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装设计的产品与服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服装设计;保护现状;立法保护;应用研究
服装设计要求很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设计出的产品既要简约又要时尚。所以一件好的服装产品集结了设计师的很多心血。设计师是服装产品的灵魂人物,其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不同类型的服装产品凝结了设计师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模式。所以,原创的作品与复刻的作品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这些区别并不能被大众所识别。而其他一些抄袭者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推出一系列所谓的同款,使得服装设计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山寨产品的加剧,不仅影响原创的服装产品,也严重影响消费者的一些观念,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所以服装设计的保护迫在眉睫。
一、我国服装设计的保护现状
服装产品由服装设计图和服装两个部分组成。目前,关于版权保护的国际公约和许多国家的版权法都规定服装设计是受保护的作品之一,但我国版权法只对服装设计的成果之一――服装设计图提供保护。而知识产权保护的逻辑和基础是通过给予创作人对其创作物的所有权以鼓励创新。
“服装成衣能不能构成作品,国际公约没有明确规定,各国的规定也不一致。”北京君策知识产权发展中心副主任许超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第二条列举的作品中没有将服装包含其中。各国立法时考虑到本国利益,根据服装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出了不同的制度安排。我国在著作权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已经有个案认定。虽然现行著作权法中没有实用艺术作品这一保护客体,不过段玉萍也提到一个利好信息,那便是: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的草案中,专门加了关于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条款。
二、我国服装作品保护立法模式的选择
我国的法律只是对服装设计图的著作权进行了保护,而对服装等实用产品没有进行明确的保护,就连国际公约中也没有。所以对服装作品保护立法模式选择应该是双重的,我国法律不仅要保护服装设计图,更要保护服装等实用产品。例如快时尚品牌坚持“做潮流的跟随者而非创造者”,他们快速模仿高端品牌及流行款式,低价推出大牌“同款”,获得市场亲睐,但也因模仿原创设计遭受非议。有报道称在欧洲每年Zara支付给顶级品牌的侵权费达千万元。同样,在国内,服装设计师们也普遍面临如何保护原创的问题。 原创服装后,他人仿照成衣推出“同款”,这能否构成著作权意义上的抄袭。首先涉及到的是服装成衣能不能构成作品,受著作权保护。
从我国服装设计保护的现状来看,我国著作权法尚未赋予中国实用艺术品的著作权客体法律地位。短时间内较好的解决服装作品版权保护的问题,就要在著作权中加入即服装作品。这样,著作权法不仅保护了服装的设计图,而且还保护了服装等实用作品。
三、服装设计的应用研究
(一)数字水印技术
我国服装行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需要完成从世界加工产地转变为品牌强国。相比较于欧洲国家来说,我国的版权意识不强。好多属于自己的作品就是因为保护意识比较弱就被别人抢占了先机。所以我们要加强对服装设计的保护。尽管我国法律明确表示对服装设计图进行保护,但是服装设计的保护模式不完善。所以我们可以运用数字水印技术,通过隐藏在载体中的信息来判断自己的祖品是否被人篡改。数字水印技术的信息是安全的,当原内容发生变化时,数字水印应当发生变化,从而可以检测原数据的变更,这样抄袭者也不会变的肆无忌惮。
(二)创新模式的发展
近日,一位洛杉矶的独立设计师Tuesday Bassen在Twitter上控诉西班牙服装品牌Zara抄袭,很快,Tuesday Bassen获得了20多位设计师的支持。 自称作品被抄袭的设计师们在网上竞相发图指责,再次戳中快时尚品牌的设计软肋,也让服装原创设计的保护问题成为舆论的焦点。
当今,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贯穿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多向交互融合之势。而抄袭与模仿一直是设计行业内难以摆脱的话题。对于一些一眼看上去“似曾相识”的产品,有人认为是借鉴,也有人认为是抄袭。任何作品的诞生都离不开原创,创新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我一道路。服装设计也是如此,不同类型的作品凝结职责设计师不同的思维。所以服装设计要敢于创新,要将符合民族特色元素加入,开创出新的品牌。
(三)服装绿色设计理念的融合
环保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服装设计中也可以将绿色理念融入其中,呼吁人们环境,使得服装业更好的发展。例如为提倡废品回收、完全利用的绿色环保理念,绿苑环境保护协会于4月28日在豁度楼108报告厅成功举办服装设计大赛决赛。环境学院辅导员刘泽锦老师上台发表重要讲话,他提到,“环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为地球的一份子,我们人人都应该时刻把“环保”放在心上,并落实到行动中;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广为宣传,倡导更多的人为“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学们能够用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设计出如此精美的服装,获得广大观众的芳心,这不仅是流光溢彩的环保服装秀,更是青春飞扬的创意大赛。
四、结语
不得不说,服装是最容易入门的设计领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服装设计师了,服装产业也不再是纯粹的成品工业了。至于未来,服装会不会轻而易举地产生于普通人的手指?会不会失去它的广泛复制性本质?会不会就此成为人们意识形态的奴隶?想到服装设计会拥有相机那样的附属地位,我自己都感到伤感。
尽管服装设计在新的环境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是要想克服这些挑战也不是那么困难。尽管我国有关服装设计的保护体系还不是那么完善,但是我国政府和人民对服装设计的保护意识在逐渐提高,对服装设计立法模式的探索在日益剧增,所以服装设计在法律的保护下将变得越来越好。当然,只有政府的立法模式的保护是不够的,服装设计师作为服装的灵魂人物,在辅助功能设计上要有一定的创新,要走一条创新的服装设计模式,将民族元素和绿色设计理念融入进去,使得自己的作品独居一个。即使别人有所抄袭,也不能减弱本服装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所以服装设计的保护需要法律和人们的共同保护,一旦立法保护的得到保障,在加上人们对服装设计保护的意识提高,服装设计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
【参考文献】
[1]蔡凌霄,胡滨斌. 版权法视角下的服装设计抄袭认定[J]. 装饰,2012(08)
[2]谢帅.论服装设计的著作权保护[J]. 商业文化,2016(23).
[3]章礼强.中国服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创新构想[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4]张文娟. 服装设计的版权保护[J]. 法制与经济,2014(17).
