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区域文化差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从学术发展和创新的角度来说,这方面的研究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开拓和深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应进一步加强景区公示语翻译的基本理论研究。虽然近几年逐渐有学者开始从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等角度对景区公示语翻译展开讨论,但是大多数文章往往都是从旅游资料的文体特征入手,讨论也多限于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从整体上看,具有开拓创新意识、有深度的力作不多,不少文章停留在司空见惯的例证上,交叉重复较多。其次,应进一步加大统一术语的步伐。术语是以明确定义的科学概念为基础的,它是描述和传播科学概念、定义和规律的基本要素,也是促进学科建设的有力工具。景区公示语译文术语不统一不利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翻译学科的构建。第三,尽管越来越多的业界学者认同功能目的论对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的指导意义,但如何将该理论真正应用到旅游翻译的实践似乎还缺乏完整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此外,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多见于学术论文或一些翻译书籍的某一章节,但专门针对旅游翻译进行系统而全面研究的专著仍不多见。
二、文化差异问题导致的景区公示语翻译障碍
第一类是由文化空缺、文化冲突和文化缺省引发的词汇层面上的空缺冲突现象而带来的翻译障碍。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演变、、价值观念和社会习俗等等使得两种语言的词汇多以文化负载词的形式显现出来非对应、非重合等现象。此外,汉语中的某些词汇即便能在英语中找到指称意义相同的词,但其联想意义或隐含意义也不同。第二类是由语篇层面上的行文和修辞的差异引起的翻译障碍。不同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反映在语言中,形成了汉英民族在谋篇布局、修辞方法等行文习惯上的差异。汉民族主张天人合一,喜欢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书画、建筑、诗歌等文艺作品讲究意合,注重神似,风格趋向简隽空灵,反映在语言上体现为汉语行文辞藻华丽,情感横溢,声律对仗,音韵和美。此外,受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从美学角度讲,汉族观念别强调平衡美,频繁地使用对仗、成语等修辞格,尤其在旅游资料介绍中大量使用四字句。然而,西方哲学强调的是分析型的抽象理性思维,反映在语言上体现出英语重逻辑、重形和、重写实的特点,其句式结构严整,思维缜密,用词强调简洁自然,描述突出直观可感。
三、目的论与景区公示语翻译的文化差异问题处理
目的论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的对等或者趋于完美,而是强调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法从文本类型和功能方面来讲,旅游资料属于信息文本、表情文本和祈使文本的综合体,同时具备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目的就是要向国际游客介绍景点,传递信息,让他们读懂、看懂,并且喜闻乐见,从而顺利地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景区公示语翻译中文化差异问题的处理应该遵循如下原则:以传播弘扬中国文化为己任,以国际游客为导向,在处理文化差异问题时应以中国文化为取向,以译文为重点,尽量保留中国文化特色,既要忠实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让国际游客容易读懂、理解并接受。
四、结语
[关键词]创世神话中西文化价值取向差异
创世神话是原始人类对开天辟地、万物生成、人类起源及存在的整体思考与想象,下面我们看一些关于中西创世神话的叙述。
一、中西创世神话的概述
西方创世神话主要包含希腊创世神话与希伯来创神话。
根据赫希奥德《神谱》记载,古希腊创世神话有完整体系的谱系,分新旧两系。宇宙从最初天地未分的形态“卡奥斯”--地母“该亚”--天神“乌兰诺斯”--十二提坦神,形成了旧系神谱;后经长期繁衍结合,生出宙斯,宙斯又制服父亲克罗诺斯,并迫使其吐出被吞掉的兄弟姐妹,旧神系,然后以抓阉的方式掌管上天和众神,建立起新神系:奥林匹斯神系。先觉者普罗米修斯按天神的样子用泥土塑造人类,知慧女神雅典娜把灵魂的呼吸吹送给人类,使他成为大地的主人。
基督教文化是希伯来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在基督教创世神话中,创世神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圣经》里有这样的叙述:起初神创造天地。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较之西方创世神话体系,中国的创世神话则显得较为复杂,下面我们看二则书中关于创世神话的记载。
开天辟地,《太平御览·三五历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
女娲练石补天,《淮南子·览冥训》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苍天补,四极正;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创世神话是迥然不同的。
二、中西文化表现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
从前文的叙述中,我们对于中西的主要创世神话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看出了其在对待宇宙、世界及人类的态度上是有差异的,从而也影响着中西文化的不同。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中西文化在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的差异。
中西创世神话反映在价值取向上是有着很大差别的。无论是开天辟地还是女娲炼石补天,都体现出了中国创世神的奉献精神与牺牲精神。开天辟地可以说已是对世界做了很大的奉献,而他的奉献还不只在于此,死后,尸化万物,造就了世间所有的一切,他呼出的气化为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雷霆,左眼化为太阳,右眼他为月亮……身上的小虫则化为万千人类。以牺牲自己换得了人类所希翼的理想之国、光明之国。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却被后人经久不息地推崇与赞美着。同样,这种精神在女娲身上也得到了体现。在往古之时,天塌了,地陷了,到处是浩淼的洪水,没有水的地方便是熊熊烈焰,凶禽猛兽袭击百姓,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抱圆天”。(《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天地太平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也得到了改善,百姓才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而女娲也元气耗尽,神气泯灭了。和女娲都是为改变人类的生存面貌而牺牲的,这种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并且在他们牺牲后,并没像上帝那样要求人类服从他们,甚至也没有要求人们记住他们。中国神话中的这种不求回报的奉献与牺牲精神以及关怀人类的大我精神贯穿在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民族性格与民族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创世神们的这种奉献与牺牲的精神也是一种务实精神。这种务实的精神亦贯穿在中国的其它神话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袁珂先生深入研究中国神话所得到的第一个结论便是:“在我国神话中,响彻了劳动的回音……神话中所歌颂的具有威望的神,或是神话的英雄,几乎无一不与劳动有关”。这种务实精神促使丰富多彩的本土文化得以发展,然而它所带来的封闭性又促使这种探索浅尝辄止,没有大的突破,发明了火药就只限于做鞭炮,发明指南针主要用来看风水。加之“以和为贵”,追求和谐自然的思想,导致了这些勤劳务实的创世神的后世子孙缺少如西方的冒险与扩张征服精神,这让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败给了自私自我但充满冒险精神与征服欲望的宙斯与上帝的子孙们。但这种精神却让中华民族拥有一种极大的包容力,从而56个民族能够长期地和平共处,各种宗教在中国这片广大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繁荣昌盛,从而避免了长期困扰西方国家的宗教争端之忧。
