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色低碳技术体系范文

绿色低碳技术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低碳技术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色低碳技术体系

第1篇:绿色低碳技术体系范文

关键词:绿色经济; 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指的是从最大限度上降低石油、煤炭等消耗碳类资源的经济,其本质特征为低污染、低排放和低能耗,核心是通过对技术的创新,尽量减少碳类气体的排放,以绿色经济为根本,缓解气候变暖,并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与清洁发展。因此,国家经济部门应积极提倡企业采用绿色能源技术,形成低碳经济发展体系

一、提高低碳经济认识,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在绿色经济环境下,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将低碳经济发展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有机整合起来,促使健康经济得以健康发展。首先,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应提高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认识,制定一套完整的规划,通过大力宣传,树立低碳发展与低碳经济的新概念,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低碳生活的紧迫性、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观念深入人心,产生广泛的群众基础,并自觉参与行动。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将低碳经济发展与推进低碳生活放在日程议事上来,制定一套合理的发展规划;制定一些硬性指标来约束公民,促使他们树立节能减排意识,并将其纳入低碳经济的发展措施与发展目标。通过对绿色经济的大力宣传,低碳经济发展在广大公民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让他们支持政府提出的绿色经济理念,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形成低碳经济技术体系

近年来,气候经常出现异常现象,全球气温逐渐升高,为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我国大力提倡加强对绿色能源技术的创新,全力发展绿色经济,形成一个低碳和无碳的经济发展体系。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对无碳技术、低碳技术、绿色生产技术与绿色能源技术的扶持,提升重视程度,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以绿色经济为主导,全力构建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大力推进和高度重视先进低碳技术与绿色能源技术的创新、研发、运用和推广,从而形成一套绿色经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以此保证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另外,在加强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科研工作十分重要,所以,国家经济部门应与科研部门和环保部门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和开发绿色能源技术,保证低碳经济技术体系的完整性与科学性。

三、加强绿色制度创新,形成低碳发展体制机制

在绿色经济条件下,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绿色经济制度的创新,形成一个低碳和无碳发展体制机制,通过对绿色经济制度的创新,促使低碳经济能够快速而平稳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应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的构建低碳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制度,使其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主要包括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体制、绿色管理体制、绿色能源技术和绿色科技体制、绿色心态体制、节能减排体制、节能环境产生发展体制以及绿色产业结构体制等,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绿色能源技术、清洁发展和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另外,当这一套体制机制制定完毕之后,在执行过程中应加大力度,其中各级政府部门需起到较好的调控、监督、管理和执行等作用,保证各项绿色制度的有效实施与落实。

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政府主导公民广泛参与

现阶段,绿色经济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经济与无碳经济是国内经济发展趋势,要想保证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政府与公民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应以政府为主导,促使公民广泛参与,积极主动培养国家绿色经济制度的实施与执行。从本质上讲,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与变革,还是人类消费方式与社会生活方式的科学转变。所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需公民广泛参与,人人有责,使其成为大众化的经济发展形式。其中,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公民转变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促使全民树立低碳经济发展意识,使低碳生活成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公德,营造一个良好的低碳消费习惯与生活方式氛围;同时,政府部门与各种社会组织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引导公民广泛参与低碳生活,转变消费方式与生活方式。

五、结语

在绿色经济背景下,我国实施低碳经济发展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我国应全力推进经济转型,提倡绿色能源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王卫防.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制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2]刘亚平.从绿色经济视域探究我国低碳经济发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01:86-87.

第2篇:绿色低碳技术体系范文

绿色贸易是指这样一种贸易形式:贸易中为了防止贸易活动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以及身体健康从而采取的可持续发展的贸易形式。绿色贸易需要实现贸易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观念是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长远利益。基本准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绿色贸易应包括一下几个要素:

第一,绿色原料和清洁生产。企业在所要生产的商品与生产是要使用的技术时,要尽可能的尽量减少环境污染,鼓励发展清洁生产;

第二,绿色消费和废弃物处理。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利用完以后,要尽量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第三,绿色包装和绿色设计。在对产品进行包装时必须努力减少完成商品包装后残留的废弃物,力争对环境的污染达到最小。

第四,绿色服务。服务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污染。

二、低碳经济下我国构建绿色贸易体系的政策转型

(一)我国构建绿色贸易体系的必要性

能源、气候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焦点问题。世界各国正在逐步进入低碳经济时代,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的影响变大。改革开放30年的速发高速发展之后,我国开始采取措施推行产业升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行降低能源消耗、发展绿色GDP等政策。绿色贸易思想,将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基调。因此,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由高碳型向低碳型转变,已经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二)我国构建绿色贸易政策转型的措施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片面的环境保护观点和贸易保护观点的立场都站不住脚了,绿色贸易措施的解释逐渐趋于中性。综合有关各方的观点,笔者坚持“中庸”的立场。认为,绿色贸易措施是指采取的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生态和谐的各项政策措施国际贸易的目的是生态和谐具有限制作用。绿色贸易措施是各国根据其具体情况而采取的具体政策手段,根据绿色贸易措施的性质,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为环境目的所采取的直接管理措施,如环境标准、卫生检验检疫措施等;其二是自愿的与产品相关的环境措施,如环境标志、环境管理体系(15014000)、绿色包装等;其三是类似于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等经济性的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影响到生产销售和消费这三大环节而且对对外贸易产生了直接性的影响。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想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就必须先解决现有问题,构建绿色贸易体系。具体战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1.加大循环经济的发展力度、积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务实发展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是经济与资源消耗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系统,也是我国企业出口增长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的主要方向,应鼓励企业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2.以技术创新推进低碳贸易的发展