关键词:服装设计;技术性;艺术性
引言
艺术与技术可以说是“艺术是情感化的技术,技术则是精确化的艺术。”二者之间在服装设计艺术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服装设计之美不但是物质的,同时还具有高度的精神之美。服务于社会生活的服装设计,不能脱离社会独立存在。它必须满足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的双重需求,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进步。无论什么时代,科学技术总是伴随着设计艺术的发展而展现出新的力量,新技术、新工艺促成了服装新设计的生成。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同时也缔造了更完美的服装设计产品。
诚如一件Giorgio Armani的男士西服,作为意大利男装的代表, 它的“西服”,不仅是合体舒适的外衣,更是穿着者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往往一件价值不菲的西服,不但包含了高科技的面料处理,而且还包括了国际一流服装设计大师和工艺大师的创新技术和艺术设计。当我们在选择一件商品时,除了商品本身所具备的使用价值外,我们还同时购买了它所赋予使用者的社会地位和审美品位,也即是产品的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由此可见服装设计离不开艺术的感性美同时也离不开技术的理性美,只有二者结合,才能缔造服装设计中所具备的价值。
一、服装设计的艺术感性美
设计之美是对物的创造,其目的也即是为实现人与物之间的调和。纵然人在设计中仍占有主置,然而设计离不开具体的物,设计一旦离开了物,将不存在设计之美,其美是建立在现实的生活之中。
我国传统服装艺术的美学意境,也即是创作者将其物化为纹饰、色彩、造型等艺术形式并凝固于服装之上,力求创造出强烈的个性意识,以此来体现浓郁的意境或绝美的境界。以中国唐代女性的披帛为例,它模仿传统飞天的飘带,衣服外再加上一些或宽或窄的披帛,其服饰形象婉若行于空中,使穿着者犹如玉女一般。再如,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文人高士以模仿神仙形象为主要表现形态,追求飘逸之美,服饰形象更多创造追求以神仙风采。将球衣服肥大,形体清瘦,形成一派“飘然若仙”的景象。如服装设计师叶锦添先生为周润发在《卧虎藏龙》扮演的男主角设计的服饰,为素色且加宽的袍服,使演员衣袂飘飘,行走在如云的竹海顶上,整个场景美奂绝伦,将世外高人的形态特点表现的一览无余。凡此种种,皆通过服饰的艺术美来烘托其感性之美。
二、服装设计科学理性美
服装设计师必须熟悉和深入了解当代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精通服装设计的原理,同时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需求和市场规律。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服装科技技术层出不穷。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当前一些服装企业已设计开拓出一些高科技服装产品,如适合冬天使用的保健、电热棉背心,适合夏季使用的节能环保空调服等。不但可以实现良好的热疗保健、降温等效应,且其实用性、经济性以及科学性均具代表着世界性的先进水平;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对特殊人群使用的远红外电热迷彩棉背心等。有科学家预言,未来几年里,我们衣柜里将塞满各式各样的智能衣物;甚至一些能够自动实现音乐播放的外套;能够感知人体呼吸和心跳的“聪明衬衫”……目前一些知名的计算机行业巨头、知名服装公司等,纷纷研发能够实现电脑控制的“智能服饰”。这些服装不但具有超强的功能性,而且还兼具时髦的设计,非常符合当下年轻族群、专业人士以及运动爱好者等需求。
李维斯(Levis),世界著名牛仔品牌,率先推出一款音乐外套,这一音乐外套成了“智能衣服”的典型和开端。紧接着美国佐治亚州科技学院研发的“心率呼吸监测服”为医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应用价值。它被称为“读心术”服饰,可以通过相应的控制,实现对人体呼吸、心率及血压等医学数据的测量,被广泛的应用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动领域方面,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除了运动技能竞技,更是运动服高科技的大比拼。如天然萃取成分微胶囊技术制成的全新的纤维面料做成跳水队员的服饰;技术性纺织品做成的高科技的“鲨鱼皮”泳衣;另外Nike Swift技术制成的超强吸湿排汗纤维应用在乒乓球队的比赛服等等,都是奥运健儿取胜的必备条件之一。从材料方面来看,目前国内已上市的大豆纤维面料、纳米面料、牛奶纤维面料、莫代尔棉面料等高科技新型面料,均给服装增添了全新的功能性。另外,各种服装的电子绘图机、数码切割机、CAD计算机辅助设备等高科技设备,以及现代科技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发现等,使得服装设计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呈现出更为密切的关系。艺术和科学技术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服装文明的快速进展。
三、艺术感性和科学技术理性的结合成就现代服装设计
设计美学具有边缘相互交叉的特点,设计与科学技术相互联系,服装设计美学必然包含科学技术美。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基本体现。服装设计的艺术性和技术性的有机结合对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同样大有益处。服饰设计艺术设计以自然的形式为基础,以科学技术来表现设计细节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价值,最终追求的是规律和形式上的相互统一,以及细节和造型的相互融合。由此说来,现代服装艺术美是建立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根基之上,包含了科技进步和自然艺术的进步。
服装作为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以面料、色彩、款式等特点构成了所特有的艺术语言。迪奥将服装比喻成具有短暂生命的建筑作品。每件作品都是设计师们在通过不断的构造、雕塑以及绘画等过程,并最终得以实现。除此之外,服装还是人体艺术、环境艺术以及行为艺术的综合体。通过服装这种艺术语言,将科学技术进行外显,从服装的角度来深刻体现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及精神文明。
总而言之,服装的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是服装产品设计最重要的两个根基,二者之间相互融合,使我们的服饰更趋丰富多彩。艺术设计的过程必须遵从技术设计的基本规律,我们的服装作品必须依从技术设计根本的功能性要求,使最终设计、制作完成的服装产品,能够符合市场的需求;而艺术设计作为服装设计创新的基本根源,通过借鉴现代文化和现代艺术的精华,将其科学技术合理的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来,以此来实现服装作品的推陈出现,从而繁荣发展我们的服装市场,只有艺术性和科学技术性完美结合才是现代服装设计最为理想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华梅.服饰美学[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2]格里.库克林.服装设计师完全素质手册[M].吕逸华,王琪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关键词:服装设计;涉及元素;研究
随着我国服装产业的蒸蒸日上,使得服装企业也开始注重其品牌所带来的影响。很多服装企业在服装设计过程中都通过设计一些元素,以此来彰显其品牌的风格。但是,虽然很多企业在设计过程中都采取一些设计元素,但是很多企业对于“元素”的理解上并不够透彻,在一定程度上对元素的使用较为浅显,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同其他品牌趋于相同。对我国服装品牌的了解发现,其在设计过程中对产品元素的使用上仍不够重视,且在认识上存在较大偏差。而在国外一些知名服装品牌的影响下,我国服装设计元素何去何从,如何进行应用,则是更多服装品牌所要考虑的问题。
1.服装设计元素对服装品牌的影响分析
因服装在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元素是其彰显品牌风格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在服装产品设计过程中并未充分考虑到元素的使用,或者在元素的使用上较为模糊,无法使大众有效的将其品牌同其他服装品牌进行明显的区分,那么大众对于此品牌的认可度上则相对较低。反而言之,如果服装品牌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在元素使用上较为鲜明、个性,能够使大众有深刻的印象,那么其服装品牌所使用的元素则是具有其独特风格。以国际服装品牌为例对其服装元素进行了解,发现很多服装品牌都是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仍然存在,并且较好的保留了其服装品牌所具有的独特设计元素。[1]如迪奥、爱马仕、香奈儿等等品牌,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仍然具有鲜明的服装品牌特点,并且被更多的人们所青睐和喜爱,这与其设计中所使用元素具有一定关系。
2.服装设计元素的应用分析
