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仓储管理就业前景范文

仓储管理就业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仓储管理就业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仓储管理就业前景

第1篇:仓储管理就业前景范文

2010年6月15日——2010年7月3日

二、实习地点

吉林机械制动厂,长春市长久物流,京铁物流

三、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主要参观吉林机械制动厂,长春市长久物流,京铁物流,了解这些企业的业务,熟悉业务流徎,对这些企业有初步的认识。

1.吉林机械制动厂

业务流程主要有冲塑、机械加工、表面处理、物品储存。

首先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该厂的冲塑分厂,厂房的大门上写着“冲制优良产品,塑造良好形象,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入厂房内,只能听到及其的轰鸣声,工人们在这样一个嘈杂的环境中辛勤的工作。厂房中间部分摆着两排冲床,机械远转很快,工人们必须时刻都集中精力冲压汽车零部件。每张冲床上都悬挂着3——4张操作表和注意事项,以规范操作。厂房里的布局有材料库、模具库、几何测量室、保养区、限制区、台洗班、待验区,这些布局表明了这些汽车零部件生产所需的各道工序。

然后我们参观了机加分厂,他们的生产口号是“责任、创新、求实、成事”。进入厂房内,最先看到的是宣传栏,里面有企业文化内容,工作注意事项等内容。这里是不同品牌汽车所需零部件的加工区,分布着好几条加工生产线。

最后我们参观了表面处理分厂。其暂存区很大,但摆放并不整齐。在工厂外,我们看到了一小片露天仓库,摆放着一些箱式托盘。

这次参观主要是对汽车零部件生产物流流程进行一个大致的认识。

2.长春市长久物流

业务流程主要有以整车物流规划、零部件物流、普货物流、仓储、运输、配送、汽车销售、售后服务。

首先是企业人力资源部的蔡经理为我们进行企业介绍。在介绍中我们看了长久物流的影像资料。该公司创建于1992年,总部设在北京,以整车物流规划、零部件物流、普货物流、仓储、运输、配送、汽车销售、售后服务等领域的集约化综合服务集团公司。员工总数达2000余人。涉及乘用车物流、商用车物流、汽车销售、汽车零部件物流及普货物流等,业务领域遍及全国各地,设有50余个全资、控股子公司,10余个商品车仓储基地,仓库总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年运输能力60万辆、汽车销售2万余辆。该企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现代化汽车物流民营企业,在中国的汽车物流行业中位居三甲之列。2003年9月长久物流通过ISO9001:2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1月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为5A级物流企业,成为中国15家具备5A级物流标准的企业之一。

其次是有运输部门的专业人员为我们讲解该公司的汽车物流发运情况。长久物流公司内有2300多台运输车,外协车有3000多台,仅在长春地区就有10多家外协车公司与长久物流签订协议运输。这样保证了长久物流每年100多万的运力。在长春长久物流主要承运一汽大众、马六、丰田这三家的商品车。发运过程如下:第一,销售部将所需商品数量反馈给储运管理科,由储运管理科分析数据,计算所需车辆,并安排运输时间,然后下达运输计划到长久物流或其他外协车辆公司。第二,运输车开始准备工作。其中包括工人工作服的准备、车辆检查、装车。其中外协车需要一头“装车确认单”。第三,运输出库。

然后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长久物流的露天仓库——商品车储存、入库、发货区。并由起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为我们做了讲解。其仓储区非常大,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整齐有序。每一辆商品车入库都是由导运司机进行入库归位,在这一过程中并对汽车进行外观、质量检验。其每个货位都是有据可查的。入库后,进行货位编号,在由库管员抄入固定表格中,最后将数据录入电脑。这样就可以保证储存数据的准确,也方便快速地准确地查找所需车辆。当公司接到销售订单是,就交与仓储部进行配货,所需车辆就被导运司机开到出库处整齐地排成一列。这些车将被安置在商品车运输车中。

最后我们观看了商品车运输专用车的装车过程。其准备工作前有好几道工序要作,如安装起落架,这道工序只能人工操作,很费时间,最少也用了近30分钟的时间。每辆商品车运输车可运10台车,分两层装载。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两种商品车运输专用车,箱式的和框架式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框架式的装载量高于箱式的,而且以后框架式的会更多地用于运输中。

3、京铁物流

业务流程主要有收货、仓储、发货、配送、物流包装、信息管理。

该企业创建与2002年,是一家民营企业,主要的经营范围为汽车零部件的快递,在北京和上海都有仓库。在吉林省其市场份额占到30%——45%。

走进京铁物流,这里并没有给人一种繁忙的景像。

首先是公司的娄经理带领我们参观企业的仓库。这里的仓储空间很大,但是并不干净,货物的堆垛不整齐,仅仅只有两三台叉车在运输货物。有的货物上对卖弄了厚厚的灰尘。这里也没有整齐高大的货架。楼经理告诉我们当今很多物流企业都是这样一个现状,是由于资金成本的限制,没有财力进货架和叉车,而对于目前该企业货物运输量也没有必要这么做。

我看到有的货位上还挂着很多与货位不相符合的货位布置板。货物大多都是在地上摆放,没有使用货架,只有少量的木制和铁制托盘。这里的货物不多,其发货日期都是当天待运的,没有昨天或是更早时间的货物,可见京铁物流发货很及时。在这里我看到了称量货物的电子秤嵌在字面上,很平整,可以方便货物的上下秤称量。货运中心在仓库的入门旁边,是货物信息接受、录入和发出的地方。

最后由是公司创始人邵总经理为我们做讲解。该共识当初是由2台车,6、7个人发到如今这样比较打的规模。他的讲述使我感触到了创业的艰辛和不易,他的那句话令我记忆犹新“说得好听点是一部创业史,其实那是一部血泪史。”以及为其他企业做物流策划的困难,都是在基层的实践中一点一点累积总结的。