相反,从西方创世神话中,我们不难发现西方的创世神们似乎都是比较自我与自私的。西方的创世神们为了争夺或维护自我的权利不择手段。在古希腊神话中,儿子们一长大就联合起来动摇父亲的统治地位,宙斯的父亲克罗诺斯阉掉自己的父亲取代其权利,而后又被自己的儿子宙斯制服,并被其取而代之;宙斯以酷刑折磨普罗米修斯不仅是因为他为人间盗火,还在于他懂得自己将被另外的神的秘密,为了套出秘密以防患除忧,便将他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每天派一只鹰去吃他的肝,又让他的肝每天重新长上,使他日日承受被恶鹰啄食肝脏的痛苦;上帝害怕诺亚子孙建成通天的巴比塔后威胁到自己的权威而混乱他们的语言阻止他们的行动;他看到人类到处作恶,破坏了他所创世界的面目就决定用洪水毁灭人类;此外,上帝所创造出来的人一开始考虑的就不是如何去奉献而是沉浸在伊甸园中。西方创世所体现的这种重个体性,重个人权利的价值观与中国人创世神话中的奉献与牺牲的大我精神是完全不同的。
正是西方创世神们这种重个体的性格使得他们拥有强烈的冒险精神与征服欲。为了争夺或保护至高无上的权力,西方创世神不断地进行冒险与征服。创世神们的这种冒险精神与征服欲一并传给了人类,成为了西方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冒险精神也是后来欧洲骑士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骑士精神与骑士形象又被当时的文人带入了文学中,成为上世纪欧洲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种冒险精神也带来了大量的探险活动,哥伦布在探险中发现美洲大陆就是其中一例。也正是在创世神所传承给他们的征服欲之下,各种发明才相继出现,西方民族不断强大起来。我们也看到,西方创世神们传承下来的这种自我的性格使得他们每个人的个性与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从而整个社会充满了活力。但当这种精神在使西方民族不断强大的时候,而民族的内聚力不够,于是大家各行其是,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正是这样的民族性格演绎了给人类带来巨大痛苦的两次世界大战。
神话是各民族文化的最原始体现,神话尤其是创世神话对后世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当然创世神话对中西文化的影响远不止这些,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袁晓军《创世说与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层粘连》[N]《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2]袁珂《中国神话传说·导论篇》[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第35页
关键词:体育文化遗产 传承保护 开发创新
互助县“轮子秋”、乐都区“南山射箭”被命名为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这次调查是对海东市本土体育历史文化与民间文化资源进行的广泛而深入的一次梳理。实际上调查行动的推进过程本身就是体育文化的实现过程,它会对民族体育文化生态的营造,人文气质的塑造以及文明素质的培养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不可估量的辐射效应。
一、青海东部体育文化遗产情况梳理
海东市境内以汉、藏、回、土、蒙古、撒拉六个世居民族为主体的青海各族人民创造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丰富多彩,有神话与传说、青海方言、谚语、禁忌、音乐舞蹈、戏曲曲艺、风俗、民居、饮食、服饰、民族体育等,这一切恰是青海文化的精神所在,是青海民族的标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民族之魂。它深厚但也脆弱,部分内容已逐步消失。因此,应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的要求,从“体现青海地方特色、能系统地挖掘出相应的体育文化体系、在青海东部普遍存在或曾经普遍存在”三个方面出发,根据初步资料,整理基本框架如下,并给出挖掘保护的初步意见。
二、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2004年我国加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问题就成了我国文化遗产研究的工作重点。在良好保护政策和文化旅游的社会氛围下,“体育文化遗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传承。2008年,由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申报的“轮子秋”荣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打造了“轮子秋”在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表演,向人们展示的不仅是土族的魅力,更是展现了“轮子秋”复杂的民族传统体育技艺,从而大大提高了“轮子秋”的知名度,
三、进一步推动民族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建议
1、加强民间的普查和建立体育文化博物馆
实施“体育文化”的传承,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所要传承的对象和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保护与传承,对现存的民间“体育文化”资源实施全面的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体育文化”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体育”及其产生过程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特别是对有特殊文化含义的实物要全面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普查的过程需要有资金作为后盾,为此应调动政府、社会两方面的力量,建立相应的投资渠道和资金扶持机制,确保“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保护有必要的经费支持。海东市应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用于“体育文化遗产”文化保护及创新研发的专项资金,为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经费保障。
2、加强对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人和体育文化广场项目的培养
任何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都关系到人。“体育文化遗产”为一种活态文化遗产,其传承发展的关键在于人,传承人的存在是“体育文化遗产”世代相传的源泉和基础。因此,传承人的培养在“体育文化”传承发展中据首要地位。
3、开发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文化节庆活动,宣传好“民族体育文化”
民族体育文化在保留其原生态文化传统的同时,深受多民族文化影响,其节庆活动非常丰富。节庆旅游,是以节庆活动作为特殊的旅游吸引物而开展的旅游活动,是旅游地主题性很强的旅游产品。现阶段,我们可以以现有民族体育文化产品为基础,遵循原生态原则,打造有特色的青海东部区域民族体育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开展体育文化艺术节,开发主题鲜明、系统性强、独具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4、全面加大对民族体育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