对诸多品牌服装进行了解,其在国际上较为知名、且得到较好发展的原因是其在服装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品牌特色,并且在服装设计中包含其设计的元素,既能够符合潮流,又能够代表其品牌。而在服装品牌中可以有多种元素,可以是几种主要元素搭配一些次要元素进行组合。以国际诸多大品牌为例,在服装的设计上基本都以其独有的主元素在搭配当季的次要元素进行服装设计,其中主元素是服装品牌独有的元素,而次元素则是衬托主元素的点缀作用。如国际品牌迪奥服装,其服装中所彰显出来的设计元素是迪奥品牌的Logo,以及蝴蝶结设计,其中千鸟格在迪奥服装设计中应用也较多,无一不彰显迪奥服装的风格。每个服装品牌都会有其独特的设计元素,如果一个服装品牌中没有鲜明的设计元素,那么其产品必然不能被人们更好的记住。并且每个服装品牌中都会存在几种设计元素,因为单一的设计元素并不能构成服装的设计。所以,在服装设计中利用设计元素才能构成品牌独特风格。服装品牌在确定设计所用元素之后,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将这些元素彰显出来。但是,所有的元素在服装中进行应用并非易事,只有通过不同元素之间的碰撞,才能达到更好的应用。[2]在设计元素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以下几点方法对设计元素进行应用。
2.1重复与单纯
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在设计元素的使用上进行重复应用,那么其所彰显出来的风格也较为独特。单纯则指所用的设计元素较为简单,并且在服装设计中所使用的次数相对较少,并且所应用的各种设计元素也较少。
2.2强调与弱化
在一些服装品牌中,往往会通过一些较为夸张的设计元素强调品牌的设计,这部分元素在服装元素应用中较为凸显。而弱化的话则体现在服装设计的细节上,以此将所应用的设计元素进行弱化处理,降低服装中设计元素的凸显性。
2.3完整与割裂
完整性在服装设计元素中使用较为频繁,且所应用的设计元素具有一定的完整性,能够较为准确的了解。而割裂则是通过设计师对元素的处理,再应用在服装设计中,能够通过割裂的手法将设计元素抽象的感觉表达出来。
2.4原形与变化
原形则指的就是设计元素之前的形状或者状态,在服装设计中可直接进行应用,只在量态上进行适当调整,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设计元素所具有的原生态,其在服装设计中应用也较多。
3.设计元素与产品面貌分析
很多服装品牌在设计中都会融入部分主要元素,并且赋予其生命。在服装设计元素使用上,根据设计元素不同,所彰显的设计风格也不尽相同。而如果所使用的设计元素过多,或者经常进行更改,那么则对服装品牌风格的形式非常受影响。
3.1设计元素的人为
服装设计本身就艺术的完成,设计师将其具有的灵感充分的融入在元素应用中。并且除了一些实物的设计元素之外,很多设计元素都是通过人为的创造而产生的。而对设计元素人为的理解,则可以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分析。从理论上来说,设计元素的人是基于人们对设计元素进行一定的设计或者创新,能够通过单一的元素或者组合变为具有独特风格的设计元素。[3]而对主元素进行确定之后,就要对次元素进行选择,以此能够将主元素同次元素进行组合搭配,或者说两者之间如何协调,则对服装产品最终的设计元素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3.2设计元素的集中
对设计元素集中的使用是基于设计元素之间组合应用效果进行的。如果所选择的设计元素在应用中较为分散,则大众对于此服装品牌的认识上就较为缺乏。而如果设计元素过于集中的话,那么也会显得服装品牌在风格上较为单一。
3.3设计元素的代谢
部分服装品牌都会有其经典的设计元素,但是对次要元素上经常会进行变动。如果长时间不变动、不更新的话,则会引起人们审美疲劳,所以在设计元素上要进行定期的更新和变化,以此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赖蒂.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与传承[J]艺术教育,2016(11):147-152
[2]陈霞,高益峰.仿生服装设计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及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6(10):20-25
关键词:阿凡达 服装设计 绿色设计
自从2010年年初3D电影《阿凡达》登陆国内银幕以来,其在国内风靡一时,不但创下了数以亿计的票房神话,而且对观众视觉的震撼和电影市场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可以说,《阿凡达》是2010年对电影市场影响最大的影视作品之一。就在人们慢慢对《阿凡达》的热情减退之时,“阿凡达”又给人们杀了个回马枪,4D版的《阿凡达》在2010年国庆前又隆重地登陆国内市场,引得许多影迷又是争相观看体验。据报道,4D效果使《阿凡达》变得更加刺激和魔幻,观众的坐椅在观影过程中能根据剧情适时地刮风、喷香、喷水或转动等,可以推断,4D版《阿凡达》的视觉与感官效果更加令人震撼,而且其展现的是多方位、多角度的神秘、幻想、冒险、爱情和战争的立体多维场景,其魅力将更加巨大,4D版本的《阿凡达》将是影视界一个新超越。
《阿凡达》的主题呈现
视觉与感官的享受都是感性的、短暂的,无论影片的效果多么华丽与震撼,实际上都是为突出影片的主题服务,所以当我们能够拨开影视画面的华丽、拨开感官上的立体享受,冷静分析《阿凡达》背后所呈现的主题及带给我们的思考时,才能真正体会到《阿凡达》蕴涵的价值和影视作品文化表达的魅力所在。
回顾《阿凡达》的剧情,简单地说,它主要讲述了代表先进科技与文明的地球人因想要开采代表绿色和原生态的潘多拉星球上的宝贵资源而与保护潘多拉星球的土著纳威人之间产生的矛盾冲突,地球人诉诸武力去驱赶纳威人,纳威人为了抵抗地球人侵略,在圣母帮助下联合潘多拉星球上的所有生物参加战斗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影片中纳威人蓝绿色的皮肤、神话般的蓝色夜空、绿色的森林和魔幻般的花草等环保色彩画面的饱和渲染与视觉冲击贯穿始终。
《阿凡达》所表达的主题和理念被评述众多,虽众说纷纭但不离其宗,我们引用其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对《阿凡达》的主题进行的解释,他说:“《阿凡达》有几个主题,最重要的是人与自然共处的主题,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人类要睁开眼睛,去看清自然世界,就像片中反复出现的‘I SEE YOU’一样,不仅是我看到了你,更是我理解了你的想法。”卡梅隆通过《阿凡达》让人们思考如何把我们的大自然变得更好,进而寻找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方法,这可能是《阿凡达》更加引人深思的地方,也正是《阿凡达》电影文化理念的价值所在。
《阿凡达》带给服装设计的思考与服装绿色设计
《阿凡达》表达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正是新世纪人们追求绿色、生态、环保和低碳生活的目标。它体现了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热切期盼。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回归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人们从各个行业的方方面面做起,对于服装设计行业来说,服装绿色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下面对《阿凡达》主题背景下服装设计行业应追求的绿色设计的相关内容做一下简单介绍,旨在突出服装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和服装设计艺术的原始回归,也为推动影视服装的设计艺术与设计理念的发展服务。
服装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欧美国家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设计口号,它是从环境保护出发,旨在通过设计创造一种无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生态环境。绿色设计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环境效益都要被充分考虑到,目的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的同事,还要使产品和零部件都尽量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再生循环和重新利用。所谓服装设计中的绿色设计,就是指把绿色设计思想引入到服装设计中来,在整个服装产品的生产周期内,重点考虑服装产品环境属性的一种设计;它是在满足环境目标的前提下,保证服装产品应该具备的功能、使用寿命和质量的一种绿色设计理念。除技术层面的考虑之外,服装绿色设计理念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思想观念上的变革,它要求服装设计师在思想上要具备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识。服装设计师在进行服装绿色设计时要考虑服装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环节可能产生的环境负荷,并通过改进设计方法来使服装产品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由于绿色服装设计可以将废弃服装产品进行重新设计利用,并从各个环节上考虑服装产品的环保问题,所以绿色服装设计不但能延长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而且能使服装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减少材料资源及能源的浪费,减少废弃物产生的数量与规模,从而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甚至垃圾处理矛盾的缓解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服装绿色设计的实质内容。服装绿色设计的实施需要考虑服装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方方面面,为达到服装设计的绿色,我们主要从5个方面来介绍其所包括的内容:1.服装材料的选择。进行服装产品的绿色设计与开发,服装材料的选择无疑是第一位的,除考虑产品的使用条件和性能之外,必须了解材料对环境及对穿用健康的影响。要选择各种绿色并通过环保认证的材料,如文献指出可选择无过程污染的纤维与面料、可降解的纤维与面料、能节约资源的纤维与面料、可回收利用的原料、节约能耗的纤维与面料、有利人类健康的保健纤维及面料等。2.在服装绿色设计初期,要对服装材料的回收可能性、回收价值、回收处理方法和回收再利用的结构工艺性等进行评估,同时要对环境成本进行分析。3.在对服装材料进行回收评估和分析环境成本后,设计师运用绿色设计理念对服装的造型、色彩、材料、辅料以及工艺方面进行设计和实现。4.在服装产品制造过程中,借助清洁生产和管理,全面控制这个环节可能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5.服装产品包装要采用绿色包装,以减少这个环节对环境的污染;服装营销要采用绿色营销方法,倡导绿色消费,建立绿色消费市场。