我国如果想要在国际市场上获取领先地位就必须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开发新型低碳产品。为此,我国政府可以与山东各高校联合成立山东低碳经济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发展节能技术、低碳和零碳能源新技术等。这些都是发展低碳贸易的基础。

3.积极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应对新型低碳贸易壁垒

2009年世界银行对外公布了全球碳市场的市场价值高达1440亿美元,考虑到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低碳市场的潜力非常大。但是要与国际接轨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碳交易涉及政策、交易平台、政府和企业各个方面的利益,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国内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了10多个环境类交易机构,但还没有真正进行碳排放交易。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先搞试点还是很有必要的,在火电、化工、炼油厂等企业试点,强制企业因过渡排放污染物承担责任。

4.建立低碳金融体系

低碳金融体系的建立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保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研究:第一,加大“低碳信贷”的支持力度。第二,扩大“低碳”外贸企业的投资规模。第三,我国政府应努力为减少碳排放和低碳技术开发的出口企业提供资本支持。

5.着重开发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和服务密集型的产业,优化传统产业,促进服务贸易尽快由高碳模式渡到低碳模式

综合考虑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国际市场需求前景、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潜力以及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等多种因素,应大力推进三大新兴服务业的快速成长,包括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稳固提升两个生活服务业,即居民服务业和餐饮旅馆业。

6.完善预警防御机制,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各种摩擦、冲突

我们也应该关注新的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政策的主要贸易伙伴,调整和变革措施,及时收集新型低碳型贸易保护案例,加强预警信息和出口风险的。提高贸易摩擦应对能力。

7.优化出口贸易产业结构,促进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开发新型贸易市场

第3篇:绿色低碳技术体系范文

关键词:低碳理念;绿色供应商选择;层次分析法

低碳经济主张在可持续发展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摒弃了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传统发展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当今企业面临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更倾向于供应链间的较量。供应链的出色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强弱。所以走低碳的发展道路,发展绿色供应链是企业的必然选择。唯有将低碳、环保思维融入到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中,形成从原材料采购到产业设计、制造、交付和生命周期支持的完整的绿色供应链体系,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整合利用供应链中的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最优化,企业才能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同时,遵守了社会责任,塑造企业形象,满足社会的期望。

一、供应商选择中的低碳理念

如何将低碳的理念贯彻到供应链的执行环节,是目前企业所遇到的重大挑战之一。笔者认为企业应该从优化供应链着手开展低碳行动。供应链每个环节都涉及到绿色操作,每个环节的优化都能为低碳做出贡献。然而供应链的源头是供应商,所以要贯彻落实低碳理念,首先得从供应商选择做起,选择优秀绿色供应商是建立高效绿色供应链的基础。

供应商所提供物资的绿色水平会对企业的低碳实施造成较大影响。在绿色供应商选择上,笔者将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供应商的选择指标体系。在传统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筛选出能发应供应商环保绿色水平的指标,并且设计企业希望了解的指标。并对各指标设立权重,评价各供应商在各项指标中的得分情况,选出综合得分高的一个或几个供应商作为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

二、AHP法下的绿色供应商选择流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把人的思维过程层次化、数量化。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有:通过专家咨询及指标两两对比来构造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各因素(或各方案等)重要程度的排序权。具体流程为:(1)构建分层指标体系;(2)构建判断矩阵;(3)构建权重表;(4)一致性检验;(5)给目标供应商评分,找出优秀供应商。

三、绿色物料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1.指标设置

笔者在传统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筛选建立了新的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各项指标都能为低碳建设做出贡献。供应商的资质越好,规模越大,信誉越好,则其实行低碳措施的执行力也会越高、动机越强;运输是能耗的主要来源,若在其他方面相差无几,企业应选择距离较近的供应商,以此降低运输能耗。质量、价格和供货是企业选择供应商时所关注的三个重要方面。供应商若在这三方面表现出色,也间接地对低碳做了贡献低次品率意味着少浪费;价格稳定则避免了变动所造成的重新选择的耗费;供货及时性降低了等待所发生的耗费。技术指标则是衡量了企业在绿色低碳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绿色指标则是直接地考察了企业的低碳水平。这些指标不是固定不变的,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调节。具体指标如下:

(1)目标层:sF绿色供应商选择指标。

(2)准则层:A1供应商资质、A2运输、A3质量指标、A4价格、A5供货、A6交货指标、A7技术指标、A8绿色指标。

(3)指标层:企业规模A11、装备水平A12、企业信誉A13、市场占有率A14、年生产能力A15、经营状况A16;运输距离A21、运输成本A22;产品质量合格率A31、质量控制A32、工艺保证A33;产品价格A41、价格的稳定性A42、成本下降空间A43;数量柔性A51、品种柔性A52;生产周期A61,交货准确性A62、交货及时性A63;新产品更新速度A71、研发团队规模A72、专利技术A73;原料回收A81、设备节能A82、废物处理A83、绿色认证A84、产品的环保设计A85、绿色公益事业A86。

