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肥胖及营养不良的干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生;超重;肥胖症
儿童生长发育与个体的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营养不良和肥胖均是影响与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常见病。为进一步了解五家渠市小学生的营养情况,开展常见的病防治工作、指导并平衡膳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笔者对2013年10~11月五家渠监测点小学学生预防性健康监护结果进行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五家渠监测点2所小学一~六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共计3007名,其中男生 1686例,女生1321例;年龄6~12岁。
1.2方法 按照《中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试行)》要求,测量身高、体重。采用1995年《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评定营养状况,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评定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体重在标准体重的90%~110%范围内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81%~90%为轻度,71%~80%为中度61%~70%为重度)。体重高于标准体重的120%为肥胖。
1.3统计分析 体检资料输入微机中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应用《学生生长发育监测管理与评价系统》软件进行处理,并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营养不良与肥胖状况 由表1可知,本次检出营养不良学生378名,营养不良率为12.57%,轻度、中度、重度构成比分别为91.01%,8.20%和0.79。肥胖学生605例,肥胖率为20.12%,超重学生389例,超重率为12.9%。
2.2不同性别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男生检出营养不良117 例(6.93%)肥胖412 例(24.50 %)超重 227 例(13.46 %)女生检出营养不良 261 例(19.75%)肥胖168 例(12.71%)超重118 例(8.93%)。营养不良率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肥胖男生明显高于女生,超重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差异均有显著性。
2.3不同年龄组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各年龄组之间营养不良率与肥胖率、超重率均有差异。营养不良率以6岁为最高,依次为9,10,12,7,11,8岁。肥胖率以6岁为最低,7岁明显增高,之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
3讨论
学生营养不良与肥胖的发生,主要源自于膳食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过高所致。五家渠市学生体检结果表明,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肥胖现象同时并存,营养不良率低于1995年全国平均水平(36.6%)及珠海市报道的(24.0)水平[1],杭州市(15.0%)[2];肥胖率高于珠海市(10.1%)、杭州市(11.5%)等地区报道的水平。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率及肥胖率、与该地区的经济水平、家庭经济现状、市民的生活习惯及对营养知识的掌握有着紧密联系。五家渠市是经济迅猛发展的城市,国民经济水平进入快车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人们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与生活水平并未成正比例增长。笔者认为,①许多家长缺乏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思想观念,形成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平衡而不能满足学生过快生长发育的需要,或者拼命追求广告所宣传的营养滋补品而盲目进补;②学生从在挑食、偏食及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影响一日三餐正常的饮食规律,如果食物搭配不合理或烹调不好,挑食、偏食者常会出现进食很少,这样会使身体对能量、各种营养成分摄入不足,不能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③学生随年级的上升,学业负担不断地加重,户外活动量(运动量)逐不减少等等。以上诸多因素如果学校、家长、教师不重视,久而久之学生即可发生营养不良、肥胖及超重。
根据学生身高、体重增长规律,小学时期是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旺盛阶段,一旦缺乏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与体育运动,机体的营养健康将随年龄增长发生变化,导致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症,五家渠市体检结果显示,学生肥胖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这与学生随年级的升高,学习负担加大,室外体育活动量减少,能量摄入增加而消耗减少有关。
超重是肥胖的过渡期,也是导致肥胖的关键期,控制好超重也就等于控制好了肥胖的发生。这里需要提醒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人士,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营养问题,提供足够的营养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要提供均衡营养,不要让肥胖成为学生健康的新"杀手"。 作为家长,在防止肥胖过程中,不能采取简单采取减重的方法,更不能妨碍孩子的生长发育,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及行为治疗等方面的综合和科学治疗。
参考文献:
[1]梁带娣,梁小冬.珠海市城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2002,28(4):42.
[2]武颂文,杨年红,王重建,等.医学生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对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6(02).