邵总经理还为我们解释了仓库那些为撤走的货位布置板是由于原先使用企业服务的公司撤走了货物,但现在又要重新要求服务,因此那些货位布置板还要继续使用。

四、实习心得

第2篇:仓储管理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开设专业

一、物流管理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及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统计,物流人才是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到2010年,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40万人。特别是近年来,物流管理的发展,扩大了企业的销售范围,改变了企业传统的销售方式以及消费者的购物方式,使得送货上门等物流服务成为必然,促进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兴起。加之传统企业也加强了对营业成本的控制,对仓储、物流方面的管理进一步加强,也推进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

就全国范围而言,我国物流业正处于迅猛发展的势头,但在物流人才的培养方面却显得滞后。据统计,现在全国大专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的仅有1%,能培养博士、硕士的更是风毛麟角。物流市场这种严重供需不平衡的趋势,将直接影响到国内物流产业的长足发展,因此加快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与知识普及已经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现代物流业发展呈现出五大趋势:一是系统化趋势。为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现代物流包含了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商品流动过程,形成了一个整体的专业化的供应链,物流系统也就成为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二是信息化趋势。借助于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运输网络合理化和销售网络系统化的基础上,整个物流系统实现管理电子化,物流业正进人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化新阶段;三是专业化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生产企业为精干主业,提高效率,逐渐把物流配送业务交由专业的物流企业去做。第三方物流能够发挥集约化、专业化的优势,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物流合理化,从而节约流通费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仓储、运输的现代化与综合体系化趋势。仓储现代化表现为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组织起高效的人、机、物系统;运输的现代化则要求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空运与管道的综合运输体系;五是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趋势。传统上,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离的。但现代物流的功能逐步拓展,将商品的交易、产品的位移和信息的传递集成在一起,实现了三流合一。

(二)目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状况分析

物流业被普遍看好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据调查2004年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已达2400亿元,根据国家“863计划”,仅北京市为发展奥运物流已规划建设三个物流基地,四个大型物流中心,若干专业化配送中心,在北京地区将有30万物流人才的缺口,在全国将有60万缺口。据调查表明我国未来的7-10年都将处于物流人才需求的高峰期。

正是由于物流人才的短缺,物流业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金饭碗”。在北京首届物流人才专场招聘会上,40余家企业以高薪争相聘请“现代物流主管人才”,其中,最高年薪达到60万元,国有物流公司的年薪开价20万元以上,民营物流企业开价30万元以上,外资物流公司的年薪开价高达40万元以上。据统计在深圳、上海等地,一般的业务主管月薪在3000元左右,部门经理在5000-8000元,有的能够达到1万元以上。可见,物流人才的就业前景非常好。

二、我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可行性

(一)师资状况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经济管理系成立以来,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料,储备了一批专业知识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通过一系列渠道的师资培训,现能够从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专、兼职教师2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10人,具有中级职称者11人,其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形成了老中青梯队结构。目前,该专业现有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10人。本专业教师科研成果丰富,主编、参编的公开出版的教材达20多种,公开发表的论文有30多篇,开发管理软件5种,完成国家教育部的科研课题一个,曾帮助地方企业策划过公关方案、市场营销方案、企业形象方案和企业文化方案,为地方企业举办厂长、经理及管理人员培训班20余期,培训人员800多人,大多教师长期受聘于附近的职大、电大、技校,并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这批教师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这些都为我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提供了师资保证。

(二)实验设施

第3篇:仓储管理就业前景范文

医学类专业很多,现在的医疗系统暂时没办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医学人才很吃香,目前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对儿科医生的需求量变大,教育部也在积极的采取措施培养医学人才。所以医学行业还是比较有前景的。

2、经济类专业

经济类专业市场应用类职位是人才市场急需的人才之一,经济类专业有金融和财会类等要学习金融和审计以及财政和统计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这个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从事的职业有会计和审计以及税务等工作。

3、机械类专业

机械类专业一直比较吃香,因为这个专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性和庞大规模。目前国家在强化装备制造业需要更多的数控技术人才和加工制造业以及机械设计等方面的人才,这个行业前景很好。

4、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根据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来看情景广阔,而且IT行业发展迅猛,未来发展重点在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电子航务和互动媒体以及软件工程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大。

5、法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识逐渐的增强合同化的概念深入人心。一些经济纠纷和合同问题的事情很多,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大。而且法律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学法律的学生毕业后之后可能从事检察官和法官以及律师和法学教师等职业。

6、物流类

物流产业现状规模不断的扩张,客户需求多样性引起物流人才的需求增强。我国在公路货运和仓储以及海上搬运运输、船舶等方面开放市场和相关行业以及国外物流企业合作。对现代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大这个行业是一个还不错的行业。

7、艺术类专业

目前艺术专业正在发展中,实用艺术范围变广。其中广告设计和建筑设计以及环境艺术设计和动漫制作等专业人才紧缺,是就业前景好的十大专业之一。

8、民航管理专业

民航管理专业薪资待遇很高,随着我国民航的快速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人才缺口。国内主流航空公司优秀的空乘人员的平均年薪在几十万人民币,所以这个行业的前景还是不错的。

9、计算机专业

当今社会,互联网越来越发达,计算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了。计算机专业受欢迎率持续走高,今年甚至到达了NO.1的位置。计算机专业包含了计算机数学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等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只要计算机技术娴熟,相信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还是很容易的。

10、英语专业

第4篇:仓储管理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毕业研究生;就业现状;就业前景;预测思路

