投资后,并不以为大事已成,他们还是要间接参与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帮助后者成长壮大。在这一阶段,风险投资家的目标都很明确,需要增加风险企业的市场价值,因为增加它的价值就是增加自己的投资收益。最后一个阶段是风险投资的结束阶段;这个阶段在风险投资界也叫做退出阶段,风险投资家将所有的资产变为资金,从而收回全部所投资的资金。

3.1 资本种子期的风险阶段特征

投资项目的筛选是风险投资的第一个步骤,也是最重要的步骤。在种子期,风险投资家面临着极高的投资风险。由于风险投资家对创业者的产品领域不熟悉不了解,从而存在很高的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当风险投资家筹集到资金后,就要投向风险企业。这些企业主要靠一些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只被少数创业者掌握;另外,企业在创业期一般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财务数据,也没有可供观测的信誉记录。由于创业者更了解自己、自己开发的技术和企业,因此,风险投资家在选择创业者是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除了上述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外,风险投资家还可能面临着极大的信息成本。这尤其针对首次接触风险投资的人来说,由于不熟悉各行业的运作,盲目地去寻找一个创业家去合作是一件很难的事。有些风险投资家大费周章地找了一个相对称心的投资项目,但是到头来还是发现没有合作的机会,导致计划告吹。有些风投家在寻找中介时,没有了解中介公司的信誉,往往遭遇骗局。现今的风险投资中介公司的发展良莠不齐,中介人员素质不高,中介监察考核制度不完善等都对风投家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信息成本也是风投家们要考虑的一个因素[2]。

3.2 资本导入期的风险阶段特征

在资本导入期,风险投资家主要考察风险企业经营计划得可行性,以及产品功能与市场竞争力。如果风险投资公司觉得投资对象具有相当的存活率,同时在经营管理与市场开发上也可提高有效帮助,则会进行投资。这一阶段风险主要是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在风险投资过程中,因技术因素导致创新失败、风险资本无法收回的可能性。风险企业所拥有的技术是吸引风险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因为技术的先进性、独立性和市场性,才赋予了风险企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和高成长性,风险投资才会产生高额投资回报。然而,一项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技术风险。高技术产品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寿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如计算机的电路技术在短短四十多年内已经更换了五代,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的周期越来越短,从最初的真空管到晶体管,周期13年;从晶体管道集成电路,周期8年;从大规模集成电路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周期仅为3年[3]。

市场风险是指风险投资主体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面临的亏损的可能性。即新产品成功地制造出来后能否将其顺利地推向市场。产品销售不畅的原因有:(1)产品的功能与价格之比过高,顾客难以接受;(2)目标市场定位不准;(3)广告宣传不当或不力;(4)产品有严重的副作用或缺陷。

3.3 资本管理期的风险阶段特征

当风险投资家和创业家签订合作协议后,风险投资家酒药参与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这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管理阶段。

在风险管理期这个阶段,风险投资家主要面临着决策风险,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其中,决策风险是指在项目选项、投资决策等重大决策上由于信息的失真、判断预测不准而造成的决策失误。比如对风险的分析,预测不准,没有权衡收益和风险,当项目出现不利因素时没有及时进行控制等。管理风险是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政策、法律、利率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企业管理层自身管理水平的限制、使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着许多风险。比如人事大变动造成的人才流失和利益损失。财务风险是指当企业采取借贷方式融资时,企业的负债比例增大,到期还不上贷款的财务风险也增大。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发展的后续资金缺乏,使企业发展受阻。面临不进则退的危险。

风险投资家与创业家同甘共苦,共同管理企业。风险投资家获得一定的支配权是减少风险的一种方式。

3.4 资本退出期的风险阶段特征

一项风险投资的时间大约为四到五年,一些特殊的投资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风险资本家进行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上市是风险投资公司最希望看到的,也是最理想的结果。但是高技术公司的风险极大,同业竞争性较强,即使能顺利地开发出产品,也可能因类似产品已面市或新产品推出的时机不对而导致失败,而且高科技公司还可能因经营不善或产品无法顺利开发成功而倒闭。