相对于传统意义的民族体育文化产品而言,现代的“体育文化”在改革和创新的基础上,有了更广泛的用途。它不仅是贴近老百姓生活、娱乐的必需品。开发体育文化旅游商品,时下应该保持民族体育原有的和原生态的生产方式,把注意力放在挖掘壮大丰富的文化内涵,强调其历史性、原生性和文化性,将它作为一种青海东部区域的传统体育民间手工艺术品来体现其商品经济价值。以旅游开发的模式带动“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极大地拓展它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5、发挥青海海东地区区域旅游主体资源优势,开发融合民族“体育文化”旅游线路
在“体育文化遗产”发源地除传统体育技艺外,也存在有雄奇秀美的自然景观和风格迥异的人文景观。如果能合理规划这些旅游资源,创造出既有自然景观,又不乏民族风情的文化旅游产品,这不失为充分利用地区资源的有效形式。目前,海东市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迷人胜景很多,有风格独特的群山峡谷群;宗教寺院等等……这些自景观具有十分可观的开发价值。海东地区的民族风情多姿多彩,闻名遐迩,土族“六绝”、歌圩、舞蹈、婚嫁和奇风异俗以及各种风味小吃,“农家乐”及农业观光,这些资源不仅独具特色,而且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海东地区应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东风,推出一批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在开发景观旅游的同时,把体育文化寓于奇山秀水之中,使之更具文化底蕴。让人们在陶醉于秀美山川的同时,也被“体育文化”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所陶醉。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体育文化遗产”既是青海东部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活态文化遗产,我们对“体育文化”应持原生态传承的态度,不再囿守传统的生活传承方式,应积极添加现代因素,利用技术优势和政府的政策扶持,努力做到在开发利用中去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在现代社会和文化旅游语境下,“体育文化”是可以作为一种珍贵的旅游资源而存在的,通过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用旅游产品的创新形式去实现它潜在经济价值,这对实现“体育文化”技术的传承与创新,筹集保护资金,增强公众保护意识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文化”的传承不仅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提供生动的实物材料,还可以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民族传统体育史增添活的例证,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起到积极的作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可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方式进行有效对接,促成旅游发展、“体育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王昱.青海省志索引[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
[2]向云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3]向云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4]向云驹.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
[5]国家民委.互助土族自治县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6]胡小明、陈华.体育人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崔永红、张得祖等.青海通史[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
[关键词]文化差异 跨文化商务谈判 影响 对策
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买卖双方为了达成某笔交易而就交易的各项条件进行协商的过程。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因而也就决定了不同的交际方式。本文试从中美两国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谈判风格的比较来分析文化因素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并从跨文化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价值观差异
价值观念是“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价值观决定了人们会有什么样的信念和态度“(胡文仲2003)。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它处于文化的最深层处,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处处存在,时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举止。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美国人都有较强的个人奋斗意识和竞争意识,在工作与生活方面,他们相信靠个人奋斗,独立自主,无所不胜。在沟通方面,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与判断,决策果断。所以,商务谈判的时候,美方派出的谈判代表往往比较少,但这些个人是完全有权利代表公司做出决策,并直接对谈判的议题做出一些决断。然而以群体主义至上的中国人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对集体体现出依赖,少数服从多数,注重团体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事事经集体协商,共同做出最后的表决,一般避免个人去做决定。在沟通方面,中国人崇尚和谐的社会关系,而不善于发表个人观点以免与群体其他人发生意见冲突。因此商务谈判时中方谈判组通常要将每一阶段的谈判结果向上级报告,耗上一段时间等待上级领导的审批,等审批意见再传达给谈判组成员,又需要一段时间。这种决策机制对惜时如金的美国人来说往往难以理解。由于个人主义与群体主义在沟通方面的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势必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沟通失误,从而影响了跨文化谈判。
二、思维方式差异
不同的思维活动对谈判过程会产生极大的影响。RobertKaplan(1966)提出了文化思维对话语模式的影响。在中国,国人重视综合性的思维方式,在对待事物时,习惯从全局观点进行综合研究,虽然我们也常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事物,但我们往往是站在统一的角度将事物一分为二来对待,还是含有很强的“和”的概念;而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更倾向于一种线性思维方式。西方宇宙观认为事物是独立存在的,万事万物都在直线向前发展变化。所以,我们发现西方人说话一般都按直线铺开,包括:导语、主题、论据、结论。在切入主题之后马上开门见山地陈述本段的中心思想,一般用几句主题句体现,再寻求一些论据来对主题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西方人思维注重事物的分析和个体的研究。这也是美国人思维明显的特征之一:重视事物间逻辑的关系,重具体胜过整体,所以,美国人对具体细节是非常关注。在商务谈判中,他们讲求实际,一开始就会急于讨论具体的合同款项,在他们的认知里合同是一套完整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要被严格遵循的条款。西方人偏重思维的精确性,事物的严格性、明确性,对于数学化、形式化和公式化的东西比较看重。所以,西方人往往重视语义严谨型的交流方式,它重视的是没有任何感彩的客观事实。而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常常用含义颇丰的中文,用其不确定性,模糊性,来引人遐想,重视对事物质的判断,忽视量的分析,在谈判中就会常常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中国人在交流过程中用具有丰富表现力和表达效果的语言,来以形见理、以美启真。