[3]季成叶.中国青少儿生长发育现状及趋势和干预建议[J].中国学校卫生,2003(01).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53.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5-0393-01
【关键词】 营养状况;营养不良;肥胖症;学生
为了解学生营养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更好地开展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的综合防治工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笔者于2003-2005年对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在校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查和营养评价,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在校学生,2003-2005年连续3 a共检测学生6 408名,其中男生3 543名,女生2 865名。2003-2005年各年份分别检测2 242人(男1 257人,女985人)、2 078人(男1 146人,女932人)、2 088人(男1 140人,女948人)。
1.2 方法 身高、体重测量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手册》进行,营养状况按《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评定,身高标准体重值在90%~110%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轻度营养不良,低于80%为中度营养不良,低于70%为重度营养不良;超过标准体重110%为超重,超过120%为肥胖。
2 结果
2.1 总体营养状况 6 408名学生中,共检出营养不良2 017人,占31.48%。其中轻度营养不良1 699人,占84.23%;中度营养不良311人,占15.42%;重度营养不良学生7人,占0.35%。检出营养过剩人数为938人,营养过剩率为14.64%。其中超重526人,占56.08%;肥胖412人,占43.92%。
2.2 不同性别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男生营养不良率为23.85%,女生为4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67,P<0.05);男、女生超重率分别为10.5%和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4,P<0.05);男、女生肥胖率分别为9.71%和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4,P<0.05)。
2.3 2003-2005年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表1结果显示,该校学生营养不良随年份变化不明显;而营养过剩学生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3 讨论
检测结果显示,木渎高级中学学生营养不良率为31.48%,低于1995年全国平均水平(32.60%);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14.64%,明显高于1995年全国平均水平(7.73%),但比2000年我国大城市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男生17.10%,女生9.69%)[1]要低。反映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苏南学生营养状况有所改进,但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依然同时存在。超重和肥胖情况虽然没有大城市严重,但检出率有增高趋势。其原因可能为:(1)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期,新陈代谢旺盛,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增加,如供应不平衡,易导致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剩;(2)学生饮食存在不良习惯,如不吃早餐和晚餐吃得较丰盛的现象较普遍,部分学生还有吃零食、挑食、偏食的习惯,造成能量摄入量不均衡;(3)课业负担,高考压力,使得身心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关键词:大学生体质健康 身高标准体重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1-0070-03
1 前言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衍生与发展就不可避免的与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和精神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与人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不可分割。国家有关部门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一系列测量与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制度和措施,滞后于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学生体质健康发展需求,全国于2007年开始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增设了身高体重的配比指标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评价。同时,科技迅猛发展在带给人们充分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也使人类的健康经历着与文明的冲突。例如,学生由于应试应激造成的精神紧张,高热量和高脂肪摄入等饮食结构的不尽合理引起的营养过剩,课业负担和网络的精神依赖引起的运动不足,空气,水源,基因食品,辐射等环境污染等,现代大学生肥胖或营养不良两级发生率不断增加。文章将对大学生的身高标准体重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对特殊身体形态的大学生群体体质健康进行结构性分析。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积累经验,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2 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常州市四所普通高校2012-2013级1005名大学生,对其体质健康指标和关于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生活方式进行研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万方数据库等资源检索、查阅和收集有关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演变的研究文件,国内外学者发表的有关体质学、行为学、心理学、教育学、体质健康和生活行为模式的研究论文以及各校贯彻落实《标准》的相关资料,为研究的选题和论证提供理论和客观依据。
2.2.2数理统计法
文章将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原则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综合状况和身高标准体重进行统计分析,分别把研究对象归类成体质健康:不及格、及格、良好和优秀四组,身高标准体重: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五组。所有数据统计均采用Spss17.O统计软件,进行学生体质健康综合成绩和身高标准体重的相关描述统计、卡方(X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以p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常州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综合指标和身高标准体重指标测试结果
从测试结果看(见表1),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800米、1000米、50米和立定跳远评分标准比《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低的情况下,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常州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优秀为21%,《标准》全国设定比例优秀率为25%;良好为48.9%,设计良好率为50%;及格为28.6%,设计及格率为23%;不及格为1.6%,全国设计不及格率为2%。
身高标准体重是反映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对评价学生的身体均匀程度和体型特点、体格特征以及营养状况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统计结果显示(见表2),常州高校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评价结果有向两极分化的趋势,超重、肥胖、较低体重和营养不良的学生较多。艺术类大学生(不包括体育专业)营养不良为4.18%,较低体重为12.25%,正常体重为64.15%,超重为8.39%,肥胖为11.03%。文科类大学生营养不良为4.38%,较低体重为12.46%,正常体重学生为63.25%,超重为9.33%,肥胖为10.5 8%。理科类大学生营养不良为4.02%,较低体重为11.17%,正常体重为68.53%,超重为7.95%,肥胖为8.33%。常州高校理科类与文科类、艺术类大学生的身高标准体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3.2常州高校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和体质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身高标准体重测试结果处在两端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综合水平比较低,较低体重、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大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和良好率远低于身高标准体重正常的大学生,大部分同学处在不及格和及格水平线上(见表3)。分析身高标准体重指标测试结果两端的学生体质健康综合分较低的原因,一是学生们的运动能力与体育活动参与确实不够,二是身高标准体重占的权重较大。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可对大学生的大学生的体育参与行为进行干预,尤其对学生的体育参与行为起带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心理进行管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常常将肥胖与“偷懒”、“喘粗气”、“吃货”、“笨拙”等群体形象联系在一起,从而影响肥胖学生在社会角色中的自我定位,造成体育活动参与不积极,人际关系较敏感,敌对、焦虑和强迫症状等心理问题也随之出现。不妨对这一类人群进行独立体育课程的设置,施行逐步实现他(她)们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的同化教学。调查发现,男女生的体育健康价值取向虽然不尽相同,但主要是能够掌握技术技能与他人竞争,获得成功体验,散心解闷、消遣娱乐的意识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在肥胖和营养不良的大学生中进行软式网球、游泳、慢跑、爬山、呼啦圈、跳绳、瑜伽、仰卧起坐、小场地足球、半场篮球、三对三、四对四羽毛球比赛等教学活动。另外值得重视的是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大学生的饮食习惯需要干预。
4 结论与建议
(1)常州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综合评价等级呈偏态分布,评测结果与教育部预设的优秀率、良好率有差异,良好偏下率较高.优秀率较低。常州高校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评价结果和《标准》的设定不匹配,有向两极分化的现象,男生偏向肥胖和较低体重两侧,女生偏向较低体重和营养不良一侧。
(2)对肥胖、超重、较低体重和营养不良的大学生群体进行体质健康和生活方式干预。对他(她)们的饮食方式进行干预,对体育运动参与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进行有效管理。
(3)建议进一步明确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推进与创新学生体质健康评测机制。在学生体育成绩评价时不单纯设一个结果性评价,还要体现出学生在体育参与养成的过程中的态度及表现。
参考文献:
[1]叶鸣,焦敬伟,苏训诚.上海市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测试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2):90-94.