在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时,企业应采纳多方意见,尤其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或经验丰富者。企业可采用德尔菲法,请各部门的有关专家给出意见,企业予以综合考虑,多方比较之后,得出一个判断矩阵。再根据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得出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

2.目标企业评估

得出总排序后,各指标的相应权重也可确定。企业结合权数法,对目标供应商进行选择。对各项指标的评分,企业可根据《绿色供应商评定表》等,以问卷的形式发至供应商企业,请其填写。根据填写情况,得出供应商在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与企业曾有过合作历史的供应商,企业应结合已有资料予以评分。将评分结果加权,得分高的供应商可优先成为企业合作伙伴。

四、结语

第4篇:绿色低碳技术体系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 企业管理系统 层次分析法

注:课题: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203350

1.企业管理系统绿色度评价体系构建

对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系统绿色度进行评价,必须先对影响企业管理系统绿色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根据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特点,建立了二层指标评价体系,具体指标包括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内容创新、管理方法创新三大因素。右图1为企业管理系统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

2.基于AHP分析法的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系统绿色度评价模型

2.1构建判断矩阵

1)判断矩阵A—B 2)判断矩阵B1—C 3) 判断矩阵B2—C 4) 判断矩阵B3—C

A B1 B2 B3 B1 C1 C2 C3 B2 C4 C5 C6 B3 C7 C8 C9

B1 1 1/3 1/5 C1 1 3 1 C4 1 1/5 1/3 C7 1 3 3

B2 3 1 1/3 C2 1/3 1 1/3 C5 5 1 3 C8 1/3 1 1

B3 5 3 1 C3 1 3 1 C6 3 1/3 1 C9 1/3 1 1

2.2求解各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1)判断矩阵A-B

有E= 1 1/3 1/5 得[E]= 0.111 0.077 0.131 0.319 0.106 0.320

3 1 1/3 0.333 0.231 0.217 则[W]= 0.781 W= 0.260 EW= 0.789

5 3 1 0.556 0.692 0.652 1.900 0.633 1.940

[λmax]=[j=1n(BW)inwi]=[0.3203×0.106]+[0.7893×0.260]+[1.9403×0.633]=3.040

CI=[λmax-nn-1]=[3.040-33-1]=0.02

表1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N 1 2 3 4 5 6 7 8 9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查表可知RI=0.58,则CR=[CIRI]=[0.020.58]=0.035,因CR

同理,可以计算并检验以下判断矩阵。

2) B1—C [λmax]=3 CI=0 ,查表RI=0.58 所以CR=0,因CR

2.3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各种方案相对于总目标的层次总排序计算如下所示:

C1为0.045,C2为0.015,C3为0.045,C4为0.028,C5为0.165,C6为0.068,C7为0.067,C8为0.165,C9为0.401。

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如下: CI=0.106×0+0.260×0.021+0.633×0=0.005, RI=0.106×0.58+0.260×0.58+0.633×0.58=0.579, CR=[CIRI]=[0.0050.579]=0.009。因CR

由总排序可知,所考虑的各种方案的优先排序及其权值:

C9重视绿色研发技术创新,权值为0.401;2)C5,C8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打造绿色品牌,权值均为0.165;3)C6加强资本运营,权值为0.068。

评价结果表明:首先,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系统绿色度是可以按照权值大小依次衡量,主要应该考虑重视绿色研发技术创新。再次,要强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打造绿色品牌以主动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参考文献:

第5篇:绿色低碳技术体系范文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煤炭企业;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014-02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资源突出,气候变暖、雾霾等极端天气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哥本哈根到德班,关注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的焦点。“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煤炭是我国高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煤炭企业必须走低碳经济之路。

一、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是全球第一煤炭消费大国,煤炭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耗中占到70%左右的比例,煤炭工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和支撑。据测算,中国煤炭生产利用对国民经济总量和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和18%左右[1]。我国“富煤、少气、缺油”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在“十三五”期间在能源结构上仍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十二五”以来,我国在煤炭生产和消费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如非化石能源消耗比重基本达到预期,煤炭开采的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绿色开采和绿色消费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还面临着许多不足,尤其是环保和技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与传统发展模式相比,其主要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其实质是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机构,继而发展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和低碳服务,有效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其核心是高效率使用能源,清洁能源结构。低碳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2]。

发展低碳经济是煤炭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必然要求。当前过分的开采导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资源利用率低下,主要表现为开采方法落后,回采率低,开采后的洗选比例低,伴生和共生资源利用率低等,发展低碳经济提高综合利用率是提高企业效率的重要途径。

二、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优势

2015年12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以上政策的出台,为煤炭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

当前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具备以下优势:一是中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储量相当客观,煤炭产量高速增长,煤炭供应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需要,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二是我国煤炭工业体系逐渐健全,集团的多元化集约经营,大型煤炭企业快速发展,2013年千万吨以上煤炭企业达到51家,亿吨企业8家,累计淘汰小煤矿1.7万处,规模化生产初见效应。三是“十二五”以来,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消费观念的日语改善,IGCC、EMC、CDM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推广,我国在煤炭洗选、伴生资源利用、洗后产品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在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这些都为煤炭行业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条件。