服装绿色设计的设计表现风格。1.简约主义风格。简约主义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提倡减少对材料资源及能源的需求,遵循“少即是美”的思想。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它要求设计师从简约的前提出发,用概括和准确的设计语言来追求服装的美感,以较少的参与因素来突出整体的审美力,尊重服装本身即实在的物质内容,简化服装产品造型,去掉多余的装饰性形式,重“质”不重“量”,追求以最少的素材发挥最大的效应。2.环保主义风格。环保主义风格追求的目标是回收再利用废弃物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开发和使用新型环保面料等,它主要体现在设计师对服装材料的运用上。它除了利用废弃物和新型环保面料作为设计创作的主要素材外,还提倡使用各种仿毛皮或有动物纹样的面料取代野生动物的毛皮,以达到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目的。3.自然主义风格。自然主义风格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恬静之美,要求设计师采用自然、朴素的设计语言,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单纯、质朴、恬静、自然的风格,体现人类回归自然与人性化设计的本质。它在色彩上主张大量运用自然色彩以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在面料选择上重视纯天然面料的使用以反映自然的纯粹之美,在造型上多采用圆润的自然肩线、内衣外穿以及薄、透、露等表现手法,以展现人体曲线的自然之美。其他设计倾向,如怀旧风、乡村风、民族风等也属于自然主义设计风格的范畴。4.褴褛风格。褴褛风格的设计又称破旧设计或贫穷设计,它重视废旧物可能具备的魅力,表达出人们对资源的珍视和一种节俭意识。在服装设计中,褴褛风格的设计主要表现为废旧物的重新利用和服装材料故意作旧处理的后加工。5.反流行风格。反流行风格认为,时装的流行性建立在浪费的基础上,它导致服装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且增加了环境的负荷。反流行设计就是希望避免“流行”的暂时性从而延长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它要求设计师在造型设计、素材选择和色彩搭配中强化对服装比例和均衡的处理。
结语
无论3D版还是4D版,《阿凡达》都是影视界的一个新坐标,其所呈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更能引起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深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而绿色设计正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把绿色设计引入到服装设计领域并大力倡导使用绿色生态服装将会成为未来服装行业的一个重要定位,尽管服装绿色设计和绿色服装产品开发目前均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消费理念的提升,绿色服装设计和绿色服装消费一定会成为未来服装市场的主流需求,绿色服装产品一定会成为服装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顾怡敏:《绿色设计理念在服装设计与生产中的运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第40~43页。
2.周文杰:《浅析服装的绿色设计》,《丝绸》,2002(7),第38~41页。
3.张峥、王小雷:《论服装产品的绿色设计及其发展趋势》,《山东纺织经济》,2010(3),第75~77页。
4.康辉:《服装绿色设计中材料的选择》,《纺织科技进展》,2007(1),第97~98页。
5.郑宁:《浅析绿色设计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第111~112页。
6.吴春胜、何潇湘:《绿色服装设计的理念与策略》,《丝绸》,2004(5),第22~24页。
(一)强化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的统一性
把握学生亲身实践进行参与,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和沟通,细心观察学生的实践表现力,善于发现他们的创造力与艺术亮点。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既要重视文化深层理论与艺术底蕴的培养,也要强调对社会实践与动手能力的锻炼。只有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才能实现学以致用,学得其所。进一步说,构建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应先行考察社会动向与市场需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个性发展来逐步开展。笔者认为,服装,不仅是一种艺术的感觉,也是一种社会人文的体现。然而,要凸显这种感觉与情怀,就需要有合适的材料与技术手段来实现。在以往传统的服装教学中,教材偏重理论化。比如,学设计,就是画效果图;学理论,就是灌输服装发展进程;学手艺,就是做一件衣服,等等,课程之间没有衔接点。对此,服装专业教学发展至今已有不少革新进步。比如,做一件衣服,不仅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款式,还要亲自挑选面料、辅料,针线、纽扣、衬里等一样不落。另外,制作过程的流程、结构、特点等都要如实载录,让学生反复实践,从中发掘自身潜能与优点,实现服装理论与工艺技术的统一。
(二)服装设计行业人才需求特点分析
服装设计行业的业务面广泛,故仅对其行业组成作略为概述。首先,有专门进行款式开发研究、版型设计的服装设计研发机构;有专做服装品牌公关推广和服装营销的服装营销机构;有负责辅料采购跟单、样衣制作、服装生产管理与设计的服装企业;有专门设计、生产和销售辅料的辅料行业;有进行卖场导购、服装展示、橱窗设计、陈列摆设等的服装卖场;有专做版型研究、制版推板的制版行业;还有各类服装设计类的专业院校及时尚设计类的服装培训机构。对于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需求,目前企业集中区域多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福建、湖北、山东、辽宁等省份。其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设计师、设计总监、女装或男装设计师、制版师、样板师、外贸人员、跟单员、销售员、导购店长、营销总监、市场总监、市场拓展、生产组长、车间主任、采购管等岗位。其中,对于服装设计师、制版师、陈列师的需求呼声最为高涨。
(三)明确服装行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服装设计专业归类于艺术设计学科,其涉足领域有艺术、工业技术等多个领域,研究面广,实际应用性也比较强。专业要求不仅对服装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熟练掌握,还要通晓服装结构、服装生产纸样、服装设计方法,以及成衣生产工艺、服装营销等手工技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生产管理、服装设计及营销等方面专业的、能够到服装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服装生产技术与管理岗位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我国目前开办服装设计专业的院校所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以设计与艺术的结合为主,设计与技术、技术和管理为辅。据此,专业的人才需求可以划分为大众化需求与个性化需求。就业前景既覆盖了掌握流行元素、具有艺术触觉的服装设计师,也包括了洞察服装市场前景及产品开发与营销的服装营销人员等。
