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装设计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美学原理 服装设计 创新
美学,就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服装的自我设计,实际上是人们站在时装的角度,对美的追求过程。对普通中学的高二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汲取时装赏析之养分,滋服装设计之眼光的过程。即,在鉴赏设计师精湛技巧的过程中培养“眼光”,从而辨别美、发现美进而创造美,完成美的服饰作品的设计。基于此,在服装设计这门劳动技术教育教学中我注重了运用美学原理的创新教学。
一、感受美――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兴奋是进步的原动力。对于普通中学的高二学生来说,准确地说,对于一群来自山区的男女混杂的学生来说,服装设计是极陌生的也极易忽略的。他们有他们的要求,只不过是了解一下简单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着装原理。美学、服饰美学、服装设计,实在是了无“兴奋”。你不能责怪他们,你也无权责怪他们,服装设计与他们的要求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局面,不是一时可消除的。作为科任教师,你只能求变求异,创新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为此,我在最初的课时中,不讲任何内容,只是以多种形式呈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服装给学生们看。在这种近乎视觉轰炸的过程中,教师不予以任何评价,任由学生去自主评价――或下意识地惊呼(叹)或深思熟虑式的见地。这一环节实施下来,学生开始兴奋了,开始期待视觉轰炸,也开始跃跃欲试了。此时,我开始运用美学原理来实施渗透教学。
究其实,这一过程,就是利用美学原理中最基础的审美素养这一点所作的文章。感受美,是学生主体地感受,而不是接受式地感受,只有在直观地、感性地面对服装尤其是美的服装作品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出来。也只有在学生思考、批判、认可的过程中才能切实地培养。而这一环节的实施,正好培养了学生的思辩能力以及质疑意识和审美素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距离,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鉴赏美――审美心理与服饰魅力
审美心理学认为,美感或审美经验,是指人们欣赏着美的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这种愉悦是人所独有,可以使你忘却忧虑,并永不满足。服饰是一种强烈的视觉形象,服饰的美与丑需要观察者通过观察和观察后的感受来体验和判断。而服饰审美活动异于其他艺术的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常常合二为一。服饰本身不能单独地被当作审美对象,服饰常常是与人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被人审视和欣赏。为了更清楚更完善地进行这种独特的审美活动,穿着者几乎总要借助镜子(或如镜的水面等)。这时,严格地说,审美对象已经不是真实的穿着者及其服饰,而是其镜中的映象。虽然,人们都相信镜映与实体几乎完全一样,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即使撇开不谈由于镜面的性质和反射所造成的差异,我们也不能忽视镜中呈现的是经过不同程度理想化的自我。这种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兼任,映象与实体的替换,使得很多服饰美学命题增加了复杂性和难度。
为此,在教授《服装设计》章节内容时,我特意准备了历代服装作品及大量的最近服装设计作品以各种形式和方式展现给学生看,以在审美的过程中领略和感悟服饰魅力。如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到民国初年到建国初一直到近些年的服装演变反映在服装外形轮廓、内轮廓以及细节方面的特点变化。同时还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较为典型的失败穿着展开讨论,如体型与服装轮廓不符甚至相形见绌的。这一鉴赏环节的实施,在促成其了解服装设计的具体内涵的同时,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学生的眼光,并兼顾培养了学生的反思、批判精神和辨别美的能力。
三、发现美――服饰与自我形象
服饰美有异于其他艺术――服饰美依附于人体。人们常说一件服饰如何美,这种赞赏可以包含三层意思:首先,是这件服饰本身的美;其次,是这件服饰能显示穿着者人体的美;进而,人们还要求服饰能增添人体的美。具体地讲,就是产生一种视线错位或起到美化观察对象即营造一种相对均衡的视错觉。
漂亮的款式、流畅的线条、和谐的色彩、精致的做工、新奇的构思以及衣料的质地和图案等,这些无疑是服饰美的要素。但服饰不仅是画在纸上或挂在衣架上供人欣赏的,服饰必须是能穿、能戴的东西。服饰是人的背景,是人的补充,是人生舞台的道具。穿戴服饰,事实上就是自我形象的设计与塑造。人们最关心的不是作为局部的一件衣服或饰物的精美,而是作为整体的外观形象。因此,要想设计出好的服饰作品,塑造出优美的自我形象,就要熟悉自己的体型、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理想,理解当今社会的价值观,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和节奏感,并结合自己现在的身份来自我设计,运用自己对服饰的审美素养来完成自我形象的塑造。
因此,在教授《青少年着装指导》与《服装材料》等章节内容时,我补充了体型知识、服装构成知识及时装知识。如构成方面,主要从服装外轮廓(丰满的、纤细的、不规则或女式无袖的、A字型及腰线高低)、服装风格线(垂直的、水平的、斜向的)、色彩(基本色调效果、同种色调及对比色调效果)以及服装细节等。而从具体例子来看,如在讲服装风格线时,我通过条纹和格子这两种永不过时的面料的具体选择,利用视觉效果及视觉实验,深入浅出地将服装材料在具体体型方面的选择原则诠释得淋漓尽致,更有成效的是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探索、创新培养了自己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创造美――艺术与设计
从根本上说,服饰――从穿衣服戴饰物到化妆――都是人为的和做作的,但两者之间又有质的区别。如果说,化妆更多地与个人深藏不露的欲望和担忧相联系,服装则可视作是面对社会的亮相,即,利用种种方法来使服装修饰改善人体形象。就结构而言,利用肩垫、胸衬和裙撑等;就造型而言,利用高腰、低腰、下摆高度、宽松和紧贴等,还可以利用纵条、横条、斜条的风格线来造成视觉幻象;另外,也可以利用不同明度、纯度和色相的色彩来调节。但就本质而言,都是一种始于对某些局部强调需要的夸张,出于炫耀心理或自我表现的要求。但在设计的过程中,又不能脱离实际去无限制地夸张。所以,服装设计与艺术之间尺度的把握就愈发显得重要了。
然而,中学生在设计服装的实践过程中,往往无法把握夸张的尺度,容易走极端,要则完全不夸张,要则就夸张得不可收拾,令人觉得矫饰。