[2] JialalI,Scaccini C. Antioxidants and atherosc,lerosis[J]. C.urrent
Opinion Lipidology, 1992( 3 ) : 324-328.The Influence of Weight and Height on the Phys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angzhou
Zhang Yuxiu
Abstract: It researches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physical health and weight for standard height data of1005 collegestudents in Changzhou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results showthat: evaluation results of height for standard weight of Changzhou university students do not match the " Students'Physical Health Standards" settings, the male students tend to obesity and ovenveight, the girls tend to lower xveight andmalnutrition . Suggestions includ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physical health on the special body shape of college students, toaccumulate experience for the study of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students' physical health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研究对象:营养不良儿童欢欢、肥胖儿童乐乐、生长缓慢儿童豆豆。
矫治计划和措施:
一、营养不良儿童欢欢的矫治计划和措施
营养不良对幼儿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不仅让幼儿身体增长缓慢,还会对他们的智力发育有影响,严重者还会导致各种疾病。所以,针对幼儿营养不良要进行及早干预和矫治,促使幼儿的健康发展。欢欢是一名瘦弱的小女孩,经常感冒发烧。在幼儿园中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同时进餐时吃得很少。在对欢欢进行矫治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
1.大班带班教师和保育员重点关注欢欢在园中的生活、饮食 对她进行细心周到的照顾,让欢欢放松心情,积极地和教师进行沟通,增加教师对她的了解。同时,教师需要每隔两周对欢欢的饮食和身体情况进行一次观察,并登记下来,作为矫治的依据。
2.在幼儿园中,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师需要带领他们进行体育锻炼 在对欢欢进行矫治过程中,要引导她加强体育锻炼,用丰富多彩的锻炼方式来吸引她的注意力,使欢欢对运动产生兴趣,积极地投入到锻炼身体中去,增强身体素质。
3.在欢欢进程过程中,纠正她的不良饮食习惯 鼓励欢欢把自己的饭菜都吃完,并根据她的身体情况酌量增加。通过教师的引导,使欢欢摆脱厌食、挑食的毛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欢欢的情况,保育员要关注她每天饮食的摄入量,并记录下来。
4.教师要对欢欢在园内的睡眠情况进行重点照顾,防止她有踢被的现象 让欢欢在园内有一个良好的睡眠,使她在学习和运动时始终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观察欢欢是否有出汗的现象,及时根据天气和运动强度来增减衣物,防止她出现感冒、发烧的状况。
5.加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 把在学校对欢欢矫治的计划和措施向家长介绍,使他们了解营养不良对幼儿的影响,重视在家庭中对欢欢的引导,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二、肥胖儿童乐乐的矫治计划与措施
乐乐是一个体重比同龄小朋友重得多的幼儿。他喜欢吃甜食、肉类等高热量的食物,而且食量很大。在纠正乐乐的过程中,需要控制他的食量,让他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并通过运动进行减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六方面进行:
1.带班教师要加强乐乐的户外运动时间,让他加强体育锻炼 在开始进入干预和纠正时,先让乐乐从强度小的运动开始,随着他适应能力的增强,逐步加大运动强度。在锻炼过程中,也可分几个时间段进行。
2.在为乐乐制定运动量和运动锻炼项目时,要从幼儿的特点出发 采用丰富活泼的运动形式,调动他进行运动的积极性。肥胖儿童由于自身活动不便,不愿意进行运用,尤其是强度较大的运动,他们会在疲劳和枯燥的运动中失去信心。根据幼儿的特点,教师要为乐乐制定一些有利于促使体能消耗的运动方式,同时又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例如,让乐乐和幼儿比赛推小车,教师在他取得胜利时对他进行表扬,使乐乐对运动产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把体重降下来。
3.在进行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乐乐运动时的心情和对运动的兴趣,还要时刻关注他的身体情况 在运动之后及时进行心率的检测,保证运动强度在幼儿接受范围内,有效实现减重的目的。
4.在进餐期间,保育员要对乐乐的饮食情况进行关注和干预 使乐乐在保持基本体能的情况下逐渐减少饮食量,指导身体恢复健康状况。
5.按时对乐乐的体重进行检测 以检验矫治的效果,并为下一步的矫治计划提供依据。
6.多和乐乐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指导家长重视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乐乐体重的影响,在家长的配合下使乐乐改掉多吃高热量食物的习惯,让他多吃蔬菜水果,促使身体健康发展。
三、生长缓慢儿童豆豆的矫治计划与措施
豆豆是一个矮小的幼儿,和同龄小朋友相比,他的个头很低。在对豆豆的矫治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
1.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 把豆豆生长迟缓的原因向家长进行宣传,让家长重视豆豆的生长情况。同时在园内,带班教师和保育员要对豆豆进行精心照顾。
2.增加营养菜 要求豆豆在家进餐时,家长多给予吃富含维生素A及含钙丰富的食物。例如,动物的肝脏、鱼类、海产品、奶油和鸡蛋等。含钙多的食物有奶制品、豆类食品、河海鲜、禽蛋等。在充足营养的供应下,能够使豆豆加快生长。
3.引导豆豆加强体育锻炼 多做牵拉运动,机械刺激骨骼生长。例如,牵拉运动、投球、摸高跳、游泳等,有利于身高增长。
4.保证豆豆的睡眠 在园内午休睡眠时间不少于2小时,在家不少于10小时,并敦促豆豆及家长,晚上最迟在十点以前就寝,以促进生长激素的最佳分泌时间。