三、谈判风格差异
受其独特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在谈判桌上,西方人更注重讨价还价,但同时也会做出让步以便达成协议。,他们对依照逻辑进行争辩情有独钟,直言快语,惯于对抗,说话口气断然。与西方人相比,中国的谈判人员显得温和,他们重感情,不喜欢争辩,很少对抗。他不像西方人那样直来直去,说话间接隐晦,而且常常使用沉默这一非言语行为。如果对某问题有看法或者不同意某条款,通常不直接说“不”,而是用沉默来代替,以此表示礼貌和对对方的尊重。这对沉默有消极看法的西方人来说,自然很难接受,因为在他们看来,沉默这一非言语行为传递的信息太模糊,既可以理解为同意,也可以理解为不同意,所以谈判过程中他们极少使用这一策略,当然也希望对方尽量不用。中国的谈判人员在谈判桌上是很有耐性的,他们往往不愿妥协,表现得很固执,在很多问题上宁愿长期僵持下去。这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组织上和制度上的原因,如他们也许对某些条款摸不准,或者还有疑虑,或者是来自于上级领导的压力。当然中国的谈判人员有时又表现得很灵活,但他们的灵活性是有条件的。当他们大的要得到满足时,就会在细节问题上做出让步和妥协。但在原则问题面前,他们从不让步和妥协。当他们觉得自己的长远目标、长远计划或者总体原则受到挑战时,他们不会轻易让步。西方人的信条是谈判要讲究效率,要速战速决,所以他们认为妥协是必要的,是商务谈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妥协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对中国人来讲,妥协的意义从来都是消极的。因此,他们在原则问题上从来不让步,除非对己有利。
四、国际商务谈判中处理文化差异的策略
文化差异在不同国家之间是客观存在的。要想在国际商务及国际商务谈判中取得成功,就应当学会在坚持本国文化传统的同时,了解、欣赏、容忍、尊重它国文化,即谈判双方要彼此顺应对方国家的文化,接受文化差异,抛弃文化偏见,消除误会,避免因文化冲突而导致谈判失败。就中国谈判者而言,针对中西文化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所体现出来的上述差异,应采取以下的对应措施。
(一)增强跨文化的谈判意识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同文化间商务谈判人员的文化敏感意识及相互对不同文化的容忍与理解得到了加强,但仍有许多人因低估文化对谈判方式的作用而对此缺乏关注。国际商务谈判中,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十分重要,谈判人员必须熟悉对方文化,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减少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不稳定因素,同时还要学会了解、接受并尊重对方文化。有了跨文化交际意识,不仅有助于克服文化障碍,发现导致彼此误解或对立的原因,实现有效的沟通,还有助于在谈判中占领制高点,把握谈判主动,驾驭谈判过程,取得谈判的成功。
(二)应用约哈里窗口理论克服文化沟通障碍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约瑟夫和哈里对如何提高人际交往成功的效率,提出了约哈里窗口(JohariWindow)理论。约瑟夫和哈里认为,人们之间的交往成败与否,人际关系能否健康发展,求职就业是否马到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自的“自我暴露”。对每一个人来说,他都存在着自己了解、别人也了解的“开放区域”;别人了解,而自己却不了解的“盲目区域”;仅仅自己了解,却从不向别人透露的“秘密区域”;自己和别人都不了解的“求知区域”。这四个区域,就是“约哈里窗口”。跨国商务谈判中,依据本方和谈判对手之间信息的沟通状况也可分为4个区域,其中充分交流不会成为谈判障碍隐患的只有开放区域。为了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影响,顺利实现谈判目标,必须与谈判对手紧密合作,扩大开放区域,同时缩小盲目区域和秘密区域。而自我透露和反馈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佳途径。自我透露是坦率地向谈判对方提供自己的信息,用以减少秘密区域;而来自对方的反馈信息可以缩小盲目区域,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就是未知区域的逐渐缩小,从而确保谈判的顺畅进行。
文化差异一直是我们与西方国家商务谈判时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之一。既不存在只有冲突而没有合作的谈判,也不存在只有合作没有冲突的谈判。如何将这种影响减到最小,谈判人员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并充分尊重对方是关键。
[参考文献]
[1]白远.国际商务谈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陈荣杰.跨文化的谈判[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3]Jeffrey Edmund Curry.国际商务谈判[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虽然左右脑形状相似,但功能却存在不对称性。如果将左右脑割裂开来看,左脑主要负责语言、数字、时间、理解、记忆、判断、排列、分类、概念、逻辑、分析、书写、推理、抑制等,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脑可以称作“语言脑”“理性脑”“学术脑”。右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象、灵感、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和直觉性,所以右脑又可以称作“图像脑”“感性脑”“艺术脑”。在正常情况下,大脑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工作的,来自外界的信息经胼胝体传递,左、右两个半球的信息可在瞬间进行交流(每秒10亿位元),人的每种活动都是两个半球信息交换和综合的结果。
有人说,由于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东西方人的大脑左右半球存在功能差异。西方地理环境对左脑刺激较强,因此西方人左脑功能发达,擅长抽象逻辑思维;东方地理环境对右脑刺激较强,所以东方人右脑功能发达,擅长形象思维。这种脑功能的差异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最终原因。
我们先来对比一下东西方文化。广义的文化主要包含器物、制度和观念3个方面,具体包括语言、文字、习俗、思想、国力等,客观地说文化就是社会价值系统的总和。
在价值观方面,西方的个体主义文化关注焦点在个体,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自主性,强调个体与他人和群体的不同;而东方的集体主义文化则关注群体和社会,强调和睦相处、个体为集体利益做出牺牲、个体在群体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等。处于这两种文化的个体在自我概念、行为目标、思维方式等方面自然会有很大差异。个体主义文化中的人通常会形成独立的自我概念,他们更乐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和特质,思维也更具批判性和怀疑性;而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往往形成相互依赖的自我概念,由于批评和怀疑他人的观点可能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所以思维通常缺乏批判性。在文学艺术方面,西方人擅长逻辑分析和抽象推理,强调概念的准确性;东方人则擅长形象思维,善于运用形象化的手段来表达抽象的内容。西方音乐较抽象,强调音乐的概括性和理解能力;东方音乐则重在表达某种情景和思绪,强调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西方绘画强调细节,要求真实再现事物;东方绘画则强调整体,注重意境。
的确,东西方文化存在显著差异。那么,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不同的大脑,还是大脑本身不同导致了文化差异?