二、构建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开放型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实施的要求和目的,结合其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专业实践要求和毕业设计要求等,都体现出亟需一套系统的、完整的教学体系来进行自上而下的调整与辅助。首先,针对初入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设置专业讲授平台为学生全面综合的介绍服装设计专业的整体情况,培养专业基础素质。其次,在建立了一定的服装专业基础之上,应初步展开定位,明确专业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根据市场动态、人才需求,以及服装生产一线资讯等,制定合理的课程计划及教学目标。再有,联络当地服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根据专业岗位安排学生进驻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岗位实践,将理论知识通过工作的开展得以磨练与提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校企合作组织的实践活动,还能够拓展学生对市场的观察能力,提升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产品设计表现力,以及通过积累经验来为创新意识的成长打好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对毕业设计的安排,目前大多院校都是采用组建工作室的形式将学生以不同专业分别划拨到不同岗位,由专业教师统一组织安排,携手企业共同开发研究产品项目。这一项目的主要内容,通常是按照不同企业所主营的不同品牌与市场定位来分别对待。比如,按企业需求展开市场供需调查,根据调研报告设计新品款式、结构版型等;或根据企业提供的面料设计服装成品等。让学生将设计理念与市场高度融合,并接受市场的检验,从而实现能力有效地锻炼。
(二)整合产品与主题的同步设计
整合产品和设计主题,将其与社会亟需融入课程,以微观的视角培养学生的市场开发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市场意识等,最终实现设计作品的市场投入符合市场竞争要求。服装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就是以这类重视学的的产品设计贴合市场运作,通过层级相连的互动形式,再搭配市场调查、设计制版等各课程环节,实现学生全面综合素质与技能的提高。对于服装设计,并不仅是一张设计效果图就能完成整体设计,还需要设计者对整个工艺与材料相当的熟悉,以及对市场消费需求等的掌握,以确保其设计产品能够迎合市场“口味”。简单的说,服装设计如果只是停留在追求纸面效果,那只能称之为美术作品;只有将绘图通过制版与裁剪,才能够被赋予服装设计作品的名义。教学实践证明,围绕主题与产品设计的课程革新,教学重点突出且针对性较强,能够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对课程的热爱。而且,这种具有明确的专业导向特色课程,让学生有了更多将设计理念付诸动手实践的机会,完全符合服装设计对技能型、开放型及特色型人才的标准。
(三)创新意识的激发与培养
虽然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已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得到了普遍推广及应用,逐渐取代了传统常规的“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法。但是,完全依赖计算机技术的绘画技术与设计效果,始终有所局限。因为机器思维是既定的,是完全无法与人类的创造力、想象力、审美观相提并论的。要想培养服装设计专业复合型高级人才,打破传统,跳出局限便是第一步。服装设计涉及领域广阔,多门学科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所以,教师应当以宏观视角出发,集服装设计、美学鉴赏、工艺制作、面料甄选等多方面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得到综合性的培养,符合不断更新变化的动态潮流。据目前市场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创新已然是大势所趋。对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充分考虑教学目的,首先是要贴合企业需求,为市场服务,从而加大在实践上的教学力度。其次,构建讲授、训练及自学一体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传统教学多为封闭式的单向讲授,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应有的互动交流;同时,学校与社会企业间的联系也较少,不利于学生更好的与社会相容。所以,基于这一特质,就要求教师应当具备前瞻式的教育眼光,避免课程与环境的拘束限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国外服装设计行业流传着一句话“设计艺术的教育目的,并不只是培养设计人员,而是解放设计人员,挖掘与完善他们的聪慧与才能。”由此,教师作为施教者,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从实践中去挖掘新的素材,新的灵感。比如,当季流行色系、新型面料、各类时装会等,围绕这类资讯拓展,朝不同方向去构想各种可能性,在既有的结构与图案、饰品与服装款式中寻获灵感。另外,通过对采风考察、民俗风情、民族实物等的艺术吸取,开拓新的创作源泉,为创作作品增添新奇成分。
(四)实践技能的训练与强化
在2014年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硕士毕业生作品中,强烈地表现出了纤维材料的组织结构肌理与质地:利用针毡技术,大色块二维色彩构成语言,三维构成形态的肌理表现与拼接,抽象、利落的设计效果十分新奇,极具表现力。可以说,基于构成形态的服装材料设计创新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它能够更加完美地体现设计师的创新理念,让服装材料更充分服务于服装设计。
二、解构与重构的构成形态表达
解构主义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具有很大的个人性和随意性,是对正统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原则和标准的否定与批评,具有很强的“反形式”“反美学”的特点。同现代主义相同,早期的解构主义一直在文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等领域存在,直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解构主义对设计领域造成了强大的冲击,进而影响到了服装设计领域。在服装设计中,解构设计的手法带有明显的“破坏性”,破坏了传统的审美标准,将设计的意义扩大到多元的范围。法国著名设计师让保罗•戈提埃(JeanPaulGaultier)是早期因解构主义的设计手法而轰动世界时尚舞台的著名设计师,亚历山大•麦克奎因(AlexanderMcqueen)后来居上,他们都从全新的角度以哲学家般的思想来创立新原则,颠覆传统审美标准,在解构的设计语汇中寻找艺术的支点。他们的设计思想与风格至今仍然对服装设计师们产生深远的影响。还是以中央圣马丁研究生毕业设计作品为例,在2014年的作品中,散乱、突变、动态感、残缺等解构设计的表现语言很明确地强调与突出了服装设计的表现力与创意。从某一方面来看,构成形态的表意性已经超越了服装的实用功能。在作品4中,设计者从全新的角度来阐释服装的设计观念,颠覆传统审美标准,创立新原则,强调各元素的综合,把质素不同的面料重合在一起,通过荒诞组合、随意结构堆砌,呈现出不确定、破碎的设计语汇特征,把构成形态的观念带入设计语汇中;在作品5中,服装的结构被重新分割,服装结构的传统样式和细节被完全进行改造,抛弃比例、形式美法则等基本要素,没有优劣判断标准,整个作品在构成形态上有着极大的可再创造空间;在作品6中,传统服装的面料搭配方式被彻底改变,用破坏的方法解构了面料的完整性,同时不受限制地重构了服装的新面貌,这是一个拆解、重组的构成手法,其设计意义也在于不断流变的设计过程。当下,解构主义的设计手法逐步形成了一股影响世界的强大设计潮流,解构主义并不是设计思想上追求随心所欲、漫无目的,而是具有重视内在结构因素和总体性考虑的特征。它打破了正统的设计原则与规矩,重构新的结构形态,以新的构成形态理念占据未来的设计空间。
三、构成形态的符号转译
服装设计是一种综合的语言符号系统,具有“表征”和“被表征”、“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对于服装设计而言,在语言符号系统方面可以概括地分为三种符号类型: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图像符号服装设计的表层意义,是“所指”的东西,是服装材料与结构的外在表现;指示符号是“能指”的东西,是服装设计师想要表达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象征符号是服装设计构成语境的引申意义,是在一定的生活方式背景的观照下,经过设计与思考而呈现出的深层意蕴和象征意义。在构成设计活动中,设计者通常在动态的设计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这种联想通常来自于设计者自身过去的审美经验和情感。当设计活动开始时,在相关因素刺激下,引起对过去情感经验的反应。服装设计作品的构成形态正是这种审美经验中的视觉与知觉作用联系起来的一种视觉语言,去除生活中具体的形象,并以抽象的几何构成形态作为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强化了服装构成形态语言的抽象性符号化特质。“联想”是设计思维活动的关键,构成与服装设计的动因,服装设计构成形态中,通过“联想”进行设计符号的转译,最终会使服装设计产品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
四、结语
用帕帕奈克“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服装设计,就要求设计者在工作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仔细推敲设计的尺度,最大限度做到适度设计。然而,放眼当前的服装市场,一边是服装款式快速的推陈出新,一边是消费者选购服装时的无所适从;一边是堆积如山的服装库存,一边是贫困地区孩子的衣不遮体;一边是质量低劣地摊货的无人问津,一边是奢侈品抢购的趋之若鹜。类似这种奇怪的现象在服装圈里还有很多。从表面上看,这些现象似乎相互矛盾,并给我们带来困惑。深入分析却也不难发现,之所以出现如此怪相,归根结底,是脱离“真实世界”的设计不足和过度设计所造成的服装设计严重“失度”。服装设计在满足少部分人“欲求”的时候脱离了多数人对服装的真实“需求”,忽视了其应当面向的“真实世界”的实际情况。