【关键词】 集体儿童;体格发育;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为了解5年来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与健康状况的变化情况,笔者对钦州市城区幼儿园2004年与2008年3~6岁集体儿童体检结果做了对比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取2004年与2008年钦州市市区幼儿园集体健康体检记录中3~6岁的儿童。2008年的总人数为6648人,2004年的总人数为3366人。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各年龄段儿童的体质量、身高、营养不良、肥胖、贫血、视力异常的变化情况。体质量、身高参照世界卫生组织0-6岁儿童身高、体质量参考值及评价标准。血色素低于110 g/L为贫血。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2008年与2004年3~6岁集体儿童体质量、身高达标情况比较 各年龄阶段儿童体质量、身高的达标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2008年与2004年集体儿童营养性疾病的检出情况 与2004年相比较,2008年贫血、营养不良的检出率明显减少(P0.05),以轻度肥胖为主。视力异常的检出率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儿童体质量、身高变化显著 体质量、身高是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指标,是儿童营养状况的重要反映。2008年与2004年相比较,集体儿童体重、身高有着显著的变化。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营养供给和生活环境有了改善; 另一方面钦州市妇幼保健院近几年来对幼儿园的膳食管理进行监督指导,按规定每周制定带量食谱并定期进行营养分析,及时调整膳食,保障儿童的营养供给。
3.2 贫血、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 贫血、营养不良是危害儿童生长发育的常见病,本次调查表明,钦州市集体儿童贫血率明显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得到了控制。这些与生活水平提高和加强托幼机构膳食管理,提高膳食质量有关。肥胖人数有所增加,主要分布在公立幼儿园,以轻度肥胖为主,虽然总体发病率不高,但应引起重视。
3.3 重视儿童眼的保护 随着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儿童户外活动场所越来越少,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是引起视力异常的主要原因;大部分个体幼儿园是家庭作坊式,教室采光差也是原因之一。因此,保证儿童有足够的活动场所和户外活动时间,改善教室、寝室环境是保护儿童视力的重要措施。
3.4 儿童龋齿防治工作仍需加强 各年龄组乳牙龋齿发生较普遍,发生时间早,发展迅速。预防儿童龋齿病的关键在于家长早期的防龋意识,有效的的饮食管理、正确的刷牙方法以及科学使用氟化物[1]。提高家长的防龋意识,对乳牙做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积极地采取补救措施才能有效的控制儿童龋齿的发生[2]。
参 考 文 献
摘要目的:调查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营养和每日蛋白质摄入状况,分析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本院161例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量表、体重指数和实验室检查,通过饮食日记法,了解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状况,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营养不良的发生与透析龄呈正相关,与工作状态、DPI、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呈负相关(P<0.05)。结论: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受多因素的影响,医务人员应重视评估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实施营养干预。
关键词 :腹膜透析;蛋白质;营养不良;干预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57
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具有保护肾功能、操作简便、安全、治疗相对价廉,且可居家继续治疗等优点,已成为尿毒症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在国内外广泛开展[1]。随着腹膜透析的不断开展,CAPD患者中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由此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相关并发症及致死率增加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综合评估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其可能影响因素,为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腹透中心接受CAPD治疗的161例CAPD患者为调查对象,男98例,女63例。年龄(38±1.65)岁。大专以上学历30例,中学学历100例,小学及以下31例。在职工作97例,失业64例。已婚135例,未婚或离异26例。纳入标准:(1)腹膜透析3个月以上,病情稳定者。(2)自愿参与研究者。排除标准:(1)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膜炎或其他部位感染者。(2)心力衰竭、肝功能异常者。(3)原发性甲状腺疾病患者。(4)恶性肿瘤、结核病等消耗性疾病患者。(5)不同意参加研究者。(6)资料不完整者。
1.2调查方法CAPD患者门诊随诊时,研究者指导患者或照顾者正确填写调查表,调查表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态、婚姻、BMI、腹膜透析时间等。共发调查问卷170份,当场回收有效问卷161份,有效率为94.71%。同时采集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样。
1.3观察指标
1.3.1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量表(MQSGA)在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2]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化评分,包括2部分,7项内容,每项1~5分,总分7~35分。分值越高,代表营养越差。营养正常7分,轻、中度营养不良8~15分,重度营养不良≥16分。