三、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压力和存在的问题

煤炭行业经济效益下滑,面临大幅度亏损情况。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能源结构转型加快,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大,煤炭市场需求趋缓与煤炭产能释放的矛盾日益突出,煤炭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大量企业经营困难。自2012年起,中国煤炭企业利润出现连续下降,2014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仅为2012年的29.2%,大中型煤炭企业亏损面积近70%,部分省份甚至出现全行业亏损[4]。

煤炭产业结构不合理。在煤炭结构调整和优化方面,政府做了很多工作,采取将煤炭和化工合并,延长煤炭产业链,拓宽煤炭产品等措施,但是煤炭行业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部分大型煤炭企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但是众多中小企业机械化程度低,创新能力薄弱,甚至还存在手工采煤的行为。中国煤炭产业的配套体系还很不完善,与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要加快调整优化煤炭产业结构进程。

部分煤炭企业技术人员匮乏,煤炭资源利用率低。据统计,在煤炭企业中农民工占了很大的比重,特别是在地方企业和乡镇企业中更为严重。由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技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必然阻碍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步伐。由于技术相对落后,我国煤矿平均资源回采率仅为30%,“三废”利用率极低,对“三废”没有进行合理的综合运用,原煤入洗率也比较低,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四、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

第6篇:绿色低碳技术体系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理论;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2

一、低碳经济理论的中心话题

作为一个语词,“经济”含有多种意义。“低碳经济”中的“经济”是指以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为根本内容的社会活动。这里的“低碳”是指这类社会活动的特定目的和由其目的所决定的其主体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以及由它们所造成的其主体活动的过程形态和结果形态而言,其中观念性的主体目的是所有其它因素的根本,这个目的就是这类社会活动所要获致的参与其活动的人群体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互相统一的结果。故低碳经济应被理解为以谋求人群体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达到互相统一为本质特征的一种经济形态,而低碳经济理论本质上就是关于一定范围①内的人群体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互相协同的经济理论。

一般地说,经济理论所涉及的对象包括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两个基本方面,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根本的方面,人与人的关系是从属的方面,即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究竟结成何种形式的关系,是取决于他们所要应对的自然环境的现实状况和与之相应的他们应对自然环境的现实能力。低碳经济的概念及理论所处的特定语境是全球化时代人类所要应对的自然环境的现实状况呈现出日趋恶化的势态,以至于使人类面临可能失去其永续发展的根本条件的危险,并且造成这种严峻的现实状态的主因之一是由于长期以来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过度依赖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而导致温室气体过多排放于自然环境。故低碳经济理论的研究很自然地要从探讨下述现实问题着手:为什么长期以来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过度依赖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

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必须依赖于一定能源的消耗,其依赖于何种能源取决于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其所需能源的技术手段的性质。长期以来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之所以过度依赖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其直接原因在于:自从人类发明了获取此类能源的技术手段以来,人类除了不断地改进或更新其技术手段以达到更经济、更便捷、更高效地获取此类能源的目的,至今尚未发明或发展出比这些技术手段能更加经济、更加便捷、更加高效地获取足可替代此类能源来满足人类现有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所需的另类能源(如风力能源、水力能源之类)的新技术手段。因此,假定这种新技术手段能被及时地创造出来并成功地应用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的话,人类对高碳能源的依赖程度必将大为降低并降低到能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程度,从而低碳经济就将变成现实。但是,恰恰是这个假定的条件在一定时期内还只是一种抽象的可能性,而不是一种现实的可能性。如果它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性,即它在现实中有了充分的根据并且具备了从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必要条件的话,那么,关于低碳经济的全部问题就不过是在于人类有否意愿采取行动来促成其由可能向现实转化,从而低碳经济问题在本质上就可以被归结为关于人类应当选择何种经济形态的文化价值取向问题,这样,低碳经济理论也就不成其为一种经济理论,而只是一种文化理论了。

低碳经济理论是研究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体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何以达致其互相协同的复杂性经济问题的经济理论,这种经济理论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作为其立论的客观依据,这个历史条件就是:获取诸如风力能源、水力能源之类的绿色能源(或曰清洁能源)的新技术手段尚未成熟到至少人类可以兼用绿色能源和高碳能源来满足其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求从而使高碳能源的消耗足以达到环保标准的程度。正是这个历史条件,使得获取绿色能源的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成了该历史条件下的时代最为紧迫的需要,低碳经济理论在价值上恰恰是应合了这个特殊的时代需要。正是该理论的这种价值特性,决定了其理论理所当然要把获取绿色能源的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作为达成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体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互相协同的条件,从而关于获取绿色能源的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就势必成为低碳经济理论的中心话题。