1.1服装设计的不足
服装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此无须赘述。当我们的身体受到所穿的服装伤害、当我们还在为每天穿什么苦恼时,问题的焦点就集中在服装设计的不足上来。服装中的设计不足虽然表现形式多样,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归结起来可以分为服装产品本身的设计缺陷导致的功能不足和产品满足的对象不足两大类型。由于服装产品本身的设计缺陷导致功能不足的案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打开百度搜索引擎,输入“童装甲醛超标”,有63万条相关搜索结果,如果直接输入“服装甲醛超标”,相关搜索结果则高达176万条。2013年2月,上海市质监局对学生服产品进行质量检查,有6批次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上海欧霞时装有限公司生产的摇粒绒冬装甚至还被检出具有致癌威胁,“毒校服事件”也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类似这种服装产品安全事件在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中也时有发生。据《人民网》财经版2012年11月21日报道,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国际”2012年从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采购了141件不同国家生产的各个款式的服装样品进行检测。知名品牌Armani、CalvinKlein、凡客诚品、Vero-moda、Zara等都在被检测之列。检测结果显示,有4件样品中被检测出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邻苯二甲酸酯,2件样品中被检测出致癌芳香胺,89件样品中被检测出环境激素NPE,另外,大多数样品上都被检测出了多种不同种类的、具有潜在危害的工业化学品。相对于有毒有害物质造成的产品缺陷,服装色彩、款式及版型等方面的设计缺陷导致的功能不足更是司空见惯。例如,很多公司都要求员工在上班期间必须穿工作服,为了应对穿着工作服时的各种不适,很多人都会选择随身带一套衣服,下班之后立刻换掉工作服。多数工作服单调的色彩、呆板的款式及令人备受束缚的版型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安全和舒适是服装应当具备的最基本功能。部分功能不足的服装已经或即将对人体造成伤害,部分则成为滞销品造成资源的浪费,还有一部分被销毁,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导致了环境的污染。舒适和安全是进行服装设计时应当考虑的基本要素,也是我们穿着服装时的基本“需求”。正是在商业利益挟持和经验不足双重作用下的、脱离“真实世界”的蹩脚设计催生了这些功能不足的服装产品。“赚女人跟小孩的钱最容易。”据说这句话最早出自聪明的犹太人之口。就是这样一句话,被很多的商家,特别是从事服装经营的商家奉为圭臬。也因此,女装和童装市场成了服装行业最为活跃的两大市场。当商家把大量的注意力集中在有消费能力的年轻女性和有经济实力的父母身上时,还有很多对服装有着各种需求的群体却被我们无情地忽略了。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人都已远离了节衣缩食的处境,然而,在全球范围内的一些欠发达地区还有一个相当大的群体依然过着衣不遮体的生活。他们所穿的衣服只能靠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的捐助。优质廉价、满足基本穿着需求的服装就是这部分人对服装的“真实需求”。有多少服装是适合他们的?又有多少设计师在为这样一个群体服务呢?由于笔者本人也从事服装设计相关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会接到一些人关于服装方面的求助。大部分的求助都有一个共同点:这些人的体型已经脱离正常人体的尺寸,很难在市场上买到合适的服装。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服装的要求非常简单,只要穿着合体舒服就行。他们已经放弃了对服装审美的要求。然而,就是这样最基本的需求有时却成为一种奢望。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服装的需求呈日趋增长的态势。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老年人服装的利润相对较低,我们在满大街的服装店里很难找到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制作的服装。
1.2服装设计的过度
相对于上文所述的设计不足,过度设计是服装设计“失度”更为明显的表现形式。笔者以为,当前服装中的过度设计大致可以归为两大类:“有计划废止”导致的过度设计和为满足消费者“欲求”进行的过度设计。衣橱里各式各样“过时的”服装该如何处理呢?很多人可能都遇到这样的难题。直接把这些“过时的”旧衣服当垃圾扔掉无疑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废旧衣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据《中国新闻网》2013年4月19的报道,广州海关4月以来连续查获2宗走私进口“洋垃圾”旧衣服案件,共查扣旧衣服230吨。另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广东汕尾市碣石镇有上千家经营“洋垃圾衣服”的店面。这些未经消毒,甚至没有清洗过的废旧服装一旦流向市场势必会给人们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然而,所有这些报道也只是暴露了废旧衣物危害性的冰山一角。服装行业的“有计划废止”是这类现象的罪魁祸首。“有计划废止制”或者叫“样式废止制”最早起源于美国汽车工业,其定义是:逐步灌输给消费者希望占有一些更新、更好、更快速的物品而不是必需品的观念[2]。如今,这种“有计划废止制”几乎盛行于所有行业,在服装行业,称之为“样式废止制”似乎更为贴切。每年两度的服装流行趋势在为我们定义“时尚”的同时也无形中成了“样式废止制”最有力的推手。大量的服装设计师为了能追上所谓时尚的脚步,不遗余力地变换着花样进行设计。这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以ZARA为代表的一大批“快时尚”服装品牌。据ZARA官方网站介绍,该品牌每年平均推出新款达12000款之多。快速的产品更新配合强有力的营销策略,消费者在商家的操控怂恿下买下很多他们本来并不需要的服装。这些服装很快成为衣橱里“过时的”旧衣服。这种为了商业利益而实施的服装产品过度开发在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同时,还会在更深层次上引发社会的奢靡、攀比之风,进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同样是脱离“真实世界”的设计行为。“市场细分”是近年来服装行业比较流行的用语,其目的是让服装企业更准确地抓住目标消费群。然而,如果我们对“市场细分”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就不难发现,对于绝大多数细分出来的目标市场人群来说,服装已经不是简单的生活必需品,更多的是要满足其某些方面的欲望。不同于“有计划废止”所带来的过度设计,“市场细分”环境下为满足“欲望”进行设计的动力主要来自消费者一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奢侈品消费已经变得司空见惯,据世界奢侈品协会2012年1月11日的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服装是奢侈品消费的重要内容,为了满足少部分人对奢侈品服装的狂热追求,世界各国的设计者穷其所能创作了各种拥有“限量款”、“独家定制”名号的服装。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动机主要包括:炫耀、从众、自我享乐等方面[3]。服装在这里成了“欲望”的代名词。与奢侈品服装消费相类似的是,一些经济条件较弱的群体对奢侈品“仿制品”的追捧。在很多地方,模仿名牌服装俨然成为一种产业。这类现象同样是追求享乐的虚荣心在作怪。至于专门针对“非主流”群体进行的“非主流样式”服装设计,及近期出现的“男士胸罩”,这些为满足近乎“病态欲望”所进行的设计行为也充分证明当前服装领域的过度设计已经到了病态的地步。为满足人的“欲求”而进行的过度设计,在助涨社会不良风气的同时也进一步引发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进而给社会稳定带来威胁。此外,模仿“名牌”的设计行为在侵犯知识产权的同时也无助于设计创新能力的提升。
2如何实现服装的适度设计