当前药茶的包装设计整体上缺乏地域特色,包装差异化不大,并且包装视觉特征不强。因此,视觉设计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符号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元科学,已有符号学家和设计者运用符号学原理作为设计方法指导设计,已广泛地应用到电影学、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包装设计作为艺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应用性上是一门非常强的交叉学科。从不同程度上涉及工程技术、人类工程学、材料学、人文社会学等,而符号学原理则善于解决这一类问题。马克斯•本泽依据功能形态与艺术形态的不同,从符号发生的角度提出本体符号(即以自身的形式构成符号)和对应符号(即借用其他事物形式作为符号)两种符号类型。包装设计涉及实用(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结合,包装既有一定的实用物质功能,又有重要的精神和符号功能。因此,从符号发生的角度,符号学中的本体符号(物质功能)对应包装中的实体,对应符号(精神功能)对应包装中的图像,可以根据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运用符号学原理指导包装设计。包装设计是由文化符号、形状符号、材质符号、色彩符号、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组成的一个系统符号。符号学原理应用于药茶包装设计,将推动药茶包装设计进一步向科学化、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使药茶包装设计的研究体系更加严谨、完善。
2符号学原理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1)文化符号。
在当今品牌传播和包装设计中文化符号传播已成为时代的主题,文化传播更好地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美国最大的药茶生产商CELESTIALSEASONINGS(喜乐),它的包装上具有极强的文化符号代表性,前期的包装具有浓重的东方色彩,还是采用我国的历史代表人物老子,但是后来的包装越来越趋向本土化,采用具有美国特色的文化故事、代表人物、动物等。不管是中国的还是美国本土的文化都成为该产品包装的文化符号,诉说着产品的文化价值。
(2)形状符号。
形状符号在包装设计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药茶包装的外观设计;一方面是药茶包装设计上的图形运用。包装形状除了满足保存产品的基本需求之外,更应考虑外观设计带给人的视觉联想。苹果汁包装设计采用整体和切块的形状为包装盒形,在视觉上给消费者直接的感受,并且通过造型和具象的苹果图形给人以直观的视觉感受。
(3)材质符号。
在包装设计中,不同的材质在包装呈现上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同时也给使用者触觉感受。在当前的包装设计趋势上看,大多数的包装设计过于注重商标和文案的独特性,忽略了人们在接触产品时的触觉感受。日本著名工业设计师深泽直人创造的一系列水果皮概念包装设计作品让人(一摸了然)+(一目了然)。草莓果汁的包装盒色彩鲜艳、布满凹凸不平的草莓印;香蕉果汁造型宛如一根香蕉;奇异果果汁盒的外壳则布满毛茸茸的绿色绒毛。设计师强调此系列的包装不止颜色与真正的水果相同,连触感都十分相似。材质符号的运用是包装设计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通过材质的选择,形成该产品包装的特殊符号,材质符号传播同样是品牌传播中的重要手段。
(4)色彩符号。
色彩符号可以说是设计者用来引起消费者味觉的最主要方法。每一种色彩都给人不同的味觉暗示,通过色彩相互之间的合理运用,我们可以感受到产品本身的属性,如牛奶的包装通常使用乳白色为主调。色彩除了表现产品的属性之外还可以表现产品的文化价值,一种颜色就能使人联想到一个品牌,如可口可乐的红色,百事可乐的蓝色,经过长期的品牌传播,这些颜色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思维习惯中。同时我们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甜是橙红,酸是绿色、蓝绿色,苦味是蓝紫色,咸味是蓝色,这些色彩关系选择包装色彩使用。伊右卫门原叶茶设计选用茶色,带给消费者直接的视觉感受,消费者可以直接联想到瓶子里面茶的颜色、味道。包装色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包装图案色彩;一方面是包装材质的固有色彩。在药茶包装设计中材质选用牛皮纸,除了因为牛皮纸本色的材质特点之外,还因为牛皮纸的颜色与大多数药茶颜色相似,这是颜色与颜色之间的直接嫁接,并且药茶采用牛皮纸包装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包装颜色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加大了品牌传播的力度。
(5)图形符号。
包装除了满足基本的保护产品功能之外,药茶包装设计往往还要考虑如何运用图形符号给消费者想象的空间。同时,药茶包装上的图案设计要为药茶包装主题文化设计服务,为塑造品牌形象服务。药茶的包装定位主要凸显它的中药特点和养生效果。HAPPYMEAL的食品包装设计通过运用产品在包装盒上绘制一个头像,简洁明了地把产品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同时图案带有娱乐的味道,带给消费者一种享受和强烈的购买欲望。
(6)文字符号。
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中,文字是最能直接地表达商品属性的要素,在一个产品包装中可以没有图片,但是不能没文字,图片直接明了,文字清晰准备。由此可见,文字在产品包装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包装设计中的文字不仅能解说产品的功能作用,还能通过文字的创意设计、节奏关系增强其包装的艺术魅力,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因此,在药茶包装字体设计中,除了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应融入时尚的设计理念,不断地完善文字在包装设计上的创新,打破传统文字板式设计格局,使文字更具有艺术性、时尚感。同时在设计上还应考虑文字与图形、色彩、材质的关系,通过相互之间的联系创造出系统的、严谨的药茶包装视觉符号。
3符号学原理在药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正安中医的药茶包装设计在视觉设计上,展现了浓厚的文化符号。牛皮纸具有的悠久历史,通过牛皮纸颜色、材质和传统药茶的结合,体现药茶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牛皮纸由于它的无毒、无污染,成为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环保包装材料之一。以全木浆纸为基材,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制成任意强度,并且牛皮纸是一种可降解的材料。牛皮纸材质符合当下的“简约、再设计”的主题。正安中医的包装设计整体上给人一种朴实但又不失时尚的视觉效果。根据当下时代的发展主题,正安中医体现了简约符号和再生符号。简约起源于现代派的极简主义,在满足基本包装功能上做到最大程度的简约,简约的风格设计以简洁的表现形式来满足人们对空间环境那种感性的、本能的和理性的需求,这是当今国际流行的设计风格——简洁明快的简约设计。无印良品的整体包装设计也是采用简约的设计风格,通过留“白”表达品牌“空”的主题,传统的文化通过时尚的设计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再生”作为2014“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的主题,在活动上何炯指出“包装第一要有使用价值,有功能性。第二,在造型上要有视觉感,否则体现不出设计理念。第三,包装不需要花费很多的工艺去完成。正安中医通过选用牛皮纸和简约的设计风格形成它独特的包装文化符号,展现品牌理念。药茶包装设计根据产品的文化、性质、属性,在包装设计上选取相应的符号学原理和指导方法指导设计,同时联系社会现状和社会发展主题进行具有当下主题特征的包装设计。
4总结
【关键词】社会服务 模式 涉农专业 提升路径
一、供销系统营销专业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现状研究分析
(一)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社会服务能力供给现状分析
我们通过访谈的形式,对浙江省供销系统多个高职院校营销涉农专业的社会服务模式进行了调研,发现各个院校对社会服务普遍较为重视,具体模式从单一化逐渐向多样化发展。