二、低碳经济理论的学科归属

获取绿色能源的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是属于科技范畴的主体活动过程,具体地开展这种科技活动,是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的事儿;具体地研究这种科技活动,为这种活动提供科学理论、技术发明和工程设计,是该领域的科学家、技术专家和工程专家的任务。低碳经济理论并不直接研究这种科技活动,而是研究这种科技活动所赖以开展的经济条件——包括生产条件、分配条件、流通条件和消费条件,即研究在怎样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流通关系和消费关系中这种科技活动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以及怎样合理地构建这些经济关系的体系等问题。如果把这些经济关系理解为从事这种科技活动的科技工作者群体内部的社会关系,则低碳经济理论就是属于科学社会学范畴;如果把这些经济关系理解为从事这种科技活动的科技工作者群体所在的国家的社会关系,则低碳经济理论就是属于政治经济学范畴;如果把这些经济关系理解为从事这种科技活动的科技工作者群体所在的世界的社会关系,则低碳经济理论就是属于世界经济学范畴。这就是说,低碳经济理论可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来开展其研究:科学社会学范畴的低碳经济理论是在微观层次上进行研究,政治经济学范畴的低碳经济理论是在中观层次上进行研究,世界经济学范畴是在宏观层次上进行研究。这三个层次的研究也可以被看作是分别研究上述三个不同范围内的经济关系对获取绿色能源的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这一特定科技活动的不同影响,从而把这些研究一并纳入科技经济学范畴。

三、低碳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

为现实低碳经济目标而进行的国别性经济关系的调整,须以全球性经济关系的调整为条件,只有在一种新的合于低碳经济目标要求的国际经济体系或全球经济体系中,合乎同样要求的国别经济体系的建立才是可能的,因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经济体系是母系统,国别经济体系是子系统,其子系统不能不从属于其母系统;科学共同体内部为现实低碳经济目标所要做出的经济关系的调整,则有待于国别性经济关系的相应调整,因为迄今为止尚未形成全球性的科学共同体,只有从属于本国或本地区而为本国或本地区利益服务的科学共同体。因此,尽管可以在多种层次上来开展低碳经济理论研究,但是应该看到,这些不同层次的研究具有内在关联,而不是彼此孤立的,而且从其整体来看,低碳经济理论研究应具有全球视野,首先从世界经济学高度来研究具有何种结构的国际经济体系才有利于推动世界各国为获取绿色能源的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完善而竞相努力以及构建这种国际经济体系的条件、途径和方式方法。其它层次的研究必须以此作为基础,否则难以有成效。

应该看到,低碳经济的概念及理论所处的特定语境是全球化时代人类所要应对的自然环境的现实状况呈现出日趋恶化的势态,其影响是全球性的,其原因也是全球性因素而非局部性因素。为什么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其理论问世已久并早已得到世界公认②,而到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时与会者在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责任共担”问题上却并未达成具有实质意义的共识?其本质原因不在意识领域,认识领域,而是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当今世界经济体系是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集团所控制和起主导作用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这样的经济体系中,不要说西方国家与非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就是西方列强之间以及非西方国家之间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冲突归根到底是由现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这种统治全世界的生产方式使人类从自然界中所获取的物质财富在全球范围内都必须按资本的有无和所拥有的资本的大小来进行分配,由此必然导致人类之间无资本的无产者与有资本的有产者的矛盾和有产者之间及国家之间小资本的拥有者与大资本的拥有者的矛盾,只要现存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变,这些矛盾就将永远存在并且不可调和,除非无产者和小资本的拥有者甘愿接受这种“按资分配”的原则。但是,在什么条件下,无产者和小资本的拥有者才会甘愿接受这种“按资分配”的原则呢?其条件应该是有产者和大资本的拥有者甘愿接受“按资担责”的原则。当今世界经济体系的根本缺陷就在于:这个体系只有“按资分配”的资本权利原则,而没有“按资担责”的资本责任原则。不以资本责任作为条件的资本权利就是资本霸权。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实行的“按资分配”的资本权利原则,正是不以“按资担责”的资本责任原则作为条件的资本霸权原则。作为当今世界经济体系的主导力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集团依靠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在世界上肆行其霸权主义,正是为维护这种资本霸权原则。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种种利益冲突归根到底是由于资本权利与资本责任的分离造成的,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集团在世界上所肆行的霸权主义则是造成资本权利与资本责任的分离的政治根源。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霸权主义,就不可能建立起资本权利与资本责任互相统一和协调的世界经济体系;而只要世界经济体系中资本权利与资本责任仍然是互相分离的,即只有“按资分配”的资本权利原则,而没有“按资担责”的资本责任原则作为它的补充,可持续发展就永远只是一个空洞的理念,而不可能转变为全人类的共同行动,从而低碳经济也只能是一个美妙的幻想,而不可能变成美好的现实。低碳经济是不可能在一国范围内实现的。

要而言之,低碳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就是资本权利与资本责任相统一的原则。

注释:

第7篇:绿色低碳技术体系范文

关键词:内蒙古 低碳经济 政策保障

一、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当前,内蒙古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基本在90%以上。1995年内蒙古的能源消费总量为3268.44 万吨标准煤,到2009年为15343.55万吨标准煤,增长了12075.11万吨标准煤,年平均增长率为12.07%;与此同时,碳排放量也从1995年的2138.00万吨标准煤升至 2009 年的 10636.89万吨标准煤,年平均增长率为12.40%。能源消费量的增长与碳排放呈现出高度正相关关系。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内蒙古石油产出增长缓慢,但石油消费量却增长迅速,将近4/5的石油需要依靠外省调入,使得石油供给量与需求量的缺口日益扩大;天然气化工的发展比较滞后;电力发展方面,优质电力能源发展比较滞后,电源结构不合理,火力发电占电力生产的比重平均高达98%以上,而水电比例所占比重小。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产业基地。但目前能源生产和消费含“碳”量高、能源生产利用效率和污染物综合治理效率低、节能减排体系不健全、工业重型化趋势加快等导致对能源依赖较大、污染排放较多是实现全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构建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议

