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意识是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职业类型的介绍有助于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为进行生物学习的学生打开职业天地的一扇窗。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四节《细胞的癌变》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并制作“癌症的确诊和治疗”的课件。课上,教师在介绍癌细胞特征、致癌因子及其种类和癌细胞形成的机理等知识点后提出问题:“癌症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癌症是否是不治之症呢?”之后,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并得出“癌症不是不治之症”的结论。日常生活中,患癌的人很多,医生利用病理切片的显微观察、CT、核磁共振、内窥镜和癌基因检测等先进手段加以诊断,然后通过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手段使患者得到治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引出“医院里的检验师”和“肿瘤科医生”这两个职业,并进一步拓展与职业相关的信息,为学生提供诸如就业单位、学历要求、素质要求、工作方式、职业价值等材料,以便于学生阅读。又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中,教师先提出问题:“现有两个品种的小麦,高杆抗病(AABB)和矮秆不抗病(aabb),如何获得所需品种(矮秆抗病),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展开讨论并在全班汇报。在对每个小组汇报给予引导和点评后,教师指出育种上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杂交育种,进而引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介绍,并向学生提问“关于袁隆平院士,你了解多少”。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向他们播放关于袁隆平院士的视频资料,然后提出与生物相关的职业——育种工作者,请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育种工作应具备的学历、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等。
二、善用校本课程,培养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是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和适应能力,表现为有从事相关工作的愿望和兴趣。拥有职业兴趣将增加个人的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天津市复兴中学一贯注重校本课程建设,生物校本课程“应用生物技术与实践”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利用、酶的应用、生物技术在生物加工中的应用和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四部分。该课程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实践学习科学探究、了解与生物相关的职业信息并培养职业兴趣的选修课程。它从现实生活出发,在考虑学生兴趣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设定了一系列课题,使学生在课题研究中逐渐掌握某项生物技术、培养自身对某职业的兴趣。例如,与生活相关的课题“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教师首先通过展示酵母菌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迅速理解实验原理并主动学习酵母菌的代谢方式,使他们在体验感悟中轻松地记忆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基本过程。本课题使学生在品味美酒和美醋的同时掌握了传统的发酵技术,也了解了生物过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相关的职业前景及就业机会。又如,与生产相关的课题“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分离”,教师向学生介绍纤维素和纤维素酶的基础知识后指出,“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人类可应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将秸秆等废弃物转变为种类繁多的生物燃料,甚至是航空燃油”。这种变废为宝的理念很容易让学生看到该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解微生物的菌种分离实验,使学生掌握培养基的制备、灭菌操作、菌种接种、分离及纯化等微生物方面的操作技术,为学生以后从事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研究或工作打下了基础。再如,与新兴科技相关的课题“转基因大豆分子检测研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来了解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的区别,课上向学生介绍大豆基因组DNA的提取、DNA序列PCR扩增及相关序列的电泳检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使学生从基础入手学习有关DNA和蛋白质的技术。
三、活用生物科学史,形成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的生活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与生物学相关的很多职业都需要从业人员具备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因此,除了掌握科学知识之外,学生还要学会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这些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科学发现史的学习得以体现。例如,在讲授《DNA复制》一节中,教师并没有将DNA半保留复制的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按照“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带领学生重温了DNA半保留的实验过程,通过设置问题串来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并得出实验结论。这种讲授方法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并得出结论的,有助于学生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及良好职业素质的形成。又如,在《酶的本质研究》一课中,教师以诺贝尔科学奖为线索,提出葡萄酒莫名其妙变酸的问题。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述巴斯德与李比希对引起发酵物质的争论、毕希纳设计巧妙的实验来证明酿酶可将糖发酵为酒精的故事,以教育学生在科学事实面前不要盲目相信权威,要有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也是日后很多工作必需的职业素质。而后,教师介绍萨姆纳身残志坚,利用八年时间分离出脲酶结晶,使学生明白科学研究要有坚持不懈、不畏艰苦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科学史的形式介绍相关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素质,这种呈现方式使学生意识到职业素质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地去培养自身的职业素质。
四、妙用科学热点,塑造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借助想象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即个体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生物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科学热点,能够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能够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科技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进而使他们对相关的科学技术产生兴趣,塑造初步的职业理想。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热点,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扩充他们的科学知识,还可以为将来想要从事生物专业领域工作的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例如,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中,教师引入“酶为生活添姿彩”专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了解酶在医药卫生、食品制造、日用品产业等方面的应用,然后介绍能改造自然界存在的酶、制造更符合人们需要的酶工程。又如,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一节中,教师在讲述DNA结构的特征时适时引入DNA指纹技术,学生在轻松掌握DNA具有特异性时也了解到该技术在亲子鉴定、死者遗骸鉴定和刑侦领域的职业前景。再如,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一节,如果教师单纯讲授PCR扩增技术、各种杂交方法及电泳技术,那么教学内容会显得非常枯燥,也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自参与DNA提取与分离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核酸凝胶电泳技术和DNA序列分析技术的实践操作。这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实现了生物基础知识与科学热点的有机结合。对于未来有兴趣投身于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学生,可以开展一些延伸性课题研究。例如,在课题“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研究”中,学生通过文献检索、市场调查、问卷调查和实验操作等步骤,逐步了解了转基因食品的基础知识及消费者的认知现状和购买意愿,初步掌握了转基因片段的分子检测等技术。该课题的市场调查和实验环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白职业不只是一个人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追求理想生活的重要途径,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观,塑造正确的职业理想,更有效地追求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2]