风险投资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合作项目,当投资企业经营到一定成熟阶段时,风险投资家应该要考虑资本退出。其实与其说资本退出是风险投资的最后一个步骤不如说资本退出也是防范风险的一个方法。

3.4.1 资本退出的方式

(1)上市。若一个公司发展迅速,业绩较好,可首先选择公司上市这种方法。公司上市这种方法较灵活,风险资本家可以通过出售所有的股票而立即获得全部的收益,也可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将股票买出而逐渐获得收益。这是从企业中完全抽身的一种好方法。

以苹果公司为例,这个最初在车库里的小作坊,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现代化企业,成为风险投资成功的案例。1977年4月,苹果公司首次公开推出了新产品——苹果二号,1977年销售额为250万美元,1980年达1.17亿美元,1982年达5.83美元,成为《幸福》杂志500家大公司之一,这是第一次,一家新兴企业在5年之内进入《幸福》杂志500家大公司排行榜。1980年12月12日,苹果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以每股22美元的价格公开发行460万股,集资1.01亿美元。乔布斯、马古拉、沃兹尼克、斯科特4人共拥有苹果公司40%的股份。早期在苹果公司投下赌注的风险投资家,都获得丰厚的回报。阿瑟洛克1978年花5.76万美元,以每股9分的价格买了64成股票,首次公开发行进价格1400万美元,增值243倍。而马拉古最初投入的9.1万美元已增值1637倍。苹果公司是风险投资成功的案例。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使投资者满载而归。这是风险投资的理想结果。从苹果公司成功的经验看出,风险投资的退出政策市获取高额回报的关键[4]。

(2)卖出选择权。把公司出售给第三者,是退出的一种快捷方法。尤其在被投资公司经营业绩不接时,这种权利使得风险投资基金能抽回资金,将资金运用在其他的投资项目上。但在这种情况下,风险投资家都希望能将该项目尽快售出,退出资金。因此,在价格的谈判上,商业买主会利用风险投资家的这种心情,尽量压低价格。这种卖出选择权还可运用于被投资公司经营业绩不错,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在短期内上市。

(3)管理层收购。风险资本家可将其持有的股份出售给被投资公司的管理层。这种方法会促进被投资公司的管理层努力工作,并保证公司的所有权及管理权变动不至于过度。

4 风险投资管理的意义及策略

国内风险投资的发展历史不长,而且由于客观环境的特殊性,使国内风险投资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中国风险投资缺乏相关的规范化法律制度环境,同时又缺乏合格的专业风险投资人才,更缺乏风险投资的经验。这些都使中国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因而就对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4.1 风险管理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风险投资中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无论风险投资家还是创业家,都日益认识到进行内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人们想出种种办法来对付风险,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风险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对风险的处理有回避风险、预防风险、自留风险和转移风险等四种方法。

(1)回避风险。回避风险是指主动避开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如考虑到游泳有溺水的危险,就不去游泳。虽然回避风险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但这种方法明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回避或应该进行回避。如人身意外伤害,无论如何小心翼翼,这类风险总是无法彻底消除。再如,因害怕出车祸就拒绝乘车,车祸这类风险虽可由此而完全避免,但将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实际上是不可行的。

(2)预防风险。预防风险是指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小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兴修水利、建造防护林就是典型的例子。预防风险涉及一个现时成本与潜在损失比较的问题:若潜在损失远大于采取预防措施所支出的成本,就应采用预防风险手段。以兴修堤坝为例,虽然施工成本很高,但与洪水泛滥造成的巨大灾害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

(3)自留风险。自留风险是指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非理性"自留风险是指对损失发生存在侥幸心理或对潜在的损失程度估计不足从而暴露于风险中;“理性”自留风险是指经正确分析,认为潜在损失在承受范围之内,而且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风险比购买保险要经济合算。自留风险一般适用于对付发生概率小,且损失程度低的风险。