大脑具有可塑性,经验对大脑具有塑造作用,这在科学界已是不争的事实。通过不断接受刺激积累经验,学习和从事特定的活动和训练,大脑神经元的联接和回路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大脑的结构与功能会因不断使用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从微观上来讲,与感觉、运动和认知行为相关的神经元电活动可以修饰神经元与突触的构造和功能,这就是经验塑造大脑的内在机理。幼儿在2~3岁之前,损伤大脑左半球或右半球,其语言功能所受到的干扰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左半球的语言优势还没有建立。到11~12岁时,左半球优势逐步建立,如果左半球受损,还可能在右半球重建语言活动中枢,只是可能性较小。到成年后,左半球优势已经形成,如果此时发生左半球损伤,就很难在右半球建立语言活动中枢。这些研究表明,虽然左半球是先天的语言优势半球,但这种优势是通过后天经验逐渐建立起来的。
谈到经验,其中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我们所处的文化。语言、价值观、习俗、信念、艺术等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分别以各自的方式塑造着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神经活动和神经机制是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基础,因此,心理和行为的文化差异很可能是由于人的神经活动及其机制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
近年来兴起的文化神经科学,致力于研究语言、文化价值、习俗、信念等文化特质是如何影响神经系统和塑造脑功能的。该学科的研究者提出:神经结构是有可塑性的,并且视所处的文化而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尽管其大脑并未显现极大的结构差异,但某些神经通路确实变得更牢固了,这些脑功能的差异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行为和态度。塔夫斯大学心理系教授詹姆谢德・巴鲁查说:“若你一辈子都浸在一种文化中,你的大脑就会进行重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会发生变化,随后,大脑逐步形成文化视镜,而你会透过这种文化视镜来感知世界。”
文化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不同的语言对大脑有着不同的塑造作用。美国儿童随着受教育年龄的增加,各个年级在识别字词能力上都表现出大脑左半球的优势。中国儿童的汉字识别则表现出两半球均势,是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的结果。这主要是由于英语是拼音文字,而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表意文字,因此也会激活右脑的活动。对双语者的研究显示,双语者在行为抑制、行为监控和注意力转换等认知活动中都存在明显的优势。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发现,双语者在进行非语言任务时前额叶会有更多激活,说明双语学习使大脑发生了功能性改变。更有趣的是,和单语者相比,双语者能够更迅速地推论出他人的心理状态,即双语者更擅长“读心”!
前额叶皮层的一个区域代表自我,美国人在做测试考虑自身认同和特点时,该区域会被激活。中国人被测试时不仅在思考自我时会激活该区域,当他们考虑用某个形容词来形容自己母亲时该区域也会被激活。这说明两类文化中独立或依赖的自我概念使大脑产生了不同的反应模式。两类文化强调的不同价值观也对大脑活动有影响。给测试者呈现两类人体剪影, 即支配型和顺从型。西方人会被支配型剪影激活大脑中的奖赏回路,东方人则会被顺从型剪影激活奖赏回路。在调节社会认知的神经反应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左侧楔前叶、左颞顶连接区、左额中回在内的心理理论区的激活与个人的宗教性程度有关。也会影响自我的神经表征。无神论者在自我评价时一般涉及腹内侧前额叶,具有的人则在后内侧前额叶有更大的反应。
这些研究都表明,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不同的大脑,使得大脑产生了不同的反应模式。但也有神经遗传学研究表明,人类基因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基因对人类生物机制的每一个水平都有着实质性的影响,包括调节大脑的神经递质。除调节脑机能和行为外,基因也与文化选择相互影响。文化特质,如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具有适应功能。如果某种文化特质在所处的环境中具有适应性,负责存储和传递文化能力的认知和神经结构在遗传选择的作用下将得到细化提炼。因此,文化和遗传选择的进化过程就可能导致了心理和神经过程的文化差异。
美国一项新的研究称,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与东方文化中的服从主义虽然看上去是文化传统的差异,但可能从根本上要归因于不同人种的基因差异。西方国家的个人主义与亚洲国家的高度集体主义和忠于家族的精神是某些基因不同造成的。5-羟色胺是大脑内主导情绪和情感的一种化学物质,控制这一物质水平的基因的一种形式在西方人中十分常见,与个人主义和自由思考行为相关;而另外一种形式则多见于亚洲人群,与集体主义和更多地服从共同利益的精神相关。
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疑问,目前的研究更支持“文化塑造大脑,而非相反”的观点。有专家做了一项跨文化研究,选用欧裔美国人、日裔美国人和本土日本人3种人群作为被试者,且这些人携带了同样的5-羟色胺S等位基因。在被试者完成情绪和认知抑制任务时,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测量。结果显示,与日裔美国人和欧裔美国人相比,本土日本人表现出更强的杏仁核反应,而日裔美国人与欧裔美国人的杏仁核反应差异不明显。这说明了文化差异对大脑情绪反应神经机制的影响。
文化塑造了大脑,而非大脑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文化。那么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又到底从何而来呢?