1.3.2体重指数BMI(kg/m2)=体重(kg)/身高(m2),WHO 1997对BMI分级:体重过轻,<18.5 kg/m2;体重正常,18.5~24.9 kg/m2;超重,25~29.9 kg/m2;肥胖,30~39.9 kg/m2;极度肥胖,≥40 kg/m2。
1.3.3连续3 d饮食回顾记录由经过营养师培训考核的专科护士指导患者将连续3 d的早、中、晚及中间加餐的食物种类及量进行回顾性记录,结合食物营养成份速查表和食物等值交换份法[3],计算患者每日的蛋白质摄入量(DPI)。
1.3.4实验室检查指标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查血清白蛋白、血红细胞、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或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161例患者中,MQSGA平均得分(10.68±2.79)分。营养正常者37例(22.98%),营养不良者124(77.02%)例,包括轻、中度营养不良120例,重度营养不良4例。
2.2影响营养不良发生的单因素分析(表1)
2.3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多因素分析将表1中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一步作相关分析,连续变量间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非连续变量间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见表2。
3讨论
3.1MQSGA评分对CAPD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价本研究采用MQSGA量表对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进行评定,161例患者中有124例(77.02%)发生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120例(74.53%),重度营养不良4例(2.49%)。有资料报道,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30%~60%[4-5]。
3.2导致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多因素相关分析目前,MQSGA评分被广泛应用于CAPD患者营养评估工作中,结果显示,CAPD患者是否正常工作,直接影响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在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的机会低于非在职患者,这个结果可能是因为患者的工作状态与其生活质量相关。有研究指出,良好的社会回归能够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消除患者与社会的距离,而且通过工作还可以减轻透析带来的经济负担,增强自信心[6-7]。有报道[8],负面情绪对躯体的病理生理直接产生作用,加重患者躯体的症状,形成恶性循环,促进患者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
血清白蛋白是反映机体内蛋白质储藏常用的生化指标,目前公认,35 g/L是营养良好的最低限,低白蛋白血症也是腹膜透析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血红蛋白、血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是CAPD患者贫血状况的评价指标,也是衡量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贫血是尿毒症患者的主要合并症,贫血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导致死亡率增加,而蛋白质是红细胞生成的原料,最终导致贫血加重。本研究得出,营养不良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相关。这也反映了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在CAPD患者营养评估中的意义。
DPI与CAPD患者营养不良直接相关,发生营养不良的患者DPI偏低,这可能因随着透析治疗时间长,相关合发症的出现,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代谢紊乱,治疗不满意,遭受疾病的折磨,使患者悲观、抑郁,食欲下降,而且随之饮食依从性下降,导致DPI不足。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应重视CAPD患者营养状态的综合评估,尤其是透析时间长、因疾病失去工作的患者,临床护士应与医师、营养师合作,为患者共同制定营养干预措施,包括疾病知识、饮食原则、食物交换份和饮食量化知识,定期随访跟踪,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和依从性;针对因疾病失去工作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在稳定的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可以进行正常工作,同时鼓励家庭成员和社会人士的支持,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陈香美,周建辉.中国腹膜透析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6):413-415.
[2]Fontes D,Generoso Sde V,Toulson Davisson Correia MI.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a reliable nutritional assessment tool to predict outcome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Clin Nutr,2014,33(2):291-295.
[3]杨月欣,李宁.营养功能成分应用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185.
[4]史均宝,孙玲华,张晓宇,等.老年透析患者饮食蛋白摄入和营养状态的研究[J].中国血液净化,2011,10(7):353-356.
[5]陈胜芳,崔春黎.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评价[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1):49-52.
[6]杨亚丽,靳引红,吕晶,等.社会回归对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9,16(5B):30-32.
[7]Takeuchi K,Aida J,Ito K,et al.Nutritional status and dysphagia risk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frail older adults[J].J Nutr Health Aging,2014,18(4):352-357.