一、 毕业研究生就业分析现状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随着国民经济不断迅速地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社会和科技创新对高层次人才的巨大需求,研究生教育经历了很大的发展。表1的统计数据说明:“十五”期间,我国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在校人数和毕业人数的平均增长率都保持在23个百分点以上。表2的统计数据说明:“十一五”期间总人数和平均人数都将超过“十五”的一倍左右。可见,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速度惊人,这个规模也必将刺激“十一五”研究生教育事业获得更大的发展。而且表2推算的研究生在学人数超过了国家2002~2010年研究生规划中的“到2010年,……在学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规模达到硕士研究生120万,博士研究生15万”[1]。尽管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迅速,可是“在高等教育扩招的背景下,在校研究生规模占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比例依然很低,仅从1999年的2.3%增长到2004年的4.6%”[2]。但有的学者却认为:我国高等学历教育规模增长的速度明显快于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政府的政策因素而非经济发展的自身推动,且已开始超过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我国GDP的增长幅度,呈现出扩招起步快、增长不平稳、大起大落的态势,如研究生数量增长太迅速等[3]。致使毕业研究生出现了总量供大于求,即就业中的“卖方市场”。如此说来,重点高校构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远景规划使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趋于1∶1。在就业机会一定的情况下,不仅研究生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就是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竞争也会白热化。事实上,从表1中可以看出毕业研究生“十五”期间平均就业率教育部一次性就业率的计算方法是:(考研+出国+定向委培+签协议+正在办理签约)/毕业生总数,统计时间分别为当年9月30日和12月31日。仍然保持在92.78%,说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仍然很需要高层次人才。

近几年来有些高等院校对毕业研究生就业现状、流向及趋势作了一些调研,也提出了一些对策。有的认为高等院校的研究生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以及扩招与社会需求错位,造成了供求总量失衡、结构性矛盾突出及高层次人才浪费等,提出高等院校研究生学科建设和专业调整要与市场紧密结合,努力适应市场,并加大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如自主办学等)。有的认为与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意向、择业观念等主观因素有关,而且社会对此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忽视了积极的引导,由此造成了毕业研究生就业形势逐年紧张等,因而主张高等院校和社会应加强毕业研究生就业思想教育和择业信息指导,并正在探索具有研究生特色的就业指导模式。目前更多的调研是关于各个学校、地区的不同专业类型的毕业研究生就业率的。但是这些研究仅仅只是从毕业研究生、高等院校自身的角度来探讨毕业研究生的就业问题,没有从用人单位的角度进行研究,相较于本科毕业生就业研究来说,其广度、深度都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研究时间起步也较晚,特别是针对用人单位所属行业各个专业毕业研究生就业形势的比较研究,流向各行业、各地区毕业研究生就业前景的预测研究几乎没有。尽管如此,这些研究成果仍然从不同方面、角度进行了有益探讨并为有关部门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对毕业研究生就业前景预测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二、毕业研究生就业前景预测思路的探讨

面对我国毕业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全面比较、系统整理和分析研究研究生培养单位不同就业行业的就业前景、社会对不同专业之间的人才供求比例和地区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比例,从微观上为高等院校适应社会的研究生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从中观上为地方高层次人才就业市场建立预测机制提供监测数据,从宏观上为政府高层次人才宏观就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即一份适时高质量的就业前景分析和预测报告,对于政府、用人单位、高等院校、毕业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市场及家庭和有关专家学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索和探究。

1.研究生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研究生教育结构的相关性

我国研究生教育不同学科的招生、培养和就业一般来说比较单一,主要是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就业主要面向高等学府、科研院所、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文化教育、大中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金融保险单位等,这些用人单位因为基本上是国家机器,需要高层次人员来运转,所以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就是满足这些单位。尽管我国早在1985年就开始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在职人员开辟了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博士学位的渠道[4],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专业型、复合型等不同类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但因为都是在职职工,不存在就业问题。国家经济转型后,许多新型行业专业化、智力化程度较高,对高层次研究生人才的吸纳能力更强,需要大量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以满足这些行业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智能水平的劳动力的需求,可是研究生培养单位又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因此出现了现有研究所说的,毕业研究生就业产生了结构性矛盾(笔者认为,毕业研究生存在结构性矛盾说法欠妥,应该是研究生人才模式培养多样化,以适应各个行业因经济发展需要、经济结构调整而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即我国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与社会需求差异巨大,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问题非常突出,顶天(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立地(务实的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奇缺,一般性人才膨胀,轻视工农、轻视实践的倾向还比较严重,致使就业渠道狭窄,广大的一线得不到适用型人才[1]。

毕业研究生存在的结构性失业反映了研究生培养模式、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和就业结构存在不适应性。这就涉及到研究生教育怎样适应社会需求,如何适应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即研究生就业结构、高等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协调好。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只有在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的前提下,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协调、快速的发展。研究生就业结构主要是指高层次人力资源在不同部门、行业、地区间分布的数量对比关系。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概念可以看出,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产业结构本身包含了研究生就业结构的部分内容。一方面,各行各业的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必须有大量高层次专门人才投入,才能拉动第三产业迅速大发展。另一方面,高层次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也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而发展。由此可见,研究生就业结构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一定会导致研究生就业结构的转换。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总体系中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组成方式,它关系到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种类、规格和适应工作的能力,关系到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一般认为,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受产业结构的制约。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要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趋势相适应,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也要服务于经济的发展[5]。从表3可以看出,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逐年上升,说明今后我国就业的增加主要靠第二、三产业来拉动,而第二、三产业中除了有部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更多的是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这些行业专业化、智力化程度较高,对高层次人才的吸纳能力会更强。所以,国家在积极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同时,要注意使研究生教育由培养学术型人才,转向培养大量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转变,以满足这些行业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智能水平的劳动力的需求[5]。同时,更要做好这些高新技术行业高层次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工作,使不同专业研究生按不同行业比例协调发展和顺利就业。

当然,毕业研究生在现实中的就业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如体制结构、人才市场的发育程度、制度保障因素等,培养单位培养出来的毕业研究生能否实现充分、合理的就业也必然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此外,研究生就业结构的变动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清晰地反映了毕业研究生就业走势。因此,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不仅要考虑产业结构这一直接因素,还必须充分考虑高层次人才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这样一个重要因素,培养高层次人才类型与规格的毕业研究生既要与未来几年内高层次人力资源的就业结构变化保持一种动态的均衡,以免毕业研究生就业出现“行业失衡”;又要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不同高层次人才培养功能,促进研究生就业结构的转换升级,不断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的需要。