(1)“引凤入巢”社会服务模式。我们调研的院校中普遍设有涉农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基地在日常教学中通常用于订单式人才培养以及实践性课程,同时也可为企业、机构提供技术、管理培训等。通过这类培训,一方面,学校可了解企业对人才专业素养的具体需求,另一方面,企业也可节约引进培训人才、建设培训场所等经费,实现双方的共赢。如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营销实训基地”(网上供销社),是依托湖南现代商务职业教育集团、中华全国供销总社职教集团、湖南省农产品经纪人协会、湖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等四个校企合作平台,与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出资入股建成。还有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农产品营销工作室”校内实训中心等。此外,很多供销系统高职院校均设有农业商贸类职业技能和农产品经纪人等考试培训,且同时也作为资格证书的考点。这也促使了高职院校能在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核上提供服务。
(2)“对外开放”社会服务模式。高职学院高职院校的“对外开放”社会服务模式主要是教师智力输出。由于高职学院师资往往具备“双师素质”,既获得教师资格,又兼有专业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这些教师走进区域社会,进行涉农技术推广、涉农营销技能等各类讲座,或是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可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得校内知识和行业技能通过教师及专业服务的的“对外开放”实现了外溢效应。例如,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农产品营销工作室“, 旨在对师生进行多方位的培训, 该校进而成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实现对师生的专业技能鉴定与认证。而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进行合作,紧紧依托行业,以学训一体的实训形式既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对接, 又成为农产品质量检测技能人员的培训基地,充分实现实训基地的实现社会服务功能。。
(3)“校企互动”社会服务模式。高职院校普遍通过设立“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指导委员会”等方式实现与企业的互动。校外实训基地是学校利用企业或机构的资源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校外实践教学场所。专业指导委员会则以专业为单位进行设立,会成员主要由行业专家构成。除此以外,根据调研结果,高职院校还提供人力资本共享、咨询服务、技术开发服务、行业标准设立服务等,在供给方面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这些高职院校正努力从各方面不断开拓,其全方位服务体系的建立已见雏形。
(二)供销系统行业企业社会服务能力需求实证分析
高职院校的源起往往基于某些行业或区域发展的要求,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和区域性,因此其社会服务职能也往往具有相类似的特征,主要服务于区域社会。由于我们的供给方选择的对象为浙江省供销系统高职院校,因此,相对应地,我们选择了同一区域的相关企业作为社会服务的需求方。我们以浙江省为主体区域,充分依托供销系统资源,对供销系统相关行业及企业进行了调研,以更好地对供销系统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需求方进行分析。为此,我们发放了150份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84份,基本涉及到了大部分供销系统行业企业,从需求的角度对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进行了实证分析。
(1)供销系统社会服务的总量性需求。我们的调研显示,供销系统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三大职能重要性的排序中,61.9%的机构认为涉农人才培养最为重要,38.1%认为最重要的是社会服务,只有2.38%认为科研最为重要,。人才培养占绝对比例,这符合高校办学之根本。供销系统行业企业普遍认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能反过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行业要求。
同时,供销系统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已经提供的社会服务现状表示非常满意的仅占2.38%,45.24%的供销系统行业企业尚未与高校建立合作平台,58.33%的供销系统行业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增强社会服务功能非常有必要。由此可见,供销系统行业企业对社会服务的需求总量较大。
(2)供销系统社会服务的结构性需求。社会服务的形式需求。社会服务的形式已实现了多样化,在已进行过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供销系统行业企业中,采用最多的形式是理论讲座,占48.81%;其次是技能培训,占39.29%;再者分别为岗前培训、设立行业标准和资格证书考试培训。但82.14%的供销系统行业企业认为众多形式中最主要的是技能培训,55.95%认为最主要的是岗前培训,48.81%认为最主要的是资格证书考试培训,其次分别是理论讲座、设立行业标准、学历再教育,咨询服务仅占8.33%。可见,技能培训是目前最主要的需求形式,这与实际采用的主要形式有所不同。
社会服务的潜在需求。除了与行业的合作,67.86%的供销系统行业企业认为,社会服务还可以体现在服务社区上,即利用高职院校自身的优势加大专业知识的宣传;27.38%的供销系统行业企业认为还可以知识下乡、服务三农;26.19%认为为区域政府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由此可见,社会服务的潜在需求空间非常之广阔,涉及到了金融行业以外的众多领域。
二、供销系统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供需矛盾及其原因分析
(1)总量上的供不应求。虽然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供销系统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供给逐步发展,但从我们的调研结果来看,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模式并未满足区域社会发展的需求。与西方发达国家地方高职院校建立的初衷相比,我们的高职院校本身的办学初衷更为侧重于教育而非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这与我们传统中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主的办学理念有关。而供销系统内高职院校这一问题也仍然存在。
(2)结构上的供需矛盾。主要有形式上的矛盾和主体矛盾。首先,区域社会需求的主要服务形式与实际采用的主要形式存在着的错位,由于供销系统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与社会发展具有相对滞后性,导致了高职院校在根据专业而提供的相关社会服务过程中往往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不同步,因而对区域社会的具体需求缺乏深入认识和了解,这将影响到社会服务职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次,供销系统高职院校社会服务需求定位于技能和实践,以工作为中心;而对本科院校社会服务的定位则侧重于理论方面,以知识讲座的形式存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为供给主体本身的高校却对自身的定位并不准确,一味追求“小而全”,忽视了精细化和专业化,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形式错位的本质原因之一。