作者:车未艾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生物学 微生物工程实验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微生物工程是一门含有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专业课程,是苏州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目前,苏州大学生物学专业包括生物科学、生物科学(师范)、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应用生物学、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等6个本科专业(方向)都开设了微生物工程实验课程。在以往几年的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各专业教学大纲的不同,导致微生物工程实验课时不统一,从18学时到36学时再到54学时,因此实验内容需要不断更改,导致部分实验内容孤立、不系统、不连贯,并多为验证性实验。随着这几年实验室建设的推进,开设微生物工程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有了极大的补充,现在可以开设的实验特别是设计性实验的数目大大提高。我们总结了前几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逐步完善了基础、综合、创新三个层次的实验内容,并建立了一套能够适应不同专业不同课时的微生物工程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了一定的实验教学特色。
1 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
由于我校的微生物工程实验课程涉及的专业较多,且各专业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以及需要掌握的实验知识和技能也有所区别,因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构建了微生物工程实验课的实验项目,所有实验都是综合型或设计型实验。这些实验项目主要分为四方面:第一方面是菌种的筛选、鉴定和诱变实验,这属于发酵工程上游的内容;第二部分是环境条件(温度、pH值、溶氧)对分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这属于发酵工程中游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发酵产品的分析,这属于发酵工程下游的内容;第四方面是发酵产品如酒酿、葡萄酒、凝固型酸奶的制作。
1.1 根据实验大纲,改革实验内容
由于微生物工程实验的内容具有连续性,所以在安排课表的时候宜将这些实验集中安排在一周或两周内进行。根据各专业(方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时,有选择地开设几个实验,为了提高实验效率,这几个实验通常同时进行。一般来说,上游和中游实验均必选一开设,下游实验和发酵产品制作的实验必开。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太多,须将中游实验分批轮流选择开设。
将整个微生物工程实验的内容进行系列化、单元化编排,以利于学生对微生物工程知识及实验技能的系统化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多动手、多训练,学生对微生物工程实验课程体系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实验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1.2 增加自主设计性实验
在新的教学大纲中,增加自主设计性的实验,如有用化合物生产菌株的筛选,让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在实验进行中肯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他们始终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若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给予及时指导。这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指导而完成的实验,学生的印象更深,收获更大。
1.3 开设传统发酵食品、饮料实验
在生物学的所有专业(方向),我们都确定酒酿、葡萄酒、凝固型酸奶的制作为必开设实验。因为微生物工程(又称发酵工程)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课程,早在2000多年前,发酵技术就被人们用来生产各种酒和风味食品,今天,发酵食品和饮料仍在我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三个实验中,每个学生都兴致高昂地动手制作酒酿、酸奶、葡萄酒,实验结束时,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大家分享着成功的快乐与喜悦。这三个实验也是我们微生物工程实验的亮点,有的学生后来还会在家人、亲朋面前露一手这些制作技术,有的学生毕业多年后对这些实验仍记忆深刻。
2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合理的实验内容和体系还需要有相应的教学方法作保障,才能最终达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的。①在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启发促进学生的思考,点拨学生的思维。
2.1 利用视频辅助实验教学
在讲解发酵罐的结构时,往往由于学生多,造成部分同学看不见或看不清。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事先对这部分内容录制了一个视频,在实验课上,我们采取边讲解实物边观看视频的方法就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有的实验操作,老师在讲解完后还可放一段相关的实验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大家有一个更直接的感官认识,这些视频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或国内外大学的相关专题网站获得。②
2.2 实验分组的改革
以往有些实验,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每小组学生人数多,造成有的同学袖手旁观或者不能参与实验,实验教学效果不佳甚至产生负面影响。事实上,学生作为实验课的主体,实验的每个环节和步骤都必须亲自参与进来。所以,我们在安排每个实验时,会根据实验内容、实验条件和班级人数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同学都有动手的机会,确保能做实验而不是看实验。例如,酒酿和酸奶必须每人都做,每人制作出来的产品最后须经老师评分,作为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学生偷懒或逃课。
3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1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多门知识和技能而开设的一种复合型实验,但实验时间较长,劳动量大,而且这些实验对实验设备的依赖性比较强,实验过程中很难保证每人一台发酵罐或者灭菌锅,只能分组、分批进行。因此对此类实验,我们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组,每组3~5人,安排组长,所有实验都由小组共同完成,组长合理安排本组成员完成相应的工作量。比如“环境条件(温度、pH值、溶氧)对分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实验是在发酵罐中连续进行30小时左右,过程中需要定时取样和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需要熬夜,小组成员间可以协调安排值班。每个小组成员必须认真对待,确保自己负责的实验部分正常进行,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否则自己的小疏忽或失误就会导致整个小组大实验的失败。所以,最后的实验结果是由大家集体合作贡献得到的,根据每个人得到的实验结果绘制成发酵过程曲线,这样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
3.2 强化科研意识