2.研究生的专业设置与就业行业发展趋势的相关性

研究生教育在我国一直是精英教育,培养单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多强调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培养,而较为忽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培养单位,尤其是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特有的师资力量及科研设施开设专业,而较少考虑社会需求,使得专业设置有失平衡,如对一些需求不大的专业盲目扩招,既造成了人才培养和使用上的浪费,又带来了这些专业研究生就业难的被动局面。

随着以用人单位为主体的“买方市场”的建立,社会对毕业研究生的需求转变成为研究生培养单位专业设置及培养方式调整的重要依据,培养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具有较强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突出的个性特征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将成为研究生培养的目标[6]。但是,按现行专业目录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对人才专业标准或人才质量的需要[7]。

为了使毕业研究生充分就业,研究生培养单位必须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做出准确的预测,而预测人才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把握行业结构的演变趋势。表4显示出了我国十六大行业就业结构比重的变化趋势,一是大多数传统行业的就业份额下降。例如,农林牧渔、采掘业、制造业的就业比重降幅都较大,有些第三产业中的传统行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服务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国家机关党政团体和社会团体等也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当然,有些行业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下,可以衍生、辐射许多新型行业,也能够创造一些新型岗位。二是部分传统行业的就业比重上升。例如,建筑业、批发零售和餐饮业的就业比重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三是新兴行业的就业份额稳步上升。例如,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的就业比重明显上升。此外,还有一些传统行业就业比重变化不大: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从这些变化趋势可以了解传统的就业行业特别是酬薪较高、福利待遇有保障的单位用人趋势基本处于饱和,对高新技术、高智力、高新知识要求高的新兴行业或者传统行业需要新技术、新知识改造的用人单位,其高层次人力资源的需求会随着这些行业竞争力的需要而有较大增长。这些行业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有许多传统职业在新的条件下发生了较大调整和变化,如传统农民转化成为农机师、农艺师;传统园林工人成为园艺师;传统操作工人转化成为数控机床和其他先进设备的操作工;理发员转化为形象设计师等。此外,由于技术或产品的更新,节能降耗、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需要,禁止使用某种材料或工艺,导致一些就业岗位消失,有关研究表明:目前衰落和消退的职业集中在第一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有部分传统职业消退。美国劳工统计局曾预测,美国在1996~2006年期间,高技能计算机专业人员将是职业增长最快的群体,在计算机和数据处理行业的就业人数有可能增长一倍。新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扩张将刺激对计算机工程师、系统分析师和信息科学家的需求。同时保持高增长率的还有个人和家政等服务性职业。企业寿命的缩短,加大了劳动力的流动性,使就业稳定性下降。就业的不稳定性和劳动力流动性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就业发展的基本特点[8]。如今我国现代商业服务业的比例也在逐步增长,特别是广告、软件和计算机等信息密集和会计、设计、策划、法律、咨询等知识增幅更大,现在和将来创造的大量就业岗位非常适合研究生这样的高层次人员,即知识密集型劳动、技术密集型劳动、信息密集型劳动是现在和将来研究生的就业趋势。

因此,根据毕业研究生就业结构变化可为培养单位专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一定的前景预测参考依据。

(1)对就业份额下降行业有针对性地改革和改造传统学科专业。仍有潜在发展价值的传统专业,要赋予其新的研究方向、技术装备和实验手段,运用现代应用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创新和提升,增加传统专业的高新技术附加值,实现传统学科专业持续发展,使培养的研究生人才仍有较好的就业前景。例如,对于农科专业,要将现代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经济、环境科学、生态学等融入其中,发展生态农业、都市农业、外向性农业、农产品深度加工及贸易、食品安全与检疫、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培养能够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现代农村基层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2)有些研究生教育专业,特别是有关人文社科专业培养目标过于笼统或较模糊,缺乏操作性,即本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如何跟用人单位挂钩,该专业的就业趋向是什么,为哪些行业就业目标服务。有了具体的趋向,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才切实可依,才可以有根据地调整研究生就业结构,有目的地提高专业能力并训练相关技能。研究生与本科生一样,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没有就业趋向的专业是没有前途的,必须进行调整。否则,毕业研究生因“专业不对口”而使就业前景愈发黯淡。

(3)对于仍有较大需求的传统专业,同样根据社会需求水平和发展方向的变化,调整发展重点。如对于建筑类专业,重点发展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港口、现代城镇规划和建设、绿色住宅建设等方面,以满足现代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和城镇居民住宅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类等现代服务业,就业比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这类行业目前需要的是一批懂得规范化、规模化经营的高级管理人才,懂得国际化竞争规则的国际贸易人才,所以应重点发展餐饮管理、宾馆管理、国际贸易类专业。