(4)转移风险。转移风险是指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面临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方。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是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保险就是其中之一。

4.2 风险投资管理的策略

为了应对风险投资在各个阶段可能遇到各种风险,结合风险管理的四个手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策略,做到预防和减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和危害。

(1)认真分析项目计划书的可行性。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份可行的计划书应该显示出对投资者足够的诱惑。风险投资家应该看看其是否完整地说明了企业的经营现状、发展规划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另外,还要综合分析该产品的核心技术。很多风险投资项目的技术设想还只停留在实验阶段,因而必须分析判断该技术设想是否具有超前意识,在目前是否可以实现,是否还需克服很多技术难关才能将其变为实用的技术等等。还要评估该新产品是否需要依靠其他厂家的产品,技术产品是否具有独特的核心技术。这些都要靠风险投资家仔细分析研究计划书,尽量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2)考虑创业家的素质。风险投资家和创业家实质上是一种合伙人的关系,企业是否经营得稳妥都直接与企业家的素质挂钩。风向投资家应该从多个角度去考察创业家是否在他所从事的技术领域里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是否掌握新产品的市场全貌,是否懂得如何去开拓新产品的市场,是否具有利用各种办法去筹措发展资金的能力,是否有想自己的技术设想变为现实产品的能力等。当然这种考虑并不是绝对的,往往与企业家自身的素质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对于风险投资家来说,选对了人,也就成功了一半。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可以不具备精深的技术知识,但必须具备这样的一些素质: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愿望,不墨守成规,不人云亦云;具有敏锐的机会意识和高超的决策水平,善于发现机会,八五机会并利用机会;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自信心,敢于在困境中奋斗,在低谷中崛起。

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创新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技术专家、管理专家、财务专家、营销专家的有机组合,形成企业管理的整体优势,从而为高技术产品创新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那种由技术所有者包揽一切,集众权于一身的家长式管理,往往由于管理水平、管理模式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企业创新活动的失败。

(3)要想解决技术风险,风险企业可以走合作研究之路。合作研究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或科研单位之间发挥各自的优势,联合研究开发,共同生产销售。它是提高开发效率、减少技术创新风险的有效途径。其特点是合作的各方共担风险共享成果。合作的方式可以使多种多样的,欧洲各国在进行独立开发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对于那些一国开发有困难,而对各国发展都有利的高科技项目,如“尤里卡”计划、航天技术等都由各国联合开发,经费由各国共同提供。我国企业的很多重要新产品大都是联合开发的结果。

(4)为了应对市场风险,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在产品投入生产之前,应该做一套完善的市场调查。要了解该产品在市场的价格定位以及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接受度和受欢迎程度。做好一个详尽的市场销售计划和宣传计划。在解决决策风险方面,首先不选择具有两个风险以上的项目;选择可接受的风险和可控制的风险;尽量选择低风险高收益的项目。

(5)管理风险的解决方法:建立一套灵活的激励机制。允许企业管理者投资入股,也可以技术入股,占有企业一定比例股份甚至绝大部分的股份;允许管理层在完成经营指标的情况下可以持有更多的股份,安排期权制;允许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回购企业的全部股份。风险投资公司控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投资的安全,当资本增值时就退出,允许企业持有绝大部分的股份即是约束也是激励;在对风险企业管理层的激励机制中,美国普遍采用期权制。将企业的股份的10%~20%做成期权计划,按照不同层次管理人员的不同比例,分期赋予其预定价格优先购买股份,并在公司上市时以市价售出的权利。以此来约束企业管理队伍;在企业的薪酬制度方面,可以参考如下方案:员工的基础工资处于浮动中,达到预期目标,就按照规定获取报酬。同时在薪酬机制加入一些常量和变量。常量即是基本工资,董事长工资由股东确定,总经理工资由董事会确定,员工工资由总经理董事会批准。变量即是与业绩挂钩的奖金。