[8]方伟,王莉,王秀梅,等.腹膜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0,9(10):25-27.
【关键词】护理干预;孕期;个体化饮食营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11―02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建档的120例孕妇,其中,初产孕妇62例,经产孕妇58例,最大年龄35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24.3±3.5)岁,所有孕妇均排除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等疾病,未合并心血管系统或神经系统严重疾病。将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孕妇在年龄、性别方面无差异,具有比较性(P
1.2 方法 对照组孕妇实施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孕妇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饮食营养指导护理干预,包括心里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体重控制、运动指导等护理措施。
1.2.1饮食护理及健康指导:向孕妇讲解孕期健康知识,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向孕妇介绍孕期补充营养的方法,倡导孕妇少量多餐,选择与孕期营养需求相符的食物,尽量避免进食人参、高脂肪、油炸等食物,以免引起身体不适[1]。可向孕妇发放孕期饮食营养小册,使孕妇充分掌握孕期营养健康知识。对孕妇的身体情况和家庭情况等进行评价,掌握孕妇的饮食偏好,并对孕妇的家庭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体化饮食方案,改善孕妇的营养状况,确保孕妇孕期营养充足。
1.2.2体重控制:在孕妇产检时,要求孕妇提供近期营养食谱,充分了解孕妇的营养情况,并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对营养饮食方案进行调整,要求孕妇定期进行体重监测,有效控制孕期体重,以孕期体重曲线卡为标准,以免发生孕期肥胖[2]。
1.2.3运动指导:鼓励孕妇进行适量运动,运动方式可视孕妇实际情况而定,也可组织孕妇进行孕妇操运动。在心理护理方面,及时疏解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以免孕妇以暴饮暴食的方式发泄郁闷情绪,造成身体负担[3]。定期检查孕妇的营养指标,防止孕妇出现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等现象。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P
2结果
2.1两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结果表明:观察组孕妇,经个体化饮食营养指导护理干预,体重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体重正常率分别为75%(45/60)、58.3%(35/60),两组对比有明显差距(P
2.2两组孕妇分娩情况 在60例观察组孕妇中,自然分娩37例,在60例对照组孕妇中,自然分娩25例,两组的自然分娩率分别为61.7%(37/60)、41.7%(25/60),两组对比有差异(P
3讨论
孕期是胎儿生长发育的特殊过程,胎儿的营养主要来源于母体营养,孕妇在孕期摄入的营养直接关系到胎儿生长发育。(1)相关研究表明,孕妇在孕期过多地摄入营养,不仅容易导致孕期并发症发生,更易造成胎儿巨大引起难产,对优生优育造成严重影响[4]。孕期若营养摄入不足,会有可能导致胎儿发育缓慢,引起早产、胎儿发育不全等,也可引起孕妇贫血胎盘血供不足或血管减少,导致胎盘出现功能不全,引发胎儿发育受阻,对胎儿的智力和身体发育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影响妊娠结局。(2)有研究证实,孕期营养不良可增加胎儿成年期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发生率,孕期营养过剩也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孕妇实施孕期饮食营养指导护理干预显得尤其重要[5]。在孕期饮食护理过程中,应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孕妇的护理配合度。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孕妇通过个体化饮食营养指导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了孕妇自然分娩率,防止肥胖、营养不足等现象。因此,应全面了解孕妇的生活情况和饮食习惯,制定科学合理的孕期饮食方案,改善孕妇营养状况[6]。(3)个体化饮食营养指导通过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体重控制、运动指导、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根据孕妇饮食、睡眠、运动等情况,分析其代谢状态、营养摄入等情况,采用孕期体重曲线卡来判断孕妇营养成分过剩或缺乏,再根据孕妇营养补充情况,进行适量调整,从而达到孕期营养均衡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正常体重率及自然分娩率分别为75%(45/60)、61.7%(37/60),对照组的分别为58.3%(35/60)、41.7%(25/60),两组对比有明显差距(P
综上所述,对孕妇实施个体化饮食营养指导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孕妇孕期体重,提高孕妇自然分娩率,为胎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晓甜,许萍,李洁.强化的个体化营养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08(07):368-369.
[2] 李金凤!510120.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初产妇产后性问题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0(4A):124-125.
[3] 袁海容.浅谈人性化服务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8(12):162-163.
[4] 张连香.孕期营养干预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14(16):246-247.