(3)缺乏缓解供需矛盾的平台。就目前而言,区域社会与高职院校之间缺乏交流平台,两者之间没有统一的共同目标,这是高职院校提供的社会服务尚未能满足区域社会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两者之间进行合作的主要障碍所在,是缓解供需矛盾和健全社会服务功能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提升供销系统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路径探讨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社会服务的总量上还是结构上,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尚存在着结构性矛盾,这将成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的障碍。究其原因,这与传统教育理念中的重“学”轻“术”,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机制欠缺,缺乏沟通与激励等原因有关。我们认为要改善这一供需体系及现状的矛盾,需要从专业、院校、政府三方共同努力。
(1)进一步明确供销系统院校“服务三农”的社会服务职能。首先,在社会服务中,供销社职业院校要率先成为培育新农村现代职业技能者的人才高地。其次是要明确供销社职业院校成为农村现代职业技能的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职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继续支持和引导各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在全国引导性奖励、支持建设一批能够实现资源共享,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供销社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在商贸物流、农业物资、再生资源、信息科技等方面的专业、行业特长,抓住机遇,争取财政支持,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以及科研方向不断创新的源动力。
【关键词】程控服装设备;组成;控制流程;电气维修
程控服装设备是适应现代服装工业化发展,为满足不断提高的服装制作工艺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服装设备。它与传统服装设备相比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所谓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使机械设备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
程控服装设备一般由输入设备、控制器、传感器、输出设备组成。具体包括键盘、控制箱(控制器、驱动器)、霍尔元件传感器、电机和电磁铁以及一些辅助元件。这些部分与缝纫机机械部件有机配合、联动,促成了缝纫机的自动化作业。
输入设备一般指键盘或旋钮、按键开关等,如图1中的1键盘部件,主要功能是输入指令,比较简单,这里不再赘述。
驱动器是电控系统的核心,其硬件有大功率电子元件(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和集成电路等构成。它的作用是将控制信号转变成执行机构的驱动信号,起着桥梁的作用。驱动器在整个控制环节中,正好处于“主控制箱――驱动器――电机(继电器)”的中间环节,主要任务是接收来自主控制箱的信号,然后对信号进行处理再转移至电机和与电机有关的感应器,并且将电机的工作情况反馈至主控制箱。驱动器的功能:一是接收电机的启动、停止、制动信号,以控制电机的启动、停止和制动;二是接收位置传感器信号和电机正反转信号,用来控制各功率管的通断,产生电机所需的连续转矩电流和继电器所需的工作电流;三是接收速度指令和速度反馈信号,用来控制和调整转速;四是为保护电路和显示电路提供信号。
作为主要的输出设备,各类电机与控制器配套也具有可移植性,相同功率和相同工作电压的电机可以兼用。此外,电磁铁作为执行元件和输出设备的一部分完成自动缝纫机的辅助功能,其功能参数(如吸合力、行程等)、响应时间对剪线速度。前后加固速度及线迹的美观至关重要。
程控服装设备电气部分电源开关、输入操作盘、控制箱、执行部件等几部分组成。控制箱内有电源控制电路板和主控电路板。执行部件包括各功能电机和继电器等。电源部分故障一般电源部分约占一半以上,传感器和主控电路板上驱动部分约占四分之一,连接部件(电路板上的插座、插头等)、执行部件(包括各功能电机和继电器等)故障约占四分之一。
程控服装设备电气部分的检修流程是:首先检查电源部分,检查输入输出电源电压是否正常;接下来检查针位检测元件和主电机运行检测信号传感器是否正常;检查输入设备工作是否正常;检查各连接线有无断线处及插头、插座是否连接可靠;检查电路板上的驱动放大电路元件是否正常;最后检查电机和继电器等输出元件是否工作正常。
一般来说,程控服装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中都没有控制电路板的电气原理图,所以对一块比较陌生的电路板进行维修,必须利用我们所学的有关知识,仔细观察和分析,顺藤摸瓜,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按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方法一:外观检查法
使用工具:万用电表、放大镜
当我们拿到一块待修的电路板,良好的习惯首先是应对其进行目测,必要时借助放大镜,进行以下方面的检查:
1.电路板电源部分的保险管是否被烧断熏黑?如保险管烧断,玻璃管壁有熏黑现象,一般是整流部分故障,个别二极管击穿或整流集成块损坏,更换相关元件;如保险管意外烧断,玻璃管壁不发黑,一般是机器轻微过载或滤波电容漏电所致,排除机械故障或更换同型号的滤波电容即可。
2.检查是否有断线和烧毁的元器件,检查电路板是否有烧过的痕迹,检查各连接部分是否有插头松动和接插件虚焊现象。
3.检查集成块附近的分立元件如电阻、电解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是否存在断开和松动现象。
4.用放大镜检查集成块,尤其是CPU的中心处是否有裂纹或被烧过的痕迹,这一点很重要,如CPU损坏需更换整个电路板。
5.仔细检查电路板上的印刷板连接线是否存在断裂或焊点粘连等。检查是否曾经修理过?动过哪些元器件?是否存在虚焊、漏焊、集成块或三极管引脚插反等操作方面的失误。
方法二:万用表测试法
用万用表欧姆档测量电路板电源和地之间的电阻值,通常电路板的电阻值都在70-80欧以上,若阻值太小,才几个或十几个欧姆,表明电路板上有元器件被击穿或部分击穿,必须想办法将故障元器件找出来,具体办法是给待修的电路板短暂供电,用手去摸电路板上各元器件的温度,烫手的将是重点怀疑对象;有时烫手的元件不一定是故障元件,而是它附近的元件短路或集成块烧坏造成该元件有大电流通过,需认真仔细检查。若电路板阻值正常,一般在几百欧以上,可检查集成块的分立元件(如保险电阻等)、驱动部分的大功率三极管、场效应管、各种开关等。
方法三:替换法
方法四:错误显示故障排除法
1.机器显示屏显示乱码或显示不稳定。这种情况一般是显示屏与主控电路板的连接插头接触不良或虚焊、电源供电电压下降或电压不稳定造成的。连接插头接触不良或虚焊容易处理,重要的是检查电源部分对应的滤波电容是否漏电或失效,稳压管或稳压集成块是否软击穿造成。
2.根据错误信息显示,对应故障部位进行维修。这一般需要参照机器的技术资料进行。如SC-500型电脑平缝机如显示E007表明电机超负荷,一般是由于机头卡死,缝制过厚布料,电机无动力输出,电机或驱动电路损坏所致。分别检查皮带轮上是否绕线,旋梭是否被异物卡死,电机输出插头(4P)是否松弛或脱落,电机或控制器是否损坏等。
参考文献
[1]孔令榜,李勇等.服装设备使用与维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王文博.服装机械设备使用保全维修[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学与应用化学出版中心.