5 一个案例分析——携程的成功之路

携程旅行网( International, Ltd)创立于1999年初,主要的投资者有美国Carlyle Group(凯雷集团)、日本Soft Bank(软银)、美国IDG(国际数据集团)、上海实业、美国Orchid(兰馨基金)等。作为一个创业型的互联网企业,携程协助私募股权基金的力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与2003年12月9日登陆美国纳斯达克(NASDAQ)正式挂牌交易。

作为中国领先的在线旅行服务公司,携程旅行网成功整合了高科技产业与传统旅行业,向超过4000万会员提供集团酒店预订、机票预订、度假预订、商旅管理、特惠商户及旅游资讯在内的全方位旅行服务,被誉为互联网和传统旅游业的无缝结合的典范。

5.1 携程网的创立

1999年春节后的一天中午,一顿再平常不过的午餐,成就了沈南鹏、梁建章和季琦三人的商业帝国,成就了沈南鹏“携程之父”的美名。他是耶鲁MBA出身,时任德意志中国资本市场主管,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具有相当的融资力和宏观决策能力;梁建章,曾在甲骨文公司做过研发工作,技术背景深厚;季琦,有丰富的创业经验,擅长交际,对管理和销售都有一套。三人都具备了创业家的素质,这为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夯实的基础。经过一番讨论,最终他们决定:向旅游业进军。在携程创始之前,沈南鹏等四人共投资了200万元。不过单靠这点资金,携程不可能得到快速的发展。沈南鹏便积极向外寻求合作机会,而在此时,有不少的风险投资公司对携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旅游业在国内市场大有可图之利。

5.2 携程网风险投资历程

第一步:吸引IDG第一笔投资50万美元。1999年4月,创始人梁建章、沈南鹏、范敏和季琦四人成立携程香港公司[ (Hong Kong)Limited],注册资本约200万元人民币,公司的股权结构完全以出资的比例而定,沈南鹏是“最大”股东。携程在国内的业务实体携程计算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Ctrip Computer Technology(Shanghai)Co,Ltd]早在1994年就已成立,携程香港公司成立后,以股权转让形式100%,控股携程上海公司。1999年10月,在携程网站还没有正式推出的情况下,基于携程的商业模式和创业团队的价值,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之一,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凭借携程一份仅10页的商业计划书向其投资了50万美元作为种子基金。作为对价,IDG获得了携程20%多的股份。在携程随后进行的每轮融资中,IDG都继续跟进。

第二步:吸引软银等风险投资450万美元,携程集团架构完成。2000年3月,携程国际( International, Ltd)在开曼群岛成立。由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Softbank China Venture Investments)牵头,IDG,兰馨亚洲投资集团(Orchid Asia, LP.),Ecity Investment Limited、上海实业创业投资公司(S.I. Technology Venture Capital Limited and Certain Individual Shareholders)五家投资机构与携程签署了股份认购协议、携程以每股1.0417美元的价格,发售432万股“A类可转可赎回优先股”。其中,除了IDG追加投资认购了48万股以外,软银认购144万股;兰馨亚洲认购921,600股;上海实业和一些个人股东认购48万股。本次融资共筹得约450万美元。随后,携程国际通过换股100%控股携程香港。这样,携程的集团架构完成,为携程以红筹模式登陆海外证券市场扫平了道路。

第三步:引来美国凯雷集团等机构的第三笔投资。2000年11月,凯雷等风险投资机构与携程签署了股份认购协议,以每股1.5667美元的价格,认购了携程约719万股“B类可转可赎回优先股”。其中凯雷亚洲认购了约510万股,投资额约达800万美元,取得约25%的股权;而软银、IDG和上海实业分别增持约64万股、41万股和83万股;兰馨亚洲增持了约18万股。至此,携程完成了第三次融资,获得了超过1000万美元的投资。