(4)根据新兴行业就业份额稳步上升的趋势,重点发展房地产、金融保险、证券、社区服务、物业管理、资本运营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经贸营销、旅游等专业,并且大力发展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等高新技术类学科专业。例如,清华大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通过重大的战略性、基础性的科研项目,生产出了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这些重点科研项目的实施和科研成果的产生为一批新兴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如以高温气冷堆、大型集装箱检测、核燃料萃取技术研究带动了核能与核技术等学科和专业;以高速信息网络及光通讯研究带动了计算机、通信、光电子等学科和专业等等[9],培养了一大批掌握高新技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5)对于就业比重较为稳定的行业,例如,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在稳定招生规模的同时,也应与现代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培养适合新时代行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3.研究生教育地区的分布与就业地区流向的相关性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从大的范围来说,三大经济带我国的东、中、西部的地区划分,采用1985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三大经济带"中的标准.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和海南等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等9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东部地区经济最为发达,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内地与沿海,各个省市的经济发展等都是如此。小范围讲各个县域经济差异也较大,城市和农村,贫困地区“老少边穷”地区也都存在这个问题,这是由于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它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我国目前即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得不到有效转移,二元经济特征非常明显,迟迟不能转化为一元经济.形成的。正因为“区域经济不平衡”,导致“就业区域失衡”,即我国高等院校各个层次的毕业生(包括研究生)这几年就业持续“孔雀东南(沿海地区)飞”、“一江春水向东(东部地区)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中城市)”的现象。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必然导致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研究生教育同样存在地区差异。从当前中国东西部研究生教育的状况来看,在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占有、教育投入、教育质量方面,东西部的差距十分明显,西部问题突出。 研究生教育地区的不平衡,反映在各个地区按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包括毕业研究生)的不同上,表5说明:发达地区、城市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数比欠发达地区要高,有的甚至要高出一倍多的百分点。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发展潜力带来的高层次人才就业前景是相当诱人的,研究和预测毕业研究生如何在发达地区凭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适应高新技术产业,欠发达地区如何发挥地方经济文化特色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对毕业研究生地区流向的正确导向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可以促使东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交流,为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例如,有的研究指出:针对西部地区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和占国土面积二分之一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沙漠戈壁等的开发利用,着力建设一批对整个国家和本地区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兴学科和应用技术学科。西部地区是东西方民族、文化的交汇地,文化遗产相当丰富,这些历史的、现实的问题可以很好地促进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使毕业研究生在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上具有更好的就业前景。 转贴于

[参考文献]

[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5):1-21.

[2]李莹,等. 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6,(1):70-75.

[3]陈厚丰,等. 扩招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的相关性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39-43.

[4]马陆亭. “十五”我国高等教育数量发展目标分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57-60.

[5]程纯,等. 从就业结构的演变看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J]. 辽宁教育研究,2006,(7):6-9.

[6]杨梅.迎接挑战,开创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新局面[J].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4,(7一8):46-48.

[7]佟福锁. 对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再修订的探讨[J]. 江苏高教,2006,(6):93-95.

第5篇:仓储管理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民办高校;物联网专业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9-1989-02

1 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指的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对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第二,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同通信。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将RFID(无线射频识别)和WSN(无线传感器网络)相结合为用户提供生产生活的监控、指挥调度、远程数据采集和测量、远程诊断等方面的服务的网络。

物联网最早是在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研制中心专家提出的概念模型。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 互联网报告 2005:物联网》,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可以通过Internet主动进行互换。2008 年 11 月IBM公司正式给出了有关“智慧的地球”的概念,即“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以此作为经济振兴的基本战略。如果在对基础建设的执行过程中,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的基础设施平台。

2009年8月总理在无锡考察传感网相关产业发展时明确的指出要尽早一点谋划未来,尽早一点攻破相关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促使我国迅速进入物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揭开了我国进入物联网时代的新纪元。

2 物联网的发展带给民办高校的机遇

目前,我国已经将物联网明确列入到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和《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战略。国家的发展战略将会更快推动我国物联网的发展速度。

物联网是一个很大的综合交叉性学科,涵盖了计算机、通信、自动化等多个学科领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遍布了社会的各行各业,最早应用的领域主要在物流、移动、医疗等方面。目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已经越来越广泛。详见图1。

物联网的发展是与各行各业的需求紧密相联系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会给物联网的应用带来很多机遇。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大量人才,所以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非常乐观。据统计该专业将奔“万亿级” 年需百万人才。

“物联网行业发展是一个趋势”,有专家分析预测,该行业发展需要一些时间,就业井喷的现象将会逐渐到来。

根据美国咨询机构的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相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物联网被称为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同时,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需要的人才每年也将达到百万的数目。

2010年教育部“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后,物联网专业作为信息网络产业方向重点支持的开办专业之一,各大高校纷纷响应号召,追随时代的潮流,争相申报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为培养我国的传感信息人才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是为了与国际接轨,扩大和更新知识来源。到目前我国已有700多所高等院校增设了物联网专业如图2所示。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育科技型人才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面对物联网专业如此广阔的就业前景,民办高校也应把握时机,抓住物联网时代的机遇,积极设置新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专业,整合当前就业情况不理想的专业,结合地域特色和学校自身的发展情况,积极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来促进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

3 物联网专业前景分析

随着我国物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物联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行业领域非常的广阔和灵活。物联网相关企业可向毕业生提供的岗位主要包含的部门和岗位有:1)物联网相关企业的工程技术、售后等服务部门;2)IT相关企业的软件开发维护部门;3)电子通信类企业的工程技术部门、研发部门;4)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维护管理部门;5)物联网相关行业的网络产品、传感器、射频设备等采购,管理等工作。

未来物联网应用的重点领域包括:智慧城市、电子商务、公共卫生与远程医疗、现代物流与智能仓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方面。

4 民办高校增设物联网专业的可行性

民办高校培养人才模式的特征是:从社会需求的岗位出发, 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主要任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为主导。民办高校有着灵活地办学理念和办学条件,“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与实行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双证书”的办学制度更适合于物联网专业的设立和发展。因此,要进一步联系加强与物联网企业合作,增进“校企合作”、实现“订单式”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对于民办高校可以在企业增建物联网的实习、实训基地,来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对于企业则是提前让学生熟悉了物联网产业的技术特点、操作流程,以便学生在就业后可以较快地完成角色转换,实现“零距离”上岗,从而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了高校、企业的双赢目标。

当前随着全国各地生源的急剧减少,各大高校争夺生源地大战已经打响。因此各个高校纷纷争相申报增设物联网专业,都想最先抢占物联网时代的先机。民办高校如何在这场战役中取胜,必须从自身的办学专业特色出发,以最新的专业设置、最优的教育教学条件、最好的就业前景的专业来吸引学生。

与其他高校不同,民办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是国家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地,这更适合物联网这一涉及各个行业综合交叉的实践性专业。为了更好更多地培养物联网技术应用高技能型人才,民办高校增加开设物联网专业,已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决策。抓住物联网时代的机遇,明确民办高校发展的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物联网专业,为当前社会提供优秀的物联网专业人才是民办高校的使命。