关键词:色彩;室内设计;色彩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也逐渐提高。服装设计是在美学的原则下进行的,色彩最为最为显眼、最直接的表现方式,人们对于一件服装的首要印象就是对于色彩的感受,它可以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可以说色彩是服装的外在产品,在服装设计中是重要的一部分。服装设计者经常根据自己的风格进行服装的设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创造美的感受提高服装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价值。本文将对色彩在服装中如何进行搭配以及其在服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阐述。
一、服装设计中色彩的介绍
1.色彩的定义
色彩,顾名思义,分为色和彩两个方面。所谓色,在自然界中的单一颜色,包括很多种,赤橙黄绿青蓝紫等等。彩即各种颜色混合色,是两种以及两种以上的颜色混合形成的。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某种颜色混合搭配形成的能够带来美的享受的“彩”色。色彩能够反映美感,但有的时候,色彩搭配如果使用不合理的话,带来的就不是美的享受了。也因此,在服装设计中应用色彩是服装设计师的基本功,是对他们的考验。
2.在服装设计中使用色彩的必要性
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色彩将无比枯燥,以时代变迁为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当时的人们身上的服装颜色匮乏的可怜,处于饥饿的年代,人们的温饱都难以满足,更遑论服装中颜色的使用。进入改革开放,人们的物质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开始走向小康,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富足的追求开始萌芽。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人们身上的服装已经很少见单一的颜色,色彩成了服装设计的主力军,这也证实了服装设计中色彩使用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此外,从色彩使用理论上说,服装设计中的色彩搭配与穿的人的气质相合,展现出了使用者的自身气场。在服装设计构型的基础上,适时进行符合构型的内涵的色彩进行填充和搭配,不仅能够将原有的服装整体构型激活,使其富有生机和活力,还能使设计者的设计意图清楚地展现使用者面前,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服装色彩搭配的原理
在服装设计中使用色彩并非仅仅是机械的填充,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理的。色彩本身不分美和丑,搭配的成功与否展现出了人们对于色彩的美丑的感受。因此,在服装设计中设计师要善于把握色彩搭配的方法。服装色彩搭配需要遵循的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主次分明:在服装色彩的使用时,必须清楚朱色彩,该套或者该系列的服装要反映的是什么意思,根据想要表达的内涵进行主色彩的选择。颜色有冷暖、深浅之分,各自代表不同的含义,如果服装是要表达华贵、温和的感觉如晚礼服可以尝试选择暖色调;如果服装想要表达的是高冷、安静的感觉可以选择冷色调;如果服装想要表达的是轻松、愉快的感觉可以使用浅色调;如果做得是正装这样的严肃的服装可以尝试深色调。主色调定了,然后此时次要颜色的搭配,次要颜色是为了更好地体现主色调的感觉所用的,所以在服装色彩的选用上一定要主次分明。(2)色彩的多元化、重复性和阶梯变换:色彩的多元化指的是色彩的丰富性,一般来说,服装中的色彩使用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色彩的合理搭配。重复性指的是色彩在服装中的应用不止体现在一处,而是服装的多处可以使用同一种颜色,各种颜色点缀交叉使用,构成各种图案以及形状。阶梯式变换指的是各种颜色深度或者明暗逐渐发生改变,形成一种阶梯式的效果。(3)色彩的协调性:这个协调性不仅是色彩与服装的协调,也是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服装的色彩搭配是为服装增色的,必须要与服装的整体效果相和谐。通过这样的一致性营造协调的氛围,使服装更具魅力。
二、服装设计中色彩的应用情况
在服装设计中使用色彩是十分必要的,色彩的应用具有普遍性,它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装色彩反应生活环境
服装的色彩的采集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地区的服装色彩都是不同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南方因为其天气炎热、日照时间长,人们的服装多比较轻薄、透气,在颜色上也偏向鲜艳。相比较而言,北方的服装则整体偏厚,使用棉质品多,颜色较深。此外,颜色还能反应不同生活群体的生活境遇,像劳苦大众布料多偏棉麻,图案单一,颜色也十分单调,而生活水平越高,反映在服装色彩上,就是搭配越精致,展现出更高的美的享受。像特殊群体比如军人迷彩服,特殊的颜色是为了满足训练的需要,医生的白大褂是自身职业的服装特色。当然,不同的生活习俗下的服装色彩的使用也是不一样的,在一些集体甚至是国家的活动中,往往会使用自己集体或者国家的吉祥色或者特定的颜色。像在国家盛事或者是喜庆的日子,我国就会选择红色这一喜庆的颜色进行搭配,比如说过年时本命年的人们会选择红色的腰带、内衣、袜子等等。像在一些纪念活动或者葬礼时,人们大多选择黑色或者白色的服装来表示悲痛和尊敬。
2.服装色彩展现设计者的情感
服装设计者自身的情感是通过服装展现出来的,而颜色搭配就是他们手里的工具。通过对颜色的搭配展现出自身的情感元素。服装的冷暖、深浅色调的选择其实也是设计者自身情感表达的过程,作为情感传递的纽带,色彩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消费者和设计者在情感上的共鸣是通过对于服装的欣赏获得的,而色彩又是服装十分具有冲击力的一部分。
3.服装色彩彰显社会潮流
就像上述说的例子,随着不同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服装也有着明显的变化。服装色彩往往体现着社会潮流。在社会环境压抑的情况下,人们对于颜色的思想受到了抑制,设计师也不敢随心所欲进行服装色彩的搭配,大多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裁剪。在社会发展高度自由的时候,服装设计师就会根据市场对于色彩的需求进行选择适合时代需求的颜色进行大幅度使用。可以说,服装色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潮流。
三、结论
色彩的使用在服装设计中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情感的载体,使得设计者和使用者远距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它还能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时代潮流,因此,在服装设计中,要根据需要,善用色彩,达到服装更美的享受。
作者:李曼 单位:河北省歌舞剧院
参考文献:
[1]祝玉琴.互补色在服装色彩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国际纺织导报,2009(11):67-68+70-72.