第四步:吸引老虎基金,提升了国际投资者的认可度。2003年9月,携程的经营规模和赢利水平已经达到上市水平,此时获得了上市前最后一轮1000万美元的投资,携程以每股4.5856美元的价格向老虎基金(Tiger Technology Private Investment Partners, L.P. and Tiger Technology, L.P)发售218万股“C类可转可赎回优先股”。这笔投资全部用于原有股东包括凯雷、IDG、上海实业及沈南鹏、季琦等创始人等的套现退出:携程以每股4.5283美元的价格赎回普通股和A类可赎回股票共约122万股,以每股6.7924美元价格赎回约64万股和B类可转可赎回股票。对于准备在美国上市的携程来说,能在上市之前获得重量级的美国风险投资机构或者战略投资者的投资,对于提升公司在国际投资者的认可度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第五步:登陆纳斯达克市场,私募完成增值。2003年12月9日晚11时45分,携程国际以美国存托股份(ADS)形式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本次携程共发行420万股ADS,发行价为每股18美元,其中270万股为新发股份,募集资金归携程;150万股为原股东减持套现,募集资金归原股东,扣除承销等各项费用,携程得款4520万美元,站IPO总额的60%;原股东得款2511万美元。

IPO后,携程总股本3040万股,市值约5.5亿美元。上市当天,携程以24.01美元开盘,最高冲高至37.35美元,最终以33.94美元的价格价格结束全天的交易,收盘价相对发行价上涨了88.56%,一举成为美国资本市场2000年10月以来首日表现最好的IPO。

凭借着一轮又一轮海外风险投资入主携程,携程拥有了更充足的资金、资本,进一步加强了携程集团公司化的进程。目前,携程旅行网拥有国内外五千余家会员酒店可以供预订,是中国领先的酒店预订服务中心,每月酒店预定量达到五十万余家。在机票预订方面,携程旅行网是中国领先的机票预订服务平台,覆盖国内外所有航线,并在四十五个大中城市提供免费送机票服务。

从最初的一个商业计划、三四个合伙伙伴,到现在这样一家市值15亿美元的公司,携程凭借着海外风险投资走到今天国内的数一数二的低位,实在是强大。

6 结论与建议

风险投资者的风险管理目标有两个方面:资本增值和资本的保值。资本的增值是指通过对新兴增长企业的资本投资获取长期增值收益;资本的保值是指风险投资者通过积极的风险企业管理来实现风险资本的保值。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审慎选择投资机会。风险投资家应对拟投资对象进行充分的风险识别与前期的评估。在投资之前,应对影响风险资本增值与退出的风险充分加以分析,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相应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方案并付诸实践。

(2)全面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众所周知,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很危险的,风险资本的投资必须分散化,资金应投向有较好前景的高增长行业中,风险资金的20%以上不能投向任何一个单独的风险企业,应投向将全部资金投射30~40个组合投资风险企业,且这些企业应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从而避免非系统风险。

(3)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管理体系。风险因素不但错综复杂,而且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因市场竞争而不断变化,不易被察觉,不易被识别,不易把握。为了控制风险,投资者应当认真履行投资原则,并与企业一道,同心协力,共同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管理体系。

(4)加强对风险投资管理人才的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风险的察觉,识别和控制,机遇的洞察,捕捉和把握,都有赖于风险投资管理人员智力和能力的有机结合与发挥。因此,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风险管理人才应作为大事认真抓好。

综上所述,由于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中的投资活动,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化解其风险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通过对风险投资的风险分析,我们找到了对风险投资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运用这些方法和手段可以降低风险投资失败的概率,从而保障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以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为契机,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 谢科范,杨青.风险投资管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78.

[2] 柯迪.风险投资与中国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2:19.

[3] 李建良.风险投资操作及案例评析实务全书[M].陕西:民族出版社,2009:108.

[4] 蔡莉,陈德棉.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与管理[M].山东: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5] 王勇.风险投资新论[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0:84.

[6] 王洪波,宋国良.风险预警机制—— 在躁动和降并下风险创业投资机构必备的生存工具[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93.

[7] 姜树梅.风险投资运作[M].黑龙江: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89.

[8] 成危思.风险投资在中国[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