(一)完善政策法规,健全低碳经济标准体系

在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务院有关意见决定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结合地区情况,制订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包括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补贴政策、信贷政策、排污收费返还政策等。抓紧起草《低碳经济促进办法》、《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投融资管理办法》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条例》,制定《资源综合利用条例》以及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引导绿色采购、发展绿色食品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定能源合同管理办法,建立节能投资担保机制。

(二)建立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1.贷款贴息和补贴政策。对低碳能效项目和再生能源项目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通过低息或贴息的小额消费信贷政策,激活消费需求。补贴有3种形式:一是投资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给予专项投资补贴;二是产出补贴,即根据RE设备(可再生能源设备)的产品产量进行补贴;三是对消费者进行补贴。

2.税收政策。构建绿色税收体系,促进高耗能、高排放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具体办法有:调高资源税税率;完善消费税,通过税率的差别化及税目细化引导绿色消费;开征环境税,细化税目。制定对新能源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环保绿化的企业的减免税、费用扣除、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和提取投资风险基金等税收优惠政策。

3.价格政策。针对低碳项目实施价格政策,有助于提升低碳项目投资的收益水平,形成对相关项目的投资激励。如通过回收价格协定的措施为绿色能源项目提供价格激励。

(三)明确排放指标,提高行业准入要求,实施清洁发展机制

1.结合我国到2020年的总体碳减排目标,加快有关低碳经济标准体系的建立。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减排要求。制定用能设备的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强制性能效标识和再利用品标识等发展低碳经济的标准规范。

2.制定高耗能、高耗水行业市场准入条件,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和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组织修订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建立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和再生利用品标识制度,实行废旧物品回收利用管理办法,严格禁止高耗能、高耗水和资源浪费严重的产品进入生产、消费领域。

3.制定透明、健全和简明的CDM评价体系。采用正面影响或负面影响的技术活项目类型表,用决策分析方法对项目进行多目标分析,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效能标准纳入CDM项目的监测和管理计划。颁布项目申请审批程序,建立部门负责CDM项目的官方审批。

(四)支持低碳金融发展,构建低碳信贷风险控制体系

培育低碳金融创新及交易的市场机制,提供低碳金融扶持政策。应鼓励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发挥资金中介和交易中介的作用,积极参与低碳金融产品交易,并允许它们向各种低碳项目交易过程提供融资租赁、财务顾问、资金账户管理等服务,以加大地区低碳金融业务对其低碳经济的促进作用。

建立低碳金融风险监测制度,构建低碳信贷风险控制体系。一是建立低碳监测制度,加强对低碳行业的景气分析,消除监测盲点。二是密切关注国内外低碳金融的发展,评估低碳产品的市场需求,缓解低碳产业波动对金融市场的冲击,防范金融风险。三是从时间序列上对低碳产业、金融的有关数据归集和整理,确保监测工作的长期性和动态性,提高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五)培养低碳人才,推进低碳研发

重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实施引智工程。加大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直接为企业培养大批急需的低碳技术人才。吸纳低碳科技专业人才,提高相关待遇,切实做到政策向高技能人才倾斜,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研发政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自主创新的体制框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及再创新,实现关键技术与重大设备的国产化,推进低碳项目的产业化。加强低碳研究机构建设,建设低碳产业发展试验示范基地,制定设计规范和产品标准。开展对低碳绿色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的认定。与发达国家签订低碳技术交流与合作协定,为相关技术的引进创造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

(六)加强宣传力度,大力提倡绿色低碳消费

政府引导,全民培训。把低碳环保内容融入学校教学中,培养儿童、青少年从小形成节约、环保和低碳的意识;创建低碳社区,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消费模式,建立崇尚节约的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通过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等活动,把低碳理念融入到生产生活的各方面,营造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氛围。

发挥政府购买的导向作用与示范作用。将再生材料生产的产品、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通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14000认证的企业的产品列入优先采购计划,推行“无纸化办公”、节水、节电措施,建立办公用品的回收体系,实施低碳采购与低碳消费计划。

参考文献:

[1]肖雪.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政策体系的构建[D].武汉理工大

学经济学院,2010(11).

[2]徐博.促进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J].经济论

坛,2010(7).

[3]张正敏,李京京,李俊峰,万义辉.中美可再生能源政策比较与

分析及其建议[J].中国能源,1999(7).

[4]施维明.民族地区低碳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措施分析

[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3).

[5]王玉珍.碳金融的中国战略与商业银行策略[OL].中国金融

网,2010.