如前文所述,服装中的设计不足和过度设计都是脱离“真实世界”的设计行为,并且都将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在当前全球一体化、人类共同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服装的适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为,实现服装的适度设计,我们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设计师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要实现服装的适度设计,设计师必须充分意识到,他不仅仅是在为自己的老板工作,他要为自己的设计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负责。“在他开始设计之前很长的时间时,他的社会和道德判断就必须起作用……他的设计是不是站在社会利益这一边[4]。”在分析消费者真实需求的基础上,本着环保设计的理念,创作服用性能更好、搭配方式更多的服装是未来服装设计应当努力的方向。在这方面,瑞典时装设计师蒂尔达•温德尔伯创作的可完全回收利用时装,以及部分意识觉醒设计师倡导的“慢时尚”理念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服装设计师要真正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就“必须把服装设计放到合人类发展目的性的过程中看待,用生态学的观点使其既合规律性,又要合目的性,从社会伦理的意义中去体察服装设计的善与美。”[5]其次,服装设计教育应当充分发挥引导职能。对于当前服装设计领域出现的设计“失度”现象,服装设计教育难咎其责。放眼望去,我们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其专业技能。设计的产品是否迎合市场需求、创造经济利润成了评价学生设计水平的唯一标准。30多年前,维克多•帕帕奈克就曾提出“设计学校的主要问题似乎是它们对设计技巧教得太多了,而与设计紧密相关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有关的学问又教得太少。”然而,今天的我们却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发挥教育的引导职能,去除急功近利式的浮躁,从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为服装设计教育注入更多的人文内容,培养具有真正创新精神的设计人才,服装设计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三,服装企业、行业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共同努力,为服装的适度设计营造良好的环境。服装设计师的工作无法脱离服装企业的经营目标独立存在,设计师的设计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决策者的制约。决策者无形中便履行了设计师的部分职能。因此,决策者在制定经营方案时要能充分考虑设计师的设计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对于服装行业来说,行业成员应当充分认识自身所应担当的社会责任,倡导适度设计的理念,为行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对于相关职能部门来说,应进一步强化对危害环境的服装企业的监管,加大对为人类健康、文明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服装企业和设计行为的奖励力度。
3结语
关键词:大数据;人才培养;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专业的教育目标为培养理论扎实、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使学生具备服装设计艺术素养,掌握设计原理、设计创意,能结合技术与设计。目前服装的流行周期逐渐缩短,消费者对于服装的个性化消费需求趋势愈加明显,迅速发展的工业与科学技术促使服装设计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为实现育人目标,服装设计专业应强化服装设计职业观,设计渐进性、实用性课程,根据服装行业人才需求格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选择性借鉴先进培养模式,防止院校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
1改革培养目标
小数据难以支撑人们有效探索未知,培养方式的改革要通过主观设想与反复验证,而利用大数据则能够寻找、分析与预测事件发生的逻辑。对此,应利用大数据分析设计领域人才需求变化、服装产品及服务变化趋势、新技术与新工艺发展趋势,为模式改革与调整提供高效、科学的数据支撑,针对性地改革、应用培养模式,保证培养目标贴近企业、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实现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模式前应对本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广泛调研,以获得数据的支撑,确立培养目标与构建多元化培养体系。目前我国的服装产业已经逐步由来料加工型发展模式转向自主品牌研发型发展模式,促使品牌能够在国内、国际市场中立足。对此,服装设计专业应培养精通服装CAM、CAD、制版、样衣设计与制作等技能,具备良好的专业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信息捕捉与数据反馈等能力,拥有双证的复合型设计人才,为设计师、样板师、面料师、制单员、打版师、质检、市场拓展等岗位输送专业人才。[1]另一方面,可根据能力定位、岗位分析等调研结果开发专业拓展、专业设计、专业基础、专业造型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利用大数据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如试题库、专业文献、图片资料、视频、电子教案、网络精品公开课程等,合理安排实习课程与优化选择专业教材,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工艺理论、制版理论、设计理论。由企业人员与教师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利用核心课程体系培养岗位胜任能力,将知识本位培养目标转变为能力本位培养目标。
2培养创造力
在当代社会,服装消费群体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及储存海量数据信息,且数据密度也将会变得更高,大数据为消费群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服装款式、色彩流行周期逐渐缩短,如设计人员的创造能力较差、思维被限制,或难以把握品牌设计理念与设计风格,服装作品将很快被海量信息湮没。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利用大数据开拓思维,注重培养创造力,在设计服装作品时创造性地表达艺术,冲破传统设计思维禁锢,形成新颖时尚、低调优雅的服装设计理念,兼顾服装设计的周密严谨性与创造性,确保设计方案中的面料、色彩、造型、风格、配套服饰品、裁剪缝制与加工技术等和谐统一;应重视引导学生学习与欣赏其他艺术形式、设计门类,拓宽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联想能力,使其拥有敏锐的设计眼光,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2]指导学生在设计服装条纹图案、色彩、风格、面料方案与样式时,融入木雕、刺绣、剪纸、陶瓷、绘画等元素,设计出具有创造力的作品;同时指导学生涉猎经济、哲学、历史、文学等知识,在设计时注重人文关怀,融入民族文化与本土文化,设计作品时结合地域文化、传统元素、民族艺术,如神秘古朴的侗族服饰、织绣挑染繁复的瑶族服饰、刺绣精美的苗族服饰等;还可以借鉴国外培养模式更新教学手段,如美国纽约时装设计学院、法国时装设计学院的学分制,欧洲米兰设计学院毕业设计、针织实验教学方法等,运用开放型培养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在艺术馆、工作室中学习设计知识。
3培养实践能力
大数据的形式多样,如位置信息、微博、微信、网络日志、视频及论坛等,且大数据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日新月异的数据、信息对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装设计专业在改革培养模式时,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搜集数据、应用数据。例如,可根据实践能力培养要求设计综合性实践课程,让学生自愿组建设计小组,小组成员宜男女搭配,在组内互相交流男生对女装设计的见解或女生对男装设计的见解,明确设计定位,创立虚拟品牌,设计品牌展板、宣传广告、服装包袋、吊牌、商标等识别信息,对服装消费人群的爱好、消费心理、年龄、穿衣特点等进行调研。同时采集当地面料市场、加工条件、服装市场、服装流行趋势等数据信息,通过实践培养服装设计创意及设计思维,将立体裁剪、服装CAD、缝制工艺、结构设计等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在遇到新的工艺或款式时也能应付自如。另一方面,可建立服装生产、CAD设计、面料纤维检测、服饰文化、服装技术、服装营销等仿真实验基地,利用仿真实验基地完成样衣尺寸规格制定、制版与制作、样板放码与分解等实训教学,增强岗位实践能力与缩短岗位适应期。学校可与国内外著名服装品牌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参与服装企业的生产运作,了解与掌握真实的产品设计开发运作程序。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设计比赛增强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赛前广泛收集信息数据完成服装作品创意,积极与教师、同学、同仁探讨交流设计信息、设计思维。
4结语
服装设计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可走实用型培养路线,摆正设计与艺术、技术的关系,结合综合实践、服装设计大赛等多层次实践形式,依托大数据经济时代的网络化、集成化、信息化服装设计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能力及市场意识;应明确定位培养目标,准确及合理把握课程结构,夯实设计专业基础,做好专业科研建设与学科建设工作,运用特色化培养模式;根据求新、与时俱进原则调整及优化专业教材、课程设置,更新设计理念、设计本质,拓展职业个性与岗位综合能力,使培养模式适应市场环境、市场动向,无缝接轨、衔接校外顶岗与校内实训,使知识与技能实现高效转化。
参考文献:
[1]施捷.基于创客教育视野中的五年制高职服装设计技能教学实践研究——以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五年制高职服装专业为例[J].辽宁丝绸,2016(2):44-46.