[2]赵丹妮.服装色彩搭配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北方文学(下旬),2017(04):211.
服装在当今的时尚潮流界,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件商品,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侧面展示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特质。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服装设计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指引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真正含义,以便让学生对服装设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建立良好的设计理念。还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和艺术涵养的培养力度,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锻炼自己对时尚的洞察力和美好事物的审视力。从服装的本质出发,还要教育学生认识服装设计的结构骨架和技术技能,在设计中充分展示服装的穿着效果和品质内涵,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设计理念。
其次,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进行服装设计教学的开门砖,只有对美丽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够为美丽的骨架填充灵魂、增添“血肉”,才能够使服装完美地展示出来。服装设计不仅包含了视觉训练、艺术造型,还应该追求服装设计带来的艺术效果。在绘制服装设计图时,每一个线条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触,都是那么的流畅,那么的婉转,充满了韵律感。冷暖色彩的搭配,赋予了服装设计以灵魂,每一种色彩都把人们的轻快明朗或深情忧郁表现得淋漓尽致。服装设计对于色彩的发挥,充分展示了服装所带给我们的特有色彩效果。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融入生活中,仔细观察周围的色彩,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服装设计的素材,锻炼学生对于“美”的认知力。
让学生对服装设计中的服装造型和结构剪裁相结合,就构成了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关键环节。结构是进行服装设计的准备阶段,只有对所要设计的服装有所构思,才能够进行服装设计。而剪裁是对准备阶段的延续,两点同时具备才能设计出一套理想的服装。利用学生对美的认识和独立的创造精神,再经过丰富的思维加工,就可使服装在视觉上和品质上有较好的体现。只依赖于图纸上的绘画效果图,不能够把对设计的理念和实践融入进去,这种设计只能说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因为服装设计既有艺术设计,也有技术设计,这就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容易产生学习的偏差,倾向于喜欢艺术设计的,可能就会忽略技术设计;倾向于技术设计的,也可能会忽略艺术设计,进而不能使两者更好地结合统一。
教学中,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设计造型能力,还要结合已有的教学素材,把结构剪裁加入进去,让学生能平衡发展,让学生在现有的服装结构设计中,了解服装结构的原理、剪裁技巧,根据设计理念,灵活地对服装构造进行修饰,锻炼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充分将服装设计专业的知识融入到实际操作中,展示自己的才能。
二、结语
关键词:色彩;服装设计;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F407.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对于服装设计而言,色彩的应用无疑是一门艺术,色彩在带给人们无穷无尽联想的同时也赋予其更多的表现语言与思想感情。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条件下,服装设计色彩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服装色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从这一层面来看,色彩在服装设计中应用也体现出了一种社会象征性、实用性以及审美性特点。由此可见,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色彩与服装之间的关系分析
对于色彩与服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大概从人类文明开始,潜移默化中就存在着对二者的研究与优化。比如,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服饰文化也是社会物质与精神层面的重要内容,服装的色彩成为区分身份、等级的一个重要标尺,服饰色彩代表着人的社会属性。纵观中的历朝历代,对于服饰的颜色均有着非常严格和具体的规定。据《中国历代服饰》记载,秦汉巾帻色有如下规定:庶民黑、丧服白、车夫红、轿夫黄、厨人绿,农人与官奴则为青;对于唐朝而言,贞观四年及上元元年,曾先后两次下诏对服饰颜色以及相关的佩带做出规定;再如清朝,其官服不仅以蟒数来区分官员的身份地位,而且黄色为皇家独享,皇太子为杏黄色,而皇子则为金黄色,王侯未经赏赐绝不可以在衣服上服上黄色。
从本质上来讲,民族服饰文化主要是以汉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为重,虽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际,各民族均匀自己的主色彩,但在热爱生活和追求美好事物层面上具有共通性。汉族最喜欢的就是传统大红以及金黄色,而少数民族中的服饰多以鲜艳夺目和层次分明的色彩应用为特点,这不仅体现出少数民族服饰自身对艺术、审美的追求,更为压体现出不同民族、时代以及文化背景条件下的色彩理念差异性。比如,土家族的妇女多穿彩虹式的花袖,它是有五节非常宽的红、蓝、白、黑以及绿等布色围成的彩缎,通过镶接而成,从外表看像是彩虹一样,这是对绚丽色彩服饰的一种追求。
服装色彩搭配原理与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1)服装色彩搭配原理
色彩自身不分美、丑,不同的色彩有其特殊的美,关键问题在于服装色彩的搭配上,通过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体现其美感。基于此,笔者总结出服装色彩搭配的一些基本原理,即要有序、主次分明以及要有动感。不同色彩所占面积、位置,通常要以黄金分割线比例为基准进行搭配,这样会形成空间布局之美;同时,还要注意主次分明,这样才能体现出整体之美;在服装色彩搭配过程中,要注意动感设计,即利用服装上的图案、制作工艺以及自身形状的搭配,使之产生动感。
第一,无彩色系搭配。主要是黑、灰和白等色调,最大特点表现为可调节其明暗度,具有可调和之特点,同时与彩色系相互搭配,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实践中,黑色可与白色、灰色以及彩色想搭配。黑色在与彩色系中的冷色调进行搭配时,可产生静谧之感;黑色与银色、金色搭配,则彰显出一种华丽的色彩;黑色与暖色系色调进行搭配,会产生一种精明之感。对于白色而言,如果与比较个性的色彩相互搭配,则散发出一种青春气息。灰色是一种介于黑色与白色之间的色调,它体现出黑、白色调的共同优点,更显稳重、大气,可与其他色彩进行有效的搭配。
第二,有彩色搭配。实践中可以看到,色彩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彩色搭配时,服装色彩不仅仅是色与色的搭配,更重要的是把握好服装风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服装的效果。比如,红色代表热情,不同质地的服装面料和红色一起搭配,所显现出来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同时,色彩还体现出民族艺术性,利用各种元素可以将服装色彩自身的内涵展现的淋漓尽致。
(2)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手段
色彩在复杂设计中的应用手段主要表现在明度、纯度以及色相三个方面。
首先,明度方面主要是明暗度色彩之间的有效组合,明度配色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与效果,第一种是高明度配色,体现出优雅、明亮的色调,常被认为是具有女性感的一种色调,同时也是夏季最为常见的一种服装色调;第二种是中明度配色,以中年人的服饰色彩为众,体现一种庄重、含蓄的风格色彩,同时也是当前青年人比较认可的一种配色准则,比如以纯度较高的红色或者蓝色进行服装搭配,可展现出活泼、开朗的性格。第三种是低明度配色,给人一种沉静感受,庄重、文雅、严肃而又忧郁。该种色彩调性,对于青年人的服装设计而言显得非常的文静,深沉而又内涵;在老年人服装设计中应用,则显得非常的老沉、庄重;在知识分子服装设计中应用,显得非常的超脱、有教养。
其次,纯度在服装设计中通常以多色调搭配为重。服装设计中的色彩应用越多,越有必要将其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服饰设计过程中,多色彩配合可对人的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效果。在配色过程中,明度、色相的条件下,纯度配色是比较重要的,可丰富、变化视觉效果。一般而言,纯度差越小且明度差非常接近时,色彩视觉效果也就非常的柔和;纯度差非常大且明度差也较大时,色彩视觉效果呈现出跳跃感,而且比较明快。在纯度配色过程中,应当重视色相作用,比如通过增强色相倾向,可以加强色彩的纯度,使之变得更加的动感、活泼,加强服饰色彩情调。