关键词: 面部表情 中西方文化差异 关系
社会学家的研究显示,世界上的每种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均具有各自的风格。在不同国家人民的交流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引起大量的困扰和麻烦,因此,理解文化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在跨文化交际时避免麻烦或冲突。身体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能够清晰地体现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本文从身体语言的一个分支――面部表情,着重研究面部表情和中西方文化差异之间的关系。
一、身体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根据《朗文当代英语辞典》(杨镇明,1995),身体语言是指通过人的四肢运动或身体姿势的改变来展示人的所感所想。
人类学家将文化定义为:“一个民族或一个集体的全部的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文化包括将一群人联系到一起或区分开来的所有的社会实践。
Peck(1998)认为,文化是被一个群体共同接受和认可的行为方式。这是作为人类的一员所需要学习的人类生活的一个方面,这是与其他人一起分享的学习行为的一部分。
根据以上这些定义,文化属于特定的某一个民族或群体。文化和身体语言一代代传承下来,并在悠久的历史时期内形成了实践。
在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可以使用的交流方式并非只局限于语言。身体语言同语言一样,都属于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表情、手势或其他姿势,我们都可以向对方传达信息。比如微笑和张开手臂表示欢迎,皱眉表示不悦,挥舞手臂表示再见,等等。中国人和美国人对这些姿势所对应的含义是接受的。但在某些文化中,同样的身体语言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
Samovar,L.et al.(1981:162)认为,身体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以下特征:1.文化和身体语言联系紧密,不可分割;2.许多身体语言是文化习得的结果;3.身体语言的形成和影响是由特定的文化环境决定的。因此,了解身体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二、面部表情
人的面部是身体中最富有表现力的一部分。面部表情也可称为情感表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手段。一些简单的动作,如皱眉头、挑眉毛或微笑都可以向对方传达我们的感觉。最重要的是,我们并未意识到在日常人际交流中我们多么依赖于面部表情。面部表情能够使交流者感知交际伙伴的感情程度。面部表情使用的程度和频率在不同文化中有很大的差异。Paul Ekman和Wallace Friesen研究了一套系统,这套系统把人表达情绪的面部分为三个部分,区域一为眉毛和前额,区域二为眼睛、眼皮和鼻梁,区域三为脸颊、鼻子、嘴巴,上颚和下巴。这套系统被称作Facial Affect Scoring Technique(FAST)(面部影响得分技术),脸部的每个部分都可以为我们提供线索,用来表达我们的情感。还有另外一个定义需要介绍――SADFISH。SADFISH是面部情感表达的首字母缩写词:S代表悲伤,A代表生气,D表示厌恶,F代表恐惧,I代表感兴趣,S代表吃惊,H代表开心。
当我们把情感与面部表情联系到一起的时候,文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感与面部表情之间的联系,有些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有些则由于文化的不同而有差异。例如,中国人通常用微笑或大笑来掩盖自己的消极情绪,除非在亲密的人面前才会展露真正的情绪。然而,北美洲的人却从小就被教导要展现真正的情感。因此,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就容易造成误解交流双方的误解。尊重和理解这种文化间的差异是解决矛盾的最好方式。
1.眼睛的交流
在交流中眼睛的运用包括:眼神的接触,眼神的避免接触,还包括其他的一些眼睛运动,例如:把眼神转向其他人,挑眉毛,看着别人的眼睛寻求信息,等等。
眼神接触可以被定义为注视他人的眼睛。眼神接触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许多功能。比如:控制谈话,控制亲密程度,交流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话题,获取反馈信息,表达情感,影响对方。眼神接触是婴儿最早发展的一种行为,婴儿在早期就能够意识到护理者的眼神。研究人员证明在头几周内,婴儿与护理者的眼神交流强大到能够产生微笑反应。
眼神接触在一种文化中意味着尊重,而在另一种文化中意味着不尊重。中国人在和别人说话,或者当众发言的时候,往往羞于和听众进行眼神的交流,这种做法在西方人看来是不礼貌的。与人交流的时候,西方人期待眼神交流,如当众发言的时候,西方人会不时地注视观众,以寻求良好的互动。
凝视与互相凝视属于眼神接触的两个独特的子范畴。凝视在语言学中被定义为:以一个特定的方向专注地看某人的面部。互相凝视即为两人以特定的方向同时专注地看往对方的面部。凝视和眼神接触在区分权利和地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推断显示有权利的人往往受到更多的凝视和眼神交流。语言学家Ling(1997)指出,某些国家的人会在注视对方的时候把眼神放低,用来表示尊重对方;而在某些文化中,这被看作是侮辱。
2.微笑和大笑
微笑和大笑通常传达友好、亲近、满意、高兴、快乐和愉悦。这在中国和英语国家通常都适用。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中国人的大笑容易引起西方人的负面反应。以下这段文字是来自一封信的节选,这是一个美国人写的关于某些非语言姿势引起的跨文化交流中的误解。
“当一个美国人停放自行车的时候,一不小心自行车歪倒在地,他会对自己的笨拙感到非常尴尬。如果旁观的中国人开怀大笑,他就会非常生气,感觉自己受到了羞辱。我曾经在餐厅看到类似的事情发生,一个外国人不小心碰掉了盘子,感觉很尴尬,旁观的中国人大笑,而使他感到更加愤怒。”
当然,无论发生事故的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旁观的中国人并非在嘲笑他或是他的不幸。这只是在传达一系列的信息:不要太当真,一笑而过就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事情经常会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等等。然而,对于那些并未意识到这种态度的人,大笑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并加重他们的愤怒情绪。(邓炎昌,1991)
因此,在某种情况下微笑或大笑是否合适取决于我们的交流对象。如毫无原因地对着一个中国人微笑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而对于英语国家的人来说,这仅仅是用来表示友好的一个方式。
三、结语
总之,身体语言,尤其是面部表情,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并熟悉面部表情在不同文化中的异同,有助于人们减少或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因身体语言的差异而引起的误解。
参考文献:
[1]Ling,C.W.Crossing cultural boundaries[J].Nursing,1997,72(3):32-34.
[2]Peck,D.Teaching Culture: Beyond Language[M].Yale:New Haven Teachers Institute,1998.
[3]Samovar,L.et al.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Wadsworth,1981.