【关键词】 体弱儿; 干预; 营养性疾病; 贫血; 营养不良; 佝偻病
目前对于体弱儿尚无明确定义,一般情况下,体弱儿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一个月增重不足600 g婴儿、活动性佝偻病的儿童、中度以上营养性贫血儿童、中度以上营养不良儿童、反复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儿童、肥胖儿,同时还包括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等。体弱儿属于高危群体,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正常儿童[1-2]。因此,对于体弱儿的管理保健工作显得异常重要[3-4]。为了解笔者所在辖区内体弱儿的发病情况,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间对笔者所在辖区的儿童进行体格检查,了解体弱儿的发病情况,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探讨相关干预措施,从而为了进一步做好体弱儿的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间,对笔者所在辖区内的所有幼儿园儿童以及在门诊医院就诊和出生的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共检查13659例,其中0~4岁儿童中,查出符合体弱儿标准的426例,男201例,女225例;疾病主要包括贫血、佝偻病和营养不良等。
1.2 纳入与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1)0~4岁儿童;(2)符合本研究制定的体弱儿标准;(3)辖区内儿童。为了明确体弱儿范围,本研究制定了体弱儿标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一个月增重不足600 g婴儿、活动性佝偻病的儿童、中度以上营养性贫血儿童、中度以上营养不良儿童、反复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儿童、智力发育迟缓儿童和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1.3 干预措施 根据体弱儿的不同疾病进行分类建档,由相关人员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普及育儿和保健知识。给予患儿积极有效的对症治疗,并对患儿定期随访,复查。对于治疗效果不好的儿童,转入本院进行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本研究将疗效判断标准分为3个等级:治愈、有效和无效。其中治愈为体弱儿经治疗后在3个月内患病症状消失,各项检查恢复正常,达到正常儿童发育水平;有效为经治疗后体弱儿在3个月内患病症状有所好转,但是发育水平未达正常儿童水平;无效为体弱儿经治疗后在3个月内患病情况无任何好转。对于达到治愈和有效标准的体弱儿给予结案,并转入正常儿童的保健管理。
2 结果
2.1 体弱儿的发病以及转归情况 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间,对13659例0~4岁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共检查出体弱儿426例,检出率3.1%,转归359例,转归率为84.3%。其中2007年受检儿童检出体弱儿100例,检出率3.6%,转归82例,转归率为82.0%;2008年受检儿童检出体弱儿96例,检出率3.7%,转归78例,转归率为81.3%;2009年受检儿童检出体弱儿70例,检出率2.6%,转归59例,转归率为84.3%;2010年受检儿童检出体弱儿91例,检出率3.3%,转归83例,转归率为91.2%;2011年受检儿童检出体弱儿69例,检出率2.5%,转归57例,转归率为82.6%。见表1。
2.2 体弱儿所患疾病类型情况分析 同时,对检出的体弱儿的疾病类型进行了分类比较,在426例体弱儿中,活动性佝偻病198例,占所有疾病比率为46.5%;贫血53例,占所有疾病比率为12.4%;营养不良106例,占所有疾病比率为24.9%;低体重和早产儿50例,占所有疾病比率为11.8%;其他疾病19例,占所有疾病比率为4.5%。其中营养性疾病包括贫血、活动性佝偻病和营养不良357例,占所有疾病比率为83.7%。见表2。
3 讨论
从本研究中可以发现,在426例体弱儿童的所患疾病中,有198例活动性佝偻病患儿,贫血患儿53例,营养不良患儿106例,这些均为营养性疾病,这说明在体弱儿的保健工作中,对于儿童的营养补充的保证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若有某些成分的营养供给不足,极易导致儿童的发育异常[5-6]。这也就要求工作者对儿童营养知识进行大力宣教,要让每一位家长都能够掌握正确的育儿技术。
相关研究表明,导致佝偻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患儿缺乏适当户外活动、饮食单一和早期预防的预防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7]。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必须坚持开展早期综合防治,及早的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对于贫血病例多发生于市郊或者农村,主要原因是儿童的铁摄入不足,据查多数儿童的母亲在孕期患有缺铁性贫血。这也就要求保健工作者在工作中,也要密切关注孕妇在健康状况,及早的进行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知识,并指导家长给予患儿的食物中添加各种含铁食物,及时调整喂养。必要时进行铁元素补充,给予患儿服用补血性药物,从而可以有效的纠正患儿的贫血症状。
通过相关手段的干预,在3个月的时间内,使大约84%的体弱儿的患病情况得到了治疗,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表明,对家长进行耐心的保健指导,积极开展健康宣教,要积极落实保健措施;对体弱儿进行早干预、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儿童保健质量,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杨惠泉,黄玉柱,杨海力,等.蚌埠市禹会区395例体弱儿发病情况调查及干预措施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6):570-571.
[2] 王晓鸣.中医防治体弱儿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2):250-252.
[3] 王水娟.奉化市体弱儿童发生率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11,23(5):221-222.
[4] 李芳.1998年至2001年宁海县城区279例体弱病因分析[J].河北医学,2002,8(2):179-181.
[5] 丁晓莉,施娟.南通市学龄前体弱儿童膳食营养状况调查[J].江苏卫生保健:学术版,2008,10(5):37-38.
[6] 王先平,程亚利,黄小林,等.0~6岁散居体弱儿调查分析及干预[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4,6(3):165-166.