【关键词】互联网;时尚服装设计;要义
互联网时尚生活品牌服装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或即时通讯技术,向更加广泛的消费群体推介和销售产品,以获得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服装形态。由于互联网传播速度非常快,导致互联网时尚服装的消费群体更加大众化、消费文化更加快速,因此互联网时尚服装品牌需要尽可能的将流行元素与品牌风格相结合,在保持自我的品牌风格的同时把握流行引领时尚,这样才能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尚潮流中赢得先机。
一、互联网时尚生活品牌的基本特征
互联网时尚生活品牌服装是基于互联网品脾文化、理念、定位,具有明确的设计定位、独特的设计理念,能够准确把握时尚潮流并结合品牌服装风格而进行的设计,吸引广泛的消费者并且能够引导潮流风尚。互联网时尚生活品牌服装设计结合国际流行趋势和中国消费者最新的需求,准确把握目标消费群体和广泛的互联网网络购物消费者设计时尚与经典结合、实用性与审美性结合的服装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对服装多样性和价格低廉的需求。
生产特征:从生产方面来讲,互联网时尚生活品牌服装的生产不同于普通服装的一般低价位的机械化大批量生产,而是与国际顶级供应商、加工厂合作,结合高质量的科技材料和先进一流的精湛技术制造而成的优质服装。这样的服装品牌,必然具有时尚性、独特性及价格低廉的特点。
销售特征:互联网时尚生活品牌服装以给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为己任,由于本身的商业模式可以降低成木,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商品价格,中低价位结合较高的产品品质成就了高性价比的服装。同时互联网时尚生活品牌服装的宣传推广运用网站联盟、口碑传述、社区互动等,更以拍摄时尚大片以及邀请与品牌风格相符合并且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明星人物做代言人,加强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且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通过互联网技术销售,可以极大降低服装流通和销售的周期,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服装产品的时效性。
情感特征:互联网时尚生活品牌服装不只是向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物质产品,更向消费者传达精神和情感的表达。互联网时尚生活品牌服装提倡新的生活方式,倡导享受生活的文化情感,力争让每一位消费者从服装中得到满足,达到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或者也可以说互联网时尚生活品牌服装是营造了一种现代快速消费文化,吸引有着相同想法和价值观的消费群体将自己的想法融入时尚品牌的发展。
环保特征:互联网时尚生活品牌服装的环保特征主要体现在环保服装材料的运用和服装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上。在服装材料上,选用天然有机材料或高科技模仿制造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有效的提高环保意识。互联网时尚生活品牌服装以时尚为标杆引导号召全社会关注环境生态保护。
三、当前互联网时尚生活服装品牌的设计要义
(一)全面对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
了解消费者的喜好、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是创新互联网时尚生活品牌服装设汁的前提条件和重要环节,只有量体裁衣式的服装设计才能够根据消费者特征和需求喜好准确定位和细分自己的市场,进而做切合消费者需求的设计,牢牢抓住消费者的心。
(二)注重品牌塑造创新弘扬品牌文化理念
互联网时尚生活品牌服装是以网络销售服装为主要渠道,根据品牌经营理念,按照品牌运作发展自主设计和生产的服装,区别于非品牌的互联网时尚服装,其具有独特的品牌文化理念。不同的品牌文化理念代表着不同的价值、利益和情感认知,成功的服装设计不仅融入产品的发展理念,更以各种感知传递给消费者获得消费者的认知和忠诚,提升品牌的附加价值争取更大的收益。
(三)结合潮流与经典强调服装风格创新服装设计
互联网时尚生活品牌服装的基础是服装,服装的灵魂在于设计。互联网时尚生活品牌服装以互联网为平台,做以人为本的时尚服装,不但要汲取国外优秀经典品牌服装的精髓并紧跟最新国际潮流时尚趋势外,更要满足各阶层的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从造型、色彩、图案、细节、装饰、材料、形式等设计要点灵活巧妙地运用唯美的艺术设计法则大胆创新,强调服装风格特点设计具有独特品牌特色、艺术性与实用性并存,设计出具有思想内涵的服装。
(四)注重产品品质及产品性价比
创新性是互联网时尚生活品牌服装注重其产品品质是又一重要部分。优秀的产品品质无疑承载和展现了服装精良设计的基石,也只有出众的品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消费者认可互联网时尚生活品牌服装并促成下不断的购买。时尚具有创意的设计、优质的面料与精湛的做工配合合理的价位,具有高性价比的产品才是最具竞争力和最受消费者喜爱的。
(五)注重营销手段、注重用户体验
对于互联网时尚生活品牌服装这种缺乏实体店的销售模式,需要更加依靠对品牌形象和消费体验的包装吸引消费者眼球,因此依靠出色的网站设计风格、明晰的商品目录、全面详细清晰的产品展示、快速优质的物流与服务和切实贴合消费群体的宣传广告促销才是打动消费者的不二法门。
(六)倡导生态环境保护
在倡导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的今天,服装设计承载、倡导绿色环保意识,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中达成共识。在互联网时尚生活品牌服装的各个设计环节中,突出环保意识、引用高新科技、创新新型材料,不但有益于消费者的穿着舒适度和健康,并且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品牌服装的附加价值,以时尚为标杆引导号召全社会,成为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宫照馥,稳步抢抓B2C新机遇,纺织服装周刊,2011年6月20日:48。
[2]张海晨,服装设计的市场细分,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 月第 4 期:86-89。 参考文献:
[1]《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 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