5 结束语

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第三次革命,开启了全新的产业革命。物联网的发展必将成为中国和世界的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它正在推进我们的世界,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因此,从民办高校自身的发展来看,增设物联网专业是可行的,也将是必须的。民办高校必须迅速行动起来,抓住物联网时代的发展契机,积极地增设物联网相关专业,为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以促进我国物联网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晴.物联网发展与高职教育之探讨[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 贾国荣.高职院校积极应对物联网时期到来的思考[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第6篇:仓储管理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 就业 浅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物流产业随之兴起,国内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而在人才市场上,物流人才的需求与就业之间却存在着一个怪圈,一方面是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从物流企业频频跳槽,另一方面却是物流企业难觅其所需的人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物流人才供需之间的不协调呢?笔者以为导致上述问题的具体原因如下。

一、学生自身问题

1.选择专业存在盲目性

学生选择物流管理专业的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是认为毕业后好找工作,二是从众心理,别人选了就跟着选。可见学生选择专业存在盲目性,对专业缺乏兴趣自然找不到自己认为理想的岗位。

2.自身定位过高

很多学生认为大学毕业后就能做个业务主管、当个部门经理。而事实上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行业要有所发展必须从基层做起、从一线的操作岗位做起。物流企业基层人员每天的工作除了点数量、记数字就是接货、送货,工作相对单调、枯燥,当理想与现实脱节时毕业生也就有转行、跳槽的念头。

3.不具备从事物流业的基本素质

就我国物流业的现状来看,绝大多数物流企业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物流业务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做一些装货、卸货或搬运物品的工作,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很难适应物流企业繁重的工作。

二、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方面的问题

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办学经验相对匮乏,存在不少问题。

1.专业建设存在盲目性

相当一部分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动因是“物流热”,为了提高招生量而盲目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专业定向不准确,课程设置不合理,造成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多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都依附本校经济、管理类系科建立起来,无论是专业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设施及专业教学资料都借助于其他专业,缺乏自身特色。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缺少权威的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教材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所用的教材多是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的简装版,“纸上谈兵”,实用性不强。从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有悖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

3.专业师资匮乏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教师大部分是从经济学的相关专业经短期学习、培训后转变成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且绝大部分专业教师仅有书本知识而无实践经验和实际的物流管理能力。而高职物流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灌输给学生的只能是经不起实际推敲的理论。

4.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

由于高职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时间较短,缺少相应的实习基地,使得学生在校期间仅仅学会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对于企业的实际操作环节知之不多,从而影响到就业效果。

三、完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对策

首先,对学生而言要使学生正确认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选择物流管理专业,使其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做好吃苦准备,毕业后才能从容应对工作环境。

其次,对高职院校而言要改进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专业建设目标的明确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目标应设定为:培养有实际工作能力和丰富操作经验,并懂得和运用一定管理知识的人才。定位的岗位群主要是操作层次的业务员、管员和理货员,还有一些管理层次的物流业务主管、运输主管、仓储主管等。这样培养出来的高职生就可以凭着他们过硬的技术、明确的目标定位、良好的适应能力,适应企业人才需求。

2.物流教材的选用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选择配备适用高职院校专业的教材也是非常必要的。由于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很快,新情况、新变化、新趋势随时可见,这些都需要及时地不断地充实到教材中去,这样教学内容就能与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接轨。因此,在选用教材时一要重实践二要重时效。

3.专业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在职教师的培训,如组织教师不定期深入物流企业进行调查和学习,以便掌握物流行业的新动态;另一方面可以聘请国内外物流专家和企业资深物流经理为客座教授,对物流专业的教师进行讲座,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4.实训场所的建设

实训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多参加一些企业实习,增加对物流业务流程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建立物流实践工厂和物流实验室,进行物流模拟教学,使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能了解并学会操作物流相关业务流程,这样学生毕业后就能迅速适应物流企业相关岗位。

另外一些高职院校尝试和物流企业合作,采用“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式,效果也很显著,值得借鉴。

权威机构调查表明,我国目前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而且,随着企业物流意识的增强,有近75%的企业考虑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种种现象表明,物流人才是社会急需的人才,如果物流毕业生能给自己准确定位,学校适当调整教学模式,高职校物流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邓新红.关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办学的几点设想[J].成才之路,2007,(26).

第7篇:仓储管理就业前景范文

    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校企联合培养

    校企联合培养物流专业人才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实施教学管理,开发课程体系,订制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解决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弊端的出路。校企合作的主要路径如下:从实训实习方面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物流系统实训为主(物流实训室),到公司现场实习的机会不多。应该多联系物流企业,建立校企联合办学的机制,让学生到公司进行短期实习,让他们对今后的工作有较清楚的认识,学会脚踏实地的做人做事。从课程设置方面例如我院物流管理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主要专业必修课如:物流基础、物流设施设备、运输管理、仓储管理、供应链管理、配送中心、货运、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物流与报关等都比较合理。但结合现代物流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下列建议:新增《物流专业英语》、《物流法律法规》、《国际贸易》等基础专;《物流成本管理》这门课程相当重要,要加强该课程的教学研究。

    从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方面

    企业对人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要求:(1)在专业对口与综合能力方面作比较,企业更看重求职者综合能力。综合能力不仅包含熟练运用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要掌握包括英语、计算机、写作等其它方面的在内的专业知识;此外,对物流专业管理人才的要求还便现在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以及要具有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以此才能胜任繁重复杂的物流管理工作。(2)良好的谈吐及团队合作精神是用人单位在专业技能外的又一基本要求。很对院校针对这种情况开设了相关的礼仪及团队合作拓扑训练课。(3)物流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发展规划相互融合,为此,企业在物流人才职业规划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员工培训时期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发展规划相协调相统一。从专业见习方面为杜绝学生对以后工作方向模糊不清、工作期望较高、浮躁、好高骛远等不赶现象,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多种方式,让他们清楚的认识到物流管理属于朝阳行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抗风险能力强,比较稳定。但利润空间有限,工资待遇只能是中等。基层是锻炼专业人才成长的最好天地,这要求物流专业人才应养成能吃苦耐劳得精神品质,将自己扎实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基层锻炼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提升。从师资力量方面尽可能多的从相关企业聘请有经验的物流操作人员及物流管理人员来学校任教,以兼职的方式展开。以他们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给学生上课,使得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真实化。同样也要多从各大高校聘请高学历高职称专业对口的专家学者来学校给学生讲学,使得学生的知识体系更深层化。对于已在校担任物流课程教学的老师也要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送到相关物流企业交流学习,提高自我的专业水平,从而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