第8篇:绿色低碳技术体系范文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发展障碍 对策建议

低碳经济是以低耗能、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质是能源高效循环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的问题,其核心是人类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的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谓低碳经济的扶持政策,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为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而制定的公共政策体系、公共政策过程和公共政策措施。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巴厘岛路线图”、从《京都议定书》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低碳经济一直是世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我国政府也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扶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如:《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本文从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的视角,探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存障碍和解决思路。

一、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存障碍

基于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现状,推进低碳经济在我国已达成共识。然而,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推进还存在着深层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与价格的单向权衡构成了无法回避的利益障碍。作为经济活动当事人的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所考虑的主要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从成本因素分析,按照新古典主义的解释,就是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在成本既定的情况下收益最大,或者在收益既定的情况下成本最小[1]。在清洁生产尚没有全面推广和成为硬性要求的前提下,企业进行清洁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环保设备、采购清洁原材料、使用清洁能源,这就要比同行业没有采取清洁生产的企业背上更多的负担,其生产成本就会高于同类产品的社会平均成本,从而偏离“成本最低”的原则,导致“绿色产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比如前些年遍地开花的小煤矿和小造纸厂就把大量正规企业逼上了绝路。从价格因素分析,由于初次资源和再生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同,一方面是初次资源价格过低,这是因为矿藏资源价格和生产支付的环境成本过低,廉价地侵吞了公共资源。另一方面,再生资源价格偏高,这是因为各种废旧产品和废弃物的集中回收成本高,再利用和再生技术发展滞后,规模效益差。这样,再利用和再生利用原料的成本常常比购买新原料价格更高,由此构成了推进低碳经济的价格障碍。成本与价格的单向权衡在市场规律的利益导向下,支配着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2.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与现有的环保体制缺陷形成了现实的制度障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很多是以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为特征。传统的经济增长具有惯性,使得转变增长方式很难一蹴而就。再加上现阶段我国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效益仍是考核政绩的主要指标之一。各地区为了发展本地经济,很有可能选择急功近利的经济政策来获取政绩,使得低碳经济目前仍然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探索,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更为艰难的是,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制度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环境保护力度不够,漏洞较多,没有足够的权威,因而不能保证有效地贯彻实施。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污染形式日趋多样化,定量日趋复杂化,使得现有法律、法规效力减弱。如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收费标准既难以与通货膨胀相适应,又不足以改变排污者的行为。其次,我国依旧还存在着部门分割,如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就有农业部、林业部、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分部门的多头管理不仅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行动难以协调一致,而且容易出现政出多门、政策冲突或政策盲区。最后,我国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中还有一个重大缺陷,就是未能明确公民的环境权益,从而使得公民不能维护自身权益,导致政府在监管污染排放方面成本过大。

3.惨淡的市场需求与严格的组织边界构成了低碳经济的技术障碍。对我们发展中国家的普通消费者来讲,同等质量的产品,价格上的优势要比环境品质更为重要;而且,目前一般消费者也不会过于关心清洁生产及其对环保的作用,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仅仅依赖的是个体的道德力量。这种惨淡的市场需求直接构成了低碳经济的技术障碍。经典的研究认为,大约70%的重大创新是由已被认识到的市场需求推动的。由于当前国内企业大都信奉“以质量求生存,以数量求发展”的理念,绿色产品与低碳经济无奈让位于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如果说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分流器,那么,企业内部严格的组织边界就成了技术创新的无形壁垒。传统的组织由于将工作设计成标准化的过程,对工作范围的狭窄说明及僵化的岗位绩效指标考核,使员工难以用广阔的眼光看待企业,在企业中难以形成技术创新的合力。[2]特别是在物质利益与生态利益发生冲突时,首先挥起的是物质利益的指挥棒。

4.模糊的目标路径认识与狭隘的本位主义观念构成了低碳经济的思想障碍。事实上,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在起步阶段,就已开始露出走入歧途的迹象。比如说,一些地方把低碳经济发展当做一个项目来抓;个别部门把推动低碳经济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混为一谈。尽管低碳经济的概念温度在不断上升,但是对路径问题还相当模糊。另一种值得注意的情况是,在有关低碳经济方面,更多看到的是政府主导的身影,而作为市场的主体,数量庞大的各类企业似乎置身事外。发展低碳经济本来是全社会的事情,现在却似乎变成了只属于某个或者某几个政府部门的事。许多地方经济增长和就业压力往往很大,地方政府通常会把保障和鼓励更多的企业生产放在第一位。未来,国家一旦颁布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件必然比关闭“十五小”的更为苛刻,届时来自地方政府有形或无形的阻力也将会更大。

二、扶持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增加政府的制度供给,提供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首先,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3],加紧制定《低碳经济法》《可持续发展法》《资源循环利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其次,要及时出台相关奖罚政策,如征收碳税、征收填埋和焚烧税、征收生态税以及某些领域实行减免税收,等等。再次,要改变过去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办法,明确将低碳经济纳入政府决策者政绩的考核体系,建立新的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各级政府自上而下应该层层签订低碳经济目标责任制,督促其行使低碳经济职能,抑制地方保护主义。最后,重构资源的产权制度,对那些可能或已经留下“公地悲剧”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比如,那些小造纸、小炼油之类的“十五小”企业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法律没有明确附近居民、农民拥有不受污染的权利。如果政府明令受害者可按单位排污量得到赔偿,那么,老百姓就能有效“维权”。

2.重构社会价格体系,解决价格和成本障碍。一方面,要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驱动企业低碳经济的实现。资源的稀缺性必须通过市场供求反映为高价格,否则,企业没有压力来实施碳减排。因此,应取消对自然资源的价格管制,并将部分垄断级差收益当做资源的再生费用留给企业;另一方面,应该对当前一些轻描淡写的收费加大征收力度,大幅度提高碳排放收费标准,使企业的污染成本大幅度地提高,让企业感到切肤之痛,促使企业外部成本内部化,使企业在高昂的污染代价和清洁生产、循环再利用增值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自觉走低碳经济之路。