结语:总而言之,色彩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服装设计人员应当根据适用人群、文化背景以及时代和季节等因素,合理地应用色彩元素,使服装表现出美感。 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实际上是最普遍的一种审美方式,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服装及其上面的色彩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知,因此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吴小宁.浅谈服装设计的色彩[J].金山·下半月, 2010(06) .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教学;服装设计;课堂教改;“五步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竞争、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等方面极具优势。在服装设计课程中引入这种教学方法,能不拘一格地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使服装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达到平衡,将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结合在一起设计出新品。
一、服装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
服装设计是高职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服装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展示课,对培养服务于生产企业、适应服装岗位行业要求的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这门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每一章节的开始内容都带有共性的概念、原理、特征等作为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图片、例证等材料进行分析讲解,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练习、课后作业通常是布置学生绘制设计稿。这些理论知识都是从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由于脱离了与服装设计相关的职业活动或相关工作,学生的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实际应用。这种割裂状态很难培养出理论与实战一体化的人才,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服装设计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定位
1.知识目标:通过以服装设计任务为导向的学习方式,使服装专业学生全面掌握服装设计职业岗位必须的技能,同时掌握服装设计必须的知识点。
2.专业能力目标:具有服装设计创新能力;贴近职场、适应企业岗位要求;具备对时尚变化和流行信息敏锐的观察能力;具有驾驭想象的创作能力。
三、服装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设置
依据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要求,我将服装设计教学内容由原先概念性较强的六章内容细化为九章24个单元来讲授,内容涉及了寻找灵感、服装策划与设计、设计的延展、理念表现、专业领域等。每个单元涉及服装设计的一个项目,从参观博物馆到织物构想;从运用形式美的设计法则到服装轮廓外形设计再到系列专题设计,每一个项目任务都提供了所讨论主题的背景知识,每个单元都设有要完成的一个任务方案,给定目标,指导学生完成。例如,我用寻找灵感篇代替了传统服装设计教材的开篇服装设计概论章节,第一单元从哪开始用浅显易懂的词语引导学生进入服装设计的殿堂,消除学生主观上的神秘感。接下来分别设置了参观博物馆、研究建筑物、画板设计、印度传统文化、织物构想等五个单元阐述如何寻找服装灵感来源,揭示设计是对某一主题的研究、发展和创造。如果学生能以一个设计者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会发现灵感无处不在。每次课前的作品评估是学生们展示作品、陈述方案的舞台,同学们讨论实施步骤、方法、品鉴设计稿,最后教师讲评、总结。如此的内容设置能使学生对服装设计有更深入的感受,也能更系统地学习服装设计知识。
四、任务驱动法应用于服装设计的具体实施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任务目标,在强烈的解决任务问题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边学习边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这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探索的学习能力和对有关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它使教师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不断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在服装设计课程中所实施的任务驱动法与传统教学思路不同点在于:先提出问题,然后教师与学生互动或指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总结归纳出概念、原理或一般性规律。课堂上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每一章的教学都采用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典型事例开头,引入任务布置;之后根据任务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逐渐将知识引入进行任务分析;然后学生实践展开任务实施、最后完成任务,教师与学生讨论进行任务评价,归纳总结相关知识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这“五步式”教学法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实验后非常适合本课程学生的学习。
在服装设计课所采用的任务驱动法其关键是改革课程切入点――设立项目任务,把共性知识还原到服装设计的工作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完成服装设计的某项任务中去学习和应用相关知识,找对学习的载体。如,在服装系列设计项目任务中基于这种模式,我先以北京服装学院男装设计作品汇展为实例,让学生观看视频,畅谈感受,讨论所展示服装的共性与个性,引出系列服装设计概念;然后布置实践任务:一种是结合针对服装市场现有的某个品牌来做设计;另一种是学生自行定位某种服装风格进行创作。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做市场调研与流行信息收集,之后进行资料整合,确定个人或小组自行定位的或模拟某品牌的流行主题、设计元素、色彩等,再根据服装的主要品类作具体的产品设计,要求学生设计出风格统一,自成系列以及具有较好搭配性的一组服装。这项大作业,学生需要完成两份作业,其一是确定模拟品牌设计项目的风格定位,从而完成整个产品设计的策划案,其二学生根据自己或者小组的产品设计稿,每人选出一至两个款式进行系列服装的整体设计。从选料、打板、制作白坯样衣、板型调整,到色彩组合、工艺设计、制作成品,最后作系列服装的整体配饰设计,每一个步骤学生们必须身体力行,对他们的团队协作方式也提出了高要求。这项任务开始后我注重每次指导完课堂实践后,都要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讲解,提出问题让学生讲述从方案设计到方案实施所做的步骤,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结合学生现有设计作品把服装系列设计的一次设计、二次设计、系列设计的相关概念、原理、设计规律等知识点穿插讲解,最后由教师归纳相关知识点,学生总结重点、难点。整个过程学生先是一个理性的分析与策划,然后就是自己动手、总结的过程,运用实战验证系列设计理论知识,用活学活用的趣味性代替了枯燥乏味的志记。
五、任务驱动法在服装设计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
1.任务设置。在进行服装设计任务设计时因任务设置的共性特征,缺乏从学生的个性发展角度设计任务难易程度。在给所有学生设计相同的任务时,不能激发基础好的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也不能让基础较差的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循序渐进。任务设置时还易与实际脱节,缺乏实战性。服装设计任务设置要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的情境中去完成。这对任课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有扎实的服装设计知识功底、熟悉服装设计、生产技能、把握学生实际学习现状、分析服装流行信息能力等等。