第8篇:仓储管理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会计毕业生就业;会计教学体系;模块化教学

一、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国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多种类型的实体经济不断涌现,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据中国财会网数据显示,财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营销人才的需求,屈居第二位。而全国工商联2012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式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9月,全国注册私营企业已达到1059.8万家,同比增长12.6%。按此增长速度分析,全国私营企业每年至少可增加100万家,如果按每个新增企业需要1-2名会计人员来计算,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120万-200万会计从业人员。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类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等逐渐壮大发展,会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增加,会计人才需求逐年增加,就业前景乐观。

同时经过调查发现,由于民营企业占大半江山,在用人上逐步趋于理智,对学历要求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对大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由此可见,市场对职业院校的会计人才需求处于上升趋势。

二、技师学院会计毕业生就业现状

与社会对会计毕业生需求相矛盾的,会计毕业生只有小部分在毕业后一年内找到与会计对口的相关职位,其余的从事了其他行业。

下面就我市选取了近20家企业作为调研单位。调研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现场交流、问卷调查及电话访问等形式,了解企业的现状、会计岗位的人才结构及需求情况。

调研的对象主要是2008级、2009级会计毕业生,调查行业有:事业单位、企业会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

技师学院中高职会计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据调查,在企业适应于中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主要有:出纳、记账会计、稽核、成本会计、审计、税收、仓储。虽然技师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100%,整体形式比较乐观,但是会计专业毕业生找到财会岗位的只有40%左右,其余的毕业生则选择了从事销售、客服等专业性不强的岗位。特别是全球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三、会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社会需求矛盾分析

一方面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出现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受青睐的困境,基于此矛盾,通过对企业和会计毕业生的走访和交流,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应届生职业岗位定位不明确

在专才教育的导向下,许多学生在学校中重视的是理论学习和会计专业技术的训练,没有完善的职业规划,因而到了工作岗位上“我能做什么”不清楚,致使在工作中的盲目性,缺乏主动性。同时,由于刚开始担任出纳或会计一职,对业务的操作及熟练度存在一定的弱势,难免会产生浮躁心理。因此,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需要一定的时间。

2.应届生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就业必备能力不足

目前,几乎所有的企业招聘会计人员都要求2年-3年的工作经验,单位更看中的是求职者的实际能力和经验。工作经验具体到应届毕业生也就是实务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求会做。能够独立进行会计核算、税务申报等,熟练掌握财务、防伪税控软件等软件。计算机操作熟练。做到一看就会,不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与这些要求相反的是,应届毕业生普遍缺乏实际会计从业经验。因此,缺乏工作经验是会计毕业生的“软肋”。

3.应届生受会计证书的约束

单位在招聘会计人员时,要求应聘者取得与工作业务相关的证书,如计算机证书、英语证书、会计相关证书,特别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从事会计岗位的必备条件。由于技师学院主要培养的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侧重于理论及实践教学,对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采取的是自愿原则,这也使得一部分学生在毕业时未取得相关证书,成为就业的又一道门槛。

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教学体系

通过对社会市场需求对会计毕业生的反馈和要求来看,影响学生就业问题,主要是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足。因而,要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确定人才培

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模块化教学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过硬,同时要能引发他们的兴趣,主动学习,善于思考,成为有潜质、有全局观的实务型的财务岗位人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定位培养目标:

(1)重认知,懂业务。让学生对所学感兴趣,先要让他们了解企业,熟悉企业流程。续而才能掌握基于岗位的基本业务流程及业务决策,并结合岗位要求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进行内部整合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同时,提高业务解读能力,能够根据企业经营的经济活动分析解读财务相关业务,从财务角度对经营活动进行记录和监督;

(2)强素质、善沟通。专业技能在求职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具有全局观、会工作、会思考、善合作的未来职业人。

(3)会核算、熟软件。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核算能力,能够从业务需求角度设置核算体系,熟知每类业务的记账分录和核算处理流程,并根据业务需求出具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工具管理的能力,熟练操作erp管理软件、办公软件进行业务处理和管理;

(4)能应用、会创新。能灵活的运用所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过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创新知识达到对学生认知能力提高。

为了实现基于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通过模块教学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模块化教学主要由职业素养模块、理论教学模块、会计专业技能模块、实践能力模块、综合应用模块等组成。

模块化教学主要针对社会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进行组合。通过职业素养模块、理论基础、基本技能模块为基础.向上拓展而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综合应用与实践模块紧密结合实际,由校内实训和企业进行合作方式完成,有系统地组织学生参加岗位实战。并结合学生的表现和成绩进行考核。此外,还可以进行课程的拆分与整合,与不同模块相结合,不断进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为学生在工作岗位中熟练运用技能奠定基础。

2.突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差、应用能力不强、创新意识淡薄。因此,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基于就业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按照“厚基础、重实践、强素质”的要求,全面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双高”型会计人才。通过会计单项实训和课程综合实训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创新实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之目的。

3.教学与考证相结合,增加就业筹码

学校除了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会计技能培训。同时应安排相应的课程组织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毕竟用人单位在招会计人才的首要条件是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很多学生因在应聘时还未取得,被安排做仓库保管员或收银员。现在江苏省会计证考试每年举行两次,学校可以从第三学期开始组织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学习和考试,直至毕业时有6次-7次的考试的机会,使得学生在毕业前能取得该证书,为就业增加筹码,这样会计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的时候平台就能够更为广阔了。