前言
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断深化,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利用资源,从事跨国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商品、技术、资本跨越国界的同时也跨越了文化,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基本经济单元,如何做到既保持本土文化的优势和特色,又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已成为全球化时代企业的生存之道,能否将文化差异转化为企业的资源,实行有效地跨文化管理,是企业能否取得跨国经营成功的关键。
一、相关概念和内容
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跨文化,也交叉文化,是指两种不同文化管理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跨文化管理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是指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事、物的管理。跨文化管理研究的是跨文化条件下如何克服异质文化冲突,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如何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最合理的配置企业资源,特别是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利用企业的潜力和价值,从而最大化的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二、跨文化管理问题的核心――文化差异
(一)文化差异的相关概念
文化差异指的是不同国家、民族文化间的差别。就差异程度而言,中西文化的差异最大,也最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直接导致了跨国企业在其运作经营各个层面均存在不同之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时间观念、人际关系、决策、沟通形式、管理理念以及培训这六个方面。
(二)文化差异对跨国公司管理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跨国公司管理的影响是多层面、全过程的。处于不同文化环境的国际企业,在经营目标、管理风格、市场选择、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上都有显著的差异。
1、文化差异对市场选择的影响。“创新波及理论”认为,新思想的传播或交流在文化背景相同的群体内比较容易,否则很困难。对一国文化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其对市场领域的选择。
2、文化差异对市场进入方式的影响。国际间的文化差异,决定了进入新市场的方法。目标国家与母国的环境差异越小,则参与程度越高,采取独资方式的比重就越高。
3、文化差异对产品、服务的影响。各国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了各国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因而在决定向国外市场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时,必须考虑文化差异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满足这种差异化的需求,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4、文化差异对营销策略的影响。由于人们文化背景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市场的成熟度也不同,消费者对各种营销方式的接受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别。
(三)文化差异带来的不良后果
1、导致跨国公司管理者与东道国员工之间的关系紧张。由于母公司的管理者和子公司的员工在语言和非语言交际,看待事物的方法,行为方式,生活背景,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沟通不当不可避免。由于沟通不当带来的诸多问题将直接导致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紧张,甚至导致企业的经营目标无法实现。
2、导致跨国公司运作效率低下及丧失市场竞争力。由于跨国公司经营地区及员工国际多元化,不同国籍的员工受其价值取向的影响其行为方式也将不同,这会对跨国公司在内部管理和外部经营造成不良后果。
3、阻碍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实施。跨国公司为了实行全球化战略,必须以相当的规模,严密的组织机构和科学管理体系来经营。而文化差异导致的管理者及其员工行为方式不同,不能形成统一的整体,造成跨国公司反应迟钝极为不利于全球化战略的实施。
三、跨文化管理的策略
根据上文的分析,文化差异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决定文化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却相对有限。跨国公司必须根据导致文化差异的深层次原因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跨文化管理,本文归纳出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正确的跨文化管理观念。
首先要承认并理解差异的客观存在,克服狭隘主义思想,重视他国语言文化、经济、法律的学习和理解;其次要把文化差异看成是一种机遇和优势而不只是一种威胁和劣势。文化的差异虽然给跨国公司带来了挑战,但是更多的是机遇和商机,恰当、充分的利用不同文化表现出来的差异可以为公司发展创造商机。
(二)识别文化差异。
作为管理人员一方面要理解东道国文化如何影响当地员工的行为;另一方面也需要理解母国文化如何影响母公司派去的管理人员的行为。不同类型文化差异可以采取不同措施克服,把不同类型的文化差异区分开来,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文化冲突的办法。
(三)选拔适应文化差异的管理人员以及适当的跨文化管理模式。
作为跨国公司的海外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忠于代表和维护总部的利益、贯彻总部的战略,同时还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管理能力,尤其要具备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工作所必需的特定素质。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商务英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以专业为基础,培养学生从事国际商务交际活动的能力。21世纪对商务英语教育的挑战是巨大的,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改革和创新已迫在眉睫。我国加入WTO后,企业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使得企业对从事国际交流、合作和贸易的人才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质量要求也更高。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有着英语和商务知识的双重优势,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但企业需要的英语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英语功底,而且要有宽广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为国际商务活动中渗透了大量的文化因素,国际商务活动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在商务环境中得体地运用语言,如何在一定场合里恰当地使用语言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
近年来,随着衡水地区进出口贸易的连续增长,一些特色产业,例如皮毛、丝网、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已经进入国际市场,进出口增速和总量均在全省名列前茅。从衡水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来看,需要更多学科专业与区域经济相结合的人才。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要根据区域特点,本着服务区域经济、满足区域大众需要的原则,积极开设本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迫切需要的课程,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商贸知识的应用型英语人才。本文将以衡水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为例,研究和探讨如何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外贸人才。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
交际能力的概念是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Hymes提出的,他认为人的交际能力包含三个部分:一是能识别符合语法的句子,二是能判断语言形式的可行性,三是能在交际中得体地使用语言。跨文化交际作为一种交际行为,可以是人际间的交流,也可以是个人与公众或群体间的交流,如果交际双方共同点减少,差异增多(例如语言差异、文化差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差异等),交际难度就会增加,那么交际的顺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Yong Yun Kim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这样界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个体所具有的内在能力,能够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关键性问题,如文化差异、文化陌生感,本文化群体内部的态度,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压力。Michael Byram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要“获得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技巧、态度和客观评判型的文化意识”。Brian Spitzberg也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足够的跨文化知识、积极的动机和有效的交际技巧,三个因素应同时具备,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单独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从我国国内的研究来看,贾玉新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综合不同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分类总结了四类交际能力系统,包括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与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策略能力系统。学者张红玲认为:“如果说交际能力是指外语学习者与目的语群体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那么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超越了具体语言和文化群体,根据不同语境灵活多变应对自如的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以文化学习为基础,通过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包括英语语言知识、商务知识),培养跨文化思维意识,能够理解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差异,例如价值观、言语与非言语行为、商务礼仪、谈判风格等方面,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避免“文化休克”的情况出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对待文化内容,结合专业特色和本院历年来学生的就业实际,挖掘世界观、价值观等深层文化,力求做到文化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系统性与全面性。教学模式要体现商务英语的交际特性,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化的学习不应仅限于目的语文化。因为学习目的语(本院为英语)并不一定只是用于和目的语本族语者进行交流。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使用者可以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差异很大。从衡水的外贸企业来看,进出口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欧洲、韩国、日本、俄罗斯、巴西、印度等,与来自这些国家的客户进行贸易时就要注意除语言之外的文化特性,例如时间概念、物理环境、习俗等。像美国属于单项时间取向文化,做事讲究效率,严格遵守约会时间,商务谈判风格较为直接,谈判时通常安排在会议室中;而阿拉伯人的时间观念就相对较差,谈判时喜欢圆桌会议或者干脆席地而坐;巴西人一般情况下时间观念较弱,但商务人士越来越准时,和中国人一样,在谈生意之前,要划分一定的时间来建立良好的关系;而美国人属于任务导向型文化,他们更习惯单刀直入,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非建立在个人关系的基础上。由此可见,各国文化的差异大小不一,了解与交际者相关的文化可以帮助提高交际效率,增强交际效果。