为了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在单组实验的设计和安排上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有代表性的实验方案设计过程,加深对相应知识重点、实际应用的理解。例如在酵母细胞纯培养的实验中,引导学生对影响细胞生长的若干因素进行优化,将正交设计实验思想引入实验中,训练学生掌握这一重要方法,并学会应用极差和效应图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这类实验,只有题目,而结论未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工作,始终处于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的过程中。这类实验和科研相结合,有利于把科研的思路和方法更形象地传授给学生。
4 结语
通过微生物工程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发酵产品的生产过程,加深了对理论课中基本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通过对微生物工程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改进,加强了与实际生产和科研工作的联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让他们懂得实验课不仅仅是做实验和完成实验的简单过程,更重要和具体的工作在实验过程之外。通过训练,使学生在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控制和实验数据分析整理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提高了学生独立开展科研实验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目前倡导的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满足21世纪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注释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吉林省生物产业需求对接;协同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Q8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79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及人才需求模式的改变,国家对高等教育战略方针进行了修订。根据学校类别,将传统的“象牙塔”式高等教育细化为“研究型本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 [1]。其中“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主。
1 本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吉林省产业需求存在问题
生物工程专业是我国继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之后开始招生的生命科学专业,是21世纪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1998年教育部布的全国本科专业目录中,将生化工程、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等专业归为到生物工程专业。由于该专业具有典型“工程”性决定其专业特征为工科专业,所以学生培养模式与生命科学领域的其它专业具有明显区别――该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产业化人才为主[2]。本科毕业从事非对口工作在吉林省地方院校及新建本科院校所开设生物工程专业中较为常见。根据学院多年就业跟踪调查显示,本校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考研生除外)仅有1/3从事本专业,且大多从事层次较低的技术工作;1/3毕业生从事医药销售等生命科学相关工作;1/3毕业生放弃本专业。企业普遍反映,入职毕业生实践能力滞后于理论能力,必须在“师傅”的带领下,经过实践学习才能独立胜任专业技术岗位,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
随着国家政策与吉林省经济发展和转型,吉林省生物产业发展迅速,生物产业涵盖医药、化工、检验、食品、环保等领域。已拥有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修正药业、通化东宝等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企业。2016年1―6月,全省生物医药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4%[3]。
此外,吉林省在生物化工,特别是“玉米化工”领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现已具有大成集团、吉林燃料乙醇、中粮能源生化、松原吉安生化等龙头企业,打造吉林玉米生物化工材料基地,基本建成中国玉米生物化工材料示范基地。预计到2020年,吉林省生物质经济形态基本确立,生物质经济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包括玉米深加工产业),使生物质产业成为吉林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的主导产业[4]。
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宗旨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根据吉林省生物产业发展情况可预见未来吉林省将大量需要生物工程专业人才。但由于应用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存在专业建设调整滞后、专业与产业不对接等问题,暂时无法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所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配置、授课内容、校企合作、教师培训方面进行改革,以满足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的需求,促进吉林省生物产业发展。
2 根据市场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吉林省经济转型和生物产业的发展,吉林省急需大量应用型生物人才。因此生物工程系决定一改过去的“精英式”人才培养模式,转换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组织生物工程专业骨干教师深入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辉南长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大成生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并同职业研发专家和行业技术专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生物制药”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增加“生物化工”部分。降低英语、数学等公共基础课学时,增加实践教学、教学实习学时,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时间及动手能力(表1)。此外增加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习时间,使学生在校内所学在企业进行检验。对于新增加的“生物化工”部分,系部教师根据企业一线情况增加发酵工程、生物制品工艺学等课程实践教学学时。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基础技术的操作要领。
3 根据企业需求,重新规划课程配置
根据多年企业用人情况反馈显示,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但不具备毕业入厂即工作的能力。同时用人单位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扎实,但对于行业新进展了解不多。因此,本专业重新规划课程配置。降低专业课理论学时,将其中“深、难”部分作为自学内容(对于考研同学,如需学习,教师可课下辅导);对于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制品工艺学等课程,增加前沿知识介绍(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可让学生课下准备,课上讨论);增设“生物制药”、“生物质能”等专题内容,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生物工程应用进展了解;此外,在增加实验教学基础上,进行实验课程整合,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多门课程的实践技能,还能使学生综合运用多课程实践技能。实验课的整合,更加贴近生产一线的应用。
4 提高应用能力,修改授课内容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容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适应企业生产的需求。为此,生物工程专业教师在重新规划课程配置基础上,修改授课内容。在具体教学中,增加应用能力培养部分,即采取部分“反转课堂”模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解决问题,在课堂进行集体讨论,确定最佳解决方案。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企业调研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应用技术最新动态,适当调整授课内容,摒弃过去“一本教案讲一生”的教学情况,做到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多的讲授实践技能。同时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增加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部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