2.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服装设计课程的任务驱动法教学由于以任务提出开始,任务评价结束,易导致学生注重完成具体的设计工作或制作设计作品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对相关概念、普遍规律地学习与掌握。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忽视,像是在简单地下达一个命令就叫学生去完成而已,无法进行系统的理论教学。如何将理论讲授与任务驱动结合得恰当也是实际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3.课堂组织管理方面。在应用任务驱动法的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出现课堂秩序比较混乱的情况。相对而言,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组织工作难度加大,由于任务是开放性的,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开放的,即学生完成的任务或许难易程度不同、或许形式不同、或许过程不同,这么多的不同必然加大组织的难度。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工作方式和方法没有随着教学方法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变化。在组织教学工作中,教师没有花大功夫了解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也不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差异,没有了解每个学生的进展情况。课堂会出现由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不力而秩序混乱的现象。
4.评估作品方面。服装设计课程的作品评估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而有时教师可能会重视任务的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而忽略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在学生对创作进行自评时往往不够准确,教师须对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评价,没有评价就难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责任意识、合作意识与应用意识的效果,失去了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积极性的作用。
在服装设计教授中如果能解决以上几个问题,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具有层次性的、可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任务驱动法教学新模式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从实践中总结论证理论知识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智慧和良好品德的发展;同时又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新模式点亮了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学习的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8-100.
一、服装设计教学与市场相结合的必要性
1.达到教学目的的需要
服装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们对穿着的需要,跟绘画和雕塑等纯艺术行业不同,服装设计专业必须与市场相结合,所以服装设计专业培养的应该是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设计师。正是由于服装设计专业这个特殊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将设计原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的现实意义。
2.适应服装市场竞争的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化程度逐渐增加,服装市场亦是如此。因此企业在选拔人才时比较注重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采用与市场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就遵照企业员工的工作模式,使设计的服装有一定的市场应用价值,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样学生毕业后就能很快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企业的需求。
3.提高服装实践教学质量的需求
服装设计的最终结果是制作出受人们欢迎的服装,这就要求学生具有高水平的理论技能和实践技能。学生能力强,学校的教学质量高,不仅能够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也能够提高学校的声誉,因此必须提高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与市场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方法和质量。
二、服装设计教学与市场相结合的方法
1.合理设置课程教授顺序
职校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服装教学的质量,就要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的教授顺序。可以让学生先学习服装的立体剪裁,然后再安排一些平面结构设计的课程,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对服装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学习起来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服装设计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传统的服装设计教学和服装企业没有建立起相互之间的联系,学生毕业后不能够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服装设计教学质量的好坏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因此学校必须建立跟企业之间的联系,才能够使服装设计教学打破课程教育的限制,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经营模式,并且能够更好地了解服装市场的需求,培养自己对市场的把握甚至调控能力,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
3.让双师型教师担任教学任务
很多教师从学校毕业后就担任课程的教学工作,没有经历过服装设计工作实践,基本没有任何实践经验。服装设计专业的实践要求非常强,如果让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老师担任一个实践性较强学科的教学任务,达到的效果可想而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市场意识,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尽可能让双师型教师担任相应的教学任务。
4.教学内容改革
职校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就业。目前职校大部分的专业都开展了学生就业职业规划,服装设计专业亦是如此。服装设计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在以后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也各不相同,例如男装和女装在设计时其结构和外观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专业性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相结合。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追求服装设计的商品性,注重设计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追求设计能够转换为产品的价值,并且将其作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培养的一个目标。
服装设计在服装市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市场需求为目的的服装教学改革正在不断进行。为了使服装设计更好地服务于市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加强跟企业之间的合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市场的变化,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参考文献