同时,文化的学习包括充分了解自身的文化,只有了解了自身文化的特点及其优点和缺点,才能克服自身的民族中心主义中的狭隘倾向,不以本民族的价值观念看待和评判其他文化,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为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商务英语教学设计上要强调文化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拥有文化知识并不意味着具有交际能力,因为跨文化交际需要的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除了语言能力、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外,在实践活动中灵活地处理事务才是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采用行之有效的办法增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例如,引导学生从多渠道了解商务文化,多阅读一些商务英语报刊,从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体渠道了解世界各国的商务文化及商务习俗等。同时,建立学校与相关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为学生搭建实习平台或者校外实验基地。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各种校企互动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真正的企业工作氛围,帮助他们走出校园,更快地融入社会,真正做到学有所用,最终学有所成。校企合作为把学生培养成“英语基础扎实、商务技能娴熟、职业素质全面”的高技能涉外商务人才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满足了高等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专业建设和教学环节脱离实际的问题。
总之,商务英语专人才除了要掌握语言知识与商务知识外,还应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要在体现语言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与政府和企业携手创建良性互动模式,共同探讨具有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明端.基于区域经济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4).
[2]胡文仲等.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5]王丽梅.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J].中国成人教育,2009(7).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 英美文化 导入
一、英美文化知识导入在阅读教学当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的课堂学习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语言作为一门与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或者民族的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学科,不仅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这也体现出文化知识背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当中,教师讲授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能够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准确理解和正确的运用;能够提升阅读的速度与质量。
在英语阅读教学当中导入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能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从而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有效的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内涵与文化含义,这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阅读材料,而且也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信心。
二、阅读教学中英美文化导入的内容
1.词语的文化背景。词语主要包含词汇与习语两方面的内容。词语作为语言的基础组成部分,英语词语就必定带有英语国家深厚的文化背景与风俗民情。由于中西方在历史、文化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很多英语词语在汉语当中没有相应的词汇解释,这也就导致词汇空缺的现象,从而使得学生在阅读当中对这类词汇产生误解。因此,只有了解这类空缺词汇和汉语词汇的差异,才能够有效的进行材料的阅读和理解;其次,虽然当前英语词汇基本上都有汉语词汇解释,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就到某些词汇与汉语词汇有完全相反的解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地理位置、风俗民情、历史文化和上的差异,使得英语与汉语在表述同一事物时,尤其是在文化背景不同中,所产生的含义必定也是不同的。
2.英美价值观念的差异。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也是导致英语专业学生阅读障碍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价值观念作为文化的深层含义,包含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个人信仰、政治倾向、道德标准和生活准则等等,这些内容都是人们的价值观念,使人们利益、需求以及个人行为上重要的参考标准。所以,深入的了解英美国家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材料时对涉及到的文化现象能够准确的理解。
3.英美国家的综合文化知识。在英语阅读当中经常会遇到与英美国家的社会经济以及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内容,而对英美国家的综合文化知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在英美文化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导入以后,学生不仅可以比较容易的理解材料的大意,而且还能够对全文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尤其是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4.除了上述重要性之外,对英美文学作品以及文学知识的有效导入,能够使得学生准确的辨别出阅读材料的文学体裁和写作风格,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学生在阅读材料中的难度。对英美文学作家的知识的缺乏,会直接影响学生在阅读文学类型材料的理解以及进程。因此,英语阅读教师应当在学生阅读材料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帮助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要表达的观点,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整个文章的理解。
三、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根据英语专业的特征,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且科学合理的运用课堂内容向学生讲授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对英美国家有更多的认识,以此丰富自身的知识量。同时课后也要多向学生推荐或者是介绍相关的英语阅读书籍或者是杂志,从而使得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当中掌握更多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收集文化知识的习惯。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讲,具备敏锐的文化知识观察能力,就要求在平时的英语阅读过程当中,充分的挖掘英语材料中的词语与句法所体现的文化知识,从而将这些知识逐渐的积累下来,为自己以后更好的进行阅读打下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另外一方面,教师也要有计划性的选取一些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阅读材料。
3.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通过运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当中的阅读材料,把实际生活当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归纳和整合,并且进行跨区域文化意识的培养,这有利于学生对跨区域文化的认知以及了解中西文化在阅读当中的区别,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自主的对差异在阅读材料中的含义有真正的了解。除此之外,学生在独立学习跨区域文化知识的阅读材料过程当中,还应当让学生充分的了解不同国家与不同民族之间的风土人情以及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与课堂内容进行结合,从而进行英美文化知识的综合教学,以此来使得学生尽快适应这样的文化差异。
阅读不但是学生有效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的最佳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学生对英美国家的了解的最好教材。因此,英语阅读教师应当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当中注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这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与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辨别能力,从而为自身学好英语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