3.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科学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所谓绿色GDP(全称为绿色GDP核算),即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4]。其主要框架指标包括: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弃物最终处置降低率等。它综合了经济与环境核算,是一种全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它可以理解为“真实GDP”,因为它不但反映了经济增长的数量,而且反映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更科学地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真实发展和进步,真正体现环境-经济大系统的低碳经济理念。

4.明确环境产权,制定奖惩规则。明确环境产权[5]界定范围既包括现有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又包括破坏生态环境与资源所造成的侵权和经济损失。对产权难以界定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如空气、河流等,可以通过划分各地区一定的责任范围,如合理分摊环境治理费用和严格法制约束,制定出明确的奖惩规则。对无法避免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可以通过政府作为维护生态环境的代表与污染者之间进行环境产权与排污权的付费许可污染的交易以及排污权的产权交易,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和无节制使用自然资源及由内部经济导致的外部非经济。

5.开展绿色教育,倡导低碳消费。为了提高低碳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需要加强对公众环境意识的培养。低碳消费引导低碳生产,而公众的环境意识又决定其消费偏好。绿色教育政策包括: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工作制度,带动民众广泛参与环保实践;经常举办环境污染案例听证会,加强环境案件的社会影响;加强舆论宣传,强化环境意识。低碳消费则至少应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倡导消费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碳减排的倡导,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改变对环境不宜的消费方式。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M].上海:三联书店,1996:57.

[2]AfzalS,Sidddiqui,Chris Marnay.Realpotions of US federal LC

Eresearch[M].Boston:AllynandBacon,2007:99.

[3]HenrikLund.LC E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d evelopment [J].

Energy,2007(9):77.

[4]Kurokawa,Kosuke.AnoverviewofsystemtechnologyinJapan[J].

第9篇:绿色低碳技术体系范文

低碳经济是在经济快速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大量增加,导致全球变暖、空气质量下降、自然灾害频率增加以及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低碳经济是对过去过度开发所进行的补救行为,也是挽救地球环境的一种自救行动.对于房地产行业,一方面它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另一方面它也是耗能大户.根据有关资料,全球大约有50%的资源都投放于建筑业,而且建筑物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占全球排放量约40%.所以,房地产业提出低碳发展,像其对国民经济的巨大贡献一样,能大幅度地降低国家整体碳排放量,同时拉动上游绿色生产,推动下游绿色消费,促进房地产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技术创新,是健康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未来的房地产谁先实现低碳目标,谁将主导未来房地产行业的竞争格局,并且带给房地产企业切实的利益和巨大的商机.“低碳建筑”已成为房地产发展的新方向,在世界范围内,低碳建筑产业正以60%的速度增长.

二、现阶段房地产业实现低碳化存在的问题

国家对低碳的发展很重视,并且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战略往往都是走在人们观念前面,引导新的生活模式.只是大部分房地产企业虽然认同低碳开发理念,却并没有具体的实施步骤.根据调查,在我国约430亿m2的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节约措施.

三、低碳经济下房地产开发运行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现阶段房地产业实现低碳化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政府、房地产企业、房地产技术体系和消费者方面来提出对策和建议.

1.政府要倡导推行低碳开发房地产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必须要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方略.首先是制定低碳开发的产业技术政策、科技政策及财政支持政策,对于实施低碳房地产开发模式,应通过降低税收或增加财政补贴手段,降低低碳房地产开发成本;反之,严惩能耗高、排放大的房地产开发产品.

2.房地产企业要制定低碳战略、实施低碳开发模式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作为低碳开发的践行者不仅要积极应对低碳时代的到来,而且在战略上要有低碳开发的长远策略.在资金方面,从利润中预留出低碳开发的资金;在实施方面,要从低碳设计、低碳材料选用、节能施工技术开发、后期运营成本、低维修成本等各环节把握低碳运作模式,以便抢占先机.

3.健全低碳房地产技术体系和建立房地产低碳考评体系当房地产开发逐渐步入低碳模式后,由于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原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领域科技研发的投入不同,最后环保低能的效果也不同.所以,行业要制定相应的建筑节能规范,构建低碳建筑标准的第三方测评体系,并对建筑适当地进行节能评级与认证体系,使公众知晓,并公众根据标识积极选用低碳的房地产产品.

4.消费者增强低碳生活意识目前,消费者对于低碳生活意识还有待加强.低碳意识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需求选择,也制约了低碳环保绿色建筑及相关低碳产品的推广.低碳绿色生产是低碳经济向前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低碳的生活方式也是房地产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开发商开发的房地产产品往往能够引导人们的潮流生活,所以要先从增强低碳绿色房地产的大众认知开始,让消费者接受低碳生活,愿意为增加的低碳成本买单,最终形成低碳生活的消费.另外,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对城市未来的规划发展有所考虑,在建造住宅小区的同时,应配套建设包括商业、工业、服务、娱乐及教育等设施.建筑本身要满足低碳要求,经过开发之后,再建一些连锁的低碳产品,比如居民入住以后可居住、也可工作和购物、消费,这样既节约了交通费用和上班时间,又使办公成本和居住成本减少,这是长远的效应,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有这样的远见,就能从项目的整体角度去考虑低碳节能.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