五、结束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教学体系的构建能为技师学院的学生在就业中提高技能,增加就业的竞争力。同时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建议,应该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多渠道地接触社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仅仅在课堂、书本上,各种报纸、杂志、互联网也能成为学习知识的场所,为日后走入社会增强信心。

参考文献:

[1]张幼红.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教学[j].人文教育,2012(7)

第9篇:仓储管理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辽宁省;医药卫生;专业介绍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4-00-02

健康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为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必然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而医药卫生类人才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医药卫生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质量不断提高,人才结构得到改善,人才效能明显提高。从《卫生部我国医药卫生人才发展十年规划》获悉:

国家医药卫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指标1单位12009年12015年12020年卫生人员总量1万人1778195311255执业(助理)药师1万人135.8155185注册护士1万人1176.91232.31445中药1万人13.916.65113.3医学检验1万人15.7110.1117.5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1/千人口10.5310.6810.83

可见,面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医药卫生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特别是基层卫生人才严重短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我国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任务更加艰巨,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从而给求学者提出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未来学习医药卫生类专业,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1护理专业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学科。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身体康复;护士的职业素质、服务态度、言谈举止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感受和医患关系的和谐、融洽,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因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是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中等护理人才。毕业后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课程设置:开设英语、计算机、物理、化学等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的主要课程;专业课设有护理学基础,内外妇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学、护理心理学等课程。

随着人们对护理工作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护理人员不仅局限于对住院病人的疾病护理,还担负着对病人、家属以及社会大众进行疾病护理咨询、健康教育、家庭访问,社区群体保健等;现有护理人员显然难以满足社区护理、专业护理等新型护理模式的要求。护理人才的培养日显迫切。日前,在教育部等六部委推行的“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护理专业名列其中。胜任新时代要求的护理人才已经成为国家最为紧缺的人才之一。 护士紧缺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这些都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开设学校:中国医科大学附设卫校、辽宁中医学院附设卫校、辽宁省人民医院附设卫校、沈阳医学院卫校 沈阳市中医药学校、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医学检验是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脱落细胞等标本,进行化验检查,以获得病原、病理变化及脏器功能状态等资料。其专业就是学习检验的方法、原理、结果分析等技术的专门学科。该专业培养具有掌握医学检验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医学检验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医学中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可以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检验、卫生检验、病理检验技术、研究所、实验室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课程设置:开设英语、计算机、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公共课程和医学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主要有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临床检验技术、人体寄生虫检验技术等。

随着医学检验事业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技术在现代化医院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对检验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不应停留在只要求学习检验技术而脱离临床的学习方法,而应把临床与检验密切结合起来,培养自己成为新一代的医学检验人员。医学检验将以独特的高科技风貌,成为21世纪医学界的主导力量,应该说医学检验专业是求学者不错的选择。

开设学校:中国医科大学附设卫校、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3中药专业

中药即中医用药,主要起源于中国,少数中药源于外国。中药专业培养具有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并可以从事中药经营管理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中药材生产企业从事中药调剂、制剂、饮片加工、市场营销、质检、管理或中药材生产工作。也有很多人从事药品销售。

课程设置:人体解剖生理学、中药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方剂与中成药、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药事法规、中药商品经营管理等。

中药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是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中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中药学人才比较青睐,需求正在增加。我国的中药学事业近几年的发展非常迅猛,许多中药品都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也与外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专业人才方面有稀缺,这表明中药学专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开设学校: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4助产专业

助产是为使胎儿顺利娩出母体产道,于产前和产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照顾好产妇,认真观察产程,并指导其正确配合产程进展以及接生(接产)。本专业培养具有人文社会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妇女保健知识、熟练掌握助产专业和护理基础的理论、技能;能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助产工作中的问题;能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助产和妇幼保健护理工作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毕业生面向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妇幼保健机构,从事临床助产、产科护理、妇幼保健、妇幼健康教育与咨询、家政服务公司(母婴保健)等工作。

课程设置:英语、计算机、物理、化学等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的主要课程;专业课设有护理学基础,内外妇儿科护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心理学、产科护理学等课程(重点是妇科、产科、新生儿科专业)。

目前和今后几年中我国人才紧缺专业,该专业毕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开设学校:沈阳医学院卫校、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5口腔修复工艺专业

口腔修复工艺是以口腔医学、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冶金学和美学的有关知识为理论基础,用符合生理的方法制作义齿、各种修复体及矫治器的专门技术。该专业培养具有一定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接受口腔各种修复体的材料选择、设计制作、设备使用等方面的训练,具有口腔修复技术的独立操作能力的口腔修复工艺学中等专门人才。毕业后可以到综合性医院口腔科、口腔医院、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加工中心、医学研究机构等单位工作。

课程设置:疾病学基础、人体解剖生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预防保健、口腔内科学、眼耳鼻咽喉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医学美容基础、预防医学、健康教育等。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口腔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口腔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口腔专业人才在发达国家所占比例如日本为1∶600,德国为1∶1600,而在我国城镇仅为 1∶50000,广大农村差距更大。特别是近年来牙科诊所及齿科加工技术中心快速增加,社会急需实用型口腔专业人才。

开设学校:沈阳医学院卫校、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6药剂专业

药剂是一门跨化学、药学和生物学三大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药剂专业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中级应用技术人才。毕业后从事各类医疗机构药房、制药厂和药物营销部门的工作,胜任药物调剂、营销、用药指导、药材养护与仓储管理等工作。

课程设置:解剖、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基础、药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事管理等。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药剂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加。2009年,国内从事执业(助理)药师工作的人员有35.8万人,到2020年,药剂专业人员需求量达到85万人。总的来说,药物制剂专业就业前景是非常看好的。

开设学校:中国医科大学附设卫校、沈阳医学院卫校、沈阳市中医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