【关键词】 营养状况;放化疗;干预
肿瘤是一种高消耗性疾病,而糖尿病又是由于胰岛素的缺乏造成人体三大能源物质代谢失衡,引起机体诸多并发症,所以营养不良是肿瘤合并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会降低对放化疗的耐受性,导致生活质量下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保证放化疗顺利的进行。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80例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放化疗,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40-75岁,平均57.5岁,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病情、年龄、临床分期、放化疗时间及剂量上的选择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TP化疗方案,即紫杉醇135mg/m2,外加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进行静脉滴注,第一天,持续3h,进行顺铂20mg/m2,进行静脉滴注,21d为1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所有的患者均是首次接受根治性放疗,总剂量(DT66-70Gy)。
1.3 护理干预措施 在有效控制血糖基础上,根据不同个体的差异重新分配营养素,便于维持患者的基础代谢。供给患者高蛋白日常饮食,即蛋白1.5g/(kg·d),占总热量的20%-25%,尽量选取优质的蛋白,其中动物蛋白应占40%-50%。脂肪须供给40-60g,占总热量20%-25%,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定为1:1,须尽量用植物油替代动物油,尽量避免食用猪油、肥肉、动物内脏等。体形较瘦患者的饮食可以适当提高脂肪的含量,体形肥胖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脂肪量,每天不超过40g;碳水化合物量占总热量的50%-55%,并且向患者提供具有降血糖、抗癌的蔬菜,同时要保持营养成分的均衡[1]。对于一些进食量少,甚至不能进食的患者,要根据病情,适当给予肠内或肠外的营养支持[2]。肠内营养时,须尽量选用一些血糖指数低、刺激性小的流体饮食。肠外营养时,须用葡萄糖和脂肪乳剂提供非蛋白质热量来源。葡萄糖供给量为150-200g/d,脂肪乳剂供给量为0.6-1.0g/(kg·d),氮为0.15-0.20g/(kg·d)。同时适时补充一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纠正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尽快恢复饮食[3]。
同时采用血糖仪每日监测血糖6-8次,空腹血糖小于等于6.8mmol/L,随机血糖小于等于11.1mmol/L算达标,据血糖的情况调整胰岛素注射次数和用量。必须做好血糖的监测,当血糖值出现异常时,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对照组患者则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胰岛素注射。
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均有专业护理人员观察记录,其过程科学、严密,遵守《护理学基础》专业规程,且两组患者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实验。
1.4 不良反应的评价标准
1.4.1 血液系统反应 I度:血红蛋白大于110g/L,白细胞下降小于4.0×109g/L,大于3.0×109g/L,粒细胞大于等于2.0×109/L,血小板减少小于100×109g/L。II度:血红蛋白大于60g/L,白细胞(2.0-3.0)×109g/L,粒细胞(1.5-1.9)×109g/L,PLT(75-99)×109/L。Ⅲ度:Hb小于等于60g/L,白细胞低于(1-1.5)×109g/L,中性粒细胞小于等于50×109g/L。
1.4.2 胃肠道反应 I度:食欲减退,呕吐24h发作1次,大便次数增加小于4次/d;Ⅱ度:脱水或营养不良,呕吐24h发作2-5次,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大便次数增加4-6次/d;II度:经口摄入能量不足需静脉补液或肠外营养,呕吐24h发作次以6次上,大便次数大于7次/d,失禁。
1.4.3 肝损伤I度 胆红素小于等于1.25×N(N指正常上限,下同),谷丙转氨酶或谷草转氨酶小于等于1.25×N,碱性磷酸酶小于等于1.25N。II度:胆红素(1.26-2.50)×N,谷丙转氨酶或谷草转氨酶(1.26-2.50)×N,碱性磷酸酶(1.26-2.50)×N。Ⅲ度:胆红素(2.6-5.0)×N,谷丙转氨酶或谷草转氨酶(2.6-5.0)×N,碱性磷酸酶(2.6-5.0)×N。
2 结 果
治疗组中Ⅲ度的血液系统反应、Ⅲ度的胃肠道反应、Ⅲ度的肝损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手术和放、化疗期间,患者容易出现睡眠饮食、胃肠功能的紊乱,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胀、黏膜溃疡、味觉减退等症状,而过分控制饮食会引发营养不良,经过手术、放化疗创伤,更加需要营养支持,如没有足够外源性能量的供应,机体会自动增加自身蛋白分解而加重营养不良,导致抵抗力下降。因此,要根据病人血糖的波动情况及饮食习惯,重视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搭配,尽量做到食品多样化、定时定量、均衡饮食,避免甜、油和辛辣的食物,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喝水,少吃可产气的食物,如豆类。
在放化疗前注意营养的摄入、血糖的控制,不仅会提高放化疗效果,也会减轻因放化疗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本研究充分证实了这一观点。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加强营养护理,更有助于完成放化疗,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孟珍,杨建英.癌症患者伴糖尿病的饮食问题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